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第6章 怀特的系统化公共行政管理理论

第6章 怀特的系统化公共行政管理理论

第6章  怀特的系统化公共行政管理理论
第6章  怀特的系统化公共行政管理理论

第6章怀特的系统化公共行政管理理论

一、公共行政管理学的研究对象和范围

怀特认为,公共行政管理学的研究对象和范围就是对国家政府中市政、邦联或联邦行政的研究,这种行政在各级政府中均有,行政中的各种基本问题均属于公共行政管理学研究的范围。在怀特看来,国家公共行政管理的目标或目的为:

(1)公共行政的目的在于管理人员运用物质材料完成国家建设的任务;

(2)公共行政的目的在于使行政人员在权限范围内最有效地利用一切财源;

(3)公共行政是公务的执行,公共行政活动的目的在于以最敏捷、最经济、最圆满的方式成功地完成政务计划;

(4)行政法的目的在于保障人权,而行政的目的则在于政务的有效推行和管理;

(5)在增加公共行政权的同时增加保障,以防止公共行政权的滥用。

二、行政环境思想

行政环境是指围绕着行政活动直接或间接地作用和影响行政管理、行政行为以及行政效果的各种因素的总和。随着社会的变迁和发展,行政也相应地发生变化。行政环境对公共行政管理具有重要的乃至决定性的影响。

1.经济环境和政治环境与公共行政

怀特指出,现代国家政府行政的任务,深受这一时代政治、经济与文化环境的影响。

(1)环境影响着国家的行政制度及组织;

(2)国家经济上的发展变化也直接地影响着国家行政职能、任务范围的变化发展;

(3)在政治上,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加剧了业已存在的社会问题,政治环境的变化要求政府加强协调劳资关系,强化社会管制,制定各种规章制度,通过有效的管理来维护社会稳定。与此同时,对于政党的竞选,政府也必须加以干涉、规范,以防止“分赃制”的重演。

2.社会环境与行政

随着经济等方面的发展,社会各方面对国家行政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具体表现为:(1)随着政府职能的扩大,政府的支出日益增加,使公民的赋税相应增长,公民要求政府节约,反对政府高赋税。

(2)随着政府对经济和社会生活干预的加强,公民要求政府管理要民主。

(3)经济贸易活动的拓展要求政府行政管理要高效,政府的支出要节约,政府行政的“效能与节约是国家繁荣和商贸成功之第一要素”。

(4)随着政府公务员队伍的扩大,“公民要求政府应是忠实、优良及贤明之行政”。

(5)随着政府职能的扩大,应改革原有的机构,增设新的部门以管辖新的公共事务。

(6)科学管理运动的蓬勃兴起,要求政府同样应实行科学管理,改进行政方法。

3.科技环境与行政

科学技术的发展为国家行政管理做出了重要贡献,具体表现在:

(1)科学技术及其产业化的空前发展,不仅改革了行政的设备,而且改革了行政的任务,科学已经为行政目标的确定提供了有益的启示,而且科学也改变了行政方法。

(2)现代科学的发展促进了科学技术在行政管理中的广泛应用,现代行政管理过程中许多重要的工作都需要科学技术的支持,这是科学技术对政府行政管理的贡献。

(3)科学的发展促进了行政研究的发展,产生了行政科学,使行政管理从旧时的经验管理走向科学管理。

三、行政组织思想

行政管理是有组织的管理活动,行政组织是政府行政管理的主体,有效的行政管理来自

有效的组织,行政组织是行政学最重要的研究内容。

1.对行政组织的核心问题——行政组织体制问题的探讨

(1)自治型的行政组织体制与官僚型行政组织体制

自治型行政组织体制的特征是多数的行政官员均系民选,有任期限制,体现民治,行政官员向民众负责。“美国的行政制度素有民治的倾向”,多采用自治型行政组织体制。

官僚型行政组织体制的特征是行政官员由其上级领导委任,行政官员对其上级领导负责,它们只要遵守其行为规范便可以保住自己的地位并且可以长期任职。“欧洲大陆诸国则为官僚阶级统治”,多采用官僚型行政组织体制。

(2)中央集权型的行政组织体制与地方分权型的行政组织体制

在行政组织体制中,基于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行政权力配置关系,可以形成中央集权制与地方分权制两种体制类型。

中央集权型行政组织体制的特征是凡国家和地方的重大政务均由中央决定,中央政府及各部门严密监督各地方行政机关的活动,地方政府惟中央政府之命是从。

地方分权型行政组织体制的特征是地方政府对地方的行政事务有决定权,地方政府权责明确,在正常运行的情况下,中央政府不干涉地方行政事务。

(3)独立制型的行政组织体制与权力汇一制型的行政组织体制

独立制型行政组织体制的特征是将每种服务机关视为一种独立单位,与其他服务机关之间保持极少关系或毫无直接关系。在这种制度下,权力之统系自各种实施服务机关,直接上附于执行总部或立法机关,受其指导及监督。

权力汇一制型行政组织体制的特征是将各种服务,分集于各部门之中,部门的工作统属于同一范围,相互之间必须保持密切的工作关系,在各个部门之上均有其行政首长领导并负责监督其工作是否协调,以便为实现组织目标而共同努力,各部门直接属于上级部门管理,上级部门汇至行政总枢或立法机关。

2.对行政责任与权力的分配问题的分析

政府的行政效率从根本上来说是以行政组织中责任与权力的适当分配为基础的。责任与权力分配是指每一个行政官员必须特别赋予一种固定任务。为此,必须配之以行政权力,每一个行政官员必须有法律上及财政上的固定权力,以便有效地执行其公务。

(1)责权一致原则实施困难的原因

①民选官员均不受上级行政首长的监督,它们可以在法律范围内任意地处理行政公务,缺乏固定的负责系统。

②行政工作由行政委员会主持,其责任很容易混淆不清。

③行政职权分配不当。

④同一种行政事务如果由两个以上的行政官员来办理,倘若工作出现失误,每个人都有充分不负责任的理由。

⑤在许多情况下,各个行政机关之间仍然会有种种冲突事件发生,除非设有协调工作机关,否则,权责关系将会陷入难以克服的混乱状态。

⑥行政机构设置过量导致行政机关职责不清、工作范围模糊难辨,致使某些行政机关的领导者有机会攫取其他机关与本部门有关联的工作,结果造成部门之间的对抗和冲突。

⑦有些参谋咨询机构超出了其自身的职责范围,试图取代行政领导的工作,这也给行政权责的合理分配造成了困难。

(2)怀特指出,责任模糊难辨导致行政权责关系难以确定,于是因权责关系的混乱状况所造成的行政失误便频频发生。适当的权力必须与确定的责任同时存在。

①适当法定权力的行使,必须有立法依据,而且在许多情况下,要根据行政首长的命令来行使权力。

②必须有充分的财源,以适应法定的状况。

3.权责分配的措施和方法

(1)权责分配的措施和方法

①将同一目标的行政事务、权力和责任归于同一行政部门;

②权责的分配与行政任务相一致,与部门、人员等级相一致;

③权责分配可以按区域、行政工作性质、行政方法、行政程序的不同加以分配。

(2)采取以上措施方法的优点

①能使政府各服务机关互相凭藉,造成坚强的权力汇一及联合一致的行政机关;

②树立行政领导管辖的有效制度;

③确定行政权力及责任;

④免除组织上、规划上、设备上、人员上及活动上重复的弊端;

⑤使同一范围内活动的各服务机关之间保持合作的可能;

⑥提供一种防止或修正权限叠置与抵触的方法;

⑦使行政在方法上、手续上容易制定标准;

⑧顺应普通事务实施方面的集权;

⑨为组织及管理的预算提供重要基础。

4.优良行政组织的标准

(1)行政组织能够获得最优秀的人才;

(2)组织成员应有一致的责任及适当的权力;

(3)将行政官员区分为政务官和事务官,明确各自的权责及任务,以职务划分为原则,确定指标;

(4)设置协调机构专门从事综合协调工作;

(5)对组织的管理效率进行精确、合理的测量,着重强调对行政效率进行测量、品评的重要性,要设计有效的测量标准,以断定其行政效率的高低,判定这一行政组织的优劣。

四、行政协调思想

行政协调是指行政主体为达到一定的行政目标而引导行政组织、部门、人员之间建立良好的协作与配合关系,以达到共同目标的管理行为,它是行政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

