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浅谈建立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国家的可行性和必然性

浅谈建立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国家的可行性和必然性

浅谈建立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国家的可行性和必然性
浅谈建立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国家的可行性和必然性

浅谈建立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国家的必然性和可行性

xxxx系 xxxx班刘婧

摘要:抗战胜利后的中国在建国方案和两个中国之命运上面临抉择,中国共

产党所提出的方案以其科学的理论指导符合最广大人民的利益,中国共产党本身适应于中国国情也深得人民群众和各党派的拥护,而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软弱,以及其代言人的脱离群众,自由主义的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虽然是进步的,却不具有现实性,都很有力证明了三种方案中中国共产党所提才是最为正确最符合实际最有利于中国今后发展的。

关键词建国方案人民科学性

抗日战争的胜利使中国在复兴之路上走出了坚实的一大步,但随之而来的是国共两党及其他党派对于新中国成立及其体制和领导权的激烈较量,也是面对两个中国之命运的最后抉择。当时的中国社会面临着三种基本方案:以蒋介石国民党为代表的地主买办资产阶级,要建立一个大地主大资产阶级专政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以一些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土中主张“第三条道路”的人士为代表的民族资产阶级,要建立一个资产阶级专政的资本主义国家;以中国共产党为代表的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城市小资产阶级,要建立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新民主主义的国家,并且经过这个人民共和国,到达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社会。哪一种方案最中国今后发展最为有利,实质上是由三种方案本身可行性、适应性,科学性所决定的,对于三种方案的探讨,归根究底,是对哪一个党派更适合中国国情更有权威的探讨。

一、国民党没有站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上

自北洋军阀篡夺了全国政权以来,孙中山所带来的一丝曙光再一次被乌云所遮掩,而后,国民党反动派发动的“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和十年“剿共”内战又葬送掉期间使中国腾飞的机遇,1945年8月15日,中华民族取得了鸦片战争以来最彻底的胜利,而国民党反动派企图用飞机和大炮建立“一个主义”“一个政党”“一个领袖”的独裁统治,完全背离了人民。不论是从北伐还是到内战,近一个世纪的民国始终未能落实土改,更没有针对始终压在中国人民身上的三座大山有任何实质性动作,.同时它代表了大地主及反动阶级利益,这与人民的利益是不相和的,不得人心,这也是他最终内战失败的根本原因。同时,由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软弱,以及其代言人的脱离群众,自由主义的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虽然是进步的,却不具有现实性,中国人民现实的选择只是另外两个,其前途,或者是继续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或者是创建新民主主义的新中国。

二、共产党的领导符合人民和其他党派的需要

“能否放弃武装斗争,走议会道路?”答案当然是否定的,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创造性的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也正是这条道路带领中国人民走上胜利之路,让人民看到中国共产党是可以信任的,是脚踏实地的,是站在最广大人民群众利益上的,也获得了其他党派的敬重。

中国共产党不光在抗战期间内路线正确而取得成绩受人信任,同时也给予包括民主党派在内的人民大众带来了政治民主和经济利益。抗战时期,晋察冀等边区先后建立了“三三制”政权,即共产党不足三分之一,民主人士占三分之二。有一位参加过民国国会和其他地方议会选举的老议员曾说:这是数十年来阅历人间,第一次见到真正意义上的选举。1946年1月在重庆召开的政治协商会议上共产党主动让出两个名额给民主同盟会,维护了民主党派的合法权益,也让民主党派看到了共产党的高风亮节。

同时,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中国半殖民半封建社会民族工商业得到发展,土地改革的推行,也是农民成为了国家的主人,生产力得到解放。中国共产党的最低纲领和民主党派的期望得以实现。不论是国民党反动派的独裁和不作为,还是民主党派及人民群众对于共产党的信任拥护,又或是共产党在当时的历史环境下做出的卓越贡献,都直接或间接的证明,中国共产党对于中国政权的领导是必然的,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建国方案也是中国社会必然的历史趋势。

三、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国家理论的科学性

早在1899年,列宁在《俄国社会民主党人抗议书》一文中便对多党合作的思想有所阐释:“无产阶级绝不应该把其他阶级和政党看做“反动的一类”恰恰相反,他们应该参加整个社会生活和政治生活,应该支持进步阶级和进步政党去反对反动阶级和反动政党。”“要利用一切机会,哪怕是极小的机会,来获得大量的利益同盟。”中国共产党遵从马克思主义统一战线和多党合作原理,结合中国实际,成功进行了创新。1924年,国共合作,北伐胜利,1937年,第二次国共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共同缔造了新中国。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武装起来的,他以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即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践相结合的毛泽东思想为一切工作的指针。

之后,中国共产党通过建立以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实现了全国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其他各阶层人民的大团结;通过采取单一制的国家结构形式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形成了56个民族平等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实现了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团结。科学的指导以及实践的证明都很好的阐释了第三种方案的科学性及其可行性。建立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新民主主义的国家并不是空想产生的,而是脚踏实地、有其依据的,这也是中国共产党实事求是的有力证明。

中国共产党所提出的方案以其科学的理论指导符合最广大人民的利益,中国共产党本身适应于中国国情也深得人民群众和各党派的拥护,因而,只有这样一个优秀的理论创造者和实践者所创造出来的理论方案,才是对今后的中国发展最为有利的,是值得我们一直所拥护的。

参考文献:

