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教师人格与素质修炼PPT

教师人格与素质修炼PPT

教师人格与素质修炼PPT
教师人格与素质修炼PPT

教师人格与素质修炼

主讲人徐磊

由于中国初级、中级的教育体系偏重于考试,尤其以高考为指挥棒的教育模式,人民普遍认为其抑制了人们创造性的成长,抑制了青少年对新知识的多样性的好奇心和需求,人们对此所做的分析以及提出的改进意见也非常多,这实际上都涉及到我们要对新的教育模式包括其中教师的知识类型、教师的人格、教师的素质以及教育资源的配置,都提出了全新的认识。人们在从这些角度不断分析教育问题在什么地方?我们如何去改进?

在教育转型过程中,教师的人格专业素质、综合素质应该如何进一步提高,这也就是人格、能力素质的问题。

首先,教师的职业具有特殊性。对教师来说其所承担的社会职责不仅仅是传输知识,还对青年一代塑造人格、形成良好的社会道德意识、行为习惯以及进入社会的各种思想和行为的模式,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由于教师具有崇高的社会地位,被寄予很高的社会期望,所以教师本身在社会中具有较高的影响力。所以教师自身不但在教学过程中还在社会生活中所建立起的形象对整个社会能否有序的运行,对于社会能否树立秩序的、观念的规范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另外,教师的影响不仅仅是当下的,还是长期的,它不但会影响今天人们的行为、人们的思想也会长久的影响年轻一代。年轻一代会在他们今后的生活当中去表现出他们在受教育过程中所反映的,所成长的、所培育起来的特性。因此教师的人格与素质修养的意义就在教师这个职业本身有十分重要的社会影响力。

初级教育更多的是培养人们的基本知识,是奠定人们道德认识行为规范最基本的结构的时候,教师的影响则具有决定性,主导性的影响。随着人们的成长以及社会活动的日益丰富,教师在当中所起的作用在发生变化,至少它不再是影响人们成长的唯一因素。学校也不再是人们社会化成长的唯一场所。

对道德规范来说,一个人应该是诚实的,我们对小朋友讲的时候就要求他是诚实或者不诚实的,就可以很简单的对这个问题进行界定。但是在中学,在不同情况下我们如何保持诚实的品性。比如说在面对朋友、面对工作伙伴、面对素不相识的人、或面对利益有冲突的人,那我们如何合理的表达诚实。

老师的认识在初级阶段和高级阶段需要向学生传达同样一件事同样的道德规范会日益复杂化,日益贴近社会多样复杂的场景。

教师的能力与素质,在不同的教育阶段,这些问题本身会发生变化,会呈现很多复杂性。在教育中,我们有一部分职责是基础性的、有一部分是应用性的,有一部分是学术的探讨。因为其类型的不同,教师的能力问题素质问题会呈现一种差异。

第三,教育本身处于转型的阶段.技术的不断发展对教育问题的影响(尤其是信息技术的发

展)是根本性的,因为它改变了信息传输的基本方式,改变了传输信息的媒体形态,改变了人们获得知识的路径。

如果文明有三个层面,分别是技术层面、制度层面和观念层面。那么技术层面的变化毫无疑问引起了教育制度的规则体系变化,也必然会影响教育观念的变化。

互联网的兴起彻底改变了人们传输信息接受教育的各种技术路径,使得教育本身的面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而且现在整个社会经济包括人类社会生产的方式。比如说新的工业化运动正在兴起,以互联网人工智能以定制化生产为特点的新技术对人们的能力结构知识结构以及社会生产及其组织方式都提出了全新的要求。那么我们如何培育能够适应新的社会经济历史发展需求的新人才。正在受到越来越多人的重视。

问题的意义

1、教师职业的特殊性;

2、教育阶段与教育目标的多样性;

3、教育转型:教育背景根本变化,信息丰裕条件下的学习,新工业革命及人才需求的变化,文明进化的职责;

4、现代科学、技术和文化研究的新成果:认知科学与智力的多样性;信息方式与教育环境和平台;文化模因与综合素质。

主题

1、教师人格、能力与素质修养的基本涵义(第一章);

2、教学层面、教育层面以及社会环境、文明形态的变化,对教师人格、能力与素质修养的新要求(第二三四五章);

3、未来展望与转型策略(第六章)。

第一章教师人格、能力与素质修养问题的基本涵义和探讨视野

本章将对教师人格、能力以及素质修养的基本概念,以及对整个讲座的最基本的讨论问题的出发点做一个专门的讲解。

第一节教师人格、能力与素质的基本定义

人们关注这个问题由来已久,因为教师这个职业具有特殊性,对整个社会成员,包括今天的和未来的社会成员的状态,有很大的影响。因此教师的人格、专业能力、综合素质需要有一个基本的标准,需要做专门讨论。

1、人格的界定

每个人由于基因的因素、后天教育的因素、社会环境影响的因素,都会形成自己心理上和行为上的总的特征,这种特征就称之为人的人格。

这是一个人区别于另一个人的标志性特征。

包括内在的影响人的思维和感受力的个性和外在显现的气质。

第一部分是内在影响人的思维和感受力的特征。

人的偏好的特征、人的性格的特征、人的活跃与不活跃、接受信息的多少和偏好等,这些都能影响人的思维。

不同的思想背景、知识背景、信息偏好、职业背景等,也使得不同人对同一事物也有不同看法。

另外就是感受力。

知识、思想,更多与理性的人的心理特征有关,包括逻辑、分析、判断。

但还有一些是基于人们的感官,包括听觉、视觉等感官,以及与之相关的艺术性的修养,包括音乐、舞蹈、戏剧、影视等,都会影响人的感受力。

使得人们对情绪、对道德的情感和感受都不同,这也是形成人的个性的一部分。

第二部分与人的外在表现相关。

比如行为特质(如行为的稳定性、行为的优雅等),也被称为气质,也是和人格有关系的。

内在的心理要素,和后天的感受有关。其影响外在行为特征。个性、气质有严格的内外之分但是在心里学上内外没有严格的划界。

总的来说,人格是基于遗传和后天影响(教育、社会环境、成长背景等)所形成的个人心理特质的总称。

包括影响思维和感受力的个性和以及外在特性显现的气质。它产生人区别于其他人的内在思想感受的差异和外在的社会交往、社会关系、社会职业选择、社会成果预期的差异。

(1).职业情感

动机不同:发自内心的热爱,渴望获得新的知识,通过知识的表达促进年轻人的成长,与年轻人一起成长,并为之欣喜;也有人基于生计的考虑。

一个真正发自内心的热爱这个职业来自于其兴趣、偏好以及信念的热爱和基于生计的热爱这是有差异的。体现在自觉性和主动性以及在教育过程中所能表现出的情感的感染力以及情绪的稳定性。

职业的诉求、期望不同:表现出的自觉性、主动性、感染力有差异。基于生计的考虑,遵守契约精神,按照职业要求的方式和态度工作,也是可以的。但这就涉及到提升和修养余地,教师的职业情感和人格修养问题。

(2).心理敏感性

教师这个职业还要求对人际之间的心理上的表征,尤其是学生在接受教育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情绪,有足够的敏感。

这种敏感与教师这个职业的人格特征有关系。教师这个职业,需要更深入地与人打交道,关系到学生的成长,不光是学习成绩,还包括学生的成长问题,比如在成长心理学中的问题,如何在成长过程中寻找自己的角色定位,如何对社会、家庭、同伴的影响判断和合理选择,教师尤其在初级、中级教育中承担引导责任。

(3).理性思辨能力

教育一类与科学相关,一类与人文相关,

基于情感、道德以及科学的逻辑思辨能力也是教师人格的重要组成部分。

(4).情绪稳定性

教师和其他职业人一样,面临各种各样的生活问题、心理、生理问题。面对这些问题,如何在教师这个岗位上处在一个人们预期的角色状态。情绪稳定,不能因为暂时的病痛、家庭等特定问题在教师岗位上表现出很大的情绪落差和情绪反常。因此,教师的人格还涉及到他对自己的情绪的把握。

(5).文化修养、知识修养以及人际亲和力

教师既表达知识,又吸引人们关注他的表达。艺术的气质,能够被教学对象接受,恰当、优雅的举止和幽默感,能够获得人们的认可和关注。在今天知识如此丰富的时代,这种关注更加重要。

在当今社会,知识已经很丰富了,重要的是要引起人们的关注,研究文献表明,在互联网时代、信息大爆炸的时代稀缺的不是知识的本身,而是关注度。

2. 教师的专业素质、专业能力

教师专业能力是从事教师职业,完成教学任务所需要的能力。

涉及到

第一,对教学资源(包括教材、课件、实验等)的发掘和把握:理解和有效表达教学内容。第二,有效地组织教学过程,包括形式设计、时间节奏等。

第三,任何教学过程总有不尽人意的地方,所以要善于发现问题及其改进教学方式,每一次教学都有不同的对象,每一个对象都有差异。针对不用的教育对象,没有最优的教学过程,只有相对合理的教学过程。这就要求我们如何使得教育过程能满足多样化的需求。

第四,在高等教育体系还涉及到教师本身学术能力的问题,初等教育更多的是传授和模仿,而高等教育更多的是研究。高等教育要参与到导师所主导的研究过程中,要用所学到的理论、方法去发现新的问题,并且要在没有很好的答案的时候,要独立进行新的研究要给出一个合理的研究结果。

教师专业能力的修养,需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既有该进自己理论思维的问题,也有提供自身社会化水平的问题。

这些特征主要与专业的理论和实践训练相关,与教师的理性思维素质,社会化水平及其行为的自我控制力有关。

3. 教师的综合素质

教师综合素质则涉及更宽泛的心理和认知领域,包括心理素质、认知素质、行为素质,审美及道德素质等。其中涉及到感性心理和审美及道德感受力的素质,在互联网时代,人的发展处在更多样化的环境中,强调个性化与创新,成为更引人注意的问题。这是传统教育体系亟待调整和完善的薄弱环节。

第二节历史回顾及其教育的使命

人类文明的历史就是不断积累经验,不断传承经验的过程。使用工具、制造工具,用符号和语言交流信息,语言的出现标志着人类这个物种更加高级。有了这种符号系统,不但能描述个别的事物,每一个语言概念都有一种综合性、归纳性,包含了逻辑的一种归纳能力。

语言的发明,反映了人的逻辑概括能力,这种逻辑概括能力使得人类可以表达自身对这个世界的认知。不单可以表达个别事物,还可以表达一般事务,即类的概念。由此我们就可以对不同类之间的关系再做进一步的思考,分析相关性、因果性。有了这些能力,就有了比其他物种更强的生存能力。因为我们的头脑就可以演绎事物发生的过程,将积累的经验相互传递。

我们不仅接受上一辈的遗传基因,以及在遗传基因里包含的生存技能,我们还可以表达信息、表达经验,一代一代的学习。

当我们只有口语时,同时代的人可以扩散经验,当有了文字之后,我们就可以传承这种经验。

当我们的经验积累得越来越丰富时,就出现了一种特定的职业,一代一代传承这样的经验。传承:认知世界、使用工具的经验,使人类凝聚起来的规则,在生活习俗习惯之中体现。如何战胜世界上让人类感到恐怖的、无能为力的力量,还有信仰、想象。

传承这些东西成为一个特定职业的任务。例如古代社会的巫师,近代农业社会的老师、导师。

信息媒体不同,职业的能力、职能、社会影响不同。最早,信息媒体稀缺,只能在石器、铜器、竹片上篆刻文字,只能在丝绸上非常难得地书写文字,这种教育是小众化的,是精英的。而印刷术出现后,更多的人可以接受教育。到了近代,印刷技术与机械技术的结合,印刷机的出现,使得印刷品可以广泛传播,有了书籍的出现,教育的普及有了前提,信息媒介的前提。

