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论语01

论语01

论语01

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读《论语》有感陈彤

《论语》中的许多哲理近乎常识,却仍然深沉,世俗中有高远,平凡中见伟大,这就是以孔子为代表的中国文化精神。读《论语》,就好像是穿越千年和孔子对话,让我明白了:要重视个人对家庭、国家、社会和历史的价值!老子是以“柔”为主的辩证法,孔子则是以“中”为基点,法家和兵家提倡“刚”,这是中国文化的三足。读了《论语》之后,我更欣赏孔子的“中庸”之道和“仁”的精神。正所谓孔曰成仁,孟曰取义,作为儒学经典读物《论语》可谓是把这一精神阐释的淋漓尽致。孔子曾说:“墨家兼爱,是无父也;扬子无我,是无君也,无父无君,是禽兽也”,这句话虽有失偏颇,但是却让我明白了,只有把个人放在社会的伦理体系里面,个人价值才能真正得到体现,个人的人格才能得到彰显。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就是教育我们要在学习生活中吧“学”和“思”结合起来,勤勉治学,才能学有所成。就如后世程子对其的解释:“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五者,废其一,非学也。”

子曰:“鱼失水则死,水失鱼犹为水也。”以此教育君王要施行仁政,得道才能多助,要懂得民心所向。对于政治来讲,要想成功的治理国家需要什么?答案是得民心,若想得民心最好的方法是什么?只有仁。这一点儒家的选择是很正确的。

子曰:“君子不器”。这是我非常喜欢的一句话。人并不是被控制的工具或机器,而是有自己独特的个性和鲜明的思想特征。人应该充分发挥自己潜在的才能,才能使个性获得全面的发展。孔子自己后来也实践了这一点,他后来收门徒三千,有教无类,可谓是一个伟大的教育家和思想家。

子曰:“朝闻道,夕死可也”,“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这是一种多么难得的对学生和真理孜孜不倦追求的品格!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在今天这个浮躁而喧嚣,熙熙攘攘皆为利的社会里,这种精神又是多么的难得!

一部《论语》让我感悟良多,里面的很多道理和精神都值得我们后人的借鉴。尤其是其中的“中庸之道”更是与今天所提倡的和谐社会相契合。儒学的那种品德和功能,是可以成为人们安身立命、精神皈依的归宿的。正如《论语?雍也》中所提到的“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论语中人物分析

论语中人物分析

从孔子弟子中观子路形象 摘要:孔子弟子三千,能者七十二,在这众多的弟子中,最多出现在《论语》中的也是最多被孔子责备的就是子路,而子路恰恰是这众多弟子中颇有成就的一位。那么子路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人,本文将要论述的就是子路为何频频被孔子责备,和孔子之间又是怎样的师生关系,子路究竟是何种个性,作者又是怎样看待子路为人做事的。 关键词:子路之直子路之勇子路之忠子路之礼子路之行子路之志 《史记*孔子世家》里说道,孔子以《诗》、《书》、《礼》、《乐》教弟子三千,深通六艺者七十二人。而见于《论语》者仅三十六人,而这三十六人中出现次数最多的也是被孔子责备最多

的就是子路了。 《仲尼弟子列传》这样介绍子路:仲由,字子路,也称季路,卞人,小孔子九岁。 子路性鄙,好勇力,志伉直,冠雄鸡,佩毅豚,陵暴孔子,孔子设礼稍诱子路,子路后儒服委质,因门人请为弟子。孔子弟子拜师多为慕名而来或者意图学习为人处世为政之道,而子路则是孔子以“礼”驯服而拜师的,大有点唐僧收取孙悟空的味道,而实际上子路的个性确实是和孙悟空有些相像的,在《论语》中大量而频繁的“曝光”使得我们对他产生了很深的印象,勇敢、刚强、直率、鲁莽但也不乏智慧。孔子也曾这样评价他:野哉,由也!但子路也终不负孔子厚望,为政一方并且也做出了一番成绩。孔子去蒲邑去看望子路时四下展望之后赞叹道:善哉由也! 但是,为什么这样一个做出一番成绩的弟子却屡屡遭到孔子的责备呢,责备的同时又对他有深切的了解和厚望?恐怕我们要从子路的性格特征来分析了。

和孔子其他弟子不同的是,子路对孔子的言行有不满或者不理解时就会直接当面的说出,毫不留情。相比较颜回的说话和做事技巧而言,子路确实是有点莽夫的味道,不过倒也莽撞的可爱和真诚。孔子要去拜见卫国的夫人南子时,子路不高兴了,因为南子的名声不好,“美而淫”。孔子很无奈,只得当着子路的面对天发誓,以表示自己的清白。所以孔子有时也难免说道:有是哉,子之迂也!而且当孔子夸赞他时他也从不遮瞒自己的喜悦,也不会装作谦虚谨慎的样子。当孔子夸赞颜回而子路有意见时,他就一定要提出自己的问题,这并非是他小肚鸡肠只是因对人真诚仁义所以也就无所顾忌。但我们知道孔夫子可是个聪明人,懂得因材施教,所以对子路也很少用词委婉或者运用迂回术,责备时就直接的责备,夸赞时就直接夸赞,因为了解子路的个性所以不断的用言语来打击他,从而激励他,使其进步,还告诉他“六言六弊”之法。当然,子路也能体会到孔子的良苦用心。

