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寻访老红军

寻访老红军

寻访老红军
寻访老红军

寻访老红军

历史已经翻过去了,但它总是存留和定格在我们记忆和生活中。当我们回首20世纪历史风云的时候,在众多鲜明夺目的形象中,老红军特别的光辉照耀着我们的今天和我们的内心。

红军,意味着理想、情操,光辉和意志。他是中国和人类永远的精神火炬。

2009年,4月3日,我们一行4人带着灵石人民重托,穿越千山万水飞往天山脚下的新疆石河子市,寻访一位老红军。

我们所寻找和看望的红军名叫武根虎(本姓任,随母姓),灵石县杏疙瘩村人,1936年3月,在红军东渡黄河时,当年24岁的武根虎参加红军,被编入红一方面军。刘志丹、宋任穷领导的红28军,2个月后,他的同胞兄长任寅虎也参加了这支队伍,但兄弟俩人互不知情,直到1979年才相见。西安事变后,国共合作,武根虎随队伍被编入八路军120师,他所在的三五九旅跟着王震驻扎在晋西北一带抗日救国。

8年的抗日战争,3年的解放战争平型关大战,百团大战,保卫延安,打兰州,羊马河和青化砭战斗。解放运城、著名的南泥湾大生产运动等,老人都亲历了。13年的戎马生涯,他一直战斗在前线,立过战功无数。

1949年9月,新疆和平解放,武根虎随同王震将军率领

的十万大军翻过祁连雪山,长途穿越塔克拉玛干大沙漠,在南疆麦盖提县扎下根来,历任副科长、指导员、粮库主任(即粮食局长)等职,直至1979年退休。

在广阔的新疆大地上,在这块中国面积最大的沙漠、戈壁和绿洲上,武根虎老人又生活、工作、战斗了整整60年。新疆是老人的第二个故乡。

1956年,43岁的武根虎和甘肃籍姑娘王玉芳结婚,生有一儿一女,他的大女儿现居乌鲁木齐,老人同儿子、儿媳和一个孙女一起生活,在石河子市干休所的一座小二楼内安享晚年,虽已96岁高龄,但红光满面,除耳朵已聋外,思维记忆仍比较清晰。保持着读书、看报、写日记的良好习惯。

令人欣慰的是1978年,武根虎兄长任寅虎的二女儿任建新收听到新疆人民广播电台的节目时,听到了麦盖提县老红军武根虎的事迹,全家人欣喜若狂,随即写信联系,之后,武根虎同儿子建明一道从南疆乘坐解放卡车,经过4天的跋涉来到石河子市。43年后同胞兄弟重逢,其景其情、感人至深。

任寅虎在解放后同山东籍女兵史秀梅结婚,育有两儿两女。寅虎离休前是农九师163团仓库主任,1999年89岁时去世,史秀梅现已80高龄,仍住石河子干休所。

一九七九年,武根虎离休后被安置到新疆自治区首府乌鲁木齐干休所,但根虎说,我哥哥在石河子,我也要支石河

子,我要和哥哥在一起,我们再也不能分开了!就这样,武根虎老人也被组织上安排到石河子,兄弟俩同在一个干休所的前后楼。

是艰苦的战争岁月里,武根虎老人有许多奇特而光辉的革命经历,他同鬼子拼刺刀、用枪托将敌人打的脑浆迸裂;战斗中一个弹片崩到了咽喉部,自己抠出弹片,继续杀敌;同战友潜入日军驻地,活捉一个排的日伪敌人;战斗最残酷的时候,他所在的连队只剩下4、5人。

回首丰富而传奇的经历,武根虎老人最引以为荣、也最念念不忘的是他曾和张思德同志是一个班战友。他们在一起生活、工作了较长时间。在陕北安塞县的一个炭窑里烧木炭,炭窑垮塌后,他用手将张思德的遗体,一点一点的拔了出来。

毛主席表扬过的白求恩大夫,武根虎也曾和他近距离接触。一次和日本鬼子的战斗中脚部炸伤,是白求恩大夫亲自为他包扎、理疗。

千难万险,九死一生,老人视若等闲。

【同期声】

武根虎:

枪林弹雨闯过来了,打日本打了八年,打国民党打了三年,打了十几年年仗,脑袋上,帽子上衣服上经常打的满是伤,没有打的肉上,命长(活下来了)

和平建设年代,老人仍旧本着服务人民的根本宗旨,他

品德高尚、艰苦奋斗、恪尽职守,维护民族团结,工作出色,性格豁达随和,在各族群众中享有较高的威望。

【同期声】

石河子干休所党组书记、所长刘迎华:

武老是36年参加(红军)的老革命老红军,在我所住了20多年,这位老同志德高望重,尤其是在德上是很受老同志和小同志尊重和爱戴。

多少年了,岁月沧桑。老人总是加快起他的族人、先祖。他的日记本上,多处写有灵石县杏疙瘩村字样和内容,年龄相近的人名几十个,及村里的十几处地名,不时思念回忆。他告诉儿女,咱们是任龙、任雷的后人。

此刻,当家乡人不远万里前来看望,乡情、乡音环绕萦怀之时,武根虎老人陷入了一种巨大的幸福感之中。

杏疙瘩村和中共灵石县委宣传部都敬送了花篮。并给老人带来了乡情浓浓的礼品。山西的特产红枣、核桃,家乡村庄景色图片,家里院子和亲人照片。干酸菜和一把黄土,更令老人乡思满怀。

长寿的老人虽然耳聋,说话困难,但思维仍然清晰。他不时问起村里老人的情况,时而喃喃自语、时而沉思怀想、时而望着家乡亲人孩子般地笑着。

那几天,在红军部,在这个干休所院子里,我们聆听历史,领受教育,时时被感动和激动着,许多来看望和关心老

红军的人也沉浸于感动之中。

在新疆,众多老红军的形象和事迹通过新闻媒体广为传颂。各民族的人们都在缅怀追思一段共同的历史。

武根虎老人在新疆是名人。他被称为虎胆英雄,他和兄长任寅虎被雀为虎兄弟二红军。许多人怀着敬仰经常从各地赶来拜望慰问他们。

导访老红军,重温红军精神,让红军红星火炬永远照耀我们前进的道路。为了人民幸福、国家振兴、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新时代。在新疆、在山西、在中国,千千万万的人们都在这样思考和行动。

【同期声】

杏圪塔村支部书记兼村委主任任四亮:

我们导找老红军的目的就是要寻找老红军的精神,用老红军的精神老激励后人,来推动我们杏圪塔村的经济发展。

我们永远记着武根虎老人临别感言:

【同期声】

武根虎:

今天见大家村里的人来(看我),我非常高兴,你们在杏圪塔村,要把杏圪塔村建设的非常美,非常幸福,全杏圪塔村的人民过上非常幸福美满的小康生活,这是我最希望的一点。

天山石河子和灵石相隔千里之遥,却又近在咫尺。再会,

可爱可敬的老红军老人,我们衷心祝愿健康长寿,牢记你们的嘱托期待,一定要把家乡建设得更加美好,四年后的一百大寿,我们再来探望。

从昨天到今天,从山西到新疆和祖国大地,红军精神永垂不朽。历史将永远铭记红军,我们永远是红军的后代。

学习老党员心得体会(精选多篇)

