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面面垂直教案

面面垂直教案

面面垂直教案
面面垂直教案

平面与平面垂直的判定

教学目标:

1.理解和掌握面面垂直的判定定理; 2.面面垂直的判定定理的应用。

教学重点:面面垂直的判定定理的应用 教学难点:面面垂直的判定定理的理解 教学方法:

通过直观观察,猜想,研究面面垂直的判定和性质定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发展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及逻辑论证能力.

教学过程:

一、问题情境

前面我们以学习面面垂直的定义,判断两个平面垂直除了根据定义外,是否有其它的方法来判定? 二、学生活动

问题1.为什么教室的门转到任何位置时,门所在平面都与地面垂直? 问题2.通过问题1的研究,你有何发现? 三、建构数学

两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

如果一个平面经过另一个平面的一条垂线,那么这两个平面垂直. 符号语言:}

l l α

αββ⊥?⊥? 图形语言:

简记为:线面垂直?面面垂直 判断下列命题是否正确,并简要说明理由。

1//,2,,,a a a b a b αβαβαβαβ⊥⊥⊥⊥⊥⊥、若,则。、若则。

四、数学运用

例1. 在正方体ABCD -A 1B 1C 1D 1中, 求证:平面A 1C 1CA ⊥平面B 1D 1DB .

A 1

C D

B 1

D 1

C 1

β

l

α

例2.如图,在四棱锥P ABCD -中,四边形ABCD 是菱形,PA PC =,E 为PB 的中点. 求证:平面AEC ⊥平面PDB .

五、课堂反馈

1.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1)过平面外一条直线一定可以做一个平面与已知平面平行; (2)过平面外一条直线一定可以做一个平面与已知平面垂直; (3)两平面平行,其中一个平面内的任意一条直线平行于另一个平面; (4)两平面垂直,其中一个平面内的任意一条直线垂直于另一个平面. 2.判断下列命题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 (1)若α⊥γ,β⊥γ,则α∥β. (2)若α⊥γ,β⊥γ,则α⊥β.

(3)若α∥α1,β∥β1,α⊥β,则α1⊥β1.

3. 已知PA ⊥平面ABC, AB 是⊙O 的直径, C 是⊙O 上的任一点. 求证: 平面PAC ⊥平面PBC .

(1)定义:两平面所成的二面角是直二面角; (2)判定定理:线面垂直?面面垂直;

2.解题时要注重线线、线面、面面垂直的相互关系。

C B

D

P

E

B

平面与平面垂直的性质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和掌握两平面垂直的定义与判定;

2.理解掌握两平面垂直的性质,并能运用性质定理与判定定理解题. 教学重点:

面面垂直的性质定理. 教学难点:

面面垂直的性质定理与判定定理的综合应用. 教学方法:

类比,猜想,验证. 教学过程:

一、问题情境

1.复习二面角的定义;

2.复习两平面垂直的定义、判定定理.

3.情境问题:如果两平面垂直,那么又有哪些性质? 二、学生活动

问题1.如果有两条直线分别在两个互相垂直平面,

那么这两条直线垂直吗?

问题2.如果两个平面互相垂直,那么其中一个平面内

的直线与另一个平面垂直吗?

问题3.教室内的白板面与地面垂直吗?

你能在白板面内作一条直线与地面垂直吗?

问题4.如果两个平面互相垂直,那么其中一个平面内的直线

满足什么条件时,与另一个平面垂直;你能证明吗? 三、建构数学

1. 两平面垂直的性质定理:

如果两个平面互相垂直,那么在一个平面内垂直于它们交线的直线垂直于另

一个平面. 符号语言: 图形语言:

简记为:面面垂直?线面垂直

四、数学运用

例1 求证:如果两个平面互相垂直,那么经过第一个平面内的一点

且垂直于第二个平面的直线必在第一个平面内. 已知:α⊥β,A ∈α,AB ⊥β.求证:AB ?α.

例2 、四棱锥P -ABCD 中,底面四边形ABCD 为正方形,侧面PDC 为正三角形,且平面PDC ⊥底面ABCD ,E 是PC 的中点,

求证:平面EDB ⊥平面PBC .

a α?⊥l a a l αβ

αββ⊥??=??

???⊥? P

E

例3、如图:已知=αγβγαβ⊥⊥ ,,l 求证:l β⊥

例4、如图:已知S A ⊥平面ABC,且二面角A-SB-C 是直二面角, 求证:AB ⊥BC.

五、课堂练习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序号是

(1

)若一个平面经过另一个平面的垂线,那么这两个平面相互垂直;

(2)过平面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该平面垂直;

(3)若两个平面垂直,那么一个平面内与它们的交线不垂直的直线与另一个平面也不垂直. (4)如果两个平面相互垂直,那么经过第一个平面内一点且垂直于第二个平面的直线必在第一个平面内..

2、(1)如图,在三棱锥A -BCD 中,∠BCD =90?,AB ⊥面BCD ,

求证:平面ABC ⊥平面ACD .

2.已知面面垂直,如何找一个面的垂线?

3.解题时要注重线线、线面、面面垂直的相互关系;

l

α

β

γ

A

B

D

S C

B A

空间位置关系证明

教学目标:

1、进一步掌握线面、面面位置关系的判定与性质定理;

2、空间位置关系的证明。

教学重点:空间位置关系的证明。

教学难点:平行与垂直的转化,及辅助线的构造。 教学过程: 一、基础训练

1.已知,l m 是两条不同的直线,,αβ是两个不同的平面。下列命题:

①若,,||,||,l m l m ααββ??则||αβ; ②若,||,,l l m αβαβ?= 则||l m ; ③若||,||,l αβα则||l β; ④若,||,||,l m l ααβ⊥则m β⊥. 其中真命题是 (写出所有真命题的序号)

2.设a b 、是两条不同的直线,α、β是两个不同的平面,给出下列四个命题: ①若,a b a α⊥⊥,则//b α ②若,a βαβ⊥⊥,则//a α ③若βα⊥

a a ,//,βα⊥则 ④若,,a

b a b αβ⊥⊥⊥,则αβ⊥

其中正确的命题序号是 ▲ .

4.已知平面,,αβγ,直线,l m 满足:,,,αγγαγβ⊥==⊥ m l l m ,那么

①m β⊥; ②l α⊥; ③βγ⊥; ④αβ⊥.

可由上述条件可推出的结论有 ▲ (请将你认为正确的结论的序号都填上).

二、例题精讲

例1.如图,在直三棱柱ABC -A 1B 1C 1中,AB =AC ,点D 为BC 中点,点E 为BD 中点,点F 在AC 1上,且AC 1=4AF .

