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册第三章测试题含答案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册第三章测试题含答案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册第三章测试题含答案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册第三章测试题含答案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册第三章

测试题含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

1.我国主要位于()

A.太平洋板块B.亚欧板块C.印度洋板块D.大西洋板块

2.下列地貌形态的形成,主要是由风力侵蚀作用引起的是()

3.我国首都北京(116°E、40°N)位于()

A.东半球、北半球、低纬度B.西半球、北半球、中纬度

C.东半球、北半球、中纬度D.西半球、南半球、低纬度

4.地球是我们共同的家园。下列有关地球的叙述正确的是()

A.火山和地震都是地壳变动的表现

B.地球内部的圈层结构分为地壳和地幔两部分

C.地壳像“七巧板”一样拼接而成,全球由七大板块组成

D.地球上淡水资源通过水循环不断得到补充,不必节约用水

5.到了20世纪60年代,随着海洋地质学、古地磁学、地球物理学等的兴起和发展,人们又在“大陆漂移说”的基础上创建了一种新的全球构造理论——“板块构造学说”。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大西洋的形成是由于()

A.地壳的凹陷B.板块的挤压C.板块的碰撞D.板块的张裂

6.下列现象不是由地壳变动引起的是()

A.台湾海峡海底发现了森林遗迹和古河道

B.四川汶川发生里氏8.0级大地震

C.印度洋发生里氏9.0级强烈地震并引发海啸

D.长江流域发生特大洪灾

7.下列经度中,按由西向东排列顺序正确的是()

A.20°E、0°、20°W、40°W B.160°E、180°、160°W、140°W

C.120°E、100°E、80°E、60°E D.80°W、100°W、120°W、140°W

8.假如学校操场一周的周长为250米,现在,某七年级学生为它画了一张平面图,图中

操场的周长为25厘米,那这幅图的比例尺应为()

A.1∶10 000 B.1∶1 000 C.1∶100 000 D.1∶100

9.下列现象能够证明地球的形状是球体的有()

①我们能观察到的地球以外的天体都是圆形的

②离开港口的船只都是船身先消失,然后桅杆才慢慢消失

③人越往高处去,看见的地平圈越大

④用哈勃天文望远镜拍摄的地球照片是圆的

A.①②B.②③④C.①②④D.③④

10.花岗岩、砂岩、大理石分别属于()

A.变质岩、岩浆岩和沉积岩B.沉积岩、岩浆岩和变质岩

C.岩浆岩、变质岩和沉积岩D.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

11.下列关于火山的叙述正确的是()

A.火山是地壳变动的表现之一,其空间分布分散

B.富士山是死火山

C.火山喷发的岩浆来自地壳

D.火山喷发产生的火山灰会淹埋城市,但火山灰形成的土壤很肥沃

12.下列关于泥石流的应急要点,错误的是()

A.发现有泥石流迹象,应立即观察地形,向沟谷两侧山脚或低处跑

B.逃生时,要抛弃一切影响奔跑速度的物品

C.不要躲在滚石和大量堆积物的陡峭山坡下面

D.不要停留在低洼的地方,也不要攀爬到树上躲避

13.如图所示的岩石分布状态图中,黑色代表的是岩浆从地下喷出的通道,甲、乙两处岩石可能分别为()

A.岩浆岩和变质岩

B.变质岩和沉积岩

C.沉积岩和岩浆岩

D.沉积岩和变质岩

14.在如图所示的山区自然灾害链中,①②③④依次是()

A.滑坡、泥石流、地震、崩塌B.泥石流、地震、崩塌、滑坡

C.地震、崩塌、滑坡、泥石流D.泥石流、崩塌、滑坡、地震

15.在科学研究或学习中,常因客观条件的限制,难以直接拿研究对象做实验时,要创造条件进行模拟实验。下列事例中,不属于模拟实验的是()

16.如图为不同等高线地形图,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图中①表示陡崖B.图中②表示山峰

C.图中③表示山谷D.图中④表示山脊

17.如图为“经纬网示意图”,图中乙地的地理位置和乙地位于丙地的方位分别是() A.(20°S、40°E)、东南方向

B.(20°N、40°W)、东北方向

C.(20°S、40°E)、西南方向

D.(20°N、40°W)、西北方向

18.下列关于地震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地震是地壳岩石在地球内力的作用下,发生断裂或错位而引起的震动现象②地震

是一种自然灾害,绝大部分的地震会造成破坏

③地震中破坏最严重的地点是震中

④地震发生时躲到小开间的房屋里和桌子底下是一种有效措施

⑤火山活动频繁的地区和地震频繁的地区在分布上没有相同之处

A.①②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②④⑤

19.读四幅图幅相同的等高线地形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乙、丙、丁表示山顶的是甲地

B.乙处陡崖的相对高度可能是255米

C.地面坡度最缓的是丙所在的地形图

D.最有可能出现河流的是丁地

20.有关下列四幅地图的叙述,错误的是()

A.家住云南的小明想去北京旅游,可从乙图上查找乘车路线

B.小明想知道世界甲型流感的疫情情况,可通过阅读甲图了解

C.小明来到北京后,购买了丁图以便了解旅游景点的分布情况

D.若四幅图的图幅面积相同,则比例尺大小应是甲>乙>丙>丁

二、简答题(每空1分,共37分)

21.某地图的比例尺为1∶2 000 000,其含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若甲、乙两地的实地距离是60千米,则其在该地图上的图上距离为________。22.火山和地震容易发生在________________处,地球上的火山、地震带有________地震带和________地震带。

23.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认识板块:A____________;C____________;F____________。

(2)六大板块中,几乎全部是海洋的是____________。

24.读图,回答问题。

(1)图中黄村位于杨庄的________方向。

(2)图中A、B两地的相对高度是________米。图中小清河的大致流向是从

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清河画有两条支流,其中支流________河画错了,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5.如图是描述大西洋形成过程的示意图,读图回答问题。

(1)大西洋形成过程的顺序是________(用字母排序)。

(2)在图a洋中脊处,板块在不断的________(填“张裂”或“碰撞”),据此预测:大西洋将不断

________(填“扩大”或“缩小”)。

26.根据岩石的成因可以分为________、________和变质岩三类。如图是一块花岗岩标本,此岩石属于这三类中的________。

27.如图所示是光明社区的平面示意图,据图回答问题。

(1)图中表示地图方向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法。

图中还缺少地图三要素中的________________。

(2)明明家在信用社的________方向。

28.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典型火山是由②岩浆通道、①____________、③

____________三部分组成。火山喷发出的岩浆来自地

幔中的④____________。

(2)全球火山主要集中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9.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A、B、C三地的地理位置。

A.经度________,纬度________;

B.经度________,纬度________;

C.经度________,纬度________。

(2)在A、B、C三地中,位于南、北半球分界线上的是________地,位于东半球的是________

地,位于西半球的是________地。

三、说理题(5分)

30.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地球的赤道半径比极半径约长21千米,这点差别与地球的平均半径相比,十分微小,从宇宙空间看地球,仍可将它视为一个规则球体。如果按照比例制作一个半径为1米的地球仪,那么赤道半径仅仅比极半径长了大约3毫米,凭着人的肉眼是难以觉察出来的,因此制作地球仪时总是将它做成规则球体。

(1)地球是不是正球体?你能准确描述地球的形状吗?

(2)为什么地球仪被做成了规则球体?