学习老党员心得体会(精选多篇) 第一篇:学习老党员先进事迹心得体会学习老党员先进事迹心得体会按照县委政府的要求,在全县开展学习康富民同志先进事迹,大关法院高度重视,积极组织召开全院干警大会,向全院干警传达学习精神,现就学习老康精神主要体会如下: 康富明同志是一位有着47年党龄的老党员,当了34年村官,18年的木杆镇党代表,15年的木杆镇人大代表,12次荣获**市委、大关县委、木杆镇党委”优秀共产党员”表彰奖励。他一生做过好事无数,先进事迹被多家媒体报道过。如今这位”大山之子”离我们而去了,但是人们心中的老康一辈子忠于党、一辈子坚持学习、一辈子做好人好事的动人事迹和感人精神已经深入人心、感人肺腑。在他身上闪耀着的情怀,就是一心为民的公仆情怀,他是创先争优的时代典范。他精神诠释出了”云南精神”和”**精神”内涵,是我们开展”四群”教育活动的标杆,是广大党员学习的楷模。 一是学习老康”一生坚持学习,操守共产党员精神家园”。老康家陈旧的串架瓦房天楼上,是布置极为简陋的”老康书房”。哪里有一张用一块大门板当桌面,一个大缸钵作支撑的书桌和一根长条板凳。只有小学文化的康富明同志自上世纪60年代以来,长期在这张”特制书桌”上读书学习,写下20多本,20余万字的”老康笔记”,并将自家堂屋布置成为”老康文化墙”。特别是”老康文化墙”,以独特的学习载体,巩固了农村党员学习阵地,给广大农村党员学习党史和党的方针政策

提供了一个好学、好懂、好记的学习平台。虽然他人离我们而去了,但人民依然想念他。从他生前点滴,不难看出,他虽是(在好范文网搜索更多的文章:)一名普通党员,但勤奋好学,时刻都展现了他那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 二是学习老康心中无”小事”。康富明同志自小家境贫寒,在偏远大山里生活过得极为艰辛,由于深受共产主义思想的影响,从小就立志加入中国共产党。从康富明担任”村官”以来,始终把群众疾苦放在心上,从关乎群众切实利益的小事做起,在行动上向着群众,为群众办实事好事。他的一生,把群众当亲人,主动帮助困难群众,为五保老人挑水、砍柴、修房造屋,直到老人安然离世;义务抚养孤儿近十年,直至其长大后成家立业;为困难户背粮食、犁地,帮助他们发展生产,这样的鲜活实例一桩桩举不胜举。老康同志生前常说:”只要我还活着,作为一名党员,我就要为群众多做点事,尽我的全力去做。”康富明同志还说:”自己做的都是些小事,应该做的”。也许在别人看来没什么,谁都能做到,可贵的是老康的坚持,他一干就是34年,34年来,他把群众当亲人,用它那博大的情怀,滋养着红坪村的土地,脚踏实地做好每一件事,一生助人为乐,无私奉献,把群众的事当成自己的事,深受群众的爱戴。 三是学习老康坚定的理想信念。从老康身上我们看到了共产党人的信仰,坚持一生为群众做事,并且是外人看来是一件件”小事”,然而正是这一件件小事成就了康富明同志共产党员的光辉形象,得到了社会各界的认可。40多年来,始终不渝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从上世

三位老红军讲述长征爬雪山过草地的故事

三位老红军讲述长征爬雪山过草地的故事 夜过鬼门关 [人物档案李布德,四川营山人。1918年6月出生,1933年9月 参加中国工农红军。曾任红四方面军第九军战士、文书等职。参加过 平津、太原战役、抗美援朝等。1988年获一级红星功勋荣誉奖章。] 1936年2月,我在红九军当文书,虽然只有16岁,但已参加红 军三年多了,经历过很多生死考验,但第三次过草地前翻越“万年雪山”党岭山,使我至今难以忘怀。 党岭山位于现在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境内,主峰海拔5400多米,积雪终年不化,气候变化无常,时而狂风漫卷,时而暴雨倾注。当地 群众中说:爬上党岭山,如进鬼门关;若无大圣胆,难以再生还。先头 部队白天翻越党岭山时,因狂风暴雪袭击,损失比较大,所以我们决 定夜间行军。这天,我们来到党岭山脚下,只见山势悬崖叠峭,冰封 雪锁,给人一种神秘诡异的感觉。黄昏时分,部队出发了。我们连行 进在大部队中间,连长在前头带队,我跟着指导员断后。队伍借着残 月微光,踩着前面趟出的冰雪路,一个紧跟一个,踏着蜿蜒崎岖的雪 路向上摸索行进。开始行军时,大家情绪还十分活跃,又说又笑,行 军速度较快,掉队的也少。越往上爬,积雪越厚,天气越冷,空气也 越稀薄,人的体力消耗越大。有个和我年龄相仿的小战士,一瘸一拐,一步一喘,慢慢掉下队来,停在路旁。指导员赶忙上前去对他说,来,我搀着你走,停下来就会冻死的!随即,从这位小战士身上摘下长枪, 背在自己肩上,扶着他继续前进。 夜越来越深,风越刮越紧,雪越下越大,战士们个个都变成了雪人,整个队形好似一条银蛇,在雪山上缓缓移动。又有一个战士掉队了,指导员上前拍拍他的肩膀说,咬咬牙,再努把力,坚持就是胜利。说着,又要帮这位战士背枪。指导员身上已经扛着两支长枪了,不能

建国前老党员事迹材料(完整版)

建国前老党员事迹材料 建国前老党员事迹材料 ***,女,1921年7月25日生,独羊岗乡***村人,1947年9月4日入党,时年16虚岁。 1946年在***村任儿童团小队长,积极参加站岗放哨,47年10月参加平分土地,任***村贫民团第二小组小组长。1948年担任***村妇联会委员,在***村建立共青团组织,根据上级党组织的要求,从党员中找合适人选,加入共青团,她是6人中的一员。1949年至1950年,担任***村党支部委员、妇联会委员,1951年至1952年在***村担任团支部书记,1953年至1955年在小乡担任团支部书记,1956年合并小乡到大乡,成立独羊岗乡,到***乡担任青年团委书记,成为国家脱产干部,行政26级,1957年退职随军。 建国前,***积极投身于伟大的中国人民解放的洪流中,为推翻反动的国民党统治,推翻封建剥削制度,在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自由、幸福的革命中,不怕吃苦、不怕流血牺牲,小小年纪参加儿童团,站岗放哨查路条,为保卫革命成果尽了力;由于表现积极,在1947年,不到16岁时就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当时***县最年轻的共产党员,抱定了为人民幸福、民族解放奋斗终身的信念。入党后,积极参加了伟大的平分土地的运动,带领广大贫困农民同地主恶霸进行坚决的斗争,使几千年来受尽压迫的贫苦农民有了自己的土地,翻身得解放,真正成为了这块土地上的主人。在中国人民解放战争中,积极组织广大翻身妇女,踊跃支前,在解放太原、

