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后答案 (2)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后答案 (2)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后答案 (2)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后答案 (2)

1-6 什么是生产类型?如何划分生产类型?各生产类型都有什么工艺特点?

生产类型是指产品生产的专业化程度。

产品的用途与市场需求量不同,形成了不同的生产类型,分为单件小批生产、中批生产与大批量生产

工艺特点:P5

?(1)单件(小批)生产—产品产量很少,品种很多,各工作地加工对象经常改变,很少

重复。

?(2)成批生产—一年中分批轮流地制造几种不同的产品,每种产品均有一定的数量,

工作地的加工对象周期地重复。

?(3)大量生产—产品产量很大,工作地的加工对象固定不变,长期进行某零件的某

道工序的加工。

1-7 企业组织产品的生产有几种模式?各有什么特点?

(1)生产全部零部件并组装机器

(2)生产一部分关键的零部件,进行整机装配,其余的零部件由其他企业供应

(3)完全不生产零件。只负责设计与销售

特点:

(1)必须拥有加工所有零件的设备,形成大而小,小而全的工厂,当市场发生变化时,很难及时调整产品结构,适应性差

(2)自己掌握核心技术和工艺,或自己生产高附加值的零部件

(3)占地少,固定设备投入少,转产容易等优点,较适宜市场变化快的产品生产

1-8按照加工过程中质量m的变化,制造工艺方法可分为几种类型?说明各类方法的应用范围和工艺特点

可分为材料成型工艺、材料去除工艺和材料累计工艺

材料成型工艺

范围:材料成型工艺常用来制造毛坯,也可以用来制造形状复杂但精度要求不高的零件特点:加工时材料的形状、尺寸、性能等发生变化,而其质量未发生变化,生产效率较高材料去除工艺

范围:是机械制造中应用最广泛的加工方式,包括传统的切削加工、磨削加工和特种加工特点:在材料去除过程中,工件逐渐逼近理想零件的形状与尺寸

材料累计工艺

范围:包括传统的连接方法、电铸电镀加工和先进的快速成型技术

特点:利用一定的方式使零件的质量不断增加的工艺方法

2-1 切削过程的三个变形区各有何特点?它们之间有什么关联?

答:三个变形区的特点:第一变形区为塑性变形区,或称基本变形区,其变形量最大,常用它来说明切削过程的变形情况;第二变形区为摩擦变形区,切屑形成后与前面之间存在压力,

所以沿前面流出时必然有很大摩擦,因而使切屑底层又产生一次塑性变形;第三变形区发生

在工件已加工表面与后面接触的区域,已加工表面受到切削刃钝圆部分与后刀面的挤压和摩

擦产生变形。

关联:这三个变形区汇集在切削刃附近,应力集中且复杂;它们实质上都是因为挤压和摩擦

产生变形,第一变形区主要由挤压沿剪切线产生剪切变形,第二变形区主要由挤压和摩擦产

生切屑的变形,第三变形区主要由挤压和摩擦产生加工表面变形。

2-3 分析积屑瘤产生的原因及其对加工的影响,生产中最有效的控制积屑瘤的手段是什么?

答:积屑瘤产生的原因:在切削速度不高又能形成连续切削的情况下,加工塑性材料时,刀

面和切屑表面由于挤压和摩擦使得接触表面成为新鲜表面,少量切屑金属粘结在前刀面上,

产生了冷焊,并形成加工硬化和瘤核。瘤核逐渐长大形成积屑瘤。

对加工的影响:积屑瘤粘结在前刀面上,减少了刀具的磨损;积屑瘤使刀具的实际工作角度

增大,有利于减小切削力;积屑瘤伸出刀刃之外,使得切削厚度增加,降低了工件的加工表

面精度并使加工表面粗糙度增加。

生产中控制积屑瘤的手段:在粗加工中,可以采用中低速切削加以利用,保护刀具。在精加

工中应避免采用中低速从而控制积屑瘤的产生,同时还可以增大刀具前角,降低切削力,或

采用好的切削液。

2-5 车削时切削合力为什么常分解为三个互相垂直的分力来分析?试说明这三个分力的作

用?

答:分解成三个互相垂直力的原因:切削合力的方向在空间中是不固定的,与切削运动中的

三个运动方向均不重合,而切削力又是设计和性能分析的一个重要参数。为了便于分析和实

际应用,将切削力沿车削时的三个运动方向分解成三个力。三个切削运动分别为:主运动(切

削速度)、进给运动(进给量)、切深运动(背吃刀量)。三个运动的方向在车削时是互相垂直的,

所以车削时将切削力分解成沿三个运动方向、互相垂直的力。

三个分力的作用:

z F :切削力或切向力。它是计算车刀强度、设计机床主轴系统、确定机

床功率所必须的。 x F :进给力、轴向力。它是设计进给机构,计算车刀进给功率所必须的。

y

F :切深抗力或背向力。它是计算工件挠度、机床零件和车刀强度的依据。工件在切削过程中产生的主动往往与y F 有关。

2-6 背吃刀量和进给量对切削力的影响有何不同,为什么?

答:增加背吃刀量ap ,进给量f 都会使切削力Fc 增大,但ap 和f 对Fc 的影响是不同的。

进给量f 增加,会使切削变形降低,单位面积的切削力下降,因此,进给量增加1倍,切削

力Fc 只增加75%左右。

背吃刀量ap 增加,不会使切削变形降低,单位面积的切削力不变,因此,背吃刀量增加1

倍,切削力Fc 增加1倍。

2-7 试述主偏角Kr 对Fp 、Ff 和Fe 的影响规律

答:主偏角增加,会使切削厚度HD 增加,切屑变形下降,从而使切削力Fc 下降。但Kr

>60-75 °时,非自由切削成分增加,Fz 会增大。 主偏角增加, Fp 增大、Ff 减小。

2-8切削热是如何产生和传出的?仅从切削热产生的多少能否说明切削区温度的高低?

答:被切削的金属在刀具的作用下,发生弹性和塑性变形而耗功,这是切削热的一个重要来

源。此外,切屑与前面、工件与后面之间的摩擦也要耗功,也产生大量的热量。所以,切削

热的来源就是切屑变形功和前后面的摩擦功。切削区域的热量被切屑、工件、刀具和周围介

质传出。

不能仅从切削热产生的多少来说明切削区温度的高低。切削温度受到多方面的影响:切削用

量、刀具几何参数、工件材料、刀具磨损和切削液。如材料的导热性很好,但是强度硬度高,

其切削热变多,但是由于导热性好所以切削温度有所降低。因此不能从切削热产生的多少来

衡量切削温度。

2-9 切削温度的含义是什么?它在刀具上是如何分布的?它的分布和三个变形区有何关

系?

切削温度一般是指前刀面与切屑接触区域的平均温度。三个发热区与三个变形区是相对应的

2-10 背吃刀量和进给量对切削力和切削温度的影响是否一样?为什么?如何运用这一规律

指导生产实践?

答:根据切削力的经验公式,p a 的系数大于f 的系数,因而背吃刀量对切削力的影响大于

进给量;根据切削温度的经验公式,f 的系数大于p a 的系数,因而进给量对切削温度的影

响大于背吃刀量。

指导生产实践:生产实践中常用刀具寿命、生产效率、加工质量作为考虑因素。由于切削温

度增加,刀具寿命降低,并且背吃刀量对刀具寿命的影响比进给量小,这一点跟刀具寿命经

验公式吻合。而刀具寿命降低对产品加工质量也有很大影响,因此在刀具寿命和加工质量这

两方面,增大背吃刀量有优势。而在切削力方面,背吃刀量的影响比进给量大,对所需机床

的功率有所影响。提高生产率要通过提高切削速度来实现。综合考虑,在实际加工过程中,

一般先考虑尽可能大的背吃刀量,其次选尽可能大的进给量。

2-11增大前角可以使切削温度降低的原因是什么?是不是前角越大切削温度越低?

答:前角加大,变形和摩擦减小,因而切削热少。但前角不能过大,否则刀头部分散热体积

减小,不利于切削温度的降低。

2-12 常见的切削液有哪几种?主要成分是什么?适用于何种场合?

常用的切削液有水溶液、乳化液、切削油与极压切削油等

水溶液:在水中加入防锈剂、清洗剂、油性添加剂制成,广泛用于磨削和粗加工

乳化液:在乳化油中加水稀释而成,主要用于车削、钻削、功螺纹;也常添加防锈剂、极压添加剂来提高乳化液的防锈、润滑功能

切削油:有矿物油、动植物油等,一般用于滚齿、插齿、车螺纹及一般材料的精加工

极压切削油:在切削油中加入硫、氯和磷极压添加剂,常用于难加工材料的精加工

2-13 刀具的正常磨损过程可分为几个阶段?各阶段的特点是什么?刀具使用时应限制在哪一阶段?

(1)初期磨损阶段新刃磨的道具后刀面存在粗糙不平之处以及显微裂纹、氧化或脱碳层等,而且切削刃较锋利,后刀面与加工表面接触面积较小,应力较大,所以该阶段磨损较快。(2)正常磨损阶段刀具毛糙表面已经磨平,这个阶段磨损比较缓慢均匀,后刀面磨损量随着切削时间延长而近似地称正比例增加,这一阶段时间较长。

(3)急剧磨损阶段刀具表面粗糙度值增大,切削力与切削温度均学苏升高,磨损速度增加很快,一直刀具损坏而失去切削能力。

2-14简述刀具磨损的各种原因。高速钢刀具、硬质合金刀具在不同的切削速度条件下,各产生什么原因引起的磨损?