论语十则教学设计1-人教版(精品篇)

《〈论语〉十则》教案设计 课文感知: 论语》是我国古典文学的典范,也是我国古代人民智慧的结晶《。它深蕴了我国古代人民的智慧和道德风范,对弘扬民族文化和建设社会文明都具有积极的意义,它是中国的骄傲,也是世界的骄傲。在阅读中,要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感,提高学生学习文言文的情趣和热情。 学习目标: ①掌握常用的文言实词,能用现代汉语翻译课文。 — ②理解课文思想内容,能流畅地朗读、背诵课文。 ③积累成语、格言、警句。 学习重点: 理解课文思想内容,能流畅地朗读、 ○课前准备 ①搜集资料:了解孔子及其儒家学说的概况;了解《论语》的主要内容;搜集最能表现松柏品性的诗句。 ②查阅工具书,疏通文意,把握全文梗概。 第一课时 ) 导入新课: 同学们,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文明史的礼仪之邦,在它源远流长的历史长河中,曾出现过不少光耀千古的文化巨人,为我们留下了极宝贵的文化遗产,《论语》就是其中的一部辉煌的巨著,它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对我国的几千年的封建政治、思想和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即使在今天,它依旧光芒四射,熠熠生辉。现在就让我们怀着一种自豪的心情来研读它的节选部分《〈论语〉十则》。 交流探究 交流有关孔子、《论语》的知识 ①学生在四人小组内交流。 @ ②班上交流:每个知识点由一个同学介绍,其他同学作必要的修正、补充。 ③师生交流:教师用多媒体展示自己搜集整理的资料。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尊称为“大成至圣”。他对我国古代文化的整理、研究和传播,他的思想和学说,为中国文化乃至世界文明做出了不朽的贡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他列为世界十大名人之一。 《论语》是“语言的论纂”,也就是语录的意思,是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共20篇,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体例主要是语录体、对话体、叙事体。内容上以教育为主,包括哲学、历史、政治、经济、艺术、宗教等方面。从中可以看出许多当时社会的政治生活情况,看出孔子和他的弟子们的人格修养、治学态度和处世方法。

论语和孟子

《论语》中的经典名句 (1),可以为师矣。 意思 (2)学而不思则罔,。 意思: (3),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4),则安之。 (5),必先利其器。 意思: (6)学而不厌,。 意思: (7)三军可夺帅也,。 (8)言必信,。 意思: (9)其身正,;其身不正,。 意思: (10),勿施于人。 (11),不耻下问。 意思: (12)君子喻于义,。 意思:

(13)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则不复也。、 意思: (14),鲜矣仁! (15)吾日三省吾身:?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16)是可忍也,? (17)学而时习之,?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不亦君子乎?意思: (18)三人行,。择其善者而从之,。 意思: (19),小人常戚戚。 意思: (20),不舍昼夜。 意思: (21)岁寒,。 (22)君子成人之美,。 (23),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24)小不忍,。 (25)道不同,。 (26)不学礼,。 意思: (27),于我如浮云。 意思:

(28),必有近忧。 (29),习相远也。 (30)猛于虎。 (31)见贤思齐焉,。 意思: (32)有教。 (33),不让于师。 意思: (34),不知其可也。 (35),不患贫而患不安。 (36)士不可以不弘毅,。 意思; (37),是谓过矣。 (38)与朋友交,。 (39)有则改之,。 意思: (40),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意思: (41)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42)不患人之不己知,。 意思: (43)吾十有五而志于学,,四十而不惑,,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

所欲,不愈矩。 《孟子》中的经典名句 (1)老吾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意思: (2)天时不如地利,。 (3)得道者多助,。 (4)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5),不能成方圆。 (6)穷则独善其身,。 (7)爱人者,;敬人者,人恒敬之。 (8),社稷次之,君为轻。 (9)生于而死于安乐。 意思: (10),则不如无书。 (11),然后知轻重;,然后知长短。 意思: (12)人有不为也,而后。 意思; (13),不仁则辱。 意思:

语文必修1论语名句及解释

语文必修1名著导读《论语》 1、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论语·子罕》) ★译文:我小时候生活穷苦,所以学会了许多鄙贱的技艺。 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述而》) ★译文:几个人一起走路,其中便一定有值得我学习的人。我选取那些优点而效法,把好的言行记在心里;对于他们身上的缺点,我进行反省,如果自己身上也有,就立即改去。 3、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论语·颜渊》★译文:君尽君道,臣尽臣道,父尽父道,子尽子道。 4、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论语·学而》) ★译文:孔子说:“花言巧语,装出一副伪善的面孔,这种人很少有仁德的。” 5、子曰:“知者乐(yào)水,仁者乐(yào)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论语·雍也》) ★译文:孔子说:“聪明的人喜好水,仁慈的人喜好山。聪明的人生动活泼,仁慈的人沉厚宁静。聪明的人生活快乐,仁厚的人有涵养,寿命长。” 6、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卫灵公》) ★译文:子贡问孔子说:“有一句话可以作为终身奉行的准则吗?”孔子回答:“那就是‘恕’吧!自己不愿做的,不要强加给别人。” 7、子张问政。子曰:“居之无倦,行之以忠。”(《论语·颜渊》) ★译文:子张问如何治理政事。孔子说:“做官要始终如一,不肯懈怠,执行政令表里如一,忠心不二。” 8、颜渊、季路侍。子曰:“盍各言尔志?”子路曰:“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

