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课题教学中如何体现“以生为本”

课题教学中如何体现“以生为本”

课题教学中如何体现“以生为本”
课题教学中如何体现“以生为本”

课题教学中如何体现“以生为本”

教育的本质目的就是培养和发展人。要达此目的,就要在教育过程中确立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尊重受教育者的个性特点,遵循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规律。教育的以人为本,主要体现在尊重、培养、发展学生的主体性。人的主体性只有被唤醒、被培植起来,才能发挥其能动性、主动性、创造性。那么,我们如何做到在实际教学中以学生为本,紧紧围绕培养学生主体性开展工作,为塑造健全的人而努力?

1.以培养学生做人为本为教育目标

学校教育的目标,就是引导学生做有德之人。孔子说“德之不修,学之不讲”。为学要以人为本,做人要以德为本。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说:“自古以来,国之乱臣,家之败子,才有余而德不足。”在教育教学中,我注重对学生品德的培养,经常以讲古今名人故事的形式让孩子们感悟什么是对,什么是错,小学阶段,是教会学生明辨是非,培养良好情操的关键阶段,通过细致深入的教育,把学生培养成为一个思想上进、品德高尚、心理健康,具有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健全的人。

2.以服务学生成长为本为教育思想

学生是教育的主体,思想教育工作要紧紧围绕学生来进行,一切都从服务学生成长出发,“一切为学生,为一切学生,为学生一切”。

在学校,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而老师是学生学习的领路人、引导者,从这个意义上讲,老师们应该时刻以服务学生为主,在学生成长的道路上,为学生撑起一片发展的天空,让学生们能够在老师的帮助下轻松愉快地学习。

3.以引导学生思考为本为教育方法

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意在强调思考的重要性,著名教育家弗莱雷说的,“把他们自己认为正确的东西强压给学生,这是一种压迫式的教育”,致使学生习惯于循规蹈矩,不善于独立思考,缺乏理解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更缺乏创新能力。小学阶段学生的思维方式正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转变,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非常重要。在课堂上,我鼓励学生善于发现问题,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在观察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4.以激起学生兴趣为本为教育形式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育心理学也证明,兴趣是产生学习动机的重要因素之一,它能使学生对学习内容产生持续的注意,并且激活学生思维的潜能,使学生学习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每每我也冥思苦想,怎样让孩子对传统文化课感兴趣,我用了很多办法,如在课前几分钟讲故事,课后几分钟做游戏,学生“古诗接龙”,讲古代名人故事等。如果教师采取丰富多样、生动活泼、灵活有趣的形式开展思想教育工作,以学生感兴趣的、符合学生成长规律的思想内容为主题,以讨论、辩论、表演、参观、比赛等形式组织团队活动,开展个人教育等,就会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总之,教育以育人为本,实际教学以学生为本,才有效地促进学生个性的形成和发展。因此,检验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是否真正做到以学生为本的最具说服力的指标,要看是否真正做到切实保障和促进了学生主体的个性发展。

2014-10-23

张苑

如何实现幸福课堂

苏格拉底说,快乐就是这样,它往往在你为了一个明确的目标忙得无暇顾及其它的时候,突然来到。

为何要提“打造快乐课堂,提高课堂实效”的话题呢?因为当下许多学生的学习并不快乐,存在着厌学情绪。那么如何实现幸福课堂呢?

1、投入百倍激情,唤起学生的快乐。华南师范大学刘良华老师曾说:“一位好教师应该是有激情的教师,因为激情能使人全身心地投入工作,为自己所从事的工作而陶醉。”教师在教学中要投入激情,以感染、带动学生,使学生神经兴奋、感情丰富、思维敏捷,使师生间的信息交流产生共鸣。

2、实施精品教学,生成学生的快乐。

3、设计适当互动,激发学生的快乐。

4、教授有效方法,强化学生的快乐。达尔文对方法的阐述有一句名言:“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教师平时应注意了解、收集学生在学习中普遍存在的疑难,得出规律和方法,教给学生有效方法。学生扫除了学习上的“拦路虎”,学习自然会更顺利。

5、坚持以人为本,打造幸福课堂。教育的对象是人,所以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伟大教育家陶行知就说过:“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才能打到心的深处。”教师应有一个良好的心态,将学生真正当作自己的朋友。“温和、微笑、宽容、认同”,是我们实现和谐课堂的八字法宝。师生合作重要的一点就是要让学生对教师产生“喜爱”的情感,所谓“亲其师才能信其道”。

6、关爱每一位学生。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得好:“教育技巧的全部奥秘,就在于如何爱学生。”教师必须要有一颗伟大的爱心去滋润学生,要从生活上关心学生的饥饱冷暖,从学习上关心学生的得失成败,从情绪上关心学生的喜怒哀乐。

7、赏识每一位学生。“赏识就会产生奇迹。”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赏识学生的点滴进步。在赏识学生学习的同时,也要赏识学生的为人处世、个性特长,不以分数论英雄。

8、重视课前的导入,吊足学生胃口俗话说:“好的开始,就是成功的一半。”

9、创造条件,让学生去体验生活.有些学生对学习没有兴趣,原因之一就是所学知识枯燥乏味,与实际生活联系不多,感到学而无用。

总之,教师只有把学生放在心上,学生才会把教师放在台上,让我们行动起来,做好学生智慧的引领者、快乐的点燃者、幸福的奠基者。

2014-12-18

张苑

《以生为本的教育发展》学习心得

《以生为本的教育发展》学习心得 今天温明正校长给我们交流的是《以生为本的教育发展》。讲座中他谈到:教育改革之初,强调双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后来强调三维,知识能力、情感态度、过程与方法;现在提倡核心素养,强调运用所学的知识、观念、思 想、方法,解决真实问题时所表现出来的关键能力和优秀品格。 目前我们课堂的现状,还有相当多的老师采用传统的讲 授法教学,他们似乎一直在那里停留,被困住了,老师需要 勇气跳出旧有框架与改变,他们需要更新理念,改变自己, 更需要学校领导的支撑。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坚持以 生为本的教学理念,课程改革已经充分意识到学生是教育之本,是教育能够生动存在的灵魂。无论是改变课堂教学思路,亦或更新课堂教学方法,我们始终不能忘记课堂教学的主体 ──学生。 “以生为本”即以学生为本,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 靠学生,把以往教学中主要依靠教师的教,转变为主要依靠 学生的学,教师的作用和价值,体现在最大程度的调动学生 内在的积极性,组织学生自主学习。学生才是整个教学活动 的主体,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去正确地学习,要充分利用有效