(1)磨料磨损:切削时,工件或切屑中的微小硬质点以及积屑瘤碎片,不断摩擦前后刀面,划出沟纹

(2)粘结磨损:工件表面、切削底面与前后刀面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压力和摩擦力,因而它们之间会发生粘结,由于摩擦副的相对运动,粘结将被破坏而被一方带走(3)扩散磨损:切削金属材料时,切屑、工件与刀具在接触过程中,双方的化学元素在固态下相互扩散,改变了材料原来的成分与结构,使刀具表层变得脆弱,从

而加剧刀具磨损

(4)相变磨损:刀具材料因切削温度升高到相变温度时,使金相组织发生变化,刀具材料表面的的马氏体组织转化为奥氏体或索氏体组织,硬度降低而造成磨损

(5)氧化磨损:当切削温度达到700-800。

C时,空气中的氧在切削形成的高温区中与刀具

材料中的某些成分发生氧化反应,产生较软的氧化物,从而使刀具表面层

硬度下降,较软的氧化物被切屑或工件擦除而形成氧化磨损

2-15 何为刀具磨钝标准?试述制定刀具磨钝标准的原则

磨损限度)就是磨钝标准:以1/2背吃刀量处后刀面上测定的磨损带高度VB作为磨钝标准

2-16什么是刀具寿命?刀具寿命和磨钝标准有什么关系?磨钝标准确定后,刀具寿命是否就确定了?为什么?

答:一把新刀从开始使用直至达到磨钝标准所经历的实际切削时间,成为刀具寿命。

确定了磨顿标准后可以定义刀具寿命。但不能仅靠磨顿标准来确定刀具寿命。因为刀具寿命受到工件、刀具材料、刀具几何形状和切削参数的影响。

2-19选择切削用量的原则是什么?从刀具寿命出发时,按什么顺序选择切削用量?从机床动力出发时,按什么顺序选择切削用量?为什么?

答:综合切削用量三要素对刀具寿命、生产率和加工质量的影响,选择切削用量的顺序应为:首先选尽可能大的背吃刀量,其次选尽可能大的进给量,最后选尽可能大的切削速度。

从刀具寿命出发,切削速度对刀具寿命影响最大,进给量次之,背吃刀量最小。因此应选择较大的背吃刀量和进给量,选择较小的切削速度。

从机床动力出发,应保证有足够的切削力,因此较大的切削速度同时选择较小的背吃刀量和进给量。

4-3细长轴车削有何特点?细长轴车削应采取哪些工艺措施?

车削特点:1、细长轴刚性差,在车削过程中受切削力的作用极易产生弯曲变形和振动

2、在切削热作用下,产生很大的线膨胀,若两端顶尖固定支撑,则会弯曲变形

3、加工中连续切削时间长,刀具磨损大,影响加工精度和磨损质量

工艺措施:1、改进工件装夹方式,一般采用一夹一顶的方法,同时在工件的端部缠绕一圈直径为4的钢丝,以减少接触面积,避免夹紧时形成弯曲力矩

2、尾座顶尖改为弹性顶尖,避免工件受热弯曲变形

3、采用跟刀架,提高工件刚度

4、为减小背向力,尽量采用大主偏角车刀,一般取Kr=75~93

5、采用反向进给切削,改变工件受力方向,可减少工件的弯曲变形

4-6 试分析主轴加工工艺过程中如何体现基准重合、基准统一、互为基准的原则?

主轴在加工过程中,各主要加工表面的加工均采用锥心轴或锥堵等代替内孔轴线,采用两顶尖支承定位。一般在精加工完两端的锥孔后,两端用锥堵中心孔定位作为定位基准,这样充分体现了基准统一和基准重合的原则;而在精加工两端锥堵时,又是以轴上的精加工的主要加工外圆作为基准的,体现了互为基准的原则

4-10 内孔的一般加工方法有哪些?各有什么特点?

(1)钻孔:钻孔时钻头容易偏斜,钻孔排屑困难,切削热不易散发;钻孔轴向力大,精度低,表面粗糙度数值大

(2)扩孔:刚性好,刀齿较多,切削深度小,易排屑,所以所以切削平稳,导向性好,可矫正钻孔轴线的偏斜

(3)铰孔:铰削余量小,切削速度较低,铰刀齿数多,刚性好且制造准确,排屑润滑条件好,故铰孔后空的尺寸精度、形状精度得到提高

(4)镗孔:纠正原有孔的位置偏差能力强,能获得较高的位置精度,但刚性差,易产生振

动,镗孔质量不易控制,生产率较低

(5)拉孔:加工平稳,尺寸精度高,表面粗糙度值小

(6)磨孔:适用性广,被加工孔的相互位置精度高

(7)深孔加工:刀具细长,刚性差,加工中容易使孔的轴线歪斜;冷却散热条件差;排屑困难,严重时引起刀具崩刀或折断

4-11 深孔加工有何特点?深孔加工时应采取哪些工艺措施?

深孔加工:刀具细长,刚性差,加工中容易使孔的轴线歪斜;冷却散热条件差;排屑困难,严重时引起刀具崩刀或折断

工艺措施:采取工件旋转的方式以及改进刀具导向结构,减少刀具的引偏;采用压力输送切削液,冷却刀具和排屑;改进刀具结构,强制断屑,有利于切屑顺利排出

4-13 保证套筒类零件的相互位置精度有哪些方法?

(1)在一次装夹中完成所有内外圆表面及端面的加工

(2)分多次装夹,先终加工孔,然后以孔为基准最终加工外圆

(3)分多次装夹,先终加工外圆,然后以外圆为基准终加工孔

4-14 防止薄壁套筒零件变形的工艺措施有哪些?

(1)为减少切削力和切削热的影响,粗精加工应分阶段进行,使变形可以在精加工阶段中得到纠正

(2)为减少加紧力的影响,还应做到1、改变夹紧力的方向,即将径向夹紧改为轴向夹紧

2、如需径向夹紧时,应尽量采取措施使径向夹紧力均匀分布。

3、在工件上加工出辅助工艺凸边以提高其径向刚度,减少夹紧变形

(3)为减少热处理变形的影响,应将热处理工序安排在粗精加工阶段之间进行,使热处理变形在精加工阶段中得以修正

4-18 箱体加工的精基准有几种方案?比较它们的优缺点和适用场合

(1)三面定位:箱体加工常用三个相互垂直的平面做定位基准,在单件和中小批生产中应用广泛

优点:有利于保证孔系和各平面间的相互位置精度;三面定位准确可靠,夹具结构简单,工件拆卸方便

缺点:三面定位有时会影响定位面上的孔或其他要素的加工

(2)一面两孔定位:箱体加工常用底面及底面上的两个孔作为定位基准,用于成批生产中,组合机床与自动线加工箱体时

优点:基准重合有利于保证孔系与底面的相互位置精度;一面两孔定位,可

作为大部分工序的定位基准,在一次安装下可加工除底面外的其他五个面

上的孔或平面,实现基准统一;一面两孔定位稳定可靠,夹紧方便,易于

实现自动定位和自动夹紧

缺点:两孔定位的误差对相互位置精度的提高有所影响

4-20 安排箱体加工顺序时,一般遵循哪些主要原则?

(1)先面后孔的加工顺序

(2)粗精加工分阶段进行

(3)合理安排热处理工序

4-21 箱体孔系的加工方法有哪些?适用于什么场合?

镗模法:广泛用于成批及大批量生产,即使是单件小批量生产,对于精度要求较高,结构复 杂的箱体孔系,也采用镗模法

找正法:孔系精度要求不高

加工中心:中小批量生产,孔系要求精度较高

4-25 比较滚齿与插齿的工艺特点及适用范围

4-26 比较滚齿、插齿和剃齿的加工质量

5-1 试举例说明加工精度、加工误差、公差的概念,他们之间有什么区别?

加工精度:零件经机械加工后,其几何参数的实际值与理想值得符合程度

加工误差:实际值与理想值的差

公差:实际参数的允许变动量。

区别:加工精度和加工误差都是从不同的角度在描述误差,但是加工误差的大小由零件的实际测量的偏离量来衡量,而加工精度的高低由公差等级或者公差值来衡量,并由加工误差的大小来控制。一般来说,只有加工误差小于公差时才能保证加工精度。

5-4 车床床身导轨在垂直面内及水平面内的直线度对车削轴类零件的加工误差有什么影响?影响程度各有何不同?

答:1)车床导轨在水平面内有直线度误差y ?,则车外圆时工件会产生半径误差?R ,即y R ?=?;2)若车床导轨在垂直面内有直线度误差z ?,车外圆时,引起的工件半径误差2z d

R=??。 垂直面内的直线度误差对工件的尺寸精度影响不大,可忽视;而在水平面内的直线度误差,对工件尺寸精度的影响甚大,不能忽视。

5-6 在车床上用两顶尖装夹工件车削细长轴时,出现下图的误差是什么原因?应分别采用什么办法来减少或消除?

