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周三多管理学课后习题参考答案合集

周三多管理学课后习题参考答案合集

周三多管理学课后习题参考答案合集
周三多管理学课后习题参考答案合集

《管理学——原理与方法》(周三多第七版)课后思考题参考答案第一章: P35 管理与管理学

1.人类活动的特点是什么为什么管理实践与人类历史同样悠久

2.何谓管理管理的基本特征的什么

3.管理活动具有哪些基本职能它们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4.分析管理二重性的基本内容。

5.一个有效的管理者需要扮演哪些角色需要具备哪些技能

6.分析管理学的研究对象以及方法。

第一题:人类活动的特点是什么为什么管理实践与人类历史同样悠久

答案:1.目的性:人类正是在为实现预期目的的活动中,在不断地劳动,思考,谋划,设计和组织管理的过程中,逐步进化的。2.依存性:人类的目的性来源于对外部环境和人类自身的相互依存关系。3.知识性:人类能从过去的实践中学习,从前人的经验中学习,并能把学到的知识加以记忆,积累,分析和推理,从而形成人类独有的知识体系。人类活动的上述三个特点为人类的管理实践提供了客观条件,也回答了为什么管理实践与人类历史同样悠久的原因。

第二题:何谓管理管理的基本特征的什么

答案:管理是为了实现组织目标,以人为中心进行的协调活动。管理的最基本的特征是:1.实现组织目标是评价管理成败的唯一标准2.特定的时空背景是管理的条件3.管理的核心是人的行动4.管理的本质是协调。

第三题:管理活动具有哪些基本职能它们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答案:许多新的管理论和管理学实践已一再证明: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创新这五种管理职能是一切管理活动最基本的职能。

每一项管理工作都是从计划开始,经过组织、领导到控制结束。各职能之间同时相互交叉渗透,控制的结果可能又导致新的计划,开始了新一轮的管理循环。创新在管理循环中处于轴心的地位,成为推动管理循环的原动力

第四题:分析管理二重性的基本内容。

答案:管理的二重性包括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自然属性的内容:(1)管理的出现是由人类社会实践活动的特点决定的;(2)管理也是社会劳动中的一项职能;(3)管理也是生产力。管理的社会属性内容:管理是一定社会关系的反映。

第五题:一个有效的管理者需要扮演哪些角色需要具备哪些技能

答案:管理者扮演着十种角色,这十种角色可归入三类。人际角色:代表人角色、领导人角色、联络者角色;信息角色:监督者、发言人、传播人;决策角色:企业家、干扰对付者、资源分配者、谈判者角色。管理者需要具备三种技能:技术技能、人际技能、概念技能。

第六题:分析管理学的研究对象以及方法。

答案:管理学的研究对象:各种管理工作中普遍适用的原理与方法。管理学的研究方法:归纳法、试验法、演绎法

第二章: P78管理思想的发展

1.理解中国古代管理思想要点的主要内容,并思考对现在企业经营有何启示。

2.请综合分析斯密与巴贝奇关于劳动分工的研究。

3.科学管理理论为什么会在19实际末的美国产

生泰罗为什么要研究并提出科学管理理论其理论是实质是什么其理论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并谈谈科学管理理论对目前我国企业管理的启发。 4.理解法约尔关于经营和管理的概念及其管理原则。 5.解释厄威克的管理理论综合概念结构图。 6.人际关系学说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行为科学研究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7.理解管理科学学派、接侧理论学派的主要观点。 8.新经济时代或知识经济时代主要特征是什么理解知识经济时代的管理原则的变革。 9.理解我国现代企业管理思想发展的历史。

第一题:理解中国古代管理思想要点的主要内容,并思考对现在企业经营有何启示。

答案:中国传统的管理思想分为

1.宏观管理的治国学——(财政赋税、人口管理、货币管理等)

2.微观管理的治生学——(农副业、手工业、运输、建筑工程等)。

顺道——顺应宏观的治国理论和客观的经济规律。

重人——1.重人心向背2.重人才归离。

求和——调整人际关系,讲团结、上下和、左右和。

守信——信誉是人类社会人们之间建立稳定关系的基础。

利器——“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求实——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是思想方法和行为的准则。

对策——运筹谋划,以智取胜。两个要点1.预测2.运筹。

节俭——理财和治生都提倡开源节流,勤俭治国。

法治——我国的法治思想起源于先秦法家和《管子》,后逐渐演变成一套法治体系。

启示:略(从顺道、重人、求和、守信、利器、求实、对策、节俭、法治等方面联系实际论述)。

第二题:请综合分析斯密与巴贝奇关于劳动分工的研究。

答案:查理·巴贝奇(英国)发展了亚当·斯密的观点,赞同分工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的观点,而且提出分工可以减少工资支付的观点。同时提出了“边际熟练”原则,——即对技艺水平、劳动强度定出界限,作为报酬的依据。它认为工人的收入主要包括a、按照工作性质所确定的固定工资,b、按照生产效率以及贡献所分得的利润。c、为提高劳动效率而提出建议所应给予的奖励。

第三题:科学管理理论为什么会在19世纪末的美国产生泰罗为什么要研究并提出科学管理理论其理论是实质是什么其理论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并谈谈科学管理理论对目前我国企业管理的启发。

答案:19世纪末,美国南北战争结束,开发西部,劳动力丰富、市场广阔;欧洲移民把工业革命的结果带到美国,美国社会蓬勃发展;公司规模扩大,传统的手工作坊管理方式与大公司的规模之间产生尖锐矛盾;铁路企业的成长使得矛盾更加突出。这些情况引起了许多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的关注。

在美国的工商业迅猛发展、资本雄厚、但劳动力缺乏,企业管理落后的背景下,泰罗在长期的生产劳动中认识到,单凭经验进行管理的方法是不科学的,必须改变。

泰罗科学管理理论的实质是用科学方法代替经验主义,提高工作效率。

泰罗科学管理理论的主要内容:

1.对工人提出科学的操作方法,以便合理利用工时,提高工效(标准化);

2.在工资制度上实行差别计件制(激励机制)

3.对工人进行科学的选择、培训和提高(科学培训);

4..使管理和劳动分离,把管理工作称为计划职能,工人的劳动称为执行职能(管理专业化)。

对目前企业管理的启示:略(从标准化、激励机制、科学培训、专业化分工方面联系实

际进行论述)。

第四题:理解法约尔关于经营和管理的概念及其管理原则。

答案:法约尔认为要经营好一个企业,不仅要改善生产现场的管理,而且应当注意改善有关经营的六个方面的职能:技术职能、经营职能、财务职能、安全职能、会计职能、管理职能(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

14条管理原则:1.分工 2.权力与责任 3.纪律 4.统一命令 5.统一领导 6.员工个人要服从整体7.人员的报酬要公 8.集权 9.等级链 10.秩序 11.公平 12.人员保持稳定 13.主动性 14.集体精神。

第五题(略)

第六题:人际关系学说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行为科学研究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案:人际关系学说主要内容:1.企业的职工是社会人 2.满足工人欲望,提高工人的士气是提高生产效率的关键 3.企业中实际存在一种“非正式组织”4.企业应采用新型的领导方法。

行为科学学派主要内容:(1)管理的重点是重视组织中人的行为的影响;(2)管理的依据是人的需要和动机;(3)管理的方式是领导和激励。

第七题:理解管理科学学派、决策理论学派的主要观点。

答案:管理科学学派的主要观点(特点)1.生产和经营各项领域的各项活动都以经济效果好坏作为评价标准,即要求最小消耗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 2.使衡量的标准定量化,借助数学模型找出最优的实施方案和描述事物的现状及发展规律,摒弃单凭经验和自觉确定经营目标与方针的做法3.依靠计算机进行各项管理4.强调使用先进的科学理论和管理方法。主导思想:使用先进的数理方法及管理手段,使生产力得到最合理的组织以获得最佳的经济效益,而较少考虑人的行为因素。

决策理论”学派是以统计学和行为科学作为基础的。“决策理论”学派主要观点:1.管理就是决策2.决策分为程序性决策和非程序性决策。

第八题:新经济时代或知识经济时代主要特征是什么理解知识经济时代的管理原则的变革。

答案:新经济时代的特征:信息化、网络化、知识化、全球化。

一、管理思想的创新。二、管理原则的创新。三、经营目标创新。四、经营战略创新。

五、生产系统创新。六、企业组织创新。

第九题:理解我国现代企业管理思想发展的历史。(略)

第三章: P96管理的基本原理

1.什么是系统系统有哪些基本特征管理者可从系统原理中得到哪些启示

2.如何理解责任原理责任原理的本质是什么管理者可从责任原理中得到哪些启示

3.何谓“以人为主体的管理”又如何实现“以人为主体的管理”

4.何谓适度原理为什么说适度原理是管理实践中艺术地运用科学的管理理论与方法的具体体现

5.何谓效果、效率和效益人类一切活动为何要遵循效益原理

6.管理有效性的实质是什么管理者如何追求自身工作的效益第一题:什么是系统系统有哪些基本特征管理者可从系统原理中得到哪些启示

答案:系统:是指若干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部分组成,在一定环境中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

系统的特征:1.集合性。这是系统最基本的特征。一个系统至少由两个及两个以上的系统构成。2.层次性。系统的结构是有层次的,构成一个系统的子系统和子子系统分别处于不同的地位。3.相关性。系统内各要素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就是系统的相关性。

管理者从系统理论中得到的启示:运用系统理论进行管理应该把握:1.整体性原理2.动态性原理3.开放性原理4.环境适应性原理5.综合性原理。

第二题:如何理解责任原理责任原理的本质是什么管理者可从责任原理中得到哪些启示答案:责任原理就是在合理分工的基础上明确规定部门和个人必须完成的工作任务和必须承担的相应责任。

责任原理的本质是挖掘人的潜能。

启示:一、明确每个人的职责。挖掘人的潜能的最好的办法是明确每个人的职责 1.职责的界限要清楚2.职责中要包括横向联系的内容3.职责要落实到人。二、职位设计和权限委任要合理。一个人对工作是否能做到完全负责取决于三个因素1.权限;实行任何管理都要借助于一定的权力,没有一定的权力任何人都不可能对工作实行真正的管理。2.利益;完全负责意味着要承担风险,任何的管理者在承担风险的同时都要对收益进行权衡。这种利益不仅仅是物质利益,还包括精神利益。3.能力,能力是完全负责的关键因素。职责和权限、利益、能力之间的关系遵守等边三角形。三、奖惩要分明,公正而及时。

第三题:何谓“以人为主体的管理”又如何实现“以人为主体的管理”

答案:人本原理——以人为主体的管理思想。主要观点:一、职工是企业的主体;二、有效管理的关键是职工参与。三、现代管理的核心是使人性得到最完美的发展。四、管理是为人服务的。

企业要想做到“以人为中心的管理”,必须做到:1.要让职工成为企业的主体;2.关键是职工参与;3.核心是使人完美发展;4.管理是服务于人。总结:尊重人、依靠人、发展人、为了人是人本原理的基本内容和特点。

第四题:何谓适度原理为什么说适度原理是管理实践中艺术地运用科学的管理理论与方法的具体体现

答案:适度原理是指在管理中要求管理者在处理组织内部各种矛盾、协调各种关系时要把握好度的问题。是管理所面对的不确定性以及各因素的相互制约所要求的。

1.管理活动存在许多相互制约的对立性选择,无法通过量化模型得出。

2.组织活动所处的外部环境充满了不确定性和不可预测性,内部员工、资源等存在着复杂性。

3.在面对难以量化或直接比较的时候,直觉决策是有效工具,直觉的培养来源于历史案例、思维沉淀、以及对现实信息的积累。以上三点充分说明,适度原理是管理实践中艺术地运用科学的管理理论与方法的具体体现。

第四章 P118管理道德与社会责任

1.在管理道德方面,存在哪些基本观点各种观点的要义和区别何在

2.合乎道德的管理具有哪些特征

3.影响管理道德的因素有哪些

4.管理者可以采取哪些办法来改善组织成员的道德修为

5.企业的社会责任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第一题:在管理道德方面,存在哪些基本观点各种观点的要义和区别何在

