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肝癌介入术后CT评价的应用现状_邱国钦

肝癌介入术后CT评价的应用现状_邱国钦

肝癌介入术后CT评价的应用现状_邱国钦
肝癌介入术后CT评价的应用现状_邱国钦

·综述·肝癌介入术后CT评价的应用现状

邱国钦,陈玉强[厦门大学附属成功医院(解放军第174医院)肿瘤中心,福建厦门361003]

摘要:介入治疗是目前公认的中晚期肝癌非手术治疗的首选方法,CT检查既能客观评价肿瘤局部情况和介入后疗效,又能指导患者的进一步治疗方案。本研究主要就单纯CT平扫、CT双期扫描、三期动态增强扫描、CT血管成像、CT灌注成像等在肝癌介入治疗后影像评价中的应用价值及其进展进行了综述。

关键词:肝肿瘤:介入治疗;评价;CT

中图分类号:R735.7文献标志码:A doi:10.3969/j.issn.1671-3826.2013.02.39文章编号:1671-3826(2013)02-0203-04

原发性肝癌(PLC)恶性程度高、进展快,就诊时多数为失去手术机会的中晚期肝癌。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以其安全有效、微创和可重复性等优点,目前已成为治疗中晚期肝癌的首选方法。TACE主要利用碘油栓塞肝动脉以达到阻断肝癌血供,及碘油所携带化疗药直接作用于肿瘤而杀灭癌细胞,除达到肿瘤坏死缩小的目的外,又能改变瘤体内血液循环和内环境,进而为其他治疗提供良好的基础。由于肝癌血运丰富、血管形态异常,缺乏完整的kupffuer氏细胞和淋巴系统,加上碘油的黏滞性,故碘油可长期滞留肿瘤内而不被清除,而且癌细胞对碘油的吞饮摄取,油珠越小,癌细胞生长越活跃,碘油越易进入细胞内。因此碘油沉积越多,肝癌疗效越好。

由于组织学检查证实了TACE并不能杀灭所有癌细胞,所以往往需重复TACE或联合其他治疗。冯峰等[1]研究表明肝癌非坏死区除了可存在肝动脉门静脉双重供血或肝动脉供血为主外,还可少部分存在门静脉或少血供等供血情况,对于肝动脉和双重供血者需继续行TACE治疗,而门静脉和少血供者则应选择局部消融或放疗等为宜。因此如何客观评价介入疗效,确切掌握术后肿瘤的坏死程度、血供、复发转移等情况,对进一步采用合理的治疗方案,具有重要意义,也是提高疗效的关键。本文就单纯CT平扫、CT 双期扫描、三期动态增强扫描、CT血管成像、CT灌注成像(CTPI)等检测技术在肝癌介入治疗后影像评价的应用价值及其未来进展进行了综述,旨在为同道提供参考。

1影像评价是肝癌介入疗效评价的主要方法

现有的CT、MRI、正电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扫描(PET)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等检查手段各有其优势和不足。通常认为有创性DSA是疗效评价最有价值的手段,但单纯依靠其反复检查并不现实。常规CT可通过观察肿瘤碘油

基金项目:厦门市科技计划基金资助项目(3502Z20114033)

作者简介:邱国钦(1975-),男,福建泉州人,主治医师,目前主要从事肿瘤及介入治疗研究

通信作者:陈玉强教授,E-mail:chenyq707@163.com 沉积和密度改变来评价存活和坏死,但目前对碘油沉积程度仍无一个量化的标准。同时CT所示低密度除肿瘤坏死外,也可含有活性灶或癌灶纤维组织,后者CT增强也可无强化,而且碘油的高密度也影响肿瘤强化观察。MRI不受碘油沉积的影响,采用弥散成像能较好鉴别存活或坏死区,但它们的信号有一定重叠性,会影响评估。PET对残余癌组织具有较高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性,但PET昂贵的检查费用限制其推广。随着CT技术的不断更新发展,CTPI作为一种无创性的功能成像方法在肝癌中的应用较其他影像学方法更具优越,尤其是超高排CT等更高端设备的出现对检测将具有重要的革新。

2常规CT

由于碘原子密度较高而CT对密度变化敏感,且碘油沉积量与肿瘤坏死呈正相关。通过碘油CT可明确碘油沉积区、坏死区及非坏死低密度区,并结合肿瘤大小变化和碘油积聚范围,初步评估介入疗效,且能检出术前CT 未发现的<10mm的肝癌小子灶。刘长军等[2]利用单纯的CT平扫证实了根据肝癌碘油沉积情况能直接确定介入效果及再次介入的时机。碘油的沉积分为完全型、缺损型、簇集型和稀少型等四种CT类型,其中结节型肝癌有90%以上为完全型,疗效最佳,以完全缓解为主;巨块型肝癌可表现为完全型、斑片型及稀少型,其中50%以上为斑片型,但疗效不如完全型;而稀少型疗效最差且复发早[3]。碘油在肝癌灶内沉积是一种动态的过程,在3周左右形成明显且稳定的高密度影,而术后4周是碘油CT检出的最佳时间,肿瘤边缘部是复发和CT观察的重点。

