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途径和方法

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途径和方法

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途径和方法
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途径和方法

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途径和方法

数学新课标指出:“中学数学应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重点是培养学生思维的独创性品质,要引导学生独立主动地掌握数学概念,独立完成定理的证明,积极鼓励学生标新立异性和运用数学知识解决数学问题与实际问题。”创新能力,是当前数学中学数学如何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教学的重要任务。创新能力的核心是创造性思维,主要表现为在新事物面前有采取对势的能力,体现为善于联想,摆脱思维定势的束缚而产生新颖的、前所未有的思维成果。也就是善于探索、突破、综合、创新,能够发现和解决自己或别人尚未发现或尚未解决的问题。它要求学生能开放眼界,对已知信息进行分析、综合并科学加工。它的特色表现在思维活动的多向性,能够开启智慧,挖掘深层信息,创造出新的思路和方法。我认为,在数学教学中可采用以下策略。

一、教师自身的创新意识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首要条件

教育本身就是一个创新的过程,教师必须具有创新意识,改变以知识传授为中心的教学思路,以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实践能力为目标,从教学思想以教学方式上,大胆突破,确立创新性教学原则。

(1)教师应正确认识创新意识。创新教育并不是脱离教材,让学生任意地去想去说的教学活动,这是对创新教育的错误认识。其实,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每一个合理的新发现,从事物的另一个角度去考虑问题等等都是创新,评价解决一个问题是否具有创新性,其关键是在于解决这个问题的方式和方法是否新颖,对这个问题有着独到的见解。因此,教师首先应对教材进行二次开发,通过挖掘教材、高效地驾驭教材,与时俱进,把与时代发展相适应的新知识、新问题引入课堂,与教学内容有机结合,引导学生主动去探究,开阔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2)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营造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创新性思维。要发挥学生的创新能力,首先要使学生具有一个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主动、积极地参与到知识的探求过程之中,体会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这样学生才能摆脱思维的束缚,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创造想象的能力,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意角色的转变,让学生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其次,充分让学生参加与到教学活动中去,发挥班集体集思广益的作用,让学生相互之间多向交流,取长补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有意识地搞好合作教学,使教师、学生的角色随时处于动态的变化之中,设计集体讨论、分组操作等教学活动,锻炼学生的合作能力。

(3)巧设问题情境,诱发学生探求欲望。“兴趣是求知的起点”,学生的学习欲望和内驱力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发生的。教师如何诱发学生的创造的动机,激活其思维,让学生在精神愉快的状态下去发现问题,寻找规律,解决问题,就要求教师精心设计教学过程,通过教师引导让学生的思维朝活跃、变通、寻异的方向发展。因此教师只有精心设置各种教学情境,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好奇心,这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重要手段之一。

二、探究过程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

新课标指出:教师应激发学生学生的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

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1)重视知识的形成过程,让学生体会由具体到抽象的探究过程。在探究过程中,教师应是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做的是引导学生去深入思考,让学生自己动手去实践;让学生在深入思考及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就会有所理解、有所发现,所以探究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个性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例如,在《三角形全等的判定》这一节中,教师可以提出这样一个问题:“要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需要几个元素”这就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探究的空间。学生在探究和过程中得出需六个元素的结论,在此基础上,一个学生提出可以不用六个元素的设想,教师紧接着就问:那你说需要用几个元素呢教师及时抓住探究过程中这一创新“火花”,给予欣赏和激励,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敢说、想说,教师再顺势引导学生证明三角形全等至少需要几个元素呢给学生以时间和空间,动手剪下两个三角形验证之后得出结论。所以从这个过程可以看出,只有让学生亲身经历探究的过程,才能引起学生深入的思考和动手实践,从而引发学生去创新。

(2)合作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在合作学习中,教师与学生组成一个研讨、交流、创作的集体,在这个过程中,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一起讨论、形成科学的概念或解决问题的途径,彼此的启发或思考的碰撞,就会引发学生思维的“火花”,因此合作是创新产生的不可或缺的因素。例如:在《坐标转化为线段长》这节内容中,给学生如下任务:某测绘大队进入某个海域,要测海面的面积,测绘大队把测得的纪录数据给了我们,让我们求出图中的面积。我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利用原有的知识和经验,通过相互讨论交流,想出了三种不同的割补方法之后,我用“现在小组内讨论一下,你认为以上几个同学的想法哪个更适合你或者你还有什么新的方案,你为什么选择这个方案”为引导,使学生主动投入到问题的交流之中,在交流过程中我们看到学生之间一问一答,边讨论边动手画出图形,最终达成割补成一个矩形的共识;讲的一方加深了理解,听的一方受到了启发。由此可以看出,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学生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在思维的碰撞中又有了新的发现,因此合作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

(3)给学生提供提问的时间和空间,重视知识的反思。在课堂上,教师在进行完一个数学活动后,应尽可能给学生留一定的思维时间,让有潜质的学生充分展示数学才华,尤其是在处理完典型例题和习题之后,一般要给学生留2分钟以上的时间进行思考和提问。新课标中明确指出:为了让学生独立思考和探索的愿望和能力有所提高,并能在探索的过程中形成自己的观点,能在倾听别人意见的过程中逐渐完善自己的想法,教师应提供充分探索与交流的空间,使学生进一步经历观察、实验、猜测、推理、交流、反思等活动。

如:“垂径定理”一课,让学生通过自制教具、学具并演示,得出圆的对称性结论后,再让学生去思考、猜想、还能得出什么结论学生通过讨论就能够得出一些新的结论。

直径MN⊥AB于D => AD=BD 弧AM=弧BM 弧AN=弧BN

(4)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爱因斯坦说过:“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为重要”。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多方面发现问题,提出问题,通过质疑、解疑,发展其创新思维。因此,教学教师数学

教学过程中,应运用生动有力的语言,精心创设教学情境,激励学生打破自己的思维定势,从独特的角度提出问题。而要做到能这一点,教师在每堂课的教学中,都要有意识地让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进行总结,因为总结是学生一种综合素质的体现,培养学生的总结能力。即是锻炼了学生集中思维的能力,这与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是相辅相成的,集中思维能使学生准确、灵活地掌握各种知识,学生通过将知识总结概括后,将其提取为自己的观点,从而将其作为求异的思维的基础。

(5)培养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的思维能力,发展其创新思维。我认为在解题过程中,要使学生能展开思路,放开思想去发散,去发现,去创新,就要培养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问题。纵观新教材,其教内容已经从以往的枯燥无味的数学推理,逐步转化为从学生熟悉的家庭、学校、和社会生活中选材,创设一定的生活情境,使学生从熟悉的实际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不同的学生根据自己不同的经验,往往会得不同的结论,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注意培养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问题,而引入开放性问题,是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的重要手段,对素质教育的深化、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培养起着积极的作用。开放性问题有以下几种类型:①条件开放,即:给出问题的结论,让学生根据结论联想所需要的不同条件,进而从不同角度,用不同知识去解决问题。②过程开放即解决问题时,让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思维方式,用多种途径去解决问题。③结论开放,即确定了已知条件后,没有固定结论。④策略开放,即给出一些条件,利用条件设计最优方案。