的资源,激发与调动学生的主体积极性,帮助他们拟定自己 未来的发展方向。 教育是国力的根基,孩子是国家未来的希望。提升教育 质量是政府对人民的责任,也是国家对新世代的教育承诺。 提高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需从课堂改革开 始。教师必须调整上课方式,不重复教学生可以自学的内容,协助学生在高科技化的环境中学习、协助学生组合最适合自 己的跨领域学习内涵,形成自学能力,培养探究精神。 当然,将书本知识的掌握放在首位,忽略了学生综合素 质的培养是不可取的。因为,孩子的分数并不代表一切,应 该关注孩子的思维能力、学习方法、知识的掌握程度,不能 武断的仅用分数衡量孩子的好与坏。学生有沒有终身学习的 能力,能不能积极向上的努力,有沒有一顆温暖感恩的真心,這些事情将会影响他的一生。 当前教育制度看重的是结果,在这种制度下教育管理者 难以兼顾每一个学生的差异。随着个人化时代已经来临,需 要个别化教育方案的设计,需要个别差异教学的实施,帮助 学生追求特殊兴趣,加强自身专长。做到因材施教 ! 因为教育就是要帮每个孩子搭建一个舞台,让每个孩子都有发挥 的空间! 为了满足时代的要求,适应小学生个性多元化发展,教 师首先要了解与掌握独立的学生个体,要明确学生的思维模

以学生为本_教育理念内涵的解读

[摘 要]“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是指教育要从学生的发展出发,使学生获得全面、主动、有个性的可持续发展,注重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重视教育的社会功能。[关键词]以学生为本;教育理念;教师[中图分类号]G40!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808(2006)03-0003-03 邵晓枫*,廖其发 【西南大学,重庆北碚400715】近年来,以“学生为本”(或者称“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深入人心,本文拟对该理念内涵的研究状况作简单梳理,并提出一些粗浅看法。 一 “以学生为本”教育理念内涵的研究现状 综观近几年的教育研究资料,发现对“以学生为本”教育理念内涵的研究较少,唯一可见的相关著作是郭思乐教授的《教育走向生本》。作者对生本教育的价值观、伦理观、行为观及其课程论、方法论、评价与管理等进行了论述,认为生本教育的价值观是一切为了学生,伦理观是高度尊重学生,行为观是全面依靠学生。[1]而相关的文章对该问题虽有所提及,但论述不深。如有人认为:“以学生为本,简而言之,就是以学生的成长成人为本,也就是说,在处理学生与学校的关系上,要明确学生在学校存在和发展中的主体性地位,关注学生的权利、尊重学生的人格、注重学生个性的发展和潜能的开发,以促进学生自由而全面的发展。”[2]有人认为:“以学生为本”教育理念的内涵就是“首先要把学生看成学校生存之本”,“要把促进学生发展看成学校发展之本”,“要把‘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 一切,为了一切学生’作为推动学校各项工作改 革的动力之本”。[3]还有人认为:“ ‘以学生为本’就是强调教育本身与受教育者在教育活动中的个性和创造性,最大限度地发挥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的创造潜力和发展潜力,把每个人看作是一个特异的个体,而不是小集体中的一个分子、一块砖。”[4] 这些研究抓住了“以学生为本”理念的主要内涵,如教育要一切为了学生,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尊重学生的人格,强调学生的个性、潜能和创造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等。但是,这些研究也存在一些问题,具体表现为:第一,对“以学生为本”教育理念内涵研究的重视程度不够,不少人对这一问题缺乏清楚明确的认识。第二,研究不够深入。例如,虽提到要“一切为了学生”,但没有详细、深入地论述这样做的原因。第三,研究内容不全面,忽略了一些重要问题,如学生的主动发展问题、全体学生的发展问题、学生与教师的关系问题、教育的本体功能与社会功能关系问题等。第四,没有形成完整而严密的表述体系。 我们认为,进一步搞清楚“以学生为本”教育理念的内涵是非常必要的,因为它既是研究“以学生为本”相关问题的起点和基础,也是在 “以学生为本”教育理念内涵的解读 [收稿日期]2005-11-24 * 邵晓枫,重庆市北碚区天生路1号西南大学教育科学研究所(博),400715 第3期2006年3月No.3Mar.2006中国教育学刊 JournaloftheChineseSocietyofEducation

怎样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

怎样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 ——师德建设主题教育活动讨论稿 吕家岘小学金亚丽 现代教育的首要目标是要培养“人格健全、灵与肉协调、情与理均衡、言与行统一”的人。提倡以人为本,体现了教育现代化的自由与民主精神。人本主义教育理念的核心就是以人为本,尊重人、理解人、关爱人,教会学生做人。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重要的是把学生看成发展的来对待。既要考虑发展中的师生关系,又要考虑发展中的学生差异,更要关注学生自身发展的阶段性特点,要允许和引导学生发展的多元化。 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是时代发展的产物,它主张把人放在第一位,以人作为教育教学的出发点,顺应人的禀赋,提升人的潜能,完整而全面地关照人的发展。那么,在具体的教育实践中,如何贯彻实践“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呢? 1、辨证地看待学生之间的差异,因材施教。俗话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教师要客观公正地评价学生,既要一分为二地看,要看到学生的不足,更要看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教师要正确地对待差异,因材施教。对具有自卑感和自暴自弃的学生,教师不应过多埋怨和责备,应当通过启发、暗示、表扬等方法让他看到自己优点和能力,增强信心;对于自尊心强或自高自大的学生,教师就不应一再夸奖,但批评时要顾及情面,留有余地,同时抓住上进心,设法使他在学习中看到缺点和不足,以便虚心上进;对于脾气犟的学生,要心平气和,避免顶撞;对淘气的学生不能过于迁就和温存等。要杜

