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赢在开门 胜在阳春

赢在开门 胜在阳春

赢在开门 胜在阳春
赢在开门 胜在阳春

赢在开门,胜在阳春

——马到成功,首月实现生产、销售、质量全面提升

马年伊始,恒泰动力呈现强劲的发展势头,各车间员工继续坚守岗位,奋战在一线,生产现场如火如荼,从车间到班组到个人,一个比产量、赛质量、增效益的热潮迭起,实现了马年首捷。

毛坯车间:最高日浇铸毛坯活塞14715只,浇铸缸盖活塞1417只。用气量、用电量同比有大幅下降。1号厂房的大炉改造正常进行,明年开春有望启动。

金工车间:在缺员严重的情况下,班长及车间后勤人员全部顶岗,始终保持最少14条线正常生产且创下单线最高日产1800只。截至16号在更换29套工装的情况下,共送检活塞187650只、缸盖20190只,平均日产分别达到13404只、1442只。

总检车间:5个检验台生产正常,截止到16日活塞已入库158100只,缸盖20142只,由于时间紧、任务重检验台经常加班加点,表面处理班长也带头加班!

14年销售市场更呈现强劲增长的态势,部分产品出现供不应求,各大主机厂排队等货,到本月16日,销售发货活塞417899只,缸盖50894只。

一份耕耘,几多收获。半个月以来,公司的产量、销售指标全面飘红,综合废品率下降2.7个点,实现了“三增一降”的大好局面,为有史以来少见的突破。

“开门红”是信心,“开门红”是基础,希望继续保持一步先,步步先;开门红,月月红的良好态势,让我们真正做到,赢在开门,胜在阳春。

安徽省恒泰动力科技有限公司

工会委员会

企管部

2014-1-17

贫困村及贫困人口生产生活状况的调研报告

贫困村及贫困人口生产生活状况的 调研报告 位于山西省北部,北隔长城与内蒙古自治区凉城县接壤,西与朔州市右玉县毗邻,南连朔州市怀仁、山阴县,东靠大同市南郊区。境内国土面积1314.15平方公里,其中:耕地52万亩,林地88.56万亩,草地38万亩。全县辖3镇6乡228个行政村,总人口16万,其中:农业人口10.8万人。境内土地资源广阔,煤炭资源丰富,既是传统的农业小县,又是全国重点产煤大县,更是典型的黄土丘陵区。总的地形地貌以及气候特点是山地丘陵多、平川少,土地贫瘠,干旱少雨,风大沙多,无霜期短,水资源严重匮乏,为了解和掌握全县贫困村和贫困人口基本情况,我们对左云县贫困村经济社会发展情况进行一次全面调查。情况如下: 一、贫困村基本概况 据对228个行政村初步统计,农业总人口10.8万人中,处于贫困线下的有8883户,12472人,占农业总人口的11.5%。涉及到9个乡镇,228个行政村,其中:贫困人口在30%以上的村庄52个;贫困人口在50%以上的村庄29个,目前在册人数300人以下,常住人口不足150人的偏远山区农村48个,3524户,8665人,需要搬迁的村庄9个,534户,1636人。搬迁遗留旧村32个,7399户,17994人。他们的生产、生活存在的特

殊困难和问题,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农村交通、饮水、用电、住房、通讯等基础设施仍然相当落后。一是交通难。81个贫困村中,未通汽车的有25个。“交通难”导致农副产品流通难,市场占有份额低,农产品收购价格降低,农民增收难。二是饮水难。据统计,全县贫困村中还有28个村5680人饮水难问题尚未得到解决。调查的81个贫困村中自来水入户仅有760户,大多数群众还没用上清洁卫生的自来水。三是用电难。全城区贫困村中虽已不存在无电村,但由于基本未进行农村电网改造,用电损耗大,因此经常缺电。四是人居环境条件差。虽然贫困村中没有稳固住房的只有92户272人,但由于缺乏科学布局,人畜未进行分离,村中卫生条件差,居住环境不容乐观。五是通讯难。调查的81个贫困村中,尚有些村未通电话,未通广播电视。 (二)贫困村虽然耕地面积不少,但防涝抗旱能力比较差,卖粮难问题比较突出。这些贫困村农田水利设施落后,大部分无灌溉设施,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脆弱,因此大部分属中低产田,基本上靠天吃饭。 (三)缺乏发展经济的"领头羊",村委会发展农村经济没有清晰的思路。在调查中,发现许多村很少有从事运输业、建筑业和加工业的经济能人;村委会干部对于该村如何发展农村经济,带领群众脱贫致富没有清晰的思路,一味强调该村资源

中国古代史的特点

中国古代历史的特点 一、中国古代农业的特点: 1、生产组织形式:以家庭为单位的小农经济(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是我国古代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 2、土地制度:封建土地所有制是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的主要形式 3、产业结构:以种植业为主,家庭纺织业和家畜饲养业为辅,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紧密结合 4、经营方式: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自给自足(男耕女织) 5、农业生产中心的不断南移:魏晋南北朝农业重心开始南移,隋唐时期进一步南移,到宋朝南移历程结束 6、中国农业独立发展、自成体系、世界领先、精耕细作 二、中国古代手工业的特点: 1、技术进步,世界领先。 2、官营手工业、私营手工业和家庭手工业三种经营形态并存。 3、官营手工业工艺发达,长期居于主导地位。 4、家庭手工业是自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农业紧密结合,是中国手工业的主体部分。一方面,家庭手工业促成中国小农经济的长期稳定。另一方面,家庭手工业阻碍了市场的扩大和民营手工业的发展。 5、民营手工业经营艰难;在明朝中期以后,民营手工业超过官营手工业,占据全社会手工业生产的主导地位。 6、远销海外、享誉世界。 三、中国古代商业的特点: 1、影响商业发展的因素: (1)政治因素: ①国家的政局。国家统一,社会稳定,有利于商品交换和发展。国家四分五裂、战乱不止,就会严重影响商品交换。 ②政府的商业政策。不利于商业发展的政策,长期以来的“重农抑商”政策,明清两朝的“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严重阻碍了国内商业和对外贸易的发展;南宋统治者鼓励海外贸易的政策带来了南宋海外贸易的兴盛。有利于商业发展的政策,如政府征收货币地租的财政政策,促进了农副产品流入市场。

