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古代文学资料3隋唐五代

古代文学资料3隋唐五代

第四编 隋唐五代文学

第一章 隋代文学与初唐诗歌
1、 隋代文学作者的两个组成部分:(识记)一是北齐、北周旧臣,如卢思道、杨素、薛道衡等,为北朝诗风的代表。二是由梁、陈入隋的文人,如江总、许善心、虞世基、王胄、庾自直等,将南朝诗风带入隋朝,是南朝诗风的代表。
2、 卢思道及其代表作品《从军行》。(识记)
3、 杨素及其《出塞》诗。(识记)描写边塞风霜行役的军旅生活,平实粗犷、深沉悲凉,真挚而浓烈,具有北歌的慷慨之气。
4、 贞观诗坛的主掌者,为唐太宗及其身边的北方文人和南朝文士。(识记)
5、 贞观时期所编应制咏物所用的类书《北堂书抄》、《文思博要》、《艺文类聚》。(识记)虞世南等人所编。是宫廷诗人作诗的工具书。用于摭(zhi)拾辞藻和事典,以便应制咏物时写出华美典雅的诗。
6、 上官仪与上官体。(识记)上官仪,贞观诗坛的新秀,贞观初进士及第,成为新生代的宫廷诗人。上官仪工于五言诗,好以绮错婉媚为本,上官仪地位很高,名噪一时,故当时多有效其体者,时人称为上官体。音义对称方面,上官仪曾提出“六对”、“八对”之说。绮错——对偶、对仗;婉——委婉;媚——柔媚、柔美。
7、 “初唐四杰” 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8、 “初唐四杰”对诗歌的贡献。1)发展了七言歌行。尤其是卢照邻、骆宾王的长篇歌行体力作出现了壮大的气势和力量。2)王勃、杨炯长于律诗,为五言律成熟作出了贡献。3)“四杰”的送别诗,于伤别之外,有一种昂扬的抱负和气概,使诗的格调变得壮大起来。如,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9、 杜审言:(识记)杜审言(公元648?- 708年),初唐的一位重要诗人,杜甫的祖父。他的诗以浑厚见长,精于律诗,尤工五律,与同时的沈佺期、宋之问齐名。他对律诗的定型作出了杰出的贡献,由此也奠定了他在诗歌发展史中的地位。杜甫有云:“吾祖诗冠古。”史称杜审言有文集十卷,大多散佚不闻。现存最早的《杜审言集》是宋刻一卷本,收诗四十三首。
1、 文章四友:杜审言、李峤(jiao)、苏味道、崔融。(识记)杜审言,文章四友中最有诗才、五律成就最高。
2、 宋之问和沈佺期(识记)宋之问和沈佺期,武后时期有代表性的馆阁诗人,早年人品不甚高。优游的馆阁生活是他们有充裕的时间琢磨诗艺,最终成为唐代五言律诗定型的标志性人物。贬官后,有了不吐不快的真情实感,写出了一些较

好的作品。如:宋之问五律《度大庾岭》、沈佺期流贬途中写的七律《遥同杜员外审言过岭》。
3、 陈子昂生平。(识记)陈子昂,四川射洪人。出身于一个富有的庶族地主家庭,从小养成了豪家子弟驰侠使气的性格。永淳二年进士,两次上谏直陈政事,受武则天赏识,官至右拾遗。他曾从军北征,后解职还乡,被县令段简诬陷入狱,卒年42岁。代表作品:《感遇》38首;《登幽州台歌》。
4、 陈子昂诗歌的创作倾向:(识记)明显的复古倾向。主张恢复古诗比兴言志的的风雅传统。《感遇》38首复归风雅,是陈子昂振起一代诗风的起点。
5、 “吴中四士”:张若虚、贺知章、张旭、包融。(识记)
6、 张若虚:(识记)张若虚,扬州人。曾任兖州兵曹,与贺知章、张旭、包融齐名,号“吴中四士”。诗的风格近齐梁体,仅存诗二首。但长篇歌行《春江花月夜》一篇,就奠定了他在唐诗史上的大家地位。有“孤篇压倒全唐”的美誉。
7、 乐府旧题《春江花月夜》的首创者是陈后主。
8、 刘希夷及其代表作七言歌行《代悲白头翁》。(识记) “今年花落颜色改,明年花开复谁在?”在深微的叹息声中,有一种朦胧的生命意识的觉醒。“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花相似而人不同这种带有青春伤感的情思贯穿全篇,作者创造了兴象鲜明而韵味无穷的诗境。
9、 张若虚和刘希夷对唐诗的贡献:二位都为七言歌行的发展作出了贡献。二位的诗歌结构严密,具有音乐美。
第二章 盛唐诗歌
1、 盛唐诗风形成的标志就是:“声律风骨兼备”。(识记)注:盛唐诗歌一般的教材分为两大派即:王维、孟浩然的山水田园诗派和高适、岑参的边塞诗派。但是本教材分为三派:王维、孟浩然的山水田园诗派、王翰、王昌龄、崔颢等豪侠诗派、高适、岑参的边塞诗派。
2、 王维的生平。(识记)王维,字摩诘,太原祁人。开元九年进士第。卒年61岁。王维精通音乐、擅长绘画,是盛唐山水田园诗的代表作家。他的诗画具有“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明秀境界。诗歌代表作品有:《山居秋暝》、《辋川集二十首》等。
3、 维小诗识记其中一首:《鹿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4、 孟浩然的生平。(识记)孟浩然,襄阳人。是盛唐诗人中终身不仕的一位作家。四十岁前隐居于距鹿门山不远的汉水之南,曾南游江、湘,北游幽州,寓寄洛阳,游越中。赴长安应进士不第,结交王维、张九龄等诗坛名流,还乡南下吴越,寄情山水。入张九龄州幕,三年后不达而卒。