颜渊曰:“愿无伐善,无施劳。”子路曰:“愿闻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论语·公冶长》) ★译文:颜渊、季路侍从。孔子说:“何不各人说说自己的志向?”子路说:“愿将车马及皮袍衣服与朋友共享,用坏了也不引为遗憾。”颜渊说:“希望不夸耀自己的长处,不表白劳绩。”子路说:“希望听到老师的志向。”孔子说:“使老人安逸,使朋友信任,使年轻人得到关怀。” 9、克己复礼为仁(《论语·颜渊》)★译文:克制自己的私欲,使言行合于礼,这就是仁。 10、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论语·颜渊》) ★译文:不符合礼的事不去看,不符合礼的话不去听,不符合礼的话不去说,不符合礼的事不去做。 11、为仁由己,而由乎人哉?(《论语·颜渊》)★译文:修养仁德全靠自己,难道是靠别人吗? 12、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论语·述而》) ★译文:仁德难道离我们很远吗?我想要达到仁,仁就来了。 13、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论语·雍也》) ★译文:自己想要立身,从而使别人立身,自己想要通达从而使别人通达。 14、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同“拱”,环绕)之。”(《论语·为政》) ★译文:孔子说:“(国君)治理国家,用道德教化来推行政治,就像北极星一样,处于它一定的方位上,而群星都环绕在它的周围。” 15、子曰:“道(同“导”,治理,引导)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论语·为政》) ★译文:孔子说:“用行政命令来治理,用刑法来处罚,人民虽然能避免犯罪,但还不是从心里知道(犯罪)是可耻的;用道德教化来治理,用礼来约束,人民就会有羞耻之心,而且会(自觉地)改过。”

论语中经典名句

论语名言警句(论语中的名言名句)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2.巧言令色,鲜亦仁! 3.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胡? 4.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5.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6.<<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7.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8.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9.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10.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11.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 12.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14.子谓<<韶>>:"尽美矣,又尽善也."谓<<武>>:"尽美矣,未尽善也." 15.朝闻道,夕死可矣. 16.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 17.放于利而后行,多怨. 18.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19.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20.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21.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22.君子欲衲于言,而敏于行. 23.德不孤,必有邻. 24.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 25.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26.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 28.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29.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30.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31.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32.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33.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而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34.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35.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36.子不语:怪,力,乱,神. 37.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38.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40.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 41.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42.笃信好学,守死善道. 危邦不入,乱邦不居.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邦无道,富且贵也,耻也. 43.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44.君子居之,何陋之有? 45.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46.吾未见好德者如好色者也.

论语十则教学设计1-人教版(精品篇)

论语十则教学设计1-人教版(精品篇)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论语〉十则》教案设计 课文感知: 论语》是我国古典文学的典范,也是我国古代人民智慧的结晶《。它深蕴了我国古代人民的智慧和道德风范,对弘扬民族文化和建设社会文明都具有积极的意义,它是中国的骄傲,也是世界的骄傲。在阅读中,要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感,提高学生学习文言文的情趣和热情。 学习目标: ①掌握常用的文言实词,能用现代汉语翻译课文。 ②理解课文思想内容,能流畅地朗读、背诵课文。 ③积累成语、格言、警句。 学习重点: 理解课文思想内容,能流畅地朗读、 ○课前准备 ①搜集资料:了解孔子及其儒家学说的概况;了解《论语》的主要内容;搜集最能表现松柏品性的诗句。 ②查阅工具书,疏通文意,把握全文梗概。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 同学们,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文明史的礼仪之邦,在它源远流长的历史长河中,曾出现过不少光耀千古的文化巨人,为我们留下了极宝贵的文化遗产,《论语》就是其中的一部辉煌的巨著,它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对我国的几千年的封建政治、思想和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即使在今天,它依旧光芒四射,熠熠生辉。现在就让我们怀着一种自豪的心情来研读它的节选部分《〈论语〉十则》。 交流探究 交流有关孔子、《论语》的知识 ①学生在四人小组内交流。 ②班上交流:每个知识点由一个同学介绍,其他同学作必要的修正、补充。 ③师生交流:教师用多媒体展示自己搜集整理的资料。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尊称为“大成至圣”。他对我国古代文化的整理、研究和传播,他的思想和学说,为中国文化乃至世界文明做出了不朽的贡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他列为世界十大名人之一。 《论语》是“语言的论纂”,也就是语录的意思,是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共20篇,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体例主要是语录体、对话体、叙事体。内容上以教育为主,包括哲学、历史、政治、经济、艺术、宗教等方面。从中可以看出许多当时社会的政治生活情况,看出孔子和他的弟子们的人格修养、治学态度和处世方法。

