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整理)头颈部肿瘤.

(整理)头颈部肿瘤.

(整理)头颈部肿瘤.
(整理)头颈部肿瘤.

头颈部肿瘤是全球第六大癌症,占所有恶性肿瘤的2.8%,主要的治疗措施有手术,放疗和化疗。

吞咽障碍是头颈部肿瘤常见症状,也是肿瘤治疗后的一种并发症,头颈部肿瘤的治疗导致神经肌肉和感觉功能受损,影响吞咽的各个时期。吞咽障碍的严重程度与肿瘤的侵犯位置,大小,切除的程度、自然重建和药物副作用等因素有关。

{临床表现}

头颈部肿瘤相关的吞咽障碍可能由于肌肉、骨骼、神经等组织结构的外科切除所致,也可能由抗肿瘤治疗所致。

1.放疗对吞咽功能的影响

外放疗对吞咽功能的影响包括早期和晚期效应。

早期包括口腔干燥症、表皮红斑溃疡,出血,疼痛及黏膜炎等,这些症状通常会引起吞咽疼痛,从而导致饮食习惯发生改变,需要药物控制疼痛或者依赖非经口进食。口腔干燥症一般持续时间较长,且随着时间延长而加重。

晚期包括放射性骨坏死、牙关紧闭、味觉退减、肌肉血供减少造成肌肉纤维化和肌纤维数量减少等,放疗数年后可能出现舌骨复合体固定、舌运动幅度减少,声门关闭不全及环咽肌松弛,最终导致误吸发生。

2.化疗对吞咽功能的影响

头颈部肿瘤的化疗会对患者的吞咽功能及营养状态产生多种副作用,包括恶心,呕吐,口腔炎,无力及疲劳,厌食和体重降低等。据报道黏膜炎的发病率约40%。多表现为咀嚼和吞咽疼痛,口腔出血,进食困难,脱水,恶心等。另外,细胞毒性药物如甲氨蝶呤和氟尿嘧啶也会导致吞咽障碍,放射性增敏剂在增强放疗疗效的同时也增加了发生放疗后黏膜炎的风险。

3.吞咽和术后放疗

尽管术式,范围及切除位置对吞咽功能预后起主要作用,但是术后放疗也会影响吞咽功能的康复。经过放疗的患者,口腔和咽部功能严重受损,包括口腔运送时间延长延长、咽部残留

增加、环咽肌开放时间缩短等,可能由于放疗后组织水肿,纤维化和唾液分泌减少等效应引起。伤口延迟愈合和瘘管形成在放疗组织中也很常见,都会或多或少的影响吞咽功能。

{治疗策略}

头颈部肿瘤相关的吞咽障碍康复治疗强调个体化原则,主要目标是重建安全有效的经口进食、预防营养不良和脱水,减少误吸风险。另外,化疗前积极预防吞咽障碍、教育患者充分认识病情对吞咽功能的预后也有积极影响。

1.一般治疗

对于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术后一旦伤口充分愈合即可开始介入康复治疗,一般在术后5-10天。可以采用一下措施,包括:吞咽代偿方法(食物调制,姿势改变,此时可配之吞咽辅助饮品来进行康复),吞咽功能训练和应用口面部假体等改善吞咽功能。

放化疗患者一般在治疗期间即开始康复干预,但是由于黏膜炎导致口腔疼痛,患者会被迫中止训练和经口进食。在放化疗结束和出现副作用之前就应及早鼓励患者每天进行吞咽功能训练。

2.心理治疗

头颈部肿瘤患者由于发病前没有足够的心理准备,治疗后发生一系列的改变包括进食种类受限,进食习惯改变、日常生活能力降低及面容改变等,继而出现焦虑和抑郁等症状,严重影响生活质量,需要引起高度重视,必要时进行心理干预治疗。

3.营养支持治疗

头颈部恶性肿瘤 nccn指南解读

头颈部恶性肿瘤nccn指南解读 美国国家综合癌症网络(NCCN)指南是目前国际上应用最广泛的肿瘤学临床指南之一。近期,NCCN发布了2014年第一版头颈部肿瘤临床实践指南,该指南与2013年第二版相比,诊治原则方面仅在细节上进行了部分修订。本文主要对新版NCCN头颈部肿瘤指南外科治疗及放化疗方面的更新进行解读,希望能为临床医生深入理解和应用该指南提供帮助。 头颈部肿瘤外科手术治疗方面的更新 对临床未发现肿大淋巴结的口腔癌患者是否需要行颈清扫术,一直存在较大争议,这取决于医生对颈淋巴结的病理状态的正确评估。故对T1~2、N0,即原发灶直径≤6cm淋巴结转移阴性者,新版指南增加“原发灶切除±前哨淋巴结(SLN)活检”这一项目,目的是根据SLN病理结果指导手术者决定是否为患者进一步行颈清扫术。 旧版指南对于声门型喉癌原位癌的治疗方法有两种:内镜下切除和放疗,新指南则进一步指出推荐内镜下切除术。而对于T1~2,N0和某些T3术后切缘阳性者的处理方式应选择二次手术或放疗,不再对≥T2或伴其他危险因素者考虑联合放化疗。 2013年指南列出了7种与预后相关的肿瘤累及区域,即①侵犯翼内肌;②肉眼可见颅底侵犯;③直接侵犯上鼻咽,深部侵犯咽鼓管和鼻咽侧壁;④侵犯颈总动脉;⑤侵犯皮肤;⑥侵犯纵膈、颈椎或椎前筋膜;⑦皮下转移。新版指南仍沿用,但进一步提出对于有癌肿完整切除可能的患者,这些区域累及都不能作为绝对禁忌证。 对于原发灶的切除,新版指南新增了两点:1、骨髓腔侵犯是节段性切除的指征,骨髓冰冻切片有助于指导手术切除范围;2、随着机器人及激光辅助切除术在头颈部肿瘤原发灶治疗中逐渐普及,指南指出,合理运用新技术是关键,重点是要求医生具有熟练的操作技能和丰富的临床经验。 头颈部肿瘤化疗方面的更新 2014年的新版指南中推荐的一线化疗方案没有改变,仍然是同期顺铂化疗联合放疗。随机对照Ⅲ期临床试验研究发现序贯放化疗和同期联合放化疗较联合诱导化疗在生存率上没有明显差异。故新版指南在鼻咽癌辅助化疗后放化疗方案中,将PF方案(顺铂+5-氟尿嘧啶)治疗后行顺铂+放疗的推荐级别由1类降为2A类证据,同样将顺铂+5-氟尿嘧啶治疗后行卡铂+放疗的推荐等级由2A降为2B类证据。诱导/贯续化疗中,新指南中增加DP方案(多西他赛+顺铂),推荐等级2B类证据。

头颈部肿瘤用药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20版)

