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马原复习资料(1)

马原复习资料(1)

马原复习资料(1)

马克思原理复习资料

1、物质的唯一特性、物质的根本属性25

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唯一特性。

根本属性是运动。

2、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及其理论意义 24-25

物质观: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些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理论意义:

1、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

2、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批判了不可知论。

3、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克服了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缺陷。

4、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为彻底的唯物主义奠定了基础。

3、哲学的基本问题及其内容 22-23

基本问题: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

内容:

1,存在和思维,究竟谁是世界的本原,其物质和精神何者是第一性,何者是第二性的问题,这一问题是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

2,思维与存在同一性的问题。我们关于我们周围世界的思想对这个世界本身的关系是怎样的?我们的思维能不能认识现实世界?我们能不能在我们关于现实世界的表象和概念中正确的反映现实?这一问题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

4、哲学的基本派别及其表现形态

基本派别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唯物主义的表现形态: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

唯心主义表现形态:主观唯心主义、客观唯心主义

5、辩证法的历史形态 46-53

1、古代朴素辨证法;

2、以黑格尔为代表的唯心主义辨证法;

3、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辨证法

6、了解马克思主义的组成部分及其直接理论来源5

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

直接理论来源: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英法两国的空想社会主义。

7、意识的能动作用及其表现 29

意识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像。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这种反作用也就是意识的能动作用,即人特有的积极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和活动。

表现:

1、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2、意识活动具有创造性。

3、意识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意识具有指导、控制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的作用。

8、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是什么?为什么?39-40

实质和核心:对立统一

原因:

1、对了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永恒发展的内在动力,从根本上回答了事物为什么会发展的问题。

2、对立统一规律是贯穿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及其唯物辩证法基本范畴的中心线索,也是理解这些规律和范畴的“钥匙”。

3、对立统一规律提供了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矛盾分析法。

9、普遍联系观及其特点35

事物联系的普遍性具有三层含义。

1、任何事物的内部的不同部分和要素都是互相联系的,也就是说,任何事物都具有内在的结构性。

2、任何事物都不能孤立存在,都同其他事物处于一定的相互联系中。

3、整个世界时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

?10、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 42

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①矛盾的普遍性即矛盾的共性,矛盾的特殊性即矛盾的个性。矛盾的共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矛盾的个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

②任何现实存在的事物的矛盾都是共性和个性的有机统一,共性富于个性之中,没有离开个性的共性,也没有离开共性的个性。

③矛盾的共性和个性,绝对和相对的道理,是关于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是正确理解矛盾学说的关键,不懂得它,就不能真正掌握唯物辩证法,

④矛盾的共性和个性相统一的关系,既是客观事物固有的辩证法,也是科学的认识方法。人的认识的一般规律就是由认识个别上升到认识一般,再由认识一般到认识个别的辩证发展过程。

11、两条根本对立的认识路线64

坚持从物到感觉和思想的唯物主义认识路线;

坚持从思想和感觉到物的唯心主义认识路线。12、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及其表现108

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是指,社会意识在才从根本上受

到社会存在决定的同时,还具有自己特有的发展形式

和规律。

主要表现在:

1、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发展的不完全同步性和不平

衡性。

2、社会意识各种形式之间的相互影响及各自具有的

历史继承性。

3、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能动的反作用。(先进的社

会意识反映了社会发展的趋势和要求,对社会发展起

着积极的促进作用,落后的社会意识不符合社会发展

的趋势和要求,对社会发展起着消极的阻碍作用。)

13、简述辩证唯物主义关于认识本质的观点65

1、认识是主体在实践基础上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2、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把实践的观点引入认识论,

作为整个认识的基础。

3、它把辨证论、用于反映论,应用于考察认识的发

展过程,科学的揭示了认识过程中多方面的辩证关

系。

14、真理、价值的含义及检验真理的标准74 85 82

真理是标志主观和客观相符合的范畴,真理是对客观

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价值是揭示客观世界满足人类生存发展程度的关系

范畴,是指具体历史过程中客体对于主体需要的意

义。

为什么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这是由真理的本性和

特点决定的。

1、从真理的的本性看,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

发展规律的正确反映,它的本性在于主观和客观相符

合。只有那种能够把主观认识与客观事物联系与沟通

起来,从而使人们能够把二者加以比较和对照的东

西,才能充当检验真理的标准。具有这种特性的东西,

只能作为主客观联系的桥梁、纽带或“交错点”的

社会实践。2、从实践的特点看,实践是人们改造世

界的客观的物质性活动,具有直接现实性的特点。

16、人民群众及其对历史的决定作用 140

含义:人民群众是一个历史范畴。从质上看,人们群

众是指一切对社会历史发展起推动作用的人们;从量

上看,人们群众是指社会人口中的绝大多数。

决定作用:

1、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2、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3、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17、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什么?102

什么是社会形态? 120

基本问题: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社会历

史观点基本问题。

社会形态:社会形态是关于社会运动的具体形式、发

展阶段和不同质态的范畴,是同生产力发展一定阶段

相适应的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统一体。

18、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是什么? 125 为什么?

