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最新医学微生物期末考试

最新医学微生物期末考试

最新医学微生物期末考试
最新医学微生物期末考试

登陆QQ邮箱,对比重点是否有出路

1、败血症:病原菌侵入血流,并在其中生长繁殖,同时,产生毒素,引起严重中毒症状。

2、病原微生物:对人类和动物、植物具有致病性的微生物称病原微生物。

3、潜伏感染:宿主与致病菌在相互作用过程中暂时处于平衡状态,病菌潜伏在病灶内或某些特殊组织中,一般不出现在血液、分泌物或排泄物中,一旦机体抵抗力下降,潜伏致病菌大量繁殖,即可使疾病复发。

4、菌群失调:是指在原微生境或其他有菌微生境内正常微生物群发生的定量和定性的异常变化。这种变化主要是量的变化,故也称比例失调。

5、消毒:杀灭物体上的病原微生物,但不一定能杀死芽胞的方法

6、无菌操作:防止微生物进入人体或其他物体的操作方法。

7、条件致病微生物:某些微生物在正常情况下不致病,但在正常菌群当其菌群失调、定位转移、宿主转换或宿主抵抗力的严重降低时,可引起疾病,称条件致病菌。

8、显性感染:当机体抗感染的免疫力较弱,或侵入的致病菌数

量较多、毒力较强,以致机体的组织细胞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生理功能也发生改变,并出现一系列的临床症状和体症。

9、菌落:单个细菌经培养后分裂繁殖成的一堆肉眼可见的细菌集团

10、毒血症:致病菌侵入宿主体内后,只在机体局部生长繁殖,病菌不进入

血循环,但其产生的外毒素入血。外毒素经血到达易感的组织和细胞,引起特殊的毒性症状。

11、半数感染量:表示在规定时间内,通过指定感染途径,使一定体重或年龄的某种动物半数感染所需最小细菌数或毒素量。

12、灭菌:杀灭物体上所有微生物,包括病原微生物、非病原微生物和芽胞的方法。

13、微生物:自然界中一些个体微小、结构简单、肉眼直接看不到

的微小生物。

14、CPE:即致细胞病变效应,是指病毒感染引起的、光学显微镜下可见的受感染组织细胞的形态学改变。

15、侵袭力:是指致病菌突破机体的防御功能,在体内定居、繁殖和扩散的能力。

与细菌的表面结构和产生的胞外酶有关

16、肥达试验:系用已知的伤寒杆菌O、H抗原和甲、乙型副伤寒杆菌的H抗原,与不同稀释度的待检血清作定量凝集试验,根据抗体的含量和动态变化以辅助临床诊断伤寒、副伤寒的一种血清学试验。

17、菌群失调症:是指在原微生境或其他有菌微生境内正常微生物群发生的定量和定性的异常变化。这种变化主要是量的变化,故也称比例失调。

18、结核菌素试验:属于迟发型超敏反应,用结核菌素试剂做皮肤试验,感染过结核分枝杆菌或接种过卡介苗者一般都出现阳性反应

19、慢发病毒感染:病毒或致病因子感染后,经过很长的潜伏期,有的可达数年或数十年之久,以后出现慢性进行性疾病,直至死亡。如HIV的艾滋病和麻疹病毒的亚急性脑。。

20、溶原性转换:是指当噬菌体感染细菌时,宿主菌染色体中获得了噬菌体的DNA片段,使其成为溶原状态时而使细菌获得新的性状。

1、简述破伤风梭菌的致病机制及防治原则。

感染条件:伤口需形成厌氧微环境,伤口窄而深(如刺伤),伴有泥土或异物感染;大面积创伤、烧伤,坏死组织多,局部组织缺血;同时有需氧菌或兼性厌氧菌混合感染。

发病机理:(1)与神经系统的结合(2)内在化作用

(3)膜的转位 (4)胞质溶胶中作用靶的改变

防治原则:1、正确处理创口,及时清创扩创。

2、注射百白破三联疫苗进行人工主动免疫。

3、对可疑病人可立即注射破伤风抗毒素(TAT)进行紧急预防。

4、发病早期可足量使用抗毒素进行特异性治疗。

5、抗生素

2、细菌生长繁殖需哪些环境因素?