增强CT利用肿瘤的强化与血供密切相关,使肝癌灶的显示更清楚,并可发现平扫未能显示的病灶。在CT双期扫描则可较准确地反映肿瘤的血流灌注情况,动脉期表现为非坏死低密度区显著强化,而门静脉期强化较正常肝组织弱,即呈现“快进快出”强化特点。张波等[4]采用CT双期扫描,较好地反映了肝癌介入术后肿瘤的组织学及供血变化,并及时发现复发及新病灶,且其结果与DSA对比均具

·

302

·

临床军医杂志2013年2月第41卷第2期Clin J Med Offic,Vol.41,No.2,February,2013

肝癌的护理查房记录

护理业务查房记录 科室:肝胆外科主持人:郑桂花主讲人:孙倩日期:2012.12.20 参加人员:郭立君、贾麦玲、窦玉凤、王方秀、赵娣、王超、张晴 病人资料: 床号:08 姓名:展德贵性别:男住院号:458243 查房内容:1、病种、病史、病因;2、护理查体、症状体征、辅助检查;3、评估、护理问题、措施、评价,讨论;4、健康教育及疾病相关知识研究进展等。 查房要求:1、行为规范;2、查房流程、物品准备、查房人员站立、查房时限符合要求;体现护理程序;4、目的明确,有查房总结评价。 护士长:我们今天查房的病例是原发性肝癌介入术后,通过今天的查房主要是要让大家了解并掌握此种疾病的主要临床表现、护理及其治疗方法,提高患者、家属的疾病相关知识。现在就由孙倩汇报一下病人的病史。 孙倩:患者展德贵,男,70岁。缘于20余天前因“体检发现肝占位2周”就诊我院,诊断“原发性肝癌”,于12月2号,08:00在局麻下行TACE,介入后保肝、对症治疗。恢复良好出院。出院后无腹痛、腹胀,无恶心、呕吐,无发热。今为再次复查治疗就诊我院,以“原发性肝癌介入术后”收入住院。自上次出院以来,精神、食欲、睡眠良好,大、小便正常,体检无明显变化。入院查体:T:36.0℃,P:90次/分,R:19次/分,BP:138/75mmHg。神志清楚,巩膜无黄染;腹平坦,未见胃肠型及蠕动波,无腹壁静脉曲张,无皮疹、疤痕;腹肌软,无压痛,无反跳痛,未触及肿块,肝脾肋下未触及,Murphy氏征阴性,腹部叩诊鼓音,肝浊音界位于有锁骨中线第五肋间,肝区叩诊阴性,双肾区无叩痛,输尿管点无压痛,移动性浊音阴性,肠鸣音正常。患者送介入中心在局麻下行TACE,现返回病房。 护士长:孙倩为我们做了详细的病史汇报,接着由贾麦玲做个全身查体。 贾麦玲:护理查体(略):T:36.8℃ P:78次/分 R:20次/分 BP:136/78mmHg 。发育正常,营养中等,中等体型,神志清楚,无慢性病容、恶病质,皮肤、粘膜色泽正常,无脱水、皮疹、出血点,无肝掌、蜘蛛痣。耳前、耳后、枕后、颌下、颏下、颈前、颈后、锁骨上、腹股沟部等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头颅无畸形,无压痛,眼睑无水肿,双眼睁闭自如,结膜无苍白或充血,巩膜无黄染,双眼球活动自如,双瞳孔等大等圆,直径约3mm,对光反射灵敏,耳廓无畸形、压痛,外耳道未见异常分泌物,未见鼻翼扇动,鼻腔未见异常分泌物,口唇无发绀,无疱疹溃疡,牙龈无出血或肿胀,口腔粘膜无破损,咽部轻度充血,未见淋巴滤泡,双侧扁桃体未见肿大,伸舌居中,甲状腺无肿大,气管居中;胸廓无畸形,肺部听诊无异常,腹平坦,未见胃肠型及蠕动波,无腹壁静脉曲张,无皮疹、疤痕;腹肌软,无压痛,无反跳痛,未触及肿块,肝脾肋下未触及,Murphy氏征阴性,腹部叩诊鼓音,肝浊音界位于有锁骨中线第五肋间,肝区叩诊阴性,双肾区无叩痛,输尿管点无压痛,移动性浊音阴性,肠鸣音4次/分,无气过水声。双上肢及左下肢肌力及肌张力正常。右腹股沟穿刺点沙袋加压,敷料干燥,足背动脉搏动明显,肢端暖,末梢血运好。 护士长:查体完毕,现在由大家来对患者目前存在的护理问题进行描述。 郭立君:患者存在的护理诊断: 1、肝区疼痛:与化疗药物反应有关; 2、发热:于术后吸收有关; 3、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与术后消化道反应有关; 4、知识缺乏:缺乏有关疾病治疗方面的知识; 5、焦虑:与手术及担心预后有关; 6、出血的可能:于手术有关。