(1)精简机构,减少协调工作的数量和难度

协调的困难是行政单位数目增加,因此,现代行政发展的新趋势是缩减行政部门的数目,一方面归并工作性质相近的各行政单位,一方面削减多种独立局。

(2)设置行政协调机关

在各个方面的活动中,行政部门之间的相互联系十分困难,为了实现各部门之间的相互协调,应该设置专门的行政协调机关以利于行政协调工作的有效开展。

(3)通过精密的协调来获得较好的协调结果

政府在行政管理过程中要通过行之有效的协调行为,及时调和各部门或各机关之间的活动,以求确保采取最经济和最有效的方法来获得较好的协调结果,进而提高行政效率。

(4)在协调过程中,行政首长的裁定就是最后的决定

在行政管理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矛盾乃至冲突,各部门在协调过程中总是争诉各自的理由,为了及时有效地协调,首长的裁定就是最后的决定。但首长裁定不合理时可向上申诉。

(5)实行协调的原则

协调机关的组织原则是对任何事件均由主管会制定完整的政策,用以领导相关的各部。规划这种政策是附设专门的协调委员会,各部有专人参加,形成联合规划中的协调部分。应用这种方策,可使各部在独立行动中,获得合作的行政效能。

五、人事行政管理思想

1.人才选拔问题

当代人事管理有两大支柱:①选拔人才,②职位分类,二者缺一不可。现代人事行政管理就是建立在这两个根基之上的。关于人才选拔的方式,怀特指出,为了保证选拔人才的科学性和公正性,必须设置独立的考试机构,考试机构必须有人事行政方面的专家学者参加。此外,政府选拔管理人才的考试方法应该科学化、多样化。

考试应根据行政工作的需要而定,各种考试应当标准化,考试方法是否达到科学化、标准化,其标志是能否“挑选出胜任者,更由胜任者中选出最胜任者”,其目的是通过筛选,为政府的行政管理工作选拔出真正优秀的人才。

2.职位分类—分级与工资的制定问题

怀特认为,职位分类是现代人事行政的“二大支柱”之一,其他人事管理各环节都建立在这个基础之上。在怀特看来,职位分类对于实行工资管理具有重要意义,这种重要性具体表现为:

(1)工资的多少应该根据所完成的工作加以确定;

(2)实行同工同酬,同一等级的行政人员享受同一等级的报酬;

(3)必须按照现代标准改进工资政策,实行公平的报酬;

(4)确定生活消费的公平报酬。

3.职务的晋升问题

(1)晋升制度应建立在考核和功绩基础上

怀特明确指出晋升职务与优厚报酬是吸引优秀人才的重要途径。怀特高度评价了芝加哥市政府对公务员晋升制度的改革措施,即:

①制定了公务员考试晋升的条例,规定了晋升考绩是公务员能否晋升的依据之一;

②建立公务员平时工作效率记录制度,将公务员平时的工作效率作为晋升的依据;

③规定工作优秀者,优先晋升职务。这样就把职务晋升制度奠定在公务人员的考绩和功绩基础之上,为优秀人才的晋升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

(2)确保能干的人得到提拔和重用

由于行政职务越往上层,职务额越少,为了确保提拔能干的人,应缜密地制定晋升计划,“确保提升最有效率、最有价值者”,应该在考绩加功绩面前公开衡量并选择,贯彻“公平处理的原则”,使晋升制度发挥其应有的导向作用。

(3)扩大晋升选才的范围

选择的范围愈大,则竞争愈激烈,而最后选择的人员,必愈为优良。而封闭型的晋升制度则必然会产生一系列弊端,必须代之以开放型的晋升制度,广开才路,以期选得优秀人才。怀特提出的开放型晋升制度的最主要的特征是在公务员晋升制度中引进竞争机制。

(4)职务晋升的几个根据应综合地加以运用

怀特指出,公务员的晋升职务有以下几个根据:

①具有合适的工作资格;

②具有工作成绩或政绩;

③具有职务晋升考试成绩;

④领导综合判定后自由选择。

这四个根据各有其优点和缺点,因此,必须结合上述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根据综合地加以运用,以期得到满意的结果。

六、行政伦理思想

行政伦理是指行政人员在行政管理活动中的行为规范的总和,它是维持行政管理活动参与者之间,即行政机关与各机关之间、行政机关与其工作人员之间、行政机关与企业事业单位之间、行政机关与社会团体之间、行政机关与公民之间等的合理、正当关系的原则和规范。怀特的行政伦理思想主要体现在他对行政官员风纪,即“官纪”问题的研究上。

1.官纪的本质及其重要性

官纪是指表现于行政人员热望、忠诚、合作、竭力负责及以服务为荣的精神。

官纪可分为高尚的官纪或衰微的官纪。高尚的官纪能激励行政人员的积极性,保持官界纯净,能培养行政人员的良好素质,能免除各种私利事情,从而使组织及其成员能够克服通常难以克制的障碍,高尚的官纪对于促成良好的行政至关重要,行政领导要有发展官纪的计划。

2.败坏官纪的因素

从行政内部而言,败坏官纪,就不能激发行政人员的积极性,忠诚和协作。败坏官纪的因素主要有:

(1)“缺乏奖励”,即行政领导对其下属有错则发怒,有了成就却视而不见,更谈不上给予必要的奖励。

(2)“惩罚无度”,即下属对不平等之处表示愤怒。

(3)“损失创制权”,即不按照成绩与能力计酬,人员长期得不到升迁的机会,而幸运者则以不可思议的速度晋升到重要职位上。

(4)“疏略社交生活”,即没有正常的社交场所。

(5)“调资不及时”,即所得工资形成的购买力反而低于往年。

(6)“取消权利”,即抑制升迁机会。

3.官纪的基础

端正官纪应从直接和间接两个方面进行。

(1)善于利用外界的环境影响、提供适当的工作条件以及鼓励有益的社交活动等,可以间接地促进官纪的改善。

(2)对于工作成绩十分突出的行政领导或行政人员给予必要的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倡导合作精神、激发想象力及忠诚感等可以作为达到良好官纪的直接途径。

激发官纪的间接途径和直接途径要相互补充,灵活运用。在各种行政情况中,官纪发挥其成效的关键在于领导者的才能。

4.良好官纪的标志

良好官纪的主要标志即是良好的人际关系,领导关心下属和重视让下级民主参与有关的决策。

七、行政法规思想

行政法规是指国家机关为了实施宪法和法律、履行行政管理职能、完成行政任务,在其职权范围内,依据法律和法定程序制定和发布的规范性文件的总称。

现代行政管理最重要的特征就是法制化的管理,行政法规作为行政管理法制化的有力工具,以国家强制力和严肃性确保行政管理活动有章可循、有效运转,行政法规在国家行政管理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行政法规大部分是由国家行政机关制定和发布的,在现代行政管理中,中高层行政机关享有委任立法权,政府及其部门在不违背宪法和法律的前提下,根据行政管理的需要,有权制定行政条例和规章,发布行政命令。

1.政策与法规和法律之间的关系

怀特认为:“政策的基本制定,尤其为在政治生活之新领域中者,必自演绎为通则化,

形成法制;再经行政经验之归纳的通则化,形成行政条例;断则藉行政条例促成之法制表现之;最后则于若干特别重要机会中,制定成宪法条文。无论如何,行政与立法二者,于形成政策上之交互影响,二者在共同利益限度内互补。”

2.行政条例制定权的范围、限度、保障与其对行政管理的重要性

(1)行政条例制定权的范围

①政府制定条例与规章的行政权必须根据法制、根据宪法与法律来行使,超出这一范围则违法无效。

②有授予委任立法权的行政机关才有权制定规定范围内的行政条例和规章,超出这一范围则越权无效。

(2)行政机关制定条例权的限度

①当某项立法将被应用的环境情况极端复杂且琐屑而且立法人员又不易明了时,可授权委托行政机关制定相应的条例、规章。

②因情况改变需要制定新条例,或经行政执行发现不妥,经研究须调整或制定新条例时,可由行政机关制定。

③应处理的事务中情况极端复杂并且具有较强的专业性以至于非专家不能处理时,可由行政领导邀请相关专家共同制定行政条例、规章。

④在发生紧急事件或必须采取直接行动的情况下,可授权委托行政机关制定相应的条例和规章。

⑤制定行政机关内部的管理条例。

(3)行政条例制定权的保障

①立法权力的委托,经委托于可恃且博得全国信任的行政领导。

②应确切划定委托权行使的范围。

③假如特种利益将因委托立法而受影响的话,负责立法者则应当在制定法律之前考虑这种利益。

④必须采用适当的方法,以取得共见共闻。

⑤必须设有在必要时增修及取消委托立法的机构。

⑥已经公之于众的行政条例必须有相当程度的确定性。

⑦行政规章,尤其是涉及公众个人利益的内容必须叙述精确,必要时应当对有关内容加以说明。

(4)行政条例制定权对行政管理的重要性问题

①行政机关具有制定条例规章权,可以使行政管理纳入法制轨道并具有权威性。

②能够激励行政官员的负责精神及创造才能,使其胜任行政管理工作,忠实、公正地履行自己的职责。

③可以减轻立法机关的工作负担。

八、行政监督思想

1.行政监督的必要性

(1)在行政运行中存在着滥用权力、违法乱纪、侵犯公民权利、管理无力、不负责任等不良情形,因此有必要发展完善的行政监督机制,以便对行政系统实施有效的监督,确保其高效地运作。

