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虎丘

虎丘

虎丘
虎丘

虎丘

1.背景资料

虎丘,位于苏州古城西北3-5km,为苏州西山之余脉,高仅为30余米,但因周边地形,而脱离西山主体,成为独立的小山,山体为流纹岩,四面环河,占地13余公顷。前有山塘河可通京杭大运河,山塘街、虎丘路与市区相通,沪宁铁路自山南通过,山北有城北公路。《吴地记》载:“虎丘山绝岩纵壑,茂林深堂,为江左丘壑之表。”向有“吴中第一名胜”之誉。

虎丘又称海涌山。春秋晚期,吴王夫差葬其父阖间于此,相传葬后三日,“有白虎踞其上,故名虎丘”。一说为“丘如蹲虎,以形名。”东晋时,司徒王殉和弟司空王氓现在此建别墅,后舍宅为寺名虎丘山寺,分东西二刹。唐代因避太祖李虎讳改名武丘报恩寺。会昌年间寺毁,移建山顶合为一寺。至道年间重建时,改称云岩禅寺。是时庙貌宏壮,宝塔佛宫,重檐飞阁,掩隐于丛林之中,盛名一时,被称为宋代“五山十刹”之一。清康熙年间更名虎阜禅寺。

历经2400余年沧桑,虎丘曾七遭劫难。现存建筑除五代古塔和元代断梁殿外,其余均为清代所建或解放后重建。虎丘山旧有十八景,现有景点达30余处。历代歌咏众多,早在南朝就有人在饱览了虎丘景色后赞叹道:“世之所称,多过其实,今睹虎丘,逾于所闻。”古人曾用“塔从林外出,山向寺中藏”,“红日隔檐底,青山藏寺中”等诗句来描绘虎丘景色。

今日虎丘,仍保留着“山城先见塔,人寺始登山”的特色。千年云岩寺塔气势雄奇,断梁殿结构奇巧,剑池裂崖陡壁上飞梁渡涧、飞阁凌崖。沿山路有憨憨泉、试剑石、真娘墓、千人石、二仙亭、五十三参等著名景点,鬼斧神工,传说动人。登小吴轩望苏台,可见古城风貌。山顶致爽阁,可饱览四野景色。后山旧有二十八殿、小武当等古迹,曾有“虎丘后山胜前山”之说。现复建通幽轩、玉兰山房,整修了小武半、十八折等建筑,山野通幽,风光四时诱人。

1982年10月,在虎丘东南麓建一处最大盆景园—万景山庄。园内陈列几百盆娇艳多姿的古桩、水石盆景,集苏州盆景艺术之精华,成为虎丘景区的“山中之园”。

2.实习目的

(1)学习如何利用自然地形优势,运用不同的造景手法建造山水台地园。

(2)学习“寺包山”格局的寺庙园林特征。

(3)学习如何运用借景的手法,将历史传说与园林造景相结合。

(4)体会园中园造景特点。,

3.实习内容

3.1总体布局

虎丘山体不高,而有充沛的泉水和奇险的悬崖峡谷深涧,又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存,在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方面得天独厚。寺的塔、阁布置在山巅,其余殿堂、僧房、斋厨等依次布置在山腹山脚,形成寺庙被覆山体的格局,即所谓的“寺包山”的格局。虎丘的形势是西北为主峰,有二冈向东、南伸展,二冈之间有平坦石场(称“千人石”,又名“千人坐”)及剑池岩壑。寺庙的轴线由山门曲折而上,贯彻整个山丘的南坡。北坡从虎丘塔沿百步趋拾级而下,直至北门。所以从总体来看,全园可分为前山和后山两部分。

3.1.1前山区

虎丘山寺庙前山的布局就是依山就势而上,从山塘街头山门起,沿轴线而进,一路拾级而上。虎丘的山门原来仅有一门,后增开两旁门,形成现在的三门格局,庄重朴实,内悬“虎阜禅寺”匾,山门左右门额分别题为“山青”、“水秀”,概括了虎丘的风景特色。山门前有

照墙,把照墙建在河对岸,形成将街、河包含在山门、照壁之间的独特布局。

穿过头山门,就是一条长达数十米的宽阔雨道,雨道尽头,便是海涌桥。跨过海涌桥,东走便是万景山庄,迎面则是二山门,二山门亦称中门,俗呼断梁殿。此殿初建于唐,毁后重建于元至元四年(1338年),明嘉靖年间重修。断梁殿形体不大,面阔三间,进深两间,单檐歇山顶。采用“四架椽屋分心用三柱”的方法,用两根一开间半长的圆木代替三根一开间长的圆木,两根长梁各挑出中间开间的一半,形成悬挑式的受力构件。同时利用一排造型优美的斗拱,来托住悬挑的大梁,使大梁获得一个稳固的支撑点,达到平衡。出二山门,便踏上了虎丘的山道。沿山道前行,路西侧山岗有拥翠山庄,为小型山地园,园之东墙外路旁有一井称“憨憨泉”,井圈为六角形,据说它泉眼通海,所以又称“海涌泉”;路东侧为试剑石、枕头石,在枕头石旁有一蟠桃形的石块,上刻“仙桃石”三字。过枕头石,前行数步就是苏州名妓真娘之墓。墓山有一座构筑精致古朴的亭子,四面石柱、卷棚歇山顶。亭筑在高出地面一米多的台基山,亭后修竹丛生。真娘墓东边有一六角形小亭,是为了纪念春秋时的大军事家孙武而建,名为“孙武亭”。孙武亭北有小亭两座,一为东丘亭,一为花雨亭。两亭东沿山坡下行至养鹤涧,相传清远道士曾在此养鹤。这里地处山限,松涛诬傻,清流涓涓,绿苔斑驳,曾是虎丘山上富有野趣的幽僻一角。

经真娘墓前行几步,在山道的尽头,就是虎丘东南二岗之间的平坦石台即千人石,千人石亦名“千人坐”。《吴郡图经续记》称:“涧侧有平石,可容千人,故谓之千人坐,传俗因生公讲法得名。”《桐桥倚掉录》引《十道四藩志》曰:“生公讲经,人无信者,乃聚石为徒,与谈至理,石皆点头。”石场山石呈紫绛色,平坦如砒,宽达数亩,如刀斧削成。在整体地盘非常狭小的虎丘山,这块宽广的石台,使园林空间从狭窄的雨道到豁然开阔的千人石,形成鲜明的对比。体现了虎丘景观小中见大的构景特点。从高处俯视,千人石又像一个巨大浅盆的底部,周围错落有致地布置了许多景物,其东北池壑幽深,浓荫如盖。由北到西,亭台楼阁起伏逸通,近看剑池,仰望古塔,自然和人工交相辉映。

白莲池在生公讲台的东面。这是一处天然池沼,周一百三十余步,携岩旁出,石矶探水,景色清幽。池上有采莲桥,池中荷花颜色变幻,异香扑鼻。传说生公说法时,时值严冬,讲到精辟处,周围树上百鸟停息鸣叫,本是枯水期的白莲池顿时碧波充盈,原应在夏天开花的千叶白莲也一齐竞放吐艳,故名白莲池。池中有石矶兀立水面,名“钓月”,顽石即倚其上,上镌“点头”两字,为王宝文所书。池壁刻有“白莲开”三字。自然的人化是造园的重要特征,自然的山石、水体,人为题名后,并赋予了深远的意境。

.二仙亭在千人石北,紧靠生公讲台西侧,为了纪念吕洞宾和陈传两位仙人而建。二仙亭初建于宋代,重建于清嘉庆年间。因全用花岗石建造,故又名“石亭”。亭高约5m,风格古朴厚重,在山石峥嵘的周边环境中显得非常和谐。亭杭上刻有双龙戏珠浮雕,斗拱四周雕有鹤鹿。

二仙亭西的石壁间嵌有两方石刻,刻有“虎丘剑池”四个大字。石刻向西便是“别有洞天”圆洞门。从千人石步入洞门,并至剑池。与白莲池不同,剑池原为古代采石所遗留下的人造谷壑,池呈狭长形,南稍宽而北微窄,状如宝剑。剑池四周,石壁合抱,一池绿波.水面上方一道石桥飞跨两岸,形势奇险、气象萧森。剑池终年不干,水质清澈甘例。古人认为虎丘泉石,其最胜者剑池、千人坐。剑池东侧峭壁上有摩崖石刻“风壑云泉”四字,结体宽博,笔致潇洒,传为米带所书。左壁上有“剑池”两个篆体大字,相传为王羲之所书。

过“风壑石泉”刻石,循石阶而上,可见六角形小亭,名可中亭。可中即恰好日中之意。可中亭体量适宜,是千人石周边重要的点景建筑,也是重要的观景点,坐亭中可俯瞰千人石诸景。

上行,过解脱门,折西有石拱桥一座,横跨于剑池东西峭壁的顶端。桥面上有两个并口状圆洞,俗呼“双吊桶”,亦名“双井桥”。宋明时期,拱桥上有亭廊,且有双桶下垂于剑池

取水,以供山上饮用,故此处兼具井亭功能。

千人石东,白莲池畔,有一条依山而建的石梯通向虎丘寺。石梯由五十三级石阶组成,又名走砌石、玲珑栈,俗呼“五十三参”,取佛经中“五十三参,参参见佛”之意。循着石阶攀登,无论走到哪级,抬头所见,正是大殿内枷跌而坐的释迎牟尼塑像。如此道路的组织手法,使得进香道更具神圣和尊严,将寺庙园林的主要功能与造景巧妙的结合起来。

