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控制指标

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控制指标

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控制指标
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控制指标

成都市青白江区妇幼保健院

医疗质量管理和持续改进方案

医疗质量是医院管理核心。为全面加强医疗质量管理,持续改进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根据国家卫计委《医疗质量管理办法》,保证医疗安全。根据国家卫计委《医疗质量管理办法(卫计委令第

10号)》及《成都市医疗核心质量检查标准》等要求,结合中心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管理目的

通过科学的质量管理,建立正常、严谨的工作秩序,确保医疗质

量与安全,杜绝疗事故的发生,促进我院医疗技术和管理水平不断发展。

二、指导思想

推进全面质量管理,建立任务明确,职责权限相互制约,协调与

促进的质量保证体系,使中心的医疗质量管理工作得到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努力提高工作质量及效率。

三、组织管理

我院医疗质量管理实行院科两级责任制。院长是我院医疗质量

管理的第一责任人,临床科室及药学、医技、护理等部门负责人是本

科室医疗质量管理的第一责任人。我院建立“决策层-控制层-执行层”的我院质量层级管理体系,负责我院的医疗质量管理工作,层层负责、层层落实、充分发挥管理体系作用。

(一)决策层

由我院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各质量管理专业委员会(医疗

保健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学委员会,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病案管理委员会、输血管理委员会、护理管理委员会、伦理委员会、学术委员会等)组成,我院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

主任由院长担任,委员由医疗管理、质量控制,医院感染管理、护理、信息、后勤等职能科室负责人及相关临床、药学、医技等科室负责人

组成,质量控制部(简称质控部)负责日常管理工作。

(二)控制层

由医务部,质控部、护理部、妇计办.药学部、院感部,信息科、门诊部,医保科、财务枓,人力资源部、总务部、医学装备管理科、

宣传科、行政办公室、党群办公室等各职能部门组成。

(三)执行层

由各科室医疗质量管理小组.科主任.护士长、质控医生、质控

护士等3-5人组成,科主任为科室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组长,质控医生.质控护士负贪日常具体工作。

四、医疗质量管理内容

(一)结构医疗质量管理

结构医疗质量管理是指我院的管理制度、岗位职责、人力资源、财务、医院环境、设施、医疗设备、业务技术、药品供应、后勤保障、信息

方面的管理,是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中最基本的一环。

1.制度建设。建立健全工作制度、在岗职责,诊疗规范,操作技

术常规,诊疗流程,医疗保健质量考核标准。

2 .人力资源管理。按照《三级妇幼保健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2016 年版)》要求和我院规模,合理设置科室,合理安排人员,做到合理、高效、优质服务,充分调动人员的积极性。

3. 质量控制。医务部、质控部、护理部、院感科、科教科、院办、总务科、设备科、门诊部、财务科、医保科、信息科、妇计办等科室

要经常深入一线进行督查、指导,并服务临床一线。

4. 改善服务流程,为病人提高安全快捷服务。严格执行医疗核心

制度,设立意见箱、意见薄、开展门诊预约,诊费公开,提供查询,

为患者导医,保持清洁、安静、舒适的就诊环境。

(二)过程质量与安全管理

过程质量与安全管理是本院医疗质量管理的关键,必须加强管理。

1. 医务人员自觉履行岗位职责,认真执行医疗核心制度并落实到位。

2. 科主任、护士长是科室质量与安全管理责任人,要抓好科室质量与安全管理,及时发现、纠正诊疗过程中的质量问题,加强对重点

环节(重点病种、重点手术、高危孕产妇、高危儿、危急重症、围手

术期,输血与药物管理、有创诊疗操作等)、重点部门(急诊科、产

科病房、串术室、产房、新生儿病房、治疗室等)和重点时段(周末、节假日、中午、夜间单独值班时、交接班时、急诊患者增多时等)的

监测,保证医疗安全。

3. 抓好环节质量管理中的重点环节和薄弱环节,特别是加强对医

疗核心制度的执行及落实情况。

(1)抓好查房、会诊、病例讨论、查对,手术审批、转诊转院

等制度的贯彻落实。

(2)做好危重疑难病人、围手术期病人和特殊病人的管理。

(3)抓好临床输血管理,确保用血安全。

(4)抓好急诊急救工作,对急诊科应急反应、人员、设备、急

救药品等情况随时抽查。

(5)抓好值班制度落实,节假日值班技术力量要保证,做好交

接班及报告书写,经常随机抽查(特别是节假日、夜班、交接班时段)在岗情况。

(6)做好病历书写和管理,及时、规范、完整、准确书写,上

级医师及时修改并签名,按时归档、妥善保存。

(7)做好沟通工作,一是做好医患沟通工作并做好谈话记录,

二是做好与领导之间、职能科室之间、科室之间、医生与护士之间、

同事之间工作的沟通,确保质量与安全管理的决定及时执行,工作上能互相协作,确保工作正确运转。

(8)抓好特色科室、重点科室质量与安全管理,提高诊断、治

疗质量。

(9)病人出院结账时,账目由科室内部核对杜绝病人往返。

(三)结果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

1.加强单病种质量控制、监测住院重点疾病及重点手术总例数、

并发症例数、31天再住院例数、术后非预期手术例数、死亡例数、

平均住院日、平均住院费用等指标。

2.分析预评价。是否符合诊疗规范,各项检测指标是否达到目标,利用质量管理工具找出问题,进行分析、评价,督促整改并查看整改

效果,做到持续改进有成效。

3.结果质量监测指标管理。作为考核科室的重要指标。

五、医疗质量管理和持续改进

(一)临床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和持续改进

4.严格执行医疗核心制度。认真执行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的核心制度,如首诊负责制度、三级查房制度、会诊制度、分级护理制度、

值班和交接班制度、疑难病例讨论制度、急危重患患者抢救制度、术

前讨论制度、死亡病例讨论制度、查对制度、手术安全核查制度、手

术分级管理制度、新技术和新项目准入制度、危急值报告制度、病历管理制度、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临床用血审核制度、信息安全管

理制度等。

5.加强围手术期管理。严格执行手术分级管理制度,根据医师职称及技术能力等予以手术分级授权。加强围手术期管理,特别注重术前、术中及术后管理,保证手术安全。

6.加强高危孕产妇及高危儿管理,制定高危孕产妇及高危儿管理标准及监控措施,做到制度完善,人员职责明确,管理流程合理,规

范管理、规范处置,保证孕产妇及婴幼儿安全。

7.加强医疗质量关键环节的管理。制定医疗质量关键环节管理标准及监控措施,定期检查,使医疗保健质量与安全管理制度化。有效

防范、控制医疗风险,及时发现医疗保健质量与安全隐患。

4. 病历质量管理。贯彻落实国家卫计委《病历书写基本规范》、《医疗机构病历管理规定》及我院制定的《病历(案)质量控制管理

方案》,加强病历质量管理,保障病历书写客观、准确、及时、完整、真实,规范。建立健全病历全程质量监控、评价、反馈制度,提高病

历书写内涵质量,甲级病历率>90%。

5. 加强临床路径及单病种质量管理。加强临床路径、单病种质量管理与推行工作,建立中心临床路径及单病种管理的标准体系,制定单病种医疗质量参考标准,促进医疗质量标准化管理。