村村情简介

毛家沟村村情简介 呼家岔为清涧县宽州镇贫困村,位于清涧县城西南部11公里处,毗邻延安市子长县和延川县,原属宽州镇行政村,2016年并入四合队行政村。 全村总土地面积为794亩,其中农耕地600亩、林果地63亩,草地40亩。户籍总人口73户226人,村内常住人口21户31人,常住人口占全村人口比例为%;现有建档立卡贫困户22户67人,其中2017年在册贫困户8户20人,其中,低保户2户6人,五保户1户1人,贫困户占全村户籍人数比例为30%。 本村位置偏僻,经济发展较为单一,农民收入较低。本村地处两市三县交界处,位置相对偏僻,交通不便,以小农经济为主,收入来源主要有土豆、玉米等杂粮种植业和牛羊猪等养殖业。全村现有养羊专业合作社1个,养羊大户3户,共有羊子450只;有养牛户7户,牛40头。目前,全村有80亩集体土地(坝地)对外承包经营,年收入万元。同时正在建设200千瓦的光伏发电站,今年9月份建成投运后,本村年收入可增加12万元以上。据统计,2016年全村人均纯收入为3521元。 本村组织机构相对完善,村情较好,贫困帮扶力量大。

村子三委会班子健全,其中村委会干部5人,党支部党员12人(60岁以上5人),村民监督委员会委员3人。2017年,市政府办选派4名干部驻村开展扶贫工作,其中副县级领导一名,兼任本村党组第一书记,科级干部3名。经过驻村工作队牵线搭桥,确定了榆林市政府16名副县级以上干部与本村16户贫困户“一对一”联户结对帮扶,所有干部都与帮扶贫困户建立了良好的联系并逐户制定了扶贫计划。 本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大,村容村貌得到全面改善。经过四年帮扶,驻村工作队共积极争取各类资金万元,完成了本村若干基础设施建设及相关配套设施建设。一是投资45万元建成5公里通村道路,投资23万元新建成一条环山生产道路,投资41万完成村内入户道路硬化工程建设;二是投资18万元修建淤地坝一个,扩大了优质基本农田,增加了本村粮食产量;三是42万元建成120平方米标准化的村级阵地,争取专项资金15万元新建村级卫生室,加强和改善了工作和医疗卫生条件;四是投资23万元建成1250平方米的文化广场,安装了篮球架、乒乓球案等相关体育健身配套器材;五是花费万元购买红白理事等用品, 充实了农村文化生活;六是投资万修建人饮工程,新打五口井,解决了村民喝水难问题;七是投资35万元解决了村内道路照明情况,目前该项目已经进入政府采购程序,近期将全面启动实施;八是通过积极争取,总投资140万元的呼家岔光伏项目建设成功列入

贫困村简介

贫困村简介 村基本情况 一、全村基本情况 1、地理位置、国土面积、耕地面积、林地面积。 2、村民组数、总户数、总人口数、少数民族户数。 3、贫困发生率(高于27%)、2013年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低于4819元、行政村无集体经济收入情况(是否是“空壳村”)。贫困户数(人口数)属性:一般贫困户(人口数)、低保扶贫户(人口数)、低保户(人口数)、五保户(人口数)。民政兜底的“两无”户(人口数)【=长期保障户(人口数)、一般保障户数(人口数)】。 二、全村产业、资源情况 1、自然资源情况。 2、传统产业情况(要有具体数据)。 3、产业化现状(要有具体数据)。 三、全村文化程度 1、全村劳动力数。 2、小学、初中、高中人数。 4、劳动力主要从事行业(工业、种植业、养殖业、旅游业、服务业)。 四、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建设情况 1、小学。 2、卫生室。 3、安全饮水。

4、村级公路公里数。 5、通组公路公里数。 6、其他。 五、致贫原因分析 六、脱贫分类管理情况 1、工业化、城镇化、旅游业、山地高效农业、建筑建材业、第三产业带动情况 2、生态移民标识(分为搬迁至小城镇、产业园区、重点景区(旅游型)、县城及县城规划区、就地就近搬迁) 3、大病医疗救助标识 4、?两无?人员‘精准扶贫平台’自动标识。 七、精准扶贫现状 1、驻村工作队情况。 2、结对帮扶、部门帮扶、其它帮扶情况。 3、帮扶措施实施情况。

村帮扶计划 帮扶计划要有具体的规划项目名称、数量、投资、规划的年限及覆盖的范围、人均增收等内容。村的计划要归属于乡镇计划中。计划是?大扶贫?的。 一、“十二五”规划未完成项目纳入“十三五”规划内容。 二、基础设施建设(实施小康路、小康水、小康房、小康电、小康讯、小康寨基础设施“六个小康建设”)。 三、六个到村到户(结对帮扶、产业发展、教育培训、危房改造、生态移民、社会保障)。 四、年度减贫计划、和增收计划。怎样解决“空壳村”问题。 五、帮扶单位及其责任人。