1、 孟浩然山水诗的艺术特

点,及其《临洞庭湖赠张丞相》、《春晓》、《宿建德江》。(理解)《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属干谒诗。表达了诗人早年济时用世的强烈愿望。



2、 与王、孟诗风相近的诗人中,常建的创作成就最高。代表作品:《破山寺后禅院》:“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俱寂,惟闻钟磬音。”



3、 盛唐豪侠诗人特点:是一群具有北方阳刚气质的豪侠型才士。盛唐豪侠派诗歌特点:“风骨凛然,清刚劲健。”清刚——清丽阳刚。

4、 王翰,进士及第,为人自负得近于狂妄。入仕后生活极放荡,其狂放不羁的行为心态,在盛唐诗人中颇具典型性。代表作:《凉州词二首》其一(葡萄美酒夜光杯)。(识记)
5、 王昌龄,又称为“王龙标、王江宁”。(曾考过一题:“诗家夫子王江宁”指的是谁?)王昌龄是专攻七绝的高手,他的七绝无论写什么题材、感情和格调,总有一种清刚之美。首创七绝连章组诗,即著名的《从军行七首》。思想特点:深沉,观察问题较为敏锐,带有透视历史的厚重感。艺术特点:作诗讲究立意构思,豪爽俊丽,绪密思清。诗作题材有三:边塞诗、送别诗、以女性生活为题材的作品。边塞诗:《出塞》二首(秦时明月汉时关)、连章组诗《从军行七首》。送别诗:《芙蓉楼送辛渐》。以女性生活为题材的作品:《长信秋词五首》、《闺怨》、《采莲曲二首》等。
6、 识记:王昌龄及其七绝诗《出塞二首》之一(秦时明月汉时关)。《出塞二首》之: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渡阴山!
7、 崔颢,进士第,早年好赌博饮酒,择妻以貌美为准,稍不如意即离弃,被称为“有俊才,无士行。”
8、 识记:崔颢及其《黄鹤楼》诗。黄鹤楼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馀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9、 识记李颀(qi)及其边塞诗《古从军行》。此诗属古体诗。 “年年战骨埋荒外,空见蒲桃入汉家。”一联具有反战思想。



10、 李颀的《听董大弹胡笳声兼寄语弄房给事》诗。(识记)与白居易的《琵琶行》和李贺的《李凭箜篌引》一样,是一首写音乐的诗。



11、 盛唐边塞诗派的特点:慷慨悲壮。



12、 高适的生平:(识记)高适,字达夫,河北人。非常自负、功名心极强,好交结游侠。早年困顿,后官至渤海县侯。盛唐诗人中,高适是唯一做到高官而封侯者。边塞诗力作《燕歌行》

不仅是高适的代表作,也是盛唐边塞诗的代表作品。



13、 高适的生平及边塞幕府经历与诗歌创作。(识记)高适功名心极强,想通过立功边塞而封侯,他不畏艰险,两次北上边塞从军。其边塞诗多写边塞见闻,观察思考和功名志向融为一体。高适诗以质实的古体见长,除七言歌行外,多用长篇咏怀式五言古诗,亦有不少绝句。其诗热烈昂扬,壮大雄浑,慷慨豪迈的基调中亦时有悲凉之气,具有气质沉雄、境界壮阔的特点。