头颈部肿瘤用药 一、尼妥珠单抗Nimotuzumab 制剂与规格:注射液:50mg(10ml)/瓶 适应证:与放疗联合治疗EGFR基因阳性表达的Ⅲ~Ⅳ期鼻咽癌。 合理用药要点: 1.首次给药应在放射治疗的第一天,并在放射治疗开始前完成。之后每周给药一次,共8周,患者同时接受标准的放射治疗。 2.用药期间必须注意常见的皮肤反应和腹泻。 3.尚未确定18岁以下儿童使用本品的安全性和疗效。 4.应由熟练掌握EGFR检测技术的专职人员进行EGFR表达水平的检验。 5.尼妥珠单抗冻融后抗体大部分活性将丧失,故在储存过程中严禁冷冻。 6.尼妥珠单抗配制的溶液在输液容器中2~8℃时,其物理和化学稳定性可保持12小时,在室温下可保持8小时。储存时间超过上述时间,不宜继续使用。 7.孕妇或没有采取有效避孕措施的妇女应慎用。本品属于IgG1类抗体,由于人IgG1能够分泌至乳汁,建议哺乳期

妇女在本品治疗期间以及在最后一次给药后60天内停止哺乳。 二、索拉非尼Sorafenib 制剂与规格:片剂:200mg 适应证:治疗局部复发或转移的进展性的放射性碘难治性分化型甲状腺癌。 合理用药要点: 1.空腹给药,用药前无需进行基因检测。若长期病情稳定,不需服用此类药物。 2.存在可疑的药物不良反应时,可能需要暂停和/或减少索拉非尼剂量。 3.最常见的不良反应有腹泻,乏力,脱发,感染,手足皮肤反应,皮疹。 4.对索拉非尼或本品任一非活性成分有严重过敏症状的患者禁用。 5.与UGT1A1途径代谢/清除的药物联合应用时,需谨慎;与多西他赛联合应用时,需谨慎;与CYP3A4诱导剂联合应用时可导致索拉非尼的药物浓度降低;与新霉素联合应用可导致索拉非尼的暴露量下降。 三、纳武利尤单抗 Nivolumab 制剂与规格:注射液:40mg(4ml)/瓶、100mg(10ml)/瓶

(整理)头颈部肿瘤.

头颈部肿瘤是全球第六大癌症,占所有恶性肿瘤的2.8%,主要的治疗措施有手术,放疗和化疗。 吞咽障碍是头颈部肿瘤常见症状,也是肿瘤治疗后的一种并发症,头颈部肿瘤的治疗导致神经肌肉和感觉功能受损,影响吞咽的各个时期。吞咽障碍的严重程度与肿瘤的侵犯位置,大小,切除的程度、自然重建和药物副作用等因素有关。 {临床表现} 头颈部肿瘤相关的吞咽障碍可能由于肌肉、骨骼、神经等组织结构的外科切除所致,也可能由抗肿瘤治疗所致。 1.放疗对吞咽功能的影响 外放疗对吞咽功能的影响包括早期和晚期效应。 早期包括口腔干燥症、表皮红斑溃疡,出血,疼痛及黏膜炎等,这些症状通常会引起吞咽疼痛,从而导致饮食习惯发生改变,需要药物控制疼痛或者依赖非经口进食。口腔干燥症一般持续时间较长,且随着时间延长而加重。 晚期包括放射性骨坏死、牙关紧闭、味觉退减、肌肉血供减少造成肌肉纤维化和肌纤维数量减少等,放疗数年后可能出现舌骨复合体固定、舌运动幅度减少,声门关闭不全及环咽肌松弛,最终导致误吸发生。 2.化疗对吞咽功能的影响 头颈部肿瘤的化疗会对患者的吞咽功能及营养状态产生多种副作用,包括恶心,呕吐,口腔炎,无力及疲劳,厌食和体重降低等。据报道黏膜炎的发病率约40%。多表现为咀嚼和吞咽疼痛,口腔出血,进食困难,脱水,恶心等。另外,细胞毒性药物如甲氨蝶呤和氟尿嘧啶也会导致吞咽障碍,放射性增敏剂在增强放疗疗效的同时也增加了发生放疗后黏膜炎的风险。 3.吞咽和术后放疗 尽管术式,范围及切除位置对吞咽功能预后起主要作用,但是术后放疗也会影响吞咽功能的康复。经过放疗的患者,口腔和咽部功能严重受损,包括口腔运送时间延长延长、咽部残留

NCCN结肠癌指南

NCCN 结肠癌指南(2015.2 最新版) 作者:月下荷花 一.重要的更新内容: 1. 检测RAS 基因状态,包括KRAS 外显子2 和非外显子2 以及NRAS,还需检测BRAF 基因状态,不论是否有RAS 突变。 2. FOLFOX+Cetuximab 作为治疗选择时需注意如下注释:对潜在可切除肝转移疾病的治疗数据仍有争议。 3. 对可切除的转移性疾病,围手术期总的治疗时间不超过6 个月。 二.概述 美国的结直肠癌诊断位列第四,癌症导致死亡位列第二,数据显示发病率和死亡率呈下降趋势。发病率与死亡率的改善是癌症预防、早期诊断、更好治疗决定的。临床医生在使用指南时要明确以下几点:1. 指南中分期按TNM 分期;2. 除非有特别标注,所有推荐级别均为2A。 三.风险评估 大约20% 的结肠癌有家族聚集性,新诊断结直肠癌腺癌或腺瘤病人的一级亲属患结直肠癌风险增高。结直肠癌遗传易感性包括:明确定义的遗传综合征如林奇综合征和家族性腺瘤样息肉增生。推荐所有结肠癌病人要询问家族史及风险评估。 1. 林奇综合征是最常见的遗传性结肠癌易感综合征,占所有结直肠癌2%-4%。由DNA 错配修复基因(MMR)突变所致,包括MLH1、MSH2、MSH6 和PMS2。目前检测林奇综合征的方法有免疫组化分析MMR 蛋白表达和分析微卫星不稳定性(MSI)。若免疫组化MLH1 蛋白缺失,还需检测BRAF 突变,后者可致MLH1 启动子甲基化影响蛋白表达。 NCCN 支持对所有小于70 岁病人或是大于70 岁、满足Bethesda 指南的病人进行MMR 检测。另外对II 期病人也要进行检查。 2. 结直肠癌的其它风险因素 炎症性肠病患者结直肠癌风险增加,其它可能风险因素包括吸烟、红肉和加工肉类的食用、