过去人类积累经验是基于个体的感受,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通过工艺过程实现师徒间的经验传承。但是到了19世纪,很多新技术开始有不同的形态出现。比如说电动机、化学的分解和合成技术,这些可以基于科学进行清晰得解释,我们不但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技术可以基于科学理论进行表达。因此就可以实现规模化、标准化,与大规模生产相对应的大规模教育体系。随着信息方式的不同,对世界理解的深入,教育本身也在发生变化。

由此可以想到,互联网的出现,一定会在今天或未来,根本性的改变教育。因为它使得人类和知识的传输方式、成本水平、携带与沟通的方便性,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今天是否还需要规模化、标准化、无差异的教育,还是一种更加能够满足多样化、定制化、个性化需求的教育模式。教师职业的职能就会发生变化,教师职业所对应的人格、专业能力、综合素质的修养也将随之变化。

总结:

教师的人格、专业能力、综合素质的修养是一个历史的概念,是一个在历史中不断变化的概念。当教师这个职业所依据的信息载体、信息途径发生变化时,这个职业发生变化,人格、专业能力、综合素质的修养随之变化。因此我们谈教师人格、专业能力、综合素质的修养,不能局限于一般性的定义,而要在历史转型的背景下去理解。

第三节讨论问题的视野

1、历史性、阶段性

历史环境的变化、技术条件的变化、社会生活的变化、文化形态的变化,教育对象处于成长的过程中,教师人格、能力与素质定位,需要反映这种变化和衔接的特性;

2、系统性

教育是社会体系和文明进程的一部分,与社会需求和资源配置的变化息息相关,要在这样互动的关系中去理解教育本身的问题;

3、进化适应性

教育是人类适应性进化、学习性进化的重要环节,通过教育,人类获得一代一代积累下来的文明的基本要素,技术、社会行为组织规则、体制安排,既有理性的工业化的部分,也有感性的艺术方面的部分,当然还有信仰方面的部分。教育是人类生存的一种手段,人类与其他物种不同,不但传承生物的基因,还传承文化的模因。

第二章互联网时代的教学关系变化

第一节教学背景的改变

作为教师,显著感觉到教师和学生的关系正在发生很大变化。

例子:课堂上的小故事。有一次上课的时候,在和学生讨论认知心理学的问题,当讨论到关于人的不同的认知形态或在谈论某种事物不同的语言以及表达某种过程时,你是否恐惧,是否兴奋,是否欢喜,在大脑当中的神经元的形成皮层的兴奋区域是有差别的,由于我们对大脑中不同的神经功能区域有一定了解,当我们知道一个动态的思维那些大脑皮层的区域在兴奋,可能对应着一种什么样的状态。

人的注意力一段时间处在高度关注的状态和一段时间处在游离状态这都是必要的。

1、信息稀缺到信息丰裕,从获取到选择,从单一路径到多样机遇

以前老师和学生之间存在知识的不对称,老师的传递是单向的,是老师输出到学生接受的过程。这个意义上的教学模式只有当信息和知识不对称时才是有意义的,因为它解决了学生知识的稀缺问题。

但是当我们随时随地能够上网,而且上网速度足够快,这种信息不对称就被打破。一个老师拥有的知识再多,也赶不上互联网上的信息量,而学生在互联网上可以随时随地调用这些知识,学生有可能自己找到足够有效的知识,原来教学过程中所基于的信息不对称的状态就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信息稀缺状态变为信息丰裕状态,从获取到选择,从单一路径到多样机遇。需要思考互联网时代为什么还需要实体的教学机构?为什么还需要老师这一职业?教师还能教什么?

2、教什么

学生并没有放弃听课,他们希望老师教什么呢?

第一,学生希望从老师那里得到一种视野性的东西。互联网上静态地、动态地存储了很多信息,但是学生如何去寻找这些信息,从什么角度去发现这些信息的价值,以什么样的眼界来评判这些信息,从这个意义上说教师和学生之间存在视野上的差异。教师在其能够胜任这个职业的长期的训练过程当中,他对这个领域已经有了很深入的了解。不但了解局部的知识,而且了解连贯的知识。有一种评判信息的视野,能够知道如何评判信息的价值,能够知道它的问题在哪里,能够知道有什么样的运用途径。教师相对于学生具有这样的优势,学生希望从老师那里获得这种把握问题、理解问题、判断信息价值的视野。

第二,学生还希望通过老师学到因为视野而产生的评判信息的标准。网上的信息很多,但就对一个人的成长来说很难说其价值有多大。一个专家,能够更清楚地知道哪些信息是有知识含量的,是更有启发性的。从什么角度来判断知识的价值,教师具有经验。

第三,互联网的知识是一种编码知识。运用互联网的知识去做一件事的时候,有很多复杂因素和不确定性,需要特定经验才能把握这个过程。

例如:医生做手术,光读过几本书和实际拿起手术刀是完全不一样的。

人类还有很多知识是默示的,没有完全显现出来的。这样的知识是很难编码出来的,仍然需要教学的过程、特定的场景来传承这样的知识。因此,互联网教育方式不可能完全取代教师职业中面对面的人际传送。用编码知识学习一般原理可以,但有的知识还是需要特定的场景,并且教育过程中还有人际交往,例如同学之间的讨论。

有的学习和思考不是通过对着屏幕在静默过程中自己记忆和接受知识就能够完成的,还需要实践的过程,需要通过相互间的讨论来发现自己思想的某种缺陷,然后不断在讨论过程中验证自己观点的这样一个提高自己思维能力的过程。这需要实际场景,需要人际互动。

教育,尤其是初等教育和中等教育,是一个儿童、少年社会化的过程,它需要通过比较简单的学校环境、人际场景去学会人际交往,怎么承担自己的角色,怎么对待别人的角色,怎么样和他人建立互助的关系,如何通过规则和契约来解决人际冲突。

小孩需要社会化的过程,但是当他们对社会关系、社会道德、社会行为规则还没有足够的认识的时候,把他们一下放到非常复杂的社会场景当中,让他直接承受各种厉害关系以及由此可能带来的伤害,那可能是有问题的。

那么学校这样一种场景,可能是一种必要的过渡过程。因此,老师要具有人格上的魅力,用爱的力量引导学生,给学生自信和热情,还有有组织教学的能力,呈现出既具有真实性也具有理想化的儿童少年成长中能够接受的社会关系,学习人际之间由简单到复杂的各种问题。因此学校是需要的,教师的修养也是必须的。教育的过程对学生是必须的,提供人际交往的环境,使其从比较简单相对理想的社会场景进入到逐渐真实的社会场景当中去。

因此,教育这件事情,我们肯定面对一个问题,就是教什么?知识背景已经在发生变化,由原来的完全不对称,现在很难说不对称;由原来的信息稀缺到现在的信息丰裕,这个问题是个本质的问题。

教育过程和教师职责含有不可替代性。进入真实社会中,承担社会专业化分工合作的角色,要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因为人的大脑,理解社会道德问题、运行机制问题、社会关系的准则问题,都有一个从简单到复杂的过程。这个过程就对应着大脑神经元形成有效的链接,淘汰无效的链接,使得能够适应真实的社会场景。

总结:

教育的背景在发生变化,知识贫乏到知识丰裕,需要思考教什么,对教育本身的价值有更深入的探讨。

在今天这个信息时代,知识和途径不断出现的时代,教师这个职业的立足点是什么,需要教师拥有什么样的人格、能力和素质才能承担这个职业的社会职能。

第二节怎样教

在今天,传递知识已经不是教育的最主要内容,更重要的是思想问题,是判断知识、应用知识,架构起从问题的场景到找到合理解释假设和解决问题方式的过程。

1、阶段性和差异性

初级阶段,获取信息的能力不足,拥有的认知结构简单,我们所有判断的世界其实和我们所拥有的知识有关,这种判断力形成了我们的认知结构,这种认知结构的不断发展,使得我们才能够理解、判断、分析、处理更复杂的东西。认知结构和信息之间是一种协同的进化关系。

在小孩的时候,毕竟其知识背景很少,思想经历也很少,认知结构很简单,这时需要教师以简单、明确、理想化的知识和道德原则进行教育,需要培养作为在社会中能够被接受的人所需要的最基本的知识前提和最基本的社会规则、道德准则。这是他们形成社会化人格和基本知识结构的前提。

到了中学,要向更高级的教育、更现实的教育发展,问题慢慢地开始复杂。在信息知识很丰裕的背景下,原来仅仅按照知识增量来判断的教育过程变成一种怎么去判断知识、选择知识、应用知识,在一些场景当中怎么展开来分析问题。

例:物理受力运动过程。刚开始讲力和加速度很简单的关系,慢慢引入斜坡、曲面,再更高级的时候质量也会发生变化,比如磨损,当质量不断变化时,那中学定量的数学工具就不够了。质量本身也是个变量,这样就要用更复杂的数学关系来表达这样的变化。

怎么教的问题有一个阶段性的概念。

针对不同的教育阶段,需要设计不同的教学过程。需要把握概念的难度,把握概念所展现的场景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

高考好像要把每个人都培养成伟大的科学家,其实这是做不到的。就像我们不能把每个人都培养成刘翔跑步这么快一样。有一些智力类型适合做学术工作,还有一些智力类型适合于做专业的技术性、操作性的工作,这没有高下之分。智力类型一定是有差异的。

以前的教育,牺牲很多的人,来选出一两个学术的精英,这在今天肯定是要受到质疑的。人有不同的差异,不同的职业不同的领域需要不同的智力类型。这也有怎么教的问题。既有阶段性的差异,也有领域性的差异。

互联网的今天,可以因人而异地、根据不同的职业预期来配置不同教育资源,甚至在一个场景中配置不同的教育资源,怎么教的问题,在今天可以很认真地提出来,而且在今天可能有一些解法。

2、心理学的介入

心理学、社会学的研究,提出很多值得我们注意的问题。教学过程其实是一个教师与学生之间心灵互动的过程。就学生而言,注意力的分布和持续,调整教学的节奏和课时的安排。网上有一个美国讲座,是技术、娱乐、设计、记忆力讲座,其时段只有十几分钟,据说是经过心理学研究,这样的时段把一个问题讲清楚,可以吸引人们的注意力始终保持一个比较良好的状态。时间太长,注意力的分布就有问题了。

教学过程当中的认知设计,教学的时间,教学媒体的形式,教学的场景要做一些设计。今天,信息不缺少,缺少的是有效的注意力,有效的关注,有效的感受性。注意力分布有一些时间上的规则,以前的时间安排是否是最合理的,中间是否需要有分段,让它有节奏的起伏,使得人的注意力与传达的信息保持同步协调的变化。

3、技术介入

如今的多媒体形式,可以把大量的视觉因素、听觉因素、影视技术,甚至虚拟场景,甚至嗅觉味觉触觉来引入,使得教学对象有更多的感受性。教师在教学设计中要有效地利用这多种感受力来设计教学场景。

技术的介入使得教学的信息形式发生变化。需要有意识的进行信息传输过程的设计。文本需要靠想象力才能理解这些场景。现在通过虚拟手段让人沉浸在有更多信息要素的视觉、听觉、触觉、节奏变化的场景。沉浸式的教学,场景的记忆让人留下更深的印象。在互联网到来之后,读文字的时代,向读图的时代发展,更多的是通过图片、影像来表达信息。

我们不说图片和文字信息的传输方式一定是随优随利的,因为其各有特长,但更多的场景显示例如曲面的变化,我们只是在演算是一个概念,如果计算机可以展现曲面不断随着你的某一参数的变化它在不断变化,那会给人留下更直观的印象,记忆也可能更加长久,至少不再是单一的记忆方式。

4、哲学与社会学的介入

原来是基于教师这样一个中心点,由点到面地、自上而下地、单向地传输信息。既然现在更看重的不是知识本身,而是运用这些知识的思维过程,那么就需要更多地用讨论式的、批判式的、以解决问题为导向的方式来训练人们去理解概念、去找到相对合理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这样就对教师的能力有了更高的要求,他不光是传达知识,他自己要理解,能够引导别人理解,能够发现学生在理解知识过程的路径的相对合理与相对不合理。知道问题点在什么地方,怎么去纠正,不同学生出现不同问题,在哪些方面包括对概念的把握或者对工具的掌握在某些方面有理解的偏差,教师要能够发现,能够纠正,教师和学生沉浸在这样一个解决问题的过程当中。这显然对教师的能力、素质与人格提出了新的要求。