答案:(一)、功利主义道德观。功利主义观点:为尽可能多的人提供尽可能多的利益。

1.功利主义对效率和生产率有促进作用,符合利润最大化原则

2.会造成资源配置的扭曲。

(二)权利至上的道德观。观点:决策在尊重和保护个人基本权利的前提下作出。 1.积极的一面:保护了个人的自由和隐私2.消极的一面:接收这种观点的管理者把个人自由的保护看的比工作的完成更重要。(三)公平原则的道德观。观点:管理者应该公平的实施规则。(四)综合社会契约的道德观。观点:把实证和规范两种方法并入商业伦理中,即要求决策者在决策时要综合考虑实证和规范两方面的因素。这种伦理观综合了两种“契约”1.经济参与人当中的一般契约,这种契约规定了做生意的程序2.一个社区中特定数量的人当中的较特定的

契约,这种契约规定了哪些行为方式是可接受的。(五)推己及人的道德观。观点: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第二题:合乎道德的管理具有哪些特征

答案:1.把遵守伦理规范视作组织获取利益的手段和组织责任;2.从组织自身和社会整体两个角度看问题;3.尊重所有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善于处理组织与利益相关者的关系;4.把人看作手段,更看作目的;5.比法律的要求更高,能让企业取得卓越的成就;6.能够自律;

7.能够以组织的价值观为行为导向。

第三题:影响管理(伦理)道德的因素有哪些

答案:1.道德发展阶段(前惯例层次、惯例层次、原则层次);2::个人特性(个人价值观、自信心、自控力);3.结构变量(组织结构)。在不同的结构中,管理者在时间、竞争和成本等方面的压力也不同,压力越大越可能降低伦理标准;4.组织文化。最有可能产生高伦理标准的组织文化是具有较强的控制能力以及风险和冲突承受能力的组织文化,处在这种文化中的管理者,具有进取心和创新精神。与弱组织文化相比,强组织文化对管理者的影响更大;5.问题强度。

第四题:管理者可以采取哪些办法来改善组织成员的伦理道德行为

答案:1.挑选高道德素质的员工 2.建立伦理道德守则和决策规则3.在伦理道德方面领导员工(高层管理者在言行方面是员工的表率,高层管理者可通过奖惩制度影响员工的伦理行为)4.设定工作目标 5.对员工进行伦理道德教育6.对绩效进行全面评价7.进行独立的社会审计8.提供正式的保护机制。

第五题:企业的社会责任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答案:1.办好企业。把企业做强、做大、做久。2.引领道德规范。企业一切经营管理行为应符合道德规范。3.投资社会福利。4.参与社会慈善。5.保护自然环境。主动节约能源和其他不可再生资源的消耗,尽可能减少企业活动对生态的破坏。

第五章: P136管理的基本方法(无)

第六章: P163决策

1.什么是决策决策的原则和依据各是什么

2.何为追踪决策与初始决策相比,其特点是什么管理者在进行追踪决策时要注意什么3.战略决策、战术决策与业务决策之间有何区别程序化决策与非程序化决策之间有何区别4.决策的理论有哪些 5.决策过程包括那几个阶段决策过程要受到哪些因素影响 6.何谓经营单位组合分析法如何利用它来进行企业经营决策何为政策指导矩阵它有何特点 7.确定型决策方法、风险型决策方法和不确定型决策方法各有哪些

第一题:什么是决策决策的原则和依据各是什么

答案:一、决策是管理者识别并解决问题以及利用机会的过程。1.决策的主体是管理者;

2.决策的本质是一个过程,这一过程由多个步骤组成;

3.决策的目的是解决问题或利用机会。

二、决策的原则:1.决策遵循的是满意原则,而不是最优原则。要使得决策达到最优,必须

a、容易获得与决策有关的全部信息;

b、真实了解全部信息的价值所在,据此控制所有可能的方案;

c、准确预期到每个方案在未来的执行结果。2.现实中上述条件往往得不到满足。

三、决策的依据——信息(信息的数量和质量直接影响决策水平)。

第二题:组织中的决策大多是追踪决策。何为追踪决策与初始决策相比,其特点是什么管理者在进行追踪决策时要注意什么

答案:追踪决策是企业决策者在初始决策的基础上对已从事的活动的方向、目标、方针及方案的重新调整。特点:追踪决策是非零点决策。管理者在进行追踪决策时要注意环境的时刻变化。

第三题:战略决策、战术决策与业务决策之间有何区别程序化决策与非程序化决策之间有何区别

答案:1.战略决策:涉及组织长远发展和长远目标的决策,具有长远性和方向性,如:组织目标、方针的确定。2.战术决策:又称“管理决策”是在组织内贯彻的决策,属于战略执行过程中的具体决策。3.业务决策:日常生活中为提高生产效率、工作效率而做出的决策,只对组织产生局部影响。

1.程序化决策:涉及的是那些重复出现的,日常管理的“例行问题”;

2.非程序化决策:涉及的是那些偶然发生的、性质和结构不明的具有重大影响的“例外问题”

第四题:决策的理论有哪些

答案:一、古典决策理论。又称“规范决策理论”是基于“经济人”的假设提出的,盛行与50年代以前。观点:认为应该从经济的角度来看待决策问题,即决策的目的在于为组织获取最大的经济利益。主要内容:1.决策者必须全面掌握有关决策环境的信息情报 2.决策者充分了解有关备选方案的情况3.应建立一个合理的自上而下的执行命令的组织体系4.决策者进行决策的目的始终都是在于使得本组织获取最大的经济利益。古典决策理论忽视了非经济因素在决策中的作用,不一定能指导实际的决策活动。

二、行为决策理论。赫伯特·西蒙《管理行为》中提出“有限理性”“满意原则”发现:影响决策者的不仅有经济因素,还有个人的行为表现:态度、情感、经验等。主要内容:1.人的理性介于完全理性和非完全理性之间,即人是有限理性的 2.决策者在识别和发现问题中容易受知觉上的偏差的影响判断时,直觉的运用往往多于逻辑分析 3.由于受决策时间和资源利用的限制,决策者只能做到尽量了解各种备选方案的情况,而不能做到全部了解。决策者的选择的理性是有限的 4.在风险型决策中,与经济利益的考虑相比,决策者对待风险的态度很重要 5.决策者在决策中往往只求满意的结果,而不愿费力寻求最佳方案。

三、回溯决策理论(隐含最爱决策理论)。核心内容:决策事实上只是为已经做出的直

觉决策证明其合理性的一个过程,说明了直觉在决策中的作用。直觉决策结果往往与系统的理性决策方法一样好,甚至更好。

第五题:决策过程包括那几个阶段决策过程要受到哪些因素影响

答案:一、决策的过程:1.诊断问题,识别机会;2.识别目标;3.拟定备选方案;4.评估备选方案;5.做出决定;6.选择实施战略;7.监督和评估。

二、决策的影响因素1.环境2.过去的决策3.决策者对风险的态度4.伦理5.组织文化

6.时间。

第六题:何谓经营单位组合分析法如何利用它来进行企业经营决策何为政策指导矩阵它有何特点

答案:经营单位组合分析法:大企业都有两个以上的经营单位,企业要为不同的经营单位确定不同的活动去向,确定去向时要综合考虑企业或该经营单位在市场上的相对竞争地位和业务增长情况。

将企业分成不同的经营单位,计算各个经营单位的市场占有率和业务增长率,根据其在企业中占有资产的比例来衡量各个经营单位的相对规模,绘制企业的经营单位组合图,根据每个经营单位在图中的位置确定应选择的活动方向。

政策指导矩阵(略)

第七题:确定型决策方法、风险型决策方法和不确定型决策方法各有哪些

答案:一、确定型决策方法:1.线性规划 2.量本利分析

二、风险型决策方法:决策树法。

三、不确定型决策方法:1.小中取大法 2.大中取大法 3.最小最大后悔值法。

第七章: P176计划与计划工作

1.简述计划的概念及其性质。 2.理解计划的类型及其作用。 3.解释孔茨与韦里克的计划层次体系的基本内容。 4.计划编制包括哪几个阶段的工作

第一题:简述计划的概念及其性质。

答案:一、计划的概念:在未来一段时期内,为了实现决策目标的管理文件或行动安排。计划的内容包括:5W1H what 做什么目标与内容why 为什么做原因who 谁去做人员where 何地做地点when 何时做时间how 怎样做方式、手段。

二、计划的性质:1.计划工作是为实现组织目标服务。“计划工作”是对“决策工作”在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上的进一步地展开和细分;2.计划工作是管理活动地基础;3.计划工作具有普遍性和秩序性;4.计划工作要追求效率

第二题:理解计划的类型及其作用。

答案:一、长期计划和短期计划。长期计划:描述了组织在较长时期的发展方向和方针,绘制了组织长期发展的蓝图。短期计划:具体地规定了组织地各个部门在目前地各个较短的时期阶段,特别是最近的时段中。二、从职能空间分类,可将计划划分为业务计划、财务计划、人事计划。三、战略性计划、战术性计划。战略性计划:指用于整体组织的,为组织较长时间设立总体目标和寻求组织在环境中的地位的计划,具有整体性和长期性。战术性计划:规定总体目标如何实现的细节的目标。四、具体性计划、指导性计划。具体性计划:具有明确规定的目标,不存在模棱两可。指导性计划:规定一些一般的方针和行动原则,给予行动者较大的自由处置权。五、程序性计划、非程序性计划。

第三题:解释孔茨与韦里克的计划层次体系的基本内容。

答案:哈罗德.孔茨从抽象到具体把计划划分为一个层次体系:抽象——具体。1.目的或使命。指明一定德组织在社会上应起的作用,所处的地位,它决定组织的性质,决定此组

织区别于彼组织的标志,如:大学的使命是教书育人和科学研究;2.目标。进一步具体为组织一定时期的目标和各部门的目标。如:某大学最近3年培养了多少学生,发表了多少论文;

3.战略。通过一系列的主要目标和政策去决定和传达指望成为什么样组织的情景;

4.政策。政策是指导或沟通决策思想的全面的陈述书或理解书;

5.程序,是制定处理未来活动的一种必要方法的计划;

6.规则a、规则是知道行动但不说明时间顺序b、可以把程序看作是一系列的规则,但是一条规则可能是也可能不是程序的组成部分。程序不同于规则;

7.方案(规划)一个综合性的计划,包括:目标、政策、程序、规则、任务分配、要采取的步骤、要使用的资源及其他因素;

8.方案预算预算是一份用数字表示预期结果的报表

第四题:计划编制包括哪几个阶段的工作

答案:一、确定目标:确定目标是决策工作的主要任;二、认清现在:目的是寻求合理有效的通向对岸的途经——实现目的途经;三、研究过去。研究过去不仅是从过去发生的事件中得到启示和借鉴,更重要的是探讨过去通向现在的一条规律;四、预测并有效地确定环境假设条件;五、拟定和选择可行性行动地计划;六、制定主要计划;七、制定派生计划:与基本计划密切联系的计划;八、制定预算,用预算使计划数字化。

第八章: P190计划的实施

1.何谓目标管理其特点是什么如何利用目标管理组织计划的实施 2.网络计划技术基本原理是什么 3.滚动方式计划有何基本特点 4.何为业务流程再造简述业务流程再造的基本过程。

第一题:何谓目标管理其特点是什么如何利用目标管理组织计划的实施

答案:一、目标管理是一种程序,使一个组织中的上下各级管理人员会一起来制订共同的目标,确定彼此的成果责任。

二、目标所具有的特征:1.目标的层次性:组织目标形成一个有层次的体系,范围从广泛的组织战略性目标到特定的个人目标。2.目标网络。从某一具体目标的实施规划的整体协调方面来进行工作。内涵4点:a、目标和计划很少是线性的,目标和规划形成一个相互联系着的网络b、主管人员必须确保目标网络中的每个组成部分要相互协调。c、组织中的每个部门在制订自己部门的目标时,必须要与其他部门相协调d、组织制订各种目标时,必须要与许多约束因素相协调。3.目标的多样性。4.目标的可考核性。5.目标的可接受性。6.目标的挑战性。7.目标的伴随信息反馈性。

三、目标管理的过程:1.制订目标(包括确定组织的总体目标和各部门的分目标);2.明确组织的作用;3.执行目标;4.成果评价; 5.实行奖惩;6.制订新目标并开始新的目标管理循环。