《失去的机会:抗战前后国共谈判实录》杨奎松著

《1945-1949:国共政争与中国命运》汪朝光著

《列宁选集》第一卷

《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的可行性研究》赵书刚著

浅谈对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的理解

浅谈对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的理解 我们知道,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指导下,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结束了中国几千年来的封建地主阶级剥削统治广大劳动人民的历史,结束了帝国主义、殖民主义奴役中国各族人民的历史,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是20世纪继俄国十月革命社会主义以后改变世界面貌的伟大历史事件,结束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在中国的统治,建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新中国。从此,劳动人民成了新中国的主人。这是中国历史上的伟大转折点,标志着中国社会进入了新的时期。 然而,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诞生源于中国共产党人数十年来对于中国前路的艰辛探索。中国共产党自创立到1926年前后,逐步形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思想。包括制定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以及关于统一战线、工农联盟、无产阶级领导权等思想。在创建农村革命根据地的过程中,毛泽东论述了中国红色政权存在和发展的原因及其条件,总结了实行"工农武装割据"的经验,提出中国革命应当先占乡村、后取城市的战略,初步形成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这一具有中国特点的民主革命道路理论,民主革命道路理论初步形成。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到抗日战争时期,中国革命经过了北伐战争的胜利和失败,也经过了土地革命战争的胜利和第五次反"围剿"战争的失败,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在遵义会议以后,中国民主革命开始再次走向新的胜利,党对中国革命的认识逐步成熟。毛泽东和中国共产党人系统总结了中国革命的实践经验,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问题、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新民主主义基本纲领、人民军队建设、革命根据地建设和党的建设等多方面得到展开,使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达到成熟。抗日战争胜利后,围绕着在中国需要建立一个什么样国家的问题,代表中国地主阶级和官僚资产阶级利益的国民党同代表中国无产阶级和人民大众利益的共产党展开了两种命运、两种前途的战略决战,从政治、军事等各方面进行了激烈的较量。这场较量以共产党领导人民取得解放战争的胜利、建立新中国而告结束。党和毛泽东总结中国革命尤其是解放战争以来新的经验,提出了著名的十大军事原则以及政策和策略的理论,完整地表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土改总路线,提出了"两个务必"以及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思想。新中

中国革命为什么必须坚持无产阶级领导

中国革命为什么必须坚持无产阶级领导? 无产阶级的领导权是中国革命的中心问题,也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核心问题。区别新旧两种不同范畴的民主主义革命,根本的标志是革命的领导权掌握在无产阶级手中还是掌握在资产阶级手中。 1、为什么要由无产阶级担当领导。(1)这是中国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要求。(2)这是十月革命后世界革命和时代转换的必然结果。 2、为什么无产阶级能够担当领导。中国无产阶级除了具有与先进的生产方式相联系、没有私人占有的生产资料、富于组织纪律性等一般无产阶级的共同特点外,还具有自身的特点和优点。一是它从诞生之日起,就身受外国资本主义、本国封建势力和资产阶级的三重压迫,而这些压迫的严重性和残酷性,是世界各民族中少见的,这就形成了中国无产阶级坚强的斗争性和彻底的革命性。二是它颁布集中,有利于无产阶级队伍的组织和团结,有利于革命思想的传播和形成强大的革命力量。三是它大部分出身于破产的农民,和农民有着天然的联系,使无产阶级便于和农民结成亲密的聪明,共同团结战斗。中国元首阶级的这些特点和优点,在的革命政党——中国共产党领导之下,成为中国社会最有觉悟的阶级,从而使它能够成为中国革命的领导力量。无产阶级及其政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根本保证。 3、无产阶级领导权是怎样体现出来的?无产阶级领导是政治领导,其领导权是在与资产阶级争夺的斗争中实现的。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实现对各革命阶级的领导,必须建立以工农聪明为基础的广泛统一战线,这是实现领导权的关键。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实质上就是无产阶级领导下的农民革命。无产阶级在同资产阶级建立统一战线时,必须坚持独立自主的原则,实行又联合又斗争的方针,这是坚持领导权的基本策略。建立一支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农民为主体的强大的革命武装,是保证领导权的坚强支柱。加强无产阶级政党的建设,是实现领导权的根本保证。

第十一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和依靠力量

第十一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和依靠力量 第一节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 一、坚持一切为了人民 党的十八大指出,为人民服务是党的宗旨,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是检验党一切执政活动的最高标准。任何时候都要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始终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始终依靠人民推动历史前进。 第一,一切为了人民是唯物史观的根本观点 “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 ——《毛泽东选集》第3卷 “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 第二,一切为了人民是党的根本宗旨的集中体现 “一切为了群众,否则,革命就毫无意义。” ——《刘少奇选集》上卷 第三,一切为了人民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 二、坚持共同富裕的目标 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它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指明了社会主义发展的方向和目标。 ?第一,共同富裕是科学社会主义的重要价值诉求。 ?第二,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优越性的重要体现。邓小平指出:“社会主义最大的优越性就是共同富裕。” ?第三,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目标。 三、坚持经济社会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的统一 ?经济社会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是相互促进、互为条件的。 ?经济社会发展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前提条件,没有经济社会的发展,人的全面发展也就失去了基础和保障。 ?人的全面发展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目的,离开了人的全面发展,经济社会发展就失去了目标和动力。 ?社会生产力和经济文化的发展水平是逐步提高、永无止境的历史过程。同样,人的全面发展程度也是逐步提高、永无止境的历史过程。 ?这两个历史过程相互结合、互相促进地向前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依靠力量

新媒体环境下杂志的机会与未来

新媒体环境下杂志的机会与未来 作者:James | 来源:媒介360 近一段时间不少杂志纷纷停刊,《好运MONEY+》在八月刊出最后一期,《他生活hislif e》宣告停刊,只保留网站转做新媒体。而研究表明,数字媒体总体广告份额呈上升趋势,而平面媒体却逐渐下降。种种迹象让人们怀疑纸媒的“寒冬”是否已经到来。 可以肯定的是,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确实对传统媒体、尤其是纸媒造成了很大的冲击,但是对于杂志来说,并不会被新媒体所取代,如果善于运用,新媒体将是杂志的另一条渠道。 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报纸有其独特的优势,而这也决定新媒体不可能取代杂志。 首先,杂志不同于报纸,报纸卖的是事实,杂志卖的是观点。做报纸更需迅速,做杂志更需深思。杂志的思想性很强,杂志更偏重“思想者”的角色,其文章多是深度文章,而且保存性强,没有阅读时间的限制,传阅率、反复阅读率高。而新媒体尤其是移动互联网等就如快餐一样属于快消品,更适合资讯类信息。而且由于新媒体的特有属性,导致其无法传递“思想”。 其次,杂志是一种“我”的媒体。杂志能给受众提供更为深入的阅读感受,在学习新东西、个人能力提升,丰富生活体验,提供生活的参照与指导方面具有突出的优势。杂志和受众之间

