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2020届高考生物二轮专题复习测试题:专题12人体内环境与稳态Word版含答案

2020届高考生物二轮专题复习测试题:专题12人体内环境与稳态Word版含答案

2020届高考生物二轮专题复习测试题:专题12人体内环境与稳态Word版含答案
2020届高考生物二轮专题复习测试题:专题12人体内环境与稳态Word版含答案

课时作业(十二)

1.

下列有关人体内环境稳态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 血浆中抗利尿激素随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而增多

B. 人体维持体温相对稳定的调节方式为激素调节

C. 正常情况下,人体血浆中不可能出现血红蛋白

D. 毛细血管壁细胞所生活的具体内环境是血浆和组织液 答案 B

解析 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 促进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 所以血浆中抗利尿激素随细胞外液渗透 压升高而增多,A 项正确;人体维持体温相对稳定的调节方式为神经-体液调节, B 项错误;血

红蛋白存在于红细胞中,所以人体血浆中一般不会出现血红蛋白, 生活的液体环境是血浆和组织液,

D 项正确。

2.

(2017 ?长春二模)下列关于内环境稳态

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坎农提出内环境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是神经调节

B. 当内环境稳态遭到破坏时,必将引起细胞代谢紊乱

C. 内环境相对稳定时,组织液进入血浆和淋巴的量相等

D. 正常人在寒冷环境中的散热量小于炎热环境中的散热量 答案 B

解析 坎农提出内环境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是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 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当稳态遭到破坏时,就会引起细胞代谢紊乱,

对稳定时,组织液进入血浆的量多于进入淋巴的量, C 项错误;正常人在寒冷环境中的散热量大

于炎热环境中的散热量, D 项错误。 3.

(2017 ?江西调研)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需要“媒介”,

下列关于该“媒介”的成

分、理化性质及其稳态的调节机制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 麦芽糖属于小分子物质,可存在于该“媒介”中

C 项正确;毛细血管壁细胞所

A 项错误;稳态是机体进行

B 项正确;当内环境相

B. 该“媒介”的稳态指的是理化性质的动态平衡

C. 调节该“媒介”稳态的系统是神经系统和免疫系统

一2—

D. 该“媒介” pH的稳定与HCO和HPO等离子有关答案D

解析内环境是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麦芽糖是植物二糖,而植物二糖

必须在消化道内分解成单糖才能被机体吸收,即内环境中没有麦芽糖,A项错误;内环境的稳态

指的是各种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的动态平衡,B项错误;调节内环境稳态的系统有神经系统、免

疫系统和内分泌系统,C项错误;内环境的pH保持相对稳定与HCO—和HPG2一等离子有关,D项

正确。

4. (2017 ?郴州市四模)下列有关人体内环境稳态及其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当内环境稳态失调时,细胞的代谢活动都会减弱

B. HIV主要攻击B淋巴细胞,导致免疫功能严重缺损

C. 静息电位时,神经细胞膜内K*通过协助扩散排出细胞外

D. 吞噬细胞能特异性识别侵入体内的不同抗原,再呈递给B或T细胞

答案C

解析内环境稳态失调时,细胞的代谢活动会紊乱,但不一定是减慢,A项错误;HIV主要攻击

T淋巴细胞,B项错误;静息电位时,神经细胞膜内 Q通过协助扩散排出细胞外,C项正确;吞噬细胞能够识别抗原,但是不能特异性识别抗原,D项错误,故选C项。

5. ( 2017 ?合肥市三模)下列关于内环境稳态和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A. 组织液中某些物质可以经毛细血管静脉端进入血浆

B. 组织液中K+浓度明显降低可导致神经细胞的兴奋性下降

C. 血糖浓度保持相对稳定既受激素调节也受神经调节

D. 抗利尿激素通过调节渗透压来增加肾小管对水的重吸收

答案D

解析组织液中某些物质可以经毛细血管静脉端进入血浆,A项正确;组织液中Q浓度明显降低

可导致神经细胞的兴奋性下降,B项正确;血糖浓度的调节是神经一体液调节,C项正确;抗利尿激素作用于肾小管和集合管上的受体,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D项错误。

