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生态旅游 大纲

生态旅游 大纲

生态旅游 大纲
生态旅游 大纲

《生态旅游》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0205272C

课程类别:专业课

开课单位:管理学院

适用专业:旅游管理

周学时:2

学分:1.5

先修课程:景区服务与管理

建议修读学期:6

一、课程介绍

本课程是旅游管理专业的专业课,目的在于拓展学生的视野,掌握旅游产业的最新动态,从区域可持续发展战略和生态文明的视角看待旅游发展,并在熟悉相关地理学、生态学、环境科学、社会学、文化学、管理学以及建筑规划等多学科的基础上,掌握生态旅游相关的基本概念,生态旅游研究的基本内容和研究方法。了解以人与自然关系、生态美及可持续发展基本理论,从系统的角度出发,根据生态旅游活动得以实现的主体(生态旅游者)、客体(生态旅游资源)、媒体(生态旅游业)和载体(生态旅游环境)四大基本条件,形成生态旅游系统的构架,进而为进一步进行专业课程的学习,培养旅游专业素质和从事相关工作奠定基础。

二、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

第一章序言

基本要求

1. 了解当今世界及中国生态旅游发展概况。

2. 熟悉我国生态旅游发展中的大事。

教学重点

1. 世界及中国生态旅游发展概况

2. 我国生态旅游发展中的大事

教学难点

1. 我国生态旅游发展中的大事

教学内容

1.1 生态旅游出现的时代背景

1.2 世界生态旅游发展概况

1.3 中国生态旅游发展概况及重大事件

第二章生态旅游的基本理论

基本要求

1. 了解生态旅游概念的发展。

2. 掌握生态旅游的要点和特点。

教学重点

1. 生态旅游的两大要点、三大标准、四大功能

2. 生态旅游概念的三大要点

3. 生态旅游活动的特点

教学难点

1. 生态旅游活动的特点

教学内容

2.1 生态旅游概念的发展

2.1.1 生态旅游的两大要点

2.1.2 生态旅游的三大标准

2.1.3 生态旅游的四大功能

2.2 生态旅游的要点和特点

2.2.1 生态旅游概念的三大要点

2.2.2 生态旅游活动的特点

第三章生态旅游的理论基础

基本要求

1. 掌握生态旅游三大理论基石。

2. 熟悉认识生态旅游系统。

教学重点

1. 人与自然关系理论与生态旅游

2. 生态美理论与生态旅游

3. 可持续发展理论与生态旅游

4. “四体”生态旅游系统

教学难点

1. 生态美理论与生态旅游

2. 可持续发展理论与生态旅游

教学内容

3.1 人与自然关系理论与生态旅游

3.1.1 人与自然关系的历程

3.1.2 对自然价值的重新思考

3.1.3 人与自然关系的学说

3.1.4 人与自然关系理论的生态旅游价值3.2 生态美理论与生态旅游词义

3.2.1 生态美概念

3.2.2 生态美的特点

3.2.3 生态美理论的生态旅游价值

3.3 可持续发展理论与生态旅游

3.3.1 可持续发展战略

3.3.2 可持续发展理论的生态旅游价值3.4 生态旅游系统

3.4.1 “旅游系统”学说

3.4.2 “四体”生态旅游系统

第四章生态旅游者概述

基本要求

1. 掌握生态旅游者的概念。

2. 了解生态旅游者的权益与责任。

3. 了解生态旅游者的分类。

教学重点

1. 生态旅游者的界定

2. 生态旅游者的特征

3. 生态旅游者的责任

教学难点

1. 生态旅游者的特征

教学内容

4.1 生态旅游者的概念

4.1.1 生态旅游者的界定

4.1.2 生态旅游者与传统大众旅游者

4.1.3 生态旅游者的特征

4.2 生态旅游者的权益与责任

4.2.1 生态旅游者的权益

4.2.2 生态旅游者的责任

4.3 生态旅游者的分类

4.3.1 以国境国界为标准进行分类

4.3.2 以组织形式为标准进行分类

4.3.3 以目的方式为标准进行分类

4.3.4 以其他标准进行的分类

第五章生态旅游者的形成

基本要求

1. 掌握生态旅游者形成的客观条件。

2. 掌握生态旅游者形成的主观条件。

3. 了解影响生态旅游者旅游动机的因素。

4. 了解培养生态旅游者的意义、内容和途径。

教学重点

1. 生态旅游者形成的客观条件

2. 生态旅游者形成的主观条件

3. 生态旅游者的培养

教学难点

1. 生态旅游者的培养

教学内容

5.1. 生态旅游者形成的客观条件

5.1.1 经济能力

5.1.2 休闲时间

5.1.3 社会经济环境

5.1.4 身体状况旅游交通的概念

5.2 生态旅游者形成的主观条件

5.2.1 旅游动机

5.2.2 生态旅游者的旅游动机

5.2.3 影响生态旅游者旅游动机的因素5.3 生态旅游者的培养

5.3.1 培养的意义

5.3.2 培养的内容

5.3.3 培养的途径

第六章生态旅游者行为

基本要求

1. 掌握生态旅游者的保护性旅游行为的定义、特点、层次、阶段及保护行动指南。

2. 掌握生态旅游者审美行为。

3. 了解生态旅游流及其意义。

教学重点

1. 生态旅游者的保护性旅游行为

2. 生态旅游者审美行为

教学难点

1. 生态旅游流的结构及功能

教学内容

6.1 生态旅游者保护性旅游行为

6.1.1 生态旅游者保护性旅游行为概述

6.1.2 保护性旅游行为层次与阶段

6.1.3 保护性旅游行为的保护行动指南

6.2 生态旅游者审美行为

6.2.1 生态旅游者审美的要求

6.2.2 生态旅游者审美的境界

6.2.3 生态旅游者审美的意义

6.3 生态旅游流

6.3.1 生态旅游流概述

6.3.2 生态旅游流的结构及功能

6.3.3 生态旅游流研究的实践意义

第七章生态旅游资源概述

基本要求

1. 掌握生态旅游资源的定义及其具体范畴。

2. 了解生态旅游资源概念的争议。

3. 掌握生态旅游资源的十大特征。

教学重点

1. 生态旅游资源的定义及其具体范畴

2. 生态旅游资源的特征

教学难点

1. 生态旅游资源概念

教学内容

7.1 生态旅游资源概念

7.1.1 生态旅游资源的定义

7.1.2 生态旅游资源与传统大众旅游资源的比较

7.1.3 生态旅游资源概念的争议

7.2 生态旅游资源的特征

7.2.1 生态特征

7.2.2 自然特征

7.2.3 社会特征

7.2.4 经济特征

第八章生态旅游资源形成及类型

基本要求

1. 掌握生态旅游资源的分类依据及分类系统。

2. 掌握生态旅游资源类型。

3. 了解生态旅游资源的形成。

教学重点

1. 生态旅游资源形成的原因

2. 生态旅游资源分类系统

3. 生态旅游资源类型

教学难点

1. 生态旅游资源分类系统

教学内容

8.1 生态旅游资源形成的原因

8.1.1 大自然的演化

8.1.2 人与自然共同创造

8.1.3 生态资源保护

8.2 生态旅游资源的分类

8.2.1 分类依据

8.2.2 生态旅游资源分类系统

8.3 生态旅游资源类型

8.3.1 陆地生态旅游资源

8.3.2 水体生态旅游资源

8.3.3 农业生态旅游资源

8.3.4 园林生态旅游资源

8.3.5 科普生态旅游资源

8.3.6 自然保护生态旅游资源

8.3.7 文化保护生态旅游资源

8.3.8 法律保护生态旅游资源

第九章中国旅游区划

基本要求

1. 掌握生态旅游业的定义、性质、特点.