124-125

了解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构成要素。112

基本矛盾: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

的矛盾是社会基本矛盾。

原因:这两对矛盾贯穿人类社会发展过程的始终,并

规定了社会发展过程中各种社会形态、社会制度的基

本性质;制约着社会其他矛盾的存在和发展,决定社

会历史的一般进程,推动社会向前发展。

构成要素:

从狭义上来说,生产关系包括生产所有制关系、生产

中人与人的关系和产品分配关系。

从广义上来说,是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关系。

19、了解商品的二因素、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二重性

及其关系153

二因素:使用价值和价值。

二重性: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劳动的二重性了决

定了商品的二因素。

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关系:

一方面,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不是各自独立存在的两

种劳动和两次劳动,他们在时间上和空间上是统一

的,是商品生产者的同一劳动过程不可分割的两个方

面。

另一方面,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又分别反映劳动的不

同属性,具体劳动所反映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是劳

动的自然属性,而抽象劳动所反映的是商品生产者的

社会关系,是劳动的社会属性。

20、劳动力商品的价值、使用价值的特点170

“劳动力的价值,是由生产、发展、维持和持续劳动

力所必需的生活必需品的价值决定的。”

它包括三个部分:

1、维持劳动者本人生存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

2、维持劳动者家属的生存所必需的生存资料的价值,

3、劳动和接受教育和训练所支出的费用。

特点:它的使用价值是价值的源泉,它在消费过程中

能创造新的价值,而且这个新的价值比劳动者本身的

价值更大。

21、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主要内容160

内容:马克思阐明了商品的二因素和生产商品的劳动

的二重性及其相互关系、价值的质和量的规定及其变

化规律、价值形式的发展和货币的起源、商品经济的

基本矛盾和基本规律及其作用。

22、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划分依据及其意义

175-176

划分标准:根据这两部分资本在剩余价值生产中所起

的不同作用,可以将资本划分为可变资本和不变资

本。不变资本是以生产资料形式存在的资本。可变资

本是用来购买劳动力的那部分资本。

意义:

1、进一步揭示了剩余价值的源泉。雇佣劳动者的剩

余劳动是剩余价值的唯一源泉。

2、为确定资本家对雇佣劳动者的剥削程度提供了科

学依据。

23、剩余价值和利润的关系 174 186

剩余价值的含义:是雇佣工人所创造的并被资本家无

偿占有的超过劳动力价值的那部分价值,它是雇佣

工人剩余劳动的凝结,体现了资本家与雇佣工人之间

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

关系:资本家并不是把剩余价值看作可变资本的产

物,而是把它看做全部垫付资本的产物或增加额,剩

余价值便取得了利润的形态。当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

时,剩余价值与可变资本的关系便被掩盖了。

24、价值规律及其作用表现155-157

价值规律是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基本规律。其主要

内容和客观要求是: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

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一价值量为基础,按照

等价交换的原则进行。

作用表现(积极):

1、自发地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社会各生产部门

之间的分配比例。

2、自发地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3、自发地调节社会收入的分配。

(消极):○1、导致社会资源浪费。○2导致收入

两极分化。○3阻碍技术的进步。

25、私有制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是什么?为什么?

158-159

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构成私有制商品经济的

基本矛盾。

原因:1、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决定这商品经

济的本质及发展的过程。2、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

矛盾,是商品经济的其他一切矛盾的基础。

3、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决定这商品生产者的

命运。

26、了解相对剩余价值及其生产方法176-178

资本家提高对工人的剥削程度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

两种最基本的方法是1、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2、相

对剩余价值的生产。

相对剩余价值是指在工作日长度不变的条件下,通过

缩短必要劳动时间而相对延长剩余劳动时间所产生

的剩余价值。

绝对剩余价值是指在必要劳动时间不变的条件下,由

于延长工作日的长度和提高劳动强度而产生的剩余

价值。

相对剩余价值生产过程详见178页。

27、资本主义工资的实质186

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工人的工资是劳动力的价值或价

格,这是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

28、什么叫金融资本和金融寡头,金融寡头操纵国

民经济、干预国家政权的方式205 239

金融资本是由工业垄断资本和银行垄断资本融合在

一起而形成的一种垄断资本。

金融寡头是指操国民经济命脉,并在实际上控制国家

政权的少数垄断资本家或垄断资本家集团。

金融寡头在经济领域中的统治主要是通过“参与制”

来实现的。所谓参与制,即金融寡头通过掌握一定数

量的股票来层层控制企业的制度。

金融寡头对国家机器的控制,主要是通过同政府的

“个人联合”来实现的。

29、空想社会主义思潮的历史形态 239

1、16-17世纪的早期空想社会主义

2、18世纪的空想平均共产主义

3、19世纪初期批判的空想社会主义

30、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展望未来社会的立场和方

法273-274

1、在揭示人来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基础上指明社会

发展的方向。

2、在剖析资本主义旧社会的过程中阐发威力爱新世

界的特点。

3、立足于揭示未来社会的一般特征,而不作详尽的

细节描绘。

31、马克思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275-281

1、物质财富极大丰富,消费资料按需分配。

2、社会关系高度和谐,人们精神境界极大提高。

3、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人类从必然王国向自

由王国飞跃。

三大差别:工业与农业、城市与乡村、脑力劳动与体

力劳动。

1

大学期末复习试题资料整理《马原》期末复习资料考点完整

《马原》复习资料 1.马克思主义的含义、理论来源、经典著作、鲜明特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含义(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基本观点、基本方法); 答:含义: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为他们的后继承者所发展的,以反对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和实现共产主义为目标的科学理论体系,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理论来源: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英法两国的空想社会主义。 经典著作:两人《神圣家族》《德意志意识形态》《共产党宣言》《新莱茵报》 马《资本论》《法兰西内战》《哥达纲领批判》 恩《反杜林论》《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整理出版《资本论》二三卷 鲜明特征: (1)科学性,它是对客观世界特别是人类社会本质和规律的正确反应。(表现在坚持世界的物质性和真理的客 观性) (2)革命性, 它是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推翻旧世界,建设新世界的理论,按本质来说,它是批判的和革命 的,它具有鲜明的无产阶级政治立场(表现在坚持唯物辩证法)。 (3)实践性,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革命性是统一的,以社会主义运动的实践为基础,致力于实现无产阶级和 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含义 (1)基本立场:是马克思主义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根本立足点和出发点 (2)基本观点:是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认识,是对人类思想成果和社会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 (3)基本方法:是建立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基础上的指导我们正确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 2、哲学的基本问题、哲学派别的划分及各派别的基本思想和代表人物(唯物主义VS唯心主义;可知论VS不可知论;唯物史观VS唯心史观;辩证法VS形而上学) 答:哲学的基本问题:存在和思维、物质和精神的关系问题