答: a) 误差原因:1)由于细长轴工件的刚性差,在加工过程中因受力变形而使加工出的工件呈两端细中间粗的鼓形。随着切削力作用点位置变化,在两端,工件刚度最大,变形最小,切去的金属层厚;中间工件刚度最小,变形最大,切去的金属层薄。

2)误差复映

减小误差的措施:使用中心架或跟刀架,提高工件的刚度,比如改为反向进给,使工件由轴向受压变为轴向受拉。

b) 误差原因:

1)机床的刚性较差。随着切削力作用点位置变化,在两端,机床变形较大,切去的金属层薄;中间机床变形较小,切去的金属层厚。因此因工件受力变形而使加工出的工件呈两端粗、中间细的鞍形。

2)误差复映

减小误差的措施: 1)提高机床部件的刚度,减小载荷及其变化

2)减小误差复映系数或减小毛坯形状误差

c) 误差原因: 1)机床导轨与主轴不平行

2)主轴回转误差中的倾角摆动

3)尾座偏移(前后顶尖连线与导轨扭曲)

减小误差的措施:

合理选择切削用量和刀具几何参数,并给以充分冷却和润滑,以减少切削热。提高

导轨副的导向精度。

5-7 试分析在砖塔车床上将车刀垂直安装加工外圆时,影响直径误差的因素中,导轨在垂直面内和水平面内弯曲,哪个影响大?与卧式车床比价有什么不同?为什么?

解:

D:工件直径;ΔDy,ΔDz工件直径误差;Δy:导轨在水平面内的弯曲;Δz:导轨在垂直面内的弯曲;

车刀垂直安装时误差的敏感方向在垂直方向。因此导轨在垂直面内的弯曲对工件直径误差的影响较大

车刀垂直安装:

z方向为误差敏感方向

在卧式车床中:

y方向为误差敏感方向

5-19 在卧式铣床上铣削键槽,经测量发现靠工件两端的深度大于中间,且都比调整的深度尺寸小,试分析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

答: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由于工件的刚度不足引起的。工件装夹在两固定顶尖之间加工,相似于一根梁自由支承在两个支点上,若垂直铣削分力为F cn对于光轴最大的挠曲变形发生在中间位置,此处弹性变形为:

Y gj=F cn l3/48EI

对于圆钢工件的刚度为:J gj=48EI/l3

受工件刚度的影响在铣刀的整个行程中,铣刀所切下的切削层厚度将不等,在工件的中点(挠曲度最大的地方)最薄,两端的切削层最厚,故键槽深度两端比中间的深度尺寸大,且均小于调整尺寸。

5-25 在车床或磨床上加工相同尺寸及相同精度的内、外圆柱表面时,加工内孔表面的进给次数往往多于外圆表面,试分析其原因

答:因为加工内孔的刀杆较细,且镗(磨)孔时刀杆悬伸长,刚度差;而加工外圆柱的刀杆(砂轮轴)粗,加工时刀杆(轴)悬伸小,刀具刚度大;因此减少切削时的切削厚度,从而减少由切削径向分力的反力造成的刀杆变形,就可减少被加工孔的圆柱度误差和尺寸误差,所以加工内孔表面的进给次数往往多于外圆柱表面。

5-27 某厂加工一批齿条,由于月底赶任务,毛坯锻造后未经热处理,即送车间加工,当齿条铣好后,发现一批齿条产生翘曲现象,试分析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

5-28 什么是强迫振动和自激振动?各有什么特点?机械加工中引起两种振动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如何消除和控制机械加工中的振动?

强迫振动:一种在工艺系统内部或外部周期性的干扰力作用下引起的振动

特点:1、强迫振动是在外界周期性干扰力作用下产生的,振动本身并不能引起干扰力的变化,当干扰力停止时,则工艺系统的振动也随之停止

2、不管工艺系统本身的固有频率如何,强迫振动的频率总等于外界干扰力的频率或

是其整数倍

3、强迫振动的振幅大小与外界干扰力的大小、系统的刚度及阻尼系数有关,系统刚

度及阻尼系数越小,振幅就越大

原因:1、内部振源:机床高速旋转零件不平衡引起的振动

机床的传动机构缺陷引起的振动

继续切削的冲击引起的振动

往复运动部件的惯性力引起的振动

2、外部振源:由其他机床、打桩机、火车等通过地基传来的振动

减少强迫振动的措施与途径:1、减小或消除激震力

2、提高工艺系统的刚度及增大阻尼

3、调整振源频率

4、隔振

5、采用减震器和阻尼器

自激振动:由系统本身产生和维持的振动

特点:1、自激振动所需的交变力是由振动过程本身产生和控制的,切削运动一停止,自激振动也停止

2、自激振动的频率等于或接近于系统固有频率

3、机子振动能否产生以及振幅的大小,取决于每一振动周期内系统所获得的能量与

所消耗的能量的比值

原因:1、再生理论:工件在前一转切削中由于偶然的振动,在工件的加工表面留下了振纹,切削第二转时,因重叠部分的振纹使切削温度发生变化,从而引起切削

力的变化,产生再生自激振动

2、振型耦合理论:系统的自激振动与系统的参数k1、k2、α、β有关,当k1

时,系统最易产生自激振动

控制自激振动的途径:1、合理选择切削用量

2、合理选择刀具的几何参数

3、合理调整振型的刚度比和方位角

4、提高工艺系统的抗震性

5、采用减震装置

5-31 加工误差按照统计规律可以分为哪几类?各有什么特点?采取什么工艺措施可减少或控制其影响?

系统性误差:1、常值系统误差:在顺序加工一批工件中,其大小和方向保持不变的误差可以通过对工艺装备进行相应的维修、调整,或采取针对性的措施消除

2、变值系统误差:在顺序加工一批工件中,其大小和方向按一定规律变化的误差

可以通过对工艺进行热平衡,按其规律对机床进行补充调整,或自动连续、周

期性补偿等措施加以控制

随机性误差:在顺序加工一批工件中,其大小和方向无规律变化的误差(毛坯误差的复映、定位误差、夹紧误差、残余应力引起的误差、多次调整的误差)

控制:随机性误差是不可避免的,但可以从工艺上采取措施来控制其影响,如提高工艺系统刚度,提高毛坯加工精度、毛坯热处理,时效等

5-32 什么是正态分布曲线?它的特征参数是什么?特征参数反应了分布曲线的哪些特征?

5-34在无心磨床上磨削一批光轴的外圆。要求保证尺寸为0

0.0830mm -?,加工后测量,尺

寸按正态规律分布,=0.003mm σ,29.99X =。试绘制分布曲线图,求出不合格率,分析误差的性质,产生不合格品的原因及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答案:1. 329.990.00929.9X σ±=±=或29.999

0.0830=29.9230-?至

13029.99===20.005

X Z σ--丨X 丨 2=0.4772?()

左边出现不合格的产品,右边的产品全部是合格的。

不合格率=0.5-0.4772=0.0228=2.28%

误差性质为常值系统误差。

原因:上偏差都在加工范围内,有些零件的下偏差超出了加工的范围。

改进措施:0.0830=29.962

-,29.99-29.96=0.03mm ,砂轮需要向外移0.003mm

5-35类似题: 六、(10分)用固定式钻模钻一批工件Φ15孔,要求保证孔轴与端面间尺寸50±0.08mm ,若工序尺寸按正态分布,分布中心的尺寸X =50.05mm ,均方根差σ=0.02mm ,求:

(1)这批工件的废品率是多少?

(2)产生废品的原因是什么性质的误差?

解:(1)5102.005.5008.502.=-=σ-x x

查表F2=0.4332

废品率0668.04332.05.05.022=-=-=F F '

(2)产生废品的原因在于常值性误差

05.05005.50=-=-?δx x C = (3)将钻套中心位置朝向孔轴与端面间尺寸减小的方向调整0.05

03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期末考试试题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期末考试 一、填空选择题(30分) 1.工序是指 。 2.剪切角增大,表明切削变形(增大,减少);当切削速度提高时,切削变形(增大,减少)。 3.当高速切削时,宜选用(高速钢,硬质合金)刀具;粗车钢时,应选用(YT5、YG6、 YT30)。 4.CA6140车床可加工 、 、 、 等四种螺纹。 5.不经修配与调整即能达到装配精度的方法称为(互换法、选配法)。 6.当主偏角增大时,刀具耐用度(增加,减少),当切削温度提高时,耐用度(增加、减少)。 7.在四种车刀中,转位车刀的切削性能(最好,最差);粗磨时应选择(硬,软)砂轮。 8.机床的基本参数包括 、 、 。 9.滚齿时,刀具与工件之间的相对运动称(成形运动、辅助运动)。滚斜齿与滚直齿的区别 在于多了一条(范成运动、附加运动)传动链。 10.衡量已加工表面质量的指标有 。 11.定位基准面和定位元件制造误差引起的定位误差称(基准不重合、基准位置)误差,工 件以平面定位时,可以不考虑(基准不重合、基准位置)误差。 12.测量误差是属于(系统、随机)误差,对误差影响最大的方向称 方向。 13.夹紧力的方向应与切削力方向(相同,相反),夹紧力的作用点应该(靠近,远离)工 件加工表面。 14.辅助支承可以消除(0、1、2)个自由度,限制同一自由度的定位称(完全定位、过定 位)。 15.磨削加工时,应选择(乳化液,切削油),为改善切削加工性,对不锈钢进行(退火, 淬火)处理。 二、端面车刀的切削部分的结构由哪些部分组成?绘图表示表示端面车刀的六个基本角度。 (8分) 三、金属切削过程的本质是什么?如何减少金属切削变形?(8分) 四、列出切削英制螺纹的运动方程式,并写出CA6140车床进给箱中增倍变速组的四种传动 比。(8分) 五、加工下述零件,要求保证孔的尺寸B =30+0.2,试画出尺寸链,并求工序尺寸L 。(8分) 六、磨一批d =12016 .0043.0φ--mm 销轴,工件尺寸呈正态分布,工件的平均尺寸X =11.974,均

