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曲棍球的起源

曲棍球的起源

曲棍球的起源
曲棍球的起源

曲棍球的起源

曲棍球又称草地曲棍球,是奥运会项目中历史最为悠久和光辉的项目之一。曲棍球(Hockey)这一名称起源于法语,意思是牧羊人的棍杖。作为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体育项目之一,曲棍球的出现要比最初的奥林匹克运动会早1200年或者更多。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曲棍球的起源,欢迎阅读!

曲棍球简介:

曲棍球又称草地曲棍球,是奥运会项目中历史最为悠久和光辉的项目之一。起源于法语,意思是牧羊人的棍杖。作为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体育项目之一,曲棍球的出现要比最初的奥林匹克运动会早1200年或者更多。

男、女子曲棍球分别于1983年和1987年被列为全国运动会的正式比赛项目。中国男子曲棍球队取得了第一届亚洲杯赛的第三名,第^一届、第十四届亚运会的第五名。国家女子曲棍球队曾获得第一届亚洲杯赛冠军;第十一届亚运会第二名;1991年冠军杯赛第五名;世界大学生运动会第二名和洲际杯赛第二名。近年来,中国女子曲棍球队进步较快,在2000年悉尼奥运会上获得第五名,2002年获得第10届冠军杯赛冠军、第十四届亚运会冠军和2004年雅典奥运会第

四名。

奥运会曲棍球比赛设男子和女子两项。曲棍球场地为绿色的人造

草场,长和宽分别为100码和60码。球的重量为156克至163克。球棍选用高强度工程塑料或木质材料制成。棍头部分比较坚硬,具有一定的弹性。球棍的一侧为平面,另一侧为凸面,规则规定只能用平面一侧接触球。球棍长度一般不超过1米。运动员左手握棍把,右手握球棍的中上部。上场队员不得穿带有铁钉的鞋或佩戴对其他队员可能造成危险的物品,必须戴护腿板。守门员应佩戴头盔、护脚、护腿、护身、护手以及保护上臂和肘部的护具。

曲棍球起源:

最早的“考证”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000年。在埃及尼罗河流域的贝尼;哈桑(Beny Hasson)发现的第十六个坟墓的壁画上,有两人相对而立且手持弯曲木棍彼此交互重迭,这很可能就是现代曲棍球运动的前身。另一个“证据”是1922年在雅典海岸防波堤上发掘的古代遗迹中,雕刻在坡壁上的一幅浮雕,描绘着6个球员参加一种类似曲棍球的游戏。浮雕中,4人持棍在旁站立,中央两位似做曲棍球的争球动作,与现代曲棍球的争球方式十分类似。

历史学家认为,曲棍球运动在许多国家的古文明时期就已经出现了。在中国、印度、波斯等国也有历史记载。依据推论,古代人类就曾以树枝和棍棒打击或滚动球状物,用以庆贺凯旋;或向固定的目标物滚掷石头,或用棍仗逗弄圆石滚转自娱。这些活动经过漫长岁月的演变和不断改进,渐渐演化成现在的曲棍球运动。

亚洲、欧洲、美洲和非洲都曾流行过以弯棍击球的游戏。据文献记载,古希腊的建筑浮雕上有两人持弯棍争球,4人持弯棍一旁观看的图

案;埃及出土文物中发现有持弯棍击球的描述;中国唐代也流行过步打球的游戏。现代曲棍球19世纪下半叶兴起于英国。

1840年英国成立世界上第一个曲棍球俱乐部,1875年伦敦一些曲棍球俱乐部创立世界上第一个曲棍球联盟。1886年英国曲棍球

协会成立,同年出版了竞赛规则。1895年英国举行首次曲棍球赛。后逐渐传入印度等英联邦国家。1920年的安特卫普奥运会上,曲棍球又重新回到奥运赛场上。在1924年的巴黎奥运会上,巴黎奥运会的组织者以曲棍球运动没有统一的国际组织为由拒绝接受。从1928年阿姆斯特丹举行的第9届奥运会起,曲棍球成为常设比赛项目。

现代曲棍球运动却是起源于19世纪初的英国,并于1908年伦敦奥运会首次成为正式比赛项目,1928年成为固定比赛项目,1980 年增加了女子项目。从20年代开始的30年间,印度几乎垄断了所有世界冠军,夺得了从1928年到1956年共6届奥运会金牌。印度曲棍球历史上一共出现过5个巴比尔-辛赫,第一个辛赫率领印度队6-1击败荷兰队,夺得1952年赫尔辛基奥运会曲棍球金牌。

世界的人种、语言和宗教

世界的人种、语言和宗教 1.通过学习记住世界三个主要人种及地理分布,了解汉语、英语、俄语、法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的分布地区。 2.培养学生通过阅读“世界人种的分布”和“世界语言的分布”图,获取相关知识的能力。通过看各种图片了解宗教建筑,并记住主要宗教(基督教、伊斯兰教、佛教)及建筑物。 3.通过学习,树立正确的种族观,能够正确对待宗教信仰的差别,培养唯物史观,树立无神论观念。 教材分析关于“世界人种”,教材开门见山,根据人类体质方面的特征,地球上的人类可以分为三个主要人种:白种、黄种和黑种。然后,介绍了白种、黄种和黑种的特征和分布,简洁清楚。一方面,对知识是一种查漏补缺,另一方面,训练学生的读图能力,带着这些问题在图中查找,获取相关知识。另外,教材还强调,世界上的人种只是根据身体外部的特征不同来认识的,没有优劣之分,要求学生树立正确的种族观。通过“读一读”了解环境对人种形成的影响。开阔学生的视野,对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认识更加深刻,是培养唯物史观的良好时机。 关于“世界语言”,教材一开始,首先介绍了世界使用语言的一般情况。然后,着重介绍了:汉语、英语、俄语、法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和它们的应用地区,并配了六幅插图,使学生直接感受到语言和文字的差异,以及文化的差别。 “世界语言的分布”使我们更能直观的了解6种语言的主要分布,锻炼学生的读图获取有用知识的能力。 “世界的宗教”部分,教材用宗教建筑物引出,但没有介绍宗教的内容,只是把它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做了简单概括。把人分为两类:信教的称为教徒,不信教的称为无神论者。简单介绍了世界的三大宗教:基督教、伊斯兰教、佛教的教