肝癌的CT检查影像表现有哪些

全国体检预约平台 全国体检预约平台 肝癌的CT 检查影像表现有哪些 肝癌是生活中常见的癌症, 这种疾病的出现为我们的生活造成严重的影响CT 作为高端的技术设备诊断和鉴别肝癌的重要检查技术,且在多数情况下,肝癌患者都需要进行CT 检查来确诊。那么,肝癌的CT 检查影像表现有哪些? (一) 平扫 ① 大小:平扫难以发现直径<1 cm 的病灶; ② 数目:多数为单个,亦有一部分为多病灶; ③ 部位:右叶多见,左叶次之,尾叶较少,少数病灶带蒂,突出于肝外,定位困难; ④ 形态:绝大多数呈圆形、卵圆形,病灶浸润性生长时呈不规则形状; ⑤ 边界:膨胀性生长的肿瘤易压迫周围组织形成假包膜,呈晕圈征;浸润性生长者边界模糊; ⑥ 密度:绝大多数病灶平扫呈低密度,密度变化与病灶的分化程度、大小、肝脏基础病变有关。分化好者易呈等密度,肿瘤大者易坏死而呈低密度;原有脂肪肝时,病变可呈低密度;极少数病灶因出血或钙化而呈高密度。 (二) 增强扫描:正常肝脏血供的20%~30%来自肝动脉,75%~80%来自门静脉,而肝癌的绝大多数血供来自肝动脉,故增强扫描时,早期癌灶密度迅速上升且超过肝组织密度达峰值,持续时间短暂,然后迅速下降,反映了肝癌灶内造影剂快进快出的特点。 (2) 门静脉系统侵犯和癌栓:是肝内扩散的主要形式,肿瘤较大且呈浸润表现时,门静脉癌栓的发生率较高,其CT 表现为: ①门静脉主干、分支的粗细不成比例; ②增强后血管内可见充盈缺损; ③受累静脉壁强化; ④肝静脉、下腔静脉受累时亦呈此表现。 CT 检查对于肝癌患者明确分期,选择最佳治疗方法,实施精确的手术切除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本文来源:上海体检中心:https://www.wendangku.net/doc/1f10371207.html,/021

(整理)介入方法治疗原发性肝癌术后肝功能变化.

肿瘤 介入方法治疗原发性肝癌术后肝功能变化 江苏省大丰市人民医院 高见(天津医科大学研究生),沈雪梅,王晋秋,施伟伟,朱爱勤,翟长云 摘要 目的: 通过监测对比分析原发性肝癌患者在接受氩氦冷冻治疗术后与选择性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后肝功能的变化,探讨两种治疗方法对于肝功能的损害程度。 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选择性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 embolization,TACE)与氩氦冷冻治疗病例各50例,记录患者一般资料、治疗情况、肿瘤情况、检查情况等。入组标准:(1)由上述诊断标准确诊的原发性肝癌患者;(2)初治或复治2个月内未行化疗;(3)年龄大于或等于18岁的患者; (4)肝功能Child分级B级以上,肾功能指标正常;(5)预计生存期大于3个月以上。其中男性79例,女性21例,年龄43-74岁,平均年龄63.2岁。其中甲胎蛋白(alphafetoprotein,AFP)阳性者占74%(74/100),AFP阴性者占26%(26/100)(以血清AFP含量≥400ng/ml视为阳性);已发现转移者占68%(68/100):门静脉癌栓者占58%(58/100);肿瘤最大直径大于5cm者占70%(70/100),小于5cm 者占30%(30/100);单个肿瘤者占59%(59/100),多个肿瘤者占41%(41/100);肝功能Child--Pugh分级A级者占82%(82/100),B级者占18%(18/100)。巴塞罗那分期A期者占13%(13/100),B期者占62%(62/100),C期者占35%(35/100)。检测2组在不同时间点的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血浆总蛋白(TP)、血浆白蛋白(ALB)、血浆球蛋白(GLB)及血清胆红素指标的变化。 结果: 1.TACE组术后3天患者的ALT、AST、D-BIL、T-BIL有明显的增高(P<0.01), TP、ALB、GLB无变化(P>0.05)。术后7天ALT、AST、D-BIL、T-BIL逐渐下降(P<0.01),TP、ALB、GLB无变化(P>0.05)。术后14天ALT、AST、 精品文档