NCCN胰腺癌外科治疗指南解读_百替生物

NCCN胰腺癌外科治疗指南解读 张太平,肖剑春,赵玉沛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外科,北京100730) 胰腺癌是一种恶性程度极高的消化系统肿瘤,其发病率在全球范围内逐年上升。2009年美国胰腺癌新发病例数42470例,死亡病例数35240例,在恶性肿瘤死亡率中居第四位,5年生存率<5%[1]。我国胰腺癌发病率也有逐年增长的趋势。根治性手术切除是胰腺癌综合治疗的核心,也是胰腺癌患者获得长期生存的唯一希望,目前胰腺癌根治术后5年生存率可达15%~25%。近年来大的医疗中心胰头十二指肠切除术的死亡率已经<5%[2],胰腺癌的外科治疗取得了一定的进展,本文结合最新的NCCN指南,就其外科治疗的关键问题加以讨论,以期进一步规范胰腺癌的外科治疗。 1根治性手术可切除性标准 根治性手术切除是延长胰腺癌患者生存时间的最有效治疗方式,然而胰腺癌发病隐蔽、进展快、恶性度高、早期诊断率低,80%以上的患者在诊断时已经无法接受根治性手术[3]。因此术前评估肿瘤范围及可切除性极为重要,近来有meta分析指出多排螺旋三维重建CT预测肿瘤可切除性的准确率在52%~96%,不可切除的准确率为90%~100%,是评估胰腺癌术前可切除性的最佳方法[4],除此之外超声内镜、PET、腹腔镜、腹腔镜超声等也是胰腺癌可切除性评估的重要方法。2009年胰腺癌NCCN 指南中定义可切除性胰腺癌为:肿瘤无远处转移;与腹腔干和肠系膜上动脉(SMA)周围有清晰的脂肪层;且肠系膜上静脉(SMV)/门静脉清晰可见。将不可切除的胰腺癌分别定义为:1胰头癌:肿瘤有远处转移、围绕SMA大于180度、侵犯腹腔干(任何度数)、SMV/门静脉闭塞且无法重建或者肿瘤侵犯围绕腹主动脉;2胰体癌:肿瘤有远处转移、围绕SMA或腹腔干大于180度、SMV/门静脉闭塞且无法重建或者侵犯腹主动脉;3胰尾癌:肿瘤有远处或者转移围绕SMA或腹腔干大于180度;4淋巴结状态:淋巴结转移范围超出手术所能切除范围。[5]国内在2007版胰腺癌诊治指南中对胰腺癌可切除性标准也有相应定义。[6]然而目前并无一致公认的胰腺癌可切除标准,在实际工作中上述判断还受其它因素如影像学检查的准确率、术者的经验及手术团队的专业性等影响,尽管如此能否获得R0切除应是胰腺癌可切除性评估的重点。 2可能切除性胰腺癌 在可切除和不可切除胰腺癌之间存在“灰色地带”即可能切除性胰腺癌。[7]2009年胰腺癌NCCN 指南定义可能切除性胰腺癌为:严重的单侧或双侧的SMV/门静脉侵犯;肿瘤围绕SMA小于180度;肿瘤围绕或包裹肝动脉,但可以重建;SMV闭塞,但受累部分很短可以重建。[5]可能切除性胰腺癌成功进行R0切除风险较大,因此术前应先接受包括全身化疗和放化疗的新辅助治疗后再评估其可切除性,决定患者下一步治疗方案。M.D.Anderson癌症中心回顾分析了该中心1999年至2006年中160例诊断为可能切除的胰腺癌患者,其中125例进行了新辅助治疗。经过可切除性再评估,66例进行了根治性手术其中62例患者获得了R0切除。手术患者中位生存期40月,非手术患者中位生存期13月两者具有统计学差异(P<0.001)。[8]该中心还通过非随机Ⅱ期临床实验发现新辅助治疗增加了胰腺癌的R0切除率[9]。有meta分析(总结1966-2009年111项临床研究共4394例患者)显示经新辅助治疗大约1/3可能切除患者可以获得根治性手术切除,术后患者生存时间和可切除患者无差异。[10]由此可见血管受累并非胰腺癌手术的绝对禁忌症,临床中应重视可能切除的胰腺癌患者,积极进行新辅助治疗以期获得R0切除。然而目前新辅助治疗的具体疗程和方案还并未统一[11-13]因此还期待更多临床研究。 3是否术前胆道引流 大约70%胰头癌患者以梗阻性黄疸为首发症状[19],有研究认为黄疸增加了手术的并发症因此建议术前经皮穿刺或者内镜下进行胆道引流。[14-16]然而这一观点备受争论,有meta分析认为术前减黄反而增加了手术并发症并且延长了患者住院时间增加了住院费用。[17-18]但限于这些分析所基于的临床研究严谨性有待提高,所以结果的可信度受到置疑。近来新英格兰杂志发表了一篇多中心前瞻性随

2020 CSCO 头颈部肿瘤指南更新要点

2020 CSCO 头颈部肿瘤指南更新要点 此次指南更新分为两个部分:2020年CSCO鼻咽癌指南更新和2020 CSCO复发/转移性头颈部鳞癌指南更新要点。 鼻咽癌指南更新要点 WHO将鼻咽癌分为I型、II型和III型。在流行地区,非角化癌超过95%,且与EBV病毒的感染相关,而在非流行病区,则I型鼻咽癌相对更常见。影响鼻咽癌放化疗预后的高危因素有:N3或T4N2,转移灶大结节(至少一个结节>4cm)。 今年指南新增:根据免疫组化结果明确鳞癌和其他类型头颈部肿瘤,推荐原位杂交检测以确定与EBV感染有关(针对鼻咽癌)(I级专家推荐)。 早期鼻咽癌的治疗 对于T1N0期鼻咽癌患者,I级专家推荐为单纯放疗(2A类证据),对于T1N1/T2N0-1期患者,适宜使用顺铂者,I级专家推荐为单纯放疗(2A类证据)、放疗+顺铂(1B类证据);不适宜顺铂者,I级专家推荐为单纯放疗(2A类证据)。 ①I期鼻咽癌(T1N0)应采用单纯放疗的治疗模式。 ②放疗计划应至少采取三维适形,强烈推荐强调放疗(IMRT)。 ③II期鼻咽癌(T1N1/T2N0-1)的治疗存在较大争议。 ④多项回顾性研究显示采用IMRT技术的单纯放疗对于中期鼻咽癌具有很好的疗效,但其中T2N1的患者具有较高的远处转移发生率,提示似乎更应该同期联合化疗。 局晚期鼻咽癌的治疗 对于T1-2N2-3/T3-4任何N期患者,适宜使用顺铂者,I级专家推荐为放疗+顺铂(1A类证据)、诱导化疗序贯放疗+顺铂(1A类证据),II级专家推荐为放疗+顺铂序贯辅助化疗(1B类证据); 不适宜使用顺铂者,I级专家推荐为单纯放疗(2A类证据)、放疗+卡铂(2A类证据),II级专家推荐为放疗+奈达铂(1B类证据)、放疗+奥沙利铂(1B类证据)、放疗+西妥昔单抗/尼妥珠单抗(2A类证据)。 ①同期放化疗是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的主要治疗模式,对于不适合接受化疗的患者。 ②放疗+西妥昔单抗或尼妥珠单抗是可选方案,但目前缺乏随机对照研究证据。 ③诱导化疗序贯同期放化疗是局部晚期患者的另一种治疗模式,通常用于IV期或肿瘤进展迅速的患者。 ④同期放化疗序贯辅助治疗是另一种可选治疗模式,但既往研究提示由于放疗的毒性导致完成度并不理想。 局部和/或颈部复发鼻咽癌的治疗 对于局部或颈部复发患者,若适合手术且局部复发,I级专家推荐为手术(2A类证据)、再程治疗(2A类证据),II级专家推荐为治疗参照远处转移;若适合手术且颈部复发,I级专家推荐为手术(2A类证据);若不适合手术,I级专家推荐为再程放疗(2A类证据),II 级专家推荐为治疗参照远处转移。 ①对于复发性鼻咽癌患者,IMRT的广泛应用促使鼻咽原发灶的局控率超过90%,因此