徒人数和分布地区。 教法建议本节内容知识点多,地名多,但容易理解。如果一味的叙述地理事实,会使课堂枯燥。可以利用一些图片以及声像材料,创设情景,增强感染力,使学生切实体会到多元的文化和异域的差异。 1.出示图片(包括白种人、黄种人和黑种人),提问:从体质的外部特征上看,他们有什么差别?你能描述他们的外部特征吗?你知道他们分布在哪儿吗?读“世界人种分布图“经过讨论,师生的互相补充后,教师按三大人种的皮肤、毛发、面部特征、分布地区列出表格,让学生读图填写。 3.查阅世界人种分布图,做练习世界语言:用录音机分别录一小段英、俄、日、法、西班牙广播或歌曲,也可以由老师学一两句外语,学生讲几段会的外语。可将学生分成6个组,分别代表6种主要的语言,每组先在“世界语言的分布”图上找出所代表语言的分布,然后派代表分别介绍每种语言的使用人数和地区。 世界的宗教:用宗教建筑物图片引出宗教,用图片简单介绍世界的三大宗教:基督教、伊斯兰教、佛教的教徒人数和分布地区。对于宗教的内容只是把它作为一种社会现象,简单概括。对于教堂、清真寺、寺庙可从它们的建筑艺术、时代背景上介绍,点明了他们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的.价值。 提问:从体质的外部特征上,他们有什么差别?你能描述他们的外部特征吗?描述外部特征应从哪几方面着手?(皮肤、毛发、面部特征)他们主要分布在哪儿? (学生活动)世界上有不同的人种,他们的外貌有很大的差异,这种差别是由于人类在很长时期内,相当隔离地生活在不同的地理环境下的缘故。朗读“阅读材料”了解环境对人种的影响。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第二单元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第6课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课时作业

第6课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学业达标] 1.(2018·湖南师范大学附中期中)恩格斯说:“意大利人是现代欧洲各个民族中间的长子,是西方现代文化转型中最先觉醒的民族。”这主要是指意大利( ) A.最早产生资本主义萌芽 B.率先开辟了新航路 C.首先倡导复兴人文主义 D.最先开展宗教改革 答案 C 解析依据“西方现代文化转型中最先觉醒的民族”并结合所学可知,意大利是文艺复兴最先兴起的城市,文艺复兴运动的兴起使得意大利的思想文化领先于世界其他地区,故选C 项。意大利的威尼斯、佛罗伦萨等城市和西北欧的尼德兰等城市几乎同时产生资本主义萌芽,所以意大利在这方面没有独创性,排除A项。率先开辟新航路的是西班牙和葡萄牙,进行宗教改革的主要国家是德意志,排除B、D两项。 2.(2018·新疆乌鲁木齐一中月考)历史课上,同学们针对文艺复兴运动的实质展开讨论,最后认定其实质就体现在“兴”上。“兴”的含义是( ) A.希腊、罗马古典文化的复兴 B.神学文化的复兴 C.封建文化的重新兴盛 D.资产阶级文化的兴起 答案 D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文艺复兴实质上是在复兴古希腊罗马文化名义下的一场资产阶级的思想文化运动,所以“兴”的含义应为资产阶级文化的兴起,故D项正确,排除A项。神学、封建文化是文艺复兴运动抨击的对象,故排除B、C两项。 3.(2018·黑龙江鹤岗一中月考)薄伽丘《十日谈》中有个《裁判官的故事》。故事描述了一个财主因为亵渎耶稣被宗教裁判所判处火刑。后来他通过送礼疏通关系,被释放回家。该故事意在( ) A.提倡人在现世生活的享受 B.揭露教会腐败 C.鼓动人们去反对天主教会 D.反对禁欲苦行 答案 B

世界宗教

二、问答题 1、简述启蒙主义者对宗教的论述。 欺骗与无知结合的产物。托马斯·霍布斯:宗教是“国家所允许的谎言妄语”。伏尔泰:基督教教义:“最卑鄙的混蛋所作出的最卑鄙的欺骗”。梅叶:一切宗教“起初是由狡猾而巧妙的权术捏造出来。继而是由骗子手、无赖汉加以复述,后来是由人民中间一些愚昧无知的人盲目地加以相信,最后是由国王和有势力的人用权力加以支持。 2、简述原始宗教产生的认识论根源和社会根源。 一、认识论根源1.对自然现象的认识2、对人类自身的认识3、对灵魂与肉体关系的认识;二、社会原因1、部落、氏族划 分和认同的需要2、维护社会秩序的需要(代替法律与道德的作用)4.宗教是人类历史上产生的,是人类生存方式发展到一定程度上的产物,并非如宗教卫道者所说,宗教与人类社会永存。 3、简述原始宗教的特征。 1、多种信仰并存,多神崇拜,没有统一的宗教仰; 2、宗教尚未职业化; 3、具有浓厚的现世的目的,物质生活功能与社 会生活功能并重;4、原始宗教是原始社会唯一存在的文化体系,其中有信仰和迷信的成份,但同时又是原始人们对于自然、社会认识的汇总,是原始文化(文学、音乐、歌舞、造型艺术)载体。 4、简述婆罗门教的基本教义。 吠陀天启,种姓神定,祭祀万能,婆罗门至上 5、简述印度教的基本教义及主要教派。 新兴的印度教仍然保持婆罗门教主要信条,即吠陀天启,种姓神定,祭祀万能,婆罗门至上;同时吸收了佛教的业报轮回和灵魂解脱。1、毗湿努派崇拜和祭祀毗湿努,强调禁欲、苦行、素食,教徒额上画U字,主要流行于印度北部和西海岸。 2、湿婆派崇拜和祭祀湿婆神,男性生殖器“林加”是再生能力的象征,因此也是湿婆的象征,此派也崇拜“林加”,流 行于克什米尔和南印度。3、性力派从湿婆派分化而来,崇拜的神为女性,主要是梵天的妻子辩才天女、湿婆的妻子难近母和毗湿努的妻子吉祥天女。信徒认为性行为是对这些神女最好祭祀,从而获得解脱。 6、简述原始佛教的基本教义。 四谛--苦谛;集谛;灭谛;道谛。八正道。三学。十二缘支:阐述一切皆处于因果相互联系,因缘而生,随缘而变,处于生、异、灭的流转之中,证万事万物之变幻无常,深入探索苦产生的原因。无明——行——识——名色——六处——受——爱——取——有——生——老——死。顺推即明苦果,逆推即断苦因。无明为苦之总根源。五取蕴:破我见,证我空。 人无自体,五蕴积聚,多种因素中并无自我。三法印:佛教的标志诸行无常:一切事物处于生异灭三相的刹那间流转。诸法无我:一切事物皆无自我,我空。 7、简述部派佛教分裂的主要原因 1、第一次结集迦叶等上层高僧排斥阿难等一般僧人,由是各自举行结集。上座与大众分离。 2、第二次结集在佛逝后110 年,大众与上座人分裂加深。3、第三次结集在阿育王时举行,上座部在阿育王的支持下,将持不同论者“著白衣以流放之”。4、到贵霜迦腻色迦王时,佛教的分派完成,计有十八部,可分为四大系统:上座、说一切有部、犊子部、大众。 8、简述部派佛教争执的主要问题。 1、法我的有无; 2、“中阴”的有无; 3、心性是否本净; 4、顿悟还是渐悟; 5、如何对待佛说。 9、简述佛教在中国的传播 1、初传之时间:大约公元前、后之交。公元前2年(汉哀帝元寿元年)大月支使者伊存出使西汉朝廷,向博士子弟景庐 传授《浮屠经》。东汉初年,楚王刘英“诵黄老之微言,尚浮屠之仁祠”。东汉明帝永平年间,派使者到西域求取佛法,抄写回《四十二章经》,画了佛像,在洛阳西雍门建立白马寺。2、发展之时东汉末年至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佛教在中国大传播的时期。东汉末年至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在中国广泛传播的原因:(1)大分裂、大动荡时期,从宗教吸取精神安慰的需要。(2)经东汉末年以宗教为旗帜的大起义的打击之后,统治者力图寻求一种能维护其统治的新的宗教。(3)玄学流行,儒学地位动摇,玄学的“贵无”思想与大乘讲空说无有相之处,被知识分子接受。东汉开年,一批西域僧人来华译经,如安世高、安玄,支娄迦谶、支曜、孟康祥等;三国魏晋时期,佛教在民间广泛传播,北区佛教以长安为中心,代表人物有道安,鸠摩罗什,传播大乘空宗,重戒律。南区以庐山东林寺为中心,重佛教教理。3、鼎盛之时隋唐之时,佛教进入鼎盛时期,寺院遍及各地,内部宗派林立,佛教经济迅速扩张,“十分天下财,而佛有七八”。4、受限之时唐以后,佛教的发展受到限制,规定不许私建寺院,不许私下剃度僧尼,出家经过考试,通过者发给度谍,僧道经商一律纳税,娶妻的僧侣,同样当差。宋代,确立了“三教并存,儒为中心”的局面,士人“佛以治心,道以治身,儒以治世”。 清康熙时,全国有僧尼80万人。 10、简述基督教产生的时代背景 1、罗马帝国铲除了各行省中原有的部落宗教和民族宗教赖以存在的社会条件。 2、罗马帝国的剥削、压迫使各行省的人 们遭受共同的苦难、共同的命运,有了共同的愿望和要求。3、罗马帝国对对各行省人们起义的无情镇压,产生了普遍的寻求彼岸世界解脱的愿望。