(1)对单病种及进入临床路径管理的住院患者制定适宜的

诊疗计划。

(2)按照路径表单进行规范诊疗。

(3)做到合理检查、合理治疗、合理用药、合理收费,严格控

制平均住院日和平均住院费用。

7 .加强医疗技术管理。

(1)建立健全并认真贯彻落实医疗技术准入、应用、监督、评

价制度,并建立完善医疗技术损害处置预案。建立医疗技术风险预警

机制,并组织实施。

(2)具有与开展的技术或项目相适应的技术力量、设备与设施,以及确保患者安全的方案。当技术力量、设备和设施发生改变,可能

影响到医疗技术的安全和质量时,应当中止该枝术,按规定进行评估后,符合规定的,方可重新开展。

(3)对新开展的医疗技术的安全,质量、疗效、费用等情况进

行全程追踪管理和评价,及时发现医疗技术风险,并采取相应措施,

以避免医疗技术风险或将其降到最低限度。

(4)建立新开展的医疗技术档案。

(5)不得应用末经批准或安全性和有效性未经临床实践证明的

技术。

(二)急诊质量与安全管理和持续改进

1 .急诊专业设置合理,人员相对固定,值班医师能够胜任急诊

抢救工作。

2. 建立急诊、入院、手术“绿色通道”,急诊服务及时,安全、

便捷、有效。及时接受各类急、危、重病人的抢救和诊治,急诊24 小时开放,实行医师首诊负责、严格执行急诊各项规章制度。

3. 急诊抢救工作及时由上级医师进行指导或主持。

4. 急救设备齐备完好,满足急救工作需要,医护人员能够熟

练、正确使用。

5. 各种抢救设施定期检查,并有记录,保持运行状态良好。

(三)门诊质量与安全管理和持续改进

8. 依据工作量及需求,合理安排专业技术人员,提高门诊确

诊能力,保证门诊诊疗治疗。

9. 临床专家门诊由副主任医师以上人员把关。

10. 医疗文书书写规范,加强门诊处方、门诊病历书写、各类

辅助检查申请单书写质量的检查力度,将检查结果纳入绩效考核。

11. 提高门诊医疗服务质量,不断提高门诊病人满意度。

(四)医学影像质量与安全管理和持续改进

1 .专业设置及其设备、设施满足临床需要,能提供24 小时急诊检查服务。

2.执行技术操作规范,实行科学的质量控制标准,开展临床随访,定期进行质量评价。

3. 医学影像资料质量符合临床工作要求。

4.报告及时,准确、规范,有审核制度、开展集体读片。

12. 严格执行接诊登记,影像片保管,借阅及值班、交接班制度。

6.严格执行设备专人负责与维修保养制度。

7.努力提高患者,医师与护理人员对医学影像部门服务满意度。(五)检验质量与安全管理和持续改进

1. 贯彻落实《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等有关规定。严

格执行各种检验制度。

2 .临床检验实验室集中设置,统一管理,资源共享实验室管理

统一标准,统一质控,保证质量。

3. 临床检验实验室布局与流程应当安全,合理,并符合医院感染控制和生物安全要求。

4 .临床检验项目满足临床需要,并能提供24 小时急诊检验服务。

5 .落实全面质量管理与改进制度,按照规定开展室内质控,参

加室间质评。

6 .开展项目结果正确,无明显误差及漏检。检验报告及时,准确、规范,可长期保存,报告单实行双签名。

6.检验标本采集运送和保存符合要求,结果有信息反馈,落实危急值报告制度。

7.遵守检验项目和检测仪器操作规程,定期校准检测系统,并及时淘汰经验定不合格的设备与试剂。

8.努力提高患者、医师与护理人员对检验部门服务满意度。

(六)输血质量与安全管理和持续改进

13.落实《献血法》和《临床用血管理办法》、《临床输血技术规范》等有关规定。我院严禁非法擅自采血。

14.具备为临床提供24小时供血服务的能力,满足临床需要。

15.制定临床输血管理规范。定期召开输血管理会议和科学合理输血知识培训。

16.建立质量监测、考核和信息反馈制度。

17.严格执行输血技术操作规范。预防输血感染,保证输血安全。

18.落实临床用血申请,登记制度,履行用血报批手续,执行输血前安全检验和核对制度。

19.掌握输血适应症,科学,合理用血。完善输血反应及输血感染疾病的登记、报告和调查处理制度。

20.定期检查血液出入库专用登记薄记录、核对、检查双签名是否符合要求。

21.严移执行输血前告知制度。

10.输血所用器材必须符合国家标准,有三证(产品许可证、卫

生许可证、医疗器械注册证)。

(七)麻醉与镇痛管理和持续改进

1 .做好麻醉分级授权管理落实到每位麻醉医师,权限设置与其

资格能力相符。

2.认真落实患者麻醉前病情评估和术前讨论制度.对高风险手

术、新开站手术、难度较大的手术进行麻醉前讨论。制定麻醉计划。

3. 认真执行麻醉前后访视制度,麻醉前后注意病情观察,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4. 科室质控小组每月进行麻醉质量检查、统计,分析,每季度进行一

次全面的麻醉质量分析评价针对问题制定整改措施,做到持续改进有成效。

(八)医院感染管理和持续改进

22. 贯彻落实《医院感染管理办法》,认真做好医院感染管理

工作

23. 确定本院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相关规章制度、医院感染诊

断标准,并监督实施。

24. 加强重点科室、重点部门、重点环境、重点流程、危险因素的管理,防治医院感染.

25. 对医院感染相关危险因素进行监测分析、反馈,针对问题提出控制措施,并加以指导实施。

(九)药事质量与安全管理和持续改进

2. 贯彻落实《药品管理法》《医疗机构药事管理暂行规定》、《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和《处方管理办法(试行)》等有关规定。

9.有完善的规章制度和各岗位标准操作规程。制定、落实药事

质量管理规范、考核办法并持续改进。

10.药品供应满足临床需要。建立突发事件药品供应与药事管理机制。

11.药学部门布局合理,管理规范,能为患者提供安全、及时人性化的服务。

12.药学部门要建立“以病人为中心”的药学管理工作模式,开展以合理用药为核心的临床药学工作,建立临床药师制,临床药师数量合理,负责临床药物遴选,处方审核,参与查房、会诊等。

13.药学专业技术人员负责合理用药的监督、指导,评价,开展药物良反应监测和报告,开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监测,协助临床做好细菌耐药监测,为患者提供合理用药的咨询服务,积极推广个体化给药方案。禁止非药学专业技术人员从事药学技术工作。

14.加强对特殊管理药品的管理,包括毒性药品、麻醉药品、精神药品、放射药品购置、使用与安全保管、加强高危、易混药品全院一

体化管理,剧、毒、麻药做到五专(专人、专柜、专锁、专处方、专

登记)

15.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学委员会定期召开会议,并有会议记录具体的实施方法。

16.定期发布临床用药信息,指导合理用药、提供用药咨询。

17.定期检查分析临床用药及合理用药情况

18.努力提高患者与医师,护理人员对药学部门服务满意度。

(十)爱婴医院质量与安全目标管理和持续改进

19. 认真执行保护,促进和支持母乳喂养WHO/UNICE联F 合声明《促进母乳喂养成功的十点措施》规定。

20. 严格执行《国际母乳代用品销售手则》,严禁“三奶”。

21. 认真执行我院制定的《促进母乳喂养成功的十点规定》。

(十一)其他辅助科室质量与安全管理和持续改进

26. 超声、心电图,放射、病理检查等严格按照操作规程,报告书

写完整、规范、字迹清楚,检查所见描写客观、完整、准确。

2 .努力提高患者与医师、护理人员对其他辅助科室服务满意度。

六、考核方法和奖惩

我院将按照本方案要求及科室质量考核标准(见青妇计发[2017]115

号文件),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结果质量监测指标(见附件),对各科室进行质量考核,将考核结果纳入科室综合目标考核,并与奖励性绩

效挂钩。

附件:成都市青白江区妇幼保健院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结果

质量监测指标

附件

成都市青白江区妇幼保健院

项目

标准

标准

项目

入出院诊断符合率≥95%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60%

用率

手术前后诊断符合率≥95%门诊患者抗菌药物处

≤20%

方比例

≤20%

准≥99%急诊患者抗菌药物处

病理常规诊断报告

确率方比例

临床主要诊断与病理≥90%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40%诊断的符合率用强度(DDD)

危重病人抢救成功率≥84%三基考核合格率100%

(80/100分)