6. (2017 ?甘肃一诊)关于免疫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机体主要依赖免疫调节维持内环境稳态

B. 机体在免疫应答过程中,浆细胞会分裂并产生抗体

C. 已免疫的机体再次接触青霉素后会发生自身免疫病

D. 吞噬细胞吞噬病原体的过程,可以发生在非特异性免疫中,也可以发生在特异性免疫中

答案D

解析机体主要依赖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维持内环境稳态,A项错误;浆细胞属于高度分

化的细胞,该细胞不具有分裂的能力,B项错误;已免疫的机体再次接触青霉素后会发生过敏反

应,而不是自身免疫病,C项错误;吞噬细胞吞噬病原体的过程,可以发生在非特异性免疫中,

也可以发生在特异性免疫中,D项正确。故选D项。

7. (2017 ?甘肃二诊)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稳态的描述,错误的是()

A. 应用弱碱性的水会改变内环境的pH值

B. 稳态的形成有许多器官、系统共同参与

C. 内环境保持相对稳定有利于机体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

D. 当内环境稳态遭到破坏时,必将引起细胞代谢紊乱

答案A

解析由于内环境中存在调节pH的缓冲物质,所以用弱碱性的水会被内环境中弱酸物质中和,

内环境的pH值将保持相对稳定,A项错误;根据稳态的概念可知,稳态是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

用,在许多器官、系统共同参与下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B项正确;内环境保持相对稳定直接意

义是有利于机体正常生命活动的进行,间接意义是有利于机体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C项正确;由于细胞直接生活在内环境中,所以当内环境稳态遭到破坏时,必将引起细胞代谢紊乱,D项正确。

8. (2017 ?衡中六调)科研人员为了探究某药物M诱导正常小鼠发生体液免疫而导致糖尿病的机

理,做了如表实验。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注:“ + ”表示出现抗原抗体反应,“―”表示不出现抗原抗体反应。

A. 药物M没有改变小鼠肝细胞表面胰岛素受体蛋白

B. 药物M使小鼠产生了抗肝细胞表面胰岛素受体蛋白的抗体

C. 该种糖尿病小鼠可以通过注射胰岛素进行治疗

D. 该种糖尿病小鼠体内抗利尿激素含量可能较高

答案C

解析根据实验过程的处理,注射生理盐水的小鼠血清,与小鼠肝细胞表面胰岛素受体蛋白都无

抗原抗体反应,而注射药物M后的小鼠血清与小鼠肝细胞表面胰岛素受体蛋白都有抗原抗体反

应,这说明注射药物M到小鼠体内后,引起小鼠体内发生了特异性体液免疫,产生了对应抗体,该抗体能与小鼠肝细胞表面胰岛素受体蛋白(与药物M抗原的结构有类似之处)发生了结合反应。9. (2017 ?武汉调研)下列关于艾滋病及其病原体

HIV的说法,正确的是()

A. HIV侵入T细胞后,将RNA整合到人的基因组中

B. HIV侵入人体后,T细胞不会受HIV刺激而增殖

C. HIV容易发生变异,使机体不能产生相应的抗体

D. HIV破坏T细胞后,病人恶性肿瘤的发病率升高

答案D

解析HIV是逆转录病毒,其入侵T细胞时,先逆转录形成DNA DNA整合到人的基因组中,A项错误;HIV侵入人体后,T细胞一段时间内会增殖,B项错误;HIV容易发生变异,但机体能识别HIV,使机体产生相应的抗体,C项错误;HIV破坏T细胞后,免疫功能降低,病人恶性肿瘤的发

病率升高,D项正确。

10. (2017 ?赤峰一模)从HiN到H7N9,新型禽流感病毒的不断出现,威胁着人类健康,下列关于病

毒的说法正确的是()