第二题:网络计划技术基本原理是什么

答案:一、网络计划技术的基本原理(步骤):把一项工作或项目分成各种作业,然后根据作业顺序进行排列,通过网络对整个工作或项目进行统筹规划和控制,以便用最少的人力物力财力,用最高的速度完成工作。

第三题:滚动方式计划有何基本特点

答案:1.滚动计划更加实际,并且使战略性计划的实施也更加切合实际;2.滚动计划方法使长期计划和中期计划与短期计划相互衔接3.滚动计划方法加强了计划的弹性,这对于环境剧烈变化的时代来说尤为重要。

第四题:何为业务流程再造简述业务流程再造的基本过程。

答案:一、业务流程再造的概念:强调以业务流程为改造对象和中心、以关心客户的需求和满意度为目标、对现有的业务流程进行根本的再思考和彻底的再设计,利用先进的制造

技术、信息技术以及现代的管理手段、最大限度地实现技术上的功能集成和管理上的职能集成,以打破传统的职能型组织结构,建立全新的过程型组织结构,从而实现企业经营在成本、质量、服务和速度等方面的突破性的改善。

基本过程:观念再造、流程再造、组织再造、试点与切换、实现战略等五个阶段。

第九章: P221组织设计

1.管理幅度问题是如何提出的如何确定有效的管理幅度和合理的管理层次 2.组织的基本结构形态有哪两种类型这两种结构形态各有何特点 3.组织设计的任务是什么设计时要考虑哪些因素的影响依据哪些基本原则 4.为什么说部门化是横向分工的结果职能部门化、产品部门化、区域部门化有哪些优势和局限性 5.何谓矩阵组织有何特点又如何运用之请举例说明。 6.有效的管理要求适度的集权和分权,怎样才能使集权与分权合理地组合请举例说明。 7.谈谈组织分权的两个主要途径(制度分权和授权)的内涵及其区别。

第一题:管理幅度问题是如何提出的如何确定有效的管理幅度和合理的管理层次

答案:组织设计的实质是对管理人员的管理劳动进行横向和纵向的分工。管理劳动分工的必要性缘于管理者的有效管理幅度是有限的。管理幅度又决定了组织中的管理层次,从而决定了组织结构的基本形态。

确定有效管理幅度和层次(影响管理幅度的因素):1.管理者和被管理者的工作能力2.工作内容和性质a、主管所处的管理层次:b、下属工作的相似性c、计划的完善程度 d、非管理事物的多少3.工作条件a、助手的配备情况 b、信息手段的配备情况c、工作地点的相近性4.工作环境。有效的管理幅度和管理层次取决于企业组织所处的状态和他们的影响因素。

第二题:组织的基本结构形态有哪两种类型这两种结构形态各有何特点

答案:两种基本的管理组织的结构形态:扁平结构形态、锥形结构形态。

扁平结构:指组织规模已定,管理幅度较大,管理层次较少的一种组织结构形态。优点:层次少,信息传递速度快,尽早发现信息反馈的问题,尽早解决,信息失真可能性小。缺点:a、主管不能对每位下属有充分的了b、主管得到的信息太多,不利于及时利用。

锥形结构:指管理幅度较小,从而管理层次较多的高、尖、细型的金字塔形态优点与局限性正好与“扁平结构”相反。

第三题:组织设计的任务是什么设计时要考虑哪些因素的影响依据哪些基本原则

答案:一、组织设计的任务:组织设计要完成以下三个步骤的工作:1.职务设计与分析;

2.部门划分;

3.结构的形成。

二、企业组织设计的影响:1.“保守型战略”的企业领导可能认为,企业面临的环境是较为稳定的,需求不再有大的增长变化。在组织设计上强调管理和生产的规范化程度。2.“选择风险型战略”的领导则可能认为环境复杂多变,需求高速增长,市场变化很快,机遇和挑战并存。3.“分析型战略”介于前两者之间。它力求在两者之间保持适当的平衡。

三、组织设计的原则:(一)因事设职和因人设职相结合的原则。1.组织设计往往不是全新的,进行再度调整时,要考虑“事事有人做”而非“人人有事做”;2.组织中的工作最终是要靠人完成的,不能完全招聘社会上的人员来满足企业的所有需要;3.任何组织首先是人的集合,而非是事和物的集合。(二)权责对等的原则(职权和职责对等)。(三)命令统一的原则。

第四题:为什么说部门化是横向分工的结果职能部门化、产品部门化、区域部门化有哪些优势和局限性

答案:部门化是整个组织管理系统分解成若干相互依存的基本管理单位,各单位是相互依存的整体活动的一部分,只负责一种类型的业务活动。

一、职能部门化(是一种传统的普遍的组织形式)。优点:1.职能是划分活动类型,从而设立部门的最自然,最方便,最符合逻辑的标准;2.有利于维护最高行政指挥的权威,有利于维护组织的统一性;3.由于各部门只负责一种类型的业务活动,有利于工作人员培训,

相互交流。局限性:1.不易知道产品结构的调整。2.由于部门的负责人只从事某种专门业务的管理,缺乏总体的眼光,不利于高级管理人才的培养。3.由于各部门的性质不同,使各部门之间的活动不协调,影响组织整体目标的实现。

二、产品部门化。优势:1.能使企业将多元化经营和专业化经营结合起来;2.有利于企业及时调整生产方;3.有利于促进企业的内部竞争;4.有利于高层管理人才的培养。局限性:1.要有多个人去管理各个产品部;2.影响企业的统一指挥;3.各职能部门与总部管理机构重叠,管理费用增加,成本增加。

三、区域部门化。根据地理因素设立管理部门,把不同地区的经营业务和职责划分为不同部门的经理。优势:解决距离分散带来的交通和信息沟通问题和社会文化差异问题,能够更好地针对性地组织生产营销活动。局限:1.要有多个人去管理各个区域部;2.影响企业的统一指挥;3.各区域部门与总部管理机构重叠,管理费用增加,成本增加。

第五题:何谓矩阵组织有何特点又如何运用之请举例说明。

答案:矩阵组织是一种由纵横两套系统交叉形成的复合结构组织,纵向是职能系统,横向是专门任务系统。

特点:具有较大的弹性和适应性。优势:1.可在短期内完成重要的任务 2.由于在项目中集中了各种人才,便于知识和意见的交流 3.成员来自于各部门,可促进部门间的协调和沟通局限性:1.可能职员会产生临时观念,影响工作责任心 2.要接受命令,作中可能有时会感到无所适从。

例1:应急处置小组,往往是发生了特殊事件而临时组成,由相关职能部门和业务部门派出决策人员、专家、技术人员组成,特殊事件处理完以后,处置小组随即解散。例2:建筑施工单位的项目部,一个工程项目上马,立即从相关各职能部门、技术部门抽调人员组成项目部,施工结束项目部随即解散。

第六题:有效的管理要求适度的集权和分权,怎样才能使集权与分权合理地组合请举例说明。

答案:集权与分权关系是它们之间的相对性,没有绝对的集权,也没有绝对的分权,组织中找到合适的均衡点,管理效率最高。

集权是指决策权在组织系统中较高层次的一定程度的集中;与此相对应,分权是指决策权在组织系统中较低管理层次的一定程度的分散。集权和分权是一个相对的概念。绝对的集权意味着组织中的全部权力集中在一个主管手中,组织活动的所有决策的均由主管作出,主管直接面对所有的实施执行者,没有任何中间管理人员,没有任何中层管理机构。这在现代社会经济组织中显然是不可能的。而绝对的分权则意味着全部权力分散在各个管理部门,甚至分散在各个执行、操作者手中,没有任何集中的权力,因此主管的职位显然是多余的,一个统一的组织也不复存在。所以,在现实社会中的组织,可能是集权的成分多一点,也能是分权的成分多一点。我们需要研究的,不是应该集权还是分权,而是哪些权力宜于集中,哪些权力宜分散,在什么样的情况下集权的成分应多一点,何时又需要较多的分权。

案例:我国的企业集团目前正处于发展的初期,企业制定的集团发展战略尚未得到集团内其他成员企业的认同和贯彻执行,各成员企业在资金配置和市场定位及企业文化等方面尚末形成合力,没有达到规模经济,完全分权管理的条件还不成熟。所以,母公司有必要对各子公司进行一定程度的集权管理,依据产权关系,使子公司在其所划定的范围内开展财务活动。但是出于调动子公司财务人员工作积极性的考虑,母公司应将子公司的一些日常财务活动管理权下放给子公司,而将涉及子公司发展前景乃至影响整个集团战略目标实现的重大财务事项的决策权如资本金变动权、重大投资权、重大筹资权、重大资产的处置权、财务机构的设置权和财务负责人的任免权及预算的审定权等等集中于母公司,以实现对子公司的财务监控。

第七题:谈谈组织分权的两个主要途径(制度分权和授权)的内涵及其区别。

答案:分权的途经。权力分散的两个途经:1.组织设计的制度分配——制度分权;2.主管人员在工作中的授权。

区别:1.制度分权是在详细分析、认真论证的基础上进行的,有一定的必然性;而授权则根据管理者的能力、下属的特长,具有一定的伴随性。2.制度分权是将权力分配给某一职位;而授权是将权力委任给某个下属。3.制度分权的调整会影响到该职务、部门以及相关的职位、部门,所以一般是相对稳定的;授权是主管权限因工作需要委任给某下属,可以是长期的,也可以是临时的。4.制度分权主要是一条组织工作中的原则,以及在此原则指导下组织设计的纵向分工;而授权则主要是领导者在管理工作中的一种艺术。

第十章: P242人员配备

1.工作分析的作用和内容是什么如何在此基础上评估组织对管理人员的需要量 2.怎样评估现有人员的能力和素质如何从组织外部招聘合适的管理人员 3.如何使人员的稳定与流动合理的组合,从而在帮助每个管理人员找到最恰当的工作岗位,使人才得到最充分、最合理地使用的同时,保持组织的稳定性 4.为什么不仅要考评管理人员的贡献,还要考评其能力管理人员考评的目的和作用是什么 5.为什么会出现彼得现象如何防止彼得现象的出现第一题:工作分析的作用和内容是什么如何在此基础上评估组织对管理人员的需要量答案:工作分析的作用:1.使组织系统开动运转;2.为组织发展准备干部力量;3.维持成员对组织的忠诚。工作分析的内容:一、确定人员需要。主要以设计“职务数量和类型”为依据。二、选配人员。三、制度和实施人员培训计划。

企业组织应根据以下因素确定管理人员需要量:1.组织现有的规模、机构和岗位;2.管理人员的流动性;3.组织发展的需要。

第二题:怎样评估现有人员的能力和素质如何从组织外部招聘合适的管理人员

答案:应该从贡献和能力两方面来进行。(1)在贡献考评中要注意应尽可能把管理人也的个人努力和部门的成就区别开来,即力求在所辖部门的贡献或问题中辨识出有多大比重应归于主管人员的能力;贡献考评既是对下属的考评,也是对上级的考评,贡献考评是考核和评价具体管理人也及其部门对组织目标实现的贡献程度。(2)由于管理人员的能力要通过日常的具体工作来表现,而处理这些工作的技术与方法又很难与那些抽象地描述管理者素质特征或能力水准的概念对上号。因此,能力考评中要注意切忌只给抽象概念打分。管理人员考评的工作程序(如何评估):a、确定考评内容b、选择考评者c、分析考评结果,辨识误差d、传达考评结e、根据考评结论,建立企业的人才档案。

外部招聘外聘的优点:1.被聘干部具有“外来优势”——没有历史包袱,组织成员只知道目前的工作能力和实质2.有利于平息和缓和内部竞争者之间的紧张关系3.能够为组织带来新鲜空气缺点:1.不熟悉组织的内部情况,缺乏一定的人事基础 2.组织对应聘者的情况不能深入了解3.外聘干部的最大局限性莫过于对内部成员的打击

第三题:如何使人员的稳定与流动合理的组合,从而在帮助每个管理人员找到最恰当的工作岗位,使人才得到最充分、最合理地使用的同时,保持组织的稳定性

答案:合理的人才流动可以使人才找到自己的合适岗位,给组织带来最大利益。但是人才流动不能影响组织对干部的需要。需要通过人员培训与管理来稳住人心、留住人才。培训与管理队伍的稳定(相互促进):1.培训提供了个人发展的机会,能够减少管理人员的离职;