2020考研政治复习:马原选择题知识点分析

2020考研政治复习:马原选择题知识点分析 2020考研的时间点越来越临近了,考生们复习的强度也越来越大了,毕竟近年竞争非常激烈,大家都是争分夺秒的状态。为了帮助到各位考生,整理了“2020考研政治:马原选择题知识点分析”相关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建议1 马原很难,但是毛中特则相对容易些。所以建议基础差的同学以及刚刚开始复习政治的同学们,不要一来就学习马原。一来就学马原的话,进度慢不说,如果在刷题过程中经常性正确率低下的话,很容易对政治产生厌恶和恐惧心理。 所以建议先学毛中特,找找感觉,这部分的内容通俗易懂,等你们建立起自己能学好政治的自信心,再让马原虐吧。 建议2 马原题目应以理解为主,无论题目简单或是难,都要自己思考一下。然后对完答案,一定要看解析,这样会加深对这个知识点的理解。 如果是记忆型的知识点的话,自己进行标记并背下来。 建议3 马原部分进度不宜过快,学习原理的时候,要把一个原理看透了再进行下一个。在做题的时候注意结合理论来做。 如果题目中出现的理论,自己记忆比较模糊的话,最好翻书看一看,然后再结合题目进行思考,这样能够加深理解。 另外马原选择题经常有一些出题“套路”,总结一下可以归为以下七种: 1、逻辑错误

逻辑错误是经常出现的,考研政治和高考政治不一样,不是所有的绝对的话都是错误选项,一定要知道选项的逻辑错误,应该注意这样的表述:是…最基本的、依赖于、属于、只限于、源泉、谁是谁的谁等等。 如:2013.1题干是静止是( )选项C运动的普遍状态(应该是运动)、D运动的存在方式(应该是物质) 2010.17题干字典词条释义的变化表明人们的意识( )选项B取决于词语含义的变化(意识的本质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像,意识取决于客观事物) 2、不同的哲学派别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关键词:气、木、水、火、土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关键词:原子、粒子 辩证唯物主义:关键词:客观存在 主观唯心主义:关键词:我、吾、心、感觉 客观唯心主义:关键词:绝对精神(观念,理念)道、理 可知论:关键词:物质和意识具有同一性,人可以认识世界,世界可知的 不可知论:关键词:物质和意识不具有同一性,世界是不可知的 辩证法:关键词: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看问题 形而上学:关键词:孤立的、静止的、片面的观点看问题 注:题中只有观念,但没有说明是人的观念,还是神的、上帝或绝对精神,不能判别是主观唯心还是客观唯心,只能是唯心主义。如:自然界只是观念的“外化”,它在时间上不能发展,只是在空间上展示多样性。解析:自然界只是观念的“外

马原复习资料

马原复习资料 文稿归稿存档编号:[KKUY-KKIO69-OTM243-OLUI129-G00I-FDQS58-

马原复习资料一:什么是马克思主义? 1.定义,马克思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所创立的,为他们的后继者所发展的,以以批判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和实现共产主义为目标的科学理论体系,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二,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 1.物质决定意识 2.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1.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2.意识活动具有创造性 3.意识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 4.意识具有指导,控制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作用) 3.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统一 物质的存在形式 1.物质的根本属性是运动 2.物质世界的运动是绝对的 3.无条件的绝对运动和有条件的相对静止构成了对立统一的关系 三,世界统一于物质 1.世界的物质统一性首先体现在:意识统一与物质,其次人类社会也统一于物质 2. 人类社会的物质性主要表现在(1.人类社会依赖于自然界,是整个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2.人们谋取物质生活资料的实践活动虽然有意识作指导,但仍

然是以物质力量改造物质力量的活动,仍然是物质性的活动3.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集中体现着人类社会的物质性)新事物:是指合乎历史前进方向,具有远大前途的东西,旧事物是指丧失历史必然性,日趋灭亡的东西,新事物是在旧事物的“母体”中孕育成熟的(物质的永恒发展) 四.为什么说对立统一规律是统一的实质: ①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发展变化的内在动力. ②对立统一规律是贯穿唯物辩证法的其他规律和范畴的中心线索,是理解它们的“钥匙”. ③对立统一规律规定矛盾分析方法是认识事物的根本方法. ④是否承认对立统一规律,是辩证法和形而上学两种世界观根本分歧的焦点. 五,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 1.矛盾简单的表述: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2.矛盾的特殊性:(1.不同事物的矛盾各有其特点2,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发展过程和发展阶段有不同特点 3.构成事物的诸多矛盾以及每一个矛盾的不同方面各有不同的性质,地位和作用。) 3.矛盾的普遍性(共性,无条件,绝对的)和特殊性(个性,有条件,相对的)是辩证统一关系,即客观事物固有的辩证法,也是科学的认识方法矛盾分析法是根本的认识方法 六.实践: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最基本的活动,是认识产生和发展的基础 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