中国古代史专题经济

专题复习 ——中国古代史部分 第一讲中国古代的农业 1、农业发展的主要表现为: ①生产工具的改进,水利工程建设; ②耕地面积的扩大,产量提高; ③农作物新品种引进,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 2、生产工具的进步 在古代人们经营传统农业时,农具是主要的动力标志。 ①商周时期:农具绝大部分是木、石所制,仅有极少量青铜农具。 ②春秋战国时期:春秋已在农业中开始使用铁制农具,并开始使用牛耕。 ③秦朝时,铁器传到珠江流域。 ④两汉时期,农具得到改进,牛耕得以推广。 ⑤魏晋南北朝时,曹魏的马钧发明翻车。 ⑥唐朝时:创制了曲辕犁、筒车等农具。 3、农耕技术的提高(精耕细作) 4、农作物品种增多 ①商周:五谷六畜。 ②两汉:稻和麦成为主要粮食作物。西域的葡萄、石榴、胡豆、等陆续移植内地。 ③魏晋南北朝:农作物品种增多,洞庭、鄱阳湖流域和成都平原也是重要产粮区。 ④隋唐:江南地区成为粮食重要产地,茶叶成为生活必需品。 ⑤两宋:棉花的种植扩大,南宋时棉布逐渐代替麻布成为人们主要衣被原料。 ⑥明朝:作物新品种玉米、甘薯、马铃薯、烟草引入我国。 ⑦清朝:棉花、蚕桑、茶叶等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扩大,还形成了一些专业生产区域。 5、耕地面积增加 伴随着农业生产技术的进步和江南经济的发展,耕地面积大幅增加。 6、古代水利建设概况 ①春秋战国:楚国孙叔敖修的芍陂是有史记载的最早水库;战国时秦国蜀郡守李冰修 的都江堰,水工郑国在秦国修的郑国渠。 ②西汉:汉武帝治理黄河。 ③三国:蜀国在都江堰设置堰官进行维护。 ④隋唐:隋炀帝开通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通涿郡,南达余杭,是世界上最早最长的运河。唐朝设专职官员管理水利事业,创制新的灌溉工具筒车。 ⑤元朝政府将海河、黄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连贯起来。大运河从杭州到大都全长 三千余里,是当时南粮北运的重要水利枢纽。 7、历朝采取的促进农业发展的措施 ①春秋时期齐国管仲改革内政,发展生产。 ②战国时期秦国商殃变法奖励耕战,重农抑商。 ③西汉时期,刘邦实行休养生息政策,鼓励农耕。 ④三国时期曹操实行屯田,蜀汉诸葛亮实施轻摇薄赋、奖励农耕的政策。 ⑤北朝时期北魏孝文帝颁布均田令。保证农民得到一定的土地。 ⑥唐初政府实行均田制和租庸调制,保证农民得到一定土地和生产时间。

古代经济发展

中国古代史专题复习之《古代经济的发展》姓名: 一、北京人使用石器,半坡和河姆渡居民会石器,烧制器,分别种植世界上最早的和。商周时期,使用工具。战国时农具和耕得到广泛推广,生产力大大提高。秦国修建堰。 二.秦汉时期:秦统一后在经济上统一(在全国统一使用钱);统一;统一车轨(车同轨),促进了经济发展。汉武帝把权和经营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钱。汉朝开通,促进了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 三、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 1.开发的原因:(条件) (1)江南地区条件优越:雨量充沛,气候较热,土地肥沃 (2)北人南迁,增加了力,带去了先进的 (3)江南地区战乱少,社会。 (4)统治者重视农业,实行政策 (5)南北方人民辛勤的努力 2.表现:农业、手工业、商业有了很大的发展 农业:①山林荒地得到开垦;②稻田使用绿肥;③、、的种植大规模推广手工业:制瓷业(青瓷)、丝织业 繁华的商业城市:(今南京) 3.影响: 为我国经济重心的奠定了基础。 四、唐朝时的两个的盛世景象:分别是和 1.贞观之治皇帝 措施: (1)吸取隋亡教训,强调“,”,采取与民休息的政策。 (2)善于纳谏,为著名的谏臣 (3)重视对的选拔和任用,认为“为政治要,唯在得人”, (4)进一步完善了隋朝的 (5)重视发展,实行“”政策; 结果:唐太宗时期,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发展较快,国力逐步加强。历史上称当时的统治为“”。 2.开元盛世皇帝: 措施:重用人才,任用敢于直言进谏,富有改革精神的、等人做宰相,整 顿,发展经济,重视生产,提倡节俭。 表现:唐玄宗统治前期,政治清明、经济繁荣、文化昌盛,唐朝进入时期,历史上称为“”。 3.唐朝手工业:唐三彩、越窑青瓷、邢窑白瓷; 五、两宋时期 (一)经济重心的南移 1.区域:从流域(北方)到流域(南方)

中国古代史文化发展历程总结

中国古代史文化发展历程总结 一、百家争鸣 1、背景: (1)、经济:井田制崩溃,私有制产生,封建经济的迅速发展为百家争鸣提供了物质基础。(2)、政治:周王室衰微,士大夫崛起,各种力量争衡较量,未形成新的统治权威。(3)、阶级:“士”阶层活跃并受到各诸侯国的重用。 (4)、思想:私学兴起,造就了一大批知识渊博、阅历丰富的文士,为学术繁荣提供了条件。 2、诸子百家: 道家 代表人物:老子 主张:(1)哲学:①“道”:是宇宙万物的本原,是唯心思想。②朴素的辩证法思想:认为任何事务都有矛盾对立的两个方面,矛盾双方可以互相转化。(思想的精华)(2)政治:倡导“无为而治”,以无事取天下。(3)社会:主张建立“小国寡民”式社会,对人民实行“愚民政策”。(消极) 影响:(1)老子是中国哲学史上第一个探讨宇宙本源的哲学家,(2)他的思想对中国文化,包括哲学、伦理学以及中国人的思维方式、道德人格产生了深远影响。 代表人物:庄子 主张:(1)提出了“齐物”的观点。认为任何事物在本质上都是相同的,没有区别。 (2)提出“逍遥”的人生态度。就是要“无所恃”,不要受各种条件左右。 (3)天与人“不相胜”。因此人必须顺从自然。 影响:(1)庄子在文学、美学方面也很有建树。(2)庄子的寓言、散文中蕴涵着深邃的哲理智慧和神奇的浪漫主义风格。(3)庄子的文风对后世有深远的影响。 墨家 代表人物:墨子 主张:(1)主张“兼爱”、“非攻”、尚贤。“兼爱”是无等级差别的爱,“非攻”,就是反对不义的战争,主张各国和平相处。(2)提倡“尚力”,主张“节用”“节葬”。强调生产劳动在社会生活中地位。同时反对统治者铺张浪费,主张节约。 影响:1、墨家思想代表了下层劳动群众,特别是手工业者的利益。2、战国时期,一度为显学。曾经被其它学派广泛吸收征引。3、战国以后,墨家思想不再受人们重视。 法家 代表人物:韩非 (1)主张法、术、势相结合,建立一个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国家。 (2)他反对儒家“是古非今”的历史观,主张变法革新。 影响:(1)韩非的思想适应了建立统一的中央集权政治体制的需要。(2)在西汉以后的1000多年中,这种思想与儒家思想互为表里,成为中国古代社会统治思想的理论基础。