1《论语》阅读指导

《论语》(中华书局出版)阅读指导《论语》是名列世界十大历史名人之首的中国古代思想家孔子的门人记录孔子言行的一部集子,成书于战国初期,该书内容十分广泛,多半涉及人类社会生活问题,对中华民族的心理素质及道德行为起到过重大影响,北宋著名的政治家赵普有“半部《论语》治天下”的说法,可见其影响的巨大。爱读书之中国人,无不知《论语》,爱读书,而未曾读《论语》,是身为中国人最大的遗憾。现代著名的第一代新儒家马一浮先生在指导学生如何读经时,有这样一段极有现实价值的话:一、此学不是零碎断片的知识,是有体系的,不可当成杂货; 二、此学不是陈旧呆板的物事,是活泼泼的,不可目为古董;三、此学不是勉强安排出来的道理,是自然流出的,不可同于机械;四、此学不是凭借外缘的产物,是自心本具的,不可视为分外。 我认为阅读此书需要注意几点: 第一,心必须要静。《论语》绝不同于学习一般的学问。读这些书,也绝不同于读小说散文,更不是读报纸上的花边新闻。现代人最大的毛病就是急躁,心静不下来,不能融入到所作的事情当中去。没有一棵静心,读《论语》是没有效果的。 第二,在阅读之前,对孔子的生平要有所了解。如果不了解孔子的生平,理解这些篇章就会有一定的困难。当然,要想了解孔子的生平,最好的办法就是去看孔子传记,比如司马迁写的《史记·孔子世家》,钱穆先生写的《孔子传》,匡亚明先生写的《孔子评传》,李长之先生写的《孔子的故事》,还有其他人写的孔子传记小说等。 孔子,名丘,字仲尼,鲁国人。孔子生于公元前551年,谢世于公元前479年,享年73岁,在当时就算是长寿了。 孔子的祖先本是宋国人,后避难来到鲁国。孔子的父亲叔梁纥(hé)因立有战功,以勇力闻于诸侯,是当时著名的武士。叔梁纥先娶施氏,生有九女,没有儿子;后娶妾生一男子,叫伯尼(又名孟皮),但生有残疾。于是叔梁纥在66岁时又娶了颜氏女——颜徵在。她在鲁襄公22年夏历8月27日(公元前551年9月28日)生下了孔子。 孔子3岁的时候,叔梁纥就去世了。于是,颜徵在带着儿子迁居到鲁国国都曲阜城内的阙里居住,那里是颜氏娘家住地。孔子小时候的生活是贫困的,但在母亲的教育下,得以健康成长。《论语·子罕》中记载孔子回忆少年生活时说:“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他干过很多低贱的活,像是放羊,放牛,做吹鼓手,等等。20岁后,他做过“乘田”“委吏”这样的小差使,帮人家管理牛羊和仓库。孔子从小善于学习,尤其喜欢演习周礼。孔子曾经拜见过郯子,向他学习官制。孔子进入太庙,虚心好学,问这问那。孔子还专程到周天子的首都雒邑(今河南洛阳市王城公园一带),学习周礼和古代文献,向老子请教礼。孔子还向师襄学习音乐。当时,教育的课程主要是礼、乐、射、御、书、数这“六艺”,孔子都认真学习,并且成绩突出。除此之外,孔子还广泛学习了《诗》《书》《礼》《乐》《易》《春秋》,并融会贯通,为他后来整理“六经”做了铺垫。他回忆说:“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论语·为政》)15年的勤奋学习,使孔子在学问上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孔子从30岁到50岁,这个时期主要在鲁国从事教学和学术研究。孔子的著名弟子,大都在这个时期受教于他。期间,孔子曾经到齐国谋求发展,齐景公打算任用孔子,由于晏

论语中的仁

论语中的“仁” 孔子的“仁”中心思想,应从圣人、仁人、君子三者的等级秩序看,“圣”包含仁而成为比“仁”高的境界,不仅因为“圣”方才能“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修已以安百姓”,而且,孔子说:“圣人,吾不得而见之矣,得见君子者斯可矣”。在这个意义上,甚至尧舜也很难说已经臻达此境界——“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仁”的境界和“君子”境界尽管同样不易臻达,但却有可能通过全身心努力而实现人格转换。 《论语》的关键词“仁”出现过百余次,其意义有多重,需要细致厘定各层意味。一指“仁爱仁德”,共出现105次。又可细分为:“仁爱”如:“求仁而得仁”,“人而不仁”,“仁者安仁”;“亲爱”如:“仁民爱物”。二指“仁人、仁政、仁心仁术”,如“凡爱众,而亲仁”,“殷有三仁焉”,“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知者乐水,仁者乐山。”“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知者乐,仁者寿。”可以说,“仁”的主要含义就是“爱人”,用《孟子》引孔子的话说:“道二,仁与不仁而已矣”,将仁看作是孔子学说的根本和关键之所在,并从根本上显示出儒家和道家的理想人格君子风范的差异。