有更为紧密的关系,是一种“我”的媒体,未来不论媒介形式如何变化,受众始终需要“我”的内容。 再者,杂志具有独特的广告价值。杂志的读者一般都是精英人群,而且忠实度很高,他们订阅一份杂志几乎不会再换。此外,相比新媒体,杂志还给人一种真实感、存在感,其公信力和权威性都比较强,其做的广告,一般都能产生正面的态度。并且在实现品牌唤起和引发进一步的购买行为方面作用突出。 最后,对杂志形成根本性的冲击。高度细分的网络产品对杂志构成一定威胁,但仍有受众对纸质媒体有较高忠诚,同时杂志所代表的细分内容需求会更强烈。所以,相对与其他传统媒体,新媒体的发展对杂志行业的影响相对较小。 当然,对于杂志来说,虽然新媒体的崛起不会对其造成致命的冲击,但杂志不能因此而固步自封,拒绝新媒体。杂志必须寻求与新媒体的有机协调,拥抱新媒体,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发展自己。 新媒体可以降低杂志发行的成本,还可以实现内容的多次利用,并且能够获得更广泛的媒体忠诚,最根本的受众在新媒体上也在寻找优质的内容。 同时,新生代人群的媒体消费偏重新媒体。较低年龄层的人群对新媒体有更多的兴趣,随着低年龄层人群的成长为社会主流人群,杂志的媒介特征将可能发生很大的变化。电子杂志对纸质杂志的冲击不容忽视。 新媒体的发展不可阻挡,杂志不应恐慌,而要审慎对待,认真分析,顺应时代发展,利用新媒体。

浅谈新民主主义革命三大法宝

浅谈新民主主义革命三大法宝 “正确地理解了这三个问题及其相互关系,就等于正确地领导了全部中国革命。”毛泽东在《〈共产党人〉发刊词》中如是说,这三个问题即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 统一战线 统一战线问题是无产阶级政党策略思想的重要内容。 由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我国正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革命也长时间发展不平衡,因此建立最广泛的统一战线显得尤为重要。 统一战线共经历了第一次国共合作的统一战线、工农民主统一战线、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等几个时期,横跨三十年左右,可见其重要性。 建立统一战线简言之就是将有同一目的、同样敌人的阶级团结起来,共同对敌。以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为例,九一八事变之后,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因此在1936年双十二事变(西安事变)国共第二次合作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工农红军改编为八路军、新四军时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参加统一战线的不仅有农民、工人、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还包括除了汉奸、大地主、大资产阶级投降派以外的一切政治力量。这说明在外敌面前,即使是争斗中的国共两党也能站在同一战线,共同对敌。但是统一战线并不意味着利益、性质等趋同,我党还须坚持独立自主,保持党在政治上、组织上和思想上的独立性。 武装斗争 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特点和优点之一。 受我国当时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社会性质的限制,我们无法像帝国主义或是封建主义一样,凭借反革命暴力对革命人民实行残暴的镇压,我们只能武装起来,建立一支人民军队,以武装的革命反对武装的反革命。 武装斗争并不意味着我党不热爱和平,相反,新民主主义革命通过武装斗争正是为了取得之后的和平与统一。 对于人民军队而言,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并且以科学的理论为指南,坚持正确的战术战略原则。作为人民的军队,还必须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宗旨。 党的建设

2019-2020学年八年级历史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复习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doc

2019-2020学年八年级历史《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复习教案人 教新课标版 学习目标: (1)简述五四运动的基本史实,理解五四精神。 (2)简述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的史实,认识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意义。 (3)知道黄埔军校创建和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 (4)了解南京国民政府成立的主要史实。 (5)知道南昌起义,讲述朱毛井冈山会师的故事,了解中共创建红军和革命根据地的意义。 (6)讲述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故事,体会红军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认识中国革命历程的曲折。 学习重点: (1)五四精神、长征精神的内涵。 (2)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成立、工农红军与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建立、长征胜利的历史意义。 (3)对中国革命历程的认识。 学习难点: (1)对“新民主主义革命”这一概念的理解。 (2)对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革命道路的认识。 学习方法:导学法 学习过程: 一、基础知识回顾 新民主主义革命(1919-1949年) 阶段:1、五四运动与中共创立(1919-1924年) 2、国民大革命(1924-1927年)3、土地革命战争(1927-1937年)4、抗日战争(1937-1945年) 5、解放战争(1946-1949年)第三单元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 一、1919---1924年五四运动与中共创立 1、五四运动 导火索:中国在巴黎和会上外交失败 时间:1919.5.4---6.28 主力:北京学生-------上海工人 领导:陈独秀、李大钊等(先进的知识分子) 主要口号: (1)“誓死力争,还我青岛” (2)“拒绝在巴黎和会上签字” (3)“废除二十一条” (4)“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成果:释放被捕学生;罢免卖国贼;拒绝在对德和约上签字; 性质: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 意义:中国工人阶级从此登上了政治舞台,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显示了中华民族的进一步觉醒。为五四爱国运动作了思想准备,在思想上和干部上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作了准备。 五四精神:核心是“爱国、进步、民主、科学”