绝学生犯错误,教师要善于观现象、看苗头、有预见性,措施落实在前,防患于未然。当前教育忽视个性、过分统一化的弊端,压抑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对学生的成长十分不利。我国古代著名的教育思想家孔子主张“因材施教,因人而异”。所以,以人为本的教育要重视学生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尽可能地让学生人尽其才,才尽其用。 2.保护学生的求知欲,顺势引导。在学生丰富多彩的天性中,好奇心、求知欲十分强烈。学生们强烈的求知愿望能够因良好的环境和适当的教育而不断得到强化。反之,在不适当的教育中也可能夭折,一道禁令,一声呵斥,乃至一丝无意识的嗤笑,都会使学生的求知欲望终结。所以,人本教育首先要求教师要像呵护荷叶上滚动的露珠一样保护好儿童的包括好奇心在内的各种天性,同时积极加以引导。作为教师要注意激发儿童的学习需要,激励儿童的学习动机,为儿童创造各种能够发挥、表现和确信他们力量和创造才能的领域,让他们经常地获得成功的情感体验,就一定能使所有的儿童不但在智力上,而且在道德上、情感意志上都能得到发展。 3.树立学生主体意识,改变教学方法。在传统的教育理念和体制下,学生们习惯于把教师视为至高无上的权威,教师的话就是圣旨,毫无批判地全盘接受,学生没有自我主体意识,就更谈不上主体性的发挥了。在人本教育中,要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变被动的“要我学”为主动的“我要学”,从单纯的学知识到主动自觉的掌握知识。 4.建立为学生服务的群团,关爱学生,是以人为本教育理念实践的应有之义。所谓“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就是“一切为了学生”,除了在教学过程中发挥学生主动性,挖掘学生的潜能,为学生营造优美、和谐、人文校园

以生为本是教育理念的核心

以生为本是教育理念的核心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是教育根本目的。教育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就要热爱生命,关爱生命,敬畏生命。教育的真谛,绝不应是捧上一张令人满意的成绩单,而应是捧出一个个鲜明而富有个性的活生生的人,应是追求每个学生生动、活泼、主动的发展。那么,在具体的教育实践中,如何贯彻实践“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呢?参照了教授(没有记住名字,回头找,再没找到。本文中观点和大量文字——几乎原文出自教授文章,在此表示歉意)和“点灯的心”等诸家博文,觉得大体从一下三方面入手。 尊重学生个性差异,发展良好个性 原美国布朗大学校长瓦尔坦·格雷戈里安引用祖母的话强调了良好个性的重要性,祖母经常教导他说:“孩子,有两件事一定要记牢。第一是命运,那是你无法控制的;第二是你的性格,那可是在你掌握之中的。你可以失去你的美丽,也可以失去你的健康和财富,但是你决不能失去你的性格,因为它是掌握在你自己手中的。” 在学生丰富多彩的天性中,好奇心、求知欲十分强烈。学生们强烈的求知愿望能够因良好的环境和适当的教育而不断得到强化。反之,在不适当的教育中也可能夭折,一道禁令,一声呵斥,乃至一丝无意识的嗤笑,都会使学生的求知欲望终结。当前教育忽视个性、过分统一化的弊端,压抑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对学生的成长十分不利。学校和教师要尽快树立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培养孩子的兴趣、保护好孩子的好奇心、增强孩子的自信心”,听起来似乎是老生常谈、简简单单,然而,我们做老师的也好、为人父母的也罢,又能做到几点呢?不要只看到孩子的缺点,其实不犯错误的孩子永远长不大,孩子的可爱你只是没有发现罢了。让我们善待孩子成长中的错误,就像善待呀呀学语和姗姗走路的婴儿,让我们用宽容的心帮助孩子认识错误改正错误,像呵护荷叶上滚动的露珠一样保护好儿童的包括好奇心在内的各种天性,同时积极加以引导,帮助孩子走好每一步。 每一位教师要注意激发儿童的学习、生活需要,激励儿童的学习、生活动机,为儿童创造各种能够发挥、表现和确信他们力量和创造才能的领域,让他们经常地获得成功的情感体验,就一定能使所有的儿童不但在智力上,而且在道德上、情感意志上都能得到发展。 树立学生主体意识,改变教学方法 在人本教育中,要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变被动的“要我学”为主动的“我要学”,从单纯的学知识到主动自觉的掌握知识。 在传统的教育理念和体制下,学生们习惯于把教师视为至高无上的权威,教

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

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 学生是学校教育教学的主体,素质教育要求学生要全面发展。就学校教育而言,必须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这样,通过设计和谐的教学课堂,创造和谐的教学氛围,提供和谐的成长环境,使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更加和谐,学校、家庭、社会三者的关系更加融洽,从而达到为社会培养和谐有用之才的良好效果。 教育过程中最重要的关系莫过于师生关系,师生能否和谐相处直接影响到教育教学的质量。实践证明,只有教师的“爱生情”,才能赢得学生的尊敬。因此,教师要热爱学生、尊重学生、理解学生、信任学生和宽容学生,不仅让学生感受爱,还要让学生享受爱,更要让学生学会爱。要主动更新教育观念,调整教育行为,改革教学方法,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改变居高临下的传统习惯,真心诚意地与学生平等交往与交流,以自身的人格力量去感染和教育学生。要通过建立心理相容、相互尊重、平等博爱的师生关系,在师生心灵深处碰撞出和谐愉悦的火花, 才能实现教育教学成果的最大化。 坚持以学生为本,关键是建立和谐的课堂教育。现代教育理论认为,师生互动、学生互动都是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人力资源。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加强师生间的互动,进而调动学生间的互动,让学生在互动中启迪心智、优化思维,学会团结协作,提高发展社会活动能力。学生学到的知识转化为能力,需要教师的循循善诱。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体验知识的产生过程,理解知识的形成方式。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感性知识向理性能力的转化。要让学生主动学,最重要的是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学习方法的指导,帮助学生掌握正确实用的学习方法。因此,教师要确立教法要为学法服务的观念,要围绕教材寻找科学系统的教学方式,依据适合学生的学习方法来设计课堂教学内容,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要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的研究工作,既要研究一般的学习理论、学习策略、学习方法,更要研究不同学科、不同类型学生的实用学习方法,帮助学生学会认知,学会学习。课堂教学不是从逗号走向句号的过程,而是引导学生带着问号进入课堂,在教学中产生更多问号的过程。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具备可持续发展进步的基础。要善于设疑、留疑,让学生带着问题听课,在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思考。要充分借助现代教学手段,千方百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想方设法让课堂教学“动”起来,真正把学生变成课堂的主人。 学生不仅有知识与能力的需要,而且有情感与理解的需要。这就要求老师必须摒弃违背人本思想的做法,构建个性化的和谐管理模式。在广大学生中牢固树立主体意识、民主意识,让其主动参与班级管理,鼓励和支持他们为班级管理出主意,提建议,想办法,努力使学生成为班级管理的主人。要改变过去师生之间的约束关系、服从关系和命令关系,建立关爱、温馨、和谐、信任的朋友关系,把互信互爱作为老师对学生的最高奖赏。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管理中应尊重学生的情感需要,努力用真诚、真心去激励学生,让学生形成自己的自尊心和学习热情。要根

