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城市轨道通风空调系统设计技术要求

城市轨道通风空调系统设计技术要求

城市轨道通风空调系统设计技术要求
城市轨道通风空调系统设计技术要求

重庆市轨道交通一号线(朝天门—沙坪坝段)工程施工图设计技术要求

通风空调系统

通风空调系统

重庆市轨道交通一号线朝天门~沙坪坝段工程地面高架车站公共区不设空调,有工艺要求的设备用房和管理用房需设置空调。全封闭地下车站采用站台设置屏蔽门的通风空调系统。

1、设计依据和设计范围

1.1设计依据

《地铁设计规范》(GB50157-2003)

《人民防空工程设计防火规范》(GB50098-98 2001年版)

《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019-2003)

《大气环境质量标准》(GB3095-96)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 2005版)

《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05)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

《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6-93)

《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43-2002)

《地下铁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99-1999)

《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BJ50-052-2006) 重庆市地方标准

其它各有关标准、规程、规范。

重庆市轨道交通一号线(朝天门~沙坪坝段)初步设计及专家审查意见

1.2设计范围

1)车站公共区及设备管理用房。

2)区间隧道、折返线、存车线等辅助线。

2、地下车站和区间

2.1 一般要求

在确保通风空调系统功能要求前提条件下,设备选型应以安全可靠,技术先进,经济合理为原则。设备均采用成熟、符合消防要求和环保要求产品,原则上不采用试制产品。

空调通风设备选用应留有适当余地,但应避免“大牛拉小车”现象。其中冷负荷安全系

数取用1.0,空调风量及风机风量、水泵流量安全系数取用1.1,风机风压及水泵扬程安全系数取用1.2。

设备选型和台数设置要考虑系统运行时可根据负荷的变化进行能量调节(冷源能耗和动力能耗),达到节能运行。

冷冻机房位置尽可能靠近负荷中心、地面冷却塔尽可能靠近冷冻机房,以缩短冷冻(却)水供/回水管道长度,减少冷量损失。

区间隧道通风机房、通风空调机房和冷冻机房布置紧凑,并需设计大型设备进出吊孔、运输通道、安装和维修空间。

本系统按远期2037年夏季晚高峰运营条件进行车站空调负荷计算;按远期2037年早高峰运营条件进行人员新风量的校核计算。

注重节能运行,通过合理组织运行模式,节约能耗。注重环境保护,通风空调设备对外界噪声影响满足环境影响报告书要求。

2.2 主要计算参数及标准

2.2.1 室外气象参数

地理纬度:北纬29°35’

大气压力:冬季:991.2 hPa

夏季:973.2 hPa

(1)公共区:

夏季空调室外计算干球温度:33.8℃

冬季通风室外计算干球温度:7℃;

冬季采暖室外计算干球温度:4℃;

夏季空调室外计算湿球温度:31.5℃;

(2)设备及管理用房:

夏季空调室外计算干球温度:36.5℃

夏季通风室外计算干球温度:33℃;

冬季通风室外计算干球温度:7℃;

冬季采暖室外计算干球温度:4℃;

夏季空调室外计算湿球温度:27.3℃;

2.2.2 轨道交通内部设计参数

站厅夏季空调计算参数:干球温度≤30℃

相对湿度40%-65%

站台夏季空调计算参数:干球温度≤29℃

相对湿度40%-65%

列车内夏季空调设计参数:干球温度不大于27℃

相对湿度40% ~65%

区间夏季设计参数:正常运行时干球温度≤40℃

阻塞状态时列车顶部最不利点干球温度≤45 ℃车站冬季设计参数:干球温度控制在12℃~16℃之间

表:设备、管理及办公用房设计参数

房间名称计算温度(℃) 换气次数

冬季夏季进风排风

站长室、站务室、值班室、休息室16 27 6 6 车站控制室、广播室、控制室18 27 6 5 AFC票务室、AFC维修工区18 27 6 5

综合监控设备室18 27 按照实际散

热量计算

按照实际散

热量计算

通信设备室、综合电源室信号设备室、信号电源室12 27

按照实际散

热量计算

按照实际散

热量计算

牵引变电所、降压变电所、主变电站36 按排除余热计算风量

电阻吸收室50 按排除余热计算风量

配电室、机械室16 36 4 4 更衣室、修理间、清扫员室16 27 6 6 警务室、会议交接班室16 27 6 6 综合电池室16 27 6 6 茶水间---10 盥洗室、车站备品库 4 4 清扫工具间、气瓶室、储藏室 4 污水泵房、废水泵房、消防泵房 5 4 通风与空调机房、冷冻机房 6 6 厕所>5 排风

厕所排风按每坑位100m3/h考虑且小时换气次数不宜<10次

2.2.3 新风量标准

(1)车站公共区

空调季新风量按≥12.6 m3/h.人计算,且空调系统新风量不小于总风量10%。

当通风系统采用开式运行时,每个乘客每小时需供应的新鲜空气量不应少于30m3/h;当采用闭式运行时,每个乘客每小时需供应的新鲜空气量不应少于12.6m3/h,且系统的新风量不应少于总送风量10%。

(2)设备、管理及办公用房每人新风量为30m3/h。

2.2.4 空气质量标准

轨道交通公共区内CO2浓度不宜大于1.5‰

轨道交通公共区内可吸入颗粒物的日平均浓度应小于0.25mg/m3

2.2.5 风速设计标准

(1)正常运行工况

通风井:4~6m/s

砼风道:≤10m/s

风亭格栅风口:≤4m/s

送/回风干管:≤10m/s(无送、回风口)

送/回风支管:5~7m/s(无送、回风口)

3~5m/s(有送、回风口)

消声器片间风速:≤10 m/s

(2)事故运行工况

区间隧道风速<11m/s 且≥2m/s

钢制排烟干管:<20 m/s

非钢制排烟干管:<15 m/s

排烟风口:<10 m/s

2.2.6 空调负荷计算参数

(1)人员负荷

按2037年高峰小时客流量计算。乘客进站在车站停留时间为4.5分钟,其中站厅停留2.5分钟,站台停留2分钟;乘客出站在车站停留时间为3分钟,其中站厅、站台各停留

1.5分钟。

(2)人员散热量和散湿量

站厅内(干球温度30℃):显热量32W/人、潜热量137W/人、散湿量205g/人·h;

站台内(干球温度29℃):显热量37W/人、潜热量132W/人、散湿量197g/人·h;

(3)车站设备与管理用房:计算人员数量按房间表中“人员构成”数量,无人值班设备房按不少于2人计算。

(4)照明负荷:站厅、站台按20W/m2,区间隧道按5Kw/公里;

(5)自动扶梯、垂直电梯、售检票机和屏蔽门、广告牌等设备的发热量,应根据各专业提供资料设计。

(6)壁面产湿量:1~2g/ m2·h。

(7)渗透风对车站的影响

车站出入口的渗透风影响按200W/m2断面面积计算。

屏蔽门渗出于隧道风量每个车站按9 m3/s计算。站厅和站台的比例分配为6:4。

2.2.7 防排烟设计标准

(1)地下车站站厅、站台和区间隧道仅按同时只有一处发生火灾设计,列车区间隧道内发生火灾时,应首先尽可能将列车行至车站。

(2)车站站厅站台公共区需划分防烟分区,防烟分区不得跨越防火分区。防烟分区最大面积不超过2000 m2。站厅和站台的排烟量按60m3/h.m2计算,当排烟设备负担两个防烟分区时设备容量应按同时排除两个防烟分区的烟量配置。站台火灾时,站厅至站台的楼梯、自动扶梯通道口向下风速不应低于1.5m/s。

(3)同一个防火分区内地下设备及管理用房的总面积超过200m2,或面积超过50m2且经常有人停留的单个房间应设机械排烟,防烟分区面积不宜超过750m2。

(4)设备管理用房担负一个防烟分区时,应按该部分面积60 m3/h·m2计算排烟量;担负二个或二个以上防烟分区排烟时,应按其中最大防烟分区面积不小于120 m3/h·m2计算排烟量,但应均衡各防烟分区的面积,避免面积相差悬殊。设备最小排烟量不应小于7200 m3/h。

(5)最远点到地下车站公共区的直线距离超过20m的内走道设机械排烟,连续长度超过60m的地下通道和出入口通道设置机械排烟,排烟口距最不利排烟点不超过30m。

(6)防烟楼梯间及其前室设置加压送风系统。

(7)列车火灾规模按≤7.5Mw计算。

(8)车站范围内排烟风机耐高温要求为250℃条件下能连续工作1.0h,与这些风机相关的辅助设备如风阀及消声器等,应保证在250℃条件下保证能连续工作1h。参与区间隧道排烟的风机及相关的辅助设备如风阀及消声器等耐高温要求为150℃条件下能连续工作1.0h,参与车站排烟的隧道设备应满足车站范围的设备耐温要求。

(9)列车阻塞在区间隧道内时,区间断面风速≥2.0m/s ;列车在区间隧道内发生火灾时,区间断面风速≥2.0m/s,且最高风速不高于11m/s。

(10)穿越防火分区的防火墙、楼板、每层水平干管与垂直总管的交接处、穿越变形缝且有隔墙、进出空调通风机房等处的风管应设防火阀;

2.2.8 噪声标准

(1)通风空调设备传至站厅,站台的噪声<70dB(A).