14、 高适边塞诗的风格特点:气质沉雄、慷慨悲壮,以骨力取胜。(简单运用)



15、 岑参的生平:(识记)岑参,江陵人。登进士第,授右内率府兵曹参军。后弃官从戎。两次出塞,是岑参一生中最有意义的壮举。与高适一样,岑参热衷于进取功名,有强烈的入世精神,“丈夫三十未富贵,安能终日守笔砚。”性格乐观开朗,长于写感觉印象,善写边塞的奇异风光和风物人情,别具一种奇伟壮丽之美。



16、 岑参的两次出塞与诗歌创作:(识记)岑参弃官从戎,首次出塞,虽写了不少作品,但影响不大。再次出塞,创作了不少边塞诗的代表作品,如:《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



16、》、《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诗歌特点:“奇”——奇伟壮丽之美。岑参长于写感觉印象的艺术才能和好奇的个性。描写黄沙大漠的奇异风光和人情物态,语调慷慨豪迈,奇特生动的艺术手法表现出一种奇伟壮丽之美。



17、 王之涣诗仅存六首,以下两首尤为著名。(识记)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凉州词二首》其一出塞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第三章 李白



1、 李白的生平。(识记)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原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出生于中亚西域的碎叶城(在今吉尔吉斯斯坦境内),约五岁时,其家迁居绵州昌隆(今四川江油)。李白青少年时期,是在隐居读书、漫游求仙和任侠中度过的。曾两次入长安求仕,供奉翰林,不久因狂放性格和行为触怒朝中权贵,被“赐金放还”,离开长安,做官三年。再次南北漫游,与杜甫共游梁宋齐鲁一带。安史之乱爆发,加入永王李璘的幕府,被以反叛罪流放夜郎,途中遇赦放还。这时他已年近六十,但仍壮心未已。上元二年,李光弼出征东南,他又想从军报国,途中因病折回。宝应元年,李白病死于当涂族叔李阳冰家,结束了他富有传奇色彩的一生,年62岁。有《李太白集》。 李白是盛唐的天才诗人,非凡的自负和

自信,狂傲的独立人格,豪放洒脱的气度和自由创造的浪漫情怀。充分体现了盛唐士人的时代性格和精神风貌。李白的魅力就是盛唐的魅力。



2、 “诗仙”——李白;“诗圣”——杜甫;“诗鬼”——李贺;“诗豪”——刘禹锡。



3、 李白乐府诗创作在创新上表现在两个方面:(识记)李白创作了大量的乐府诗(乐府旧题),他的乐府诗创新上表现在两个方面:1)一是借古题写现实,具有鲜明的时代精神。(这一点其实是曹*对乐府诗的功绩。)如《上之回》、《丁都护歌》、《出自蓟(ji)北门行》、《侠客行》等。2)二是用古题写己怀。如,《将进酒》。



4、 李白绝句的特点。(识记) 1)情韵自然明快。2)境界清新俊逸。3)语言清新明快。



5、 白诗歌的主观色彩。(识记)李白的诗歌创作具有强烈的主观色彩;1)侧重抒写自我情怀。2)气势奔放贯穿,以气夺人,一气呵成,体现出傲世独立的气概和人格力量。3)喷发式的抒情方式。



6、 李白诗歌的语言风格:(识记)1)壮美。李白诗歌词语的基本色调是明丽爽朗。诗歌的语言多涉及大江、大河、沧海、雪山等壮美意象,具有阳刚之美。2)优美。李白诗里不乏清新明丽的优美意象,如,清溪、明月、白露、竹色等,极大地丰富了李白诗歌语言的艺术风格。3)李白对白色的透明体,有一种本能的喜欢,最感亲切的是月亮。4)李白诗里用的最多的色彩字是“白”。