好100%患者治愈好转率≥90%急救仪器及药品完

住院孕产妇死亡率≤2/万基础护理合格率≥90%活产新生儿死亡率≤5‰特、一级护理合格率≥90%麻醉死亡率≤2/万常规器械消毒灭菌合100%

格率

手术患者住院死亡率成分输血率≥85%

100%

登记

手术冰冻与石蜡病理≥90%“危急值”报告

诊断符合率管理

恶性肿瘤手术前诊断≥97%病床使用率≥85%与术后病理诊断符合

29次/年

医院感染总发生率≤8%病床周转次数

19次/年

新生儿患者医院感染≤2%新生儿病床周转次数

发生率

甲级病案率,无丙

级≥90%平均住院日(成人、≤7天儿童)

病历

二类手术甲级愈合率≥97%平均住院日(新生儿)≤10天

高危孕产妇管理率≥97%择期手术患者手术前≤3天

平均住院日

的≥50%剖宫产率≤45%符合临床路径标准

患者入组率

非医学指征剖宫产率≤10%临床路径管理入组完

70%

成率

药占比

率100%中药饮片质量合格率100%

出院病历三日归档

比≥90%入院三日确诊率≥90%24 小时母婴同事

会阴侧切率≤30%除有医学指征的新生≥80%

儿外,新生儿出生后

纯母乳喂养率

产≤8 门急诊危重抢救例数

阴道分娩中转剖

阴道助产率2-5 %门急诊危重抢救死亡

例数

大型X 光检查阳性率≥50%新生儿窒息例数

影像诊断与手术后符≥90%新生儿窒息复苏成功

合率例数

CT检查阳性率≥60%低体重儿抢救成功率

MXTU ≥60%低体重儿死亡率

处方合格率≥95%低体重儿自动出院率

麻醉药品、第一精神100%西医妇科平均每月分

药品处方合格率别申请中医会诊次

第二精神药品处方合90%西医儿科平均每月分

格率别申请中医会诊次

率≤1/10000

药房发出药品质量合100%发药年出门差

格率

质量检测指标

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结构

科室

监测指标范围:我院各

汇总。

登记

检测指标方法:信息系统数据采集、科室

、总结

行分析

度进

检测指标频率:每月迸行数据汇总,每季

医疗质量管理指标

医疗质量管理评价指标 质量管理相关目标及相关评价指标 (一)质量管理相关目标 1.实行患者病情评估制度,遵循诊疗规范制定诊疗计划,并进行定期评估,根据患者病情变化和评估结果调整诊疗方案。 2.加强运行病历的监控与管理,落实核心制度和规范要求,提高医疗质量,保障治疗安全、及时、有效、经济。 3.落实三级医师负责制,加强护理管理。 4.规范治疗,合理用药,严格执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及其他药物治疗指导原则、指南。 5.有危重病人抢救流程,规范三级医师报告和职责,提高抢救成功率;严格并发症和医院感染事件报告制度,不瞒报和漏报。 6.按手术诊疗管理有创诊疗操作。 7.开展重点病种质量监控管理。 8.实施“危急值”登记、报告、处理制度。 (二)相关评价指标 1.入出院诊断符合率≥95%。 2.手术前后诊断符合率≥95%。 3.临床主要诊断、病理诊断符合率≥60%。 4.CT检查阳性率≥70%。 5.MRI检查阳性率≥70%。 6.大型X光机检查阳性率≥70%。 7.急危重症抢救成功率≥80%。 8.治愈好转率≥90%。 9.清洁手术切口甲级愈合率≥97%。 10.清洁手术切口感染率≤1.5%。 11.麻醉死亡率≤0.02%。 12.尸检率≥15%。

13.医院感染现患率≤10%。 14.医院感染现患调查实查率≥96%。 15.院内急会诊到位时间≤10分钟。 16.开展成分输血比例≥85%。 17.输血适应症合格率≥90%。 18.平均住院日≤15天。 19.择期手术患者术前平均住院日≤3天。 20.病床使用率85—93%。 21.病床周转次数≥19次/年。 22.药品收入占医疗总收入比例≤45%。 23.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率100%,培训合格率≥90%。 24.已出院患者对医疗服务满意度≥90%。

最新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会议记录资料

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会议记录 为了进一步加强医疗安全管理工作,持续提高医疗服务水平,迎接等级医院的评审,我们完善了院、科两级医疗安全管理组织,围绕基础质量、环节质量、终末质量全面加强了医疗安全工作监管,定期召开相关医疗安全的各专业委员会会议。今天,我们召开今年下半年医疗安全管理委员会会议。 议程: 1、各位科主任结合乡镇卫生院等级医院的评审准备,简要汇报一下上半年的科室工作,针对科室在等级医院评审准备方面、医疗安全、医疗质量方面以及病历质量监控方面存在的问题和整改措施,作一个交流性的发言。 2、医务科主任李长友作上半年医疗安全管理工作的总结,主要从各科按乡镇卫生院等级医院要求安全开展医疗技术 的情况、医疗安全核心制度落实情况、处方与病历质量、抗生素合理应用、投诉处理等方面进行总结,提出具体的整改意见及建议,布置下季度工作。 3、医院管理委员会成员相继发言,院长衣英强总结:刚才,各位科主任对本科室上半年的医疗安全工作作了很好的发言,医务科对上半年的医疗安全管理工作作了总结。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2018年上半年共接受医疗投诉0起,医疗安全管理里工作有所提高,医疗安全方面做得较好,至今没有重大医疗纠纷,也没有较大的经济赔偿,这些成绩,和大家的努力是分不开的。医疗安全管理与持续改进是医院管理的永恒主题,今年,我们在医疗安全常规管理的基础上,结合乡镇卫生院等级医院的评审,加强了病历点评制度,强化了“三基”培训与考核,注重有技术含量的医疗技术的开展,加大了抗感染药物专项整治的力度,进一步加强医患沟通和

投诉接待工作,进一步加强医院安全管理工作,确保医疗安全和安全生产,创建平安、稳定、和谐的医院环境。 并对2018年各科室关于医疗安全的相关工作做了布署:一、医务工作各有关人员在具体工作中一定要有法规意识,要熟练掌握院的有关规章制度,要注重协同配合,共同将医疗安全工作做到位,营造和谐发展的良好环境; 二、强化制度落实,认真执行各项医疗制度,尤其是医疗安全核心制度的落实,巩固基础医疗质量; 三、乡镇卫生院等级评审工作迫在眉睫,由医务科主任李长友主抓医疗安全工作的开展; 四、 五、继续医院管理年工作的深入开展; 六、加强临床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 七、将质控工作常态化,医疗质量督查组定期对全院医疗质量进行质控检查,建立初步的质控体系,尽量做到公正、公平。积极主动地为临床一线服务,查找医疗隐患、加强安全意识、提高医疗质量; 八、 九、加强对临床一线医务人员的业务培训,提高医务人员整体素质; 八、质量就是稳定,管理就是沟通,希望各科室在工作中要注意沟通,提高工作效率。 医疗安全贯穿在我们整个的医疗工作之中,卫生部“医疗质量万里行”的主题就是“持续改进质量,保障医疗安全”,科主任要进一步提升自己的医疗质量意识和风险防范意识,承担起管理的职责,从管理的概念上来提高我们的管理水平和风险防范能力。科室管理不能是粗放型的,要精细化管理。作为科主任,对科内哪些病人会有风险要做到心中有数,对危重病人、有基础性疾病的病人、老幼病人、有过敏史的病人等要加倍警惕。要健全预警机制,对存在的问题要敏感,