三、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培养自主学习,发展学生的个性

(1)尊重学生个体差异,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学生的个体差异表现为认知方式与思维策略的不同,以及认知水平和学习能力的差异。学习是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学生不是简单被动地接受信息,而是对外部住处进行主动地选择、加工和处理,从而获得知识的意义。要鼓励与提倡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尊重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不同水平。问题情境的设计、教学过程的展开、练习的安排等要尽可能地让所有的学生都能主动参与,提出各自解决问题的策略,并引导学生在与他人的交流中选择合适的策略,丰富数学活动的经验,提高思维水平。因此,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教师要给予及时的关照与帮助,注重与学生的情感交流,要鼓励他们主动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尝试着用自己的方式去解决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及时地肯定他们的点滴进步,而对学有余力并对数学有浓厚兴趣的学生,教师要为他们提供足够的材料,指导他们阅读,发展他们的数学才能。

(2)重视知识的自我构建、自我生成的过程。美国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奥苏伯尔有一段经典的论述:“假如让我把全部教育心理学仅仅归内为一条话的话,那么,我将一言蔽之:影响学习的唯一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要探明这一点,并应就此进行教学。”可以说这段话一语道出了“学生原有的知识和经验是教学活动的起点”这样一个教学理念。而学习的过程是自我生成的过程,这种生成是他人无法取代的,是内向外的生长,而不是由外向内的灌输,其基础是学生原有的知识与经验。学生走进教室不是空着脑袋坐在那儿,等着老师往头脑里灌知识,而是在自身已有的知识与经验的知识上自我建构知识。比如,在讲摸奖问题中,教师首先提出问题:“全班同学都去摸奖,是先摸和后摸的中奖机会一样吗”根据学生自身的经验,他们会认为,先摸的中奖机会大,这样,在探讨过概率的知识后,发现摸奖的顺序与中奖的概率无关,这个过程就是学生在原有的摸彩的经验基础上建构了概率的知识。因此,学习的过程是学生在原有

的知识与基础上自我建构、自我生成的过程又是建构主义的精髓。

(3)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发展其个性。西方学者根据不同的学派的理论总结出:“学生在元认识、动机和行为都是积极的参与,其学习就是自主的。”而自主的学习的直接表现是学生个性的发展。当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学习任务的要求,积极主动的调整自己的学习策略和努力程度,学生对为什么学、能否学、学什么、怎么学,有自己的意识和反应。这时,学生的个性在得到张扬的时候创新的潜能才能开发出来。比如,在《函数及其图像的复习》这一节内容时,教师列出如下学习问题:

1、你认为函数及其图像一章中,应该掌握哪些内容

2、掌握这些内容的方法都有哪些

3、你认为哪些方法最好

4、请画出知识结构图,以上三点在结构图中体现出来。

在第一个问题中,教师让学生自己找出应该掌握的内容,这就给学生提供了选择学习内容的机会;第二个问题就让学生按照自己的原有知识经验总结出对自己适用的方法,这就解决了能否学的问题;第三个问题就让学生自己确定应该怎么学的问题;第四个问题是让学生按自己的理解解决知识组织问题。从而给学生提供了一下自主的空间,在这个空间中学生的学习表现是独立的,学生按自己喜欢的方式去做,因此学生的个性表现就得到了很好的发展,从而为创新创造了良好的契机。

总之,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结合教学学科自身的特点,主动与学生交流,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自主地去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重视数学思想与方法教学;同时还要注意培养学生的交流与合作意识,逐渐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TRIZ创新方法尔雅满分答案

T R I Z创新方法课程简介 1 【判断题】《创新方法论》课程所介绍的知识只包含经典TRIZ理论。(×) 创新需要方法吗? 1 【单选题】“最有用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这句话是(B)讲的。 A、贝尔纳 B、笛卡尔 C、奥斯本 D、吉尔福斯 2 【单选题】“中国没有科学的原因在于没有科学的方法”。这句话是(B)讲的。 A、贝尔纳 B、蔡元培 C、奥斯本 D、吉尔福斯 3 【判断题】通过《创新方法论》课程的学习,我们发现,采用不同的方法、选择不同的工具,完成同一实践活动的效果、效率、成本与代价常常会存在较大的差别。(√) 4 【判断题】通过《创新方法论》课程的学习,我们知道在创新实践的时候,只需要

5 【判断题】《创新方法论》课程告诉我们,创新不需要方法,本身没有规律可循。(×) 6 【判断题】《创新方法论》课程告诉我们,创新方法是人们在创造发明、科学研究或创造性解决问题的实践活动中,所采用的有效方法和程序的总称。(√) 7 【判断题】创新方法的根本作用在于根据一定的科学规律,启发人们的创造性思维,提升人们的创新效率。(√) 创新方法的演化 1 【单选题】创新方法按照发展历程分为(B)个阶段。 A、2 B、3 C、4 D、5 2 【单选题】创新方法按照发展历程划分,第二阶段是(B)。 A、尝试法 B、试错法 C、现代创新方法 D、设问法 3 【单选题】创新方法按照发展历程划分,第三阶段是(C)。

C、现代创新方法 D、设问法 4 【单选题】《创新方法论》课程告诉我们,神农尝百草,日中七十毒”,便是(A)的生动写照。 A、尝试法 B、试错法 C、现代创新方法 D、设问法 5 【单选题】爱迪生以极大的毅力和耐心,先后实验了6000多种材料,做了7000多次实验,终于发现可以用棉线做灯丝,足足亮了45小时灯丝才被烧断。这使用的是(B)。 A、尝试法 B、试错法 C、现代创新方法 D、设问法 6 【单选题】屠呦呦发现青蒿素的主要途径是大量筛选、大量实验和灵感,主要采用了(B)。 A、尝试法 B、试错法