(2)通风空调设备传至工作、休息室的噪声<60dB(A).

(3)通风空调机房的噪声<90dB(A).

(4)事故工况下传至轨道交通区间及车站公共区的通风设备噪声≤92dB(A);

(5)通风空调设备传至地面风亭的噪声应符合《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6-93)2.3 通风空调系统设计

重庆轨道交通一号线通风空调系统由以下部分组成:

车站站厅和站台公共区空调(含出入口通道)、通风和排烟系统

车站设备管理用房空调、通风和排烟系统

空调冷冻水系统

区间隧道(包括辅助线)活塞通风、机械通风和排烟系统(简称TVF系统)

车站屏蔽门外轨行区排热和排烟系统(简称OTE系统)

2.3.1 车站公共区空调通风系统(大系统)

车站大系统采用全空气一次回风低速风管系统,原则上在站厅层两端设通风空调机房,各负担车站一半公共区的通风空调。每端选择一台空调机组、一台新风机和一台回排风机,空调机组内的风机和回排风机配备变频器,采用变频调节风量。

气流组织车站为站厅层、站台层公共区采用上送上回方式。送、排风管原则按均匀送风和均匀排风设计,布置困难时可采用集中回风的方式,当兼作排烟时应满足消防排烟有关规定。

地下车站的出入口通道连续长度大于60m(计算至距出入口近的一级楼梯或扶梯的第一个踏步)时,应单独设置风机盘管降温系统、通风及排烟系统。排风/烟风机结合出入口地面亭设置或设置在独立的排烟机房内,也可将排风/排烟风机设置在吊顶内,但吊顶需做防火处理。排风/烟风管布置在出入口通道吊顶内。风机盘管均匀布置在出入口通道吊顶内,但要避开扶梯和楼梯的顶部,以便维修。

紧急疏散通道楼梯间设置前室时,应设置独立的加压送风系统。

2.3.2 管理用房空调通风系统(简称小系统)

各车站设备管理用房通风空调系统组成和划分根据各站具体情况而定,按工艺要求、排烟要求进行空调、通风和排烟设计。小系统布置应尽量简化,子系统不宜过多过细,以免布置困难,控制复杂。大致可分为如下系统:

(1)设备及管理用房一次回风通风空调系统:设置柜式空调机组和排风机,对有排烟要求的系统,排风机兼做排烟风机,空调机组兼做补风机。具体房间包括:车站通信设备室、信号设备室(含电源室)、综合电源室、综合监控设备室、商用通信设备室、安防通信设备室等设备用房以及站长室、站务室、会议室、警务室、售票室、更衣室、休息室AFC票务室、环控电控室、综合电池室等用房设置全空气空调系统;在进、出气体灭火房间的送、排风管支管上或风口上需设置70℃电动防烟防火阀。排风系统兼气灭后的排气系统。

(2)变电所冷风降温系统:设置柜式空调机组和排风机,采用一次回风。包括高压室、低压室、整流变压器室、变电所控制室等气体灭火房间。排风系统兼气灭后的排气系统。

(3)电阻吸收装置室独立设置排热系统,排入车站排风道,通过车站送风道自然进风。

(4)通风空调机房、冷冻机房设机械通风系统,兼排烟系统:设置送风机(兼补风机)和排风机(兼排烟风机)。排风机为双速(若无合适风量的双速风机,可选用两台风机),平时低速运行排风,火灾工况高速运行排烟。

(5)泵房、车站备品库、茶水间、清扫工具间、钢瓶间等用房的排风系统。设置排风机,自然进风。如果房间设置防火门,在侧墙开设自然进风口,并加装70℃防烟防火阀;如果房间设置普通门,则可在门上开设百叶。

(6)厕所、污水泵房设独立排风系统,所排出气体宜直接排出地面。

冬季对发热量小和经常有管理人员工作的且有温度要求的房间采用电加热设备供暖,并设采暖用电插座。采暖负荷指标,可按40W/m2考虑。

设备管理用房空调、通风用新风亭、排风亭分别与公共区通风空调用新风亭、排风亭共用。

2.3.3 空调水系统(简称水系统)

车站空调水系统采用定水量系统,即冷水机组和水泵的水量不变,当设备及管理用房的负荷占车站总负荷三分之一及以下时,选用三台容量相同的冷水机组,承担车站公共区及设备管理用房的空调冷负荷;当设备及管理用房的负荷占车站总负荷大于三分之一时,选用两台容量相同的冷水机组,承担车站公共区及设备管理用房的空调冷负荷。冷冻水泵与冷水机组台数一一对应,且分别互为备用。空调冷冻水温度:供水7℃,回水12℃;冷却水温度:供水32℃,回水37℃。在末端设备(组合式空调机组、柜式空调机组等)设置电动二通阀,根据负荷变化调节冷冻水量,供/回水干管或集水器和分水器间设置压差旁通阀。冷冻水系统的定压、补水采用膨胀水箱。

2.3.4 区间通风排烟系统(TVF系统)

区间隧道通风系统包括设于车站两端隧道风机系统、活塞通风系统及设于区间的射流风机等。区间事故风机每台风量60m3/h.,风压1000Pa。

2.3.5 车站屏蔽门外轨行区排热和排烟系统(OTE系统)

轨顶排热风机原则设于站厅层两端,每端一台,风机前后设置消声器,排风排入车站排风道。排热风机风量为30m3/h.,风压800Pa。列车顶设置土建排热风道,列车底无排热风道。

2.4 通风空调系统运行模式

2.4.1 车站正常工况运行模式

当室外空气焓值大于空调回风焓值时,采用最小新风量空调模式,即使用最小新风量风机和回/排风机。新风与回风混合后通过空气处理单元,再由送风机经消声段分送至站厅层和站台层。

当室外空气焓值≤空调回风焓值,且室外空气干球温度高于通风工况转换温度(此温度以后确定),采用全新风空调。

当室外空气干球温度≤通风工况转换温度时,采用机械通风,停止制冷。

2.4.2 区间正常工况运行模式

借助于列车行驶时活塞效应,新风由后方站区间隧道活塞风井自然进入区间,冷却隧道后,从前方车站活塞风井和车站轨行区排热系统排到地面。夜间停运后,可以根据隧道温度的情况进行0.5h~1.0h的全面地下通风。

2.4.3 区间阻塞工况运行模式

列车因故障(非火灾事故)停留在区间隧道内时,由事故区间相邻车站事故风机或相关射流风机联合运行,满足阻塞运行。

2.4.4 火灾工况运行模式

(1)车站火灾排烟工况

车站站厅公共区火灾时,车站的送风系统以及站台的排风系统关闭,站厅的排风系统转入排烟状态,回排风机转为排烟风机,出入口自然补风;站台公共区发生火灾时,车站的送风系统和站厅的排风系统关闭,同时关闭屏蔽门,站台的排风系统转入排烟状态,回排风机转为排烟风机。为了加大楼梯口的向下风速,在站台至站厅的楼梯口设置挡烟垂帘,火灾时落下,在不影响人员疏散高度的情况下,尽量减少过风面积;同时在车站附属房间较少的一端,从排热风室接出一段排风管,在站台公共区处加常闭排烟口,利用排热风机辅助排烟,出入口通风楼梯口自然补风。

有排烟要求的设备管理用房发生火灾时,排风系统转入排烟系统,送风系统转入补风系统;当走廊发生火灾时,开启走廊的常闭排烟口进行排烟,通过站厅至走廊的自然补风口补风,如果风口设计困难,则可以考虑走廊开设送风口机械送风;气体灭火的电器设备房间发生火灾时,关闭火灾房间的通风系统和相应的风口或电动防火阀,进行气体灭火,灭火后开启排风系统进行排气。在设备管理用房区域发生火灾时,在启动火灾区域的排烟系统的同时,应同时启动紧急疏散口的加压送风系统。

出入口发生火灾时,启动出入口的排烟系统,出入口外自然补风。同时启动紧急疏散口楼梯间及其前室的加压送风系统。

(2)车站轨行区火灾排烟工况

当车站轨行区发生火灾时,开启火灾一侧的屏蔽门,关闭车站另一侧屏蔽门。同时关闭车站公共区的通风空调系统,开启排热风机和事故风机,对火灾侧的轨行区联合排烟,隧道和出入口补风。