2.管理干部的稳定性,又能促进企业放心地进行人力投资。

第四题:为什么不仅要考评管理人员的贡献,还要考评其能力管理人员考评的目的和作用是什么

答案:贡献考评是考评管理人员在担任某个职务的过程中对组织目标的贡献程度,是看努力程度;能力考评是考评管理人员的现实能力和发展潜力,是看胜任程度、发展潜力。努力程度和胜任能力、发展潜力都是管理人员考评的重要内容。

管理人员考评的目的和作用:1.为确定管理人员的工作报酬提供依据;2.为人事调整提供依据;3.为管理人员的培训提供依据;4.有利于促进组织内部的沟通。

第五题:为什么会出现彼得现象如何防止彼得现象的出现

答案:彼得现象:在实行等级制度的组织里,每个人都崇尚爬到能力所不逮的层次,由于组织中经常有些管理人员在提升后不能保持原来的成绩,因此可能给组织带来效率的滑坡。

如何防止“彼得现象”呢彼得现象产生的原因是,提拔管理人员时往往重视了他在原有岗位上的胜任能力,而不能确定是否胜任新的岗位。而一旦提拔就不容易再降职。检验其是否具备担任较高职务的条件的可行方法,是安排他临时“代理”该职务,通过对其代理工作的考察,更好地了解他独立工作的能力。由于代理只是临时的工作,取消代理不会对本人造成太大的打击,也可以帮助组织避免一次错误的提拔。

第十一章:P257组织力量的整合

1.正式组织与非正式组织的区别非正式组织的存在及其活动对组织目标的实现可能产生何种影响如何有效地利用非正式组织 2.组织中为什么会存在参谋关系直线关系与参谋关系的角色是什么如何恰当处理直线与参谋间的矛盾,从而有效发挥参谋人员的作用 3.委员会工作方式有何贡献和局限性如何提高委员会的工作效率

第一题:正式组织与非正式组织的区别非正式组织的存在及其活动对组织目标的实现可能产生何种影响如何有效地利用非正式组织

答案:正式组织的活动以成本和效率为标准,要求组织成员为了提高活动效率和降低成本而确保形式上的合作,并以正式的物质与精神奖励或惩罚来引导他们的行为。维系正式组织的是一种理性原则。非正式组织:主要以感情和融洽的关系为合作纽带,它的行为规则是不成文的,是一种感性原则。

非正式组织的影响:(一)非正式组织的积极作用:1.可以满足职工的需要;2.人们在非正式组织中而易于产生和加强合作的精神;3.非正式组织对正式组织中的工作情况也往往有很大的影响;4.非正式组织也是依存于社会环境的。(二)非正式组织可能造成的危害:

1.非正式组织的目标如果与正式组织的冲突,可能对正式组织的工作产生极为不利的影响;

2.非正式组织要求成员一致性的压力,往往会束缚成员的发展;

3.非正式组织的压力还会影响正式组织的变革,发展组织的惰性。

积极发挥非正式组织的作用:1.要认识到非正式组织存在的客观必要性和必然性,鼓励非正式组织存在;2.通过建立和宣传正确的文化来影响非正式组织的行为规范,引导非正式组织提供积极的贡献。

第二题:组织中为什么会存在参谋关系直线关系与参谋关系的角色是什么如何恰当处理直线与参谋间的矛盾,从而有效发挥参谋人员的作用

答案:直线、参谋及相互关系。直线关系:由管理幅度的限制而产生的管理层次之间的关系。参谋关系:伴随着直线关系产生的,组织的规模越大,活动越复杂,参谋人员的作用就越重要。随着企业活动的过程越来越复杂,直线管理者不得不设置一些具有专门知识的助手(参谋)协助管理。首先是为了工作方便,减轻负担;另外也会授予一定的职能权利。

二、直线关系、参谋关系的角色:直线关系是一种指挥命令关系,授予直线人员的是决策和行动的权力;而参谋关系是一种服务和协助的关系,授予参谋人员的是思考、筹划和建

议的权力。

三、在实践中,直线与参谋的矛盾往往是组织缺乏效率的原因之一,这些低效率的组织的活动,有两种倾向:1.虽然保持了命令的统一性,但参谋作用不能充分发挥;2.参谋作用发挥失当,破坏了统一指挥的原则。有效发挥参谋的作用:(一)明确职权关系;(二)授予必要的职能权力:1.参谋专家向他们的直线上司提出意见和建议,然后把建议作为指示传达下级;2.参谋向直线下级传达信息,并告诉后者如何利用信息;(三)向参谋人员提供必要的条件,使他们能及时了解直线部门的活动进展情况,从而提出建议。

第三题:委员会工作方式有何贡献和局限性如何提高委员会的工作效率

答案:一、委员会工作方式的贡献:(一)综合各种意见,提高决策的正确性。1.集体讨论可以产生数量更多的方案 2.委员会工作可以综合各种不同的专门的知识。3.集体讨论可以相互启发,从而可以完善各种设想,以及决策的质量。(二)协调各种职能,加强部门间的合作。(三)代表各方利益,诱导成员的贡献。(四)组织参与管理,调动执行者的积极性。

二、委员会的局限性:1.时间上的延误; 2.决策的折中;3.权力和责任分离。

三、提高委员会的工作效率:1.审慎使用委员会工作的形式;2.选择合格的委员会成员;

3.确定适当的委员会规模;

4.发挥委员会主席的作用;

5.考核委员会的工作。

第十二章:P277组织变革与组织文化

1.如何理解组织文化的概念 2.组织文化的基本特征有哪些 3.组织文化有哪些基本要素 4.组织文化有哪些重要功能 5.为什么说价值观是组织文化的核心 6.联系某企业实际分析构造企业文化的途径

第一题:如何理解组织文化的概念

答案:组织文化:指组织在长期的实践活动中所形成的并且为组织成员普遍认可和遵循的具有本组织特色的价值观念、团体意识、行为规范和思维模式的总和。

第二题:组织文化的基本特征有哪些

答案:组织文化的基本特征:1.组织文化的核心是组织价值观;2.组织文化的中心是以人为主体的人本文化;3.组织文化的管理方式是以柔性管理为主;4.组织文化的重要任务是增强集体凝聚力。

第三题:组织文化有哪些基本要素

答案:组织文化的基本要素有:一、组织精神。经过精心培养和逐步形成的并为全体组织成员认同的思想境界、价值取向和主导意识,它反映了组织成员对本组织的特征、地位、形象等。二、组织的价值观。组织价值观是指组织评判事物和指导行为的基本信念、总体观点和选择方针。优秀的组织总会追求崇高的目标、高尚的社会责任和卓越创新的信念。三、组织形象。组织形象指社会公众和组织成员对组织、组织行为与组织各种活动成果的总体印象和总体评价,反映的是社会公众对组织的承认程度,体现了组织的声誉和知名度。

第四题:组织文化有哪些重要功能

答案:一、自我凝聚功能。二、自我改造功能。三、自我调控功能。四、自我完善功能。

五、自我延续功能。

第五题:为什么说价值观是组织文化的核心

答案:所有的组织都会把认为最有价值的对象作为本组织追求的最高目标,最高理想或最高宗旨,一旦这种最高目标和基本信念成为组织成员行为的共同价值观,就会构成组织内强烈的凝聚力和整合力,成为组织成员共同遵守的行动指南。因此组织价值观制约和支配着组织的宗旨、信念、行为规范。

第六题:联系某企业实际分析构造企业文化的途径

答案:途径(可查找北京小米科技的企业文化发展进行联系(略)):一、选择价值标准。组织价值观是组织文化的核心和灵魂,选择选择正确的组织价值观是塑造组织文化的首要问题。两个前提:1.要立足于本组织的具体特点。2.要把握住组织价值观与组织文化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协调。二、强化员工认同:1.充分利用一切宣传工具和手段;2.树立榜样人物;

3.培训教育。三、提炼定格:1.精心分析;2.全面归纳;3.精炼定格。四、巩固落实:1.建立必要的制度;2.领导率先垂范。五、丰富发展。

第十三章:P301领导与领导者

1.领导的实质和作用是什么如何实现这种作用

2.领导者的权力来源是什么如何正确地使用这些权利领导和管理是一回事吗

3.虽然没有任何迹象说明领导能力来源家庭的遗传或者一些特别的个人素质,并且无论你是否具备这些天生的条件,你都可以成为一个有效的领导者,但是一般认为:作为一名领导者,必然具备一些基本素质,这些素质是哪些

4.中国企业家调查系统在1997年做的一次大型调查中显示(《管理世界》1998年第2期)%的企业经营者们认为提高企业竞争力的关键是“好的领导班子”,(“高素质职工队伍”%,“强有力的技术创新能力”为%)。何谓领导班子好的领导班子基本要求是什么5.领导有效性的实质是什么领导者应培训哪些方面心理习惯以获得领导班子有效性6.从所学的领导方式理论中,你得到哪些启示

第一题:领导的实质和作用是什么如何实现这种作用

答案:一、领导的含义。领导就是指挥、带领、引导和鼓励部下为实现目标而努力的过程。1.领导者必须有部下或追随者;2.领导者拥有影响追随者的能力;3.领导的目的是通过影响部下来达到企业的目标。“领导”是建立在个人影响权和专长权以及模范作用的基础上。

二、领导的作用:1.指挥作用2.协调作用3.激励作用。

如何实现作用引导不同职工努力的朝同一目标,协调这些职工在不同时空的贡献,激发职工的工作热情,使他们在企业经营活动中保持高昂的积极性。

第二题:领导者的权力来源是什么如何正确地使用这些权利领导和管理是一回事吗

答案:领导的权力来源是管理的职权和自身的影响力。

领导者要有效指挥、带领、引导和鼓励部下为实现目标而努力:1.领导者必须有部下或追随者; 2.领导者拥有影响追随者的能力;3.领导的目的是通过影响部下来达到企业的目标。

领导和管理不是一回事。“管理”是建立在合法的、有报酬的和强制性的权力基础上对下属命令的行为;“领导”更多的是建立在个人影响权和专长权以及模范作用的基础上。一个人可能既是领导也是管理者;也可能只是管理者而不是领导;也可能只是领导而不是管理者。

第三题:作为一名领导者,必然具备一些基本素质,这些素质是哪些

答案:领导者说应具备的素质有:一、思想素质。有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创业精神。

二、业务素质知识:1.懂得市场经济的基本原理;2.懂得管理的基本原理,方法,和各项专业管理的基本知识;3.懂得生产技术和有关的自然科学,技术科学的基本知识,熟知行业发展方向;4.懂得政治思想工作,心理学和人才学;5.应熟练应用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和网络。业务技能:1.较强的分析、判断和概念能力;2.决策能力;3.组织指挥和控制的能力;

4.沟通,协调企业内外各种关系的能力;

5.不断探索和创新的能力;

6.知人善任的能力。

三、身体素质。要有足够的心智,强健的身体、充沛的体力。

第四题:何谓领导班子好的领导班子基本要求是什么

答案:领导班子是由组织中的若干领导成员按照组织发展需要有机结合而成的集体。

“好的领导班子”不仅能够使每个成员人尽其才,做好各自的工作,而且能通过有效的组合,发挥巨大的集体力量。在结构上,年龄结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专业结构要合理搭配,形成合力,充分发挥领导班子的引领、指挥和激励作用,高效实现组织目标。

第五题:领导有效性的实质是什么领导者应培训哪些方面心理习惯以获得领导班子有效性

答案:我们把领导定义为影响力,就是影响人们心甘情愿地和满怀热情地为实现群体的目标而努力的艺术或过程。领导有效性的实质就是被领导者的追随、服从,是被领导者的主观意愿而不是强迫。

作为一名有效的领导者,在管理过程中应尽力从以下四个方面保证领导的有效性:1.有效地并以负责的态度运用权力的能力。2.能够了解人们在不同时间和不同情况下由不同的激励因素的能力。3.鼓励人们的能力。4.是以某种活动方式来形成一种有利的气氛,以次引起激励并使人们响应激励的能力。