解放大西北、平津战役中,***村的妇女们,做了大量的军鞋、军手套、军袜支援前线。 建国后,积极参加了恢复生产、抗美援朝、保家卫国、镇压反革命、三反、五反、成立合作社等运动,团结带领广大团员、青年相应党的号召,为巩固新生的革命政权建立幸福生活努力奋斗。 由于表现积极,多次受到上级表彰,1953年10月受到***县政府授予的锦旗,1954年成立合作社中,由于工作积极,***县政府奖励一台除草机,时任县长***亲自颁奖。她还多次被选为党代表、人民代表、团代表参加党会议、人代会、团代会。1956年5月30日至6月6日,作为代表参加在保定市召开的青年团省第三次代表大会,出席会议代表615名,列席代表35名,代表着全省各行各业不同岗位的140万团员,***县共有三名代表,他们是***、**、**(***县共青团团委书记) 第二篇: 乡建国前老党员汇报) 建国前老党员发放生活补助工作总结 围绕创先争优活动,**乡党委高度重视为建国前入党的农村老党员和未享受离退休待遇的城镇老党员生活补贴发放工作,积极行动,明确责任,保障兑付,并于“七一”期间将定期补助资金和每人201X 元一次性老党员生活补贴资金分两次及时发放到老党员手中。 一、基本情况 全乡共有农村建国前入党老党员9名,其中1人于今年3月份去世。其中已享受优抚对象抚恤补助的2名。 二、主要做法

六十年的忠贞爱情_记一位老八路妻子与老红军丈夫爱情故事

2010年第3期 11 六十年的忠贞爱情 ——记一位老八路妻子与老红军丈夫爱情故事 蔡清辉 采访李森老人,还是在厦门市中医院的病房里。这位已经84岁的老八路,一生戎马生涯、战功卓著。她对老红军、原福州军区炮兵司令员沈仲文的柔情缱绻和忠贞爱情,不亚于剧作家们精心构思、刻意雕琢的情感艺术作品。 沈仲文是从永定走出的一位老红军,李森则来自山西灵丘县,是位老八路。他们在抗日战火中结缘,在延安杨家岭窑洞里结亲。为了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他们一起奔赴战场,并肩作战,他们是风雨同舟、患难与共50年的恩爱夫妻。 1925年2月,出生在太行山北麓山西省灵丘县一个叫小浪门的小山村,9岁时被裹脚,直到现在,脚还是有点伤残。由于家中太穷,玉梅14岁被送到南坡村当了童养媳。她多次逃回家,父亲李永用3块大洋把她赎回。1941年,正是抗日烽火遍中华大地的时期,已是地下党员的父亲,断然把玉梅送到下关镇武委会,从此,李玉梅走上了抗日战场。 参加革命后,为了保护家人,李玉梅改名李森,并任灵丘县第二委会妇女部长。1941年10月的一天傍晚,李森带着十几个女自卫队员去执行命令,成功切断抢粮敌人的必经之路。当这些小姑娘看到敌人的两辆大卡车先后被陷被炸的情景时,情不自禁地欢呼雀跃起来,结果被鬼子发现,一颗子弹击中李森的左脸,打穿了她的脸颊和下颚,当场昏迷了过去。战友们把她抬下山,后来辗转到晋察冀军区野战医院治疗。虽然她从鬼门关被抢了回来,但她的脸上永远留下了疤痕。 “女孩子都爱美,我脸上却有这么一大块疤痕,难过死了,我不敢想,以后哪个男人会娶我,我甚至想这辈子就不结婚了。”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老人笑着说,“但遇到仲文时,命运奇迹般改变了。” 那时,李森已经到了延安,在大生产运动中表现出色,被评为“劳动模范”和“特等功臣”,一时成为“名人”,并光荣地入了党,事迹被登在了报纸上。有一天,一位年轻英俊的军官手里拿着一份报纸,找到李森供职的被服厂,指名道姓要见李森,并向她求婚。李森知道眼前这位小伙子正在中央党校二部学习的营长沈仲文时,心里很自卑,当即拒绝了他的求爱。然而沈仲文很执著,不气恼,主动找到被服厂厂长说:“请您转告李森,我从报纸上知道她是山西灵丘县人,我在那里打过鬼子,也一样受过伤!我在平型关打鬼子时,还断了一条腿,是白求恩大夫救治,我才没被截肢;我的脖子上还残留着 李森原名李玉梅,后来,燃

老党员情况调查

老党员情况调查 据有关部门调查,当前农村老党员、老村干部目前大部分生活比较困难,这些人过去为农村发展、稳定做了大量的工作,现在疾病缠身,年事已高,自身致富水平低,生活困难,他们要求政府体现组织温暖,出台相差优抚政策予以适当照顾。为此,我到渡口镇对老党员情况通过走访、到政府核实等方法,进行认真调查,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渡口镇老党员的基本情况: (一)基本情况 渡口镇现有党员XX人,55-59岁的党员XX人,60岁以上的党员XX人,55岁以上的党员占全镇党员总数的55%,其中特困党员XX名,占老党员总数的15.8%。他们的基本特点如下: 1、生活普遍比较困难。特困党员干部家庭人均年纯收入在XX 元以下,大多数非特困党员家庭人均年纯收也仅千元左右,主要收入来源主要为士地种植,基本没有其他副业收入。 2、文化程度普遍较低,由于历史和经济原因,大多数只读过小学。在特困党员中,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的有XX名,占特困党员总数的90%。 3、健康状况普遍较差。由于经济条件较差,加上生活习惯、卫生条件等因素,长年身患疾病,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占66%。

4、子女普遍缺乏赡养能力。老党员中能被子女赡养的占35%,且其中大多仅解决吃住,有的仅资助点生活费。 (二)思想情况 1、这批老党员党龄多在30年以上,是伴随着新中国的建立 成长起来的,为农村发展、农村稳定做了大量的工作。政治觉悟 较高,都能极积主动交纳党费,除身体原因外,都能积极参加组 织活动,在群众中口碑较好,基本上能自觉保持党员的政治本色 和先进性。 2、由于年龄偏高,思想比较传统保守,尽管政治观念比一般 群众坚定,但在发展经济、协调各方面关系上有些跟不上时代的 要求。甚至有的还存在着生儿子传宗接待的思想和宗族观念。 3、普遍存在着经济意识不强的问题。部分人守旧意识浓厚, 缺乏对市场经济和新生事物的接受能力,与当前经济发展的形势 不相适应。对脱贫脱困缺乏信心。 二、老党员生活困难的主要原因 1、受思想观念的制约,缺乏创收脱困手段,思想保守,安于 现状,小农意识太强,没有科学种植经营意识,缺乏闯劲,惧怕 生产中的新投入,害怕自己陷入更加贫困的状态。 2、年老体弱,因疾因祸致贫致困。困难老党员中有许多本人 或家庭成员有重大疾病、残疾,受疾病困扰,无力从事生产经营 活动,失去经济来源。在XX名特困党员中,年老体弱者有XX人,占总数的63.6%,有重大疾病的XX人,占总数的36.4。在全镇老