北医李睿医考:头颈部肿瘤患者生存指南

对HNC 复发的监测 治疗结束后第一年,应该每1~3 个月进行详细的癌症病史和体格检查,第二年每2~6 个月进行一次,第三至五年每4~8 个月进行一次,第五年以后每年进行一次;由耳鼻喉专科医生或NHC 专家进行头颈部重点检查。 对有吸烟史的高危HNC 幸存者进行低剂量CT 扫描筛查肺癌,筛查HNC 幸存者是否有其他头颈部肿瘤或食管癌。 评估和管理HNC 及治疗对生理和心理的长期和晚期反应 1. 手术 长期反应:肩关节及颈部活动受限、疼痛;口干、吞咽困难、口腔感染 晚期反应:脊神经异常;神经性淋巴水肿;颈部神经根病变 2. 放疗 长期反应:口干、吞咽困难;颈部肌力障碍、牙关紧闭;肩部功能障碍;放射性皮炎;淋巴水肿;口腔感染 晚期反应:过早白内障;颈动脉阻塞;构音困难、吞咽障碍;肺炎、肺纤维化;臂丛神经损伤;颈部神经根病变;股骨头坏死;颈动脉狭窄;听力损伤;眼部问题;味觉改变或丧失 3. 化疗 长期反应:感觉/运动神经病变,感觉性共济失调;步态异常;眩晕;异常肥胖、体重增加;疲倦;贫血;体毛减少;眼干 晚期反应:心脏异常、心肌病;骨质疏松、骨折;代谢综合征;心血管疾病(可能增加心肌梗死的风险);糖尿病;胆固醇增高;脂肪增加、肌肉减少/萎缩;静脉血栓栓塞;认知功能障碍 并发症和处理 1. 术后脊髓副神经(SAN)麻痹 康复科,以提高运动范围和能力。 2. 术后颈部肌张力障碍、肌肉痉挛、神经病变 颈部肌张力障碍以颈部肌肉痛性痉挛为特点,可由颈淋巴结清扫术或/和放疗引起;一旦确诊颈部肌张力障碍或神经病变,应建议患者寻求康复科专家进行综合神经肌肉管理;

为控制疼痛或痉挛,可使用神经稳定剂,如:普瑞巴林,加巴喷丁,度洛西汀,或咨询有关专家,向受累肌肉内注射 A 型肉毒毒素。 3. 肩部功能障碍 评估治疗后肩部功能的基线,包括肌力、ROM 及撞击征,并继续评估后续持续的并发症或病情恶化情况。肩关节障碍发生时,应就诊康复科,改善疼痛、伤残和运动范围。 4. 牙关紧闭 一旦确诊应立即治疗,使用神经稳定剂治疗疼痛和痉挛 5. 吞咽困难/误吸/食管狭窄 出现吞咽困难、餐后咳嗽、不明原因的体重减轻和/或肺炎等情况,医生应评估吞咽功能,管理吞咽困难和误吸等症状、关注患者的心理问题,怀疑食管狭窄者首选由语言病理学家进行电视透视检查,确诊存在食管狭窄应行食管扩张术。 6. 胃食管反流病 监测GERD 的发展或恶化情况;告知患者患食管癌的风险及相关症状;使用质子泵抑制剂或抗酸药,教育患者使用楔形枕头或床头摇高 3 英寸,睡前 3 小时内不进食水,戒烟酒;若上述处理后症状未缓解,建议患者转诊消化科 8. 淋巴水肿 评估患者淋巴水肿的情况,建议转诊康复科进行徒手淋巴引流、加压包扎等 9. 癌症相关性疲乏(CRF) 评估疲乏情况,治疗导致疲乏的任何因素,对于未查明原因的患者,应考虑其他影响因素(如,情绪障碍,睡眠障碍,疼痛等)并予以治疗,建议患者经常参加体育活动 10 .味觉改变或丧失 咨询营养师的意见,额外使用调味品,避免难闻的食物,扩大食物选择 11. 听力丧失、眩晕和前庭神经病变 咨询相关专家(如听觉病矫治专家) 12. 睡眠障碍/睡眠呼吸暂停

头颈部恶性肿瘤-nccn指南解读++

头颈部恶性肿瘤nccn指南解读 摘要:2010 版头颈部肿瘤 NCCN 指南较2009 版的内容有重大的更新,整合了已取得的重要临床数据,调整了部分治疗原则。主题词:头颈部肿瘤;临床指南;NCCN 中图分类号:R739.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70X (2010 )07-0511-05 NCCN 肿瘤学临床实践指南是由代表美国癌症研究和治疗最高水平的肿瘤中心组成的学术联盟组织编写,它的宗旨是为医生和患者提供当前最佳的治疗建议,提高肿瘤治疗水平。 NCCN 指南制定专家组汇集多学科团队, 充分采用循证医学证据作为推荐标准;每条建议都拥有自己的共识分类,供医生使用时参考。头颈部肿瘤的种类及治疗手段复杂多样,需要各个领域的专家合作以获得最佳的治疗及随访,其指南在临床工作中尤为重要。本文对NCCN 鼻咽部:鼻咽癌中第6 版的T2a (肿瘤侵犯口咽和/ 或鼻腔,无咽旁间隙侵犯)归入第7 版的T1 ,而T2b (咽旁间隙侵犯)作为第7 版的T2(T2 不分a 、b)。而淋巴分期中的改变为:N1 增加了单侧和/或双侧咽后淋巴结转移,最大径不超过6cm 。口咽:T3 增加肿瘤浸润会厌舌面。T4a 增加了局部中度浸润的疾病:肿瘤侵犯喉,舌的外部肌肉,翼内肌,硬腭或下颌骨。T4b 增加了局部非常广泛浸润的疾病。下咽:T3 增加了肿瘤累及食管( 原为T4a) 。T4a 增加了局部中度浸润的疾病剔除食管累及。T4b 增加了局部非常广泛浸润的疾病。口咽、下咽淋巴结分期无变化。2010 版的头颈部