(2)行政部门权力汇一制的发展,政府机构增多,行政领导权力集中,人员的无限增加,行政机关与公民之间的各种公务不断增多,致使行政监督的范围越来越广泛,因此需要“寻求方法,以确保行政官吏之行为,不仅使之与法律相协调,且同样与公民之目的及心理相切合”。

(3)行政监督的目的在于使行政执法与法律保持协调一致,保护国家和公民的利益,避免行政行为损害这种利益。

(4)监督的作用

①使行政行动与政府效率调和一致;

②维护公民利益,以防官吏侵及宪法中之个人自由;

③社会福利,促使行政机关自认并非其本体之法律。

2.立法监督的职责与方法

(1)立法监督的主要职责

①确保立法与行政政策的协调;

②确保政府支出适当;

③确保行政监督的实施目的真正在于提高行政效率;

④使立法机关完全了解行政情形,以便制定补救的立法。

(2)立法监督的方法

①会计及支出上的监督,委托审计总监署负责。

②款额分配的监督,包括对政府预算的审核、对行政执行,行政节约与行政效率各方面的监督。

③行政政策的监督,立法机关可令行政机关完成某种职务,或规定相当方法,且可驳斥其规章,或禁令不得为某种行动,放弃某种方法,也可规定行政机关决定政策之方法。

④人员方面的监督,特别是公务员工资方面,确定工资标准,保障公务员的权利。

⑤调查监督,立法机关有调查行政状况的权力,可以随时调查各部门行政执行的状况,必要时可提出改进措施。

⑥诘问监督,立法机关有权对政府及其部门就重要行政事务提出诘问或质问,政府领导或部委首长必须到立法机关就有关问题作出解答或解释。

3.司法监督

对政府行政进行司法监督的目的在于对行政的过失进行补救,保障公民或公务员的权利。一方面,行政工作要迅速完成,就要迅速行动;另一方面,宪法中各种规定又提醒行政机关必须知道其权利范围。这是有效行政的基本条件。在他看来,法院方面对行政范围的划定,同时也划出了公务员裁量权的界限,而这种权力的大小对行政效力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他认为,司法监督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对公务员的司法监督

法院所具有的几种司法职权足以直接监督行政人员的任期和工作。法院对行政机关有查职权,发布“查职令”是司法机关通过对行政人员居职权利有效监督,对行政人员中居职权利不合法者提出异议并进行补救的一种监督措施。

(2)对普通行政行为及特别行政行为的监督

普通行政行为是指政府机关制定并发布行政条例、规章、命令等行为,这种监督是否合法、合理,是否符合法定程序,必须由司法机关监督审核;特别行政行为是指行政执法的各个方面,司法机关监督行政行为是否合法、合理、有效,对行政机关或人员与公民之间因公务执行而产生的纠纷进行审理裁定。

(3)对行政自由裁量权行使的监督

行政机关在处理大量日常事务的过程中,有一定范围的自由裁量权。司法机关必须监督行政机关自由裁量权的行使,防止裁量权的滥用。

九、简评

怀特的《行政学概论》是世界上公认的第一本公共行政管理学教科书,它标志着公共行

政管理科学的正式诞生,使公共行政管理科学成为系统化、理论化的知识体系,怀特对于西方公共行政管理学的创立具有重大的贡献,他也因此而被誉为公共行政管理科学的奠基人。

(1)他提出了建立公共行政管理学的四个基本假定

①公共行政管理具有共性,他认为,“行政为单一之程序,无论何处所见到之重要特质,均大体相同”。

②公共行政管理学的实践基础,在他看来,“行政之研究应始终自管理之基础,而不宜始自法律之依据”。

③公共行政管理的科学化,他认为,“行政在大体上,仍系一种技术,但于转变之为一科学之重要趋势上,极端重要”。

④公共行政管理的重要性,他明确指出:“行政业已成为,且将继续为现代政府问题之中心。”

(2)在公共行政与各方面的关系上,怀特谈到了公共行政与平民组织的关系,他的视野已经超出了他的前人,把公共行政研究传统注重的政治环境扩大到了社会环境。

(3)怀特在论及中央集权问题时运用了发展的观点去看待中央集权的限度规定问题。应该说,怀特这个提法在西方公共行政管理学发展史上是出现得比较早的。

《行政学概论》作为西方公共行政管理学发展史上的第一部系统性教科书,将公共行政管理学的研究重点转向了行政管理内部,转向技术性细节,满足了公共行政管理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要求,丰富了公共行政管理学研究的内容,其意义是重大的。但与此同时,也应该看到,它似乎也丧失了威尔逊、古德诺那样的宽广历史视野和一以贯之的逻辑体系。

《西方公共行政理论》课程教学大纲

《西方公共行政理论》课程教学大纲 《西方公共行政理论》是公共管理学科本科专业基础课程,课程学习对实现公共管理类专业培养目标具有关键性基础作用。本课程系统、全面地讲授自1887年威尔逊提出建立行政学主张以来,西方行政学在初创、演进、深化、扩展等各个发展阶段的主要理论,并对相关理论的不断发展、演化进行宏观上的把握与阐述,具有很强的理论性。而且每一个理论的产生、发展均得益于公共行政发展的实践经验,这些理论也在政府管理社会公共事务的行政管理活动中指导着具体实践,所以该课程也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同时,对于我国公共行政理论体系的进一步完善和行政管理实践水平进一步提高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 三、知识点 (一)基本知识点 该课程讲解西方公共行政理论的产生、发展和演变中有代表性学者的理论,主要是威尔逊、古德诺、韦伯、泰勒、法约尔、怀特、古利克、厄威克、福莱特、巴纳德、西蒙、林德布罗姆、威尔达夫斯基、帕金森、麦格雷戈、沃尔多、黑迪、德罗尔、彼得、里格斯、弗雷德里克森、德鲁克、奎德、布坎南、法默尔、库珀、霍哲、奥斯本、登哈特和罗森布鲁姆的主要行政思想与观点,并给予客观的、历史的简要评述。 (二)重要知识点 重要知识点主要是: 1.威尔逊行政学思想及其历史地位; 2.古德诺对政治一行政二分法的进一步阐释及有关行政协调的理论; 3.韦伯的官僚制理论; 4.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对西方行政学发展的深刻影响; 5.古利克关于行政在政府中的角色及行政组织理论的基本内容; 6.厄威克对行政管理原则的系统化; 7.西蒙的行为主义行政学说; 8.林德布洛姆的渐进决策理论; 9.巴纳德行政组织理论的主要内容; 10.威尔达夫斯基的公共预算理论; 11.德罗尔的政策科学思想; 12.彼得原理的基本内容、重要启示及缺陷; 13.里格斯的行政生态学说; 14.德鲁克的目标管理理论的基本内容及其在公共行政管理中的应用; 15.费雷德里克森新公共行政学的基本观点。 16.库珀的行政伦理思想; 17.企业家政府理论与新公共管理运动; 18.新公共服务理论产生的背景及其核心观点。 四、基本要求 (一)知识要求(熟练掌握、掌握、理解、了解)

行政管理理论详细概述

行政管理理论 第十一章行政绩效评估 第一节 (一)行政绩效评估的含义与特点(重点) 绩效:也是业绩、成绩、效果等。指的是个人或组织开展的活动所取得的成就或产生的积极效果。 行政绩效:就是行政机关利用法律、政策等手段进行社会管理活动和自身管理活动所产生的工作成就以及积极效果。 行政绩效评估:就是运用科学、客观的方法、标准和程序,对行政绩效信息进行收集、整理、归纳、总结,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整体评估的活动。(也称行政绩效考核) 行政绩效评估的特点: 1、系统性 2、层次性 3、注重定量性 4、多角度性 5、公正性 6、复杂性 (二)行政绩效评估的地位与作用 行政绩效评估的作用和功能: 1、行政绩效评估的责任落实作用(弗莱恩观点和看法:) 1)是政府的支出必须获得人民的同意并按照正当程序支出 2)资源必须有效率地利用 3)资源利用必须达到预期的效果 2、行政绩效评估的对比作用(三种形式:1横向比较 2纵向比较 3综合比较) 3、绩效评估的计划辅助作用(参照三个方面的信息:) 1)有关部门前一阶段的表现状况 2)部门内部工作条件、工作程序及环境方面的变化