肝癌介入治疗图片

肝癌介入治疗图片 为了减少肝癌的发病率,肝癌介入治疗显得非常必要。那么,肝癌的介入治疗图片是怎样的?就是在X线电视、CT、B超引导下,将特制的穿刺针、导管插入肝脏的肿瘤区进行诊断及治疗的一种方法。取得了较多的临床经验,因此发展很快,目前已成为治疗肝癌的有效手段。 根据NCCN美国癌症治疗指南,介入治疗已经被公认为中晚期肝癌的首选治疗。采用局部靶向药物灌注、肿瘤血管栓塞及氩氦冷冻消融等方式集中杀灭肿瘤细胞,最大限度地降低肿瘤负荷(减少恶性肿瘤数量、体积),并结合CIK细胞过继性免疫治疗、抗肿瘤血管生成药物等,在临床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有效地改善了患者的生存质量,延长了生存时间。并可逆转部分患者肝癌分期,使不能切除的肝癌病例转化为可切除的肝癌病例。 在肝癌中,血管性介入治疗临床应用最多。主要是选择性肝动脉灌注治疗,选择性肝动脉栓塞,选择性肝动脉化疗栓塞。其主要生理学基础是正常肝细胞的血液供应20%-25%来自肝动脉,75%-85%来自门静脉。而原发性肝癌的血液供应90%-95%来自肝动脉,这就为肝癌血管性介入治疗肿瘤提供了解剖学基础。三者具体技术方法是相同的,就是在皮肤上穿刺大概3-5mm的小口,从动脉内插管至肝癌供血动脉,再通过导管给药,不同之处在于给的药物不同。 介入治疗优点 肝癌介入治疗的优点大致有以下几点: 1、疗效确切,治疗成功者可见到AFP迅速下降,肿块缩小,疼痛减轻等; 2、机理科学:介入治疗局部药物浓度较全身化疗高达数十倍,而且阻断肿瘤血供,因此双管齐下疗效好,毒性较全身化疗小; 3、肝癌介入治疗操作简单易行,安全可靠; 4、年老体弱及有某些疾病者也可进行,不须全麻,保持清醒; 5、诊断造影清晰,可以重复进行,便于多次对比; 6、对部分肝癌可缩小体积后作二步切除; 7、可作为综合治疗晚期肿瘤重要手段之一; 8、肝癌介入治疗费用相对比较低。

肝癌切除术后TACE疗效分析

介入治疗在原发性肝癌切除术后的应用 目录 主要英文缩写 (2) 中文摘要 (3) 前言 (4) 正文 (5) 资料与方法 (5) 结果 (6) 讨论 (7) 结论 (7) 参考文献 (11) 致谢 (14) 英文缩略词

英文缩写英文全称中文全称DDP cisplatin 顺铂ADM adriamycin 阿霉素HCC hepatic cellular cancer 肝细胞癌PLC primary liver carcinoma 原发性肝癌RFA radio frequency ablation 射频消融HAI hepatic arterial infusion 肝动脉灌注化疗PEI percutaneous ethanol injection 无水乙醇注射TACE 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 经皮肝动脉化疗栓塞

摘要 目的:是通过我院80多例(其中19多例进行了术后预防性TACE的肝癌切除手术的患者,作为预防组,而另外67例只是单纯的进行了肝癌切除手术,作为对照组)的肝癌切除手术的患者的术前术后资料的认真分析,来探讨预防性的TACE 这种治疗手段在肝癌手术后防止复发的作用的意义。最终通过比较这两组(研究组和对照组)一年、两年、三年的复发率及生存率,同时将可能影响原发性肝癌术后复发的各临床指标进行统计学处理,包括患者的年龄、性别、肝功能分级、有否肝硬化、甲胎蛋白情况、HBsAg情况、肿瘤大小、有无子灶、包膜不完整或无包膜、血管癌栓的情况,分析这些因素与肿瘤复发之间的关系。得出结论,TACE治疗方法确实对于肝癌切除术后的治疗是十分有效果的,大部分患者都有了明显的身体状况的改善,并且副作用较小、相对更低的复发率以及较高的生存率。而且,具体来说,在售后进行的TACE治疗对于一年甚至两年以内的复发率有较好的预防和控制作用,但是对于长期来说,并不能有效的降低长期的复发率。 [关键词] 原发性肝癌,肝动脉化疗栓塞,生存率,复发率,预后