大雄宝殿高踞五十三参之上。清同治十年(1871年),由郡人陈德基在原天王殿旧址上重建。由于山顶地形缘故,殿宇轴线转而为东西向,与头山门、二山门之轴线成900角相交。这是既结合了地形,又解决了殿庭的布局,处理较为成功。大殿西为悟石轩,旧名得泉楼,此楼为1956年重建。其位置在虎丘正中高地,坐北朝南,圆料梁架,明三间,暗两间,落地罩两堂将轩隔成左右各一耳室。明间正中前后配以落地长窗和寿字挂落,并以船篷为廊。轩南筑一平台,砖墙为栏,台上植玉兰两株,亭亭玉立。凭栏眺望,虎丘前山诸胜尽收眼底。大雄宝殿东,原有千手观音殿,近代改建为五贤堂,为纪念唐宋时五位贤人而建。所谓“五贤”,即唐韦应物、白居易、刘禹锡和宋王禹假、苏轼。堂为硬山式五架,粉墙黛瓦,庄重肃穆。长方形门洞上缀“旷代风流”。

望苏台在五贤堂东,位于山顶左翼处,南有平远堂,北有小吴轩、万家烟火、千顷云阁,曲院回廊把各座建筑连成一个院落。这里地处山顶,视野辽阔,是憩坐休闲、远眺观景的佳所。小吴轩,又称小吴会,小吴轩是虎丘必游之处,建在山顶最东端。取《孟子》“登东山而小鲁”之意为名。此处景色优美,“飞架出岩外,势极峻耸,平林远水,连冈断陇,烟火万家,尽在槛外”。所以又名“天开图画”。小吴轩为长方形建筑,朝东三间,体量较小。轩北有门,出门穿过长廊可通后山,轩南即望苏台。凭台缭望有偎崖临谷、吞吐万象之感。眼前景致使人悠然遐思。小吴轩北为万家烟火,这是山顶东北端的又一小筑,由廊和方亭组成,和小吴轩建筑风格一致。

万家烟火西、五贤堂后,便是千顷云阁,为1982年重建。千顷云阁位置在山顶寺后,全无前山的喧嚣,颇具空檬浩渺之趣。闹中取静的环境吸引了骚人墨客到此登临。他们仰望悠悠白云,凝视片片风帆,倾听风声和鸟鸣的交响,低回感慨,乐而忘返。兴会之际,每每拈笔濡墨,把胸中的激情化成一首首诗或一幅幅画。

虎丘塔又称云岩禅寺塔,建于五代后周显德六年(959年)。进人塔院有两条线路,一条是穿越大雄宝殿左行;另一条是过双井桥西行,拾级而上,过雪浪亭北去。虎丘塔雄踞塔院中央。虎丘塔是源于印度的佛教建筑与中国汉代兴起的多层木构楼阁相结合的产物。塔高七层,呈八角形,由内外两层塔壁构成,内、外壁之间为回廊,内壁间为塔心室,为套筒式结构。各层回廊顶均以叠涩砌作的砌体连接山下左右.从而大大增强了建筑物抗御外力的能力。另外,虎丘塔首次在塔壁外面构筑乐平座栏杆,可使登塔者走出塔体自由隙望。

出塔院,朝西南向行走,便是致爽阁。这里是全山地势最高的地方。高阁凌空而建,气势夺人。致爽阁早在宋代就有,但几经变迁。原建山上法堂后,因“四山爽气,日夕西来”而得名。后改建在小五台,即现址。阁宽三楹,环以回廊,高适明畅。阁外平台旷朗,林木葱笼,憩坐其间,心随云动,神与物游。俯瞰平畴沃野,锦绣大地美丽如画。远眺西南诸山,起伏逸通,俨然是一幅气韵生动的山水画。

从致爽阁平台拾级南下,经第三泉,过茶室,便至冷香阁。冷香阁建于民国六年,阁共两层,上下皆五楹,东、西、南三面悉环以廊。植梅绕阁,梅花盛开时,满院梅花冷艳芬芳,幽香扑鼻,徜徉在玉泽香国之中,饱览暗香疏影的情趣,风味情韵不在吴县光福香雪海之下。故又称“小香雪海”。

第三泉在致爽阁和冷香阁之间,相传唐人陆羽认为虎丘山泉清例晶莹,甘甜可口,将此泉品定为天下第三泉,所以又名陆羽井。从千人石西侧的石阶拾级而上,迎面可见圆洞形门额上有砖刻“第三泉”三字。透过洞门,一幅泉石幽胜图宛在眼前。一脉泉水从铁华岩底的

岩缝间泪泪而出,汇成一潭清波,注满剑池,淌过千人石,流人白莲池,最后直奔养鹤涧。山因水而活,涓涓细流把主要景点连成一气,为虎丘山带来了勃勃生机。第三泉为一狭长形水池,约一丈见方,深丈余,跨水方形有一民国十四年重建的小亭。池周石壁呈储褐色,纹理天然,秀如铁花。苏东坡当年在此宴坐品茗,写下“铁华秀岩壁”的诗句。后人取此诗意,名此间岩壁为铁花岩。

出冷香阁南行,顺山道蜿蜒而下,即可至小形台地园—拥翠山庄。拥翠山庄东临古“憨憨泉”址。据杨帆《拥翠山庄记》,山庄建于清光虚绪十年(1884年),建国后重加修整。

山庄选址在虎丘南坡,紧邻进山瞪道西侧。园址顺瞪道走向略呈南北纵深的长方形,园门主轴北偏东。一山庄占地约700m2,由人口至后部逐步高起,前后高差约8m。处理作五个台地,各台布局都不相同,景色丰富。

山庄采用台地园的庭园格式,园门类似庄园、庵堂人口,前庭用条石筑起高台基,自园外设长蹬道而人,即为园之第一层。正对人门布置端正的三间前堂—抱瓮轩。轩后有边门可通井台,门外叠自然石瞪道。轩后东北隅,有小巷通拥翠阁。由东部小踏道上,为以挡土墙高起的第二台地。由二台地至四台地为自由布置的庭园。二台地为过渡性场地,作冰裂纹石材铺地,无特殊处理。三台地为山庄的景观中心,设问泉亭,亭敞三面,东南面对古憨憨泉,意在俯借“憨憨泉”以延伸意境。内设石桌、石凳,可供小憩,壁置“庐山瀑布”挂屏及诗条石碑两块。亭之西北两面堆叠太湖石拟态假山,形似龙、虎、豹、熊,和外墙题字相呼应。亭西侧叠石山蹬道,配植紫薇、石榴、夹竹桃、青桐、白皮松、黄杨、女贞等花木,散植花卉,自然有致。围墙隐约于树丛间,墙内墙外林木交相辉映,融为一体,呈现出一幅“拥翠”的生动图景。山上依围墙建月驾轩,构成问泉亭西的主要观赏景面,坐轩内临窗西望,群山环碧。由假山顶北进的四台地设全园主体建筑灵澜精舍。这是俯瞰问泉亭、月驾轩及石山一组景泉及前庭的主要观赏点,又可远借虎丘山麓及狮子山风光。这里居高临下,凭借山势,得楼台之胜。精舍东侧出大月台,围以青石低栏,形制古朴,此处已突破本园界限,俨然是虎丘山中一楼台。这里有极开阔的视野,既可南眺狮子山,又可仰借虎丘塔。此例明确地反映出山林地造园的优越性。

灵澜精舍后庭中央设踏道直上第五台地,灵澜精舍后,在同一轴线上隔小庭院建后堂送青容,是为山居的后宅卧室。至此达山庄的北部尽端。

此园不但巧妙地结合地形创造台地园,又因借园外的“憨憨泉”为造景的主题,因此,山庄的整个布局和景点设置都结合地形,围绕泉的主题而展开。从抱瓮轩、问泉亭、月驾轩到灵澜精舍,每个建筑的名字或其对联匾额无不与井和泉水相关,可谓立意鲜明,问名而心晓。从其布局特色来看,山庄选取山麓一隅,利用自然地形造景;又妙借园外景物如仰视虎丘塔,远借狮子山,俯览虎丘山麓一带风景,都收到事半功倍之效。中部一段布局灵活,视野开阔,与周围自然环境结合密切,不仅是虎丘山中一个有机组合的小景区,也是一个极为成功的台地园。

与拥翠山庄一样,万景山庄也是虎丘中台地形的园中园,占地25亩,地处虎丘东南山麓,原为东山庙的旧址。万景山庄东南低而西北高,高差达13m,西部呈台阶状地形,东南有大片松林,中部有平坦地,自然条件适合盆景展示。根据盆景园的功能要求和景区设置,设计者将山庄分为人口区、陈列区、接待区、花房区、茶室区、水石区和松林区共七个区。

人口区位于西南出,在原东山庙的轴线上,同时靠近上山干道。人口门厅采用“口”字形平面院落作为人园过渡,从正面南墙两侧的大门进人门廊,经两次垂直转折到达院落内,通过北墙矩形景门可以看见假山水池瀑布,形成框景。景门之北,利用高差5m的陡坡,叠石掇山,上挂瀑布流水,下挖池沼,营造山水小景,形成“亦山亦水”的人口对景。

由入口假山两翼拾阶而上可达陈列区,结合地形高差将陈列区分为高低两层,第二层高地地面宽敞,视野开阔,并在门厅的轴线卜设全园的主体建筑万松堂。万松堂面阔三间,

西接短廊可通方亭。堂东北有假山踏步,过圆洞门人一庭院,平面布局灵活,建筑造型轻巧秀丽,内由厅、轩、曲廊组成,即为接待区。东行沿曲廊到花篮厅,建于平台上。厅前后檐四根步柱不落地,垂柱上雕饰花篮。花篮厅前露台以花岗石板铺装,围以石栏石柱,厅后小院傍坡,以大块黄石叠成壁山,上部砌筑围墙。

以上三区自南向北布置在同一轴线上,地势逐步升高,以建筑组群形成各自的功能空间。充分利用了地形变化,形成高下错落,翼角飞挑,古树环绕,高塔相映的台地形园林景观。

在陈列区和接待区之东为花房区,由花篮厅东南沿石阶下有一广场,也是陈列树桩盆景的区域,其东北建有花房三间,西边另辟小竹篱园,用于培植小盆景,花房暖屋后隔墙即为养鹤涧。茶室区在花房区的东南部,区内林木森然,清静淡雅,由多幢小体量建筑围成,建筑造型轻巧、简朴,布局疏朗有致,与自然环境相协调。从茶室区南越松林至园东南处,或从人口区东折经曲廊即至水石区,此区地势低洼,前有园墙,后背松林,凿池理水,水际安亭榭,连以廊桥,形成环境优雅的水景园。建筑沿水池东、南、北三面布置,西面则与售票房小院形成对景。池边叠黄石岸,石矶伸人水面,池中置石植莲,景色自然朴实。水池水体上接人口区水池,下通环山河。茶室区与水石区之间为松林区,区内古松苍翠,浓荫蔽日,凉风习习,清新自然。