2017考研政治马原真理8大知识点

2017考研政治马原真理8大知识点 真理是指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真理是客观的,这是因为: (1)真理内容是客观的。真理的内容来源于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实在; (2)检验真理的社会实践是客观的。 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或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是真理的两重属性(同人的认识能力的至上性和非至上性相联系),二者是对立统一关系 (1)二者是有区别的。绝对真理或真理的绝对性有三个方面的含义: ①任何真理都是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都具有不依赖人类的客观内容,这是无条件的、绝对的。 ②人的认识按其本性能够正确认识无限发展的客观世界,也是无条件的绝对的。 ③从真理的发展来说,无数相对真理的总和构成绝对真理。 相对真理或真理的相对性是指真理的条件性。表现为: ①从认识的广度来看,任何真理的认识都是对整个世界某些领域、某些事物和过程的一定范围的正确反映,有待于扩展。 ②从认识的深度看,任何真理都是对特定事物一定程度、一定层次的近似正确的反映,有待于深化。 ③从进程上看,它只是对事物的一定发展阶段的正确认识,有待于发展。 (2)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又是相互渗透、相互联结的 ①相对之中有绝对,任何相对真理之中都包含着绝对真理的成分;另一方面,绝对之中也有相对,无数相对真理的总和构成绝对真理。 ②真理是由相对走向绝对的永无止境的发展过程。任何真理性认识都是由相对真理向绝对真理转化中的一个环节。 (3)割裂二者的关系犯两种错误:绝对主义真理观和相对主义真理观。绝对主义真理观只讲真理的绝对性,否认真理的相对性;相对主义真理观则只讲真理的相对性,否认真理的绝对性。 真理与谬误成功与失败(易考分析题) (1)含义:真理是对事物正确的认识,谬误是对事物错误的认识。 (2)辩证关系:对立统一 ①真理和谬误是性质不同的两种认识,它们是对立的。 ②真理和谬误又是统一的,它们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真理和谬误相比较存在。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真理转化成谬误,谬误转化成真理。 ③坚持真理,修正谬误,是马克思主义的一条基本原则。我们要善于坚持和发展真理,敢于和善于同谬误做斗争。在人们的认识和实践活动中,正确的认识往往会导致成功的实践,而由于主客观条件的限制,人们的实践活动也会达不到自身所期待的结果,导致失败。只要人们分析失败的原因,化不利条件为有利条件,就能从失败中吸取教训,变失败为成功。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真理标准的唯物论) (1)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是由真理的本性,即主观与客观相符合所要求和实践的本质特点,即直接现实性所决定的。 (2)真理的本性是主观与客观相符合,而主观和客观事物本身都不能作为认识真理性的标准。只有把主观同客观联系起来加以对照的东西,才能充当检验真理的标准。唯一有这个

马原复习资料整理

马克思主义原理概论复习资料整理 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马克思恩格斯最重要的理论贡献是什么? 答: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为他们的后继者所发展的科学理论体系。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是关于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的学说,是关于无产阶级解放、全人类解放和每个人自由全面发展的学说。 唯物史观,剩余价值学说。 2、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直接理论来源是什么?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标志是什么? 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法国、英国的空想社会主义。 1848年,《共产党宣言》发布。 3、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征 马克思主义具有鲜明的科学性、革命性、实践性、人民性和发展性。 4、物质的概念 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知感觉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5、马克思主义物质观的理论意义? 意义:(1)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 (2)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 (3)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 (4)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 6、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是什么?为什么? 实质和核心:对立统一规律。 原因:(1)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永恒发展的内在动力。(2)对立统一规律是贯穿质量互变、否定之否定规律以及唯物辩证法基本范畴的中心线索。(3)对立统一规律提供了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矛盾分析法。 7、矛盾的基本属性是什么?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是怎样的? 基本属性:对立和统一。 普特关系:(1)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是相互区别的。(前者是无条件的、绝对的,后者相反。(2)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相互联结(“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结合),密

马原选择题(按章节)

一、单项选择题 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表明 A.只要参加实践活动就能获得正确认识 B.每个人的认识都直接来源于实践 C.一切认识归根到底都是从实践中获得的 D.书本上的知识不是从实践中得来的2.“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这句话包含的认识论道理是 A.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标准 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C.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D.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3.当代自然科学发展日新月异,新的科研成果层出不穷。从根本上说,这是由A.科学家的聪明才智决定的B.正确的科技政策决定的 C.环境和资源状况决定的 D.生产实践的需要决定的 4.认识的本质是 A.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B.主体对客体的直观反映 C.主体头脑中固有的 D.绝对观念在头脑中的显现 5.感性认识的形式是. A.概念、判断、推理B.感觉、知觉、表象C.分析和综合D.总结和概括 6.理性认识的形式是 A.感觉、知觉、表象 B.感觉、分析、综合 C.概念、判断、推理 D.识记、联想、判断 7.一个完整的认识过程需要经过两次飞跃。下列各项属于第二次飞跃的是 A.调查研究,了解情况 B.深人思考,形成理论 C.精心安排,制定计划 D.执行计划,付诸实践 8.一个认识的完整过程是 A.感性认识—理性认识—感性认识 B.实践—认识—实践 C.认识—实践—认识 D.概念—判断—推理 9.一个正确的认识需要经过多次反复才能完成,整个人类的认识是 A.有限与无限的统一 B.理论与实践的统一 C.感性与理性的统一 D.正确与错误的统一 10.两条根本对立的认识路线是 A.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对立 B.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 C.唯物论的反映论与唯心论的认识论的对立 D.能动的反映论与被动的反映论的对立 11.驳斥不可知论最有力的论据是 A.指出物质是可以通过感觉感知的 B.指出感性认识可以上升到理论认识 C.指出人的认识可以透过现象揭示本质 D.指出社会实践可以证明人能够正确认识客观世界 12.认识主体和认识客体之间最基本的关系是 A.改造与被改造的实践关系 B.反映与被反映的认识关系 C.相互依存的关系 D.相互作用的关系