四、阅读分析题(每空2分,共18分)

31.1975年,我国科学考察登山队在珠穆朗玛峰地区采集的岩石标本中,发现了三叶虫、笔石、菊石、鱼龙等1 000多种生物化石。地质学家们经过对已发现的化石和地层构造的全面分析认为:距今4 000万年的时候,这里是古地中海的一部分,地壳不断下降,沉积了厚达30 000多米的海相地层,以及各地质时期的海洋生物化石。在距今约

2 000多万年前,地壳发生了一次强烈的构造运动——喜马拉雅运动,使古海区抬升为

陆地。从此,喜马拉雅地区结束了海洋史。到距今约300万年的时候,喜马拉雅地区已经抬升变成了海拔约1 000米左右的热带草原。其后,地壳迅速抬升,直至全新世,世界上最高最年轻的山脉——喜马拉雅山终于形成了。至今,喜马拉雅山脉仍在继续抬升。

回答下列问题:

(1)科考队在珠穆朗玛峰地区采集的岩石标本中发现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说明喜马拉雅山地区曾经是________。后来由于________运动,所以地壳__________,

从而成为世界上最________的山脉。从板块构造来说,这是由于________板块和________板块相互________而形成的。

(3)请从这个例子来解释一下“沧海桑田”这个成语的含义。

答案

一、1.B

2.D解析:地表形态是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共同作用的结果。内力作用主要包括:地壳运动、火山和地震活动;外力作用主要包括:风力、流水、冰川、波浪、生物等。火山湖是由火山喷发后火山口水聚集形成的,不是风力侵蚀形成的,A错误;海岸边的怪石是在海水的侵蚀下形成的,B错误;喜马拉雅山的角峰冰斗谷是在冰川作用下形成的,C错误;沙漠中的石蘑菇是风力侵蚀作用的结果,D正确。

3.C解析:南北半球与南北纬度的分界线是赤道,以北为北半球(北纬),以南为南半球(南

纬);东西半球分界线是20°W 和160°E 组成的经线圈,20°W 以东、160°E 以西为东半球,20°W 以西、160°E 以东为西半球;纬度划分,0°~30°为低纬度地区,30°~60°为中纬度地区,60°~90°为高纬度地区,据此可判断,我国首都北京(40°N 、116°E)位于东半球、北半球、中纬度。

4.A 解析:地球内部结构分为三层,地壳、地幔、地核;全球总共有6大板块;地球上

淡水资源很少,而且水陆间循环周期长,淡水得不到及时的补充,所以要节约用水。

5.D 解析:板块的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的地带,有的张裂拉伸,有的碰撞挤

压。大西洋板块位于张裂地带,所以面积在不断增大。

6.D

7.B 解析:东经度的数值向东增大,西经度的数值向东减小。A 选项东经度的数值在减

小,西经度的数值在增加,是自东向西顺序排列;B 选项东经度的数值在增加,西经度的数值在减少,是自西向东;C 选项东经度的数值在减小,D 选项西经度的数值在增加,都是自东向西的顺序,故选B 。

8.B 解析:比例尺是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250米=25 000厘米,根据比例

尺公式: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

=2525 000=11 000,B 选项正确。 9.B 10.D

11.D 解析:火山是地壳运动的表现形式之一,火山的外部形态与火山活动的特点并不

完全相似。日本的富士山是活火山。火山喷发的岩浆主要来源于上地幔顶部(软流层)。

12.A 13.C 14.C

15.B 解析:板块张裂实验是通过物体的运动来完成的,属于模拟实验。B 图片是地壳运

动的实例,不属于模拟实验。铅笔长度一定,当铅笔沿木板运动时,我们看到的长度是相同的,但沿篮球运动时,我们看到的长度是减小的,从而说明地球是球状的,采用的是模拟实验。 泥石流成因模拟实验,属于模拟实验。

16.C 解析: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高四周低则为山峰(①);

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为山脊(②);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为山谷(③);图④表示陡崖(等高线重合的地方为陡崖)。

17.D 解析:根据在经纬网地图上,纬线指示东西方向,经线指示南北方向,读图可知,

乙地位于丙地的西北方向。

18.C 19.B

20.D 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四幅地图的范围由大到小应该为:甲>乙>丁>丙,所

以四幅地图的比例尺大小应是:甲<乙<丁<丙。

二、21.图上的1厘米表示的实地距离为20千米;3厘米

22.板块交界;环太平洋;地中海——喜马拉雅

解析:板块构成学说认为,地球由六大板块构成,板块的运动引起地壳的运动。在板块交界处板块间发生挤压碰撞或张裂,所以板块交界处易发生地震和火山。全球有两个火山地震带,分别是环太平洋周围海区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山一带。

23.(1)亚欧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

(2)太平洋板块

24.(1)西南

(2)500;自西南向东北

(3)甲;山脊上不会发育河流

25.(1)bca(2)张裂;扩大解析:(1)根据分析大西洋的形成过程为b表示泛大陆破裂变形隆起,c表示岩浆上涌大陆分离,a表示岩石向两边推开,两大陆最终分离,顺序为bca。(2)洋壳上较老的岩石不断地向两边推开,导致海洋面积越来越大。

26.岩浆岩;沉积岩;岩浆岩

27.(1)指向标定向;图例与注记

(2)东南

28.(1)火山口;火山锥;软流层

(2)地中海—喜马拉雅山一带;环太平洋的陆地和周围海区

29.(1)60°W;60°N;0°;0°;40°E;40°S

(2)B;B、C;A

三、30.(1)不是正球体。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2)地球虽不是一个正球体,但赤道半径仅比极半径约长21千米,将地球按一定比例缩小

制成地球仪,这种差别就更微不足道了,因此将地球仪做成了规则球体。

四、31.(1)三叶虫、笔石、菊石、鱼龙等1 000多种生物化石

(2)海洋;板块;上升;高、最年轻;亚欧;印度洋;挤压

(3)“沧海桑田”说的是海洋变成陆地或陆地变成海洋,比喻海陆的变迁。

最新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册知识点整理

七年级(上)科学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科学入门 第一节:科学在我们身边 1的学问。如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 定律 2、科学是一门不断发展的学科,科学技术的发展不断改变着人们对环境的认识,使人们改造和利用环境的能力不断提高。 3、科学的重要性:科学是一把双刃剑,科学技术促进了人类文明进步的同时,也带来了负面影响,需要和谐发展和利用科学技术。 4、学习科学的方法是: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积极探究实验。科学研究最重要的环节是实验。 5、重要的实验:鱼和气球的浮沉、“喷泉”实验。 1、科学要研究各种自然现象,并寻找它们产生、发展的原因和规律。 2、我们要多观察、多实验、多思考,运用科学方法和知识,推动社会的进步,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为人类创造更美好的生活。 第二节:实验与观察 1、实验是科学探究最重要的环节;实验前要了解实验的步骤,熟悉实验的仪器。实验时,我们要遵守实验室的操作规程,注意安全;仔细观察实验过程,及时记录实验现象,尊重实验事实,不得捏造实验事实,更改实验数据。 2、实验常用仪器的名称和用途:天平测量质量;温度计测量温度;停表测量时间;量筒、量杯测量液体体积;刻度尺测量长度;电流表测量电流;电压表测量电压;酒精灯加热;显微镜观察细小物的结构。 3、在很多情况下凭我们的感觉器官对事物作出判断是不可靠的,为了准确的判断,实验时我们要借助一些和。 4、测量工具:天平、量筒、刻度尺、停表;观察工具:显微镜、放大镜、望远镜、雷达 5、人们直接用感官器官的观察叫:直接观察。借助仪器工具的观察叫:间接观察。 6、重要的实验:鸡蛋浮沉实验。 1、观察和实验是进行科学研究最重要的方法,也是学习科学的重要方式。 2、在很多情况下,单凭我们的感官进行观察还不能对事物做出可靠的判断,因而经常要借助于一些仪器和工具来帮助我们做出准确的判断。 3、在科学研究中我们还常借助各种仪器来扩大观察的范围。 第三节:长度和体积的测量 1、测量是一个将待测的量与公认的标准量进行比较的过程。 2、长度的测量:国际单位:米;常用:千米、分米、厘米、毫米、微米、纳米 1千米=1000米;1米=10分米=100厘米=1000毫米;1米=106微米=109纳米 3.体积的测量:体积是物体占有空间的大小。主单位是立方(m3或米3),体积的常用单位:分米3、厘米3、升、毫升。1立方米=1000升;1升=1000毫升;1毫升=1立方厘米。 4、雷达、激光、声纳等可测长度。刻度尺是常用的长度测量工具,正确使用该工具的方法是:一选二贴三垂直,估读单位莫忘记。 (1)选尺选零点(2)贴被测物、被测边(3)视线与尺面垂直(4)读正确:先读准确值,再读一位估计值。最后写单位。使用时还要注意零刻度线、测量范围及最小刻度。