(3)列车在区间隧道内发生火灾排烟工况

由区间两端车站的TVF风机及相关射流风机联合运行控制烟气,排烟方向与人员疏散

方向相反。

2.5 系统控制

通风空调系统的控制由就地控制、车站控制和中央控制三级组成。

2.5.1 就地控制

在通风空调设备(冷水机组、水泵、组合式空调机组、通风机、冷却塔等)附近设置电源控制开关,就地操作(调试、检查、维修)时,就地控制具有优先权。

2.5.2 车站控制

各车站通风空调控制设在车站控制室内,设置显示操作台和通风空调值班员,对车站和相关区间隧道的各种通风空调设备进行有效监控。值班员根据车站内温、湿度和室外温、湿度控制空调通风系统,监控各设备运行状态,向中央控制室传送本站通风空调设备控制状况,并执行中央控制室的各项命令。车站及车站车轨区域发生火灾时,对火灾区域进行排烟控制。

2.5.3 中央控制

对全线的区间隧道通风空调设备进行远程集中控制。正常运行时对各车站通风空调系统进行必要的指导,在区间隧道发生阻塞或火灾时,统一控制全线区间隧道的通风空调设备运行。

2.6 通风空调机房布置

车站通风空调施工图主要包括通风空调机房和空调管路及风口、风阀等配件,通风空调机房包括车站公共区通风空调机房、隧道通风机房、排热风机房、冷冻机房和设备管理用房通风空调机房。通风空调机房布置应充分考虑各种设备及管道的安装、更换、运输路线、荷载重量、设备吊装等问题。

2.6.1 区间隧道通风机房

车站站厅层两端的区间隧道通风机房内各由2台TVF风机和若干扇组合式钢制多叶风阀构成活塞风/机械通风系统。在出站端线路中心线正上方或侧面设置活塞风孔。车站一端仅设一座活塞井,活塞风井面积不小于20m2,活塞风开孔面积不小于20m2。一般活塞风孔兼作机械风孔。若区间隧道活塞风孔与机械风孔独立设置,则每只机械风孔面积为16m2,设有联动组合式钢制多叶风阀,净面积不小于12.5m2。机械通风时均需考虑两台TVF风机相互备用或并联运行对同一区间隧道送排风。

活塞风道长度一般控制在25m以内,弯头不宜超过三只。为了尽可能减少活塞风通风

阻力,在活塞风道内原则上不设消声器,视通风亭周围环境要求可在通道内作吸声处理。

当活塞风道的长度超过30米时,活塞风井的面积不小25 m2,活塞风开孔面积不小于25m2。

TVF风机前后设置渐缩/渐扩管和金属外壳片式消声器。

车站端头TVF风机一般采用卧式安装在钢筋砼基础上,风机基础一般高出机房地面200mm以上,具体高度要与金属外壳片式消声器安装高度相匹配,金属外壳片式消声器安装在金属机架之上,风机设减振支座。风机一侧应至少留有约一倍直径的检修空间。风机前后扩压段长度不小于2米。

消声器与组合式多叶钢制风阀相联接时,两者距离应≥800mm,且消声片立、卧方向应与多叶风阀叶片方向一致,减少阻力损失。

射流风机设置在停车线、出入段线等辅助线内,风机前后设置2D的管式消声器。吊装,并与接触网吊架错开布置。

2.6.2 排热风机房布置

车站轨行区排热风机原则上设于车站站厅层两端,每端一台,风机前后设置金属外壳或结构片式消声器,其排风井与车站通风空调排风井合用。排热风机采用卧式安装在钢筋砼基础上,安装工艺可参照TVF风机。

2.6.3 车站通风空调机房

车站公共区的通风空调设备集中布置在站厅层两端。原则上每端设1台空调箱,1台空调新风机和1台回/排风机(兼排烟风机),负担一半站厅和站台的负荷。空调的回风和新风通过新回风混合静压室进入空调箱或直接进入空调箱的混风段,混风段的长度大于2米;排风直接排到与排热风机合用的车站排风井。回/排风机吸入端设置管道消声器,在与排风井和新风井相联的排风道和新风道上设结构片式消声器。

组合式空调箱由混风段、初效过滤段、表冷挡水段、中间段、风机段、中间段、片式消声段和送风段组成。空调箱检修门在操作面侧。操作面侧应留有一倍以上空体箱宽度的通道,其它面应留有人员安装通道宽度。机房在空调箱表冷段操作面侧地面应设排水明沟和地漏,以便凝结水排除和检修时排水。由于表冷器处于空调箱内负压端,为保证凝结水畅通排出,其凝结水管应接水封,水封排水管接至明沟,排水明沟不应横跨诱导缝。

组合式空调机组周围应留出足够的检修空间:操作面一侧检修通道宽度应不小于空调机组宽度,若此检修通道范围内设有土建立柱,只允许设置在消声段长度范围内;其他面

检修通道宽度不小于500mm。

通风空调机房内设置清洗水槽,水槽尺寸应满足清洗空调箱过滤器,上沿距地面0.8m。

设备管理用房通风空调系统的设备设置在设备管理用房通风空调机房内。设备管理用房空调通风系统消声采用阻抗复合式消声器。

防烟楼梯间及其前室加压送风机可设置在独立的加压送风机房内,也可以吊装在楼梯间顶部下方,通过独立的加压送风竖井送风。根据具体情况可对楼梯间和前室分别加压送风,也可以仅对楼梯间加压送风。

2.6.4 冷冻机房

每座车站设置1座冷冻机房,为空调系统提供冷源。冷冻机房位置尽可能靠近负荷中心,力求缩短冷冻水供/回水管长度。

冷水机组需整体吊装,是通风空调设备中最大设备,吊孔、吊孔处顶板予埋的吊钩和运输通道需满足冷水机组搬运的要求。

冷冻机房内主要通道和操作通道宽度>1.5m。

冷冻机突缘部分与配电盘之间距离>1.5m。

两台冷冻机突缘部分相互之间>1.0m。

冷冻机组与墙面之间距离>0.8m。

非主要通道>0.8m。

螺杆式冷水机组一端预留足够长度(视机组的型号)用作维修设备之用:一般为一倍冷水机组长度。

冷水机组上部净空>1m。

为防止积水,冷水机组基础应高出机房地面50~100mm。为防止和减少冷水机组振动和噪声,机组应作隔振处理,与机组相接的冷冻水、冷却水管道用挠性接头连接。

冷水机组基础平台四周应设有明沟和地漏排水,排水明沟不应横跨诱导缝。

水泵基础应比机房地坪高出50~100mm。为减少水泵运行振动对管道影响,水泵进出水管应设置挠性接管。水泵基础尺寸按台座四周各放大150mm设计,水泵基础应作隔振处理。

通风空调机房和冷冻机房设机械送、排风系统,排风系统兼作排烟系统。

2.7 风道(井)和风亭设计

车站的每头端部设送、排风道(井)、活塞风井各一座。进风亭位于空气清洁区,尽

可能远离马路,减少汽车尾气排放影响。进风亭格删底部下沿距地面大于2m,当布置在绿地内时大于1m。送、排风亭、活塞/事故风亭在高度、方向或水平距离上尽量错开。

若送、排风亭、活塞/事故风亭位于同一高度,则水平距离≥5m,并错开口部方向。

若送、排风亭、活塞/事故风亭位于同一位置,则排风亭、活塞/事故风亭在上部,送风亭在下部,排风亭下沿距送风亭口部上沿≥5m,并尽可能错开口部方向,避免二次污染。

单建或与建筑物合建的风亭,其口部距其他建筑物距离应不小于5m(含轻轨出入口),采用敞口形式的排风亭、活塞/事故风亭与轻轨出入口的水平距离以及敞口风亭之间的直线距离均不宜小于10m。

加压送风亭与排风亭(或出入口室外排烟口)如在同一高度,则水平距离宜≥10m,加压送风口与排烟口不应相对布置。

室外排烟口要远离车站出入口。

风亭宜按双面直角进/排风计算。

各风道、风亭应作防水和排水处理。敞口风亭底部应设排水。

每个风道(井)内应设检查门、检查梯及电力照明等设施。

2.8 其它

2.8.1 风管和水管管道材料

风管采用镀锌钢板,具体规格详见《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43-2002),轨顶排热风道采用土建风道。

水管管径小于DN100采用镀锌钢管、丝扣连接;水管管径大于或等于DN100采用无缝钢管、法兰或焊接连接。

2.8.2 送/回风口、阀门、风管吊、支、托架

车站公共区空调送/回风口宜采用双层百叶送风口/单层百叶回风口。

风管支吊架按国标03K132规定制作。防火阀安装时必须单独配置吊、支、托架,所有水平或垂直风管必须设置吊、支、托架,应设置于保温层外部,但不得损坏风管保温层,且不得设于风口、风阀、检查门及自控机构处。吊杆不能直接固定在法兰上,风管水平安装时,当边长<400mm时,间距<4m;当边长>400mm时,间距<3m。风管垂直安装时,吊、支、托架间距<4m,且每根立管固定件不少于2个。

