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应用电化学复习

应用电化学复习

应用电化学复习
应用电化学复习

应用电化学复习

第一章:

电极:工作电极WE,辅助电极CE,参比电极RE。

1.电化学体系的基本部分:①电极②隔膜③电解质溶液④电解池的设计与安装。

2.电极:电极是与电解质溶液或电解质接触的电子导体或半导体,为多相体系。

3.工作电极基本要求:①电极本身发生反应不会影响所研究的化学反应且能在较宽的电位内进行测定;②电极不与溶液的任何组分反应;③电极面积不宜太大,表面均匀平滑且易于表面净化。

4.参比电极的性能:①为可逆电极,电极电势符合Nernst方程,②参比电极反应有较大的交换电流密度,流过微小电流时电极电势能迅速复原,③具有良好的电势稳定性、重现性。

5.双电层理论的BDM模型(简述)

内层:最靠近电极的一层(紧密层),由溶剂分子+特性吸附物质组成。

第一层:水分子层:φM

第二层:水化离子剩余电荷层;

IHP(内Helmholtz层):特性吸附离子的电中心位置(距离x1处);

OHP(外Helmholtz层):最接近电极的溶剂化离子(非特性吸附离子)的中心位置(距离x2处);

分散层:OHP层与溶液本体之间。

6.电极反应种类

⑴简单电子迁移反应:

⑵金属沉积反应:

⑶表面膜的转移反应:

⑷伴随着化学反应的电子迁移反应:存在于溶液中的氧化或还原物种借助于电极实施电子传递反应之前或之后发生的化学反应。

⑸多孔气体扩散电极中的气体还原或氧化反应:气相中的气体溶解于溶液后,在扩散到电极表面,借助于气体扩散电极得到或失去电子,提高了电极过程的电流效率。

⑹气体析出反应:某些存在于溶液中的非金属离子借助于电极发生还原、氧化反应产生气体而析出。反应过程中,电解液中非金属离子的浓度不断减小。

⑺腐蚀反应:金属的溶解反应,金属或非金属在一定的介质中发生溶解,电极的重量不断减轻。

7.伴随着化学反应的电子迁移反应的机理(电极反应机理)

(阴极还原:Ox+n e→Red. 阳极氧化:Red→Ox +ne)

(1)CE机理:发生电子迁移之前发生化学反应通式:X←→Ox + ne ←→Red (2)EC机理:发生电子迁移之后发生化学反应通式:Ox + ne ←→Red ←→X (3)催化机理:EC机理中的一种,在电极和溶液之间的电子传递反应,通过电极表面物种氧化-还原的媒介作用,使反应在比裸电极低的超电势下发生,属于“外壳层”催化。

通式:Ox + ne ←→Red E步骤Red + X ←→Ox + Y C步骤(4)ECE机理:氧化还原物种先在电极上发生电子迁移反应,接着又发生化学反应,在此两反应后又发生电子迁移反应,生成产物。

8.极化:当法拉第电流通过电极时,电极电势或电池电动势对平衡值(或可逆值,或Nernst 值)会发生偏离,这种偏离称为极化。

9.极化的类型:①浓差极化、②化学极化、③电化学极化

10.物质传递的形式有三种:扩散、电迁移、对流。

(1)扩散:在浓度梯度的作用下,带电的或不带电的物种由高浓度区向低浓度区的移动。(2)电迁移:在电场的作用下,带电的物质的定向移动。

(3)对流:指流体借助本身的流动携带物质转移的传质方式。

第二章:

1.电催化:在电场的作用下,存在于电极表面或溶液相中的修饰物(可以是电活性的和非电活性的物种)能促进或抑制在电极上发生的电子转移反应,而电极表面或溶液相中的修饰物本身不发生变化的一类化学作用。

2.电催化的本质:通过改变电极表面修饰物(或表面状态)或溶液中的修饰物来大范围地改变反应的电势或反应速率,使电极具有电子传递功能外,还能对电化学反应进行某种促进和选择。

3.电催化的类型

(1)氧化—还原电催化(媒介体电催化)(2)非氧化—还原电催化(外壳层催化)

4.机理:

氧化—还原电催化:在催化过程中,固定在电极表面或存在于电解液中的催化剂本身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成为底物的电荷传递的媒介体,促进底物的电子传递。

非氧化—还原催化:固定在电极表面的催化剂本身在催化过程中并不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当发生的总电化学反应中包括旧键的断裂和新键的形成时,发生在电子转移步骤的前后或其中,而产生了某种化学加成物或某些其他的电活性中间体。

5.影响电催化性能的因素:

①催化剂的结构和组成:催化剂之所以能改变电极反应的速率,是由于催化剂和反应物之间存在的某种相互作用改变了反应进行的途径,降低了反应的超电势和活化能。

②催化剂的氧化-还原电势。

③催化剂的载体对电催化活性亦有很大影响。

第三章:

1.化学电源:化学电源又称为电池,是将氧化-还原反应的化学能直接转变为电能的装置。

2.活性物质:是指在电池充放电过程中参与电极反应,影响电池容量和性能的物质。

3.化学电源的主要性能:①化学电源的电动势②电池容量

电池的电动势又称理论电压,是指没有电流流过外电路时电池正负两极之间的电极电势差,其大小是由电池反应的Gibbs自由能变化来决定的。

电池容量是指在一定放电条件下,电池放电到终止电压时所放出的电量,单位为库仑(C)或安时(A·h)。

4.自放电:是指由于电池中一些自发过程的进行而引起的电池容量的损失。

5.引发自发电的原因:①不期望的副反应的发生;②电池内部变化而导致的接触问题;③活性物质的再结晶;④电池的负极大多使用的是活泼金属,可能发生阳极溶解;⑤无外接负载时电池在电解质桥上的放电等。

6.计算

第四章:

1.金属电沉积过程:是指简单金属离子或络离子通过电化学方法在固体(导体或半导体)表面上放电还原为金属原子附着于电极表面,从而获得一金属层的过程。

2.简单金属离子的还原过程的步骤:

①水化金属离子由本体溶液向电极表面的液相传质。

②电极表面溶液层中金属离子水化数降低、水化层发生重排,使离子进一步靠近电极表面,过程表示为:

M2+·mH2O—nH2O →M2+·(m—n)H2O

③部分失水的离子直接吸附于电极表面的活化部位,并借助于电极实现电荷转移,形成吸附于电极表面的水化原子,过程表示为:

M2+·(m—n)H2O+ e →M+·(m—n)H2O(吸附离子)

M+·(m—n)H2O+ e →M·(m—n)H2O(吸附原子)

④吸附于电极表面的水化原子失去剩余水化层,成为金属原子进入晶格。过程可表示为:

M·(m—n)H2O(ad)—(m—n)H2O →M晶格

3.金属共沉积原理的四种情况及措施:(实验资料)

1、两种离子的析出电位相差较小时,可采用调节离子浓度的方法实现共沉积。

2、两种离子的析出电位相差不大时,两者极化曲线斜率不同,调节电流密度,实现共沉积。

3、两种离子的析出电位相差很大时,加入络合剂以改变平衡电极电势,实现共沉积。

4、加入添加剂。

4.增加阴极极化可以得到数目众多的小晶体组成的结晶层,即超电势是影响金属电结晶的主要动力学因素。

5.整平剂作用机理:

①在整个基底表面上,金属电沉积过程是受电化学活化控制(即电子传递步骤是速度控制

步骤)的。

②整平剂能在基底电极表面发生吸附,并对电沉积过程起阻化作用。

③在整平过程中,吸附在表面上的整平剂分子是不断消耗的,即整平剂在表面的覆盖度不

是处于平衡状态,整平剂在基底上的吸附过程受其本身从本体溶液向电极表面扩散步骤控制。

6.影响镀层质量的因素及作用机理:

①镀液的性能

在单盐电解液中,镀层的结晶较为粗糙,但成本低,电流密度大。加入络合剂的复盐电解液增加了阴极极化,镀层细致,但成本高。在复盐电解液的电镀过程中,因氰化物的毒性,无氰电镀已成为发展的方向。添加剂对镀层的性能影响极大,常使镀层硬度增加,对内应力和脆性也有影响。

②电镀工艺因素

电流密度:电流密度大,镀速快,镀层结晶细而致密,增加镀层的硬度、内应力和脆性,但电流密度过大会出现枝晶和针孔等。

电解液温度:提高温度有利于生产较大的晶粒,因而镀层硬度、内应力和脆性以及抗拉强度降低;提高阴极和阳极电流效率,消除阳极钝化,增加盐的溶解度和溶液导电能力,降低极化。但过高温度导致形成粗晶和空隙较多的镀层。

搅拌:利于减少浓差极化,利于得到致密镀层,减少氢脆。在高电流密度下进行搅拌可以减少高电流密度引起的散热,烧焦等不利影响。

③阳极阳极氧化一般经历活化区、钝化区、过钝化区三步骤。镀液中的电解质应选择不使阳极发生钝化的物质,电镀过程中可调节电流密度保持阳极在活化区域。

7.电镀生产工艺三步骤:镀前处理、电镀和镀后处理

8.塑料电镀工艺特点:

首先粗化处理,将ABS塑料表面的B组分浸蚀掉,使塑料从憎水体变成亲水体。

然后进行敏化处理,使工件表面吸附一层容易氧化的亚锡离子。

再进行活化处理,使工件表面生成一层金属银,以此作为化学沉积时氧化还原反应的催化剂。最后进行化学沉积,银作为催化剂,使铜离子氧化成铜,形成一层金属导电膜。

9.铝阳极氧化膜形成的三个过程:①阻挡层的形成。②膜孔的出现。③多孔层增厚。

10.电泳涂装技术(EC):是把水溶性的带有正电荷或负电荷的阳、阴离子树脂的电泳漆通过类似金属电镀的方法覆到金属表面,从而对金属进行精饰的一种电镀方法。

11.阳极电泳涂装(AEC):是以被镀金属基底作为阳极,带电的阴离子树脂在电场作用下进行定向移动,从而在金属表面实现电沉积的方法。

12.阴极电泳涂装(CEC):是以水溶性阳离子树脂为成膜基料,以工件作为阴极,从而在金属表面实现电沉积的一种电镀方法。

第五章:

1.氯碱工业电解槽式样:隔膜槽、汞槽和离子膜槽

2.隔膜槽电解法电解原理(了解)

阳极反应:2Cl-→Cl2+2e-阴极反应:2H2O+2e-→H2+2OH-

电解NaCl总反应2NaCl+2H2O==2NaOH+Cl2+H2

电解液中,饱和溶液从阳极放电。

3.汞槽电解法(了解)

阴极用汞,由于氢在汞上有很高的超电势,放H+不易在阴极上放电,而Na可与汞生成汞齐,因而降低了Na+的析出电位,使其可以在汞阴极上析出,

汞槽法电解的最终产物还是Cl2、H2、NaOH,但纯度大大提高。

4.离子膜槽电解法:(了解)

原理和电极材料等皆和隔膜相同,所不同的是以离子交换膜(或称离子选择性透过膜)代替隔膜。石棉隔膜只是一种机械的隔离膜.可防止液体的自由对流和电解产物混和,但不能阻止离子的相互扩散和迁移。离子交换膜由离子交换树脂压制成,国外已生产出能适应于氯碱电解槽的全氟化高聚物离子交换膜,此类膜的特点只许Na+透过,而Cl-,H+,OH-不能透过。第七章:

1.化学传感器的分类:①电位型传感器、②电流型传感器、③电导型传感器

①电位型传感器是将溶解于电解质溶液中的离子作用于离子电极而产生的电动势作为传感器的输出而取出,从而实现离子的检测;

②电流型传感器是在保持电极和电解质溶液的界面为一恒定的电位时,将被测物直接氧化或还原,并将流过外电路的电流作为传感器的输出而取出,从而实现化学物质的检测;

③电导型传感器是以被测物氧化或还原后电解质溶液电导的变化作为传感器的输出而取出,从而实现物质的检测。

2.Clark电极工作原理:根据氧的浓度(温度、压力等)所产生的电流信号呈线性关系。

3.Clark电极特性:

①都有供气体进入的气室或薄膜;②一般有三个电极;③有离子导电性的电解质溶液。

4.Clark电极两个膜:透气膜,它将电极、电解液与待测溶液分开;液膜,在透气膜与电极之间保持有一很薄的、由电解液形成的液膜,大约5—15μm。

5.离子传感器:也叫离子选择性电极,它响应于特定的离子,其构造的主要部分是离子选择性膜。因为膜电位随着被测定离子的浓度而变化,所以通过离子选择性膜的膜电位可以测定出离子的浓度。

第八章:

1.腐蚀:金属表面由于外界介质的化学或电化学作用而造成的变质及损坏的现象或过程称为腐蚀。分为化学腐蚀和电化学腐蚀。

2.冲蚀:是在冲击的机械作用下,材料表面发生磨损的同时又加入腐蚀作用,两者相互促进,产生严重的侵蚀。(属于局部腐蚀)

3.冲蚀的作用:磨损和侵蚀。

4.金属的腐蚀:ψ—PH图的三个区

①腐蚀区:在这区域内,稳定的是可溶性的Fe2+离子、Fe3+离子或HFeO2-离子,所以这区域对铁而言是热力学不稳定的、可被腐蚀的。

②稳定区(免蚀区):该区内铁处于热力学稳定状态,不被腐蚀。

③钝化区:在该区内,处于热力学稳定状态的是把金属和介质隔开的氧化物(如Fe2O3,Fe3O4)或氢氧化物的保护膜。

5.金属的电化学防腐蚀4种方法:(给方法懂判断)

①金属镀层②阳极保护③阴极保护④缓蚀剂保护

6.阳极保护:指用阳极极化的方法使金属钝化,并用微弱电流维持钝化状态,从而保护金属。

7.缓蚀剂:加入到一定介质中能明显抑制金属腐蚀的少量物质称为缓蚀剂。

8.牺牲阳极法:在金属基体上附加更活泼的金属,在电解质中构成短路的原电池,金属基体成为阴极,而活泼金属则成为阳极,并不断被氧化或溶解掉。

广东石油化工学院14级《应用电化学》期末复习题

《应用电化学》复习题题 一选择题 1.下列哪一种放电条件对电池的放电容量和性能有利() A温度在20~40℃之间放电、间歇放电; B深度放电、高温放电; C连续放电、放电倍率较大放电; D低温放电、30%左右的额定容量放电。 2.单位质量或单位体积的电池所输出的电量(单位为A?h?kg-1或A?h?L-1)指的是电池的() A额定容量;B比容量;C放电倍率;D比能量。 3.对于可溶正极锂电池(如Li/SOCl2),其中可溶指的是() A Li可溶于溶剂中,形成有机电解液; B正极(SOCl2)可溶于溶剂中,形成有机电解液; C无机支持电解质可溶于溶剂中,形成有机电解液; D有机支持电解质可溶于溶剂中,形成有机电解液; 4.燃料电池与一般电池的本质区别在于() A能量供给连续,燃烧和氧化剂由外部提供 B能量转化效率高,低或零污染排放; C高度可靠,操作简单; D比能量和比功率高,建设周期短。 5.有一个电池上的标号是LR6,它的含义是:() A碱性锌锰圆柱形5号电池;B碱性锌锰圆柱形7号电池; C碱性锌氧化银圆柱形5号电池;D碱性锌氧化银圆柱形1号电池。 6.碱性Ni/Cd电池密封的工作原理主要是:() A负极的有效容量是正极的1.3-2.0倍; B正极的有效用量是负极的1.3-2.0倍; C正负极的有效容量基本相同,O2通过渗透膜到达负极使之还原消除; D正负极的有效容量基本相同,O2通过渗透膜到达正极使之还原消除。 7.开路电压OCV是指:() A没有电流流过外电路时电池正负极两级的电势差; B是指无负荷情况下的电池电压; C是指电池有电流流过时的端电压 D是指电池放电电池终止时的电压值。