中国古代史毕业论文选题

. 中国古代史毕业论文选题 一、总论: 1、关于中国封建社会长期延续问题的研究。 中国传统政治体制与封建社会的长期延续。 中国古代经济结构与封建社会的长期延续。 中国体统文化意识与封建社会的长期延续。 2、关于资本主义萌牙的研究。 3、关于中国古代社会商品经济发展原因与性质的研究。 4、关于中国古代社会商品经济特点与水平的研究。 5、关于个体小农经济与中国古代社会性质的研究。 6、中国古代社会经济结构研究 7、历史时期北方地区生态环境的变迁及其成因。 8、历史时期南方地区生态环境的变迁及其成因。 9、关于重农抑商政策的研究。10、地主阶层与中国体统政治研究。 二、先秦秦汉时期时期 1、西周政治思想述评 2、商周文化的变革 3、战国秦汉时期的经济区域。 4、商品经济与战国秦汉社会变迁。 5、秦、汉重农抑商政策比较研究。 6、西汉经济政策述评。 7、察举、征辟制与两汉社会 8、豪族与两汉社会。 9、东汉的士人群体及其风尚。10、两汉土地制度研究。11、秦汉时期的移民问题12、汉代儒学的发展及其影响。13、两汉经学研究。14、汉代豪强地主与汉代社会15、汉代世家势力的形成与影响。16、两汉的农业生产技术17、秦统一的文化因素18、秦统一的历史地理条件19、秦统一的历史意义20、汉初儒学的发展与独尊儒术21、汉代豪强地主的发展及其历史影响22、东汉世家势力的形成及其历史影响23、汉代的经济、社会与政治24、《史记》与汉代学术 25、东汉清议与玄学 两汉的乡村社会 西汉的社会经济与政治 豪强地主与两汉社会变迁 豪强地主两汉中央集权政治 三、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时期: 1、门阀政治形成的原因。 2、门阀士族与魏晋文化的发展。 3、门阀士族与魏晋隋唐社会 4、门阀士族衰落的原因及其社会影响。 6、田庄经济与汉魏社会 7、玄学与门阀世族 8、六朝时期江南经济的开发与经济重心的转移。 9、南北朝时期的道教与佛教10、府兵制与关陇集团。 11、商品经济与唐宋社会变迁。12、唐宋时期商品经济的发展及其历史影响。 13、科举制度与唐宋社会。14、唐宋时期的经济政策与社会经济。 15、汉、唐外交方针之比较研究。16、隋唐地方权力研究。 17、地方行政体制与魏晋南北朝的长期分裂。

2012年重庆完成1000个贫困村脱贫

2012年重庆完成1000个贫困村脱贫 2009-2-24 华龙网记者徐兴渝 今日上午10时,重庆市扶贫办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了我市“整村推进,千村脱贫”的有关情况。 市扶贫办主任王义北介绍,“整村推进,千村脱贫”是在市委三届四次全体会议上做出的战略部署,并安排市级以上财政扶贫资金30亿元,要求到2012年完成1000个贫困村整体脱贫的目标任务,给予每个贫困村每年补助40万-50万,连续补助2年。 王义北介绍,直辖以来,扶贫开发取得了显著的成效,贫困农民的年收入由1997年的1171元增加到了2008年的3261元,绝对贫困人口的数量由1997年的366万人减少到2008年底的50万人。 “但基础差,底子薄,自然条件恶劣,重庆市的贫困问题还是十分突出。”王义北说,目前仍有2000个贫困村生产生活条件很差,贫困人口148万人,贫困发生率目前是6.3%,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3.8个百分点,扶贫开发的任务非常艰巨。 据悉,采取“整村推进,千村脱贫”的措施有利于整合各方资源,聚集力量,帮助贫困农户脱贫致富奔小康。为了考核“整村推进,千村脱贫”的实际成效,市扶贫办制定了贫困村脱贫的考核标准,即农民人均纯收入、基本农田、基础产业、村道公路、人畜饮水、扶贫和生态移民、村公共卫生服务中心、广播电视电话、扶贫培训、农房建设以及基层组织建设等10个大类20多项指标。 同时,市扶贫办还要与各扶贫开发重点区县签订责任书,要求区县党委、政府组织各整村脱贫的村在两年的周期内,围绕这些工作目标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实际开展建设工作。 现场,王义北便与潼南、开县和武隆等区县代表签订了责任书。王义北强调,要积极争取来自各渠道的资金,按照规划投入整村脱贫的这些贫困村。此外,还真诚欢迎社会各界到各贫困村从事扶贫活动或者是投资创业。 据悉,今年国家提高了对扶贫的标准,以前是两个标准,一个是绝对贫困标准,只有783元,相对贫困的标准是1067元,今年提高到1382元。“这样算下来,重庆现在还有接近150万的贫困人口。”王义北说,如果大概的算,2012年,能够有60-70万的人脱贫,但仍有70―80万贫困人口。 贫困人口的收入要达到多少才算脱贫?王义北说,贫困村的农民人均纯收入要达到当地的平均收入水平的80%,如果这个县农村纯收入是5000元,那么农民就要达到4000元才算脱贫,而且贫困是相对的概念,五年以后,十年以后,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国家对贫困的标准要提高。