3)社会需求与社会环境变化的预测 4、绩效评估的监控支持作用 5、绩效评估的民主和教育作用 6、绩效评估在吸引政治资源方面的作用 我国现阶段实行绩效评估的现实意义: 1、开展行政绩效评估能推进我国政治体制改革 2、行政绩效评估能够提高我国政府的行政绩效 3、行政绩效评估能改善和提高我国政府的信誉和形象 第二节 (一)行政绩效评估指标体系(重点) 行政绩效评估指标体系:是指行政组织根据一定的价值准则所设定的作为衡量行政绩效高低的一系列数据、标准的总和。 行政绩效指标的分类: 一、根据行政绩效的内容性质划分行政绩效评估指标体系 1、经济发展指标包括: 1)人均国民收入的水平 2)人均国民收入的增长率 3)社会就业率 4)进出口总额 2、社会发展指标包括: 1)社会教育事业发展指标 2)社会卫生健康事业发展指标

《行政管理》读后感

《管理思想的演变》读后感 专业人力资源管理 年级班级2013级1班 学号201311510131 姓名周子煜

我叫周子煜,就读于山东青年政治学院13级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大三上学期,学校开设了《行政管理学》选修课,对我们以后尤其是从事人力资源管理和行政管理工作有很大的帮助。除了老师每周上课为我们讲解外,我在课后又到图书馆借了一本《管理思想的演变》来学习,这使我对“行政管理学”有了新的认识,学到很多实用的知识,受益匪浅。 综观全书,我们能认识到,管理活动最初起源于人类的实践活动,在早期生产力水平极低的情况下,人们狩猎采集食物的生活过程中就已经有了集体合作。保存至今的古代宏大建筑和劳动分工情况下制作出来的精美的工艺品也表明了早在数千年前古人就已经掌握了丰富的管理技能。随着整个社会中对人的主体地位的关注,对人和组织关系的深入研究,管理学理论相应发生着以下演变:早期带有蒙昧和残酷色调的关注利润而忽视人的个体的地位理论学说;到工业革命后的关注员工技能、员工效率以及工人罢工冲击下劳资双方关系的改善;到重视非生产性因素,关注人性的心理及情感需要;到对管理的一般理论的提出和总结;到关注个人与组织的和谐关系为主,根据各自的特质将二者进行有效结合,形成一种适合外部环境的组织文化;再到随着其他学科的引入,计量、统筹学直至计算机技术的采用,技术手段的提高越来越不是问题,而是整个管理过程中人际关系的整合,员工思想和学习能力的开发,以及管理过程的各个阶段的有序化、可衡量性及可预测性。管理思想的演变史是一部人类对管理哲学的探索史。过去的实践为未来提供了历史的教训,为未来将要留下的足迹留下了基础和指导。 管理思想的发展过程对我们今天管理工作的借鉴意义:西方管理思想萌芽于文艺复兴时期,得益于西方资本主义制度在整个世界上的立,形成于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成熟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即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这段时期内。其转折点是1973年的世界能源危机,在世界能源危机以后世界新的政治经济格局开始萌芽。80年代末由于苏东巨变,经过几年新的调整,世界政治经济格局已定,从原来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以美苏两国为轴心国,变为多个政治经济强国并立的新格局,也就是说世界由两极转向多极化方向发展。在这个新的历史发展的背景下,世界各国的政府都对自己的政治、外交、经济政策进行了调整。在微观上,各国的企业同样也面临着新的形势。由于新的国际形势由原来的军事竞争转变为经济实力竞争,在世界市场上的竞争显得更加激烈,企业生存发展尤

西方行政管理理论

对于我国这样一个具有悠久传统行政历史的国家而言,仅仅靠传统的思维定式、管理方式来控制或减少政府管理的不科学性,来降低行政成本是难以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本文分析了西方的传统公共行政理论、新公共行政理论、新公共管理理论和新公共服务理论,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西方行政管理理论对我国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西方行政管理理论新公共管理理论新公共服务理论启示 自1887年美国著名行政学家威尔逊在《政治学季刊》上发表《行政学研究》一文,第一次明确提出应该把行政管理当作一门独立的学科来进行研究,至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了。100多年来,西方的行政管理理论不断发展创新,有力地促进了西方经济的发展和科学进步。研究西方行政理论变革,对我国进一步搞好改革和提升管理水平亦有借鉴意义。 一、西方行政管理理论的历史沿革 1.传统公共行政理论阐释。传统公共行政的理论基础主要是伍德罗?威尔逊的政治、行政二分法和马克斯?韦伯的官僚制理论。威尔逊提出政治、行政二分法的目的主要是解决当时政党分肥制和日益扩大的行政机构运作效率低下问题。而此时企业组织由于运用科学管理,重视技术而得到迅速发展壮大,自然成为行政组织模仿和学习的对象。作为他所提倡的新型公共行政研究的一部分,威尔逊提出,应该用行政管理的稳定原则——企业式原则,来指导公共机构的运作。威尔逊认为,为了提高政府运作的效率,应该以私有经济企业的行政管理为榜样。而韦伯的官僚制理论也是对工业革命前期社会的反映,韦伯认为官僚组织好像是一架精心设计的机器,旨在执行某些功能,而机器上的每一个部件都为机器发挥最大的功能起着它们各自的作用。 2.新公共行政理论阐释。新公共行政理论来源于针对传统公共行政理论存在问题的探讨。1968年在塞拉丘斯大学米诺布鲁克会议中心召开会议,其目的是让公共行政领域中最有前途的年轻学者走到一起来讨论他们的研究内容和方法,并因此隐含了一种意味,即讨论他们的研究会与该领域成名学者的方法有何不同,后来他们提交的论文和评论被结集出版,命名为《走向新公共行政》。它高举社会公平的大旗,关注意义和价值,着重建立规范理论,以期促使未来的人类社会放射出一线曙光。新公共行政认为,公共行政的合法性是建立在满足受益者的需求和利益的基础之上的。公共行政要关注公共利益的实现,更要关注少数族群和弱势群体的利益,公共行政要关注和致力于实现社会的公平和正义。 3.新公共管理理论阐释。新公共管理是一种国际性思潮,它于20世纪后期发端于英国、美国、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并迅速扩展到其他发达国家乃至全世界。新公共管理有各种不同的称谓,如以市场为基础的公共行政学、管理主义、企业化政府、重塑政府等。20世纪后期全球化、信息化与国际竞争加剧的挑战和政府面临的财政、管理与信任危机是新公共管理产生的社会动因。在90年代末期才形成一致的名称——新公共管理。 4.新公共服务理论阐释。新公共服务理论是建立在民主社会的公民权理论、社区和市民社会模型、组织人本主义理论和组织对话理论的基础上,对新公共管理理论的批判和超越。新公共服务剖析了新公共管理所依据的理论基础,从市场模型的应用、对顾客而不是公民的强调和对企业家式管理的赞颂三个方面对新公共管理的局限性进行了批判,明确指出,建立在个人利益最大化基础上的新公共管理所隐藏的是对公共精神的损害和对公民权利的否定。 二、西方行政管理理论对我国的启示 西方行政管理思想是西方社会特定的政治、经济、科学技术发展条件下的产物,体现了西方公共行政发展的趋势和方向。而以市场化为导向的西方国家公共行政管理改革的理论与

行政管理学多项选择题

1、公共行政的特点有()。ABCDE A、公共性与政治性 B、法制性 C、民主性 D公平性 E、高效性 2、新公共服务的理论基础包括()。BCDE A、新制度经济学 B、民主的公民权理论 C、社区和公民社会模型 D、组织的人本主义 E、后现代公共行政 3、影响公共行政的一般行政环境包括()。ABCDE A、自然地理环境 B、政治环境 C、经济环境 D、文化环境 E、国际环境 4.下列实行内阁制的国家有()。BCD A、阿根廷 B、比利时 C、加拿大 D、斯里兰卡 E、津巴布韦 5.行政区划的类型可以分为()。ACD A、传统型 B、现代型 C、特殊型 D、发展型 E、经验型 6.传统公共行政学时期的主要组织理论学派有()。ABC A、泰勒的科学管理组织理论 B、韦伯的官僚制组织理论 C、法约尔的行政管理学派的组织理论 D、梅奥的人际关系组织理论 E、伍德袄德的权变组织理论 7.非营利组织在提供公共服务中的作用表现在()。ABCDE A、在制度建设方面有倡导作用 B、监督市场 C、监督政府 D、中介作用 E、维护良好的社会价值 8.科学管理时期对公共行政学影响最大的三个管理学派是()ACD ?科学管理理论 B、民主的公民权理论 C、官僚制组织理论 D、一般行政管理理论 E、非正式组织理论 9.公共行政学的特点是()。ABCDE A、公共行政学的发展性