应用电化学复习试题2007126

第三章 化学电源 1、什么是化学电源?试述其结构和类型。 答:(1)化学电源:又称电池,是将氧化-还原反应的化学能直接转变为电能的装置. (2)化学电源的结构:电极材料(正、负极)、隔膜、电解液、外壳等 化学电源的类型:①一次电池(原电池)②二次电池(蓄电池或可充电电池)③贮备电池④燃料电池 2、试述有关化学电源主要性能的概念,如电动势,开路电压,工作电压,截止电压,电池容量(比能量,比功率),连续放电,间歇放电,电池的寿命,自放电,过充电等。 电动势E :又称理论电压,是指没有电流流过外电路时电池正负两极之间的电极电势差。开路电压OCV :是在无负荷情况下的电池电压,一般 OCV ≤E ,只有可逆电池的OCV =E 。 工作电压V :是指电池有电流流过时的端电压。 额定电压:指电池工作时公认的标准电压。 中点电压:指电池放电期间的平均电压。 截止电压:指电池放电终止时的电压值。 电池容量C C )或安时(A ·h ) C=mzF/M 由图可知,间歇放电时电池的容量要较连 续放电时的大。 电池的寿命包含三种涵义:使用寿命是指在一定条件下,电池工作到不能使用的工作时间。循环寿命是指在二次电池报废之前,在一定条件放电条件下,电池经历充放电循环的次数,对于一次电池、燃烧电池则不存在循环寿命。贮存寿命是指电池性能或电池容量降低到额定指标以下时的贮存时间。 电压

自放电是指由于电池种一些自发过程的进行而引起的电池容量的损失。 充电时间太长,电池可能被过充电。 3、影响电池容量的因素有哪些?是如何影响的? 答:放电电流:电池容量和放电电压随放电电流的增加而减小,放电倍率增大,则放电电流增大,电容容量减小。 放电深度:指电池放电量占额定容量的百分数,一般情况下,二次电池DOD为额定容量的20%~40%。放电形式:连续放电、间歇放电。 放电期间电池的温度:20~40oC之间放电时,性能较好。低温放电,电池活性物质化学活性的降低和电池内阻的增加,从而导致工作电压和电池放电容量降低;高温放电,虽然可以加速电极反应的速度和电解液的扩散速度,降低了极化,但温度太高,可能导致一些组分的物理的或化学的变性,有时足以造成容量的损耗。 4、什么是一次电池?一次的原因是什么?有何优点? 答:(1)一次电池(原电池)为电池放电后不能用充电的方法使它复原的一类电池。 (2)原因是由于电池反应或电极反应的不可逆性或条件限制使电池反应很难可逆地进行所决定的。 (3)主要优点是:方便、简单、容易使用,维修工作量极少。其他优点有:贮存寿命长,适当的比能量和比功率,可靠,成本低。 5、写出氯化铵型锌锰一次电池表达式及电极反应和成流反应,说明正负极的集电器。 答:氯化铵型锌锰电池: 电池表达式:(-) Zn│NH4Cl+ZnCl2│MnO2 , C (+) 负极反应:Zn -2e→Zn2+ 正极反应:2MnO2+2H2O+2e→2MnOOH+2OH – 电池反应:Zn+2MnO2+2NH4Cl→2MnOOH+Zn(NH3)2Cl2 电池采用含NH4Cl和ZnCl2 水溶液作电解液(PH=5),采用Zn和石墨分别作为负极和正极的集电器。

应用电化学复习

应用电化学复习 第一章: 电极:工作电极WE,辅助电极CE,参比电极RE。 1.电化学体系的基本部分:①电极②隔膜③电解质溶液④电解池的设计与安装。 2.电极:电极是与电解质溶液或电解质接触的电子导体或半导体,为多相体系。 3.工作电极基本要求:①电极本身发生反应不会影响所研究的化学反应且能在较宽的电位内进行测定;②电极不与溶液的任何组分反应;③电极面积不宜太大,表面均匀平滑且易于表面净化。 4.参比电极的性能:①为可逆电极,电极电势符合Nernst方程,②参比电极反应有较大的交换电流密度,流过微小电流时电极电势能迅速复原,③具有良好的电势稳定性、重现性。 5.双电层理论的BDM模型(简述) 内层:最靠近电极的一层(紧密层),由溶剂分子+特性吸附物质组成。 第一层:水分子层:φM 第二层:水化离子剩余电荷层; IHP(内Helmholtz层):特性吸附离子的电中心位置(距离x1处); OHP(外Helmholtz层):最接近电极的溶剂化离子(非特性吸附离子)的中心位置(距离x2处); 分散层:OHP层与溶液本体之间。 6.电极反应种类 ⑴简单电子迁移反应: ⑵金属沉积反应: ⑶表面膜的转移反应: ⑷伴随着化学反应的电子迁移反应:存在于溶液中的氧化或还原物种借助于电极实施电子传递反应之前或之后发生的化学反应。 ⑸多孔气体扩散电极中的气体还原或氧化反应:气相中的气体溶解于溶液后,在扩散到电极表面,借助于气体扩散电极得到或失去电子,提高了电极过程的电流效率。 ⑹气体析出反应:某些存在于溶液中的非金属离子借助于电极发生还原、氧化反应产生气体而析出。反应过程中,电解液中非金属离子的浓度不断减小。 ⑺腐蚀反应:金属的溶解反应,金属或非金属在一定的介质中发生溶解,电极的重量不断减轻。 7.伴随着化学反应的电子迁移反应的机理(电极反应机理) (阴极还原:Ox+n e→Red. 阳极氧化:Red→Ox +ne) (1)CE机理:发生电子迁移之前发生化学反应通式:X←→Ox + ne ←→Red (2)EC机理:发生电子迁移之后发生化学反应通式:Ox + ne ←→Red ←→X (3)催化机理:EC机理中的一种,在电极和溶液之间的电子传递反应,通过电极表面物种氧化-还原的媒介作用,使反应在比裸电极低的超电势下发生,属于“外壳层”催化。 通式:Ox + ne ←→Red E步骤Red + X ←→Ox + Y C步骤(4)ECE机理:氧化还原物种先在电极上发生电子迁移反应,接着又发生化学反应,在此两反应后又发生电子迁移反应,生成产物。 8.极化:当法拉第电流通过电极时,电极电势或电池电动势对平衡值(或可逆值,或Nernst 值)会发生偏离,这种偏离称为极化。 9.极化的类型:①浓差极化、②化学极化、③电化学极化