《医疗质量控制中心管理办法(试行)》

《医疗质量控制中心管理办法(试行)》 粤卫函〔2009〕461号 各地级以上市卫生局,部属、省属驻穗医药院校附属医院及厅直属有关医院,各省级医疗质量控制中心: 现将《卫生部关于印发〈医疗质量控制中心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卫医政发〔2009〕51号)转发给你们,结合我省实际,提出以下要求,请一并遵照执行。 一、各省级质控中心和中心主任要按照《医疗质量控制中心管理办法(试行)》的要求认真履行职责,开展专业质量考核,定期向我厅报告工作进展、工作计划及工作总结。我厅将制定相应的检查和考核办法,定期或不定期组织对质控中心及负责人进行检查、考核,实行动态管理。 二、各省级质控中心挂靠医院要重视此项工作,把质控中心建设工作纳入医院日常工作范畴,给予质控中心必要的支持,加大资金投入,配备专(兼)职人员。要加强承担质控中心任务相关专业的建设,提高专业水平,培养专家人才,为全省树立楷模和榜样。 三、各地级以上市可参照国家及省的规定和做法,结合本地实际,成立相关专业的医疗质量控制中心,并加强指导和管理,促进本地区专科水平的发展。 广东省卫生厅 二〇〇九年七月二日 卫生部关于印发《医疗质量控制中心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 卫医政发〔2009〕51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局: 为加强医疗质量管理,不断提高医疗质量和医疗服务水平,建立和完善适合我国国情的医疗质量管理与控制体制和体系,指导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加强对医疗质量控制中心的建设和管理,更好地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我部组织制定了《医疗质量控制中心管理办法(试行)》。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二〇〇九年五月三十一日 医疗质量控制中心管理办法 (试行)

医疗质量安全管理记录

科室日常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持续改进记录检查日期2014/12/20检查人员潘良明 主要检查内 容 知情谈话制度的落实 医疗质量存在问题(包括患者姓名、住院号、存在问题、相关责任人等)1、对知情谈话重要性认识不足。 2、知情谈话做得不到位,不及时。 3、谈话的技巧掌握不够。 责任人:全科同志 改进措施1、加强相关法律法规的学习,提高认识。 2、加强学习,掌握谈话的技巧。 3、对每一个病人都要有谈话的意识,谈话的责任。 效果评价加深了医护人员对沟通制度的认识知情谈话后患者满意度提高 告知不到位引起的投诉减少 质控员签字 科主任签字 科室日常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持续改进记录检查日期2014/11/28检查人员潘良明 主要检查内 容 三级查房制度的落实 医疗质量存在问题(包括患者姓名、住院号、存在问题、相关责任人等)1、主任没有按时查房 责任人:郭军胜 2、主任查房没有详细分析 责任人:卢江昆 3、主任查房记录过简 责任人:袁绍峰 4、主任查房记录有时欠主任签名 责任人:吴鸣

改进措施主任作批评与自我批评,加强工作责任心,要提高认识,通过查房一方面可以“传、帮、带”,也可以及时发现质量问题。 效果评价提升了对查房重要性的认识主任查房记录有所改进 病史质量有所提高 质控员签字 科主任签字 科室日常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持续改进记录检查日期2014/10/31检查人员潘良明 主要检查内 容 死亡病例讨论和疑难病例讨论 医疗质量存在问题(包括患者姓名、住院号、存在问题、相关责任人等)1、参加人员不太齐全。 2、分析问题太简单。 3、记录不够完整。 责任人:耿金宏、袁绍峰 改进措施1、加强学习,提高认识。 2、加强工作责任心。 3、加强业务培训,提高业务水平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效果评价全体人员均要求按时参加讨论,并进行详细分析,记录在案,谈论深度有所改进 质控员签字 科主任签字 科室日常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持续改进记录

新版医疗质量控制指标.pdf

医疗质量管理指标 为加强医疗质量管理、保障医疗安全,参照《二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及实施细则》第七章内容及规定,现制定我院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控制指标。 序号质量与安全管理指标 目标监管部门 1 入出院诊断符合率≥95% 信息科病案室 2 门诊与出院诊断符合率≥90% 3 临床主要诊断与病理诊断符合率≥60% 4 手术前后诊断符合率≥95% 5 病床使用率85~93% 6 住院三日确诊率 ≥90% 7 病床周转次数 ≥19次/年 ≥1.6次/月 8 治愈好转率 ≥90% 9 住院危重患者抢救成功率≥80%10 清洁手术切口甲级愈合率≥97%11 活产新生儿死亡率≤0.5% 12 住院产妇死亡率≤0.02% 13 麻醉死亡率≤0.02% 14 平均住院日 ≤12天15 择期手术患者术前平均住院日≤3天16 出院病历2日内归档率≥90% 17 药品收入占医疗收入比例≤40% 18 住院超30天患者病情分析率≥100% 质控科19 临床路径入组率 ≥50% 质控科

20 手术安全核查率100% 21 非计划再次手术台次统计指标 22 门诊病历书写合格率≥90% 23 甲级病案率(无丙级病历)≥90% 24 急诊留观时间≤48小时统计数据 25 核心制度落实率--医疗100% 26 “三基三严”考核合格率--医疗(80分合格)≥90% 27 特殊诊疗检查报告时间≤48小时 28 急诊检验临检项目出报告时间≤30分钟 29 急诊检验生化、免疫项目及常规影像检查结果报告时间≤2小时 30 生化、免疫常规项目出报告时间(平诊)≤1天 31 微生物常规项目出报告时间(平诊)≤4天 32 检验报告合格率100% 33 细菌室间质评全年鉴定正确率≥80% 34 POCT项目比对达100% 35 输血前检测率100% 36 输血申请单审核率100% 37 大量用血报批审核率100% 38 诊断(常规及快速)准确率≥95% 39 常规切片优良率≥90% 40 CT、MRI检查阳性率≥70% 41 常规X线检查阳性率≥70% 42 各种辅助检查报告单合格率≥95% 43 平片、急诊CT 、B超、快速病检自送检到出具结果时间≤30分钟 44 甲片率>40% 45 废片率<2% 46 抗菌药物使用强度≤40DDD 质控科

医疗质量控制中心管理办法

XX省医疗质量控制中心管理办法 目录 第一章总则 (2) 第二章规划设立 (2) 第三章职责 (6) 第四章质控实施 (8) 第五章监督管理 (9) 第六章附则 (10)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XX省医疗质量控制中心(以下简称“医疗质控中心”)建设,全面提升医疗质量安全管理水平,根据国务院《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和国家卫生健康委《医疗质量管理办法》《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办法》等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医疗质控中心指由卫生健康行政部门设立,受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含中医药行政管理部门,下同)委托,代表卫生健康部门行使医疗质量管理与控制工作的组织。医疗质控中心主要通过挂靠医疗卫生机构设立,必要情况下可以委托有关行业组织承担。 第三条各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根据有关法律、法规、规章、诊疗技术规范、指南,组织、指导医疗质控中心对全省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开展医疗质量管理和控制工作,推进医疗质控管理实现全方位覆盖各级各类医疗机构。 第二章规划设立 第四条全省设省、市(州)、县(市、区)三级医疗质控中心。各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负责制定本级医疗质控中心建设规划,明确医疗质控中心设立条件,通过公开申报形式,组织设立医疗质控中心。

省级医疗质控中心设立,应根据国家级医疗质控中心设立情况和本省专业需要实际设置。 市级根据省级医疗质控中心的专业设置情况,结合实际设立相应的医疗质控中心。 县(市、区)级医疗质控中心结合当地需求和工作实际设立。 市(州)、县级医疗质控中心专业设置数量不得超过省级质控中心数量。 第五条符合以下条件的医疗卫生机构可以申请挂靠设立省级医疗质控中心: (一)三级甲等综合医院或专科医院。 (二)相应专业综合实力较强,在省内具有明显优势和影响力。 (三)相应专业有较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诊疗技术规范、质量控制标准和良好的质量管理成效,四年内未发生重大医疗质量安全事件。 (四)申请单位具备较强的信息化支撑条件,能够为相应专业建立省级质控信息化平台提供必要的支撑保障。 (五)申请单位能够在办公场所、专(兼)职人员、经费、设备等方面提供必要的支撑保障。 申报中医类别专业医疗质控中心的医疗机构相关办法由省中医药管理局另行规定。