XX村脱贫攻坚情况简介

XX村脱贫攻坚情况简介 XX村,位于XX乡(镇)XX部XX公里。有耕地xx亩、林地xx 亩,全村农户总数xx户xx人。该村是2014年建档立卡贫困村,经2017年精准识别、精准退出“回头看”,确定贫困户xx户xx人,现已脱贫xx户xx人,未脱贫xx户xx人,贫困发生率为xx%。 按照“两不愁三保障”退出标准,对贫困人口进行分类施策、精准帮扶。在“两不愁”上,针对有劳动能力贫困人口,依托XX地缘优势,引导xx户贫困户发展XX等经济作物,户均年可增收xx余元;依托县里出台的“两贷一补”政策,协助xx户贫困户办理扶贫小额贷款xx万元,用于发展种养殖;发放“以奖代补”xx户xx万元,户均年增收xx元;实行劳务补助推进转移就业,给予xx人培训补助xx元,交通补助xx人xx元,缴纳30元意外保险xx人,促进转移就业xx人、年人均收入xx万元;结合村屯环境整治、日常安全巡逻、公共设施管护等公共服务需求,设置公益岗位xx个,其中贫困人口xx人,户均年增收xx元。对完全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贫困人口,通过兜底保障、流转土地、产业分红、公益保障等措施,稳定增加收入,实现兜得准、保得住。全村纳入低保贫困户xx户xx人,占贫困人口xx%,按人均可支配收入3780元/年的保障标准,实行据实差额补助发放;县级产业分红实现所有贫困人口全覆盖,贫困人口每人年收益xx元、低保贫困人口每人年收益xx元;租赁xx空地,利用涉农整合资金xx万元,新建xx千瓦村级光伏扶贫电站,可带动xx户无劳动能力户,户均年增收xx元,持续xx年(没有的可不写)。在“三保障”上,保障教育,全村享受“助、免、贷、改”教育扶贫政策,累计xx人xx万元。保障医疗,贫困人口参加新农合率100%,免费体检并建立健康电子档案xx人,纳入县级慢病xx人、补贴资金xx元。通过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大病兜底保险、商业补充保险、大病救助、

高中历史-中国古代史-中国古代经济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第一节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 一、“神农”传说 1、中国自远古时代起,农业就开始在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 2、农耕作为最基本的经济形式,支撑着中国古代社会的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 3、中国古代的一切文明成就,都建立在农业经济正常发展的基础之上。 4、据说,神农氏创制了原始农具耒(lei)、耜(si),教导民众耕作,还进行了农作物品种的改良实践,这一切对农业经济的贡献是巨大的。 二、耕作方式的演进和生产工具的革新 1、原始农业的产生:“刀耕火种”、“火耕” 2、距今七八千年前:中国农业进入了“耜耕”或“石器锄耕”时代 3、春秋战国时期:铁犁牛耕,中国古代农业的传统耕作方式形成。 牛耕在春秋末年兴起是我国农业技术史上农用动力的一次革命,目前发现最早的铁犁具是战国时期的。 汉代已在全国范围普遍推广牛耕(二牛抬杠→一牛挽犁),而且耕犁基本定型。 三、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 1、原始社会:土地公有制 2、奴隶社会(商周):国王所有的贵族土地所有制(井田制) ①一切土地属于国王所有。国王把直接控制之外的土地,分封给诸侯,诸侯又将土地分赐给卿大夫。受田者只有使用权,没有所有权,只能世代享用,不能转让与买卖,并要向国王承担义务。 ②诸侯、卿大夫强迫奴隶和庶民集体耕种,并支配所有的劳动产品;

③西周时期,耕地阡陌纵横,形同井字,称为井田。 ▲井田制瓦解的原因 ①根本原因是生产力的发展──铁犁牛耕的出现,大量的荒地得到开垦,私田大量增加,私田不向国君缴纳赋税。 ②由于战争频繁,井田上的劳动力减少,井田制日益瓦解。 ③以鲁国为代表的各诸侯国为增加收入,进行税制改革,无论公田、私田,一律按亩纳税,促使了土地由国有向私有的转化。 3、封建社会(战国以来):封建土地所有制 ①大大小小的封建地主占有全国大部分土地,并利用政治经济特权,大量兼并农民土地。 ②广大农民只有很少土地,或完全没有土地,受到封建国家和地主的残酷剥削和压迫。 ③封建政府和皇帝还直接掌握一部分土地。 四、古代水利建设概况 1、夏商周:农田水利有较大发展。 2、春秋战国:战国时秦国蜀郡守李冰修的都江堰,水工郑国在秦国修的郑国渠。 都江堰位于四川成都平原西部的岷江上,是中国最古老的水利工程,是蜀地“天府之国”富庶之源,至今仍发挥着无可替代的巨大作用。 3、秦:灵渠 4、两汉:西汉汉武帝亲到黄河工地命文武百官背土,东汉王景治黄河才基本解除了黄河水患。 5、隋炀帝:开通了大运河,是世界上最早、最长的运河。 6、唐朝:设专职官员管理水利事业,各地兴修了不少水利工程,还创制了新的灌溉工具筒车。

贫困地区调研报告

贫困地区调研报告 2016年是《云南省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6—2020年)》颁布实施的第一年,面对新阶段、新形势、新标准、新任务,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市扶贫开发工作会议精神,确保《云南省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6—2020年)》明确的各项目标任务如期实现,根据《云南省扶贫办关于开展贫困地区千村万户调研活动的通知》(云贫发电〔2016〕5号)和《普洱市人民政府扶贫开发办公室关于开展贫困地区千村万户调研活动的通知》(普扶办电〔2016〕12号)文件的有关要求,我县及时制定调研工作方案,同时抽调人员对我县联珠镇会亮村、通关镇曼博村抽取20户农户进行实地问卷调查,现将具体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一)**县2016年社会经济发展基本情况 **县位于云南省南部,普洱市北部,地处东经101°08'-102°04',北纬22°51'-23°59'之间,北回归线从县城横穿而过。属哀牢山中段,北连镇沅、新平县,东接元江、红河县,南临江城、绿春县,西与宁洱县隔江相望。全县南北长135公里,东西宽64公里,国土面积5312平方公里。县城所在地联珠镇距离昆明265公里,是全国唯一的哈尼族自治县,辖2镇13乡163个村委会5个社区,1802