《马原》大学期末考试必背知识点汇总

最新《马原》大学期末考试必背知识点汇总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1、《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公开问世 2、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社会根源(或经济、社会历史条件)是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3、马克思、恩格斯完成了从唯心主义同唯物义、从革命民主主义向共产主义的转变,为创立马克思主义奠定思想前提 4、在马克思主义创立过程中,第一次比较系统地阐述了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的着作是《德意志意识形态》 5、在马克思主义的经典着作中,被誉为“工人阶级的圣经”的着作是《资本论》 6、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基石是剩余价值理论 7、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党是共产主义者同盟 8、马克思主义理论区别于其他理论的显着特征是实践性 第二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发展规律 9、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对立和斗争中交织着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和斗争 10、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这两个专门的哲学术语有着特定的含义和确定的标准,不能随意乱用,也不能另立标准,否则会造成混乱。这里所说的特定含义和确定标准是指对世界本原究竟是物质还是精神的回答;存在和思维是否具有同一性,是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二方面的内容,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 11、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对立的根本点在于世界本原问题 12、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客观实在”是指存在于人的意识之外,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13、相信“意念移物”,甚至相信可以用意念来直接改变物质结构,就是信奉主张精神主宰客观物质世界的主观唯心论 14、“心诚则灵,心不诚则不灵”的说法是夸大了意识能动作用的唯心主义观点 15、哲学物质概念与自然科学关于具体的物质形态和物质结构的概念之间共性与个性的关系(不是整体和部分的关系、系统与要素的关系) 16、列宁对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范畴的定义是通过物质与意识的关系界定的 17、物质和意识的对立只有在非常有限的范围内才有绝对的意义,超过这个范围便是相对的了,这个范围是指物质和意识何者为第一性 18、对同一张事物的不同看法都是客观事物的主观映象 19、意识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象,这说明意识是客观精神的主观映象 20、“思想实验”体现了意识活动的创造性 21、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 22、“寒路神麦正当时”说明一切事物都处在永恒的运动、变化和发展之中 23、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这种反作用也就是意识的能动作用,即人特有的积极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和活动。 24、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是物质的存在方式 25、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物质是运动着的物质,脱离运动的物质是不存在的 26、柏格森所说的运动变化不是指任何具体的事物的运动变化,而只是纯粹的“动作”,是没有物质承担者的运动

马原复习资料精简版

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 从它的创造者、继承者的认识成果讲,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而由其后各个时代、各个民族的马克思主义者不断丰富和发展的观点和学说的体系。 从它的阶级属性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是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从它的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是关于资本主义发展和转变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 从狭义上说,马克思主义即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 从广义上说马克思主义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即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三个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 (4)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来源 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法国英国的空想社会主义。 2,马克思一生两大发现 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论 5、马克思主义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马克思基本原理) (一)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 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科学体系的哲学基础。 (二)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是为了实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三)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是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四)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是实现共产主义。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 第一章 第一节 、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 第一、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何者为第二性问题。或者说思维和存在何者为世界的本原问题。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义的唯一标准。

考研政治马原政治经济学部分选择题解析

考研政治马原政治经济学部分选择题解 析 政治经济学的知识点,历来强调整体体系理解和细节知识点和概念的准确把握,凯程考研下面为大家解析哲学部分的多项选择题。 政治经济学的知识点,历来强调整体体系理解和细节知识点和概念的准确把握,在2015考研政治试卷中,政治经济学共考查三道选择题,总共5分,题号为3、20、21,但可惜的是,任性的命题人让全拿5分变得异常艰辛,下面为大家解析哲学部分的多项选择题。 单选题第3题,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资本主义国家经历了第三次科技革命,机器大工业发展到自动化阶段。智能化工厂创造出了较高的生产率,显露出巨大的竞争力,企业在“机器换人”中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这意味着率先使用机器人的个别企业()A.资本技术构成的提高B.剩余价值来源的改变C.所生产商品价值的提高D.获得更多的社会平均利润 题目关键词是“机器换人”,我们要明白的是机器是生产资料,人是劳动力,生产资料与劳动力之间的比例就是资本技术构成,那么如此一来A项就可以直接选出;剩余价值的知2015年多选题第20题考的就是剩余价值的发展,而在剩余价值来源的知识点上,问题很简单,剩余价值的唯一源泉是剩余劳动,并不会发生改变,B项错误;商品价值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不受个别劳动生产率影响,C项错误。个别企业提高劳动生产率是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从而获得超额剩余价值,也就是超额利润,而不是社会平均利润,D项错误。 多选题第20题,马克思指出:“资本主义积累不断地并且同它的能力和规模化成比例地生产出相对的,即超过资本增殖的平均需要的,因而是过剩的或追加的工人人口。”“过剩的工人人口是积累或资本主义基础上的财富发展的必然产物,但是这种过剩人口反过来又成为资本主义积累的杠杆,甚至成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存在的一个条件。”上述论断表明()A.资本主义生产周期性特征需要有相对过剩的人口规律与之相适应B.资本主义社会过剩人口之所以是相对的,是因为它不为资本价值增殖所需要 C.资本主义积累必然导致工人人口的供给相对于资本的需要而过剩 D.资本主义积累使得资本主义社会的人口失业规模呈现越来越大的趋势。 题干有可能没有读懂,但那不是关键,关键是同学们抓到题目的关键词——资本积累。资本积累会导致资本有机构成提高,产生相对过剩人口,只要资本主义所有制没有变,资本积累带来的一系列后果就不可避免,相适应的相对过剩人口规律也就客观存在;相对过剩人口即劳动力供给超过了资本对它的需求形成的过剩人口。ABCD皆为正确选项。 多选题第21题,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国家政权和私人垄断资本融合在一起的垄断资本主义。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在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获得充分发展的同时,资本主义国家通过宏观调节和微观规制对生产、流通、分配和消费各个环节的干预也更加深入。其中,微观规制的类型主要有()A.社会经济规制B.公共亊业规制 C.公众生活规制D.反托拉斯法。

华中科技大学马原复习材料

马克思主义P .2 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并为后继者所不断发展的科学理论体系,是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一般规律的学说,是关于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终实现共产主义的学说,是关于无产阶级解放、全人类解放和每个人全面自由发展的学说,是指引人民创造美好生活的行动指南。 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P .2 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P .3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对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的集中概括,是马克思主义在其形成、发展和运用过程中国经过实践反复检验而确立起来的具有普遍真理性的理论。 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P .9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特征P .10-12 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征:科学性、革命性、实践性、人民性、发展性。 哲学基本问题P .20 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存在和思维的关系问题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其一,存在和思维究竟谁是世界的本原,即物质和精神何者是第一性、何者是第二性的问题。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构成了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其二,存在和思维有没有同一性,即思维能否正