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途径和方法

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途径和方法 数学新课标指出:“中学数学应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重点是培养学生思维的独创性品质,要引导学生独立主动地掌握数学概念,独立完成定理的证明,积极鼓励学生标新立异性和运用数学知识解决数学问题与实际问题。”创新能力,是当前数学中学数学如何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教学的重要任务。创新能力的核心是创造性思维,主要表现为在新事物面前有采取对势的能力,体现为善于联想,摆脱思维定势的束缚而产生新颖的、前所未有的思维成果。也就是善于探索、突破、综合、创新,能够发现和解决自己或别人尚未发现或尚未解决的问题。它要求学生能开放眼界,对已知信息进行分析、综合并科学加工。它的特色表现在思维活动的多向性,能够开启智慧,挖掘深层信息,创造出新的思路和方法。我认为,在数学教学中可采用以下策略。 一、教师自身的创新意识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首要条件 教育本身就是一个创新的过程,教师必须具有创新意识,改变以知识传授为中心的教学思路,以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实践能力为目标,从教学思想以教学方式上,大胆突破,确立创新性教学原则。 (1)教师应正确认识创新意识。创新教育并不是脱离教材,让学生任意地去想去说的教学活动,这是对创新教育的错误认识。其实,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每一个合理的新发现,从事物的另一个角度去考虑问题等等都是创新,评价解决一个问题是否具有创新性,其关键是在于解决这个问题的方式和方法是否新颖,对这个问题有着独到的见解。因此,教师首先应对教材进行二次开发,通过挖掘教材、高效地驾驭教材,与时俱进,把与时代发展相适应的新知识、新问题引入课堂,与教学内容有机结合,引导学生主动去探究,开阔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2)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营造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创新性思维。要发挥学生的创新能力,首先要使学生具有一个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主动、积极地参与到知识的探求过程之中,体会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这样学生才能摆脱思维的束缚,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创造想象的能力,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意角色的转变,让学生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其次,充分让学生参加与到教学活动中去,发挥班集体集思广益的作用,让学生相互之间多向交流,取长补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有意识地搞好合作教学,使教师、学生的角色随时处于动态的变化之中,设计集体讨论、分组操作等教学活动,锻炼学生的合作能力。 (3)巧设问题情境,诱发学生探求欲望。“兴趣是求知的起点”,学生的学习欲望和内驱力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发生的。教师如何诱发学生的创造的动机,激活其思维,让学生在精神愉快的状态下去发现问题,寻找规律,解决问题,就要求教师精心设计教学过程,通过教师引导让学生的思维朝活跃、变通、寻异的方向发展。因此教师只有精心设置各种教学情境,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好奇心,这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重要手段之一。 二、探究过程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 新课标指出:教师应激发学生学生的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 [摘要]: 科技辅导员对青少年创新意识的提高、创新能力的培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怎样做一名优秀的科技辅导员呢?我们应该从四个方面发挥自己的作用:整合资源、配合教学;激发兴趣、科学探究;鼓励创新、活动开路;创设和谐,共同合作。 [正文]: 在素质教育深入发展的过程中,科技辅导员是一支至关重要的队伍。他们努力推进现代教育技术的研究和应用,促进青少年科技素质的提高。我们作为科技辅导员,要从以下方面努力: 一、整合资源、配合教学 首先,现代教育技术是以信息技术为主要容的,它还包括电视、电影、录音、幻灯等多媒体,还有实验教学。这些现代教育技术的资源建设、发展是不平衡的。有的学校信息技术设备比较完善,实验室建设也比较规;有的则缺这少那,特别是农村小学,现代教育技术建设大多不到位;有的资源建设比较好,但由于多种原因,设备长期闲置,造成了资源的浪费。科技辅导员要积极配合校领导,制订好资源建设的整体规划。 其次是抓好资源的管理,对现有资源进行鉴别、取舍、维修,对新添的资源建设要有系统的“管理使用制度”,构建现代教育技术资源体系。

第三,抓好资源使用率,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优势,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此,科技辅导员既要协助校领导抓好教师培训、提高教师的应用能力和水平,还要努力协助学科教师制订好“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教学改革的计划”,为他们写好教案,提供方便,包括制作教学课件,选择音像教材资源等。 二、激发兴趣、科学探究 如何让学生热爱科学、提高科学素养,这需要科技辅导员付出更艰辛的劳动。 1、要激发学生兴趣。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往往是靠老师通过多种形式去激发的。如在数学教学中,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可以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现实出发,使生活材料数学化、数学教育生活化。如在教“周长和面积”的容时,我设计了一个课件,即教师买了一套住房(多媒体展示高楼大厦),要进行装修,有几个问题请你帮忙解决。问题一:计算出这套房子的总面积;问题二:用边长5分米的石铺地需要多少块?每块石售价8元,需要多少钱?学生听后跃跃欲试,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了。 2、引发科学探究。小学生对上科学课普遍很感兴趣,都能自发地进行科学探究活动。而其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来源于对事物观察后所产生的科学问题。他们想了解这个问题,解决这个问题,就引发对这一问题的探究活动。如《比较水的多少》一课,学生经过观察,发现要比较出水的多少,不能只从容器的大小,液面的高低来确定,而是要综合地考虑到多种因素,液面虽高,但由于容器的体积(底面积)小,所以所装的水不一定多。这就产生了一个问题:用什么办法可以帮助我们准确地判断出哪瓶水多,哪瓶水少呢?此时学生就迫不及待地想亲身探究一

小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小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江泽民同志一再强调创新对于国家和民族的重要意义。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增强学生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已成为当前素质教育的主旋律。一言以蔽之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我现就自己的工作实践谈一谈体会,以与同仁共勉。 一、营造数学学科创新教育的氛围 每个学生都具有潜在的创新才能,要把这种潜能转化为现实中的创新力,应营造浓厚的适宜创新教育的氛围,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数学教师自身要具备创新精神,这是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一个重要因素。因为学生数学知识的获得和能力的形成,教师的主导作用又不可忽视,教师本身所具有的创新精神会极大地鼓舞学生的创新热情。②因此应该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和创新精神,努力提高创新能力,掌握更具有创新性、更灵活的教学方法,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创新,不断丰富和提高自己。 其次,轻松活泼的课堂气氛和师生关系,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较适宜的“气候”和“土壤”。以“升学率”为教育目标的应试教育,使得教师和学生都处于高度紧张的机械的知识传授中,很难形成创新意识,这些严重阻碍了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应转变过去提倡的教师“教”和学生“学”并重的模式,实现由“教”向“学”过渡,创造适宜于学生主动参与、主动学习的活跃的课堂气氛,从而形成有利于学生主体精神、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健康发展的宽松的教学环境。 第三,创造一套适应创新教育的课余活动。扩展学生数学知识体系结构,扩大视野,真正提高学生素质,着眼于未来。 二、重视内在诱导,引发创新意识。 “你可以把马拉到河边,但你却无法迫使它饮水。”教学活动从本质上说是一种环境的创造,教学模式则是构建这种环境的方法。安静地坐在教室里的学生不等于就进入了主动学习的状态,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就等于教学成功了一半。因此,教学的关键在于诱导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习动机,激励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从而引导学生不断进行创新学习。 在《圆的认识》一课教学时,我设计了这样的导入:“谁知道,汽车为什么能行驶得又快又平稳?”学生回答:“因为车轮是圆的。”“为什么车轮做成圆的,汽车就能行驶得又快又平稳呢?”学生面面相觑,百思不得其解,迫切想知道答案。“看来,汽车为什么行驶得又快又平稳这一司空见惯的现象还很有必要研究一下呢。”从而引导学生学习教材,弄懂“圆”、“圆心”、“直径”、“半径”的概念及性质。学生在追寻答案的过程中自主地探