第六题:从所学的领导方式理论中,你得到哪些启示

答案:(以下是参考答案:可自由发挥)领导艺术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问,其内涵极为丰富。一、做领导的本职工作。二、善于同下属交谈,倾听下属的意见 1.即使你不相信对方的说话内容时,也要悉心倾听,善于分析;2.让对方把话说话,不要打断对方的谈话,打断对方的思路;3.鼓励对方做进一步的解释说明;4.仔细观察对方的神态,捉摸对方的意思;5.要态度诚恳的对问题作出回答;6.领导者要控制直接的情绪,不能感情用事。三、争取众人的信任和合作1.平易近人;2.信任对方; 3.关心他人; 4.一视同仁。四、做自己时间的主人1.记录自己的时间消耗;2.学会合理地使用时间;3.提高开会地效率。

第十四章:P318激励

1.说明激励的过程及动因。 2.理解需要层次理论的主要内涵,谈谈对实际工作的启发。 3.解释波特和劳勒的激励模式。 4.解释公平理论、强化理论的主要观点,谈谈对实际工作的启发。 5.以实例说明,如何运用好工作激励、成果激励和培训教育激励这三种常见的激励方法。

第一题:说明激励的过程及动因。

答案:激励过程是从人们的某种需要出发,加强、激发、推动人的希望、欲望等内心奋发状态的过程。得不到满足的需要是激励的起点,它引起个人内心 (生理上或心理上) 的动力,从而引发满足需求的某种行为 (寻求某种办法)。目标达到了,需求满足了,激励过程也就完成了。人们的需求是不断变化和提高的,这样就形成了一个连续不断的循环激励过程。

动因:内因与外因。外因是事物变化的条件;内因是事物变化的根据。根据此观点:可以把人的行为(B)看成是其自身特点(P)及其所处环境(E)的函数B=f(P、E)。因此,为了引导人们的行为达到激励的目的,既要创造条件促进这些需要的满足,也要采取措施改变个人行动的环境。

第二题:理解需求层次理论的主要内涵,谈谈对实际工作的启发。

答案:需求层次理论——马斯洛。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的2个基本观点。

1.人是有需要的动物,其需要取决于它已经得到了什么,还缺少什么,只有尚未满足的需要能影响行为。

2.人的需要有轻重层次,某一层次得到满足后,另一层次需要才出现。需要层次划分为五级:生理需要、安全需要、感情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要。

启发:了解员工的需要是应用需要层次论对员工进行激励的一个重要前提。在不同组织

中、不同时期的员工以及组织中不同的员工的需要充满差异性,而且经常变化。因此,管理者应该经常性地用各种方式进行调研,弄清员工未得到满足的需要是什么,然后有针对性地进行激励。

第三题:解释波特和劳勒的激励模式。

答案:波特和劳勒的激励模式的基本点:1.个人是否努力以及努力的程度不仅取决于奖励的价值,还受到个人觉察出来的努力和受到奖励概率的影响。2.个人实际达到的绩效不仅取决于努力的程度,还受到个人能力大小,以及任务的了解和理解的程度的影响。3.个人所应得到的报酬应当以实际达到的工作绩效为价值标准。4.个人对于受到的奖励是否满足以及满意的程度如何,取决于受激励者对所获报酬公平性的感觉。5.个人是否满意以及满意的程度将会反馈到其完成下一个任务的努力过程中。波特的理论告诉我们,激励和绩效之间并不是简单的因果关系。要使激励产生效果就必须考虑上述的很多方面。

第四题:解释公平理论、强化理论的主要观点,谈谈对实际工作的启发。

答案:亚当斯的公平理论主要讨论报酬的公平性对人脉工作积极性的影响。该理论认为:人们会通过横、纵两个方面来判断获得报酬的公平性。横向比较:就是将“自己”与“别人”相比来判断自己所获得报酬的公平性。纵向比较:自己的目前和过去的比较。

斯金纳的强化理论认为:人的行为是其所获得刺激的函数。如果这种行为对他有利,这种行为就会重复出现;若对他不利,这种行为会减弱至消失。因此,管理者要采取强化方式,使人们的行为符合组织目标。

启示(参考):1.公平理论:公平理论给我们管理工作提供了一个分析问题的比较视角,激励应该注意横向、纵向的比较。人能否得到激励,不仅是他得到了什么样的报酬,更重要的是与别人相比、与过去比,这样的报酬是否公平。公平的实质是平等,它体现在对人格及其权利的尊重上。2.强化理论:要使奖励成为真正强化因素,就必须因人制宜地进行奖励。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和个性,其需要也各不相同,因而他们对具体奖励的反应也会大不一样。所以奖励应尽量不搞一刀切,应该奖人之所需,形式多样化,只有这样才能起到奖励的效果。

第五题:以实例说明,如何运用好工作激励、成果激励和培训教育激励这三种常见的激励方法。

答案:(略)

第十五章:P332沟通

1.什么是沟通为什么要沟通沟通的基本步骤有哪些2.区分沟通的类别,解释企业中的沟通网络。3.有效沟通的障碍有哪些如何克服

第一题:什么是沟通为什么要沟通沟通的基本步骤有哪些

答案:沟通是指可理解的信息或思想在两人或两人以上的人群中的传递或交换的过程。

为什么要沟通:1.沟通是协调各个体、各要素,使企业成为一个整体的凝聚剂。2.沟通是领导者激励下属,实现领导职能的基本途经。3.沟通是企业与外部建立联系的桥梁。

沟通步骤:1.发送者必须向接受者传达信息或者需要接受者提供信息。2.发送者将这些信息翻译成接受者可以理解的一系列符号。3.将上述符号传递给接受者。4.接受者接受这些符号。5.接受者将这些符号翻译成具有特定含义的信息。6.接受者理解信息的内容。 7.发送者通过反馈来了解他想传递的信息是否被对方准确接受。

第二题:区分沟通的类别,解释企业中的沟通网络。

答案:沟通的类别:(一)按照功能划分为:工具式沟通和感情式沟通。(二)按照方法:口头沟通、书面沟通、非语言沟通、体态语言沟通、电子媒介沟通等。(三)按照组织

系统分为:正式沟通、非正式沟通。(四)按照方向分为:下行沟通、上行沟通、平行沟通。(五)按是否进行反馈分为:单向沟通和双向沟通。

(六)企业中的沟通网络:企业组织中沟通渠道的结构和类型。其中最基本的是:轮型和风车型。一般来说,选择哪一种网络取决于外部环境和沟通的目的。集权化的网络:(y 型和轮型)在较简单的工作中比分权化的网络有效。分权化的网络:适应于完成比较复杂的任务,便于信息交换和充分利用资源。

第三题:有效沟通的障碍有哪些如何克服

答案:一、有效沟通的障碍:(一)个人因素。个人因素主要包括两类:1.接受的有选择性2.沟通技巧的差异。(二)人际因素。人际因素包括:沟通双方的相互信任,信息的可靠程度和表达者于接受者之间的相似程度。信息来源的可靠性取决于4个因素:诚实、能力、热情、客观。(三)结构因素。主要包括地位差别、信息传递链、团体规模和空间约束四个方面:1.地位的高低对沟通的方向和频率有很大的影响;2.信息通过的等级越多,它到达目的地的时间也越长,信息失真的概率越大;3.当团体的规模较大时,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也相应地变得较为困难;4.空间约束不仅不利于他们工作间的交流,而且还限制了他们的沟通。(四)技术因素。主要包括:非语言暗示、媒介的有效性和信息过量。

二、如何克服沟通中的障碍:1.明了沟通的重要性,正确对待沟通。2.要学会“听”。

3.创造一个相互信任、有利于沟通的小环境。

4.缩短信息传递链,拓宽沟通渠道,保证信息畅通无阻和完整性。

5.定期召开职工代表大会听取汇报。

6.重要的事情建立临时工作组。

7.建立特别委员会,定期加强上下级的沟通。

8.加强平行沟通,促进横向交流。

第十六章:P359控制与控制过程

1.什么是控制在管理学中控制的作用是什么 2.描述控制的过程。 3.计划与控制是如何产生联系的为什么在控制的过程中“衡量什么”比“如何衡量”更关键 4.“调整性纠偏”与“彻底性纠偏”的差别是什么 5.比较不同类型控制的优缺点。 6.一个有效控制系统应具备哪些条件 7. 危机爆发后的管理控制工作包括哪些内容

第一题:什么是控制在管理学中控制的作用是什么

答案:控制是为了保证企业计划与实际作业动态适应的管理职能。包括:确立标准、衡量绩效和纠正偏差。

控制的作用:管理控制的根本作用是为了实现企业的特定目标。具体分为:(一)有效的控制可以保证组织计划与外部环境相适应;(二)有效的控制可以保证计划与组织各部门的利益相协调;(三)有效的控制可以保证组织计划与各级人员的素质、能力和责任相匹配。

第二题:描述控制的过程。

答案:控制的三个基本的环节的工作:1.确立标准2.衡量成效3.纠正偏差。一、确立标准。制定标准是控制的基础。1.确定控制对象;2.选择控制的重点;3.制定标准的方法。

二、衡量工作成效:1.通过衡量成绩,检验标准的客观性和有效性;2.确定适宜的衡量频度;

3.建立信息反馈系统。三、纠正偏差:1.判断偏差的严重程度,找出偏差产生的主要原因;

2.确定纠偏措施的实施对象--企业的活动或组织的计划;

3.选择恰当的纠偏措施。

第三题:计划与控制是如何产生联系的为什么在控制的过程中“衡量什么”比“如何衡量”更关键

答案:计划与控制的联系:①计划为控制提供衡量的标准,没有计划,控制就成了无本之末;同时控制又是计划得以实现的保证,没有控制,计划就等于一纸空谈。②计划和控制的效果分别依赖于对方,计划越明确、全面和完整,控制工作就越好进行,效果也越好;而控制越准确、全面和深入,就越能保证计划的顺利进行,并能更多的反馈信息以提高计划的

质量。③一切有效的控制方法首先就是计划方法,如预算、政策、程序和规则等等,选择控制方法和设计控制体系时必须要考虑到计划本身的特点。④计划工作本身也必须有一定的控制,如对计划的程序、计划的质量等实施控制;控制工作本身也必须有一定的计划,如对控制的程序、控制的内容等,都必须进行一定的计划。

在控制过程中,“衡量什么”涉及控制的具体对象,它属于管理中“做正确的事”范畴;“如何衡量”涉及控制的方法和具体的手段,它属于管理中“正确地做事”的范畴。衡量什么将会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组织追求的目标方向,如果错误的选择了标准,将会导致严重的不良后果。只有保证“衡量什么”与计划的目标相符的情形下,“如何衡量”才能有利于实现该目标。因此“衡量什么”比“如何衡量”更关键。

第四题:“调整性纠偏”与“彻底性纠偏”的差别是什么

答案:调整性纠偏的幅度小,彻底性纠偏的幅度大,但他们的本质差别在于有没有从本质上弄清偏差产生的原因。“调整性纠偏”是指在控制过程中,将出现问题的工作矫正到正确的轨道上。“彻底性纠偏”是指首先要弄清工作中的偏差是如何产生的,为什么会产生,然后再从产生偏差的地方开始进行工纠正行动。许多管理者常常以没有时间为借口而不采取彻底纠正活动,并因此才满足与不断的救火式的调整纠偏行动。然而事实证明作为一个有效的管理者,对偏差进行认真的分析,并花时间永久性纠正实际工作绩效与标准之间的偏差是非常有效的。

第五题:比较不同类型控制的优缺点。

答案:(一)根据确定控制标准Z值的方法分类的控制,分为四种:①程序控制。程序控制的特点是,控制标准Z值是时间t的函数。即Z=f(t)。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大量的管理工作都属于程序控制性质。必须严格按事前规定的时间进行相应的活动,以保证整个系统行动的统一。②跟踪控制。跟踪控制的特点是,控制标准Z值是控制对象所跟踪的先行量的函数。若先行量为w,则Z=f(w)。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税金的交纳,利润、工资、奖金的分配,资金、材料的供应等都属于跟踪控制性质。③自适应控制。自适应控制的特点是,没有明确的先行量,控制标准Z值是过去时刻(或时期)已达状态Kt的函数。即Z值是通过学习过去的经验而建立起来的。即Z=f(Kt)。在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中,情况是千变万化的,企业最高领导人对企业的发展方向很难进行程序控制或跟踪控制,而必须进行自适应控制。④最佳控制。最佳控制的特点是,控制标准Z值由某一目标函数的最大值或最小值构成。这种函数通常含有输入量x,传递因子S和K及各种附加参数C,即Z=maxf (X,S,K,C)或Z=minf(X,S,K,C)。在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中,普遍应用了最佳控制原理进行决策和管理。例如用最小费用来控制生产批量,用最低成本来控制生产规模,用最大利润率控制投资,用最短路程控制运输路线等。