(1)求证:平面ADF ⊥平面BCC 1B 1; (2)求证:EF//平面ABB 1A 1.

A

C

C 1

A 1

B 1

F E D

B

A

D

C

F

E

例2.如图,在四棱锥E ABCD -中,底面ABCD 为矩形,平面ABCD ⊥平面ABE ,

90AEB ∠= ,BE BC =,F 为CE 的中点,求证:

(1)AE ∥平面BDF ; (2)平面BDF ⊥平面ACE .

例3.如图,等腰梯形ABEF 中,//AB EF ,AB =2,

1AD AF ==,AF BF ⊥,O 为AB 的中点,矩形ABCD 所在的平面和平面ABEF 互相垂直.

(Ⅰ)求证:AF ⊥平面CBF ;

(Ⅱ)设FC 的中点为M ,求证://OM 平面DAF ;

例4.图正方形ABCD 所在平面与正PAD ?所在平面互相垂直,Q

M ,分别为AD PC ,的中点。(1)求证://PA 平面MBD ;(2)试问:在线段AB 上是否存在一点N ,使得平面⊥PCN 平面PQB ?若存在,试指出点N 的位置,并证明你的结论;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例5.如图l ,等腰梯形ABCD 中,AD∥BC,AB=AD ,∠ABC=600,E 是BC 的中点.如图2,将△ABE 沿AE 折起,使二面角B —AE —C 成直二面角,连结BC ,BD ,F 是CD 的中点,P 是棱BC 的中点. (1)求证:AE⊥BD;(4分) ’

(2)求证:平面PEF⊥平面AECD ;(6分)

(3)判断DE 能否垂直于平面ABC?并说明理由.(4分)

A

B

C

D

E F

M

O A

D

面面垂直的性质

平面与平面垂直的性质 一、教学重点 对性质定理的理解 二、教学难点 性质定理的引入和证明 三、教学设计 (一)复习回顾 1、面面垂直的定义; 2、面面垂直的判定。(二)探究新知 1、探究问题:教室的黑板所在的平面与地面是什么关系?能否在黑板上画一 条直线与地面垂直? 2、猜想 在一个平面内垂直于它们交线的直线垂直于另一个平面。 3、推理证明 已知:α⊥β,α∩β=AB,CDα,CD⊥AB. 求证:CD⊥β. 证明: 此命题就是面面垂直的性质定理。 定理剖析:(1)面面垂直得到线面垂直; (2)为判定和作出线面垂直提供依据。

(三)概念巩固 练习:判断下列命题的真假 1、若α⊥β,那么α内的所有直线都垂直于β。 2、两平面互相垂直,分别在这两平面内的两直线互相垂直。 3、两平面互相垂直,分别在两平面且互相垂直的两直线一定分别与另一个平面垂直。 4、两平面互相垂直,过一平面内的任一点在该平面内作交线的垂线,则此直线必垂直于另一个平面。 (四)巩固深化、发展思维 思考:设平面α⊥平面β,点C在平面α内,过点C作平面β的垂线CD,直线CD与平面α具有什么位置关系? 猜想:直线CD必在平面α内。 推理证明 (引导)要证直线在平面内,直接证法是依据公理1,需要在直线上找到两点在平面内.已知只有一点C∈α,再找合题意的点很困难.应该采用什么对策? 证明: 注:(1)此题运用了“同一法”来证明; (2)这是面面垂直的另一个性质,它的作用是判定直线在平面内. 3、用语言叙述就是:;

(五)应用巩固 上面我们研究了面面垂直的两个性质定理。定理1是判定线面垂直的有效方法,性质2是判定直线在平面内的一种方法。 已知:α⊥γ,β⊥γ,α∩β=a。 求证:a⊥γ. (引导)本题条件是面面垂直,结论是线面垂直.选择适当的判定线面垂直的方法,给出证明. 证明: 此题还可采用间接的证明方法,请同学们课下尝试着用同一法来证明此题。(六)课堂总结 1.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内容?我们是如何得到这些结论的? 2.空间垂直关系有哪些?如何实现垂直关系的相互转化?指出下图中空间垂直关系转化的依据? 线线垂直线面垂直面面垂直 (七)课堂作业 1、课本73页练习 2、课本74页习题B组第3题 四.目标检测: (一)基础达标 1.P A垂直于以AB为直径的圆所在平面,C为圆上异于A、B的任一点,则下列关系不正确的是(). A. PA⊥BC B. BC⊥平面PAC C. AC⊥PB D. PC⊥BC 2.(1998上海卷)在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 若平面α内的一条直线垂直于平面β内的任一直线,则α⊥β B. 若平面α内任一直线平行于平面β,则α∥β C. 若平面α⊥平面β,任取直线l α,则必有l⊥β

面面垂直教案()

§2.3.2 平面与平面垂直的判定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正确理解和掌握“两个平面互相垂直”的概念; (2)使学生掌握两个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及其简单的应用; (3)使学生理会“类比归纳”思想在教学问题解决上的作用. 2.过程与方法 (1)引导学生参与“二面角”,“二面角的平面角”的发现,形成与发展过程; (2)类比已学知识,归纳“二面角”的度量方法及两个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揭示概念的形成、发展过程,使学生理会教学存在于现实生活周围,从中激发学生积极思维,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解决问题能力。 二、教学重点:二面角平面角的概念;平面与平面垂直的判定. 三、教学难点:二面角的平面角 3.表示方法: ,.l AB αβαβ---- (二)二面角 问题3:如何度量二面角的大小,能否转化为平面角,这个角唯一吗?

1.二面角的平面角的定义:在半平面α和β内分别作垂直于棱l 的射线OA 和OB ,则射线OA 和OB 构成的AOB ∠叫做二面角的平面角. 问题4:O 点位置的变化会影响角的大小吗? 2.注意事项:(1)点在棱上;(2)边在面内;(3)与棱垂直。 (三)面面垂直 问题5:当90AOB ∠=时,两个平面什么关系? 1.面面垂直的定义: 两个平面相交,如果它们所成的二面角是直二面角,就说这两个平面互相垂直. 2.面面垂直的画法与记法: αβ⊥ 问题6:生活中有哪些面面垂直的例子? 问题7:建筑工人在砌墙时,如何检测所砌的墙面和地面是否垂直? 3.面面垂直的判定: 一个平面过另一个平面的垂线,则这两个平面垂直. 数学符号语言为:,l l αβ⊥?→αβ⊥ (四)实际应用 例1.如图,AB 是⊙O 的直径,PA 垂直于⊙O 所在的平面,C 是圆周上不同于A 、B 的任意一点,求证:平面PAC⊥平面PBC. 变式:例1四面体P ABC -中,你还能找出哪些平面 互相垂直?