2.8.3 管道保温及防腐

为减少冷量损失、防止管道外表面结露,空调送、风管外表面应进行保温,保温材料

采用采用玻璃棉板,保温材料容重48kg/m3,其保温经济厚度根据其全年空调使用时间采用如下:

空调送风管设在具有空调房间内δ=30mm

空调送风管设在无空调房间内δ=40mm

外覆复合铝箔作为隔汽防潮保护层,空调房间内的空调回风管可不设保温。

冷冻水系统水管及附件和冷凝水管及附件应进行保温,当冷冻水管穿越墙体和楼板时,保温层不能间断。采用玻璃棉管壳,保温材料容重64kg/m3,其保温经济厚度采用如下:

公称直径15-80mm 厚度40mm

公称直径≥100mm 厚度50mm

冷凝水管:厚度20mm。

外覆防潮保护层复合铝箔。

穿越风道水管、风管保温层外设置金属保护层。

风管和吊、支、托架为铁件,必须进行防腐措施,对铁件表面进行清理除锈,涂红丹油性防锈底漆和面漆各两遍。水管支吊架必须设于保温层外部,水管穿越支吊架处应垫木块,支吊架间距视管径大小而定。

2.8.4 予埋件及其它

设备吊孔和大型设备处顶板需予留吊装设备起吊梁或予埋铁。

对吊挂设备尽可能予埋吊挂用的予埋铁。

冷冻水管需考虑热涨冷缩补偿。

2.9 车站公共区气流组织

站台、站厅层公共区采用上送/上回方式,站台层送、排风管靠近屏蔽门侧。

送、排风管原则按均匀送风和均匀排风设计,布置困难时可采用集中回风的方式,当兼作排烟时应满足消防排烟有关规定。

上排热风口应与列车空调冷凝器位置相对应。

站厅层、站台层设备管理用房的排风应尽可能直接排出地面。在系统布置时,宜将每个排风/排烟系统沿气流方向延长一端风管,以利排风。

2.10 空气及水净化处理

(1)车站公共区送风需经粗效过滤器处理。在公共区送风总管道上安装紫外线空气

净化装置,具有对空气杀菌作用。

(2)设备管理用房空调风由空气处理机组入口处过滤网作过滤。

(3)空调冷冻水总回水管道上安装具有杀菌、除垢、除锈功能的全程水处理器。

通风空调系统设计计算常用数据.

通风空调系统设计计算常用数据 普通洁净厂房 一. GMP对洁净度的要求 名称 空气洁净度≥0.5μm 微粒 粒/m3 ≥5μm微 粒 粒/m3 浮游 菌 个/m3 沉降菌 (Φ90 皿·0.5h) (个/皿 静态动态静态动态静态动态静态动态 中国 98版 GMP 百级≤3.5*103不作0 不作≤5不作≤1不作万级≤3.5*105不作≤2*103不作≤100不作≤3不作 10万 级 ≤3.5*106不作≤2*104不作≤500不作≤10不作 30万 级 ≤10.5*106不作≤6*104不作不作不作≤15不作 中国兽 药 GMP ≤3.5*103不作0 不作≤5不作≤0.5不作≤3.5*105不作≤2*103不作≤50不作≤1.5不作 ≤3.5*106不作≤2*104不作≤150不作≤3不作

≤10.5*106不作≤6*104不作≤200不作≤5不作二. 药厂洁净车间应控制的设计参数 应控制的参数GMP(1998)兽药GMP(修订稿) 空气洁净度级别(含细菌 要求要求 浓度) 换气次数(送入洁净室的 未要求要求 风量/室体积) 工作区截面风速未要求要求 静压差要求要求 温、湿度要求要求 照度要求要求 噪声未要求要求 新风量未要求未要求 三. 洁净室一般净时间: 1. 100级 2min; 2. 1万级 30min; 3. 10万级 40min;

4. 30万级 50min; 四. 几种GMP推荐的换气次数空气 洁净度级别中国GMP (1992) 中国GMP实 施指南 (1992) 中国GMP (1998) 中国兽药 GMP实施细 则 (1994) 中国兽 药GMP (修订 稿) 中国药品包 装用材料、 容器注册验 收通则 (2000) 1万级≥20 ≥25 未要求 ≥20 ≥20 ≥20 10万级≥15 ≥15 未要求 ≥15 ≥15 ≥15 30万级未要求 未要求 未要求 未要求 ≥10 ≥12 100万级未要求 ≥10 未要求 未要求 未要求 未要求 一般不大于30%; 五. 工作区截面要求 1. 气体流向:垂直单向流、水平单向流; 2. 单向流气体速度: 空气 洁净度级别中国GMP (1992) 中国GMP 实施指南 (1992) 中国GMP (1998) 中国兽药 GMP实施细 则 (1994) 中国 兽药 GMP (修 订 中国药品 包装用材 料、容器 注册验收

空调及通风防排烟工程技术标

空调及通风防排烟工程 技术标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UUT-WUUY-WBBGB-BWYTT-1982GT

目录

第一章工程概况 工程概况 本项目位于河北省唐山市路南区学院南路与湖西路之间,是唐山市文化广场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周边拟建建筑有唐山市图书馆、唐山市档案馆、唐山群众艺术馆、唐山会展中心、唐山市工人文化宫以及配套商业服务中心。建筑占地面积㎡,总建筑面积㎡,本次招标范围为:本工程通风空调及防排烟采购、安装、调试、验收及维保(具体以工程量清单为准)。 编制依据 本方案根据设计图纸、国家规范、技术标准以及现场实际情况编制,施工将严格按照设计要求、国家规范及标准执行。 本工程施工应遵守下述设计要求、规范、标准(包括但不限于)的规定: 主体大楼工程设计图纸等文件 具体规范、图集、标准如下

《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工业金属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现场设备、工业管道焊接工程施工验收规范》 《管道支吊架》 第二章施工部署 施工总体布置 经过了解情况,根据以往经验我们依据建筑产品的生产特点,可将整个施工过程划分为三个阶段:施工准备阶段,施工阶段,工程交工阶段。 2.1.1施工准备阶段 ⑴、施工组织准备 建立项目管理组织机构,配备必要的项目管理人员并明确质量职责。项目经理和技术、质量、材料、安全负责人符合资质规定的要求。组织一支有类似施工经验的施工队伍进驻现场进行临时设施搭建等各种现场准备工作,并按劳动力需用计划分批分期进入现场。劳动力进入现场后,由项目经理组织做好入场教育工作,对安全生产、文明施工、工程的质量工期要求及企业各项规章制度向作业层交底。 ⑵、施工现场准备