所以今天的教育问题,是一个很本质的问题,就是因为很多技术环境变了以后我们对教育的理解会发生变化,更多的要展现个性,要展现艺术的特征。

我们需要教师人格能力和素质的修养,要在新的进化层面进一步讨论,其不是原来简单的、单向的、标准化的、规模化的和工业大规模生产模式相对应的教育,而是新型的教育。

随着有技术的变化引起一系列的社会的、文化的、心理的变化包括社会经济本身的变化所引起的教师职责的变化,那么对教师的人格变化就产生了一些新的要求。总的来说教师的职责变化以及由此导向的教师人格的专业能力综合素质的拓展,就要从单向的,原来是以教师为核心的信息传输到思想的互动这是讲知识的过程。

学生不是为了获得知识点而学习,他是为了解决问题,这就需要主动的、适应性的学习,以问题为导向的学习,不断改变自己的思想能力的学习,这种学习包括对信息的识别、信息获取、识别、处理,以及设计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案和假设,以及在此过程中不断地纠错。

就像波普尔讲的科学进化的路径,通过问题,形成常识性的假设和解决方案,然后不断通过排除错误,然后找到能够解决问题的方案。随着进一步的理解问题,新的冲突又会出现,又会尝试相对更合理的假设,再进行新一轮的选择。这与达尔文的生物进化理论有很多相似性。

第三节教师职责的升级及其教师人格、能力

与素质的拓展

单向教学到思想互动,主动的适应性学习,更具有挑战性的责任,学习和思想方法的修炼,更丰富的导师职责。

教师,既有教的职业,又是师的引导者、参与者,需要更开阔、更专业的视野和判断力,对问题的知觉,对解决路径的判断,给予学生一种引导。

怎么教?这个问题比以前显得更加突出,因为教育的关注点或者宗旨在变化,其不是在解决知识稀缺而是在丰裕的知识背景下如何有效的解决问题,在丰裕的知识背景下我们怎么样使得教学过程更具有吸引力,更能够有效的调动人的包括理性思维以及各种感知力、感觉的、感性的这样的心理资源,来让教育过程更加合理。因此教师需要适应多样的,多元化的更加主动的适应性的学习。

教师本身要承担导师的职责,我们要对自己的知识要有更深的理解,这种理解包括理解知识而且理解知识的局限性,而且理解知识能够解决问题的多种方式以及多种方式之间的优劣评判,这显然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因此,教什么和怎么教这种互联网的新型的技术的出现,社会文化,经济形态的变化对教育提出的新的预期显然使得教师这个职业以及整个教育的环境在发生变化。那么我们将会看到

未来的教育。我们是否在一个固定的场景中不重要但是构造一个更有启发性的更有创造性的教育过程、教学环境,我们不但要通过技术的手段还要通过人际的互相批评的交往的手段构造一种我们能理解问题的真实场景。我们要通过真实的人际关系来使得学生能更好的完成社会化的过程,我们如何去设计一个逐渐地从简单到复杂,从理想化到还原社会真实状态的过程,帮助学生能够理解自然、理解社会。

所有东西都是由简单到复杂的一个阶段性的设计。技术的变化使得我们的教育要依据原来传统文本的载体,技术还可以多媒体,所以沉浸式的方式格外重要,因为有了这种方式我们能够接受的信息不再是单一的,而且有了更多能激励心理的感性的心理要素、感性的心理资源是都能被调动起来的,这种场景可能会形成更持久的记忆,能够形成更个性化的感悟,能形成真实的操作过程。

麦戈尼格尔《游戏改变世界》

游戏对教育过程的设计的启发

解决问题的场景与设计游戏的

技巧结合起来。调动关注力。

试错、证伪、寻找解决路径的

思路,与科学认知的哲学是相

吻合的。教学过程与之融合,

能更多地吸引注意。

游戏有设置悬念的,通关的、被淘汰的、吸引人的一系列技巧。如果我们只是学习知识那么我们只是单向灌输,如果我们现在解决问题,那么我们能不能把解决问题的场景也与设计游戏的技巧与形式结合起来。也有更多博弈的特征,更多淘汰通关的特征,也有很多起死回生,有让人在一段时间里心理懊悔不已的心理刺激来调动人心理上的关注。

从心理状态讲,在做游戏的时候人处于兴奋的状态。如果我们去分析大脑中的多巴胺的分泌,是会比通常状态要多。那么我们就该思考,我们是否能在教学过程中给人这样的刺激。

游戏中实际上体现了我们不断识错,不断寻找好的方法来解决问题,我们可以通过不断识错来寻找合理的解决问题的思路,这种思路和我们科学认识的哲学是相吻合的。如果我们把我们教学的设计和理念融合在一起,这样形式设计的技巧融合在一起,那么我们的教学过程就可以更多的来吸引人们的注意,从而比较好的来解决了怎么教的问题。

随着技术的变化有两个问题突出的出现出来,一个是教什么,对信息的评判,以及涉及思想互动互激的场景,使人们处在一种相互激励,寻找共同探索解决问题路径的场景,其所具有的教育意义不是互联网单一的去获取某种信息所能解决的。另一个是怎么教,这就要引入很多新的概念,怎么去和心理学的注意力节奏相吻合,怎么和多元的信息媒体相结合。信息推送的形式上的设计,人际之间相互激发的场景的设计,以及游戏的设计。这些安排都会对我们有很大的启发。

因此在这样的时代,我们很多教育的理念以及教师对自己修养的预期都将发生变化。

第三章教师的人格修养问题

教师不仅是知识传输者的角色,也是社会规范、社会道德、行为准则的引导者的角色。就这样的角色而言,需要的不仅仅是教师的知识方面的素质和能力的展现,还需要其人格魅力的展现。

第一节教师人格的基本特性

1、职业情感与职业信念责任与信念,教学态度,进取

人可以因为自己的偏好和信念从事教育,也可以因为谋生和职业的需求来从事教育,都有最基本的底线,无论基于何种动机,就需要在教育过程中,就职业情感而言,职业的责任而言,有一种对学生负责任的态度。关注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学习本身的问题、情绪的问题,个人成长过程中必然遇到的社会适应性问题、情感纠结问题。

很复杂的利益纠葛,难以区分,难以辨别,难以判断的问题。教师有责任引导或帮助学生解决这些困惑。这种责任很难通过教师守则等方式界定,范围是可以自己选择的,这种选择因人而异,但有基本的范围。就比如说医生救死扶伤,救死扶伤应该尽到什么样的责任,应该很难说有一个量的尺度,要满足人们心中最基本的预期。

第一节教师人格的基本特性

1、职业情感与职业信念

因为这样的预期本身是教育本身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换句话说,教师通过他的机遇,他的职业情感,职业责任和职业信念,实际上他也在展示社会角色和于此相应的道德形象。

教师向学生传授道德信念、做人准则时,他自己首先得遵守这些准则,达到一定的标准,教育才有说服力。教育的重要目的,如传输教育规则、道德信念,需要通过某些形象来体现,示范作用不可忽视。因此,就教师的人格而言,他的职业情感、道德形象、信念和态度,本身就是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

学生在切身的感受当中,所感受到的教师的态度,使得他产生对社会、对人际、对道德信念、对承担责任和义务的基本态度有明确认识,这种认识对他自己的成长,对他自己将来承担社会角色,承担所对应的责任和义务,是有启发和示范意义的。

因此,教师的人格修养,不仅仅是个人问题,也是教育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必然产生广泛影响和长久影响,所以教师这种职业需要有某种底线、某种纪律、某种约束。

教学态度和进取心

怎样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涉及到态度问题和进取心的问题。比较强烈的对教师职业的热爱,能够转化成比较持久的进取心、好奇心,去勤奋学习。我们大家都知道任何一个领域,要想卓越,一定是和勤奋之间划等号的,99%的情分和1%的灵感之间的差异。

教学态度和进取心

在任何一个领域里,要想成为一个专家,首先有足够的付出,就像我们讲语文的老师,自己没有大量的阅读你怎么可能向学生生动、丰富的用比较的角度来展现不同的,比如说文学题材,以及同一题材不同作者对某一类型的事物描写的差异,他描写的各自的特点,他的文字上的程度的高下。他所蕴含的技术上的意义,以及他的局限性,以及改进这种不同的约束条件和处理条件,问题会出现什么变化,他如果没有这种能力,怎么引导学生在不同的问题场景当中,去不断的优化自己的解题方式,就职业情感来说,需要积极主动的进取心。学海无涯,专业能力积累和进步,前提的付出。

2、专业精神

学识与自信,

问题意识,

假设与探索,

持续学习的动机

学识与自信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尤其是初级和中级教育中,教师

自己对专业领域的自信程度、熟练程度,解决问题的

准确性的程度,显然与学识有关系。

自信还有另一方面,很多问题不确定,专业精神还需要敏锐的问题意识,能够积极大胆地提出各种假设,能够对假设进行各种探索,排除错误,能够在研究中通过不断排除错误找到相对合理的解决问题的方式。

专业精神,一方面要有足够的积累产生自信,保持能够让人信任的准确率。同时,敏锐的问题意识,更具有创造性的提出假设的能力,更好的通过不断试错寻找相对合理路径的能力。

3、环境及心理信息的敏感性

教师要有一种敏感度,教师这类职业不是面对数字化的、编码化的知识,还要面对活生生的、千差万别的,尤其是初级到中级的教育,还要面对处于成长过程中的内心非常焦灼的,个人定位,心理的定位,心理的定位,角色的定位,非常不明确经常甚至是叛逆的反常规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情绪,来展现自己行为的这样一个成长过程当中的儿童或者少年。

3、环境及心理信息的敏感性

他们的情绪变化以及因为情绪变化所得到的社会反应以及教师是否能够提供比较合理的引导,对他未来的成长是有影响的。社会学和文化学研究表明,教师只是承担者学生社会化过程当中具有重要影响的角色,但不是唯一的角色。当教师有足够的敏感,能够捕捉到学生有这种变化的状态,能够针对性的,不是简单的、不是粗暴性的,而是非常人性化的给予引导,可能对学生产生积极的、长久的影响。

3、环境及心理信息的敏感性

就专业领域来说,每一个领域都在变化,而且变化非常快。我们教师就要保持一种敏感,这

个在教学过程当中,能否合理的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并不比教师差,尤其是整个班里的各种各样的有偏好的人,可能关注的事情是不一样的。固守与过去的一种解释,固守与过去的框架,那一定会失去学生对你的信任,或者说,学生对于你获取信息的进取心、获取信息手段的熟练程度会产生质疑。

3、环境及心理信息的敏感性

比如说,在教育过程当中,以前更多的关注是和学生去谈话,看学生的作业,但是这些信息量是有限的。当我们用更多的电子媒体去教学,我们每个人在上面的阅读、阅读的频率、阅读的次数、阅读的顺序以及反复阅读的特征,这些信息本身对教师去识别不同学生教学中的问题,这都是有意义的。

4、稳定心态

工作情绪的把握,多样性的挑战与兼容性;

第一个方面——工作情绪的把握

每一个人生活在现实社会中,不会因为职业就可以屏

蔽各种各样的问题,职业素质要求把职业场景中的情

绪状态和讲台之外的现实生活中的情绪状态有一个必

要的区隔。

第二个方面——多样性和兼容性

面对挑战,来自于工作性质、工作目标的变化,我们的传统教育可以是单向的,规模化的,标准化的,而今天,我们能够随着新型化的发展,在同一教学场景中,更具不同的人配置不同的教学资源,设计不同的路径,就可能出现多样化。但今天我们不能完全做到这一点,但这绝对是一个趋势。