2. 掌握生态旅游业对旅行社的要求。

3. 掌握生态商品的特点及生态旅游康乐活动的种类。

教学重点

1. 生态旅游业的概念

2. 生态旅游业对旅行社的要求

3. 生态饭店的特点

4. 生态旅游业中交通的特性

教学难点

1. 生态旅游业对旅行社的要求

教学内容

9.1 生态旅游业的概念

9.1.1 生态旅游业的界定

9.1.2 生态旅游业与传统大众旅游业

9.1.3 生态旅游业的性质与特点

9.2 旅行社

9.2.1 旅行社的性质、类型及作用

9.2.2 生态旅游业对旅行社的要求

9.3 旅游饭店

9.3.1 旅游饭店的作用与等级

9.3.2 符合生态旅游业要求的生态饭店

9.4 旅游交通

9.4.1 旅游交通的重要性

9.4.2 生态旅游业中交通的特性

9.4.3 生态旅游业中交通的基本构成

9.5 生态旅游商品与生态旅游康乐

9.5.1 生态旅游商品

9.5.2 生态旅游康乐

第十章生态旅游业管理

基本要求

1. 掌握生态旅游社区管理的意义、目标与途径。

2. 掌握生态旅游区环境管理的内容、理论基础、指导原则及对策。

3. 了解生态旅游行业管理的主体、对象、内容与手段。

教学重点

1. 生态旅游社区管理的目标与途径

2. 生态旅游区环境管理的理论基础、指导原则及对策

教学难点

1. 生态旅游社区管理的目标与途径

教学内容

10.1 生态旅游行业管理

10.1.1 生态旅游行业管理的主体与对象

10.1.2 生态旅游行业管理的内容与手段

10.1.3 生态旅游行业管理的工作思路10.2 生态旅游社区管理

10.2.1 生态旅游社区管理的意义

10.2.2 生态旅游社区管理的目标与途径

10.2.3 社区管理的案例

10.3 生态旅游区环境管理

10.3.1 生态旅游区环境管理的内容和理论基础

10.3.2 生态旅游区环境管理的指导原则及对策

第十一章生态旅游业发展及展望

基本要求

1. 掌握世界旅游业发展特征。

2. 掌握世界生态旅游业发展趋势。

3. 熟悉我国发展生态旅游业的有利条件。

4. 了解国内外生态旅游业发展现状。

教学重点

1. 国内外生态旅游业发展现状

2. 世界生态旅游业发展特征

3. 世界生态旅游业发展趋势

4. 我国发展生态旅游业的有利条件

教学难点

1. 世界生态旅游业发展趋势

教学内容

11.1 国外生态旅游业的发展现状

11.1.1 欧美地区生态旅游业的发展现状

11.1.2 亚太地区生态旅游业的发展现状

11.1.3 非洲和南极洲生态旅游业的发展现状

11.1.4 国外生态旅游业的发展案例-哥斯达黎加

11.2我国生态旅游业发展概况

11.2.1 生态旅游区建设及生态旅游业开展情况

11.2.2 生态旅游产学研的发展情况

11.2.3 我国生态旅游业发展案例

11.3 生态旅游业展望

11.3.1 世界旅游业发展特征和生态旅游业发展趋势

11.3.2 我国生态旅游业的发展前景

第十二章生态旅游环境概述

基本要求

1. 掌握生态旅游环境的概念及其与生态旅游系统的“三体”之间的关系。

2. 掌握生态旅游环境的构成。

3. 掌握生态旅游环境的特点。

教学重点

1. 生态旅游环境及其内涵

2. 生态旅游环境的构成

3. 生态旅游环境的特点

教学难点

1. 生态旅游环境的构成

教学内容

12.1 生态旅游环境的概念

12.1.1 旅游环境与生态旅游环境

12.1.2 生态旅游环境与生态旅游系统的

“三体”之间的关系

12.2 生态旅游环境的构成

12.2.1 自然生态旅游环境

12.2.2 社会文化生态旅游环境

12.2.3 生态经济旅游环境

12.2.4 生态旅游气氛环境

12.3 生态旅游环境的特点

12.3.1 资源性

12.3.2 综合性

12.3.3 容量有限性

第十三章生态旅游环境容量

基本要求

1. 掌握生态旅游环境容量的基本内容。

2. 掌握生态旅游环境容量的确定与量测。

3. 掌握生态旅游环境容量的调控。

教学重点

1. 影响生态旅游环境容量的因素

2. 生态旅游环境容量特征

3. 生态旅游环境容量确定与量测的研究方法

4. 生态旅游环境容量的调控

教学难点

1. 生态旅游环境容量确定与量测

2. 生态旅游环境容量的调控

教学内容

13.1 生态旅游环境容量概述

13.1.1 生态旅游环境容量的含义

13.1.2 影响生态旅游环境容量的因素

13.1.3 生态旅游环境容量概念体系

13.1.4 生态旅游环境容量特征

13.2 生态旅游环境容量的确定与量测

13.2.1 生态旅游环境容量的确定与量测的思想方法

13.2.2 生态旅游环境容量的确定与量测的研究方法

13.3 生态旅游环境容量的调控

13.3.1 生态旅游环境容量饱和和超载调控

13.3.2 对“疏载”的生态旅游环境容量调控

第十四章生态旅游环境概述

基本要求

1. 掌握生态旅游对环境的不利影响。

2. 掌握生态旅游环境保护的对策。

3. 了解生态旅游对环境的有利影响。

4. 了解生态旅游环境问题。

教学重点

1. 生态旅游对环境的不利影响

2. 生态旅游环境问题的成因

3. 生态旅游环境保护的对策

教学难点

1. 生态旅游环境保护的对策

教学内容

14.1 生态旅游对环境的良性影响

14.1.1 生态旅游促进自然生态环境良性循环

14.1.2 生态旅游开发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14.1.3 生态旅游促进区域社会进步