《论语》对“仁”有许多解释,或者说“克己复礼为仁”,或者说“仁者先难而后获”,或者说“能行五者(恭、宽、信、敏、惠)于天下为仁”,或者说“爱人”就是“仁”。这些说法需要细加分析,从不同层面加以考察。 在我看来,孔子的“仁”的思想可以分为四个层面: 其一,“仁”的精神是从主体身心出发,超越血缘关系而尊重他人权利并普遍性地爱他人。 这种普遍性地爱他人的观念,是“仁”的精神的最重要特征。在《论语·颜渊》中就有三条论及此,十分重要:“樊迟问‘仁’。子曰:‘爱人’。”“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仁乎哉?’”“仲弓问‘仁’。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在孔子看来,“爱人”与“克己”并不矛盾,通过克制自己的过分欲念而达到中庸协调的境地,在“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平等的人我观念下,恪守社会礼仪并达到“爱他人”的“仁”的境界。 在《论语·雍也》中,孔子第一次对“仁”加以确切定义:“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这句话同《论语》中孔子其它地方谈论“仁”

论语1

《论语?微子》中记载着孔子对几位历史贤人的评价:“子曰:‘不降其志,不辱其身,伯夷、叔齐与!’谓:‘柳下惠、少连,降志辱身矣, 言中伦行中虑,其斯而已矣。’ 谓:‘虞仲、夷逸,隐居放言,身中清,废中权。我则异于是,无可无不可。’”意思是:“孔子说:‘不贬抑自己的意志,不辱没自己的身份,就是伯夷、叔齐吧!’ 又说:‘柳下惠、少连,〔被迫〕贬抑自己的意志,辱没自己的身份,但说话合乎伦理,行为深思熟虑,他们只能这样做而已啊。’又说:‘虞仲、夷逸,过隐居生活, 说话放纵无忌,能保持自身清白,废弃官位而合乎权宜变通。可是我与这些人不同,没有什么可以,也没有什么不可以。’” 这段话蕴含着孔子灵活变通的大智慧。做官还是归隐,对于孔子而言并不绝对,而是有前提条件的, 即“邦有道,则仕;邦无道则可卷而怀之”;“邦有道,谷;邦无道,谷,耻也”;“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意思是倘若国家能为天下百姓谋福利,那就应该出来做官帮扶正义;如果国家混乱黑暗以权谋私,那就应该辞官归隐,而不是助纣为虐或尸位素餐。可见,在 孔子看来,“无可”“无不可”的标准要根据实际情况来定,对一件事没有绝 对的定论,关键要“合道”,也就是合情、合理、合义。 在语文教学中,我们也可以借鉴孔子这种灵活变通的处事艺术,做到“无可无不可”。 首先,教学模式方面“无可无不可”。语文教学中应以“教”为主的模 式与以“学”为主的模式相结合,整体而言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做到教师少教,学生多学。特别需要强调的是,教师“少教”并不代表教

师的教不重要,更不代表教师不需要教,任由学生自己做题摸索。做任何事最忌讳的就是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 近年来我国在教学改革中迈出了较大的步伐,取得了不少成果。但我们也不能回避其中丛生的乱象。之前我们从长期普遍存在的教师“灌输式”“填鸭式”的教育中总结经验教训,借鉴“杨思”“杜郎口”等学校的教学模式,提出把课堂还给学生,教师少教、学生多学,教师主要启发引导,学生则以“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学习。之后延伸出“疑探教学”“翻转课堂”等教学模式。理念与初衷本来是好的,可是不少学校在具体学习实践的过程中却走了不少弯路,甚至教学改革半路夭折。 究其原因,就是有的学校并没有真正理解“少教多学”的内涵与精髓,没能结合学校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落实。比如不考虑一些老师对新课堂是否有驾驭能力,以及学生不同层次的循序渐进等问题,只是一味盲目跟风,僵化刻板地学习外在形式,甚至在形式上简单粗暴地擅自发挥,这样做必然导致“失之毫厘,谬以千里”的结果。再例如,决策者在教学流程的安排上和各流程时间的掐定上,整体把握住大方向就好,不能扣的太死,不能规定是十分钟,结果十分钟二十秒就不行。因为我们面对的是有思想有情绪的学生,是活生生的人,而不是靠程序设定的冰冷机器。如果在某个学习环节学生产生了疑惑,老师应当予以适当引导,而不能为了符合时间要求,硬性强制学生不懂装懂。一堂好的示范课,不但要体现出授课形式的新颖,更要体现出对教育规律的尊重。否则,所谓的教育革新,不过是换了一个花样更复杂的牢笼而已。