十大宗教的起源

世界十大宗教的起源 一、犹太教: 犹太教在古代是民族宗教,由于经受多次亡国和流散的凄惨遭遇,犹太人发展了对民族神的排他性崇拜,进而自称为唯一真神的特选子民。犹太教的经典是希伯来文《圣经》及口传律法汇编《塔木德》。犹太教律法有种种戒规,如:凡母亲为犹太人,其子女即为犹太人;男孩出生后第八天,一律要受割礼,作为与上帝立约的标志;教徒死后,尸体以水洗净,白布包裹入葬。犹太教在饮食方面亦有诸多禁忌。古代犹太教以七连烛台为唯一标志,中世纪后期改用大卫之盾(六角星),沿用至今。 二、伊斯兰教: 七世纪初产生于阿拉伯半岛,中国旧称天方教、清真教或回教。伊斯兰一词原意为顺从,伊斯兰教即顺从真主意志的宗教,是最有活力的世界性宗教之一。约610年,穆罕默德在麦加宣布奉到真主的启示,号召族人皈信正道,以免末日的惩罚。他宣称真主是宇宙万物的创造者和独一无二的主宰,反对流行的多神和偶像崇拜。穆罕默德去世后不久,《古兰经》编成。这部伊斯兰教的根本经典,被视为真主的言语。 三、神道教(神教) 最初以自然崇拜、祖先崇拜、天皇崇拜为主,属于泛灵多神信仰,视自然界各种动植物为神只,也赋予各代日本天皇神性。公元五至八世纪吸收中国儒、佛教学说后,渐渐形成较为完整的体系。明治维新(公元1868年)前因佛教盛行,神道教处于依附地位。明治维新后日本为了巩固王权,将神道教尊为国教,成为政府教导百姓忠贞爱国、誓死效忠天皇的工具,二次大战日本神风特攻队的“英勇表现”就是最佳证明。二战日本投降后,一九四六年元旦,裕仁天皇发表宣言否认自己的神格地位,盟军总司令也要求日本废除国家神道,神道教遂成为民间宗教。日本占人口的80%信仰神道。神道教并没有经典可寻,可勉强称为神道教经典的是《古事记》与《日本书记》两部古书。 四、儒教 在先秦,儒家学派在诸子百家中为较大学派。秦代时“以法为教”,以吏为师,汉初崇尚黄老,儒家一度消沉。西汉时,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对策,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此后,直至五四运动之前的2000多年间,儒家思想一直统治中国学术界,在中国历史上影响最大,延续时间最久。儒家学派又称“孔教”。儒家学派从南北朝开始叫做儒教,跟佛教、道教并称为三教。基本特点:①宗师孔子,视其言行为最高准则。②以《诗》、《书》、《乐》、《礼》、《易》、《春秋》为经典。③提倡仁义,以为行为准则。④维护君臣、父子、夫妇、兄弟等伦常关系。 五、道教 中国固有的传统宗教,因以道作为其最高信仰而得名,它是在中国古代道家思想理论的基础上,吸收神仙家的修炼方术、民间鬼神崇拜观念和巫术活动而形成的一种有组织的宗教。道教从东汉中叶开始形成。东晋后期至南北朝时代,中国南北方都出现了道教改革活动。唐朝王室自称为太上老君后裔,自开国后即尊崇道教,规定道教为三教之首。唐玄宗尤其崇信道教,加封老子尊号为大圣祖玄元皇帝,以《道德经》为科举考试科目。北宋真宗、徽宗尊奉道教神赵玄朗为王室始祖,屡次加封玉皇大帝尊号,建立宫观供奉。元朝统一之后,南北各道派重新组合,形成以内丹为主的全真道和符箓为主的正一道两大派系,流传至今。道教在明清时期趋于衰落。道教劝善书有《太上感应篇》、《阴骘文》等。\ 六、佛教 公元前六世纪时释迦牟尼创建于古印度。就其传播的路线可以分为北传佛教和南传佛教;就其在不同发展阶段形成的教理和仪轨、强调重心和特征可以分为小乘佛教、大乘佛教和密乘佛教。佛教传播至亚洲各地后,融合了各民族的文化,形成了既有世界性大宗教的同一特性又不失各民族差异性的宗教文化体系。释迦牟尼,意为释迦族的圣人,其本名是悉达