A. 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但它的遗传物质仍为DNA

B. 新型禽流感病毒可用自己的酶转录翻译出蛋白质

C?病毒增殖时,利用宿主的原料、能量、核糖体合成自身的蛋白质外壳

D.患者痊愈后,若再次感染该病毒,记忆细胞会迅速产生抗体消灭病毒

答案C

解析病毒没有细胞结构,它的遗传物质是DNA或RNA A项错误;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不含核

糖体,不能利用自己的酶转录翻译出蛋白质,B项错误;病毒侵染宿主时,只有核酸进入宿主细

胞,其增殖时,利用宿主的原料、能量、核糖体合成自身的蛋白质外壳,C项正确;患者痊愈后,若再次感染该病毒,记忆细胞会迅速增殖分化形成相应的浆细胞,浆细胞产生抗体消灭病毒,D 项错误,故选C项。

11. (2017 ?赤峰一模)下列有关人体免疫系统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面对病原体时,身体非特异性免疫启动的时间较特异性免疫早

B. T细胞会辨识并裂解被病毒感染的细胞

C. 特异性的抗原分子和淋巴因子可向B细胞传递信息引起B细胞的增殖和分化

D. 若研究清楚埃博拉病毒特异性抗原蛋白的结构,就可利用基因工程技术来生产该蛋白作疫苗答案B

解析面对病原体时,身体非特异性免疫启动的时间较特异性免疫早,A项正确;T细胞会辨识

被病毒感染的细胞,但不能裂解靶细胞,效应T细胞可以裂解靶细胞,B项错误;特异性的抗原

分子和淋巴因子可向B细胞传递信息引起B细胞的增殖和分化,C项正确;若研究清楚埃博拉病毒特异性抗原蛋白的结构,就可以利用人工合成的方法合成目的基因,然后利用基因工程技术来

生产该蛋白作疫苗,D项正确,故选B项。

12. (2017 ?烟台一模)下列有关细胞外液和细胞内液渗透压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血浆渗透压的大小只受血浆蛋白含量的影响

B. 血浆和组织液的渗透压增大都容易引发组织水肿

C. 细胞外液渗透压的调节过程有激素和神经递质的参与

D. 细胞内液渗透压的改变不会影响细胞外液的渗透压

答案C

解析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A项错误;血浆渗透压增大不会引起

组织水肿,组织液渗透压增大容易引发组织水肿,B项错误;细胞外液渗透压的调节方式是神经

-体液调节,因此其过程有激素(抗利尿激素等)和神经递质的参与,C项正确;细胞内外渗透压

保持动态平衡,因此细胞内液渗透压的改变会影响细胞外液的渗透压,D项错误,故选C项。

13. (2017 ?渭南市二模)下列有关人体内环境稳态及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A.冬天人在户外产生冷觉属于反射

B. 血红蛋白、抗体、激素均可存在于内环境中

C. 发烧患者在体温恢复正常的过程中,体内产热量小于散热量

D. 人体内各种化学成分保持稳定,机体就处于稳态

答案C

解析冬天人在户外产生冷觉只涉及感受器、传入神经和神经中枢,没有完整的反射弧参与,因

此不属于反射,A项错误;血红蛋白存在于红细胞内,不存在于内环境中,B项错误;发烧患者

在体温恢复正常的过程中,即体温下降的过程中,体内产热量小于散热量,C项正确;内环境稳

态的实质是人体内各种化学成分和理化特性保持相对稳定,D项错误,故选C项。

14. (2013 ?课标全国I )胰岛素可使骨骼肌细胞和脂肪细胞膜上葡萄糖转运载体的数量增加,已

知这些细胞膜上的载体转运葡萄糖的过程不消耗ATP。回答下列问题: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胰岛素从胰岛B细胞释放到细胞外的运输方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葡萄糖进入骨骼肌细胞的运输方