面面垂直性质定理

§2.3.4平面与平面垂直的性质 教学目标: 1.进一步巩固和掌握面面垂直的定义、判定 2.使学生理解和掌握面面垂直的性质定理 3.让学生在观察物体模型的基础上进行操作确认,获得对性质定理的认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和掌握面面垂直的性质定理和推导 难点:运用性质定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师:好,在上课之前我们来回顾一下前面的面面垂直的定义和判定。我们了解到两个平面相交,如果它们所成的二面角是直二面角,就说这两个平面互相垂直。 这是面面垂直的定义,假设我们把定义中的条件和结论交换,也就是说两个平面垂直,那么它们所成的二面角是直二面角这个命题是成立的。 而判定定理是:一个平面过另一平面的垂线,则这两个平面垂直。这是通过线面垂直得到的面面垂直,那么能否通过面面垂直得到线面垂直呢?而这一问题就是这就可要研究的: (§2.3.4平面与平面垂直的性质)

那我们来探究这样一个问题:黑板所在的平面与地面所在的平面垂直,能否在黑板所在的平面内作一条直线与地面垂直? 现在把这个问题数学符号化: 已知:α⊥βα∩β=CD 求证:β内一直线与α垂直 在右边把这两个平面的形象图作出来: 分析:要证明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垂直,这就需要证明这条直线与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垂直,这是前面学的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那么就需要在这个平面内找两条相交直线都与这条直线垂直,那不妨在β内作BE⊥CD于点B,在α内过点B作AB⊥CD

证明: 在β内作BE⊥CD于点B,在α内过点B作AB⊥CD BE⊥CD 二面角∠ABE为直二面角α⊥βα∩β=CD AB⊥BE CD⊥BE BE⊥α AB∩CD=B 这样上面的问题就得以解决证明 像这样的,两个平面垂直,其中一个平面内一条直线垂直于两个平面的交线,那么这条直线垂直与另一个平面,我们把满足这样的性质叫做面面垂直的性质定理 定理:两个平面垂直,则一个平面内垂直于交线的直线与另一平面垂直。 我们的性质定理是通过面面垂直得到线面垂直,前面所学的面面垂直判定是由线面垂直得到面面垂直,这些转化关系在以后解题中有很大的作用,所以啊在解题的时候同学们需要抓住解题的关键之处。 接下来看到书上第二个思考题 思考一:设α⊥β,点P在平面α内,过点P 作β的垂线a,那么直线a与α有什么位置关系?

立体几何教案doc

直线、平面垂直的判定及其性质 一、目标认知 学习目标 1.了解空间直线和平面的位置关系; 2.掌握直线和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进一步熟悉反证法的实质及其一般解题步骤. 3.通过探究线面平行定义、判定和性质定理及其应用,进一步培养学生观察、发现的能力和空间想象 能力. 4.通过有关定理的发现、证明及应用,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类比、转化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逻辑 推理能力. 重点: 直线及平面平行的判定、性质定理的应用; 难点: 线面平行的判定定理的反证法证明,线面平行的判定和性质定理的应用. 二、知识要点梳理 知识点一、直线和平面垂直的定义及判定 1.直线和平面垂直定义 如果直线和平面内的任意一条直线都垂直,我们就说直线及平面互相垂直,记作.直线叫平面的垂线;平面叫直线的垂面;垂线和平面的交点叫垂足. 要点诠释: (1)定义中“平面内的任意一条直线”就是指“平面内的所有直线”,这及“无

数条直线”不同, 注意区别. (2)直线和平面垂直是直线和平面相交的一种特殊形式. (3)若,则. 2.直线和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 判定定理:一条直线及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都垂直,则该直线及此平面垂直. 符号语言: 特征:线线垂直线面垂直 要点诠释: (1)判定定理的条件中:“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是关键性词语,不可忽视. (2)要判定一条已知直线和一个平面是否垂直,取决于在这个平面内能否找出两条相交直线和已知直线 垂直,至于这两条相交直线是否和已知直线有公共点,则无关紧要. 知识点二、斜线、射影、直线及平面所成的角 一条直线和一个平面相交,但不和这个平面垂直,这条直线叫做这个平面的斜线.过斜线上斜足外的一点间平面引垂线,过垂足和斜足的直线叫做斜线在这个平面内的射影.平面的一条斜线和它在平面上的射影所成的锐角,叫做这条直线和这个平面所成的角. 要点诠释: (1)直线及平面平行,直线在平面由射影是一条直线.

直线与平面垂直教学设计

课题:1.2.3 直线与平面垂直 【教学内容解析】 本节课是苏教版教材必修2中第一章第二节的内容,属于新授概念原理课.其中直线与平面垂直的概念、判定定理的形成是教学重点. 这是直线与平面垂直在本节中的位置.线面垂直是在学生掌握了线在面内,线面平行之后紧接着研究的线面相交位置关系中的特例.线面平行研究了定义、判定定理以及性质定理,为本节课提供了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上的范式.线面垂直是线线垂直的拓展,又是面面垂直的基础,且后续内容如:空间的角和距离等又都使用它来定义,在本章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研究,可进一步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更好地培养学生观察发现、空间想象、推理能力,体会由特殊到一般、类比、归纳、猜想、化归等数学思想方法.因此,学习这部分知识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教学目标设置】 1.学生通过对实例、模型的观察、抽象,概括出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定义,发现、猜想、归纳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 2.在定义、定理的探究活动中,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发展类比、归纳等合情推理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3.学生运用特殊化、类比、化归等数学思想,体验了研究空间关系的一般方法. 4.在探究线面垂直的定义和判定的过程中,体会数学的严谨、简洁之美,体