暖通通风系统的设计的重要性分析

暖通通风系统的设计的重要性分析 发表时间:2018-10-16T16:13:03.137Z 来源:《基层建设》2018年第24期作者:张媛媛 [导读] 摘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居住建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建筑物不仅能够为人们提供一个温度、湿度适宜的居住环境和工作环境,同时对室内空气的质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福斯特惠勒(河北)工程设计有限公司河北省石家庄市 050000 摘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居住建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建筑物不仅能够为人们提供一个温度、湿度适宜的居住环境和工作环境,同时对室内空气的质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暖通空调的使用过程中,虽然可以为人们提供个舒适的环境,但是室内的空气质量却变得不容乐观,尤其是一个新型材料的使用,严重的影响了室内的空气质量,通过暖通通风系统的设计来提高室内空气质量势在必行。本文介绍了暖通通风系统概述,分析了建筑暖通空调设计要点。 关键词:暖通空调,设计;要点 建筑作为人们生活的场地,在其实际设计过程中,应该注重对建筑的实用性以及建筑的舒适性设计,只有在实际设计中保障了建筑设计的舒适性和实用性,这样才能够为人们的生活需求提供保障。作为建筑实用性设计中的一项重要设计,暖通设计在建筑的设计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要想全面的提升暖通在建筑节能设计中的应用,就应该在实际设计过程中,加强对建筑节能暖通设计应用中的相关策略进行研究。 一、暖通通风系统概述 暖通通风系统就是将室外的空气进行一定的处理输送到室内,同时将室内产生的废气通过一定的处理排放到大气中,其实就是一个空气交换的过程,对于改善室内空气质量是非常重要的。暖通通风系统其实包含两个方面的重要作用,一个是将室内的质量低下的空气排出到室外,一个是将室外的新鲜空气经过一定的处理之后补充到室内来。对于补充到室内来的空气,一般需要经过过滤,将空气中的有害物质等去除,然后在经过一定的加热和冷却交换到室内来,这样在将新鲜的空气置换到室内过程中,还能够提供一个温度适宜的环境。 二、暖通通风系统设计的重要性 随着空调的不断发展,人们逐渐意识到了空调的能耗过大的问题,并且也在通过一定的措施对能源的消耗进行控制。在最开始的时候,工作人员往往通过增强建筑物的密闭性、减少新风量来实现节能。在这方面,发达国家的做法非常明显,通过增强建筑物的密闭性来实现节能,并且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通过增强建筑物的密闭性,可以使空调的负荷有效降低,从而实现节能。现阶段,空调在湿度和温度方面的控制已非常熟练,但是对空气质量的模拟却还缺少很多基础参数,导致室内空气的污染计算以及控制模拟都难以实现。导致空调在使用的过程中会严重污染室内的环境。虽然通过一系列的节能措施,取得了一定的节能效果,但是也对室内空气的质量在造成了一定的不利影响。暖通通风系统的设计就刚好可解决室内空气质量低下的问题,最终提高室内空气质量。 三、建筑暖通空调设计要点 1、设计规划。在进行建筑暖通空调的设计中,进行设计规划是一个必要的环节。需要在确保室内状况优良以及低能耗标准的基础上,合理有效地对送风系统、冷辐射吊顶系统以及空气去湿系统等进行应用,可以按照辐射形式为核心制冷技术,对各个设备所发出的热量进行最大程度的平衡。不仅如此,在使用冷辐射吊顶系统的时候,必须要将其和送风系统紧密连接。只有这样,才能通过暖通空调系统确保建筑室内具有较高的空气质量。为了保证建筑室内的湿度合理,去湿空调系统的应用也是必不可少的。此外,在对建筑暖通空调设计方案进行规划时,还必须对设计方案的经济性进行考量,尤其是需要加强成本方面的控制。只有在成本方面做到精确的控制,才能促使建筑暖通空调设计方案具备较高的经济效益。 2、计算空调负荷。对于建筑暖通空调的设计而言,对冷热负荷进行计算是必须的环节,其计算所得的各种数据也是支撑暖通空调设计方案的关键数据。比如,在设计民用建筑的暖通空调系统时,如果对冷热负荷的计算不准确,就会导致暖通空调的设计方案在系统上出现漏洞,引起暖通空调系统不完善,在功能发挥上会出现一定的短板。这不仅会导致暖通空调系统的预算投入加大,还会导致其在运行过程中的能耗以及维护费用不断加大。因此,在设计暖通空调系统的时候,必须加强对冷热负荷的计算,必须依照实际的负荷数据进行计算,绝对不可凭借经验公式估算了事。 3、设置水力平衡装置。水力平衡装置的设置是暖通空调设计中的重点。首先,需要对管理和系统的流量体系进行平衡,确保其科学合理。其次,设计变流量系统的时候,必须对压差控制阀做好动态性的设置,使其能够可靠的代替系统中出现的动态流量。然后,在设置静态水平衡阀时应该加强其和对应的热力口联系,并将水利计算和系统调节等方面数据作为动态流量平衡阀整体性的依据,确保不平衡的情况尽可能降至最低。最后,在相应的新风机组管路上需要设置动态平衡电机的调节阀,实现调节功能的最大提升。 4、通风系统设计。通风系统设计时会涉及到装机容量的问题,但是在实际容量和设计容量之间一般会出现较大的偏差,这和通风系统的设计要求是不相符的。根据对通风系统的实际设计方案进行分析,发现引起这一问题的原因主要是在设计过程中对各个环节安全因素的处理不到位,导致装机冷机容量超出了冷负荷的计算结果,导致超出部分的冷量完全发挥不了作用。 四、建筑暖通空调设计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1、合理科学选择空调系统。在建筑暖通空调的设计中,选择空调系统是比较关键的工作,需要确保所选用的空调系统具备良好的功能,并且能够适应周期性的负荷变化。选择空调系统的时候,虽然一个性能优良的方案可能会导致前期一次性成本的增加,但是,其可以有效减少后期运行中容易出现的一系列常见问题,降低后期的运行成本。不仅如此,后期运行安全稳定,其所产生的间接经济效益也是非常显著的。从建筑的基本特点分析,其运作时间主要集中在白天,夜间运作程度很低。因此,空调系统的自动化控制程度必须要高,能够实现智能化的调节,根据建筑运作的实际情况适时调整空调系统的运行状态,实现节能的目的。 2、暖通空调设计标准必须严格规范。暖通空调系统作为建筑的一个功能性系统,其所担负的作用是很重要的。在设计暖通空调方案的时候,必须严格规范相关的设计标准,切实按照设计标准展开设计工作。在实际的设计工作中,经常出现管道敷设坡度不合理的问题,尤其是在冷冻水管道的敷设方面,由于施工条件存在限制。总的说来,在建筑暖通空调设计中,必须严格遵守相关的技术标准,并且要对其设计过程和方案加强监督检查,以确保暖通空调的设计规范。 3、加强适应性和可操作性的考量。所谓适应性,就是指暖通空调系统所发挥出的作用与建筑实际需求之间的匹配程度,匹配度越高,暖通空调方案的适应性也就越强,匹配度越低,暖通空调设计方案的适应性也就越低。而可操作性是指暖通空调方案的施工和运行过

空调通风系统

第二节空调通风系统 客室空调 1.系统概述 1.1总体信息 每节车有两个独立的单元式机组、两个送风道,每节车厢共用一个客室空调控制盘。客室空调系统包括以下部分: -两个完全相同的车顶单元式空调机组:制冷量为44KW,分别安装在车辆的端部。 -一个控制盘:控制空调系统的运行 -一个紧急逆变器:110VDC-400VAC,在紧急通风模式下运行时为空调机组通风机供电。 新风通顶盖隔栅进入空调机组内部,客室内循环风通过回风口进入机组内;新风与循环风混合后,经过空调过滤冷却,然后从机组前端吹出,通过分配风道吹入客室内。在制冷模式下,处理过的空气、混合的回风、新风都是通过两个风机吹到蒸发盘管,吸收通过蒸发盘管翅片间的热空气的热量,进入客室。 控制盘采用西门子S7-200PLC控制,中央处理单元为CPU224,带有两个扩展模块:数字量扩展模块EM223和模拟量扩展模块EM231.利用EM231热电阻模块采集车内温度信号,通过与PLC内部设定温度比较后,实现通风、制冷各工况。 1.2主要技术参数 -高度×宽度×长度: 446.5×2058×3430mm -重量:780kg ±5%。 -制冷量: 44 kW -总风量: 5000 m3/h ± 10%

-最小新风量: 1600m3/h ± 10% -紧急通风量:2000 m3/h ± 10% -回风量: 3400m3/h ± 10% -制冷剂: R-134a -电源: 3相400 Vac - 50 Hz -控制电源: 110 VDC 2.主要部件及工作原理 2.1单元式空调机组主要部件

图1:空调机组外形图 压缩机:为全密封螺杆类型,具有2级调节。制冷剂蒸汽通过低压的吸入管和阀门回流进入压缩机进行压缩。制冷剂在排出阀排出

广州地铁通风空调系统设计说课讲解

广州地铁通风空调系统设计 简介:随着广州地铁一号线于1997年的开通,地铁的客运量大、速度快、安全准点以及舒适的特点日益显现出来,并迅速得到了广大市民的欢迎,取得了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在番禺和花县撤市改区后,市政府及地铁总公司为实现广州现代化大都市的目标,以及尽快形成地铁网络,完善广州市的交通网络,将在今后的几年里迅速发展地铁二号线以及三号线,以至更多线路。笔者有幸参加了一号线的设计工作,在二号线工程中又参加了新港东站的设计,本文就新港东站的通风空调系统的设计问题与大家进行探讨,供参考。 关键字:通风空调地铁冷负荷 前言 随着广州地铁一号线于1997年的开通,地铁的客运量大、速度快、安全准点以及舒适的特点日益显现出来,并迅速得到了广大市民的欢迎,取得了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在番禺和花县撤市改区后,市政府及地铁总公司为实现广州现代化大都市的目标,以及尽快形成地铁网络,完善广州市的交通网络,将在今后的几年里迅速发展地铁二号线以及三号线,以至更多线路。笔者有幸参加了一号线的设计工作,在二号线工程中又参加了新港东站的设计,本文就新港东站的通风空调系统的设计问题与大家进行探讨,供参考。 一、工程概述