B、公共行政学是应用性的学科 C、公共行政学研究的广泛性 D、公共行政学是政治性较强的学科 E、公共行政学是一门交叉学科和边缘学科 10.里格斯将公共行政模式划分为()。ACD A、融合型公共行政模式 B、分散型公共行政模式 C、棱柱型公共行政模式 D、衍射型公共行政模式 E、集中型公共行政模式 11、具体行政环境包括()ABCDE A、组织文化 B、组织结构 C、组织的规章制度 D、组织的凝聚力 E、管理对象 12.从现代社会和各国政府行政实践来看,政府的基本职能可以分为()。ABCE A、政治职能 B、文化职能 C、社会职能 D、协调职能 E、经济职能 13.行政程序从纵向可分为()。ABCDE A、行政计划准备 B、决定计划 C、考核奖惩 D、检查监督 E、执行计划 14、行政区划体制的原则有()。ABCDE A、政治原则 B、遵照历史传统的原则 C、有利于发展的原则 D、有效管理的原则 E、民族自决的原则 15.行为科学时期组织理论的主要的代表人物有()。ABE A、梅奥 B、巴纳德 C、韦伯 D、法约尔 E、西蒙 16.市场失效主要表现在()。ABCDE A、市场垄断和专制价格 B、外部性问题 C、公共物品的提供 D、无知和非理性 E、不平等问题 17、公共行政的作用包括( )ABCDE A、公共行政是对国家的治理 B、是实现公共利益的必要保证 C、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保证 D、是加速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和参与国际竞争保证 E、是教育和培养高素质、会管理的公务员队伍的需要

14秋《西方公共行政理论》在线作业

14秋《西方公共行政理论》在线作业 一、单选题(共 20 道试题,共 40 分。) V 1、 ()就是指围绕着行政活动直接或间接地作用与影响行政管理、行政行为以及行政效果得各种因素得总与。 A、行政环境 B、经济环境 C、政治环境 D、社会环境 满分:2 分 2、 ()以生态学得方法研究行政现象、行政行为与行政环境之间相互关系得行政学分支学科 A、行政管理学 B、行政生态学 C、行政环境学 D、行政现象学 满分:2 分 3、 ()意味着人们在接受命令时出于自愿 A、权威 B、权力 C、政治 D、行政 满分:2 分 4、 ()明确提出将行政管理作为一门独立得学科进行研究。 A、威尔逊 B、斯坦因 C、汉密尔顿 D、古德诺 满分:2 分 5、韦伯认为,神秘化组织得组织形态与权威方式基于()得人格 A、单个成员 B、领导者 C、整体成员 D、组织 满分:2 分 6、作为一门独立学科,行政学最早出现于() A、英国 B、法国 C、德国 D、美国 满分:2 分 7、下列哪种类型不属于里格斯提出行政模式得三种类型() A、现代社会得多元型行政模式 B、农业社会得融合型行政模式 C、工业社会得衍射型行政模式

D、过渡社会得棱柱型行政模式 满分:2 分 8、里格斯认为()要素就是影响一个国家公共行政得第一位要素 A、技术 B、社会 C、政治 D、经济 满分:2 分 9、 ()就是一套决定政府结构以及统治者得选择方式及其应承担职责等得规则 A、政治法典 B、政治准则 C、政治制度 D、政治神话 满分:2 分 10、政府得()从根本上来说就是以行政组织中责任与权力得适当分配为基础得 A、行政协调 B、行政效率 C、行政干预 D、行政控制 满分:2 分 11、古德诺认为,协调不仅取决于政治对行政得适度控制,还取决于行政权力得必要() A、分散 B、分权 C、集中 D、控制 满分:2 分 12、下列哪个方面就是美国加强民主与效率协调得主攻方向() A、改革司法机构 B、改革立法机构 C、发挥政党协调作用 D、改革政府体制 满分:2 分 13、下列哪项不属于里格斯认为得农业社会行政模式得特征() A、经济基础就是农业生产力 B、官僚得职位重于行政政策 C、专业化得行政机构已经设立,但功能很有限 D、土地得分配与管理就是政府得重要事务 满分:2 分 14、下列哪个人物得思想成为威尔逊公共行政学理论得思想渊源() A、威尔逊 B、斯坦因 C、汉密尔顿 D、罗森布鲁姆 满分:2 分

读书笔记(关于《警察行政管理:结构、过程与行为》的读后感)

关于《警察行政管理:结构、过程与 行为》的读后感 ------ 著者:【美】查尔斯·R.史旺生列尔纳德·特里托罗伯特·W.泰勒 研究和借鉴美国等外国的警察行政实践及其理论发展,这是我国公安行政管理科学发展的需要,也是公安行政管理实践的需要。为完成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公共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的写作,本人选读了一些国外关于警察管理的书籍,其中就有《警察行政管理:结构、过程与行为》一书,该书是由查尔斯·R.史旺生列尔纳德·特里托罗伯特·W.泰勒三位教授编写。该书依据行政管理学理论,特别是组织理论,在收集大量研究数据和真实案例的基础上,从政治、管理与法律的维度,深入论述了美国警察行政系统的功能、过程和行为方式,系统描述了美国警察行政实践的历史和现实,并结合反恐背景,提出了警察行政环境、情报主导警务、危机决策、警察人力资源管理、组织变革等一系列新的实践问题。该书不仅仅阐述了美国警察行政实践的演讲、概貌和精华,而且展示了美国警察行政学研究的新进展、新课题和新方法。该书中蕴含的警察管理人本化、法制化、科学化、信息化、社会化的原则和方向,值得我们思考和借鉴。我国正全面深化公安改革,大力推进“四项建设”,进一步提升公安机关履职能力和水平。这里面提高的“四项建设”即:基础信息化、警务实战化、执法规范化、队伍正规化建设。我们的“四项建设”同书中谈到了“五化建设”整体方向是一致的。 本书对警务按历史发展进行了划分,分为传统警务和今日警务即

社区警务。传统警务是一种在事件发生后对求助电话采取应对措施的警务类型。传统警务是被动的,且受事件左右。通过对传统警务的研究,发现以下问题:增加警察数量并不能降低犯罪率或提高犯罪的侦破率;随机的汽车巡逻既不能降低犯罪率,也不能提高逮捕嫌疑犯的概率;频繁巡逻并不能减少犯罪;相反,会转移犯罪;缩短警察对求助电话的反应时间,这可能无益于逮捕罪犯,甚至不能提高先关公民的满意度;侦破犯罪并不是靠警察实施的犯罪调查------案件的侦破是因为嫌疑人马上被逮捕,或有人指认了他们。而现今流行的警务是社区警务,社区警务是一种警务原理,认为一般的邻里问题是引发犯罪的一种原因。社区警务具有预防性,事前主动性,并以信息为基础。社区警务与信息化工作合并在一起,有如下优势:提高了警察与社区之间的沟通;加强了警察组织与其他组织机构之间的沟通;更加注重问题导向和犯罪预防等等。 本书在第五章组织理论章节中认为:人是一个组织最重要的资产,警察组织也一样,警员是警队最重要的资产,我们需要最大可能的开发警察的潜能并且利用他们的智慧。如何挖掘警察的潜能,需要一套成熟的组织管理理论。传统组织理论认为组织是机械的、封闭的、官僚的、稳定的。这部分的知识历经几个世纪并于1900年至1940年之间定性。传统的组织理论分为三个分支,分别是:(1)科学管理、(2)官僚模式、(3)行政管理理论。泰勒的科学管理的核心思想就是找到“一个最好的办法”去工作。泰勒的科学管理不仅是一种组织的理论,还是一种动机的成形的理论,他相信雇员的行动上都要被起

14秋《西方公共行政理论》在线作业

14秋《西方公共行政理论》在线作业一、单选题(共 20 道试题,共 40 分。) V 1. ()是指围绕着行政活动直接或间接地作用和影响行政管理、行政行为以及行政效果的各种因素的总和。 A. 行政环境 B. 经济环境 C. 政治环境 D. 社会环境 满分:2 分 2. ()以生态学的方法研究行政现象、行政行为与行政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行政学分支学科 A. 行政管理学 B. 行政生态学 C. 行政环境学 D. 行政现象学 满分:2 分 3. ()意味着人们在接受命令时出于自愿 A. 权威 B. 权力 C. 政治 D. 行政 满分:2 分 4. ()明确提出将行政管理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进行研究。 A. 威尔逊 B. 斯坦因 C. 汉密尔顿 D. 古德诺