14.2 生态旅游对环境的不利影响

14.2.1 生态旅游对自然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

14.2.2 生态旅游对旅游区经济环境的影响

14.2.3 生态旅游对旅游区社会环境的影响

14.2.4 生态旅游对旅游区文化的影响14.3 生态旅游环境问题与保护对策

14.3.1 生态旅游环境问题的形成原因

12.3.2 生态旅游环境问题的类型

12.3.3 生态旅游环境保护对策

三、实训

实训1生态旅游者旅游动机分析

实训目的

探讨影响生态旅游者动机的因素

实训内容

结合所学理论知识和查阅资料,并结合心理学相关基础理论,讨论生态旅游者动机的影响因素。

实训2 生态旅游流的实地调研

实训目的

观察生态旅游流的变化规律和特点

实训内容

通过多种调查方法,了解一个生态旅游景区的旅游流状况,并写一份简单的调研报告实训3 生态旅游资源类型案例探讨

实训目的

充分了解生态旅游资源类型和代表性景观

实训内容

分小组研讨具有代表性的生态旅游资源类型

实训 4 生态旅游业社区管理案例探讨

实训目的

从社区管理的角度思考生态旅游业管理

实训内容

观看一个视频案例,结合社区管理的相关内容,探讨相关利益群体在生态旅游业管理中的作用。

实训5 生态旅游业发展展望

实训目的

了解世界生态旅游发展的趋势,并思考国内生态旅游的前景

实训内容

分享生态旅游发展的案例,并总结归纳发展规律,分小组提出前瞻性思考。

实训6 生态旅游环境容量控制

实训目的

掌握生态旅游环境容量确定与量测的方法,并能提出相应的容量控制策略。

实训内容

选定某一生态旅游景区,确定其环境容量,发现可能存在的容量问题,并为此景区写一篇简单的容量控制报告。

实训7 调节生态旅游的不利影响

实训目的

灵活看待生态旅游的影响,对不利影响进行转化或提前做好预防

实训内容

电话调查生态旅游可能带来的不利影响,并就这些不利影响如何规避或调解,转化或防备提出相应的对策。

五、教材

《生态旅游》·杨桂华,钟林生,明庆忠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3月·第二版

六、主要参考书

1.《生态旅游》·陈秋华,陈贵松·重工农

业出版社·2009年7月·第一版

2.《生态旅游学》·高峻·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6月·第一版

我国乡村旅游的发展现状

我国乡村旅游的发展现状、问题与对策摘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国外乡村旅游业的发展,人们对乡村生活的向往,亲近大自然的需要,近几年来我国乡村旅游的蓬勃发展。我国地域 辽阔,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我们大力发展旅游业,促进经济的发展。就国内目前乡村旅游发展的现状进行分析,指出了其中存在的问题;对国内乡村旅游发展趋势做以预判,同时期望借鉴国外先进经验,推动国内乡村旅游积极稳步的发展。我国广大农村拥有较好的生态环境和特色农业,大力开发乡村旅游市场,意义重大。 关键词:乡村旅游现状分析发展对策 一、乡村旅游背景及意义 所谓乡村旅游,是以农村地区为特色,以农民为经营主体,以旅游资源为依托,以旅游活动为内容,以促进农村发展为目的的社会活动。随着中国旅游业的发展,旅游者的心理逐渐成熟趋向多元化,旅游过程更注重对相互文化的体验,农村和郊区相对于城市来说,天地光阔,自然风光秀美,空气清新,加之和城市相异的文化,对于生活在紧张、拥挤、繁杂、宣嚣、多污染的城市中的居民有巨大的吸引力。当社会、经济、科技发展到一定阶段时,就产生了乡村旅游。 乡村旅游是现代旅游业中的一项新事物,然而它却以极快的速度在各国发展起来。我国地域广阔,自然景观差异很大,农业资源丰富,乡村民风民俗丰富多彩,有着发展乡村旅游的优越条件。乡村旅游不仅为城市居民提供了新的休闲产品,而且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充分利用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资源,维护农村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开发乡村旅游资源是我国旅游事业不断发展及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主要有如下几点现实意义: 1、有利于加强城乡文化交流,改变农业生产落后的观念 通过城市居民的参与活动,把先进的科技知识带到乡村,有利于科技推广;

水工程经济与概预算课程教学大纲

南昌大学科学技术学院 理工学科部 《水工程经济与概预算》课程 教学大纲 适用专业:给水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 二○一五年七月

《水工程经济与概预算》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

二、课程内容及基本要求 第一章工程造价基本知识 课程内容: 1、基本建设和分类。 2、基本建设程序。 3、基本建设项目划分。 4、建设工程造价和文件。 基本要求: 1、熟悉基本建设和分类。 2、了解基本建设程序。 3、了解基本建设项目划分。 4、掌握建设工程造价和文件。 本章重点:基本建设和分类、建设工程造价和文件。 本章难点:建设工程造价和文件。 第二章水工程造价编制与组成 课程内容: 1、投资估算。 2、设计概算。 3、施工图预算。 4、工程价款结算与竣工决算。 基本要求: 掌握投资估算、设计概算、施工图预算、工程价款结算与竣工决算。 本章重点:投资估算、设计概算、施工图预算、工程价款结算与竣工决算。本章难点:投资估算、设计概算、施工图预算、工程价款结算与竣工决算。第三章工程定额 课程内容: 1、定额概述。 2、企业定额与施工定额。 3、概算定额与概算指标。 4、单位估价表。 5、工程预算定额。 基本要求: 1、熟悉企业定额与施工定额、概算定额与概算指标、工程预算定额。 2、掌握单位估价表。 本章重点:企业定额与施工定额、概算定额与概算指标、工程预算定额。

本章难点:企业定额与施工定额、概算定额与概算指标、工程预算定额。第四章水工程概预算费用与计价程序 课程内容: 1、水工程费用与组成。 2、水工程计价程序。 3、水工程费用计算。 4、水工程造价构成分析。 5、工程量清单计价。 基本要求: 1、熟悉水工程费用与组成。 2、了解水工程计价程序。 3、掌握水工程费用计算。 4、了解水工程造价构成分析。 5、学会工程量清单计价。 本章重点:水工程费用与组成;水工程费用计算。 本章难点:水工程费用计算。 第五章给水排水工程施工图概预算编制 课程内容: 1、给水排水工程系统概述。 2、给水排水工程量计算规则与计价表套用。 3、工程量清单项目设置。 4、给水排水工程施工图预算编制实例。 5、给水排水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编制实例。 基本要求: 1、了解给水排水工程系统。 2、熟悉给水排水工程量计算规则与计价表套用。 3、掌握工程量清单项目设置。 本章重点:给水排水工程量计算规则与计价表套用;工程量清单项目设置。本章难点:给水排水工程量计算规则与计价表套用。 第六章消防工程施工图概预算编制 课程内容: 1、消防工程系统概述。 2、工程量计算规则与计价表套用。 3、工程量清单项目设置。 4、消防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编制实例。

(完整版)绿色旅游产业发展模式

绿色旅游产业发展模式 近年来,旅游是无烟工业的论断被可持续旅游与绿色旅游所代替。绿色旅游是旅游系统在运行过程中依据减量投入、重复利用与再循环的原则使用与利用资源与环境,实现资源利用的高效低耗与对环境损害最小化的经济发展模式。苏格兰的绿色企业计划指出:绿色旅游是一个用来描述旅游部门最佳环境实践的词,它包括经营效率、环境管理、废物、交通以及社会责任与生物多样性等话题。通过认同绿色旅游企业计划的行为准则以及对他们行为的独立审计,使企业承诺减少其对环境的影响。 绿色工业旅游的运作模式:苏格兰绿色酿酒工业旅游的例证 酒厂旅游是苏格兰重要的旅游项目。苏格兰酒厂特别注重塑造绿色形象来吸引游客,即:酒厂环境安静、清新;接待中心是改建与再利用旧建筑而成;生产过程中尽可能使用可再生资源;在生产过程中坚持“3R”原则的循环原则,如:酿酒残余的麦渣在过去一般被遗弃、换东西或卖给当地农民作为动物冬季的饲料,今天通过把麦渣与蒸馏过程产生的酒糟混合形成黑渣(dark grain),广泛用于农业。酿酒过程中

产生的热水过去被排入河流,现在用于养鳗鱼、小龙虾和种植土豆。酒窖使用的橡木桶是雪莉酒、马德拉酒以及白兰地酒废弃的橡木桶,即使是第二次使用,橡木桶还要使用2~3次,历时30到40年。废弃的橡木桶也被用来做篱笆、酒吧的凳子或用来熏制鲑鱼。 绿色旅游者是苏格兰绿色旅游计划的守护神,他们不断对旅游景区开发中的环境行为进行质疑。游客对酒厂环境质疑主要有两类:一类是外部环境退化对酒的品质的影响,如大麦中的农药、酸雨对水质、植树造林对水质与水量的影响等;另一类是用铜器蒸馏是否会引发威士忌中铜含量超标、排烟是否污染环境、泥炭采掘是否过量、橡树资源的开发与保护、排放物管理是否有效等。 绿色农业旅游的发展模式:绿色、环保、可持续发展 北京蟹岛度假村以产销“绿色食品”为最大特色,以生态农业为依托,以“绿色、环保、可持续发展”为经营理念。塑造绿色的主要手段就是发展旅游循环经济,保证绿色与循环利用的措施是:不烧煤、不烧油、不烧锅炉,用的是地热、太阳能和沼气,物资能量大循环,基本实现了污染物零排放。 水循环利用:度假村地下温泉出水温度65度,先提供冬季采暖之用,降温后供应客房;水温降到20度就引入鱼塘、蟹池,最后灌溉蔬菜瓜果以及稻田,直至污水进入水处

我国生态旅游发展前景

我国生态旅游发展前景 ——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班级: 学号:20 姓名:黄松