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研究方案

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课题研究方案 一、提出课题研究的背景: 创新能力是在智力发展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种综合能力,是人们发现新问题、解决新问题、创造新事物的能力。它是人的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社会的发展,对人的创新能力要求越来越高,它已成为21世纪人才必备的素质之一。二十一世纪需要具有创新能力的人,这是新世纪人才规格的特点。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是时代赋予全社会的职责。在小学教育教学中,学生的实践能力主要体现在学生能够运用已有的数学知识,依据实际生活中的经验,解决现实生活中数学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就是要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接触自然、接触社会、接触问题,为学生思考探索、发现和创新,提供最大的空间,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在学校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是摆在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开和不断深入,教育创新改革向纵深的发展,在教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成为教育教学工作的重中之重,对此进行了广泛的探讨和研究。不断提高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是与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要求相适应的,是与新技术革命的兴起,以及对人才培养的要求相适应的。它既是素质教育的要求和客观条件的产物,又是人们认识深化的必然结果。广泛、深入、持久地开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活动,有利于

青少年素质的提高和全面发展。二十一世纪,是科技创新的世纪。随着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着力提高青少年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已成为各国教育教学改革的热点问题,在一些发达国家科学技术内容已作为中小学核心课程的重要部分,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也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由此可见,面对科技创新教育,国内外在科学发展观、创新教育理念、新思路和新对策等方面都进行了不断的探索和研究,从而为科技创新教育在学校里蓬勃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三、选题意义及研究价值:本次所确定的研究课题是在推动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具有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和劳动者,实现“科教兴国”战略为目标;结合学校实施创新教育实践活动,经过不断探索、研究而产生的。它全面概括了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意义和目的、实施策略和指导方法。通过研究,旨在使青少年学生坚定科技兴国信念、初步养成勇于探索、追求新知、实事求是、敢于创新的科学精神;帮助学生学习掌握广博的科学知识,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培养学生参与、动手和适应社会发展的实践能力。以科学发展观和科技创新教育理念为指导,积极引领青少年学生创新教育向深层次发展。 二、本课题的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假设和拟创新点。 1.研究目标:①探索一套在学校教育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的基本思路和具体策略,并通过创新教育实践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②使广大教师转变教学观念,优化教学方法,

培养小学生创新能力的方法与途径研究报告

培养小学生创新能力的方法与途径研究报告 [摘要] 本文是培养小学生创新能力的方法与途径的研究报告,本报告主要内容如下:提出了研究的主要内容及作法(一)、学习理论,转变观念,提高教师开展创新教育的自觉性与主动性。1、坚持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相结合。2、坚持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相结合。3、“两个结合”促进了四个转变。(二)、构建了创新学习方法与途径的模式。(1)、目标:培养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2)、途径:1、学科课程为主2、活动课程为辅(3)、方法:1、创新地教2、创新地学3、创新地考核、评价(三)、两条途径实施。1、学科教学主渠道:2、课外活动渠道:3、三套方法重落实。(1)、创新地教。(2)、创新地学。(3)、创新地考核、评价。(四)、重视环境因素的潜移默化作用。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还阐述了实验效果:1、教师理论水平提高,参研能力增强。2、初步构造了培养小学生创新精神和能力的模式和雏形的课堂教学模式。3、青年教师队伍得到锻炼,崭露头角。4、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意识和动脑动手能力得到发展。5、教师参研水平得到显著提高,成果意识明显增强。6、资料的收集和建档,锻炼了教师的工作能力。 [关键词] 培养创新能力方法途径 一、基本情况: (一)、问题的提出: 人类文明的发展史是一部创新的史诗。创新,不断把人类推向新的黎明。当21世纪向我们大踏步走来,人类社会进入知识经济时代,如何实施素质教育,培养跨世纪人才,从而提高国民素质,实现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目标,是摆在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项紧迫任务。而创新,是知识经济的灵魂,是素质教育的核心。正如江总书记所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和不竭的动力。”他要求“全党全社会要高度重视知识创新,人才开发对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大作用,使科教兴国真正成为全民族的广泛认识和实际行动。”当今世界,知识经济,网络科技的高速发展,向教育提出了严峻挑战,如何培养创新性人才成了教育的首要任务。对于基础教育而言,就是要培养中小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精神,使其创新能力不断得到提高,为其成为创新性人才打好基础。 本着“教学为中心”原则,如何去优化教学过程,以达到培养小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能力的目的,这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也是难点。为此,我们提出了“培养小学生创新的方法与途径研究”。 (二)、实验目的:

小学生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培养计划

学生创新能力与研究能力的培养计划 东高平联小 一、提出课题研究的背景: 创新能力是在智力发展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种综合能力,是人们发现新问题、解决新问题、创造新事物的能力。它是人的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社会的发展,对人的创新能力要求越来越高,它已成为21世纪人才必备的素质之一。“创新能力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把创新能力的培养提到了强国富民的理论高度。人类正处在新旧世纪交替时期,二十一世纪需要具有创新能力的人,这是新世纪人才规格的特点。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是时代赋予全社会的职责。在小学教育教学中,学生的实践能力主要体现在学生能够运用已有的数学知识,依据实际生活中的经验,解决现实生活中数学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就是要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接触自然、接触社会、接触问题,为学生思考探索、发现和创新,提供最大的空间,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在学校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是摆在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 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开和不断深入,教育创新改革向纵深的发展,在教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成为教育教学工作的重中之重,对此进行了广泛的探讨和研究。不断提高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是与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要求相适应的,是与新技术革命的兴起,以及对人才培养的要求相适应的。它既是素质教育的要求和客观条件的产物,又是人们认识深化的必然结果。广泛、深入、持久地开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活动,有利于青少年素质的提高和全面发展。二十一世纪,是科技创新的世纪。随着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着力提高青少年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已成为各国教育教学改革的热点问题,在一些发达国家科学技术内容已作为中小学核心课程的重要部分,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也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由此可见,面对科技创新教育,在科学发展观、创新教育理念、新思路和新对策等方面都进行了不断的探索和研究,从而为科技创新教育在学校里蓬勃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选题意义及研究价值:本次所确定的研究课题是在推动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具有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和劳动者,实现“科教兴国”战略为目标;结合学校实施创新教育实践活动,经过不断探索、研究而产生的。它全面概括了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意义和目的、实施策略和指导方法。通过研究,旨在使青少年学生坚定科技兴国信念、初步养成勇于探索、追求新知、实事求是、敢于创新的科学精神;帮助学生学习掌握广博的科学知识,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培养学生参与、动手和适应社会发展的实践能力。以科学发展观和科技创新教育理念为指导,积极引领青少年学生创新教育向深层次发展。 三、本课题的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假设和拟创新点。 1. 研究目标: ①探索一套在学校教育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的基本思路和具体策略,并通过创新教育实践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②使广大教师转变教学观念,优化教学方法,带动各学科深化教学改革,使原来的以教为主的传授式教学真正转变为以学为主的创造性教学。 ③能促使学生优化学习行为,从原来的接受式学习转变为自主学习的研究性学习,从而促使学生实践能力、学习能力有较大的提高,使学生逐步形成主动学习、主动发展的精神,能不断提高观察问题解决问题的水平。 2.研究内容: ①明确实施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的意义和目的。