(二)根据控制目标的不同,可以将控制划分为三类:①预先控制。指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开始之前进行的控制。控制的内容包括检查资源的筹备情况和预测其利用效果两个方面。②现场控制。又称过程控制,是指企业经营过程开始以后,对活动中的人和事进行指导和监督。③成果控制。又称事后控制,是指在一个时期的生产经营活动已经结束以后,对本期的资源利用状况及其结果进行总结。成果控制主要包括财务分析、成本分析、质量分析以及职工成绩评定等内容。

第六题:一个有效控制系统应具备哪些条件

答案:一个有效的控制系统应具备的条件是:1.能够提供正确的数据;2.必须能够提供正确的信息;3.从经济的角度看,一个控制系统必须是合理的;4.必须具备足够的灵活性以适应各种不利的变化;5.必须是容易理解而且有价值的系统;6.系统的标准必须是合理而且能够达到的;7.控制应该包括组织中关键的活动、作业和事件;8.控制系统应该涉及到例外的事件发生;9.应该具有多重标准;10.一个有效的系统不仅应该可以指出一个显著的偏差

发生,而且还可以建议如何纠正这种偏差。

第七题:危机爆发后的管理控制工作包括哪些内容

答案:主要包括危机辨识、危机消解、危机沟通、危机后的学习。

第十七章 P379控制方法

1.解释预算控制的内容。 2.解释比率分析的内容,并说明如何进行比率分析。 3.解释审计控制的内容,并说明如何进行审计控制。 4.简述损益控制、投资收益率控制、报告分析法、亲自观察法的基本内涵。 5.解释成本控制的内容,并说明如何进行成本控制。

第一题:解释预算控制的内容,并说明如何进行预算控制。

答案:内容包括收入预算、支出预算、现今预算、资金支出预算、资产负责预算。

(一)收入预算。通过分析企业过去的销售情况,目前和未来的市场需求特点及其发展趋势,比较竞争对手和本企业的经营实力,确定企业在未来时期内为了实现目标利润必须达到的销售水平。

(二)支出预算。主要包括:1.直接材料预算;2.直接人工预算;3.附加费用预算。

(三)现金预算。是对企业未来生产与销售活动中现金的流入与流出进行预测。

(四)资金支出预算。主要包括:1.用于新改造或扩充包括厂房、设备在内的生产设施的支出; 2.用于增加品种、完善产品性能或改进工艺的研究与开发支出;3.用于提高职工和管理队伍素质的人事培训与发展支出;4.用于广告宣传、寻找顾客的市场发展支出等。

(五)资产负责预算。是对企业会计年度末期的财务状况进行预测:1.通过分析流动资产与流动负责的比率,可能发现企业未来的财务安全性和偿债能力的大小;2.通过将本期预算与上期实际发生的资产负责情况进行对比,可以发现企业财务状况发生的变化,从而进行事前控制。

第二题:解释比率分析的内容,并说明如何进行比率分析。

答案:比率分析是将企业资产负债表和收益表上的相关项目进行对比,形成一个比率,从中分析和评价企业的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常用的比率分析法有财务比率和经营比率。

(一)财务比率:1.流动比率——企业流动资产和流动负责的比率。反映了企业流动负责的能力。2.负责比率——企业负责总额和资产总额的比率。反映了企业所有者提供的资金与外部债权人提供的资金的比率关系。3.盈利比率——企业利润与销售额或全部资金等相关因素的比例关系。反映了企业在一定时期从事某种经营活动的盈利程度。主要包括:销售利润率、资金利润率。

(二)经营比率(活力比率):是与资源利用有关的几种比例关系。反映了企业经营效率的高低和各种资源是否得到了充分利用。1.库存周转率——销售总额与库存平均价值的比例关系。反映了与销售收入相比库存数量是否合理。2.固定资产周转率——销售总额与固定资产之比。反映了单位固定资产能够提供的销售收入,表明了企业固定资产的利用程度。3.销售收入与销售费用的比率。表明单位销售费用能够实现的销售收入,反映了企业营销活动的效率。比率分析只能定性分析不能定量分析。

第三题:解释审计控制的内容,并说明如何进行审计控制。

答案:审计是对反映企业资金运动过程及其结果的会计记录及财务报表进行审核、鉴定,以判断其真实性和可靠性,从而为控制和决策提供依据。根据审查主体和内容的不同,分为:外部审计、内部审计、管理审计。

(一)外部审计:由外部机构选派的审计人员对企业的财务报表及其反映的财务状况进行独立的评估。外部审计实际上是对企业内部虚假、欺骗行为的一个重要而系统的检查。优

管理学练习题及答案(周三多版)

管理学练习题及答案(周三多) 第一章管理与管理学 一、名词解释 1、管理 2、管理职能 3、?科学管理? 4、霍桑试验 5、系统管理理论 6、权变管理理论 7、?管理科学? 二、单项选择 1、下列哪位管理学者提出?管理就是决策?的主张() A、赫伯特·A西蒙 B、彼得·F·德鲁克 C、弗雷德·E·费德勒 D、弗里蒙特·E·卡斯特 2、管理的核心是() A、处理组织内部资源的稀缺问题 B、处理与组织外部的关系 C、处理各种人际关系 D、处理组织内部与组织外部的一致性关系 3、管理具有与生产关系、与社会制度相联系的一面,这里是 指() A、管理的自然属性 B、管理的社会属性 C、管理的科学性 D、管理的艺术性 4、管理者必须因地制宜地将管理知识与具体管理活动相结合,这里强调的是( A、管理的科学性 B、管理的艺术性 C、管理学的历史性 D、管理学的实用性 5、?X—Y?理论的代表人物是() A、麦格雷戈 B、赫兹伯格 C、梅奥 D、马斯洛 6、社会合作系统学派的代表人物是() A、法约尔 B、西蒙 C、巴纳德 D、卢桑斯 7、系统与权变理论把人看作是() A、经济人 B、社会人 C、自我实现人 D、复杂人 8、决策理论学派的代表人物是() A.巴纳德B.西蒙C.卡斯特D.卢桑斯 三、多项选择 1、管理的二重性是指() A、管理的自然属性 B、管理的社会属性 C、管理的科学性 D、管理的艺术性 2、下列关于管理过程的描述,正确的有() A、管理过程和管理职能是统一的 B、管理过程和管理职能是分离的 C、管理过程是动态中的管理 D、管理过程中静态中的管理 E、管理过程也是信息变换的过程 )

周三多管理学第四版试习题

欢迎阅读 周三多管理学第三版期末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 在管理的基本职能中,属于首位的是( )。 A. 计划 B. 组织 C. 领导 D. 控制 2. 政策指导矩阵属于( )。 A. 集体决策方法 B. 有关活动方向的决策方法 C. 风险型的决策方法 D. 定量决策方法 3. A. 计划 4. A. 5. A. 6. A. B. C. D. 7. A. 8. A. C. 9. 某企业在成立之时根据业务活动的相似性设立了生产、营销、财力等各个管理部门,近年来,随着企业的发展壮大,产品由原来的单一品种发展出三个大的品种,它们的制造工艺和用户特点有很大不同,因此各个部门的主管都感觉到管理上有诸多不便。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应当进行如下组织结构调整。( ) A. 按职能标准划分部门 B. 按产品划分部门 C. 按地区划分部门 D. 设立矩阵组织 10. 下列不属于组织结构特性的是( )。

A. 复杂性 B. 分权性 C. 规范性 D.集权性 11. 如果组织面对的是竞争程度较高的市场,那么下列通常不是其决策重点的是()。 A. 如何密切关注竞争对手的动向 B. 如何对竞争对手的行为做出快速反应 C. 如何才能不断向市场推出新产品 D. 如何降低生产成本 12. 某企业规定,员工上班迟到一次,扣发当月50%的奖金,自此规定出台之后,员工迟到现象基本消除,这是哪一种强化方式?() A. 正强化 B. 负强化 C. 惩罚 D. 忽视 13. A. B. C. D. 14. A. 15. A. C. 16. ) A. 17. A. 18. A. 19. 团队型的领导在工作中主要表现出()。 A. 更多地关心职工的工作与生活和较少地注意管理效率的提高 B. 既不大关心职工的工作与生活,也不注意组织管理效率的提高 C. 虽不大关心职工的工作与生活,但却非常注意管理效率的提高 D. 在更多地关心职工的工作与生活的同时,也非常注意管理效率的提高 20. 公司总经理把产品销售的责任和权力委派给一位副总经理M,但同时又要求各地经销部的经理直接向公司总会计师K汇报当天的销售指标,K可以直接向各地经销部经理下达指令。总经理的这

周三多-管理学1-8章练习题-(含答案).doc周三多-管理学1-8章练习题-(含答案)

(第一章) 一、单项选择题 1、管理的“载体”是()。 A计划B组织 C领导D控制 2、管理的核心是()。 A财务控制B战略制定 C处理和人际关系D设计运行组织结构 3、“组织共同劳动而产生,反映了社会协作劳动本身的要求,力求用先进的科学方法合理地组织生产力,以保证生产过程的顺利进行。”这是指管理的()。 A科学性 B艺术性 C自然属性 D社会属性 4、“由社会生产关系决定,反映一定社会形态中统治阶级的要求,受到生产关系或经济基础的影响和制约,按统治阶级意志挑整人们之间的相互关系,维持和完善生产关系。”这是指管理的()。 A科学性 B艺术性 C自然属性 D社会属性 5、“没有实践便无所谓管理”是指管理学哪一特征()。 A应用性 B综合性 C复杂性 D独立性 6、通过对客观存在的一系列典型事物(经验)进行观察,从掌握典型事物的典型特点、典型关系入手,进而分析研究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从中找出事物变化发展的一般规律。这种方法是管理学研究的哪一种方法。()A比较方法 B归纳法 C试验模拟方法 D可行性试验 7、比较管理学最早产生于20世纪50年代末,是伴随()的发展于经济国际化的趋势而不断发展起来的。 A跨国公司 B股份有限公司 C有限责任公司 D独资公司 8、()的主要职责是:制定组织的总体目标、掌握组织的大政方针、评价整个组织的绩效等。 A专业管理人员 B高层管理人员 C中层管理人员 D基层管理人员 9、()的主要职责是:指挥和从事具体的管理活动。 A专业管理人员 B高层管理人员 C中层管理人员 D基层管理人员 10、()对于任何层次的管理人员来说,都是同等重要的。 A技术技能 B人事技能 C决策技能 D概念技能 11、按照人本原理的观点,现代管理的核心是()。 A人是管理的主体 B有效管理的关键是员工参与 C使人性得到最完美的发展 D管理是为人服务的 12、在人本原理的动力原则中,()是根本。 A物质动力 B精神动力 C信息动力 D外界压力 13、在现代管理中,()是管理的主体。 A人 B财 C物 D信息 14、“管理活动应以尽可能少的投入实现相同的产出,或以相同的投入实现尽可能多的产出。”这是管理的()。A人本原理 B系统原理 1

管理学题库(周三多)