万景山庄是现代人建设台地园的一次实践,能从点、线、面三个层次上考虑全园的布局,做到各景点间有机联系和互相呼应,符合游憩、欣赏、集散等功能上的要求;平面和空间分隔得宜,能形成不同景观特征的大小空间,以满足盆景陈列和观赏的要求。从台地园的角度来看,坚持了因地制宜的原则,结合用地植被和地形的情况,构屋设亭,开渠挖池,皆随地宜,颇具匠心,但在园林意境的营造上尚有些许缺憾。

3.1.2后山区

出千顷云阁向西折北,便是十八折。这是一条下山道,经此可由前山翻向后山。十八折用黄石条堆砌成驳岸,有栏杆,共五层,顺山势曲折而下,十八折旁昨石阶共有一百零八级,所以这条下山道又叫“百步趋”,或称“走砌石”。沿百步趋拾级而下,在十八折第三层宽阔平地上建有玉兰山房周围栽植一片玉兰树。玉兰山房下就是通幽轩。

出通幽轩,再顺着石阶下去,就是小武当。这里前有石桥,中有青石牌坊,后有湖石假山群。石桥名小武当桥,又名中和桥。石牌坊三门四柱,坊额刻有“吴分楚胜”四字。牌坊后的假山群,堆叠自然,形象奇特,玲珑剃透,假山中还有一石洞,名石观音洞,俗称“海潮观音”。

响师虎泉位于百步趋的东面,泉井原有八角形井栏,1959年在此建涌泉亭。亭之东北有一水榭,凌波而建,名揽月榭。四面修草成林,景色幽静,视野开阔。从小武当沿环山路西行,可到云在茶香,是一组饮茶的院落。

纵观虎丘全景,前山以泉石幽奇取胜,后山则以平坡连绵、溪水萦回见长。前山繁密,后山清旷。前山极富山野气象,后山大得桃源趣味。清人顾治禄对后山风光作了生动的描述:“吴中山水之明丽,莫胜于虎丘。而虎丘之胜,空檬浩渺,尤在后山。遥望绣壤平畴,纵横交错,青芽黄穗,层叠参差。行帆野艇,出没波间,忽隐忽现。云开雾卷,虞山如拱几案。东眺马鞍,历历如睹。昔人诗谓‘虎丘山后胜山前’,不虚也。”这种不同空间的对比,丰富了虎丘的景观效果,增加了虎丘的魅力。

3.2造景理法

虎丘山历经2400年沧桑,从舍宅为寺,再到公共风景名胜区,景点布局和建筑物在位置和建筑形式上虽然发生了一定的改变,但格局没有太大变化。

3.2.1空间组织形式

轴线式空间布局结构,以南北向的进香道为主要轴线,各景点布置在其沿线及周边,至山巅处,轴线由南北改为东西,在有限的山巅高地布置殿庭和塔院,其中虎丘塔更高耸山顶,成为控制全园的主体建筑。园林空间收放有度,过了海涌桥,经过狭窄的蹬山道至千人坐,空间由窄变旷,使游人精神为之一振,观景也有雨道尽端的对景转而成为宽幅面的画卷。过千人坐,经五十三参蹬道,过大殿,或取道幽深的剑池,过双井桥西行,拾级而北上,又人开阔的塔院,又是一放。空间的不断变化,丰富了景观效果,增添了游兴。

3.2.2理水

“山贵有脉,水贵有源,脉理贯通,全园生动”;“溪水因山成曲折,山路随地作低平”。虎丘建造在山水林泉之中,山水之理顺应自然,一脉泉水从铁华岩底的岩缝间泊泪而出,汇成一潭清波,注满剑池,淌过千人石,流人白莲池,最后直奔养鹤涧。整个山水呈显“有高有凹,有曲有深,有峻而悬,有平而坦,自成天然之趣”。

3.2.3借景与对景

在虎丘中通过借景与对景手法的运用,增强了园林建筑、景点景物的景观效果,也获得

了较好的观景效果。

中国古典园林借景的重要艺术原则,即将不属于本园的风景通过一定手段组合到眼前的风景画面中来,以增加园景的进深和层次。其中登高远眺更是重要的借景手法,北宋苏轼曾有句“赖有高楼以聚远,一时收拾与闲人”,唐诗人王之涣亦有“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名句,均道出了登高远望与观赏视野之间的关系。虎丘凭借山地之利,充分利用登高远借之法将园外景色收人眼内,增加了风景美欣赏的多样性。如山巅中部的致爽阁,东北的望苏台、小吴轩、万家烟火、千顷云阁等,皆为登高远眺所设之亭台楼阁。再如围墙的灵活运用,也为虎丘自然山水环境与园林环境形成互为借景,利用台地的高差,或者临溪流的悬崖、稍筑一段用于安全防护的矮墙(有时是栏杆等)来示意性地分隔园内外,以达到借园外景色的效果。

对景手法更是在虎丘中随处可况,与别处不同.虎丘中因地制官的对景朴理百宇显景物之尊严和壮观。如从海涌桥仰望断梁殿与虎丘塔,登五十三参仰望大雄宝殿,亦或由虎丘北门仰望虎丘,凭借地势高差之利,更显对景景物雄壮。又如从千人坐人圆洞门对景剑池,也更显其险峻幽深。

3.2.4对比与协调

虎丘在园林的整体布局和风景结构中对比法则的应用也极为突出,前繁密与后山清旷之比,狭长的登山道与空旷的千人坐之比,剑池刚硬险峻的驳岸与柔美平静的水体之比。其中蕴藏的藏露、开合、虚实、曲直之比无不强化了虎丘独特的园林艺术魅力。

4.实习作业

(1)草测千人坐、莲花池及周边环境平面。

(2)草测拥翠山庄平面及竖向变化,通过与杭州西伶印社造园理法的对比,总结台地园的空间处理手法。

(3)速写2幅。

(陈云文编写)

《记承天寺夜游》《游虎丘小记》对比阅读答案

《记承天寺夜游》《游虎丘小记》对比阅读答案 阅读下面古文,完成7—12题。(12分) 【甲】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度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宋]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乙】 予初十日到郡,连夜游虎丘①,月色甚美,游人尚稀,风亭月树间,以红粉笙歌②一两队点缀,亦复不恶。然终不若山空人静,独往会心。尝秋夜坐钓月矶③,昏黑无往来,时闻风铎④,及佛灯隐现林梢而已。又今年春中,与无际偕访仲和⑤于此。夜半月出无人,相与坐石台,不复饮酒亦不复谈以静意对之,觉悠悠欲与清景俱往也。生平过虎丘才两度,见虎丘本色耳! [注]①虎丘:苏州名胜。②红粉笙歌:指歌女奏乐唱歌。③钩月矶:在虎丘山顶。 ④风铎:悬于檐下的风铃。⑤无际、仲和,作者的友人。 7.下列加点词意思不相同的一组是( )(2分) A.月色人户木兰当户织 B.然终不若山空人静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C.时闻风铎隔簋竹,闻水声 D.生平过虎丘才两度道不通,度已失期 8.下列句子中“于”字的用法和“与无际偕访仲和于此”中的“于”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2分) A.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B.万钟于我何加焉 C.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 D.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 9.用现代汉语翻译【甲】文中画横线的句子。(2分)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译文: 10.用斜线(/)为【乙】文中画曲线的句子标出两处停顿。(2分) 不复饮酒亦不复谈以静意对之 11.用自己的话说说苏轼是怎样描写承天寺夜色的。(2分) 答: 12.承天寺的夜色与虎丘的夜色有哪些共同特点?(2分) 答: 【答案】 9.怀民在还没有睡觉,我们一起在庭院中散步。 10.不复饮酒/亦不复谈/以静意对之 11.用比喻来描写夜色。积水喻月光,藻荇交横喻月下竹柏影。 12.月色美好;幽静

虎丘概况

虎丘概况 各位游客,上午好。我们即将游览的便是“吴中第一名胜”虎丘。 虎丘,在苏州古城区西北角,是距离苏州古城最近的风景名胜区之一。也是苏州著名古街——七里山塘的头。它高约36米,总面积约18.9公顷。这高度,面积,并不能称之为“最”,那么,虎丘为什么有这么高的地位呢?这就要源于它的历史和得名了。虎丘原来并不叫“虎丘”,它原名“海涌山”。据说,虎丘是远古时期大海中的一个小岛屿,随着潮起潮落,虎丘也若沉若浮,于是被人们取名为“海涌山”。头山门——云岩寺的照壁上可以看到“海涌流辉”四个字,等会我们就会看到。那它有事怎么改名为虎丘的呢?有人说,春秋战国时期,吴王阖闾死于与越国的大战中,他的儿子夫差将他葬于一座小山丘,三日后,人们见到一只白虎蹲踞在这里,认为这白虎是为守护阖闾而来,于是改名“虎丘”,虎丘也是佛教圣地。大家可能不太了解,康熙帝曾六次游览虎丘,在康熙四十六年的时候,康熙帝最后一次巡幸虎丘时,亲笔题下了“虎阜禅寺”四个大字,做为大山门,也就是云岩寺的门额。再追溯到东晋时期,丞相的孙子司徒王珣和他的弟弟司空王珉曾在虎丘造别墅,后舍宅为寺,称“虎丘山寺”。唐改名为“虎丘报恩寺”,宋又叫“云岩禅寺”。等会游览山门时,大家可以注意一下,西面墙壁上有一块碑,上面刻有“永禁虎丘开设染坊污染河道碑”。前面说过,虎丘是山塘河的头,所以呢,这碑是清乾隆年间为保护山塘河水不受污染而写。可以说是我国第一个河流水质保护法。怎么样,是不是很厉害?除了帝王,历代诗人对虎丘也有很高的评价,比如苏东坡就曾说:“到苏州不游虎丘,乃憾事也。” 接下来我们会沿大山门一路往上走,海涌桥、断梁殿、憨憨泉、试剑石是前山的著名景点,后山则有千人石、五十三参、剑池和云岩寺塔等。眼见为实,耳听为虚,大家随我一起细细品味这“吴中第一山”吧!