肿瘤临床实践指南进行解读。1 按AJCC 分期第7 版对TNM 分期进行了更新几乎所有头颈部肿瘤分期中进行了更新的内容为在T4a 、T4b 分期中分别增加了描述性的说明:1.3 喉部TNM 分期声门上:T4a 增加局部中度浸润的疾病。T4b 增加局部非常广泛浸润的疾病。声门型:T4a 增加局部中度浸润的疾病。T4b 增加局部非常广泛浸润的疾病,并且在T4a 的描述时说明肿瘤侵犯穿过甲状软骨的外皮质,而在第6 版中为肿瘤侵犯穿过甲状软骨。声门下:T4a 增加局部中度浸润的疾病。T4b 增加局部非常广泛浸润的疾病。T4a 为局部中度浸润的疾病;T4b 为局部非常广泛浸润的疾病,但侵犯的具体结构变化不大。 1.1 唇癌和口腔癌TNM 分期T4a 增加了局部中度浸润的疾病。(唇) 肿瘤侵犯骨皮质,下牙槽神经,口底或面部皮肤( 如颏或鼻) 。( 口腔) 肿瘤侵犯邻近结构[ 如穿透骨皮质(下颌骨或上颌窦)进入舌的深部(外部)肌肉(颏舌肌、舌骨舌肌、舌腭肌和茎突舌肌),上颌窦,面部皮肤] 。N 分期未见变化。 1.4 大唾液腺(腮腺、下颌下腺、舌下腺)TNM 分期T4a 增加中度浸润的疾病。T4b 增加非常广泛浸润的疾病。T4b 增加了局部非常广泛浸润的疾病。 1.2 咽部(包括舌底、软腭、悬雍垂)TNM 分期系统收稿日期:2010-07-05 肿瘤学杂志2010 年第16 卷第7 期1.5 鼻腔、鼻窦TNM 分期T4a 增加局部中度浸润的疾病。T4b 增加局部非

NCCN结肠癌指南(2015.2最新版)剖析

NCCN结肠癌指南(2015.2最新版) 一.重要的更新内容: 1. 检测RAS基因状态,包括KRAS外显子2和非外显子2以及NRAS,还需检测BRAF基因状态,不论是否有RAS突变。 2. FOLFOX+Cetuximab作为治疗选择时需注意如下注释:对潜在可切除肝转移疾病的治疗数据仍有争议。 3. 对可切除的转移性疾病,围手术期总的治疗时间不超过6个月。 二.概述 美国的结直肠癌诊断位列第四,癌症导致死亡位列第二,数据显示发病率和死亡率呈下降趋势。发病率与死亡率的改善是癌症预防、早期诊断、更好治疗决定的。临床医生在使用指南时要明确以下几点:1.指南中分期按TNM分期;2. 除非有特别标注,所有推荐级别均为2A。 三.风险评估 大约20%的结肠癌有家族聚集性,新诊断结直肠癌腺癌或腺瘤病人的一级亲属患结直肠癌风险增高。结直肠癌遗传易感性包括:明确定义的遗传综合征如林奇综合征和家族性腺瘤样息肉增生。推荐所有结肠癌病人要询问家族史及风险评估。 1. 林奇综合征是最常见的遗传性结肠癌易感综合征,占所有结直肠癌2%-4%。由DNA错配修复基因(MMR)突变所致,包括MLH1、MSH2、MSH6和PMS2。目前检测林奇综合征的方法有免疫组化分析MMR蛋白表达和分析微卫星不稳定性(MSI)。若免疫组化MLH1蛋白缺失,还需检测BRAF突变,后者可致MLH1启动子甲基化影响蛋白表达。 NCCN支持对所有小于70岁病人或是大于70岁、满足Bethesda指南的病人进行MMR检测。另外对II期病人也要进行检查。 2. 结直肠癌的其它风险因素 炎症性肠病患者结直肠癌风险增加,其它可能风险因素包括吸烟、红肉和加工肉类的食用、饮酒、糖尿病、体力活动少、代谢综合征、肥胖或高BMI。吸烟、代谢综合征、肥胖或红肉和加工肉类的食用可能与预后差相关,结直肠癌家族史则预后相对好,数据尚有争论。 四.分期 第七版AJCC分期手册对结肠癌分期作了部分调整。II期疾病根据T3还是T4,及T4侵犯程度分为IIA和IIB、IIC。N1和N2也进一步细分,反应受累淋巴结数量对预后的影响。浆膜下层、肠系膜、非腹膜的结肠周围或直肠周围组织肿瘤沉积定义为N1c。根据远处转移只局限于1个还是多个组织或器官,细分为M1a和M1b。

NCCN2010版头颈部肿瘤临床实践指南解读

NCCN2010版头颈部肿瘤临床实践指南解读陈晓钟(浙江省肿瘤医院,浙江杭州310022) NCCN肿瘤学临床实践指南是由代表美国癌症研究和治疗最高水平的肿瘤中心组成的学术联盟组织编写,它的宗旨是为医生和患者提供当前最佳的治疗建议,提高肿瘤治疗水平。NCCN指南制定专家组汇集多学科团队,充分采用循证医学证据作为推荐标准;每条建议都拥有自己的共识分类,供医生使用时参考。头颈部肿瘤的种类及治疗手段复杂多样,需要各个领域的专家合作以获得最佳的治疗及随访,其指南在临床工作中尤为重要。本文对NCCN 2010版的头颈部肿瘤临床实践指南进行解读。 1按AJCC分期第7版对TNM分期进行了更新 几乎所有头颈部肿瘤分期中进行了更新的内容为在T4a、T4b分期中分别增加了描述性的说明:T4a为局部中度浸润的疾病;T4b为局部非常广泛浸润的疾病,但侵犯的具体结构变化不大。 1.1唇癌和口腔癌TNM分期 T4a增加了局部中度浸润的疾病。 (唇)肿瘤侵犯骨皮质,下牙槽神经,口底或面部皮肤(如颏或鼻)。 (口腔)肿瘤侵犯邻近结构[如穿透骨皮质(下颌骨或上颌窦)进入舌的深部(外部)肌肉(颏舌肌、舌骨舌肌、舌腭肌和茎突舌肌),上颌窦,面部皮肤]。 T4b增加了局部非常广泛浸润的疾病。 1.2咽部(包括舌底、软腭、悬雍垂)TNM分期系统 鼻咽部:鼻咽癌中第6版的T2a(肿瘤侵犯口咽和/或鼻腔,无咽旁间隙侵犯)归入第7版的T1,而T2b(咽旁间隙侵犯)作为第7版的T2(T2不分a、b)。而淋巴分期中的改变为:N1增加了单侧和/或双侧咽后淋巴结转移,最大径不超过6cm。 口咽:T3增加肿瘤浸润会厌舌面。T4a增加了局部中度浸润的疾病:肿瘤侵犯喉,舌的外部肌肉,翼内肌,硬腭或下颌骨。T4b增加了局部非常广泛浸润的疾病。 下咽:T3增加了肿瘤累及食管(原为T4a)。T4a 增加了局部中度浸润的疾病剔除食管累及。T4b增加了局部非常广泛浸润的疾病。 口咽、下咽淋巴结分期无变化。 1.3喉部TNM分期 声门上:T4a增加局部中度浸润的疾病。T4b增加局部非常广泛浸润的疾病。 声门型:T4a增加局部中度浸润的疾病。T4b增加局部非常广泛浸润的疾病,并且在T4a的描述时说明肿瘤侵犯穿过甲状软骨的外皮质,而在第6版中为肿瘤侵犯穿过甲状软骨。 声门下:T4a增加局部中度浸润的疾病。T4b增加局部非常广泛浸润的疾病。 N分期未见变化。 1.4大唾液腺(腮腺、下颌下腺、舌下腺)TNM分期 T4a增加中度浸润的疾病。T4b增加非常广泛浸润的疾病。 1.5鼻腔、鼻窦TNM分期 T4a增加局部中度浸润的疾病。T4b增加局部非常广泛浸润的疾病。 收稿日期:2010-07-05述评 Interpretation on Clinical Guide of Head and Neck Cancer NCCN,2010Edition CHEN Xiao-zhong 摘要:2010版头颈部肿瘤NCCN指南较2009版的内容有重大的更新,整合了已取得的重要临床数据,调整了部分治疗原则。 主题词:头颈部肿瘤;临床指南;NCCN 中图分类号:R739.9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170X(2010)07-0511-05