红军小故事一个铜锅

红军小故事一个铜锅 【篇一:红军小故事一个铜锅】 一个铜锅的故事 红3军团某连有一个9个人的炊事班,携全连仅有的一个铜锅进入 草地。炊事员一个个牺牲,铜锅一次次换肩膀走出草地后,铜锅已 挑在司务长的肩上,炊事班的其他同志全都牺牲了。 贺龙嚼了3天的牛皮 为救命,贺龙把他的枣红马都杀掉给战士们吃了。 老红军胡守富回忆说,每到宿营地,贺老总便千方百计地钓鱼,几 条小鱼熬成的汤,把饿晕的军团政委关向应救醒了,而他自己却嚼 了3天的牛皮。 总理亲自抬棺送葬 身患重病的周恩来随红3军团过草地。时任军团兵站部部长的杨立 三身体也很虚弱,却坚持亲自抬周恩来,走出草地后便累倒了。 1954年,杨立三去世,身为共和国总理的周恩来亲自为他抬棺送葬。 【篇二:红军小故事一个铜锅】 红军小故事范文一:一袋干粮 红军叔叔长征的时候。有个小红军叫小兰。她的爸爸、妈妈都被地 主逼死了,她也被地主拉去干活,受尽了地主剥削和打骂。后来, 红军来了,小兰跑到部队,说什么也不离开红军啦。长征前小兰在 别处找到了一些麦子,炒熟了,碾成了麦粉,放在了米袋里。心想:这些麦粉我一顿吃一把,再拣点野草野菜,能吃它 20 来天,走出草 地没问题。第二天早上,部队出发了。小兰扶着伤员,紧跟着部队,小心地往前走。走着走着,前边出现了一条小河,谁知道,走到桥 中间,那个伤员忽然脚底下一滑,身子一歪,小兰连忙使劲扶住了他。可小兰肩膀上那袋麦粉却掉到了河里。米袋在水里滚了几下, 就冲走了。小兰想:不能把丢米袋的事儿说出来。要是同志们知道了,准会把自己的粮食捧出来给我吃。大家的粮食都很少,我怎么 能吃他们的呢?小兰赶紧拔了许多野草,放在挎包里,把挎包塞得 鼓鼓囊囊的好象真的粮食一样。由于总吃野草,过了几天,小兰的 身体就不行了。有一天吃饭时,看护长走到小兰身边,趁小兰不注意,一下把瓷缸抢了过来,一看:“哎呀,小兰,你怎么光吃野草,一点 麦粉也不掺呀?”小兰拍拍挎包说:“这不是吗?” 看护长奇怪地问:

老党员事迹材料

老党员事迹材料 —采访王家官庄老党员王宜征小记 60多年前的一天,王宜征还是儿童团的成员,在南湖陈家村地下党组织人员陈常收指挥下,执行了一项秘密任务,他跟随干活人员潜到沈疃炮台调查鬼子人员装备情况,出色的完成任务之后,陈便喜欢上了这个机灵的男孩子,在那个粮食奇缺的年代,他还是经常给王宜征各种小零食,和他建立了很好的感情。 后来,陈要离开南湖南下,王宜征提出跟随,陈说:“你还小,等你成年了我会回来领你的!” 1947年南湖部队北上,途中交战损失严重,于是,随即把区中队和县大队全部收入本部队,从此,王宜征被编入华东野战部队第八纵队,先后在便衣科、侦查连工作,工作中他一丝不苟、严格执行上级交代的各项任务。 1948年,随部队参加淮海战役,担任侦查兵,一次次出色完成了组织的各项指示。1949年,参加渡江战役,搭乘渔船渡过长江。后来王宜征参与进攻上海,部队里应外合,顺利夺回上海,战后王老在上海国际饭店做继续侦查工作。建国那天,王宜征在上海执行保卫任务,主席的庄严宣告通过电波传遍大江南北,王宜征听到后更是热血沸腾! 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王宜征响应中央号召,随26军从上海坐车直接到达鸭绿江,投身抗美援朝的斗争当中,志愿军司

令部调80多人,组成游击支队第九支队,专门插入敌人后方,执行侦查任务。此任务冒险性大,甚至比前线危险更大,需要战士兼具机智、勇敢等品质。 战争结束后,王宜征复员后回到家乡务农,仍然念念不忘战争中失去的战友们,也常常和自己的儿孙们忆苦思甜。他的儿子告诉我们,家人一起吃饭时,不管是谁,只要敢对饭菜表现出不满意情绪,王老立即就会火冒三丈。问及原因,王宜征老人说,只有亲身经历过战争的人,才会对今天的粮食有着更加深刻的感触,才会真正体会到什么叫做“粒粒皆辛苦”! 现在王宜征老人在家照顾生病卧床的老伴,仍可以自己洗衣做饭,闲暇时则拿着马扎到街上找老伙计们聊聊天……

老红军讲述长征过草地的经典故事

老红军讲述长征过草地的经典故事 如果说长征是一出恢弘史剧,过草地就是即将胜利前的英勇悲壮一幕。 老红军刘运坤话音悲壮―――当年就快走出草地了,人却到了极限,怎么也挪不动步,摇摇欲坠,幸亏战友高玉明一把扶住,架着左臂,一边鼓励一路同行。可在出草地前夜,高玉明自己却不行了,临 终前,拼力抖索着双手捧出他负责掌管的团部军旗,闭眼前最后喃喃 一句:“团旗,不能倒!” 在茫茫大草地上,英勇红军,意志如钢…… 噙着泪深鞠一躬 浑身的热血,刹那间都沸腾了起来! 红四方面军战士宋云鹤悲愤心痛:“重返草地时,每走不远,就 有一具红军战士的遗体―――那都是第一次过草地时牺牲的战士,全 保持着当初的样子。”老红军张毅亲见:有的,两三个人倒在一起;有的,呈往前爬行的姿势;有的,手里还攥着泥土和青草。 三过草地,老红军张明汉印象最深的不是危险的沼泽,而是遍地 的忠骨。 一次一次,战士们每当看到战友遗骸都会噙泪驻足,深鞠一躬。 那天高秋悲,那四望无涯,那英风烈迹。只有草地上的草自茂盛着,只有草地上的风自吹拂着,一年又一年。 这些事,老红军陈行庚不愿提,就是因为“心里难受。” 七十载,往事仍清晰。中央红军万里长征,历经艰辛终与红四方 面军在懋功会师,正要展开北上大计,却被张国焘分裂,令红四方面 军孤军南下,甚至一度另立中央,与北上的中央红军准确方略南辕北辙,直至一年后难以为继,才再度北上。万里长征两年,中央红军走