新民主主义革命与旧民主主义革命有什么区别

新民主主义革命与旧民主主义革命有什么区别? 答:①领导阶级不同。旧民主主义革命基本上是民族资产阶级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者是无产阶级。②指导思想不同。旧民主主义革命以从君主立宪制到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作为政治目标,主张走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道路;新民主主义革命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作为思想武器,以争取创建人民民主专政的共和国为政治目标。③革命发展与群众发动的程度、广度不同。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纲领不彻底,群众发动不充分,土地问题不能彻底解决;新民主主义革命提出了彻底的革命纲领,广泛发动群众,解决了民主革命的中心问题,即土地问题。④结果与前途不同。旧民主主义革命有胜利的一面,但最后果实被窃取,革命任务没完成,社会性质没改变,在这一意义上讲是最终遭到了失败;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成为社会主义的必要准备,社会主义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结果。⑤所属的世界革命范畴不同。旧民主主义革命属于世界资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新民主主义革命发生在十月革命之后,属于无产阶级世界革命的一部分。新旧民主革命的比较 革命性质的确定主要决定于革命的领导者及其纲领,对象,结果等因素的综合 (1):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相同点可以从三个方面来分析: A:社会性质相同。即都处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革命任务相同。即反帝反封建 C:性质相同。即都属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范畴 (2):其不同点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来分析 A:领导阶级不同。旧民主主义革命基本上是民族资产阶级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是无产阶级。 B:指导思想不同。旧民主主义革命以从君主立宪制到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党共和国作为政治目标,主张走西方资本的发展道路;新民主主义革命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作为思想武器,以创建人民民主共和国作为政治目标。 C:革命发展与群众发动的深度,广度不同。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纲领不彻底,群众发动不充分,土地问题不能彻底解决;新民主主义革命提出了彻底的革命纲领,广泛发动群众,解决了民主革命的中心问题,即土地问题。 D:结果与前途不同。旧民主主义革命有胜利的一面,但最后结果被窃取,革命任务没有完成,社会性质没有改变,在这一意义上讲是最终遭到了失败;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成为社会主义的必要准备,社会主义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结果。 E:所属的世界革命范畴不同。旧民主主义革命属于世界资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新民主主义革命发生在十月革命之后,属于无产阶级世界革命的一部分。 A.革命指导思想不同B.革命领导权不同 C.革命前途不同D.革命对象不同

浅谈建立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国家的可行性和必然性

浅谈建立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国家的必然性和可行性 xxxx系 xxxx班刘婧 摘要:抗战胜利后的中国在建国方案和两个中国之命运上面临抉择,中国共 产党所提出的方案以其科学的理论指导符合最广大人民的利益,中国共产党本身适应于中国国情也深得人民群众和各党派的拥护,而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软弱,以及其代言人的脱离群众,自由主义的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虽然是进步的,却不具有现实性,都很有力证明了三种方案中中国共产党所提才是最为正确最符合实际最有利于中国今后发展的。 关键词建国方案人民科学性 抗日战争的胜利使中国在复兴之路上走出了坚实的一大步,但随之而来的是国共两党及其他党派对于新中国成立及其体制和领导权的激烈较量,也是面对两个中国之命运的最后抉择。当时的中国社会面临着三种基本方案:以蒋介石国民党为代表的地主买办资产阶级,要建立一个大地主大资产阶级专政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以一些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土中主张“第三条道路”的人士为代表的民族资产阶级,要建立一个资产阶级专政的资本主义国家;以中国共产党为代表的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城市小资产阶级,要建立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新民主主义的国家,并且经过这个人民共和国,到达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社会。哪一种方案最中国今后发展最为有利,实质上是由三种方案本身可行性、适应性,科学性所决定的,对于三种方案的探讨,归根究底,是对哪一个党派更适合中国国情更有权威的探讨。 一、国民党没有站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上 自北洋军阀篡夺了全国政权以来,孙中山所带来的一丝曙光再一次被乌云所遮掩,而后,国民党反动派发动的“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和十年“剿共”内战又葬送掉期间使中国腾飞的机遇,1945年8月15日,中华民族取得了鸦片战争以来最彻底的胜利,而国民党反动派企图用飞机和大炮建立“一个主义”“一个政党”“一个领袖”的独裁统治,完全背离了人民。不论是从北伐还是到内战,近一个世纪的民国始终未能落实土改,更没有针对始终压在中国人民身上的三座大山有任何实质性动作,.同时它代表了大地主及反动阶级利益,这与人民的利益是不相和的,不得人心,这也是他最终内战失败的根本原因。同时,由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软弱,以及其代言人的脱离群众,自由主义的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虽然是进步的,却不具有现实性,中国人民现实的选择只是另外两个,其前途,或者是继续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或者是创建新民主主义的新中国。 二、共产党的领导符合人民和其他党派的需要 “能否放弃武装斗争,走议会道路?”答案当然是否定的,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创造性的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也正是这条道路带领中国人民走上胜利之路,让人民看到中国共产党是可以信任的,是脚踏实地的,是站在最广大人民群众利益上的,也获得了其他党派的敬重。

浅谈新媒体环境下的视觉传达

浅谈新媒体环境下的视觉传达 摘要:新媒体实现了数字化、网络通信和移动物联技术的融合,是广播电视技术、计算机技术与现代通信技术融合的结晶,具有信息量大、实时交互、资源共享、个性化服务等优于传统媒体的特点。在新媒体技术的推动下,视觉传达从二维平面转向三维立体,更具时代特征和丰富内涵。新媒体技术与多样的视觉符号冲击受众视觉的同时,也改变了视觉传达的方式与理念。新媒体的基础技术、信源编码技术、基础网络技术、网络播放及管理技术与智能终端技术为信息的处理、传播、播放及形成设计符号提供了技术支持,也为视觉传达设计和技术拓宽了外延。视觉传达的形式和内涵是不断更迭和发展的。新媒体环境下,现代技术会将视觉传达推向一个多元化、个性化的时代。 关键词:新媒体技术视觉传达设计视觉传达技术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7)04(b)-0250-02 生活节奏愈来愈快,人们接收信息的时间变得零散且短暂。然而,在大数据时代,人们对于资料获取的需求却愈来愈大。科技进步改变人类行为和生活方式的同时,新媒体也应运而生。新媒体技术打破了传统媒体的时间和空间限制,

