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课程设计思路

课程设计思路

课程设计思路
课程设计思路

需要考虑:

系统有多种用户权限,每个权限的用户能实现的功能不一样

系统有多个阶段,每个阶段能执行的功能也不一样

解决思路:

设计两个全局变量,一个用来存储当前所处的阶段,一个用来存储当前用户所属的级别,先实现所有的功能,然后执行每个功能之前先进行判断,这个阶段能执行这个功能吗?当前用户的级别能执行这个功能吗?如果都符合,就能执行,不符合,就不能执行

需要考虑:

系统的管理员具有修改这些对象的权力,能够进行编辑

解决思路:

设计一个全局变量,用来存储当前正在操作的对象,每次浏览或者操作的对象发生变化,都将新的对象赋值给这个全局变量,也就是说这个全局对象时一个克隆体,所以操作的一直都是这个全局变量而不是实际的对象,不管要进行浏览或者编辑,读取和操作的都是这个克隆体,如果要修改,只需要把这个克隆体复制一个替代了原来的那个对象就可以了

需要考虑:

系统的设计思路是什么样的

解决思路:

自上而下的思想,先思考这个程序要做什么,能做什么,比如说能让用户登录以便区别用户的权限并且控制一个用户只能投3票,比如说能对需要征名的对象进行操作(浏览、添加、修改以及投票等),假设只需要有这两种功能就行了,那么开始设计系统的时候就分为用户的管理以及需要征名对象的管理这两部分

再以对用户的管理为例向下操作,比如说这个部分又分为要能登陆的时候对用户身份进行验证,比如会所这个部分需要能够查看修改景区对象,假设只有这两个部分的话,那么设计对用户的操作就分为身份验证和操作景区对象这两个部分

再以身份验证为例继续向下设计,假设身份验证有两个功能,一个功能是确定用户的身份,具有什么样的权限,另一个就是根据用户的身份和权限弹出不同的界面

假设设计到了这个层次已经没有办法再细分了,那么就需要两个函数或者说方法,一个函数的功能是进行身份验证功能,另一个函数用于根据用户权限弹出不同的对话框

然后就是具体的实现,比如说要进行身份验证,可能需要对所有已经存储的用户信息挨个验证,这些信息可以存储在一个列表或者集合或者数组里,然后循环验证,如果通过,就执行弹出对话框的那个函数,如果所有的都不符合,就提示输入信息是错误的,具体一点实现可以用递归的思想

总结一下,就是先自上而下进行设计,然后一步一步地细分出来,直到不能再细了,然后每个功能分配一个函数,最后想办法把这个函数的功能实现了即可

需要考虑:

界面的设计和对应

解决思路:

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来,也可以采用自上而下分成模块的思路,比如一开始显示一个登陆对

话框,登陆完成后根据用户类别的不同弹出不同的界面,比如说弹出了普通用户的界面,普通用户有查看征名对象和修改密码的功能,那么点击查看征名对象就弹出一个查看征名对象的窗口,点击修改密码就弹出一个修改密码的功能,弹出查看征名对象的对话框又有推荐名称和其他的功能,那么点击相应的按钮就又会出来相应的对话框,依次类推,这种设计思想的功能是结构比较简单,但缺点是需要做的对话框太多,太麻烦,具体设计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来

然后下面是比较简单笼统的设计:

两种思路:

第一种:

就一个界面,权限不符合的时候某个功能键就是灰色或者不可使用状态

这样的话所有用户都可以用一个类来表示,这个类有一个变量就是权限,执行函数的时候根据对象的这个变量来判断能不能执行

然后需要征名的实体是一个类

实体对应的推荐名称是一个类

由于这些对象都不止一个,所以用List或者Set类来保存,比较方便

由于针对不同征名对象的推荐名称应该是不同的内容,所以可以给需要征名的实体类加一个变量,这个变量就是推荐名称类对象的集合

或者存储在不同的文件中通过文件名或者其他方式的绑定来确定

然后可能需要一个类就是函数的主类,用来保存全局变量以及启动程序等,所有难界定的功能等等都存在这个类里

第二种思路就是上面设计思路里说的那种:

不断地细分,做很多个对话框,类的设计和上面的一样

CAD课程设计思路、内容与步骤(doc 7页)

CAD课程设计思路、内容与步骤(doc 7页)

课程设计说明书 课程名称:中文版AutoCAD2009基础教程 设计题目:包装CAD课程设计 专业:包装工程班级:0601 学生姓名: 学号: 起迄日期: 2009年06月8日~2009年06月13日

1.

2.设计过程和方法。 进行设计基本技能的训练。例如计算、绘图、熟悉和运用设计资料(手册、图册、标准和规范等)以及使用经验数据、进行经验估算和处理数据的能力1、4课程设计的意义 做为包装工程的学生,需要了解怎么使用一些绘图软件去制一些包装容 器 展开图和立体图,以便更好的去绘制和设计一些新的包装容器,更好的完成本门学课。通过cad一个学期的课程学习,我能够基本了解怎么使用cad快速去绘制一些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熟练的掌握了cad的一些基本命令。通过最后cad 的课程设计,能够更好的帮助我们加深对cad的了解和更加熟练的去使用cad,有利于我们对擦得的掌握,是对我们一个学期cad学习的一个总结和考核。只有通过cad的课程设计,才能把cad总个领会贯通。通过解决在课程设计中所遇到的一些问题,可以使我们更好在以后的工作与学习过程中更好更快的使用cad去解决一些问题。 2、设计思路 包装cad课程设计,是综合实训课程,课程建设的目的是通过最后一课程设 计,能够使我们熟练的掌握怎么样使用cad来绘制一些包装容器的展开图与立体图。这次课程设计的主要做的是机械零部件的三视图、机械零部件立体图形、瓶类包装容器的立体样式图、电子产品包装盒的展开图与立体图、电子产品包装内衬的立体图与三视图、装配图。 3 、设计内容及步骤 3、1 液晶显示器瓦楞纸箱的外盒内衬装配图的绘制 1、液晶显示器包装瓦楞纸盒展开图和立体图的绘制: 液晶显示器的外包装使用的是瓦楞纸箱,首先要做的事情就是确定瓦楞纸箱的宽高,箱型和尺寸的选取将依据下列条件: a根据销售型纸箱还是运输型纸箱来确定纸箱的箱型。 b确定纸箱的尺寸: c内装物的特性(尺寸、重量、重心、排列组合方式等等);