个自然村2303个村民小组万户,人口万人,其中:乡村户数万户万人。有“哈尼之乡”的美名、“回归之城”的美称、“双胞之家”的美誉。县情可以概括为“老、少、山、低、穷”五个字。老,**是全省47个革命老区县之一;少,就是全县居住着哈尼、彝、拉祜、傣、布朗等25个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73%;山,全县5312平方公里的国土面积中,山区面积占%,坡度在25度以上的土地占一半以上;低,就是人均占有国内生产总值、财政供养人员人均可用财力、农民人均纯收入、劳动者受教育年限、水利化程度等均低于全市平均水平;穷,就是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农业人口占91%。 2016年,完成生产总值286988万元,比上年增长12%;人均GDP为7937元,比上年增加1132元,增长%;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亿元,增长30%;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总收入48894万元,比上年增收13527万元,增长%;完成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21797万元,比上年增收5417万元,增长%;完成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124810万元,比上年增支9042万元,增长%;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5435万元,增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345041万元,比年初增加36499万元,增长%;各项贷款余额175279万元,比年初增加22221万元,增长%;实现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000元;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以

贫困村基本情况报告

牛辛庄村基本情况报告 安阳县北郭乡牛辛庄村地处乡政府东北,东临时新庄,南临吴辛庄村,西邻郭孟新庄,北临狄王庄村。区域面积3.1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590亩,全村共有10个村民组,250户,人口1100人。唯一的一条水泥路贯穿全境,村组道路6余条均为沙石路面。至今仍未走出贫困的境地,其原因有以下几点: 一、牛辛庄村地处北郭乡较北端,是乡偏远村,七咀八岔,村组道路坑坑洼洼,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交通十分不便。 二、牛辛庄村以农业生产为主,且基础薄弱,群众生产技术落后,科技含量低,主要以种植玉米、小麦为主,经济作物除蔬菜、豆类外品种极少,小部分农户养猪、鸡、鸭、鱼或牛、羊等,但不成规模。尚未形成覆盖农民稳定收入的主导产业。新培育的特色产业因缺乏资金扶持,未形成生产规模,农村经济收入主要靠零星种养和外出务工。村民整体文化水平偏低,小农经济思想严重。有相当一部分村民甚至生活在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状态,不利于农产品的销售更别谈发展经济。村外出务工人员特别是出市出省的务工人员少,外界先进的理念,先进的技术,先进的发展路数广大村民不能亲身体会。 三、村资源开发利用率低。虽有土地等资源,但没形成规模,没有竞争力。村级集体经济薄弱,缺少发展依托,生产和生活条件差,农村基础设施落后,交通不便,信息闭塞,农副产品运输通道不畅,农田水利设施落后,大部分灌溉工程因无资金维修,

不能正常运转或带病运行,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脆弱,旱灾不保收。加上农副产品开发与市场需求局部脱节,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群众开发农副产品生产的积极性,以致难以脱贫。 文化教育、医疗卫生等社会事业发展滞后;文化教育的层次和科技普及率低,作为农村主要劳动力的青壮年,文化水平低,缺乏技术,发展商品生产、开拓市场的能力相当弱。缺乏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勇于致富的劲头。 牛辛庄村两委班子成员正在面对现实,积极探索,寻求村经济发展的好路子。通过学习和研究,因地理位臵原因,围绕“以农为主”的方针理念定下目标,希望通过努力,带动农民致富,发展村集体经济。

中国古代史概述

中国古代史 概述 中国古代史(远古-1840年)代表着典型的农耕文明,在政治、经济和文化上体现出浓厚的东方特色。 政治上,经历了从早期分封制、宗法制到中央集权制的发展历程,一方面中央对地方控制逐渐加强,另一方面中央的权力逐渐集中到皇帝手中。权力高度集中是中国古代政治的基本特点。 经济上,男拼女织的小农经济长期占据统治地位,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受到抑制,商品经济依附于农耕经济,未能起到瓦解自然经济的作用。 文化上,儒家思想长期在思想界占统治地位,文学的主流形式经历了《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的发展过程,书画艺术以写意为特点,古代科技则是典型的实用科技。 【结构图示】 早期的 政治制 古 代 中 国 的 政 治制 度 专 制 主 义 中 央 集 权 制 度 夏商 西周 形成 发展 顶峰 中央地方 中央地方 互为表里 分封制 宗法制 秦:皇帝制、三公九卿制、郡县制 西汉:汉承秦制 隋唐:三省六部制 宋:加强皇权 元:实行行省制 明:废丞相,设三司;内阁制度 清:军机处的设立,君主专制达到顶

【历史分期】 一、古代中华文明的奠基、形成和发展——先秦、秦汉时期 先秦时期(远古~公元前221年)是中华文明的勃兴阶段;秦汉时期(公元前221年~公元220年)是中华文明的形成和发展阶段,先秦至秦汉对整个中华文明起到了奠基的作用。 1.政治上:从分封制、宗法制逐渐发展到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一方面,中央对地方的控制逐渐加强;另一方面,官僚体制逐渐代替了贵族体制。专制皇权逐渐形成,权力高度集中的政治体制奠定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基础。 2.经济上:农耕经济是中国古代经济的典型特点。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春秋战国时期形成以家庭为基本生产单位的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成为中国古代经济的典型形式;在此基础上,手工业、商业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3.文化上:在思想领域,经历了从“百家争鸣”到“独尊儒术”的演变,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在文学领域,《诗经》和楚辞分别成为我国古代现实主义文学和浪漫主义文学的源头;在科技领域,形成了东方特色的实用科学。二、古代中华文明的曲折发展、成熟与繁荣——魏晋、隋唐、宋元时期

中国古代史总结

中国古代史 一、政治 1.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内容、特点 王位世袭制,宗法制,分封制、礼乐制度 2.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演变及其影响 春秋战国:初现雏形 秦:确立形成 汉唐宋元:加强完善 明清:空前强化 确立于秦,巩固于西汉,完善于隋唐,加强于宋元,强化于明清 3.秦国商鞅变法 社会转型,质跃 4.北魏孝文帝改革 民族融合,汉化 5.北宋王安石变法 封建社会中期,调整 6.秦始皇 统一,建制,功过 7.唐太宗 贞观之治,推动中国封建社会发展 8.康熙帝 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 9.中央政治制度的演变 秦:三公九卿制 两汉:汉武帝任用身边亲信,设中朝、外朝 魏晋南北朝:三省体制 隋唐:三省六部制 宋:中书门下:参知政事(行政权)、枢密使(军政权)、三司使(财政权)元:中书省、宣政院 明:废宰相权分六部、内阁 清:内阁、六部、议政王大臣会议、军机处 10.地方政治制度的演变 西汉:郡国并行制 汉武帝:以州为监察区,设臵刺史 东汉:州郡县 隋:州县