七年级上科学第三章测试题

七年级上科学第三章测试题 班级:姓名:得分: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 1.提出“天圆地方”这一观点的是( ) A.古代中国人 B.古代印度人 C.古巴比伦人 D.古埃及人 2.如果你乘船出海,你看到的港口灯塔会( ) A.从上到下依次从视野中消失 B.从下到上依次从视野中消失 C.塔顶和塔身同时从视野中消失 D.整个灯塔会突然从视野中消失 3.从月球上看地球,地球是一个“蓝色的星球”,那是因为( ) A.地球上的物质是蓝色的 B.地球表面大部分是水 C.大气是蓝色的 D.地球表面主要由植被覆盖 4.本初子午线是( ) A.东西两半球的分界线 B.东经与西经的分界线 C.计算纬度的起始线 D.欧、亚两洲的分界线 5.在比例尺为1∶45000000的地图中,图上1cm 表示的实际距离为( ) A.1cm B.1km C.450km D.900km 6.板块构造学说的观点主要是( ) ①由坚硬的岩石组成的地球表层分成六大板块②板块是不断运动的③相邻的板块往往向同一方向漂移④板块的内部比较活跃,多火山地震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7.我国环渤海经济区、长三角经济区、珠三角经济区的地形都以平原为主,形成这类地形的主要原因是( ) A.风力作用 B.生物作用 C.流水作用 D.冰川作用 8.有关地形变化的正确说法是( ) A.地形的变化是地球内部力量作用的结果 B.地形的变化只发生在陆地部分 C.来自地球内部的力量使地表变得高低不平 D.风吹雨淋等来自地球外部的力量使地表变得高低起伏不平 9.从图中可以看出山顶A 的海拔高度是( ) A.400米 B.500米以上 C.400米~500米之间 D.400米以下 10.量得图上两个山顶之间的直线距离是1.5厘米,其实际距离是( ) A.3千米 B.30千米 C.300千米 D.4千米 11.下列四幅图(经纬网)中的P点,既位于南半球,又位于东半球的是( ) A.向东南 B.向东北 C.向西南 D.向西北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科学第三章测试题及答案完整版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科学第三章测试题及答案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

新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科学第三章测试题 班级:姓名:得分: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 1.提出“天圆地方”这一观点的是( ) A.古代中国人 B.古代印度人 C.古巴比伦人 D.古埃及人 2.如果你乘船出海,你看到的港口灯塔会( ) A.从上到下依次从视野中消失 B.从下到上依次从视野中消失 C.塔顶和塔身同时从视野中消失 D.整个灯塔会突然从视野中消失 3.从月球上看地球,地球是一个“蓝色的星球”,那是因为( ) A.地球上的物质是蓝色的 B.地球表面大部分是水 C.大气是蓝色的 D.地球表面主要由植被覆盖 4.本初子午线是( ) A.东西两半球的分界线 B.东经与西经的分界线 C.计算纬度的起始线 D.欧、亚两洲的分界线 5.在比例尺为1∶的地图中,图上1cm 表示的实际距离为( ) 6.板块构造学说的观点主要是( ) ①由坚硬的岩石组成的地球表层分成六大板块②板块是不断运动的③相邻的板块往往向同一方向漂移④板块的内部比较活跃,多火山地震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7.我国环渤海经济区、长三角经济区、珠三角经济区的地形都以平原为主,形成这类地形的主要原因是( ) A.风力作用 B.生物作用 C.流水作用 D.冰川作用 8.有关地形变化的正确说法是( ) A.地形的变化是地球内部力量作用的结果 B.地形的变化只发生在陆地部分 C.来自地球内部的力量使地表变得高低不平 D.风吹雨淋等来自地球外部的力量使地表变得高低起伏 不平 9.从图中可以看出山顶A 的海拔高度是( ) 米米以上 米~500米之间米以下 10.量得图上两个山顶之间的直线距离是厘米,其实际距离是( ) 千米千米千米千米 11.下列四幅图(经纬网)中的P点,既位于南半球,又位于东半球的是( ) 时间7时11时19时24时 经纬度20°N,118°E °N,115°E °N,114°E 22°N,113°E 13.下列各图所示的地质构造或地貌景观中,主要由内力作用形成的是( ) A.①②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14.有关地壳物质循环的叙述,错误的是( )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第二章知识点整理

第2章观察生物 生物与非生物 1.生物对刺激有反应,非生物对刺激没有反应。所有生物都具有共同的特征:能呼吸、能生长、能繁殖后代、对外界刺激有反应、能遗传和变异、能进化。 蜗牛:触角两对,口(摄取食物);足(腹足)运动、爬行;眼;壳(保护)。有视觉、触觉、味觉、嗅觉。没听觉。 2.我们把生物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的特征叫做生物的应激性。 3.生物与非生物的差别: 生物非生物 1对刺激有反应(有应激性)对刺激没有反应(无应激性) 2能生长不能生长 3需要营养(会新陈代谢)不需要营养(不会新陈代谢) 4有严整的结构无严整的结构 5能生殖和发育不能生殖和发育 6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没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 7能适应环境、影响环境不能适应环境、影响环境 4.动物与植物最主要的 2 个区别: (1)运动:有些植物可以局部运动,动物可以自由快速运动。 (2)光合作用:植物可以,动物不可以。 细胞 年,英国科学家罗伯特·胡克用自制的显微镜观察木栓切片时,发现了细胞。细胞很小,一般只有一到几十微米之间。 2.动物和植物都是由相同的基本单位—— 细胞构成的。 3.动物细胞 细胞膜:保护作用,并且控制细胞与外界 物质交换。 细胞质:许多生命活动的场所。

细胞核:球状,含有遗传物质,起传宗接代的作用。 4.植物细胞 细胞壁:最外层,由纤维素组成,具 有支持保护作用,使植物具有一定的形 状。 叶绿体:内含叶绿素,是进行光合作 用的场所,椭圆形。 液泡:含有细胞液。 细胞膜:保护作用,并且控制细胞与 外界物质交换。 细胞质:许多生命活动的场所。 细胞核:球状,含有遗传物质,起传宗接代的作用。 5.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的结构比较: 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都具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除此之外,植物细胞还有细胞壁,液泡,叶绿体。 年英国科学家布朗发现了植物细胞内有细胞核。19 世纪 40 年代,德国科学家施莱登和施旺提出了动物和植物都是由相同的基本单位——细胞所构成。 显微镜的结构与使用 (1)镜和物镜:两者结合起来,有放大作用。它们的放大倍数分别可在目镜和物镜上面,目镜和物镜放大倍数的乘积就是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物镜越长,倍数越高。目镜越短,倍数越高。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册_第三章知识点总结