胆囊癌 NCCN实践指南

胆囊癌 流行病学和高危因素 胆囊癌是最常见的胆道恶性肿瘤,在美国今年大约有5000例的新增病例。胆囊癌诊断时年龄一般在70-75岁之间,女性多于男性,两者比为3:157- 60。世界范围内,最多见于以色列、墨西哥、智利、日本和美国土族妇女,尤其是新墨西哥州。 胆结石是胆囊癌最重要的高危诱发因素,尤其是伴发胆囊炎的患者。其它高危因素包括胆囊钙化(瓷化胆囊),胆囊息肉,伤寒携带者以及致癌物接触(如氮芥, 亚硝胺)。 诊断及初步病理检查 遗憾的是,胆囊癌多数确诊病例均为肿瘤晚期,无法进行手术。其临床表现通常并无特异性,如腹痛、体重下降、食欲下降、恶心、急性胆囊炎、黄疸。近20%可切除患者均是在偶然情况下确诊。目前尚无特异实验室检查或标记物用于辅助诊断。 对于B超发现可疑团块患者应行进一步检查,包括CT或MRI、肝功能、胸片以及腹腔镜检查疾病分期。如无远处转移,腹腔镜也可做为手术治疗的手段。B超检查如发现息肉样变,

则在胆囊癌根治前考虑胆囊切除。对于伴有黄疸的患者,应进一步行辅助检查,如ERCP(内窥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PTC(经皮肝胆管造影术)或MRP(核磁共振胆管造影术)。病理学及疾病分期 大多数胆囊癌主要为腺癌。组织学类型分为包括乳头状,结节状和管状。高分化癌及粘膜癌(随访偶然发现)预后最好。除此之外,乳头瘤浸润较为少见(预后较好)。 AJCC 制定了胆管癌的疾病分期标准(详见表二)。尽管其它标准也有使用,但目前仅单个分期标准无法涵盖所有胆囊癌的相关内容,包括病理学。 治疗措施 手术评估。 与其它胆系肿瘤相同,手术是唯一能根治胆囊癌的方法。下述两类患者1)手术中偶然发现肿瘤,或术后病理检查发现的患者;2)B超可见团块,伴有黄疸或转移病灶的患者,其治疗手段不尽相同。在上述患者中(除伴有转移灶者),可行手术切除与无法手术切除的治疗方案并不相同。 对于术中偶然发现、可以手术切除的胆囊癌患者,可行胆囊切除、肝整块切除及淋巴结清扫,胆管切除可以选择。此方

头颈部肿瘤患者生存指南

CA:头颈部肿瘤患者生存指南 2016-05-25 18:16来源:丁香园作者:小羊 字体大小 -|+ 美国癌症协会(ACS)近期在CA:A Cancer Journal for Clinicians 杂志发布了头颈部肿瘤生存指南,提出了头颈部肿瘤(HNC)生存护理的几大关键,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对HNC 复发的监测 治疗结束后第一年,应该每1~3 个月进行详细的癌症病史和体格检查,第二年每2~6 个月进行一次,第三至五年每4~8 个月进行一次,第五年以后每年进行一次;由耳鼻喉专科医生或NHC 专家进行头颈部重点检查。 对有吸烟史的高危HNC 幸存者进行低剂量CT 扫描筛查肺癌,筛查HNC 幸存者是否有其他头颈部肿瘤或食管癌。 评估和管理HNC 及治疗对生理和心理的长期和晚期反应 1. 手术 长期反应:肩关节及颈部活动受限、疼痛;口干、吞咽困难、口腔感染 晚期反应:脊神经异常;神经性淋巴水肿;颈部神经根病变 2. 放疗 长期反应:口干、吞咽困难;颈部肌力障碍、牙关紧闭;肩部功能障碍;放射性皮炎;淋巴水肿;口腔感染 晚期反应:过早白内障;颈动脉阻塞;构音困难、吞咽障碍;肺炎、肺纤维化;臂丛神经损伤;颈部神经根病变;股骨头坏死;颈动脉狭窄;听力损伤;眼部问题;味觉改变或丧失3. 化疗 长期反应:感觉/ 运动神经病变,感觉性共济失调;步态异常;眩晕;异常肥胖、体重增加;疲倦;贫血;体毛减少;眼干 晚期反应:心脏异常、心肌病;骨质疏松、骨折;代谢综合征;心血管疾病(可能增加心肌梗死的风险);糖尿病;胆固醇增高;脂肪增加、肌肉减少/ 萎缩;静脉血栓栓塞;认知功能障碍 并发症和处理 1. 术后脊髓副神经(SAN)麻痹 康复科,以提高运动范围和能力。 2. 术后颈部肌张力障碍、肌肉痉挛、神经病变 颈部肌张力障碍以颈部肌肉痛性痉挛为特点,可由颈淋巴结清扫术或/ 和放疗引起;一旦确诊颈部肌张力障碍或神经病变,应建议患者寻求康复科专家进行综合神经肌肉管理; 为控制疼痛或痉挛,可使用神经稳定剂,如:普瑞巴林,加巴喷丁,度洛西汀,或咨询有关专家,向受累肌肉内注射A 型肉毒毒素。 3. 肩部功能障碍 评估治疗后肩部功能的基线,包括肌力、ROM 及撞击征,并继续评估后续持续的并发症或病情恶化情况。肩关节障碍发生时,应就诊康复科,改善疼痛、伤残和运动范围。 4. 牙关紧闭 一旦确诊应立即治疗,使用神经稳定剂治疗疼痛和痉挛 5. 吞咽困难/ 误吸/ 食管狭窄