确认识存在的问题。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构成了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 物质P .21-22 物质是标准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范畴理论具有丰富而深刻的理论意义:第一,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第二,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批判了不可知论。第三,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克服了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缺陷。第四,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为彻底的唯物主义奠定了理论基础。 运动、时间和空间P .23-24 运动是标志一切事物和现象的变化及其过程的哲学范畴。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割的,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着的物质,离开物质的运动和离开运动的物质都是不可想象的。 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时间是指物质运动的持续性、顺序性,特点是一维性,即时间的流逝一去不复返。空间是指物质运动的广延性、伸张性,特点是三维性,即空间具有长、宽、高三个方面的规定性。 如何理解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P .24-25 一方面,实践是使物质世界分化为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的历史前提,又是使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统一起来的现实基础。另一方面,实践是人类社会的基础,是理解和解释一切社会现象的钥匙。 世界的物质统一性P .28-29 马克思主义认为,物质是世界的本原,世界统一于物质。

马原大题总结(完整版)

材料分析题(30分) 【材料1】英国著名历史学家,英国学术院院士霍布斯鲍姆指出,给确定某一具体思想方式或者观点是能否被看作马克思主义的标准作依据的,“是在19世纪末大致定型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美国著名学者海尔布隆纳在标准问题上有着与霍布斯鲍姆相近的看法。他认为,马克思主义思想有一个可以得到“公认的共同点”,这个共同点来源于“同一套前提”,它是规定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前提。 “凡是包含有这类前提的分析,都可以正当地将其分类为‘马克思主义’的分析,即使作者本人并不如此认定”。这“同一套前提”是:对待认识本身的辩证态度,唯物主义历史观,依据马克思的社会分析而得出的关于资本主义的总看法,以某种形式规定的对社会主义的信奉。 【材料2】1934年,当德国共产党的理论家卡尔?科尔施还没有彻底脱离马克思主义的时候,他写了一篇题为《我为什么是马克思主义者》的文章,在这篇文章中,科尔施力图通过他对马克思主义的所谓的特殊看法来表明他是一个“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这些看法的要点是:马克思主义的全部原理,包括那些表面上具有普遍性的原理,都带有特殊性,马克思主义不是实证的,而是批判的; 马克思主义的主题不是现在处于肯定状态的资本主义社会,而是显得日益分崩离析的正在衰亡的资本主义社会;马克思主义的主要目的不是观赏现存的世界,而是对它进行积极的改造。 【材料3】匈牙利思想家卢卡奇在《历史与阶级意识》一书中认为:“我们姑且假定新的研究完全驳倒了马克思的每一个个别的论点。即使这点得到证明,每个严肃的‘正统’马克思主义者仍然可以毫无保留地接受这种新结论,放弃马克思的所有全部论点,而无须片刻放弃他的马克思主义正统。 所以,正统马克思主义并不意味着无批判地接受马克思主义研究的结果。它不是对这个或者那个论点的‘信仰’,也不是对某本‘圣’书的注解。恰恰相反,马克思主义问题中的正统仅仅是指方法。” 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什么是马克思主义,阐述如何学习和运用马克思主义。(700字以上) 【答案要点】 1.从不同的角度,我们可以对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作出不同的回答。 从它的创造者,继承者的认识成果讲,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而由其后各个时代、各个民族的马克思主义者不断丰富和发展的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从它的阶级属性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是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从它的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是关于资本主义发展和转变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8分 马克思主义是由一系列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它是一个完整的整体。其中,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不可分割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这一概念早在马克思在世的时候就已经使用。从狭义上来说,马克思主义即马克思恩格斯创立

2011年6月武汉纺织大学马原考试复习资料

2011年6月武汉纺织大学马原考试复习资料 题型: 第一部分:单选题10个每个1分10分第二部分:多选题10个每个2分20分 第三部分:辨析题4个每个5分20分第四部分:简答题5个5选4 每个7分28分 第五部分:论述题2个2选1 每个10分10分第六部分:材料题1个每个10分12分绪论部分:什么是马克思主义 哲学部分:哲学的基本问题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矛盾的同一性与斗争性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 质变量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意识能动性实践的含义与基本形式实践在认识中的 决定作用 真理与有用性问题真理与谬误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科学技术的“双刃剑”影响 经济学部分: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影响劳动生产率的因素货币的本质与职能 价值规律的表现与作用劳动力商品的特殊性劳动力工资问题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 资本循环与周转理论经济危机金融寡头 科社部分:共产主义基本特征 特别提醒学生注意近五年的考研试题中马原部分! 马克思基本原理参考答案 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 答:从不同的角度,我们可以对马克思主义做出不同的回答; (1)从他的创造者,继承者的认识成果讲: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而有其后各个时代,各个民族的马克思主义者不断丰富和发展的观点和学说的体系。 (2)从他的阶级属性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是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3)从他的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来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是关于资本主义发展和转变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 (4)马克思主义是由一系列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的构成的科学体系,他是一个完整的整体。其中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不可分割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 (5)狭义的马克思主义即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广义的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即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 (6)作为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事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既包括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经列宁等对其继承和发展,推进到新的阶段,并由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等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对其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的马克思主义,即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2.在什么意义上说哲学基本问题:①是哲学不能回避的最基本问题。②是人类认识世界不能回避的最基本问题,是实际活动中的基本问题。③是解决其他一切哲学问题的前提和基础。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这是由人类的实践活动和哲学体系本身的逻辑关系决定的;其一,意识与物质、精神与自然界,究竟谁是世界的本源,即物质与精神何者为第一性;其二,思维能否认识或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3世界的物质统一性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世界的本原时物质,不仅自然界具有物质性,人类社会也具有物质性,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脱离运动的物质是不存在的;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一切运动变化和发展过程的实在基础和承担者,世上没有离开物质的运动。 3、物质的根本属性是客观实在性