管理学题库 第一章管理活动与管理理论 一、单项选择题 1、管理学形成的标志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出现的 A.法约尔管理过程理论 B.泰罗科学管理理论 C.韦伯理想行政组织理论 D.梅奥的霍桑试验理论 2、被称为“科学管理之父”的是 A.亚当·斯密 B.泰罗 C.韦伯 D.法约尔 3、泰罗认为,科学管理的中心问题是 A.提高工资 B.使用标准化工具 C.实行职能工长制 D.提高劳动生产率 4、上级管理人员把一般的日常事务授权给下级管理人员去处理,而自己只保留对例外事项的决策和监督 权,这是泰罗所提倡的 A.职能工长制 B.工作定额原理 C.例外原则 D.心理革命 5、为了提高劳动生产率,泰罗实行了 A.平均奖金制 B.差别计件工资制 C.平均工资制 D.计件工资制 6、管理的本质是 A.是一种手段 B.是一项职能 C.是活动或过程 D.是一种资源 7、管理的核心是 A.协调人力物力 B.处理好人际关系 C.建立组织机构 D.尽量减少支出 8、提出经营与管理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后者只是前者的一个职能的管理学家是 A.泰罗 B.法约尔 C.韦伯 D.梅奥 9、广泛运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中众多学科的成果属于管理学的 A.一般性特点 B.多样性特点 C.历史性特点 D.实践性特点 10、古典管理理论认为,人是 A.经济人 B.自我实现人 C.复杂人 D.社会人 11、行为科学理论认为,人是 A.经济人 B.社会人 C.自我实现人 D.复杂人 12、()提出了重视管理中人的因素 A.铁锹实验 B.金属切制实验 C.霍桑试验 D.搬运生铁试验 13、管理学是一门软科学,人们对“管理”一词本身也有不同的理解。这里有两种不甚规但耐人寻味的解 释;一种是“管理就是你不管,下属就不理你”;另一种解释是“管理就是先理(梳理)然后才能管”。 对这两种解释,你的看法是:() A.前者代表了典型的集权倾向,后者反映出一种民主的气氛。 B.两种解释都片面地强调了管理工作中的控制职能,只是思考和表达角度不同而已。 C.后一种更科学,因为强调了“理”,但也有不妥,似乎“理”好了,就不需要管了。 D.前者可应用于基层管理,后者可应用于高层管理 14、企业管理应随机而变,不存在普遍适用的最好的技术和方法是()的观点。 A.社会系统学派 B.经验主义学派 C.权变学派 D.管理科学学派 15、关于管理中的例外原则,以下哪种理解最为合适?() A.上级将一般日常事务授权给下级去处理,自己只从事重大的、非程序化问题的决策 B.上级只接受下级关于超出标准的例外情况的报告 C.上级将一般的日常事务全权交由下级处理,自己只保留对例外事项的决定和监督权 D.上级在授予下级日常事务处理权的同时,保留对其执行结果的监督权,并集中精力处理例外事件 16、对于管理人员来说,一般需要具备多种技能,如概念技能、人际技能、技术技能等。越是处于高层的管理人员,其对于概念技能、人际技能、技术技能的需要,就越是按以下顺序排列:() A.首先是概念技能,其次是技术技能,最后是人际技能

周三多《管理学》第五版习题及答案

周三多管理学第五版 第一章管理与管理学 一、填充题 1、许多新的管理理论和管理实践已经一再证明: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这五种职能是一切管理活动最基本的职能。 [答案]教材P12(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创新) 2、根据亨利·明茨伯格的一项被广为引用的研究,管理者扮演着十种角色,可归为______、______、______三大类。 [答案]教材P21(人际角色、信息角色、决策角色) 3、管理二重性指的是管理既具有______属性,又具有______属性。 [答案]P15-17(自然、社会) 4、管理学是以各种管理工作中普遍适用的______和______作为研究对象的。 [答案]教材P30(原理、方法) 二、选择题 1、在同不合作的供应商进行谈判的时候,管理者扮演的是__B__。(教材P23) A.企业家角色B.干扰应对者角色C.资源分配者 2、著名的霍桑研究就是采用__B___研究管理中人际关系的成功例子。(教材P32) A.xxB.试验xxC.演绎xx 3、田力是某大型企业集团的总裁助理,年富力强,在助理岗位上工作得十分出色,他最近被任命为集团销售总公司的总经理,从而由一个参谋人员变成

了独立部门的负责人。下面是田力最近参与的几项活动,你认为这其中的哪一项几乎与他的领导职能无关?_B___。 A.向下属传达他对销售工作目标的认识 B.与某用户谈判以期达成一项长期销售协议 C.召集各地分公司经理讨论和协调销售计划的落实情况 D.召集公司有关部门的职能人员开联谊会,鼓励他们克服难关 (教材P401领导的作用:指挥、协调、激励;B项与此无关) 4、管理人员与一般工作人员的根本区别在于_D___。 A.需要与他人配合完成组织目标 B.需要从事具体的文件签发审阅工作 C.需要对自己的工作成果负责 D.需要协调他人的努力以实现组织目标(教材P11“管理的本质是协调”) 5、企业管理者可以分成基层、中层、高层三种,高层管理者主要负责制定__B__。 A.日常程序性决策B.长远全局性决策(教材P13) C.局部程序性决策D.短期操作性决策 6、越是处于高层的管理者,其对于概念技能、人际技能、技术技能的需要,就越是按以下顺序排列__C__。 A.概念技能>技术技能>人际技能 B.技术技能>概念技能>人际技能 C.概念技能>人际技能>技术技能(教材P24-25) D.人际技能>技术技能>概念技能

管理学周三多试题

管理学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共30分,每小题2分,正确的在题后打“∨”,错误的在题后打“?”) 1. 被称为现代管理之父是()。 A. 法约尔 B. 韦伯 C. 泰罗 D. 梅奥 2. 管理工作中居于主导地位的是()。 A. 组织 B. 计划 C. 领导 D. 控制 3. 越是组织的下层主管人员,所做出的决策越倾向于()。 战术的、常规的、肯定的 战术的、非常规的、风险的 战略的、非常规的、风险的 战略的、非常规的、肯定的 4. 一个微型的小组织主要应用下述何种组织结构()。 A. 职能型 B. 矩阵型 C. 直线型 D. 事业部制 5. 公司在考虑增加生产能力时,有关人员需求预测应建立在对()问题的了解上。需增加多少工作量 现在一个人能做多少工作 根据一个人的工作量,测算为完成这增加的工作量需增加多少人 以上全部 6. 在应用期望理论改进对下属激励工作时,首先应该()。 A. 确保报酬优厚 B. 判断职工可能想要的成果 C. 确保公平 D. 确实实现目标所需的业绩表现 7. 横向沟通具有()的特点。 A. 指令性 B. 协商性 C. 权威性 D. 强迫性 8. 有较强职位权力的领导具有什么特征()。 A. 有明确的任务 B. 受到下属的尊敬 C. 对职工有奖惩权 D. 较差的上下关系 9. 下列哪种控制是与前馈控制的含义相同() A. 同步控制 B. 预防控制 C. 反馈控制 D. 实时控制 10.所有对人性的假设中,最早出现的假设是()。 A“经济人”假设B、“社会人”假设C“自我实现人”假设D、“复杂人”假设 11.按()划分部门是最普遍采用的一种划分方法。 A、时间 B、产品 C、职能 D、服务对象 12.控制工作是指主管人员对下属的()进行测量、衡量和评价,并采取相应纠正措施的过程。 A、工作态度 B、工作能力 C、工作热情 D、工作成效 13.指导与领导工作是对组织内每个成员及全体成员的()加以P和施加影响的活动过程。 A、行为 B、意志 C、愿望 D、动机 14.相应的监督控制机构和人员,是管理控制的()之一。 A控制标准B、基本步骤C、前提条件D、控制方式 15()扩展了职务的内容,给予员工更大的对其工作控制的权力。 A、职务扩大化 B、职务丰富化 C、职务专业化 D、职务扁平化 二、判断正误并简要说明理由(每题2分,共30分。无论正误均需说明理由)

周三多《管理学》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其代码写在题干后面的括号内。不选、错选或多选者,该题无分。 1.管理人员一般需要具备多种技能、关于高层管理人员的技能,按其重要性程度从低到高排序,正确的是【 c 】 A.人际技能、概念技能、技术技能B.技术技能、人际技能、概念技能C.概念技能、人际技能,技术技能D.概念技能、技术技能、人际技能2.保证在组织中“事事有人做”属于管理的【 b 】 A.计划职能B.组织职能 C.领导职能D.控制职能 3.1990年,彼得·圣吉教授出版了一本享誉世界之作,这就是【 b 】 A.《企业再造工程》B.《管理的革命》 C.《第五项修炼》D.《管理的实践》 4.梅奥在西方电气公司进行的霍桑试验,在哪个阶段试验得出了企业中存在非正式组织的结论【 c 】 A.工场照明试验B.继电器装配室试验

C.大规模访谈D.接线板接线工作室试验 5.激励理论中的双因素理论,关于保健因素说法正确的是【 a 】 A.保健因素能预防和减少员工的不满,但不能使其对工作非常满意 B.保健因素最大的作用是确保员工的生理与心理健康 C.保健因素的满足,能使员工对工作非常满意 D.保健因素的满足,有助于员工潜力的发挥 6.“士为知己者死”这一古训反映了有效的领导始于【 d 】 A.上下级之间的友情B.为下属设定崇高的目标 C.为了下属的利益不惜牺牲自己D.了解下属的欲望和需要 7.某企业生产某种产品,固定成本为16万元,单位变动成本为1万元,每台售价12000元,该产品的盈亏平衡点是【 C 】 A.60台B.70台C.80台D.90台 8.根据领导生命周期理论,推销型领导方式适用于【 B 】 A.高任务、高关系B.高任务、低关系 C.低任务、高关系D.低任务、低关系 9.美国管理学家孔茨认为,管理的职能包括【 A 】

完整版管理学周三多习题汇总

选择 1.下列哪一项是各项管理职能的灵魂和生命A、创新B、决策C、组织D、激励 E、控制 2.作为所在单位的领导,管理者必须行使一些具有礼仪性质的职责,如宴请重要的宾客。这里所体现的是管理者扮演的何种角色 A、谈判者 B、代表人 C、信息监督者 D、联络者 E、发言者 3.被誉为“科学管理之父”的管理学者是 A、梅奥 B、法约尔 C、泰罗 D、圣吉 E、波特 4.梅奥在对霍桑试验进行总结的基础上,提出了 A、科学管理理论 B、学习型组织理论 C、理想的行政组织体系理论 D、人际关系学说 E、行为科学理论 5.提出工人是社会人而不是经济人的学者是 A、梅奥 B、法约尔 C、泰罗 D、圣吉 E、波特 6.根据美国管理学家哈罗德·孔茨的观点,有效

决策的判断标准是() .次优标准B .最优标准A. C.满意标准D.合理性标准 7.根据美国管理学家赫伯特·西蒙的观点,有效决策的判断标准是() A.最优标准B.次优标准 C.满意标准D.合理性标准 8.一般来说,高层管理人员的决策倾向于:()A.战略性、程序化和确定性B.战略性、非程序化和不确定性 C.战术性、程序化和不确定性D.战术性、非程序化和确定性 9.关于初始决策和追踪决策之间的关系,下述哪种描述,最为确切:() A.它们是决策过程的两个阶段,初始决策属于对问题的前期决策,追踪决策为后期决策 B.只有初始决策发生重大失误时,才需要实施追踪决策 C.追踪决策是在组织环境、条件发生变化时,对初始决策调整和废弃的过程 D.两种决策属于不同方式,没有内在的联系10.某甲需要一项工作,若一个人单独做需要210

分钟,两个合做只需120分钟。某甲想找朋友乙来帮忙,但不知道乙是否在家,从某甲的家到某乙的家往返需. 40分钟,根据经验,乙在家的可能性为2/3,某甲需要做决定,是单独做还是找人帮忙做,该项决策属于() A. 风险型决策 B. 确定型决策 C. 非风险型决策 D. 不确型决策 11.目标管理的基本精神是() A. 以自我管理为中心B、以监督控制为中心C、以岗位设置为中心D、以人员编制为中心12.在计划工作的步骤中,计划决策的关键是()A、确定目标B、评价各种方案C、选择方案D、制定派生计划 13.以下计划的具体形式中是以数字化形式体现的是() A、预算 B、规则 C、方案 D、战略 14.是下面哪位教授提出了五力模型() A、泰罗 B、罗宾斯 C、卡特 D、波特15.下面哪项战略不是基本竞争战略()