满分:2 分 5. 韦伯认为,神秘化组织的组织形态和权威方式基于()的人格 A. 单个成员 B. 领导者 C. 整体成员 D. 组织 满分:2 分 6. 作为一门独立学科,行政学最早出现于() A. 英国 B. 法国 C. 德国 D. 美国 满分:2 分 7. 下列哪种类型不属于里格斯提出行政模式的三种类型() A. 现代社会的多元型行政模式 B. 农业社会的融合型行政模式 C. 工业社会的衍射型行政模式 D. 过渡社会的棱柱型行政模式 满分:2 分 8. 里格斯认为()要素是影响一个国家公共行政的第一位要素 A. 技术 B. 社会 C. 政治 D. 经济 满分:2 分 9. ()是一套决定政府结构以及统治者的选择方式及其应承担职责等的规则 A. 政治法典

B. 政治准则 C. 政治制度 D. 政治神话 满分:2 分 10. 政府的()从根本上来说是以行政组织中责任与权力的适当分配为基础的 A. 行政协调 B. 行政效率 C. 行政干预 D. 行政控制 满分:2 分 11. 古德诺认为,协调不仅取决于政治对行政的适度控制,还取决于行政权力的必要() A. 分散 B. 分权 C. 集中 D. 控制 满分:2 分 12. 下列哪个方面是美国加强民主和效率协调的主攻方向() A. 改革司法机构 B. 改革立法机构 C. 发挥政党协调作用 D. 改革政府体制 满分:2 分 13. 下列哪项不属于里格斯认为的农业社会行政模式的特征() A. 经济基础是农业生产力 B. 官僚的职位重于行政政策 C. 专业化的行政机构已经设立,但功能很有限

西方行政学说史

本科课程教学大纲(2009版) (征求意见稿) 教务处编印 二〇〇九年六月

西方行政学说史 A History of Western Administrative Theories 课程编号:3141036 课程属性:专业主干课 学分:3 学分 学时:48学时(讲课:48学时;上机:学时) 课程性质:必修 先修课程:西方政治思想史、政治学原理 适用专业:行政管理系本科生 教材:西方行政学说史,武汉大学出版社,丁煌著,2008年修订版。 开课院系:行政管理系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西方行政学说史是一门交叉学科,它既是行政科学的组成部分,又是历史学科的一个分支,是学生真正进入行政管理科学大门的一门专业主干课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熟悉西方行政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产生和发展历史,掌握西方行政学的主要流派及其思想内容以及行政科学发展过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代表性理论,分析和描述西方行政学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藉此,在全面了解西方行政学的发展过程基础上深入理解行政学知识与理论,从更广泛的纵横层面把握行政管理制度和方法的发展进程及其原因,并从行政理论的变革和历史作用中得到启示,加深对行政活动规律的认识。 二、教学内容和要求(要求分为掌握、熟悉、理解、了解、初步了解等) 1、第一章:导论(2学时) (1)掌握西方行政学产生的历史背景; (2)理解学习西方行政学说史的意义; (3)了解西方行政学的发展阶段。 2、第二章:提出与创立时期的西方行政学说(6学时) (1)掌握威尔逊提出的行政实质内容; (2)掌握古德诺“政治-行政二分”的涵义以及政治与行政的协调途径; (3)熟悉科学管理理论与一般管理理论的基本内容; (4)理解威尔逊行政学思想的学术地位 (5)理解泰勒科学管理理论对西方行政学发展的影响 (6)了解法约尔一般管理理论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3、第三章:正统时期的西方行政学说( 8学时) (1)掌握韦伯官僚制理论的主要内容; (2)熟悉怀特的理论行政学思想及其历史地位;

行政管理读书笔记

《中外行政制度比较》读书笔记 书名:《中外行政制度比较》 作者:立荣 第一部分:关于本书 本书立足于新世纪改革开放的新起点,为了现代化建设和政治学学科发展的需要而撰写,以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做指导,把规研究与经验研究、制度研究与比较研究结合起来,对当代中古和外国(主要是具有典型意义的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政治制度进行比较分析,探寻中外政治制度的形成历史和文化背景、结构容和基本特点、功能作用和运作机制、体制改革和发展趋势等,揭示人类社会共同的政治发展规律,以期启发人们的思考,为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服务,为中国政治学学科发展服务。 第二部分:关于作者 本书作者立荣现为华中师大学管理学院常务副院长、教育部中南教育管理干部培训中心常务副主任、省党政干部华中师大学培训部主任、华中师大学公共管理硕士(MPA)研究生教育中心主任、省重点学科(行政管理)带头人、国家重点学科(中外政治制度)“行政管理与公共政策”方向学术带头人、国家社科基金重大课题首席专家。 主要主持的科研项目有,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服务型政府建设和公共服务体系完善研究,和谐社会构建背景下的政府治理式变革与创新研究,中国山区乡政村治研究,中国转型期社会风险及公共危机管理研究,改革事业整体推进背景下政府组织治理制度创新研究等,并编撰了)《新视野与大思路:中国山区乡镇政权建设研究》,)《论有中国特色的国家行政制度》,《中外行政制度比较》等专著。 第三部分:行政制度的类型及其特征 1、阁制政府制度及其特征阁制政府制度起源于英国,也称作议会制政府制度责任阁制政府制度,它是西方一些国家由阁总揽行政权力并向议会负责的一种政府制度。一般而言,以英国为代表的阁制政府制度具有以下主要特征;(1)强调议会至上,在这种制度下,议会处于国家的政治活动中心,是国家的最高权力机关,拥有立法、组织阁和监督阁的权力。(2)阁组成独特,实行阁制政府制度的国家,阁由议会中占多数席位的一个政党或构成多数席位的数党联盟组成,议会中的多数党或数党联盟即为执政党。(3)阁总揽行政权力,阁系国家最高行政机关,政府首脑执掌实权。作为政府首脑,实际上又掌握着立法权。(4)

丁煌《西方公共行政管理理论精要》笔记和考研真题详解(第1章 威尔逊的公共行政管理理论)【圣才出品】

第1章威尔逊的公共行政管理理论 1.1复习笔记 一、威尔逊公共行政管理理论的思想渊源与产生背景 1.威尔逊公共行政管理理论的思想渊源 从思想渊源来看,威尔逊的公共行政管理理论受到了来自欧洲大陆尤其是来自德国公共行政管理研究思想的影响。 2.威尔逊公共行政管理理论的产生背景 威尔逊公共行政管理理论的产生主要源自对自由放任主义的反动。民主主义者力图通过加强国家力量来控制垄断,而先前适应早期简单社会生活的政府体制变得越来越不能胜任这一要求,因此,必须进行改革。正是在这种资产阶级内部不同阶层之间的利益冲突因社会政治经济状况的变化而日益激化以及反映中产阶级利益要求的民主主义者发动了一场政治变革运动的社会条件下,威尔逊明确地提出了要建立一门独立的公共行政管理科学。 二、威尔逊公共行政理论的主要内容 1.公共行政管理学研究的必要性 需要是科学发展的内在动力之一。在威尔逊所处时代之前的很长一个时期,对政府公共行政管理活动的系统研究并没有得到人们的重视,谁也没有从作为政府科学的一个分支的角度来系统地撰写过行政学著作。

到了威尔逊所处的时代,资本主义已进入了上升阶段,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社会公共事务日益增多,政府的职能不断扩大,而且更加复杂、更加困难,公共行政管理研究被提上议事日程以及公共行政管理学的产生,是和时代生活所提出的要求分不开的,因为当时“与制定一部宪法相比较,贯彻一部宪法变得愈来愈困难了”,政府的公共行政管理工作迫切地需要有科学的理论予以指导。 2.公共行政管理学的目标和任务 行政学研究的目标,在于首先要弄清楚政府能够适当而且成功地承担的是什么任务,其次要弄清楚政府怎样才能够以尽可能高的效率和尽可能少的金钱或人力上的消耗来完成这些专门的任务。威尔逊从公共行政管理学研究的起点和具体研究内容两个方面对行政学研究的目标和任务作了明确的界定。 (1)威尔逊认为行政学研究首先要政府能够适当而且成功地承担什么职能任务,行政学应该以行政职能作为其研究的起点。 (2)再次就是要研究政府用什么方式方法进行管理,才能提高行政效率,完成任务,这些构成了行政学各个部分的具体研究内容。 (3)威尔逊特别强调,作为一门科学,行政学的研究不能限于“纯粹技术细节的那种单调内容之上”,而应对行政管理的各个方面开展理论研究,使行政学的理论既有深度又有广度,形成“行政管理比较高深的理论”。 3.公共行政管理的实质 威尔逊对公共行政管理的本质主要是通过将其与政治和宪政制度等概念进行比较而揭示的。 (1)行政管理是政府工作中极为显著的一部分,它是行动中的政府;它是政府的执行,