唐:道州县、藩镇割据 北宋:派文臣做地方官、路州县 元:行省制度、路府州县、宣慰司 明清:废行省设三司 11.关于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问题 ⑴注意分析、理解其在发展过程中内部存在着的两对矛盾:君权和相权的矛盾,君权不断扩大;中央和地方的矛盾,中央权力不断加强 ⑵评价:在封建社会的上升时期,基本上是起积极作用,有利于社会安定、国家统一、经济发展;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应辩证地评价;元朝的行省制度,应充分肯定其在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方面的积极作用;明清时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强化,虽然在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抵制外来侵略方面发挥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它阻碍了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阻碍了科技文化的进步,阻碍了社会进步,基本上起的是消极作用 12.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核心) 我国古代地方政治制度的演变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影响 分封制→郡县制→行省制 13.“大一统”政治推动中华民族的形成 ⑴秦汉时期“大一统”政治形成,为中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巩固奠定了基本格局 ⑵秦汉时期一个以汉族为主体的有共同的经济、共同的地域、共同的文化的中华民族基本形成,中华民族形成反过来巩固“大一统”政治 ⑶江南经济发展为中华民族的形成发展奠定了经济基础 14.中华文明形成与发展离不开少数民族的贡献 ⑴元朝统治在中华文明发展过程有特殊的地位 ⑵清朝统治为中华文明的传承与发展作出了贡献 15.古代杰出君主在处理民族关系问题上大有作为 ⑴秦始皇为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形成作出贡献 ⑵唐太宗为促进民族团结与发展作出了贡献 ⑶秦始皇与唐太宗的比较 ⑷康熙帝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捍卫者 ①巩固国家统一:平定三藩之乱和蒙古准噶尔贵族噶尔丹的叛乱,打击分裂势力;重新统一台湾设立台湾府;尊重喇嘛教,加强对蒙藏地区的管辖

[贫困村年度工作总结]2O19贫困村年度工作总结

[贫困村年度工作总结]2O19贫困村年度工 作总结 xxx脱贫攻坚工作总结一、村情简介 xxx位于**镇东北面,下辖4个社,幅员2.72平方公里,有耕地721亩、林地2710亩,共有267户952人,其中,党员22名。该村为贫困村,2014年精准识别出贫困户43户173人,20XX年底现有贫困人口48户175人,其中20xx年动态管理后2014年减贫2户11人、20XX年减贫1户6人、20XX年减贫9户39人、20xx年减贫34户112人、 20xx年减贫2户8人,20xx年底全村综合贫困发生率为0。 二、驻村帮扶情况按照贫困村“五个一”的标准: 一个县联系领导:xxx; 一个帮扶单位:县xxx; 一个驻村工作队:共6人,队长xx,成员xx; 一名第一书记:xx; 一名农机员:xx。

现有帮扶责任人32名,帮扶贫困户48户、非贫困户219户,实现了所有农户帮扶全覆盖。 发挥的作用:①宣传惠民政策、科普知识,法律法规。②加强基层组织建设。③推动经济发展。④监督落实各项制度。⑤协调处理民事纠纷、群众来信来访。第一书记: “当好八大员、干好九件事”即:建设一个能够带领群众致富奔康的好班子、谋划一条强村富民的好路子、推动实施一批帮扶项目、回引 1-2 名在外成功人士回乡创业、培养一批优秀村级后备干部、建立一套村级管理好制度、落实一批便民服务好措施、解决一批群众关心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帮扶一户以上贫困户脱贫致富; 当好惠农政策宣传员、脱贫奔康规划员、农村发展指导员、项目资金协调员、群众主体组织员、特困群众帮扶员、社情民意信息员、项目实施监管员。 帮扶工作开展情况:宣传贯彻落实党的政策、全力补齐脱贫短板、协助监管资金项目、做实群众工作、帮建基层组织、提升村级治理水平、规范完善脱贫软件。 三、政策落实情况(一)医疗保障方面。村设卫生室一个,配备村医1名:刘明生; (二)教育方面。村学校占地400平方米,配备老师1名,现共有学生5人,全村共有在校学生186人,其中九年义务教育123人,学龄前儿童29名,无一个适龄儿童辍学;

阳春镇贫困村简介

阳春镇贫困村简介 苇池村委会简介 苇池村委会位于阳春镇北部,距镇政府12公里,是一个边远山区村。2011年10月由刘台、王湾2个村委会合并而成,现辖下9个村民小组,有462户,人口1437人。全村有党员38人,其中男党员31人、女党员7人。耕地面积1437亩,其中水田面积417亩,山林6500亩,水塘110亩。 苇池村是个农业生产为主的村,村民收入来源以打工为主,村委会无经济实体,没有其他经济来源,村委会干部党员工资及办公费用等都靠上级拨来转移支付开支,历年负债40余万元,由于村组分散,经济薄弱,地点偏僻,村民办事极为不便。村民的主要经济来自从事一、三产业。2013年人均收纯收入3350元。全村有贫困户156户,贫困人口579人。由于我村交通不便,土地贫瘠且受气候影响较大,农产品产量较低,个别年份会出现歉收或绝收。村内基础设施薄弱,致使好多惠民工程无法很好落实。 几年来,社会治安比较稳定,一直都没有发生重大治案件,是一个较安定的村。 庄房村简介 庄房村位于阳春镇西部边缘地区,丘陵地形。西接高台镇二郎村、红星村。全村共有耕地1050亩,人口260户1020