第三章人类的家园——地球 第一节地球的形状和内部结构 1.地球的形状: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球体。 2.地球的大小:地球的赤道半径为6378千米;两极半径为6357千米(两极半 径比赤道半径短21千米),仅差0.33%; 赤道周长约为4万千米。(坐地日行八万里,指的是人处在赤道) 3.地球内部的结构特点:地球内部结构具有同心圆的特点,从外向内结构层次分 别地壳、地幔、地核,地壳和地幔的顶部(软流层以上部分)共同组成了岩石圈。岩石圈以下-----400千米处为软流层,是岩浆的发源地。 将地球比喻成鸡蛋的方法叫模型法。外地核呈液态或熔融状态,内地核呈固态。 厚度:地核>地幔>地壳 第二节地球仪和地图 一.地球仪 1.纬线和纬度: (1)纬线:纬线都是圆形,也称为纬线圈,从半球看,长度不等。(不同纬度 纬线长不相等,相同纬度纬线长相等)赤道最长,由赤道向两极逐渐缩短,最后 成一点。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2)赤道:在南北两极中间,与两极等距,并且与经线垂直的线叫做赤道。(3)纬度:(赤道)是零度纬线。赤道以北的纬度,叫做(北纬),用“N”作 代号;赤道以南的纬度叫(南纬),用“S”作代号。 (4)北纬、南纬各有90°。南纬90°就是南极,北纬90°就是北极。

4.经线和经度 (1)经线:也叫(子午线)。经线是(半圆形),所有经线长度(相等)。经 线指示(南北)方向。 (2)经度:零度经线也叫(本初子午线),即通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原 址的那条经线。 (3)从本初子午线向东、西各分作(180°),以东的180°属于(东经),用“E”作代号;以西的180°属于(西经),用“W”作代号。 (4)东西180°经线合为一条经线。(0°经线和180°经线都只有一条) 5.东西半球的划分 (1)习惯上以(20°w)和(160°E)两条经线组成的经线圈把地球平分成东西 半球。 (2)西经20°以东是东半球,以西是西半球。东经160°以东是西半球,以西 是东半球。 (3)西半球(向西走):20°W—160°W,180°—160°E 东半球(向东走):20°W—0°,20°E—160°E 特殊区域:0°—20°之间,无论东经还是西经永远都属于东半球 160°—180°之间,无论东经还是西经永远都属于西半球注意:东半球不全 是东经度;西半球不全是西经度。 6.南北半球的划分: 赤道以北为(北半球);赤道以南为(南半球)。 7.地球是斜着身子绕太阳公转的,地轴与公转轨道面成66.5°夹角。地轴是假 象的轴。在南极点上跨出任何一步都是向北,在北极点上跨出任何一步都是向南。 注意:遇到判断东西半球,判断东经度还是西经度,南纬度还是北纬度的题目时,一定要自己添上0°经线或者0°纬线。另外需要了解在地球上方(下方)俯视(仰视)时,经纬线各呈什么形状。经线和纬线都有无数条。 二.地图 地图的三要素:比例尺、方向、图例和标记 2.比例尺:表示实地距离在地图上的缩小程度。即: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 (1)比例尺的大小与地图的详略: 在同样的图幅上:比例尺越大,地图上所表示的实际距离范围越小,但表示的内容越详细,精确度越高。 比例尺越小,则表示的范围越大,内容越简单,精确度越低。 规律:大范围的地区多选用较小的比例尺地图。如:世界地图,中国政区图。 小范围的地区多选用较大的比例尺地图。如:平面图、军事图、旅游图。(没有给出比例尺时,可以根据比较表示范围的大小来判断比例尺的大小)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册-浙教版七年级上科学知识点总结

科学七年级上知识点总结 科学的入门 长度和体积的测量; 温度的测量:实验室中常用的温度计是利用水银,酒精等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质量的测量质量常用来表示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 时间的测量 科学探究的过程 1.善于发现和提出问题 2.针对问题,依据自己已有的科学知识和经验,建立猜测和假设 3.依据探究的目的制定探究的计划 4.通过观察,实验等多种途径获取事实和证据,对假设进行检验。 5.对探究的过程进行评价,并与他人讨论和交流。 观察生物 生物与非生物 生物是一类具有能呼吸,能生长,能繁殖后代,对外界刺激有反应等特征的物体; 动物与植物最主要的区别:植物能利用太阳光制造营养物,而动物要从外界摄取营养物质 动物根据有无脊椎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 脊椎动物分为体外长有毛皮,胎生的哺乳类及体外没有毛皮的卵生类; 卵生类又分为体外有羽毛,体温恒定的鸟类及体温不恒定的爬行类,两栖类和鱼类; 无脊椎动物分为身体多细胞类及身体单细胞类; 植物分为有种子的植物和没有种子的植物 有种子植物根据种子外是否有果皮包被分为被子植物及裸子植物; 没有种子植物分为有茎和叶分化的及无茎和叶分化的(藻类植物); 有茎和叶分化的分为有根的蕨类植物和没有根的苔藓植物,它们都用孢子繁殖; 细胞学说提出动物和植物都是由相同的基本单位即细胞构成; 一个母细胞经过一系列复杂的变化后,分裂成两个细胞的过程叫细胞分裂; 在细胞分裂的过程中,有的子细胞,长到与母细胞一般大小时能继续分裂;而有的子细胞则发生变化,形

成具有不同形态和功能的细胞,这个过程叫细胞分化。 在细菌的细胞内看不到成形的细胞核,因此也被称为原核生物; 霉菌与细菌一样,需要现成的有机物生活,但在细胞结构上,它与植物细胞相似,有细胞核,属于真菌。(根据细胞内有无细胞核,可将细胞分为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 植物,动物和真菌的细胞都有细胞核,属于真核生物; 细胞分化成各种不同形态和不同功能的细胞群,这些细胞群就是组织; 植物的基本组织主要包括具有保护功能的保护组织,能输送物质的输导组织,能制造和储存营养物质的营养组织,起支撑和保护作用的机械组织,能分裂产生新细胞的分生组织等; 在叶的表面有一层表皮,起保护作用,是一种保护组织; 在叶片的中部,有进行光合作用的叶肉细胞,它们是植物的营养组织; 在叶脉处,有输导组织,能输送由根吸收的水分,无机盐以及由叶制造的营养组织; 人体四大组织: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和神经组织; 上皮组织由上皮细胞构成,主要具有保护功能,有些部位的上皮细胞还有分泌和吸收物质的功能; 结缔组织具有运输,支持等多种功能; 肌肉组织由肌细胞组成,具有收缩和舒张的功能,人体的肌肉组织分为:心肌,骨骼肌,平滑肌; 神经组织主要有神经细胞构成,它具有能接受刺激,产生并传导兴奋的作用; 由多种组织构成,具有一定功能的结构称为器官; 人体的七大系统:消化系统,循环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系统,生殖系统,神经系统,运动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等; 生物的适应性和多样性 对生存环境的适应是生物界普遍存在的现象,多样的环境造就了丰富多样的生物世界; 地球与宇宙 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的线叫做经线,也称子午线。通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原址的那条经线为0度经线,也叫本初子午线;