2020版CSCO头颈部肿瘤诊疗指南

2020版CSCO头颈部肿瘤诊疗指南 引言:自2018年CSCO头颈部肿瘤指南首次发布以来,“基于证据、兼顾可及、结合意见”的CSCO系列指南受到临床医生广泛的关注和好评。2020年初在CSCO副秘书长、头颈肿瘤专委会主委郭晔教授的带领下,《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头颈部肿瘤诊疗指南》专家组共同基于最前沿的国内外循证医学研究进展,在2019版的基础之上,结合中国临床实践,调整了不同方案的证据级别和推荐等级,重磅推出《2 020版CSCO头颈部肿瘤诊疗指南》。 1.兼顾国际前沿性和中国可行性 本次指南首次增加了Ⅲ级专家推荐,而2019版的指南只有Ⅰ级和Ⅱ级专家推荐。不同等级的专家推荐是基于不同的证据级别,比起Ⅰ级、Ⅱ级专家推荐,Ⅲ级专家推荐的内容证据级别较低,相当于美国国家综合癌症网络(NCCN)指南的ⅡB类推荐,其证据多是回顾性研究、个例报道的文献等,存在一定的争议性,但是在临床上可以选择,结合我国医疗、经济水平以及药物的可及程度方面存在明显地区差异的实际情况,对于二、三线医院及基层医生具有更大的参考价值。 2.进一步明确MDT多学科团队的构成和推荐

“头颈部肿瘤诊疗总则”部分:由于头颈部肿瘤的诊疗需要兼顾肿瘤缓解、生存延长及生活质量提高等多个方面,新版指南继续强调多学科诊疗(MDT)模式,强调包括外科、放疗科和肿瘤内科在内的三大学科以及放射科、核医学科、营养科等相关学科部门,并强调MDT的治疗原则应当贯穿始终。研究表明,和传统单一学科诊疗模式相比,MDT 有助于缩短治疗等待时间和改善治疗预后,并且大约三分之一的治疗模式有可能发生改变[1][2]。因此,针对“MDT学科构成”我们增加了Ⅲ级专家推荐。我们在Ⅲ级专家推荐中,增加了口腔科和康复科的参与,心理科由Ⅱ级专家推荐调整为Ⅲ级专家推荐。 3.立足中国实际,诊断原则更具针对性 “头颈部肿瘤的诊断原则”部分:“影像诊断”部分的标题修改为“临床和影像诊断”,其中Ⅲ级专家推荐中增加了颈部B超;“病理学诊断”中主要增加了“EGFR免疫组化检测(针对鼻咽癌)”和“HPV DNA或RNA检测(针对口咽癌)”的Ⅱ级专家推荐;“根据组织形态学明确鳞癌和其他类型头颈部肿瘤”对于“所有手术标本”都适用,是Ⅰ级专家推荐;原来Ⅱ级专家推荐中的“测量原发肿瘤侵袭深度(针对口腔癌)”调整为针对“根治性手术标本”的Ⅰ级专家推荐,针对“根治性手术标本”,新增“原发灶部位、大小、组织学类型及分级、有无神经及脉管侵犯”、“切缘有无肿瘤、上皮中或重度异型增生淋巴结转移及淋巴结包膜外侵状态”为Ⅰ级专家推荐;2019版指南推荐口咽癌

NCCN胃癌临床实践指南胃癌中医诊疗方案

NCCN胃癌临床实践指南胃癌中医诊疗方案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诊断标准:参照卫生部《胃癌诊疗规范(2011年版)》和《NCCN胃癌临床实践指南(中国版)2010年第一版》。胃癌的诊断多依据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内镜及组织病理学等进行综合判断,其中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是诊断胃癌的金标准。 1.临床症状 胃癌缺少特异性临床症状,早期胃癌常无症状。常见的临床症状有上腹部不适或疼痛、食欲减退、消瘦、乏力、恶心、呕吐、呕血或黑便、腹泻、便秘、发热等。 2.体征 早期或部分局部进展期胃癌常无明显体征。晚期胃癌患者可扪及上腹部包块,发生远处转移时,根据转移部位,可出现相应的体征。出现上消化道穿孔、出血或消化道梗阻等情况时,可出现相应体征。 3.辅助检查 (1)内镜检查:①胃镜检查:确诊胃癌的必须检查手段,可确定肿瘤位置,获得组织标本以行病理检查。必要时可酌情选用色素内镜或放大内镜。②超声胃镜检查:有助于评价胃癌浸润深度、判断胃周淋巴结转移状况,用于胃癌的术前分期。③腹腔镜:对怀疑腹膜转移或腹腔内播散者,可考虑腹腔镜检查。 (2)病理学诊断:组织病理学诊断是胃癌的确诊和治疗依据。 (3)实验室检查:①血液检查:血常规、血液生化学、血清肿瘤标志物等检查。②尿液、粪便常规、粪隐血试验。 (4)影像检查:①计算机断层扫描(CT);②磁共振(MRI)检查;③上消化道造影;④胸部X线检查;⑤超声检查;⑥PET-CT;⑦骨扫描。 4.原发病灶及部位的诊断 根治术后病例:根据术后病理,明确诊断为胃癌。 非根治术后及晚期病例:未手术患者根据胃镜加活检病理,姑息术/改道术/探查术后患

者根据术后病理,明确为胃癌。 对于胃镜见符合胃癌的恶性表现但未取到病理者,可以诊断为“胃恶性肿瘤”,并应继续取病理以明确诊断。 5.复发或转移病灶的诊断 胃镜/超声内镜(EUS)以及活检病理学检查可以明确复发。以影像学检查,包括MSCT、MRI、胃镜/超声内镜(EUS)、B超、消化道造影等,必要时行PET/CT;浅表淋巴结活检可以诊断肿瘤转移。 6.腹膜/网膜/肠系膜转移的诊断 除了Krukenberg’s瘤、左锁骨上转移、肝转移等常见的转移部位,腹膜/网膜/肠系膜亦是胃癌常见的转移。对于粟粒样或<1cm的腹膜/网膜/肠系膜转移灶,CT及MRI等影像学手段常无法及时发现,但患者多可出现腹腔积液、肠梗阻等肿瘤相关症状,该部分患者的诊断目前尚无统一标准,推荐病理学检查结合PET/CT等以助于明确诊断,包括:腹腔积液找脱落细胞;正电子发射断层成像(PET/CT);腹腔镜探查;手术探查,转移病灶的病理诊断。 (二)证候诊断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中医临床诊疗术语证候部分》GB/T16751.2-1997、《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郑筱萸,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年)、《中医诊断学》(第五-七版)、胃癌协作分组共十家单位提供的胃癌(晚期胃癌为主)辨证分型,综合形成8类基本证型的辨证标准(见下);复合证型,以基本证型为组合,如脾虚痰湿、气血两虚、热毒阴虚等。 1. 脾气虚证:以食少、腹胀、便溏与气虚症状共见,舌淡苔白,脉缓弱为辨证要点。 2. 胃阴虚证:以胃脘嘈杂、灼痛,饥不欲食与虚热症状共见,舌红少苔乏津,脉细数为辨证要点。 3. 血虚证:以体表肌肤黏膜组织呈现淡白以及全身虚弱,舌质淡,脉细无力为辨证要点。 4. 脾肾阳虚证:以久泄久痢、水肿、腰腹冷痛等与虚寒症状共见,舌淡胖,苔白滑,脉沉迟无力为辨证要点。