人,2013年人均收入4200元,全村贫困户99户350人。经济情况:以农业生产为主,主要种植作物为水稻、油菜。村委会无经济实体,没有其他经济来源,村委会干部党员工资及办公费用等都靠上级拨来转移支付开支,由于村组分散,经济薄弱,地点偏僻,经济基础薄弱,受地理环境和资源环境等因素影响,脱贫工作进展缓慢。 陈家村简介 陈家村位于阳春镇北部边缘地区,山区地形。2011年10月由原龙沟、陈家村2个村合并而成。现有村民小组5个。全村共有耕地1320亩,人口248户696人,2013年人均收入3150元,全村贫困户185户548人。经济情况:以农业生产为主,主要种植作物为水稻、油菜。村委会无经济实体,没有其他经济来源,村委会干部党员工资及办公费用等都靠上级拨来转移支付开支,由于村组分散,经济薄弱,地点偏僻,经济基础薄弱,受地理环境和资源环境等因素影响,脱贫工作进展缓慢。

中国古代史阶段特征

中国古代史阶段特征 一.夏商西周时期(公元前二十一世纪~公元前771年) 中华文明的勃兴、奴隶社会的形成发展鼎盛时期 1.政治: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政治特征。 2.经济:实行奴隶主土地国有制;以石器、刀耕火种为主要耕作方式;工商食官制度,实行手工业官营。 3.文化:中华文明的兴起。 考点整合 二、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770~前221) 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的大变革时期 1、政治:诸侯争霸,实现局部统一;分封制逐渐瓦解,封建制度逐步建立。 2、经济:铁器牛耕的使用,生产力提高;井田制逐步瓦解,封建土地所有制逐步建立。 3、民族:经济文化交流和频繁的战争,各民族逐步融合。 4、文化:思想流派纷呈,百家争鸣局面;文学艺术,百花竞艳;私学兴起。 考点整合

三、秦汉时期(公元前221~220) 封建社会的初步发展时期 阶段特征: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的多民族国家的奠基时期。 1、政治:实现了国家的大一统;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巩固时期。 2、民族:华夏民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的初创时期; 3、文化:从焚书坑儒到独尊儒术,封建社会主流思想逐渐形成。 考点整合 四、三国两晋南北朝朝时期(220~589年) 封建国家处于分裂状态,北方出现了民族融合的趋势,江南经济有了较大发展。 1、政治:秦汉以来封建的大一统局面被打破,其间虽有西晋的短期统一,但分裂是这一时期政治的主要特点。 2、经济:江南经济得到开发,为经济重心南移打下基础。 3、民族:汉族和各少数民族的大融合。 考点整合 五、隋唐时期(581~907年) 封建社会的繁荣阶段 阶段总特征:国家统一,疆域辽阔;经济繁荣,国力强盛;文化兼收并蓄(多元化);

中国古代史阶段特征或史实归纳

通史复习资料—中国古代史阶段特征或史实归纳 1、请按顺序写出我们经常说的五种社会形态,其中中国古代史包括哪几种社会形态? 原始社会(采集文明)——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农耕文明)——资本主义社会(工业文明、信息文明)——会主义社会 中国古代史: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 2、我们教材所说的中国早期国家包括哪几个?其中在这个时期的政治、经济和思想有哪些特征或史实?(注:政治包括社会形态、制度建设、民族关系或中外关系、军事斗争;经济包括经济形态、劳动工具改进、经济各个领域的表现、经济制度、政策;思想文化包括重大思想运动、教育、科技、文艺等,以下问题同上。) 包括:夏、商、周 政治:奴隶社会的形成、发展、鼎盛,王位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政治实行宗法制、分封制和礼乐制度,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机构、神权与王权相结合(占卜)、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 经济:生产工具和耕作方式发生变化。商朝青铜器制造业发达,少量用于农业生产, (1)农业:实行井田制;耕作方式:青铜中耕但仍以石器锄耕为主;大禹治水; (2)手工业:甲骨文祭祀蚕神;妇工;青铜时代(代表礼制、权力和秩序);陶向瓷过渡; (3)商业:职业商人和最早货币出现;工商食官; 思想:以甲骨文和青铜器制造为代表的商文化在古代世界占有特殊的地位;最早文字甲古文、金文;宫廷舞蹈;礼乐文化;《诗经》的内容;绘画:从萌芽走向成熟关键期; 3、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大动荡、大变革时期,请概括这一时期在政治、经济和思想等方面的特征或史实? 总特征:政治:社会大动荡、大变革;奴隶社会瓦解,封建社会形成;分封制逐步瓦解,县制确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初步形成; 经济:生产力得到显著的发展,封建经济形成和初步发展; 思想:思想和科技繁荣,奠定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 具体表现: 政治:社会大动荡、大变革;诸侯争霸,实现局部统一和民族逐渐融合;奴隶社会瓦解,奴隶制日益崩溃,分封制逐步瓦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初步形成;封建社会形成;韩非子提出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理论,符合封建统治者建立中央集权地需要;诸侯各国纷纷变法,商鞅变法建立县制,维护和巩固了封建经济基础;选官制度:世官制 经济:农业:铁器和牛耕的使用和推广,生产力得到显著的发展,封建经济形成和初步发展;男耕女织的农耕经济(小农经济)是中国古代经济的典型特点;农业技术特点:精耕细作;土地制 度:井田制瓦解,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确立;经济政策:商鞅变法确立重农抑商政策,奖耕 织;兴修水利:都江堰、郑国渠; 手工业:商鞅变法奖励耕织,统一度量衡;铁器的出现和推广;陶向瓷过渡;出现钢剑; 商业:私商出现,打破“工商食官”局面;市井、商业都会形成; 思想:思想和科技繁荣,奠定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 (1)思想百家争鸣,出现儒、道、墨、法等学派;法家思想符合社会发展需要,成为各国变法改革的思想理论武器; (2)学术下移;教育打破学在官府局面,私学兴起,学在民间; (3)天文、历法、医学、等科学技术和文艺有了发展。科技:天文《甘石星经》;医学《黄帝内经》; 战国司南,有关火药知识的记载文字:大篆;文学《诗经》,楚辞与屈原;绘画:壁画,战国绘画从萌芽走向成熟。 4、秦王朝的建立标志着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形成,请按顺序写出封建社会都经历了哪些重要的王朝?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