论语中的学习名言

论语中的学习名言 1)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佚名 2)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 3)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里仁》 4)子曰:“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论语·卫灵公》 5)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出自《论语·子路》 6)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论语·述而》 7)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论语·颜渊》 8)既来之,则安之。——《论语·季氏》 9)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论语·述而》 10)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颜渊》 11)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论语·子罕》 12)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为政》 13)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子罕》 14)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论语·子罕》 15)子曰:“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论语·公冶长》

16)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论语·子罕》 17)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佚名 18)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论语·为政》 19)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论语·雍也》 20)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学而》 1)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雍也》 2)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学而》 3)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 4)子曰:“过而不改,是谓过矣。”——《论语·卫灵公》 5)子曰:“有教无类。”——《论语·卫灵公》 6)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论语·卫灵公》 7)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论语·为政》 8)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论语·雍也》 9)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论语·学而》 10)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为政》 11)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论语·公冶长》 12)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论语·泰伯》

论语十则原文及翻译

论语十则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3、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4、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5、子曰:“由,诲汝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为政》) 6、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里仁》) 7、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8、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 9、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子罕》) 10、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卫灵公》)

1、翻译:孔子说:“学习知识并且按时温习它,不也是令人高兴的事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交流、学习),不也是令人快乐的事吗?别人不了解自己也不怨恨,不正是品德高尚的人吗 2、翻译: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尽力呢?跟朋友交往是不是真诚,诚实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过了呢?” 3、翻译:曾子说:“我每天反复检查我的行为:为人处事有不真诚的事吗?与朋友交往有不诚实的事吗?老师教授的知识有不复习的吗?”孔子说:“复习旧的知识从而知道新的知识,可以凭借这个成为老师了。” 4、翻译:孔子说:“只读书却不认真思考,就会迷惑;只空想而不读书,就会疑惑。” 5、翻译:孔子说:“仲由,教给你的理解了吗?懂得就是懂得,不懂就是不懂,这也是聪明啊。” 6、翻译:孔子说:“见到贤人就要向他学习,希望能达到他的水平,见到不好的人就要自我反省。” 7、翻译:孔子说:“三个人一起走,其中必定有可以做我老师的人,学习他的优点,如果自己也有他的缺点就加以改正。” 8、翻译:曾子说:“有抱负的人不可以不胸怀宽广,意志坚定,因为他肩负着重大的使命(或责任),路途又很遥远。把实现‘仁’的理想看作自己的使命,不也很重大吗?直到死才停止,这不也是很遥远吗?” 9、翻译:孔子说:“年末天气寒冷,这时才能知道松柏是最后凋零的。” 10、解释:子贡问孔子:“有没有一句忠言可以一生受用遵循的呢?”孔子说:“也许就是仁爱待人!自己所不愿要的,不要强加到别人身上。”

论语、孟子经典名句子

1、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君子专心致力于根本的事务,根本建立了,治国做人的原则也就有了。) 2、礼之用,和为贵。(礼的应用,以和谐为贵。) 3、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孔子说:“君子,饮食不求饱足,居住不要求舒适,对工作勤劳敏捷,说话却小心谨慎,到有道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这样可以说是好学了。) 4、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子贡说:“贫穷而能不谄媚,富有而能不骄傲自大,怎么样?”孔子说:“这也算可以了。但是还不如虽贫穷却乐于道,虽富裕而又好礼之人。”) 5、不患人之不已知,患不知人也。(不怕别人不了解自己,只怕自己不了解别人。) 6、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我十五岁立志于学习;三十岁能够自立;四十岁能不被外界事物所迷惑;五十岁懂得了天命;六十岁能正确对待各种言论,不觉得不顺;七十岁能随心所欲而不越出规矩。) 7、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君子合群而不与人勾结,小人与人勾结而不合群。) 8、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知道的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智慧啊!) 9、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一个人不讲信用,是根本不可以的。)《论语》简介 10、礼,与其奢也,宁俭;丧,与其易也,宁戚。(与其奢侈,不如节俭;就丧事而言,与其仪式上治办周备,不如内心真正哀伤。) 11、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跟有仁德的人住在一起,才是好的。(如果你选择的住处不是跟有仁德的人在一起,怎么能说你是明智的呢?) 12、苟志于仁矣,无恶也。(如果立志于仁,就不会做坏事了。) 13、人之过也,各于其党。观过,斯知仁矣。(人们的错误,总是与他那个集团的人所犯错误性质是一样的。所以,考察一个人所犯的错误,就可以知道他没有仁德了。) 14、朝闻道,夕死可矣。(早晨得知了道,就是当天晚上死去也心甘。) 15、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士有志于(学习和实行圣人的)道理,但又以自己吃穿得不好为耻辱,对这种人,是不值得与他谈论道的。) 16、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不怕没有官位,就怕自己没有学到赖以站得住脚的东西。不怕没有人知道自己,只求自己成为有真才实学值得为人们知道的人。) 18、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君子明白大义,小人只知道小利。) 《论语》十则课文译评 19、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见到贤人,就应该向他学习、看齐,见到不贤的人,就应该自我反省(自己有没有与他相类似的错误)。) 20、以约失之者鲜矣。(用礼来约束自己,再犯错误的人就少了。) 21、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君子说话要谨慎,而行动要敏捷。) 22、德不孤,必有邻。(有道德的人是不会孤立的,一定会有思想一致的人与他相处。) 23、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质朴多于文采,就像个乡下人,流于粗俗:文采多于质朴,就流于虚伪、浮夸。只有质朴和文采配合恰当,才是个君子。) 24、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懂得它的人,不如爱好它的人;爱好它的人,又

