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设计与自然

设计与自然

设计与自然

我们喜欢选择天然麻制的衣服,喜欢选购带有花卉图案的窗帘和床上用品,喜欢在房间里插上美丽的鲜花来美化环境,喜欢实木家具,更喜欢露出木纹的开放涂装,喜欢穿“不带人造纤维”的内衣来呵护我们的肌肤;喜欢用天然香料制成的香水,喜欢听原生态的民歌,喜欢看原生态的舞蹈,喜欢购买标有“绿色标签”的蔬菜水果。生活中太多这样的例子,证明人们对自然的追求和钟爱,证明人是自然之子,总是希望自己贴近自然,享受自然,得到安全。

自人类开始从荒芜时代走向文明始,人们就知道从自然中获取灵感和智慧,建筑的形成也好,陶罐的产生,衣服的出现,家具的产生,装饰品和图案,首先都是来自于大自然的天地,日月星辰,飞禽走兽,花草鱼虫等自然属性和鲜明的个性特征。很多文化的产生就来源于不同区域和自然条件的人群对自然的理解,如西方人崇尚纯洁和直率的白色,东方人崇尚神秘和高贵的黑色和“黄为贵”的传统观念的土地黄色;西方人喜欢用动物造型和寓意,展现尊重力量、强盛和威猛与竞争的价值观,东方人喜欢花草,表现出写意、温和宁静和平衡中庸的价值观;西方人喜欢坚硬的石头建筑,体现出雄伟、力量和永久,中国喜欢拙朴的泥土建筑,追求天人合一,内敛平和的黄土地文化。这就是世界的个性与平衡。正是东西方的环境不同,文化不同,才使得世界形形色色,丰富多彩,和谐均衡。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东西方的设计本身已经深深烙上了各个区域、各个民族、各种文化的烙印。他们各自用自己的语言解读着自身里与自然中的物体性质相符和趋同的东西。

不同时代,不同种族,不同区域的人,对自然的理解也不同,因此,形成的文化和艺术也千差万别,但相同的是,几乎在每一件作品上都可以找到自然的某种形式。这种结果就足以证明人与自然,设计与自然是一种鱼和水的关系,是一种与生俱来的世界观。

设计的唯一性和无穷性

设计工作具有独特性,主要表现为要求设计这同时或分别在现实和虚构的两个世界里工作。在整个人类历史上,设计是人们认识人类环境的重要途径;设计的诠释功能与“有针对性的”功能同等重要,它可以识别,但不可以定量,也不能按照需要机械地制造出来。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自然应该没有相同的一个设计,设计来源于每个人对生活的认识,对生活的理解,对生活的解释,即使是对同一事物,也注定有不同的解释。因此,设计的语言是最丰富的,它是一种集自然、社会、民族、文化、哲学、艺术、宗教、性别等多种因素复杂地融合到一些的新语言,有着丰富多彩、无奇不有的形式和内涵。如果说,设计到了尽头,那么可以说自然也到了末日,人类也到了尽头。因此,只要宇宙还存在,人类还在繁衍,社会还在发展,设计就会生机盎然,无穷无尽,精彩纷呈,生生不息。

传承与扬弃

设计的唯一性和无穷性决定着设计的特征和空间。失去了唯一性,就容易失去自我。从这个哲学基础上,抄袭是愚蠢的,可怜的,也终究让自己走向灭亡。因为,失去了自我,在宇宙中就失去了存在的价值和可能性。世界正是因为个性和特色,生物的多样性,才保持了平衡与和谐。

三人行必有我师。学习是必然的。正是因为个性的差异,才要学习他人身上的优点,而自己又欠缺的东西。个人如此,国家更是如此。但是,学习与抄袭绝对不同。学习别人的东西,是绝对要消化、吸收和再融合的,就像麦当劳在中国,他们已经吸收了很多中国元素和文化,成为适合中国国情和地方性的仍然具有典型西方文化和饮食特征的西方餐饮公司。这就是一种很好的传承与扬弃。在国外,,你只要看到红灯笼和

中国特有的建筑和装饰手法,就知道这是华人聚居地—唐人街。但是,仔细观察,又会发现很多地方,如橱窗展示,商品和服务理念等都已经融合进了西方的东西。这也是一种传承与扬弃,使它具有存在的价值和合理性。

另外,学习不是生搬硬套,一定要善于保留自己独特的适合自己和自己民族的东西才是对自己的扬弃和传承。比如,中国人喜欢木,源于中国五行学的一种哲学思想。五行学以日常生活的五种物质:金、木、水、火、土元素,作为构成宇宙万物及各种自然现象变化的基础。这五类物质各有不同属性,如木有生长发育之性;火有炎热、向上之性;土有和平、存实之性;金有肃杀、收敛之性;水有寒凉、滋润之性。五行说把自然界一切事物的性质别人纳人这五大类的范畴。中国人喜欢木,就是喜欢木的生长发育之性,预示家人和国家枝繁叶茂,生生不息,繁荣昌盛。中国人还喜欢水,每家都喜欢造一个水池或养一些金鱼,因为,中国人认为,五行既相生又相克,相生的是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相克的是火克金,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因此,水和木就是中国建筑文化,装饰文化和设计文化力很重要的一个内容。因此,设计师在设计中国的建筑、家具和环境时,就要善于根据文化的特点在选材,配色和材料的搭配时考虑中国的传统哲学,这就是一种文化取向,价值取向和设计取向,就容易被中国人接受。当然要设计西方的产品,就必须符合西方的哲学和文化。