课程设计的理念和思路

在专业核心课程设计、建设和教学实施过程中,贯彻以下教育理念: 终身学习的教育观:现代教育主要是培养学生终身发展的四项基础能力: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教师必须转变角色,从传授者变为引导者,改变以“教”为中心的传统的教学方法,转为以“学”为中心,学生自主学习;重视学生的学习权,使“教学”向“学习”转换;把学生变成自己教育自己的主体,受教育的人必须成为教育他自己的人。 多元智能的学生观:高职学生具有形象思维的智能结构特点,适宜以实践知识为学习起点的培养模式;在教学中,因材施教,按学生的特点,发掘学潜能,发展个性,学习实践知识和必需够用的理论知识;在课程学习过程中不要让学生再遭遇智慧关闭的经历,多让学生体验智慧开启和增强自信的经历,要把我们的教育从制造失败者的教育变成塑造成功者的教育。 建构主义的学习观:学生的知识是在一定的情境中通过与他人的互动,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源,主动建构获得的。灌输式教学限制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剥夺了学生建构知识和理解自身的机会;学生通过探究和主动学习,才能达到最好的学习效果。专兼职教师要为学生创设适宜的学习情境,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使学生能主动地建构他们自己的经验和知识。 能力本位的质量观:课程的目标是培养完成综合性工作任务的职业能力。通过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学习,学生在个人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建构专业系统化知识,完成从初学者到高素质技术技能专门人才的职业能力发展。学生不仅要获得专业的职业技能、职业资格和必备的专业知识,更要获得自我发展的内化的职业能力,有能力在职业生涯中不断获得新的发展。 过程导向的课程观:课程以理论和实践一体化的工作过程为导向,构建“工作过程完整”而不是“学科完整”的学习过程。从职业工作出发选择课程内容,并按照职业能力从易到难的顺序安排教学;课程内容首先强调获取完成工作任务的过程性知识,解决“怎么做”(经验)和“怎么做更好”(策略)的问题,然后是适度够用的陈述性知识(理论知识)。 行动导向的教学观:强调“为了行动而学习、通过行动来学习”,工作过程与学习过程相统一。教师是课程学习过程的组织者、咨询者和协调人,学生是行动主体,教学遵循“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估”的完整“行动”过程,在教学中专兼职教师与学生互动,让学生通过“独立地获取信息、制订和实施计划、检查评价成果”,建构真正属于自己的经验和知识体系。

单片机课程设计题目汇总(全)

单片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课程设计题目汇总 说明:为便于同学提前探讨开发思路,特将本课程设计的可选题目发给大家。 每个同学可以在以下题目中选一题要求:课程设计考核内容包括:源程序;设计报告文档基于单片机的电子时钟设计设计内容:1、用LCD液晶作为显示设备(30分) 2、可以分别设定小时,分钟和秒,复位后时间为:00: 00:00 (30 分) 3、能实现日期的设置,年、月、日(30分) 4、其他创新内容(10分)如:闹钟功能;显示星期;整点音乐报时等。 图示: 2010-04-09 MON 11:06:42 基于单片机的交通灯显示系统(一) 设计内容:1、东西方向、南北方向均有红、黄、绿三种信号灯;(30 分) 2、带紧急制动按钮,按钮按下,所有方向亮红灯;再次按下,恢复正常显 示(20分) 3、夜间模式按钮按下,所有方向显示黄灯闪烁(20分) 4、实时提醒绿灯亮的剩余时间(30分)图示: 基于单片机的交通灯显示系统(二) 设计内容:1、东西干道和南北干道的通行分左行、右行、直行,其中左行、右行固定15秒;直行固定30秒(40分) 2、信号灯分绿灯(3种)、红灯、黄灯,每次绿灯换红灯时,黄灯亮3秒 钟。(30分) 3、东西干道和南北干道交替控制,每次干道绿灯交替时,有 3 秒钟所有干道的交通灯都是黄灯闪烁3秒钟,提示已经进入路口的车辆迅速通过。(30分)

4、其他创新内容。(10分) 图示: 四、基于单片机的波形发生器设计 设计内容:1、设计一款能产生3种以上波形的波形发生器(30分) 2、设计波形选择按钮(采用3个独立按键)(10分) 3、点阵显示波形图案(20分) 4、能同时输出两种波形(30分) 5、显示频率(10分) 图示: 五、基于单片机的LED点阵广告牌设计 设计内容:1、能显示不同字符、图形的LED点阵广告牌(30分) 2、用独立按键控制不同字符的切换效果(如闪烁、静止、平移)(30 分) 3、可通过串口从电脑下载更新需要显示的字符(30分) 4、其他创新功能(10分) 图示:略 六、基于单片机的篮球计分器设计 设计内容:1、设计LCD显示篮球比分牌(30分) 2、通过加分按钮可以给A队或B队加分(20分) 3、设计对调功能,A队和B队分数互换,意味着中场交换场地。(20 分) 4、显示比赛倒计时功能(20分) 5、创新内容:如显示第几小节(10分) 显示: A 083: B 079 4th Period 10:25

教学思路与设计理念

教学思路与设计理念 【教学思路】 先引导学生理解小壁虎借尾巴的原因。接着,借助插图,由扶到放,让学生通过朗读、演示、讨论等多种形式,理解讲小鱼、老黄牛、燕子尾巴作用的词句并了解它们尾巴的功能。最后,诱导学生瞻前顾后,弄懂壁虎尾巴能帮助爬行和保护自己的功能,以及可以再生的特点。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让学生真正地走进文本,融入角色,体会课文的情感,从而与故事的主人公产生心灵的共鸣。 教学背景分析 【教材分析】 《小壁虎借尾巴》是部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的一篇主体课文,它是一篇童话,主要讲了一件小壁虎借尾巴的事,按着小壁虎挣断尾巴、借尾巴、又长出新尾巴的过程来写的,向孩子们介绍了各种动物尾巴的作用。 本课是以连环画形式的呈现,课文中没有生字注音。本节课的阅读是给以后学生无拼音阅读打下基础。因此教给学生预习的方法很重要。在学生预习的基础上,加之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识字量,再加上画面的提示,在阅读过程中应该会比较快的掌握。 【学生分析】