临床检验医疗质量控制指标

附件二2018年临床检验医疗质量控制指标 室间质量评价上报表 一、医院和实验室基本信息 1.实验室所在机构性质? A 公立(继续第2题,跳过第3题) B 私立(跳过第2题,继续第3题) 2.若选公立,则您实验室所在机构等级及类型? A 三甲综合B三甲专科 C 三乙综合 D 三乙专科 E 二甲综合 F 二甲专科 G 二乙综合H 二乙专科I 二级以下医院J 其他 3.若选私立,则您实验室所在机构等级及类型? A民营医院B独立实验室C体检中心D门诊部E其他 4.实验室所在医院床位数? A 0-500 B 501-1000 C 1001-1500 D 1501-2000 E 2000以上 5.实验室所在医院是否有LIS(实验室信息系统)和HIS(医院信息系统)? A有LIS和HIS B有LIS,无HIS C无LIS,有HIS D无LIS和HIS LIS系统厂商为:,该厂商联系人,联系电话 HIS系统厂商为: 6.实验室所在医院日均门诊量?()人次 7.实验室建筑面积?m2 8.实验室所有仪器设备总值?万元 9.医院年业务额?万元/年;实验室年业务额?万元/年 10.本实验室目前为止已开展检验项目总数(不包括外送)项 其中:自动化仪器检测项目数?项 手工检测项目数?项 各专业检验项目数: 临检项,占总业务额百分比% 生化项,占总业务额百分比% 免疫项,占总业务额百分比% 微生物项,占总业务额百分比% 基因扩增项,占总业务额百分比% 其他项,占总业务额百分比% 本实验室外送项目项 11.科室人员组成 实验室负责人:性别年龄学位 学历职称已任职时间年

实验室总人数 二、检验全过程质量指标 您实验室LIS是否纳入质量指标相关数据采集与统计:□是□否 注意事项:如您实验室无某条目项目数据,请填写“未统计”,如数据为0,请填写数字“0” 1. 月度指标

医疗质量管理制度

郑州惠安手外科医院 医疗质量管理制度 一、医疗质量管理制度 1、医院必须把医疗质量放在首位把质量管理纳入医院的各项工作中。 2、医院要建立质量保证体系即建立院、科二级质量管理组织配备专兼职人员负责质量管理工作。 3、树立为病人服务的思想。医疗质量管理的内容及措施应力求为满足病人的需要保证医疗工作以最佳和技术状态为病人服务。 4、质量管理以控制预防为主的思想。 5、系统管理的思想。 6、标准化管理的思想。 7、科学性与实用性统一的思想。 8、对新招聘来院人员进行严格的岗位教育学习各项规章制度和岗位职责教育。 9、开展全院性质教育。每季度由院长或业务副院长在院周会上通报医疗质量检查情况表扬质量好的科室和人员批评差的科室及个人。各科要传达到每位职工。 10、各科要定期组织学习规章、职责及各种操作规程和专业基础知识。 11、对质量观念弱者要进行强化教育。 二、医疗质量管理领导小组制度 医院质量管理委员会领导小组在院长领导下进行工作办事机构在院分级办公室。科室质量控制小组在科主任领导下进行工作。 1、医院质量管理领导小组制度

(1)根据医疗、护理、总务、财务等实际情况及上级要求 结合我院的实际情 况 制定质量标准。 (2)研究提高质量的方法和控制手段。 (3)对各科室、各部门的质量完成情况进行考核。 (4)随时对各种质量进行分析定期向院长汇报。 2、科室质量管理小组制度 (1)根据医院质量管理委员会制定的质量标准每月统计本科室完成情况上报医院分级管理办公室。 (2)随时对本科室的质量进行分析向科领导汇报。 (3)收集对质量进行分析向科领导汇报。 (4)收集对质量控制手段以提高质量方法意见和建议并与医院分级管理院办公室联系。 三、医院护理、医技质量管理方案 1、全院实行在院长、业务副院长领导下的质量管理体系建立院科两级质量管理组织建立医疗护理质量管理委员会科室建立医疗护理质量小组对医疗护理质量进行监督、检查指导,由业务职能科室、科主任、护士长具体负责质量管理工作。 2、科室应根据医院分级管理的要求制订切实可行的质量管理方案结合岗位职责把质量目标落实到人做到人人抓质量、讲质量把质量挂面了落到实处。 3、各级各类专业人员尤其是各级干部要把提高医疗质量作为管理工作的核心作为医疗临床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切实抓好医疗全过程的质量保证措施和质量检查达到质量管理的优化目标。 4、开展全员性质量教育推行全面质量管理。 5、医院根据分级管理要求制订医疗质量主要标准与指标及考核评价办法下发科室执行。 6、质量管理的重点是医疗、护理、医技、教学、科研、病案、控制院内感染等项的质量。

医疗质量控制中心工作制度

医疗质量控制中心工作制度 1.在医政科的领导下,根据医院质量管理规划、质量管理规章制度、质量控制标准,对基础质量、环节质量、终末质量进行全程有效监控,实施全面质量管理。 2.定期组织质量管理体系审核和管理评审,检查医院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的实际情况,保证医院质量管理体系有效运行。 3.随时协调医院各部门、质量管理体系运行,督查质量管理小组活动。 4.参与医院质量行政督导查房,组织医院医疗、后勤保障质量检查,监督各个质量管理环节具体工作的落实。 5.定期深入临床、医技、后勤各部门、科室、班组检查环节质量,查阅门诊、住院病历记录,检查检验报告单书写和医疗仪器使用维护记录,以及后勤保障工作程序及工作记录等。 6.检查医务人员医疗技术操作规范执行情况,规范医疗行为。 7.针对医院发生的医疗投诉、医疗纠纷案件进行分析探讨,对存在缺陷和问题进行跟踪检查,制订改进和控制措施,控制医疗风险。 8.检查完善医院质量评价标准以及配套的实施方案或措施,适时修改医院质量管理标准。 9.建立各个工作环节的快捷、有效、规范,建立系统的质量评价信息反馈系统,通过反馈与各部门有效沟通,持续改进医疗质量。 10.加强医疗质量关键环节、重点部门和重要岗位的监督、管理。 11.定期组织医院质量教育、培训和考核,确保医院人员能够贯彻执行医院质量控制管理制度。 12.完善医院质量控制管理档案,做好医院质量管理资料的登记、保管、整理、归档工作。 13.全面医疗质量控制管理工作必须有文字记录,必要时形成文件。定期通报医疗、后勤保障质量管理情况,并按期上报。

医疗质量控制中心的具体管理内容1.医疗质量控制中心管理制度 2.病历质量控制制度 3.质量控制分析评价制度 4.质量控制检查追踪制度 5.质量控制反馈督办制度 6.质量控制中心交流沟通制度 7.质量控制资料保管制度 8.病历管理制度 9.病历书写制度 10.后勤服务保障质量控制管理制度

医疗质量控制中心管理规定

医疗质量控制中心管理 规定 文件编码(GHTU-UITID-GGBKT-POIU-WUUI-8968)

医疗质量控制中心管理办法 (试行) 第一条为加强医疗质量管理,规范医疗质量控制中心(以下简称质控中心)的管理,促进质控中心的建设和发展,根据《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质控中心是指由卫生部或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行政部门(以下简称省级卫生行政部门)指定对医疗机构相关专业的医疗质量进行管理与控制的机构。 第三条卫生部负责制定质控中心管理办法,并负责指导全国医疗质量管理与控制工作;省级卫生行政部门负责省级质控中心的规划、设置、考核和管理。 第四条卫生部成立国家医疗质量管理与控制中心。根据需要,指定区域医疗质量控制中心。 第五条省级卫生行政部门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本行政区域质控中心设置规划,逐步建立质控网络。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可以根据医疗机构不同专业医疗质量管理与控制需要设立不同专业的省级质控中心,原则上同一专业只设定一个省级质控中心。 第六条省级卫生行政部门根据有关法律、法规、规章、诊疗技术规范、指南,制定本行政区域质控程序和标准。 第七条符合下列条件的医疗机构可以向省级卫生行政部门申请承担省级质控中心的工作: (一)三级甲等医院或有条件的专科医院; (二)所申请专业综合实力较强,在本省(区、市)内具有明显优势,学科带头人在本行政区域内有较高学术地位和威望; (三)有完善的诊疗技术规范和质控标准、程序等相关规章制度;

