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第三篇:CPAP在儿科应用

第三篇:CPAP在儿科应用

第三篇:CPAP在儿科应用
第三篇:CPAP在儿科应用

全国小儿内科疾病诊治新进展高级研修班2006年7月15日无创呼吸支持-持续气道正压(CPAP)在儿科临床应用

北京儿童医院陈贤楠

一、概述

1、概念:CPAP是一种正压呼吸支持方法,也可视为正压给氧的一种方法。它

可作为无创(鼻塞面罩鼻罩等)或有创(气管插管)呼吸支持的一种通气模式。

2、历史:持续气道正压作为机械通气模式应用始于上世纪30年代,经鼻塞持

续气道正压(nCPAP)在小婴儿应用开始于70年代。目前在呼吸、新生儿和ICU

专业获得较广泛应用。

3、特点和现状:无创持续气道正压呼吸支持和给氧具有设备较简单、价廉;操

作简便;副作用小等优点。鼻塞CPAP尤其适合新生儿、婴幼儿,作为给氧或呼吸

支持方法已在儿科或得较多应用,适应症也在扩大。近20年来在CPAP设备(系统

顺应性、正压伐和鼻塞等)、作用机制(心肺功能的支持作用等)和临床应用策略指

征均有所进展

4、CPAP装置简介:供氧、供气的气源、氧气混合气和气流量计、加温湿化器、连接管道、硅胶鼻塞和面罩、正压调节伐或水封瓶。

二、方法:

1 .途径:鼻塞CPAP,鼻罩、面罩、经气管插管通气CPAP。

2 ..参数调节:小婴儿气流量常需要8~12 L/分,根据水封瓶气泡酌情进行调节。

压力通常是4~6cmH2O,最高10cmH2O。持续吸入氧浓度以<50%为宜。节:CPAP

流量与压力的选择。

注意事项(主要针对小婴儿)。

1、清洁鼻腔,保持气道通畅。

2、固定鼻塞位置,头两侧用沙袋固定。

3、保持正确体位,头高约30°。

4、需用胃管喂养者,胃管号需偏小。

5、如CPAP使用不成功,需检查是否为应用不当而造成,再决定是否停止使用。

6、保持镇静。

三、PAP的治疗作用和副作用

(一)治疗作用

1、改善肺氧合:机制是恢复和增加功能残气量,防止肺泡萎陷,减少肺内动静脉分流,纠正低氧血症,减少呼吸功。

2、对通气功能的作用:传统观点认为,CPAP使呼气阻力增加,导致CO2储留。目前认为应根据病人具体情况而定。使通气改善的机制是CPAP(1)提供快速的温湿化气流,克服气道阻力,保证足够的潮气量。(2)减轻上气道和小气道塌陷,(3)减轻呼吸机疲劳。但是CPAP也可因呼气阻力增加,死腔增加使CO2储留。如Jonson对6例(4月~4岁)严重喉气管支气管炎危急生命的气道梗阻患儿,应用CPAP后立即缓解梗阻症状。80年代以来,也有应用CPAP(气管插管或非插管方法)成功治疗成人和儿童严重哮喘成功的病例报道。

3、对心功能的作用:传统观点是:胸腔内正压使回心血量减少,心输出量下降。近年来NCPAP治疗成人呼吸睡眠窒息综合征有直接心功能支持作用。但上述观点仍存在分歧。CPAP对肺淤血和肺血流增多的疾病,如左向右分流的先天性心脏病。治疗作用是气道和肺泡的持续正压减少粘膜肺泡的毛细血管淤血和渗出,使肺动脉血流量减少,Roberton和Bjokhem均报告CPAP成功治疗室间隔缺损和动脉导管未闭,应用CPAP后心脏超声显示左房内径缩小。也有报告CPAP成功治疗早产儿RDS合并动脉导管开放和持续胎儿循环,避免了药物治疗。尚有CPAP治疗急性心肌炎、休克伴心跳停搏及胸腔手术后并发症成功的报告。北京儿童医院ICU的临床观察显示CPAP治疗左向右分流先心病患儿,床边Doppler超声心动图检查CI、CO、EF等指标有明显改善。

(二)副作用:可能的副作用包括:

1、CO2储留,鼻腔局部粘膜损伤,因紧张烦躁使缺氧加重。因此对存在神经肌肉和呼吸道梗阻性疾病、II型呼吸衰竭或呼碱型三重酸碱紊乱等危重病人必须在严密监护下进行治疗。

2、腔粘膜损伤或感染。很少发生,常因鼻塞位置不当或长期未更换。

3、胀。很少发生,常因气流量过大或烦躁所致。

任何一种技术和应用策略均可能存在不利一面。NCPAP技术和NCPAP优先应

用策略可能存在延误插管机械通气时机。因此NCPAP技术和优先策略能否推广或

在普通病房应用,主要决定于CPAP应用常规(或指南)正确制订和对医务人员培

训。训练有素,并且有积累有足够经验的上级医师指导的一组工作队伍是开展无创

通气,保证其取得最大疗效和防止副作用的最重用因素。耐心和对患儿/家长的解释过程也是成功的基础。治疗呼吸衰竭等危重病人时,必须严密监测,及时评估病情发展,必要时改为气管插管机械通气。

四、CPAP的应用目标和策略:NCPAP可以不同目标和策略加以应用:

1、早期目标性应用,进行高动脉氧合水平的目标性治疗:如严重败血症、早期的休克、急性肺损伤、ARDS、肺水肿;等。普通鼻导管或口罩给氧很难完全纠正低氧血症,更不能维持PaO2>100mmHgd的高氧血症状态。文献报道早期目标性治疗(goal-directed therapy),使急危重症病人保持全身氧运输和需氧量平衡,缩短组织细胞的缺氧时间,可以减少缺血再灌注损伤,提高sepsis,休克和MODS抢救成功率。因此我们认为,只要具备适宜的NCPAP装置和优先进行医护培训,NCPAP的心肺功能支持可成为早期目标性治疗提供了有用的方法,宜在急诊室和其他专业病房的重症病室中应用。新生儿科应用新生儿呼吸困难、呼吸暂停、急性肺疾病(RDS、湿肺、吸肺、肺出血等)。

2、早期预防性应用,防止呼吸肌疲劳和CO2储留。如毛细支气管肺炎,急性感染性多发性神经根炎,先天性喉软骨软化,神经-肌肉疾病包括重症肌无力危象,球麻痹,以及各种通气障碍疾病的早期。nCPAP为上述疾病病因治疗赢得时机,可避免插管机械通气或缩短机械通气时间避免了长期带管,生减少并发症。但目前对CPAP和PEEP在气道梗阻性疾病时应用仍存在意见分歧。

3、早拔管撤机应用,进行肺氧合和通气功能支持,提早拔管撤离呼吸机。我PICU早期拔管撤机指征为:呼吸机条件为FiO2 < 0.5、PIP ≤ 20cmH2O、PEEP ≤5cmH2O时,血气基本正常。

4、危重病观察性应用,作为sepsis/休克、ARDS、肺血多先心病和MODS等早期目标性治疗或序贯性心肺功能支持的手段。它具有简便、快速、无创的特点。在1~3分钟内即可完成准备到实施过程。此时,NCPAP是整体综合治疗的组成部分,不应机械地根据血气PaCO2的高低决定其是否应用。而是根据患儿发病急缓和整体生命体征状态决定。一般来说,在尚未肯定CPAP治疗有效前对上述危重症应严密观察呼吸困难缓解程度,呼吸频率节律和脉冲氧饱和度变化,吸气相呼吸音强弱,每15~30分钟内观察其PaCO2水平的变化,在肯定NCPAP有效后,可延长测定PaCO间隔时间。如危重病发展恶化,需不失时机给予插管机械通气。

5、允许性高碳酸血症性NCPAP应用:适宜于某些先心病、慢性神经肌肉或代谢

性疾病伴慢性II型呼吸衰竭患儿。我们曾对PaCO2达80~120mmHg上述患儿进行NCPAP或BiPAP治疗,使其氧合和PaCO2均有所改善后好转出院。关键是维持pH>7.20,

无严重脑水肿。

6、其他nCPAP和BiPAP系统或喷雾给药联合应用:对特殊病例试用双水平CPAP (BiPAP)、高频喷射联合CPAP,大容量高顺应性CPAP系统和喷雾给药CPAP系统。

上述3~6项策略应该在ICU内应用。其中④⑤项应用于个体化特殊病例的治疗策略。

五、我院应用鼻塞CPAP(nCPAP)的临床经验

我院PICU从1996年开始应用简易持续气道正压(CPAP)装置,1998年进行扩大持续气道正压临床研究,期间经历了传统应用(1992~1994年)、装置改进和扩大应用指征观察(1995~1997年)和优先应用策略(1998.~ 2002年)三个阶段。目前已制订应用nCPAP的新常规(指征包括I、II型呼衰和撤机条件前移),把CPAP作为优先的心肺功能支持治疗技术。

1、关于nCPAP对通气功能的影响:我们对79例I型呼衰和56例II呼衰应用nCPAP

前后血气分析显示,PaCO2呈双向变化,短时治疗后其平均值无显著差异性。这是

由于nCPAP对通气功能始终存在利弊两方面作用。它使PaCO2下降的可能机制是:

上气道或小气道扩张,较高的气流克服气道阻力、减少胸腔负压使呼吸功减少和左

心后负荷下降从而使耗氧下降,CO2产生减少。使CO2储留的可能因素有:呼气阻

力增加潮气量减少、CPAP气流量不能满足自主吸气需要,呼吸功增加等因素。而

患儿个体的呼吸力学参数变化(如小气道阻力增加和肺顺应性下降2因素对时间常

数的不同影响),则是NCPAP辅助通气效果个体差异的原因之一。有时很难对个

体患儿的通气效应作出预计;临床上也存在某些不可解释的现象。我们认为,只要

临床情况改善,pH>7.20,PaCO2的降低抑或升高不是衡量疗效的主要指标。从NCPAP装置考虑,减少死腔和持续气流对自主呼气的抵抗(即吸气气流和呼气出

口置于气道两侧)十分重要。为此我们认为,鼻塞、对侧水封瓶式nCPAP是小婴

儿CPAP适应选择。

2、nCPAP对气道梗阻所致的呼吸衰竭或呼吸肌疲劳的治疗作用,目前尚存在

分歧,这可能与所选择病人的疾病严重度有关。我们认为,早期应用可以改善此类

患儿氧合和通气功能,对于二氧化碳以储留的患儿,在应用NCPAP同时,应尽量

减少死腔,加强气道管理,也可采用间歇或交换应用NCPAP和其他供氧、无创支

持方式。应该根据血气或临床通气氧合功能变化的判断,寻求CPAP的最佳参数组

合。一般来说,提高FiO2、CPAP压力有利肺氧合,增加流量有利PaCO2下降。

但这些参数调节受复杂影响因素,从而存在不确定性。过高的气流量可能使气体加

温湿化不足,同时刺激气道,必需避免。小婴儿的流量以6~15L/min为宜,并且

应根据呼吸状态随时对流量和湿化罐温度进行调整。

3、对心功能的影响。

我们的临床观察显示,nCPAP对肺血多左向右分流先心病患儿同时具有心肺功

能支持作用。对9例室间隔缺损并心衰,呼衰的婴儿进行nCPAP的前瞻性自身对

照研究显示:应用nCPAP后,患儿呼吸频率由60.9±5.1降至52.7±4.2次/分

(P<0.001),氧合指数(PaO2/FiO2)由151.5±38.7升至216.0±51.0mmHg (P<0.01),PaCO2下降但无显著性差异(52.79±10.07降至50.58±4.50, P>0.05),心率由171.7

±7.0降至157.8±5.1次/分(P<0.001),左心室每搏输出量由10.47±1.80升至12.11

±2.03ml,心输出量由1.79±0.28升至1.91±0.29L/min (P均<0.001)。对1994年1

月至2001年12月期间住PICU的先心病病人进行回顾性分析,分别以1995.1~1997.12和1998.1~2001.12为先心病常规治疗组(常规组)和nCPAP优先策略组

(优先组),观察优先组nCPAP对心肺功能短时作用和比较2组病死率、气管插

管机械通气应用率和时间。结果显示:常规组62例,应用nCPAP10例(占16.1%);

优先组117例全部应用NCPAP。41例短时疗效显示:心率、呼吸频率、PaO2/FiO2、

均明显改善;PaCO2、pH无明显变化。2组长期疗效比较:病死率和平均机械通气

时间无显著变化,机械通气应用率由32.3%降至18.8%(p均<0.05)。我们认为nCPAP对先心病具有心肺功能支持作用,优先NCPAP心肺支持策略减少了机械通气

应用率。

4、nCPAP应用后仍需机械通气的原因包括病人和nCPAP方法学两方面因素。病人因素包括:①患儿本身心功能恶化,肺水肿加重:内环境紊乱、液量过多,②严重肺部感染或其他肺部病变,③并发MODS或热卡供应不足,呼吸肌极度疲劳,④气道分泌物粘而多或其他不明原因导致患儿不适应nCPAP应用。方法学因素有:①未能找出最佳参数组合:气流量过小,过大,温湿化不良;目标不恰当,追求与心脏功能不相应的正常血气目标②患儿对NCPAP不适应或技术操作存在缺陷。如需要应用顺应性更大的nCPAP、BiPAP系统,③气道管理存在问题或忽视其他治疗措施的配合(包括体位、镇静)。

小儿急性呼衰现状和nCPAP的应用

急性呼吸衰竭是收入儿科ICU最常见和最重要的原因。由于发病机制的复杂性和年龄、原发病及治疗方法的不同,急性呼衰的临床表现和经过有很大差别。严重呼吸衰竭尤其是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病死率仍很高。近年来,我国小儿呼吸衰竭原发病的疾病谱也有较大变化。

一、急性呼吸衰竭的病因

表小儿急性呼吸衰竭的常见病因

新生儿婴儿(1~12月)幼儿及儿童

肺透明膜病肺部感染肺部感染

新生儿肺炎毛细支气管炎脑炎、脑脊髓炎

肺发育不良及畸形上气道梗阻休克、多脏器功能不全综合症

上气道梗阻先天性心脏病重症哮喘

先天性心脏病败血症感染性多发性神经根炎

败血症气管内异物败血症

气胸、血胸胸腔内畸形中毒

膈疝脑炎外伤

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中毒气胸、血胸

休克、多脏器功能不全综合症

感染

药物中毒

上述各种疾病或临床状态导致急性呼吸衰竭发生的直接原因可分为三类,即呼吸道梗阻、肺实质病变、呼吸泵异常(包括肺泡组织、肺间质和肺血管)。临床中三者常互相关联。

(一)呼吸道梗阻

包括上呼吸道和下呼吸道梗阻。上呼吸道梗阻在婴幼儿常见,喉是上呼吸道的狭窄部,是发生严重梗阻的要害部位,可因感染、神经体液因素(如喉痉挛)、先天因素(如喉、气管软化)或异物、胃食道反流等不同原因引起。下呼吸道梗阻包括哮喘和毛细支气管炎等疾患引起的小气道阻塞,其特点以通气障碍为主,下呼吸道梗阻也可合并换气障碍。

(二)肺实质病变

包括一般性肺实质疾患和特殊性肺实质疾患。前者指各种肺部感染、肺水肿、

间质性肺疾患等。后者包括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和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从病变性质可分为感染、免疫异常、血管病变或微循环以及肿瘤等。其特点是以肺实质病变引起换气障碍为主,也可合并下呼吸道梗阻、通气障碍。(三)呼吸泵异常

呼吸泵异常包括从呼吸中枢、脊髓到呼吸肌和胸廓各部位的病变,其共同特点是通气不足。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感染性多发性神经根炎、重症肌无力危象、多发性颅脑胸廓损伤等神经、肌肉疾患还可因排痰无力引起呼吸道梗阻、肺不张和感染等肺实质病变。

二、急性呼吸衰竭的分型

(一)按病变部位可分为:

1.中枢性呼吸衰竭,主要为通气障碍。

2. 周围性呼吸衰竭,可同时存在通气和换气障碍。

(二)按呼吸功能障碍的性质分为:通气功能衰竭和换气功能衰竭。

(三)按血气分析结果分为:

I型呼吸衰竭即单纯低氧血症型(PaO2 < 50mmHg)。

II型呼吸衰竭即低氧血症伴高碳酸血症型(PaCO2 > 50mmHg)。

血气分型客观精细,可指导机械通气参数选择和调节,为国内临床所常用。但这种分型对临床发病机制分析并不实用,也不能反应临床疾病或呼吸衰竭的严重程度。同时在判断血气值时,尚须考虑各年龄正常血气值标准的不同;吸氧治疗情况下,更受吸入氧浓度(FiO2)的影响,即使以PaO2/FiO2为标准,实践中亦存在FiO2测定问题。因此,把血气值作为判断呼吸衰竭的唯一标准,尤其是仅凭一次血气值作诊断,是不适宜的。近年来,从呼吸衰竭的发病机制和临床发生发展特点出发,我们推荐下列分型方法和术语。

(四)按呼吸泵功能和肺功能分型

1、呼吸泵衰竭:将驱动或调节呼吸运动的中枢神经、周围神经、呼吸肌、胸廓等统称为呼吸泵。因呼吸驱动力不足或呼吸运动受胸廓限制而引起的呼吸衰竭,称为泵衰竭。主要表现为PaCO2进行性升高。早期给予适当有效的呼吸支持往往可以奏效。

近年发现,呼吸困难时呼吸肌作功的耗氧可达机体总氧耗的30%以上,呼吸肌

疲劳是泵衰竭的重要原因。尤其新生儿、小婴儿呼吸肌发育不成熟;加之膈肌运动易受腹胀影响而负荷加重,更易发生泵衰竭。休克、严重贫血等氧运输障碍,使呼吸肌供氧降低,也可导致呼吸肌缺血和迅速疲劳,出现泵衰竭。

2、肺衰竭:肺实质、间质病变和肺循环障碍所致的呼吸衰竭属肺衰竭。临床表现为低氧血症,早期PaCO2正常或通气过度。随病情发展,出现呼吸肌疲劳或气道梗阻,使PaCO2上升。急性肺损伤(ALI)和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即是典型的肺衰竭。