一年级的小学生正处在阅读的起始阶段,根据本课的课型特点及语言特色,在教学方法的总体构想上,我采用情境教学法,运用生动形象的多媒体等教学手段,把学生带入课文情境,让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中,产生好奇心、求知欲,在跃跃欲试的状态下进入阅读。使学生始终保持主动参与的角色意识,激发学生通过这个故事,认识到小鱼、老黄牛、燕子尾巴的作用,了解小壁虎的尾巴有再生的功能,课文浅显易懂,线索明了,人物对话角色鲜明,是对学生进行朗读训练,培养良好语感的最佳范例。 【教法分析】 本课的教学以“突出一个特色,遵循四个原则,落实两个结合”为指导思想设计教法、学法、以及教学程序。 “一个特色”培养学生自读会读。遵循哪四个原则呢? 1.“三为主”原则,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以语言文字训练为主线; 2.直观性原则,充分利用直观形象、激发兴趣、创设情景。 3.文道统一原则,在学习课文时,教育学生讲文明、懂礼貌。 4.课内外联系原则,让学生把课堂知识向课外阅读、观察、研究这一应用上延伸,开拓视野,增长见识。在目标上落实两个结合,即学习语文与认识事物结合起来,把握科普童话教学特点,又把语言文字的训练与逻辑思维训练结合起来。在这样的指导思想下,本课的教法主要用导学法即“讲——扶——放”、直观法、朗读式教学法。学法是自读、读中思考、读中讨论、举—反三,贯彻“自读、会读”这一

课程设计定义

课程定义一. 课程定义: (广义)课程是指所有学科(教学科目)的总和,或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各种活动的总和(狭义):是指一门学科或一类活动。学科课程也称“分科课程”,是由一系列不同类别的学科或学术领域以及与之相应的各种间接经验组成的课程二. 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的区别:第一,从目的上讲,学科课程主要向学生传递人类长期创造和积累起来的种族经验的精华;活动课程则主要让学生获得包括直接经验和直接感知的新信息在内的个体教育经验。第二,从编排方式上讲,学科课程重视学科知识逻辑的系统性,活动课程则强调各种有意义的学生活动的系统性。第三,从教学方式上讲,学科课程主要是以教师为主导去认识人类种族经验;而活动课课程主要以学生自主的交往为主获取直接经验。第四,在评价方面,学科课程强调终结性评价,侧重考查学生的学习结果;而活动课程则重视过程性评价,侧重考查学生的学习过程。核心课程”既指所有学生都要学习的一部分学科或学科内容,也指对学生有直接意义的学习内容。社会问题课程是核心课程的重要表现形式优点:第一,强调内容的统一性和实用性,以及对学生和社会的适用性;第二,课程内容主要来自周围的社会生活和人类不断出现的问题,学生积极参与学习,具有相当强烈的内在动机;第三,通过积极的方式认识社会和改造社会。缺陷:第一,课程的范围和顺序没有明确地规定,学习的内容可能是零乱的、琐碎的和肤浅的;第二,学习单元可能被

搞得支离破碎,知识的逻辑性、系统性和统一性受到影响;第三,由于缺乏有组织的内容,文化遗产不可能得到充分体现,而且还可能背离家长对课程的期望和高等院校对课程的要求。国家课程也称“国家统一课程”,它是自上而下由中央政府负责编制、实施和评价的课程,地方课程是在国家规定的各个教育阶段的课程计划内,由省一级的教育行政部门或其授权的教育部门依据当地的政治、经济、文化、民族等发展需要而开发的课程。校本课程是由学生所在的学校教师编制、实施和评价的课程。必修课程是指同一学年的所有学生必须修习的公共课程,是为保证所有学生的基本学力而开发的课程。选修课程:是指依据不同学生的发展方向,容许个人选择的课程,是为适应学生的个性差异而开发的课程。二者关系:首先,从课程价值观看,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之间的关系可以归结到“公平发展”与“个性发展”之关系的层面;其次,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具有等价性,即二者拥有同等的价值;再次,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相互渗透、相互作用,二者有机统一,成为个性化课程体系的有机构成。 三.课程设计的层次:1.宏观层面的课程设计(主要解决课程设计的基本理念问题,包括课程设计的价值取向、课程的根本目的、课程的主要任务、课程的主要结构等等。),2.中观层面的课程设计(以宏观的课程设计为前提和基础,它的主要任务是将宏观的课程设计具体化为各门课程的大纲或标准,并且以教科书或其它形式的教材为物质载体表现出来。),3.微观层面的课程设

课程设计理念及思路演示教学

课程设计理念及思路

本课程的设计基本理念是:以就业为导向、应用为目标、实践为主线、能力为中心、企业指导、参与课程的开发。在进行本课程教学设计时,充分考虑了如下教学理念: ①学生在校学习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 ②工学交替的实施; ③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的教学; ④教、学、做一体化的场地; ⑤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 ⑥把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应用融入到课堂等教学理念,进行了本课程的教学设计。 1、以就业为导向 本课程在设计时就充分考虑了学生就业的需求,因此在课程设计中突出了在能力培养上,注重环境的建设。根据本专业特点的要求,利用校内外实习基地,坚持边学边做,反复训练,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突出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通”与“专”两方面的能力,让学生广泛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动手能力。 2、以应用为目标 围绕应用性人才培养目标,深入企业进行调研,广泛征求意见,对课程内容进行模块化重组。与传统学科型课程不同,基于职业岗位能力的课程设计采用的是倒推法,即从企业上岗标准出发,来构建课程模块,设计教学活动。 3、以实践为主线 简化不必要的理论,坚持实践为重、理论够用的原则进行课程建设。课程教学中首先遵循理论来自于实践的原则,采用先进的现代教育技术,制作高水平的教学课件,插入大量的案例教学,把真实的情境搬进课堂,教学举例选用外贸单位的实例,以增强知识点的实践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以能力为中心 坚持以能力为中心、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来设计课堂教学,在学生就业岗位需求分析的基础上来确立能力目标,将能力培养贯穿于课程教学之中,实现由传统的以教师为主体的知识传授型教学模式向以学生为主体的能力培养型教学模式的转变。突破原课程以教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重点是以工作过程导向的教学活动设计,融教、学、做于一体,边干边学,工学交替,在干中学,学中干。 5、以任务驱动、项目驱动、角色扮演、案例教学法引导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进行“手—脑—心”全方位的学习。 6、注重现代教学资源建设和使用,提高教学质量 注重教学内容先进与实用。教学技术上将“平面教学”与“立体化教学”技术有效应用,即教师课堂上“平面”讲授基础理论的同时,多采用多媒体技术、教学短片、图片和难点演示等“立体化”教学手段将生产现场逼真地播放给学生观看。 一、课程设计的理念