应用电化学习题及答案

应用电化学,辉卢文庆 全书思考题和习题 第一章习题解答: 1试推导下列各电极反应的类型及电极反应的过程。 (1)++ →+242Ce e Ce 解:属于简单离子电迁移反应,指电极/溶液界面的溶液一侧的氧化态物种4Ce + 借助于电极得到电子,生成还原态的物种2Ce + 而溶解于溶液中,而电极在经历氧化-还原后其物理化学性质和表面状态等并未发生变化, (2) -→++OH e O H O 44222 解:多孔气体扩散电极中的气体还原反应。气相中的气体2O 溶解于溶液后,再扩散到电极表面,然后借助于气体扩散电极得到电子,气体扩散电极的使用提高了电极过程的电流效率。 (3) Ni e Ni →++22 解:金属沉积反应。溶液中的金属离子2Ni + 从电极上得到电子还原为金属Ni ,附着于电极表面,此时电极表面状态与沉积 前相比发生了变化。 (4) -+→++OH s MnOOH O H e s MnO )()(22 解:表面膜的转移反应。覆盖于电极表面的物种(电极一侧)经过氧化-还原形成另一种附着于电极表面的物种,它们可能是氧化物、氢氧化物、硫酸盐等。 (5)2)(22OH Zn e OH Zn →-+-;--→+242])([2)(OH Zn OH OH Zn 解:腐蚀反应:亦即金属的溶解反应,电极的重量不断减轻。即金属锌在碱性介质中发生溶解形成二羟基合二价锌络合物,所形成的二羟基合二价锌络合物又和羟基进一步形成四羟基合二价锌络合物。 2.试说明参比电极应具有的性能和用途。 参比电极(reference electrode ,简称RE):是指一个已知电势的接近于理想不极化的电极,参比电极上基本没有电流通过,用于测定研究电极(相对于参比电极)的电极电势。 既然参比电极是理想不极化电极,它应具备下列性能:应是可逆电极,其电极电势符合Nernst 方程;参比电极反应应有较大的交换电流密度,流过微小的电流时电极电势能迅速恢复原状;应具有良好的电势稳定性和重现性等。 不同研究体系可以选择不同的参比电极,水溶液体系中常见的参比电极有:饱和甘汞电极(SCE)、Ag/AgCl 电极、标淮氢电极(SHE 或NHE)等。许多有机电化学测量是在非水溶剂中进行的,尽管水溶液参比电极也可以使用,但不可避免地会给体系带入水分,影响研究效果,因此,建议最好使用非水参比体系。常用的非水参比体系为Ag/Ag+(乙腈)。工业上常应用简易参比电极,或用辅助电极兼做参比电极。在测量工作电极的电势时,参比电极的溶液和被研究体系的溶液组成往往不—样,为降低或消除液接电势,常选用盐桥;为减小末补偿的溶液电阻,常使用鲁金毛细管。 3.试描述双电层理论的概要。 解:电极/溶液界面区的最早模型是19世纪末Helmholtz 提出的平板电容器模型(也称紧密层模型),他认为金属表面过剩的电荷必须被溶液相中靠近电极表面的带相反电荷的离子层所中和,两个电荷层间的距离约等于离子半径,如同一个平板电容器。这种

应用电化学习题及答案

应用电化学,杨辉卢文庆 全书思考题和习题 第一章习题解答: 1试推导下列各电极反应的类型及电极反应的过程。 (1)++ →+242Ce e Ce 解:属于简单离子电迁移反应,指电极/溶液界面的溶液一侧的氧化态物种4Ce + 借助于电极得到电子,生成还原态的物种2Ce + 而溶解于溶液中,而电极在经历氧化—还原后其物理化学性质和表面状态等并未发生变化, (2) -→++OH e O H O 44222 解:多孔气体扩散电极中的气体还原反应.气相中的气体2O 溶解于溶液后,再扩散到电极表面,然后借助于气体扩散电极得到电子,气体扩散电极的使用提高了电极过程的电流效率。 (3) Ni e Ni →++22 解:金属沉积反应。溶液中的金属离子2Ni + 从电极上得到电子还原为金属Ni,附着于电极表面,此时电极表面状态与沉积前 相比发生了变化。 (4) -+→++OH s MnOOH O H e s MnO )()(22 解:表面膜的转移反应.覆盖于电极表面的物种(电极一侧)经过氧化—还原形成另一种附着于电极表面的物种,它们可能是氧化物、氢氧化物、硫酸盐等。 (5)2)(22OH Zn e OH Zn →-+-;--→+242])([2)(OH Zn OH OH Zn 解:腐蚀反应:亦即金属的溶解反应,电极的重量不断减轻。即金属锌在碱性介质中发生溶解形成二羟基合二价锌络合物,所形成的二羟基合二价锌络合物又和羟基进一步形成四羟基合二价锌络合物. 2.试说明参比电极应具有的性能和用途。 参比电极(re fe ren ce el ect rode ,简称RE):是指一个已知电势的接近于理想不极化的电极,参比电极上基本没有电流通过,用于测定研究电极(相对于参比电极)的电极电势。 既然参比电极是理想不极化电极,它应具备下列性能:应是可逆电极,其电极电势符合Ne rns t方程;参比电极反应应有较大的交换电流密度,流过微小的电流时电极电势能迅速恢复原状;应具有良好的电势稳定性和重现性等。 不同研究体系可以选择不同的参比电极,水溶液体系中常见的参比电极有:饱和甘汞电极(SCE)、Ag /AgCl 电极、标淮氢电极(SHE 或N HE)等。许多有机电化学测量是在非水溶剂中进行的,尽管水溶液参比电极也可以使用,但不可避免地会给体系带入水分,影响研究效果,因此,建议最好使用非水参比体系。常用的非水参比体系为Ag /Ag+(乙腈)。工业上常应用简易参比电极,或用辅助电极兼做参比电极.在测量工作电极的电势时,参比电极内的溶液和被研究体系的溶液组成往往不-样,为降低或消除液接电势,常选用盐桥;为减小末补偿的溶液电阻,常使用鲁金毛细管。 3.试描述双电层理论的概要。 解:电极/溶液界面区的最早模型是19世纪末H elmho ltz 提出的平板电容器模型(也称紧密层模型),他认为金属表面过剩的电荷必须被溶液相中靠近电极表面的带相反电荷的离子层所中和,两个电荷层间的距离约等于离子半径,如同一个平板电容器.这

《应用电化学》复习思考题参考答案

《应用电化学》思考题 第一章电化学理论基础 1.什么是电化学体系?基本单元有那些? (1)由两类不同导体组成,且在电荷转移时不可避免地伴随有物质变化的体系,通常有原电池、电解池、腐蚀电池三大类型。 (2)1.电极 2.电解质溶液 3.隔膜 2.试举例说明隔膜的作用。 隔膜是将电解槽分隔为阳极区和阴极区,以保证阴极、阳极上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反应物和产物不互相接触和干扰。例如采用玻璃滤板隔膜、盐桥和离子交换膜,起传导电流作用的离子可以透过隔膜。 3.试描述现代双电层理论的概要. 电极\溶液界面的双电层的溶液一侧被认为是由若干“层”组成的。最靠近电极的一层为内层,它包含有溶剂分子和所谓的特性吸附的物质(离子或分子),这种内层也称为紧密层、helmholtz层或stern层,如图1.5所示。实际上,大多数溶剂分子(如水)都是强极性分子,能在电极表面定向吸附形成一层偶极层。特性吸附离子的电中心位置叫内holmholtz层(IHP),它是在距离为x1处。溶剂化离子只能接近到距电极为x2的距离处,这些最近的溶剂化离子中心的位置称外helmholtz层(OHP)。非特性吸附离子由于电场的作用会分布于称为分散层(扩散层)的三维区间内并延伸到本体溶液。在OHP层与溶液本体之间是分散层。 4.什么是电极的法拉第过程和非法拉第过程。 电极上发生的反应过程有两种类型,法拉第过程和非法拉第过程。 前者是电荷经过电极/溶液界面进行传递而引起的某种物质发生氧化或还原反应时的法拉第过程,其规律符合法拉第定律,所引起的电流称法拉第电流。 后者是在一定条件下,当在一定电势范围内施加电位时,电极/溶液界面并不发生电荷传递反应,仅仅是电极/溶液界面的结构发生变化,这种过程称非法拉第过程。 5.试述电极反应的种类和机理。 电极反应种类:(1)简单电子迁移反应;(2)金属沉积反应;(3)表面膜的转移反应;(4)伴随着化学反应的电子迁移反应;(5)多孔气体扩散电极中的气体还原或氧化反应;(6)气体析出反应;(7)腐蚀反应 电极反应的机理: (1)CE机理:指在发生电子迁移反应之前发生了化学反应,其通式为: X O X+ne Red H2HCHO + H2O C步骤 HCHO + 2H+ + 2e →CH3OH E步骤 (2) EC机理:指在电极/溶液界面发生电子迁移反应后又发生了化学反应,其通式为: O X+Ze→Red X 如:对氨基苯酚在Pt电极上的氧化反应