马原考试复习资料

马原考试复习资料 1、我们应当用怎样的科学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 要求我们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基础上,不断地在实践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我们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做到自觉地把思想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从对马克思主义的错误的和教条式的理解中解放出来,从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不断有所发现、有所创造、有所前进。 2、事物发展过程中的量变和质变的关系及其相互转化 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是:第一,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任何事物都有一个量变的积累过程,没有量变的积累,质变就不会发生。第二,质变是两边的必然结果。单纯的量变不会永远持续下去,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质变。第三,量变和质变是相互渗透的。一方面,在总的两边过程中有阶段性和局部性的部分质变;另一方面,在职变过程中也有旧质在量上的收缩和新质在量上的扩张。量变和质变是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的,量变引起质变,在新质的基础上,事物又开始新的量变,如此交替循环,形成事物质量互变的规律性。质量互变规律体现了事物发展的渐进性和飞跃性的统一。 3、辩证否定观的内容是什么 第一,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是事物内部矛盾运动的结果 第二,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它是旧事物向新事物转变,是从旧质到新质的飞跃。只有经过否定,旧事物才能向新事物转变。 第三,否定是新旧事物联系的环节,新事物孕育产生于旧事物,新旧事物是通过否定环节联系起来的。 第四,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即新事物对旧事物既批判又继承,既克服其消极因素又保留其积极因素。 4、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如何看待主体与客体之间的关系? 主体和客体的关系,从根本上说是认识关系和实践关系。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认为,主体和客体的关系不仅仅是认识和被认识的关系,而且也是改造和被改造的关系;主体反映客体的过程,也是主体改造客体的过程。所谓认识过程就是人们在改造对象的实践中辩证地反映对象的过程。主体的这种认识、改造客体的过程,从根本上说,是为了满足自己的需要,获得一定的价值。主体在实践过程中,不断地打破客体的限制,超越现实客体,发展自己的能力和需求,同时也使得客体得到进一步改造、发展和完善。 5、唯心主义对认识问题的看法 答:唯心主义哲学颠倒物质和意识的关系,否认认识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把认识看做是西安与无知、先于实践经验的东西。 主观唯心主义认为人的认识是主观自生的,是“内心反省”的结果,是心灵的自由创造物。客观唯心主义认为人的认识是上帝的启示或绝对精神的产物。虽然它们的说法和表现形式有所不同,但本质上并没有差别,都否认认识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反对唯物主义的反映论,坚持唯心主义的先验论。

马原选择题题库

马克思主义基 本 原理概论选择题及答案 7 .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阶级基础和实践基础( B ) 、单项选择题 1 .马克思主义理论从狭义上说是( C ) .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 .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 .关于资本主义转化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 2 .马克思主义理论从广义上说是( A ) A .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 它的发展 B .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 C .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D .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 3 .作为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事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是指( A .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 它的发展 B .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 C .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D .列宁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 4 .人类进人 21 世纪,英国广播公司 ( BBs )在全球范围内进行 名列榜首的是( A ) A .马克思 B .爱因斯坦 C .达尔文 D .牛顿 5 .在 19 世纪三大工人运动中,集中反映工人政治要求的是( B ) 纺织工人起义 6 .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经济根源是( C ) 运动 D .阶级斗争也包括继承者对 千年思想家” 网评, A .法国里昂工人起义 B .英国宪章运动 C .芝加哥工人起义 D .德国西里西亚 A .工业革命 B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C .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

最新《马原》大学期末考试必背知识点汇总

马原必背知识点 最新《马原》大学期末考试必背知识点汇总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1、《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公开问世 2、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社会根源(或经济、社会历史条件)是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3、马克思、恩格斯完成了从唯心主义同唯物义、从革命民主主义向共产主义的转变,为创 立马克思主义奠定思想前提 4、在马克思主义创立过程中,第一次比较系统地阐述了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的著作是《德意志意识形态》 5、在马克思主义的经典著作中,被誉为“工人阶级的圣经”的著作是《资本论》 6、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基石是剩余价值理论 7、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党是共产主义者同盟 8、马克思主义理论区别于其他理论的显著特征是实践性 第二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发展规律 9、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对立和斗争中交织着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和斗争 10、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这两个专门的哲学术语有着特定的含义和确定的标准,不能随意乱用,也不能另立标准,否则会造成混乱。这里所说的特定含义和确定标准是指对世界本原究竟是物质还是精 神的回答;存在和思维是否具有同一性,是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二方面的内容,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 11、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对立的根本点在于世界本原问题 12、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客观实在”是指存在于人的意识之外,不以人的意志为 转移 13、相信“意念移物” ,甚至相信可以用意念来直接改变物质结构,就是信奉主张精神主宰 客观物质世界的主观唯心论 14、“心诚则灵,心不诚则不灵”的说法是夸大了意识能动作用的唯心主义观点 15、哲学物质概念与自然科学关于具体的物质形态和物质结构的概念之间共性与个性的关系 (不是整体和部分的关系、系统与要素的关系) 16、列宁对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范畴的定义是通过物质与意识的关系界定的

《马原》期末复习资料考点完整(3)

《马原》复习资料 1.马克思主义的含义、鲜明特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含义(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基本观点、基本方法); 答:含义: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为他们的后继承者所发展的,以反对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和实现共产主义为目标的科学理论体系,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鲜明特征: (1)科学性,马克思主义是对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本质和规律的正确反映。 (2)革命性,集中表现为它的彻底的批判精神和鲜明的无产阶级立场。 (3)实践性,马克思主义是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在实践中接受检验,并随实践而不断发展的学说。 (4)人民性,马克思主义政党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一切奋斗都致力于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5)发展性,马克思主义是不断发展的学说,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 马克思主义的当代价值和指导意义。 (1)探讨当代人与世界的关系。 马克思认为“哲学不是在世界之外”,而是一种“现世的智慧”,因而它必然要关注人与世界的关系问题。在当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空