第二个方面——多样性和兼容性

教育能够与满足更多人的多样化、个性化、创造化、好奇心的这样的需求,这必然是一个趋势。要保持一种兼容性。经济学家认为,好的经济体制就是一个能够容纳越来越多的,有序的会分工合作的网络体制的合作,就是好的经济体。一个号的社会能够兼容很多的价值观,使人们在这里面能够自发有序的生活。

第二个方面——多样性和兼容性

大家都能够相互协作、相互互动,通过相互的协商大家都能够共存。一个创造性的人也是可以容纳多元价值特征,人们对教师这个职业因为他要面对若干的学生,多样性是必须面对的。

5、开放心态,调侃与幽默感,明星魅力

能够客观地发现学生的各种各样的问题和缺失的时候,也要意识到教师自己也存在各种各样的局限和缺失,要有开放的心态,自我调侃,要具有幽默感。让人们能够认识到我们教师本性不是神,也是正常的人,也是有喜怒哀乐的人,有能够自我调侃的能力。使得僵硬的场景变得轻松,能够相互理解,能够化解矛盾。只有开放心态的人,才能真正产生幽默感,严肃

和幽默相互融合。

5、开放心态,调侃与幽默感,明星魅力

教师有某种舞台表演的性质,要展现个人魅力,这种魅力来自个人的修养,来自于职业的预期,来自于把职业预期表现得美轮美奂、表现得丰富多彩。因为这些内在的,外在的,学识的,和心理的修炼还能够表现出感召人、吸引人、打动人的这种精神气质。

第二节阶段性角色差异

1、管理者、引导者到参与者、咨询者:初级教育的管理者,到高级教育的探索参与者

传统意义上教师是一个正确行为方式的引导者,是一个准确知识的传送者,初等教育时,需要显现这样一种智能。对儿童来说,不具备理解负责社会的认知背景和社会经验,如果把知识的表述弄得非常不确定,把教师的引导者的形象弄得非常模糊,会使得学生产生判断上的迷惑,甚至对标准产生混乱的理解。

但是越往上走,中等教育、高等教育、面向职业的教育,要还原到更真实的、复杂的、多样性的、不确定的问题背景时,需要角色的变化,这时教师更多的是参与者的形象,共同来理解问题、探讨问题。

因为教师不仅仅是要传递知识,在网络时代,还有展现思想方法,研究问题的视野,对信息的判断力,以及在各种各样复杂场景中解决问题的知觉和判断力,运用各种途径、工具、方法得心应手的经验,这些经验有可能不能完全用编码的知识表述出来,但是可以再教育的过程中展现出来。

那么这时我们的角色在发生着变化,是共同的,当然是具有引导性的解决问题的导师或者咨询者需要我们具有更强的能力,不仅仅是要理解知识,不仅仅能够表达知识,更多的是解决问题,而且相对有效的解决问题。

2、阶段演进的理解,自我心理调整与人格修养

理解科学知识的价值及其局限性,不确定的本质意义,来自学生的可能挑战,自我调整的必要的;

因为有这样的变化,教师职业需要心理和认知上的自我调整。心理调整,即角色变化后,教师不再是惟一正确的自上而下的知识发动者和规则制定者的角色,那么该怎样更有效地参与。

这种参与怎样获得认可,怎样展现自己全方位的解决问题的能力,那么这就有可能出现教师也会犯错的可能性,那么怎么样来接受这种不完美性、不确定性,即试错过程中发生错误再进行纠错的这种状态,就需要心理上的准备,需要心理上的调整。

这种调整,第一个是对自己人格更为健康、更为合理的预期,我们不是神。

这种调整还基于清晰的观念上甚至哲学上的认识,科学的边界不是固定的,它是不断拓展的,当我们越来越多的认识这个世界时,我们遇到的未知和问题就会越多

20世纪的科学发展有一个很重要的前提,就是说在19世纪当人们认为牛顿的经典力学建立起来的科学体系是无懈可击的;20世纪一开始的《相对论》《量子力学》都是从颠覆无懈可击的权威性开始的。当然,更进一步人们研究复杂性科学、不确定科学、突变科学这些都使的我们充分的意识到科学的边界。

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已有的答案,永远不会是永恒不变的、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它是可错的。而且科学的进步,就在于我们发现了科学的问题,就在于我们发现了原来假设中的错误,科学就是在这不断纠正错误的过程中进步。

发现错误是科学进步的契机。只不过在不同的阶段,我们选择了一种相对比较好的科学范式,包括理论、方法、信念。但是这一切都是可变化的。

所以心理的自我调整,不光是心理问题、信念问题,需要建立在清晰的观念和哲学的认知基础上。科学是相对来说更具有确定性和逻辑严谨性的理论,当它都可错,当它都在不断试错的过程中,那么其他的理论显然更具有可错性。

所以可错,并不是瓦解了知识的形象,知识就是这在当中进化的。我们就是在不断的试错当中,我们由简单的制造工具的经验慢慢形成更具有普遍性的观念,然后慢慢形成科学的理论。

对教师来说,我们要在哲学角度充分的意识到我们思想能力的局限性,我们要充分意识到思想本身不仅仅是形成凝固的、既定的知识,而更重要的是帮助我们去面对未知,面对不确定性,探索新的问题。这个过程不是直线的,而是曲折的、选择的、实验的、纠正错误的方式来实现的。

阶段性的差异随着我们的角色不同,展现出我们的人格修养是不一样的,我们要不断的进行自己的调整,因为环境在不断的变化,学生的问题在不断的变化,同时对于新的教育环境我们要面对解决问题的场景我们要理解不确定性的意义,接受来自学生或者是问题本身的挑战,有意识的构建自己的认知基础,哲学基础是非常重要的。

教育不仅培养学生获得知识、解决问题,同时还有创造性。创造性就是在别人没有发现的路径时找到新的路径。创造性的形成就需要在心理上具有更大的兼容性。因为你不能事先知道是哪一种途径、哪一种倾向、哪一种偏好、哪一种方式能够解决问题,所以我们得有兼容性,我们得容纳各种各样的方式。

3、希斯赞特米哈伊:创造心理学——兼容多元价值观和行为模式

《创造力:心流与创新心理学》专门分析了具有创造性人格的人,他们具有广泛的兼容性的心理特征,比如既外向又沉静,既能融入群体,又保持自己独立的个性,既聪明又天真,既注重现实利益又具有超然的心态。

是很多看起来很矛盾的价值观和行为模式的和谐共存。智慧就是如何把握不同甚至相互冲突的价值观和行为模式,使其平衡、共存、和谐。

4、与学生协同成长

教师人格的修养实际上也是一个在教育过程中,和学生协同成长,和问题共同演进的过程。

人慢慢积累经验之后难免会有一定的惰性,当我们在一个领域里能够如鱼得水的时候,难免会产生一种不十分准确的自我的心理预期,我们认为我们掌握的能力已经差不多可以解决所有问题,我们就不想再去学习新的东西。因为每一次新的学习难免会带来痛苦、焦灼、不适应。

但是教育过程在不断进化、不断变化,任何停滞不前、任何自我封闭只会带来更大的不适应性,我们必须去开放,必须去积极地适应,必须通过学习、通过解决问题,来扩展自己的能力、扩展自己的视野,扩展自己对不同的甚至是冲突的行为准则、价值观念的兼容性。

人格的修养涉及到角色的调整、阶段的差异和不断的扩展。因此,教师的修养涉及到许多。第三节职业心理和人格的升华

1、自我确认:爱好、资质与机遇

不断地发现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路径,不断地扩展多样性。这就有机遇和风险的问题,对这个问题内心要有基本的平衡。

2、积极心理:职业发展与激励

问题在任何职业都会出现,要保持乐观。解决问题的方法总比问题要多,因为人具体能动性。不仅是教师自身的能动性,还有教师与教师之间的链接、教师与学生之间的链接形成的智慧的网络。当智慧网络中有更多互相学习、共同探索时,就会形成群体智慧。互联网会形成群体智慧。

群体智慧就会涌现出个人可能想象不到的解决问题的方式,个人所不能具有的能力,出现新的教学模式教学秩序。在我们今天这样一个互联网时代,人格升华不仅是个人的问题,不断去学习,不断去完善,还要积极链接,教师与教师之间、教师与学生、教师与社会与不同职业的人互动。这些交流都会产生出其不意的启发性。群体智慧会涌现出全然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思路。

3、发挥优势:有效的学习和适应

教师的职业具有优势。无论从知识结构、心理结构都有优势,因为他实际上一直在面对问题,实际上一直在不断的学习,使他具有知识的资源和学习能力的资源,帮助学生成长的过程,也使得自己的理解问题的能力和视野都在变化,不断升华。

教师的人格,不在于全知全能,这也是不可期待的。科学的精神在于对未知的探索精神,在于合理把握不断试错的科学方法。启发学生的同时,也在不断扩充自己,扩充自己的知识,扩充自己的兼容性,扩充自己的适应性。也在互动链接过程中扩展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资源。

利用群体的智慧。涌现的智慧,就是指在链接当中,互动当中,在群体的相互影响当中也许不可预期的出现一些新的办法,新的规则,新的解决问题的路径。

总结:人格修养,有基本面的东西,也有扩展的部分。互联网时代是链接的时代,链接使在认知层面、心理层面、解决问题的方法层面、使用的教学场景模型层面,会出现很多新的方法和思路。

心理上,要适应这种变化,情感上,接受容纳,价值观上,扩展,广泛链接。日益复杂、多样化、差异化、不确定的过程中,新的教育职责做得更好。教育不断升级,人格也在不断升华。人格修养不再是封闭的、静态的,而是开放的、动态的、不断变化、不断适应的过程。

当教师都能够不断完备改进自己的人格品质,那么整个教育的模式就会发生变化。因为所有的教育理念、新的教育体系和模式的设计、教育和未来社会融合关系的设计,都需要通过一个个教师本身内在心理变化、认知结构变化、人格魅力的变化。

通过教师之间的相互协作发生变化、通过教师与学生直接更加积极有效的互动来发生变化、通过教师作为个体和社会之间更广泛的链接,由此形成新的智慧、新的路径、新的方向而发生变化。

第四章教师专业能力的修养

在前面我们一再强调一个概念:教师本身由于技术的突破,由于社会经济状况的变化,教育本身在发生很大的根本性的变化。

第四章教师专业能力的修养

托马斯·库恩的范式的概念,科学在历史阶段有其一定的范式。包括对自然界运行方式的理论解释,包括研究方法、研究手段和研究规则,也包括人们对这种理论和方法的信念和信任。

范式的存在,会形成科学的共同体,使人们得以进行有效的思想交流,形成组织科学活动的基本的精神规范和行为准则。

教育的范式,也在发生根本性的变化。

这样的变化也涉及到三个方面:

1、理论解释:教育基本问题,即教什么、怎么教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方式。

2、方法体系:教育的方法、手段、组织程序,教师的行为规则等等。

3、教育基本价值观的界定:对教育的宗旨、价值观以及教育的意义的理解。

从历史上看,教育范式发生了很多次的变化。

最初,教育是作为文明传承的手段。教师刚开始并没有专门的职业化,最初是代际的经验传承。文字兴起之后,对世界的认识能够用一般性的理论来进行表达的时候,社会的分工达到需要专门学习特定经验的时候,最初的教师的职业就形成了。在中国,是孔子的时代;在西方,是苏格拉底的时代。

对世界各个领域和各个问题的理论化解释,理论化解释从认真意义上讲,就是我们不但能够从事一些简单的活动,不但能够知道某种特定的方式,它是可以解决问题的,不断知道这些经验是有价值的而且我们可以把不同经验总和起来,形成对我们行为方式、认知结论的理论性结论的时候,教育就成为一种可能。用理论和语言传承普遍的、具有广泛适应性的人类经验,是教师作为职业的关键条件。

还需要帮助人们记忆,帮助人们传承这些经验和理论的信息载体,那就是文字。

文字是大脑之外的相对比较客观、比较牢靠的载体。有了这些载体,对于教师这个职业就有了工具形式。这样教育才得以成为一个职业。

到了近代,对世界的认知不光停留在一般性的、定性的、似是而非的观念的基础上,开始出现科学理论。

近代科学理论的特点:

近代科学理论具有更加坚实的实证基础;

概念可以和可操作的实验过程和实验结果对应起来,概念不仅是通过思辨分析,还可以通过实践检验。

数学的方法与认知世界的过程相结合:

牛顿经典力学开始,有了定量的思想方法。可以对概念进行逻辑演算和推理。数学语言可以精确地将定量结果和实验现象进行比较,可以精确地知道理论预测在现实中所达到的程度。形成可演算可验证的体系。

尤其到了19世纪,这种可演算可验证的体系,自身在研究过程中衍生出很多新的技术,从电磁学到电力技术,从化学到化工技术,新的技术体系建立在清晰的科学原理、科学解释之上。

教师人格魅力

教师人格魅力 在教育实践中,教师的人格魅力究竟起着什么作用?就此谈一点个人的看法,以引起大家的重视和研究。 一、人格魅力的含义 每一个做过学生的人都有这样的体会,我们经历过的所有老师对我们的影响程度是不一样的。有的老师对我们的影响是那样的深刻,当我们想起他们的时候,油然而生尊敬之感,时隔多年,他们的形象依然那样清晰完整,高岸伟大。有的老师对我们的影响则平平淡淡,甚至给我们许多痛苦的回忆。是什么原因使得教师在学生的记忆里形成这样大的差别呢? 每一个正在做着学生的人也都有着这样的体会,当我们按照学校的要求必须对我们的任课老师做出评价时,有好多时候我们没有纯粹去评价他们的教学水平,而是不自觉地掺和了老师在教学方法、教学态度、教学管理、道德品质、为人师表、师生关系、衣着仪表等等许多方面的东西。为什么学生会这样评价教师呢?因为这些东西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影响着他们的成长。这些东西是什么呢? 这些东西就是教师的人格魅力。准确地讲,人格,是个人的尊严、价值和道德品质的总和,是人在一定的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的统一。魅力,是成熟的能够吸引人的力量。那么,教师的人格魅力就是,教师个人成熟的并能够感染和教育学生的尊严、价值和道德品质力量。 二、教师人格变异的成因 上面列举的现象,虽然不代表整个教师队伍的基本状况,但却反映了教师人格某个侧面存在的问题。这些问题背后的原因是: 1、教师评价的社会误导。在应试教育的大背景下,只有教学成绩好的教师才是好教师。考大学是学生的唯一成才观,帮助学生考上大学是教师的唯一教育观。社会在强迫教师违背教育规律进行教学,明知不妥,不得不为。教师的教育手段必然走向极端。 2、教师队伍建设重于管理疏于教育。至少在过去的一个时期 里,学校对教师的管理十分重视,有许多的制度,有量化的标准, 但其核心的东西是经济刺激。在教师的选择方面,又偏于重才轻 德。教师职业道德的教育消失了,以致于《义务教育法》和《中 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有许多教师没有通读过一次。 3、教师的待遇问题久未解决。工资表上比较,或每次工资 改革的政策,教师的收入应该是满意的。然而其他行业的实际收入(包括隐性收入)与教师的收入不能同日而语,加之“只出政策不出金钱”的工资改革,已经形成了高强度的智力劳动与低收入的巨大差距。情急之下,不也伸手乎? 解决这些问题是艰难的。教师的人格需要培养和保护。在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期,唤醒教师的人格,成为必然的要求。 三、教师人格魅力的误区: 误区一:塑造学生。我们经常说“塑造”这个词,其实想一想,这个词包含了一种主动和被动的关系。学生是被动的,就向一块泥在我们手中,由我们按照我们的标准去使他们成为某种模型。我们总是对学生要求得太多,我们甚至规定了他们生活中所有的内容,然而我们可能忽视了他们的个性。如果我们不用“塑造”而用“帮助”,会是怎样的情景呢?文秘114版权所有 误区二:朋友关系。我们一讲教师和学生要建立良好的关系,就说朋友关系。如果那样的话,教师的主导作用就淡化了。教师和学生的关系,过去现在将来都永远是师生关系。过去讲“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现在讲“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即使以发展的眼光看,怎么也不会是朋友关系。

教师的人格魅力读后感

教师的人格魅力读后感 教师的人格魅力读后感 近日读了《教师的人格魅力的修炼》,感受颇深。教师承担着传播文化,开发智力,塑造灵魂的神圣职责。由于劳动对象的特殊性决定了教师自身的综合素质即人格魅力,成为教书育人的主要手段。有人说学生的心灵就如长长的胶片,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会在上面“感光?留下永久的印迹,因此,在教育过程中,教师的人格魅力显得尤其重要。 1、教师渊博的知识对学生的影响 渊博的知识是作为教师必备的基本素养,同时是人们衡量一位教师是否称职的重要尺度。具备真才实学的教师才能形成健全的、具有权威效应的人格力量,人格力量的形成,必须也只能以教师的德才兼备为前提。教师光拥有满腹的知识而不能很完善地展示出来,并不能让人信服你有庞大的知识储备,课堂是渊博知识和精彩展现才能的结体。才能在课堂上很好地调动学生的情绪,使课堂氛围十分活跃,充满着幽默风趣的味道。 2、教师的言语对学生的影响 教师与学生之间存在着极为密切的联系,所以教师恰当得体的言语表达对促进学生人格健康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对于我自身而言,我对教师的言语显得特别敏感,因为我认为教师中肯的语言表达能够如实地显现出她们对学生们真切诚恳的关爱。在中学时代我是个极度缺乏自信心,性格非常内向的学生,找不到明确的学习目标,在学业上不能以恰当合理的学习方法去有效促使各科成绩平衡,数学更是我的致命弱点,所以当时的班主任一度把我当作“毒瘤”。在当时那样的情况下,我的语文老师却在精神上给了我极大的鼓舞,每每在课余时间他都会以和善关切且带有鞭策性的口吻对我说:“无论处于何种境地,一定要树立信心,以坚定的信念去充分展现自身所独有的长处”。得到老师的肯定和鼓励,我下定决心以全身的力量全心地投入到学习当中去,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发展在写作方面的优势,正是我的语文老师使得我能及时发现自己生命中的闪光点。 3、教师的德行对学生的影响 拥有高尚品德的教师会自然而然地得到学生的尊敬。教师良好的德行是

提升教师人格魅力的途径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1517694484.html, 提升教师人格魅力的途径 作者:陈军 来源:《课程教育研究·上》2016年第09期 【摘要】教师应注重不断地提升自身的人格修养,从注重自身积累入手,关爱学生、宽容学生、尊重学生,以高尚的师德建构人格力量。将教育的科学性、艺术性有机地结合在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中,通过自身的言传身教去感染学生,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内化为自己的学习观、价值观、人生观,不断进取,成为社会需要的高素质人才。 【关键词】人格魅力提升 【中图分类号】G62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9-0172-01 乌申斯基说过:“教师的人格就是教育工作者的一切,只有健康的心灵才有健康的行为”。作为教师,有丰富的知识、娴熟的教学技巧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教师的人格魅力。要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教师必须具有人格魅力。教师的道德修养、言行举止,都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因此,教师在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中必须注重自身人格的塑造和提升。 一、注重积累 渊博的学识是教师人格魅力的基础。作为教师,要以教学的艺术魅力抓住每一位学生的心,使之受到感染与鼓励,从而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对知识的热爱,对理想的追求。教师高超的学术水平可使学生产生一种信赖感,从而转化为一种很强的人格力量去鞭策和激励学生。因此,一个富有人格魅力的教师,不仅要有深厚的专业知识,具备心理学尤其是教育学和教学法方面的知识,更要瞄准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研究前沿的最新知识、最新成果,建立起合理的、与学生各种知识相适应的知识框架。不仅要有高超的课堂驾驭能力,具备运用传统的和现代化的教学辅助工具和手段进行教学的能力,还要以真情实感、真才实学、真知灼见去征服学生,创造出和谐温馨的教学氛围,使学生如沐春风、如逢甘露,生动活泼地学习知识,增长才干。 教育家叶圣陶说:“教是为达到不需要教”。教师的表达能力、组织能力、诊断学生学习困难的能力以及他们思维的条理性、系统性、合理性与教学效果有较高的相关性。要做专家型教师,就要进行教育科研,不断地学习、研究教学理论与方法,勇于教学实践,并能注重对教学经验及时进行反思。现代心理学认为,教师的成长公式:经验+反思=成长。教师都是在教育实践中不断地学习、反思,成长为掌握特有教学艺术的教育者。 二、关爱学生

《教师的20项修炼》教师读书笔记(精选多篇)

《教师的20项修炼》教师读书笔记(精选多篇) 第一篇:《教师的20项修炼》读书笔记《教师的20项修炼》读书笔记 高楼乡学校曾晓磊 修炼西席形象,精粹西席生存,磨炼西席专业,成绩教诲人生。 西席的修炼,其实是教师的一种内涵精力运动,是教师实现自我提升、自我完善的根本途径。教师的专业成长离不开教师的自我反思、自我修炼。只有那些具有强烈的自我发展愿景、不安于现状、富有终身学习的愿望与能力、用心体悟教诲魅力的西席,才华真正通过修炼,感悟教诲的真情与真谛,收获“教育人生”的幸福与快乐。 要成为一名教育家型的西席,每个西席都应该想大题目,做小事情,都应该从教育信念到教育行为、从外在形象到内在素养、从配合范例到个人风格,作自我反思、自我总结、自我革新,从细节入手,渐渐提拔自我。 一、教师的服饰-----衣饰是信托的外套。教师虽没有功 能性的同一衣饰,至少教师的服装应简洁而庄重、明快而得体,端庄表现西席的威严,得体表现西席的亲和力。其次,衣饰影响西席的品位,马克吐温说过“衣饰制作一个人,不休边幅的人在社会面前是没有影响的”,不修边幅的教师在学生面前的

影响力是“打折”的。 二、教师的微笑------身材的教诲意义。著名成功学大师卡耐基说过“一个人脸上的表情比他身上穿的更重要”。微笑是一种积极的生理状态,是一种朴素的精力动力。教师的微笑是一种重要的教育资源和教诲气力。微笑是存眷,使人觉得在你心中有地位;微笑是赞同,能给人以不夸张的肯定;微笑是友爱,预示着我们之间没有任何心理 距离;微笑是鼓励,表达着我们可以共同努力;微笑是体贴,似乎在对人说“你好吗”;微笑是宽容,好像对人说“没关系”。 西席微笑着面临学生,能给学生一种宽松的师生来往人际情况,能使学生感受到教师的理解、关心、宽容和鼓励。教师的微笑是忸怩学生的兴奋剂,使他们得到大胆的勉励,敢于去表达自己;教师的微笑是外向好动学生的镇静剂,使他们得到实时的提示,意识到自己的言行必要控制和自律。 教学工作中教师的微笑可以活泼氛围,活泼学生的头脑,活跃学生的情绪; 德育工作中教师的微笑是对不良举动的明白和宽容,能引起学生的自我反思和觉醒;是对良好举动的勉励和赞同,能激励学生不停高兴和朝上进步。 三、教师的语言-------沟通无限。教师的语言是人类最 美的语言。抑扬顿挫是节拍美,幽默幽默是机警美,声情并茂是情绪美,逻辑精密是理性美,启示心灵是品德美。教师语言温和表现慎重,温和表现耐烦,刚强表现信心,连贯表现纯熟,清楚反响正确,完备表现精密,柔美彰显功力。教师优美的语