也给视觉传达带来了冲击。视觉传达在新媒体席卷的浪潮中需做出相应的改变。在新媒体环境下,结合现代化技术,加快视觉传达设计理念的转变和视觉传达技术的发展。 1 信息时代的新媒体概念 1.1 新媒体的产生与发展 在大数据时代,信息量爆炸,人们需要接收大量资讯。然而,在快节奏的生活中人们想要接收大量信息就需要打破时间和地域的限制。随着数字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与移动通信技术的出现,新媒体应运而生。由于强大的技术支撑和广泛的市场需求,新媒体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网络通信的浪潮和智能终端的普及改变了人们以往的生活方式。具有广泛市场需求和良好社会基础的新媒体从边缘化走向大众化,必将逐渐成为主流媒体。而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融合则是另一个发展趋势。新媒体的出现虽然打破了原有的市场格局,但是不能在短时间内完全取代报纸、电视等传统媒体。因此,两者相互融合、共同演化的过程会长期存在。新媒体的产生是技术和时代的产物,以惊人的发展速度在市场中占据了重要一席。 1.2 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区别 在新媒体出现之前,印刷媒体和电子媒体已经在竞争中各自占据了相对稳定的市场份额。两者在不同方面具有不同的优势。印刷媒体主要传播文字,电子媒体主要传播图像和

浅论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基本经验及其现实意义

浅论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基本经验及其现实意义 摘要:新民主主义革命是中国近代革命的重要阶段,这是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包括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小资产阶级以及民族资产阶级参加的并且引起了社会深刻变化的大革命。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取得胜利,是20世纪中国,也是20世纪世界发生的最重大的事件,其中积累的许多宝贵经验,对于当前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和加强党的建设仍有重要的借鉴和指导意义。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发生的历史必然性 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指在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时代,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中的无产阶级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是从1919年五四运动开始的,在此之前的近代以来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为中国的旧民主主义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它的目标是无产阶级(通过中国共产党)牢牢掌握革命领导权,彻底完成革命的任务,并及时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 1840年以后,西方列强发动了一系列侵华战争,将中国一步步推入半殖民地的深渊。西方列强的侵略使中华民族面临严重危机;本国封建势力与帝国主义相勾结,竭力维护旧的生产关系,严重阻碍中国生产力的发展。在中外反动势力的双重压迫下,救亡图存成为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首要的紧迫革命任务。而洋务运动失败、戊戌维新改良

失败,证明要实现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的目标,依靠封建统治者自上而下的改良,是根本不可能的。必须要改变中国政治体制,必须要经过革命手段,因此,在改良运动失败后,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适应形势的要求,走上了革命的道路。早在1894年,他就在美国檀香山建立了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兴中会,明确提出了推翻封建专制统治,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的奋斗目标。1905年8月,孙中山又联合其他革命团体在日本东京发起建立了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同盟会,以“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为纲领。孙中山把这个纲领解释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三民主义)。同盟会发动过多次武装起义。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在南京成立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孙中山于1912年1月1日就任临时大总统,但因反革命力量过于强大,加之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派政治上的软弱性、妥协性,辛亥革命果实被封建军阀篡夺,辛亥革命以失败而告终。它的失败,说明了受阶级和时代的局限,资产阶级不可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彻底胜利,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在中国行不通。近代中国的国情决定了中国人民的反帝反封建斗争必须依靠先进阶级的领导和先进科学理论的指导才能取得成功。 随着工人阶级队伍不断壮大,在五四运动中,中国工人阶级已经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政治舞台,领导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取得反帝反封建彻底胜利的重任,历史性地落到了他们的肩上,中国民主革命开始由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五四运动

(完整版)1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为什么必须由无产阶级来领导

1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为什么必须由中国无产阶级来领导? (1)中国革命的对象除了本国封建势力以外,还有与其密切结合在一起的外国帝国主义侵略势力。这就是说,中国民主革命的敌人是异常强大的。中国革命要获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胜利,必须要有一个强有力的领导阶级。 (2)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必须由中国无产阶级领导,具体原因是: 第一,这是由中国革命所处的时代条件决定的; 第二,这是由于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过于软弱,无力领导反帝反封建的革命取得胜利; 第三,这是由于在俄国—卜月革命的影响下,在五四运动以后,中国无产阶级已经迅速成长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能够担负起领导革命的重任 4社会主义社会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特别是发展先进生产力。 确立这一任务的主要依据是:第一,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唯物史观认为生产力是一切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只有适应生产力的状况,才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产生,社会主义从一个阶段到另一个阶段的推进,以至于共产主义的实现,都离不开生产力的发展。因此,马克思主义最注重发展生产力。第二,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本质的内在要求。高度发达的生产力和比资本主义更高的劳动生产率,是社会主义发展的必然要求和最终结果。只有不断地发展生产率才能实现这个必然要求和最终结果,才能逐步提高人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的目标。第三,大力发展生产力是显示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并为将来向共产主义过渡奠定必备的物质条件。一种社会制度是否先进和具有优越性,从根本上说,就是看其能否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创造出比先前的经济制度更高的社会生产力。迅速发展生产力,不断提高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既是社会主义本质的内在要求,也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具体体现。

浅谈新民主主义革命制胜法宝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指导老师:李俊奎 论文题目:浅谈新民主主义革命制胜法宝 ——理论联系实际 班级:财务管理 学号:0807820203 姓名:杜培培