在传承与扬弃方面,应该说日本人比我们做的更好。日本人很擅长学习西方的东西,但跟我们一样,它们也崇尚木文化,而且做的很执着。如《工作室》杂志编辑霍姆斯在1936年写道:“日本的传统有许多值得我们借鉴之处,自然在传统中是首位的:建筑师不应该支配或破坏房屋周围的环境,而应该尊重环境。快乐与呵护自然应当自然而然的流露出来。”这就是很好的一个案例,说明设计如何处理好设计与自然的关系问题,设计与民族文化传承的问题。

设计师与自然

很多设计师,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和生存压力的增加,几乎每天都是面对电脑和资料,也常常在谈判桌上滔滔不绝地讲解着自己的方案,力求打动使用方,获得合同;不断到处找客户,奔波于机场之间;不断去看展览,给自己枯竭的大脑充电;不断看国外的杂志和网站,获得资源与启发;不断打广告,希望扩大知名度,获得更多的机会和订单……

是这个时代扭曲了设计师,还是设计师正在失去职业原则,成为金钱的奴隶?是这个时代不认可设计的价值,迫使设计师为生存而牺牲原则?还是设计师一开始就错误地理解了设计的本质,以为坐在电脑前,会画3D,会画效果图,会手绘就是会设计?是否学了设计专业就会设计?

设计就是产业,设计就是生意,设计就是赚钱。当然我们必须这样做,这是基础。但是,设计还是责任,是道德,是良知,是医生,是老师。然而,现实中,多少丑陋的建筑,不人性化的道路,不好用的商品,毫无价值的资源浪费,无法回收的废旧物,过度的装饰,产品和环境无法协调的室内设计等充斥在我们周围?在很多城市里转上一圈,环顾四周,有多少能成为设计的建筑、园林和街道?

懂得历史,懂得文化的形成过程,懂得人类认识美和创造美的过程,懂得社会进化和发展的方向,懂得东西方文化的瑰宝和差异的设计师不多。关注政治的设计师就更少,他们总认为政治与他无关,政治都是垃圾和骗子,都是政客的把戏而远离它;懂得自然,更多感受自然,理解自然,认识自然,研究自然,从而应用自然的设计师更是越来越少。因为这一代的设计师,更多是面对电脑的设计师。因此,源于自然的艺术形式,又融合了文化与精神的好设计越来越少。

尽管设计师是一个享有特权的职业,可以不受任何约束把自己头脑中对美好未来的憧憬塑造成形象。然而,假如他不理解人们的物质和精神需求,不理解人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渴望社会更加公平,地球需要保护,碳排放越少越好,就很难设想他能够再现真与美,也就很难设计出什么受欢迎的东西来。

奥地利艺术家和教师鲁多尔夫.兹代因埃(1861-1925),将自然精神与政治和设计形式联系起来,提出了世界各时代的设想,预测了一个美学趣味时代的出现。他相信这个时代就会出现在20世纪末期和21世纪,他说:“那时,具有智慧但不道德的作者的思维能力一定会衰弱”。在此后一个时代,“没有道德的智慧将不复存在”。尽管很多人觉着这种预言很荒诞,但他认为,通过向自然学习,借助艺术及设计的力量,就一定能实现"建筑会开始说话。它们将说一种迄今为止没人能听懂的语言。”我想今天, 鲁多尔夫的预言已经开始实施和再现,从水立方的体育馆,到悉尼歌剧院,从北京的鸟巢体育馆到上海很多栩栩如生的自然与科学,生态和功能、艺术与技术,材料与结构完美结合的各国展览馆,太多可以例举的事实验证着他的预言。

设计与未来

21世纪的设计更多聚焦在生态环保的方面,这就要求设计师从新思考设计的目的和意义。设计不再是简单的设计一件东西,一个室内装饰方案,一个系统,而是对自然和人之间关系的整体意识的觉醒和构建。设计与现代科学发展的方向是一致的。科学强调自然中过程的重要性,而不是对成品的研究。而设计更注重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关系,并以成品和环境设计为表征,来说明自己的观点。作为设计师,只有深刻地认识设计的目的和意义,才能做好设计,并且做一个维护和平,建立和谐,创造愉悦与幸福的天使。

未来的设计使得人们能够观察人在世界中的地位。设计正在努力将长期以来一直分类的科学和人性融合起来,排除现代人对人与世界、人与自然和人与人之间疏远的焦虑,让我们得到快乐,但地球不必为此付出代价。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