课程设计理念和思路

课程设计理念和思路 一、课程设计的理念 本课程采用的是以外贸单证员岗位职业标准为依据,以职业能力为本位,以实际工作任务为引领,以工作过程为主导,与行业企业合作进行课程规划设计,课证结合,融“教学做”为一体的工学结合课程建设模式。 课程的设计体现了开放性、职业性和实践性三个特点。开放性,体现在课程应由校内专任教师与行业企业专家合作进行课程建设;职业性,体现在课程培养目标设立以岗位职业能力标准为依据、以职业能力为本位;实践性,体现在课程内容以实际工作任务为引领、以工作过程为主导。 课程着眼于学生职业岗位能力的培养和职业素质养成,关注学生终身学习与可持续性发展。课程依据“国际贸易实务专业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表”中的审证开证、制作和办理单证、审单交单和单证归档等四个工作项目设置。打破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特征的传统学科课程模式,转变为以外贸单证工作任务为中心组织课程内容,让学生在完成具体项目的过程中学会完成相应工作任务,并构建相关理论知识,发展外贸单证职业能力。 课程内容突出对学生外贸单证职业能力的训练,理论知识的选取紧紧围绕工作任务完成的需要来进行,同时又充分考虑了高等职业教育对理论知识学习的需要,融合了外贸单证职业资格证书对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要求。通过校企合作,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等多种途径,采取工学结合、工学交替等形式,充分开发学习资源,给学生提供丰富的实践机会。教学效果评价采取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校内考核与企业考核相结合的方式,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重点评价学生的职业能力。 本课程的设计基本理念是:以就业为导向、应用为目标、实践为主线、能力为中心、企业指导、参与课程的开发。在进行本课程教学设计时,充分考虑了如下教学理念: ①学生在校学习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 ②工学交替的实施; ③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的教学; ④教、学、做一体化的场地;

课程设计报告与开发

任务导向式课程设计与开发方法培训 解决任何问题的核心是:学习成长改变 学习:要有终身学习的能力,也就是学力 成长:当你的成长速度跟不上爱人时,婚姻就出现问题 当你的成长速度跟不上学生时,教育就出现问题 当你的成长速度跟不上老板时,工作就出现问题 当你的成长速度跟不上下级时,管理就出现问题 当你的成长速度跟不上市场时,公司就出现问题 改变:改变才是最伟大的历练。 情商和平台:一根绳子可以卖五块,但绑在螃蟹上就值五十块,这就是平台。想成功先发疯,头脑简单往前冲。 进入课程: 小组讨论: 问题:任务完成过程中的知识点如何体现? 开发目标 信息化 标准定位 到底对学生有没有帮助? 一、课程开发是什么? 开发一门课,包含什么 为什么有这么多问题出现?

1.没有统一的方法论。 2.每一个任课教师永远站在局部,不知专业标准是什么。 3.其实课程开发的能力是教育部对每一个教师的要求。 二、为什么是企业的人来分享职业教育课程设计与开发? 1.我国职业教育面临的挑战 一是高校专业设置,人才培养方向与市场需求变化不同步二是毕业生毕业找不工作,企业找不到人 2.中国经济发展的机遇与挑战 无法支撑整个经济的转型, 3.面对新机遇,我们能做些什么 三个对接: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课程内容与职业 行为的改变是达成业务结果的fcwt 三、基于行为改变的课程设计开发模型--MADDIE Management课程开发项目管理 Analyses需求分析 design课程架构设计 deveiopment课程内容开发 Evaluation课程评估

提问:MADDIE 课程设计开发方法论的好处是什么? 一是提高课程质量;二是减轻开发难度;三是缩短开发周期;四是降低教学难度。 小结:概念;意义和好处。 四、课程开发项目管理 提问:在课程开发项目启动阶段,你曾经遇到哪些问题? 做好统筹规划, 做好三件核心事:A 需求分析、D 课程架构设计、D 课程内容开发。 课程开发项目管理 团队、时间和预算是三个要素 (一)课程开发计划 团队、时间和预算 团队: 1.需要什么角色的人(项目经理、教学设计者、业务内容专家、图形美化师、文档开发者、种子讲师);