精选电化学复习提纲及习题

电化学复习提纲及习题【知识精要】一、原电池: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 叫做原电池1、概念:电极用导线相连并插入电解液构①两个活泼性不同的电极②电解质溶液③、2组成条件:成闭合回路极正3、电子流向:外电路:负极——导线— 离子移向正阳阴离子移向负极的电解质溶液,盐桥中内电路:盐桥中 极的电解质溶液。、电极反应:以锌铜原电池为例:42+(较活泼金属)-Zn2e=Zn负极:氧化反应:+(较不活泼金属)↑2H+2e=H正极:还原反应22++↑总反应式:Zn+2H+H=Zn25、正、负极的判断: )从电极材料:一般较活泼金属为负极;或金属为负极,非金属为正极。(1 负极流入正极(2)从电子的流动方向3)从电流方向正极流入负极( 阳离子流向正极,阴离子流向负极)根据电解质溶液内离子的移动方向(4 增重或有气泡一极为正极_②(5)根据实验现象①溶解的一极为负极 二、电解原理及应用 1、电解池是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的装置。放电:当离子到达电极时,失去或获得电子,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过程反应氧化阳极:与直流电源的正极相连的电极,发生反应还原负极相连的电极,发生阴极:与直流电源的 在电解池中,阳极发生氧化反应、阴极发生还原反应。两极放电顺序及规律:2-2-------FSO>I >Br>Cl>OH>NO>>阳极:活性电极>S4*******+22+2+++++++++++Na>(H)>>Fe>CuAl>(HPb)>>>SnMg>Fe>Zn>阴极:Ag>Hg 2++KCa>> 2.电解原理的应用溶液作电解质溶液。电解时,发生如下)电解精炼铜:粗铜作阳极,精铜作阴极,CuSO(142+- Cu-2e=Cu= Fe反应:阳极:Zn -2e- = Zn、Fe -2e、Ni -2e = Ni-2+,阴极:Cu+2e=Cu。2+-2+-2+、 阳极泥中存在金、银等不活泼的贵重金属,阴极得到纯铜。)电镀铜:精铜作阳极,镀件金属作阴极,硫酸铜(或其他可溶性铜盐)溶液作电解质(22+-,=Cu电极反应:溶液,从理论上讲电镀时电解质溶液组成、浓度和质量不变化。阳极Cu-2e-2++2e=Cu。阴极Cu电解---+2NaOH+H↑总反应=H2NaCl+2HO+2e阴极↑,=Cl2Cl)氯碱工业:(3阳极-2e 2H2222 ↑+Cl↑2(4)冶炼金属:电解熔融电解质,可炼得活泼金属。如:K、Na、Ca、Mg、Al等金属可通1 阴极反应=3O过电解其熔融的氯化物或氧化物制得。如电解冶炼铝:阳极反应6O-12e2电2--↑, 解-3+4Al+3O4Al+12e=4Al,总反应式为:2AlO↑。223 三、金属腐蚀与保护 1、金属腐蚀的本质:都是金属原子失去电子而被氧化的过程 2、金属腐蚀的分类: 化学腐蚀—金属和接触到的物质直接发生化学反应而引起的腐蚀 电化学腐蚀—不纯的金属跟电解质溶液接触时,会发生原电池反应。比较活泼的金属 失去电子而被氧化,这种腐蚀叫做电化学腐蚀。

应用电化学 简单题附答案

1.何谓电毛细曲线?何谓零电荷电势?由lippman 公式可进一步得到界面双电层的微分电容Cd ,请给出Cd 的数学表达式。 答:①将理想极化电极极化至不同电势(Φ),同时测出相应的界面张力(σ值),表征Φ-6关系的曲线为“电毛细曲线”。②“零电荷电势”是指σ-Φ曲线上最高点处d σ/d Φ=0即q=0(表面不带有剩余电荷)相应的电极电势,用Φ0表示。③由lippman 公式:q=-(d σ/d Φ)μ 1 ,μ 2 ,...μi ;及Cd=dq/d Φ得Cd=-d 2σ/d Φ2 2.何谓电化学极化?产生极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试分析极化在电解工业(如氯碱工业)﹑电镀行业和电池工业的利弊。 答:①电化学极化是指外电场作用下,由于电化学作用相对于电子运动的迟缓性改变了原有的电偶层而引起电极电位变化。(即电极有净电流通过时,阴、阳电流密度不同,使平衡状态受到了破坏,而发生了电极电位的“电化学极化”)。②原因:电化学反应迟缓、浓差极化。③从能量角度来看,极化对电解是不利的;超电势越大,外加电压越大,耗能大。极化在电镀工业中是不利的,氢在阴极上析出是不可避免的副反应,耗能大,但同时使阴极上无法析出的金属有了析出的可能。极化使电池放电时电动势减少,所做电功也减小,对电池工业不利 3.参比电极需选用理想极化电极还是不极化电极?目前参比电极有那些类型?选择参比电极需考虑什么? 答:① 参比电极选用理想不极化电极。②类型:标准氢电极,饱和甘汞电极,Ag/Agcl 电极,Hg/HgO/OH -电极。③考虑的因素:电极反应可逆,稳定性好,重现性好,温度系数小以及固相溶解度小,与研究体系不反应 4.零电荷的电势可用哪些方法测定?零电荷电势说明什么现象?能利用零电荷电势计算绝对电极电位吗? 答:①电毛细法和微分电容法。②零电荷电势表明了“电极/溶液”界面不会出现由于表面剩余电荷而引起的离子双电层现象;③不能将此电势看成相间电势的绝对零点,该电势也是在一定参比电极下测得的,所以不能用于计算绝对电极电位。 5.为什么卤素离子在汞电极上吸附依F ﹤Cl ﹤I 的顺序而增强,特性吸附在电毛细曲线和微分电容曲线上有何表现? 答:①卤素离子为表面活性物质,阴离子吸附主要发生在比零电荷电势更正的电势范围,由于 F - 、cl - 、 I -离子半径依次增大,可极化度增大,吸附能力增强,所以在汞电极上,I ->cl ->F -.②特性吸附在两种曲线上的左半支曲线不同,零电荷电势负移。 6.何谓非稳态扩散?其初始条件和一个边界条件是什么?另一边界条件由极化条件决定。 答:①非稳态扩散:在电化学反应开始阶段,由于反应粒子浓度变化幅度较小,液相传质不足,粒子被消耗,此时浓度极化处于发展阶段,称之为传质过程的非稳态阶段②初始条件:C i (x,0)=C i 0 开始电极前扩散粒子完全均匀分布在液相中。边界条件:C i (∞,t )=C i 0,无穷远处不出现浓度极化。③另一边界条件:极化条件 7.溶液中有哪几种传质方式,产生这些传质过程的原因是什么? 答:对流、扩散、电迁移。①对流:由于流体各部分之间存在浓度或温度差或者外部机械作用力下所引起;②扩散:由于某一组分存在浓度梯度,粒子由高浓度向低浓度转移;③电迁移:在外电场作用下,液相中带电粒子作定向移动。 8.稳态扩散和非稳态扩散的特点是什么,可以用什么定律来表示? 答:①稳态扩散:扩散粒子的浓度只与距离有关,与时间无关。用Fick 第一定律 表示,J 表示扩散流量。②非稳态扩散:扩散粒子的浓度同时是距离和时间的函数。用Fick 第二定律 9.说明标准电极反应速度常数k S 和交换电流密度i 0的物理意义,并比较两者的区别。 答:①k S :当电极电势为反应体系的标准平衡及反应粒子为单位浓度时,电极反应进行的速率(md/s )。i 0:反应在平衡电势下的电流密度,即有i 0=i a =i k ②相同点:数值越大,表示该反应的可逆性越强。不同点:k S 与浓度无关,i 0与反应体系各种组分的浓度有关。 10.为什么有机物在电极上的可逆吸附总是发生在一定的电位区间内? 答:越正的电势,有机物易被氧化;电势越负,易被还原,因此其可逆吸附发生在平衡电势附近值,即一定的电位区间内。 11.试说明锂离子电池的正极和负极材料是何物质?为什么其溶剂要用非水有机溶剂? 锂离子电池比一般的二次电池具有什么特点? 答:①正极:主要是嵌锂化合物,包括三维层状的LiCoO 2,LiNiO 2,三维的TiO 2。负极:主要是碳素材料,如石墨、碳纤维。②锂遇水反应生成H 2,可能有爆炸的危险,所以要用非水有机溶剂。③