验探究发现的乐趣,培养善于观察、勇于探索的良好习惯. 【学生学情分析】 1.学生已有的认知基础 学生能够感知生活中有大量的线面垂直关系,已经掌握了线线垂直、线面平行的相关知识,从而具备了研究空间位置关系的经验,也体会了立体几何中化归的数学思想方法. 2.达成标所需要的认知基础 要达成本节课的目标,这些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基础不可或缺,还需要整体上把握本节课的研究内容、方法和途径,能运用类比、化归等数学思想,同时具备较好地观察发现、空间想象、合情推理、抽象概括等能力,以及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反思质疑等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我校为普通高中,招收的学生大部分基础薄弱,自主学习能力差.进入高一,虽然能领悟一些基本的数学思想与方法,但还没有形成完整、严谨的数学思维习惯,对问题的探究能力也有待培养. 3.难点及突破策略 难点: 1.运用类比、化归等数学思想方法来研究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定义,突破“任意”的生成和理解. 3.探究、归纳、理解直线与平面垂直判定定理,突破“无限”与“有限”的转化. 突破策略: 1.启发学生明确研究的内容与方法,从总体上认识研究的目标与手段. 2.引导学生经过直观感知、操作确认、思辨论证的过程形成线面垂直的定义和判定定理. 3.发动学生通过问题串交流、汇报、展示思维过程,相互启发. 【教学策略分析】 根据学生已有学习基础,为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本节课的教学,采用教法和学法如下:

《平面与平面垂直的判定》教学设计(优质课)

平面与平面垂直的判定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正确理解和掌握“二面角”、“二面角的平面角”及“直二面角”、“两个平面互相垂直”的概念; (2)使学生掌握两个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及其简单的应用; (3)使学生理会“类比归纳”思想在教学问题解决上的作用.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例让学生直观感知“二面角”概念的形成过程; (2)类比已学知识,归纳“二面角”的度量方法及两个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 3.情态、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揭示概念的形成、发展和应有和过程,使学生理会教学存在于观实生活周围,从中激发学生积极思维,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解决问题能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平面与平面垂直的判定; 难点:如何度量二面角的大小. (三)教学方法 实物观察、类比归纳、语言表达,讲练结合. 义的?

一、二面角 .二面角 )半平面 . )二面角 . 、β的二面角记作二面角

. .二面角的平面角 如图(1)在二面角任取一点O,以点 . . ] 二、平面与平面垂直. .

个平面垂直. 是圆周上不同于A、B的任意一点, . 条件, 的直径,

成一个四面体,使G1,G2, 重合后的点记为G,则在四面体 答:面ABC⊥面BCD 面ABD⊥面BCD

备选例题 例1 如图,平面角为锐角的二面角EF αβ--,A ∈EF ,AG α?,∠GAE = 45°若AG 与β所成角为30°,求二面角EF αβ--的平面角. 【分析】首先在图形中作出有关的量,AG 与β所成的角(过G 到β的垂线段GH ,连AH ,∠GAH = 30°),二面角EF αβ-- 的平面角,注意在作平面角是要试图与GAH 建立联系,抓住 GH ⊥β这一特殊条件,作HB ⊥EF ,连接GB ,利用相关关系即可解决问题. 【解析】作GH ⊥β于 H ,作HB ⊥EF 于B ,连结GB , 则CB ⊥EF ,∠GBH 是二面角的平面角. 又∠GAH 是AG 与β所成的角, 设AG = a ,则1,2GB GH a ==,sin GH GBH GB ∠=. 所以∠GBH = 45° 反思研究:本题的成功之处在于作图时注意建立各量之间的有效联系. 例2 如图所示,四边形ABCD 是平行四边形,直线SC ⊥平面ABCD , E 是S A 的中点,求证:平面EDB ⊥平面ABCD . 【分析】要证面面垂直,需证线面垂直.这里需 要寻找已知条件“SC ⊥平面ABCD ”与需证结论 “平面EDB ⊥平面ABCD ”之间的桥梁. 【证明】连结AC 、BD ,交点为F ,连结EF , ∴EF 是△SAC 的中位线,∴EF ∥SC . ∵SC ⊥平面ABCD ,∴EF ⊥平面ABCD . B S C

平面与平面垂直的判定说课稿

平面与平面垂直的判定 说课稿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UUT-WUUY-WBBGB-BWYTT-1982GT

《2.3.2平面与平面垂直的判定》说课稿 说课人:高长福 我说的课是高中新课标《数学》必修2第二章第2节内容《平面与平面垂直的判定》。 一、教材分析: 1.教材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有两个:(1)二面角和二面角的平面角的概念,(2)平面与平面们垂直的判定。由于平面与平面垂直的概念是建立在二面角的基础之上,且二面角的平面角不但定量地描述了两相交平面的相对位置,同时也是空间中线线、线面、面面垂直关系的一个汇集点,所以搞好二面角的学习,对学生掌握线面垂直、面面垂直的知识。乃至空间思维能力的培养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2.教学目标课程目标: (1)通过直观感知、操作确认,归纳出平面与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 (2)能运用平面与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证明一些空间位置关系的简单命题。 根据上面对教材的分析及课程标准,并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思维特点,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1)借助对图片、实例的观察、类比、抽象、概括二面角的概念,面面垂直的定义。并能正确理解定义。 (2)通过直观感知、操作确认,归纳出二面角平面角的定义,平面与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并能运用判定定理证明一些空间位置关系的简单命题,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3)让学生亲身经历数学研究的全过程,体验探索的乐趣,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3、本节课的教学重点: (1)二面角及平面角概念的形成过程;(2)面面垂直的判定定理的运用。难点:(1)二面角的平面角的形成过程及寻找方法; (2)面面垂直的判定定理的运用。 二、学情与学法分析: 目前高一学生已学过空间线面、面面的平行和线面的垂直关系,对空间线线、线面、面面三者之间的转化关系比较了解,且(2)班学生思维较活跃,参与意识、自主探究能力有所提高,具备学习本节课所需的知识和能力。针对目前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以及他们的知识水平,采用诱导、启发式教学方法。用由浅入深的问题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产生概念、形成定理。在定理的运用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论证能力,并通过引导学生对定理及例题图形的认识,加深学生对定理的理解,达到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的目的。 本节课结合多媒体教学,尽可能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始终处于主动学习的状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本节课中,教师引导学生从具体例子入手总结出定理,体会数学中由“特殊”到“一般”的研究规律;通过判定定理,将“面面垂直”的问题转化为“线面垂直”的问题去处理,体会转化思想在数学的应用。 三、课堂结构设计: 二面角的概念建构→创设情境——感知概念