1、营养物质:水、碳源、氮源、无机盐及生长因子为细菌的代谢及生长繁殖提供必需的原料和充足的能量

2、酸碱度(pH):多数病原菌最适pH为7.2--7.6,而结核杆菌最适pH值为6.5--6.8,霍乱弧菌最适pH值为8.4--9。

3、温度:病原菌最适温度为37度。

4、气体:

O2:根据细菌代谢时对氧气的需要与否分四类:

①专性需氧菌:具有完善的呼吸酶系统,需要分子氧作为受氢体以完成需氧呼吸,仅能在有氧环境下生长。

②微需氧菌:在低氧压(5%-6%)生长最好。

③兼性厌氧菌:兼有有氧呼吸和无氧发酵两种功能,在有氧、无氧环境中均能生长,但以有氧时生长较好。大多数病原菌属于此。

④专性厌氧菌:缺乏完善的呼吸酶系统,只能进行无氧发酵,必须在无氧环境中生长。 CO2:对细菌生长也很重要,大部分细菌在代谢中产生的CO2可满足需要,个别细菌初次分离时需人工供给5-10%CO2。

3、细菌外毒素的种类有哪些?细菌的内毒素和外毒素有何不同点?

细菌的内毒素即革兰阴性菌的LPS,包括脂质A、核心多糖和特异多糖三部分。细菌的外毒素主要是由革兰阳性菌和少数革兰阴性菌合成及分泌的毒性蛋白质产物,包括神经毒素、细胞毒素和肠毒素三大类。

4、什么是培养基?细菌培养基根据性状分为哪三类?在这些培养基,细菌分别会产生哪些

生长现象?

培养基:是人工配制的供细菌生长繁殖所需的营养基质

(1)固体培养基:细菌经分离培养形成菌落,根据菌落特点,可分为三型①光滑型菌落(S型菌落):新分离的细菌大多数为光滑型菌落,表面光滑、湿润、边缘整齐致病性较强。②粗糙型菌落(R型菌落):菌落表面粗糙、干燥、有皱折,有时呈颗粒状,边缘大多不整齐。③粘液型菌落(M型菌落):多见于有肥厚荚膜或丰富粘液层的细菌,菌落表现粘稠、有光泽、似水珠样。

(2)半固体培养基:多用来检查细菌的动力和保存菌种。有鞭毛的细菌可由穿刺线向四周运动扩散,培养后穿刺线模糊不清,呈羽毛状或云雾状混浊生长;无鞭毛的细菌,不能运动仅沿穿刺线生长,穿刺线清晰,穿刺线以外的培养基仍透明澄清。

(3)液体培养基:细菌生长呈三种状态:①混浊生长:菌液均匀混浊状态,见于大多数。②沉淀生长:细菌沉于管底形成沉淀,培养液上清液较清,如链球菌。③形成菌膜:多为专性需氧菌,在培养液表面生长,形成菌膜如绿脓杆菌。

5、什么是L型菌?在临床上,什么情况下易出现L型菌?L型菌有哪些特点?

革兰阳性菌细胞壁缺失后,原生质仅被一层细胞膜包住,称为原生质体;革兰阴性菌肽聚糖层受损后尚有外膜保护,称为原生质球,这种细胞壁受损的细菌能够生长和分裂者称为细菌L型

L型细菌的形成与细菌生存环境的改变和人工诱导作用有关。人工诱导细菌变成L型细菌的因素如下:(1)抗生素,如青霉素、先锋霉素、万古霉素等;(2)酶类,如溶菌酶、脂酶;(3)机体的一些免疫因素,如抗体、补体、吞噬细胞;(4)物理因素,如紫外线;(5)化学因素,如去氧胆酸盐。其形成可能与临床有密切关系。

(1)嗜高渗性(2)返祖性:(3)弱抗原性

6、乙肝病毒通过哪些途径引起感染?应采取哪些措施预防乙肝病毒感染?乙肝抗原-抗体系统有哪几项?分别叙述其意义。

1母婴传播2医源性传染3输血传播4密切生活接触传播5性传播

1、保护宜感染人群

2、控制传染源

3、切断传播途径

1乙肝表面抗原(HBsAg)

是乙肝病毒的外壳蛋白,本身不具有传染性,但它的出现常伴随乙肝病毒的存在,所以它是已感染乙肝病毒的标志

2乙肝表面抗体(抗HBs或HBsAb)