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教育是知识创新、传播应用的重要阵地,也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培养 创新人才的重要阵地。在大力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小学语文教学创新能力的培养,是最热门的话题,也是最重要的问题。随着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和国际竞争的日趋激烈,创新能力的培养必将成为21 世纪中国教育改革的主旋律。小学语文教学作为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则必须在发展学生语文能力的过程中重视对学生进行创新教育。通过创新教育,开启学生创新的心扉,唤起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为学生成为21 世纪的创新型人才全面地打好基础。那么,怎样才能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从而达到创新教育的目的呢? 在此,我结合自己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实施创新教育的几点做法和体会,浅谈以下几个方面。 、创设民主氛围,诱发学生的创新欲望。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师生之间是一种互相友好、互相尊重的和谐关系,这将有利于教学任务的完成”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教师与学生的教育交往最根本的是二者作为完整的人与人之间理解与沟通,是人和人心灵的最微妙的相互接触。教师要放下“架子”和“尊严”,与学生零距离接触,和学生建立民主和谐的关系。师生关系和谐,会使学生形成积极、丰富的人生态度与感情体验,让学生享受到学习的快乐,体验到学习过程中的平等、民主、尊重、信任、友善、理解等。所谓“乐其师,听其言,效其行” 说的就是这个道理。而人的创新能力,不仅以其知识和智慧作基础,而且要与积极情绪,特别是创新欲望密切相关。心理学研究表明,要培养学生 的创新能力,重要的一点是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积极思维,给他们提供自由开放的空间,创设愉悦宽松的学习氛围。学生就能主动参与,敢于质疑,敢于坚持自己的见解,敢于与老师、同学讨论,从而建立起自主学习的激励氛围。因此,在组织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以“诚于嘉许,宽于称道” 的态度,想方设法把自己融入到学生中间,使自己成为教学过程中的一位听众,一位合作者,也是一位指导者,充当智多星、向导、顾问和伙伴的角色,把爱心、微笑、激励成功和信任带入课堂,在足够的宽松的教学环境中,学生的创造力可以得到充分发挥。 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打下创新基础 兴趣是人对事物的一种向往、迷恋、积极探索追求的心理倾向。它是一种特殊的意识倾向,是学生学习的情感动力,是求知欲的源泉,是直接推动学习

常用的发明创造的方法

常用的发明创造的方法 一、创新与创造:在科技创新层面的解读 1、创:开始。从无到有。 2、新:初次出现的。没有的,更好的。 3、造:做、制作。将计划实施成型,是物化的过程。 创新:是以新思维、新发明和新描述为特征的一种概念化过程。现在“创新”的概念已经扩展到了社会的方方面面。例如人们常常挂在口头的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经营创新、技术创新、教育创新等等。 通俗地讲,别人没有说过的话,我说了叫创新,别人没有做过的事,我做了叫创新,别人没有想的东西,我想到了也叫创新。 包括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也包括体制与机制、经营管理和文化的创新,同时覆盖自然创新:区分原创和改良二种类型。我国新形势下对创新的要求是“自主创新”、“民生科技”。 二、解读“科学与技术”: 科学:是研究、认识世界,回答为什么、是什么。 技术:利用自然和改造自然的过程中积累起来并在生产劳动中体现出来的知识和经验。也泛指操作方面的技巧。是在认识了解的情况下进行设计、改造实施的过程。解决的是怎么做的问题。 三、发明与发现的区别: 发明:创造新的事物或方法。 发现:经过研究、探索,看到或找到前人没有看到的事物或规律。 发明创造的要求:实用性、创造性、新颖性。 四、发明创造的方法: 在发明创造的过程中,可以运用以下技法: 1、加一加: 学习中常用的文具许多就是“加一加”的产物。 如“铅笔+橡皮”就成了橡皮头铅笔。在圆珠笔杆上加上裁纸刀,可以随手把写好的纸条裁下来。在圆珠笔杆上加上小木梳,外出旅行的人使用起来十分方便。把3分钟颜色的笔芯装在一个笔杆中,就成了三色圆珠笔,在写字时可随时选用不同颜色。最近,文具店里出售

的一种集钢笔,圆珠笔和改正液于一体的多用笔也是“加一加” 而成的。还有如在卷笔刀加上小镜子、橡皮、小毛刷和成放木屑的小盒子,就成了一种深受小学生欢迎的多用卷笔刀了。家用电器中运用了“加一加”的例子则更多。如:收音机+录音机+放音机+选曲电脑=多功能收录机电话+录音机=录音电话、锅子+电炉=电暖锅 2、减一减: 能在某件东西上减去什么吗?把它降低一点,减轻一些行不行?“减一减“后,变成什么新东西?它的功能、用途起了什么变化?在操作过程中,减少时间,减少次数可以吗?这样做又有什么效果?生活中用“减一减”的方法发明新事物或解决问题的例子也是不少的。 美国大发明家爱迪生也在研究电灯。他经过无数次的失败,调换了1600多种材料,但都失败了。最后也是抽去了灯泡里的空气,才获得了成功。 3、缩一缩: 缩一缩”的思路是这样的:把某件东西压缩、缩小、它的功能、用途会发生什么变化?有如袖珍收音机、微型电视机、袖珍手电筒、手掌式游戏机、浓缩酱油、压缩饼干、浓缩鱼肝油等等,都是“缩“出来的。有时某一件东西缩一缩后就成了一件新东西。如把一般的保温瓶缩小。就成了新东西——保温杯了。 4、联一联: 什么是“联一联”呢?可以这样想:某件事情的结果跟它的起因有什么联系呢?能从中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吗?把两样或几样事物联系起来,会发现什么规律?把几样东西联系起来,或几件事情联系起来,能帮助我们解决什么问题? 5、仿一仿: “仿一仿”是人们进行创造发明的一条有效的途径。如科学家研究了蝙蝠的飞行、学习其中的原理发明了雷达;研究了鱼在水中的行动方式,发明了潜水艇;研究了大袋鼠跳跃的方式后,造出了会跳跃的越野汽车;研究了大鲸在海中游动的情形,把船体改成了流线形,大大地提过了轮船航行的速度。人们模仿某些贝壳制成了坚固的坦克,模仿了一些大树、脉秆的性能建造了高耸入云的塔与摩天大厦。 英国人邓禄普发明充气胎也是同样。有一次,他看见儿子骑着硬轮自行车在卵石上颠簸行驶,非常危险。他想,能否做一种新的可以减少震动的轮胎呢?在花园里,他看到了浇水的橡皮筋,脚踩撒谎能够去很有弹性。与是他模仿了这个原理,发明成果了充气轮胎。 再如:中国古代鲁班发明的锯子。 6、变一变: “变一变”就是这样想:改变一下事物的形状、颜色、音响、气味、位置、方向会产生什