语文课程设计思路解读

语文课程设计思路解读 来源:原创发布时间:2012-9-3 14:58:11 作者:罗昆霞点击:118 -------------------------------------------------------------------------------- 语文课程设计思路解读 第一节三个维度相互渗透融为一体 课程目标是每一门课程的设计首先要考虑的问题,“知识与能力、方法与过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的课程目标,是本世纪之初我国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纲领性文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发展纲要》中提出的。三维目标作为语文课程的设计思路,是在2001年7月出版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首次被正式表述的,后在课程标准的修订过程中作为总目标呈现,但其课程设计思路的导向作用实质上是没有变的,我们可以把它看作是课程目标设计思路。这个课程目标设计思路的基础是:对广大语文教师教育教学实践的总结提炼,对我国语文教育的优良传统的继承,对当代中外先进教育理论的汲取。三个维度的课程目标被广大语文教师和语文教育研究者认为是科学的、全面的、发展的课程目标。三个维度目标相互渗透融为一体也是《语文课程标准》课程设计的一大特色。 三个维度课程目标的确定,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我国语文教育改革的发展变化。在相当长的时间里,甚至在早期课程改革的某些阶段,都存在将知识的传授作为教学的主要目的和教学评价的首要内容,将知识与能力人为地分离开来,语文教学的目的就是识记被分解出的几十成百的知识点,极端的做法是教师根据知识点命题并做出标准答案,学生死记硬背标准答案,考试时再原封不动地复述出来,完全把学生当作知识的容器。这样的知识是死的知识,是难以运用的知识,是不能解决实际问题的知识,更别说发挥语文课程“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的作用了。许多语文教育的有识之士深刻地认识到:知识爆炸的近几十年,科技文化的发展和知识的更新,比过去几千年发展的总和还要多,每一个人穷其一生也难得知识冰山之一角,我们不应该把学生当作知识的容器,把其有限的生命用来储存无限的知识。教育的目的是促进人的发展,知识素养尤其是能力素养是人持续发展的基础。我们要精选有利于学生持续发展的知识供学生学习,更要着力于学生能力素养的提高,因此,在语文课程的实施中,绝不能忽视学生的能力培养。认识到这一点,我们对学生的能力培养普遍重视起来,尤其是学生的自学能力的培养。有关学生能力培养的专题研究也风靡一时。通常知识目标的表述往往运用“了解、明确、知道、认识、积累”等词语,而能力目标表述的方式通常是“能……”或“能够……”。 知识的学习是为了运用,是为了解决实际问题。运用知识解决问题是人类生存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能力,也只有在运用知识的过程中学习新知、解决问题,知识才会学得牢记忆深,才会逐渐形成能力,才会使学习活动事半功倍。因此,对于人的发展来说,知识素养和能力素养缺一不可,知识素养和能力素养的培养不可分离,应有机融合相互促进。义务教育语文课程目标设计就体现了这一

课程设计的理念和思路之欧阳光明创编

*欧阳光明*创编 2021.03.07 课程设计的理念 欧阳光明(2021.03.07) 在专业核心课程设计、建设和教学实施过程中,贯彻以下教育理念: 终身学习的教育观:现代教育主要是培养学生终身发展的四项基础能力: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教师必须转变角色,从传授者变为引导者,改变以“教”为中心的传统的教学方法,转为以“学”为中心,学生自主学习;重视学生的学习权,使“教学”向“学习”转换;把学生变成自己教育自己的主体,受教育的人必须成为教育他自己的人。 多元智能的学生观:高职学生具有形象思维的智能结构特点,适宜以实践知识为学习起点的培养模式;在教学中,因材施教,按学生的特点,发掘学潜能,发展个性,学习实践知识和必需够用的理论知识;在课程学习过程中不要让学生再遭遇智慧关闭的经历,多让学生体验智慧开启和增强自信的经历,要把我们的教育从制造失败者的教育变成塑造成功者的教育。 建构主义的学习观:学生的知识是在一定的情境中通过与他人的互动,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源,主动建构获得的。灌输式教学限制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剥夺了学生建构知识和理解自身的机会;学生通过探究和主动学习,才能达到最好的学习效果。专兼职教师要为学生创设适宜的学习情境,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使学生能主动地建构他们自己的经验和知识。 能力本位的质量观:课程的目标是培养完成综合性工作任务的职业能力。通过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学习,学生在个人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建构专业系统化知识,完成从初学者到高素质技术技能专门人才的职业能力发展。学生不仅要获得专业的职业技能、职业资格和必备的专业知识,更要获得自我发展的内化的职业能力,有能力在职业生涯中不断获得新的发展。 过程导向的课程观:课程以理论和实践一体化的工作过程为导向,构建“工作过程完整”而不是“学科完整”的学习过程。从职业工作出发选择课程内容,并按照职业能力从易到难的顺序安排教学;课程内容首先强调获取完成工作任务的过程性知识,解决“怎么做”(经验)和“怎么做更好”(策略)的问题,然后是适度够用

课程设计理念与思路

课程设计理念与思路 一、课程设计理念 打破传统师范专业重学术体系和知识传授的特点,努力寻找师范教育和职业教育的有机结合。立足中国现当代文学自身的系统性,突出小学教育的专业性,立足学校的办学定位,建立全方位、多角度现代教学体系。特别注重教学思路,教学手段的创新,在“实践——体验——感悟”中,以较少的课时达到更有效的教学目的,真正做到知识传授以“必需、够用”为度,注重学生的能力培养,使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既能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又能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和文学作品的分析、鉴赏能力,为学生将来的职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课程设计思路 《中国现代文学》课程的设计思路是:依托中小学语文教师岗位需求,针对课程特点和课程实际,进行教材选编、课程内容设计、教学模式设计、实施方案建设和评价体系设计,确立知识、能力、素质三个层次的目标,构建知识、能力和素质并重的课程模式。 1.打通现当代,尝试“1+1=1”的教学模式,打造“一体两翼”的教学体系。 传统汉语言文学专业将中国现当代文学分成中国现代文学和中国当代文学两门课程,20世纪80年代末期以来,不断有学者提出打破传统的“二分法”,把百年的中国文学连成一个整体。目前,国内部分高校已经将中国现当代文学作为整体进行教学,我们也进行了大胆的尝试,打通现当代,尝试“1+1=1”的教学模式。这样做的好处是首先统一本课程教学的学术思想和文学史观,即中国现当代文学时间上的百年文学,空间上的大陆和港澳台文学;其次,“百年中国文学”的框架,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把握文学发展的连续性。 同时,我们也试图构造“一体两翼”的教学体系,即以原著文本为主体,一翼直击国内文学、教育理论最前沿,一翼努力贴合中小学教育一线,力图将前沿理论和岗位需求结合起来,打造出最适合学生职业需求的教学模式。 2.融“教、学、做”于一体,实施工学结合,既保证课程学科特点,又强化职业能力的培养。