浙教版新版科学七年级上基础知识点汇总-精简版

第一章科学入门 姓名: 一、科学在我们身边 二、实验和观察 观察和实验是学习科学的基础,实验又是进行科学研究最重要的环节。 试管:是少量试剂的反应容器,可以加热,用途十分广泛。试管加热时要用试管夹(长 柄向内,短柄向外,手握长柄)。给试管内的液体加热时,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1/3,试管夹应夹在距离试管口1/3处,试管外壁不能有水。加热时试管要倾斜450,并先均匀预热,再在液体集中部位加热。热的试管不能骤冷,以免试管破裂。 酒精灯:是常用的加热仪器,实验室的主要热源。酒精灯的火焰有三层,分别是外焰、内焰、焰心,其中外焰温度最高,焰心温度最低,使用时用外焰加热。熄灭时要用两次盖灭法。 试剂瓶:用来盛放试剂,打开后瓶盖应倒放在桌上,倾倒液体时标签应朝向手心。 胶头滴管:用来取用少量液体,用它往试管中滴液体时,试管应竖直,胶头滴管在试管口上方约0.5厘米处竖直向试管中滴入液体,绝不能把胶头滴管伸入试管内。 三、长度和体积的测量 测量是指将一个待测的量和一个公认的标准量进行比较的过程。 国际公认的主单位——即公认的标准量。长度测量中公认的标准量是“米”,而不是“刻度尺”。 1、长度的测量。 国际公认的长度主单位是米。 测量长度使用的基本工具是刻度尺。 记录的数值=准确值+估计值+单位(不要忘记) 积累法:利用积少成多,测多求少的方法来间接地测量。 如:测量一张纸的厚度(除以张数)、一枚邮票的质量、细铁丝的直径等。 2、体积的测量。 新教材已舍去“凹形液面中央最低处相平”这一说法。 读数要看仔细,单位换算要仔细。 四、温度的测量 物体的冷热程度用温度来表示。温度的常用单位是摄氏度,单位符号是℃。人为规定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为100℃。在O℃和100℃之间分成100小格,则每一小格为l℃。 体温计。测量范围从35℃~42℃,最小刻度为0.1℃。 结构优点 玻璃泡容积大而内径很细。精确。 特别细的弯曲。离开读数。 横截面形状近似三角形。放大液柱,便于读数。 第二章观察生物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册第三章测试题含答案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册第三章 测试题含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 1.我国主要位于() A.太平洋板块B.亚欧板块C.印度洋板块D.大西洋板块 2.下列地貌形态的形成,主要是由风力侵蚀作用引起的是() 3.我国首都北京(116°E、40°N)位于() A.东半球、北半球、低纬度B.西半球、北半球、中纬度 C.东半球、北半球、中纬度D.西半球、南半球、低纬度 4.地球是我们共同的家园。下列有关地球的叙述正确的是() A.火山和地震都是地壳变动的表现 B.地球内部的圈层结构分为地壳和地幔两部分 C.地壳像“七巧板”一样拼接而成,全球由七大板块组成 D.地球上淡水资源通过水循环不断得到补充,不必节约用水 5.到了20世纪60年代,随着海洋地质学、古地磁学、地球物理学等的兴起和发展,人们又在“大陆漂移说”的基础上创建了一种新的全球构造理论——“板块构造学说”。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大西洋的形成是由于() A.地壳的凹陷B.板块的挤压C.板块的碰撞D.板块的张裂 6.下列现象不是由地壳变动引起的是() A.台湾海峡海底发现了森林遗迹和古河道 B.四川汶川发生里氏8.0级大地震 C.印度洋发生里氏9.0级强烈地震并引发海啸 D.长江流域发生特大洪灾 7.下列经度中,按由西向东排列顺序正确的是() A.20°E、0°、20°W、40°W B.160°E、180°、160°W、140°W C.120°E、100°E、80°E、60°E D.80°W、100°W、120°W、140°W 8.假如学校操场一周的周长为250米,现在,某七年级学生为它画了一张平面图,图中

操场的周长为25厘米,那这幅图的比例尺应为() A.1∶10 000 B.1∶1 000 C.1∶100 000 D.1∶100 9.下列现象能够证明地球的形状是球体的有() ①我们能观察到的地球以外的天体都是圆形的 ②离开港口的船只都是船身先消失,然后桅杆才慢慢消失 ③人越往高处去,看见的地平圈越大 ④用哈勃天文望远镜拍摄的地球照片是圆的 A.①②B.②③④C.①②④D.③④ 10.花岗岩、砂岩、大理石分别属于() A.变质岩、岩浆岩和沉积岩B.沉积岩、岩浆岩和变质岩 C.岩浆岩、变质岩和沉积岩D.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 11.下列关于火山的叙述正确的是() A.火山是地壳变动的表现之一,其空间分布分散 B.富士山是死火山 C.火山喷发的岩浆来自地壳 D.火山喷发产生的火山灰会淹埋城市,但火山灰形成的土壤很肥沃 12.下列关于泥石流的应急要点,错误的是() A.发现有泥石流迹象,应立即观察地形,向沟谷两侧山脚或低处跑 B.逃生时,要抛弃一切影响奔跑速度的物品 C.不要躲在滚石和大量堆积物的陡峭山坡下面 D.不要停留在低洼的地方,也不要攀爬到树上躲避 13.如图所示的岩石分布状态图中,黑色代表的是岩浆从地下喷出的通道,甲、乙两处岩石可能分别为() A.岩浆岩和变质岩 B.变质岩和沉积岩 C.沉积岩和岩浆岩 D.沉积岩和变质岩 14.在如图所示的山区自然灾害链中,①②③④依次是()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第三章)知识点整理

第三章人类的家园—地球 3.1 地球的形状和内部结构 一、人类对于地球的认识 1.古代的中国人认为天是圆的,地是方的。 2.古代印度人则认为大地是一个圆盾,由三头大象驮着,站在龟背上。 3.古代巴比伦人想象大地是个龟背隆起的空心山,大陆四面环绕着海水,有一个浑圆的巨大天罩盖在上面。 二、现在人们对于地球的认识 1.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球体。 2.地球赤道半径是 6378 千米,两极半径 6357 千米,仅差 0.33% 。 3.地球赤道周长约为 4 万千米。 4.地球内部的结构:地壳,地幔,地核。地壳和地幔的顶部(软流层以上的部分)共同组成了岩石圈。 三、证明地球是球体的现象 1.地平线 2.月食 3.登高望远 4.帆船 5.天涯海角 6.时差 7.北极星 3.2 地球仪和地图 一、地球仪 1.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的线叫做经线,也称子午线。经线等长,为半圆。 2.在南北两极之间,与两极等距,并且与经线垂直的线叫做赤道,与它平行的线叫做纬线。纬线不等长,为整圆。 3.国际上规定,通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市天文台原址的那条经线为 0°经线,也叫本初子午线。 4.0°经线以西的 180°属于西经(W)。0°经线以东的 180°属于东经(E)。赤道以北就是北纬(N)。北纬 90°就是北极。赤道以南就是南纬(S)。南纬 90°就是南极。 低纬度(0°-30°),中纬度(30°-60°),高纬度(60°-90°) 纬度从赤道算起,把 0°定为赤道,由赤道到北极和南极各分作 90°。

二、地图 1.地图是用不同的符号、颜色等把缩小了的地理事物在纸上表现出来。 2.地图三要素是:图例和注记、方向、比例尺。 3.比例尺 ①比例尺表示实地距离在图上距离的图例。 ②大比例尺:大于或等于 1:10000,即 1 厘米表示 1 千米以下。 小比例尺:小于或等于 1:1000000,即 1 厘米表示 10 千米以上。 中间的称为中比例尺。 ③大比例尺地图表示的范围小,描述的内容也比较详细。小比例尺地图表示的范围大,描述的内容也比较粗略。 4.比例尺的表现方式地图的方向常用三种方法来表示: (1)在有经纬网的地图上,经线靠北极端的指向为北,经线靠南极端的指向为南。 (2)有的地图用一个指北的方向标指示北方。 (3)一般地图的方向为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5.三种定向法 :一般定向法,经纬网定向法,指向标定向法。 3.3 组成地壳的岩石 通常根据岩石的成因把岩石分成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 1.岩浆岩由岩浆喷出地表或侵入地壳冷却凝固后形成。岩浆岩往往有明显的矿物晶体颗粒和气孔,或柱状结构。常见有玄武岩,花岗岩。 2.沉积岩是地表的碎屑物一层层堆积,压实,固化而形成。有明显层状结构特征或化石是沉积岩区别于其他种类岩石的主要特征。 3.变质岩是地壳中已形成的岩石,在高温高压条件下变化而成的新岩石,常有片状结构。常见的有石灰岩,板岩,大理岩。 3.4 地壳变动和火山地震 一、地壳变动的证明:意大利那不列斯海岸三根大理石柱的升降情况悬崖峭壁上岩石断裂的痕迹,采石场上弯曲的岩层,高山上的海洋生物化石等都是地壳变动的信息。 二、火山