我国生态旅游发展前景 摘要:生态旅游是以生态学原则为指导,以自然区域和一些特定的文化地域为旅游对象,旅游者在欣赏自然景观和了解生态现象的同时受到环境教育,以保护自然和人文旅游环境为宗旨,并能使当地居民受益的一种可持续的旅游。 生态旅游是世界旅游活动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从旅游发展的角度看,生态旅游是近年世界旅游业中增长最快的部分,年增长率达到25%~30%,生态旅游俨然已成为世界性旅游的潮流,并将成为21世纪国际旅游的主流。以下针对我国生态旅游发展的十大重点领域进行前景分析。 内容: 一、风景名胜观光旅游 风景名胜资源,系指富集着以独特自然景物和悠久历史文物古迹取胜,以景物环境为载体,人类实践创造的,有普遍社会价值的优秀财富。我国山河壮丽,景观奇特,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具有丰富的风景名胜资源。 依托丰富的风景名胜旅游资源,以下几种主要模式适合风景名胜旅游资源的开发:(1)科学考察为主导的风景名胜旅游。可以开展此类旅游的有黄龙寺九寨沟风景名胜区、五大连池等。(2)历史古迹类风景名胜旅游,如古长城、八达岭十三陵风景名胜区等。(3)文化类风景名胜旅游,如我国的四大佛教圣地的普陀山、五台山、峨眉山、九华山等风景名胜区。属古石窟艺术文化的,如我国的麦积山、龙门、云冈、敦煌等风景名胜区。(4)自然类风景名胜旅游,如桂林漓江山水、庐山、秦皇岛北戴河、承德避暑山庄、海南三亚等。(5)民族风情观赏类风景名胜旅游,如内蒙古草原风光、海南黎族村寨等。(6)现代工程观赏类风景名胜旅游,如长江三峡大坝、南京长江大桥等。 二、红色旅游 “红色旅游”是指以革命纪念地、纪念物及其所承载的革命精神为吸引物,组织接待旅游者进行参观游览,实现学习革命历史知识、接受革命传统教育和振奋精神、放松身心、增加阅历的旅游活动。“红色旅游资源”指的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后、新中国成立以前,包括红军长征时期、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等重要的革命纪念地、纪念物及其所承载的革命精神。从地域范围上,主要是指革命老区和红军长征线,但以长征沿线为重点,这就形成了井冈山、瑞金、韶山、遵义、延安、西柏坡一条“红色”主线。国家大力培育的重点红色旅游区包括:以上海为中心的“沪浙红色旅游区”;以韶山、井冈山和瑞金为中心的“湘赣闽红色旅游区”;以百色地区为中心的“左右江红色旅游区”等。围绕着“红色旅游”线路开发与挖掘沿线的旅游资源,可以形成上下一线的旅游链条,形成当地旅游资源的整体联动,进而促进本地旅游经济上档次、上水平,促进本地经济快速健康地发展。 三、民俗旅游 民族旅游以观赏、理解以及参与地域性风土人情为目的,特别适合于较短时段、较短路途的乡村旅游。它主要是将旅游区纳入文化之中,进而展示区域文化特征。我国是个多民族的国家,各个民族及支系,都有自己传统的民族文化,独特的地理环境和生活习性,各地区、各民族的服饰文化、饮食文化、建筑文化、交通、宗教、节庆、婚丧、礼仪、集市等都具有特色,并富有极为强烈的可视性和独有的观光魅力。 根据资源的特点,民俗旅游开发方式应该采取多种模式:(1)集锦荟萃式,如深圳的中国民俗文化村、北京的中华民族园等;(2)复古再现式,杭州和香港的宋城、无锡的唐城、吴文化公园均属于此类;(3)原地浓缩式,如当地政府或投资商在当地觅取合适地段,建以当地民俗文化为主题的主题公园,集中呈现民俗精华,如海南中部的苗寨和黎寨风情园均属此类;(4)原生自然式。它是在一个民俗文化相对丰富的地域中选择一个最典型、交通也

《林业技术经济学》(新版)教学大纲

《林业技术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 授课专业:林学专业2007级 学时数:27 学分数:1.5 一、课程的性质和目的 本门课程是林学专业的选修课。林业技术经济学是技术经济学的一个分支,是一门介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之间的交叉科学,或称边缘科学。它是对为达到某种预定目的而可能被采用的各项不同的技术政策、技术方案、技术措施的经济效果进行计算、分析、比较和评价,从而选择技术上先进、经济上合理的最优方案的科学,即技术经济学是一门研究技术领域经济问题和经济规律,研究技术进步与经济增长之间的相互关系的科学。林业技术经济学也是林业经济学科体系中的一门新兴学科。 二、课程教学内容 绪论(0.5学时) 要求理解技术经济的概念,技术和经济的关系,林业技术经济研究的对象、内容和任务以及其理论基础与指导思想。 一般了解:林业技术经济研究的内容和任务以及其理论基础与指导思想。 全面理解:技术经济的概念,技术和经济的关系。 简单应用:简述林业技术经济与其它学科的关系。 第一章林业技术经济效果的基本原理(1.5学时) 一般了解:林业技术经济效果的特点,如何处理林业生产中不同技术经济效果之间的关系。 全面理解:经济效果原理。 难点分析:经济效果原理和如何理解林业技术经济效果的特点。 第二章技术方案经济比较的可比条件和评价标准(2学时) 一般了解:技术方案经济比较的可比条件。 全面理解:评价林业技术方案的客观标准。 难点掌握:资金的时间价值。 综合运用:资金的时间价值的计算。 第三章林业技术经济效果指标(2学时) 一般了解:林业技术经济效果指标的作用和设置原则。 全面理解:林业技术经济效果指标。 重点掌握:林业技术经济效果指标体系。 难点分析:林业技术经济效果指标体系。 第四章林业技术经济分析的一般方法(3学时) 一般了解:林业技术经济效果研究的一般步骤,以及调查研究和实验研究的内容。 全面理解:比较分析、因素分析、盈亏平衡分析。 难点分析:因素分析。 第五章技术经济预测和决策(4学时) 一般了解:技术经济预测概述。 全面理解:定性预测法、回归预测、时间序列预测以及其它方法,马尔科预测技术,技术经济决策和效用曲线。 难点分析:回归预测和效用曲线的应用。 第六章线性规划(1学时) 本章内容要做好自学的基础上再进行讲解,因为其中内容涉及到数学内容的较多,难于在有限时间内讲解清

海南旅游概览教学大纲

《海南旅游概览》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二、教学目的 本课程是旅游管理专业的专业必修课,主要讲授海南旅游资源和海南旅游业,包括海南行政区划、历史名人、旅游产品、主要度假区和景区、旅游业现状、生态旅游和海洋旅游等。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海南省的旅游常识、旅游产品、景区景点等方面的知识,为其日后考取导游员资格证书做准备,也为其毕业后能胜任导游工作打下良好而坚实的理论基础,并能利用该知识为旅游事业服务或出谋献策。 三、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表 (一)海南概况 教学内容: 1、地理、历史、风俗; 2、魅力的度假岛; 3、地方节庆和文化艺术; 4、海南经济和社会发展;

5、海南的优势、战略和目标。 教学目的与要求: 1、熟悉海南岛形成的时间,方位,面积,别称,气候; 2、掌握海南四大南药,四大热带作物,7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5个国家级森林公园; 3、掌握海南八大地方节庆,主要文化艺术代表; 4、了解海南省历史沿革,各民族情况,历代移民,语言; 5、了解海南省目前的基础设施建设。 教学重点:海南的地理、历史、风俗。 教学难点:海南的优势、战略和目标。 (二)行政区划、主要度假区和景区 教学内容: 1、三个地级市、引擎城市: (1)海口市:概况、主要物产、主要度假区和景区; (2)三亚市:概况、主要物产、主要度假区和景区; (3)三沙市:概况、主要物产、主要度假区和景区。 2、“中国椰树海岸”上的宝石: (1)琼海市:概况、主要物产、主要度假区和景区; (2)万宁市:概况、主要物产、主要度假区和景区; (3)陵水黎族自治县:概况、主要物产、主要度假区和景区; (4)文昌市:概况、主要物产、主要度假区和景区。 3、神奇神秘的海南岛中部: (1)五指山市:概况、主要物产、主要度假区和景区; (2)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概况、主要物产、主要度假区和景区; (3)定安县:概况、主要物产、主要度假区和景区; (4)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概况、主要物产、主要度假区和景区; (5)屯昌县:概况、主要物产、主要度假区和景区; (6)白沙黎族自治县:概况、主要物产、主要度假区和景区。 4、海南岛“金色西岸”: (1)儋州市:概况、主要物产、主要度假区和景区; (2)东方市:概况、主要物产、主要度假区和景区;