应用电化学思考题

应用电化学 第一部分电化学基础 什么是三电极体系?试画出三电极体系示意图,通过它如何测得所需参数? 物质的传递形式有哪些?如果溶液中存在大量的惰性电解质,则电极过程中的液相传质步骤主要由哪些形式的传质作用所决定?试分析说明。 试说明参比电极应具有的性能和用途。 为什么说电极过程是一特殊的异相氧化还原反应? 影响电极表面反应能力的因素有哪些? 名词解释:电极极化零电荷电势恒电位法理想极化电极速度控制步骤 第二部分化学电源 试分析锌-锰电池中二氧化锰的电极过程,并说明二氧化锰电极的可逆性。 写出镉-镍电池的表达式,并计算其理论质量比能量。 写出碱性锌锰电池的表达式,并计算其理论质量比能量。 金属氢化物-镍电池的优点是什么? 什么是镉-镍电池的镉氧循环? 写出铅酸电池的表示式,并计算其理论质量比能量。 密封镉-镍电池的工作原理是什么?应采取什么措施? 什么是电池的记忆效应?什么是电池失效? 金属氢化物-镍电池中吸氢电极用贮氢材料应具备什么条件? 影响电池容量的因素有那些? 什么是放电制度? 影响电池自放电的因素有哪些?应采取什么措施? 粉末多孔电极的优点是什么?采用多孔电极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名词解释: 开路电压工作电压终止电压容量和能量(理论、实际、额定) 写出铅酸电池的表示式及电极反应,并计算其理论质量比容量和理论质量比能量。已知铅酸电池的电动势为2.044V。有关物质的摩尔质量为:Pb 207.2 g·mol-1;PbO2 239.2 g·mol-1;H2SO4 98 g·mol-1。 第三部分金属电沉积 什么是阴极性镀层?什么是阳极性镀层?作为镀层它们是如何对基体金属起防护作用的?什么是镀液的分散能力?如何测量? 什么是阴极除油和阳极除油?各有什么优缺点? 写出高碳钢的镀前工艺流程,并说明各工序的目的?为什么不采用阴极除油和阴极电解活化? 超声波清洗的原理是什么? 弱浸蚀作为镀前处理的最后一道工序,其目的和作用是什么? 电沉合金积的条件有哪些?应采取什么措施? 什么是化学镀?与电镀相比化学镀有什么优点?可以使用的还原剂有哪些? 什么是复合镀层?复合电镀的基本条件是什么? 在塑料电镀中粗化、敏化、活化的目的是什么? 什么是化学转化膜?什么是铝的阳极氧化?其膜层具有哪些性质? 氧化膜封闭的目的是什么?可采用什么方法?

应用电化学期末复习题精讲

1.如何设计电化学反应体系? 在电解时正极是,负极是;在原电池中正极是,负极是。(B) A. 阳极,阴极;阳极,阴极 B. 阳极,阴极;阴极,阳极 C. 阴极,阳极;阳极,阴极 D. 阴极,阳极;阳极,阴极 2. 下列属于Steam双电层模型图的是(C) A B C D 3. 以下不是电催化剂性能特点的是(D) A. 催化剂有一定的电子导电性 B. 电催化剂具有较高的催化活性 C.催化剂具有一定的电化学稳定性 D. 催化剂要具备耐高温、高压的特性 4. 评价电催化性能最常用的分析方法是(A) A.循环伏安法 B. 旋转圆盘电极法 C. 计时电流法 D. 稳态极化法 5电解硫酸铜溶液时,析出128g铜(M=64),需要通入多少电量(A) A. 96500C B. 48250C C . 386000C D. 24125C 6. 电毛细现象是界面张力随( B )变化的现象。 A. 溶液密度 B. 电极电位 C. 电极电流 D. 溶液正负离子数 7. 以下不属于电催化与异相化学催化不同之处的是(C) A. 电催化与电极电位有关

B. 溶液中不参加电极反应的离子和溶剂分子常常对电催化有明显影响 C. 电催化不能应用在离子浓度较高的溶液中 D. 电催化通常在相对较低的温度下即可起到催化作用 8. 电池容量的大小与电池大小( ),与放点条件 ( )(A ) A. 有关, 有关 B. 有关,无关 C. 无关,有关 D. 无关,无关 9. 下列关于电池寿命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D ) A. 在一定条件下,电池工作到不能使用的工作时间 B. 二次电池报废以前,在一定的充放电条件下,电池经历的充放电次数为 其循环寿命 C. 贮存寿命是指电池性能或电池容量降低到额定指标以下时的贮存时间 D. 燃料电池的循环寿命较长 10.电解水溶液,镍电极上的 ,当i k 增加到原来的10倍时,η的值为 ( B ) (提示:已知中的b 为0.15V ) A.0.35V B. 0.50V C. 0.63V D. 0.49V 11. 一个有机电合成产品要实现工业化必须达到以下指标中不包括哪一条 ( B ) A.电流效率>50% B. 电解能耗>81kW h kg -??最终产物 C. 在电解液中最终产物浓度>10% D. 最终产物能简单分离 12. 在其他条件不变时,电解质溶液的摩尔电导率随溶液浓度的增加而 ( B ) A. 增大 B.降低 C. 先增后减 D.不变 13. 下列对化学电源的描述哪个是不准确的:C A. 在阳极上发生氧化反应 B. 电池内部由离子传输电荷 C. 在电池外线路上电子从阴极流向阳极

应用电化学--简单题附答案

lippman公式可进一步得到界面双电层的微分电xxCd,请给出Cd的数学表达式。 答:①将理想极化电极极化至不同电势(Φ), 同时测出相应的界面张力(σ值),表征Φ-6关 系的曲线为“电毛细曲线”。②“零电荷电势” 是指σ-Φ曲线上最高点处dσ/dΦ=0即q=0(表 面不带有剩余电荷)相应的电极电势,用Φ 0表示。 ③由lippman公式:q=-(dσ/dΦ)μ 1,μ 2,... μ i;及Cd=dq/dΦ得Cd=-d2σ/dΦ2 2.何谓电化学极化?产生极化的主要原因是什 么?试分析极化在电解工业(如氯碱工业)﹑电 镀行业和电池工业的利弊。 答:①电化学极化是指外电场作用下,由于电化 学作用相对于电子运动的迟缓性改变了原有的 电偶层而引起电极电位变化。(即电极有净电流 通过时,阴、阳电流密度不同,使平衡状态受到 了破坏,而发生了电极电位的“电化学极化”)。

②原因:电化学反应迟缓、浓差极化。③从能量角度来看,极化对电解是不利的;超电势越大, 外加电压越大,耗能大。极化在电镀工业中是不 利的,氢在阴极上析出是不可避免的副反应,耗 能大,但同时使阴极上无法析出的金属有了析出 的可能。极化使电池放电时电动势减少,所做电 功也减小,对电池工业不利 3.参比电极需选用理想极化电极还是不极化电 极?目前参比电极有那些类型?选择参比电极 需考虑什么? 答:①参比电极选用理想不极化电极。②类型:标准氢电极,饱和甘汞电极,Ag/Agcl电极, Hg/HgO/OH-电极。③考虑的因素:电极反应可逆,稳定性好,重现性好,温度系数小以及固相溶解 度小,与研究体系不反应 4.零电荷的电势可用哪些方法测定?零电荷电 势说明什么现象?能利用零电荷电势计算绝对 电极电位吗? 答:①电毛细法和微分电容法。②零电荷电势表明了“电极/溶液”界面不会出现由于表面剩余 电荷而引起的离子双电层现象;③不能将此电势