世界宗教史感想

世界宗教史感想 怀着对宗教历史的憧憬,想试着触碰宗教文化神秘的面纱,我选择了选修世界宗教史。 在课上,我了解到宗教是信仰,是精神的依托,可让自己的人生不会迷失了方向。我对宗教的理解是这样的,若把宗教比作药的话,镇定型药物本来是镇定作用的,却因为人自我的不理智使用和不理智思维,而渐渐变成了某些人的依赖性药物和兴奋作用的药物,这不能怪药物的作用,只能怪滥用药物的人。同时,药,不是人人都适宜同一种药,需要针对不同的体质开具不同的组合。所以把宗教看成神秘的,看成依赖的,就如同乱吃药而不知道为什么一样,受伤害的是自己,但却把错误归结于宗教的宗派。其实原因是自己的错误理解错误迷信而导致的使用和利用的错误,并不是药有什么错误。所以无论哪种宗教,正确的信仰是有益的,迷信的信仰是有害的。 宗教的发展历史悠久,其最早的宗教观念和宗教信仰活动可能产生于中石器时代。这一阶段的原始人特别重视与其生活密切相关的出生、死亡和食物这3个因素,由此便出现了一些与原始宗教有关的埋葬死者、敬畏图腾等仪式和习俗,形成最早的宗教崇拜活动。所谓图腾实际上就是氏族的标志。原始人借图腾崇拜来维护并神化其氏族制度及氏族制社会本身,从而构成人类最早的宗教信仰体系。古代民族国家的宗教与其民族的命运休戚相关、生死相连。每个民族中的至高神灵实质上也都是其民族之神,其神灵的权威及影响范围一般不会越出其得以生存的民族领域。民族之神实际上就是“民族精神”、“民族本质”的象征,这些神所享有的光荣也就是其民族的光荣。犹太等民族国家在历史中经历的毁灭曾使这些民族将其宗教视为本民族的灵魂和核心,寄予了民族复兴的希望,通过宗教来团结、联合本民族成员,构成本民族的神圣联盟。此外,世界宗教史上还出现了一些与当地民族文化密切关联、其地区性和民族性都较为突出的宗教,如中国的道教等。 随着世界各地区文化交往的日趋频繁和人们对自然及自我的思想认识不断加深,宗教发展在民族国家宗教的基础上又出现了飞跃,即产生了超越民族人种局限、突破国家地区界定的世界性宗教,其中最为典型的是佛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基督教于公元1世纪产生于罗马帝国时期的巴勒斯坦和小亚细亚地区,随即流传到帝国全境,并于4世纪末立为帝国国教。罗马帝国衰亡后,基督教征服了整个中世纪欧洲,后又随着欧洲近代资本主义的兴起及其海外殖民扩张活动而传入非洲、美洲和亚洲等地,成为世界上影响最大的宗教。 许多宗教及其教派在现代社会中正在兴起对话、合作或合一运动,传统宗教开始正视现实、掀起跟上时代的改革思潮。各种新兴宗教或教派亦在不断涌现。目前各国各民族都有宗教存在,全世界现有宗教徒总数已超过36亿人,约占世界总人口的75%,其中基督教徒约为16亿人,占世界宗教徒总数的44%;佛教徒约为3亿多人,占世界宗教徒总数的8.3%;伊斯兰教徒约有8亿多人,占世界宗教徒总数的22.8%。此外,各种新兴宗教和民间宗教的信徒约有3亿多人,占世界宗教徒总数的8.5%左右。 宗教一般包括有神论观念、礼仪规范和教职制度等要素。有神论即人们相信神灵存在的思想观念和感情体验,为宗教的内在因素和核心所在,这种宗教意识说明“对神的信仰”乃是一切宗教的根本和基点。礼仪规范和教职制度则为宗教的外在因素和形体构成,代表着宗教思想意识及其实践行为的规范化、程式化、机构化和制度化。其中教义教条的确立基于其理论探究活动,而礼仪规范的制定

世界三大宗教的起源、形成及其发展

世界三大宗教的起源、形成及其发展 黄鹏 【摘要】宗教在世界各国各民族的历史和现实中,是一种普遍存在的文化现象,是人类文明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观念和行为。本文从基督教、伊斯兰教、佛教的起源、形成及其发展等多个方面,对世界三大宗教的特征进行阐述。 【关键词】宗教;人类文明;起源;宗教发展 世界三大宗教是基督教、伊斯兰教和佛教,它们能突破民族、国家和地区的限制进行传教布道,并能为世界各民族、国家和各地区的人们所接受,因而成为世界性的宗教。世界宗教影响的范围很大,对人们的思想、文化和政治等各个方面都有很大影响。近几年来,基督教大约对十亿多人口有着较深的影响,伊斯兰教徒约有六亿多,受佛教影响的约有三亿人口。世界上约有二十亿人口的生活受这三大世界宗教的影响。基督教、伊斯兰教和佛教之所以能成为世界宗教,这决不是偶然,是由其不同于其他宗教的基本特征所决定的。[1]在全球化的过程中,世界宗教发展的趋势往往会形成局部地区的难点、焦点和全球性的热点、重点,对整个世界的格局和发展走向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2] 1 基督教 1.1 基督教的起源 基督教发源于公元1世纪左右罗马帝国统治下的巴勒斯坦地区和小亚细亚一带。在这一地区居住的犹太人,受到罗马统治者残酷的压迫,因此,一部分犹太人便把希望寄托于犹太经典中关于“救世主”拯救人类苦难的传说,这样,一种有别于犹太教的新教派便逐步形成了。这种新教派的传道者在巴勒斯坦各地传教,宣扬“救世主”就是上帝的儿子耶稣,他奉了上帝的旨意降临人世来拯救苦难的人类。“救世主”在希腊语中称为“基督”,所以,这种新教派后来就被称为基督教。根据基督教的传说,耶稣是12月25日降生于耶路撒冷的, 后来这一天

世界宗教简介

日期:2013年4月17日 教是中国固有的一种宗教,距今已有1800余年的历史,它与中华本土文化紧密相连,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并对中华文化的各个层面产生了深远影响。 “道”上古已存在,他不为万物而生, 万物却因它而丰盛,“道”给万物得以孕 育,众生又从其所得,是以尊为其所教,是为 “道教” ,从虚无到宇宙、万物、诸般物种的诞生,都受“道”所得。 “道”从无始而开始,“教”亦无所终结, 故“道教” ,无始亦无终。 道教的核心——道 道德经说:“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用通俗的理念说:存在(太极)是道,不存在(无极)是道,非存在非不存在也是道。 《道德经》中阐述了道的几个特征:先天地生、亘古不变、运转不息、包容天地万物,不可名状。 道蕴育万物,又隐与万物之中,道不是有意志的存在,而是无意志的规律。《道德经》中所谓“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并非是说,天地没有仁义,糟践万物,而是说天地没有一般人所谓的“仁”对待万物都是一样的(都如同对待刍狗一般)。由此可见《道德经》中所谓的道是万物运行的规律,是无意志的存在。 道教的教义 尊道贵德——道教最高信仰 仙道贵生——道教鲜明特色 清静寡欲——道教行为标准 自然无为——道教生活态度 柔弱不争——道教自我修养 返朴归真——道教理想状态 天人合一——道教理想状态 天道承负——道教善恶报应 ,是古印度的悉达多〃乔达摩(佛教信徒尊称释迦牟尼)在大约会前6世纪创立的一个宗教或学说,在世界上上尤其是对于东亚 和南亚地区有过广泛的影响。至2010年,全世界约有4亿左右佛教信众,人数仅次于基督教,伊斯兰教和印度教。 佛教著名偈语: 身是菩提树, 心为明镜台。 时时勤拂拭, 莫使染尘埃。 ——神秀 菩提本无树, 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 何处染尘埃。 ——慧能 道 佛教 说文解字——佛 佛,从人,才弗。 佛从印度梵文翻译成中文是“觉悟”的意思,分开来讲,单立人表示人,而两竖表示阴和阳,也就是万事万物的对立面,而“弓”表示万事万物所走的弯路。 现在的佛教按教理划分可分为上座部佛教和大乘佛教两大支。佛教按历史时期划分可分为原始佛教,部派佛教和大乘佛教三个时间段,其中部派佛教又被称为小乘佛教。佛教按地理位置可分为南传佛教与北传佛教二大传承,随着藏传佛教的出现,北传佛教又分为汉传佛教与藏传佛教。南传佛教大致上就是上座部佛教。佛教按修行和传授方式可分为显教和密教。密教大致包括了印度的金刚乘佛教和西藏的藏传佛教。按显教密教划分法,除了密教其他的就全部是显教。