安徽茶叶

安徽茶叶,简称徽茶,徽茶产于黄山脚下的古徽州地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温润降水充沛,适合茶叶的生长与栽培。黄山是闻名中外的茶叶之乡,近年恢复、开发的新老名茶有30多个品种,其中祁红、屯绿多次荣膺国际金、银奖;黄山毛峰、顶谷大方均在中国十大极品名茶之列;黄山银钩、祁红工夫茶等四个品种,被选为国家外交名茶。 松萝茶为历史名茶,属绿茶类,创于明初,松萝茶产于休宁城北的15千米的松萝山,山高882米,与琅源山、金佛山、天保山相连。山势险峻,石壁悬空,峰峦耸秀,松萝交映,蜿蜒数里,风景秀丽。唐时松萝山有松萝庵。茶园多分布在该山600-700米之间。此间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常年云雾弥漫,土壤肥沃,土层深厚,所长茶树称“松萝种”,树势较大,叶片肥厚,芽叶壮实,浓绿柔嫩,茸毛显露,是加工松萝茶的上好原料。 松萝茶古今闻名。松萝山在唐朝、就有产茶的记载,而松萝茶的盛名远播是在明代。明代冯时可的《茶录》记载:“徽郡向无茶,近出松萝莱最为时尚。…是茶,比天池茶稍粗,而气甚香,味更清,然于虎丘,能称仲,不能伯也”。明代,饮松萝茶已成为一种时尚,因其香味比虎丘茶好,故而爱者甚众。明代袁宏道有“近日徽有送松萝茶者,味在龙井之上,天池之下”的记述。明代谢肇浙云:“今茶之上者,松萝也,虎丘也,罗岕也,龙井也,阳羡也,天池也。”清代冒襄《岕茶汇抄》云:“计可与罗 敌者,唯松萝耳。”清代江澄云《素壶便录》中亦云:“茶以松萝为胜,亦缘松萝山秀异之故。山在休宁之北,高百六十仞,峰峦攒簇,山半石壁且百仞,茶柯皆生土石交错之间,故清而不瘠,清则气香,不瘠则味腴。而制法复精,故胜若地处产也。”又云:“徽茶首推休宁之松萝,谓出诸茶之上,夫松萝妙矣。”清代吴嘉纪在《松萝茶歌》中有“松萝山中嫩叶荫,卷绿焙鲜处处同”之句,赞誉松萝茶品质。 地处黄山山脉的徽州是闻名中外的茶叶之乡,近年恢复、开发的新老名茶有30多个品种,其中祁红、屯绿多次荣膺国际金、银奖;黄山毛峰、顶谷大方均在中国十大极品名茶之列;黄山银钩、祁红工夫茶等四个品种,被选为国家外交名茶。 黄山毛峰 中国历史名茶之一,徽茶,属于绿茶。产于安徽省黄山。由清代光绪年间谢裕泰茶庄所创制。每年清明谷雨,选摘初展肥壮嫩芽,手工炒制,该茶外形微卷,状似雀舌,绿中泛黄,银毫显露,且带有金黄色鱼叶(俗称黄金片)。入杯冲泡雾气结顶,汤色清碧微黄,叶底黄绿有活力,滋味醇甘,香气如兰,韵味深长。由于新制茶叶白毫披身,芽尖峰芒,且鲜叶采自黄山高峰,遂将该茶取名为黄山毛峰。 祁门红茶 祁门红茶,中国历史名茶。著名红茶精品,简称祁红,产于安徽省祁门、东至、贵池、石台、黟县等地。“祁红特绝群芳最,清誉高香不二门。”祁门红茶是红茶中的极品,享有盛誉,是英国女王和王室的至爱饮品,高香美誉,香名远播,美称“群芳最”、“红茶皇后”。 屯溪绿茶 屯溪绿茶简称“屯绿”,又称“眉茶”。屯溪绿茶的集中产区在黄山脚下休宁、歙县、婺源、绩溪四县,以及祁门里的东乡等地。黄山茶乡所产的各种绿茶由“屯溪”集散、输出、因此,统称“屯溪绿茶”。屯溪绿茶为我国极品名茶之一。主

古诗木兰花慢·重游虎丘翻译赏析

古诗木兰花慢·重游虎丘翻译赏析 《木兰花慢·重游虎丘》作者为宋朝诗人吴文英。其古诗全文如下:步层丘翠莽,登高处、更春寒。渐晚色催阴,风花弄雨,愁起阑干。惊翰。带云去杳,任红尘、一片落人间。青冢麒麟有恨,卧听箫鼓游山。年年。叶外花前。腰艳楚、鬓成潘。叹宝奁瘗久,青萍共化,裂石空磐。尘缘。酒沾粉污,问何人、从此濯清泉。一笑掀髯付与,寒松瘦倚苍峦。【前言】《木兰花慢·重游虎丘》是宋代词人吴文英的作品。此词上片写作者游虎丘山,发怀古情;下片引用虎丘剑池的传说,抒写一切皆空的出世之念。【注释】 ①处:“处”字前缺两字,似为“登高”或“最高”两字。②腰:一作“娇”。【翻译】无。【赏析】《木兰花慢》,唐教坊曲,从双调《木兰花》演变而来。《乐章集》入“南吕调”。双调,一百零一字,前片十句五平韵,后片十句七平韵,为定格。此词前片四平韵,后片六平韵,系慢调变格。此词为定格。从全词上看,这首《木兰花慢·重游虎丘》词与另一首《木兰花慢·虎丘陪仓幕游时魏益斋已被亲擢陈芬窟李方庵皆将满秩》词两首是上下相连的姊妹篇。彼从未到起,此曰“步”,则已到矣。前言“晓”、“晴”,此言“晚”、“阴”也有区别。开头“步层丘”二句。言词人漫步在苍翠满目的虎丘山径上,登上了山的高处,更感到春寒料峭。“渐晚色”三句。言词人游山,不知不觉中已到黄昏,天气却又转为阴雨。词人躲入室中倚栏望去,见风雨摧残着山花,顿觉愁绪满怀。“惊翰”

三句。言一夜过去,金鸡啼而天下白,天上的雨云已无影无踪,词人虽想像山花般的在田野里自在成长,但却如被风雨摧残的花朵一样“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委曲地流落人世苟且度日。词人虽心存高远,响往自由,却始终寄人篱下,希望杳然,所以有此感叹。“青冢”两句,复作洒脱语。“青冢”指在内蒙古境内的汉昭君墓;“麒麟”,指汉麒麟阁,汉宣帝图霍光、张安世、赵充国、苏武等十一人于阁中。词人说:王昭君出塞有功于国,麒麟阁中也是图挂功臣之处,但如今这些有功之臣也是白骨化粪土,惟留下千古遗恨:“贫富贵贱皆白骨”耳!所以还不如我如今自在地高卧山丘上,耳中还能隐约听到春社迎神队的箫鼓声飘过山岗去那样的逍遥快活。上片述游山,抒情怀。 过片“年年”三句。说他年年都来虎丘,游玩在花前树下,只可惜如今重来已是腰瘦似楚腰,两鬓恰似满头花白的潘岳,已至老景矣。“潘”指老境中的晋代美男子潘岳,也是词人自诩。“叹宝奁”三句,化用《吴越春秋》:“吴王阖庐死后葬于虎丘,以鱼肠剑陪葬。秦始皇东巡至虎丘,求剑,有虎当坟而踞,始皇以剑击之,不中。误中于石,剑无复获,石陷成池,故号剑池。”这一传说。此言只可惜藏剑用的宝盒与青萍剑(即鱼肠剑)一起埋葬已久,都已经消失得无迹可寻,只有这被始皇帝击中,裂石化成的剑池还默默地弃置在山上啊。“尘缘”五句,自问自答。“污”,污的异体字。言世俗之人尘缘未了,在人间饮浊酒,沾粉面,无所事事。词人说:试问有哪一位像我一样,看破红尘,从此遁世,笑呵呵地捋捋长须,在苍山松柏之间盘桓荡漾呢。下片引传说而感一切皆空,遂生“世人皆醉我独醒”的出世之念。

参观苏州烈士陵园有感

参观苏州烈士陵园有感 苏州烈士陵园位于虎丘区横塘镇横山(原名黄山)西麓,始建于1956年4月,2000年重新改建。苏州市烈士陵园为苏州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和省、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陵园坐东朝西,依山而建。陵园的建筑形式具有苏州地方风格。中轴线以上依次建有台阶、甬道、吊唁平台、纪念碑,均用金山花岗石构筑。园内苍松翠柏林立,四季花卉盛开,环境幽静整洁,是革命烈士安息的理想场所。每年前来祭扫的各界群众达7万多人次。苏州烈士陵园建设"以烈士褒扬为主,形成集宣传、教育、游览于一体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基地"。 2019年暑假假期有幸参观了苏州烈士陵园,迈着沉重的步伐进入陵园大门,陵园寂静且干净,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革命烈士纪念碑,落差10.5米,中间分为三个广场,其间55级台阶相联。纪念碑呈四棱形,碑高27米,寓意1949年4月27日苏州解放日,碑上镌刻陈毅元帅为苏州烈士陵园的题词"为人民事业而牺牲是最光荣的",碑底柱正面和两侧各刻有一幅浮雕,画面分别为"百万雄师过大江"、"烽火沙家浜"、"铁岭关大捷",背面是中共苏州市委、苏州市人民政府重建陵园的纪念碑文。 走到这里自然便庄严肃穆起来,猛然心中波澜起伏,感慨他们无私奉献、英勇奋战、心怀天下的精神,又心生钦佩于他们的英雄事迹,他们用牺牲换取了战争的胜利,民族的解放,天下的太平,又有谁是真正的不怕死,只是他们知道死得其所,知道即使牺牲也可以流芳百