第四章 杜甫



1、 杜甫的生平。(识记)杜甫(712—770)字子美,生于巩县(今属河南),世称杜少陵、杜工部、杜拾遗。他出身“奉儒守官”的家庭,生下来就享有不纳租税、不服兵役的特权。杜甫人生四个阶段:第一阶段,读书和漫游。三十四岁之前,正是所谓“开元盛世”杜甫基本上在读书和漫游中度过,“性豪业嗜酒,嫉恶怀刚肠。饮酣视八极,俗物多茫茫。”这一时期他那开阔的心胸,雄伟的气魄,不亚于李白。这一时期的作品有《望岳》。第二阶段,困守长安。第二次科考落地对自视甚高的杜甫是沉重的打击,他不得不困守长安,以求入仕机会。十年长安,杜甫处处碰壁,穷困潦倒。直到天宝十四载(755),才获微官右卫率府胄曹参军一职,而这已是安史之乱的前夕。这一时期的作品有《兵车行》等。第三阶段,陷贼为官。(三年)这一年(755)的十月,安史之乱爆发,杜甫逃出长安,到凤翔投奔唐肃宗,被任命为左拾遗,不久被贬斥为华州司功参军。这一阶段写下了著名的“三吏”、“三别”、《春望》等。第四阶段,漂泊西南。杜甫无法养活他的家庭,加

之对仕途的失望,于是他弃官进入在当时尚为安定富足的蜀中。依靠朋友的帮助,杜甫在成都城西浣花溪边盖了一座草堂。曾入严武幕府为节度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严武死后,蜀中大乱,杜甫在成都的生活也失去凭依,于是他携家登船沿长江东下出川,过起流浪逃难的生活。途中因贫病交加在耒阳附近客死旅舟。卒年59岁。这一时期的作品有《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登岳阳楼》等。杜甫是唐代社会转折时期继往开来的伟大诗人,是由盛唐过渡到中唐的一位集大成的诗人。享有“诗圣”的声誉,他的诗被称为“诗史”,他的诗歌风格趋于“沉郁顿挫”。

2、 乐府民歌的写实精神:1)汉乐府民歌:感于哀乐,缘事而发;2)曹*“拟乐府”:以乐府古题(旧题)写时事;3)杜甫新题乐府:即事名篇,无复依傍;4)白居易的“新乐府”: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3、 杜甫对新题乐府的创立。(识记)1)继承了《诗经》、《离骚》重兴寄的爱国忧民精神,发展了两汉乐府民歌“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优良传统,创立了“即事名篇,无复依傍”的新题乐府。2)他的乐府古体诗,将“歌”与“行”在表现职能上分开来,以“行”写时事,自立新题,直面社会现实,成为杜甫乐府诗歌的一大特色。如《兵车行》。





1、 韦应物及其诗歌以山水田园著称。(识记)京兆长安人.其以五言见长,尤以山水田园诗著称。其诗风格秀郎,气韵澄彻.诗品高洁,他诗学陶公,人亦与之相近。人称“韦苏州”早期诗歌创作继承了盛唐诗人关怀现实、追求理想的传统,创作了许多运用比兴言志述怀、批判时弊和同情民生疾苦的诗歌,这些作品明显地带有刚健明朗的盛唐余韵。后期的作品里,慷慨为国的昂扬意气消失了,代之以看破世情的无奈和散淡。其山水田园诗代表作品:《滁州西涧》、《寄全椒山中道士》。

2、 韦应物诗歌的风貌:(气貌高古、清雅闲淡。)1)以表现山水之美和闲静乐趣为主。向往隐逸的宁静,有意效法陶渊明的冲淡平和是其诗歌创作的主导倾向。2)其诗歌主要以山水田园诗著称于世,气貌高古,清雅闲淡,自成一体,风格独特。

3、 刘长卿的人生心态。(识记)1)出生洛阳,家境贫寒,应举十年不第。至天宝十一年方考中进士。入仕不久因刚直犯上,两遭贬谪。2)刘长卿一生大部分时光是在逆境中度过的,长期抑郁寡欢,使其诗歌情调冷落寂寞,表现出惆怅衰飒的心境,显得极为凄清悲凉,代表了这一时期士人较普遍的孤独冷漠心态。

4、 刘长卿的诗歌风格,艺术特色。(识记)其早期作品便没有青

年时代的慷慨意气,有一种凄凉心绪。到后来,就沉积为进退失据,孤寂无助的茫然失落感,莫明的惆怅充斥于胸臆,发为衰世的哀鸣。刘长卿将一种孤寂惆怅的生存体验,与特定时代的衰败萧索景象相结合,形成生不逢时的冷漠寂寞情调,在刘长卿诗里反复出现。其不少作品诗境清幽冷寂,淡逸闲雅。1)诗歌风格:清冷淡远。(识记)2)艺术特色:选用意象多为:秋风夕阳、萧瑟的秋色,寒冷的秋光。3)刘长卿五言诗写得最好,曾自许为“五言长城”。他的五绝代表作:《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第六章 中唐诗歌