0223.docx乡村旅游发展四大创新路径

乡村旅游发展四大创新路径 北京绿维创景规划设计院 在党中央和国务院的顶层设计中,乡村旅游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乡村旅游在解决三农问题、拓展农业产业链价值链、助力脱贫攻坚、城乡统筹建设等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在“绿色发展”、“生态文明、美丽乡村建设”与“供给侧改革”的大背景下,在“全域旅游”的建设东风下,如何有效推动我国乡村旅游从“点式旅游”向“全域旅游”转变?如何让乡村旅游得到长远稳定的发展?如何让乡村旅游在经济社会发展中效应最大化?绿维文旅认为:要创新乡村旅游开发模式、产品模式、投融资模式、运营模式等方面进行全面化,系统性创新,探索出乡村旅游发展的新路径,方能绘制出新时期,乡村旅游美好蓝图。 乡村旅游发展现状 观光到乡村休闲到乡村度假的迭代优化 经过数年的乡村旅游发展,我国乡村旅游表现出巨大的生命力,朝着融观赏、考察、学习、参与、娱乐、购物和度假于一体的综合型方向发展。呈现出从乡村观光到乡村休闲,到乡村度假的迭代优化过程,功能上,逐步从单一功能向综合性服务功能转变。 伴随消费升级带动,乡村旅游类型从最初的农家乐、乡村田园观光,不断丰富,由传统的“农家乐型、依托景区发展型、旅游城镇建设型、原生态文化村寨型、民族风情依托型、特色产业带动型、现代农村展示型、农业观光开发型、生态环境示范型、红色旅游结合型”等,逐步呈现出一些新业态,如“国家农业公园、休闲农场/休闲牧场、乡村营地/运动公园/乡村公园、乡村庄园/酒店/会所、乡村博物馆/艺术村、市民农园、高科技农园/教育农园、乡村民宿、洋家乐、文化创意农园。”基本形成了乡村观光、休闲、度假的复合性功能结构。 乡村旅游发展存在问题

中国生态旅游发展现状和发展未来的思考

中国生态旅游发展现状和发展思路的思考 关键词生态旅游中国前景可持续发展 摘要:随着人类文明的进一步发展,生态环境越来越引起全世界广泛的重视。为了兼顾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生态旅游概念顺势而生。我国生态旅游起步迟,但基础雄厚,发展快,我们应加大投入和策划,让生态旅游在我国普及起来。 一生态旅游的概念 “生态旅游”这一概念是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特别顾问、墨西哥专家豪·谢贝洛斯拉斯喀瑞(H.Ceballos-Lascurain)在1983年首次提出来的。生态旅游是指在一定自然地域中进行的有责任的旅游行为,为了享受和欣赏历史的和现存的自然文化景观,这种行为应该在不干扰自然地域、保护生态环境、降低旅游的负面影响和为当地人口提供有益的社会和经济活动的情况下进行。生态旅游的内涵更强调的是对自然景观的保护,是可持续发展的旅游。 二中国旅游业现状 随着经济的增长、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工业化却使得我们的生活环境和生活质量面临下降的威胁。虽然这些年旅游业价格一再下跌,广大百姓也可以享受的起旅游花费,但是普通的走马观花式的旅游已经无法满足游客需求。现在人旅游的目的更多的在于享受清新、轻松、舒畅的自然与人的和谐气氛,探索和认识自然,增进健康,陶冶情操,接受环境教育,享受自然和文化遗产,所以回归大自然、欣赏大自然美景、享受原野风光和自然地域文化的需求无法满足。 然而同时,许多旅游区已不同程度地遭受到污染和破坏有些旅游区的环境和生态污染十分严重,过度的人工开发,过度的谋取暴利,环境已经不堪重负,旅游业的能否进一步发展成了问号。所以只有促进自然生态系统的良性运转,保护生态环境免遭破坏,让旅游和保护均有收益时,旅游业才能长期可持续发展。 三中国生态旅游现状 1982年,中国第一个国家级森林公园——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建立,将旅游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有机结合起来。此后,森林公园建设以及森林生态旅游突飞猛进的发展,至1999年初全国已经建起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森林公园近900处。从1956年开始建立第一批自然保护区以来,至1997年底,共建各类自然保护区932处,其中国家级的有124处,被正式批准加入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网络的有14个。中国共有512处风景名胜区,总面积达9.6万平方公里。在1999年,四川成都借世界旅游日主会场之机推出了九寨沟、黄龙、峨眉山、乐山大佛等景点,开发生态旅游产品。随后,湖南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举办国际森林保护节,推出武陵园等生态旅游区。以湖南和四川为起点,生态旅游逐渐在全国范

《工程经济》教学大纲

重庆高级建筑技工学校《工程经济》课程教学大纲 专业课教研组编写教师:魏佳强 2013年2月23日 第一部分大纲说明 一、课程的概述。 在专业培养方案中,本课程是一门重要的选修课。这门课程的主要特点是理论知识较强。 课程类别:专业选修课 学时:27 适用对象:建筑工程施工专业成专学生 考核方式:该课程的考核方法分两部分成绩。期末考试占总成绩的70%,平时成绩30%。 先修课程:高等数学、建筑经济与企业管理等 教学对象:2011级建筑工程施工专业二年级上学期的成专学生。 二、教学目标 本课程是建筑工程施工专业的一门选修课,它是由技术科学、经济学与管理科学等相互融合渗透而形成的一门综合性科学,具有理论面宽、实践性强、政策性要求高等特点。基本任务是研究建筑工程专业的基本经济规律及工程项目经济效果的分析原理和方法。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可使学生掌握必要的技术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及其在项目前期决策中的应用,并对建筑工程项目资金筹措、项目经济评价指标和方法、不确定性分析、项目可行性研究、财务评价、房地产开发项目经济评价、设备更新分析、价值工程、风险决策与风险管理等内容有一个系统的把握,具有一定的开展技术经济分析、解决有关实际问题的综合素质与能力。具有初步的经济分析、科学管理的基本能力。 德育目标 通过学生对本课程由浅入深地学习,激发学生对建筑及建筑行业的热爱,培养学生的爱岗敬业精神,成为一名技术强、能力过硬并具有强烈事业心、责任心的技术管理人才。 三、本课程与该专业其他课程的关系 由于本课程是一门理论性极强的专业课,用到的知识较为全面,既牵涉基础课,又涉及专业基础课,与其有密切联系的课程有:《建筑构造》、《建筑法规》、《建筑材料》、《工程量计价》。本课程是理论性和应用性极强的专业课。 四、教学方法 工程经济课程的特点是理论性和应用性很强。在教学方法上,要在讲清楚基本原理的基础上,让学生理解和学会工程经济规范条文的应用,熟悉各种经济指标,能熟练地运用规范进行各种基本构件的经济效果评价。 作业对熟悉基本理论和计算应用是不可缺少的,所以要有计划地根据课程的进度,安排足够的习题,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要重视学生自我获取知识能力的培养,并以发展的眼光看待规范的相关规定。