了一年,这里又耗了一年。战士们三过草地,在茫茫原野上,以生命 书写忠诚坚定。而三过草地的转战,也让老红军蒲润三负重伤:第一 次被子弹打断手腕,白骨森森,一咬牙捏着继续打,战斗结束再包扎,居然三月自愈;第二次伤在头上,昏死两天两夜后,突然自行醒转;第 三次伤在左脚,血流如注,直到现在肉还长不起来。 三过草地,老红军王纪芝所在的队伍有一次走迷了路,走了两天 怎么也走不到头,只好折回找当地藏民。可藏民一听惊恐瞪眼:“要 过草地?那是魔鬼居住的地方!” 三过草地,战士们是无畏的、英勇的。老红军李哲民记得,南下 的红军十多天连克绥靖、丹巴、东化,在雅安金鸡关以机枪击落了一 架敌机,飞机坠落后机尾还挂在电线杆上。仅仅南下难以为继,所以,起初的攻城掠地疾如秋风扫落叶,随后的失守却也接二连三…… “那片草地,我来回走了三趟……”老红军廖文光缓缓地说: “重回草地见一堆堆遗骸,我们用草皮替战友盖上,擦干泪继续前行!” “其实从长征到过草地,我从没想到会走那么远,历经艰险,我 和战友们只一个念头―――将来最后的胜利是我们的!”一句话,老红 军张云说了一分多钟,眼睛盯着前方,没有任何游离…… 艰难中坚韧的源泉 过草地,团结就是力量。 说起这,老红军贺文玳不禁动容:“过夜时,战士们总是自觉地 将干的草地留给年纪大的同志,湿草地则被小青年们抢着睡。”说起这,老红军刘天佑不禁神往:“第二次过草地,走了一夜,就地休息,大家背靠背睡着了。突然大雨滂沱,全团官兵都没有雨具,一起淋得 湿透,真是‘风雨浸衣骨更硬,官兵一致共甘苦’!”说起这,老红军 谢元珍不禁泪涌:“有次我一脚踩进水草地,水已经没过胸口,一位 骑马的干部伸出大手拉了一把救了一命。死里逃生,可现在都不知那 干部名字……”

建国前老党员事迹材料(多篇范文)

建国前老党员事迹材料 ***,女,1921年7月25日生,独羊岗乡***村人,1947年9月4日入党,时年16虚岁。 1946年在***村任儿童团小队长,积极参加站岗放哨, 1947年10月参加平分土地,任***村贫民团第二小组小组长。1948年担任***村妇联会委员,在***村建立共青团组织,根据上级党组织的要求,从党员中找合适人选,加入共青团,她是6人中的一员。1949年至1950年,担任***村党支部委员、妇联会委员,1951年至1952年在***村担任团支部书记,1953年至1955年在小乡担任团支部书记,1956年合并小乡到大乡,成立独羊岗乡,到***乡担任青年团委书记,成为国家脱产干部,行政26级,1957年退职随军。 建国前,***积极投身于伟大的中国人民解放的洪流中,为推翻反动的国民党统治,推翻封建剥削制度,在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自由、幸福的革命中,不怕吃苦、不怕流血牺牲,小小年纪参加儿童团,站岗放哨查路条,为保卫革命成果尽了力;由于表现积极,在1947年,不到16岁时就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当时***县最年轻的共产党员,抱定了为人民幸福、民族解放奋斗终身的信念。入党后,积极参加了伟大的平分土地的运动,带领广大贫困农民同地主恶霸进行坚决的斗争,使几千年来受尽压迫的贫苦农民有了自己的土地,翻身得解放,真正成为了这块土地上(本文来自好:)的主人。在中国人民解放战争中,积极组织广大翻身妇女,踊跃支前,在解放太原、

解放大西北、平津战役中,***村的妇女们,做了大量的军鞋、军手套、军袜支援前线。 建国后,积极参加了恢复生产、抗美援朝、保家卫国、镇压反革命、三反、五反、成立合作社等运动,团结带领广大团员、青年相应党的号召,为巩固新生的革命政权建立幸福生活努力奋斗。 由于表现积极,多次受到上级表彰,1953年10月受到***县政府授予的锦旗,1954年成立合作社中,由于工作积极,***县政府奖励一台除草机,时任县长***亲自颁奖。她还多次被选为党代表、人民代表、团代表参加党会议、人代会、团代会。1956年5月30日至6月6日,作为代表参加在保定市召开的青年团省第三次代表大会,出席会议代表615名,列席代表35名,代表着全省各行各业不同岗位的140万团员,***县共有三名代表,他们是***、**、**(***县共青团团委书记) 第二篇:乡建国前老党员汇报) 建国前老党员发放生活补助工作总结 围绕创先争优活动,**乡党委高度重视为建国前入党的农村老党员和未享受离退休待遇的城镇老党员生活补贴发放工作,积极行动,明确责任,保障兑付,并于“七一”期间将定期补助资金和每人XX 元一次性老党员生活补贴资金分两次及时发放到老党员手中。 一、基本情况

关于红军长征的故事10个最新版

《关于红军长征的故事》 关于红军长征的故事(一): 红军长征感人故事 长征途中,有位女战士叫小董,才13岁。爬雪山是每人发一个辣椒,怕冷的人就嚼一口。小董怕辣,没带辣椒。小董刚爬到山半腰,就冷的瑟瑟发抖。队员一向喊:同志们千万别坐下,坐下就起不来啦。到了山腰,小董实在又冷又累,但还是坚持着,最后到了山顶,小董看队员 们都滚了下去,一滚就是几十丈,她也一屁股坐了下去,一滚,100多丈。最后成功的翻越了一座又一座的雪山。 关于红军长征的故事(二): 长征感人故事:可敬的班长 一九四五年秋天,红军进入了草地。由于三个小同志得了肠胃病的关系,所以指导员就让 炊事班长照顾他们。三个病号一天只走了二十里路,到了宿营地,班长就到处挖草根,和着青 稞面给他们做饭。不到半个月,青稞面全吃光了。饥饿威胁着他们。虽然班长到处找野草、挖 树根,可光吃这些怎样能吃饱呢?班长眼看着他们瘦了下去,整夜整夜的合不拢眼。有一天, 班长在河边洗衣服,忽然看见了一条鱼跃出水面,他急忙找出一根缝衣针,弯成了个钩,让三 个同志吃上了新鲜的鱼,喝上了鱼汤。可有一位小同志注意到在他们吃鱼的时候,班长从来不 吃东西。之后,这位小同志发现班长在吃他们吃剩下的食物,眼泪就禁不住流了下来。眼看就要走出草地了,班长却饿晕过去了,三个小同志急忙去钓鱼,做汤,可班长还是为了他们而牺 牲了。 关于红军长征的故事(三): 老红军后代代表、长汀县南山镇中复村村民 我是土生土长的长汀县南山镇中复村人,老家就在观寿公祠旁边,从小在那里长大,天天 听着老人们说着红军的英雄事迹。我的叔公们也参加了红军,但没有回来。 1934年9月,在我们村东边的松毛岭,发生了著名的松毛岭战役。为支援战事,当年红 屋区全民参战,家家无闲人,户户无门板,仅南山镇的红屋区、大田区普通群众就牺牲了三四百人。我们村此刻很多老房子里除了有著名的抗日漫画群,还能看到很多的门和门板不配套, 这都是老乡们主动把门板给红军使用所造成的,这些都是历史的印记。 在村里红军桥的红军征兵处,柱子上有一道刻痕,约为一个长枪加刺刀的高度,那是扩红 时期留下的。解放后,人们给它起了一个悲壮的名字,叫:生命等高线。 我们镇当年参加长征的有六七百人,到达陕北后仅剩9个人。我的书桌上一向放着一本《长汀县南山公社革命烈士英名录》,上面记录着我们镇650多位红军烈士。但是,650位 多位烈士,发出去的烈士证却只有200多本,为什么?因为很多烈士都没有了亲属,无人认 领了! 当年红屋区塘背乡有个老农叫罗云然,他有六个儿子。1929年,老人送两个儿子参加红 军牺牲了,1930年再送两个儿子参军也牺牲了,最后两个儿子呢,又送去参军,还是牺牲了,都没了!他为了什么啊?!