教师人格魅力的价值和作用表现在哪几方面

教师人格魅力的价值和作用表现在哪几方面 平时,我常常听到学生议论,说他们喜欢某位老师,听课兴致高;不喜欢某位老师,听课时老是昏昏欲睡。事实上,能否赢得学生尊重和爱戴,不是单方面因素决定的,老师的学识、能力、性情、品德修养等综合素质融铸成其人格,这是一名教师吸引学生力量的主要源泉。 人格是以人的素质为基础,通过与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相互作用产生出来的。教师在教学生的事业中,形成独特的鲜明的人格。教师人格是思想、道德行为、举止、气质、风度、知识、能力等众多因素的综合。教师人格高尚、完美,就对学生有感染力、辐射力,教育效果就良好。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在教育工作中,一切都应以教师的人格为依据。因为教育力量只能从人格的活的源泉中产生出来,任何规章制度,任何人为的机关,无论设想得如何巧妙,都不能代替教育事业中教师人格的作用。”确实如此,凡是成功的教师,无论他是大学、中学、小学的教师,无不以人格之光烛照亮学生的心灵,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人格。 教师的人格魅力首要的是来源于渊博的学识和教书育人的能力。具备这样条件的老师不但在教育教学上游刃有余,而且善于处理、协商跟学生以及同事之间的关系,创造融洽和谐的工作氛围,以利于获得事业的成功。从这样的老师身上,学生性格能受到各方面的良好影响,受益终身。 教师的人格魅力来源于善良和慈爱。他们会在平等的基础理论善待每一个学生,不会因为学习成绩的好坏与家庭背景的不同高看或歧视某些学生。在他们心里,教好每一个学生是老师的天职。他们胸怀博大,容得一性格脾气各不相同兴趣爱好互有差异的学生。他们不仅是学生的良师,不是慈爱的长者,更是学生的知心朋友;他们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也关心学生的思想品德与行为习惯,更把学生的喜怒哀乐、寒暑冷暖放在心间。 教师的人格魅力来源于对学生的信任和宽容。在课堂上他们不是一味灌输,包办代替,而是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在探索之中享受成功。他们是指导者和引路人,从不把学生看做知识的容器和考试的机器,他们相信学生的能力并想方设法锻炼提高学生的能力。他们很少对学生说你必须这么做,他们更喜欢对学生说:想一想,你应该怎么做。在人品上他们更是给学生以充分的信任,哪怕是学生有过失的时候,同样相信学生改正过失重新开始的能力。他们不光看到学

教师人格魅力的体现

做一个有人格魅力的教师 在我们的校园内经常会出现这样一组镜头,有的教师因为学生尊敬他(她),见面就主动向他(她)们打招呼问好,并喜欢上他们的课,学他们所教的学科,他们常常一呼百应,学生对他们“惟命是从”。而对有的教师,学生总是躲着他,尽管他也“发号施令”却没有几个人响应。同样是教师,为什么学生的态度会有这么大的? 反差其实,这就是教师的人格魅力在起作用,是教师的人格魅力在吸引学生,那么教师的人格魅力包括那些呢? 一、性格 教师至少要有以下好性格:(1)热情。在教育活动中待人接物更要始终保持热烈的感情。热情会使人感到亲切、自然,从而缩短对方的感情距离,同你一起创造出良好的交流思想、情感的氛围。但也不能过分热情,过分会使人觉得虚情假意,而有所戒备,无形中就筑起了一道心理上的防线。(2)温和,性格特征之一,表现为不严厉,不粗暴。具有这种性格的人,愿意与别人商量,能接受别人的意见,使别人感到亲切,容易和别人建立亲近的关系,教师尤其需要这种性格。(3)耐性,师生、同事,教师和领导之间难免发生矛盾,没有耐性,就会使这些矛盾进一步激化,本身的工作也就无法开展。在发生矛盾的时候,最好是迫使自己立即站到对方的立场上去。只有这样,才能忍受“逼迫心头的挑战”,然后客观地评价事态,顺利解决矛盾。(4)宽容,宽大有度量。在教育活动中,教师要允许学生不同观点的存在了,如果别人无意间侵害了你的利益,也要原谅他。你谅解了别人的过失,允许别人无意间在各个方面与你不同,别人就会感到你是个度量恢弘的人,从而愿意与你交往。(5)稳重,教师在教育活动中,一定要讲究姿态和风度,做到举止大方,稳重而端庄。坐立姿势要端正;行走步伐要稳健;谈话语气要平和;声调和手势要适度。只有如此,才能让人感到你的可靠和成熟。(6)幽默,即具有有趣或可笑而意味深长的素养。教师应当努力使自己的言行特别是言谈,风趣、幽默。能够让人们觉得因为有了你而兴奋、活泼,并能让人们从你身上得到启发和鼓励。 二、品德 教师至少应当具有如下好品德:(1)奉献敬业,所谓“奉献”,并非不言“利”,不计报酬,而是要求教师在处理“义”和“利”的时候,重大义、识大体、顾大局,终身敬业执教,对工作兢兢业业,一丝不苟。(2)正直诚实,这是教师做人处世的基本品德。正直诚实表现在一个人以科学、求实的精神处理个人和社会、事业的关系。韩愈说过,教师是“传道授业解惑”的。教师是以宣传科学、传播真理、教书育人为己任的,因此教师为人处世必须追求真理、尊重科学、公正无私、光明磊落、是非分明、伸张正义、忠实坦诚、正人正己。只有这样才能承担教师的职责。正直诚实是教师安身立命之本,更应看到教师为人师表,要以道德楷模置身于学生之中,教育影响学生。(3)自尊自强。教师是承担特殊社会责任,受人尊重的职业,因此教师应当严以律己,自尊自强。自尊即要求维护教师的声誉,保持良好的道德形象,自觉地按照教师的道德要求规范自己的行为,不做任何有损教师形象的事情,不说任何有损教师形象的话语。自强就是坚持不懈地追求自我道德的完善,高标准要求,永不自满,永不松懈,永向理想的道德人格攀登。学高为师,德高为范,完善的道德人格是为人之师的基础。(4)开拓创新,当前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教育事业是不同于以往的崭新事业,尤其在当前社会转型时期,教育只有改革创新才能适应历史的变革,教育是一项创造性的劳动,有定规而无定法,教师只有不拘泥于教条,善于根据具体的教育情境机智灵活地组织教育劳动,才能培养出既符合同意的教育目标,又有丰富个性的新人。 三、才学 才学包括教师的才华和学识:教师的才华如云中白鹤,会使学生产生一种羡慕感、敬佩感、感召力、吸引力,使学生自觉不知觉地模仿教师,向教师看齐,从而不断完善和提高自己。爱因斯坦说过;“学生对教师的尊敬的唯一源泉在于教师的德与才,无德无才的教师是绝对不可能受到学生的爱戴与尊敬的”。教师要有出色的表达能力。雄辩的口才至关重要。教师要能识人、用

魅力教师的十二项修炼

魅力教师的十二项修炼 修炼自己的声音,让它引人入胜。 修炼自己的语言,让它妙趣横生。 修炼自己的眼睛,让它传神丰富。 修炼自己的表情,让它神采飞扬。 修炼自己的行为,让它规范专业。 修炼自己的学识,让它有如涌泉。 修炼自己的脾气,让它逗人喜爱。 修炼自己的个性,让它鲜明唯美。 修炼自己的心灵,让它平和美丽。 修炼自己的气质,让它超凡脱俗。 修炼自己的灵魂,让它崇高圣洁。 修炼自己的人生,让它阳光幸福。 说课容易走入的几个误区 说课,是当今教学改革的新课题,是教学研究工作的新形式,说课活动的开展,引起了广大领导和教师的广泛重视与关注,为教学研究工作注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近几年各校的年轻教师越来越多,学校领导非常重视新教师的培养工作。对于刚刚走上工作岗位的新教师而言,摸不透“说课”时应该“说”什么,怎么“说”。而由于说课是有一定的时间要求的,所以只见讲者心急如焚“超速行驶”,说、说、说;听者云里雾里都跟不上趟。这样的说课,是难

以达到预期的效果和目的。现就说课谈一下个人的几点看法。 一、走出误区,从本质上理解“说课”。 1、误区之一:说课就是复述教案 说课稿与教案有一定的联系,但又有明显的区别,不应混为一谈。说课稿是在个人钻研教材的基础上写成的,说课稿不宜过长,时间应控制在10~20分钟之内为宜;教案只说“怎样教”,而说课稿重点说清“为什么要这样教”。教案是教师备课这个复杂思维过程的总结,多是教学具体过程的罗列,是教师备课结果的记录,是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的操作性方案。它重在设定教师在教学中的具体内容和行为,即体现了“教什么”、“怎么教”。 说课稿侧重于有针对性的理论指导的阐述,它虽也包括教案中的精华部分(说课稿的编写多以教案为蓝本,作为参考的第一手材料),但更重要的是要体现出执教者的教学思想、教学意图和理论依据,即思维内核。简单地说,说课稿不仅要精确地说出“教”与“学”的内容,而且更重要的是要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具体阐述“我为什么要这样教”。教案是平面的、单向的,而说课是立体的、多维的。说课稿是教案的深化,扩展与完善。 2、误区之二:说课就是再现上课过程 有些教师在说课过程中一直口若悬河,激动万分地给听者“上课”:讲解知识难点、分析教材、演示教具、介绍板书等,把讲给学生的东西照搬不误地拿来讲给下面就座的各位评委、同行们听。其实,如果他们准备的内容和课程安排面对的是学生,可能会是一节很成功的示范课。但说课绝不是上课,二者在对象、要求、评价标准以及场合上具有实质性的区别,不能等同对待。 说课是“说”教师的教学思路轨迹,“说”教学方案是如何设计出来的,设计的优胜之处在哪里,设计的依据是什么,预定要达到怎样的教学目标,这好比一项工程的可行性报告,而不是施工工程的本身。由此可见,说课是介于备课和上课之间的一种教学研究活动,对于备课是一种深化和检验,能使备课理性化,对于上课是一种更为严密的科学准备。 3、误区之三:说教学方法太过笼统,说学习方法有失规范 “教学设计和学法指导”是说课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有些教师在这环节中多一言以蔽之:我运用了启发式、直观式等教学法,学生运用自主探究法、合作讨论法等等。至于教师如何启发学生,怎样操作,却不见了下文。甚至有的教师把“学法指导”误解为:解答学生疑问、学生习惯养成、简单的技能训练。 4、误区之四:“一穷二白”,说课过程没有任何的辅助材料和手段 有的教师在说课过程中,既无说课文字稿,也没有运用任何的辅助手段。有的教师明明说自己动手设计了多媒体课件来辅助教学,但在说课过程中,始终不见庐山真面目,让听者不禁怀疑其真实性。所以,说课教师在说课过程中可以运用一定的辅助手段:如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实物投影仪、说课文字稿等,在有限的时间里向同行及评委们说清楚课,说好课。说课是有固定环节和步骤的。 一、说教材 1.先说教材地位,如××节是第×册第×章的第×节,与前后的联系如何(是基础/应用/承上启下……) 2.说教学目标,注意是三维目标:知识目标、思维目标、情感目标。说重难点 二、说学情,即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和能力,对这节课的学习有什么帮助或困难 三、说教法,在教学中采用的方法 四、说学法,立足学生,要学好这个知识应用什么方法 五、说教具,多媒体也算。 六、说教学过程(这是最重要,应占说课环节的一半以上时间) 1.引入,从什么角度引入正题,如讲故事,看视频,提问……