前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和生活水平,为人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提供了极其广阔的可能性。但同时,科技的发展又颠覆了我们传统的世界观,使我们陷入困惑中。因此,我们的任务应当是遵循正确的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所确定的方向和道路前进,根据时代要求,探讨追问人与世界的关系问题。 (2)追问当代人类的存在方式。 当代科技革命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使人类在改造自然、变革社会关系等方面取得了辉煌成就。但是,在这些成就的背后,也不难看到一些面效应。因而,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是不断追寻适合当代人类的存在方式。 (3)研究当代社会思潮。 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是一种开放的理论体系,其内容与活力都来源于实践,是对各种科学理论、科学成果的批判继承,并随着时代发展而不断更新。在当今世界快速发展的背景下,要求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也要以当代思潮的方式来考虑问题,引领时代发展。 2,结合当代世界所面临的课题和当代青年所肩负的使命,谈谈马克思主义的当代价值和指导意义。 答:①观察当代世界变化的认识工具。②指引当代中国发展的行动指南。③引领人类社会进步的科学真理。④自觉学习和运用马克思主义。 3,“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存在和思维的关系问题包括哪两个方面的内容? 答:其一,存在和思维究竟谁是世界的本原,即物质和精神何者是第一性,

马原自考真题汇编及复习重点 (1)

2010--2015年简答、论述真题汇编及复习重点 说明: 1、考纲修改后的非选择题部分:简答+论述。其中简答题5个,题目散布在各个章节。论述题今年改为3选2(往年是2个必答题)。其中历年来,哲学部分(一、二、三章)必有一题;政治经济学部分(四、五章)必有一题,增加的第三个选做题目很可能出自科学社会主义部分(六、七章)。论述题较之简答题,需要结合现实进行适当分析。 2、以下为近五年考过的题目摘编,考过的真题,个别的可能重复出现。黑体字部分为真题外补充的重点,没考过的知识点出题的概率可能会更大。 3、建议大家在全面理解的基础上,有重点的记忆备考。 2015-9-25 绪论 简述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的三个组成部分及其直接理论来源。(14年) 简述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内涵(P46);根本理论特征P47、理论品质(p49)。 第一章 简述哲学的基本问题及其内容和掌握哲学基本问题的意义。(13年P61) 简述列宁的物质定义及其重要意义。(12年P64)

简述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辨证法的实质与核心。(15年P74) 简述本质和现象的辩证关系。(11年P88) 简述必然性与偶然性的辩证关系。(12年P85) 简述意识的本质。(11年P92) 论述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的原理及其现实意义。(13年P78)论述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原理及其对社会主义建设的指导意义。(14年P81) 论述辩证否定观的内容,并用以说明应怎样对待我国传统文化和外国文化。(10年P83) 论述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辩证统一的现实意义。(10年P95) 简述马克思主义对实践的理解。(本质、特点、形式、作用)P66 论述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原理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意义。(P78) 简述可能性和现实性;内容与形式的辩证关系(P87)。 结合改革开放的实际说明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辩证统一。(P96) 第二章 简述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12年P99) 简述认识的主体和客体之间的辩证关系。(13、10年P103) 简述真理及其客观性的含义。(14、10年P112) 论述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12年P107)

西南大学马原复习考试修订版

马原复习 制作人:西南大学张文品 内部资料,仅供参考 一、考试题型: 1、单项选择题(共20题,1分/题,共20分) 2、多项选择题(共10题,2分/题,共20分) 3、判断分析题(判断题目正误,说明理由,共4题,6分/题,共24分) 4、简答题(共4题,6分/题,共24分) 5、材料分析题(共1题,共12分) 二、考试范围: 1.绪论四“自觉学习和运用马克思主义”不考 2.§1.3唯物辩证法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不考,其中第三点(P53)考一道多选题,详见重点问题(11) 3.§2.3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不考 4.§4.3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不考 5.第七章考§7.1的两个问题(下方重点) 三、课程主线(复习思路) 基础马克思主义哲学: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理论基础) 论证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商品、货币、资本、资本主义(全球化、新变化)(主要内容) 结论科学社会主义(核心、纲领) (全部马克思主义学说的理论结论是:科学社会主义) 四、重点问题:

绪论 马克思主义和马克思主义原理的概念(P2、P3) 1.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为他们的后继者所发展的,以批判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和实现共产主义为目标的科学理论体系,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个部分。 2.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核心内容,是对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的集中概括。它体现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性质和整体特征,体现马克思主义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3、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特征(1总+4分,P10-15)(为什么说马克思主义是 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1)总: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2)分:①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②鲜明的政治立场;③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④崇高的社会理想。 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4、哲学的基本问题(P22) 即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其一,(思维和存在何着为第一性的问题)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其二,(人们的思维能不能正确认识客观世界的问题)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5、关于物质的世界性的基本问题 1)意识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象。物质决定意识,意识依 赖于物质并反作用于物质。 2)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物质世界运动是绝对的,而物质运动过 程中又有某种相对的静止。 3)时间的特点是一维性,空间的特点是三维性。 否认静止犯相对主义和诡辩论的错误,否认运动犯形而上学的错误 4)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实践是人类能动的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 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自觉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等基本特征。 社会生活实践性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为什么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a.实践是社会生活形成的基础 b.实践形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 c.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 6、物质和意识的关系(P28-31) (1).物质决定意识 (2).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 (3).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统一 7、联系及其特征(P34-35) 1.含义: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和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关系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