(完整版)机械制造技术基础知识点整理,推荐文档

Comment [u1]: 这几种属于传统的切 削加工,特种加工包括:电火花成型加工和电火花线切割加工,超声波加工等 1 1.制造工艺过程:技术准备,机械加工,热处理,装配等一般称为制造工艺过程。 2.机械加工由若干工序组成。工序又可分为 安装,工位,工步,走刀。 3.按生产专业化程度不同可将生产分为三种类型:单件生产,成批(小批,中批,大批)生产,大量生产。 4.材料去除成型加工包括 传统的切削加工和特种加工。 5.金属切削加工的方法有 车削,钻削,镗削,铣削,磨削,刨削。 6.工件上三个不断变化的表面 待加工表面,过渡表面(切削表面), 已加工表面。(详见P58) 7.切削用量是以下三者的总称。 (1)切削速度,主运动的速度。 (2)进给量, 在主运动一个循环内刀具与工件之间沿进给方向相对移动的距离。(3)背吃刀量 工件上待加工表面和已加工表面件的垂直距离。8.母线 和 导线 统称为形成表面的 发生线。9.形成发生线的方法 成型法,轨迹法,展成法,相切法。10.表面的成型运动是保证得到工件要求的表面形状的运动。 11.机床的分类:(1)按机床万能性程度分为:通用机床,专门化机床,专用机床。 (2)按机床精度分为:普通机床,精密机床,高精度机床。(3)按自动化程度分为:一般机床,半自动机床,自动机床。(4)按重量分为:仪表机床,一般机床,大型机床,重型机床。 (5)按机床主要工作部件数目分为:单刀机床,多刀机床,单轴机床,多轴机床。(6)按机床具有的数控功能分:普通机床,一般数控机床,加工中心,柔性制造单元等。 12.机床组成:动力源部件,成型运动执行件,变速传动装置,运动控制装置,润滑装置,电气系统零部件,支承零部件,其他装置。 13.机床上的运动:(1)切削运动(又名表面成型运动),包括: 1、主运动 使刀具与工件产生相对运动,以切削工件上多余金属的基本运动。 2、进给运动 不断将多 建议收藏下载本文,以便随时学习! 我去人也就有人!为UR扼腕入站内信不存在向你偶同意调剖沙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试题及答案

1.刀具后角是指后刀面与切削平面间的夹角。 3.精车铸铁时应选用(YG3);粗车钢时,应选用(YT5)。 4.当进给量增加时,切削力(增加),切削温度(增加)。 8.机床型号由字母与数字按一定规律排列组成,其中符号C代表(车床)。 11.定位基准与工序基准不一致引起的定位误差称(基准不重合)误差,工件以平面定位时,可以不考虑(基准位置)误差。 12.机床制造误差是属于(系统)误差,一般工艺能力系数C p应不低于(二级)。 15.工艺过程是指用机械加工方法直接改变原材料或毛坯的形状、尺寸和性能,使之成为合格零件的过程。 一、简述切削变形的变化规律,积屑瘤对变形有什么影响?(8分) 变形规律:ro↑,Λh↓;Vc↑,Λh↓;f↑, Λh↓; HB↑, Λh↓ 积屑瘤高度Hb↑,引起刀具前角增加,使Λh↓ 六、加工下述零件,以B面定位,加工表面A,保证尺寸10+0.2mm,试画出尺寸链并求出工序尺寸L及公差。(8分) L=mm 2201.0- 九、在六角自动车床上加工一批18 03 .0 08 .0 φ+-mm滚子,用抽样检验并计算得到全部工件的平均尺寸为Φ17.979mm,均方根偏差为0.04mm,求尺寸分散围与废品率。 尺寸分散围:17.859-18.099mm 废品率: 17.3% 1.工序是指一个工人在一台机床上对一个(或多个)零件所连续完成的那部分工艺过程。 2.剪切角增大,表明切削变形(减少);当切削速度提高时,切削变形(减少)。 3.当高速切削时,宜选用(硬质合金)刀具;粗车钢时,应选用(YT5)。 4.CA6140车床可加工公制,英制,模数和径节等四种螺纹。 5.不经修配与调整即能达到装配精度的方法称为(互换法)。 6.当主偏角增大时,刀具耐用度(减少),当切削温度提高时,耐用度(减少)。 11.定位基准面和定位元件制造误差引起的定位误差称(基准位置)误差,工件以平面定位时,可以不考虑(基准位置)误差。 12.测量误差是属于(随机)误差,对误差影响最大的方向称误差敏感方向。 13.夹紧力的方向应与切削力方向(相同),夹紧力的作用点应该(靠近)工件加工表面。 一、金属切削过程的本质是什么?如何减少金属切削变形?(8分)

(完整版)《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推荐文档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5分) 1.切削时工件上形成的三个表面是已加工表面、过渡表面和待加工表面。 2.工件与刀具之间的相对运动称为切削运动,按其功用可分为主运动和进给运动,其中 建议收藏下载本文,以便随时学习! 主运动消耗功率最大。 3.在磨削过程中,磨料的脱落和破碎露出新的锋利磨粒,使砂轮保持良好的磨削能力的 特性称为砂轮的自锐性。 4.按照切削性能,高速钢可分为普通性能高速钢和高性能高速钢两种,超硬刀具材料主 要有陶瓷、金刚石和立方氮化硼三种 5.在CA6140车床上加工不同标准螺纹时,可以通过改变挂轮和离合器不同的离合状态 来实现。 6.CA6140上车圆锥面的方法有小滑板转位法、_尾座偏移法和靠模法。 7.外圆车刀的主偏角增加,背向力F p减少,进给力F f增大。 8.切削用量要素包括切削深度、进给量、切削速度三个。 9.加工脆性材料时,刀具切削力集中在刀尖附近,宜取较小的前角和后角。 10.在车削外圆时,切削力可以分解为三个垂直方向的分力,即主切削力,进给抗力和切深抗力,其中在切削过程中不作功的是切深抗力。 11.金刚石刀具不适合加工铁族金属材料,原因是金刚石的碳元素与铁原子有很强的化学亲和作用,使之转化成石墨,失去切削性能。 12.研磨可降低加工表面的粗糙度,但不能提高加工精度中的位置精度。 13.滚齿时,刀具与工件之间的相对运动称范成运动。滚斜齿与滚直齿的区别在于多了一条附加运动传动链。 14.为了防止机床运动发生干涉,在机床传动机构中,应设置互锁装置。 15.回转,转塔车床与车床在结构上的主要区别是,没有_尾座和丝杠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20分) 1、安装外车槽刀时,刀尖低于工件回转中心时,与其标注角度相比。其工作角度将会:( C ) A、前角不变,后角减小; B、前角变大,后角变小; C、前角变小,后角变大; D、前、后角均不变。 2、车外圆时,能使切屑流向工件待加工表面的几何要素是:(A ) A、刃倾角大于0°; B、刃倾角小于0°; C、前角大于0°; D、前角小于0°。 3、铣床夹具上的定位键是用来(B)。 A、使工件在夹具上定位 B、使夹具在机床上定位 C、使刀具对夹具定位 D、使夹具在机床上夹紧 4、下列机床中,只有主运动,没有进给运动的机床是( A ) A、拉床 B、插床 C、滚齿机 D、钻床 5、车削外圆时哪个切削分力消耗功率为零?( B ) A、主切削力; B、背向力; C、进给力; D、摩擦力。 6、在金属切削机加工中,下述哪一种运动是主运动( C ) A、铣削时工件的移动 B、钻削时钻头直线运动 C、磨削时砂轮的旋转运动 D、牛头刨床工作台的水平移动 7、控制积屑瘤生长的最有效途径是( A )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知识点整理讲解学习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知 识点整理