浅谈新民主主义革命制胜法宝 ——理论联系实际 【摘要】:富于理论创造精神的毛泽东,通过理论、历史、现状的三步研究,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凭客观存在的事实,详细地占有材料,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指导下,从这些材料引出正确的、科学的结论。毛泽东提出的“有的放矢”和“实事求是”则是这一理论创造方法的简明概括。 【关键词】:理论创造,马克思主义,中国实际 【引言】: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拿这样的世界观转过来去看世界,去指导革命,这就是方法论。正因为它是方法论,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它就不可能代替各国革命特点、规律的研究,不可能为某一个国家的具体革命实践提供现成的答案。马克思曾说过:“正确的理论必须结合具体情况并根据现存条件加以阐明和发挥。”列宁也说过:“马克思主义的全部精神,它的整体体系,要求对每一个原理——都要联系具体的经验加以考察。”列宁在指导俄国革命实践中,也并不是把马克思主义当作一成不变的东西,而是采取符合俄国社会历史特点的办法来达到俄国革命和建设的目的。 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走上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道路,先后发动了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和广州起义,这些起义走的都是俄国式的以城市为中心的革命道路,结果都以失败而告终。秋收起义进攻长沙受挫后,毛泽东分析了敌强我弱的形势,决定改向敌人统治力量薄弱的山区进军。会后,毛泽东带领部队到达罗霄山脉中段的井冈山,经过近半年的艰苦努力,创建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从实践上为中国革命找到了一条新的道路——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中国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首先必须处理好农民问题,团结一切可团结力量壮大自身的武装队伍。毛泽东曾指出:“中国社会是一个两头小中间大的社会,无产阶级和地主大资产阶级只占少数,最广大的人民是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以及其他的中间阶级。”这一国情决定了中国共产党要想取得革命的胜利,就必须与农民结成巩固的联盟。而要激发起农民反帝反封建的热情,使他们相信中国共产党是为民谋利益的党,从而激起他们的斗争愿望以及拥护党的信念,就要从农民最关心的基本生存环境着手。于是在第二次国民革命时期,党在革命根据地开展打土豪、分田地、废除封建剥削和债务,满足了农民 土地要求。1931年春,毛泽东总结了土地革命的经验,制定出一条完整的 土地革命路线,那就是:依靠贫农、雇农,联合中农,限制富农,保护中 小工商业者,消灭地主阶级,变封建半封建的土地所有制为农民的土地所 有制。这条路线,调动了一切反封建的因素,在很大程度上保证了土地革 命的胜利。 如果民主革命的基本内容是土地革命,那么中国革命的主要形式就是武装斗争。与资本主义国家不同,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总是凭借着反革命暴力对革命人民实行残暴的镇压。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无议会可以利用,无组织工人举行罢工的合法权利。革命人民只有武装起来,以武装的革命反对武装的反革命。“不要枪杆子子必须拿起枪杆子”,毛泽东开宗明义地提出了“枪杆子里面出政权”。其要义是:(1)马列主义认为,革命斗争必须要建立革命者自己的武装;(2)巴黎公社革命和苏联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已证明了“枪

无产阶级的领导权是中国革命的中心问题

无产阶级的领导权是中国革命的中心问题,也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核心问题。区别新旧两种不同范畴的民主主义革命,根本的标志是革命的领导权掌握在无产阶级手中还是掌握在资产阶级手中。1、为什么要由无产阶级担当领导。(1)这是中国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要求。(2)这是十月革命后世界革命和时代转换的必然结果。2、为什么无产阶级能够担当领导。中国无产阶级除了具有与先进的生产方式相联系、没有私人占有的生产资料、富于组织纪律性等一般无产阶级的共同特点外,还具有自身的特点和优点。一是它从诞生之日起,就身受外国资本主义、本国封建势力和资产阶级的三重压迫,而这些压迫的严重性和残酷性,是世界各民族中少见的,这就形成了中国无产阶级坚强的斗争性和彻底的革命性。二是它颁布集中,有利于无产阶级队伍的组织和团结,有利于革命思想的传播和形成强大的革命力量。三是它大部分出身于破产的农民,和农民有着天然的联系,使无产阶级便于和农民结成亲密的聪明,共同团结战斗。中国元首阶级的这些特点和优点,在的革命政党——中国共产党领导之下,成为中国社会最有觉悟的阶级,从而使它能够成为中国革命的领导力量。无产阶级及其政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根本保证。3、无产阶级领导权是怎样体现出来的?无产阶级领导是政治领导,其领导权是在与资产阶级争夺的斗争中实现的。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实现对各革命阶级的领导,必须建立以工农聪明为基础的广泛统一战线,这是实现领导权的关键。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实质上就是无产阶级领导下的农民革命。无产阶级在同资产阶级建立统一战线时,必须坚持独立自主的原则,实行又联合又斗争的方针,这是坚持领导权的基本策略。建立一支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农民为主体的强大的革命武装,是保证领导权的坚强支柱。加强无产阶级政党的建设,是实现领导权的根本保证。 2.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权问题(1)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必须由无产阶级及其政党——中国共产党领导问题解析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第 3 页共 4 页创建时间:2007-3-28 10时22分第一,中国革命的对象是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由于反革命力量异常强大,中国要获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必须有一个强有力的阶级领导,联合各革命阶级,才能完成这一艰巨任务。第二,中国农民阶级由于其小生产地位的局限,本身不能领导民主革命并取得胜利。民族资产阶级由于其脆弱的经济地位所带来的软弱性和妥协性,也不能领导中国革命并取得胜利。中国近代革命的历史证明了这一点。第三,中国无产阶级除了一般无产阶级的基本优点即与最先进的经济形式相联系、富于组织性纪律性、没有私人占有的生产资料以外,还有许多特殊优点:首先,中国工人阶级身受三种压迫(帝国主义的压迫、资产阶级的压迫、封建势力的压迫),而这些压迫的严重性和残酷性,是世界各民族中少见的;因此,他们在革命斗争中,比任何别的阶级来得坚决和彻底。在殖民地半殖民地的中国,没有欧洲那样的社会改良主义的经济基础,所以除极少数的工贼之外,整个阶级都是最革命的。其次,中国无产阶级开始走上革命的舞台,就在本阶级的革命政党——中国共产党领导之下,成为中国社会里比较最有觉悟的阶级。最后,由于从破产农民出身的成分占多数,中国无产阶级和广大的农民有一种天然的联系,便利于他们和农民结成亲密的联盟。第四,无产阶级对中国革命的领导是通过自己的政党来实现的。中国无产阶级必须通过其先锋——中国共产党实现对中国革命的领导权。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毛泽问题解析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第 4 页共 4 页创建时间:2007-3-28 10时22分东指出,既要革命,就要有一个革命党。没有一个革命的党,没有一个按照马克思列宁主义的革命理论和革命风格建立起来的革命党,就不可能领