七年级上册科学_第三章知识点(含答案)

第三章人类的家园——地球复习提纲 第一节 地球的形状和内部结构 1. 地球的形状: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球体。 (地球是一个球体,人造卫星拍摄的地球照片上,地球看起来是很圆的,这主要是因为赤道半径与两极半径仅相差0.33%) 2. 地球的大小:地球的赤道半径为6378千米;两极半径为6357千米(两极半径比赤道半径短21千米),仅 差0.33%;赤道周长约为4万千米。(坐地日行八万里,指的是人处在赤道) 3. 海面上远去的船只为什么船身比桅杆先消失? 答:因为地球是个球体,地球表面是个曲面,所以海面上远去的船只船身比桅杆先消失。 4. 那些现象能证明地球是个球体? 答:(1)1519—1522年,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率领的船队,首先实现了人类环绕地球一周的航行,证实了地球是一个球体(实例)。(2)20世纪,人造地球卫星拍摄的地球照片,确证地球是一个球体。(3)在海边看到有帆船从远方驶来,总是先看到桅杆,再看到船身(从上往下出现)。这说明海面是曲面。(4)登高望远,站得越高看到的地平圈范围越大,说明大地也是曲面。(5)(月食)是地球的影子遮挡了月亮,月食时月面缺损部分的边缘是圆弧形的。(6)天涯海角走不到边(7)探究实验:铅笔在篮球和木板上移动的对照实验(方法) 5.对地球形状的认识,从古至今的排列顺序 ② ① ④ ③ ①天圆如弹丸,地如卵中黄②天圆如张盖,地方如棋盘 ③地球是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球体④地球是个球体 6.公元前6世纪,古希腊数学家毕达哥拉斯首先提出了大地是球形的设想。 过了2个世纪,亚里士多德观察月食,发现大地投射到月球上的影子是弧形的, 由此推断地球是个球体。这是人类对地球形状认识的第一次飞跃。 7.地球内部的结构特点:地球内部结构具有同心圆的特点,从外向内结构层次分 别地壳、地幔、地核,地壳和地幔的顶部(软流层以上部分)共同组成了岩石圈。 岩石圈以下-----400千米处为软流层,是岩浆的发源地。 将地球比喻成鸡蛋的方法叫模型法。外地核呈液态或熔融状态,内地核呈固态。厚 度:地核>地幔>地壳 第二节 地球仪和地图 一.地球仪: 1. 纬线和纬度: (1) 纬线:纬线都是圆形,也称为纬线圈,从半球看,长度不等。(不同纬度纬线长不相等,相同纬 度纬线长相等)赤道最长,由赤道向两极逐渐缩短,最后成一点。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2) 赤道:在南北两极中间,与两极等距,并且与经线垂直的线叫做赤道。 (3) 纬度:(赤道)是零度纬线。赤道以北的纬度,叫做(北纬),用“N ”作代号;赤道以南的纬 度叫(南纬),用“S ”作代号。 (4) 北纬、南纬各有90°。南纬90°就是南极,北纬90°就是北极。 2. 经线和经度 (1) 经线:也叫(子午线)。经线是(半圆形),所有经线长度(相等)。经线指示(南北)方向。 (2) 经度:零度经线也叫(本初子午线),即通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原址的那条经线。 (3) 从本初子午线向东、西各分作(180°),以东的180°属于(东经),用“E ”作代号;以西的 180°属于(西经),用“W ”作代号。 (4) 东西180°经线合为一条经线。(0°经线和180°经线都只有一条) 3. 东西半球的划分 (1) 习惯上以(20 °w )和(160 °E )两条经线组成的经线圈把地球平分成东西半球。 (2) 西经20 °以东是东半球,以西是西半球。东经160°以东是西半球,以西是东半球。 (3) 西半球(向西走):20°W —160°W ,180°—160°E 低纬度 中纬度 高纬度 0°—30° 30°—60° 60°—90°

(新)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总结

(新)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科学入门 一、科学在我们身边 作为科学的入门,本节内容从自然界的一些奇妙现象入手,通过对这些自然现象的疑问,引发学生的探究兴趣,从而理解科学的本质——科学是一门研究各种自然现象,并寻找相应答案的学科。观察、实验、思考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方法。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改变着世界,但是我们要辩证地来看待这个问题。它对我们的生活既带来了正面的影响,也带来了负面的影响,从而理解学习科学知识的重要性,并使之更好地为人类服务。二、实验和观察 观察和实验是学习科学的基础,实验又是进行科学研究最重要的环节。要进行实验,就要了解一些常用的仪器及其用途和实验室的操作规程。 试管:是少量试剂的反应容器,可以加热,用途十分广泛。试管加热时要用试管夹(长 柄向内,短柄向外,手握长柄)。给试管内的液体加热时,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1/3,试管夹应夹在距离试管口1/3处,试管外壁不能有水。加热时试管要倾斜450,并先均匀预热,再在液体集中部位加热。热的试管不能骤冷,以免试管破裂。 停表:用来测量时间,主要是测定时间间隔。 天平和砝码:配套使用,测量物体的质量。 电流表:测定电流的大小。电压表:测定电压的大小。 显微镜:用来观察细胞等肉眼无法观察的微观世界的物质及变化。 酒精灯:是常用的加热仪器,实验室的主要热源。酒精灯的火焰有三层,分别是外焰、内焰、焰心,其中外焰温度最高,焰心温度最低,使用时用外焰加热。熄灭时要用两次盖灭法。 烧杯:能用于较多试剂的反应容器,并能配制、稀释溶液等。 表面皿:可暂时盛放少量的固体和液体。药匙:用来取用少量固体。 玻璃棒:主要用于搅拌、引流、转移固体药品。 试剂瓶:用来盛放试剂,打开后瓶盖应倒放在桌上,倾倒液体时标签应朝向手心。 胶头滴管:用来取用少量液体,用它往试管中滴液体时,试管应竖直,胶头滴管在试管口上方约0.5厘米处竖直向试管中滴入液体,绝不能把胶头滴管伸入试管内。 认识自然界的事物要从观察开始。首先要有正确的观察态度,不能为了观察而观察,要明确观察目的,全面、细致地观察实验现象,通过比较、分析,正确地描述、记录实验现象。 由于人体感官具有局限性,所以运用感觉器官的观察——直接观察往往不能对事物做出可靠的判断。为了能正确地进行观察,做出准确的判断,我们可以借助工具,扩大观察的范围和进行数据的测量。 三、长度和体积的测量 测量和观察是我们进行科学探究的基本技能。所谓测量是指将一个待测的量和一个公认的标准量进行比较的过程。根据不同的测量要求,测量对象,我们应能选用合适的测量工具和测量方法,尽可能使用国际公认的主单位——即公认的标准量。 1、长度的测量。 国际公认的长度主单位是米,单位符号是m。了解一些常用的长度单位,并掌握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l 千米(km)=1000米(m) 1米(m)=10分米(dm)=100厘米(cm)=1000毫米(mm)=106微米(m)=109纳米(nm) 测量长度使用的基本工具是刻度尺。(正确使用刻度尺的方法是本节的重点和难点) (1)了解刻度尺的构造。 观察:零刻度线 最小刻度值:读出每一大格数值和单位,分析每一小格所表示的 长度和单位,即为最小刻度值。 量程:所能测量的最大范围。 (2)使用刻度尺时要做到: *放正确:零刻度线对准被测物体的一端,刻度尺紧靠被测量的物体(垂直于被测物体)。 思考:刻度尺放斜了造成的测量结果是什么?(读数偏大) 零刻度线磨损了怎么办? (找一清晰的刻度线作为零刻度线,如图所示,但读数时要注意) *看正确:眼睛的视线要与尺面垂直。 思考:视线偏左和偏右时,读数会怎样? (视线偏左读数偏大,视线偏右读数偏小) *读正确:先读被测物体长度的准确值,即读到最小刻度值,再估读最小刻度的下一位,即估计值。数值后面注明所用的单位——没有单位的数值是没有意义的。