(五)潜在性呼吸衰竭(potential respiratory failure)或称临界呼吸衰竭(Impending respiratory failure)

这一概念并非指慢性呼吸衰竭的早期。它是指呼吸肌麻痹,假性球麻痹,或气道分泌物多、呼吸肌疲劳等重症患儿的临界呼吸衰竭状态。在适宜的体位、气道通畅和吸氧情况下,无明显呼吸困难,血气值基本正常。一旦稍有气道分泌物潴留或在急诊室和病房进行治疗操作,如穿刺、影像学检查、体位改变等,就可发生完全呼吸衰竭(Frank respiratory failure),甚至呼吸心跳骤停。北京儿童医院PICU 每年均可收治或转入此类发病过程的呼吸衰竭患儿10余例。因此,必须注意识别这种状态,及时将此类患儿转入ICU监护治疗,有利于避免病情的急剧恶化。(六)急性呼吸衰竭和慢性呼吸衰竭

二者并无明确的时间界限。临床上常将数小时至数天内形成的呼吸衰竭称为急性呼吸衰竭。此时常引起生命脏器功能障碍,甚至呼吸心跳骤停。而慢性疾病,致使呼吸泵或肺功能逐渐受损引起的呼吸衰竭属于慢性呼吸衰竭。机体对低氧血症和高碳酸血症常有所耐受,生命体征相对平稳。但慢性呼吸衰竭急性恶化则常呈急性呼吸衰竭的临床表现。近年来,儿科慢性病导致急性呼吸衰竭反复发作或慢性呼吸衰竭急性恶化的病例明显增多。其原发病主要有:先天性呼吸系统畸形,如先天性喉气管软化或狭窄、先天性神经-肌肉疾病、代谢异常性疾病、先天性心脏病等。这些患儿治疗难度大,是呼吸衰竭治疗中的棘手问题。

三、急性呼吸衰竭的发病机制

通气不足和换气障碍所致的低氧血症和二氧化碳潴留(即高碳酸血症)是呼吸衰竭的基本病理生理改变。

(一)婴幼儿易发生急性呼吸衰竭与其呼吸系统解剖生理特点有关

1.气道特点:气道窄,喉气管软骨软化,加之咳嗽能力差,极易发生上、下气道梗阻和气体滞留。新生儿气管内径约3mm,上气道粘膜水肿1mm即使通气面积减少70%(而成人仅减少30%),气道阻力明显增加,婴幼儿又易发生气道异物、喉气管炎。

2.肺泡直径小、数目少,可能出现肺表面活性物质相对不足,加之胸壁柔软,因此,容易发生肺不张、呼吸功能代偿不足等。

3. 呼吸生理特点:呼吸频率快、呼吸中枢调节能力差、易发生呼吸肌疲劳。(二)通气和换气障碍发生机制

气道梗阻、肺不张和呼吸肌疲劳均可导致通气不足,引起PCO2升高,并伴有不同程度的低氧血症。换气障碍系各种肺疾患所致,主要引起PO2下降,PCO2视病情或循环和细胞氧合功能状态而不同,可降低、增加或不变。换气障碍的三种机制是:通气/血流比例失调、弥散障碍和肺内动静脉分流。临床上常多种因素并存并互相影响,形成恶性循环。

(三)近年来对急性呼衰发生机制的深入研究主要在以下几方面

1.气道高反应性

2.表面活性物质量和质的改变。

3. 呼吸肌疲劳。

4.心肺功能互相影响(Cardio-pulmonary interaction):

①胸内压变化对左右心室功能的不同影响。

②肺容量、肺功能残气量对心血管功能的影响。

③心功能不全对肺循环的影响。

4.细胞因子和炎症介质,详见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节。

四、临床表现

急性呼吸衰竭可发生于家庭、社区、急诊室、实验室检查现场、病房和ICU内。其临床经过按原发病、年龄和治疗方法不同,有很大的不同。小婴儿常可表现为突然发生的呼吸道梗阻、呼吸停止,甚至呼吸心跳停止。

(一)低氧血症

紫绀:在血红蛋白正常情况下,氧饱和度降至80%以下时出现紫绀。

神经系统:嗜睡、烦躁、意识模糊甚至昏迷抽搐。

循环系统:心率增快,后可减慢,心音低钝。轻度低氧血症心输出量可增加;严重时减少。血压先增高后下降。严重缺氧可致心律紊乱。

消化系统:可有消化道出血,亦可有肝功能损害,谷丙转胺酶增高。

肾脏:出现蛋白尿、白细胞及管型,少尿或无尿。因严重缺氧可引起肾小管坏死,肾功能衰竭。

(二)高碳酸血症

早期可有头痛、烦躁、摇头、多汗、肌震颤。

神经精神改变:神志淡漠、嗜睡、谵语、视网膜充血,严重者可有昏迷、抽搐、视神经乳头水肿。如出现脑水肿,可有两高(颅内压高、肌张力高)、两乱(意识紊乱、呼吸节律紊乱)和瞳孔变化(忽大忽小或一大一小)。

循环系统:心率增快,心输出量增加,血压上升。严重时心率减慢、血压下降、心律紊乱。

毛细血管扩张症:四肢暖湿、皮肤潮红,唇红,眼结膜充血和水肿。

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还可引起一系列的酸碱、水电解质紊乱。最终导致多个器官功能紊乱和失调。

(三)临床表现与病情严重度和预后的关系

急性呼吸衰竭的病情严重度与其病理生理紊乱的程度有关,当然与原发病和年龄亦有关。应注意以下二点:

1 单从临床呼吸系统的症状体征,难以对呼吸衰竭作出准确判定。重症哮喘全身衰竭时,反而呼吸困难、喘憋减轻;神经肌肉疾病所致泵衰竭患儿,在安静状态下可无呼吸困难或呼吸频率增快。所以,对呼衰病人需全面观察病情进行综合分析。

2 血气和酸碱平衡变化与呼衰病情和预后密切相关,但需动态观察。在呼吸衰竭治疗过程中,有时血气异常的类型可以频繁地发生变化。一般来说,出现下列血气指标中的一项均可对机体造成明显损害:pH<7.20,PaO2<40mmHg,PaCO2>80mmHg。但不同原发病和不同年龄患儿的这种相关性可有明显不同。另外,导致血气改变的机制亦非常重要。小婴儿因气道梗阻,pH<7.00,经抢救存活者亦并非罕见。更中重要的是看PaCO2增高的速度,慢性增高达80~120mmHg 者,临床亦可无显著症状。反之,潜在呼吸衰竭者血气可以正常,然而一旦呼吸负荷增加,即可发生严重的血气值变化,甚至呼吸心跳骤停。

五、呼吸衰竭的治疗

(一)A,Airway:气道管理和通畅气道。

1.湿化、雾化及排痰:可概括为“一滴二拍三吸痰”。必须强调温湿化和温雾化。

2.解除支气管痉挛和水肿:对气道高反应性和有气道梗阻性疾病的患儿,在喷射雾化中加入喘乐宁(Salbutamol 5mg/ml)0.15mg/kg,及生理盐水1~2ml。重症哮喘可于15~30分钟后再用一次。

(二) B,Breathing,Brain:维护呼吸和大脑功能

1.给氧:根据小儿呼吸系统解剖生理特点,随年龄而选择不同的氧疗器械和方法。常用的吸氧方法为:鼻导管法(氧流量:年长儿1~3L/min;婴幼儿0.5~2L/min;新生儿0.3~1L/min)、面罩(氧流量为:年长儿3~5L/min;婴幼儿2~4L/min;新生儿1~2L/min)、氧气头罩、氧气帐和NCPAP。

2.改善通气:必须充分认识到小婴儿头大、颈短、下颌小、舌大、后鼻道窄、气管短软、气道直径和形态易变,易发生梗阻的特点。可采用抬高上半身,颈部略伸展的体位。如需放置胃管,应尽可能选用小号。

适宜的体位并给予定时更换,吸痰和鼓励咳嗽排痰,对于呼吸泵衰竭的年长儿亦尤为重要。有时良好的气道管理和无创呼吸支持可使呼吸肌麻痹的患儿免于气管插管和机械通气。

(三)C.Cardia Circulation:维持心血管功能

(1)强心药:洋地黄制剂。

(2)利尿药:速尿等。

(3)血管活性药。如多巴胺、多巴酚丁胺等。

(四)D.Drug:其他针对病因的用药

急性呼衰时发生的酸中毒,原则上必须通过积极改善通气来纠正,pH<7.20~7.25的代谢性或混合性酸中毒应使用碱性药物。

(五)E.Etiollogy:病因治疗

选用适当的抗生素、广谱抗病毒药。

(六)F.Fluid:液体疗法

液量一般在60~80ml/kg.d,脑水肿时酌情减少。

上述原则必须牢记。机械通气、血管活性药、碱性药物的用法见有关章节。

总之,急性呼吸衰竭为儿科最常见的急危重症之一,表现错综复杂,瞬息万变,临床医师必须密切观察病情,抓住主要矛盾,因地制宜,采取综合措施,果断地进行抢救,方能使患儿转危为安。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陈贤楠