全国高中数学 优秀教案 平面与平面垂直的判定教学设计

2.3.2 平面与平面垂直的判定 【教学内容分析】本节课是高中数学人教A版必修二第二章“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第三节“线、平面垂直的判定及其性质”第3课时。前两节分别学习了“线面垂直的判定”和“直线和平面所成角”。面面垂直是垂直关系中的重点,是“转化”思想的又一重要体现。平面与平面垂直需要“二面角”的概念,二面角定量地反映了两个平面相交的位置关系,但是如何来度量二面角的大小是一个难点。根据“异面直线所成角”和“直线与平面所成角”的学习经验,自然想到用“平面化”的思想,进而给出二面角的平面角的概念。面面垂直是面面相交的特殊情况,生活中面面垂直的例子大量存在,引导学生观察、结合大量实例,再类比归纳平面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的过程,自然地就获得了面面垂直的判定定理。 【学情分析】听课学生是我校高二年级340班,共有60名学生。这是一个高二理科班,班内不乏年级前十名的学生,基础相对扎实。在本节课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人教A版必修1、3、4、5的全部课程。在必修2中从前面线面平行、面面平行、线面垂直等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已经把握了学习研究立体几何的一般方法——平面化,对线线、线面、面面间关系的转化也已经比较熟练,因此学习本节知识不会有太大困难。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二面角的有关概念; (2)理解面面垂直的定义,掌握面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初步学会用定理证明垂直关系;(3)熟悉线线垂直、线面垂直、面面垂直的转化. 2、过程与方法:在观察物体模型直观感知、操作确认的基础上,通过对几个递进式问题的思考和探究获得对二面角的平面角及面面垂直的认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直观感知、操作确认、推理证明”,培养学生空间概念、空间想象能力以及逻辑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平面与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及其应用。 【教学难点】 二面角的平面角概念。 【教学策略分析】本节课采用问题导学的方法,整节课提出6个简短而直击要害的问题,激发学习兴趣,调动学生思维。严格遵循“直观感知—操作确认—思辨论证—度量计算”的认识过程展开知识内容。充分利用“观察”、“思考”、“探究”等,强调几何直觉,把空间观念

平面与平面垂直的性质(教案)

平面与平面垂直的性质(教案) 教学目的 通过对面面垂直性质定理的探索、证明,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论证等思维能力 教学目标: 1 理解掌握面面垂直的性质定理 2 能初步运用性质定理解决问题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掌握面面垂直的性质定理 难点:运用性质定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 复习提问 师:请大家回顾一下,怎样判断线面垂直和面面垂直?(提问) 生:线面垂直判定定理: 如果一条直线和一个平面内两条相交直线都垂直,则这条直线垂直于这个平面. 生:面面垂直判定定理: 如果一个平面经过另一个平面的一条垂线,则这两个平面互相垂直. (二)引入新课 师:今天我们要学习“两个平面垂直的性质”,先来看下面问题:如图,长方体ABCD﹣A′B′C′D′中,判断下面结论的正误。 1)平面ADD′A′⊥平面ABCD 2) DD′⊥面ABCD 3)AD′⊥面ABCD

师:我们发现:平面ADD′A′⊥平面ABCD,平面ADD′A′∩平面ABCD = AD,D′是平面ADD′A′内一点,过D′点可作无数条直线,这些直线中有与平面ABCD垂直的,也有不垂直的,那么,满足什么条件的直线能与平面ABCD垂直呢? (提出问题,引发思维,并引导学生积极寻找这些直线与交线AD的关系)生:(略) 师:平面ADD′A′⊥平面ABCD,平面ADD′A′内的任一点,平面内过该点且垂直于交线的直线垂直于平面ABCD。 (三)新课 已知:面α⊥面β,α∩β = a, AB α , AB⊥a于B, 求证:AB⊥β (让学生思考怎样证明) 师:(分析:要证明直线垂直于平面,须证明直线垂直于 平面内两条相交直线,而题中条件已有一条, 故可过该直线作辅助线) 证明:在平面β内过B作BE⊥a,又∵AB⊥a, ∴∠ABE为α﹣a﹣β的二面角,又∵α⊥β, ∴∠ABE = 90° , ∴AB⊥BE 又∵AB⊥a, BE∩a = B, ∴AB⊥β 1.面面垂直的性质定理: 两平面垂直,则一个平面内垂直于交线的直线与另一个平面垂直. (用符号语言表述)若α⊥β,α∩β = a, AB α , AB⊥a于B,则AB⊥β 师:从面面垂直的性质定理可知,要证明线垂直于面可通过面面垂直来证明,而前面我们知道,面面垂直也可通过线面垂直来证明。这种互相转换的证明方法是常用的数学思想方法。同学们在学习中要认真理解和体会。 2. 例题分析 例1.空间四边形ABCD中,ΔABD与ΔBCD都为 正三角形,面ABD⊥面BCD,试在平面BCD 内找一点,使AE⊥面BCD 解:在ΔABD中,∵AB=AD,取BD的中点E, 连结AE,则AE为BD的中线

线线垂直、线面垂直、面面垂直的判定与性质

1.线面垂直 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如果 ,那么这条直线垂直于这个平面。 推理模式: 直线和平面垂直的性质定理:如果两条直线同垂直于一个平面,那么这两条直线 。 2.面面垂直 两个平面垂直的定义:相交成 的两个平面叫做互相垂直的平面。 两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线面垂直?面面垂直) 如果 ,那么这两个平面互相垂直。 推理模式: 两平面垂直的性质定理:(面面垂直?线面垂直) 若两个平面互相垂直,那么在一个平面内垂直于它们的 的直线垂直于另一个平面。 一般来说,线线垂直或面面垂直都可转化为线面垂直来分析解决,其关系 为:线线垂直???→←???判定性质线面垂直???→←???判定 性质面面垂直.这三者之间的关系非常密切,可以互相转化,从前面推出后面是判定定理,而从后面推出前面是性质定理.同学们应当学会灵活应用这些定理证明问题.在空间图形中,高一级的垂直关系中蕴含着低一级的垂直关系,下面举例说明. 例题:1.如图,AB 是圆O 的直径,C 是圆周上一点,PA ⊥平面ABC . (1)求证:平面PAC ⊥平面PBC ; (2)若D 也是圆周上一点,且与C 分居直径AB 的两侧,试写出图中所有互相垂直的各对平面. 2、如图,棱柱111ABC A B C -的侧面11BCC B 是菱形,11B C A B ⊥

证明:平面1AB C ⊥平面11A BC 3、如图所示,在长方体1111ABCD A B C D -中,AB=AD=1,AA 1=2,M 是棱CC 1的中点 (Ⅰ)求异面直线A 1M 和C 1D 1所成的角的正切值; (Ⅱ)证明:平面ABM ⊥平面A 1B 1M 1 4、如图,AB 是圆O的直径,C是圆周上一点,PA ⊥平面ABC .若AE ⊥PC ,E为垂足,F是PB 上任意一点,求证:平面AEF ⊥平面PBC . 5、如图,直三棱柱ABC —A 1B 1C 1 中,AC =BC =1,∠ACB =90°,AA 1 =2,D