浅谈plc课程设计理念

浅谈PLC课程设计的理念 摘要:本文针对中职课程的特点,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为基础,对《电气控制与PLC》课程进行了探讨。探讨了针对中职机械类学生的一些教学方法,从而提高AUTO CAD的教学质量。 关键词:中职、PLC课程、学生兴趣 为了培养工作在电气企业一线的高素质技术应用型人才,《电气控制与PLC》课程的课程设计体现了工学结合的理念,我们与电气行业、企业的工程师、专家组成的专业建设委员会合作,以行业和岗位的需求为导向,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为目标,进行系统化的项目课程开发。 《电气控制与PLC》课程教学设计充分结合现代职业教育的思想和理念,符合工学结合的特点,体现工作过程的完整性和课程的系统化。 根据电气企业的发展需要,依据能够胜任电气企业的电工技术等岗位所必需的知识、素质、能力来选取教学内容,对后续课程、电工考证应知应会内容等起到很大的支撑作用。课程内容的排序是由简单到复杂、由单一到综合的工作过程来组织教学内容,并兼顾理论知识的系统性和连贯性,为学生的可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根据课程服务的电气专业的岗位需求,基于电气控制真实的工作任务,由简单到复杂的工作过程,在认真分析所服务专业岗位工作过程的基础上,提取工作项目和任务,依据基于工作过程的六个要素:对象、内容、手段、组织、产品、环境,选择具有代表性的电气控制工作对象,将课程开发设计为六个项目,项目一煤炭输送机的继电—接触器控制,工作对象为煤炭输送机,工作手段为继电—接触器控制;项目二物业供水系统的控制,工作对象为生活水泵,工作手段为继电—接触器控制;项目三十字路口交通灯控制,工作对象为交通灯,工作手段为继电—接触器控制;项目四将继电—接触器控制系统改造为PLC控制系统,工作对象为煤炭输送机,工作手段为PLC控制;项目五PLC与变频器、触摸屏在恒压供水中的应用,工作对象为生活水泵,工作手段为PLC 控制;项目六PLC与变频器、触摸屏在带有显示的十字路口交通信号灯控制,工作对象为交通灯,工作手段为PLC控制。 对于相同的工作对象,基于实际的工作过程提炼出递进的不同的工作内容,例如项目一煤炭输送机的继电—接触器控制,提炼出四个层层递进的工作内容,1、煤炭输送机的点动控制2、煤炭输送机的连续运行控制。3、煤炭输送机的前进、后退的手动控制。4、煤炭输送机的自动停止控制。工作过程的组织、产品和环境是在实训室分组协作完成煤炭输送机的继电—接触器实训任务。 例如项目六十字路口交通灯控制,工作对象为交通灯,PLC与变频器、触摸屏在带有显示的十字路口交通信号灯控制,工作对象为交通灯,工作手段为PLC控制。该顺序控制设计法的思路是先设计系统工艺过程,再画顺序功能图和梯形图。功能图和梯形图分别如图1和图2所示。 在图1中,针对顺序控制要求,PLC提供了顺序功能图SFC语言支持。系统提供S0-S999共1000个状态供编程使用。

培训课程设计与开发的基本技巧和方法

培训课程设计与开发的基本技巧和方 法 1 2020年4月19日

培训课程设计与开发的基本技巧和方法 培训课程开发是培训师的核心能力。能否开发出满足培训对象需求、具有一定理论深度、课堂教学效果良好的培训课程是衡量一个培训师水平的重要标志。而拥有一批具备培训课程开发能力的优秀培训师,又是企业培训机构核心竞争力的集中体现。然而,由于企业培训要求具有较强的针对性与实用性,培训学员的类别层次非常复杂,市面上又缺少合适的培训教材。因此,培训课程开发非常困难。那么,怎样才能开发出一门优秀培训课程呢?自古“文无定法”,其实培训课程开发也因其培训内容、培训方式与培训对象的巨大差异,难以用一个模式来固定。可是任何事物又有一定的规律性,培训课程开发能够分为以下几个部分: 第一部分:需求分析 准备进行培训课程开发之初,必须对受培对象进行有针对性的需求调研。调研能够分为以下四部分,其主要内容以及各部分所占的大致比例可参见图表1。

了解企业培训师要对培训企业的自然情况、独特文化、组织结构、在行业内的竞争状况、提出这次培训的背景以及培训组织方对本次培训的期望等有一定的了解。培训师对企业的调研,既有助于在课程开发时体现出行业与企业的特点,达到与企业的文化相匹配,与企业的制度流程相吻合,与企业人的心态相共振,又有助于拉近培训师与企业的距离,从而成功地讲授课程。 了解项目企业全年的培训计划,由一个个培训项目组成。所谓培训项目就是针对企业一部分特定人群、选取特定的培训内容、采用适当的培训手段、具有明确培训目标的一次性培训活动。它包括培训目标、课程设置、教材选定、教师聘任、具体实施、考试测评、效果反馈等诸多要素,课程开发是其中的一个组成部分。课程开发必须完全服从和服务于培训项目的要求。因此,培训师在开发与设计培训课程时必须了解项目的开发背景、总体教学计划、课程设置、时间安排、学员状况等,并据此进行课程的设计。每门课程在进行内容安排与取舍、教材的编写与选用、培训方法的确定与实施、培训形式的选取与安排时都要考虑,怎样做才能满足项目的总体要求,怎样安排才能与其它课程匹配,这样才能很好地完成项目的目标。 了解学员培训师要了解学员的岗位要求、工作技能与经验、需要解决的问题、对培训的期望、对培训的经验、组成和类别、学员对工作的心态、对培训

最新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设计的背景、课程性质、课程理念和设计思路精品版

2020年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设计的背景、课程性质、课程理念和设计思路精品 版