绿色旅游产业发展模式

绿色旅游产业发展模式 近年来,旅游是无烟工业的论断被可持续旅游与绿 色旅游所代替。绿色旅游是旅游系统在运行过程中依据减 量投入、重复利用与再循环的原则使用与利用资源与环境,实现资源利用的高效低耗与对环境损害最小化的经济发展 模式。苏格兰的绿色企业计划指出:绿色旅游是一个用来 描述旅游部门最佳环境实践的词,它包括经营效率、环境 管理、废物、交通以及社会责任与生物多样性等话题。通 过认同绿色旅游企业计划的行为准则以及对他们行为的独 立审计,使企业承诺减少其对环境的影响。 绿色工业旅游的运作模式:苏格兰绿色酿酒工业旅游 的例证 酒厂旅游是苏格兰重要的旅游项目。苏格兰酒厂特别 注重塑造绿色形象来吸引游客,即:酒厂环境安静、清新;接待中心是改建与再利用旧建筑而成;生产过程中尽可能 使用可再生资源;在生产过程中坚持“3R”原则的循环原则,如:酿酒残余的麦渣在过去一般被遗弃、换东西或卖 给当地农民作为动物冬季的饲料,今天通过把麦渣与蒸馏 过程产生的酒糟混合形成黑渣(dark grain),广泛用于农业。

酿酒过程中产生的热水过去被排入河流,现在用于养鳗鱼、小龙虾和种植土豆。酒窖使用的橡木桶是雪莉酒、马德拉酒以及白兰地酒废弃的橡木桶,即使是第二次使用,橡木桶还要使用2~3次,历时30到40年。废弃的橡木桶也被用来做篱笆、酒吧的凳子或用来熏制鲑鱼。 绿色旅游者是苏格兰绿色旅游计划的守护神,他们不断对旅游景区开发中的环境行为进行质疑。游客对酒厂环境质疑主要有两类:一类是外部环境退化对酒的品质的影响,如大麦中的农药、酸雨对水质、植树造林对水质与水量的影响等;另一类是用铜器蒸馏是否会引发威士忌中铜含量超标、排烟是否污染环境、泥炭采掘是否过量、橡树资源的开发与保护、排放物管理是否有效等。 绿色农业旅游的发展模式:绿色、环保、可持续发展 北京蟹岛度假村以产销“绿色食品”为最大特色,以生态农业为依托,以“绿色、环保、可持续发展”为经营理念。塑造绿色的主要手段就是发展旅游循环经济,保证绿色与循环利用的措施是:不烧煤、不烧油、不烧锅炉,用的是地热、太阳能和沼气,物资能量大循环,基本实现了污染物零排放。 水循环利用:度假村地下温泉出水温度65度,先提供冬季采暖之用,降温后供应客房;水温降到20度就引入鱼

《生态旅游》教学大纲

《生态旅游》 一、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任务 《生态旅游》是一门新兴的现代学科,是生态旅游类专业的必修课和专业基础课。本课程系统地论述了生态旅游方面的理论知识,反映了国内外生态旅游研究的最新成果,理论与案例相结合,可以满足我国大专院校旅游专业方面学生的需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生态旅游方面系统的理论和基础知识,培养学生生态环境保护和旅游意识。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一)理论知识方面 1、了解生态旅游产生的背景和理论基础; 2、掌握生态旅游的概念、特点以及生态旅游系统; 3、掌握生态旅游者的概念、分类、形成的主客观条件,了解生态旅游者的保护性行为; 4、掌握生态旅游资源的概念、特征和类型,熟悉生态旅游开发的新思路和开发设计的步骤; 5、了解生态旅游业系统,掌握旅行社、旅游饭店、旅游交通以及生态旅游产品和康乐等方面的基础知识; 6、了解生态旅游环境的概念、构成和特点,掌握生态旅游环境容量的概念、确定与调控; 7、了解生态旅游对环境的影响,树立生态环境保护意识。 (二)实践技能方面 1、能够区分不同类型的生态旅游资源;

2、能够对生态旅游资源开发的案例进行分析; 3、能够初步对生态旅游资源进行规划设计; 三、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分工 《生态旅游》课程中的内容涉及到很多其他的学科,比如《旅游学》的基础知识部分,《旅游地理学》的旅游资源部分以及《管理学》方面的知识,所以可以根据其他课程的开设情况及进程适当的增删。另外,该课程还涉及到历史、地理、文化、宗教等各个方面的知识,建议学生在平时勤学习、多积累,以便更好地学习该课程的内容。 四、教学时数安排及在各章节中的分配 (一)教学时数安排 本课程教学时数总计60,其中理论授课为51学时,实践教学为9学时。(二)教学时数在各章节中的分配

《化工技术经济》教学大纲

《化工技术经济》教案大纲 课程编号: 总学时:(理论教案学时,实践教案学时) 学分: 基本面向:化学工程与工艺类本科生 所属单位(教研室、实验室):化学工程系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性质及任务 本课程作为经济学的一个分支学科,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基础上,结合化学工业的技术特点,紧密联系中国国情和经济体制改革的实际,学习和掌握技术经济分析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其任务是运用技术经济分析的理论和方法,注重经济学和技术经济学的普遍原理与化工生产的紧密结合,研究化学工业和化工过程中经济规律和自然规律的结合,力求提高化工过程及设备、乃至整个工业的能源、资源的利用率,提高局部和整体的经济效益。 二、本课程的基本要求 .了解经济理论的基础知识和化学工业的特点; .通过学习经济效益分析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包括经济效益指标、资金的时间价值和等效计算、投资项目经济评价方法等,增强经济效益观念,提高效益分析能力; .理解和应用工程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掌握工程项目评价的理论和方法;. 能对生产、科研、设计等实际工作中的重要技术经济问题进行分析和论证,提高理论联系实际、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关系 本课程属于化学工程的选修课程,可以为先学习化工的基础知识作为铺垫,以增加了解本课程化工技术可行性和合理性,优化设计。 四、本课程的教案内容 (一)绪论 本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本课程教案内容和教案环节的安排; 本课程的特点和学习要求; 本课程的考核方式; 化学工业的概念和特点; 技术和经济的关系;

化工技术经济学的形成及作用; 工程技术人员应具备的经济观念。 目的与要求: . 了解本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 了解化学工业的概念和特点; . 明确技术和经济的关系; . 了解化工技术经济学的作用; . 明确工程技术人员应具备的经济观念。 (二)化工技术经济分析的基本要素 经济效益的概念和评价原则; 技术经济指标体系; 投资的基本概念; 固定资产投资和流动资金的估算; 设备折旧的计算方法; 成本及费用的估算; 销售收入、成本、利润与税金。 目的与要求: . 理解经济效益的概念、评价原则和技术经济指标体系;. 了解投资的基本概念和项目资产的组成; . 掌握固定资产投资和流动资金的估算方法; . 了解设备的折旧和折旧率; . 掌握设备折旧计算的基本方法; . 了解成本及费用的概念; . 掌握成本及费用的估算方法; . 理解销售收入、成本、利润与税金之间的关系。(三)化工技术经济的基本原理 可比原则; 资金时间价值的概念和衡量; 利息与利率; 现金流量及现金流量图; 资金等效值的概念; 资金等效值的计算方法。 目的与要求: . 了解可比原则的概念和应用;