论语原文全文完整版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 子乎?」(1.1 ) 2.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1.2 ) 3.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1.3 ) 4.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1.4 ) 5.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1.5 ) 6.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凡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1.6 ) 7.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1.7 ) 8.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1.8 ) 9.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1.9 ) 10.子禽问于子贡曰:「夫子至于是邦也,必闻其政,求之与?抑与之与?子贡曰:「夫 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1.10 ) 11.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1.11 ) 12.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 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1.12 ) 13.有子曰:「信近于义,言可复也。恭近于礼,远耻辱也。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 (1.13 ) 14.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1.14 ) 15.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 也。」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1.15 ) 16.子曰:「不患人之不己之,患不知人也。」(1.16 )

论语中的名言及解释

论语中的名言及解释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学习而又时常复习,难道不是一件愉快的事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高兴的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一个有德的君子吗? 2.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我每天三次反省自己:为别人做事,是否尽心、忠实?和朋友交往,是否真诚?对老师所传授的知识,是否认真复习?” 3.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君子,饮食不要求饱足,居住不要求舒适,对工作勤劳敏捷,说话却小心谨慎,到有道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这样可以说是好学了。” 4.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不担心人们不知道自己,只担心自己不知道别人。 5.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这是孔子说他自己:“志于学”,是说孔子有志于学,立志要学习;“三十而立”指孔子三十的时候已立业,学说已渐成体系,(用在现在的人身上大概是事业小有建树的意思);“不惑”遇事明辩不迷惑,少疑惑;“知天命”,所谓“不怨天,不尤人”,懂得了天命,正确看待自己;“耳顺”说各种话都能听能容忍;“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是说自己到了七十岁的时候,随心行事也可以不逾越规矩了。 6.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复习旧的知识,能够从中有新的体会或发现。这样,就可以做老师了。

7.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学习而不思考,人会被知识的表象所蒙蔽;思考而不学习,则会因为疑惑而更加危险。 8.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知道的就说知道,不知道就承认不知道,这才是真正的明智。 9.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已矣。 每天能学到一些自己没有的知识,每月不忘自己已掌握的知识,这样就可以说是好学的了。 10.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君子看中义,小人看中利。与君子谈事情,他们只问道德上该不该做;跟小人谈事情,他只是想到有没有利可图。 11.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见到贤能的人就要(努力向他)看齐,见到不贤能的人就要(以他为反面教材)做自省。 12.君子欲衲于言,而敏于行。 君子要少说虚话,多干实事 13.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做事勤敏,又好学,不以向地位比自己低、学识比自己差的人请教为耻。14.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 颜回这个人很好学。为人不迁怒他人,不重复犯(同样的)错。 15.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质朴胜过了文饰就会粗野,文饰胜过了质朴就会虚浮,质朴和文饰比例恰当,然后才可以成为君子。

论语十则教案

《论语》十则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①掌握常用的文言实词,能用现代汉语翻译课文。 ②理解课文思想内容,能流畅地朗读、背诵课文。 ③积累成语、格言、警句,能对照反省自己。 二、教学重点 背诵、翻译、理解课文内容。 三、课前准备 ①搜集资料:了解孔子及其儒家学说的概况;了解《论语》的主要内容;搜集最能表现松柏品性的诗句。 ②借助工具书,通读全文,把握内容梗概。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①介绍孔子及其《论语》。 ②朗读、背诵课文。 ③研读前五段内容。 教学设计 一、激起兴趣,导入学习 1、导入: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文明史的礼仪之邦,在它源远流长的历史长河中,曾出现过不少光耀千古的文化巨人,为我们留下了极宝贵的文化遗产,如《论语》、《老子》、《孟子》、《庄子》、《荀子》等。特别是《论语》对我国几千年的封建政治、思想、文化产生了巨大影响。即使在今天,其精华部分依然为人们所效法。下面我们就来共同探究学习《〈论语〉十则》。板书课题。 2、介绍孔子及其《论语》: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尊称为“大成至圣”。他对我国古代文化的整理、研究和传播,他的思想和学说,为中国文化乃至世界文明做出了不朽的贡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他列为世界十大名人之一。 《论语》是“语言的论纂”,也就是语录的意思,是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共20篇,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体例主要是语录体、对话体、叙事体。内容上以教育为主,包括哲学、历史、政治、经济、艺术、宗教等方面。从中可以看出许多当时社会的政治生活情况,看出孔子和他的弟子们的人格修养、治学态度和处世方法。 二、诵读感知 ①范读:教师朗读示范。学生体会语气、语调、停顿等。 ②自读:学生自读课文, ③感知:本文内容主要包括哪两个方面? 学生交流后,教师概述:本文主要包括学习和个人修养两方面的内容,前五则着重谈学习,后五则着重谈修养做人。(有的地方内容上有交叉,教师应该在分析中给学生讲明。) 三、合作探究学习课文前五则 1、学生放声自由朗读前五则。 2、齐读。