世。 接着我们参观革命烈士事迹陈列馆,陈列馆为两层仿唐建筑,馆内按历史进程分星火燎原、浴血奋战、迎接曙光、艰难探索、新的征程五个部分布展,展示不同时期牺牲的80位革命烈士的生平事迹。 这一步步走来,可谓举步维艰,并非当时我身处什么困境,只是英雄们的事迹深深吸引着我,让我难以举步离开,这些事迹个个震撼人心,牵动人的心弦,我看到了他们以民族大义为重的精神、以及他们为国为民的理想和抱负,当时的他们大多也是我们这般的年龄,却已经承担起了民族解放、国泰民安的重担,也依然毫无怨言,敢于牺牲。 作为当代大学生,虽然我们身处相对和平的环境之中,但是我们不能忘记这份和平是老一辈革命者用鲜血和牺牲换来的,我们必须知道这和平来之不易,我们必须永远铭记他们的卓越功勋,无论世事变迁,他们依然永垂不朽。此外,我们要继承和发扬烈士们的精神和信仰,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在党和国家的领导下,努力为国家和民族建设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努力成为社会主义接班人。

最新整理游虎丘小记文言文原文及翻译

游虎丘小记文言文原文及翻译 原文: 虎丘,中秋游者尤盛。士女倾城而往,笙歌笑语,填山沸林,终夜不绝。遂使丘壑化为酒场,秽杂可恨。 予初十日到郡,连夜游虎丘。月色甚美,游人尚稀,风亭月榭间,以红粉(歌女)笙歌一两队点缀,亦复不恶。然终不若山空人静,独往会心。 尝秋夜与弱生坐钓月矶(位于虎丘山顶),昏黑无往来,时闻风铎(风铃)及佛灯隐现林杪(树枝末端)而已。 又今年春中,与无际舍侄偕访仲和于此。夜半月出无人,相与趺坐(两脚盘腿打坐)石台,不复饮酒,亦不复谈,以静意对之,觉悠然欲与清景俱往也。 生平过(造访)虎丘才两度见虎丘本色耳。友人徐声远诗云:「独有岁寒好,偏宜夜半游。」真知言哉! 译文: 虎丘,在中秋之夜游人极多。全城的士绅学子、妇孺歌姬皆会前往。歌声乐声谈笑之声充斥于整个山林,如此竟夜不息。于是乎,那壮丽的自然丘壑竟化为酒场,鱼龙混杂,实在可恨。 我于初十便到了郡中,当晚就游览了虎丘。月色很美,游人也还不多,在风亭月榭之间,偶尔有一两队歌女吹笙点缀,并不扫兴。但还是不如山林空寂之时,一人前往要和我意。

我曾经和弱生在秋夜坐在虎丘山顶的钓月矶上,天色昏暗,无人往来,只有佛塔的风铃之声与佛灯在静夜之中若隐若现。 还有就是今年春天,和无际舍侄一起拜访仲和到此。半夜之时,月亮出来了,不见人影,我们盘膝坐于石台之上,既不饮酒,也不交谈,只静静地对坐着,便觉得悠然之心与周围之清景同在了。 我一生中造访虎丘,也就这两次见到了虎丘的`本色。我的朋友徐声远作诗云:「独有岁寒好,偏宜夜半游。」说的真对啊!【游虎丘小记文言文原文及翻译】相关文章: 1.《游虎丘小记》文言文翻译 2.游虎丘小记原文及翻译 3.《游焦山小记》的原文及翻译 4.《游虎丘小记》阅读答案 5.游虎丘小记的练习题 6.虎丘记原文及翻译 7.虎丘题壁原文翻译 8.虎丘记的原文及翻译

苏州虎丘导游词

苏州虎丘导游词 游客朋友们,欢迎您们游览吴中第一山--虎丘。 虎丘,位于苏州古城区西北约5公里处。这是一座突兀于一片平原上的山丘,高度为30多米,占地面积约300亩。相传,远古时期,这里曾经是东部海岸线上的一个海湾,而虎丘是由火山爆发而产生的灼热岩浆堆积而成的小岛,涨潮时被水淹没,退潮时又涌出海面,当时被称为海涌山或海涌峰。久而久之,海陆变迁,海涌峰就演变成了陆地上的一座山丘。 海涌峰为何被称为虎丘?这还要从春秋时期的吴越之争说起。3000多年前,周太王古公亶父的长子泰伯、次子仲雍为让王位,离开陕西岐山,来到太湖之滨,建立了勾吴部落,经过十几代人的开拓和积聚,建立了吴国。泰伯的二十一世孙吴王阖闾为了争霸事业,重用孙武和伍子胥,"设守备,实仓廪,治兵库",于公元前514年始建阖闾大城,成为东南的一大都会,使吴国达到了鼎盛时期。公元前496年,吴王阖闾乘越王允常去世的机会,亲自率兵攻打越国。由于阖闾骄傲轻敌,中了越王勾践的埋伏,在槜李地区受伤,回师途中在嘉兴去世,归葬海涌山。这段历史,在唐代陆广微先生撰写的《吴地记》上是这样记载的:"海涌山在吴县西北九里二百步,阖闾葬此山中。发五郡之人作坟,铜椁三重,水银灌体,金银为坑。《史记》云:\'阖闾坟在吴县阊门外,以十万人治坟,取土临湖葬。经三日,白虎踞其上,故名虎丘山。\'《吴越春秋》云:\'阖闾葬虎丘。十万人治葬,经三日,金精化为白虎蹲其上,因号虎山。"\' (原文无标点符号)

自此以后,虎丘就成了苏州的一大名胜。千百年来,无数英雄豪杰、文人雅士凭借着虎丘这个舞台,演出了许多威武壮丽的史剧,从而留下了无数的宝贵遗迹,增添了浓厚的传奇色彩。可以说,虎丘是苏州2500百年历史的一部百科全书。 吴王夫差为报仇雪恨,率兵攻打越国,在太湖中的夫椒山大败越军,拘捕越王勾践夫妇到虎丘,令其在阖闾墓前守坟养马。 秦始皇东巡至虎丘,曾登山游览,并派人挖掘阖闾墓,寻求吴王宝剑,而终无所得。秦未,项羽组织江东八千子弟兵,在虎丘揭竿起义,转战南北,在巨鹿之战中击败秦军主力,从根本上动摇了秦王朝统治基础,成为风云一时的西楚霸王。 东汉末年,孙权以苏州作为根据地发展争雄事业,为巩固和发展孙吴政权,曾派人挖掘阖闾墓,寻找地下宝藏,也一无所获。 唐代宝历年间,白居易任苏州刺史一年多时间(825年5月至826年9月)里,开通了自阊门至虎丘的山塘河,沿河边筑了一条七里长堤,堤上夹种桃李,水中栽植莲荷,使苏州增添了不少秀色。 宋代苏东坡多次游览虎丘,写下了许多诗词,他认为:"游苏州者不游虎丘,乃憾事也"。 明代唐伯虎曾经发现剑池干 涸后暴露出来的阖闾墓的甬道口,几乎差一点揭开了这个千古之谜。 明代末年,以张溥为首的复社曾经在虎丘千人石聚会,有来自全国的复社成员共上千人参加了这次盛会。 清代康熙、乾隆曾多次出巡苏

冬天的古诗:《人月圆·雪中游虎丘》阅读

人月圆·雪中游虎丘 元代:张可久 梅花浑似真真面,留我倚阑杆。雪晴天气,松腰玉瘦,泉眼冰寒。兴亡遗恨,一丘黄土,千古青山。老僧同醉,残碑休打,宝剑羞看。 译文 雪后的梅花红润娇艳仿佛仙女真真姣好的脸面,吸引我凭依着栏杆久久流连,雪后初晴的天气,松树的腰显得细瘦而泉眼的冰面特别清寒。历史兴盛衰亡留下了深深的遗憾,闺闾当年曾经是纵横天下的荚雄,如今只留下一个大大的黄土坟丘。而千古不变的是苍翠的青山,为我导游的老和尚也被美景所陶醉,就不要再去观赏拍打残破的古碑,去欣赏那一湾绿水的剑池的景观。 注释 雪中游虎丘:虎丘,山名,在今苏州市郊。 浑似:简直象。 真真面:谓美女之面容。 一丘黄土,千古青山:黄土,虎丘传为吴王圈闯葬处,故云。青山,这里指虎丘。 残碑休打:残碑,残留之碑,打,拓碑文。旧时有人以拓碑文为生,所拓碑纸售于市。 宝剑羞看:羞于去看宝剑,对不能奋发的内疚。 鉴赏 该曲抒写雪中游虎丘的所见所感。虎丘山在今苏卅市西北,是江南名胜之一。相传春秋时吴王阖闾埋葬在这里,三天后有老虎蹲踞其上,因此名“虎丘”。本曲通过雪中游览虎丘而借景抒情,其中蕴含着国家兴亡之感以及士人人生失意、壮志难酬的悲慨。 小令可分三层,开头五句写虎丘雪后的美丽景色。“梅花浑是真真面,留我倚阑干。”表现对雪中梅花的无限赞美和喜欢之情。把梅花比喻成美女,既写出了梅花娴雅高沽的芳姿,又写出其悠闲淡泊不慕荣华的神韵。“雪晴天气”三句写眼前实景,“玉”、“冰”紧扣雪字来写。“松腰”与“泉眼”可谓巧对。泉眼为俗用的现成的词语,而松腰则显然是作者精心选择和锤炼的语言,虽有斧斫痕迹,但并不生硬晦涩。后半部分由实转虚,抒发历史盛衰兴亡变化无常的深慨。“一丘黄土,千古青山”则用吴王阖间的丰功伟绩早已成了过眼烟云,而虎丘的青山却亘古永存这一现实来委婉地说明人生短暂,宇宙无穷这一直困扰着古人的深沉的人生哲理。这是第二层。最后三句是第三层,表现自己已完全被这里的美景所陶醉,又陷入到对宇宙与人生之奥秘的思索之中,敞对一切部不感兴趣了。不要说残碑无心去拍打,就连的剑池 1