肝癌介入治疗术后的护理

肝癌介入治疗术后的护理 摘要】本文浅谈肝癌介入术后的护理,从介入治疗前的心理护理、术后各方面 分析肝癌介入的护理要点,旨在减少术后并发症、保证介入疗效及提高患者的生 存质量。 【关键词】肝癌介入护理 原发性肝癌是中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死亡率高,经现代医学研究发现,世界各地原发性肝癌发病率呈上升趋势。肝介入治疗是中晚期肝癌患者非手术治 疗的有效方法,可以明显延长那些不能手术治疗的肝癌患者的生存期。但由于介 入术所用化疗和栓塞药物也会出现各种不良反应和并发症,因此术后的护理工作 就显得特别重要。 1、术前准备及护理工作 1.1 心理护理:由于肝癌是一种严重危及人们健康甚至危害生命的恶性肿瘤, 患者及家属思想顾虑较多,压力较大,对治疗可能没有信心,加上对肝癌介入缺 乏更多的了解,更增加了忧虑与恐惧,护理人员应主动关心患者,帮助他们认识 疾病,讲解介入手术的目的、意义与优点。介绍手术过程及术后可能出现的各种 情况,从而减轻甚至消除患者的心理压力,让患者情绪稳定地去接受治疗。 1.2 术前患者准备:常规检查血小板、凝血酶原时间、肝肾功能,术前4h禁食,并且训练患者床上大小便。 2、术后护理 2.1 穿刺的局部血肿护理:穿刺局部血肿是肝癌介入治疗最常见的术后并发症。故术后穿刺点压迫15min后用一卷绷带压迫穿刺点,行绷带加压包扎,术侧肢体 于伸直位制动8h,患者卧床12h。密切观察穿刺部位有无渗血及皮下瘀血,如有 渗血,应及时更换敷料,保持穿刺点干燥,预防感染。 2.2 严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的变化:术后应常规行持续心电监护,注意观察患 者的体温、脉搏、血压和肢体颜色的变化,尤其是术侧足背动脉搏动情况及末梢 血运、皮肤温度,以了解患者的基本情况及肢体有无受压,有意外情况及时处理。 2.3 水化护理:由于局部灌注大剂量的抗癌药物,毒副反应较明显,水化治疗 尤为重要,术后3天内行静脉输液每日2500~3000ml,根据患者情况调整滴速,60~80滴/min,如老年或心肾功能不全者酌减。鼓励患者多饮水,每日饮水不少 于2500ml,排尿要求3000ml以上,以便药物毒素能通过肾脏尽快排出,护理人 员要做好出入量的统计记录,保证液体的补给。 2.4 体温的监测:密切观察体温的变化,根据病情给予及时的物理降温,必要 时采用药物降温。出汗多时及时给患者更换床单、被单、衣裤,做好皮肤护理, 防止感染风寒。 2.5 胃肠道反应的护理:术后应禁食4~6h,由于化疗药物的不良反应,可引 起恶心、呕吐症状。护理人员要做好解释工作,及时给予护胃治疗、使胃肠道反 应有所减轻。饮食护理,术后2h以后可进少量清淡、易消化的饮食,第2天可 食高蛋白、高维生素、高碳水化合物、低脂饮食。进食时要细嚼慢咽,少食多餐,不宜吃过硬、过咸、油腻、辛辣、煎炸及刺激性饮食。少量多餐,加强口腔护理,减少不良刺激,促进毒素排泄。 2.6 疼痛的护理:介入治疗2~3天内,因肿瘤组织坏死可引起肿瘤区疼痛。 护士在加强病情观察的同时,要做好患者的安慰工作。对于疼痛不能耐受时,密 切观察疼痛的部位、性质、程度,以便和其他并发症引起的疼痛区分开来,必要