1.制造工艺过程:技术准备,机械加工,热处理,装配等一般称为制造工艺过程。 2.机械加工由若干工序组成。工序又可分为安装,工位,工步,走刀。 3.按生产专业化程度不同可将生产分为三种类型:单件生产,成批(小批,中批,大批)生产,大量生产。 4.材料去除成型加工包括传统的切削加工和特种加工。 5.金属切削加工的方法有车削,钻削,镗削,铣削,磨削,刨削。 6.工件上三个不断变化的表面待加工表面,过渡表面(切削表面),已加工表面。(详见P58) 7.切削用量是以下三者的总称。 (1)切削速度,主运动的速度。 (2)进给量,在主运动一个循环内刀具与工件之间沿进给方向相对移动的距离。 (3)背吃刀量工件上待加工表面和已加工表面件的垂直距离。 8.母线和导线统称为形成表面的发生线。 9.形成发生线的方法成型法,轨迹法,展成法,相切法。 10.表面的成型运动是保证得到工件要求的表面形状的运动。 11.机床的分类:(1)按机床万能性程度分为:通用机床,专门化机床,专用机床。 (2)按机床精度分为:普通机床,精密机床,高精度机床。 (3)按自动化程度分为:一般机床,半自动机床,自动机床。 (4)按重量分为:仪表机床,一般机床,大型机床,重型机床。 (5)按机床主要工作部件数目分为:单刀机床,多刀机床,单轴机床,多轴机床。 (6)按机床具有的数控功能分:普通机床,一般数控机床,加工中心,柔性制造单元等。 12.机床组成:动力源部件,成型运动执行件,变速传动装置,运动控制装置,润滑装置,电气系统零部件,支承零部件,其他装置。

13.机床上的运动:(1)切削运动(又名表面成型运动),包括: 1、主运动使刀具与工件产生相对运动,以切削工件上多余金属的基本运 动。 2、进给运动不断将多余金属层投入切削,以保证切削连续进行的运 动。(可以是一个或几个) (2)辅助运动。分度运动,送夹料运动,控制运动,其他各种空程运动 14.刀具分类: (1)按刀具分为切刀,孔加工刀具,铣刀,拉刀,螺纹刀具,齿轮刀具,自动化加工刀具。 (2)按刀具上主切削刃多少分为单刃刀具,多刃刀具。 (3)按刀具切削部分的复杂程度分为一般刀具,复杂刀具。 (4)按刀具尺寸和工件被加工尺寸的关系分为定尺寸刀具,非定尺寸刀具。 (5)按刀具切削部分本身的构造分为单一刀具和复杂刀具。 (6)按刀具切削部分和夹持部分之间的结构关系分为整体式刀具和装配式刀具。 15.切刀主要包括车刀,刨刀,插刀,镗刀。 16.孔加工刀具有麻花钻,中心钻,扩孔钻,铰刀等。 17.用得最多的刀具材料是高速钢和硬质合金钢。 18.高速钢分普通高速钢和高性能高速钢。 19.高性能高速钢分钴高速钢,铝高速钢,高钒高速钢。 20.刀具的参考系分为静止(标注)角度参考系和工作角度参考系。 21.静止(标注)角度参考系由主运动方向确定,工作角度参考系由合成切削运动方向确定。 22.构成刀具标注角度参考系的参考平面有基面,切削平面,正交平面,法平面,假定工作平面,背平面。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试题答案

一、名词解释 1?误差复映:由于加工系统的受力变形,工件加工前的误差以类似的形状反映到加工后的工件上去,造成加工后的误差 2?工序:由一个或一组工人在同一台机床或同一个工作地,对一个或同时对几个工件所连续完成的那一部分机械加工工艺过程 3?基准:将用来确定加工对象上几何要素间的几何关系所依据的那些点、线、面称为基准 4?工艺系统刚度:指工艺系统受力时抵抗变形的能力 5?装配精度:一般包括零、部件间的尺寸精度,位置精度,相对运动精度和接触精度等 6.刀具标注前角:基面与前刀面的夹角 7?切削速度:主运动的速度 8.设计基准:在设计图样上所采用的基准 9.工艺过程:机械制造过程中,凡是直接改变零件形状、尺寸、相对位置和性能等,使其成为成品或半成品的过程 10.工序分散:工序数多而各工序的加工内容少 11.刀具标注后角:后刀面与切削平面之间的夹角 12.砂轮的组织:磨粒、结合剂、气孔三者之间的比例关系 13.工序余量:相邻两工序的尺寸之差,也就是某道工序所切除的金属层厚度 二、单项选择 1.积屑瘤是在(3)切削塑性材料条件下的一个重要物理现象 ①低速②中低速③中速④高速 2.在正交平面内度量的基面与前刀面的夹角为( 1) ①前角②后角③主偏角④刃倾角 3.为减小传动元件对传动精度的影响,应采用( 2)传动 升速②降速③等速④变速 4.车削加工中,大部分切削热(4)

①传给工件②传给刀具③传给机床④被切屑所带走 5?加工塑性材料时,(2)切削容易产生积屑瘤和鳞刺。 ①低速②中速③高速④超高速 6?箱体类零件常使用(2 )作为统一精基准 ①一面一孔②一面两孔③两面一孔④两面两孔 7?切削用量对切削温度影响最小的是(2) ①切削速度②切削深度③进给量 8?为改善材料切削性能而进行的热处理工序(如退火、正火等),通常安排在(1)进行①切削加工之前②磨削加工之前③切削加工之后④粗加工后、精加工前 9?工序余量公差等于(1) ①上道工序尺寸公差与本道工序尺寸公差之和 ②上道工序尺寸公差与本道工序尺寸公差之差 ③上道工序尺寸公差与本道工序尺寸公差之和的二分之一 ④上道工序尺寸公差与本道工序尺寸公差之差的二分之一 10.—个部件可以有(1)基准零件 ①一个②两个③三个④多个 11?汽车、拖拉机装配中广泛采用(1) ①完全互换法②大数互换法③分组选配法④修配法 12?编制零件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编制生产计划和进行成本核算最基本的单元是(3)①工步②安装③工序④工位 13?切削加工中切削层参数不包括(4) ①切削层公称厚度②切削层公称深度③切削层公称宽度④切削层公称横截面积 14.工序尺寸只有在(1)的条件下才等于图纸设计尺寸 ①工序基本尺寸值等于图纸设计基本尺寸值②工序尺寸公差等于图纸设计尺寸公差 ③定位基准与工序基准重合④定位基准与设计基准不重合 15.工艺能力系数是(1) ① T/6 ② 6 d /③ T/3 ④ 2T/3 (T 16?工件在夹具中欠定位是指(3) ①工件实际限制自由度数少于6个②工件有重复限制的自由度③工件要求限制的自由度未被限制④工件是不完全定位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期末试题及答案

【最新资料,WORD文档,可编辑修改】

名词解释 避免空走刀;或是车削完后把工件从原材料上切下来。(4.3) 表面质量:通过加工方法的控制,使零件获得不受损伤甚至有所增强的表面状态。包括表面的几何形状特征和表面的物理力学性能状态。 标注角度与工作角度刀具的标注角度是刀具制造和刃磨的依据,主要有:前角、后角、主偏角、副偏角和刃倾角。切削加工过程中,由于刀具安装位置的变化和进给运动的影响,使得参考平面坐标系的位置发生变化,从而导致了刀具实际角度与标注角度的不同。刀具在工作中的实际切削角度称为工作角度。 粗基准——未经过机械加工的定位基准称为粗基准。 常值系统误差当连续加工一批零件时,这类误差的大小和方向或是保持不变 刀具耐用度:是指刃磨后的刀具从开始切削至磨损量达到磨钝标准为止所用的切削时间 刀具标注后角:后刀面与切削平面之间的夹角 刀具标注前角:基面与前刀面的夹角 刀具寿命是指一把新刀具从开始投入使用直到报废为止的总切削时间 定位:使工件在机床或夹具中占有准确的位置。 定位基准在加工时,用以确定工件在机床上或夹具中正确位置所采用的基准 积屑瘤粘附到刀具的前刀面上靠近刀刃处,形成的一块很硬的楔状金属瘤,通常称为积屑瘤,也叫刀瘤, 机械加工工艺系统在机械加工中,由机床、刀具、夹具与被加工工件一起构成了一个实现某种加工方法的整体系统, 机械加工工艺规程把工艺过程的有关内容,用工艺文件的形式写出来,称为机械加工工艺规程。 机械加工表面质量,是指零件在机械加工后被加工面的微观不平度,也叫粗糙度 精基准:用加工过的表面作定位基准,这种定位基准称为精基准。 基准:零件上用以确定其他点、线、面位置所依据的那些点、线、面。(2.2) 夹紧:在工件夹紧后用外力将其固定,使其在加工过程中保持定位位置不变的操作。 加工精度:零件加工后的实际几何参数和理想几何参数符合程度。加工误差:零件加工后的实际参数和理想几何参数的偏离程度。 金属的可焊性——指被焊金属在采用一定的焊接方法、焊接材料、工艺参数 及结构型式的条件下,获得优质焊接接头的难易程度。 金属的可锻性指金属接受锻压加工的难易程度。金属可锻性好,表明金属易于锻压成型。 分型面——两个铸型相互接触的表面,称为分型面。 过定位:也叫重复定位,指工件的某个自由度同时被一个以上的定位支撑点重复限制。 工步:在加工表面不变,加工刀具不变,切削用量不变的条件下所连续完成的那部分工序。 工序——机械加工过程中,一个或一组工人在一个工作地点,对一个或一组工件连续完成的那部分工艺过程,称为工序。 工序集中就是将零件的加工集中在少数几道工序中完成,每道工序加工的内容多 工序分散:工序数多而各工序的加工内容少 工序余量:相邻两工序的尺寸之差,也就是某道工序所切除的金属层厚度 工艺能力系数使公差δ和△随(6σ)之间有足够大的比值,这个比值Cp 工艺过程:在生产过程中凡是改变生产对象的形状、尺寸、位置和性质等使其成为成品或半成品的过程。工艺规程:人们把合理工艺过程的有关内容写成工艺文件的形式,用以指导生产这些工艺文件即为工艺规程。 工艺基准:在加工和装配中使用的基准。包括定位基准、度量基准、装配基准。