提高创新能力的20种方法

按照认知心理学家罗伯特.斯腾伯格的说法,创新可大致定义为“......创造既新颖又有价值的东西的过程”(2003年)。创新其实就是寻找解决问题和将要处理情形的新途径。这不是仅限于艺术家、音乐家或作家的一种技能,它是一种对各行各业都有用的技能。如果你曾想要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下 面这些技巧可以给予你帮助。 1. 全身心投入 第一步就是要全身心投入地去发展你的创新能力。不要放弃你的努力。设定目标,争取别人的帮助,每天花点时间发展你的创新技能。 2. 变成一个专家

发展创新能力的最好方法之一就是成为这一领域的专家。通过对课题的深入理解,你将能够更好地去思考问题新颖的或者创新的解决方案。 3. 奖励你的好奇

发展创新能力的一个常见障碍是:感觉好奇是一种胡思乱想。当你对某事感到好奇时,不要斥责自己,而是要奖励自己。给自己一个机会去探索新的课 题。 4. 认识到有时创新本身就是奖赏 奖励自己很重要,但同样重要的是发展内在的动力。有时,创新的真正奖励 在于其过程本身,而不是产品。 5. 乐于冒险

当开始发展你的创新技能时,为了提升自己的能力你必须愿意承担风险。你的努力可能不会每次都最终成功,但依然会增强你的创新才能和发展未来可 用的技能。 6. 建立自信

对自己能力的不自信会抑制你的创造力,这就是为什么建立自信是如此重要。记录下你已经取得的进展,表扬自己做出的努力,并且总是设法来奖励你的 创意。 7. 为创新投入时间

如果你不为创新投入时间,你将无法发展自己的创新才能。每周安排一些时间,集中花在某些类型的创意项目上。 8. 克服阻碍创新的消极态度

小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计划

金山小学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计划“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江泽民同志一再强调创新对于国家和民族的重要意义。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增强学生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已成为当前素质教育的主旋律。一言以蔽之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我现就自己的工作实践谈一谈体会,以与同仁共勉。 一、营造数学学科创新教育的氛围 每个学生都具有潜在的创新才能,要把这种潜能转化为现实中的创新力,应营造浓厚的适宜创新教育的氛围,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数学教师自身要具备创新精神,这是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一个重要因素。因为学生数学知识的获得和能力的形成,教师的主导作用又不可忽视,教师本身所具有的创新精神会极大地鼓舞学生的创新热情。②因此应该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和创新精神,努力提高创新能力,掌握更具有创新性、更灵活的教学方法,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创新,不断丰富和提高自己。 其次,轻松活泼的课堂气氛和师生关系,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较适宜的“气候”和“土壤”。以“升学率”为教育目标的应试教育,使得教师和学生都处于高度紧张的机械的知识传授中,很难形成创新意识,这些严重阻碍了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应转变过去提倡的教师“教”和学生“学”并重的模式,实现由“教”向“学”过渡,创造适宜于学生主动参与、主动学习的活跃的课堂气氛,从而形成有利于学生主体精神、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健康发展的宽松的教学环境。 第三,创造一套适应创新教育的课余活动。扩展学生数学知识体系结构,扩大视野,真正提高学生素质,着眼于未来。 二、重视内在诱导,引发创新意识。 “你可以把马拉到河边,但你却无法迫使它饮水。”教学活动从本质上说是一种环境的创造,教学模式则是构建这种环境的方法。安静地坐在教室里的学生不等于就进入了主动学习的状态,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就等于教学成功了一半。因此,教学的关键在于诱导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习动机,激励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从而引导学生不断进行创新学习。 在《圆的认识》一课教学时,我设计了这样的导入:“谁知道,汽车为什么能行驶得又快又平稳?”学生回答:“因为车轮是圆的。”“为什么车轮做成圆的,汽车就能行驶得又快又平稳呢?”学生面面相觑,百思不得其解,迫切想知道答案。“看来,汽车为什么行驶得又快又平稳这一司空见惯的现象还很有必要研究一下呢。”从而引导学生学习教材,弄懂“圆”、“圆心”、“直径”、“半径”的概念及性质。学生在追寻答案的过程中自主地探

培养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几种有效方法

培养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几种有效方法 摘要:现代社会是改革创新的社会,今年清华大学自主招生的学生,就是从学科创新方面选拔人才。那么怎样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呢?我们只有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开辟途径和形式,鼓励学生创造发明,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使他们成为我国科学技术现代化的后备人才。 关键词:创新途径形式 纵观世界风云变幻,有的企业由小变大、由弱变强,也有的企业却由强变弱、由大变小,其中一个关键的因素就是创新。现代社会是改革创新的社会,没有创新精神就会跟不上时代的步伐,就会被淘汰。今年清华大学自主招生的学生,就是从学科创新方面选拔人才,因此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那么怎样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呢? 一、学校成立科技创新领导小组 学校专门成立了科技领导小组,领导一手抓,以保障各项措施顺利实施。计算机掌握较好的老师负责各个兴趣小组,每周举行一次活动,让学生不拘泥于教科书的限制,引领他们大胆畅想,形成了一批科技创新骨干教师队伍。 二、学校提供了足够的物质保障

学校建立了配套设施齐全的物理、化学、生物实验器材室,使学生能及时对所学知识动手操作,做到对知识灵活运用,从而对实验进行创新。我校有5名学生获得省实验创新奖。我们建成了两个多媒体网络教室、一个远程教育室和一个电子备课室等信息化功能室,班班配备了多媒体,为学校的科技教育打下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学生在多媒体教室进行电脑绘画、电脑动画的创作,并且在网上参加各种比赛,在这里展开了想象的翅膀,尽情发挥自己的创造力。 三、建立科技展览室和参观科技巡展活动 我们把学生富有创意的作品放到展览室中,定期组织学生参观学习,由科技辅导老师对每项展品进行详细的讲解,开拓学生的思路,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同时每年都组织学生参观上级部门举办的科技巡展活动,学生实际操作各种展品。通过亲身体验、共同探讨,使学生切身感受到了创新的实际意义,激发了他们的创新意识。 四、加强科技创新教师的培养 学校选派优秀教师担任科技辅导员,组织各项科技创新活动,每年都去外地参加培训,学习电脑动画、绘画、信息学奥赛、机器人等方面的技巧,学习各地的先进经验和做法,开拓了创新思路,及时、不断地学习和传播新的科技教育信息。我们制定了完善的激励机制,对比赛获得省级名次的,给予教学能手的荣誉称号和一定的奖金,保障科技教师