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设计的背景、课程性质、课程理念和设计 思路 《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是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新理念和我们研制课程标准的基本思想设计制定的。它的总体设计思想集中反映在课程标准的第一部分“前言”中。这一部分共谈了四个问题:课程设计的背景、课程性质、课程理念和设计思路。 一、课程设计的背景。 这一问题只是在课程标准“前言”的开头部分简要的提出。因为,整个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也是这门课程设计的背景,各门学科的课程标准有相同之处,这里不必再重复。然而这是一门新开设的课程,它的开设有其特殊背景,需要在学习课程标准时首先了解,才能正确掌握课程标准的精神。 1.时代要求加强和改革德育课程。时代已进入21世纪,德育逐渐成为全世界教育关注的重点与难点问题。人类如何共处,民族如何共处,国家如何共处,人与自然如何共处是摆在我们面前必须解决的紧迫问题。学会共处,“学会关心”是21世纪各国教育专家的共同口号,而这正是在新的世纪里,对人的思想品德和社会性发展提出的新要求,是一个道德教育问题。各国都在研究和加强德育,只是有的不叫“道德教育”,而称“品性教育”或“品质教育”。我国在深化基础教育改革,加快素质教育步伐的时候,也十分强调改进和加强德育,认为“思想政治素质是最重要的素质”(江泽民),“德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灵魂”(李岚清)。 建国以来,我国一贯重视小学思想品德教育,并在1981年开设小学德育课程——《思想品德》课。20多年来,这门课在教材建设和教法改革上不断努力,对小学生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的养成产生较大的影响,打下初步基础,取得了教育成效。1992年起又在小学3~6年级开设了《社会》课,引导学生观察社会,参与社会实践,进行社会知识和国情教育,并锻炼了学生的日常生活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这两门课在加强小学德育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是,分科设课也带来了一些问题。主要是各自按学科体系设计课程,教育内容脱离小学生生活实际;两门学科之间在内容上又有许多交叉重复。而为了避免重复,《思想品德》课出现单纯品德教育,缺乏知识基础,存在概念化、简单化、成人化倾向;《社会》课又因知识面广、信息量大而忽略品德教育,二者均不利于小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2000年12月,中办、国办下发了《关于适应新形势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意见》,指出“要切实提高中小学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并提出了“努力

[《语文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解读]语文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

[《语文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解读]语文课 程标准的设计思路 1《语文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解读2011 版新课标的第一部分—前言,分三个部分:课程性质、课程基本理念、课程设计思路。下面我就从课程设计思路来为大家做个解读。这个课程设计思路的基础是:对广大语文教师教育教学实践的总结提炼,对我国语文教育的优良传统的继承,对当代中外先进教育理论的汲取。一、两个明显变化1、题目的变化题目的改变:2001 版是“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2011 版是“课程设计思路”。题目就明确是语文“课程”的设计思路,下面的内容也是围绕“课程”的设计以及“课程的目标”“课程标准的实施”建议来表述的; 而我们以前用的课程标准表述这一部分时题目却是“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易让人误解。本来,我们开设的是语文课程,并非开设的“语文课程标准”,所以“设计”也应该是围绕“课程”进行的,并非围绕“课程标准”。2、条款由 4 条增加到 5 条,表述更加明确、具体。新增加了第二条第二条明确告诉我们语文课程应注重引导学生多读书、多积累,重视语言文字运用的实践,在实践中领悟文化内涵和语文应用规律。二、课程设计思路的解读理论1、第一条“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应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继承我国语文教

育的优良传统,汲取当代语文教育科学理论的精髓,借鉴国外母语教育改革的经验,遵循语文教育的规律,努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弘扬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创造力和凝聚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发挥积极的作用,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解读:这就把语文课程的指导思想与我们国家目前发展的总体指导思想紧密结合在一起; 而且明确提出语文课程的目的是“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是学生可持续发展、终身学习的基础。语文课程与时俱进不言而喻。而我们以前所使用的 2001 版课程标准就没有明确提出这一点,只说明“语文课程应为提高学生道德品质和科学文化素养,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创造力和凝聚力,发挥积极的作用。 ”与新课程标准一对比,就明显感觉到旧标准提出的目标不够具体,没有与我们国家目前提出的终身教育相联系。理论2、第二条“语文课程应注重引导学生多读书、多积累,重视语言文字运用的实践,在实践中领悟文化内涵和语文应用规律。 ”解读:这就说明要想让学生学好语文,教师就要引导学生多读多写,日积月累,尽可能多地进行语文实践活动(其实就是对语文的学习多进行运用的训练)。这与基本理念“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基本特点”第二部分中“应该让学生多读多写,日积月累,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体会、把握运用语文的规律”要求相一致。在丰富多样的语文实践活动中,学生的实践体会才会深刻、真实、强烈,学生才会逐

最新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设计的背景、课程性质、课程理念和设计思路

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设计的背景、课程性质、课程理念和 设计思路

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设计的背景、课程性质、课程理念和设计 思路 《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是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新理念和我们研制课程标准的基本思想设计制定的。它的总体设计思想集中反映在课程标准的第一部分“前言”中。这一部分共谈了四个问题:课程设计的背景、课程性质、课程理念和设计思路。 一、课程设计的背景。 这一问题只是在课程标准“前言”的开头部分简要的提出。因为,整个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也是这门课程设计的背景,各门学科的课程标准有相同之处,这里不必再重复。然而这是一门新开设的课程,它的开设有其特殊背景,需要在学习课程标准时首先了解,才能正确掌握课程标准的精神。 1.时代要求加强和改革德育课程。时代已进入21世纪,德育逐渐成为全世界教育关注的重点与难点问题。人类如何共处,民族如何共处,国家如何共处,人与自然如何共处是摆在我们面前必须解决的紧迫问题。学会共处,“学会关心”是21世纪各国教育专家的共同口号,而这正是在新的世纪里,对人的思想品德和社会性发展提出的新要求,是一个道德教育问题。各国都在研究和加强德育,只是有的不叫“道德教育”,而称“品性教育”或“品质教育”。我国在深化基础教育改革,加快素质教育步伐的时候,也十分强调改进和加强德育,认为“思想政治素质是最重要的素质”(江泽民),“德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灵魂”(李岚清)。 建国以来,我国一贯重视小学思想品德教育,并在1981年开设小学德育课程——《思想品德》课。20多年来,这门课在教材建设和教法改革上不断努力,对小学生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的养成产生较大的影响,打下初步基础,取得了教育成效。1992年起又在小学3~6年级开设了《社会》课,引导学生观察社会,参与社会实践,进行社会知识和国情教育,并锻炼了学生的日常生活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这两门课在加强小学德育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是,分科设课也带来了一些问题。主要是各自按学科体系设计课程,教育内容脱离小学生生活实际;两门学科之间在内容上又有许多交叉重复。而为了避免重复,《思想品德》课出现单纯品德教育,缺乏知识基础,存在概念化、简单化、成人化倾向;《社会》课又因知识面广、信息量大而忽略品德教育,二者均不利于小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2000年12月,中办、国办下发了《关于适应新形势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意见》,指出“要切实提高中小学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并提出了“努力