犹太教的起源及发展

犹太教是世界三大一神信仰中,最早而且最古老的宗教,也是犹太民族的生活方式及信仰。犹太教的主要诫命与教义,来自托拉(托辣),即圣经的前五卷书。 一经典和教规 经典 犹太教中有三部典籍:第一部是《西伯来圣经》(又称《塔纳赫》),所有犹太人都要绝对忠诚地信奉它;《西伯来圣经》的前五卷书称为《妥拉》,是其中最重要的著作。第二部是《塔木德》,第三部是《米德拉什》。除《妥拉》外。犹太教典籍多是一些阐释与评注式著作,由于编纂年代和地域的不同,常常出现相互包容和交叉评注现象。 基本教义 基本教义以摩西·迈蒙尼德于12世纪归纳的13条为核心: 1.创造主创造并主宰宇宙及一切受造之物。 2.创造主为独一无二真神。 3.创造主无形无体无相。 4.创造主是最先的,也是最后的。 5.创造主为唯一应受敬拜之主,此外别无可敬拜之物。 6.先知一切传述皆真实无妄。 7.摩西是先知中最伟大的一位。 8.律法为神向摩西所传,并无更改。 9.律法不可更易。10.创造主洞察世人一切思想行为。 11.创造主予遵守律法者奖赏,对践踏律法者惩罚。12.复国救主弥赛亚必将降临,应每日盼望,永不懈怠。13.人死后将复活。 犹太教最重要的教义,在于只有一位神,即无形并且永恒的上帝。他愿所有的人,行公义,好怜悯,因为上帝按照他的形象造人,

所以人都应该有尊严且受到尊敬地对待。 二起源和形成 众所周知, 中东的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流域是人类文明的最早发祥地之一。在那里, 早在公元前2300年, 美索不达米亚文化就达到了相当发达的程度。大约3800年前, 当美索不达米亚文明已经趋于衰败时, 一位名叫亚伯拉罕的人从两河流域南部的乌尔经巴比伦、马利、哈兰迁徙到被称作迦南的地方(即现在的巴勒斯坦地方), 几经辗转后定居在别是巴。据《圣经》的描述, 亚伯兰的这次迁徙乃是受上帝指使的:“耶和华对亚伯兰说, 你要离开本地、本族、父家,往我指示你的地去。我必叫你成为大国。我必赐福给你, 叫你的名为王, 你也叫别人得福。为你祝福的,我必赐福与他;那咒诅你的, 我必咒诅他。地上的万族都要因你得福”。在亚伯兰99岁时,耶和华又与他立约,令其子孙繁多,并赐迦南地为他们永久的基业。此后,亚伯兰更名亚伯拉罕。亚伯拉罕生子以撒, 以撒生子雅各。他们就是通常所说的犹太人的列祖, 也是犹太教的最早奠基人。 雅各生有12个儿子, 他们的子嗣演化为12 个部落, 并称为“以色列人”。约公元前1720年, 以色列人为逃避饥荒从迦南来到埃及, 开始了长达约430年之久的寄人篱下、受人奴役的苦难史。公元前14世纪, 一个杰出的犹太人应运而生, 他就是摩西(Moses)。摩西和他的以色列同胞不堪忍受埃及法老和统治者的奴役, 决心离开埃及, 回到他们的祖先曾经居住过的迦南, 重新开始自由的生活。约公元前1290年, 摩西率领他的同胞成功地逃脱了法老军队的追击, 出埃及,

新世纪新阶段宗教发展的现状特点及对策

新世纪新阶段宗教发展的现状特点及对策 当今世界有两大难点和热点,这就是民族问题和宗教问题。目前全世界有多个民族,分布在多个国家和地区。宗教方面,在全世界的亿人口中,大约有亿人信仰宗教。其中基督教包括天主教有多亿,伊斯兰教亿,佛教亿。西方发达国家利用民族、宗教问题推行霸权主义,致使民族分裂主义、宗教极端主义和国际恐怖主义这三股势力相当活跃,直接影响着世界和平与发展,所以说宗教问题与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国家安全紧密相关。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多宗教的国家。正确认识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宗教问题和世界宗教问题的特点,掌握宗教存在和发展的客观规律,对于我们不断深化对宗教问题的认识,做好宗教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一、我国宗教发展的现状及特点: 我们党根据我国宗教的现状,科学地概括了我国宗教具有长期性、群众性、民族性、国际性和复杂性五个基本的社会特征,这是我们党制定宗教政策的基本依据,也是对我国宗教问题的基本认识。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的宗教将长期存在,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是由宗教自身特点所决定的。宗教是一种社会历史现象,不是一个永恒的事物,有其发生、发展和消亡的客观规律。在我国社会主义时期,随着剥削制度和剥削阶级的消灭,有利于消除宗教存在的阶级根源,但它赖于存在的自然根源、社会根源和认识根源还将长期存在。在新世纪初我们党再次深刻指出:“宗教最终走向消亡可能比阶级和国家的消亡还要久远,我们必须正确认识社会主义条件下宗教存在的长期性,既不能用行政的力量去消灭宗教,也不能用行政的力量去发展宗教。”这些重要论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宗教观,也是做好新世纪新阶段宗教工作的重要而深刻的指导思想。 宗教的群众性是由宗教作为一种意识形态的属性所决定的。宗教之所以能够存在,就是因为有相当一部分群众信仰它。我国信仰各种宗教的群众约有亿人左右,就全国亿多人口来讲,虽然他们在总人口中所

世界三大宗教的起源、形成及其发展

世界三大宗教的起源、形成及其发展 彭超 【摘要】宗教在世界各国各民族的历史和现实中,是一种普遍存有的文化现象,是人类文明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观点和行为。本文从基督教、伊斯兰教、佛教的起源、形成及其发展等多个方面,对世界三大宗教的特征实行阐述。 【关键词】宗教;人类文明;起源;宗教发展 世界三大宗教是基督教、伊斯兰教和佛教,它们能突破民族、国家和地区的限制实行传教布道,并能为世界各民族、国家和各地区的人们所接受,因而成为世界性的宗教。世界宗教影响的范围很大,对人们的思想、文化和政治等各个方面都有很大影响。近几年来,基督教大约对十亿多人口有着较深的影响,伊斯兰教徒约有六亿多,受佛教影响的约有三亿人口。世界上约有二十亿人口的生活受这三大世界宗教的影响。基督教、伊斯兰教和佛教之所以能成为世界宗教,这决不是偶然,是由其不同于其他宗教的基本特征所决定的。[1]在世界化的过程中,世界宗教发展的趋势往往会形成局部地区的难点、焦点和世界性的热点、重点,对整个世界的格局和发展走向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2] 1 基督教 1.1 基督教的起源 基督教发源于公元1世纪左右罗马帝国统治下的巴勒斯坦地区和小亚细亚一带。在这个地区居住的犹太人,受到罗马统治者残酷的压迫,所以,一部分犹太人便把希望寄托于犹太经典中关于“救世主”拯救人类苦难的传说,这样,一种有别于犹太教的新教派便逐步形成了。这种新教派的传道者在巴勒斯坦各地传教,宣扬“救世主”就是上帝的儿子耶稣,他奉了上帝的旨意降临人世来拯救苦难的人类。“救世主”在希腊语中称为“基督”,所以,这种新教派后来就被称为基督教。根据基督教的传说,耶稣是12月25日降生于耶路撒冷的, 后来这个天就成了基督教的重要节日——圣诞节。耶稣为完成自己的使命,率领着12个门徒