八种发明创造方法

八种发明创造方法 动动脑吧 - 点子学堂 - 点子资讯 - 创意发明 - 创业点子 - 赚钱点子 - 合伙创业 1、创造奇迹的组合发明法。相同或不相同的事和物,经适当的组合会创造出另一种新事物,并且会产生难以预料的作用。这是一种古老而又新颖的发明创造方法。例如最简单的组合,饭锅和电炉组合在一起就成了电饭锅,而水杯和电炉组合在一起则成了电热杯。总之只要根据需要,把不同的事物有机的结合,就有可能创造出新事物。但是,请注意,组合方法并不是简单的相加或叠加,它需要把现有的知识、技术、工艺和智慧进行合理的综合开发,从而在科学的基础上,创造出新的技术和产品,才算是实现了组合方法的真谛。请相信组合方法的威力,并让这种方法为你创造奇迹。 2、早出成果的补短发明法。一些青少年朋友,很期望能搞一些发明创造,但有时苦于找不出下手的课题。这里介绍的补短发明法,也许会帮助你。许多成功的发明家,有一个鲜为人知的秘诀,这就是他们懂得,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没有十全十美的。即使是名优特畅销商品,也绝非完美无缺。寻找各种用品、用具、器械的缺点和短处,也就发现了问题,这就是发明创造的绝妙突破口。当你发现一个重要的短处,往往就找到了一个发明课题。努力设法弥补这一短处,你就会做出意想不到的发明来。举个最简单的例子,用壶烧开水,一不注意,水开了会把火扑灭,酿成危险。有人发明在壶盖边上开一个小口,水沸时,蒸气使之叫出声来,提醒烧水人注意,即可减少危险,又减少浪费能源。事实上,飞机、汽车或轮船的发展史都是在补短发明过程中完善起来的。总之,从你周围熟悉的事物,用具、器具当中,努力发现它们的短处,甚至是隐蔽性很强的短处,进一步研究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动手改进它,这就是“补短发明法”成功的真谛。愿你们从中得到启示,为你们的发明创造找到好课题,并作出成绩来。 3、独具魔力的需要发明法。有位学者说过:“需要乃发明之母”,由于需要而创造出来的发明真是俯拾即是。例如;需要节约时间,在饮食方面就出现了速食品;需要光亮,则发明了蜡烛、煤气灯、白炽灯、日光灯等;需要即时通达信息,则从出现了古老的烽火台到现代的电报、电话、移动电话、无线广播等等。需要保藏食品,不仅发明了罐装食品,更有了电冰箱、电冰柜等。总之,需要能为你提出发明创造课题和目标;需要能激发你的聪明才智;也能催你千方百计去设计和制作等。有了发明目标。经过精心设计,再运用正确方法和技巧去制作,获得成功是必然的。 4、行之有效的联想发明法。联想就是由某种事物想起和它有关的事物。它是人类认识、研究和运用较早的一种心理活动。一些学者曾把古希腊科学家亚里士多德的联想观点发展为联想的三种方法,即在空间或时间上接近的联想形成接近的联想(如由铅笔想到橡皮擦,由水库想到水力发电机等);有相似特点的事物形成类似联想(如由带钩的草籽想到尼龙搭扣);有对立关系的事物形成对比联想(如由热想到冷,由高想到低,由海洋想到陆地)。例如,发泡技术的类似联想产生了一系列意想不到的新发明。最早发泡技术的运用,要属我国的馒头和西方的面包。以后则有发泡橡胶、发泡塑料等一系列产品。总之,我们每个人由小到大,经历过各式各样的事物。通过学习,知识也在不断丰富。这些都是创造发明的潜在宝藏,而开发和运用这些宝藏,联想正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思维方法。 5、使用不尽的变化发明法。变化的内容极为丰富,例如:材料、颜色、气味、形状、声音、体积、重量、用途,还有工艺,操作方法等等,几乎是无穷无尽的。由于变化所带来的成果,优势和利益也是无穷无尽的。例如,当今的服装厂商,依靠自己企业的实力,在设计、宣传、推销,在市场上进行竞争。而竞争的焦点无非是在服装的面料、色彩、款式、性能等方面的变化上做文章。谁能在变化上顺应潮流,适应消费者的需求,谁就能争得市场谁就能胜利。总之,变化的思路和方法给各个企业带来效益,给家庭带来欢乐和愉快,也带来方便和享受。历史事实证明:变化发明法,为创造者提供了施展才华的广阔天地,也给社会增添了财富。

创新能力的途径

(二)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主要途径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教育已成为素质教育改革的主旋律。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推行教育教学改革的今天,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成为教育教学的重中之重。那么,在教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成为一个重要的课题。 1、鼓励大胆想象,挖掘创新的源泉 丰富的想象是创新的翅膀,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我们在教学中要善于抓住学生已知与未知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从学生的的实际出发,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联想,产生好奇心理,大胆想象,从而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进而去探究解决问题。我们应当尊重、爱护、珍惜学生的好奇心及想象力。当学生发现和提出含有某种创新因素的“新奇”问题时,我们不必忙于解答,而应适时抓住这种难得的机会或苗头,因势利导,把它作为一个有意义的问题,让全体同学共同思考,这不仅能极大鼓舞提出问题的学生的积极性,还会有助于学生在学习中形成勇于大胆想象,乐于独立思考的良好氛围,并在这种良好环境中逐步锻炼学生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如在上《草原》一课时,我先这样导入课题:“从美丽的鸟的天堂回来,我们再乘兴去草原游览一番如何?现在先请同学们欣赏一首歌曲《草原上升起了不落的太阳》,当“蓝蓝的天上白云飘,白云下面马儿跑……”的悠扬歌曲在同学们耳边回响时,学生们立刻显得情绪激昂、兴趣盎然。我便趁势激趣质疑:伴随着这首优美的歌曲,你们愿意到美丽的内蒙古大草原看看吗?你们想到那儿去了解些什么呢?学生的回答可谓是五花八门,有的想了解草原的景色,有的想了解草原的风土人情,有的还想去看看草原的空气与高碑店的空气有没有不同……于是,我便请同学们打开课本自主学习《草原》一课,并询问学生准备采用什么学习方法去学习这篇课文?学生说出了:读、列表、列小标题、画图、勾划重点词句、小组合作学习等多种学习方法,我便让他们用自己最喜欢的学习方法去自主学习。霎时,整齐划一的课堂变成了五彩缤纷的动画片,读的、画的、勾划的、讨论的……气氛热烈、活跃,场面感人。当同学们都兴趣盎然地学完课文后,我便让学生说说自己从课文中了解了哪些内容,还存在哪些不理解的问题。对提出的问题,我又按照难易程度,分别通