广州市地下铁道二号线首期工程全程约23.245km,南起于琶洲站,北终于江夏站,共设20个车站。新港东站是首期工程中第二个车站,编号为202,位于华南快速大道东侧新港东路中心,东侧为琶洲站,西侧为磨碟沙站,附近有广州会展中心和广州博览中心等大型建筑。车站总长度206.2m,标准段宽度16.5m,为单层明挖侧式站台的地下车站,站台在轨道两侧纵向布置,站厅为服务及中转区域,设在南北两侧中部,站台边缘设置屏蔽门与轨道隔开。由于轨道将车站分割为南北两侧,因此南北两侧均设环控机房及设备管理用房。车站东端隧道风亭及排风亭设于车站东端南北两侧,西端隧道风亭及排风亭,车站中部新风亭及排风亭结合出入口设于中部南北两侧,本车站南北两侧各有六个风亭。整个车站呈一个古字“車”形。车站总布置详见附图1。 根据隧道通风系统的要求,在车站两端布置相应的隧道通风设备。根据地铁运营环境要求,在车站站厅站台的公共区部分设置通风空调和防排烟系统,正常运行时为乘客提供过渡性舒适环境,事故状态时迅速组织排除烟气(简称大系统)。根据地铁设备管理用房的工艺要求和运营管理要求设置通风空调和防排烟系统,正常运行时为运营管理人员提供舒适的工作环境和为设备正常工作提供必需的运行环境,事故状态时迅速组织排除烟气(简称小系统)。

通风空调工程施工方案完整版本

目录 第一章工程概况 (2) 第二章工程特点 (2) 第1节综合性强、配合协调要求高 (2) 第2节质量要求高、工期要求严格 (2) 第三章工程难点 (2) 第四章工程重点 (3) 第五章工程主要内容 (3) 第六章施工部署 (3) 第七章施工流程 (4) 第八章主要施工方法及技术措施 (5) 第1节风管制作 (5) 第2节管的组合与安装 (5) 第3节系统的消声器等部件应进行保温 (6) 第4节风管部件的安装 (6) 第5节空调系统的设备安装 (6) 第6节风管检漏 (8) 第7节空调水系统安装 (8) 第8节防腐 (10)

工程概况 本工程的通风空调系统包括空调、通风、机械防烟、机械排风系统;本建筑物的空调面积为12450m2,采用校区供冷系统作为冷源,在首层室内设置单体建筑冷水管驳接口与校区管网连接,空调冷水系统设两供水立管,采用异程分流的形式供水,各层管道也用异层式。冷冻管道用无缝钢管、冷凝管道用涂塑镀锌钢管。空调方式:大空间用全空气低速空调系统,末端设备用空调吊柜或立式空调风柜,小空间房间用风机盘管加新风空调形式,数控网络中心、IP 电话机房用机房精密空调;空调风管:用复合玻璃棉风管,可以减低噪声;通风设备:卫生间、机房用豪华百叶排气扇、天花百叶换气扇,办公区用热回收式换气机;保温材料:空调水管用闭孔发泡保温管套;消防设施:防烟楼梯在屋面设正压送风机,八层演播室、录音室设排烟风机;空调自控:空调风柜采用电动积分比例调节阀及温控器、风机盘管采用电动二通阀及温控器。 工程特点 第一节综合性强、配合协调要求高 风、水、电、消防、弱电各系统安装工程基本上同时进行,各专业之间交叉作业,工作面重叠,且估计不可避免的设计变更修改,对各专业、各系统协调工作要求相当高,协调工作量十分大,各方须互相配合协作,方可确保工程顺利实施。 第一节质量要求高、工期要求严格 本工程质量按国家建筑安装工程现行施工验收规范及质量检验评定为标准,以设计图纸、施工说明书等技术文件为依据进行施工,保证工程质量达到优良工程质量标准。本工程的工期是硬性工期,只能提前,所以必须要对整个工程进度作出周密细致的安排,确保工程能提前完工。 工程难点 多专业,多工种在同一空间位置布管和布线,施工难度大,要花相当多精力与心血保证各专业工程的管线布置合理、有序、整齐。 系统的技术要求高,竣工资料和文件严格按照科学技术档案案卷构成的要求执行。 产品保护,由于工程规模大、层面多,各施工单位人员素质高低不同,要各施工单位的管理人员共同努力,花大力气教育和管理好全体现场施工人员,做好产品保护。

暖通空调调试方案

上海苏宁艺术馆(暖通空调调试方案)

1. 编制依据与系统原理 1.1编制依据 根据目前施工进展,室内末端系统及各屋面的暖通空调系统管线施工完毕,吊顶内风口安装、机房内的管线设备接驳及竖向管道保温也全部完成,现已进入试运转及系统测试阶段,编制该调试方案,旨在优质优速的完成暖通空调系统的调试任务。 编制该方案的理论依据为: 1.1.1.《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43-97); 1.1. 2.《建筑采暖卫生与煤气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GBJ302-88); 1.1.3.《通风与空调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GBJ304-88); 1.1.4.《电气装臵安装工程电气设备交接试验标准》(GB50150-91); 1.1.5.《电气装臵安装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GBJ303-88); 1.1. 6.《压缩机、风机、泵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JBJ29-96); 1.1.7.《制冷设备、空气分离设备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JBJ30-96)。 1.2系统原理 本工程空调机房位于屋面,设有两台空气源热泵机组,供应制冷量130KW,制热量138KW,空调冷热源分别供给负一楼至五楼各个位臵。空调凝结水各层集中后,排向卫生间或新风机房内地漏。新

风由新风机组经风道送至各位臵。 负一楼至五层设风机盘管供冷供热;并同时设定风量全空气系统。无外窗的内走道设机械排烟系统,风机采用消防电源。各排烟口设手动和自动开启装臵,由消防控制室控制,并与排烟风机联锁。 本工程的空调水系统为分区两管制,末端为两管制,另在水平干管设臵平衡阀,末端设臵电动二通阀。本工程的通风系统完善。 2.施工部署及准备工作 2.1人员机构组成 整个系统的调试由负责,配合电气操作,对整个系统进行协调,对整个系统提供技术支持,对该系统的质量安全负责,对该系统的文明施工及成品保护负责。项目配备各专业班组中有一名任组长,每天严格按计划执行次日的施工任务。 2.2根据本调试任务的工作量,划分为六个阶段: 2.2.1、准备阶段(包括调试计划、人力分工安排、施工机具仪表、临时措施用材料等) 2.2.2、系统试压阶段(包括各楼栋、各标段的操作负责人在系统充水试压时期严守防患等) 2.2.3、系统冲洗阶段(分系统主干支路水阀开通关闭,以便于管路系统内的杂质冲洗彻底,直至达至达到验收要求等) 2.2.4、系统调整阶段(根据系统初步测试结果,对主干支路乃至末端细部进行调整,以达到预期的运行效果) 2.2.5、送电试运转阶段(通风空调主设备及末端设备通电试运行,

某会展中心通风空调系统设计方案

XX会展中心通风空调系统设计方案 工程概况 XX会展中心是由XX市政府和XX集团共同兴建的会议展览建筑,建筑基底东西长约100m,南北长约150m,总建筑面积26103.56m2。主展馆居中,为单层钢结构建筑,最高点m,南北两侧局部三层,分别为为礼堂、各种会议、办公及设备用房。消防分类为多层建筑。冷热源机房设于建筑物外。 主要设计参数 室内设计参数 空调水系统设计 本工程夏季冷负荷3951.5kW,单位建筑面积冷负荷指标151.4W/m2;冬季设计热负荷3260KW,单位建筑面积热负荷指标125W/m2。 夏季设计供回水温度7/12℃,冬季设计供回水温度60/50℃,冷热源来自室外机房。 根据建筑物实际可能的使用情况,将水环路划分为展厅、礼堂、会议室三部分,从室外主机房分、集水器分别引入,每个环路均采用异程系统,采取水力平衡措施。 空调风系统设计 展厅 采用全空气定风量一次回风系统。其中高大空间部分采用分层空调方式,侧送下回,靠外墙局部为送风气流死角,增设地板散流器下送风口。空调机房设于展厅东西入口上方的夹层内。侧送风口采用可调型圆形喷口,分上下两排布置,其中上排距地高度7m,下排距地6.5m,通过调整角度满足展厅不同季节、不同射程的气流组织需要。新风由竖风道自屋顶退层内引入,避免破坏建筑物外立面。该部分气流组织示意图见图2。图3 为空调机房平面布

置,图4为风口立面布置图。由妥思公司提供的风口选型结果见表2。 展厅内局部层高6m 的空间采用吊顶空调机组加集中新风的空调方式,气流组织采用上送上回。 礼堂 采用全空气定风量一次回风系统。其中观众席采用全回风机组加全新风机组的空调方式,回风机组设于观众席下方的夹层内,新风机组设于主席台后上方的夹层内。气流组织采用上送侧下回,送风管道在屋顶钢结构内敷设,送风口采用旋流风口, 回风在观众席台阶下

空调及通风防排烟工程技术标.docx

目录 第一章工程概况 ............................................................................................................... - 3 -1.1工程概况 .. (3) 1.2编制依据............................................................................................................. 第二章施工部署 ............................................................................................................... - 5 -2.1施工总体布置 . (5) 2.1.1施工准备阶段...................................................................................................... - 5 - 2.1.2 施工生产阶段..................................................................................................... - 6 - 2.1.3 调试试车、交工验收阶段................................................................................... - 7 -2.2项目管理组织机构设置.. (8) 2.2.1 管理组织机构设置原则 ...................................................................................... - 8 - 2.2.2 组织机构及人员配置.......................................................................................... - 8 -第三章主要施工方法及技术要求、质量要求 .................................................................. - 14 -3.1系统安装基本工艺流程 (14) 3.2材料准备及验收 (14) 3.3孔洞、套管及埋件的预留 (15) 3.4空调水系统管道安装的施工方法 (16) 3.5管道防腐保温及标识 (23) 3.6试压及系统调试 (26) 3.7通风空调风管系统施工 (27) 3.7.1施工工艺流程图................................................................................................ - 27 - 3.7.2主要施工方法.................................................................................................... - 27 -3.8设备安装.. (41) 3.8.1 设备安装的主要规定........................................................................................ - 41 - 3.8.2设备安装的主要规定......................................................................................... - 41 - 3.8.3主要设备安装要点 ............................................................................................ - 42 -3.9系统调试 (47) 3.10通风设备垂直水平运输方案 (50) 3.10.1设备垂直运输.................................................................................................. - 50 - 3.10.2水平运输的主要方式....................................................................................... - 53 -3.11关键部位及质量控制点措施.. (53) 第四章主要资源需用计划............................................................................................... - 54 -4.1施工机具准备 .. (54) 4.2主要检验、测量和实验设备一览表 (55)

[整理]《暖通空调》复习答案.