(完整word版)《机械制造技术基础》知识点整理

第一章机械制造系统和制造技术简介 1.制造系统:制造过程及其所涉及的硬件,软件和人员组成的一个将制造资源转变为产品的有机体,称为制造系统。 2.制造系统在运行过程中总是伴随着物料流,信息流和能量流的运动。 3.制造过程由技术准备,毛坯制造,机械加工,热处理,装配,质检,运输,储存等过程组成。 4.制造工艺过程:技术准备,机械加工,热处理,装配等一般称为制造工艺过程。 5.机械加工由若干工序组成。 6.机械加工中每一个工序又可分为安装,工位,工步,走刀等。 7.工序:一个工人在一个工作地点对一个工件连续完成的那一部分工艺过程。 8.安装:在一个工序中,工件在机床或夹具中每定位和加紧一次,称为一个安装。 9.工位:在工件一次安装中,通过分度装置使工件相对于机床床身改变加工位置每占据一个加工位置称为一个工位。 10.工步:在一个工序内,加工表面,切削刀具,切削速度和进给量都不变的情况下完成的加工内容称为工步。 11.走刀:切削刀具在加工表面切削一次所完成的加工内容。 12.按生产专业化程度不同可将生产分为三种类型:单件生产,成批生产,大量生产。 13.成批生产分小批生产,中批生产,大批生产。 14.机械加工的方法分为材料成型法,材料去除法,材料累加法。 15. 材料成型法是将不定形的原材料转化为所需要形状尺寸的产品的一种工艺方法。 16.材料成型工艺包括铸造,锻造,粉末冶金,连接成型。 17.影响铸件质量关键因素是液态金属流动性和在凝固过程中的收缩性。 18.常用铸造工艺有:普通砂型铸造,熔模铸造,金属型铸造,压力铸造,离心铸造,陶瓷铸造。 19.锻造工艺分自由锻造和模膛锻造。 20.粉末冶金分固相烧结和含液相烧结。 21.连接成型分可拆卸的连接和不可拆卸的连接(如焊接,粘接,卷边接和,铆接)。 22.材料去除成型加工包括传统的切削加工和特种加工。 23.金属切削加工的方法有车削,钻削,膛削,铣削,磨削,刨削。 24.切削运动可分主运动和进给运动。 25.主运动使刀具与工件产生相对运动,以切削工件上多余金属的基本运动。 26.进给运动不断将多余金属层投入切削,以保证切削连续进行的运动。(可以是一个或几个) 27.工件上三个不断变化的表面待加工表面,过渡表面(切削表面),已加工表面。 28.切削要素包括切削用量和切削层的几何参数。 29.切削用量是切削速度,进给量,背吃刀量的总称。 30.切削速度主运动的速度。 31.进给量在主运动一个循环内刀具与工件之间沿进给方向相对移动的距离。 32.背吃刀量工件上待加工表面和已加工表面件的垂直距离。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期末复习题

定位误差计算 1.有一批直径为0 d d δ-的轴,要铣一键槽,工件的定位方案如图所示(V 形块角度为90°),要保证尺寸m 和n 。试分别计算各定位方案中尺寸m 和n 的定位误差。 (a) (b) (c) 2.如图钻孔,保证A ,采用a)~d)四种方案,试分别进行定位误差分析(外圆50 01 .0-φ )。 3.如图同时钻两孔,采用b)~c)两种钻模,试分别进行定位误差分析。

4.钻直径为φ 10的孔,采用a )、b)两种定位方案,试分别计算定位误差。 【 a) b) 5.如图在工件上铣台阶面,保证工序尺寸A ,采用V 形块定位,试进行定位误差分析。 6.如图钻d 孔,保证同轴度要求,采用a)~d) 四种定位方式,试分别进行定位误差分析。 (其中900 = α,05.030±=φd )

8.图所示齿轮坯在V形块上定位插齿槽,要求保证工序尺寸H=+。已知:d=φ,D=φ35+。若不计内孔与外圆同轴度误差的影响,试求此工序的定位误差。 > 加工误差计算 1.在两台相同的自动车床上加工一批小轴的外圆,要求保证直径Φ11±,第一台加工1000 件,其直径尺寸按正态分布,平均值X 1=,均方差 σ 1=。第二台加工500件,其直径尺寸 也按正态分布,且X 2=,均方差 σ 2=。试求: (1)在同一图上画出两台机床加工的两批工件的尺寸分布图,并指出哪台机床的工序精度高 (2)计算并比较哪台机床的废品率高,并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及提出改进的办法。 注:

2. 态分布,分布中心的尺寸X =,均方根差σ=,求: (1)这批工件的废品率是多少 / (2)产生废品的原因是什么性质的误差 3. 在甲、乙两台机床上加工同一种零件,工序尺寸为50±。加工后对甲、乙机床加工的零件分别进行测量,结果均符合正态分布,甲机床加工零件的平均值 甲 =50,均方根偏差 甲 =,乙机床加工零件的平均值 乙=,均方根偏差 乙=, 试问: (1)在同一张图上画出甲、乙机床所加工零件尺寸分布曲线; (2)判断哪一台机床不合格品率高 (3)判断哪一台机床精度高 4. 加工一批尺寸为Φ的小轴外圆,若尺寸为正态分布,均方差σ=,公差带中点小于尺寸分布中心0.03mm 。试求:1)加工尺寸的常值系统误差、变值系统误差以及随机误差引起的尺寸分散范围2)计算这批零件的合格率及废品率 5.加工一批工件的内孔,其内孔直径设尺寸为 mm,若孔径尺寸服从正态分布,且分散范围等于公差值,分布中心与公差中心重合,试求1000个零件尺寸在 mm 之间的工件数量是多少 > 6. 镗孔公差T=,σ=,已知不能修复的废品率为%,试绘出正态分布曲线图,并求产品的合格率 X σ X σ025.25020.25Φ-Φ2503 .00+Φ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试题及答案

1.刀具后角就是指后刀面与切削平面间的夹角。 3.精车铸铁时应选用(YG3);粗车钢时,应选用(YT5)。 4.当进给量增加时,切削力(增加),切削温度(增加)。 8.机床型号由字母与数字按一定规律排列组成,其中符号C代表(车床)。 11.定位基准与工序基准不一致引起的定位误差称(基准不重合)误差,工件以平面定位时,可以不考虑(基准位置)误差。 12.机床制造误差就是属于(系统)误差,一般工艺能力系数C p应不低于(二级)。 15.工艺过程就是指用机械加工方法直接改变原材料或毛坯的形状、尺寸与性能,使之成为合格零件的过程。 一、简述切削变形的变化规律,积屑瘤对变形有什么影响?(8分) 变形规律:ro↑,Λh↓;Vc↑,Λh↓;f↑, Λh↓; HB↑, Λh↓ 积屑瘤高度Hb↑,引起刀具前角增加,使Λh↓ 六、加工下述零件,以B面定位,加工表面A,保证尺寸10+0、2mm,试画出尺寸链并求出工序尺寸L及公差。(8分) L=mm 2201.0- 九、在六角自动车床上加工一批18 03 .0 08 .0 φ+-mm滚子,用抽样检验并计算得到全部工件的平均尺寸为Φ17、979mm,均方根偏差为0、04mm,求尺寸分散范围与废品率。 尺寸分散范围:17、859-18、099mm 废品率: 17、3% 1.工序就是指一个工人在一台机床上对一个(或多个)零件所连续完成的那部分工艺过程。 2.剪切角增大,表明切削变形(减少);当切削速度提高时,切削变形(减少)。 3.当高速切削时,宜选用(硬质合金)刀具;粗车钢时,应选用(YT5)。 4.CA6140车床可加工公制,英制,模数与径节等四种螺纹。 5.不经修配与调整即能达到装配精度的方法称为(互换法)。 6.当主偏角增大时,刀具耐用度(减少),当切削温度提高时,耐用度(减少)。 11.定位基准面与定位元件制造误差引起的定位误差称(基准位置)误差,工件以平面定位时,可以不考虑(基准位置)误差。 12.测量误差就是属于(随机)误差,对误差影响最大的方向称误差敏感方向。 13.夹紧力的方向应与切削力方向(相同),夹紧力的作用点应该(靠近)工件加工表面。 一、金属切削过程的本质就是什么?如何减少金属切削变形?(8分)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第2版)第三章课后习题答案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部分习题参考解答 第三章机械制造中的加工方法及装备 3-1 表面发生线的形成方法有哪几种? 答:(p69-70)表面发生线的形成方法有轨迹法、成形法、相切法、展成法。 具体参见第二版教材p69图3-2。 3-2 试以外圆磨床为例分析机床的哪些运动是主运动,哪些运动是进给运动? 答:如图3-20(p87),外圆磨削砂轮旋转n c是主运动,工件旋转n w、砂轮的横向移动f r、工作台往复运动f a均为进给运动。 3-3机床有哪些基本组成部分?试分析其主要功用。 答:(p70-71)基本组成部分动力源、运动执行机构、传动机构、控制系统和伺服系统、支承系统。 动力源为机床运动提供动力;运动执行机构产生主运动和进给运动;传动机构建立从动力源到执行机构之间的联系;控制和伺服系统发出指令控制机床运动;支承系统为上述部分提供安装的基础和支承结构。 3-4什么是外联系传动链?什么是内联系传动链?各有何特点? 答:外联系传动链:机床动力源和运动执行机构之间的传动联系。如铣床、钻床传动链; 内联系传动链:执行件和执行件之间的传动联系。如车螺纹、滚齿的传动链。 外联系传动链两端没有严格的传动关系,而内联系传动链两端有严格的传动关系或相对运动要求。 3-5 试分析提高车削生产率的途径和方法。 答:(p76)提高切削速度;采用强力切削,提高f、a p;采用多刀加工的方法。 3-6 车刀有哪几种?试简述各种车刀的结构特征及加工范围。 答:(p77)外圆车刀(左、右偏刀、弯头车刀、直头车刀等),内、外螺纹车刀,切断刀或切槽刀,内孔车刀(通孔、盲孔车刀、)端面车刀、成形车刀等。 顾名思义,外圆车刀主要是切削外圆表面;螺纹车刀用于切削各种螺纹;切断或切槽车刀用于切断或切槽;内孔车刀用于车削内孔;端面车刀切断面;成形车刀用于加工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期末考试题