政治学原理全部内容

《政治学原理》复习资料 绪论第一章 1、政治:阶级社会中以经济为基础的上层建筑,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是一政治权力为核心 展开的各种社会活动和社会关系的总和。(绪论部分,答案不确定) 2、如何理解“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简答、辨析) (1)政治的性质由经济基础的性质所决定,但又反作用于经济基础。 (2)经济基础决定着社会的阶级结构、阶级的经济地位以及阶级的经济利益。 (3)有什么样的经济关系,就有什么样的政治关系。 (4)强调经济对政治的决定性作用,是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根本特征。 3、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如何理解政治?(论述)结合实际 ①政治的根源是经济,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政治关系归根到底是由经济关系决定的 ②政治的实质是阶级关系,阶级性是政治的基本特征 ③政治的核心是政治权力 ④政治活动是科学是艺术 ⑤政治是阶级社会中以经济为基础的上层建筑,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是以政治权利为核心展开的各种社会活动和社会关系的总和 第二章政治关系 (名词) 1.政治关系:政治关系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基于社会利益要求和利益关系而形成的,以政 治强制力量和政治权利分配为特征的社会关系。 2.政治权力:政治权力实际上是人们选择以力量对比和力量制约方式作为实现和维护自己 利益要求的过程中,聚集形成的一种力量。它是在特定的力量对比中,政治权力主体拥有的对其他社会和政治力量及其他政治权力客体的制约力量。 第三章政治行为(动态) (名词) 1.政治行为:是政治关系的直接动态表现,它是人们在特定利益基础上围绕着政治权力的 获得和利用,政治权利的获得和实现而展开的社会活动。 2.合法性:正当性或正统性,是指某个政权、政权代表,为什么应该获得其成员忠诚的问 题,合法性是一种特性,这种特性不是来自正式的法律或命令而是来自被统治者的心理认同。 (大题) 1.制约政治统治的因素? (1)社会经济基础。政治统治是经济上居优势地位的阶级的统治,政治权力是实现经济权力的重要手段,统治阶级在实现自己经济利益时,必须以公共利益的面目出现,这就意味着要考虑到全社会成员的经济利益,只有这样通知姐姐的经济利益才能得到更好的实现,政治秩序才能更加稳定。 (2)社会(权力)基础。政治统治的社会基础取决于政治权力主体与其他社会力量和社会成员关系状况,为形成和巩固其政治统治,政治权力主体需要尽可能的扩大自己的社会成员队伍,建立与相关社会政治力量和社会成员的利益联系甚至联盟,以扩展和加强政治统治的社会基础。 (3)社会管理职能基础:

浅谈近代中国的改良与革命

浅谈近代中国的改良与革命在近代中国历史上,资产阶级改良运动与革命运动都是资本一帝国主义侵略所造成的民族危机的产物,又随着这种民族危机的加深而发展、成长。甲午战争的失败,激发了中国人民普遍的民族主义情绪和救亡热情。一部分人开始组织维新救亡运动,另一部分人开始考虑革命救亡。康有为和孙中山分别成为他们的领导人。 改良一般是自上而下发起的,而革命则是自下而上推翻当权者的统治 康有为领导的戊戌维新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起过进步作用、最具典型意义的改良运动。资产阶级改良派发动维新运动有两个目的:一是挽救民族危亡,一是发展资本主义。但这两个目的都没有达到。因为这场变法的领导者资产阶级维新派,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导致该阶级具有软弱性和妥协性,并且缺乏坚强的组织领导,依靠的是一个没有实权的皇帝;又不能发动广大的人民群众,对帝国主义列强抱有不切实际的幻想。 虽然戊戌变法失败了,但是它依然在中国近代史上具有重大意义的事件。戊戌变法,是一次资产阶级改良运动,是资产阶级变革社会制度的初步尝试。维新派试图在政治上建立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在经济上发展民族资本主义,符合历史发展趋势。它是一次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在民族危机加剧的时刻维新派以变法图强、救亡图存为目标,进行广泛的宣传鼓动,希望通过改革,使中国走向独立、民主和富强,从而摆脱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表现出强烈的爱国热情,激发人民爱国思想和民族意识。戊戌变法也是近代中国一次思想潮流的解放。资产阶级维新派提倡新学,主张兴民权,对封建思想进行了猛烈的抨击,为近代思想起了思想启蒙运动的蓬勃兴起开辟了道路,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维新运动留下的许多遗产。 变法失败的教训证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资产阶级改良主义道路是行不通的戊戌维新运动失败之后,便是革命运动的蓬勃兴起。中国近代史上的革命运动,矛头都是针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都带有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其中,由于领导力量不同、革命前途不同而分为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太平天国农民起义,历时14年,旨在反对清朝统治,但是从理论上和实践上看,单靠农民不可能建立一个区别于封建王朝的新政权,因此太平天国虽然是中国历史上一次最大规模的农民起义,毕竟还是一次单纯的农民起义。太平天国为此后的民主革命准备了条件,它本身不能算是民主革命。辛亥革命是资产阶级领导的以反对封建帝制、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为目的的革命,是一个典型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提出了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三大主义作为反清革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教案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单元教学设计 一、课标要求 1.简述五四爱国运动的基本史实,理解五四精神。 2.简述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的史实,认识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意义。 3.知道黄埔军校的创建和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 4了解南京国民政府成立的主要史实。 5.知道南昌起义,讲述朱德和毛泽东井冈山会师的故事,了解中国共产党创建工农红军和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的意义。 6.讲述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故事,体会红军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认识中国革命历程的艰难曲折。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探索过程中的重大事件,学会从图片史料中获取有效信息,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分析问题、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历史知识竞赛、推介红色旅游城市、智慧大比拼环节等教学过程,逐步掌握识别和运用历史地图和图表的方法、查找和收集历史信息的途径和方法、运用材料具体分析历史问题的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会青年学生的爱国精神和中国共产党人战胜艰难困苦、勇往直前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知道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道理,坚定为中华民族复兴而奋斗的信念。 三、重点和难点 1.重点:五四爱国运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 2.难点:五四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要选择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四、设计思路

本单元的复习旨在让学生系统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在探索革命道路历程中遭受的挫折、采取的应对策略及对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影响,从宏观上把握本单元重要历史事件之间的内在联系。在学生了解历史事实的基础上,帮助学生巩固基本知识,厘清各个历史事件之间的内在联系,构建本单元的知识框架,提升学生透过历史现象分析问题的能力。 五、活动设计