带状疱疹的护理查房

带状疱疹的护理查房 一、病例介绍: 患者陈某某,男,78岁,以“左侧胸痛10天”为主诉入院。缘于入院前10天无明显诱因出现左侧胸痛,位于前胸及后背部,范围广泛,呈阵发性电击样痛,程度较剧,影响生活及睡眠,无特殊缓解方式,未及时诊治。今就诊我院,门诊拟“胸痛待查——带状疱疹性神经痛”收住院。 既往史:高血压病史8年,血压控制尚可。8年前体检发现“肝癌”,曾在我院行两次射频消融术。1年前有“痛风”病史,近期无关节疼痛发作。 入院查体:T36.8℃、P63次/分、R20次/分、BP135/60mmHg。神志清楚,平车推入入院。前胸及后背部可见群聚性水疱疹,余皮肤粘膜无黄染、出血。 辅助检查:C反应蛋白:170.8 mg/L;血常规:白细胞13.33×10^9/L、中性粒细胞比率73.20 %;彩超提示:脂肪肝、肝多发囊肿、双肾多发囊肿、颈动脉粥样硬化伴斑块形成;心电图:窦性心律,I°房室传导阻滞;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肺部CT:双肺气肿、肺大泡,右肺下叶少许慢性炎症,右肺上叶支气管扩张;主动脉及冠状动脉硬化症,食道裂孔疝。初步诊断:1带状疱疹性神经痛;2.高血压病3级(很高危);3.肝癌介入治疗后;4.痛风。治疗:遵医嘱予低盐低脂饮食,监测血压,阿昔洛韦抗病毒,甲钴胺营养神经,普瑞巴林止痛,复合维生素B补充维生素,阿托伐他汀调脂,倍博特降压,泮托拉唑抑酸,苯溴马隆降尿酸,碳酸氢钠碱化尿液,炉甘石洗剂外涂干燥处等治疗。1月20日患者带状疱疹结痂,胸背痛明显减轻,病情平稳,给予办理出院。 二、概念:带状疱疹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沿单侧周围神经分布的簇集性小水疱为特征的皮肤病,常伴有或遗留明显的神经痛。多数患者愈后很少复发,极少数病人可多次发病。好发于成人,老年人病情尤重。本病多发于胸肋部,故又名“缠腰龙”。带状疱疹有一定传染性,患者水疱疱液内存在大量水痘-带状疱疹病毒,通过直接或间接接触患者皮肤,能使未患过水痘的小儿传染上水痘,也可以使免疫力低下未患过水痘的成年人(尤其是青年人)发生“成人水痘”,还可以使长期使用免疫抑制药物的病人感染上水痘,但不会直接传染上带状疱疹。 三、疱疹病毒四大特点: 1、嗜食性(即喜食神经外周皮的粗纤维,使神经线外露,这是引起后遗神经痛的根本原因) 2、游走性,导致反复时可能在别处出现皮疹

肝癌的介入治疗

肝癌的介入治疗 经过半个多世纪多中心、多学科的共同努力,人类在肝癌的临床治疗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近 20年来,在肝癌的介入治疗上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探索出了许多有效的介入治疗方法:包括经皮经血管治疗技术和经皮非血管治疗技术。经皮经血管治疗技术中包括:肝动脉栓塞术、肝动脉-门静脉联合栓塞术、肝段、肝亚段栓塞术、暂时性阻断肝静脉后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夹心面包疗法、多元动脉灌注栓塞术、永久性肝动脉栓塞术、肝动脉灌注术、植入性药盒导管系统、动脉内栓塞结合内放射治疗;经皮非血管治疗技术包括:化学性治疗、物理性治疗和经皮放射性核素瘤内注射治疗等技术。21世纪外科仍将在肝癌的治疗中占重要地位, 但介入治疗肝癌的方法也将会大有作为。 肝细胞癌(HCC)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预后较差,死亡率逐年增高,是影响我国人民健康的重大疾病之一。全世界每年新发肝癌约26万例,占全部恶性肿瘤的4.0%,其中42.5%的肝癌分布在我国。经过半个多世纪多中心、多学科的共同努力,人类在肝癌的临床治疗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80年代由于介入放射学的广泛兴起,使众多失去手术切除机会的患者有了新的治疗选择,特别是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成为了中晚期肝癌的首选方法;超声或CT引导下经皮肝穿刺瘤内无水乙醇注射术(PEI)在小肝癌治疗中几乎可与手术切除相媲美。进入90年代,各种局部治疗方法如微波、射频、激光、冷冻、热疗等大量出现,使间质治疗也日趋成熟;在此期间,由于各种治疗方式的综合应用,使许多原本不能切除的肝癌缩小后能二期切除

[1]。近 20年来,国内外的介入学者做了大量工作,在肝癌的介入治疗上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探索出了许多有效的介入治疗方法。大体分为两类:经皮经血管治疗技术和经皮非血管治疗技术。 1经皮经血管治疗技术 1.1肝动脉栓塞术 (TAE)TAE是在超选择性肝动脉造影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1976年Goldstein[2]首先报道了这种方法的临床应用。国内林贵于1983年首先报道了采用 TAE治疗HCC的临床应用。后来,随着各种栓塞剂的开发与应用,TAE在临床上的应用日益广泛,用于不能手术或术后复发肝癌病例的姑息治疗,甚至与手术切除成为并列的可选方法。近年来在 TAE的技术基础上,又有许多新的栓塞方法在临床上开展、推广,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如:肝动脉一门静脉联合栓塞术 (TAPVE)、肝亚段栓塞术 (THSAE)等。 1.2肝动脉-门静脉联合栓塞术(TAPVE ):TAE同时行经皮门静脉穿刺,栓塞肿瘤所在节段的门脉分支,本技术常采用实时电视透视监控置管[3]。Nakao50[4]等报道 TAE结合相应节段门静脉分支栓塞,手术切除标本证实主瘤、肝内转移灶及门脉瘤栓的坏死率均高于TAE组。 1.3肝段、肝亚段栓塞术 (THSAE):又称水门汀疗法 (eement therapy),即超选择插管做 LP-TAE。 Nakamura[5]认为碘油超过一定限量可以从肝窦返流到门脉小支,起到动门脉栓塞的目的。wallace[6]研究认为碘油与无水乙醇一定比例混合栓塞同样能达到该目的。常采用同轴导管法、药物辅助法 (如血管收缩剂 )或直接超选择导管插入法。适用于瘤体位于单个或少数几个肝段、亚段的病例,可伴有或不