《世界宗教史》课程论文

《世界宗教史》课程论文 题目释迦牟尼与穆罕默德的比较 学院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 专业电气 班级09级8班 姓名梁吉朋 学号09401700834 指导教师唐建阳老师 二〇一一年五月八日

释迦牟尼与穆罕默德的比较 梁吉朋 电气系098班 摘要:相较于几大世界宗教而言,虽然自从911攻击事件后,人们认为基督教与伊斯兰教有许多冲突的的因素存在,但是与佛教相形之下,由于基督宗教与伊斯兰教至少还有共同相承的历史可以作为沟通的基础,但是佛教与其似乎完全没有共同的特点,以致于对多数的佛教徒来说,伊斯兰教的许多观念是很陌生的。 或许就是在这个前提之下,许多佛教信徒,对于伊斯兰教就产生了许多的误解,例如将佛教在印度的消亡归因于伊斯兰帝国的侵略,或是将巴基斯坦的巴米尔大佛的破坏解释为全球穆斯林对佛教的仇视;而相同的,穆斯林对于佛教也是有许多的疑惑和不解,因此,这是我对于穆罕默德与释迦牟尼这两位教主比较的出发点。再加上现今的宗教对话太过度于强调伦理之间的关系,因此让双方都对彼此的宗教本质都还没有深刻的了解,因而渐渐地产生了仇视和误解。 因此,本文将用《世界宗教史》对宗教本质的解析为基础,把这两位教主的生平思想份类成:(1)叙事层面、(2)经验层面、(3)教义层面、(4)实践层面、(5)伦理层面、(6)社会层面、(7)物质层面。在以此基础加以比较,区别出相同与相异的地方,并且做一个结论。 关键词:释迦牟尼、穆罕默德、宗教冲突、宗教对话。 1叙事层面 1.1出生年代: 释迦牟尼与穆罕默德首先在出生年代的确定就有差异。释迦牟尼的出生年代至今主要有两种说法:[1] “南传佛教:是依锡兰的《岛史》以及《大史》;盖格据此而算定佛灭为西元前四八三年,佛陀的在世年代即为西元前五六三-四八三年……北传佛教:是依据宇井柏寿博士,认定佛灭后至啊育王即位之间为一一六年,而主张佛灭为西元前三八六年……。”

世界五大宗教

世界五大宗教 世界五大宗教:孔教,道教,佛教,基督教和回教(伊斯兰教)孔教:孔子虽是敬 畏神的人,但他认为自己无力明白天道,故退而求其人道。孔孟之道主要是关于修身、养性、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一贯大道,少有关神的论述。道教:虽有太上老君(即李耳,号老子或老聃)为共同教主,有三纲四辅道经,但道教意炼丹和求长生不老为主要目的。 佛教:教主释迦牟尼。释迦(Sakya)为族名,意为“能仁”;牟尼(Mani)意为 “贤人”或“寂默”。释迦牟尼即意为“释迦族贤人”。 佛教分为原始佛教,小乘佛教,大乘佛教。 原始佛教:释迦牟尼本人所讲的根本教训,一直持续到他去世后的一百年为止。主 要包含:第一,四圣缔。圣缔即“真理”之意。四圣缔为苦缔、集缔、道缔和灭缔。苦 缔说人有生苦、老苦、病苦、死苦、忧然烦苦、怨憎会苦、恩爱别离苦和所欲不得苦等八苦。人从生老病死,一直在苦海中沉浮。 集缔是因缘论,认为一切事物并无实体,只不过是因缘的组合而已。 道缔主要将如何才能脱离因缘的束缚而超脱轮回之苦。释迦牟尼讲了修行的三十七道品,其中主要是八正道:正见(对佛教正确的认识)、正思维(化正见为求道德理想)、 正话(不妄言)正业(不杀、不偷、不奸淫)、正命(过有规律的佛教生活)、正精进 (段恶念)、正念(立志修道)和正定(虔修禅定)。通过修行,可产生“六神通”:天 眼通(能见生、死轮回)、天耳通(听远近一切声音)、他心通(知他人的心思意念)、 宿命通(知过去、未来事)、神足通(自由分身往来于梵天界和世俗之间)和漏尽通(漏 尽一切,是心灵解脱)。 灭缔说人道修成功后,死了便可进入“涅磐”境界。涅磐(梵文为Nirvana,意为 “被吹去”)是佛教徒最后的理想去处,是一个没有再生再死的地方。 第二,六道轮回说。释迦牟尼把婆罗门教的三道轮回扩充,成为六道轮回,人要按其 前世的作为,分别在天道、阿修罗道、人间道、畜生道、恶鬼道、地狱道中轮回。第三,业力说。业力(Karma,意为“行为”)分身业、口业和意业三种。人及牲畜都要根据其 生前的业力的善恶好坏,死后轮回,重新投胎。业力说也源于婆罗门教。第四,五蕴说。“蕴”(Shandhas)是“集合”之意,认为人由物质(色蕴)和精神部分(受蕴、想蕴、 行蕴和识蕴)组成。 第五,须弥山说。释迦牟尼继承婆罗门教的信仰,认为宇宙间有一座须弥山(Semura),由七山和七海围绕,又风轮、火轮和金轮托住。须弥山住有四大天王,越过 须弥山到空中,经欲界六天,色界十八天,最后到达无色界四天(空无边处天,识无边处天,无所有处天,非想非非想处天)。这二十八天,又称“三界”,即“欲界”、“色界”