虎丘

虎丘 苏州虎丘 全国AAAA级景区及首批十佳文明风景旅游区示范点。二零零一年十二月通过 ISO9001—14001双体系认证。位于苏州城西北郊,距城区中心五公里。相传春秋时吴王夫差葬其父于此,葬后三日有白虎踞其上,故名。山高约三十六米,古树参天,山小景多,千年虎丘塔矗立山巅。虎丘依托着秀美的景色,悠久的历史文化景观,享有“吴中第一名胜”的美誉。宋苏东坡说过:“到苏州而不游虎丘,乃是憾事”。 简介 虎丘风光(20张) 冬日的虎丘 虎丘位于苏州古城西北角的虎丘山风景名胜区。吴王阖闾在此修城建都,死后墓地即在虎丘。唐代大诗人白居易任苏州刺史时,曾凿山引水,并修七里堤,使虎丘景致更为秀美。景区现有面积一百公顷,保护区面积四百七十五点九公顷,为苏州的一个重要旅游窗口。虎丘还是苏州民间集会的重要场所,根据吴地“三市三节”的历史,虎丘山风景名胜区管理处每年春季都举办艺术花会,展出牡丹、郁金香、比利时杜鹃、百合等大批名贵花卉十七余万盆,数百个品种;秋季举办民俗风情浓郁的民俗庙会,展演南北交融的民俗节目,深受游客喜爱,一年两会已成为苏州特色旅游项目中的热点节目。景区还在二零零四年春节推出了春节特色花展,主展催花牡丹,随着景区灯光亮化工程的顺利竣工,景区还将推出中秋赏月灯会等

特色游览活动。一九九七年,经江苏省人民政府批准,虎丘被命名为省级风景名胜区;一九九八年,虎丘被评为首批“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示范点”。二零零二年,虎丘山风景区通过了ISO9001—14001质量管理体系和环境管理体系的国际认证,被国家旅游局评定为首批国家AAAA级景区。 历史沿革 虎丘,原名海涌山。据《史记》载:春秋时期,吴王阖闾在与越国的楔李大战中,不慎受伤,不久就死去了,死后数日他儿子将他葬于虎丘,据说,葬后三日有一只白虎蹲在山上,所以把“海涌山”改名为虎丘山。 虎丘的人文历史可追溯到二千五百年前,和苏州古城一样历史悠久。相传,春秋时期,这里就是吴王阖闾 苏州虎丘 的离宫所在。公元前四九六年,阖闾在吴越之战中负伤后死去,其子夫差把他的遗体葬在这里。据《史记》等书记载,当时征调十万军民施工,并使用大象运输,穿土凿池,积壤为丘;灵柩外套铜椁三重,池中灌注水银,以金凫玉雁随葬,并将阖闾生前喜爱的“扁诸”、“鱼肠”等三千柄宝剑一同秘藏于幽宫深处。据说葬经三日,金精化为白虎蹲其上,因号虎丘。”宋代苏州州学教授朱长文则认为,虎丘因形似蹲虎而得名,并说:“然观其岩壑之势,出于天成,疑先有是丘,而阖闾因之以葬也。”清乾隆帝弘历也表示赞同:“本来岩壑擅天成,虎踞偏称金气精。”相传,吴国灭亡后的数百年间,越王勾践、秦始皇、东吴孙权,曾先后来次探宝求剑,结果都一无所获,徒劳而返。 虎丘由帝王陵寝成为佛教名山和游览胜地始于六朝。东晋时,司徒王珣及其弟司空王珉各自在山中营建别墅,咸和二年(三二七),双双舍宅为虎丘山寺,仍分两处,称东寺、西寺,刘宋高僧竺道生从北方来此讲经弘法,留下了“生公说法,顽石点头”的佳话和生公讲台、千人坐、点头石、白莲池等脍炙人口的古迹。六朝时的虎丘即已建有佛塔,陈代张正见、江整二人咏虎丘诗有“远看银台竦,洞塔耀山庄。”和“宝塔据高垄,经台镇岭头。”之句,可为佐证。这是虎丘见于记载的最早的塔,废毁已久。

虎丘散文随笔

虎丘散文随笔 【篇一:虎丘散文随笔】 虎丘揽胜_散文随笔作者:网友推荐到苏州而不游虎丘,乃憾事也。 宋代大文豪苏东坡的这句千古名言,使虎丘成为世界级的游览胜地,众多是游客心中的向往之所。虎丘山已有二千五百多年悠久历史, 古迹遍布,风景绝佳,素有吴中第一名胜之称,是历史文化名城苏 州的重要标志。尤其是远远就能看到的、耸立于山巅之上的那座千 年古塔---云岩寺塔,虽经千年的风霜雨雪的侵蚀,可仍然古朴雄奇,堪与比萨斜塔齐名,早已成为古老苏州的象征。 虎丘,原名海涌山,因吴王阖闾葬于此,传说葬后三日有白虎蹲其上,故名虎丘。山体基本组成部分是岩石,虎丘山不高,仅三十多米,但却有江左丘壑之表的风范,绝岩耸壑,气象万千,并有三绝 九宜十八景之胜。最为着名的是云岩寺塔和剑池。山周边的地质形 貌很好,气候适宜,山体植被茂密,林相丰富,林木繁盛,成为鸟 类争相栖息的乐园,每至秋日,有万千苍鹭绕塔盘旋,蔚为壮观, 成为一绝。 虎丘山最引人兴趣的是众多的古迹和不老的传说。云岩寺塔---即虎 丘塔是最着名的,一路上就能清晰的看见耸立于山顶的虎丘塔。此 塔始建于隋文帝仁寿九年(公元年),初建时是木塔,之后被毁。 现存所看到的虎丘塔是在后周乾佑八年重建的。塔系平面八角仿木 结构,原来的塔顶毁于雷击,木檐都遭到了毁坏。现存的塔身高度是.米,为八角仿木结构楼阁式七层砖塔,腰檐、平座、勾栏等全用 砖造,外檐斗拱用砖木混合结构,重达多吨。虽经多次整修,塔身 虽是斑驳陆离,满目疮痍,是历经千年沧桑的象征。至于它的倾斜,现塔顶轴心向北偏东倾斜约.米,因塔基岩在山斜坡上,当时填土厚 薄不一,因而塔未建成已向东北方倾斜,近来已经过灌浆加固,部 分塔身进行了修缮,但斜而不倒屹立千年,这是一个奇迹。 虎丘最神秘、最吸引人的古迹是剑池。从千人石上朝北望去,别有 洞天原为唐代书法家颜真卿所书,后因年久,石面经风霜剥蚀,虎 丘两字断落湮没。在明代万历年间,由一个名叫章仲玉的苏州刻石 名家照原样钩摹重刻。所以在苏州有假虎丘真剑池的谚语。而剑池 是吴王阖闾墓葬,这已是无可疑问的了,历史上曾多次在剑池下发 现即墓道入口。

苏州

苏州博物馆贝老设计的一定要看,古代与现代的集合,免费,在-1楼还有半小时介绍苏州的短片,有时间一定要看 4.太湖东山,太湖西山,观前街,石湖公园,金鸡湖及独墅湖附近景点,上方山森林公园,旺山村生态园,天平山,灵岩山,票价都不贵. 旅游大巴赴苏州(约1小时30分钟)游游国家4A景区狮子林(约50分钟)、定园景区、水上风情游(约60分钟)、参观第一丝织厂(约40分钟)、紫砂博览(约40分钟)、江南第一塔北寺塔(约50分钟)、千年古刹寒山寺(约50分钟门票自理)、外观虎丘等,约17:30结束行程,住苏州。 d2:上午8:00旅游大巴赴周庄(约1小时30分钟)游周庄(约270分钟)张厅、沈厅、双桥、富安桥、珍珠苑(约20分钟)澄虚道观、古戏台、张林园(约40分钟) 拙政园:位于娄门内东北街178号,是苏州园林中最大的,也是最著名的一座。拙政园始建于明代,王献臣是该园第一位主人。他在嘉靖、正德年间官居监察御史,晚年仕途不得意,罢官而归,买地造园,借《闲居赋》“拙者之为政”句意,取名为拙政园。园内主要景点有:兰雪堂、芙蓉榭、秫香馆、放眼亭、远香堂、小沧浪、留听阁、浮翠阁等。 交通:游1、2、5线,2、3路拙政园站下,往东步行100米即到。 门票:旺季(3.1-5.31;9.1-11.30)70元;淡季(6.1-8.31;12.1-2.29)50元。两个旺季分别举办免费杜鹃花节、荷花节。 开放时间:8:15-17:30 狮子林:位于城东北的园林路23号,是元代僧人天如禅师为纪念他的教师中峰神僧而创建的。狮子林拥有国内尚存最大的古代假山群。湖石假山玲珑众多、出神入化,形似狮子起舞,被誉为“假山王国”,有“桃源十八景”之美誉。园中最高峰为“狮子峰”,另有“含晖”、“吐月”等名峰,建筑有“立雪堂”、“卧云室”、“指柏轩”、“问梅阁”等。 提醒:可与苏州民俗博物馆、钱币博物馆同游。沿园林路向北百米即是拙政园。 交通:游1、2、5线,2、3、4、40、701路可达。 门票:旺季(3.1-5.31;9.1-11.30)30元;淡季(6.1-8.31;12.1-2.29)20元。 虎丘:是苏州城的标志性景观,有“吴中第一名胜”之称。苏州在春秋时是吴国的首都,吴王阖闾死后就葬于虎丘。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在苏州任刺史时,曾凿山引水,修七里堤,使虎丘景致更加秀美。宋代诗人苏轼曾说过:“到苏州不游虎丘,乃憾事也。”古人在评价虎丘的特色时,曾提出:“九宜”之说,称虎丘宜月、宜雪、宜雨、宜烟、宜春晓、宜夏、宜秋爽、宜落木、宜夕阳。 现园内主要景观有:世界著名斜塔——虎丘塔、“天下第三泉”、断梁殿、憨憨泉、试剑石、剑池、拥翠山庄、万景山庄等。 交通:游1、2路,公交8、49路车可达。 门票:旺季(3.1-5.31;9.1-11.30)60元;淡季(6.1-8.31;12.1-2.29)40元。两个旺季分别举办花会、庙会。 留园:中国四大名园之一,始建于明嘉靖年间。清乾隆末年被刘恕所得,扩建后改名寒碧山庄,时称“刘园”。光绪初年,官绅盛康买下此园,吸取苏州各园之长,重新扩建修葺,改名为留园。 留园共分中、东、西、北4个景区,景区间由700多米长的曲廊连接,长廊两壁上嵌有历代名家书法石刻300多方,人称“留园法帖”。廊檐下有粉白花墙漏窗,图案精美。从花墙望去,山池亭台在花树中若隐若现,有如丹青画卷,别有情趣。 交通:游1、2线,11路可达。 门票:旺季(3.1-5.31;9.1-11.30)40元;淡季(6.1-8.31;12.1-2.29)30元。旺季免费提供“吴歈兰薰”表演。