生本教育的基本观点

生本教育的基本观点 郭思乐教授对生本教育作过许多论述,现将关于生本教育的几个基本观点和相关论述介绍如下: 1.关于两种教育体系 生本教育理论认为,我们原来的教育体系基本上是一种师本的教育体系,也就是一切都是为教师的好教而设计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过去我们也认为,教师好教就是学生好学,然而现今研究的成果表明,两者并不等份,而且,有许多时候甚至是对立的.我们需要设计一种以学生好学为中心的教育体系.原因很简单:整个教学的目的和教学过程的终端,是学生的主动发展,而不是教师善于教.他认为,如果不从体系上解决教育改革问题(事实上课程,方法,管理评价,总是相互制约).我们还是要长期被师本教育体系紧紧地捆绑着."师本体系"和"生本体系"的区别具体体现在理念,课程观,方法论,管理和评价等方面. 2.生本教育的价值观 生本教育的价值观:一切为了学生.学生是教育过程的终端,是教育的本体.生本教育的特征之一,就是真正认识和把握学生这个本体,把一切为了学生作为教育价值原则. 3.生本教育的伦理观 生本教育的伦理观:高度尊重学生.对学生的尊重,是生本教育的本质和基本原则,其关键是从内部和外部了解学生.从内部了解学生,是使我们认识学生可以被尊重的理由;从外部认识学生,是了解学生所处的地位,认识学生被尊重的理由.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是在尊重学生的独立见解,认真地发现,理解学生的思想火花,还是视而不见,急忙甚至强硬地让学生去"痛饮"教师准备的那"一桶水" 这其实是"师本体系"和"生本体系"两种中同的对待学生的态度. 4.生本教育的行为观 生本教育的行为观:全面依靠学生.生本教育的基本方法,就是全面依靠学生.要全面依靠学生,其中带根本性的认识有三点:(1)"资源论",学生是教育教学的活动的重要资源;(2)"生态论",学生将在某种教育生态环境中蓬勃发展;(3)"现状论",如今的学生状态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教师是在充当泥瓦匠,辛苦地塑造,雕琢学生,还是在艺术地调动学生的潜能,帮助学生自我发展这些都是两种不同教育体系的理论在教学行为中的反映. 5.生本教育的课程观 生本教育的课程观主张:"小立课程,大作功夫",也就是说,教给学生的基础知识尽可能地精简,而腾出的时间和精力让学生大量地进行活动;主张学科内部整合和整个课程整合.郭教授还提出,突出词汇语言,数学语言和艺术语言这三大语言的前提下整合课程,使各科课程本质化,综合化,活动化.只有实现了大课程的整合,整个学校教育的生本化,即学生可以自主地学,才有可能成为现实.这种整合不是那种简单的仅仅"作加法"(即原有课程不动,只增加一点课外活动,或用2-4节课做研究性课程)的校本课程,而是"做乘法",即进行本质改变的课程整合,

“以学生为本”教育理念的内涵解读

“以学生为本”教育理念的内涵解读 摘要: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活动,笔者在本文中分析了如何以学生为本让学生能够全面发展。 关键词:学生;可持续;发展;全面 现代教育观点认为: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是教育的核心理念。面向全体学生,关注每一位学生。对学生进行因材施教,注重每一位学生的成长,发展每一位学生的个性。使学生形成自主、合作、探究、快乐的学习模式。我认为,“以学生为本”教育理念的内涵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从学生的发展出发。 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活动。也就是说,学生是教育过程的终端,是教育的本体。因此,所谓“以学生为本”就是要把学生特别是学生的发展作为教育活动的本体,一切教育活动都从学生的发展出发。这是“以学生为本”教育理念的逻辑起点。虽然教育具有本体功能和社会功能两大功能,但“教育社会功能的作用大小,取决于国民素质的提高,取决于建设人才的培养。教育的本体功能是教育社会功能的根据。也就是说,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人,是促进学生的发展。 二、让学生得到全面和谐发展。 “以学生为本”教育理念在质上的规定“以学生为本”

的教育理念强调促进学生的发展。这里的发展是马克思主义所讲的人的全面发展。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主要包括三方面内容:一是人的体力和智力都得到充分的发展和运用,其他方面的能力也在此基础上得到充分发展和运用;二是人的体力和智力在充分发展的基础上结合和统一起来;三是人各方面能力的发展逐步向熟练地掌握和运用一切自 然和社会发展规律方向前进,最终使人成为自由王国里的公民。在现阶段,我国还存在一些制约人全面发展的不利因素,如我国目前仍然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们还没有足够的闲暇时间和可支配收入来充实和完善自己;以及教育中的应试主义倾向等等。应试主义的倾向使部分学校在教育教学中片面重视学生知识的学习,忽视学生能力的培养,忽视良好道德品质和正确人生观、世界观及良好的心理素质的养成。在过重的课业负担影响下,学生的身体素质得不到提高。正因为此,“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更加强调促进学生的全 面发展。 三、让学生主动发展。 “以学生为本”教育理念的真谛“以学生为本”不但强调让全体学生都得到全面发展,而且要求这种发展还必须是学生的主动发展。主动发展的教育思想在古今中外教育发展史上一直存在。现在,人的主动发展比其他任何时候都显得必需和重要。知识经济的主要推动力是人的知识、智慧、能

生本教育的核心理念..