人文关怀在新生儿科优质护理服务中的应用

人文关怀在新生儿科优质护理服务中的应用 发表时间:2016-05-06T09:52:16.997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6年1月第2期作者:王琳[导读] 将人文关怀有效的应用于新生儿科优质护理服务中,将有助于提高护理服务质量和患方满意度,构建和谐的护患关系。 王琳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新生儿科重症监护室二病区河南郑州 450052 【摘要】目的探讨人文关怀在新生儿科优质护理服务中的应用。方法在优质护理服务的基础上,强化人文关怀,为患儿及家属提供人性化及个性化护理服务,比较应用前后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以及患者家属的满意度。结果在优质护理服务中加强人文关怀后,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下降,患儿家属满意度上升。结论将人文关怀有效的应用于新生儿科优质护理服务中,将有助于提高护理服务质量和患方满意度,构建和谐的护患关系。 【关键词】人文关怀;新生儿;优质护理服务人文关怀是指以人为主体的护理参与人文现象,它既是现代医学护理模式的发展要求,又是构建和谐护患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人文关怀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在护理方面集中体现在对患者的生命与健康、患者的权利与需求、患者人格和尊严的维护[1]。优质护理服务是在提供临床服务活动中,融入精神的、文化的、情感的服务,其中心就是创造一种“以病人为中心”的人性化服务理念。我院新生儿科重症监护室自2014年1月在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的基础上,强化人文关怀,效果显著,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选择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我科住院635例新生儿为观察对象(观察组),在优质护理服务的基础上强化人文关怀。选择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我科住院的584例新生儿为对照(对照组),给予患儿实施全程的优质护理服务。 2 方法 2.1 全程的、连续的、全面的优质护理 2.1.1 加强业务学习,提高专业素质每月组织理论学习,考试,提高专业理论知识。加强三基培训,对各项常规及操作技能不定时的考核,考核不合格者给予培训,提高护理技术。通过院内培训、外出进修、学术交流等多种形式吸收新知识、新信息,不断提高专业素质。 2.1.2 优化排班,实行责任小组包干制根据护士业务能力均衡分成4个责任组,设立责任组长、责任护士,按照层次确定岗位职责和工作内容,根据患儿病情轻重安排责任护士,采用护士长及责任组长监督管理的形式进行质量控制,真正将“以质量为核心”落实到实处。 2.1.3 加强护理安全管理完善患儿身份识别制度,佩戴腕带,出入院均经两人核对身份。在各项操作的执行中严格执行双人核对、多途径核对制度,保证护理安全。强调“慎独”工作,工作中认真负责,多巡视,多观察,及时预防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2.1.4 落实基础护理,强化专科护理仔细观察病情,精心喂养,耐心更换尿布及清洗臀部,以保证新生儿不发生呛咳和感染。给予新生儿沐浴、抚摸、预防注射,实行一对一的个性化服务。 2.2 人文关怀护理的具体实施 2.2.1提高护士人文素质人文素质要求现代医护人员具有广博的知识、高尚的道德感、积极而稳定的情绪、良好的性格、良好的沟通技巧、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通过定期邀请社会人文学者讲座、开展科室内部人文方面典型案例的学习等途径,培养、提高全体护士在人文理论、医学心理学、人际关系学、医学社会学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切实加强护士在临床实践中所需的人文关怀知识和技能的培养,以实现人性化护理服务。 2.2.2 营造温馨的住院环境在新生儿走廊悬挂图文并茂的展板进行健康教育,提高患儿家属的认知水平,介绍常见病知识普及,宝宝喂养、沐浴及日常护理常识。在病房外家属等候区悬挂病区介绍,设置专栏宝宝祝福版面,家属可用心形小贴士写上祝福话语粘贴于此。设计温箱遮光罩,减少光线刺激。换用软底拖鞋,避免在病室内高声说话,限制入室人数,调低各种仪器的报警音量,创造安静的环境,减少噪音刺激。实施“鸟巢式护理”,使患儿身躯安全舒适,减少哭闹,降低耗氧,保存能量,有利于生长发育。 2.2.3 注重细节管理新生儿病房实施无陪护管理,加之新生儿不会表达,护理工作要勤于观察,注重细节。患儿哭闹时及时查找原因,各种管路做好管理、消毒。操作集中进行,操作前唤醒宝宝,减少因突然刺激而出现的惊跳与哭闹。制作各类温馨提示卡悬挂于床头,便于提示病情观察重点及工作要点。发现问题,及时向医生汇报沟通。 2.2.4 加强护患沟通,做好健康教育患儿入科热情接待,向家属进行详细的入院宣教,发放《新生儿家长手册》,从而让家长通过文字和图片了解病区情况、各项规章制度以及宝宝所患疾病相关知识,便于医患沟通。在治疗过程中,按时发放费用清单,耐心做好解释工作。每天定时由医护人员在谈话间向患儿家属进行病情解释及告知,耐心回答其关心的问题。在病情允许情况下,允许家属在非治疗时间人性化探视半小时,由主管医师和责任护士与家长积极沟通,满足患儿家属的情感需要。对于个别患儿家属通过谈心加强心理护理。患儿出院前对家长手把手指导,让他们掌握喂养、沐浴、抚摸等日常护理,让宝宝出院后也能得到良好的照顾。出院时详细宣教出院后注意事项,发放我科自行撰写的《宝宝护理手册》及留有科室电话的随访卡,做好出院后健康指导。对需要跟踪的宝宝进行电话回访和跟踪护理,了解康复情况,及时为家长解惑答疑,并进行正确的指导。 2.3 观察指标回顾性统计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护理差错的发生率,通过出院时向患者家属发放满意度调查表,了解和统计患者家属的满意度。 2.4 统计学方法计数资料选择百分率表示,用SPSS19.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两组率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选择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3 结果 在优质护理的基础上强化人文关怀后,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由1.712%下降至0.47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患者家属满意度由97.260%上升至99.05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详见表1)。表1 应用人文关怀前后护理质量及满意度的比较

新生儿科护士岗位职责和工作标准

新生儿科护士岗位职责和工作标准

新生儿科责任护士岗位职责 1.在护士长及上级护士指导下进行工作。 2.严格遵守各项护理规章制度和技术操作规程,正确执行医嘱, 准确、及时完成各项护理工作任务,防止缺陷事故发生。 3.根据科室分工,全面执行整体护理,全面落实所管新生儿的病 情观察、治疗、护理和护理文书记录工作。掌握新生儿常见护理技术及危重新生儿抢救配合技术,做好新生儿监护,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发现异常及时报告上级护士和医生,并及时妥善处理。 4.严格执行医院感染控制制度,落实新生儿安全防护措施,保证 新生儿安全。 5.贯彻执行医院母乳喂养规定,积极促进住院新生儿的母乳喂养 和袋鼠护理工作。 6.认真做好危重患者的抢救及各种抢救物品、药品的准备和保管 工作。 7.参加护理查房和病历讨论。 8.积极参加业务学习、技术培训和专题讨论,不断提高专业技术 水平。 9.指导助理护士、实习同学和护工的工作。 10.严格遵守医德医风规范,努力提高自身道德素质,全心全意为 病人服务。

新生儿科责任护士工作标准 1.服从护士长及上级护士的领导。 2.各项护理任务按时完成,医嘱执行准确、及时,无护理不良事 件发生,各项护理制度和技术操作规程按要求执行。 3.新生儿的抢救、病情观察、治疗和护理及时有效,异常情况观 察密切,发现、报告、处理及时。整体护理落实到位,患儿安全。 4.医院感染控制制度落实到位,新生儿安全防护措施执行到位, 患儿安全。 5.医院母乳喂养规定按要求执行,住院新生儿的母乳喂养逐步提 高,袋鼠护理工作有效推行。 6.危重患者抢救及时有效,抢救物品、药品无过期,数量充分, 处于完好备用状态。 7.护理查房和病例讨论要体现专科能力。 8.业务学习、技术培训和专题讨论体现临床思维能力。 9.助理护士、实习同学和护工的带教工作按计划完成。 10.无投诉事件、服务态度好,服务对象满意度大于90%。 新生儿科责任护士组长岗位职责 1.同新生儿科责任护士职责。 2.带领本组护理人员,维护团队精神,建立团队间有效的沟通。 3.带领本组责任护士对所管床位患者进行临床护理评估,运用整