肝癌超声影像表现

肝癌超声影像表现 (一)包膜 直径<3cm的肝癌结节常常包膜完整。包膜由纤维组织组成,其声阻抗较周围肝组织及癌肿均高,因此形成界面反射,在二维声像图上可显示一圈细薄的低回声膜包围整个癌肿节。包膜的厚度估测<0.5mm。声像图上包膜比较光滑均匀,形态规则,呈圆形或椭圆形。体现小肝癌膨胀性生长的特点。但声像图上的包膜在结节两侧始终显示中断,此为大界面的回声失落效应。肝癌体积很大时,其包膜一般模糊不清。但也有癌结节直径大于5cm以上时包膜仍然非常完整,此时,其内侧回声多伴声晕表现。 (二)内部回声 癌结节内部回声高低不一,且具多变倾向。除均匀低回声结节以外,其他各种癌结节回声均属不均匀分布。<1cm的肝癌结节,超声检测的检出率为33%一37%.癌结节按回声的高低分类如下: 1、低回声结节 2、高回声结节 3、混合性结节 4、等回声结节 5、结节回声高低与血供的关系 (三)癌结节的彩色血流 肝癌结节及其周围因血供丰富,而可获得各种有关的血流信息。二次谐波声学造影的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组织血流的敏感性高,能准确反映肝癌的血供情况。彩色多普勒超声可识别肝癌结节的流人血管、流出血管及瘤内血管,流人血管可为肝动脉,也可为门静脉。流出血管可为肝静脉,也可为门静脉。瘤内血管表现为树干状、彩点状或彩色镶嵌的“簇状”斑块,在频谱多普勒分析中可为肝动脉、门静脉或肝静脉血流。癌结节周围的血流可表现为整圈状或弧形围绕,可用频谱多普勒测出是连续性门脉血流或搏动性动脉血流。 (四)癌栓 肝癌患者容易发生癌栓,癌栓可出现在门静脉系统、肝静脉系统或胆道系统。 1.肝静脉内癌栓肝内静脉的癌肿浸润是肝癌的特征性病变之一,使早期病变也不例外。癌栓可从小肝静脉波及到较大静脉,亦可因静脉癌栓堵塞流出道,并且使癌栓逆向蔓延至小门静脉、较大门静脉或门静脉主干中。

肝癌介入护理查房[1]