三大宗教的发展

三大宗教的发展 一.佛教的起源与传入 佛教与基督教、伊斯兰教并称为世界三大宗教,相传于公元前6世纪到前5世纪在古北印度的迎毗罗卫国,由乔达摩·悉达多创立,大盛于公元前4世纪到前3世纪。后世佛教徒尊称乔达摩·悉达多为“释迎牟尼”即“释迦族的圣人”。汉传佛教与藏传佛教、南传佛教并称佛教三大体系。汉传佛教源于印度佛教,于东汉初年传入我国。佛教传入中国内地所走路线有两条:一条是陆路,经由中亚细亚到我国新疆地区,再深入内地;另一条是海路,经由斯里兰卡、爪哇、马来半岛、越南到达广州,即通过南海路线进入中国内地。佛教逐渐传播发展,成为我国的主要宗教之一。 二.汉传佛教建筑的演化 1. 东汉时期 佛教在东汉初年由印度传入中国,并迅速被中国文化吸收同化,其建筑形式自然也不例外。最为明显的改变自是窜堵坡这一佛教建筑制式,刚一进入中国,便在中国文化传统的影响下,与中国楼阁式建筑结合,演变成中国化的“塔”这一种新的建筑类型。“塔”这种音意形得兼的名称,最早见于晋代葛洪所撰《字苑》一书。“塔”字,蕴涵了梵文Stupa和巴利文thup。的音义,又从“土”旁,表明原为埋葬佛骨的土家之意。最早见于中国史籍的佛教建筑,是东汉明帝时期的洛阳白马寺,其中即建有齐云塔,是中国“塔”之起始。至于白马寺本身形制布局,己未有留存,但据北齐魏收所撰《魏书》记载,“自洛中构白马寺,盛饰佛图,画迹甚妙,为四方式。凡宫塔制度,犹依天竺旧状而重构之……”,可见其时间寺院布局承接印度形制,以“塔”为中心。 2.两晋南北朝时期 佛教建筑在两晋南北朝时期,随着佛教在中国的发展而得以大量涌现,而且这段时期,也是佛教建筑开始中国化,外来的建筑风格与本土的建筑风格开始交错融合的一个时期。“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二十四史·南史》亦曰:“时帝大弘释典,将以易俗,故祖深尤言其事,条以为都下佛寺五百余所,穷极宏丽,僧尼十余万,资产丰沃,所在郡县,不可胜言。”可见盛况。现存中国四大石窟,即敦煌莫高窟、大同云冈石窟、洛阳龙门石窟、天水麦积山石窟,亦均为该时期所始建。就形制而言,佛寺一方面遵循古制的以塔为主的佛寺仍据重要地位,如北魏洛阳的永宁寺,另一方面,以殿堂为主的佛寺开始涌现,这也是当时权贵所谓“舍宅为寺”现象的一种结果。就细节装饰而言,外来的火焰形拱门与中式的外檐柱廊、斗拱等同时出现在石窟寺中,反映了不同建筑风格的交融。 3.隋唐五代时期 隋唐五代时期,中国佛教建筑得到更进一步的发展,风格开始稳定下来,佛教建筑的中国化进程也日呈完备之势。虽因唐武宗和周世宗两次“灭法”,完整寺院群没有留存,但据史料考证,当时佛教建筑大型佛寺多以对称性布局著称,而在中轴线上,殿堂已日渐成为寺院之中心,佛塔则偏居一侧,或退居其后。佛塔的建筑风格也从中国式楼阁建筑中汲取更多元素,更加体现中国化的建筑风格,而建筑材质的发展,也使得楼阁式塔更多以砖石结构出现,虽然这种砖石结构有仿木结构的影子。唐代所遗留之塔,其典型如西安小雁塔,为方形楼阁式塔。 4.宋辽金元时期 直至宋、辽、金、元时期,中国佛教建筑基本已成定制。以佛殿为核心而建

宗教人类学复习资料

名词解释 1、宗教的定义:.“宗教”这个词是外来词。“宗,尊祖庙也”;“教,上所施,下所效也”。可 见,“宗”字在古代汉语中的基本含义在于人的祖先崇拜,在于一个家族的人对自己祖先的崇拜,而“教”字则是教化的意思。 从已有的宗教定义来看,学者们一般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给宗教下定义 第一,世界上各种宗教都有一个以神道为对象的信仰层面,因此宗教学者们把宗教理解为某种以神道为中心的信仰系统。 麦克斯·缪勒认为人们产生宗教意识的种子,乃是人们对无限存在物的认识和追求,因此,所谓宗教就是对某种无限者的信仰。 宗教人类学家爱德华·泰勒认为,最深层、最根本的根据是对“灵魂”或“精灵”的信仰。因此,他给宗教所下的最低限度的定义就是“对于精灵实体的信仰”。 第二,有一批宗教学家以信仰主体的个人体验来规定宗教的本质 所谓宗教,“就是各个人在他孤单时候由于觉得他与任何种他认为神圣的对象保持关系所发生的情感、行为和经验”。 英国著名宗教学者约翰·麦奎利认为,宗教中最根本的东西就是人与神的交际和感通。 第三,有一批宗教社会学家以宗教的社会功能来规定宗教的本质。 在杜克海姆来看,宗教乃是“一种统一的信仰和行为体系,这些信仰和行为与神圣的事物,即被划分出来的归入禁忌的东西有关,它把所有信奉者团结到一个称为教会的单一的道德共同体之中”。 美国宗教学家密尔顿·英格把宗教定义为“人们藉以和生活中的终极问题进行斗争的信仰和行动的体系”。 第四,还有一批学者从宗教与文化的关系角度定义宗教。 美国宗教哲学家保尔·蒂利希认为,人类文化的统一性就在于宗教。宗教构成一切文化的内部意义,宗教是文化的实质,文化是宗教的表面形式。 2、宗教人类学 宗教人类学又称宗教民族学或宗教人种学,是与人类学和民族学结合而形成的边缘学科,主要利用田野考古学方法和宗教现象学理论来研究“原始宗教”或“无文字民族的宗教”。因此可以说它是一种狭义的宗教社会学,即以无文字体系之土著民族的宗教为其研究对象,以原始社会作为自己探讨、调查宗教问题的特殊领域的宗教社会学。 宗教人类学最初是从社会人类学和文化人类学中发展出来的。这一学科的奠基者有英国人类学家泰勒、弗雷泽,美国民族学家摩尔根。 3、世界宗教 世界宗教是指超越民族的地理环境、语言形式、生活方式和文化的限制,为世界上不同民族和国家的人们所接受和共同信仰的宗教。它包括佛教(包括喇嘛教)、基督教(包括天主教、东正教、新教)和伊斯兰教这三大宗教。 4、宗教史学 广义的宗教史学即宗教学。狭义的宗教史学是其他宗教学分支的基础,它以各种具体宗教所经历的历史发展为研究对象,勾勒其历史发展线索。因此,它与历史学、语言学和考古学有着特别紧密的联系。它是宗教研究中的历史描述、语言考察和考古实践。 5、原始宗教 原始宗教大致有这么几种主要形式:大自然崇拜、动植物崇拜、鬼魂崇拜、祖先崇拜、图腾崇拜、灵物崇拜、偶像崇拜。 这些原始宗教形式归纳起来又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对自然力和自然物的直接崇拜,另一类是精灵和鬼魂的崇拜,因此原始宗教的崇拜对象没有超出自然物的范围。 6、民族宗教 1. 民族宗教存在的社会实际上是民族集团所组成的早期国家,当时的民族宗教实际上是