儿科常见急危重症

儿科常见急危重症——感染性休克 [休克分类] 1.低血容量性休克(hypovolemic shock):儿童最常见的休克病因为低血容量,如出血导致循环血量丢失、源于胃肠炎或多尿的液体丢失或液体转移至第三间隙。 2.分布异常性休克(distributive shock):由于外周血管功能异常,导致血液在器官间和器官内的分布异常。儿童最常见的分布异常性休克为感染性休克。 3.心源性休克(cardiogenic shock):由于心脏泵功能衰竭,使心输出量和组织灌注不足。 4.梗阻性休克(obstructive shock):指内在和外在因素使心血管结构口径变小,从而限制血液流动。病因包括心包填塞和张力性气胸。 [微循环结构和功能] 1.正常结构:微循环是指500μm以下的微动脉与微静脉之间的微血管中的血液循环,属循环系统的基本单位,身体不同部位结构组成不同,以肌肉为例微循环的结构如图示。 微循环通路由直接通路、迂回通路、分流短路三部分组成。血液由微动脉、后微动脉、通血毛细血管到微静脉的通路属直接通路,经常处于开放状态,使血液能迅速通过微循环回到心脏,安静状态下,大部分血液经此通路回心,以免过多血液滞留在真毛细血管网内。血液由微动脉、后微动脉、真毛细血管到微静脉的通路,称迂回通路。在安静时仅有20%左右的真毛细血管根据需要轮流开放,物质交换主要在此处进行。血液由微动脉、通过动静脉吻合支到微静脉,称短路分流,一般处于关闭状态,在休克时则大量开放,使血液经短路回流心脏,因其管壁厚,血流迅速、无物质交换作用,能加重组织缺氧。 2.微循环的功能:可分为营养血管、阻力血管、容量血管三部分。 (1)微动脉周围平滑肌,受交感神经及血液中血管活性物质支配,是决定微循环血液灌注量的"总开关"。它还与小动脉一起决定周围循环的阻力,故称为阻力血管。 (2)真毛细血管仅由单层内皮细胞组成,外有少量结缔组织包围,不能舒缩,为进行物质交换的重要部位,故称营养血管。其血流量受毛细血管前括约肌调节。 (3)毛细血管前括约肌受体液因素、特别是局部代谢产物的调节而收缩、舒张,恰似微循环的"分开关",决定相应毛细血管网中的血液灌注量。对儿茶酚胺颇为敏感,而对缺氧与酸中毒的耐受性差。 (4)微静脉能容纳较多血液,对静脉回流具有重要调节作用,故称容量血管。当其收缩时使毛细血管内血流淤积,恰似"后开关"。其静脉壁平滑肌受交感神经支配,耐酸,故在酸性条件下对缩血管物质仍能保持良好反应性。 (5)吻合支管壁则有完整的平滑肌,受交感神经支配,以β受体占优势。当开放时则形成动静脉短路分流。 综上所述,微循环的血流量取决于动脉压及微动脉与微静脉的管径(与管径的4次方成正比)。微循环的血流分布取决于毛细血管前括约肌的舒缩程度及微动脉、微静脉间吻合支开放的数量。 3.神经体液因素对微循环的调节: 微动脉、微静脉均受交感神经支配。管壁平滑肌多含α受体。交感神经兴奋时,微动脉、微

优质护理服务在新生儿科中的应用

优质护理服务在新生儿科中的应用 目的探究”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在新生儿科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方法通过加强继续教育,夯实基础护理,注重细节,注重有效沟通,保障高危儿医疗护理安全。结果让家长随时了解患儿病情,消除家长顾虑,构建和谐护患关系。结论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后,提高了护理质量,患儿家长对新生儿科护理满意度显著提高融洽了与护理人员的关系。 标签:优质护理服务;新生儿;基础护理;沟通 新生儿期是指自胎儿娩出后脐带结扎时起,至生后足28d内的婴儿,我科收治的新生儿为生后有异常症状的婴儿,大多为早产儿,病情变化快并发症和病死率比较高。为了保证新生儿生存和生活质量,我科认真贯彻国家卫生部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夯实基础护理,提供满意服务[1]。我科有针对性地制定新生儿的全程优质护理计划并实施护理[2],以患者为中心,强化基础护理,全面落实护理责任制,深化护理专业内涵,整体提升护理服务水平,抓管理、抓质量、促和谐为患者提供全程、全面、优质的护理服务,提高患者家长满意度。 1 加强继续教育,提高护士综合素质 1.1继续教育学习 1.1.1定期组织科内人员业务学习,提高专科理论知识。通过多种形式如自学、进修、请专家开展学术讲座,参加各类国家级继续教育学习班,科内护理查房、业务学习、小讲课等等形式多样,注重互动.营造浓厚的学术氛围,不断吸纳新知识新信息,巩固基础知识,不断提高综合素质。 1.1.2规范各项操作技术对各项常规及操作技能不定时的考核,考核不合格者给予培训,以限期达标。每季度进行一次护理技能大比武并评选出”季度优秀操作能手”。 1.2护理科研能力在护士长带领下全科注重护理高质高量的科研论文;参加四省护理管理学术交流会”优质护理服务”专题讲座等。 2加强基础护理,发展专科护理 从点滴做起,勤巡视,仔细地观察病情,精心的建立和完善新生儿喂养指引、耐心换尿布及时用温热水清洗臀部,注重大便颜色和性状量,以保证新生儿不发生呛咳和感染;强化专科护理,规范沐浴护理和抚触护理,2次/d给新生儿进行沐浴、抚触、及时做好预防接种注射,实行一对一的个性化服务。 3 加强病房管理,优化护理服务流程,营造轻松和谐住院环境

新生儿科各项管理规章制度样本

新生儿科各项管理规章制度

新生儿科有关的规章制度 新生儿科工作制度 1、新生儿科的工作人员在院领导下,具体负责组织实施,本科主任、副主任医师、住院医师应加强对新生儿的各项业务技术管理。 2、新生儿科的工作人员,每天查房一次,并及时处理新生儿的异常症状,做到轻症不转院。需复诊者应多次观察,需转院者由科主任确定。 3、加强检诊工作,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防止交叉感染,做到检查器材专用,如听诊器、体温计、测黄疸仪等。查房前后专业清洁洗手。 4、新生儿的工作人员,必须做到不旷工、不迟到、不早退,把心放在新生儿科,认真细心观察每一位新生儿。做到科学观察,合理医疗。 5、新生儿科全体工作人员每周业务学习一次,讨论解决疑难病例。新生儿科管理制度 1、新生儿病房布局合理,做到洁污区域分开,功能流程合理。 2、新生儿病房室温保持在24~26℃,相对湿度为55-65%;保持空气清新,每日下午各通风一次,每次不少于30分钟。每日空气循环消毒三次;每月做空气培养并做好记录。 3、新生儿病房一人一床,被单床单枕套按规定进行换洗,发现污渍及时更换,新生儿出院必须进行终末消毒处理后才能使用。 4、患儿皮肤、粘膜的器械、器具及物品应做到一人一用一消毒。如:

雾化吸入器、面罩、体温计、浴巾等 5、奶瓶“一人一用一消毒”,配奶间用具专用,应用煮沸消毒或高压蒸汽灭菌。 6、新生儿所用衣物,面巾等必须经消毒后方可使用;用后物品应放入专用容器,防止交叉感染;使用后的一次性纸尿布放入专用污物桶加盖密封保存处理。 7、对新生儿沐浴室内的沐浴用品,沐浴池及地面进行消毒。 8、新生儿病房暖箱,蓝光箱每日清洁并更换湿化液,一人一用一消毒。同一患儿长期连续使用暖箱、蓝光箱应当每周更换并做好终末消毒处置。 9、对新生儿病房工作人员的手,物体表面做细菌监测;每年对医务人员进行传染病病原携带检查,阳性带菌者应调离新生儿室,阴转后方可回新生儿室工作。 10、新生儿病房的医务人员须更换好衣、帽、鞋、口罩,外出时必须更换外出衣、鞋。非本室工作人员一律不得进入新生儿室,家属应在规定时间进行探视。 11、医务人员应按要求做好手卫生,接触每一位新生儿前后均应洗手、消毒,防止交叉感染。 12、新生儿查对制度,做好新生儿腕带,床头标识,严防差错事故发生。 13、观察新生儿的病情变化,并准确、及时、全面书写护理记录,发现异常及时通知医生处理。

儿科常用药品

1、西药品种 中文名称剂型备注 阿莫西林口服液体剂、颗粒剂限儿童及吞咽困难者 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口服液体剂、颗粒剂限儿童及吞咽困难者 伏立康唑口服液体剂限儿童及吞咽困难者的重症真菌感染 金刚乙胺口服常释剂型口服液体剂颗粒剂限儿童流感使用 布洛芬栓剂△;限儿童 复方氨基酸(19AA-1) 注射剂限儿童 重组人生长激素注射剂限儿童原发性生长激素缺乏症和工伤保险 高血糖素注射剂限严重低血糖症和儿童 静脉注射用人免疫球蛋白(pH4) 注射剂限儿童重度病毒感染和工伤保险哌甲酯缓释控释剂型限儿童 动物源肺表面活性物质注射剂◇;限新生儿 多潘立酮栓剂限儿童及吞咽困难者 消旋卡多曲颗粒剂限儿童 2、中成药品种 药品名称备注 小儿感冒片△ 小儿至宝丸 小儿宝泰康颗粒△ 小儿热速清颗粒(口服液)△ 小儿柴桂退热颗粒(口服液) 小儿豉翘清热颗粒 小儿双清颗粒△ 小儿导赤片 健儿清解液△ 小儿化毒散(胶囊) 小儿咽扁颗粒△ 小儿清热利肺口服液△ 小儿肠胃康颗粒△ 小儿泻速停颗粒△ 儿泻停颗粒 儿泻康贴膜 小儿腹泻贴△ 小儿消积止咳口服液 小儿金丹片 小儿咳喘灵颗粒△ 小儿清热止咳口服液△ 小儿肺咳颗粒 儿脾醒颗粒 健儿消食口服液 醒脾养儿颗粒△ 小儿生血糖浆 小儿香橘丸