是对乙肝病毒免疫和保护性抗体。它的阳性表明既往感染过乙肝病毒,但已经排除病毒,或者接种过乙肝疫苗,产生了保护性抗体。

3e抗原(HBeAg)

急性或慢性乙肝患者的体内可查出e抗原,它的阳性说明乙肝病毒在体内复制活跃,传染性强。

4e抗体(抗HBe或HBeAb)

它的阳性表明患者的传染性降低,病毒复制降低或缓解。也有个别人e抗体阳性,病情迁延不愈,多为感染了变异的乙肝病毒所致。

5核心抗体(抗HBc或HBcAb)

它的滴度高,表明乙肝病毒正在复制,有传染性,可持续存在数年至数十年。低滴度的核心抗体表明既往感染过乙肝病毒。

7、细菌造成的全身感染有几种情况?分别叙述其机制。

细菌全身感染即感染发生后,致病菌或毒性代谢产物进入血液并通过机体循环系统向全身扩散引起全身症状的感染。有以下类型(1)菌血症,特征为致病菌自局部病灶不断进入血液,

但不能再血流中大量繁殖只是通过血流散播到适宜部位致病。(2)败血症,特征为机体防御功能相当弱的情况下,致病菌侵入血流并在其中大肆繁殖生长,产生毒性代谢物,造成机体严重损伤,产生全身中毒症状。(3)脓毒血症,特征为化脓性细菌在引起败血症的同时通过血流到达全身多个器官引起多发性化脓病灶。(4)毒血症,特征为致病菌侵入机体后,在局部组织中生长繁殖,致病菌不侵入血流,但其毒素进入血液循环并损坏特定的靶器官,引起特定的毒性性状。(5)内毒素血症,特征为革兰阴性菌侵入血流并且大肆生长繁殖,崩解后释放大量内毒素;或病灶内大量革兰阴性菌死亡,释放的内毒素入血所致的毒性症状。

8、包膜病毒的结构有什么特点?HIV和流感病毒包膜刺突有什么作用?

包膜:病毒体最外层结构,为脂质双层。包膜上有两种刺突:血凝素和神经氨酸酶。两种刺突抗原性不稳定易发生变异,是流感病毒分亚型的依据。

包膜的功能:

①持结构的完整性②参与病毒的感染过程③具有抗原性,可引起机体发热等中毒症状。

血凝素(HA)血凝素在病毒导入宿主细胞的过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血凝素具有免疫原性,抗血凝素抗体可以中和流感病毒。

神经氨酸酶(NA)切断病毒与宿主细胞的最后联系。因此神经氨酸酶也成为流感治疗药物的一个作用靶点

HIV gp41 gp120

9、李某,男,16 岁,因发烧、浮肿、血尿入院。自幼时常咽喉痛、发烧,曾因心脏杂音卧床一个月。入院前3周又因咽痛发烧而注射青霉素数日,症状消失,入院前两日高热,血尿。查体:T 39℃,血压稍高,眼睑及下肢浮肿。实验室检查:ASO抗体800单位,尿RBC+++,尿蛋白+++。思考题:1)本病怀疑为什么疾病?2)此致病菌致病物质有哪些?3)引起本病的机制?

10、广东省某小学10月某日在课间餐后,有185名学生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症状,呕吐较明显,伴有低热、白细胞升高,取呕吐物及剩余食物进行微生物学检查,镜下查见革兰阳性球菌,葡萄串状排列,普通培养基培养可见圆形、中等大小、金黄色菌落。思考题:初步诊断?病原体?为什么?如何防治?

11、6岁患儿因发热伴头疼、呕吐入院。查体发现体温39℃,全身皮肤有绿豆大小红色出血点,颈硬,喷射状呕吐。脑脊液混浊,WBC明显升高。脑脊液镜检发现WBC内外均有革兰阴性球菌。请问答:1) 初步诊断?病原体?为什么?2)标本采集和送检注意事项?3)如何预防?