生本教育的核心理念 一切为了学生 生本教育是以“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为宗旨的教育对生本教育最核心实质的理解: 1、生本教育是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的教育。生本教育是为学生好学而设计的教育。生本教育的特点是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体,教师把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让学生主动去学。 2、生本课堂是探究与交流的课堂。生本教育要求学习具有开放性,这种开放性不仅包括课堂上的开放,而且包括课外的开放;生本教育要求学生在课堂上积极自主实践,既要独立学习和整合学科知识、对学习问题及任务独立探索,又要积极与其他个体协作交流;生本课堂要求教师不要轻易将问题和任务的结果授给学生,而是让学生经过讨论、实践、探索等方式与伙伴一起归纳、推理和总结得出。 3、生本教育是使学生事先有准备的教育。现代教育理念认为:“教”只是实现“学”的一种服务手段,学生的“学”才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因而主张“先做后学”、“先学后教”、“以学定教”,最后实现“不教而教”的目标。无论是“前置性作业”还是“前置性思考”,如果没有教师对学生事前的要求和准备,没有学生事前的“准备性学习”,在课堂上以生为本就成了一句空话。 4、生本教学是教师为学生而设计和服务的教学。我们要真正地为学生设计教学,做到心中有生,目中有人。“以生为本”的教学设计,是以学生的兴趣和内在需要为基础,以主动参与为特征,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目标。如果我们不尊重学生的心理能力和情感需要,一厢情愿地谋划教学内容和形式,体现在教学实践中,就易造成学生主体性的丧失。因此,在教学设计中必须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包括他们对活动对象的兴趣和初始认识水平等等。 “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为宗旨的教育是生本教育最核心实质的理念。 生本教育的核心理念是"先学后教,先练后讲,以致达到不教而教的目的。" 生本教育是以“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为宗旨的教育对生本教育最核心实质的理解: 1、生本教育是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的教育。生本教育是为学生好学而设计的教育。生本教育的特点是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体,教师把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让学生主动去学。 2、生本课堂是探究与交流的课堂。生本教育要求学习具有开放性,这种开放性不仅包括课堂上的开放,而且包括课外的开放;生本教育要求学生在课堂上积极自主实践,既要独立学习和整合学科知识、对学习问题及任务独立探索,又要积极与其他个体协作交流;生本课堂要求教师不要轻易将问题和任务的结果授给学生,而是让学生经过讨论、实践、探索等方式与伙伴一起归纳、推理和总结得出。 3、生本教育是使学生事先有准备的教育。现代教育理念认为:“教”只是实现“学”的一种服务手段,学生的“学”才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因而主张“先做后学”、“先学后教”、“以学定教”,最后实现“不教而教”的目标。无论是“前置性作业”还是“前置性思考”,如果没有教师对学生事前的要求和准备,没有学生事前的“准备性学习”,在课堂上以生为本就成了一句空话。 4、生本教学是教师为学生而设计和服务的教学。我们要真正地为学生设计教学,做到心中有生,目中有人。“以生为本”的教学设计,是以学生的兴趣和内在需要为基础,以主动参与为特征,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目标。如果我们不尊重学生的心理能力和情感需要,一厢情愿地谋划教学内容和形式,体现在教学实践中,就易造成学生主体性的丧失。因此,在教学设计中必须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包括他们对活动对象的兴趣和初始认识水平等等。 1.突出学生 2.突出学习 3.突出合作 4.突出探究 生本教育是为学生好学而设计的教育,也是以生命为本的教育,它既是一种方式,更是一种理念。 生本教育是以“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为宗旨的教育对生本教育最核心实质的理解: 1、生本教育是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的教育。生本教育是为学生好学而设计的教育。生本教育的特点是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体,教师把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让学生主动去学。

一如何理解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范文

一如何理解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学校应认识到,学生的发展首先是为 了他们能够成为幸福生活的创造者, 并进而成为美好生活的建设者。 ●教育必须着眼于学生潜能的唤醒,开 掘与提升,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 ●教育必须着眼于学生的全面成长,促 进学生认知、情感、态度与技能等方 面的和谐发展。 ●教育必须关注学生的生活世界和学生 的独特需要,促进学生有特色的发展。 ●教育必须关注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 能力的形成,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二、现代学生观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1学生是发展的人 ●学生是具有生命意义的人。 ●学生是发展中的人。 2、学生是独特的人 ●学生是完整的人 ●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独特性。 ●学生与成人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3、学生是教育活动的主体。 ●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 ●学生是具有一定主体性的人 ●教学在于建构学生主体。 4、学生是独立社会地位和权利的主体。 ●学生是权利的主体 ●学校具有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教育和管理的责任,必然要对学生权利有所制约 三、小学生生理和心理发展特点有哪些? 1、生理发展的特点 ●身高体重稳步增长 ●骨骼进一步发育,但很是坚固 ●肌肉力量增强,但缺乏耐力 ●新陈代谢加快,但容易产生心脏疲劳●大脑发育渐趋成熟,但不易过分兴奋 和抑制 2、心理发展的特点 ●心理发展的具体表现:认知能力获得 刻,情感表达形式逐渐内化;意志品 质不断增强;自我意识水平提高,个 性品质逐渐形成;社会认知能力发展, 集体意识和友谊不断加深。 ●小学生心理发展总的特点:心理发展 很迅速;心理协调;心理开放;心理 可塑 四、学生主要的学习策略有哪些? ●学习策略包括四个方面的特征:学习策略是学习者为了完成学习目标而积极主动地使用的;学习策略是增强学习效果;学习效率所需要的;学习策略规定学习时做什么不做什么;先做什么后做什么、用什么方式、做到什么程度;学习策略是学习者制订的学习计划。 ●学生主要的学习策略包括:认知策略, 元认知策略和资源管理策略。 五、影响学生学会学习的要素有哪些? 1、影响学生学会学习的认知要素 一般智力水平;学习方法与策略;认知准备与认知结构;元认知能力。 2、影响学生学会学习的意向要素 学习动机;学习体验;学习意志学习意识。 3、影响学生学会学习的个性心理:学习兴趣;能力倾向;认知风格;人格特征。 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14页 1、改变不利于创造性培养的教育观念 过分追求成功;盲目攀比他人;禁止学生提问;权威式教育。 2、创设有利于创造性产生的适宜环境。 创设宽松的心理环境;给学生留有充分选择的余地;改革考试制度与考试内容。 3、注重创造性个性的塑造 4、开设培养创造性的课程,教授创造性的思维策略 5结合学科特点进行创造性思维训练 七、如何转化学业不良学生?