(四)具备开展工作所需的办公场所、设备、经费和必要的专(兼)职人员,有条件承担省级卫生行政部门交办的医疗质量管理与控制工作任务。 第八条医疗机构申请成为质控中心时应当向省级卫生行政部门提交下列材料: (一)《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复印件; (二)本单位相关专业质控工作开展情况; (三)本单位相关专业介绍; (四)质控中心负责人资质条件; (五)质控工作计划; (六)省级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其他材料。 第九条省级卫生行政部门负责对医疗机构提交的材料进行审核,必要时进行现场审核。对拟同意成为质控中心的医疗机构,要按照相应公示制度进行公示。公示无异议的,方可作出同意的决定。 第十条省级质控中心的主要职责: (一)拟定相关专业的质控程序、标准和计划; (二)在省级卫生行政部门指导下,负责质控工作的实施; (三)经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同意,定期对外发布专业考核方案、质控指标和考核结果; (四)逐步组建本行政区域相关专业质控网络,指导各市(地)、县级质控机构开展工作; (五)建立相关专业的信息资料数据库; (六)拟定相关专业人才队伍的发展规划,组织对行政区域内相关专业人员的培训;

精选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活动记录

月份质量与安全管理团队活动记录 日期:2013年月 主持人: 参加人员:全体医护人员 记录者: 本次活动主题: 活动内容及结果: 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改进措施:(措施应为能够实施)(手写) 上次问题改进效果追踪:(手写)

1月份质量与安全管理团队活动记录 日期:2013年1月 主持人: 参加人员:全体医护人员 记录者: 本次活动主题: 院感管理 活动内容及结果: 检查医护人员七步洗手法,并检查门诊及住院部治疗室院感管理情况。 做好今年医院感染发生例数、医院感染漏报例数的统计工作 做好医疗器械消毒灭菌的工作,统计完善医疗器械消毒灭菌合格率的工作 做好控感工作减低本年度无菌手术切口感染例数 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1手卫生不到位 2执行无菌操作不力 3自身防护不认真 改进措施: 1通过现场演示再次认真学习六步洗手法,人人过关。在检查下一个病人前严格手消毒2所有操作包括解除病人的无创操作等均必须穿工作服戴口罩帽 3和病人接触时防止被其各种体液污染和锐器伤,一旦发生及时上报处理 4治疗室门口放置拖鞋,医生入治疗室需穿拖鞋并戴口罩帽子,患者入治疗室必须穿带

鞋套。 5 需对治疗室行早晚消毒各消毒一次。 6 完善医院感染发生例数、医院感染漏报例数、医疗器械消毒灭菌合格率的统计工作上次问题改进效果追踪: 2月份质量与安全管理团队活动记录 日期:2013年2月 主持人: 参加人员:全体医护人员 记录者: 本次活动主题: 核心制度——交接班制度的落实 活动内容及结果: 抽查上月白班、夜班、周末班交接班是否及时 检查交接班记录是否及时书写 检查交接班记录内容是否准确反映值班情况 是否完善交接班记录书写合格率的统计工作 现场考核。抽取1-2名医务人员了解其对交接班制度的掌握情况。 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如何建立全面的医疗质量管理

如何建立全面的医疗质量管理 医疗质量是医院各项工作和综合实力的集中体现,是评价医院整体水平的重要指标。随着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医院所面临的医疗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作为医疗市场竞争的核心,医疗质量已直接影响到医院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医院应认识到当前医疗质量管理面临的形势,采取切实有效的策略和措施,探索综合医院全面医疗质量管理体系,使其在新的医疗形势下立于不败之地。 医疗质量是医院的生命线,也是院长和医院管理者常抓不懈的一项系统工程。医院质量管理体系是重要制度保障,也是管理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医院的建设与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医院质量管理体系的本质是:建立一个保证及提高质量的系统的管理体系,明确保证质量应达到的基本要求,通过对一个组织的各个管理环节的有效控制,使出现问题的可能性降到最低程度,保证医疗质量与服务的稳定和提升,以扎实有效的过程管理,确保目标的达成。 医疗质量是医院管理的核心。优质的医疗质量必然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为保证医院在医疗市场竞争中保

持可持续、和谐发展,特此制定全程医疗质量控制方案,以求正确有效地实施医疗质量管理制度和规范。 一、医疗质量管理的基本理念: 自改革开放以来,通过引进全面质量管理、持续性质量改进、系统管理等国外先进的医院质量管理理论和方法,尤其是自1989年开始在全国医院实施分级管理,2005年实施医院管理年活动以来,我国医院的质量管理快速发展,现代化的医院质量管理理论逐渐形成体系。 全面质量管理( total qualitymanagement,TQM)。 是指组织内部的所有部门、所有组织、所有人员都以质量为核心,融专业技术、管理技术、数理统计技术于一体,通过科学严密高效的质量保证体系,控制影响质量的因素,全面提高质量,其核心工作就是PDCA循环。全面质量管理应用于医院管理,就是要采用全程、全员、全面质控的理念,通过发现问题-反馈问题-修正问题-持续改进,如此循环反复,来达到提高医疗质量的目标。 持续质量改进(continuous qualityimp rovement,CQI)。

医院《科室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活动记录簿》

庐江县人民医院 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活动记录本 科室:骨科 年度:

记录本填写要求 一、科室成立以科主任为组长的医疗质量管理小组,并设有专职质控员。 二、本医疗质量持续改进记录表由科主任负责,质控员负责填写。 三、每年度科室要制订医疗质量持续改进计划及医疗质量控制 指标。 四、科室根据医院的医疗质量控制重点内容制订每月医疗质量 控制重点内容。 五、日常科室医疗质量持续改进记录表要求每月至少检查一次, 并做好记录,根据存在问题制订整改措施,并对整改措施进行效果评价,由科主任审阅后签字负责。 六、每月底对科室质量控制情况进行认真总结,填写每月医疗质量控制总结,科主任签字后交医务科审查。 七、每年底对本年度科室医疗质量控制情况进行总结。

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工作制度 一、科室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在科主任领导下负责本科室质量与 安全管理的各项工作,下设三个质量控制组:医疗质量管理组、医 院感染管理组、临床路径与单病种质量组。 二、负责制定科室管理制度、质控方案,并组织实施;对全科的医 疗质量与安全进行管理监督、指导、检查,开展科室日常质控工作。 三、负责组织本科室人员学习有关规章制度、岗位责任、各种技术标准、操作规程、质量控制标准,进行全员质量教育,提高质量意识。按质量管理标准,对科室医疗工作的全过程进行质量控制,采 取有效措施对基础质量、环节质量、终末质量进行督促、检查、分析、评价,提出改进措施。 四、每月召开一次医疗质量与安全讨论会,对科室诊疗活动的各 个环节进行指导和监控,对医疗质量进行动态评判,对科室的医疗 质量控制工作进行总结,并做好活动记录,作为科室质量持续改进 依据,由科室主任审阅后签名负责。 五、定期(每季度或每半年或每年)对相关质量与安全指标进行 汇总分析,做出阶段小结。 六、每年度科室要制订年度医疗质量控制计划、实施方案,对本 年度科室医疗质量控制情况进行总结。

医疗质量管理制度最新版

医疗质量管理工作小组制度 科室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工作记录 目录 第一部分科室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成员组成 第二部分科室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制度 第三部分科室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职责 第四部分科室疾病诊疗指南和临床操作规范(另备)第五部分科室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工作计划 第六部分科室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专题活动记录 第七部分手术患者预防性使用抗生素管理办法 第八部分急诊中心医师管理制度与岗位职责(另备)