生态旅游发展模式助推城乡一体化发展

生态旅游助推城乡一体化发展 ——新郑市龙湖镇泰山村发展模式调研 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城镇化进程逐步加快。同时,也可以看到,全国各地城乡之间的差距(包括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消费差距、基础设施的差距、社会事业发展的差距等等)也正在加速扩大,城乡之间的矛盾也越积越深。近年来,党中央之所以提出要统筹城乡发展,提出要形成城乡一体化的新格局,就是要逐步缩小城乡差距,打破城乡二元体制,实现城市和农村的协调发展。在城乡一体化的过程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的广大农村应如何作为?本文以新郑市龙湖镇泰山村发展生态旅游的实例,进行了调研和探索。现将主要成果报告如下: 一、城乡一体化的背景、内涵及重要地位 城乡一体化的思想,源于上个世纪的欧美发达国家,主要指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而促使城市和乡村之间的人口、技术、资本、资源等要素相互融合、互为资源、互为市场、互相服务,从而使城乡之间在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空间、政策(制度)等方面逐步实现协调发展的过程。 由于历史上形成的城乡之间隔离发展的影响,在改革开放后(特别是在80年代末期),我国城乡之间的各种经济、文化等社会矛盾日益凸显,城乡一体化思想受到我国领导、学者和社会群众的普遍重视。继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统筹城乡发展”的战略思想之后,十七大强调统筹城乡发展“必

须始终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十八大报告又明确提出: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城乡发展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这充分体现了新时期党中央对“三农”问题的高度重视,也深刻表明党中央对解决“三农”问题的思路更加清晰、方向更加明确、措施更加具体。 城乡一体化的最终目的,就是要把工业与农业、城市与乡村、城镇居民与农村居民作为一个整体,通过体制改革和政策调整等多种措施,促进城乡在规划建设、产业发展、市场信息、政策措施、生态环境保护、社会事业发展的一体化,改变长期形成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实现城乡在政策上的平等、产业发展上的互补、国民待遇上的一致,让农民享受到与城镇居民同样的文明和实惠,使整个城乡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生态旅游的认识 为了更好的建设新农村,提高农村的经济收入,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实现农村可持续发展,加快城乡一体化建设,需要转变发展思路和发展模式,而生态旅游为城乡一体化建设提供了一种绿色有效的发展路径。 (一)生态旅游以及农业体验生态旅游的内涵 生态旅游,即以有特色的生态环境为主要景观的旅游,主要是指以可持续发展为理念,以保护生态环境为前提,以统筹人与自然和谐为准则,并依托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和独特的人文生态系统,采取生态友好方式,开展的生态体验、

生态旅游教学大纲

《生态旅游》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情况 开课单位:旅游系适用专业:景区管理与森林生态旅游 修课方式:必修考核方式:闭卷笔试 总学时:36 推荐教材:《生态旅游理论与实践》张建平著中国旅游出版社2001 参考书:《生态旅游》田里、李常林著南开大学出版社2004 二、课程的性质、任务和目的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生态旅游的一些理论知识体系,明确生态旅游的内涵、生态旅游与其他旅游形式最本质的区别,了解国内外生态旅游发展现状。通过学习生态旅游的专业知识,适应景区规划和森林生态旅游管理工作岗位的需求。 三、课程主要内容与学时分配

四、课程教学基本要求及重点 第一章绪论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生态旅游的概念、研究对象与活动规律。熟悉我国与国外生态旅游的发展概况,基本了解我国生态旅游景区发展的现状与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重点是掌握生态旅游的研究对象与活动规律。 第二章生态旅游的兴起与发展 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生态旅游产生的五个原因,结合生态旅游发展的实例,理解生态旅游是之所以能在短时期内迅速崛起并迅猛发展,有着深刻的时代背景和旅游市场内外的诸多因素。熟悉生态旅游的产生模式,主动式和被动式。重点介绍美国等发达国家主动模式发展生态旅游的概况和以哥斯达黎加为代表的从被动模式发展生态旅游的历程和取得的成绩。掌握生态旅游发展的三个阶段,对当前我国生态旅游发展模式进行分析和评价,并与生态旅游发展较好的国家做对比。重点分析黄石国家公 园的管理经验,借鉴其可取之处。 第三章生态旅游的理论基础 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生态学原理、环境伦理学和可持续发展理论在生态旅游中的应用。在生态旅游区的规划和管理中对生态旅游的理论基础加以应用,对生态旅游旅游区的发展有着长远和深刻的指导意义。以辽东半岛的蛇岛和承德旅游区的生态系统为案例进行分析,介绍生态学的自然干扰和人为干扰对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破坏,使旅游区生态环境恶化,从而理解和掌握生态学和环境伦理学的一些基本理论和观点。介绍可持续发展理论的缘起和发展的三个里程碑,结合相关文章,掌握可持续发展理论的概念和内涵。重点是环境伦理学和可持续发展理论,难点是生态学原理的掌握和理解。 第四章生态旅游的体系结构 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生态旅游的概念、内涵、性质和特点,通过举例说明生态旅游和其他类型旅游活动的区别。认识生态旅游与其相近旅游形式之间的关系,掌握之间的差异,能够更好的理解生态旅游的内涵。重点介绍生态旅游与可持续旅游,生 态旅游与大众旅游的区别。重点是明确生态旅游的概念,理解生态旅游的内涵。 第五章生态旅游的效益

全国乡村旅游发展纲要(征求意见稿)

全国乡村旅游发展纲要 (2009-2015年) (征求意见稿) 乡村旅游具有资源潜力大、覆盖面广、受益群体多、市场需求旺盛、综合带动性强等特点,对拉动社会消费、促进农民就地现代化、优化乡村经济社会结构、统筹城乡发展、提升文化传承与文明程度、保护乡村生态环境等方面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促进乡村旅游更好更快发展和转型升级,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做出更大贡献,进一步发挥乡村旅游对拉动消费、促进增长、统筹城乡区域发展的特殊功能,在当前应对金融危机的特殊背景下,特编制此发展纲要。 一、发展乡村旅游的重要意义 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加快城乡经济统筹发展、实现产业联动和以城带乡的重要途径,对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统筹城乡发展、增加农民就业机会、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促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和满足游客旅游文化消费需求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科学保护和合理开发各类乡村风光,宣传文化和生活吸引,开展乡村观光、休闲、度假和体验性旅游活动,对进一步保护生态环境和弘扬民族文化,丰富和优化我国旅游产品

结构、产业结构、区域结构和市场结构都将发挥积极的作用。 (一)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业是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破除城乡二元结构的重要着力点。通过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业可以实现城乡需求与供给的有效对接,实现城乡、区域的统筹协调发展,使广大农民立足自身实际,实现农业现代化和特色化,增强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是农民不离土、不离乡,就地走向现代化,开创统筹城乡发展的新路径。 (二)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业是破解当前经济发展难题,扩大内需和刺激消费的重要手段。乡村旅游既可以拉动广大的城镇居民旅游消费市场,也可以培育广大农民旅游消费的能力,形成巨大的农民旅游消费市场,通过城镇和乡村两大旅游消费市场的开拓,成为刺激消费、扩大内需的重要手段。 (三)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业是调整和优化农村产业结构的重要途径。乡村旅游业可以有效带动相关旅游服务要素发展,促进农副产品品种、品质结构的调整和农副产品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无公害发展,带动乡村旅店经营、种养殖业、农副产品加工业、运输业、装修业、建筑业和文化产业等的发展,优化农村产业结构,实现传统农业和旅游业的融合发展。 (四)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业可以有效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促进农民脱贫致富。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业,可以有效利用农村人力资源,吸纳老弱妇等弱势群体就业,实现农民就