面面垂直的判定和性质教案

面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教学设计 高二数学 彭立丽 一、 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使学生理解和掌握面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及性质定理,并能应用定理解决相关问题。 2.能力目标:加深学生对化归思想方法的理解及应用. 3.情感目标:通过计算机软件演示来陶冶学生的数学情操.在数学与实际问题密切联系中,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和探究精神,在课堂学习中,学生既有独立思考,又有合作讨论,有意识、有目的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以及协作共进的团对精神。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两个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 难点:两个平面垂直的性质定理及应用 三、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教学方法:本节课采用“问题探究式”教学法,通过观察、归纳、启发探究,运用现代化多媒体教学手段,进行教学活动.. 教学手段: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增强直观性,增大教学容量,提高效率。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1、直线和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 2、直线和平面垂直的性质定理 (二)导入新课:瓦匠师傅砌墙的图片(多媒体展示) (三)判定定理:如果一个平面经过另一个平面的一条垂线,那么这两个平面互相垂直。 (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定理内容的符号形式) 例题: A 是ΔBCD 所在平面外一点,AB=AD ,BC=CD,E 是BD 的中点, 求证:(1)BD ⊥平面AEC (2)平面AEC ⊥平面BCD 性质定理:如果两个平面互相垂直,那么在一个平面内垂直于它们交线的直线垂直于另一个平面。 (要求同上) 例题:如图,平面AED ⊥平面ABCD ,四边形ABCD 是矩形 求证:EA ⊥CD (四)归纳小结:(从知识、方法两个方面来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归纳总结) (五)巩固练习1:直角三角形?问:此三棱锥中有几个面已知, ,CD BC BCD AB ⊥⊥ 巩固练习2:如图,AB 是⊙O 的直径,C 是圆周上不同于A ,B 的任意一点,平面PAC ⊥平面ABC 判断平面PBC 与平面PAC 的位置关系,并证明。 (六)作业:

高中数学《平面与平面垂直复习课》公开课优秀教学设计.docx

《平面与平面垂直复习》教学设计 ■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内容是人教 A 版必修二第 2 章第 3 节《直线、平面垂直的判定及其性质》的部分内容,平面与平面的垂直是空间两个平面的一种重要位置关系,是继教材空间平行位置关系、 直线与直线的垂直、直线与平面的垂直之后的迁移与完整性拓展,而本课时是在完整学习完 本节内容后的单元复习。学生通过该复习课的学习,能加深理解平面与平面垂直的定义、 定定理和性质定理、理顺知识结构体系、提高綜合能力. 判■ 二、学生学习情况分析———————————————————————————— 在本节课之前,学生已经完整学习了高中必修 2 教材安排的所有空间位置关系知识,直线与直线、直线与平面、平面与平面的平行和垂直关系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和理解, 初步运用相关定理进行空间位置关系的判断与证明,在知识和方法上已经有了一定的储备,但在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上仍有待进一步提升. 对并能 ■三、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 ( 1)进一步加深理解和掌握平面与平面垂直的定义、判定定理及性质定理,并能应用定理解决相关问题. ( 2)理顺空间垂直位置关系的知识构架,并能应用相关知识对问题进行分析、转化和解决 .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平面与平面垂直判定和性质定理的综合应用,以及空间问题平面 化的思维方式,体会化归思想方法的应用. 3、情感目标:借助实物模型及计算机软件演示对空间垂直位置关系进行观察,体会 学科知识的学习与实际生活以及信息技术的联系,提高学习兴趣,激发学习欲望和探究精神,养成独立思考、交流合作的良好学习习惯,增强协作共进的团队精神。 ■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平面与平面垂直的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的应用. 教学难点:平面与平面垂直判定定理、性质定理的应用 . 应用定理证明问题过程中表述的条 理性和严谨性 . ■五、教学策略分析—————————————————————————————— 为实现教学目标,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这节课选用了综合型教学策略。在内容上精编 典型例题与练习,学生在通过独立思考、合作交流、互评互助学习或完成这些例题练习的过 程中,实现灵活应用相关定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目的;在形式上,采用集体教学、师生互 动、分组探究、个别指导等多种形式相结合,学生在学习中既能感受轻松愉悦的参与感、又

高中数学_面面垂直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教学设计 一、复习: (1)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 (2)如果一条直线垂直于一个平面,那么 二、新课引入: 思考:在两次对折后, (1)两平面的交线CD始终与第三个平面ABE (2)两平面β α、与第三个平面的交线BA、BE满足时,两平面β α、互相垂直。 1.平面与平面垂直的定义:

例1.已知Rt△ABC中,AB=AC,AD是斜边BC上的高,以AD为折痕使∠BDC成直角, 求证: 平面ABD⊥平面BDC,平面ACD⊥平面BDC;

变式:如图 ,AB 是圆O 的直径,PA 垂直于 圆O 所在的平面于A ,C 是圆O 上不同于A 、 B 的任意一点,求证:平面PA C ⊥平面PBC A B C P O 图形语言性质定理 符号语言 β αl m l C D B A αβ

三、当堂检测: 1、如图,在三棱锥D-ABC中,若AB=CB,AD=CD,E是AC的中点,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平面ABC⊥平面ABD B.平面ABD⊥平面BCD C.平面ABC⊥平面BDE,且平面ACD⊥平面BDE D.平面ABC⊥平面ACD,且平面ACD⊥平面BDE 2. 三棱锥S-ABC中,∠BSC=90°,∠ASB=60°,∠ASC=60°,SA=SB=SC.求证:平面ABC⊥平面SBC. 3. 已知三棱锥P-ABC中,侧面PAC与底面ABC垂直,PA=PB=PC. (1)求证:AB⊥BC; (2)若AB=BC,过点A作AF⊥PB于点F,连接CF,求证:平面PBD⊥平面AFC. 四、小结: 平面与平面垂直的定义 平面与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 平面与平面垂直的性质定理 五、作业: ?必做:课本55页练习A第3、4题 ?选做:课本57页第9题