竹山社区建国前老党员统计

建国前老党员名单(仅供参考) 后德萍女,62岁,高中文化,1996年2月入党,原姑孰镇东大社区退休干部。丈夫去世,现自己一人独居,本人患脑溢血,长期有病,月退休工资1000元。有一子,长期住在马鞍山,靠打零工生活。家庭住址:当涂县姑孰镇马军寨二村29栋106室。

建国前老党员基本情况登记表 序号姓名性别出生 年月 文化 程度 入党 时间 工作 单位 现家庭住址困难情况备注 01 秦呈录男1942.07 初中1972.0 9 襄河湾小区 02 秦呈松男1944.08 初中1980.0 4 襄河湾小区 03 秦宜武男1948.03 初中1970.0 6 襄河湾小区 04 王正文男1934.10 文盲1962.1 0 襄河湾小区 05 张家泉男1944.06 初中1992.0 7 襄河湾小区 06 张继英女1939.05 小学1959.0 9 襄河湾小区

序号姓名性别出生 年月 文化 程度 入党 时间 工作 单位 现家庭住址困难情况备注 07 秦宜堂男1937.09 文盲1984.0 7 竹山佳苑 08 吴永发男1942.07 小学1972.0 9 竹山佳苑老伴早年去世,后来儿子也去世,孤身一人,又常年生病,现患轻微老年痴呆症,无经济来源,生活十分贫困。 09 张恒金男1941.05 文盲1973.0 6 竹山佳苑 10 黄守功男1931.10 小学1956.0 4 竹山佳苑系抗美援朝复员军人,夫妻二人独自生活,年老体弱,常年生病,家庭条件差,无经济来源。 11 汪庭福男1934.05 初中1970.0 7 竹山佳苑 12 黄万军男1945.07 小学1979.0 3 竹山佳苑 13 黄永宜男1944.04 初中1973.0 2 竹山佳苑

听老红军讲长征的故事

听老红军讲长征的故事 “年轻人,你难以理解我们这些老人面对浴血奋战换来的太平盛世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在九死一生的险境里我们始终不动摇,就是因为我们坚信我们的努力能换来今天的安定繁荣!” 7月23日20:00,记者见到了14岁参加红军、曾经三过草地、戎马生涯半个世纪的老红军战士,原济南军区副政委任思忠老人。这位83岁的老人的话匣子打开了,谈起过去的峥嵘岁月,神情激动起来,双唇有些颤抖…… 15岁少年率171人加入红军 1932年12月,红四方面军的主力到达川北,川东地下党领导的游击队开始在达县一带活动。当时,因贫困辍学的任老正在家中帮助父亲务农。 “党的队伍给了我思考的能力,我明白了为什么穷人辛劳一生后代还要继续受穷”,红色政权打土豪分田地,给穷人指出一条活路,这在任老心中掀起了巨澜。红军队伍为贫苦农民作主,任老明白了,这是一支穷人的队伍。 红色家庭对他的影响至关重要。大哥早他加入游击队,但不久便在一次战役中英勇牺牲,父亲积极响应革命队伍的号召,担任村苏维埃主席。这位老人在红军离开根据地的岁月里,被反动军队关进监狱,活活折磨致死,父亲死后不久,母亲也含恨离去,这一切,更坚定了任老参加革命的决心。 1933年是任老走上革命道路的关键年份。6月,任老参加了游击小组,不久便加入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任老思想活跃,积极探讨革命的

道理,很快便成为游击队的中坚力量。红军主力占领达县后,他被选为区少年先锋队大队长,15岁的少年成了171名红小鬼的“头领”,在他的带领下,全队172人集体加入了红军。 打“扇子队” 少年军人名声大振 从游击队员变成了名副其实的革命战士,但四川强横的反动军阀势力还是逼迫部队流动开展革命工作。 1934年7月,任老时任四川省少先指挥部政教科长兼干部连指导员。在四川西部丹巴地区开展工作。一天,当任老等人在一座3层小楼上开会时,反动军阀的武装突然冲到了楼里,与负责放哨的同志在楼梯上展开了激烈的枪战。脚步声密集急促,逐渐近了,留下来肯定是死,任老等三人跳窗逃生,一名同伴当场摔死,任老右臂支撑着地,上臂骨折后戳断肋骨插进了胸腔,他忍痛与同伴钻入夜幕迅速转移。 但没过多久,绷带吊起伤臂的任老再次活跃于山间的村庄里。 革命者的工作激起了恶势力的疯狂反扑,在新塘坝地区,有一支500人左右的地主武装,他们疯狂袭击革命者的工作队,屠杀革命群众,打仗时人人拿着一把扇子,妄称是刀枪不入的神兵,当地群众称之为“扇子队”。一天深夜,任老带领干部连在地方赤卫队的配合下夜袭“扇子队”。战斗中,他被敌人刺刀捅伤,仍坚持参加战斗。是役,扇子队被全歼,少年军为川陕根据地人民除了害,一战成名。 一过草地竹签穿透他的脚掌 “年轻人,用语言表达不出长征真实场景,你根本不可能想像出当时有多么艰苦”。任老对记者说。任老前段时间坚持每天收看电视连续剧《长征》,他看得比家里每个人都专注,他为这部电视连续剧感动,但仍然对家人说,“有些苦他们拍不下来”。

建国前老党员事迹材料

平凡的岗位,不平凡的工作 ——记**县**镇***村建国前老党员*** 2017年*月*日,我们一行几人来到位于***县***乡的县“老党员之家”,拜访了一位耄耋老人——***。她不仅是革命模范,更是一位人民的好公仆。至今,在***村提起***这位建国时期的老妇女主任,人们仍能对她的事迹如数家珍。 ***是***县人,12岁那年嫁到***村。新婚不久,她的丈夫就参加了解放军。年龄幼小的***靠着稚嫩的双肩担负起了家庭重任。她恪守孝道、勤勤恳恳,既要早出晚归的下地劳作,又要照顾年迈的公婆,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没有半句怨言。街坊邻里无不交口称赞。 1946年,***村村委会建立,***作为村里的先进模范,凭着她热情善良、无私奉献的品质被村民一直推选为村妇女主任。当时的农村贫穷落后,有时候连温饱问题都解决不了。作为妇女主任,无论谁家有困难,她都伸出自己热情的双手。村里有哪位老人生病了,病床前都会看到***忙碌的身影;谁家孩子没人照顾,人们最先想到的是***,因为只有交给她才最让人放心;谁家下顿饭还没有着落,只要是被她知道了,她总会想办法从自己的口粮中省出来,给他送去。她把村里的每一个人都当成是自己的亲人,提起她村民的心里总是暖洋洋的。 1948年10月***加入了中国共产党,***知道这是组织上对