1、 中唐诗歌:从贞元到元和中唐诗歌,是继盛唐开元、天宝之后的第二个诗歌创作高峰。贞元前期处于大乱之后的相对稳定时期,诗风与大历相近。向往中兴成为诗人普遍心态,产生社会变革思潮,促使诗人个性和艺术风格多元发展,直接启示了元和诗风的到来。



2、 白居易的生平。(识记)白居易(772—846)字乐天,自号香山居士。下邽(今陕西渭南)人。德宗贞元十六年(800),他考中进士,充翰林学士,改授左拾遗。除京兆府户曹参军。历任太子左赞善大夫,江州司马,忠州、杭州、苏州刺史,秘书监、河南尹、太子少傅。白居易晚年无心仕进,最后他闲居洛阳,与香山寺僧人结社,捐钱修寺,自号香山居士。七十五岁时卒于洛阳。有《白氏长庆集》。



3、 白居易的基本思想。(识记)1)儒家思想。2)佛道二家思想。白居易首先接触的是儒家思想,而后又受到佛道二家思想影响,但基本上是以儒家思想为主干。其思想,前期更多地反映了兼济天下的积极用世思想,后期奉行中庸主义的处世哲学,对儒释道三教采取调和平衡,兼包并容的态度。白居易一生是以儒家思想为世用,以老子思想来谋身,以庄禅思想来娱乐。



4、 白居易闲适诗的特点:(识记)白居易闲适诗多写个人闲居独处时的生活感悟,受陶渊明、韦应物的影响较为明显,诗风浅近平淡。



5、 白居易感伤诗的特点:(识记)1)白居易的感伤诗艺术成就较高,为受外界事物所感,情理动于内而形诸咏叹者,艺术感染力很强。2)《长恨歌》和《琵琶行》最为有名,代表着白诗的最高成就。



1、 白居易杂律诗代表作品有:《赋得古原草送别》《钱塘湖春行》



2、 元稹的生平。元稹(779—831)字微之,行九,世称元九。长安(今陕西西安)人,以明经及第,与白居易成为好友。元和元年授左拾遗,历仕监察御史,因触怒宦官被贬。元和十年(815)回京不久又被外任通州司马,后召回。自此仕途顺达,长庆二年,

曾短时期任宰相(工部尚书同平章事)。以后又任过浙东观察使、尚书左丞、武昌军节度使等高职,五十三岁时死于任上。有《元氏长庆集》。



3、 元稹对讽喻诗的推动作用。(识记)1)发现。元稹首先注意到李绅的《新题乐府》,并起而和之。2)理论。他在《乐府古题序》中评价杜甫新题乐府是“即事名篇,无复依傍”。3)实践。他以杜甫为榜样,大胆借用古题或另拟新题来创作新题乐府诗,在诗里谈社会问题、政治问题、专门要讽刺执政,代民伸冤。在当时兴起的新乐府的创作活动中,元稹的这些讽喻诗无疑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4、 识记:张籍、王建与中唐乐府。(识记)张籍、王建 是中唐时期的著名诗人,在新乐府诗方面,张籍、王建的创作成就及影响仅次于白居易、元稹,一般将他们归于元白诗派。



5、 张籍与中唐乐府;张籍以乐府诗著名,他的诗今存四百多首,其中乐府诗约七十首。张籍题材较为广泛,如揭露藩镇割据和军阀混战,抨击豪门作恶,而以写农民生活的题材价值最高。代表作:《野老歌》“西江贾客珠百斛,船中养犬长食肉。”



6、 韩愈的生平。(识记)1)韩愈(768—824)字退之,河阳(今河南孟县)人,郡望昌黎,自称昌黎韩愈,所以后人又称他为韩昌黎。四次进士科考试才得以登第,过了四年才被宣武节度使任命为观察推官,贞元十八年(802)授四门博士,历迁监察御史,因上书言关中灾情被贬为阳山(今属广东)县令,元和初任江陵府法曹参军,国子监博士,后随宰相裴度平淮西之乱,迁刑部侍郎,又因上表谏宪宗迎佛骨被贬潮州刺史,官终吏部侍郎。故又称韩吏部,谥(shi)“文”,世称“韩文公”。有《昌黎先生集》。 2)韩愈是文章家,作诗不过是“馀事”,但却能创为诗派。多为长篇古体诗,其诗以气势雄放和意象诡奇见长,具有“以文为诗”的特点。韩愈的近体诗也不乏佳作。