应用电化学复习题

应用电化学复习题 1. 在其它条件不变时,电解质溶液的摩尔电导率随溶液浓度的增加而 ( ) (A) 增大 (B) 减小 (C) 先增后减 (D) 不变 2. 在298K 的含下列离子的无限稀释的溶液中,离子摩尔电导率最大的是 ( ) (a)A13+ (b)Mg 2+ (c)H + (d)K + 3. 298K 时,有浓度均为0.001mol ·kg -1的下列电解质溶液,其离子平均活度系数最大的是 ( ) (a) CuS04 (b) CaCl 2 (c) LaCl 3 (d) NaCl 4. 298K 时有相同浓度的NaOH(1)和NaCl(2)溶液,两个Na +的迁移数t 1与t 2之间的关系为( ) (a) t 1 = t 2 (b) t 1 > t 2 (c)t 1 < t 2 (d)无法比较 5. NaCl 稀溶液的摩尔电导率Λm 与Na +、、C1-的淌度U +、U-之间关系为 ( ) (a) Λm = U + + U- (b) Λm =U +/F + U —/F (c) Λm = U +F + U -F (d) Λm = 2 (U + + U -) 6. Al 2(S04)3的化学势μ与Al 3+、SO 42-的化学势μ+,、μ-之间的关系为 ( ) (a) μ = μ+ +μ- (b) μ =2μ+ +3μ- (c) μ =3μ+ +2μ- (d) μ = μ+ · μ- 7. 298 K 时,在下列电池 Pt │H 2(p ?)│H +(a =1)‖CuSO 4(0.01 mol ·kg -1)┃Cu(s)右边溶液中加入0.1 mol ·kg -1 Na 2SO 4溶液时(不考虑稀释效应), 则电池的电动势将: (A) 上升 (B) 下降 (C) 基本不变 (D) 无法判断 8. 下列对原电池的描述哪个是不准确的: ( ) (A) 在阳极上发生氧化反应 (B) 电池内部由离子输送电荷 (C) 在电池外线路上电子从阴极流向阳极 (D) 当电动势为正值时电池反应是自发的 9. 如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 原电池反应的 ?H < Q p (B) 原电池反应的 ?H = Q r (C) 原电池反应体系的吉布斯自由能减少值等于它对外做的电功 (D) 原电池工作时越接近可逆过程,对外做电功的能力愈大 10. 若算得电池反应的电池电动势为负值时,表示此电池反应是: ( ) (A) 正向进行 (B) 逆向进行 (C) 不可能进行 (D) 反应方向不确定 11. 当电池的电动势E =0时,表示: ( ) (A) 电池反应中,反应物的活度与产物活度相等 (B) 电池中各物质都处于标准态 (C) 正极与负极的电极电势相等 (D) 电池反应的平衡常数K a =1 12. 在电池中,当电池反应达到平衡时,电池的电动势等于: ( ) (A) 标准电动势 (B) ln RT K zF $ (C) 零 (D) 不确定 13. 等温下,电极-溶液界面处电位差主要决定于: ( ) (A) 电极表面状态 (B) 溶液中相关离子浓度 (C) 电极的本性和溶液中相关离子活度 (D) 电极与溶液接触面积的大小 14. 某电池反应为 2 Hg(l)+O 2+2 H 2O(l)=2 Hg 2++4 OH -,当电池反应达平衡时,电池的 E 必然 是:( ) (A) E >0 (B) E =E ? (C) E <0 (D) E =0

电化学复习资料

一、填空题(每空1分,30分) 1、电化学是研究第一类导体与第二类导体的界面及界面上发生的一切变化的学科。 2、电极过程是一种特殊的氧化还原反应。 3、通电时所测得的电极电势的变化一般包括三个部分,即电化学极化过电势、浓差极化过电势和电阻极化过电势。 4、浓差极化是因为反应物粒子得不到及时的补充或产物粒子的局部聚集而造成的。 5、电化学极化由电荷转移的反应速率决定,与电化学反应本质有关。 6、当极化曲线中存在电流平台或电流极大值时,只能用恒电势法;如果极化曲线中存在电势极大值或电势平台,则应选用控制电流法。 7、旋转圆盘电极理论只适用于层流条件,且要求自然对流可以忽略不计。旋转圆盘电极技术具有易于建立稳态、稳态极化曲线重现性好的优点,而且可以通过不同的转速以控制溶液相的传质过程。 8、在RRED上可以进行一些不同类型的实验,最常见的有收集实验和屏蔽实验。 9、由非稳态扩散电流的Cotterll方程可知,极化时间越短,扩散电流越大, 浓差极化越小,因而有利于快速电极反应。 10、浓差扩散阻抗由电阻和电容组成。 11、石墨电极大致可以分为两个种类:一种是浸入石蜡的多孔性石墨电极; 另一种是用热分解制作的致密性石墨电极。 12、当研究电极为固体金属电极时,在进行测试之前,一般应经过机械处理、 化学处理和电化学处理等步骤,以获得尽可能清洁且重现的表面状态。 13、汞电极有滴汞电极、悬汞电极、汞膜电极、静汞电极和汞齐电极。 14、时间常数是电极体系本身的性质,反应了电极过程进入稳态的快慢。 15、复阻抗是电路元件对电流的阻碍作用和移相作用的反映。 1、在金属/溶液界面上,电解质双电层是指荷电物质和偶极子的定向排列。 2、当极化曲线中存在电流平台或电流极大值时,只能用恒电势法 . 3、特性吸附是指即使电场不存在也能发生的吸附现象。