小儿化食丸(口服液) 小儿七星茶口服液△ 小儿消食颗粒(片)△ 五粒回春丸限儿童 苍苓止泻口服液限儿童 双苓止泻口服液△;限儿童 清宣止咳颗粒△;限儿童 肺力咳合剂(胶囊)限儿童 珠珀猴枣散限小儿发热痰鸣 健脾止泻宁颗粒限儿童 槟榔四消丸(片)△;限儿童化积口服液限儿童 王氏保赤丸限儿童 一捻金[指:散剂](胶囊)限儿童牛黄抱龙丸限儿童 天黄猴枣散限小儿发热惊风 五福化毒丸(片)限儿童 开喉剑喷雾剂限儿童

新生儿科保障常用仪器设备使用的制度等

新生儿科保障常用仪器设备使用的制度等 文件编码(GHTU-UITID-GGBKT-POIU-WUUI-8968)

常用仪器、设备和抢救物品使用的制度1、定位放置:各种仪器、设备和抢救物品等放在易取放的位置,并定位放置、标识明显,不得随意挪动位置。 2、定人保管:各抢救仪器有专人负责保管,所有护理人员均应具备识别主要报警信息的基本知识与技能。 3、定期检查: (1)每班专人清点记录,开机检查保持性能良好呈备用状态。 (2)护士长每周检查一次。 4、定期消毒:监护仪表面每日以500mg/L健之素消毒液擦拭,电缆、传感器和仪器的所有附件每次使用后需要500mg/L健之素消毒液擦拭。 5、仪器不得随意外借,经相关部门领导同意后方可出借。 6、定期保养: (1)每日清洁保养一次。 (2)保养人每周清洁保养一次并记录。 (3)设备科定期检修。

仪器维修、日常保养流程 1、护士长安排专人负责科室内仪器的维修与保养。按规定时间进行检查,并注明功能标示,检查者签字。 2、一旦发现仪器故障,按要求登记仪器维修登记本,及时报修,设备科人员检修,或将仪器送达维修部门,并做好登记。 3、维修好的仪器由检修部门派专人送交科室,由专人验收签字,仪器做好功能标示贴,并注明检修日期与时间,检查者签名。 4、科室内所有仪器必须保持清洁、按规定位置摆放,用后清洁,归放原处,并做好功能标示。

保障常用仪器、设备使用的制度 一、仪器、设备建档 仪器、设备购进科室后,建立仪器、设备登记本,对于仪器的说明书及各种证书分类保管,以便备查。 二、仪器、设备使用 1、使用人员必须经过培训,掌握仪器性能及操作规程。 2、使用前认真检查仪器性能、完好状况,使用后认真清洁、清理仪器,并按规定填写使用记录。 3、避免错误操作和使用超周期和停用的仪器设备。发现异常状况时,立即停止操作,并加贴停用标识。 三、仪器、设备管理 1、各部门、各科室要对所在部门所有的仪器、设备都进行标识管理。 2、有专人管理相关仪器设备,发现标识遗失或损坏,及时向上级汇报,查证后补上。 3、所有仪器设备均要张贴使用规范或使用流程。 四、仪器设备的维修和报废 仪器设备如发生异常和故障,及时与设备科联系,如果设备科无法解决,则报科主任批准后报废。 五、设备维修和保养 1、保持仪器、设备及环境的整洁。 2、定期检查仪器设备的工作状态是否正常。 3、长期不使用的仪器设备在使用前,应进行检查或校验。 仪器设备使用人员可以进行一些仪器使用中常规用件的更换,管理人员可进行消耗件的更换和一般故障的排除。

新生儿科护士岗位职责和工作标准

新生儿科责任护士岗位职责 1.在护士长及上级护士指导下进行工作。 2.严格遵守各项护理规章制度和技术操作规程,正确执行医嘱,准确、及 时完成各项护理工作任务,防止缺陷事故发生。 3.根据科室分工,全面执行整体护理,全面落实所管新生儿的病情观察、治疗、 护理和护理文书记录工作。掌握新生儿常用护理技术及危重新生儿抢救配合技术,做好新生儿监护,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发现异常及时报告上级护士和医生,并及时妥善处理。 4.严格执行医院感染控制制度,落实新生儿安全防护措施,保证新生儿安全。 5.贯彻执行医院母乳喂养规定,积极促进住院新生儿的母乳喂养和袋鼠护理工 作。 6.认真做好危重患者的抢救及各种抢救物品、药品的准备和保管工作。 7.参加护理查房和病历讨论。 8.积极参加业务学习、技术培训和专题讨论,不断提高专业技术水平。 9.指导助理护士、实习同学和护工的工作。 10.严格遵守医德医风规范,努力提高自身道德素质,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 新生儿科责任护士工作标准 1.服从护士长及上级护士的领导。 2.各项护理任务按时完成,医嘱执行准确、及时,无护理不良事件发生,各项 护理制度和技术操作规程按要求执行。 3.新生儿的抢救、病情观察、治疗和护理及时有效,异常情况观察密切,发现、 报告、处理及时。整体护理落实到位,患儿安全。 4.医院感染控制制度落实到位,新生儿安全防护措施执行到位,患儿安全。 5.医院母乳喂养规定按要求执行,住院新生儿的母乳喂养逐步提高,袋鼠护理 工作有效推行。 6.危重患者抢救及时有效,抢救物品、药品无过期,数量充足,处于完好备用 状态。 7.护理查房和病例讨论要体现专科能力。

儿科常见试题与答案

E ) B ) D ) A ) B ) C ) 得分 C 原虫 C 扁桃体红肿 C 流涕 C 提倡母乳喂养 ) c ?呼吸音降低 C.心力衰竭 C 呼吸音粗 C 间歇热 ( C ) C 肺部体征常不明显 C 消化道出血 ) C 代谢性酸中毒 C ) C.60~80ml B ) C.5~7 日 B ) 全科医师岗位培训儿科常见试题 单位 学号 姓名 1. 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病原是( A. 细菌 B 病毒 D.真菌 E.混合感染 2. 小儿上感的常见体征,哪项不正确? A.—般好 B.咽充血 D.肺部湿罗音 E.颌下淋巴结肿大 3. 婴幼儿上感的症状与年长儿不同处是( A.发热 B.咳嗽 D 纳差 E.可高热惊厥 4. 小儿上感的最重要的防治措施是( D) A.经常户外活动 B.经常开窗通风 D.合理使用抗菌素 E.对症处理 5. 支气管肺炎和支气管炎最主要鉴别点是: A.发热咳嗽 B.呼吸困难 D.固定细湿罗音 E.血白细胞增高 6. 重症肺炎可出现以下表现,哪项除外( A.心肌炎 B.肾炎 D.脑水肿 E.肠麻痹 7. 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的主要体征是 A.喘鸣音 B ?细湿罗音 D.呼气延长 E.呼吸音降低 8. 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的热型常为 A.稽留热 B.弛张热 D.波浪热 E.不规则热 9. 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的临床特点,哪项不正确? A.新生儿婴幼儿多见 B.中毒症状重 D.猩红热样皮疹 E.易有并发症 10. 重症肺炎消化系统的严重表现是 A.食欲减退 B.频繁吐泻 D.肠鸣音消失 E.严重腹胀 11. 婴幼儿肺炎最主要的病理生理改变是 A.低氧血症 B.高碳酸血症 D.呼吸性酸中毒 E.混合性酸中毒 12. 小儿肺炎时支持疗法补液总量每日每公斤不大 A. 30~50ml B.50~70ml D.80~100ml E.100~120ml

PBL教学模式在新生儿科实习带教中的应用

PBL教学模式在新生儿科实习带教中的应 用 2010年6月第12卷第2期成都中医药大学(教育科学版) Jun.2010,V o1.12,No.2Joum~ofChengduUniversityofTCM(Educ~ionMScienceEdition )?33? PBL教学模式在新生儿科实习带教中的应用 李德渊毛萌母得志 (四川大学华西附二院,四川成都610041) 关键词:实习带教;PBL教学;新生儿科 临床实习教学是医学教学环节中的重要内容,是 培养医学生临床分析思维能力和实践技能的重要环 节.近年来,"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Problem~Based Learning,PBL)的教学模式正逐渐引入医学教育.新 生儿科学是一门专业性和实践性很强的临床学科,如 何在新生儿科实习带教中正确引入PBL教学法,对培 养医学生的临床思维,掌握新生儿疾病的临床特点具 有重要意义. 一 ,新生儿科实习带教引入PBL教学的意义 PBL教学法是近年来受到广泛重视的一种教学模 式,通过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和训练,培养学生树立整 体的医学观,掌握系统整体性的方法及确立以病人为 中心的服务意识,同时培养学生必要的社会品质,提高 学生的综合素质.它强调把学习设置到复杂的,有 意义的问题情景中,通过学习者解决真实性问题来学 习隐含于问题背后的科学知识,形成解决问题的技能 及自主学习的能力.新生儿疾病的特殊性决定新生儿