(0757)《暖通空调》复习思考题答案 一、填空题 1、集中采暖系统主要由热源、输送管网和散热设备三部分组成。 2、根据供暖系统散热方式不同,主要可分为对流供暖和辐射供暖。 3、以对流换热为主要方式的供暖,称为对流供暖。 4、辐射供暖是以辐射传热为主的一种供暖方式。 5、利用热空气作为热媒,向室内供给热量的供暖系统,称为热风供暖系统。 6、机械循环热水采暖系统与自然循环热水采暖系统的主要区别是在系统中设置了循环水泵,主要靠水泵的机械能使水在系统中强制循环。 7、蒸汽采暖系统按干管布置方式的不同,可分为上供式、中供式和下供式蒸汽采暖系统。 8、蒸汽采暖系统按立管布置特点的不同,可分为单管式和双管式蒸汽采暖系统。 9、蒸汽采暖系统按回水动力的不同,可分为重力回水和机械回水蒸汽采暖系统两种形式。 10、集中供热系统都是由热源、供热管网和热用户三大部分组成。 11、热负荷概算法一般有两种:单位面积热指标法和单位体积热指标法。 12、我国目前常用的铸铁柱型散热器类型主要有二柱M-132、四柱、五柱三种类型 13、最常用的疏水器主要有机械型疏水器、热动力型疏水器和热静力型疏水器三种。 14、按照通风系统的作用动力可分为自然通风和机械通风。 15、通风房间气流组织的常用形式有:上送下排、下送上排、中间送上下排等。 16、局部排风系统由排风罩、风管、净化设备和风机等组成。 17、有害气体的净化方法有燃烧法、冷凝法、吸收法和吸附法。 18、自然通风可分为有组织的自然通风,管道式自然通风和渗透通风等形式。 19、风机的基本性能参数有风量、风压、轴功率、有效功率、效率、转数。 20、常见的避风天窗有矩形天窗、下沉式天窗、曲线形天窗等形式。 21、通风系统常用设计计算方法是假定流速法。 22、一般把为生产或科学实验过程服务的空调称为工艺性空调,而把为保证人体舒适的空调称为舒适性空调。 23、夏季空调室外计算干球温度应采用历年平均每年不保证50h的干球温度。 24、夏季空调室外计算湿球温度应采用历年平均每年不保证50h的湿球温度。 25、冬季空调室外计算温度应采用历年平均每年不保证一天的日平均温度。 26、冬季空调室外计算相对湿度应采用累年最冷月平均相对湿度。 27、围护结构的冷负荷计算有许多方法,目前国内采用较多的是谐波反应法和冷负荷系数法。 28、按所使用空气的来源分类,空调系统可分为封闭式系统、直流式系统、混合式系统。 29、根据空调机组的结构形式分为整体式、分体式和组合式三种形式的空调机组。 30、空调系统常见的气流组织形式有上送下回方式、上送上回方式、中送风方式、下送风方式。 31、空调系统常见的空调送风方式有侧向送风、散流器送风、孔板送风、喷口送风、条缝送风、旋流送风等。

公司人防通风工程项目技术标

兰州市安静区城中村改造刘家堡重建安 置小区通风工程 技 术 标 投标人:甘肃格瑞德建筑安装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法定代表人或授权托付人:(签字或盖章)日期:二○一五年九月七日

目录 一、编制依据 (4) 二、工程简介 (5) 1. 工程概况 (5) 2 施工工期 (5) 3 现场条件概述 (5) 三、要紧的施工方法和技术要求 (6) 1、总要求 (6) 2、施工大纲 (6) 3、施工预备工作 (7) 4、人防通风系统施工工序及方法 (8) 四、工程投入的要紧施工机械 (18) 五、劳动力安排打算表 (19) 六、确保工程质量的技术组织措施 (20) 1、工程质量保证体系 (20)

2、技术组织措施 (23) 七、确保安全生产的技术组织措施 (26) 1、施工安全保证体系 (26) 2、技术组织措施 (28) 八、确保文明施工的技术组织措施 (33) 1、生产、生活垃圾的统一治理 (33) 2、有毒、有害物质的统一治理 (34) 3、材料堆放、机具停放的统一治理 (34) 4、有效操纵噪音污染 (35) 5、合理排放污、废水 (35) 九、施工进度打算横道图及确保工期的技术组织措施 (36) 1、施工进度打算横道图 (36) 2、技术组织措施 (37) 十、与总包等相关单位配合协调 (39) 十一、现场临时用水用电 (41)

十二、冬雨季施工措施 (44) 十三、脚手架及水平运输方案 (47) 十四、施工平面布置图 (50) 十五、成品爱护治理措施 (51) 十六、执行国家、行业、地点标准规范的措施 (55) 十七、有必要讲明的其他内容 (57) 1、文件、技术档案治理 (57) 2、文件及技术档案治理制度 (57) 3、文件和技术档案治理的方法 (57) 4、交工验收及资料整理 (58) 5、竣工资料整理、竣工图绘制 (58)

暖通空调系统读书笔记

暖通空调系统读书笔记 室内外空气计算参数 室内外计算参数:设计计算过程中所采用的室内空气计算参数、室外空气计算参数和太阳辐射照度等参数的统称。 室外计算参数的确定是一个相当重要的问题,为什么:室外温度确定过低(冬季)、过高(夏季),不经济;室外温度确定过高(冬季)、过低(夏季),达不到技术要求。 (一) 室外空气计算参数 1)采暖室外计算温度,应采用历年平均不保证 6 天的日平均温度。 2)夏季空调室外计算参数。 a. 夏季空调室外计算逐时温度:可按下式计算: b. 夏季室外计算平均日较差 应按下式计算: c . 夏季空调室外计算日平均温度用于计算夏季经由建筑围护结构传入室内的热量即逐时冷负荷。 3)冬季室外计算参数 a. 冬季空调室外计算温度、湿度的确定。 b. 冬季围护结构传热按稳定传热计算,不考虑室外气温的波动,冬季空调供暖时,在计算围护结构传热和计算冬季新风热负荷:统一采用冬季空调室外计算温度。适用于:计算冬季建筑热负荷及冬季新风热负荷。 c. 冬季空调室外计算温度:应采用历年平均不保证1天的日平均温度。 d. 冬季空调室外计算相对湿度:采用历年一月份平均相对湿度平均值。 e . 冬季采暖室外计算温度的确定:取历年平均不保证5天的日平均温度。适用于:建筑物采用采暖系统供暖时计算围护结构的热负荷;用于计算消除有害污染物通风的进风热负荷。 f . 冬季通风室外计算温度的确定:取累年最冷月平均温度。适用于:计算全面通风的进风热负荷。 4)通风室外计算参数 a. 夏季通风室外计算温度:取历年最热月14时的月平均温度的平均值。 b. 夏季通风室外计算相对湿度:取历年最热月14时的月平均相对湿度的平均值。适用于:消除余热余湿的通风及自然通风中的计算;通风的进风需要冷却处理时的进风冷负荷计算。 (二) 室内空气计算参数 空调房间的空气计算参数指标: 1)温度、湿度基数:空调房间内需要保持的空气基准温度和基准相对湿度。 2)空调精度:空气温、湿度偏离室内温、湿度基数的最大差值。 3)举例 a. 舒适性空调的指标要求:主要从人体舒适感出发确定室内温、湿度设计标准,对精度无要求。 b. 工艺性空调的指标要求:主要满足工艺过程中对温度和湿度基数的要求;对空调精度的特殊要求;并兼顾人体的卫生要求。 c. 降温空调:规定温度、湿度的上限,不要求空调精度. d. 恒温恒湿:温度、湿度、精度都有严格要求. e. 净化空调:温度、湿度、空气中含尘粒有严格要求. 4)人体热平衡和舒适感:人体维持正常的体温,必须使产热和散热保持平衡 a. 人体热量平衡表达式:S =M -W -E -R -C ;稳定环境条件状况下蓄热率: S =0。 b. 影响汗的蒸发强度的因素:周围空气温度;相对湿度;空气的流动速度。 c. t 和φ对于室内舒适性的影响程度比较: t >φ d. 室内空气计算参数的选择:影响人体舒适感的因素;室内空气温度;室内空气相对湿度;人体附近的空气流速;室内空气新鲜程度;围护结构内表面及其它物体表面温度;人体活动量、衣着、人的年龄。 r wp sh t t t ?+=β52 .0m .o s .o d t t t -=?