应用电化学思考题

应用电化学思考题

《应用电化学》思考题 第三章 化学电源 1. 什么是化学电源?试述其结构和类型。 (1)由两类不同导体组成,且在电荷转移时不可避免地伴随有物质变化的体系,通常有原电池、电解池、腐蚀电池三大类型。 (2)1.电极 2.电解质溶液 3.隔膜 2. 试述有关化学电源主要性能的概念,如电动势、开路电压、工作电压、截止电压 电池容量、连续放电、间歇放电、电池的寿命、自放电、过充电等.。 电动势E :又称理论电压,是指没有电流流过外电路时电池正负两极之间的电极电势差。 开路电压OCV :是在无负荷情况下的电池电压,一般 OCV ≤E ,只有可逆电池的OCV =E 。工作电压V :是指电池有电流流过时的端电压。 额定电压:指电池工作时公认的标准电压。 中点电压:指电池放电期间的平均电压。 截止电压:指电池放电终止时的电压值。 电池容量C :指在一定放电条件下,电池放电到终止电压时所能放出的电量,单位为库仑(C )或安时( A ·h ) C=mzF/M 由图可知,间歇放电时电池的容量要较连续放电时的大。 电池的寿命包含三种涵义:使用寿命是指在一定条件下,电池工作到不能使用的工作时间。循环寿命是指在二次电池报废之前,在一定条件放电条件下,电池经历充放电循环的次数,对于一次电池、燃烧电池则不存在循环寿命。贮存寿命是指电池性能或电池容量降低到额定指标以下时的贮存时间。 充电时间太长,电池可能被过充电。 3.什么是一次电池?一次的原因是什么?有何优点? (1)一次电池(原电池)为电池放电后不能用充电的方法使它复原的一类电池。 (2)原因是由于电池反应或电极反应的不可逆性或条件限制使电池反应很难可逆地进行所决定的。 (3)主要优点:方便、简单、容易使用,维修工作量极少。其他优点有:贮存寿命长,适当的比能量和比功率,可靠,成本低。 5.写出验证锌锰一次电池表达式及电极电池反应,并说明其主要结构和特征。 电池表达式为 :(一)Zn │浓KOH │MnO2 ,C (+) 负极反应: Zn+2OH - —2e →Zn(OH)2 Zn(OH)2+2OH-→[Zn(OH)4]2- 正极反应: MnO2+H2O+e →MnOOH+OH - MnOOH+H2O+e →Mn(OH)2+OH – 电池反应:Zn+MnO2+2H2O+2OH -→Mn(OH)2+Zn(OH)42- 电池采用浓KOH 作电解液(PH ≈5),采用Zn 和石墨分别作为负极和正极的集电器。该电池的特点是自放电小、内阻小、放电电压比盐类电解液的要高且稳定,同时由于电解MnO2(EMD)的使用,电池具有较高的容量。 6.试述锂一次电池的通性,写出Li/SO 2电池的电极和电池反应 (1)性质:(A).理论容量:较高,约为锌的4.7倍 (B).电压输出功率:锂的电负性最低,电极电势负值最高,因此锂的电压高达4v 以上,输出能量超出200w ·h ·kg-1 (2)Li/SO2电池: 电池表达式为:(-) Li │LiBr ,乙腈 │SO2,C (+) 电极:正极为多孔的C 和SO2,SO2以液态形式加到电解质溶液内,Li 为负极 电池反应:2Li+2SO2→Li2S2O4 7.试述二次电池的一般性质 一)评价二次电池性能的主要指标 除电流、电压、电池容量、比性能、比功率等以外,还有容量效率,伏特效率、能量效率和充放电行为等。 1)容量效率:蓄电池放电输出的电量和充电至原始状态时所需电量的比。 2)伏特效率:蓄电池放电和充电过程的工作电压之比。 3)能量效率:指容量效率和伏特效率的乘积,它是评价电池能量瞬时和极化行为的综合指标。 4)充放电行为:是评价二次电池优劣的重要指标 1.恒电流放电:在放电过程中改变负载电阻,维持电流不变。 2.恒电阻放电:放电过程中负载电阻阻值不变。 电压 时间

应用电化学复习G

应用电化学复习题 【认真复习教材上的例题与习题】 1. 在其它条件不变时,电解质溶液的摩尔电导率随溶液浓度的增加而 ( ) (A) 增大 (B) 减小 (C) 先增后减 (D) 不变 2. 在298K 的含下列离子的无限稀释的溶液中,离子摩尔电导率最大的是 ( ) (a)A13+ (b)Mg 2+ (c)H + (d)K + 3. 298K 时,有浓度均为0.001mol ·kg -1的下列电解质溶液,其离子平均活度系数最大的 是 ( ) (a) CuS04 (b) CaCl 2 (c) LaCl 3 (d) NaCl 4. 298 K 时,在下列电池 Pt │H 2(p ?)│H +(a =1)‖CuSO 4(0.01 mol ·kg -1)┃Cu(s)右边溶 液中加入0.1 mol ·kg -1 Na 2SO 4溶液时(不考虑稀释效应), 则电池的电动势将: (A) 上升 (B) 下降 (C) 基本不变 (D) 无法判断 5. 下列对原 电池的描述哪个是不准确的: ( ) (A) 在阳极上发生氧化反应 (B) 电池内部由离子输送电荷 (C) 在电池外线路上电子从阴极流向阳极 (D) 当电动势为正值时电池反应是自发的 6. 若算得电池反应的电池电动势为负值时,表示此电池反应是: ( ) (A) 正向进行 (B) 逆向进行 (C) 不可能进行 (D) 反应方向不确定 7. 当电池的电动势E =0时,表示: ( ) (A) 电池反应中,反应物的活度与产物活度相等 (B) 电池中各物质都处于标准态 (C) 正极与负极的电极电势相等 (D) 电池反应的平衡常数K a =1 8. 在电池中,当电池反应达到平衡时,电池的电动势等于: ( ) (A) 标准电动势 (B) ln R T K zF $ (C) 零 (D) 不确定 9. 某电池反应为 2 Hg(l)+O 2+2 H 2O(l)=2 Hg 2++4 OH -,当电池反应达平衡时,电池的 E 必然是: ( ) (A) E >0 (B) E =E ? (C) E <0 (D) E =0 10. 测定溶液的 pH 值的最常用的指示电极为玻璃电极, 它是: ( ) (A) 第一类电极 (B) 第二类电极 (C) 氧化还原电极 (D) 氢离子选择性电极 11. 有三种电极表示式: (1) Pt,H 2(p ?)│H +(a =1), (2)Cu │Pt,H 2(p ?)│H +(a =1),(3) Cu │Hg(l)│Pt,H 2(p ?)│H +(a =1),则氢电极的电极电势彼此关系为 : ( ) (A) 逐渐变大 (B) 逐渐变小 (C) 不能确定 (D) 彼此相等 12. 对应电池Ag(s)|AgCl(s)|KCl(aq)|Hg 2Cl 2(s)|Hg(l)的化学反应是: ( ) (A) 2Ag(s)+Hg 22+(aq) = 2Hg(l) +2Ag + (B) 2Hg+2Ag + = 2Ag +Hg 22+ (C) 2AgCl+2Hg = 2Ag +Hg 2Cl 2

高考电化学专题复习知识点总结完美版资料

一、原电池的工作原理装置特点:化学能转化为电能。①、两个活泼性不同的电极; ;形成条件:②、电解质溶液(一般与活泼性强的电极发生氧化还原反应)③、形成闭合回路(或在溶液中接触)原 ④、建立在自发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基础之上电 负极:用还原性较强的物质作负极,负极向外电路提供电子;发生氧化反应。池 正极:用氧化性较强的物质正极,正极从外电路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原基本概念:电极反应方程式:电极反应、总反应。理 正还原反氧化反应负铜锌原电 -2++ =2H+22H反应原理Zn-2e↑=Z 不 解断 电解质溶液 二、常见的电池种类2+ -负极(锌筒)Zn-2e=Zn 电极反应: -+↑=2NH 正极(石墨)2NH+H+2e 2432++ +2NH 总反应:Zn+2NH+H=Zn↑①普通锌——锰干电池243Cl 电解质溶液:糊状的NH 干电池:4特点:电量小,放电过程易发生气涨和溶液 锰干电池②碱性锌——--负极(锌筒)Zn-2e=Zn(OH)+2OH电极反应:22MnOOH ++2HO +2MnO=- 2e 2OH-( 氢氧化氧锰) 正极(石墨) 222MnOOH2 HO+Zn+2MnO=+总反应:Zn(OH) 222电极:负极由锌改锌粉(反应面积增大,放电电流增加);使用寿命提高 。电解液:由中性变为碱性(离子导电性好) -2-+O +4H=PbSOPbO+SO+2e+2H 正极(PbO)22244-2--2e=PbSO Pb+SOPb 负极()44O +Pb+2HSO 2PbSO+2HPbO 铅蓄电池总反应:放电24242充电33溶液的电解液:1.25g/cmH~1.28g/cmSO42特点:电压稳定, 废弃电池污染环境蓄电池 ——Cd)可充电电池;Ⅰ、镍——镉(Ni 可充电电池 KOH溶液负极材料:Cd;正极材料:涂有NiO,电解质:其它2Ni(OH)+ Cd(OH) NiO+Cd+2HO 2222 放电Ⅱ、银锌蓄电池放电` KOH和石墨,负极盖填充锌汞合金,电解质溶液。正极壳填充AgO2 充电 O+H﹦反应式为:2Ag+Zn(OH)Zn+Ag 222电放`充电+2S 6LiCl+LiSO 8Li+3SOCl)(Li-SOCl 锂亚硫酰氯电池:= 32 22电放 `)( 用途:质轻、高能比能量高、高工作效率、高稳定电压、工作温度宽、高使用寿命,锂电池 广泛应用于军事和航空领域。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