论西方行政管理理论对我国的借鉴意义

论西方行政管理理论对我国的借鉴意义 摘要:对于我国这样一个具有悠久传统行政历史的国家而言仅仅靠传统的思维定式、管理方式来控制或减少政府管理的不科学性来降低行政成本是难以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只有借鉴国外新行政管理理论,结合我国的实际,构建具有国际行政管理先进水平的约束机制,才能促进我国行政管理水平的提高。本文分析了西方的传统公共行政理论、新公共行政理论、新公共管理理论和新公共服务理论。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西方行政管理理论对我国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西方行政管理理论新公共管理理论新公共服务理论 启示自1887年美国著名行政学家威尔逊在《政治学季刊》上发表《行政学研究》一文,第一次明确提出应该把行政管理当作一门独立的学科来进行研究,至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了。100多年来,西方的行政管理理论不断发展创新,有力地促进了西方经济的发展和科学进步。研究西方行政理论变革,笔者认为,对我国进一步搞好改革和提升管理水平有借鉴意义。 一、西方行政管理理论的历史沿革 1.传统公共行政理论阐释 传统公共行政的理论基础主要是伍德罗·威尔逊的政治、行政二

分法和马克斯·韦伯的官僚制理论。威尔逊提出政治、行政二分法的目的主要是解决当时政党分肥制和日益扩大的行政机构运作效率低下问题。而此时企业组织由于运用科学管理,重视技术而得到迅速发展壮大,自然成为行政组织模仿和学习的对象。作为他所提倡的新型公共行政研究的一部分,威尔逊提出,应该用行政管理的稳定原则——企业式原则——来指导公共机构的运作。威尔逊认为,为了提高政府运作的效率,应该以私有经济企业的行政管理为榜样。而韦伯的官僚制理论也是对工业革命前期社会的反映,韦伯认为官僚组织好像是一架精心设计的机器,旨在执行某些功能,而机器上的每一个部件都为机器发挥最大的功能起着它们各自的作用。 2.新公共行政理论阐释 新公共行政理论来源于针对传统公共行政理论存在问题的探讨。1968年在塞拉丘斯大学米诺布鲁克会议中心召开会议,其目的是让公共行政领域中最有前途的年轻学者走到一起来讨论他们的研究内容和方法,并因此隐含了一种意味,即讨论他们的研究会与该领域成名学者的方法有何不同,后来他们提交的论文和评论被结集出版,命名为《走向新公共行政》。它高举社会公平的大旗,关注意义和价值,着重建立规范理论,以期促使未来的人类社会放射出一线曙光。新公共行政认为,公共行政的合法性是建立在满足受益者的需求和利益的基础之上的。公共行政要关注公共利益的实现,更要关注少数族群和弱势群体的利益,公共行政要关注和致力于实现社会的公平和正义。 3.新公共管理理论阐释

行政管理学基础知识

行政管理学基础知识 学习理论 更新知识 开阔视野 思维方式训练 王国维:人生的“三个境界” 一、行政界说 1、涵义:行政、行政管理、公共行政、公共管理 2、特点 (1)政治性

(2)社会性(8个公共) 职能、权力、事务、服务、 产品、秩序、责任、 精神 (3)理论性 (4)实践性(井冈山精神) 3、方法:知识——方法——视野 四个“学会”:求知、做事、共处、做人。 二、行政环境 舞台与基础 1、国际环境(关键)

2、自然环境(“两会”关注) 3、经济环境(民营经济) 4、政治环境(阶层和谐、政党和谐) 5、文化环境(文化产业与净化市场) 6、社会环境 和谐社会与和谐心理(温总理与季羡林) 三、行政职能 1、涵义:管什么、管多少、怎么管 2、基本职能

(1) 经济调节 (2)市场监管 (3)社会管理(宗教和谐) (4)公共服务 悲观主义、职业主义、理想主义 四、行政组织 1、机构设置 2、官吏管理 3、队伍建设 五、行政领导 1、领导含义

导向说 勤务员说 服务说 管理者说 公仆说 服务能力说(三个意识:忧患、公仆、节俭) 影响力说(权力影响力、自然影响力) 2、领导特点:体悟性 3、领导者素质 (1)思想素质(“一、二、三、四”的概括) (2)道德素质(家庭美德、社

会公德、职业道德、个人品德) (3)科学素质 (4)文化素质(历史文化知识) (5)身心健康素质 (国王与三个小金人) 4、领导者能力: (1)决策运筹能力 (2) 组织协调能力 (4) 知人善任能力(李瑞环与“老子”: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5)吸收借鉴与消化转化能力 (6) 口头与文字表达能力 (7) 生理与心理承受

《行政管理学》导论读后感

《行政管理学》导论读后感 在第一学年,很多人都在想我们学行政管理专业的怎么学得课法学、思想政治教育以及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都在学几乎同样的课本,而且我们学管理的怎么不该分到经济与管理学院吗?给我最大的疑问是怎么当时只学管理,不学行政管理。由此可知当初,行政管理对我而言可谓是一个天马行空的概念,只知是政府、学校、企业行政部门管的事。 读导论给我一大益处为纠正过去片面的观念。正如课本所言行政一词,在汉语中应用较广,并不限于政府工作,如非国家机关的企、事业单位亦常有“行政总裁”、“行政主管”、“行政副职”和“行政处、科”等职称或机构设置。但书本所讲的行政管理,则主要是指国家各级政府部门在执行法定职能及其具体运作的过程中,对于所经历的程序、环节,以及所处理的事项和解决的问题等一系列的管理活动。 在我们身边,我们可感受到行政管理与我们日常生活密切相关。联系导论的知识,可知在我们学校,可看到学校涵盖院长办公室、星湖校区管理委员会、发展规划处/教学评价与督导处、人事处(计生办)、监察处、审计处、财务处、教务处、科研处/社科处、学生处、招生办等一些行政机构,这些行政机构与行政管理的关系可形容为息息相关。通过学习行政管理学不仅有利于我们掌握行政管理的理论知识,还有利于以后毕业的实践应用。 人总不能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在社会上,几乎所有的企、事业单位,以及政府都涉及行政管理。从大的方面说,特别在今天经济全球化,知识科技高度发达,人才科技竞争日渐激烈的趋势下,单了解皮毛行政管理知识是远不足够的,学习行政管理学更重要的目的不言而喻,是理论指导实践,实践产生新的理论。从小的方面来说,掌握雄厚的知识,包括行政管理知识,对我们毕业顺利就业有功不可的作用,也是为我们拥有一份好工作,过上好日子提供莫大的帮助。 老师在课堂上授课让我印象深刻的是老师在课堂上起“导演”作用。其一因为双向传递信息,精通案例材料,通过能够旁征博引来说明问题。其二因为案例思考题的设计有讨论空间,老师能够引导学生营造多视角的思考路径,启发学生的创造力,让学生的多向思维能力得到最充分的发挥。 毫无疑问学生的参与意识越强课堂讨论的效果越好,但是因为我们很多人在

行政管理原理

第二章 行政管理原理 第一节 概述 一、含义:对行政管理活动规律理性把握,揭示行政现象和本质,指导行政实践 二、特点 1、实践性 :来源于行政管理实践 ;在行政管理实践中得到丰富、发展和完善; 2、综合性:综合运用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等学科知识 ; 3、动态性: 理论的不断创新 第二节 行政管理体制上的封闭原理 一、含义:系统内的管理过程构成一个连续的封闭回路,并形成有效的管理活动,包括吸收、加工和作功的完整过程 ; 二、运行:指挥中心、执行机构、监督机构、接受单位和反馈机构 三、运用封闭原理的注意事项: 1、在做出决策前对产生的问题进行评估,以便及时采取封闭措施,防止出现混乱,把负效应减到最低; 2、对封闭系统的各个环节加强监督,防止发生问题; 3、准备多个应急方案; 第三节 人主原理及相应的几个原理 一、人主原理: (一)、含义:强调人在行政管理中的主导作用; (二)、基本思想: 1、人是行政管理活动中的主体和核心因素:“行政机器” (1)、行政机关内部:行政管理者,行政领导和其他行政人员; (2)、行政机关外部:行政管理对象,所有社会民众; 2、做好行政管理工作需要优秀的行政管理人才:“为政之要,唯在得人” 3、做好行政管理工作关键在于做好人的工作:调动人的积极性 输出 封闭结构回路图