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2009-10-28 09:44:15作者:来源:铁岭县蔡牛中学文字大小:【大】【中】【小】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笔者认为教师在课堂上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下面就此谈几点体会。一、允许提问、鼓励质疑、让学生创新创新意识始于积极思维,始于提问。当学生不由自主地提问时,正是他们积极思考,发现新知识,产生新思想的时候,如果我们做老师的只简单地说一句:“不许插嘴”或置之不理,那么学生的积极性就会被严重挫伤,久而久之就会变成“小绵羊”,还谈什么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呢?在一次有关非洲粮食短缺问题时,组织了一个活动“让我猜猜看,非洲为啥缺粮”这一活动,大大激发了同学们的思维活动,通过一番猜想后,同学们的猜测是多种多样的。多数同学的猜想是教材中讲到的,而有一位学生的猜测是“战争”,教科书中未提及,但事实上该区埃塞俄比亚和厄立特里亚发生的战争也冲击了该区粮食的生产。我对这个勇于质疑的学生给予了肯定和赞扬。这个学生感到很愉快,学习兴趣大增。我设计这一活动的目的就是想让学生质疑,在质疑中去激发自己的探知欲望,从而扩大阅读面,关心国家,关注世界,积极思考问题,让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自觉地产生和提高。二、提倡对话,鼓励争辩,让学生创新在教学中,让学生处于一种无拘无束,自由畅达的空间,让他们尽情地自由发表和自由参与,大胆质疑,并展开激烈争论,充分发挥教学民主,才能更加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注重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在互动中通过对话、争辩,让学生学会探索、批判、质疑,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在教学中也常常会设计一些辩论活动,给学生一个发表见解的平台,以此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事实证明,学生在争论中弄明白的问题,将会给他们留下很深的印象,课堂教学中的疑问,会激励他们不断观察、思考、读课外书或查阅资料,自己寻求答案。这样做会比教师“硬塞”给学生的效果要好得多。三、宽容“错误”,提倡“求异”,让学生创新在教学中,学生对问题的回答难免有错误,因此,教师应尊重他们,热爱他们,要消除他们的畏惧心理。在教学中,笔者时常会碰到这样的情况:学生回答的问题,乍听起来似乎是错的,但换个角度思考,也不无道理。对这样的学生不能一概否定,应当多加指导和鼓励,以激发他们的思维活动,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在教学中允许有不同的答案,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能力是必要的。比如,在政治教学中,对制售假冒伪劣产品、地方保护,只讲发展速度不讲经济效益,偷税漏税骗税、非法侵占耕地、台独问题等众多社会问题,笔者让学生提出自己独特的解决对策,都有惊人的收获。这种做法既训练了学生的发散思维,求异思维,也有利于提高学生参与经济、政治活动的能力,增强学生的法制和道德观念,自觉规范自己在社会生活中的行为。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创新教师在教学中应注重调动学生个体情绪、创设情境、采用多媒体教学等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因为兴趣是创新的前提。比如,在学习活动过程中,有些学生往往感到某方面的学习很吃力,产生厌学的情绪,这时候教师不能简单地“批评”论事,而应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减轻学生的心理负担。多给予他们思想上的鼓励,有进步及时表扬。要知道教师的一句话,一个手势乃至一个眼神,都会对学生产生很大影响。因此,教师首先应该调动学生个体学习情绪,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以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另外,创设情境也是激发学生兴趣的好方法。比如,创设操作情境,激发兴趣。在教学中,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尽量利用形式

美国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美国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一、美国学校天赋教育的透视 天赋教育就是对天赋儿童的教育。在美国天赋儿童并不神秘,一般能力超常(gifted)或特殊能力超常(talented)者,都被视为天赋儿童。虽然我们无法为孩子选一颗神童的头脑,但我们完全可以给自己的孩子实施美国一流大学的学生不能享受的基础教育——只面向2%~5%的高智商孩子的“天赋教育”!天赋教育也就是英才教育,是面向那些资优儿童少年的素质教育。 在美国的中小学里,中国孩子一般都表现得相当突出,特别是数学。许多华裔家长都引以为荣。中国教育培养的是聪明的孩子,美国教育培养的是智慧的学生。聪明的孩子和智慧的孩子有没有区别?有什么本质的区别? 我们以“西安事变”的教学为例子,可清晰地看出两者的巨大差别: 中国的重点学校里,老师讲完史实后,要求学生记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以“学会”为目的,满足于考试结果。 美国的天赋教育则是八仙过海,如:什么都不教,让孩子们分成几组,分别制作一份当时各党各派报纸;或者只给几个辩论题,让孩子组成正、反方进行辩论。即使是常规教学,老师也会启发孩子的发散性思维:如果蒋不妥协?如果张、杨不和共党合作?如果张、杨把蒋处死?如果蒋逃出西安……甚至让学生自己设想发散性思维的问题。无论哪种方式,学生都在收集材料、研究材料、组织观点的过程中,培养了“学会”的能力。 从“西安事件”的教学比较看,中国教育培养的学生包揽了“聪明的孩子”所有的特点;美国天赋教育培养的学生囊括了“智慧的学生”的所有表现。 美国怎么选“神童”? 美国即为那些一般学校淘汰的“差生”设立特殊的学校,也“明火执仗”地在全国50个州立法为2%~5%高IQ孩子提供“天赋教育”。 其实,只要到美国一流大学问一问,就会发现:这些学生基本上都来自各地的“天赋教育”班。 那么,什么孩子才能参加“天赋教育”班呢? 选“神童”是一项既要服众,又要讲科学的工作。美国学校为天赋班挑选学生有几条大原则: ◎用多种衡量手段去寻找不同才能的天赋孩子(不能只讲成绩和IQ指数)。 ◎摒弃偏见去寻找具有各种背景的人才(说白了,是适当降低条件去考虑少数民族、贫穷家庭、不同文化或宗教背景的孩子,或残疾孩子)。 ◎用变化的眼光去看待合租在成熟过程中的兴趣变化和发展(天赋孩子不搞“终身制”,原来是的将来可能不是,原来不是的将来也可以不是)。 ◎从发展的角度去发现孩子尚未显露的潜能(强调的是“潜能”,而不仅仅是目前的表现)。 ◎出智力外,还重视驱使孩子不断努力的内动力(不培养聪明的懒孩子)。 在这些大原则下,如何筛选天赋班的孩子?各州、各学校、各校都有各自大同小异的办法和标准。 一般来说,最基本的指标是全国或州的统考成绩,或IQ指数。以我们所居住过的两个学区为例:甲学区有三项基本要求:一、历年的全国或州的统考成绩必须在98%以上;二、Homeroom老师(类似国内的班主任)的推荐;三、家长的推荐。乙学区除上述三条外,再加一条:参加学区自己出题的考试。 每间学校都有特定的老师和工作人员负责识别天赋孩子的工作。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