教学的特殊性,通过PBL教学,使学生在新生儿科实 习中结合具体病人,加深对新生儿这一特殊儿童群体 疾病特点的认识,培养临床推理和创新思维,获得分析和解决新生儿常见疾病的能力. 二,新生儿科实习带教实施PBL教学模式的措施 1.对带教老师的要求 PBL教学对新生儿科带教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教师在带教中不仅是资源的提供者,也是资源的评价者和促进者.教师要有大胆进行教学改革的意识,更新教学观念,熟悉PBL教学法,带教内容和方式不能简单地停留于一般的临床技能培训和单纯病例讨论的层面上, 应能就具体病例精心设计出讨论题目,并组织好讨论, 要理解,洞察学生的想法,随时要解答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并做出准确,精简而又全面的总结. 2.对学生的要求 对每批到新生儿科实习的学生进行分组,带教老 师要尽快了解学生情况,讲明PBL教学内涵和教学目标,对每个学生提出具体的要求.例如,要求学生围绕 老师设计的病例的中心问题进行相关知识的学习及查询;要求学生在小组讨论中大胆提出自己的假设,推论和对策;促进学生在讨论中加深对新生儿疾病特点的 认识,培养活跃的临床思维及分析处理问题的能力等. 3.PBL病例确立及展开的具体实施过程 围绕病例进行讨论是PBL教学的基本模式,尽管 形式上与病例讨论相似,但教学方法和目的截然不同. PBL病例和核心知识的展开一般遵循:建立假设一提 出问题一资料收集及解疑一论证假设一归纳总结等基本过程.例如,在新生儿疾病教学中,可先由带教小组 主要成员拟定几个核心专题,如:新生儿黄疸,新生儿

送达地址确认书

送达地址确认协议 甲方: 身份证号码: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 法定代表人: 乙方: 住所地: 邮政编码:法定代表人: 传真:电话: 为便于甲、乙双方签署的编号为的《》(以下简称主合同)的履行、变更、解除和争议解决,双方协商一致达成如下协议: 第一条甲方提供下列地址、收件人、电子邮箱、电话号码、传真号码等信息(以下统称送达地址)用于接收乙方、人民法院或仲裁机构发送的各类纸质或电子数据通知、信函、法律文书(以下统称文书): 1、主要送达地址(甲方为自然人的,须为本人的真实信息;甲方为法人和其他组织的,须为法定代表人或主要负责人的真实信息)(1)邮寄方式送达: 邮寄地址:

详、地址搬迁、长期未自取、电子数据被退回、拒收等),以文书退回之日视为送达之日;按上述邮寄地址直接送达文书时,若发生送达不成情形(包括但不限于无人签收、地址不详、地址搬迁、拒收等),可以采用留置或张贴文书的方式送达,以留置或张贴文书之日视为送达之日。 第五条甲方提供备用送达地址的,乙方、人民法院或仲裁机构可以同时向甲方主要送达地址和备用送达地址送达。乙方、人民法院或仲裁机构仅向甲方主要送达地址送达的,仍可产生本协议第四条约定之法律后果。 第六条主合同项下债务完全清偿之前,双方对其送达地址作出变更的,应自变更之日起五日内将变更后的送达地址告知对方,否则送达地址仍以本协议载明为准。 第七条乙方就本协议条款内容已向甲方进行了充分的提醒和释明。 第八条甲方确认上述主合同的编号、名称、送达地址均系本方填写,明确知晓乙方或人民法院、仲裁机构按上述地址送达文书时,即使送达不成,亦具有推定送达的法律后果。 第九条主合同项下纠纷进入民事诉讼程序或仲裁程序后,双方又向人民法院或仲裁机构提交送达地址确认书的,以向人民法院或仲裁机构提交确认的送达地址为准,相关法律后果亦以人民法院或仲裁机构的规定为准。

儿科常用药汇总

儿科常用药汇总 1、轻微感冒(喷嚏、流涕):保婴丹(风寒感冒)、牛磺酸颗粒(风热感冒)、珠珀猴枣散、小儿宝泰康(风热)、小儿感冒颗粒、馥感林口服液、小儿金丹 2、感冒、发热:双黄连口服液、好娃娃感冒颗粒(小儿新)、牛磺酸颗粒、保婴丹 3、感冒、咳嗽:猴枣牛黄散、保婴丹、小儿感冒颗粒、小儿清肺口服液(同仁堂)、小儿止咳糖浆(露)、清宣止咳露 4、咳嗽、多痰:小儿止咳糖浆(露)、清肺化痰颗粒、沐舒坦、小儿消积止咳口服液、保婴丹、猴枣牛黄散、健儿清解液 5、严重鼻塞、脓涕:鼻渊舒、滴宁、0.5%麻黄素滴鼻(禁用滴鼻净) 6、退烧:泰诺林、美林、臣功再欣、小儿退热贴 7、发热、扁桃体炎(咽炎):小儿咽扁冲剂 8、舌苔厚、内火盛:王氏保赤丸、小儿七星茶、小儿七珍丹 9、食欲不振、脾胃虚弱:婴儿健脾散(婴儿素)、醒脾养儿颗粒、脾可欣、小儿七星茶 10、积食(乳食疳积)、厌食、消化不良:四磨汤、小儿化食丸、小儿七星茶、王氏保赤丸、导赤丸、婴儿健脾散 11、腹泻:妈咪爱、金双歧、思密达、乳酸菌素、丽珠肠乐 12、非感染性腹泻:脾可欣、醒脾养儿、婴儿健脾散、思密达、合生元 13、受惊、夜啼:牛黄抱龙丸、珠珀猴枣散、珍珠粉、保婴丹、婴儿素、小儿至宝丸(含朱砂,慎用) 14、睡眠不宁:婴儿素、保婴丹、猴枣散、醒脾养儿 15、湿疹:尤卓尔、绿药膏、肤乐霜、舒肤特、炉甘石洗剂、紫草油 磕碰擦外伤:万花油、好得快喷剂、完美芦荟胶 16、烫伤:京万红 17、常用抗病毒药:板蓝根(中)、新博林(西) 18、常用消炎药(抗生素):希刻劳、阿奇霉素、阿莫仙等。 幼儿常用药及用法

1、保婴丹(可作为常用药物,有病时按说明书上的用药剂量,无病时可两个星期按说明书上说明的一次药量的1/2服用) 2、五宝散(该药的用处比较多,对治疗孩子肚痛、主要由于寒热引起的非常有效) 3、宝宝一贴灵(如果宝宝受了风寒等可贴一下,很有效。但是在使用时要确认宝宝对该药是否有反应,应该半个小时左右揭开看一下,最多贴两个小时。不要按说明书上贴得那么久) 3、小儿退热栓(宝宝发烧时可使用,该药无副作用,但效果比较慢。如果烧得不是很高时使用) 4、百服宁(该药对高烧非常有效,尤其是医生说一定要点滴时,39度左右时可以使用,但要比说明书用的剂时要小,因为该药的副作用比较大,如非万不得已,请勿使用。但要常备。注意:服用该药后,孩子一般都不愿吃东西,会持续一周左右) 5、泰诺林(对高烧有效,降温快。如果没有超过39度时,请勿使用。切记凡是药效显著的,副作用都会很大) 6、强必林(这是小孩常用的消炎药,对于一般的炎症都比较有效,副作用不大) 7、新血丹颗粒(该药味特苦,但是如果孩子由于炎症而发烧时,将其与强必林一起服用,效果显著。而且都属中药,没有副作用。我家经常采用该种方法。不过喂药是个难题) 8、小儿速效感冒冲剂(广州星群药厂的最好。这种冲剂有许多厂家。感冒初期服用。如果感冒中期则没有效果) 9、小儿七星茶(可以平时冲在饮料中,或温水中服用。主要是清凉。尽量不要给孩子喝S 板兰根,夏桑菊等成人清凉用品。容易引起孩子肚痛或者拉肚子) 10、珍珠粉沫(压惊、清凉,最好是广西的淡水珍珠。常用对孩子的皮肤也有好处。但是不要多用,由于孩子小不容易消化,两周喝一点点是可以的) 11、抱龙丸(该药是中药,对孩子受惊、惊闹,夜啼等有效。但太苦) 12、小儿惊风散(这类药比较多,可以选中一个厂家的。有时孩子会因为大人的不小心而受到惊吓,鼻梁会发青。服用有效) 13、儿康宁(小孩夜啼,肚痛、消化不良有效) 14、消化水、石母生(这是消化药,由于某个阶段孩子消化不是很好时,可以服用) 15、葡萄糖酸钙(常用补钙药品)