《论语》和《孟子》中的成语和哲理

《论语》和《孟子》中的成语和哲理《论语》和《孟子》中的成语和哲理 1、不耻下问。《论语〃公治长》:"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2、不得其死;指人不得善终。《论语〃先进》:"若由也~不得其死然。" 3、不亦乐乎;《论语〃学而》:"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4、不在其位~不谋其政;不担任那种职务~就不考虑那方面的事情~语出《论语〃泰伯》 5、从心所欲;随自己的心意~想怎么样就怎么样。《论语〃为政》:"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6、当仁不让;语本《论语〃卫灵公》"当仁不让于师"朱熹注:"当仁~以仁为之任也,虽师亦无所逊。言当勇往而必为也。"后来泛用"当仁不让"表示遇到应该做的事~就要积极主动地去做~不应该推委。 7、恶衣恶食;粗劣的衣食。《论语〃里仁》:"士致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8、发愤忘食;用功学习~努力工作~忘记了吃饭。《论语〃述而》:"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子曰:"女爰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女~同"汝"~你,爰~何。,后泛用以形容十分勤奋。 9、犯上作乱;犯上:触犯长上,作乱:指造反。《论语〃学而》:"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international, Unicom international market, adapted future people on city of development needs, based Yu industry support, and traffic advantage, and Yangtze River culture, and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advantage, established city development target: radiation absorb Yangtze

译文(1)论语

通过SWIFT MT103/202转让的现金基金投资协议。 改变的受益人(C.O.B) 本投资协议的是交付现金基金投资通过SWIFT MT103和斯威夫特MT202转移(以下简称“投资协议”)签署于今年4月24日,2018年,进入一个完整的效果,成为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协议由以下各方之间反映出的受益人改为中国银行(香港)有限公司(二)在下列各方之间、双方之间订立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合同: 以下简称“乙方/接受方/项目负责人” 甲方同意向乙方支付总金额的6.5%作为乙方的运营费用; 然而,甲乙双方分别被称为投资者和接受方,共同被称为“双方”;和 鉴于,双方已签订本协议,仅在本协议规定的活动中以最少一(1)年的时间共同参与;和 鉴于,甲乙双方本着充分理解的方式签订本协议,其构成本协议中约定的与本协议有关的活动的组成部分;和 然而,乙方/接收方希望通过SWIFT MT103从投资者银行确认的SWIFT MT103接收现金资金转账。乙方/接收方确认有充分的公司和法律责任接受资金。乙方/接收方必须有现金基金和/或信用额度,以便乙方/接收方使用现金资金支付这笔交易;和 甲方/投资者欲将现金资金的所有权及利息通过原寄往中国银行(中银大厦分行),银行地址:香港花园路1号,SWIFT代码:BKCHHKHHXXX,账号:012-663-9-213663-2,以中国银行(香港)有限公司为受益人。有限,日期:时间:23/04/2018,事务代码:、快速参考代码:的€49000000(四千九百万欧元)从甲方/投资者的指定银行巴克莱银行股价,帐户号码:GB27BARC20005043752626上述现金基金转移到乙方/接收器的银行(原迅速复制附加附录5);和 鉴于,甲方/投资者在此声明,在伪证罪的处罚下,将现金资金转移给乙方/接收方,即良好、干净、清晰、无犯罪来源,并将自由、明确所有留置权、产权负担和第三方利益;和 鉴于,乙方/接收方同意以一定的成本接收现金资金,且甲方/投资者已同意根据以下条款和条件提供上述资金;和 鉴于,双方特此声明并保证其拥有完全的公司权力和许可,以签订本协议;和 因此,考虑到本协议中所包含的前提和相互承诺和承诺,以及其他良好而有价值的考虑,在此确认的收据和充分性,双方特此达成如下协议: 篇文章中,我 目的,商业活动 第1.1节业务的地点。 作为甲方,可随时在任何地点或地点确定其营业地点或营业地点,以确定和确认。 1.2节的术语 本协议的期限(“期限”)自本协议签订之日起生效,直至各合资企业及/或附属公司及其投资终止,除非本协议提前终止,并按照本协议的规定终止。 1.3节的业务活动 (一)甲方应当完全有权做任何事情,依法可以做协议,单独行动的唯一代表协议执行所有必要的文件协议的代表,与各种金融交易和资产管理合同和执行财务或与选定的来源和银行对存款合同协议在他的自由裁量权,在最佳利益的协议。但所有这些行动必须得到投资者的批准和授权,并在本协议中定义。 (b)甲方将有充分的权力和权威监督和直接投资的资产账户,包括权力和权威来购买、出售、交换、转换,否则影响交易在任何股票,债券,项目建设、研究、技术、基础设施和其他证券与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