(一)、含义:从分析、考虑和满足人的各种需要出发,以引起人们某种的动力; (二)、种类 1、物质动力:工资、奖赏、晋升等; 2、精神动力:理想、事业心、荣誉感、成就感等; 3、信息动力:寻找、利用信息的价值:“生活主体—客体—消息—评价—选择行动—实现目标;” 三、能级相称原理 (一)、含义: 根据人的能力大小,赋予相应的职位和权力,各尽其才; (二)、应用的基本原则 1、能级的划分和组合应保证行政组织结构的稳定和有效; 2、不同的能级应具备不同的责任、权力和利益,权责利统一; 3、各类能级应动态对应:年龄、知识、才能、经验等 (1)、打破人员的“部门所有制”,从制度上保证人才的合理流动; (2)、引入竞争机制,公开招聘,竞争上岗; (3)、破除领导的终身制,干部年轻化; 第四节 系统原理及相应的几个原理 一、系统原理 (一)、含义:运用系统理论,对行政对象进行系统分析,研究系统内外环境的关系,实现系统整体效能最优化; (二)、特征 1、整体性:整体大于部分之和; 2、内部相关性:系统各个要素之间的联系;系统中也存在小系统; 3、环境开放性:开放的输入和输出功能; 4、目的同一性:各要素和谐一致; 激 励 具体执行层

10春《西方公共行政理论》在线作业

10春《西方公共行政理论》在线作业

10春学期《西方公共行政理论》在线作业 一、单选题(共20 道试题,共40 分。)V 1. ()是指围绕着行政活动直接或间接地作用和影响行政管理、行政行为以及行政效果的各种因素的总和。 A. 行政环境 B. 经济环境 C. 政治环境 D. 社会环境 2. 古德诺认为,协调不仅取决于政治对行政的适度控制,还取决于行政权力的必要() A. 分散 B. 分权 C. 集中 D. 控制 3. 政府的()从根本上来说是以行政组织中责任与权力的适当分配为基础的 A. 行政协调 B. 行政效率 C. 行政干预

D. 行政控制 4. 下列哪项不属于里格斯认为的农业社会行政模式的特征() A. 经济基础是农业生产力 B. 官僚的职位重于行政政策 C. 专业化的行政机构已经设立,但功能很有限 D. 土地的分配和管理是政府的重要事务 5. 政治对行政的控制应当限于对()进行 A. 广义的执行性机构 B. 狭义的决策性机构 C. 狭义的执行性机构 D. 广义的决策性机构 6. 下列哪个人物的思想成为威尔逊公共行政学理论的思想渊源() A. 威尔逊 B. 斯坦因 C. 汉密尔顿 D. 罗森布鲁姆

7. 下列哪种类型不属于里格斯提出行政模式的三种类型() A. 现代社会的多元型行政模式 B. 农业社会的融合型行政模式 C. 工业社会的衍射型行政模式 D. 过渡社会的棱柱型行政模式 8. 威尔逊认为,()的素质与影响力对下属行为具有重要作用。 A. 行政机构 B. 行政人员 C. 行政领导 D. 同事 9. ()是无视人们的反对,强使人们服从的能力 A. 权威 B. 权力 C. 政治 D. 行政 10. ()从属于政治,保证政治对行政的控制,随政党而进退

公共管理类图书 读书笔记(1)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治制度》读书笔记 蒲兴祖教授主编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治制度》是一部系统阐述中国政治制度的学术著作,通过阅读此学术著作,对于我正确理解当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中国政治制度的发展,并由此而理解当代中国的社会发展,有非常大的帮助。 全书详细论述了中国政治制度的基本框架、历史发展,以及影响这一制度建立与发展的主要因素和政治体制改革等问题。着重论述、分析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选举制度、国家元首制度、行政制度、国家公务员制度、司法制度、军事制度、国家结构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特别行政区制度、人民直接参与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和政治协商制度等各项重要政治制度。不仅如此,本书还对每项制度作了详细的研究分析,例如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国家行政制度、国家结构制度、政党制度分三章研究,而且对每项制度的研究都很具体。例如人大何时向代表发出会议通知、如何表决、写票、投票、计票等具体规范、程序和方式都作了细致入微的分析。因为政治制度是分层次的,任何基本制度都必须通过一系列可操作性的具体制度才能得以实现,如果不对政治制度进行细化研究,很多问题就只能停留在表面分析上,就不可能发现具体制度存在的缺陷和问题,从而也无法提出行之有效的对策和建议。 何谓政治制度?早在2300多年前,亚里士多德就在其名著《政治学》中表达了自己的理解:“一个政治制度原来是全城邦居民由以分配政治权利的体系。”这一理解对后世影响深远,但绝非盖棺定论。古往今来,众多的思想家、大学者对此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仅在当今美国就有20多种解释,法、德、日、印等国的大学教科书上也罗列着多家之说。浦兴祖教授认为,政治制度是指社会政治领域中要求政治实体遵行的各类准则(或规范),共包括四层含义:第一,它是整个社会制度的一个构成部分;第二,它的中心内容是国家政权的行为准则;第三,它内含着多层次的结构;第四,它包括“法内制度”与“法外制度”两种形态。根据浦兴祖教授的定义,可将中国政治制度的基本内容概括为:人民民主专政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特别行政区制度、选举制度、国家元首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国家行政制度、司法制度、军事制度、干部人事制度等等。

2012年:《西方公共行政理论》教案(第24章·公共选择理论)(多媒体)(拷贝版)

第24章布坎南的公共选择与政府理论 20世纪70年代,凯恩斯主义陷入困境,西方经济学界出现了一股强大的新自由主义思潮,公共选择理论(Public Choice Theory)便是这股思潮中别具一格的一派。公共选择理论有时也叫公共选择学派(Public Choice)、“公共选择经济学”(Economics of Public Choice)、“政治的经济学理论”( Economic Theory of Politics)等,它们在概念上是同称。 公共选择理论实际上是经济学与政治学的结合——经济学方法与政治学对象的结合,是当代西方经济学中以经济学分析方法研究政治问题的一个分支科学,即公共选择理论是经济学在政治学中的应用/政治的经济学。 公共选择理论许多研究领域与公共行政学、公共政策和政治学相互重叠。受公共选择理论的启示,将经济学理论和原则等引入公共行政学领域,开辟了公共行政学研究的蹊径。公共选择理论独特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路,为认识和分析政府行为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 第一节布坎南生平与著作 詹姆斯·布坎南(James M.Buchanan)(1919-),美国著名经济学家,公共选择理论的创始人,1986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作为公共选择理论的创始人,布坎南一直从事教学和公共选择理论的研究工作,对发展经济与政治决策的契约与法制基础进行研究将近40个春秋,著述颇丰,其代表性著作(中译本)有: 布坎南:《民主财政论》,商务印书馆1993年版。 布坎南:《自由、市场和国家:80年代的政治经济学》,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1988年版。 布坎南:《赤字中的民主》,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1988年版。 布坎南、塔洛克:《同意的计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 布坎南:《财产与自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年版。 布伦南、布坎南:《宪政经济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年版。 布坎南、康格尔顿:《原则政治,而非利益政治——通向非歧视性民主》,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年版。 布坎南:《宪法秩序的经济学与伦理学》,商务印书馆2008年版。 布坎南:《公共物品的需求与供给》,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 其他相关著作: 丹尼斯C.穆勒:《公共选择理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年版。 汪翔、钱南:《公共选择理论导论》,上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方福前:《公共选择理论——政治的经济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许云霄:《公共选择理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第二节公共选择理论的创立与基本假设 一、公共选择理论的创立 20世纪30年代以前,传统经济学描绘了一个完全竞争、市场制度能自动使社会资源有效地达到最优配置的完美世界。但是30年代遍及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打破了传统经济学的“市场万能”的美妙幻想,使人们普遍认识到市场制度的缺陷,这在客观上促使了凯恩斯主义的兴起。凯恩斯主张放弃自由放任主义,实行政府干预,特别是通过宏观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来调控市场经济运行,挽救资本主义经济于危难中,因此凯恩斯主义被奉为至尊法宝和救世良方,而凯恩斯主义又似乎真的将资本主义各国从衰退引向繁荣。所以二战以后的二三十年间,凯恩斯主义都高居主流经济学的宝座,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普遍采取了干预主义政策。可惜,好景不长,随着政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