她工作的肯定,而作为一名党员,她更多的是感受到了肩头沉甸甸的责任。当时村里是以生产对的组织形式进行集体劳作,作为一名党员、一名村干部,***起到了模范带头作用。她每天早出晚归,田间劳作她总是第一个来到地头,晚上散工,她走到最后。一有时间,她就走街串巷,走访困难群众,为群众排忧解难。在村里,谁家有个大事小情的,她总是跑前跑后、忙里忙外的;不管谁家有困难,只要她能帮上的,一定解囊相助,村民们人见人夸,个个竖起大拇指。 自1946年到1965年,***一直担任村妇女主任,其中有6年的时间任公社妇联主任。在这近二十年间的时间里,到底有多少人受到过她的帮助、她为群众默默做了多少工作,她已经记不清了。因为她从没有把自己的付出放在心上,她只记得: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一名村干部她的责任就是为人民服务。 这就是***,一个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贡献的老党员。

关于红军长征的故事10个

关于红军长征的故事10个 关于红军长征的故事 关于红军长征的故事(一): 红军长征感人故事 长征途中,有位女战士叫小董,才13岁。爬雪山是每人发一个辣椒,怕冷的人就嚼一口。小董怕辣,没带辣椒。小董刚爬到山半腰,就冷的瑟瑟发抖。队员一向喊:“同志们千万别坐下,坐下就起不来啦。到了山腰,小董实在又冷又累,但还是坚持着,最后到了山顶,小董看队员们都滚了下去,一滚就是几十丈,她也一屁股坐了下去,一滚,100多丈。最后成功的翻越了一座又一座的雪山。 关于红军长征的故事(二): 长征感人故事:可敬的班长 一九四五年秋天,红军进入了草地。由于三个小同志得了肠胃病的关系,所以指导员就让炊事班长照顾他们。三个病号一天只走了二十里路,到了宿营地,班长就到处挖草根,和着青稞面给他们做饭。不到半个月,青稞面全吃光了。饥饿威胁着他们。虽然班长到处找野草、挖树根,可光吃这些怎样能吃饱呢?班长眼看着他们瘦了下去,整夜整夜的合不拢眼。有一天,班长在河边洗衣服,忽然看见了一条鱼跃出水面,他急忙找出一根缝衣针,弯成了个钩,让三个同志吃上了新鲜的鱼,喝上了鱼汤。可有一位小同志注意到在他们吃鱼的时候,班长从来不吃东西。之后,这位小同志发现班长在吃他们吃剩下的食物,眼泪就禁不住流了下来。眼看就要走出草地了,班长却饿晕过去了,三个小同志急忙去钓鱼,做汤,可班长还是为了他们而牺牲了。 关于红军长征的故事(三): 老红军后代代表、长汀县南山镇中复村村民

我是土生土长的长汀县南山镇中复村人,老家就在观寿公祠旁边,从小在那里长大,天天听着老人们说着红军的英雄事迹。我的叔公们也参加了红军,但没有回来。 1934年9月,在我们村东边的松毛岭,发生了著名的松毛岭战役。为支援战事,当年红屋区全民参战,家家无闲人,户户无门板,仅南山镇的红屋区、大田区普通群众就牺牲了三四百人。我们村此刻很多老房子里除了有著名的抗日漫画群,还能看到很多的门和门板不配套,这都是老乡们主动把门板给红军使用所造成的,这些都是历史的印记。 在村里红军桥的红军征兵处,柱子上有一道刻痕,约为一个长枪加刺刀的高度,那是扩红时期留下的。解放后,人们给它起了一个悲壮的名字,叫:生命等高线。 我们镇当年参加长征的有六七百人,到达陕北后仅剩9个人。我的书桌上一向放着一本《长汀县南山公社革命烈士英名录》,上面记录着我们镇650多位红军烈士。但是,650位多位烈士,发出去的烈士证却只有200多本,为什么?因为很多烈士都没有了亲属,无人认领了! 当年红屋区塘背乡有个老农叫罗云然,他有六个儿子。1929年,老人送两个儿子参加红军牺牲了,1930年再送两个儿子参军也牺牲了,最后两个儿子呢,又送去参军,还是牺牲了,都没了!他为了什么啊?! 我们镇的长窠头村,当年是钟屋村的一个自然村,处于村里上松毛岭战场最便捷的通道——刘坑口,百来户人家,400来人口,他们参加革命牺牲117人,红军家属被杀35人,60多户绝户。 这个村里有位退休干部钟宜龙,今年88岁,老人还自办“家庭红色展馆”,天天在讲红军、讲传统。老人他生在五杭村,本姓华。1929年,他的生父、生母因为他的大哥当红军被反动民团杀害。母舅们不忍心5个月大的他饿死,把他抱回长窠头村的钟家。由于他的三个亲舅舅没有老婆,就把他交给已经结婚的堂舅做养子。他的三个亲舅舅和养父当了红军,先后都牺牲了。我想钟宜龙老人就是一个传承和弘扬长征精神的典范,虽然他的家族因为革命总共牺牲了40人,但他经常说:要想红旗飘万代,重在教育后一代! 我以前访问过很多老红军、老战士,问得最多的就是“五年苏维埃里,牺牲那么多人,几乎每家都有,明明明白可能会死,为什么你们还跟着红军

2019年七一走访老党员及困难党员情况汇报

20XX年七一走访老党员及困难党员情况汇报 “七一”前夕,为了把上级党组织的关心和爱护送到困难党员、老党员手中,使我镇困难党员和老党员充分感受到各级党委、政府的温暖,XX镇按照区委组织部要求,认真调查摸底,扎实开展走访慰问活动,同时积极做好宣传工作,营造浓厚氛围,扩大活动影响力,现就走访慰问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认真调查,选好走访对象 XX镇辖62个行政村,2255名党员,其中建国前老党员15人。这次走访慰问活动既走访慰问全部15名建国前老党员,同时又将照顾到困难党员,为他们送去组织的关怀,可谓意义深远。为扎实做好走访慰问工作,确保走访到真正的困难党员,我镇首先由各管区工作人员下村调查情况,并与村党支部一道上户核实,留下影响资料,每个管区提报5—6名走访对象,初步确认需走访慰问20名具有代表性的困难党员,最终确定走访慰问困难党员人选16人。 二、领导重视,下村走访慰问 一是在确定对象的过程中,镇党委主要领导始终予以了足够的关心,及时提出了指导性意见,其他领导密切配合,亲自下村实地调查核实,并在班子会上进行了讨论,防止了“假冒伪劣”现象发生。二是此次走访慰问活动,先后共有市厅级领导2人,县处级领导6人莅临XX镇走访慰问老党员、困难党员12人次,镇党委班子成员共计走访慰问老党员、困难党员19人次。走访期间,各级领导干部与村干部一道逐户上门,送去慰问金,询问困难党员、老党员疾苦,虚心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及时把上级组织的关心送到困难党员与老党员的身边。三是对慰问专款安排专人负责,按照慰问“必须到达党员家、必须见到党员面、必须与党员面谈、必须有党员签名回执”的要求,切实保证把慰问金发放到每一个老党员及困难党员手中。 三、积极宣传,扩大走访影响 XX镇安排专人对各走访活动进行及时报道,及时向区电视台推送新闻素材;借助“魅力XX”微信平台,第一时间将各级领导走访慰问的信息向全镇推送;撰写“党建手机报”向上级组织部门投稿。通过种种措施,扩大了七一走访老党员及困难党员活动的社会影响力,进一步调动和发挥广大党员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进步的积极作用。