22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试题1) 一、填空选择题(30分) 1.刀具后角是指后刀面与切削平面间的夹角。 2.衡量切削变形的方法有变形系数与滑移系数两种,当切削速度提高时,切削变形减少(增加、减少)。 3.精车铸铁时应选用YG3;粗车钢时,应选用YT5。 4.当进给量增加时,切削力增加,切削温度增加。 5.粗磨时,应选择软砂轮,精磨时应选择紧密组织砂轮。 6.合理的刀具耐用度包括Tc与Tp两种。 7.转位车刀的切削性能比焊接车刀(好,差),粗加工孔时,应选择麻花钻刀具。 8.机床型号由字母与数字按一定规律排列组成,其中符号C代表车床 9.滚斜齿与滚直齿的区别在于多了一条附加运动传动链。滚齿时,刀具与工件之间的相对运动称成形运动。10.进行精加工时,应选择切削油,为改善切削加工性,对高碳钢材料应进行退火处理。 11.定位基准与工序基准不一致引起的定位误差称基准不重合误差,工件以平面定位时,可以不考虑基准位置误差。 12.机床制造误差是属于系统误差,一般工艺能力系数C p应不低于二级。 13.在常用三种夹紧机构中,增力特性最好的是螺旋机构,动作最快的是圆偏心机构。 14.一个浮动支承可以消除1个自由度,一个长的v型块可消除4个自由度。 15.工艺过程是指用机械加工方法直接改变原材料或毛坯的形状、尺寸和性能,使之成为合格零件的过程。 二、外圆车刀切削部分结构由哪些部分组成?绘图表示外圆车刀的六个基本角度。(8分) 外圆车刀的切削部分结构由前刀面、后刀面、付后刀面、主切削刃、付切削刃与刀尖组成。 六个基本角度是:r o、αo、kr、kr’、λs、αo’ 三、简述切削变形的变化规律,积屑瘤对变形有什么影响?(8分) 变形规律:r o↑,Λh↓;Vc↑,Λh↓;f↑,Λh↓;HB↑,Λh↓ 积屑瘤高度Hb↑,引起刀具前角增加,使Λh↓ 四、CA6140车床主传动系统如下所示,试列出正向转动时主传动路线及计算出最高转速与最低转速。(8分) 最高转速约1400r/min,最低转速约10r/min 五、什么叫刚度?机床刚度曲线有什么特点?(8分) 刚度是指切削力在加工表面法向分力,Fr与法向的变形Y的比值。 机床刚度曲线特点:刚度曲线不是直线;加载与卸载曲线不重合;载荷去除后,变形恢复不到起点。 六、加工下述零件,以B面定位,加工表面A,保证尺寸10+0.2mm,试画出尺寸链并求出工序尺寸L及公差。(8 分) L=0 0.1 mm 七、在一圆环形工件上铣键槽,用心轴定位,要求保证尺寸34.8-0.16mm,试计算定位误差并分析这种定位是否可行。(8分)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试题及答案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试题1) 一、填空选择题(30分) 1.刀具后角是指。 2.衡量切削变形的方法有两种,当切削速度提高时,切削变形(增加、减少)。 3.精车铸铁时应选用(YG3、YT10、YG8);粗车钢时,应选用(YT5、YG6、YT30)。 4.当进给量增加时,切削力(增加、减少),切削温度(增加、减少)。 5.粗磨时,应选择(软、硬)砂轮,精磨时应选择(紧密、疏松)组织砂轮。 6.合理的刀具耐用度包括与两种。 7.转位车刀的切削性能比焊接车刀(好,差),粗加工孔时,应选择(拉刀、麻花钻)刀具。 8.机床型号由与按一定规律排列组成,其中符号C代表(车床、钻床)。 9.滚斜齿与滚直齿的区别在于多了一条(范成运动、附加运动)传动链。滚齿时,刀具与工件之间的相对运动称(成形运动、辅助运动)。 10.进行精加工时,应选择(水溶液,切削油),为改善切削加工性,对高碳钢材料应进行(退火,淬火)处理。 11.定位基准与工序基准不一致引起的定位误差称(基准不重合、基准位置)误差,工件以平面定位时,可以不考虑(基准不重合、基准位置)误差。 12.机床制造误差是属于(系统、随机)误差,一般工艺能力系数C p应不低于(二级、三

级)。 13.在常用三种夹紧机构中,增力特性最好的是机构,动作最快的是 机构。 14.一个浮动支承可以消除(0、1、2)个自由度,一个长的v型块可消除(3,4,5)个自由度。 15.工艺过程是指 。 二、外圆车刀切削部分结构由哪些部分组成绘图表示外圆车刀的六个基本角度。(8分) 三、简述切削变形的变化规律,积屑瘤对变形有什么影响(8分) 四、CA6140车床主传动系统如下所示,试列出正向转动时主传动路线及计算出最高转速与 最低转速。(8分) 五、什么叫刚度机床刚度曲线有什么特点(8分) 六、加工下述零件,以B面定位,加工表面A,保证尺寸10+0.2mm,试画出尺寸链并求出工序尺寸L及公差。(8分)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第2版)第五章课后习题答案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部分习题参考解答 第五章工艺规程设计 5-1 什么是工艺过程?什么是工艺规程? 答:工艺过程——零件进行加工的过程叫工艺过程; 工艺规程——记录合理工艺过程有关内容的文件叫工艺规程,工艺规程是依据科学理论、总结技术人员的实践经验制定出来的。 5-2 试简述工艺规程的设计原则、设计内容及设计步骤。 5-3 拟定工艺路线需完成哪些工作? 5-4试简述粗、精基准的选择原则,为什么同一尺长方向上粗基准通常只允许用一次? 答:粗、精基准的选择原则详见教材P212-214。 粗基准通常只允许用一次的原因是:粗基准一般是毛面,第一次作为基准加工的表面,第二次再作基准势必会产生不必要的误差。 5-5加工习题5-5图所示零件,其粗、精基准应如何选择(标有 符号的为加工面,其余为非加工面)?习题5-5图a)、b)、c)所示零件要求内外圆同轴,端面与孔轴线垂直,非加工面与加工面间尽可能保持壁厚均匀;习题5-5图d)所示零件毛坯孔已铸出,要求孔加工余量尽可能均匀。 习题5-5图