肝癌介入护理查房 一、护理评估 1、一般情况患者xxx 男性43岁已婚职业文化程度 2、现病史患者以“右肝癌切除术后4个月,多程治疗后4个月”为主诉于5月5日步行 入院。4个月前因右侧腹间断闷痛2个月,发现腹膜后占位2个月为入院,经充分术前准备,在全麻下行右肝癌切术;术见:肝脏呈重度结节性肝硬化外观右肝脏面可及一外生型巨大肿物,大小约11×10cm,质地中等,向下压迫右肾,与十二指肠、结肠几右肾周筋膜相粘连,肿物血运丰富,有包膜,与右肾静脉及下腔静脉关系密切;另右肾上腺可及明显肿大,大小约3×3cm,质地均匀,未及明显占位.术后病理回报示: (右肾上腺)恶性肿瘤,结合病史考虑肝细胞癌.3个月前再入院,复查上腹部CT示: 右肝癌切除术后,肝脏第Ⅷ、Ⅶ段见数个低密度影(考虑肝脏多发性转移),右侧肾上腺区不规则肿块与旧片相比,较前增大.与DSA室行”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左肾上腺动脉化疗灌注术”。44天入我院查AFP:2877NG/ML; 中上腹部CT诊断。1外生型肝癌术后,肝内多发转移介入治疗后;2左肾上腺肿块较前增大,倾向转移.在全麻下行左肾上腺肿物切除术,术中探查.肝脏呈重度结节性肝硬化外观,未及明显占位,左肾上腺可及一肿物,大小约3.5×6cm,质中,界限清楚.术后病理回报示左肾上腺结合病史,符合转移性肝细胞癌.后复查AFP 591 50ng/L.门诊拟”右肝细胞癌伴左肾上腺转移癌多程治疗”.发病以来,食欲尚可,睡眠欠佳,二便正常。 3、实验室检查大致正常。生化全套示:ALB:29.4G/L,AST:44IU/L,GGT:791U/L,余未见明显 异常.CEA:1.63NG/ML,AFPl54.39NG/ML. 4、护理体检T:36.8 P:76次/分R:19次/分BP:100/70mmHg 身高体重神 志清楚营养中等,腹部平坦,右肋缘下切口约20cm,愈合良好,心肺神经系统未见异常。 5、自理程度与生活习惯平素生活能自理无不良嗜好 6、家庭支持系统与精神状态家庭关系和睦,经济状况一般,担心疾病的预后,精神较 紧张。 7、主要治疗过程:患者5月12日再局麻下行“股动脉穿刺肝动脉插管化疗栓塞术(TACE)” 经导管缓推稀释的奥沙利铂150mg、5—Fu1.0,用碘化油栓塞剂,术顺。术后给予保肝免疫抗肿瘤止酸补液止吐等处理术后第一天诉腹痛腹胀。术后第二天,患者感觉疲乏无力,腹部胀痛有所缓解.其余无特殊不适,于术后第五天出院. 二、主要护理诊断与措施 5.5 1、焦虑,与担心疾病的预后有关 预期目标:患者两天内患者焦虑有所减轻,并能积极主动接受治疗与护理。 (1)鼓励病人表达内心的感受、认真听取病人倾诉,表示同情给予安慰。 (2)必须在术前了解患者的病情,主动热情地帮助病人克服紧张、恐惧心理。 (3)向病人介绍治疗目的及手术方法。 (4)并向病人介绍成功病例,使其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以良好的心态配合治疗。 (5)指导病人使用放松疗法,聊天、听音乐、看电视、做深呼吸等。 5.7评价:患者焦虑有所减轻。 5.5 2、睡眠型态紊乱,与疾病和环境改变等有关。 预期目标:患者尽早得到充足的睡眠。 (1)创造舒适,安静,温馨的病房环境,增加亲切感。 (2)集中治疗护理操作,尽量减少由于治疗护理带来的睡眠干扰。 (3)指导使用促进睡眠的方法,睡前温水泡脚,热饮牛奶,听舒缓温和的音乐来诱导进入睡眠状态等。 (4)若有生理不适,应尽早解除,适当给予对症处理,必要时给予安定等促睡眠的药

肝癌影像的鉴别诊断

肝细胞癌 ?CT平扫 ?大多数为球形稍低密度灶,较大癌灶常发生出血、坏死和囊变而致密度不均,中心部密度更低新鲜出血密度增高 ?多数病变境界模糊,但小肝癌、结节型和有包膜的肝癌则境界清楚 ?少数肝癌可伴有钙化。

增强扫描 ?动脉期:明显强化密度高于正常肝组织 ?门脉期和肝实质期:密度迅速下降低于正常肝造影剂“快进快出” ?部分肝癌增强等密度低密度 ?侵犯转移征象: 肝叶增大 管道和肝门推移 侵犯门脉充盈缺损,提示门静脉闭塞或瘤栓 肝门、腹膜后淋巴结肿大

MRI ?在T1图像上表现为稍低信号肿块,在T1图像上,肿瘤中心见有稍高信号或信号更低些,前者表明肿瘤中心出血或脂肪变性,后者代表液化坏死?T2图像为稍高信号。肿瘤在T2图像上虽表现为高信号,但在重T2图像上信号则迅速下降。 ?血管受侵和假包膜的显示是诊断的可靠征象,假包膜为环绕肿瘤周围窄的低信号圈,为肿瘤周围被挤压的纤维组织和肝细胞构成。静脉内瘤栓表现为血管腔内持续存在的信号

鉴别诊断 肝硬化再生结节 ?由于结节包绕隔氏鞘,CTAP时可见结节内的门脉血流?铁沉积在MRI的T2像上表现为低信号 ?内含Kupffer细胞,可特异性摄取亲网状内皮系统靶向造影剂。 ?由于再生结节发生于肝硬化的基础上,CT平扫和增强表现为低密度结节,MRI表现为T1高信号,其影像学表现与肝癌很相似。 ?CT平扫、MRI T1像与肝癌很难鉴别。当有铁质沉着时MRI的T2像表现为低信号,CT和MRI增强扫描的动脉期,没有肝癌的早期动脉供血表现。

海绵状血管瘤 CT平扫血管瘤表现为低于正常肝组织密度的病灶 ?★单发或多发类圆形低密度灶 ?★边缘清晰 ?★小钙化密度 ?★中部可见不规则更低密度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