七年级科学上册第三章知识要点

第三章:探索宇宙 第一节:我们居住的地球 1、 能证明地球是一个球体的现象是:远处的帆船的船身比桅杆先消失,月食时,月球的缺 损面是圆弧形。 2、 通过观察太空拍摄的地球照片,我们知道:黄色的区域是陆地,白色的区域是白云,蓝 色的区域是海洋。 3、 通过现代科技测量知道: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球体。它的赤道半径是6378 千米,两极方向的半径比赤道短21千米左右,为6357千米,仅差0.33%,因此赤道看上去是很圆的。它的赤道周长是4万千米。 第二节:地球与地球仪 赤道:在南北两极中间,与两极等距,并且与所有的经线垂直的线叫赤道。 地图 1、 地图是以各种不同的图式符号,将地球表面的事物按一定的比例缩小后表现在纸上的图 形。 2、 地图的三要素(地图的基本“语言”)为:比例尺、方向和图例。 3、 比例尺:表示的是实际距离在地图上的缩小程度------------即比例= 4、 地图方向的表示法有三种:经纬网定向法、指向标定向法、一般定向法。 5、 图例:地图上用不同的图示符号表示不同的地理事物。 第三节:太阳和月球 一、太阳 实际距离图上距离

1、太阳的有关数据:直径:140万千米(地球赤道直径:12742千米)约为地球直径的109倍 表面温度:6000,中心温度达1500万日地平均距离:1.5亿千米 2、太阳表面的结构:从内到外:光球层、色球层和日冕太阳黑子(光球层) 3、太阳的活动:太阳表面的各种变化-------------------------- 耀斑(色球层) 日珥(色球层) 4、太阳黑子:太阳表面的许多黑色的斑点,其实它是太阳表面由于温度较低而显得较暗的 气体斑块。它的大小和多少往往作为衡量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太阳黑子的活动 具有周期性,其周期为11年,黑子数最多的那一年称太阳活动峰年,黑子数极 少的那一年称太阳活动谷年。国际上规定从1755年起算的黑子周期为第1周, 1998年开始为第23周。 5、耀斑:太阳表面有时会出现一些突然增亮的斑块,叫耀斑,耀斑爆发时会释放巨大能量。 6、太阳活动对地球影响:影响地球上的短波通讯,能干扰地磁场,对地球上的气候(降水 多)。 二、学习使用天文望远镜 1、安放:使用视野比较开阔的地方安放好天文望远镜。 2、用寻物镜对准目标星体:①先直接用眼睛瞄准目标星体②在寻物体镜内利用调节手柄做 水平方位和不同高度的搜索③发现目标后,将目标星体置于视野中央。 3、用主镜观察目标星体:①调节目镜焦距使主镜内物象清晰②用调节手柄调节,找到主镜 内的目标星体③再次调节目镜焦距,使目标星体更清晰。 三、月球 1、月球的有关数据:直径:3476千米,约为太阳直径的1/400 质量约为地球质量的1/49 月地距离:38.44万千米,约为日地距离1/400 体积约为地球的/49 2、观察月球:月球的形状:球体 表面的明暗状况:明----山脉、高原暗---平原、低地寂静无声音 月球上的环行山:宇宙物体冲击月面形成的陨石坑。没有天气现象 4、月球上的特征:①引力小,物体变得很轻(重量),②没有水和大气---- 昼夜温差大 ③布满大大小小的陨石坑没有生命 第四节:观测太空 一、星座 1、国际上把天空划分味8个区域,命名外8个星座。 2、北天星空是假设人站在北极看到的星空,南天星空是假设人站在南极看到的星空 3、观察星空的方位为:上北下南,左东右西。与地球上的方位东西方向刚好相反。 4、分别在下列空隙处按次序画出下列星座的图形: 5、北天星空的大熊座包含七颗星,其在天空呈斗状,其斗柄在不同的季节指向不同,春、 夏秋、冬分别指示东、南、西、北。 6、北极星的找法:先找到北斗七星,再把北斗七星斗口前二星连线并朝斗口方向延伸约5 倍距离即可以找到北极星。 二、星图

七年级科学上第三章测试卷

七年级科学上第三章测 试卷 -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

七年级科学上第三章测试卷 班级姓名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 1.下列方法不能用来分析推断地球是球体的是() A.从远处开来的船先见到桅杆,后见到船身B.根据日食时缺损部分的边缘是圆弧形的 C.登上航天飞船从太空中观察 D.根据月食时缺损部分的边缘是圆弧形的 2.下列关于经线和纬线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所有的纬线长度相等 B。每条经线都是一个圆 C.任何两条纬线都相互平行 D。任何两条经线都相互平行 3.太空中拍摄的地球照片看上去是很圆的,这是因为() A、地球本身就是一个正球体 B、地球的外面有大气层 C、过去的测量有误差 D、地球的赤道半径和两极方向的半径相差很小 4.从岩石的成因看,花岗岩是一种() A.沉积岩 B。岩浆岩 C。玄武岩 D。变质岩 5.下列关于火山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火山是地球内部能量释放的一种剧烈形式②火山喷发现象多发生在板块的中间地带③所有火山都有明显的火山锥④全球火山主要分布在环太平洋的陆地和周围海区以及地中海—喜马拉雅山一带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6.遇到泥石流或山体滑坡,下列脱险逃生的办法不妥当的是()A.逃生时要保护好头部 B。选择平整的高地作为营地 C.在沟中尽快跑到房顶 D。设法从房屋里跑到开阔地带 7.大荆一中中学东西长180米,南北宽150米,请你在长宽为10厘米的纸上绘制一张该学校地图,下列比例尺合适的是 ( ) A、1:180 B、1:100 C、1:2000 D、1:200 8.试根据某学校的平面示意图判断正确的是() A、学校操场在教学楼的东面 B、学校食堂在学校的西南角 C、学校的大门朝西 D、教学楼在操场的北面 9.右图是我省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图中等高距为100米)。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山峰高度不到海拔300米 B.城区所处的纬度小于30O C.小河自西南向东北流入海洋 D.城区位于图中西北部 10.右图中的甲位于() A、东半球、低纬度 B、东半球、中纬度 C、西半球、低纬度 D、西半球、高纬度 11.同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原址的是() A、0°纬线 B、西经20° C、东经160° D、0°经线