最新红军感人人物事迹五篇700字

红军感人人物事迹五篇700字 部队进入草地后,由于环境、气候非常恶劣,使得草地行军十分艰难。而更要命的是缺衣少食,不少红军就因此长眠在了草地上。接下来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红军感人人物事迹,方便大家阅读与鉴赏! 红军感人人物事迹1 大家都知道1934年,中国开始了举世闻名的长征,我国自古以来都有36计,今天我们就来说其中一计草帽计. 那天,正式炎夏,共产党所有指挥官头每人头戴一顶草帽,红军侦察员从后赶来报:后面一对白军跟来了。贺龙同志点了点头。只是命令大家继续向前走。 红军走到一块平坦的山场,贺龙同志观察了地形,命令大家扔掉草帽。顿时军队议论纷纷,但是还是扔掉草帽,一切听从命令。一刹那,满地都是红军的草帽。然后贺龙命令大家迅速转移。 由 带领的反动军赶了上来,白军都没有草帽,早热得的眼冒金花,看见满地的红军扔的草帽,顿时感觉喜从天降,一窝蜂地去抢草帽,匪官也不阻挡,想是红军狼狈而逃。 这时,天空传来一阵飞机声,白军毫不介意。因为他们知道飞机是来配合他们追赶红军的。可敌机可不这样想,他们这几天连红军影子都没看见,没少挨长官骂。这一回,他们看见地上的军队都戴着有红五心的草帽,顿时喜出望外。对这团白军狂轰烂炸,机枪横扫。打的白军死的死,伤的伤,逃的逃。

红军听到这一消息,人人拍手称快,个个称赞贺龙同志神机妙算。 红军感人人物事迹2 风儿在怒吼,雨儿在哭泣。连风雨都被红军长征的故事感动。长征,二万五千里,红军战士靠自己的双腿完成多么巨大的艰难行程。这是人类史上的奇迹。让我们再来重温那段艰苦的岁月吧! 看,泸定桥下水流湍急,汹涌无情!敌人的枪弹更是疯狂而残忍,但战士们并没有因此害怕、退缩,鲜血染红了一根根乌黑、冰冷的铁链,他们仍是前进、前进……终于他们登上了对岸桥头阵地,消灭了全部敌人。 听,在无边的草地上,老班长用和蔼的声音叫小同志把鱼汤喝下。他们的粮食已经断了好几天了,菜地里的野菜也已被挖尽!饥饿,像一只只无形的怪兽,随时吞噬着战士们的生命!老班长用一根生了锈的鱼钩,好不容易钓到了一两条小鱼,用它煮成鱼汤给小战士喝,自己却没舍得喝一口。在其他战士走出茫茫草地的同时,他却永远倒下了! …… 红军长征已经过去很多年了,那些英烈的背影也已日渐模糊。每当想起这一个个感人的故事,我依旧会热血沸腾,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红军长征是中国革命史中的光辉篇章,红军长征被誉为地球上的红飘带。他们的英雄气概,他们艰苦奋斗,不怕牺牲的精神,为世人谱写了一曲气贯长虹的英雄赞歌。 在现实生活中,也有许多类似长征的事情。有时学习就像长征,它以“活到老,学到老”的精神激励我们,使我们进步。为奥运备战的

建国前老党员的事迹材料(精选多篇)

建国前老党员事迹材料(精选多篇) 第一篇:建国前老党员 ***,女,1921年7月25日生,独羊岗乡***村人,1947年9月4日入党,时年16虚岁。 1946年在***村任儿童团小队长,积极参加站岗放哨,1947年10月参加平分土地,任***村贫民团第二小组小组长。1948年担任***村妇联会委员,在***村建立共青团组织,根据上级党组织的要求,从党员中找合适人选,加入共青团,她是6人中的一员。1949年至1950年,担任***村党支部委员、妇联会委员,1951年至1952年在***村担任团支部书记,1953年至1955年在小乡担任团支部书记,1956年合并小乡到大乡,成立独羊岗乡,到***乡担任青年团委书记,成为国家脱产干部,行政26级,1957年退职随军。 建国前,***积极投身于伟大的中国人民解放的洪流中,为推翻反动的国民党统治,推翻封建剥削制度,在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自由、幸福的革命中,不怕吃苦、不怕流血牺牲,小小年纪参加儿童团,站岗放哨查路条,为保卫革命成果尽了力;由于表现积极,在1947年,不到16岁时就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当时***县最年轻的共产党员,抱定了为人民幸福、民族解放奋斗终身的信念。入党后,积极参加了伟大的平分土地的运动,带领广大贫困农民同地主恶霸进行坚决的斗争,使几千年来受尽压迫的贫苦农民有了自己的土地,翻身得解放,

真正成为了这块土地上(本文来自:)的主人。在中国人民解放战争中,积极组织广大翻身妇女,踊跃支前,在解放太原、 解放大西北、平津战役中,***村的妇女们,做了大量的军鞋、军手套、军袜支援前线。 建国后,积极参加了恢复生产、抗美援朝、保家卫国、镇压反革命、三反、五反、成立合作社等运动,团结带领广大团员、青年相应党的号召,为巩固新生的革命政权建立幸福生活努力奋斗。 由于表现积极,多次受到上级表彰,1953年10月受到***县政府授予的锦旗,1954年成立合作社中,由于工作积极,***县政府奖励一台除草机,时任县长***亲自颁奖。她还多次被选为党代表、人民代表、团代表参加党会议、人代会、团代会。1956年5月30日至6月6日,作为代表参加在保定市召开的青年团省第三次代表大会,出席会议代表615名,列席代表35名,代表着全省各行各业不同岗位的140万团员,***县共有三名代表,他们是***、**、**(***县共青团团委书记) 第二篇:乡建国前老党员汇报) 建国前老党员发放生活补助工作总结 围绕创先争优活动,**乡党委高度重视为建国前入党的农村老党员和未享受离退休待遇的城镇老党员生活补贴发放工作,积极行动,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