解:按题目要求,粗、精基准选择如下图所示。 5-6为什么机械加工过程一般都要划分为若干阶段进行? 答:机械加工过程一般要划分为粗加工阶段、半精加工阶段、精加工阶段和光整加工阶段。其目的是保证零件加工质量,有利于及早发现毛坯缺陷并得到及时处理,有利于合理使用机床设备。 5-7 试简述按工序集中原则、工序分散原则组织工艺过程的工艺特征,各用于什么场合? 5-8什么是加工余量、工序余量和总余量? 答:加工余量——毛坯上留作加工用的材料层; 工序余量——上道工序和本工序尺寸的差值; 总余量——某一表面毛坯与零件设计尺寸之间的差值。 5-9 试分析影响工序余量的因素,为什么在计算本工序加工余量时必须考虑本工序装夹误差和上工序制造公差的影响? 5-10习题5-10图所示尺寸链中(图中A0、B0、C0、D0是封闭环),哪些组成环是增环?那些组成环是减环?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期末考试试卷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 在标注刀具角度的正交平面参考系中,通过主切削刃上某一指定点,同时垂直于该点基面和切削平面的平面是。 2. 研磨可降低加工表面的粗糙度,但不能提高加工精度中的精度。 3. 机床主轴回转误差的基本形式包括主轴径角度摆动、轴线窜动和。 4. 机械加工表面质量包括表面粗糙度、和表面层物理机械性能的变化。 5. 在机械加工中,自激振动的激振机理通常包括负摩擦颤振原理、再生颤振原理和 。 6. 机械加工中选择机床时,要求机床的尺寸规格、加工效率及等与工件本工序加工要求相适应。 7. 机械加工中定位基准与设计基准不重合时,工序尺寸及其偏差一般可利用进行计算获得。 8. 在车床上用两顶尖装夹加工细长轴时,工件会产生误差。 9. 切削加工45钢时通常应采用类或YW类硬质合金刀具。 二、名词解释(每小题2分,共10分 1. 工序分散 2. 刀具标注后角 3. 砂轮的组织 4. 工序余量 5. 工艺规程 三、单项选择题(选择正确答案的字母填入括号,每小题1分,共10分 1. 精基准的主要作用是()。 A. 保证技术要求 B. 便于实现粗基准 C. 尽快加工出精基准 D. 便于选择精基准 2. 夹具精度一般是零件精度的() A. 1/3~1/5 B. 1/2 C. 相同 D. 1/10 3. 从概念上讲加工经济精度是指() A.成本最低的加工精度 B.正常加工条件下所能达到的加工精度 C.不计成本的加工精度 D. 最大生产率的加工精度 4. 控制积屑瘤生长的最有效途径是() A. 改变切削速度 B. 改变切削深度 C. 改变进给速度 D. 使用切削液 5. 在麻花钻头的后刀面上磨出分屑槽的主要目的是()。 A.利于排屑及切削液的注入 B.加大前角,以减小切削变形 C. 减小与孔壁的摩擦 D. 降低轴向力 6. 自为基准是以加工面本身为精基准,多用于精加工工序,这是为了()。 A. 保证符合基准重合原则 B. 保证符合基准统一原则 C. 保证加工面的余量小而均匀D 保证加工的形状和位置精度 7. 在切削铸铁时,最常见的切屑类型是()。 A.带状切屑B. 挤裂切屑C. 单元切屑D.崩碎切屑 8.()加工是一种容易引起工件表面金相组织变化的加工方法。 A.车削B.铣削C.磨削D 钻削 9. 在切削用量三要素中,()对切削力的影响程度最大。 A.切削速度 B.进给量 C.背吃刀量 D.三个同样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知识点整理

1.制造系统:制造过程及其所涉及的硬件,软件和人员组成的一个将制造资源转变为产品的有机体,称为制造系统。 2.制造系统在运行过程中总是伴随着物料流,信息流和能量流的运动。 3.制造过程由技术准备,毛坯制造,机械加工,热处理,装配,质检,运输,储存等过程组成。 4.制造工艺过程:技术准备,机械加工,热处理,装配等一般称为制造工艺过程。 5.机械加工由若干工序组成。 6.机械加工中每一个工序又可分为安装,工位,工步,走刀等。 7.工序:一个工人在一个工作地点对一个工件连续完成的那一部分工艺过程。 8.安装:在一个工序中,工件在机床或夹具中每定位和加紧一次,称为一个安装。 9.工位:在工件一次安装中,通过分度装置使工件相对于机床床身改变加工位置每占据一个加工位置称为一个工位。 10.工步:在一个工序内,加工表面,切削刀具,切削速度和进给量都不变的情况下完成的加工内容称为工步。 11.走刀:切削刀具在加工表面切削一次所完成的加工内容。 12.按生产专业化程度不同可将生产分为三种类型:单件生产,成批生产,大量生产。 13.成批生产分小批生产,中批生产,大批生产。 14.机械加工的方法分为材料成型法,材料去除法,材料累加法。 15. 材料成型法是将不定形的原材料转化为所需要形状尺寸的产品的一种工艺方法。 16.材料成型工艺包括铸造,锻造,粉末冶金,连接成型。 17.影响铸件质量关键因素是液态金属流动性和在凝固过程中的收缩性。 18.常用铸造工艺有:普通砂型铸造,熔模铸造,金属型铸造,压力铸造,离心铸造,陶瓷铸造。 19.锻造工艺分自由锻造和模膛锻造。 20.粉末冶金分固相烧结和含液相烧结。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 模拟试卷(二)及答案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 模拟试卷(二)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 模拟试卷(二) 一、填空题(每空 1 分,共 15 分) 1.对刀具表面涂覆的方法有 和 两种方法。 2.工艺系统刚性较好,主、副偏角取 值。刚性不足应取 的主偏角。 3.牛头刨床、插床和拉床的主运动是 运动。磨床的主运动是 运动。 4.使用分度头时,常用的分度方法有 的尺寸称封闭环。 5.尺寸链中 法、 法和 法三种。 6.工件的 个自由度被 的定位称完全定位。 7.划分工序的主要依据是 是否改变和加工是否 。 二、判断题(正确的在括号内划“√”,错误在括号内划“×”,每空 1 分,共 10 分) 1. 2. C6140 型机床是最大工件回转直径为 40mm 的普通车床。( 粗基准只在第一道工序中使用,一般不能重复使用。( ) ) 3. 机械加工工艺过程是由一系列的工位组成。( ) 4. 车削细长轴时,容易出现腰鼓形的圆柱度误差。( ) 5. 展成法加工齿轮是利用齿轮刀具与被切齿轮保持一对齿轮啮合运动关系而切出齿形的方法。( ) 6. 欠定位在加工过程中不允许存在。( ) 7. 在车削细长轴时,为了减小工件的变形和振动,故采用较大主偏角的车刀进行切削,以减小径向切削 分力。( ) 8. 9. 零件的表面层金属发生冷硬现象后,其强度和硬度都有所增加。( 铰孔加工后,孔的表面质量和形位精度都会较加工前有提高。 ) 10. 即使安装了卸荷式皮带轮,当两个皮带轮之间的拉力过大,也可能使这个皮带轮所在的传动轴弯曲。 ( ) 三.单项选择题(在备选的 4 个答案中有一个是正确的,将其标号填写在括号内,每题 1 分,共 20 分) 1、当工件大而重的、又固定不动,而移动主轴,使其对准加工孔的中心,此时用( )钻床适合。 A 、台式 B 、摇臂 C 、立式 D 、深孔 2、按照齿轮齿形的形成方法,齿轮加工的方法分为( )大类。 A 、二 B 、三 C 、 四 D 、五 3、机床按照万能性程度,机床可分为( )类。 A 、三 B 、 四 C 、 五 D 、六 4、机械装配中,零件按一定公差加工后,装配时不经任何修配和调整即能达到装配精度要求的装配方法 称为( )法。 A 、互换、 B 、选配 C 、修配 D 、调整 5、两种定位元件均能限制工件的同一个方向的自由度时,称为( )定位。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期末试题及答案

1.机床误差是由机床的制造误差、安装误差和使用中的磨损引起的,其中对加工精度影响最大的三种几何误差是主轴回转误差、导轨误差和传动误差。2.典型的刀具磨损过程分为初期磨损、正常磨损和急剧磨损阶段。3.精加工基准的选择原则应遵循如下原则:统一基准、基准重合、互为基准 和自为基准等原则。 4.工件的装夹过程就是定位和夹紧的综合过程。 5.在切削加工中,用于描述切削机理的指标是切削层及切削层参数,切削层参数包括切削层公称厚度h D、切削层公称宽度b D和切削面积,其中切削面积=h D×b D。6.由于工件材料以及切削条件的不同,切削的变形程度也不同,因而所产生的切屑也不同,切屑的可分为带状切屑、节状切屑、粒状切屑和崩碎切屑四大类。其中当切削塑性材料,切削速度极低,刀具前角较小时,往往产生节状切屑。 7.切削变形程度有三种不同的表示方法,即变形系数、相对滑移和剪切角。8.在车削外圆时,切削力可以分解为三个垂直方向的分力,即主切削力,进给力抗力和切深抗力,其中在切削过程中不作功的是切深抗力。 1. 从形态上看,切屑可以分为带状切屑、挤裂切屑、单元切屑和崩碎切屑 2. 切削过程中金属的变形主要是剪切滑移,所以用相对滑移(剪应变)的大小来衡量变形程度要比变形系数精确些。 3. 利用自然热电偶法可测得的温度是切削区的平均温度。 4. 刀具一次刃磨之后,进行切削,后刀面允许的最大磨损量(VB),称为磨钝标准。 5. 工件经一次装夹后所完成的那一部分工艺过程称为安装。 6. 靠前刀面处的变形区域称为第二变形区,这个变形区主要集中在和前刀面接触的切屑底面一薄层金属内。 7. 系统性误差可以分为常值性系统性误差和变值性系统性误差两种 1.刀具后角是后刀面与切削平面间的夹角 2.衡量切削变形的方法有变形系数与滑移系数两种,当切削速度提高时,切削变形(减少)。 3.精车铸铁时应选用(YG3);粗车钢时,应选用(YT5)。 4.当进给量增加时,切削力(增加),切削温度(增加)。 5.粗磨时,应选择(软)砂轮,精磨时应选择(紧密)组织砂轮。 6.合理的刀具耐用度包括Tc 与Tp 两种。 7.转位车刀的切削性能比焊接车刀(好),粗加工孔时,应选择(麻花钻)刀具。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