7、 韩愈的思想。(识记)1)韩愈在政治上和思想上较为保守,对王叔文、柳宗元等人发动的永贞革新持反对态度。2)提倡“道统”和“文统”,大力阐述儒学,目的是为了改良当时的社会,重新确立儒家思想在中国思想文化发展中的正统地位。3)他讲的“道统”有许多超出儒学体系的东西,其中有发展儒学传统理论以适应现实斗争的内容,也有融汇百家观点和自己的解释,补充和改造了儒学内容。



8、 李贺的生平。(识记)1)李贺(790—816)字长吉,生于福昌(今河南宜阳)。少年能诗,十八岁的李贺以一首《雁门太守行》使大诗人韩愈刮目相看。却由于父名“晋肃”

,与“进士”谐音,便不能参加进士考试,只当上个从九品的奉礼郎,二十七岁就怏怏而死。有《李长吉歌诗》。 2)李贺是个天才的短命诗人,政治上不得志,加之体弱多病,性格冷僻孤傲,厌弃现实。在他的灵魂深处,充满着生存与死亡交织所激起的痛苦、忧郁和感伤,既无法肯定生命得到长存,就转而歌唱死亡的永恒,经常写鬼、写坟墓,由于李贺对描写鬼魂的偏爱,故有“鬼才”之称。3)构思与艺术想象上具独创性,诗歌风格“冷艳怪丽”,表现出一种悲哀的美。



9、 李贺的诗歌三类题材和内容。(识记)1)边塞诗。如,《雁门太守行》,诗中李贺用浓墨重彩描绘边城鏖战的激烈场面,展示守边将士的壮烈精神,意境辉煌壮丽。2)揭露时弊的诗。如,《老夫采玉歌》,表现玉匠为满足贵族享乐生活,冒生命危险采玉的可悲现实,是一首从同情人民的角度对当时的社会表示不满的作品。这类作品比较少。3)对个人被压抑表示不满的感愤不遇诗。这类作品比较多。



10、 刘禹锡的生平。(识记)1)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洛阳人(今属河南),贞元九年(793)与柳宗元同榜进士及第,贞元末任监察御史时,参与了柳宗元、王叔文等人的永贞革新,失败后被贬为远州刺史,这就是著名的“二王八司马事件”,此后长期在外地任职。至大和二年(828)才回到长安,先后任主客郎中、集贤殿学士。此后又曾出外任苏州、汝州刺史,继而迁太子宾客,人称刘宾客。有《刘梦得文集》。 2)其诗作大致可分为讽喻诗、感遇诗、咏史诗和民歌体诗。在诗史上与白居易并称刘、白。被白居易称为“诗豪”3)其诗歌创作典实透脱、词采丰美,意境明丽。



11、 柳宗元的生平。(识记)1)柳宗元(773—819)字子厚,河东解(今山西运城)人。与刘禹锡同年中进士,又一起参加永贞革新,失败后先贬永州,后贬柳州。他的遭遇比刘禹锡更不幸,一直到元和十四年,这种贬斥的厄运还没有离开他,而当唐宪宗因裴度的请求下诏召回他的时候,他却与世长辞了,年仅四十七岁。有《柳河东集》。 2)柳宗元性格孤傲,诗歌创作的重要内容是抒写被贬的抑郁悲伤和思乡之情,忧愤深广。3)诗歌风格:“清冷峭拔”。
第七章 李商隐与晚唐诗歌



1、 李商隐的生平。(识记)1)李商隐(813—858)字义山,号玉谿生,河南人,唐文宗开成二年(837)进士。少年得志,却由于长期在牛李党争的夹缝中生存而抑郁,一生为寄人篱下的文墨小吏。在郑州逝世,卒年不足五十。有《李义山诗集》。2)李商隐是晚唐最有成就

的诗人,是晚唐诗歌创作的最高峰。3)擅长爱情诗、政治讽喻诗、和咏史诗。其中最为人所传诵的是以无题为名的爱情诗。创作风格:“深情缅邈,绮丽精工。”