“外国历史、世界历史”含义、起源、历史与发展

世界历史 世界历史是历史学的一门重要分支学科,内容为对人类历史自原始、孤立、分散的人群发展为全世界成一密切联系整体的过程进行系统探讨和阐述。世界历史学科的主要任务是以世界全局的观点,综合考察各地区、各国、各民族的历史,运用相关学科如文化人类学、考古学的成果,研究和阐明人类历史的演变,揭示演变的规律和趋向。 在中国,约从20世纪50年代初开始,主要由于历史专业的分工,人们习惯于把中国史和世界史对举,几乎把世界历史作为外国历史的代称。实际上,世界历史绝非把中国历史排除在外的域外史,而中国历史也和所有其他国家历史一样,是人类历史发展为世界历史全过程的组成部分。 关于世界历史的分期,至今还没有完全一致的意见。早在文艺复兴时期,西方就已有了把历史分为“古代”、“中世纪”和“近代”的说法。这种主要基于欧洲历史的分期,在西方史学界长期沿用。有不少史学家又在三时期之后加上“当代”或“现代”,从而形成四阶段分期法。马克思主义史学也采用四阶段分期法,其基础是历史唯物主义关于社会经济形态发展的理论,与以政治兴替或其他“重大事件”为分期标准者有本质的不同。马克思主义历史学家对世界史的分期,一般都以“古代”相当于原始社会及奴隶社会阶段,“中世纪”相当于封建社会阶段,“近代”相当于资本主义社会阶段,而“现代”则是指以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为开端的一个新的时期。有的学者认为“中世纪”一词只适用于西欧历史,没有世界历史上的普遍意义,所以改用“中古”一词标示“古代”和“近代”之间的阶段。这种分期法从理论上说是完全可行的。但是人类历史的发展并不平衡,世界各不同地区进入某一社会经济形态有早有迟,在某一社会经济形态中经历的时间也有长有短。特别是自历史进入文明时期以后,很少看到绝对纯粹属于这一阶段或那一阶段的社会经济形态,也很少看到绝对整齐的、单一发展的由低级社会经济形态逐层向高级社会经济形态的过渡。因此在世界史的分期断限问题上,目前仍然存在着分歧。 古今历史学家对世界历史的不同认识 远在古代,历史学家就已经把记述历史的范围扩大到他们当时已知的世界。由于世界历史在当时还远没有象后代那样形成一门专门的学科,即使是视野扩及全部已知世界的历史学家,一般也不会对所写历史标名为世界历史,也不会完全意识到是在写作当时已知世界的历史。但是,他们毕竟把已知的地理范围视为一个世界,并且把发生在这个范围内的历史记录了下来。在这个意义上,他们为这个已知地理范围所写的历史,就是他们各自所处时代的世界历史。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所著《历史》9卷,主题在于记述希波战争中希腊人的胜利,但其涉及的范围,包括地中海地区、多瑙河外、两河流域、波斯,以及在此以北的草原地带,这大体上就是希腊人当时所知道的世界。因此可以说,希罗多德的《历史》,就是当时希腊人已知世界的历史。比希罗多德晚出的中国古代历史学家司马迁所著《史记》,全书的主体是汉天子统治之下的中国。但其所记史事的地理范围,却扩及公元前 2世纪中国人所知道的世界。司马迁沿用中国古代的习惯说法,笼统地称这个已知的世界为“天下”。这个“天下”东起朝鲜,西迄大夏、安息,几乎是亚欧大陆的一半。对于为这样一个广阔的地理范围记载史事的史书,把它视为一部当时中国人已知世界的历史,看来并不为过。罗马时

《宗教的起源与原始宗教》阅读及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神话是人类早期生活的全面记录,表现着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其中关于宇宙和人类起源的神话故事包含着浓厚的宗教心理和情感。神话以一种浪漫想象来表达神性观念及其灵性世界,远古人类在这种浪漫想象中开始探索世界和人生的起源及归宿。全世界各种古老文化系统中均有丰富的神话故事。 埃及有太阳神“拉”开天辟地的传说。据说在混沌初开之际,“拉”在水神“努”的体内孕育成形,又从莲花苞中开出水面,显现为一团红日,并成为万物的创造者。“拉”创造了天地、人类和动物。后来,由于人类堕落犯罪,“拉”派遣他的女儿爱情之神赫托尔去毁灭他们。接着“拉”又回心转意,便以美酒灌醉女儿,使她常卧不醒,人类因此免于毁灭。 巴比伦也有一则创世神话。故事说,起初太空中只有混沌和化身为恶魔的提阿马特的太初深渊。后来.提阿马特生了诸神,诸神反过来剥夺了她的权力。提阿马特为此震怒,准备惩治诸神,诸神得知后十分恐慌,唯有大神安夏尔之子马尔都克对提阿马特无所畏惧,并与之搏斗且战胜了她。马尔都克将提阿马特的躯体撕成两半,一半为天,一半为地,并进而创造了星辰、万物和人类。 中国则有盘古开天地的神话传说。上古时期,天与地混沌未开,像个鸡蛋,盘古就生长在这当中。经过一万八千年,天地分剖,属于“阳”的清而轻的物质上升为天,属于“阴”的浊而重的物质下降为地。盘古也在天地变化之中成长,逐渐其智超过天,其力超过地。这样又经历一万八千年,天极高了,地极深了,盘古的身子极长了,然后才有三皇出现在世间。《旧约》中记载了古代希伯来人的神话创世说。上帝耶和华在创造了天地万物之后,又用泥土捏了一个男人,取名亚当;并取亚当的肋骨造了一个女人。取名夏娃。耶和华使他们结为夫妻并将他们安置在伊甸园中生活。之后,亚当和夏娃在蛇的劝诱下,违背耶和华的旨意吃了分辨善恶之树的果子。于是智慧明了,眼睛亮了,他们看到了自己那赤裸着的美丽肉体而耶和华知道后,大发雷霆,他将亚当和夏娃赶出伊甸园,让他们去历经人类的各种磨难神话在远古时代是人们对人性与神性、世间与灵界的描迷和解释。古人用神话来说明宇宙的起源和天地万物的存在,体悟并解说人本身的意义。因此,神话中的各种人物神灵、天体神灵、自然神灵和动植物神灵形象构成了远古人类精神认知上的世界全景。当宗教进入人类文明时代的发展以后,神话的运用及其影响虽然逐渐削弱,但却未曾从根本上退出宗教舞台。世界各大宗教在其发展演变中仍不同程度地保留了其神话形式。现存于世的各大宗教都有各自的神话构建,都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和在信仰生活中的活跃之态。因此,进一步研究当今世界宗教神话体系仍旧很有必要。 (摘编自王晓朝《宗教的起源与原始宗教》) 1.下列关于神话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表现着人类生活各个方面的神话,全面记录着人类的早期生活,神话故事还包含着浓厚的宗教心理和情感。 B.神话是远古人类在浪漫想象中用来表达神性观念和灵性世界的,随着这种表达,远古人类也就开始探索世界和人生的起源及归宿。 C.古人用神话来说明宇宙是如何起源和天地万物为什么存在,同时,古人也靠神话来解读人自身的意义。 D.在远古时代,神话是人们对人性和神性、世间和灵界的描述和解释,古人精神层面的世界全景是由神化了的人、天体、大自然、动植物构成的。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能力层级为C级。原文中“其中关于宇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