体育馆空调通风系统设计的文献综述

体育馆空调通风系统设计的文献综述 1.课题的背景与意义 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购买力增强。近年来修建了不少体育运动建筑,并且向多元化方向发展,建筑规模越来越大。装饰豪华、设施全面、多维服务,集商贸、娱乐、运动、比赛为一体的高级体育运动建筑也层出不穷。 体育馆是一个流动人口众多的公共场所,室内空气的温湿度、洁净度和新鲜空气量等,对观众和运动员的身体健康影响很大[1]。因此,体育建筑设施的空气环境越来越被卫生部门所重视。我国卫生防疫部门对体育建筑提出了卫生要求,对较大的重点体育馆还进行过监测,对一些已建的大中运动地点要求进行改造,增设通风设施或加建空气调节装置。 体育建筑不断的增多,以及人们对室内空气的温湿度、洁净度和空气品质问题越来越重视[2] 。由于能源的紧缺,节能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因此迫切需要为体育活动场所安装配置节能、健康、舒适的中央空调系统来满足人们对高生活水平的追求。 2.空调技术及系统的发展 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建筑业也得到迅猛发展。而暖通空调业作为建筑业的重要组成部份,其新技术、新材料、新产品更是层出不穷。暖通空调业发展所遵循的原则,概括起来就是:节能、环保、可持续发展性,保证建筑环境的卫生与安全,适应国家的能源结构调整战略,贯彻热、冷计量政策,创造不同地域特点的暖通空调发展技术。 具体的可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1)供暖技术。集中供暖技术;分户热计量的实施;供暖系统改造;低温地板辐射供暖;新型散热器应用、发展;区域热电联产技术;分布式冷热电联供技术。 (2)通风技术。夏热冬冷地区住宅通风;传染病医院病房通风;手术室等生物洁净空调的空调洁净技术;商场、地铁等公共空间的通风;工业通风。 (3)室内环境质量。热舒适环境;室内空气品质;通风技术的发展及空调气流组织。 (4)燃气空调。燃气热泵;使用燃气的冷热电三联供;燃气蒸汽联合循环。 (5)蓄能技术。冰蓄冷空调;低温送风技术;水蓄冷技术;蓄热供暖。 (6)公共建筑hvac。体育馆、剧院、商场、商用办公综合楼等的供暖空调通风技术;建筑方排烟设计。 (7)可持续发展能源技术与暖通空调。可再生能源利用;热回收技术与设备;建筑本体节能;被动式建筑。 (8)节能环保设备的开发。利用低位热能和水源、土壤热源的热泵;高能效设备。 (9)空调通风系统和设计进展。分散式个别空调;变风量、变水量系统;置换通风及相关系统研究和应用;住宅空调方式;新风利用、蒸发冷却技术应用。 (10)模拟与分析技术、智能控制。暖通空调能耗模拟、能量分析;建筑自动化技术;暖通空调与智能建筑。 (11)施工安装和运行管理。施工安装技术;调试;运行节能;空调通风系统清洗、过滤、灭菌等。 (12)制冷技术。空调相关制冷技术研究应用进展;新型制冷型、天然制冷剂、含氯氟烃制冷剂替代物;新型制冷循环。 3.暖通空调节能技术的开发与应用 空调节能技术有两大原则,即舒适性与节能之间的矛盾统一的原则,能源利用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统一的原则。绿色生态建筑评价将“环境”作为第一个指标项目,说明“绿色建筑”加大空

暖通技术标

一、引用标准 《机械设备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通用规范》 GB50231-98 《制冷设备、空气分离设备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GB50274-98 《压缩机、风机、泵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GB50275-98 《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GB50243-97 《现场设备、工业管道焊接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GB50236-98 《工业金属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GB50235-96 《工业设备及管道绝热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GBJ126-89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 GB50300-2001 《通风与空调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 GBJ304-88 《工业设备及管道绝热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 GB50185-93 《建筑给排水及采暖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50242-2002 《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50243-2002 《玻璃纤维氯氧镁水泥通风管道技术规程》 CECS95.97 《建筑安装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 GBJ300-88 《采暖卫生与燃气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 GBJ302-88 《工业设备及管道绝热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 GB50185-93 国家及地方颁发的各类操作规程和《标准图集》

二、空调机组 1.1 基本技术要求 1.1.1 机组应按规定程序批准的图样和技术文件制造。 1.1.2 机组的基本规格和参数应符合本节第2条“机组及功能 段性能参数表”的规定。机组均为大温差工况:制冷工 况时进/出水温度(o C)均为12/7。 1.1.3 机组的结构应满足下列要求 1.1.3.1 各功能段应分段进场,现场拼装。 1.1.3.2 热管热回收段要求冬天预热新风。 1.1.3.3 箱体框架要求 a. 框架应采用高强度铝合金(或钢)型材制成,双层箱 板,或者榫头内外框架整体式结构。 b. 框架应采用标准模数化尺寸。 c. 机组壁板为冷轧板,面板内、外表面经过喷涂处理, 确保机组良好的防火与防腐蚀性能。机组箱体保温层 与壁板应结合牢固、密实,有足够的强度和刚性,在 运输和启动、运行、停止后不应出现凹凸变形。双层 面板的中间夹以不小于50mm厚的聚氨酯发泡保温材 料,导热系数不大于0.02W /m2K,箱体应有防冷桥措施。 供货商需详细描述所供机组的防冷桥技术,并充分说 明其先进性。投标人须提供权威机构的产品检测报告。

暖通空调知识点

暖通空调课件文字容 1.3 介绍“暖通空调”课程主要容 (一) 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的含义 建筑环境的作用;建筑环境的组成;建筑环境的控制技术(供暖、通风、空气调节) 1)什么是供暖系统?保证建筑物卫生和舒适条件的用热系统 供暖系统的组成: 热媒制备——热源:供热热媒的来源,如区域锅炉房、热电厂 热媒输送——热网:由热源向热用户输送和分配供热介质的管线系统 热媒利用——热用户:利用热能的用户 供暖系统作用:冬季室外温度低于室温度,因而房间的热量不断地传向室外,为使室保持所需要的温度,必须向室供热。 供暖工程课程研究的对象和主要容: 对象:是以热水或蒸汽作为热媒的建筑供暖系统 容:研究用人工方法向室供给热量,保持一定的室温度. 供暖系统的分类:局部供暖系统:集中式供暖系统 1)什么是建筑通风系统? 建筑通风任务:把室被污染的空气直接或净化后排至室外,把新鲜空气补充进来。 建筑通风意义:改善室的空气环境;满足人体舒适需要;保证产品质量;促进生产发展;防止大气污染。 建筑通风的方式:★局部通风★全面通风;★机械通风★自然通风。 3)什么是空气调节系统? 空气调节的意义:?在一个部受控的空气环境空间(房间),对空气的温度、湿度、空气流动速度、洁净度进行人工调节, 使空气达到所要求的状态,或者说使空气处于正常状态,以满足人体舒适和工艺生产过程的要求. 空气调节主要涉及的容:建筑部空间、外干扰量的计算;空气调节的方式和方法;空气的各种处理方法;空气的输送与分配及干扰量变化的运行调节。 空气调节的技术种类:?供暖与降温:室环境温度的调节;?建筑通风:室环境卫生要求;?空气调节:上述两种技术的综合应用。 (二) 暖通空调系统的工作原理 原理:室得到热量(夏季);室失去热量(冬季) ;室保持一定的湿度;保持室空气品质。 采取的控制方式:设置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系统 (三) 暖通空调系统的分类 分类的种类:按对建筑环境控制功能分类;按承担室热负荷、冷负荷和湿负荷的介质分类;按空气处理设备的集中程度分类;按空调系统用途分类;以建筑污染物为主要控制对象的分类。 集中式空调系统的组成:1.进风部分;2.过滤部分;3.加热和冷却部分连接;4.加湿和减湿部分;5.送风部分;6.供水部分;7.热回收装置;8.热源部分;9.冷源部分;10.控制、调节装置。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