《平面与平面垂直的性质》教学设计

《平面与平面垂直的性质》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直线与平面垂直问题是直线与平面的重要内容,也是高考考查的重点,求解的关键是根据线与面之间的互化关系,借助创设辅助线与面,找出符号语言与图形语言之间的关系把问题解决。通过对有关概念和定理的概括、证明和应用,使学生体会“转化”的观点,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二、学情分析: 1.学生思维活跃,参与意识和自主探究能力较强,故采用启发、探究式教学方法;通过一系列的问题及层层递进的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进行主动的思考、探究。帮助学生实现从具体到抽象、从特殊到一般的过度,从而完成定义的建构和定理的发现。 2.学生抽象概括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有待提高,故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让学生在认知过程中,着重掌握原认知过程,使学生把独立思考与多向交流相结合。 三、根据本课教材的特点,新大纲对本节课的教学要求,结合学生身心发展的合理需要,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①让学生在观察物体模型的基础上,进行操作确认,获得对性质定理的正确认识; ②能运用性质定理证明一些空间位置关系的简单命题,进一步培养学生空间观念. (2)过程与方法目标: ①了解直线与平面、平面与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间的相互联系,掌握等价转化思想在解决问题中的运用. ②通过“直观感知、操作确认,推理证明”,培养学生逻辑推理能力。 ③发展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和空间想象力,培养学生的质疑思辨、创新的精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让学生亲身经历数学研究的过程,体验探索的乐趣,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理解掌握面面垂直的性质定理和内容和推导。 (2)教学难点:运用性质定理解决实际问题。 五、教学设计思路: 1、复习导入: (1)线面垂直判定定理: 如果一条直线和一个平面内两条相交直线都垂直,则这条直线垂直于这个平面. (2)面面垂直判定定理: 如果一个平面经过另一个平面的一条垂线,则这两个平面互相垂直. 2、探究发现: (1)创设情境:已知黑板面与地面垂直,你能在黑板面内找到一条直线与地面平行、相交或垂直吗这样的直线分别有什么性质?试说明理由! 设计说明: 感知在相邻的两个相互垂直的平面内,有哪些特殊的直线和平面关系,然后通过操作,确定两个平面垂直的性质定理的合理性,引导学生通过模型观察,讨论在两个平面相互垂直的情况下,能够推出一些什么样的结论。

新必修二 8.6.3 平面与平面垂直(教案+练习)

8.6.3平面与平面垂直 要点一、二面角 1.二面角定义 平面内的一条直线把平面分成两部分,这两部分通常称为半平面.从一条直线出发的两个半平面所组成的图形叫做二面角.这条直线叫二面角的棱,这两个半平面叫做二面角的面. 表示方法:棱为AB 、面分别为αβ、的二面角记作二面角AB αβ--.有时为了方便,也可在αβ、内(棱以外的半平面部分)分别取点P Q 、,将这个二面角记作二面角P AB Q --.如果棱记作l ,那么这个二面角记作二面角l αβ--或P l Q --. 2.二面角的平面角 (1) 二面角的平面角的定义:在二面角的棱上任取一点,以该点为垂足,在两个半平面内分别作垂直于棱的射线,则这两条射线构成的角叫做二面角的平面角. (2)二面角的平面角θ的范围:0°≤θ≤180°.当两个半平面重合时,θ=0°;当两个半平面相交时,0°<θ<180°;当两个半平面合成一个平面时,θ=180°. 二面角的大小可以用它的平面角来度量,二面角的平面角是多少度,就说这个二面角是多少度.平面角是直角的二面角叫做直二面角. 角 二面角 图形 定义 从半面内一点出发的两条射线(半直线)所组成的图形 从空间内二直线出发的两个半平面所组成的图形 表示法 由射线、点(顶点)、射线构成,表示为∠AOB 由半平面、线(棱)、半平面构成,表示 为二面角a αβ-- 方法1:(定义法)在二面角的棱上找一特殊点,在两个半平面内分别作垂直于棱的射线.

如右图,在二面角a αβ--的棱a 上任取一点O ,在平面α内过点O 作OA ⊥a ,在平面β内过点O 作BO ⊥a ,则∠AOB 为二面角a αβ--的平面角. 方法2:(垂面法)过棱上一点作棱的垂直平面,该平面与二面角的两个半平面产生交线,这两条交线所成的角,即为二面角的平面角. 如下图(左),已知二面角l αβ--, 过棱上一点O 作一平面γ,使l γ⊥,且OA γα=I ,OB γβ=I . ∴OA γ?,OB γ?,且l ⊥OA ,l ⊥OB , ∴∠AOB 为二面角l αβ--的平面角. 方法3:(垂线法)过二面角的一个面内一点作另一个平面的垂线,过垂足作棱的垂线,利用线面垂直可找到二面角的平面角或其补角,此种方法通常用于求二面角的所有题目,具体步骤:一找,二证,三求. 如上图(右),已知二面角A-BC-D ,求作其平面角. 过点A 作AE ⊥平面BCD 于E ,过E 在平面BCD 中作EF ⊥BC 于F ,连接AF . ∵AE ⊥平面BCD ,BC ?平面BCD ,∴AE ⊥BC . 又EF ⊥BC ,AE ∩EF=E , ∴BC ⊥平面AEF ,∴BC ⊥AF 由垂面法可知,∠AFE 为二面角A-BC-D 的平面角. 要点二、平面与平面垂直的定义与判定 1.平面与平面垂直定义 定义:两个平面相交,如果它们所成的二面角是直二面角,就说这两个平面互相垂直. 表示方法:平面α与β垂直,记作αβ⊥. 画法:两个互相垂直的平面通常把直立平面的竖边画成与水平平面的横边垂直.如图: 2.平面与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 文字语言:一个平面过另一个平面的垂线,则这两个平面垂直. 符号语言:,l l αβαβ⊥??⊥

平面与平面垂直的判定教案

平面与平面垂直的判定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二面角的有关概念,会作二面角的平面角,能求简单二面角平 面角的大小; (2)理解面面垂直的定义,掌握面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初步学会用定理 证明垂直关系; (3)熟悉线线垂直、线面垂直的转化. 2、过程与方法 (1)让学生在观察物体模型的基础上,进行操作确认,获得对二面角的 平面角及面面垂直的认识; (2)进一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直观感知、操作确认、推理证明”,培养学生空间概念、空间想象能力以及逻辑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 二面角的概念和二面角的平面角的作法,面面垂直的判定. 教学难点 二面角的平面角的一般作法及面面垂直的判定. 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 (预习教材P 67 ~ P 69,找出疑惑之处) 复习1:若直线垂直于平面,则这条直线________平面内的任何直线; 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复习2:什么是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 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的范围为_______________. 二、新课导学 ※ 探索新知 探究1:二面角的有关概念 图1 问题:上图中,水坝面与水平面、卫星轨道平面与地球赤道平面都有一 定的角度.这两个角度的共同特征是什么? 新知1:从一条直线出发的两个半平面所组成的图形叫做二面角,这条 直线叫二面角的棱,这两个半平面叫二面角的面.图2中的二面角可记作:二 面角AB αβ--或l αβ--或P AB Q --.