最新浙教版七年级(上)科学教案集

七年级上册教案 第一章科学入门 第一节科学并不神秘 教学目标:1、知道科学是研究各种自然现象的学问,知道科学的发现可以从观察身边的事物入手。 2、熟悉科学实验室里的常用仪器 重点难点:如何鼓励学生观察、思索身边的自然现象,引导他们自觉地提出疑问,激发探究的兴趣,形成对科学本质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科学就在我们身边 1. 什么是《科学》? 广袤的宇宙、神奇的生物、形形色色的物质,构成了丰富多彩的自然界。我们就生活在这丰富多彩的大自然中,那里有无数奇妙的现象,并且大自然中的各种事物都在发生变化。这些自然现象是怎样发生的?又将怎样变化?《科学》就是一门研究各种自然现象、对各种疑问找出答案的学问。 2. 科学离我们很远吗? 你一定知道牛顿由一个苹果的落地而发现了“万有引力”,瓦特由观察沸腾的水顶起壶盖而发明蒸汽机的故事。他们都是从研究身边的问题着手,最终为人类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所以,科学就在我们身边,只要我们善于观察,勤于思考,我们都可以进入科学的世界。 二、科学技术改变了我们的生活 科学技术带给世界哪些改变? 科学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对生产和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好处,但也会给人类带来灾难。我们在学习科学知识、掌握科学方法、推动技术进步的同时,更要协调人和自然的关系,保护环境,才能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 (1)介绍先进的科技给我们生活带来的变化 ○1交通工具的变化 ○2通讯方式、工具的变化 ○3家用电器给生活带来的便捷 ○4登月,探索海底、地球内部 讨论:科学技术还给我们带来哪些好处? (2)先进的科技给人类带来的影响 ○1给人类带来的好处:火箭使人类认识了地球以为的世界。 ○2给人类带来的负面影响:与火箭相同原理的导弹等却摧毁着我们的文明。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册第3章 人类的家园地球测试题

第3章人类的家园——地球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6分) 1.读图3-Z-1,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先后过程是() 图3-Z-1 A.②→③→①B.①→③→② C.①→②→③D.③→②→① 2.在课堂上科技社的社员们在对地球的相关知识展开了激烈的讨论。其中正确的是() ①小黄认为:中国古人对天地的认识是“天圆地方”的观点。 ②小洪认为:远离海岸的帆船船身比桅杆先消失,能够证明海平面并不是平面。 ③小吴认为:月食时月轮缺损的部分为圆弧形,能够证明地球是圆的。 ④小张认为:日食时日轮的缺损部分为圆弧形,能够证明地球是圆的。 ⑤小徐认为:全球由七大板块组成,所以有科学家把它戏称为“七巧板”。 ⑥小方认为:全球的这些板块漂浮在海洋上,并相互不断地发生着碰撞和张裂。 ⑦小芮认为:地球的内部结构与煮熟的鸡蛋非常相似,也分为三层。 A.①②③④⑤⑥⑦B.①②③④⑤ C.①②③④D.①②③⑦ 3.在中学生科普知识交流会上,小强这样描述了地球的形状和大小,你认为有误的是() A.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B.地球表面积约5.1亿平方千米 C.地球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 D.哥伦布环球航行首次证明地球是一个球体 4.地球仪是地球的模型,观察地球仪你会发现() A.地球仪可以用来证明地球是球体

B.地球仪形状赤道略鼓、两极略扁 C.地球仪绕转的轴在地球里面也有 D.地球仪可用来了解地球表面的地理状况 5.学完了经纬线和经纬度,你对它们很熟悉了吧!请你听一听它们的自我介绍,你能辨别出谁在撒谎吗() 图3-Z-2 6.图3-Z-3中甲地的经纬度位置为() 图3-Z-3 A.西经20°,北纬20° B.东经20°,北纬20° C.西经20°,南纬20° D.东经20°,南纬20° 7.图3-Z-4中,对甲、乙、丙三地相对位置的描述,正确的是() 图3-Z-4 A.甲在乙的西北方 B.乙在甲的正南方 C.丙在甲的正南方 D.丙在乙的西南方 8.下列四幅图幅大小相同的地图中,比例尺最大的是() A.亚洲政区图B.中国政区图 C.浙江省政区图D.杭州市政区图 9.下列各组岩石中,按成因分析属同一类型的是() A.石英砂岩、大理岩、板岩B.花岗岩、玄武岩、大理岩 C.石英砂岩、石灰岩、页岩D.片麻岩、花岗岩、大理岩 10.如图3-Z-5所示岩石结构可能找到古生物化石的是()

七年级上册科学 第三章知识点含答案

七年级上册科学_第三章知识点(含答案) 第一节地球的形状和内部结构 1. 地球的形状:地球是一个( 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球体。 (地球是一个球体,人造卫星拍摄的地球照片上 ,地球看起来是很圆的,这主要是因为赤道半径与两极半径仅相 差 0.33%) 2. 地球的大小:地球的赤道半径为 6378千米;两极半径为 6357千米(两极半径比赤道半径短 21千米),仅 差0.33%;赤道周长约为4万千米。(坐地日行八万里 ,指的是人处在 赤道) 3. 海面上远去的船只为什么船身比桅杆先消失? 答:因为地球是个 球体,地球表面是个 曲面,所以海面上远去的船只船身比桅杆先消失。 4. 那些现象能证明地球是个球体? 答:(1)1519 —1522年,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率领的船队,首先实现了人类环绕地球一周的航行 ,证实了地球是 一个球体(实例)。(2)20世纪,人造地球卫星拍摄的地球照片 ,确证地球是一个球体。(3)在海边看到有帆船从 远方驶来,总是先看到 桅杆,再看到船身(从上往下出现)。这说明海面是曲面。( 4)登高望远,站得越高看到的地 平圈范围越大,说明大地也是曲面。(5)(月食)是地球的影子遮挡了月亮,月食时月面缺损部分的边缘是圆弧形 的。(6)天涯海角 走不到边(7)探究实验:铅笔在篮球和木板上移动的对照实验(方法) 5. 对地球形状的认识,从古至今的排列顺序 ④ 天圆如弹丸,地如卵中黄 天圆如张盖,地方如棋盘 地球是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球体④地球是个球体 6. 公元前6世纪,古希腊数学家毕达哥拉斯首先提出了大地是球形的设想。 过了 2个世纪,亚里士多德观察月食,发现大地投射到月球上的影子是弧形的 ,由 此推断地球是个球体。这是人类对地球形状认识的第一次飞跃。 7. 地球内部的结构特点: 地球内部结构具有同心圆的 特点 ,从外向内结构层次分 别地壳、地幔、地核,地壳和地幔的顶部(软流层以上部分)共同组成了岩石圈。岩 石圈以下-----400 千米处为软流层,是岩浆的发源地。 将地球比喻成鸡蛋的方法叫模型法。 外地核呈液态或熔融状态,内地核呈固态。厚度: 地核〉地幔〉地壳 第二节地球仪和地图 一.地球仪: 1. 纬线和纬度: (1) 纬线:纬线都是圆形,也称为纬线圈,从半球看,长度不等。(不同纬度纬线长不相等,相同纬度纬 线长相等)赤道最长,由赤道向两极逐渐缩短,最后成一点。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2) 赤道:在南北两极中间,与两极等距,并且与经线 垂直的线叫做赤道。 (3) 纬度:(赤道)是零度纬线。赤道以北的纬度 ,叫做(北纬),用“ N”作代号;赤道以南的纬度 叫(南纬),用“ §”作代号。 (4) 北纬、南纬各有90°。南纬90°就是南极,北纬90°就是北极。 低纬度 中纬度 高纬度 0°— 30° 30°— 60° 60°— 90° 2. 经线和经度 (1) 经线:也叫(子午线)。经线是(半圆形),所有经线长度(相等)。经线指示(南北)方向。 (2) 经度:零度经线也叫(本初子午线),即通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原址 的那条经线。 (3) 从本初子午线向东、 西各分作(180° ),以东的180。属于(东经),用“E ”作代号;以西的180 属于(西经),用“ W 作代号。 (4) 东西180°经线合为一条经线。(0°经线和180。经线都只有一条) P 卜地 5000 G371 17 1000 2W0 上地糧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