苏州园林的读书笔记

苏州园林的读书笔记 苏州园林读书笔记篇一 苏州的园林比不上紫禁城的大好河山,也敌不过长安洛阳那富贵花开的繁华,却能寄你一份求之不得的奇缘。 姑苏总有下不完的细雨连绵,唱不尽的才子佳人,这一切的一切,请你好好的看。 上周我们055班所有的同学在您和汪老师的带领下去了苏州游览了虎丘,拙政园,留园,沧浪亭等地方,让我们领略了另一番风情,让我们感受到了泥土的清新和大自然的气息。 虎丘素以“苏吴中第一名胜”著称,以有2500年的悠久历史,宋代大文豪有“到苏州不游虎丘乃憾事也”的千古名句。位于虎丘的万景山庄借山光塔影,恬美如画。我们在那里拍照留影,甚是高兴,。绿树成荫,气息清新,让我们有与大自然融为一体的感觉。虎丘的几处泉也很吸引人,尤以剑池为胜。剑池,是唐代李季卿品评的天下第五泉。石壁上刻有"虎丘剑池"四字,相传是唐代大书法家颜真卿的手迹。剑池位在千人岩底下,呈长方形,深约5米。池上两崖如劈,藤蔓披拂。崖底便是一汪碧波,形如长剑,澄澈透明,冷气逼人。崖壁上有宋书法大家米芾手书"风壑云泉"刻石,字体雄浑遒劲。 留园位于苏州阊门外,现全园占地约50亩,大致可分中、东、西、北叫个景区。其间以曲廊相连。迂回连绵,达700余米,通幽度壑,秀色迭出。留园以宜居宜游的山水布局,疏密有致的丰间刘比。独具风采的石峰景观,成为江南园林艺术的杰出典范。留园于1961

年被列为全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渐被称为全国四大名园之一。留园虽小,但却有种小家碧玉的感觉。听导游跟我们讲留园的历史与发展过程,我们不由得为此惊叹! 拙政园,位于苏州娄门内东北侧。明正德八年(公元1513年) 前后,王献臣用大宏寺的部分基地造园,用晋代潘岳《闲居赋》中“拙者之为政”句意为园名。现在的拙政园经过多次修建,规模非常宏大,现为苏州园林之首,面积约为62亩,分为东区(原“归田园居”)、 中区(原“拙政园”)、西区(原“补园”)三部分。1961年定为全国 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拙政园是私家园林,风景如画,景色宜人,鸳鸯阁,芙蓉榭,兰雪堂等都非常能吸引人。 沧浪亭,位于苏州市内三元坊附近,在苏州现存诸园中历史最 为悠久。此园的特点是水面在园区以外,园内以土石山为中心,建筑环山布置,漏窗式样和图案丰富多彩,古朴自然。北门渡石桥入园,两翼修廊委蛇,中央山丘石土相间,林木森郁。沿西廊南行,至西南小院,有枫杨数株大可合抱,巨干撑天,枝繁叶茂,院墙表面嵌有多幅雕砖,刻画历史人物故事。东侧为清香馆和五百名贤祠,祠建于道光七年,内壁嵌砌本地历代名人线刻肖像及小传数百方。再南有厅屋翠玲珑和看山楼,环境清幽。由此折东,为明道堂一组庭院,此堂为园中最大建筑,格局严整。堂北山巅,绿荫丛中,有石柱方亭名沧浪亭。下山有复廊景通内外,复廊外侧临水。还有小亭观鱼处和厅屋面水轩,可俯览园外水景。沧浪亭虽然很小,但是很有风味。

虎丘千人石解说

虎丘千人石解说 “生公说法顽石点头”的成语故事就发生在这里。 晋朝时,有个和尚俗名叫魏道声。他自小出家,苦读经书,研究佛学,精通佛典,才华出众,故众其称曰道生法师,尊称为生公。此公长得还很帅,被叫做才俊法师,用现在的话叫小鲜肉。后来因其师父竺法汰来自古印度的天竺,故改为竺姓。 竺道生15岁就登坛讲法,20岁上庐山讲授佛法,成为江南的佛学大师,他潜心研究刚传入中国的《涅盘经》,参悟到其中的奥妙,得出“人人皆可成佛”的理论推断,他说一阐提人也能成佛。一阐提人也就是五逆之人,一阐提梵音是罪大恶极,坏透了的人。他们不孝,杀父杀母,杀佛杀罗汉,坏事做尽,罪业深重,下无间地狱;就好像世间判罪无期徒刑,永远不会翻身。这些大恶性众生能不能成佛呢?因为当时《涅盘经》还没有完全传过来,只有上半部,这位才俊法师悟性好就写篇论文,认定一阐提人也能成佛,一切众生最后都要成佛。竺道生这个论点一出,全国的法师都要打死他,这还得了!佛都没有敢这样说过。当时这个道生年纪轻,文章好,学问好,最后大家看在出家人情面,算他不懂,把他赶到江南去了。那个时候佛法都在长江以北,竺道生被赶到了南方的蛮荒之地,就是苏州,金山这一带,他在山上住茅蓬,也没人听他讲了,他只好对着一些石头讲。 一次,竺道生在苏州城里,看到虎丘山风景不错,就在这定居下来,传经布道。当地人听说虎丘山来了高僧后,一传十、十传百…就传开了,去听经的人都把虎丘山上的一块大盘石,叫“千人石”坐满了。生公在虎丘山讲经的消息很快就在苏州传开了,听他讲经的人也越来越多了。苏州知府得知后,怕冒犯朝廷,便下令不准生公讲经,并把听经者全部赶走。生公并不回心,依然坚持不懈。没有人听经,就请石头、百鸟当听经者;就连白莲池中的水也会盈满起来,所以说“生来池水满,生去池水空”;花听了他的经都开了。讲《涅盘经》,说到一阐提有佛性,那些石头就摇起来了。后来呢,《涅槃经》下半部传也到中国,果然佛说一阐提人最终也能成佛,印证了竺道生的观点,证明他说的正确,大众这才佩服他的卓越见识。于是顽石点头的传说便不胫而走。这就是生公说法,顽石点头的典故。“生公说法,顽石点头”,比喻道理讲的透彻,使人心服口服,还比喻人的坚韧不拔的意志。 不过,关于这红红的大块石头还有千人石渗血之谜的传说:说的是游客雨天至此,千人石就会幽幽地随雨水往出渗血,千百年来,这一直是个未解之谜…… 相传,千人石下是两千五百多年前吴王阖闾的坟墓。据《吴越春秋》载,“吴王阖闾发五都之士十万人作冢,铜椁三重,水银为池,金玉为凫雁,扁诸之剑三千,盘郢、鱼肠之焉。”坟墓修好后,吴王怕这些工匠们泄露了坟墓内的机关,便把成千上万的能工巧匠杀死在千人石上,工匠们的鲜血渗透了千人石。于是,每当雨天,千人石便幽幽地渗出淡淡的血色,传说那是十万能工巧匠向游人们诉说那无尽的怨情。 传说归传说,到了20世纪90年代,人们用现代科学技术终于解开了渗血之迷。原来是千人石下有一层名叫流纹岩的岩石里含有铁元素,在晴日太阳的暴晒下,铁元素与空气中的氧元素发生反应,形成了氧化铁(FE203),经千百年风霜雨雪的吹打侵蚀,流纹岩里的氧化铁游离在千人石外,每当遭受狂风暴雨的侵袭后,氧化铁就被雨水冲刷带了出来,故雨水呈现出淡淡的红色。 对面的石壁上刻着:“千人坐”三个甲骨文字,你可千万别念成:“坐月子”,