医疗质量管理小组工作制度 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名单: 组长: 副组长: 组员: 1、医疗质量管理小组在分管院长和院长的领导下进行工作,负责完成全科医疗质量管理,对全科医疗质量进行综合评估,对全科的业务发展提出切实可行的规划。 2、医疗质量管理小组每季度开会一次,讨论和审定临床工作中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达到持续改进的目的。 3、负责组织和实施医疗、护理、院感质量的检查、评价、考核、提出整改措施和反馈情况、检查落实等工作。 4、组织疑难病例、死亡病例、重大手术或罕见疾病、纠纷病案的讨论。 5、组织医疗差错和医疗纠纷、医疗事故的调查、协调处理和汇报工作。 6、对新技术、新项目的开展进行严格审核并按规定上报。 7、参加各种医疗文书、技术操作、诊疗水平、“三基”考核、制度管理等方面的具体检查,并进行评价。 8、医疗质量管理小组的全体成员要自觉加强业务知识学习,不断提高业务水平,要熟悉和了解各种质量指标以及具体的考核标准。9、每年年终召开总结会议,总结当年工作,制定次年工作计划。

10、医疗制度、医疗技术:①重点抓好医疗核心制度的落实:首诊负责制度、三级医师查房制度、疑难危重病例讨论制度、会诊制度、危重患者抢救制度、分级护理制度、死亡病例讨论制度、交接班制度、病历书写规范、查对制度、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知情同意谈话制度等。②加强医疗质量关键环节的管理。③加强全员质量和安全教育,牢固树立质量和安全意识,提高全员质量管理与改进的意识和参与能力,严格执行医疗技术操作规范和常规。 11、病历书写:①《病历书写规范》的再学习和再领会,《住院病历质量检查评分表》讲解和学习。②病历书写中的及时性和完整性,字迹的清楚性。③体检的全面性和准确性。④上级医生查房的及时性和记录内容的规范性。⑤日常病程记录的及时性和完整性,包括上级医生的医疗指示,疑难危重病人的讨论记录,危重抢救病人的抢救记录,重要化验、特殊检查和病理结果的记录和分析,会诊记录、死亡记录和死亡讨论记录等。⑥治疗知情同意记录的规范性,包括住院病人48小时内知情同意谈话记录,特殊检查、治疗的知情同意谈话记录,医保患者自费、特殊药品和器械知情同意谈话记录等。⑦治疗的合理性,特别是抗精神病药及抗生素的使用、更改、停用有无记录和药物的不良反应有无报告和记录。处方(包括精神、麻醉处方)的合格率等。⑧归档病历是否及时上交,项目是否完整。 12、护理及医院感染管理: (1)各班职责落实情况; (2)基础护理符合率及并发症发生率;

医疗安全管理与医疗质量控制

医疗安全管理与医疗质量控制 一、医疗安全界定和医疗安全管理意义 1、医疗安全的界定 (一)、医疗安全和医疗不安全的界定? 医疗安全是指:病人在医院医疗过程中不发生允许范围以外的心理、机体结构或功能上的障碍、缺陷或死亡。? 2、医疗不安全的界定?医疗不安全是指:病人在医院医疗过程中,凡是由于医疗系统的低能状态、医疗管理过失或医务人员医疗不当等原因,而给病人造成允许范围以外的心理、机体结构或功能上的障碍、缺陷或死亡,均属医疗不安全的范畴。?医疗机构在评价医疗安全与不安全时,应不能超越当时所允许的范围和限度;在制定医疗安全管理标准时,应考虑当时的执业环境及其允许的范围与限度为依据。 (二)、医疗安全管理意义: 医疗安全是医院管理工作者、广大医务人员和病人以及家属共同地心愿,也是标志医疗质量高的体现;医疗不安全则是医疗管理工作水平低下的一个重要特征。由于管理者对医疗安全管理工作不力或不善以及对策不力,致使不安全因素不能有效地控制,不能有效地防范医疗事故的发生或减轻医疗事故的损害,不能有效地避免不良后果,而给病人造成不应有的痛苦、人身损害,残废或死亡的情况,这些现象并非是偶有发生的,所以,加强医疗安全管理工作,是全面提升医疗质量的关健,其意义重大。主要在以下三个方面体现:?医疗不安全就不会产生高质量的医疗效果。医疗活动过程无非是朝着二个结果转化,一个是朝着好的方面转化,另一个是朝着不好的方面转化。但不管是哪种结果,都是多种因素作用于医疗活动所引起的,其中医疗活动不安全因素的影响往往表现得十分明显,有的可能是构成不好结果的直接原因,引出轻病变重病,一病变多病,完整的机体变残废或死亡的严重后果。所以,可以认定,医疗安全与医疗效果是并存于医疗活动中的因果关系,没有完善的医疗安全管理,要想获得良好的医疗效果,是不可能的。?医疗安全是提高医院经济效益的有效途径。因为医疗不安全,会带来延长病人治疗时间和治疗手段复杂化,从而增加物资消耗量,提高医疗成本,增加病人经济负担,有时还要付出额外的经费开支。 只有完善的医疗安全管理才能保证医院功能的有效发挥。医院是以治疗病人、保障人民群众健康为其根本任务。如果不能有效地发挥医院功能,以至连病人的人身安全都得不到保障,甚至增加整个社会的负担,就与设立医院的目的和宗旨相违背。医院这种低能状态许多是医疗不安全的反映。因此,医疗安全管理应当贯穿于医疗管理全过程,并作为医院目标和责任制管理的重要内容。? 二、医院质量管理与医疗质量管理?医院质量管理:是指医院各项工作的综合性系统化质量管理,是医院各部门和各科室质量管理工作的综合反映,是医院六要素(人、财、物、设备、任务、信息)发挥作用的集中表现,也是医院管理的有机组成部门。?医疗质量管理:医疗质量管理是医院质量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工作好坏直接关系到医院的前途和命运。传统的医疗质量限定为对医疗效果的评价,是一种狭义的医疗质量概念。其中内容包括:诊断是否正确、迅速、全面:治疗是否有效、及时、彻底:治愈住院时间是长是短:有无由于医疗而给病人增加痛苦或损害等4个方面。 随着医疗市场的出现和医学模式的转变,医疗质量内涵不断扩大。广义的医疗质量还包括:工作效率、医疗费用是否合理、社会对医院整体服务功能评价的满意度。它将医疗质

医疗质量控制指标.doc

附件1 麻醉专业医疗质量控制指标 (2015年版) 一、麻醉科医患比 定义:麻醉科固定在岗(本院)医师总数占同期麻醉科完成麻醉总例次数(万例次)的比例。 计算公式: 麻醉科医患比=[麻醉科固定在岗(本院)医师总数/同期麻醉科完成麻醉总例次数(万例次)]×100% 意义:反映医疗机构麻醉医疗质量的重要结构性指标之一。 二、各ASA分级麻醉患者比例 定义:根据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标准,对于接受麻醉患者的病情危重程度进行分级。各ASA分级麻醉患者比例是指该ASA分级麻醉患者数占同期各ASA分级麻醉患者总数的比例。 计算公式: 各ASA分级麻醉患者比例=[该ASA分级麻醉患者数/同期各ASA分级麻醉患者总数]×100%

意义:体现医疗机构接诊不同病情危重程度患者所占比重,是反映医疗机构麻醉医疗质量的重要结构性指标之一。 三、急诊非择期麻醉比例 定义:急诊非择期手术所实施的麻醉数占同期麻醉总数的比例。 计算公式: 急诊非择期麻醉比例=[急诊非择期手术所实施的麻醉数/同期麻醉总数]×100% 意义:反映医疗机构麻醉医疗质量的重要结构性指标之一。 四、各类麻醉方式比例 定义:各类麻醉方式比例是指该麻醉方式数占同期各类麻醉方式总数的比例。 计算公式: 各类麻醉方式比例= [该麻醉方式数/同期各类麻醉方式总数]×100% 意义:体现医疗机构应用各类麻醉方式所占比重,是反映医疗机构麻醉医疗质量的重要结构性指标之一。