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坚持以人为本推进创新教育 杨谈中学杨国梁 杨银付,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教育政策评估研究室主任、教育学博士。在关于《教育规划纲要》中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素质教育内容的解读中,明确指出“坚持以人为本、推进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 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是时代发展的产物。他的意义在于把人放在第一位,主张以人作为教育教学的出发点,顺应人的禀赋,提升人的潜能,完整而全面地关照人的发展。 创新教育是以人为本教育理念的实践的核心要义。创新教育应体现在教育教学的各个方面。 如我们农村学校,设施和器材方面与城市学校相比有明显的差距。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的教师在平时上课的过程中就不断自创器材,开拓体育资源,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就地取材。 无论哪一所学校都有自己的地方特色,就地取材,就在于我们要去发现有利于我们的东西,并充分发挥它的作用。例如:我们学校搞校安工程建设,四处都是砖,我们就把它用来代替哑铃,学生每人两块,做屈臂上举来练习臂部力量,还可以练习脚步的灵活性。把砖摆成人走路时留下脚印的图形,学生可以顺步走,可以交叉步走,还可以倒走,也可以

两人交叉走。走法非常灵活多变,而且图形也可以变多种样式。如果放着音乐,你会看到学生时而翩翩起舞,时而轻若飞燕,特别有利于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 其次,发挥当地的优势条件。 扬长避短,一己之长,攻人之短。在战事上如此,在教育上亦是如此,自己优势的地方要充分发挥它的作用。 例如:虽然我们农村学校没有规格的、标准的大体育场,但是我们有广阔的田野作为我们的活动场所,可以进行野外生活模仿练习,可以进行越野跑,这样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保证“健康第一”,而且可以使学生接近大自然,融入大自然,到大自然中去发现和探究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意识。 还有,让学生自制器材。 我们可以利用社会实践课的手工制作时间,把体育自制器材引进去。发动学生自制器材,“自己动手,丰衣足食”。依靠学生群体的力量,每人准备一件,上课后互用。这样既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了学生的自信心,培养了学生的成就感,又使上课的内容丰富多彩。 总之,创新教育能挖掘教师和学生更深层次的潜能,能充分发挥他们的创造性、创新意识和创造精神,使学生能健康的成长,使教师能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生本教育基本理念

生本教育基本理念: 1、什么是生本教育? “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 2、生本教育与师本教育的区别 师本教育:教师掌控一切,为教师好教而设计。 生本教育:学生主动发展,激昂学生生命,挖掘学生潜能。 3、生本教育具体方法 先做后学,先学后教,少教多学,以学定教,进而不教而教。 4、生本教育的核心:感悟 5、生本教育教学模式 任务前置——分小组讨论——相互交流(课前/课后)——共同解决学习内容——拓展研究、讨论 生本教育概念 生本教育是郭思乐教授创立的一种教育思想和方式。生本教育是为学生好学而设计的教育,也是以生命为本的教育,它既是一种方式,更是一种理念。以这种理念为指导,在祖国内地、香港、澳门等地100多所中小学、职业中学、幼儿园等进行实验,成效显著,获得意义深远的理论与实践成果。生本教育同时是一片肥沃的思想土地和智慧田野。 生本教育特点 6、突出学生 从矛盾论的关点来分析,内因是事物发展的依据,外因是事物发展的条件,外因必须通过内因才能发挥作用。按照这个观点,在教与学这对矛盾关系之中,学是内因,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依据;教是外因,必须通过学这个内因才能发挥作用,生本教育的课堂完全改变传统教育中的老师讲学生听的局面,在老师的指导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规定每堂课老师讲话时间不超过十分钟,其余时间都交给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上台发言、交流体会、自主学习。 7、突出学习 任何事物都有其本身的基本过程、基本规律。生本教育的基本过程是:(1)课前的学习准备;(2)上课时的小组讨论;上台发言与座位上聆听、质疑、探究……;(3)课后的追根究底……处处突出学生的学习,让学生学会学习比学到知识重要千万倍。比如上网查找相关资料、通过文字或图例表达自己的意见;课堂上学会聆听老师、同学的讲话、上讲台用口头表达自己的意见、对别人的观点提出质疑、对别人的质疑回答自己的见解…… 8、突出合作 学会合作是21世纪人才的重要素质之一。生本教育的第三个特点是强调学生小组学习。全班分成若干小组每小组4-6人,无论是课前准备还是上课时的学习每位学生都必须在小组内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9、突出探究 生本教育强调让学生自己主动的进行学习,低入口、大感受、深探究。让每个学生都有话说、让每个学生都有收获;老师在认真倾听学生讨论、发言的基础上进行“点火”,让学生的思维进行更好的发挥、让智慧之火熊熊燃烧、让学生的潜能得到发挥与拓展。

生本教育的核心理念

郭思乐教授的生本教育理念 “生本教育”是郭思乐教授创立的一种教育思想和教学方式。它是为学生好学而设计的教育,也是以生命为本的教育,它既是一种方式,更是一种理念。是真正做到以学生为学习的主人,为学生好学而设计的教育。生本教育与师本化、灌注性教学相对立,有强大穿透力、冲击力、震撼力和感染力。生本教育把师生关系处理得十分完美、和谐,教学效果十分显著。生本教育是教育现代化的核心因素;生本教育是实现教育均衡的有力杠杆;生本教育是现代课程改革的根本理念。生本教育就是以生命为本的教育,就是以学为本的教育,把主要依靠教转化为(在教者的帮助下)主要依靠学的教育。以这种理念为指导,在祖国内地、香港、澳门等地100多所中小学、职业中学、幼儿园等进行实验,成效显著,获得意义深远的理论与实践成果。无数事实说明,生本教育是一种绩效显著、十分成功、深受欢迎的教育。 生本教育概论 一、什么是生本教育? 生本教育是以“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为宗旨的教育,是真正做到以学生为学习的主人,为学生好学而设计的教育。生本教育与师本化、灌注性教学相对立,有强大穿透力、冲击力、震撼力和感染力。 生本教育是为学生好学而设计的教育,也是以生命为本的教育,它既是一种方式,更是一种理念。以这种理念为指导,在祖国内地、香港、澳门等地100多所中小学、职业中学、幼儿园等进行实验,成效显著,获得意义深远的理论与实践成果。生本教育同时是一片肥沃的思想土地和智慧田野。 二、生本教育理论体系 1、价值观:一切为了学生 2、伦理观:高度尊重学生——儿童是天生的学习者;儿童人人可以创新;儿童潜能无限;儿童的独立性 3、行为观:全面依靠学生——学生是教育对象更是教育资源。 4、生本教育体系哲学思考:无为而为;教少学多;可以双赢; 5、生本教育的课程观:小立课程,大作功夫;整体感悟与知识生命; 6、生本教育的方法论:先做后学;先会后学;先学后教;不教而教;以学定教与内核生成课程;讨论是学习的常规;读和做,缓说破——促进感悟,开发潜能; 三、生本教育思想对儿童的看法 l. 儿童不可限量,所以,对儿童的尊重,是天然地应当的。 2. 课堂上,我们的学生得到充溢生命状态的自然、活力和喜乐,这就够了。他们不必去思考自己:我是否被人认可,是否会被人说好话或坏话,我将会得到多少分,……他们不必把情感和能量消耗在此,反之将会全心沉浸于所面对的学习之中,走向卓越和高级,走向纯洁和透辟。