2、 杜牧的生平。(识记)1)杜牧(803—853)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大和二年(828)进士,后来长期在各方镇为幕僚,武宗会昌以后,曾任黄州、池州、睦州刺史,大中年间回长安任职,官至中书舍人。卒于长安。有《樊川文集》(经常考)。2)他的诗歌按内容分为:咏史诗、伤别诗、纪行诗、写景诗。3)他的诗歌笔调清新飘逸,风格“高华俊爽”,在晚唐诗坛自成一格,与李商隐齐名,并称为“小李杜”。

3、 杜牧大量以七绝写史,其咏史诗有“二十八字史论”之誉。(识记)1)杜牧是晚唐第一个大量采用七绝形式写作咏史诗的诗人。用史论笔法,追忆昔日辉煌,抒发末世的感伤,寻找前人覆辙以警戒当今,从时代变迁中参悟人生哲理。2)于含蓄蕴籍中寓褒贬议论,极大地发挥了绝句诗体的妙用,创作出许多优秀七绝咏史诗,被誉为“二十八字史论”。

4、 杜牧与李商隐诗歌风格比较:A、杜牧在晚唐诗坛自成一格,与李商隐齐名,并称为“小李杜”。B、李商隐的诗感伤哀怨,反映了唐亡以前士人中较普遍的低沉情绪;C、杜牧诗高华俊爽,反映了唐亡以前某些有志之士企图挽回国运的幻想和努力,在暮霭沉沉的晚唐诗坛投下了最后一道回光返照的理想光辉。

5、 许浑的诗名颇盛,有“江南才子”之称,著有《丁卯集》。(识记)许浑擅长近体诗,尤以七言律、绝闻名于世,他的七律,对偶工整精密,格调谐调圆润,标志着唐代律诗发展到了纯熟阶段。他作诗对“水”有偏爱,给人以“许诗千首湿”的印象。

6、 许浑的咏史怀古诗,《金陵怀古》、《咸阳城东楼》的诗意与情调。(简单运用)

7、 贾岛为著名苦吟诗人。(识记)1)贾岛是著名的苦吟诗人,他早年为做过和尚,还俗后仍爱静,爱清冷,爱孤独,甚至爱贫病和恐怖,多写清寂之境,其诗幽冷奇峭。2)贾岛诗歌多写个人贫苦、孤独、遁世,很少反映社会生活,内容狭窄。3)贾岛作诗多苦吟,讲究工巧、推敲,以五言律为主,偏于小景和表达个人主观感受,境界“清寂”。

8、 姚合概况:1)登进士第,授武功主簿。他的诗被称为“武功体” (识记)2)所编的《极玄集》中第一次提出了“大历十才子”的称号。3)姚合作诗的才华和“苦吟”工夫都不及贾岛。(姚合不如贾岛,贾岛不如孟郊。)

9、 司空图,晚唐著名诗论家。诗论名著有《二十四诗品》、《与极浦书》

等。(识记)

第八章 唐代散文



1、 中唐古文运动。(识记)1)中唐以前,主要以骈体文为主,此后散体的古文占了上风,带来了文风的变革。2)韩愈和柳宗元的古文代表了唐代散文的最高成就。3)提出了文道合一、气盛言宜、务去陈言、文从字顺等理论主张。4)语言方面:根据当代口语提炼的新的散文语言。5)体裁方面:尤其是柳宗元的山水游记和抒情散文,是韩、柳“古文”中文学性最强的作品。6)中唐古文运动直接启示了北宋的文学革新运动,开创了唐宋八大家为代表的古文传统,它所提出的理论观点直到今天,仍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2、 柳宗元的“古文”中,人物传记、山水游记、寓言文三类体裁文学性较强。



3、 柳宗元传记文学的价值。山水游记的著名篇章《至小丘西小石潭记》等。(理解)



4、 晚唐的讽刺小品文被鲁迅称为“正是一塌糊涂的泥塘里的光彩和锋芒。”



第九章 唐传奇与变文、俗讲



1、 唐传奇是古代文言短篇小说文体成熟的标志。(识记)



2、 张鷟(zhuo)的《游仙窟》是唐传奇初兴期艺术成就最高的代表作品。(识记)



3、 李朝威的《柳毅传》、白行简的《李娃传》、元稹《莺莺传》、蒋防的《霍小玉传》和沈既济的《枕中记》是唐传奇繁荣期的优秀代表作。(识记)



4、 杜光庭的游侠小说《虬髯客传》是唐传奇衰落期的最高成就代表作。(识记)