如何修炼成一个有人格魅力的教师

如何修炼成一个有人格魅力的教师 江藻镇中胡华凤 一导引 怎样让魅力成就课堂的精彩? 对学生而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学生的兴趣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上课老师的印象如何。要想学生对老师唯马首是瞻,就必须用教师的人格魅力去征服学生。接下来我要阐述如何提升教师的人格魅力问题。 二.主题:如何修炼成一个有人格魅力的教师。 三.内容 1. 为什么要提升教师人格魅力? 人格魅力是教师树立威信的基础。教师的威信是一种无形资产,具有强烈的感召力和凝聚力。威信的树立靠的是教师精湛的业务能力和高尚的道德品质,即来自教师的人格魅力。教师的言谈举止,文化素养,品德情趣以及丰富的精神内涵,都对学生起着示范作用。能给学生以巨大的启迪和激励,使他们折服于老师出众的口才,或倾慕于老师出色的记忆力、敏锐的洞察力,或羡慕其渊博的学识,钦佩其严谨的作风,赞叹其坚韧不拨的意志,自然而然地模仿这些老师的言行举止。在教育过程中,人格魅力可以让老师课堂“无声胜有声”,从而达到最佳的教育效果。 2.人格魅力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学识魅力 一位有魅力的教师应该是站在学科知识前沿的人,能掌握学科的知识体系,了解最新的学术动态。同时,我们还需要不断更新自我,扩大知识面,提高学术水平。如果我们没有创新意识和能力,只会培养出思维迟钝、思想贫乏的学生。我们需要自己的专业知识处于流动状态,常流常新。 现代学生不喜欢那种古板、单一的教师,而喜欢那些不仅学识渊博,且兴趣广泛多才多艺的教师。教师兴趣、特长的丰富性,将表现出教师自身人格的丰富性,同时会对学生有着很大影响力,使其成为学生效仿的榜样。这样的教师将会象一块磁石,牢牢地把学生吸引在自己的身边,真正能培养出“自已的学生”。同时,广泛的兴趣、特长也会促进教师自己智能的发展,启迪自己丰富的想象力,思考力和创造力。这点我深有体会。 也许是因为年轻吧,学生比较喜欢和我接触。他们愿意和我讨论自己的理想,倾诉学习中遇到的问题;他们也喜欢我多变的课堂风格。我总会在课堂中穿插一些课外的东西。如国外一些风俗民情;新闻趣事;简单的日语等,让学生体味另一种思维。

读《魅力教师的修炼》有感

读《魅力教师的修炼》有感 ——浅谈如何做一个有魅力的老师 乌江中心小学徐淑敏 最近,我认真研读了周成平教授主编的《魅力教师的修炼——100个优秀教师魅力修炼心得》一书,该书分别从教师的人格魅力、学识魅力、教学魅力、形象魅力、语言魅力、沟通魅力、和反思魅力等角度系统地阐述了如何全面提升教师魅力,从而更好的为教育教学服务。该书结合新课程教学的趋势,汇集了全国100多位优秀教师的智慧和经验。读了此书之后感受颇多,随着新课改理念的不断提升,当今的教学对教师的理论素养、个人素质及教育教学观念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而教学的主体能不能参与教学,参与的效果如何,越来越取决于教学的主导者——教师的魅力。 一个教师若有魅力,学生就喜欢多亲近,聆听其教诲。一个教师,只有当他受到学生喜爱时,才能真正实现自己的最大价值。高尚而富有魅力的教师是一部活生生的教科书,是一股强大的精神力量,对学生的影响潜移默化,甚至影响学生的一生。那么,教师该如何修炼成有魅力的教师呢? 从“修炼”二字中,就可以看出其艰巨性,就好比孙悟空在八卦炉里炼就一双火眼金睛一样,是要历经诸多风雨,历尽无数煎熬的。无论是人格修炼、学识修炼、语言修炼,还是教学修炼,等等,都得日日行之,坚持不懈,虽九死亦不改其行;困难愈多,愈要坚持,读书愈久,其香自来。经过阅读,体会最深的有以下几点:

一、教师每天要反思一下自己 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了教师成长的公式:成长=经验+反思。善于思考必定受益无穷。因为思考可以化解矛盾的症结,使僵化的思维方式疏通,变得清晰,构建新的思维和理念。凡成大器的人都养成了善于思考的习惯。可关键是平时该怎样做?这里的意见为我指明了方向:要持续不断、读思结合、以写促思、系统性。 “教师无小节,处处是楷模”。苏霍姆林斯基说,“一个精神丰富、道德高尚的教师,才能尊重、陶冶学生的个性,而一个无任何个性特色的教师,他培养的学生也无任何个性特色”。子曰:“其身正,不令而从。”既要言教,又要身教,身教重于言教。这无疑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要“为人师表”,首先就要特别强调教师的自重、自省、自警、自励、自强,以身作则,言行一致。要学生做的,自己首先要做到;禁止学生做的,自己坚决不做,在行动上为学生做出表率。教师要成为追求真才实学的榜样。 二、教师要有丰富的学识 教书育人是一门艺术,教师的魅力在于睿智。一名充满魅力的教师,应该具有渊博的知识,所谓“学高为范”。作为教师要有一定的专业水准,需要不断地学习,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掌握更多的文化资源,使自己的教育观念不断革新,理念不断提升,能适应新课标。 有魅力的教师应该是个科研型的老师,懂得发展自己,就能善于反思,因为反思需要底蕴,而阅读可以滋养底气,懂得终身学习,走在读书潮的前头,具有主动求知的愿望和

《魅力教师的修炼》学习心得

《魅力教师的修炼》学习心得 教师人格魅力塑造学生魅力人格 做教师,都希望自己成为一名受学生喜欢的教师,受学生欢迎和喜欢是我们教师最高兴的事情,“如何让自己的学生喜欢和肯定,”我也是一直在思考,最近读到了一篇文章《教师魅力人格的修炼》,让自己对这方面的思考又更深入了一步。 文章中指出,“受欢迎的老师”除了具有基本的专业素质以外,尚需具备基本的专业人格,比如教师的主动精神、乐观心态、快乐情绪,教师的主动精神、乐观心态和快乐精神与教师的课程智慧、教学智慧和管理智慧一起构成了“学生最喜欢的教师”的基本因素。 教师的人格魅力对学生的影响是任何东西都取代不了的。教师的人格魅力所产生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对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深远的,有些方面甚至会影响学生的一生。“我想成为你”这是一句优美的歌词,也是学生对我说过的真实的语句。我初为人师时,并不觉得教师的人格对学生有多大的影响,可时间一长从学生的言谈中,我不得不相信教师的人格魅力对学生有着很大的影响。 1.教师的人格魅力对学生学业发展的激励价值 一个学生曾经这样对我说过:“老师,我语文成绩相当的不好,我本来都想放弃了,可我又觉得对不起您的辛苦,我从来没有见过像您这样不懂放弃的老师。我现在想学还来得及吗,”我当时很诚恳地对他说:“没有问题,你只要想学,我帮你,高分不敢保证,60分应该不成问题。” 通过学生的这些话语,让身为人师的我觉得: 教师虔诚的敬业态度以及为达到教育目标而表现出来的强烈责任心,本身就是激励学生积极进取、奋发开拓的无声召唤,是激励学生的一种手段、一种动力,它能有效地利用学生的心理倾向,激发学生身上潜在的积极因素,使其朝着期望的目

于漪:谈教师的人格魅力

于漪:谈教师的人格魅力 教育质量说到底就是教师的质量,有怎样的教师,就会教出怎样的学生。 教师有特定的职业要求,并不是社会上什么人都可以做教师。汉代韩婴在《韩诗外传》中说得好:“智如泉涌,行可以为表仪者,人师也。”也就是说,教师须德才兼备,智慧如泉水喷涌,道德、言行可以作别人的榜样。现代教育家夏丐尊谈到著名教育家、艺术家李叔同时这样说:“李先生教图画、音乐,学生对图画、音乐看得比国文、数学等更重。这是有人格作背景的缘故。因为他教图画、音乐,而他所懂得的不仅是图画、音乐;他的诗文比国文先生的更好,他的书法比习字先生的更好,他的英文比英文先生的更好……这好比一尊佛像,有后光,故能令人敬仰。”这里所说的“人格”,是指人的性格、气质、能力等特征的总和,李叔同先生具有人格魅力。 一、教师的人格魅力在教育事业中具有重要作用。 人格是以人的素质为基础,通过与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相互作用产生出来的。教师在教学生的事业中,形成独特的鲜明的人格。教师人格是思想、道德、行为、举止、气质、风度、知识、能力等众多因素的综合。教师人格高尚、完美,就对学生有感染力、辐射力,教育效果就良好。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在教育工作中,一切都应以教师的人格为依据。因为教育力量只能从人格的活的源泉中产生出来,任何规章制度,任何人为的机关,无论设想得如何巧妙,都不能代替教育事业中教师人格的作用。”确实如此,凡是成功的教师,无论他是大学、中学、小学的教师,无不以人格之光烛照学生的心灵,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人格。鲁迅先生是伟人,他在教学生方面也是我们杰出的榜样。鲁迅在北平师范大学讲课,来听讲的人越来越多,礼堂容纳不下,只好临时挪到大操场上去。他站在一张方桌上,处于人群当中。他滔滔不绝地说,鼓励青年认识北洋军阀统治的黑暗,走自己的路。在秋风萧瑟中,没有扩音器,也没有扬声喇叭,但听者专心致志,激动感奋;听得一清二楚。何以有如此震撼人心的力量?是鲁迅先生人格的力量。这种人格魅力来自于品德崇高、学识渊博。这样的教师给我们以高山仰止的感觉,是我们学习的典范。我们尽管与他们的学识、文化、人格有天壤之别,但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只要执著追求,也是能取得长足进步的。教育学生是个过程,不管教师自觉不自觉,对学生都在起作用,产生影响。不是正面作用,就是负面作用,对学生的影响不可能是“零”。做几年班主任,有些学生走路、说话、写字都有班主任的影子,这就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结果。教师的一言一行影响学生成长、成人、成才,言教重要,身教更重要。《论语·子路》中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故而,教师修炼自身素养,完善自身人格至为重要。教师的人格力量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保证。

教师的人格魅力

教师的人格魅力 作为教师,我曾长时间思考过这一问题:怎样的教师才算是一个优秀教师?我追寻着前辈、师长的足迹,从他们的身上去寻找答案。在一次次的发现中,我认识到了:具有良好人格魅力的教师才是优秀老师。 人格是教师魅力的核心,是教师对学生、事业以及自己的态度在其言行中的反映。人格魅力并不是一项单纯的性格或特质,而是多方面的综合呈现,它是通过长期的教育实践而形成和发展的独特的感染力、影响力与号召力之总和。优秀教师具有非凡的人格魅力。 教师的人格魅力首先体现在渊博的知识、灵动的智慧上。知识是水,魅力是舟,魅力需要知识的承载方能显出迷人的风采。当今世界,知识更新日新月异,教师作为知识的传播者和创造者,只有不断学习,才能掌握最新动态,更新、优化自身知识系统,使自己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更具主动和优势,才能为学生的发展提供最优的精神食粮。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的:“惟有教师善于读书,深有所得,才能教好书。只教学生读书,而自己少读书或不读书,是不容易收到成效的,因此,在读书方面,也得要求‘教师下水’”。所以,身为人师应紧跟时代步伐,进一步开阔视野,拓宽学习领域,不仅自己所学专业要“精深”,相邻学科也要“广博”,向“博、大、精、深”迈进,真正成为专博相济、一专多能的人。 其次,具有堪为人师的高尚品德——这是教师人格魅力构成的根本。“师者,人之模范也。”教师以培养人为终极目标,因此在担当培养人的任务之前,教师自己就必须造就成一个值得推崇的模范。魅力崇尚高尚的操守,他需要一身正气和傲然不俗的风骨,需要站得直、走得正。所以,身为教师应“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朗如日月、清如水静”,积善成德。尤其是在纷繁复杂的社会中,从事教师这样一个特殊的清贫职业,保持平和的心态尤为重要。 再次,具有诚挚博大的无私爱心——这是教师人格魅力构成的前提。要让学生真正喜欢的教师,必须要有诚挚博大的无私爱心,如慈母般地用真挚丰富的情感去感染、教育学生。一个教师是否赢得学生的信任和爱戴,主要是看他是否真正地去关心爱护学生。因此作为教师,必须有一种为教育事业、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鞠躬尽瘁的奉献精神,才会产生强大的震撼与感染,显出十足的人格魅力。 最后,教师的人格魅力还表现在拥有一定的人文修养上。一方面,人文素质的高低决定着教师师德水平的高低。一个教师的人文修养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他能否具有爱岗敬业、乐于奉献的精神和品格,影响他能否真正做到教书育人。另一方面,人文修养的高低还

教师人格魅力心得体会范文(精选4篇)