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

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 通过观看学习,使我学习到了很多东西,更新了教育理念,收获很大,我刻苦学习“新理念、新课程、新技术”,努力提高自身的师德素养和教育教学水平。我非常珍惜学习机会,把继续教育研修作为提升自身素养,促进专业发展的一个主要学习方式。通过此次培训,使我认识到要做好体育教学,只有转变体育教学观念,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运用新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参与体育的兴趣,让孩子们享受到体育的快乐! 一、教师是培养学生兴趣的“指路灯” 教师是培养学生体育运动兴趣中最早期的影响,体育教师要有良好的运动能力,教师良好的运动能力是指教师正确、优美、轻松和熟练的示范动作。教师要很好的运用自身的条件,严格要求自己,加强锻炼,不断提高业务素质,展示出最佳的精神风貌,对学生起到榜样作用,吸引每一个学生,影响每一个学生。 二、增强体育教学的游戏性 好玩好动是小学生的天性,老师的任务就是保护和发展他们的体育兴趣。而体育游戏作为一种体育活动形式,内容丰富多彩,形式多样,趣味性强,生动而活泼,还能锻炼身体,培养学生坚毅品质和团结合作精神,孩子们都非常喜欢。激发学生参加体育运动的兴趣,使

学生增添了其乐无穷的新鲜感,从而达到累而想练,疲而不厌,爱好体育活动学习的兴趣。 三、教学方法要创新 长期以来,我国小学体育教学一直是“教师:讲解——示范,学生:听看——练习”的传统教学模式。急需改进陈旧的教学方法,以适应小学生生理、心理的需要,努力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在有趣味的活动中,既能锻炼身体,又能在不知不觉间完成学习任务。 在体育课的教学方法、上课的程序、教案的设计、教学方法的运用、场地的设置安排等等问题,确实隐藏着很多的不足。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体育课教学不能够很好发挥教学水平。体育课教学存在误区。所以为了能够在体育课这条线上培育出社会的体育健儿、尖子,我们是应该要好好的反省。特别是在思想上要改正和认知自己的存在问题,懂得借用别人的优点来补充自己的不足之处,多向优秀的老师学习和请教,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这次远程学习使我真的受益匪浅,今后将以饱满的激情、扎根实践的坚定信念主动适应新课程理念,更新我们的教育教学方法,丰富我们的教学经验以提高教学质量。

以生为本教育理念在学生管理中的应用

以生为本教育理念在学生管理中的应用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的教学制度正在不断的优化和完善,当前在教学工作中也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其中在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中教师也要注重优化管理手段和教育理念,为高职院校学生提供全面化管理。为了顺应社会的发展,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还要坚持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积极的构建完善的管理手段,不仅要满足高职院校学生自身的诉求,还要顺应科学发展观的基本理念,从而显著的提升高职院校学生自身的综合素质。因此,本文将围绕以生为本教育理念在高职院校学生管理中的应用为主题来展开分析,通过详细的了解一下在高职院校学生管理中应用以生为本教育理念的价值和应坚持遵循的各项原则,再提出促进以生为本教育理念在高职院校学生管理中应用的可行性对策。 关键词:以生为本教育理念;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应用 将以生为本教育理念融入到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中就是要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提升管理质量,从而为学生营造一种良好的生活和学习氛围。并且在当前新社会下以生为本教育理念也是各高校应当采用的教育理念,只有发挥出以生为本教育理念的应用价值,才能够实现各项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1]。 一针对于高职院校学生管理管理中应用以生为本教育理念价值和作用的分析 当相关管理人员在开展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时,要想显著的提升管理工作的质量,那么一定要实现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从而为高

职院校学生营造一种良好的生活环境,并且培养高职院校学生形成良好的独立意识。如果管理人员一味的采用传统落后的管理机制,将会对高职院校学生的日常管理形成严重的制约现象,导致高职院校学生出现逆反心理,不利于高职院校学生的全面发展。所以说,采用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能够在根本上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引导高职院校学生表达自己在日常生活以及学习中的真实感受,确保学校管理能够被高职院校学生认可和接受,从而显著的提升管理效率。除此之外,采用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也是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现代化人才保障机制。针对于现代社会发展体系分析,开展具有针对性的教育工作其实就是为了培养复合型社会人才,而要想满足当代社会的个性化发展需求,高职院校就一定要充分的发挥出以生为本教育理念的价值和作用,提高高职院校学生在管理工作中的参与度以及积极性,满足高职院校学生发展的个性化需求,实现学生能够更好的顺应社会的发展[2]。 二针对于高职院校学生管理中应用以生为本教育理念应坚持遵循原则的分析 要想在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中应用以人文本教育理念,就需要坚持以下各种基本原则。首先,管理人员一定要坚持以服务学生为基本原则,要求学校要将服务学生当做工作的核心,最大限度的满足学生的各种诉求,从而才能够提升管理水平,确保学生能够接受学校的各种管理,这就要求高校中的管理人员要根据管理体系以及管理需求来优化和完善控制体制,并且综合的考虑学生实际的发展特征来开展各项工作。与此同时,当管理人员在开展管理工作时,也要明确自身

生本教育生本理念,是指“真正以学生为主人的,为学

生本教育-生本理念,是指“真正以学 生为主人的,为学 生本理念。生本理念。是指“真正以学生为主人的。 为学生好学而设计的教育”。生本教育的理念是: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生本教育实验在国内百多所中小学学校开展后产生巨大的效果和社会影响。引起了教育界的强烈回响。然而生本教育的管理理念跟传统教育的管理理念有所不同。生本教育是一种崭新的教育理念。它能使教育者在生本教育的实践中充分体会到教育的真谛。享受到教育的乐趣和儿童生命力量的神奇。得到良好的发展。