苏州园林一日游策划书

XX学校 苏州园林一日游 策 划 书 人文学院 2012/12/14

一、活动背景 感受姑苏文化 苏州是中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有“人间天堂,园林之城”的美誉。这里素来以山水秀丽,园林典雅而闻名天下,有“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的美称。苏州古典园林“不出城郭而获山水之怡,身居闹市而有灵泉之致”,1985年,苏州园林即被评为中国十大风景名胜之一。既有湖光山色、烟波浩淼的气势,又有江南水乡小桥流水的诗韵——素有“江南鱼米之乡”之称的苏州富饶美丽,是中国首批公布的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苏州自古以来就是江南的经济文化中心,城市格局保持完整,山明水秀,自然景观独具特色,是著名的旅游胜地。闻名遐迩的苏州园林采用缩景的手法,给人以小中见大的艺术效果,为苏州赢得“园林之城”的美誉。 二、活动景点介绍: 拙政园 位于娄门内东北街178号,是苏州园林中最大的,也是最著名的一座。拙政园始建于明代,王献臣是该园第一位主人。他在嘉靖、正德年间官居监察御史,晚年仕途不得意,罢官而归,买地造园,借《闲居赋》“拙者之为政”句意,取名为拙政园。拙政园,江南园林的代表,苏州园林中面积最大的古典山水园林,被誉为“中国园林之母”,中国四大名园之一,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5A级旅游景区,全国特殊旅游参观点,一九九七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园内主要景点有:兰雪堂、芙蓉榭、秫香馆、放眼亭、远香堂、小沧浪、留听阁、浮翠阁等。 交通:游1、2、5线,2、3路拙政园站下,往东步行100米即到。 门票:旺季(3.1-5.31;9.1-11.30)70元;淡季(6.1-8.31;12.1-2.29)50元。两个旺季分别举办免费杜鹃花节、荷花节。 开放时间:8:15-17:30 狮子林 位于城东北的园林路23号,是元代僧人天如禅师为纪念他的教师中峰神僧而创建的。狮子林拥有国内尚存最大的古代假山群。湖石假山玲珑众多、出神入化,形似狮子起舞,被誉为“假山王国”,有“桃源十八景”之美誉。园中最高峰为“狮子峰”,另有“含晖”、“吐月”等名峰,建筑有“立雪堂”、“卧云室”、“指柏轩”、“问梅阁”等。 提醒:可与苏州民俗博物馆、钱币博物馆同游。沿园林路向北百米即是拙政园。 交通:游1、2、5线,2、3、4、40、701路可达。 门票:旺季(3.1-5.31;9.1-11.30)30元;淡季(6.1-8.31;12.1-2.29)20元。

苏州的佛教文化

佛教文化在苏州 徐刚毅 研究历史的人都不会否认这样一个事实,儒释道三足鼎立而 又交相融合,创造出了中华民族灿烂辉煌的古代文明。所以,当我们谈论起苏州两千多年历史的时候,也就不应该忽视佛教传统 文化给古城所带来的影口向。 自从东汉末年佛教传入吴地,历朝历代兴建了许多寺观,梵宇道宫相望于古城内外,成为苏州一大特色。明卢熊<苏州府志》云:“东南寺观之胜,莫盛于吴郡,栋宇森严,绘画藻丽,足以壮观城邑”。以佛教而言,三国东吴赤乌年间孙权为母陈氏建通玄寺,即今报恩寺,俗称北寺,还有宝光寺(新苏丝织厂)、东华严寺(察院场邮电大楼)、东禅寺(相门东灰堆园)等也都建于此时。东晋司徒王珣与弟司空王珉舍别墅为佛寺,建云岩寺于虎丘,同时代的还有朱明寺(军分区)、普福寺(普福寺场)和虎丘东、西山庙。东晋末司空陆玩奉佛闻法,舍宅为寺,梁天监二年扩建成寺院,是为灵岩山寺,此外还有角直保圣寺、寒山寺、宝积寺(塔倪巷)、永定寺(市二中)、雍熙寺(景德路)、灵鹫寺(谢衙前)、承天寺等也都建于梁天监年间。上方山楞伽寺建于隋朝,建于唐朝的著名寺庙有天平山白云寺、开元寺(东大街)、祥符寺(洪元弄)、双塔寺、南禅寺(文化宫)、北禅寺(北园)等。宋代寺庙有文山寺、定慧寺、瑞光寺、报国寺、隆兴寺(桃花桥弄)、紫竹庵(言桥可;塘)等。元代寺庙有狮林画禅寺(狮林寺巷)、结草庵(100

医院)、佛慧庵(平家巷)、宝林寺等。明代寺庙有隆庆寺(仓米巷小学)、准提庵(廖家巷)、观音阁(山塘街)等。清代寺庙有寄叶庵(东麒麟巷)、药草庵(调丰巷)、宝莲寺(金阊实小)、西林庵(齐门渔郎桥浜)等。据民国吴县志载,历代兴建的寺庙,三国东吴7所,两晋16所,刘宋l所,齐1所,梁45所,隋2所,唐32所,五代9所,宋96所,元61所,明85所,清39所,另有16所年代不详,先后计有411所。迭经兴废,至解放初尚有大小寺庵223所,故旧时有称苏州为东南佛国,直到今天,寺庙数量虽不及从前,但保存下来的一批寺庙古建筑,殿宇巍峨,游人云集,其规模和名声已经远远胜过了前朝。 如果说众多的寺庙建筑构成了苏州的一大景观,那么各具特色的宝塔则更为古城增添了魅力。宝塔起源于印度,是一种用以珍藏舍利和经卷的佛教建筑,传入中国之后,又与民族传统建筑相融合,于是千姿百态的宝塔成为神州一绝。而苏州以供观赏登临的宝塔之多,在全国又当首屈一指。隋朝仁寿元年曾在虎丘山上建塔,五代后周显德六年重建,自南宋建炎至清咸丰曾七次被焚,历史的千锤百炼,终于锻出了虎丘塔古朴神奇的风姿,如今,它不仅是苏州的标识,而且也成为中国人不屈不挠精神的象征。三国孙权为迎接西域康居国僧人性康而建瑞光塔,北宋天圣八年重建,塔身清秀柔和,塔座雕刻生动,为宋代宝塔佳作。报恩寺塔俗称北寺塔,始建于南朝梁代,北宋元丰重建,苏轼曾舍铜龟以藏舍利,南宋初金兵南下又毁,绍兴二十三年再建,此塔八面

虎丘考察报告

虎丘考察报告 篇一:苏州考察报告 苏州考察报告 考察时间:XX年5月 考察地点:北京、苏州、上海 考察目的:公共艺术主要通过参观各城市规划馆、城市规划、博物馆藏品、古代园林设计、现代公园广场设计了解现代建筑、古代建筑、以及各种公共场所的规划、策划原理,通过这些认识把已经掌握的基本理论知识巩固与加深,同进补充新的知识点,为以后的工作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苏州博物馆 苏州博物馆新馆是著名的建筑设计大师贝聿铭先生的封山之作,选址位于历史保护街区范围,紧靠世界文化遗产拙政园和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太平天国忠王府。该地块被贝聿铭先生称为“圣地”,在这一地块上设计博物馆是“人生最重要的挑战”,既要有传统的东西,但又一定要有创新,传统的东西就是要运用传统的元素,让人感到很协调、很舒服;创新的东西就是要运用新的理念、新的方法,让人感到很好看,有吸引力。苏州博物馆给我的印象就是在光和水的处理上很到位,当然还有中国古园林建筑的窗。 一、灵动的光 博物馆新馆的设计结合了传统的苏州建筑风格,把博物

馆置于院落之间,使建筑物与其周围环境相协调。博物馆的主庭院等于是北面拙政园建筑风格的延伸和现代版的诠释。尽管白色粉墙将成为博物馆新馆的主色调,以此把该建筑与苏州传统的城市机理融合在一起,但是,那些到处可见的、千篇一律的灰色小青瓦坡顶和窗框将被灰色的花岗岩所取代,以追求更好的统一色彩和纹理。 博 物 馆屋顶设计的灵感来 源于苏州传统的坡顶景观一一 飞檐翘角与细致入微的建筑细 部。然而,新的屋顶已被重新诠 释,并演变成一种新的几何效 果。玻璃屋顶将与石屋顶相互映 衬,使自然光进入活动区域和博 物馆的展区,为参观者提供导向 并让参观者感到心旷神怡。玻璃 屋顶和石屋顶的构造系统也源 于传统的屋面系统,过去的木梁 和木椽构架系统将被现代的开 放式钢结构、木作和涂料组成的 顶棚系统所取代。金属遮阳片和

虎丘简介及攻略

虎丘正如苏东坡所言:“游苏州而不游虎丘乃是憾事”。虎丘依托着秀美的景色,悠久的历史文化景观,享有“吴中第一名胜”的美誉。如今虎丘的婚纱街比园林更出名。 虎丘简介 虎丘是全国AAAAA级景区及全国文明单位,首批十佳文明风景旅游区示范点。2001年12月通过 ISO9001—14001双体系认证。位于苏州城西北郊,距城区中心五公里。 相传春秋时吴王夫差葬其父于此,葬后三日有白虎踞其上,故名。山高约36米,古树参天,山小景多,千年虎丘塔矗立山巅。 虎丘依托着秀美的景色,悠久的历史文化景观,享有“吴中第一名胜”的美誉。宋苏东坡说过:“到苏州而不游虎丘,乃是憾事”。 交通 1.到达景区南大门的公交线路:游1路、游2路、游3路、949路、146路、316路; 2.到达景区北大门的公交线路:32路、36路; 3.景区距苏州火车站约3公里,下火车后可直接乘游1、游2线、32路、146路、949路到达。 住宿 虎丘景区南大门有虎丘大酒店、虎丘山庄星级酒店,能提供餐饮住宿服务,标房约为180元/天;山塘街上有经济实惠的小饭店。 距离景区约3.5公里的石路商圈步行街各类宾馆、饭店、商场齐全。 值得推荐的宾馆有:苏州速八酒店石路店(金门路100-1号)、如家快捷酒店石路店(阊胥路299号)、锦江之星留园店(留园路2号)、苏州长城大厦(广济路233号)、苏州五洲大饭店(广济路36号)、苏州新世纪大饭店(广济路23号)、苏州茉莉花假日酒店(阊胥路345号),离虎丘景区较近的五星级饭店为:雅都大酒店(三香路488号)、新城花园酒店(狮山路1号)、香格里拉酒店(塔园路168号)。 购物虎丘茶 虎丘茶是以寺园为中心的小块茶园。茶园位于离剑池不远的虎皇西部虎丘持附近,由野生茶改植,园地很小,茶园由虎丘寺僧管理所有。 由于品质精良,至宋代已相当有名。这种茶很是奇特,茶微带黑,不甚苍翠,有类似白茶的特性,疑是古代白茶的一种。茶汤色白如玉,然而清香可口,酷似豌豆香。 文化地理环境 虎丘的建筑是虎丘文化遗产的重要内容,其类别多样,年代久远。总体布局因地制宜,巧于因借,建筑风格与自然景观协调。其形式有塔、殿、桥、亭、楼、阁、墓等;年代从五代延续至当代,呈现出宋、元、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