式是_________ 。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当血糖浓度上升时,胰岛素分泌,引起骨骼肌细胞膜上葡萄糖转运载体的数量增加,

其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脂肪细胞_________ (填“是”或“不是”)胰岛素作用的靶细胞。

(4)健康人进餐后,血糖浓度有小幅度的增加,然后恢复到餐前水平。在此过程中,血液中胰岛素浓度的

相应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__ 。

答案(1)胞吐协助扩散

(2)增加促进葡萄糖进入骨骼肌细胞和被利用,降低血糖浓度

⑶是⑷先升咼,后降低

解析(1)胰岛素属于大分子蛋白质,从胰岛B细胞释放到细胞外的运输方式是胞吐;骨骼肌细

胞和脂肪细胞膜上的载体转运葡萄糖的过程不消耗ATP,该过程属于协助扩散。(2)胰岛素具有

降低血糖的作用,当血糖浓度上升时,胰岛素分泌增加,引起骨骼肌细胞膜上葡萄糖转运载体的

数量增加,能促进葡萄糖进入骨骼肌细胞合成糖原和被利用,从而降低血糖浓度。(3)由题干信

息可知,胰岛素可使脂肪细胞膜上葡萄糖转运载体的数量增加,说明脂肪细胞是胰岛素作用的靶

细胞。(4)健康人进食后,食物中的糖类等经消化和吸收进入血浆,导致血糖浓度升高,胰岛素分泌增多,促进组织细胞对血糖的利用、转化和合成糖原,使血糖逐渐恢复到餐前水平,在此过程中,血液中胰岛素浓度的相应变化是“先升高、后降低”。

15. (2017 ?汕头三模)回答下列与人体体温调节等稳态调节的有关问题:

(1)人体在炎热夏季室外活动时,机体通过一系列调节作用来增加散热,从而保持体温的相对稳

定,出汗是高温条件下重要的散热方式,大量出汗后,尿量会减少,其原因是

此时散热_________ (填“大于”或“等于”或“小于”)产热。

(2)人体长时间处在严寒的环境中,会表现出面色苍白、躯干部及四肢的骨骼肌剧烈颤抖等症状,

面色苍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骨骼肌颤抖的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此反射直接受位于_________ 中的神经中枢控制。

(3)人体被病原体感染能引起人体产生致热源(使人体发热的物质),这些物质作用于位于下丘脑

的体温调节中枢,从而引起人体发热,研究发现,发热时白细胞增多,抗体生成加快,短时间低

烧医生不建议立即降温,因为发热能使人体的____________ 调节能力增强;但高烧时要及时降温,因

为体温过高可引起__________ 反应受阻,严重影响细胞代谢。

答案(1)汗液分泌增多使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增加,促进肾小管、集

合管对水的重吸收,从而导致尿量减少等于

(2)皮肤毛细血管收缩,血流量减少迅速大量增加产热脊髓

⑶免疫酶促

解析(1)人在炎热夏季室外活动时,皮肤的感受器接受刺激后产生兴奋,沿相关神经传到位于

下丘脑的体温调节中枢,最终使汗腺分泌加强,皮肤毛细血管舒张以增加散热使体温保持稳定,

此时散热量等于产热量,汗液分泌增多会使细胞外液的渗透压上升,下丘脑产生的抗利尿激素增加,从而促进肾小管、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导致尿量减少。(2)人体长时间处在严寒的环境中,皮肤毛细血管收缩,减少热量散失,血流量减少,所以面色苍白,为了维持机体正常体温,可通过骨骼肌收缩方式加速热量的产生,全身颤抖,此反射为非条件反射,直接受位于脊髓中的神经中枢控制。(3)根据题干“发热时白细胞增多,抗体生成加快,”获取信息:发热能使人体的免疫调节能力增强,体温过高会影响酶的活性,可引起酶促反应受阻,严重影响细胞代谢。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