建设工程经济 教学大纲

《建设工程经济》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代码: 课程名称:建设工程经济 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考查) 学时:36 学分:4 适用对象:工程造价专业高职学生 考核方式:该课程的考核方法分两部分成绩。期末考试占总成绩的70%,平时成绩30%。 先修课程:高等数学、建筑经济与企业管理等 二、课程简介 本课程是介于自然和社会科学之间的边缘性科学,属于应用经济学的一个分支,其核心内容是一套技术经济分析思想和方法,是人类提高技术实践活动效率的基本工具。 三、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 本课程是土木工程(城市建设与工程管理方向)专业的一门选修课,它是由技术科学、经济学与管理科学等相互融合渗透而形成的一门综合性科学,具有理论面宽、实践性强、政策性要求高等特点。基本任务是研究土木工程业的基本经济规律及工程项目经济效果的分析原理和方法。 内容包括:建筑工程经济总论,资金时间价值及等值计算,建设项目技术经济效果评价方法,经营预测与决策,价值工程,工程建设方案和设备更新的技术经济分析与评价,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供建筑工程专业和工程管理专业高职高专作教材使用,也可供相关科技人员参考 第一章总论 (一)目的与要求 通过学习后,要求学生能够 1、熟悉基本建设的概念,内容,作用,分类及其程序; 2、了解建筑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基本建设与建筑业的关系; 3、理解经济效果的含义; 4、掌握建设项目经济评价的意义,建设项目的投资及其来源,固定资产折旧; 5、熟悉建筑工程经济的研究对象和任务。 (二)教学内容 1、主要内容 本章首先从技术实践活动及其要素入手,介绍了技术经济学的产生背景与发展状况,主要论述了技术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技术经济分析的基本思路,简要介绍技术经济分析人员应具备的知识和能力。

乡村旅游发展模式调研报告范本

Record the situation and lessons learned, find out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form future countermeasures.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_ 乡村旅游发展模式调研报告

编号:FS-DY-20735 乡村旅游发展模式调研报告 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乡村旅游成为了一种大规模的旅游形式。乡村旅游是现代旅游业的一项新亮点,它以非常快的速度,迅速在各国发展起来。我国乡村旅游业起步比较晚,大约是在20世纪50年代,是适应外事接待的需要,在山东省石家庄村率先开展了乡村旅游活动。我国乡村旅游的发展势头十分强烈,现代的乡村旅游首先在经济发达的省份和大城市展开。 乡村旅游的发展初期是属于自发型,主要是城市居民在双休日到附近的农村旅行,以一日游为主,旅游方式简单,主要为全家或者和好友一起出游,自主性强。乡村旅游经过长时间的发展到现在进入了自觉阶段。 国内外乡村旅游发展模式研究 (一)国际乡村旅游发展形式 1.休闲、观光、度假旅游。欧美发达国家的旅游者喜欢

到乡村度假,尤其是那些风景优美、远离喧嚣城市的农村甚至是比较偏僻的地方,在优美的自然环境中修养身心,体验另外一种生活方式。许多旅游者住在当地农民的家里,和他们一起生活,吃着新鲜的蔬菜和水果,一起在农场里劳动。例如在美国西部的许多农场,都有为那些来自大城市的旅游者提供住宿休息的设施,这些旅游者还可以和农场主一起放牧、割草或者采集水果、农产品。在劳动中,他们能够学习到更多的知识,增加感性认识。 2.乡村民俗文化旅游。这种模式下的乡村旅游主要是将乡村旅游与文化旅游紧密结合起来,使游人在欣赏美丽的田园风光的同时还体味着几千年历史积累下来的民族文化。参与这种旅游的消费者群体的文化水平比较高,他们来到乡村主要是体验和欣赏传统的文化,而这些文化在工业文明的浪潮中早就被湮没。来到乡村的旅游者是要以发现的眼光去寻觅传统的文化和古老的习俗。比如乡村的民居、他们的生活方式以及流传着的乡村戏曲、武术、杂耍等。对于这些旅游者来讲,到乡村去旅游主要是追求精神上的享受和满足,是获取高层次生活的需要。乡村旅游成为一种更高档次的旅游

中国乡村旅游的发展之路

众所周知,在高速的城市化过程中,城市面积扩大、农村人口净流出、公共资源倾斜,不可避免的会导致农村空心化,并最终走向衰落。乡村旅游由于其能够直接将乡村资源转化为经济增长动力,起到美化农村环境、增加农民收入、增强农村产业能力的作用,而受到各级政府的支持,将它作为城乡统筹发展的一剂良药。特别是今年7月底,国家住建部、发改委、财政部明确提出,到2020年,我国将培育1000个左右特色小镇,乡村旅游将迎来更多机遇。 事实上,中国乡村旅游发展已经初具规模,安徽的西递宏村、江西的婺源、 成都的五朵金花、陕西的袁家村和马嵬驿、浙江的安吉……我们随口都能说出很 多知名的旅游乡村。也有很多城市人背着行囊走在了去往乡村的路上,他们或是 寻找一个古镇、山村租下一栋民居,按着自己的喜好进行改造,当起了民宿老板;或是承包数顷良田,种菜养鸡,当上了农场主;再有抱负的就是弄出了像裸心谷 这样的乡村休闲极品。但不能否认,中国的乡村旅游仍然存在许多问题——产业 链条过短,产业体系不健全;旅游业态单一,规模化程度较低;旅游产品同质, 分工协作水平低;低价恶性竞争,服务质量不稳定…… 归结起来,最主要的还是乡村旅游产业化水平低,产业是乡村旅游得以持续 发展的动力,要想做大乡村旅游最关键的是打通一产、二产、三产的联系,形成 产业链。 ? ? ? ?一、做好一产:一地一品,发展高效精细农业 农业是乡村旅游发展的产业基础,因为特色农业既是乡村旅游的景观营造, 也是休闲体验的内容,消费的对象。一村一品、一镇一韵,是现代农业走向规模化、精致化、社会化、差异化的重要形式之一。一个地区形成一种产业特色,一 个农户发展一种主导产品,有利于形成明确的专业分工,实现优势互补,相互依存,构建现代农业经济的整体框架,保持以农为本的本色。而建立单一农产品为 主的专业性农场,可以有效的提高农产品产量,形成农业和观光两用园,是乡村 旅游的主力军。 日本的精致农业闻名世界,发展注重“大而专”。一些地区的无土栽培和温室 大棚精细化堪比园艺盆景。而普通农户只种植1-2个品种,一般作为商品出售。专业性的农场则会同时发展观光农业、旅游农业,如葡萄公园农场,可以将葡萄 园景观的观赏、采摘、制品,以及与葡萄有关的品评、写作、绘画、摄影、体验、竞赛与季节、庆典活动融为一体。 ? 二、联动二产:打造IP,深化旅游商品开发

化工技术经济课程教学大纲

化工技术经济 Chemical Engineering Technical Economy 一、课程基本信息 学时:27 学分:1.5 考核方式:考查 课程简介:本课程是化学工程与工艺、应用化学、高分子材料专业学生的专业任选课。化工技术经济是一门技术科学和经济科学相互渗透和外延发展形成的一门交叉性应用学科。是应用技术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结合化学工业的特点,研究化学工业发展中的规划、设计、建设、生产及科研等个方面和个阶段的经济效益问题,任务是将化工技术与经济有机地结合和统一,以取得最佳的经济效益。 二、教学目的与要求 本课程作为经济学的一个分支学科,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基础上,结合化学工业的技术特点,紧密联系中国国情和经济体制改革的实际,学习和掌握技术经济分析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其任务是运用技术经济分析的理论和方法,注重经济学和技术经济学的普遍原理与化工生产的紧密结合,研究化学工业和化工过程中经济规律和自然规律的结合,力求提高化工过程及设备、乃至整个工业的能源、资源的利用率,提高局部和整体的经济效益。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用化工技术经济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及其在项目前期决策中的应用,对项目的资金筹措、财务评价、国民经济评价、不确定性分析及风险决策等有一个系统的评价,掌握对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方法。以达到能对具体化工项目进行公正、客观、合理、准确评价的目的。 开设本课的主要目的是使工程技术专业的学生增强经济观念,培养效益意识,使学生能将化工技术实验与经济效果正确地结合起来。本课程系统地介绍技术经济分析的理论和方法,并着重讲述化工生产中技术经济问题,培养学生作为化学工程师备的素质和能力。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师讲授和学生自学相结合,课堂讨论等方法。 四、教学内容及要求 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学时分配 第一章绪论了解 2 第二章化工技术经济分析的基本要素掌握 4 重点与难点投资、项目资产、成本和费用的基本概念及销售收入、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