图2 问题:二面角的大小怎么确定呢? 新知2:如图3,在二面角l αβ--的棱l 上任取一点O ,以点O 为垂足, 在半平面α和β内分别作垂直于棱l 的射线,OA OB ,则射线OA 和OB 构成的AOB ∠叫做二面角的平面角.平面角是直角的二面角叫直二面角. 图3 反思:(1)两个平面相交,构成几个二面角?它们的平面角的大小有什么关 系? (2)你觉的二面角的大小范围是多少? (3)二面角平面角的大小和O 点的选择有关吗?除了以上的作法,二面角的 平面角还能怎么作? 探究2:平面与平面垂直的判定 问题:教室的墙给人以垂直于地面的形象,想一想教室相邻的两个墙面与 地面可以构成几个二面角?它们的大小是多少? 新知3:两个平面所成二面角是直二面角,则这两个平面互相垂直.如图4, α垂直β,记作αβ⊥ . 图4 问题:除了定义,你还能想出什么方法判定两个平面垂直呢? 新知4:两个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 一个平面过另一个平面的垂线,则 这两个平面垂直. ※ 重难点突破 例1 如下图 AB 是圆O 的直径,PA 垂直于圆O 所在的平面,C 是圆周 上不同于B A ,的任意一点, 求证:ABC PAC ABC PAB 平面,平面平面平面⊥⊥, PBC PAC 平面平面⊥. l

平面与平面垂直的性质定理教学设计

平面与平面垂直的性质定理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平面与平面垂直的性质》选自《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第二册(人 教A版)第三节第4课时,平面与平面垂直问题是 平面与平面的重要内容,也是高考考查的重点,求 解的关键是根据线与面之间的互化关系,借助创设 辅助线与面,找出符号语言与图形语言之间的关系 把问题解决。通过对有关概念和定理的概括、证明 和应用,使学生体会“转化”的观点,提高学生的 空间想象力和逻辑推理能力,这些都是学生今后学 习和工作中必备的数学素养。 (2)从知识体系看,“平面与平面垂直的性质”是线面垂直与面面垂直内容的延续,不仅可以加深利用线 面垂直证线线垂直,也可以实现面面垂直的证明。 因此,我们可以说线面垂直关系是线线垂直关系的 纽带,通过线面垂直可以实现线线垂直和面面垂直 的相互转化。 二.学情分析: (1)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在学习本课之前,学生已掌握了线线垂直、线面垂直及面面垂直的概念,

判定定理,及线面垂直的性质定理,学生已具备 了对空间几何图形的一定水平层次的想象能力和 一定的逻辑推理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2)教学对象:高一年级的学生,已有一定的立体感,学习兴趣较浓,具有一定的想象能力和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的能力。但由于年龄的原因,思维尽管 活跃,敏捷,却缺乏冷静,深刻,因而片面,不 够严谨。这个阶段的学生还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 要发展趋势,他们的思维正在从经验性的逻辑思 维向抽象的逻辑思维发展,仍需依赖一定的具体 形象的经验材料来理解抽象的逻辑关系。本课借 助生活中丰富的典型实例,让学生通过实验、分 析、猜想、归纳、论证等活动过程,从中了解和 体验空间线面、面面之间的垂直关系,在实验、 猜想和论证中发展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空间想 象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从学生的认知角度来看:学生很容易把本节内容与线面垂直的性质定理及应用进行类比,这是积 极因素,应因式利导,不利因素是学生的抽象概 括能力和空间想象力有待提高,故采用多媒体辅 助教学。 三.设计理念

人教版高中数学-平面与平面垂直的判定

第九届全国高中青年数学教 师优秀课观摩与评比活动 《平面与平面垂直的判定》(人教A版高中课标教材数学必修2)

平面与平面垂直的判定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解析: 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本节课是人教A版必修2第2章第3节的第2课时,它是在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基础上,介绍二面角、二面角的平面角、面面垂直的定义及判定定理,本节课既是前面知识的巩固升华,又是后面研究线面、面面垂直性质的基础,在面面垂直的判定定理探究中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直观感知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培养学生直观想象、数学抽象、逻辑推理等数学核心素养,同时本节课体现了转化化归、类比归纳等数学思想,是高中立体几何课程中的重点课题之一。 2.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平面与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及应用 难点:二面角大小的度量 二、教学目标设置: 1.通过直观感受生活中的二面角实物图,抽象出二面角的概念,提高学生观察、分析、类比、化归能力,培养学生数学抽象核心素养。 2.通过分组合作探究作二面角的平面角的过程,达到利用平面角刻画二面角的目标,深化刻画空间角的唯一性思想方法,体验数学的严谨性,培养学生严谨的数学思维习惯和自我反思纠错习惯。 3.通过动手操作实验探究过程,归纳猜想出面面垂直的关键,再通过推理论证得出判定定理,提升学生归纳分析,猜想论证能力,培养学生逻辑推理、抽象概括数学核心素养。 4. 通过运用定理的过程,达到巩固理解所学知识的目标,提高学生类比化归能力,培养学生降低空间维数的化归与转化的数学思想。 三、学生学情分析:

1.学生前面已经学习了面面平行以及线面垂直,有了知识储备,课前也已经预习了课本内容. 2.大部分同学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基本的逻辑推理思维、书写的规范性等.但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在于探究二面角的平面角,学生不容易理解,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给出不同的解决方案,分析利弊,最终解决问题、加深理解,让学生体会数学的严谨性. 3.经过高一一年的学习,绝大多数同学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探究、讨论活动中.在知识建构的过程中,各小组能够很快形成自己的看法并主动推选出代表发言.小组间既有竞争又有合作,能够实现“生本愉悦课堂”,保证课堂的高效. 四、教学策略分析: 我采用启发引导、分组合作、讲练结合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形成“直观感知—操作确认—数学抽象—归纳猜想—严谨证明—灵活应用”的探究式学习方法,从而达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师生共同发展的课堂教学效果. 为此我采用如下形式: 1.实物投影——现场投影学生作品,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充分体现问题来自于学生、解决于学生,最终提高学生的能力. 2.教具——自制教具、现场演示门、打开着的书,尊重学生由直观感知到数学抽象的认知规律,充分体现数学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基本理念. 3.各种制图软件的综合利用——巧妙地将几何画板及录屏软件结合使用,实现二面角的动态转动效果,既满足了学生直观感知的需要,又为培养学生数学抽象思维提供了帮助. 五、教学基本流程(总体设计) 从人类生产实践的需要引入二面角的有关概念 ↓ 构建二面角的的平面角 ↓ 直二面角 ↓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