新民主主义革命:无产阶级的领导权

新民主主义革命:无产阶级的领导权 无产阶级的领导权问题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一个重要的知识点,围绕这个知识点所衍生的考点也比较多,为了帮助同学们掌握好这个知识点,小编衍生出三个相关考点:一个根本标志,二个严重错误、二个基本条件。 1.一个根本标志 无产阶级的领导权是中国革命的中心问题,也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核心问题。区别新旧两种不同范畴的民主主义革命,根本的标志是革命的领导权掌握无产阶级手中还是掌握在资产阶级手中。无产阶级及其政党的领导,是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根本保证。 2.二个严重错误 关于无产阶级领导权问题,我党历史上犯了二个严重错误,一是把革命的领导权让出去,犯了右倾机会主义错误,称作“二次革命论”。典型代表人物是陈独秀。在我党成立初期,党的力量比较薄弱,对于革命的领导权问题没有清醒的认识,把革命的希望寄托在代表资产阶级利益的国民党身上。陈独秀认为,既然新民主主义革命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革命的领导权就应该由资产阶级所掌握,共产党作为抬轿人,帮助资产阶级取得革命胜利后,无产阶级再进行第二次革命,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建立社会主义国家。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导致了大革命的失败。二是把革命的领导权推出去,犯了“左”倾机会主义错误,称作“一次革命论”,典型代表人物是王明。大革命失败后,我党召开了八七会议,毛泽东在总结大革命失败的教训时,提出“须知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著名论断。但在革命的对象问题上,以王明为代表,把本应该团结的对象——民族资产阶级,作为革命的对象,他们认为,既然是无产阶级领导的革命,就应该消灭一切私有制,消灭私有制的经济基础,没有深刻理解

新民主主义革命性质所包含的含义。新民主义革命的性质是无产阶级领导的资产阶级革命,但这种革命不同于旧的民主主义革命,具有四个新的特点,即:新的革命指导思想,处于新的时代,新的领导力量,新的革命前途。 3.二个基本条件 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对中国革命的领导权不是自然而然得来的,而是在与资产阶级争夺领导权的斗争中实现的。毛泽东指出:“领导的阶级和政党,要实现自己对被领导的阶级、阶层、政党和人民团体的领导,必须兼备两个条件:(甲)率领被领导者(同盟者)向着共同敌人作坚决的斗争,并取得胜利;(乙)对被领导者给以物质福利,至少不损害其利益,同时对被领导者给以政治教育。没有这两个条件或两个条件缺一,就不能实现领导。”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实现对革命的领导必须建立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广泛的统一战线,这是实现领导权的关键。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实质上是无产阶级领导下的农民革命。

第三单元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测试题

第三单元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测试题 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 1.五四爱国运动发生于() A.1919年B.1920年C.1921年D.1922年 2.五四运动的爆发的直接原因是() A.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 B.新文化运动的发展 C.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 D.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 3.(2010东莞中考题)1919年6月5日一个日资纱厂的工人,突破租界巡捕的武警包围,举行罢工,声援学生运动;商务印刷馆、中华书局的工人也参加进来,罢工达到高潮时,参加人数达六、七万。这场工人罢工斗争应发生在() A.北京B.长沙C.上海D.广州 4.五四爱国运动取得了初步的胜利是指() ①北洋军阀政府被迫释放被捕学生 ②罢免了曹汝霖等卖国贼的职务 ③中国代表拒绝在凡尔赛和约上签字 ④北洋政府被迫垮台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②③④ 5. 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的历史事件是() A.辛亥革命B.鸦片战争C.五四运动D.新文化运动 6.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纪念,举国同庆。如果你想要考察中国共产党 第一次代表大会遗址,应该去() A.北京 B.上海 C.杭州 D.广州 7.“革命声传画舫中,诞生共党导工农。重来正值清明节,烟雨迷蒙记归踪。”这是董必武重访嘉兴南湖后题下的诗句。该诗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 南昌起义 B. 遵义会议召开 C. 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 D. 秋收起义 8.(2010东莞中考题)下列图中的历史人物都是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其中在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上被选为中央局书记的是()

A.B.C.D. 9.中共一大确立党的中心工作是() A.建立党的地方组织 B.制定革命纲领 C.组织和领导工人运动 D.组织和领导农民运动 10. 下列各项中,不属于中共“一大”内容的是() A.通过了第一个党纲 B.选举了中央局书记 C.决定建立党的地方组织 D.确定了党的中心工作 11. 作为第一次国共合作的产物,为北伐战争培养了大批军事骨干的学校是() A.京师大学堂 B.抗日军政大学 C.云南讲武堂D.黄埔军校12.2008年5月,中国民党主席吴伯雄率中国国民党大陆团访问大陆,在谈判两岸关系时说:“我们应正视历史。面对现实。展望将来……求同存异,创造双赢。”打开历史的闸门。国共两党在第一合作期间领导了() A.五四运动 B.北伐战争 C.抗日战争 D.解放战争 13.国民革命军北伐的主要对象是() ①张作霖②袁世凯③孙传芳④吴佩孚 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 14.下列对国民革命失败原因的分析,正确的是() A.国共两党因为奋斗目标不同而结束了合作 B.以蒋介石、汪精卫为首的国民党右派公开叛变革命 C.国民政府脱离群众,使北伐战争无法坚持下去 D.北伐军将士不能正确对待取得的胜利,接连遭到失败 15. 毛泽东说:“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并没有被吓倒、被征服、被杀绝。他们从地下爬起来,揩干净身上的血迹,掩埋好同伴的尸首,他们又继续战斗了。”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第一场武装斗争是() A.南昌起义 B.秋收起义 C.北伐战争 D.广州起义 16. 8月1日是我国的建军节,这是因为我党的第一支人民军队在这天诞生于() A.南昌起义中 B.秋收起义中C.广州起义中 D.井冈山会师 17.下列人物中参加了南昌起义的是() ①朱德②贺龙③周恩来④邓小平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②③④ 18.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道路是一条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革命胜利的道路。最早在农村开辟革命根据地的人物是() A.周恩来 B.毛泽东 C.朱德 D.贺龙 19.井冈山有“天下第一山”的美称,主要是由于中国共产党在井冈山() A、建立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