5、 诗文大家也都写出了高水平的传奇作品。题材有四:寓言讽刺题材;历史题材;神怪题材;游侠题材。陈玄祐《离魂记》和沈既济《任氏传》是唐传奇步入兴盛期的标志性作品。李朝威的《柳毅传》、白行简的《李娃传》、元稹的《莺莺传》、蒋防的《霍小玉传》和沈既济的《枕中记》是这一时期唐传奇的优秀代表作。



6、 变文和俗讲是由敦煌藏经洞保存下来的。属于叙事与代言相结合的通俗文体。唐五代间,佛教宣传教义有两种方式,即变相图与变文。



第十章 唐五代词



1、 词的起源。(识记)1)古代传统说法是词源于诗,是诗歌的一种变体。一说词是由五、七言近体诗演变而成;一说词是从乐府诗里变化出来的,因称词为诗馀。2)词起源于民间。一般认为词是曲子词的简称,具有长短句的形式,能合乐,其“倚声填词”所依之声乃隋唐以来之燕乐新曲,即俗乐。3)词是唐代产生的一种文学体裁,是隋唐燕乐的产物。



2、 秦以前用“雅乐”;汉魏六朝乐府用“清乐”;隋唐用“燕(同宴)乐”。



3、 温庭筠的生平。(识记)温庭筠,字飞卿,太原祁县人。

才华横溢,精通音律,工诗擅词,作赋才思敏捷,八叉手而八韵成,时号“温八叉”。以擅长诗赋闻名京城,因恃才傲物,鄙夷权相,非议朝政而屡试不第。以乡贡进士被谪授随县尉,四年后返京任国子助教。主持秋试时,因触怒宰相被罢职放废,当年便抱恨而死。1)温庭筠是唯美诗风的代表作家,在晚唐诗坛与李商隐并称“温李”。2)他是晚唐词坛第一大词人,自他出始有专门为词的才人,是“词为艳科”的始作俑者。在词坛上与韦庄并称“温韦”。3)温庭筠词的特点:意象“密丽”,喜用“暗示”手法。(韦庄“疏淡”、“白描”。)4)代表作品:《菩萨蛮》二首(小山重叠金明灭)(水精帘里颇黎枕)、《更漏子》(玉炉香)、《梦江南》(梳洗罢)等。



4、 韦庄的生平。(识记)韦庄,字端己,京兆万年人,曾多次应试长安。黄巢起义军攻破长安,他只身赴洛阳,写成著名叙事长诗《秦妇吟》。返长安,考取进士,除授校书郎。被西川节度使王建聘为掌书记。前蜀王建授韦庄左散骑常侍、判中书门下事,次年升任宰相。后病卒与成都花林坊,谥号文靖。1)韦庄以词名世,与温庭筠并称“温韦”。2)韦庄词特点:“疏淡”。(温庭筠特点“密丽”。)3)韦庄是词史上第一位大力用白描手法作词的作家。(温庭筠喜欢“暗示”。)



5、 花间派——(识记)1)花间词派是晚唐五代奉温庭筠为鼻祖,进行词创作的一个文人词派。2)得名于后蜀赵崇祚编辑的《花间集》,《花间集》是我国最早的一部文人词总集。3)花间作品多为侧艳之词。师法温庭筠,多用华丽的字面和婉约的表达手法,写女性的美貌和服饰以及她们的离愁别恨。4)风格“婉丽绮靡”。5)花间代表作家:温庭筠、韦庄、孙光宪、欧阳炯等共18家。

6、 冯延巳的生平。(识记)冯延巳(903—960)字正中,广陵(今江苏扬州)人,当过南唐中主的宰相。他的词以写恋情为主,也写一些别愁离恨和个人伤感,但在语言的运用和表现方法上,与花间词人不同,他比较注重心理体验,善于用清新的语言,通过自然意象与心理变化的表现来抒情,如《更漏子》:(雁孤飞)。

7、 李煜的生平。李璟的儿子李煜(937—978)即李后主,字重光,是五代最有成就的词人,也是整个词史上一流的大家。他洞晓音律,工书善画,尤擅于作词。李煜的性格本来不合适做政治家,而南唐的军事力量也根本不能与宋相提并论,所以他二十五岁当了国君以后,只能在年年向宋朝称臣纳贡的情况下,苟安于一隅之地。当他三十九岁时,南唐终于为宋所灭,已经投降的李煜也

被押到汴京,开始了半是俘虏、半是寓公的生活,过了两年多被宋太宗用毒死,年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