优质护理服务在新生儿科的应用

优质护理服务在新生儿科的应用 发表时间:2016-04-18T15:45:58.767Z 来源:《医师在线》2015年11月第23期供稿作者:温敏 [导读] 陕西省延安市妇幼保健院从出生到28天的婴儿都被视为是新生儿,新生儿如果在出生后出现异常的情况往往都收治在新生儿科。温敏陕西省延安市妇幼保健院 716000 摘要:目的探讨优质护理服务在新生儿科中的应用,找出是适合儿科的优质护理措施,为患儿更好的护理。方法按着国家卫生部对优质护理的要求,结合实际情况,完善护理方面的管理机制,提高护理质量,从工作中提高基层护士的全面素质,详细制定优质的护理措施,使其在工作中能够更好的实施。结果在新生儿科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得到了家属的一致好评,有效的减轻患儿的痛苦,使其更快的得到康复。结论优质护理服务不仅可以很好的对患儿进行护理,可以有效的使患儿减轻病痛,缓解患儿的病痛给家属带来的不安,帮助患儿摆脱病魔。优质护理服务在医院新生儿科可以推广实施。 关键词:优质护理基层护士摆脱病魔 从出生到28天的婴儿都被视为是新生儿,新生儿如果在出生后出现异常的情况往往都收治在新生儿科,大多为早产儿。新生儿科里的患儿的病情比较复杂而且变化也快,也容易出现其他的并发症,致死率也比较高,而且患儿家属对患儿的情况不是太清除。为了能够帮助新生患儿早日康复,能使家人摆脱痛苦,在工作中找出合适新生儿科的优质护理非常有必要,为患儿和家属提供满意服务,保证新生儿的健康,提高护理质量。在新生儿科实施科学有效的优质护理服务,在新生儿科成立专业的优质服务团队,学习和借鉴国际上的优质的护理措施,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重视管理,在高质量的情况下完成新生儿科的优质护理。为了确保患儿早日康复,使患者家属摆脱压力,寻找科学有效的优质护理势在必得。 1.优质护理方法 1.1提升护理水平 制定科学有效的新生儿科护理制度和具体的操作步骤,收集新生儿相关疾病的护理技能,制定新生儿科里的紧急预案机制。制定新生儿科疾病的护理手册,将相关新生儿疾病的护理手册放在护士办公室,在业余时间要学习相关的疾病知识。经常组织新生儿科护理人员进行相关业务的培训,增加心理学和伦理学的相关知识,培养护理人员的交际互动能力,经常做心理方面的知识培训,能够使护士具备相应的调节情绪的方法,工作之余要学会合理的放松自己的情绪,如增强自身的个人爱好,多参加一些益智活动和体育比赛来提高自身的价值观,提高自身的随机应变能力,保持一个健康的心态,提高新生儿科护理人员的全面素质,使护理人员的应急能力得到提升。 1.2提高护士的护理理念 提高护理人员的护理理念,制定完善的管理措施。医院的管理者应该根据护理人员的个人能力、学历水平、专业技能、交际沟通能力以及处理紧急事情的应急能力等把护士分层管理,根据以上的内容实行不同的薪资待遇,鼓励护理人员学习相关知识,提升自身的专业技能和应急能力,提升护理人员的责任感,让患儿得到更好的优质服务,使其早日康复,使家属减轻由于患儿患病带来的压力。合理安排护士的工作情况,使他们有更多的休息时间,在人员安排方面,人员配置要根据工作量来安排,减少一些不必要的工作,增加多一些休息时间。管理者应尽可能的提高护士的待遇,升级医疗器械,因人而异,针对不同性格的护理人员要进行相关的情绪疏导,使护理人员能够发挥自身的优势,为患儿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 1.3与家长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 患儿进入新生儿科以后,医护人员要对患儿家属做好入院须知和各项注意事项,让患儿家属了解病情和相关的护理知识,让患儿家属对病情有更一步的了解,缓解他们的压力,配合医院方对患儿进行更好的优质护理,让患儿家属的紧张焦虑情绪慢慢的消失。了解患儿以及家属的具体情况,制定合理有效的优质护理,多了解一些患儿家属的心理变化特点,对其实施相应的心理干预,让他们消除疑虑,减轻压力,,对患儿进行正确的护理措施,对自己宣讲的内容进行测评,了解家属对宣讲内容的理解程度,学会有效的和患儿进行沟通,了解患儿的具体情况,对不同的患儿制定不同的优质护理措施,使用规范的医学护理用语,增强护理人员的有效沟通能力,尊重患儿以及家属的个人隐私,和患儿以及家属建立良好的关系,帮助他们摆脱痛苦,勇于面对。 3.讨论 3.1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得到提升 在对新生儿进行优质的护理工作中,护理人员自身的价值观得到了提升,对自己的目标有了新的定位,在新生儿科开展有效的优质护理工作以后,医院也制定了相关的规章制度,这样护理人员在工作中就有章可循,有章可依,增强了新生儿科护理人员的工作能力,提升了护理人员的信心。在这个大背景下,护理人员积极学习先进的知识来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使其能够更好的运用到工作中来,为患儿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 3.3医患纠纷明显下降 新生儿科运用优质护理服务以来,患儿以及家属对医院护理的满意度得到了提升,这样也给护理人员带来了工作积极性和工作热情,把要我工作转变成我要工作,在护理思想上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护理人员开始积极主动的和患儿家属进行沟通交流,对患儿家属进行全面的医学知识宣讲,对不同的患儿实施不同的个性化的优质护理,这就很好的让患儿以及家属的个人要求得到满足,同时也起到了带动的作用,,医院的医疗纠纷明显的得到了改善,新生儿科在实施了优质护理服务以后,促进了护理人员和患儿家属的游侠沟通,大大提升了患儿以及家属的满意度,使护理方的名气也得到了提升,有效的降低了护患之间纠纷的发生。提升了医院的知名度,使患者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达到了90%以上,使患者的病症能够有效的得到治愈,提升患儿家庭的幸福指数。 参考文献 [1]谢俐萍. 新生儿科实施优质护理服务的做法与体会[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3. [2]王颖,李秀云,旺辉,等.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试点病房的运作与成效[J].护理研究.2013 [3]韩斌如,杨莘,王玲,等=&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试点病房护理工作模式的改革[J].中国护理管理,2012 [4]史丽荣,马颖,芦献莉,优质护理服务理念在新生儿家长健康教育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14

6S管理在基层医院新生儿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20192019年6月第9卷第11期 ·护理管理· 6S管理在基层医院新生儿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周小敏 黄衬玲 翁秀全 吴?慧 暨南大学附属东莞市常平医院新生儿科,广东东莞 523573 [摘要]?目的?探讨6S管理在基层医院新生儿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及其临床意义,为临床护理管理工作提供参考。 方法 选取2016年8月~2018年1月于我院住院治疗的110例新生儿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5例,其中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管理,而观察组则予以6S管理模式指导下的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儿护理效果、家属对护理满意度及对护理质量的评分比较,并作统计学分析。 结果 观察组护理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家属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各项护理质量评分及总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6S护理管理模式可显著提升新生儿科护理效果及护理质量,进一步优化护患关系,具有较为重要的临床意义。 [关键词]?6S管理;新生儿科;护理管理;满意度 [中图分类号]?R473.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0616(2019)11-152-04 Application of 6S management in neonatal pediatrics nursing supervision of primary hospitals ZHOU?Xiaomin HUANG?Chenling WENG?Xiuquan WU?Hui Neonatal Pediatrics,Dongguan Changping Affiliated Hospital of Jinan University,Dongguan 523573,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application and clinical significance of 6S management in neonatal pediatrics nursing supervision of primary hospitals,and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clinical nursing supervision.Methods 110 newborns hospitalized in our hospital from August 2016 to January 2018 were selected as the research objects.They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according to the random number table method,55 cases in each group.The control group adopted routine nursing supervision,while the observation group received nursing intervention under the guidance of 6S management mode.The nursing efficacy,family satisfaction and score of nursing quality of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and made statistical analysis.Results The nursing efficacy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with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P<0.05);the nursing satisfaction of children's families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with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P<0.05);the nursing quality scores and total scores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with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P<0.05).Conclusion 6S nursing management model can significantly improve the nursing efficacy and quality for neonatal nursing,and further optimiz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nurses and patients,which has important clinical significance. [key words] 6S management;Neonatal pediatrics;Nursing supervision;Degree of satisfaction 临床治疗疗效与专业、高效的护理密不可分,随着医疗模式的转变,为保证护理质量及护理工作的高效有序进展,选择一种有效的护理管理措施最为关键[1]。传统护理管理由护士长实施,分工不明确,工作效率低下,严重制约护理人员的合理分工[2-3]。6S管理模式最早来源于日本企业管理,是一种对人、事、物进行现场管理的方法,其主要目的是保持工作环境整洁、提高工作效率、提高人员基本素养及合理优化人员分工等,伴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6S管理广泛运用于其他行业中并取得了较好效果[4-5]。医疗服务本质上属于一种服务性行业,且不同于其他服务业,医疗服务面对的直接是身份 特殊的人群,任何一个细小的疏忽或失误将有可能关系到患儿健康甚至生命[6-7]。本研究以我院新生儿科病例资源为研究对象,旨在探讨6S管理模式在基层医院新生儿科护理管理中的作用,为临床疾病治疗提供一定依据,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3月~2018年1月于我院新生儿科接受治疗的新生儿患儿的临床资料。纳入标准:(1)患儿年龄<28d;(2)患儿均为首次发病;(3)患儿入院前未接受相关药物治疗。排除标准:(1)伴有先天性疾病者;(2)并发严重心、脑、肺等疾病 152CHINA MEDICINE AND PHARMACY Vol.9 No.11 June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