中文名,生本理念。又名,生本教育理念。类型,全新的教育理念。 生本教育主张。教育应实现由“师本教育”向“生本教育”的转变。 即把为教师的好教而设计的教育转向为学生的好学而设计的教育。实现学生积极。主动。活泼。健康地发展。 生本教育的价值观。人的起点非零。人拥有其自身发展的全部凭借。 具有与生俱来的语言的。思维的。学习的。创造的本能。儿童是天生的学习者。潜能无限。是教育教学中最重要的学习资源。借助于学生的本能力量的调动。形成教育的新的动力方式和动力机制。生本教育的教师观:教师应是生命的牧者。而不是拉动学生的“纤夫”。教师在教学中要尽可能“不见自我”。要把教学内容从一大堆知识点转变为知识的“灵魂与线索”。来创造最大的空间。 迎接学生积极飞扬的学习。教学就是学生在老师组织引导下的自主学习。生本的课堂是区别于考本。本本。师本

的。是区别于短期行为的。分数的课堂。是人的发展的课堂。在教学组织上。生本教育鼓励先学。以学定教。少教多学。直至不教而教。采用个人。小组和班级的多种方式的自主学习。 生本教育的作用。生本教育提出。比“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更为基础的是发展人的情感和悟感。 认为感悟是人的精神生命拓展的主要标志。学生学习的核心部分应该是发展感悟。积累的意义也在于感悟的形成。生本教育提倡减少或最终取消学习成长期的频繁统一考试。不干扰学生成长期的成长。把考试评价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或课任老师。把教学过程中的评价活动改为评研活动。削弱日常评价的比较竞争功能。鼓励“为而不争”。到了现实学习的成熟期。 鼓励学生用成长期的生动。活泼。主动。自然。丰富的积累和感悟。取得优异的终端考试成绩。生本教育认为。学生的美好学习生活是学校德育的基

生本教育理念.

生本教育理念 时间:2010.3.25 地点:会议室主讲: 唐红 一、生本教育是什么? 1、是一个在研课题。"十五"期间全国教育科学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11年,涉及100多所学校27个省市,是一个整体改革项目) 最初起源于广东省教育科学研究所(郭思乐教授主持)的生本教育体系研究.他们在研究中发现,过去老师一些苦教不果的东西.在某种考虑儿童天性的教育条件下使儿童对学习变得兴奋不已,每个事实都在彰显孩子们的潜能无限,都在呈现着他们是天生的学习者,并由此带来极高的学习效率.实践证明,零敲碎打的改革,已经不足以解决今天的问题了.我们过去当然也承认教育存在的问题,但我们一般都认为,这是高考指挥棒的毛病,而不是体系自身有何不妥.但是,我们想要说明的是,我们原来的体系基本上是一种师本的教育体系,也就是一切都是为教师好教而设计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过去我们也认为,教师好教就是学生好学,然而现今研究的成果表明,两者并不等价,而且,有许多时候甚至是对立的.我们需要为学生设计一种以学生好学为中心的教育体系.生本教育研究,在"九五"期间作为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项目,"十五"期间作为全国教育科学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进行研究. 2、是一个理论体系。生本教育是一种理念,“快乐、素质、成绩”是生本的美好理想。生本教育是以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为旨的教育.真正以学生为主人的,为学生好学而设计的教育。生本教育的深层意义,其实就是已生命为本。它区别于为教者好教而设计的师本教育。(师本、考本、本本我们统称为师本教育休系)生本教育作为现代教育思想,关注和弘扬的理念是:人具有发展的无限可能性,教育应充分发挥人的潜能;人具有学习的天性,教育的功能在于顺应人的天性;人具有发展的需要,人渴望实现自己的价值;尊重,信任和爱是教育成功的秘决.(天性:好奇、求知、渴望得到认同) 关于两种教育体系(师本教育与生本教育的区别) 我们原来的教育体系基本上是一种师本的教育体系,也就是一切都是为教师的好教而设计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过去我们也认为,教师好教就是学生好学,然而现今研究的成果表明,两者并不等价,而且,有许多时候甚至是对立的.我们需要设计一种以学生好学为中心的教育体系.原因很简单:整个教学的目的和教学过程

以生为本——高效课堂理念

以生为本——高效课堂理念 一、高效课堂理念产生的背景 (一)20世纪基础教育的三次重大改革 1.第一次教育改革发生在20世纪初。 2.第二次教育改革发生在20世纪50年代。 3.第三次教育改革是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的,改革的动力来自于教育的外部和内部因素。 (二)当前世界各国基础教育改革概述。(日本、新加坡、美国、韩国、英国)(三)世界各国课程改革的特点与趋势。 1.世界各国都把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作为增强综合国力的战略措施。 2.全面关注学生的发展。 3.实行课程编制、实施、评价一体化的整体改革。 4.课程结构的整合性和均衡性。 5.课程内容的综合性和现实性。 6.关注学习方式的转变,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是各国课程改革的重点。 7.课程管理的民主化和规范化。 8.强调信息技术教育。 9.注重道德、价值观和国际理解教育。 二.当前我国高效课堂面临的挑战 1、国家之间的竞争更多地体现为人才的竞争。 2、课程改革的关键环节是课程的实施,而课程的实施的基本途径是课堂教学。 三、高效课堂的理论基础 1、苏格拉底的教育思想——近代启发式教学和现代发现法的萌芽。 2、布鲁姆的教育目标分类理论。 3、孔子的教育思想。 (1)育人为先原则; (2)因材施教原则 (3)教学相长原则 (4)举一反三原则 (5)勤学善思原则 四、高效课堂的基本理念 (一)高效课堂的内涵 1.高效课堂追求课堂效益 2.高效课堂追求绿色的教学质量观 3.高效课堂追求的目标 4.适合师生发展的教学样式 5.高效课堂的评价 6.注重学科整合,关注生产

7.丰富的课堂形态 8.高效课堂的文化追求(二)高效课堂的基本标准 1.教学设计精当 2.讲课精炼高效 3.主体作用发挥 4.分层教学落实 5.师生关系和谐 6.教学目标达成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