注:麻醉方式分为5类: (一)椎管内麻醉:包括硬膜外麻醉,腰麻,腰硬联合麻醉,骶麻,鞍麻; (二)插管全麻:包括支气管插管全麻,气管插管全麻,喉罩全麻,喉罩+气管插管全麻; (三)非插管全麻; (四)复合麻醉:包括插管全麻+椎管内麻醉,非插管全麻+椎管内麻醉;插管全麻+神经阻滞,非插管全麻+神经阻滞,椎管内麻醉+神经阻滞; (五)其他麻醉方式:包括神经阻滞,局麻强化MAC,其他。 五、麻醉开始后手术取消率 定义:麻醉开始是指麻醉医师开始给予患者麻醉药物。麻醉开始后手术取消率是指麻醉开始后手术开始前手术取消的数占同期麻醉总数的比例。 计算公式: 麻醉开始后手术取消率=[麻醉开始后手术开始前手术

医疗质量与安全教育记录

2015年医疗质量与安全教育计划时间培训内容 一月份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1) 二月份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2) 三月份医疗质量管理 四月份危急值管理制度 五月份医疗质量管理 六月份临床合理用药管理制度 七月份医疗质量管理的措施和方法 八月份医疗质量管理 九月份危急值管理制度 十月份医患沟通管理制度 十一月份转诊制度 十二月份

一月份医疗质量与安全教育培训记录 时间2015.1.15 地点医生办公室主持人高同林参加人员签到: 主要内容: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1) 一、严格控制氟喹诺酮类药物临床应用 医疗机构要进一步加强氟喹诺酮类药物临床应用管理,严格掌握临床应用指征,控制临床应用品种数量。严格控制氟喹诺酮类药物作 为外科围手术期预防用药。对已有严重不良反应报告的氟喹诺酮类 药物要慎重遴选,使用中密切关注安全性问题。 二、严格执行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 医疗机构要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中“非限制 使用”、“限制使用”和“特殊使用”的分级管理原则,建立健全 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明确各级医师使用抗菌药物的处方权限。 “特殊使用”抗菌药物须经由医疗机构药事管理委员会认定、具 有抗感染临床经验的感染或相关专业专家会诊同意,由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开具处方后方可使用。医师在临床使用“特殊使用”抗菌药物时要严格掌握适应证,药师要严格审核处方。 四、加强临床微生物检测与细菌耐药监测工作,建立抗菌药物临床 应用预警机制 医疗机构要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要求,加强临

床微生物检测与细菌耐药监测工作。医院要建立规范的临床微生物实验室,提高病原学诊断水平,定期分析报告本机构细菌耐药情况;要根据全国和本地区细菌耐药监测结果,结合本机构实际情况,建 立、完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与细菌耐药预警机制,并采取相应的干 预措施。 (一)对主要目标细菌耐药率超过30%的抗菌药物,应及时将预警信息通报本机构医务人员。 (二)对主要目标细菌耐药率超过40%的抗菌药物,应慎重经验用药。 (三)对主要目标细菌耐药率超过50%的抗菌药物,应参照药敏试验结果选用。 (四)对主要目标细菌耐药率超过75%的抗菌药物,应暂停该类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根据追踪细菌耐药监测结果,再决定是否恢复 其临床应用。

医疗质量管理办法(2016年版)

《医疗质量管理办法》已于2016年7月26日经国家卫生计生委委主任会议讨论通过,现予公布,自2016年11月1日起施行。 主任:李斌 2016年9月25日 医疗质量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医疗质量管理,规范医疗服务行为,保障医疗安全,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各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以及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医疗质量管理工作。 第三条国家卫生计生委负责全国医疗机构医疗质量管理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卫生计生行政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医疗机构医 疗质量管理工作。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和军队卫生主管部门分别在职责范围内负责 中医和军队医疗机构医疗质量管理工作。 第四条医疗质量管理是医疗管理的核心,各级各类医疗机构是医疗质量管理的第一责任主体,应当全面加强医疗质量管理,持续改进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 第五条医疗质量管理应当充分发挥卫生行业组织的作用,各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应当为卫生行业组织参与医疗质量管理创造条件。 第二章组织机构和职责 第六条国家卫生计生委负责组织或者委托专业机构、行业组织(以下称专业机构)制订医疗质量管理相关制度、规范、标准和指南,指导地方各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和医疗机构开展医疗质量管理与控

制工作。省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可以根据本地区实际,制订行政区域医疗质量管理相关制度、规范和具体实施方案。 县级以上地方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在职责范围内负责监督、指导医疗机构落实医疗质量管理有关规章制度。 第七条国家卫生计生委建立国家医疗质量管理与控制体系,完善医疗质量控制与持续改进的制度和工作机制。 各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组建或者指定各级、各专业医疗质量控制组织(以下称质控组织)落实医疗质量管理与控制的有关工作要求。 第八条国家级各专业质控组织在国家卫生计生委指导下,负责制订全国统一的质控指标、标准和质量管理要求,收集、分析医疗质量数据,定期发布质控信息。 省级和有条件的地市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组建相应级别、专业的质控组织,开展医疗质量管理与控制工作。 第九条医疗机构医疗质量管理实行院、科两级责任制。 医疗机构主要负责人是本机构医疗质量管理的第一责任人;临床科室以及药学、护理、医技等部门(以下称业务科室)主要负责人是本科室医疗质量管理的第一责任人。 第十条医疗机构应当成立医疗质量管理专门部门,负责本机构的医疗质量管理工作。 二级以上的医院、妇幼保健院以及专科疾病防治机构(以下称二级以上医院)应当设立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主任由医疗机构主要负责人担任,委员由医疗管理、质量控制、护理、医院感染管理、医学工程、信息、后勤等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以及相关临床、药学、医技等科室负责人组成,指定或者成立专门部门具体负责日常管理工作。其他医疗机构应当设立医疗质量管理工作小组或者指定专(兼)职人员,负责医疗质量具体管理工作。 第十一条医疗机构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的主要职责是:

2020医疗质量管理的工作计划

为加强医疗质量控制体系建设,促进医疗质量规范化、标准化管理,建立和完善我省医疗安全质量控制长效机制,提高医疗质量,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分期建设省级医疗质量控制中心(下称"质控中心"),制定本计划。 一、工作目标 按照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以病人为中心,以提高医疗质量为主题"的医院管理年活动要求,加强医疗质量管理,健全医疗质量控制体系,保证医疗安全,提高医疗质量,保障人民身体健康。 二、工作职责与职能设置 (一)省卫生厅全面负责省医疗质量控制工作,统筹协调全省医疗质量控制活动;广东省医院协会受省卫生厅委托,承担日常管理工作。 省卫生厅负责质控中心的规划、协调和管理,组织质控中心拟订专业性医疗质量控制标准,建立评价体系和质量信息体系,统筹协调质控中心的质控活动。 省卫生厅加强对全省三级医院的医疗质量控制,重点是省、部属医院;各市按照全省医疗质量要求,参照省级医疗质量控制中心建设实施办法,结合当地实际,组织实施本辖区的医疗质量控制工作。 广东省医院协会受省卫生厅委托,受理申报材料,收集、汇总质控信息,分析全省医疗质量控制工作状况,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 (二)根据医疗质量管理的需要,按不同专业分科或专业技术设置专科质控中心,省卫生厅根据我省医疗质量控制工作进展情况,不定期公布计划建设的专科或专业质控中心名称。 (三)质控中心挂靠单位条件: 1、质控中心原则上挂靠在省属、部属三级医疗机构,受省卫生厅委托,负责本专业的医疗质量控制工作,并设立由全省若干名专家组成的专家组,对质控工作实施专业技术指导; 2、质控中心所挂靠的医疗机构,其相关专业水平应处于全国或全省地位,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业务素质和管理水平; 3、挂靠的医疗机构应为质控中心提供开展工作所需的办公场所、设备及必要的专职或兼职人员等支持; (四)专业质控中心在省卫生厅的组织领导下,履行下列职责: 1、根据全省本专业质量管理的现状和质控要求拟订本专业质控规划,并根据规划对各级医疗机构进行专业性业务指导;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