课程设计方案

全国汽车维修专业说课材料 《汽车涂装工艺》课程设计 顺德中专学校,马涛 该课程是以任务驱动为教学方法的《汽车涂装工艺》课程中一个学习任务的教学设计。 分享的内容有五点:任务设计、教学组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评价。 1、任务设计 1、设计思路:该任务是课程中最重要的出发点和终结点。任务必须 具备三个特点:工作需要、学生想要、学校能教。采用“双元 制”教学模式让学生自己体验真正的企业工作模式,得到工作中需要怎样的学业知识;学生回到学校总结自己工作的经验和疑惑,总结经典、能动、可操作性强的案例作为任务,这样的任务即提高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也体现了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学校在学生提出的基础上结合学校实际资源,其中包括:外部资源、教师素质、教材支持,整合所有知识构架,重新提出一系列训练的任务。 2、任务和教材整合:任务书+教材的模式,我主要采用了高教社出 版,吴复宇老师主编《涂装工艺与使用》。 3、知识的重构 对汽车涂装工艺的特点和学生工厂实践案例的反馈,整合了五个大的任务作为课程体系的主干。这五个任务突出体现了该课程的特点。任务包括的知识体系从简到繁,从易到难。多层次立体化的任务体系。课程中,不单只对一个知识点训练,而是通过五个任务的体系,重复加强训练学生知识和技能。今天我和大家分享的是这个体系中的任务B。 2、教学组织 1、我是基于原有的传统教学模式的基础上,在有针对性的课程上尝试课改。我再开展现在教学理念的基础上也是基于传统教学模式,教会学生基础理论的基础上开展的一系列的教育活动的展开。 “基础学习+企业见习+任务驱动”是我这门课程组织的模式。任务驱动是今天是讲解的重点。 2、教法和学法的结合是很重要的 记得一位德国老师说,一节课上哪个老师讲的最少,学生做得最多,那么这是一个优秀教师的典型特点。现代的教学课堂,教法和学

课程设计的理念与思路

课程设计的理念与思路 一、课程设计的理念 本课程的设计理念是:围绕职业岗位能力,基于工作过程,以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设计教学项目,按照项目任务所需的知识、能力要求选择教学内容,课程和课程内容排序以项目管理规范和实际工程项目施工组织设计的内容为参照,注重对学生进行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全面培养。 二、课程设计的思路 按照课程设计的理念,首先我们以校企合作为基础,深入企业调研,共同开发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设计学习项目,确定课程内容;然后,进行教学做一体化的课程组织和

实施;建立与职业岗位能力培养相适应的课程考核评价体系;最后进行基于工作过程的特色教材的开发。 虽然本课程的专业教师大多有企业的工作经历,而且课程负责人有多年的企业工作经验及企业培训经验,但为了让我们的课程更加符合企业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充分体现职业性,近年来我们一直坚持与企业一起合作,共同设计和开发基于真实的建筑施工组织设计和现场管理工作过程的课程内容。 传统的建筑施工组织教学大多是要求生学完相关的理论再去综合实践,这样的结果要么是学生已经忘记所学理论,要么是学生的操作能力总是建立在老师实践教学内容之上,缺少主动探究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我们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核心,强调教学过程的实践性,按“课堂与工地同一,教具与工具同一、学生与工人同一”的思路,采用任务驱动、项目导向、案例教学等教学模式组织教学。结合真实工程项目,通过教师指导和学生实训有机结合、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做与学有机结合、教室和实训室有机结合,最大限度地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素质以及学生的职业能力。

为了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以开放性的思路,课程组教师与中建三局、武建集团、山河集团等企业的技术人员一起,按照“能力为主、知识为辅;过程为主、结果为辅”的原则,确定专业知识和岗位技能的评价要素、权重和考核形式,构建以职业岗位能力为核心、包括专业知识、专项技能、综合技能、团队意识、职业素养在内的综合考核评价体系。

课程体系设计方案

专业课程体系设计方案 济南职业学院电子工程系 二○一四年四月五日

专业课程体系设计方案 一、课程体系建构 (一)课程体系开发流程 通过对行业和本区域典型电子企业的调研,确定专业对应的岗位群、岗位任职要求和主要工作任务,分析归纳职业能力,引入行业企业技术标准和职业资格标准,按照“工作岗位→工作任务→职业能力→典型工作任务→课程体系”一一对应、层层递进的方式,构建课程体系,如表1所示。 表1 课程体系的开发流程表 实施阶段实施途径阶段成果 1.行业企业岗位调研与需求分析①确定调研企业; ②实施访谈、调研; ③撰写调研报告。 专业面向的工作岗 位、岗位任职要求 2.工作任务分析①工作任务描述; ②工作任务汇总; ③企业专家访谈; ④校企合作理事会组织实践专家论证评审。 工作任务描述 3.职业能力归纳 ①行业、企业专家与学校教师共同分析工作任 务所对应的职业能力; ②校企合作理事会组织实践专家论证评审。 岗位职业能力描述 4.典型工作任务提炼①典型工作任务提炼; ②企业专家访谈; ③企业生产线实地调研; ④校企合作理事会组织实践专家论证评审。 典型工作任务描述 5.项目化课程体系构建①参观企业生产线,研究企业真实产品; ②开发设计学习项目; ③校企合作理事会组织实践专家论证评审。 开发出岗位职业能力 培养所对应的专业核心课 程及项目化课程体系 (二)课程体系构建的具体过程 调研典型企业,确定工作岗位群:通过对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黄三角高效生态经济区、济南高新区等区域内企业的调查分析,电子类企业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主要集中在以电子产品装配、电子工艺操作、电子生产管理等为主的电子产品制造岗位群,以生产质检、产品维修为主的产品检测维护岗位群和以小型电子产品设计、开发与售后服务为主的产品开发与客户服务岗位群。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