头颈部肿瘤习题

头颈部肿瘤题库 [单选,A型题]视神经、视网膜、角膜的放射耐受量为() A.≤4000cGy/4周 B.≤4500cGy/5周 C.≤5000cGy/5周 D.≤5500cGy/6周 E.≤6000cGy/6周 [单选,A型题]晶体的放射耐受量是() A.100cGy B.200cGy C.300cGy D.600cGy E.2000cGy [单选,A型题]避免正常组织超量的原则,正确的是() A.射野应尽量垂直于靶区的长轴方向 B.选择尽可能低的能量射线来治疗不同深度、不同体积的肿瘤 C.利用各种相同形状的挡块遮挡需要保护的正常组织和器官 D.牢记各种重要组织器官放射耐受量,照射应尽量少包括正常组织 E.必要时可利用挡块遮挡部分肿瘤组织 [单选,A型题]在头颈部肿瘤的放射治疗中,对脊髓正常组织的防护,不正确的是() A.可利用5个半价层的低熔点条形铅遮挡脊髓 B.用电子线小野补充照射颈后三角区可把高剂量集中在表浅部位而保护其深面的脊髓 C.用颈前、后切线照射时,中间挡2~3cm宽的铅块来遮挡脊髓 D.脊髓在照射野内,照射5500cGy/5.5周后避开脊髓 E.采用颈前、后切线照射,中间挡2~3cm宽铅块的方法可以很好避免双上颈照射野与下颈锁上切线野相邻处剂量重叠在脊髓上 [单选,A型题]在头颈部肿瘤患者的放射治疗中,对重要组织器官进行防护时,不正确的是() A.鼻咽、口咽、口腔肿瘤放疗中应常规挡喉

B.能量较低的高能射线作单侧野照射可降低颞颌关节和下颌骨的放射剂量 C.对眼眶受侵者,必须将受侵眼眶包括在照射高剂量范围内,亦不必遮挡视神经 D.对鼻旁窦肿瘤放疗时需将泪腺遮挡,以免日后出现严重干眼症、角膜炎等 E.对腮腺区肿瘤放射治疗时,用单侧两野交角高能X线照射可以保护健侧腮腺,从而尽量减少放疗后口干的症状 [单选,A型题]为保证头颈部肿瘤放疗计划能准确实行,应配备下列辅助技术设施:①低熔点铅挡块;②一系列固定器材;③模拟定位机及定位片;④等效填充物;⑤补偿滤过或楔形板,正确的是() 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③+④ D.①+②+③+④+⑤ E.③+④+⑤ [单选,A型题]有关头颈部肿瘤术前放疗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术前放疗可使瘤体缩小,减少手术困难,增加手术切除率 B.术前放疗可使肿瘤周围小的血管、淋巴管闭塞,从而减少术中医源性播散的机会 C.合适的术前放疗剂量如50Gy,不会增加手术并发症 D.术前放疗50Gy的剂量会明显增加手术的并发症 E.目前临床证实40Gy的术前放疗仅能控制60%~70%的亚临床病灶 [单选,A型题]有关头颈部肿瘤术后放疗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不耽搁手术时间 B.根据术中手术切除情况及术后病理检查结果等,更精确地制定放疗的靶区 C.合适剂量的术后放疗会影响手术切口的愈合 D.术后放疗的剂量可高于术前放疗的剂量,从而可更有效地控制肿瘤 E.术后放疗一般在术后2~4周开始,最迟不得超过6周 [单选,A型题]下列关于唇癌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A.唇癌是仅次于皮肤癌的最常见的头颈部肿瘤 B.唇癌以局部侵犯为主,较少出现局部淋巴结转移 C.下唇癌多转移至颌下淋巴结 D.近中线处的下唇癌多转移至颏下淋巴结

《胆囊癌诊断和治疗指南》(2019版)解读最新版

·指南解读· 《胆囊癌诊断和治疗指南》(2019版)解读 最新版 [关键词]胆囊癌;指南解读;肿瘤外科治疗;胆囊癌预防;肿瘤辅助治疗 胆囊癌总体预后差,为贯彻胆囊癌预防为先的策略,提高胆囊癌早期诊断率和总体治疗效果,改善我国胆囊癌总体预后,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胆道学组和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胆道外科医师委员会制定了2019版的《胆囊癌诊断和治疗指南》[1]。2019 版指南从七个方面对胆囊癌的预防、诊治进行了全面系统地精要论述[1]:(1)胆囊癌发病危险因素及可能相关因素;(2)胆囊癌TNM分期、病理学类型及临床分型;(3)诊断依据;(4)胆囊癌术前与术中评估;(5)胆囊癌外科治疗;(6)胆囊癌非手术治疗;(7)随访。 本次指南提出胆囊癌的的危险因素包括明确危险因素和可能危险因素[1-2]。明确危险因素包括胆囊结石、胆囊息肉样病变、胆囊慢性炎症、“保胆取石” 术后胆囊。和以往相比,本次指南首次明确把“保胆取石”术后胆囊作为胆囊癌的高危因素,认为保胆取石后的胆囊,致结石形成的危险因素和胆囊炎症未消除,“保胆取石”术是不科学不规范的治疗手段。可能的危险因素包括先天性胰胆管汇合异常、胆囊

腺肌症等。指南同时明确对伴有胆囊癌危险因素的胆囊良性疾病患者,应择期行胆囊切除术。若不手术者,应每 3 个月到大型医院肝胆胰外科或普通外科就诊,行超声和肿瘤标志物等检查,并进行密切随访。对胆囊癌危险因素的论述必须从预防胆囊癌的角度高度重视,因为和其他消化道恶性肿瘤相比,中晚期胆囊癌预后较差,早期胆囊癌诊断率非常低,但胆囊癌的发生有明确的病因,而这些诱发胆囊癌的胆囊良性疾病通过超声就能获得诊断,通过胆囊切除术就能干预,因此,只要医护人员和胆囊良性疾病患者高度重视,胆囊癌的发生率是可以显著下降的。指南引导胆囊良性疾病患者到大型医院的专科进行检查和随访,有利于科学的决策,减少误导。 胆囊癌的临床分期和分型。本次指南继续推荐使用AJCC和UICC联合发布的TNM分期系统,因为该分期提供了胆囊癌临床病理学诊断的统一标准,对胆囊癌的局部浸润深度、邻近器官侵犯程度、门静脉和肝动脉受累情况、淋巴结转移及远处转移等临床病理学因素给予了全面评估,有助于评估胆囊癌的可切除性、选择治疗方法及判断预后,对临床工作有较大的指导意义。新版分期主要变动在于:(1)对T2 期胆囊癌进行细分,将腹腔侧肿瘤分期定义为T2a期,肝脏侧为T2b期。(2)按转移阳性淋巴结数目划分N分期,1~3 枚淋巴结发生转移定义为N1 期,≥ 4 枚淋巴结转移定义为N2 期;为了准确判断N分期,建议最少检出淋巴结数目为6 枚。新的分期更符合临床实际,更能够指导临床诊疗。 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胆道学组在国际上领先提出胆囊癌的临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