1.引起本病最可能的病原菌是脑膜炎奈瑟菌。脑脊液离心沉淀涂片,中性粒细胞内

外均有革兰阴性双球菌,结合患儿临床表现和脑脊液检查特点,可初步确定为脑膜炎奈瑟菌。可进一步将脑脊液标本增菌后接种于巧克力培养基,培养48小时后,如形成无色、圆形、隆起、光滑、透明或半透明、似露滴状的小菌落,取菌落涂片染色镜检可进一步明确诊断。

2.病原菌主要经呼吸道飞沫传播,鼻咽部局部繁殖后入血,导致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多数人感染后表现为带菌状态或隐性感染,只有少数人发展成脑膜炎。

3. 脑膜炎奈瑟菌抵抗力很弱,对干燥、寒冷、热力以及常用化学消毒剂等均很敏感。

因此在采集和送检疑为脑膜炎病人的材料时要注意保暖保湿,迅速送检,最好是床边接种。

4. 对患儿注射荚膜多糖疫苗。我国因流行的菌群以A群为主,目前我国使用的为A

群脑膜炎奈瑟菌疫苗。

12、患者,女,27岁。发热6天入院,食欲不振,乏力,腹胀,排稀便,每天4-5次。体检:体温40℃,相对缓脉,肝、脾略肿大,腹部见玫瑰疹。WBC数不高,取血和粪便培养均未发现致病菌。两次取血做肥达反应,结果如下:入院时伤寒H抗体1∶80,伤寒O抗体1∶80,肖氏副伤寒H 1∶40,希氏副伤寒H 1∶40;入院12天,伤寒H 1∶320,伤寒O 1∶320,肖氏副伤寒H 1∶40,希氏副伤寒H 1∶20。请回答:初步诊断?有何诊断依据?2)为何在入院初期伤寒H抗体效果1∶80,而12天后可升高为1∶320?3)患者的并发症?如何避免其发生?高热40度,典型的不能再典型的伤寒了

初步诊断伤寒

进一步检查肥达实验

1、肠出血

2、肠穿孔

3、中毒性心肌炎

4、中毒性肝炎

5、溶血性尿毒综合征初一阶段性测试(一)

出卷人:喻佩

姓名年级得分

注:本试卷共3页,满分120,时间120分钟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零不属于( )

A.正数集合

B.有理数集合

C.整数集合

D.非正有理数集合

2.已知下列各数-8, 2.1, 1

9

, 3, 0,﹣2.5, 10, -1中,其中非负数的个数是( )

A.2个

B.3个

C.4个

D.5个

3.在数轴上A点和B点所表示的数分别为-2和1,若使A点表示的数是B点表示的数的3倍, 应将A点( )

A.向左移动5个单位

B.向右移动5个单位

C.向右移动4个单位

D.向左移动1个单位或向右移动5个单位

4.下列各组数中,互为相反数的是( )

A.|-1

3

︱和﹣

1

3

; B.|-

1

3

︱和﹣3 C.|-

1

3

︱和

1

3

; D.|-

1

3

︱和3

5.若│a│=-a,则( )

A.a>0

B. a<0

C. a≥0

D.a≤0

6.甲?乙?丙三地的海拔高度为20米,-15米,-10米,那么最高的地方比最低的地方高( )

A.10米

B.25米

C.35米

D.5米

7.质检员抽查某零件的质量,超过规定尺寸的记为正数,不足规定尺寸的记为负数,结果第一

个0.13mm, 第二个–0.12mm, 第三个0.15mm, 第四个0.11mm,则质量最好的零件是( )

A. 第一个

B. 第二个

C. 第三个

D. 第四个

8.一个有理数和它的相反数的积是( )

A.正数

B.负数

C.一定不大于零

D. 一定不小于零

9.若a

b

=0中,那么一定有()

A. b=0,a≠0

B. a=0,b≠0

C. a=0或b=0

D. a=b=0

10若两个数的和是正数,那么( )

A.这两个数都是正数 B.一个加数为正,另一个加数为0

C. 这两个加数一正一负,而且正数的绝对值较大;

D.以上三种情况都有可能

11.绝对值相等的两数在数轴上对应两点的距离为8,则这两个数为( )

A.±8

B.0和-8

C. 0和8

D.4和-4

12.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比正数小的数一定是负数

B.零是最小的有理数

C.有最大的负整数和最小的正整数;

D.一个有理数所对应的点离开原点越远,则它越大

13.一个数的平方仍然得这个数,则此数是( )

A.0

B.±1

C. ±1和0

D.1和0

14.若│a│=5, │b│=3,则a-b等于( )

A.2或8

B. -2或-8

C. -5或-3

D.±2或±8

15.若ab=0, 那么a、b( )

A.都为0

B. 都不为0

C.至少有一个为0

D.无法确定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