教师人格魅力心得体会范文(精选4篇) 教师人格魅力心得体会范文 当我们备受启迪时,可以通过写心得体会的方式将其记录下来,这样能够培养人思考的习惯。很多人都十分头疼怎么写一篇精彩的心得体会,下面是精心整理的教师人格魅力心得体会,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教师人格魅力心得体会1 教师被赞誉为心灵的工程师,阳光下最高尚的人,我想这意味着对教师职业的期许以及要求。 作为一个老师,他的学识不一定是第一流的,但是可以通过学习不断提高;他的业务能力不一定是最好的,但是他必须兢兢业业;他的综合素质不一定是全面的,但是他要有一颗真诚而善良的心。教师身上深厚的职业素养所折射出来的人格魅力,对学生的熏陶和影响将使学生终身受益。而教师教育对学生的影响力,不应该只建立在教师身份所赋予的权威、权力的基础上,而应该靠自身文化素养的厚积、道德情操的高尚、审美气质的显扬和施教技艺的高超来赢得学生发自内心的尊重和爱戴。因此塑造自身的人格魅力是至关重要的。 塑造人格魅力,要先树立高尚的德行。 德行,它是教师人格修养的灵魂,包括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敬业爱岗、无私奉献的献身精神;诲人不倦的爱生态度;以身作则、为人师表的道德追求;团结协作的伦理规范等。

塑造人格魅力,要先提高自身的学识。 教师只有具备广博的知识和深厚的才学,才真正具有育人的真本领,才能从真实意义上教好书、育好人。再说,学生学习是一个先学后习得的过程,“教师教一半,学生学一半”。教师知识广博、才学深厚,便可完成自己的一半;即“教好”;而“习得”则要靠学生本身,教师知识广博、才学深厚,从很大程度上会赢得学生的敬佩,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使得学生更主动的学习,也就完成了另一半,“教学相长”便蕴藏着这个道理。 总之,只要我们不断努力,切实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完善自身的人格修养,加强人格魅力的自我塑造,才能为学生所敬仰。 教师人格魅力心得体会2 疫情期间学校组织教师在线观看了刘良华教授的《教师职业道德与人格魅力》视频之后,作为一名美术教师,我颇有感触——教师的职责是教书育人,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引导学生如何做人的引路人。教师要时刻想着学生,一切为了学生。我们的一节课才40分钟,对学生来说是极其宝贵的`,所以我授课的原则是“向40分钟要效果”,尽力使课堂学习效果最大化。当然,这就需要在课前认真备课,特别是对于专业课程,还要在课外多与学生交流,了解学生对背景知识的掌握情况。然后对没有学过的和掌握差的学生进行课外辅导补课,使他们能尽快赶上学习,绝不能不分情况地一味灌输,工夫到了,教学效果自然就有了。 师德的表现是多方面的,教师经常与学生在一起,教师对工作的

教师人格魅力的性格特征

教师人格魅力的性格特征 人格魅力是指一个人在性格、气质、能力、道德品质等 方面具有的很能吸引人的力量。在现实生活中,教师能受到同事、学生的欢迎、容纳,他实际上就具备了一定的 人格魅力。教师的人格魅力是其心理素质和修养的外 在表现,它能反映一个教师的道德品格、思想情感、 性格气质、学识教养、处世态度等。无论教师的相貌 是否英俊,若具有人格魅力,则具有了令学生尊敬、 爱戴的凝聚力。 教师的人格魅力根本在于一种使学生喜爱、仰慕并渴望 接近的性格品质,这种反映一个人的精神和品德的内 在属性,能像磁石般地使众多学生聚集在他的周围。 从人的性格结构分析,具有教师人格魅力的性格特征 表现在如下几方面:在对待现实的态度或处理学生关 系上,表现为对学生和对集体的真诚热情、友善、富 于同情心,乐于助人和交往,关心和积极参加集体活 动;对待自己严格要求,有进取精神,自信而不自 大,自谦而不自卑;对待学习、工作和事业,表现得 勤奋认真。 在理智上,表现为感知敏锐,具有丰富的想象能力;在 思维 有较强的逻辑性,作为班主任尤其是要富有创新意识 和创造能力。 在情绪上,表现为善于控制和支配自己的情绪,保持乐 观开朗、振奋豁达的心境,情绪稳定而平衡,与学生 相处时能带来欢乐的笑声,令人精神舒畅。 在意志上,表现出目标明确、行为自觉、善于自制、勇敢 果断、坚忍不拔、积极主动、不卑不亢等一系列积极品质。

具有上述这些良好性格特征的老师,往往是在学生中受欢迎和受倾慕的人。为了广泛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展示自己的人格魅力,我们要优化教学活动中的个人形象。那么,怎样才能具有教师魅力呢?第一,精力充沛,神情自然。 在教学中始终保持旺盛的精力,饱满的热情,大方自然的神情,是优化教师形象的首要因素。与学生交往,神采奕奕,精力充沛,显得富有自信,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活跃教学气氛。如果老师萎靡不振,无精打采,显得疲惫不堪,学生就会感到兴味索然乃至不快。一个精神饱满、神情自然的老师往往也会给人留下自信、乐观、进取和对生活充满热情的印象,神情倦怠、精神涣散或者表现出紧张局促、手足无措,都会给学生留下不成熟、不专注、看不起人的印象。 因此,教学中始终要以极大的热情关注学生,对他所感兴趣的东西感兴趣,并随对方的言谈举止做出自然得体的反应。 也就是要别人喜欢自己,自己要先喜欢别人;要吸引对方的注意,先要注意对方。 第二,仪表整洁,衣着得体。 衣着服饰能反映一个人的审美情趣和修养,如果一个人的服 饰能与自己的气质、职业一致,与自己的形体、年龄协调,与当时的气氛和场合相符,那将使得他显得更潇 洒精神,更讨人喜欢。 第三,谈吐幽默,言语高雅。 谈吐能直接反映出一个老师是博学多识还是孤陋寡闻,是接受过良好教育还是浅薄无知。一个不善言谈、沉 默寡言的人很难引起学生注意。在课堂外能侃侃而

教师的人格魅力(11)

教师的人格魅力一 作为教师,我曾长时间思考过这一问题:怎样的教师才算是一个优秀教师?我追寻着前辈、师长的足迹,从他们的身上去寻找答案。在一次次的发现中,我认识到了:具有良好人格魅力的教师才是优秀老师。 人格是教师魅力的核心,是教师对学生、事业以及自己的态度在其言行中的反映。人格魅力并不是一项单纯的性格或特质,而是多方面的综合呈现,它是通过长期的教育实践而形成和发展的独特的感染力、影响力与号召力之总和。优秀教师具有非凡的人格魅力。 教师的人格魅力首先体现在渊博的知识、灵动的智慧上。知识是水,魅力是舟,魅力需要知识的承载方能显出迷人的风采。当今世界,知识更新日新月异,教师作为知识的传播者和创造者,只有不断学习,才能掌握最新动态,更新、优化自身知识系统,使自己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更具主动和优势,才能为学生的发展提供最优的精神食粮。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的:“惟有教师善于读书,深有所得,才能教好书。只教学生读书,而自己少读书或不读书,是不容易收到成效的,因此,在读书方面,也得要求‘教师下水’”。所以,身为人师应紧跟时代步伐,进一步开阔视野,拓宽学习领域,不仅自己所学专业要“精深”,相邻学科也要“广博”,向“博、大、精、深”迈进,真正成为专博相济、一专多能的人。 其次,具有堪为人师的高尚品德——这是教师人格魅力构成的根本。“师者,人之模范也。”教师以培养人为终极目标,因此在担当培养人的任务之前,教师自己就必须造就成一个值得推崇的模范。魅力崇尚高尚的操守,他需要一身正气和傲然不俗的风骨,需要站得直、走得正。所以,身为教师应“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朗如日月、清如水静”,积善成德。尤其是在纷繁复杂的社会中,从事教师这样一个特殊的清贫职业,保持平和的心态尤为重要。 要有诚挚博大的无私爱心,如慈母般地用真挚丰富的情感去感染、教育学生。一个教师是否赢得学生的信任和爱戴,主要是看他是否真正地去关心爱护学生。因此作为教师,必须有一种为教育事业、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鞠躬尽瘁的奉献精神,才会产生强大的震撼与感染,显出十足的人格魅力。 最后,教师的人格魅力还表现在拥有一定的人文修养上。一方面,人文素质的高低决定着教师师德水平的高低。一个教师的人文修养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他能否具有爱岗敬业、乐于奉献的精神和品格,影响他能否真正做到教书育人。另一方面,人文修养的高低还决定着教师学识水平的高低。教师的学识水平, 不仅包括他在本专业学习研究中的深度与广度,还包括教师对本民族人文精神的深刻理解、对民族历史文化的熟练掌握。较高的人文修养有利于教师把握社会发展趋势,使他们勇于接受新事物;有利于教师汲取

教师的人格魅力

教师的人格魅力 我被这篇散文诗深深地感动了!现在我才懂得“老师”二个字的分量有多重! 魅力不仅仅是来自得体的穿着、脱俗的谈吐、娴雅的举止、美好的姿态,更是内在气质的自然流露。教师的优良人品,才是吸引学生最根本的原因。 在学校里,教师是学生最亲近最尊重的人,学生具有天然的“向师性”,教师往往成为学生最直接的榜样。教师的崇高人格,就会像一丝丝春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人格。 目前,为数不少的教育从业者还未意识到,教师作为施教者,对一个孩子的成长发展有着非常大的影响,甚至往往成为对孩子一生起决定作用的因素。孩子健康人格的形成,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是否具备健康人格。令人担心的也正在于此,在目前的教育界,教师缺乏人格魅力是一种较为普遍的现象。 为探讨教师与青少年的关系,广州市穗港澳青少年研究所在广州市区进行了一项“教师与青少年”的调研。调查结果表明,对于“教师应具有热情、诚实、公正等人格特征,比其是否具备很好的专业素质重要”这一说法,表示“赞同”的学生占77.2%,不同意的占11.2%。可见,今天的学生认为,教师的人格魅力比其专业素质更重要。 素质教育,说到底就是把受教育者都当成活生生的人,尊重他的人格,教师和学生在人格上平等对话。拥有高尚的人格和对真、善、美的追求,是现代社会对教师的要求。 ●善良与关爱 有一位姑娘,毕业后当了一名女教师。她长得很美,走到哪里,哪里的人就会为她眼睛一亮。她的学生,特别是男学生,更希望得到她的喜爱和重视。女教师十分喜欢班上一个名叫罗斯的小男孩,因为他学习成绩突出,而且很守纪律。老师便安排他在毕业典礼上致词,并亲吻了他,祝愿他走向成功之路。 可是,这一吻却引起了一位低年级男孩的嫉妒,他觉得也应该让老师吻一下。他便和老师说:“我也要得到你的一个吻。”老师很惊讶,问他为什么。小男孩说:“我觉得自己并不比罗斯差。” 女教师听了,微微地笑着,摸摸他的头说:“可是,罗斯的成绩很好,而且很守纪律。”女教师接着说:“如果你能和罗斯一样出色,我也会奖给你一个吻。” 小男孩说:“那咱们一言为定。” 小男孩为了能得到老师的那个吻,发奋学习,不多时,他的成绩提高很快,而且全面发展。全校都知道这个小男孩很出色,他真的得到了那个美丽的女教师的一个吻。 这个小男孩名叫亨利·杜鲁门,他最高的职位是美国总统。 当年的美国人都知道这位女教师的名字,还有她最伟大的吻。 陶行知说过,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伟大的师爱对一个人的影响是终生的。这就是为什么那么多人,虽已人到中年,却始终不能忘怀中小学时代的老师的原因。 “爱自己的孩子是人,爱别人的孩子是神。”这句话深深地震撼了我!教师职业是一个神圣的职业,多少年来人们一直这样讲,但“神圣”在什么地方,大多数人却将其抽象化了,更多地将“神圣”理解为“清高”。迄今为止,只有这句话真正将教师神圣职业的内涵具体化了。疼爱自己的孩子仅仅是一种建立在血缘关系上的动物本能,然而对学生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