周三多《管理学-原理与方法》课后习题(管理的基本方法)【圣才出品】

第五章管理的基本方法 1.管理的法律方法的内容和实质是什么?有何特点和作用?如何正确运用? 答:(1)法律方法的内容与实质 ①法律方法是指国家根据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通过各种法律、法令、条例和司法、仲裁工作,调整社会经济的总体活动和各企业、单位在微观活动中所发生的各种关系,以保证和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管理方法。 ②法律方法的内容,不仅包括建立和健全各种法规,而且包括相应的司法工作和仲裁工作。这两个环节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③法律方法的实质是实现全体人民的意志,并维护他们的根本利益,代表他们对社会经济、政治、文化活动实行强制性的、统一的管理。法律方法既要反映广大人民的利益,又要反映事物的客观规律,调动各个企业、单位和群众的积极性、创造性。 (2)法律方法的特点与作用 ①法律方法的特点 a.严肃性。法律和法规的制订必须严格地按照法律规定的程序和规定进行。一旦制定和颁布出来后,就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b.规范性。法律和法规是所有组织和个人行动的统一的准则,对他们具有同等的约束力。 c.强制性。法律、法规一经制定就要强制执行,各个企业、单位以至每个公民都必须毫无例外地遵守。否则,要受到国家强制力量的惩处。 ②法律方法的作用

a.保证必要的管理秩序。管理系统内外部存在着各种社会经济关系,只有通过法律方法才能公正、合理、有效地加以调整,保证社会经济秩序的正常运行,为管理活动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 b.调节管理因素之间的关系。根据对象的不同特点和所给任务的不同,规定不同管理因素在整个管理活动中各自应尽的义务和应起的作用。这是管理的法律方法所具有的一定的自动调节功能。 c.使管理活动纳入规范化、制度化轨道。法律方法的运用,有助于使符合客观规律、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和管理方法用法律的形式规范化、条文化、固定化,使人们有章可循。 (3)法律方法的正确运用 ①在管理活动中,各种法规要综合运用、相互配合。就企业管理而言,法律方法不仅要求企业掌握和运用“企业法”以及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直接相关的经济法律,而且也要掌握和运用民法赋予的权利和义务。 ②企业应根据国家、政府的有关法律、法规制定自己的管理规范,保证必要的管理秩序,有效地调节各种管理因素之间的关系,使宏观法规在本单位得以顺利地贯彻执行,避免与法律、法规有悖而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2.管理的行政方法的内容和实质是什么?有何特点和作用?如何正确运用? 答:(1)管理的行政方法的内容和实质 ①行政方法是指依靠行政组织的权威,运用命令、规定、指示、条例等行政手段,按照行政系统和层次,以权威和服从为前提,直接指挥下属工作的管理方法。 ②行政方法的实质是通过行政组织中的职务和职位来进行管理。它特别强调职责、职权和职位,而不是个人的能力或特权。任何部门、单位总要建立起若干行政机构来进行管理。

周三多主编《管理学》课后习题答案

周三多管理学课后题答案 第一章: 第一题答案:1:目的性:人类正是在为实现预期目的的活动中,在不断地劳动,思考,谋划,设计和组织管理的过程中,逐步进化的。2:依存性:人类的目的性来源于对外部环境和人类自身的相互依存关系。3:知识性:人类能从过去的实践中学习,从前人的经验中学习,并能把学到的知识加以记忆,积累,分析和推理,从而形成人类独有的知识体系。人类活动的上述三个特点为人类的管理实践提供了客观条件,也回答了为什么管理实践与人类历史同样悠久的原因。 第二题答案:管理是社会组织中,为了实现预期的目标,以人为中心进行的协调活动调。管理的最基本的特征是:1:管理的载体是一个组织2:管理的基本对象是人3:在管理的资源配置中,人才是第一资源。4:管理的任务:在一般意义上讲,它是通过采取某些具体的手段和措施,设计、营造、维护一种环境,包括组织内部和外部的环境,使所有管理对象在特定的环境中,做到协调而有序地进行活动。 第三题答案:许多新的管理论和管理学实践已一再证明: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创新这五种管理职能是一切管理活动最基本的职能。计划:制定目标并确实为达成这些目标所必需的行动。组织中所有的管理者都必须从事计划活动。根据工作的要求与人员的特点,设计岗位,通过授权和分工,将适当的人员安排在适当的岗位上,用制度规定各个岗位的职责和上下左右的相互关系,形成一个有机的组织结构,使整个组织协调运转——这就是组织的职能组织目标决定着组织的具体形式和特点指导人们的行为,通过沟通增强人们的相互理解,统一人们的思想和行动,激励每个成员自觉地为实现组织目标而共同努力。控制的实质就是使实践活动符合与计划,计划就是控制地标准。创新职能与上述各种管理职能不同,他本身并没有某种特有的表现形式,他总是在与其他管理职能的结合中表现自身的存在与价值。 每一项管理工作都是从计划开始,经过组织、领导到控制结束。各职能之间同时相互交叉渗透,控制的结果可能又导致新的计划,开始了新一轮的管理循环。

周三多管理学(第七版)课后习题参考答案合集

《管理学——原理与方法》(周三多第七版)课后思考题参考答案第一章: P35 管理与管理学 1.人类活动的特点是什么?为什么管理实践与人类历史同样悠久? 2.何谓管理?管理的基本特征的什么? 3.管理活动具有哪些基本职能?它们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4.分析管理二重性的基本容。 5.一个有效的管理者需要扮演哪些角色?需要具备哪些技能? 6.分析管理学的研究对象以及方法。 第一题:人类活动的特点是什么?为什么管理实践与人类历史同样悠久? 答案:1.目的性:人类正是在为实现预期目的的活动中,在不断地劳动,思考,谋划,设计和组织管理的过程中,逐步进化的。2.依存性:人类的目的性来源于对外部环境和人类自身的相互依存关系。3.知识性:人类能从过去的实践中学习,从前人的经验中学习,并能把学到的知识加以记忆,积累,分析和推理,从而形成人类独有的知识体系。人类活动的上述三个特点为人类的管理实践提供了客观条件,也回答了为什么管理实践与人类历史同样悠久的原因。 第二题:何谓管理?管理的基本特征的什么? 答案:管理是为了实现组织目标,以人为中心进行的协调活动。管理的最基本的特征是:1.实现组织目标是评价管理成败的唯一标准2.特定的时空背景是管理的条件3.管理的核心是人的行动4.管理的本质是协调。 第三题:管理活动具有哪些基本职能?它们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答案:许多新的管理论和管理学实践已一再证明: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创新这五种管理职能是一切管理活动最基本的职能。 每一项管理工作都是从计划开始,经过组织、领导到控制结束。各职能之间同时相互交叉渗透,控制的结果可能又导致新的计划,开始了新一轮的管理循环。创新在管理循环中处于轴心的地位,成为推动管理循环的原动力 第四题:分析管理二重性的基本容。 答案:管理的二重性包括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自然属性的容:(1)管理的出现是由人类社会实践活动的特点决定的;(2)管理也是社会劳动中的一项职能;(3)管理也是生产力。管理的社会属性容:管理是一定社会关系的反映。 第五题:一个有效的管理者需要扮演哪些角色?需要具备哪些技能? 答案:管理者扮演着十种角色,这十种角色可归入三类。人际角色:代表人角色、领导人角色、联络者角色;信息角色:监督者、发言人、传播人;决策角色:企业家、干扰对付者、资源分配者、谈判者角色。管理者需要具备三种技能:技术技能、人际技能、概念技能。 第六题:分析管理学的研究对象以及方法。 答案:管理学的研究对象:各种管理工作中普遍适用的原理与方法。管理学的研究方法:归纳法、试验法、演绎法 第二章: P78管理思想的发展 1.理解中国古代管理思想要点的主要容,并思考对现在企业经营有何启示。 2.请综合分析斯密与巴贝奇关于劳动分工的研究。 3.科学管理理论为什么会在19实际末的美国产

周三多管理学作业习题

《管理学》习题及参考答案要点 云南财经大学工商管理教研室 二OO六年五月

第一章管理活动与管理理论 (一)单项选择题(在下列每小题的4个备选答案中选择一个最合适的答案) ()1、管理的载体是。 A、管理职能 B、组织 C、管理对象 D、管理活动 ()2、管理活动尽管是动态的,但还是可以将其分成两大类:一是程序性活动,二是活动。 A、功利性 B、科学性 C、非功利性 D、非程序性 ()3、“管理就是决策”是著名管理学家给管理所下的定义。 A、法约尔 B、孔茨 C、赫伯特.西蒙 D、泰勒 ()4、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均是管理的。 A、管理的功能 B、管理的职能 C、管理的特性 D、管理的基本段 ()5、是法约尔的代表作。 A、《动作研究》 B、《社会组织与经济组织》 C、《工业管理与一般管理》 D、《科学管理原理》 ()6、按照管理的定义,可以认为管理是。 A、一项工作 B、一项活动 C、一种艺术 D、一种资源 ()7、管理者在组织中必须行使一些具有礼仪性质的职责,他这时扮演的角色是。 A、人际角色 B、信息角色

C、决策角色 D、企业家角色 ()8、公司经理正在与要终止合作的供应商进行谈判,经理这时所扮演的角色是。 A、企业家角色 B、干扰对付者角色 C、资源分配者角色 D、谈判者色 ()9、公司老总在员工大会上宣布本公司一季度销售额突破一亿,望全体员工再接再厉,再创佳绩。此时公司老总扮演的角色是。 A、监督者 B、传播者 C、发言人 D、联络者 ()10、技术技能对于管理层最为重要。 A、高层 B、中层 C、基层 D、所有层次 ()11、概念技能对于管理层最为重要。 A、高层 B、中层 C、基层 D、所有层次 ()12、被后人尊称为“科学管理之父”的管理学家是。 A、法约尔 B、韦伯 C、泰勒 D、巴纳德 ()13、的产生是管理从经验走向理论的标志,也是管理走向现代化、科学化的标志。 A、传统管理 B、科学管理 C、行为科学 D、管理科学 ()14、泰勒科学管理所要解决的中心问题是。 A、资源配置 B、资源利用 C、提高劳动效率 D、追求利润最大化 ()15、被公认为是第一位概括和阐述一般管理理论的管理学家。

周三多 管理学习题集 案第四章 信息与信息化管理习题

第四章信息与信息化管理 习题 一、填充题 1.在管理学科中,通常把信息定义为__________。 2.信息评估的关键在于进行__________。 3.__________是信息的最重要特征。 4.对管理者有用的信息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的特征。 5.__________是信息管理工作的第一步。 6.衡量信息采集工作质量的唯一标准是__________。 7.根据信息载体的不同,可将信息源划分为_______、_______ 、_______和______。 8.鉴别信息的方法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和__________。 9.信息筛选的依据是信息的__________、__________ 与__________ 。 10.__________是信息加工过程的产出环节。 11.导致信息畸变的原因有__________ 、__________和__________的干扰。 12.客观传播障碍主要有________的障碍、________的障碍、________ 造成的障碍等。 13.__________是信息采集、加工、存储和传播的最终目的。 14.信息开发包括__________开发和__________开发。 15.作为一个过程,信息的反馈包括_________、_________ 和________等三个环节。 16.一般信息系统包括五个基本要素:_______ 、_______ 、_______、和_______。 17.信息系统为管理者提供了一种在组织内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和________信息的系统方法。 18.系统分析的目的是确定信息系统的__________。 19.__________ 是考察系统的技术能力的第一步。 20.系统实施的结果是产生一个__________ 。 21.决策支持系统包括__________和特殊化的__________。 22.用户以一种__________的方式与决策支持系统进行对话。 23.人工智能的两个主要研究领域是__________和__________ 。 24.信息存储应注意: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 25.在系统设计阶段,需要确定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26.专家系统是以__________为基础的信息系统。 27.例外报告是在__________时产生。 28.信息系统中的处理是把__________的过程。 29.信息存储要注意方便性问题,既指__________方便,又指__________方便。 30.ERP是一整套企业管理系统体系标准,其实质是在MRPⅡ基础上进一步发展而成的面向__________的管理思想。 31.ERP包含的基本的功能模块有__________ 、__________和__________ 。 32.ERP将__________和v集成到了整个供应链上。 二、选择题 1.下列不属于无形成本的是__________。 A.员工士气不振B.工作程序变动造成的工作瘫痪 C.员工工资D.公司信誉的降低 2.下列不属于有形成本的是__________。 A.购买计算机B.厂房 C.系统维护和升级D.公司信誉的降低

周三多管理学第六版考试题和答案

管理学 单选 1.亨利·明茨伯格认为,管理者扮演的十大角色可以归入三大类,即(B) A、领导角色、人际角色与信息角色 B、人际角色、信息角色与决策角色 C、人际角色、信息角色与技术角色 D、领导角色、决策角色与技术角色 2、在管理者的技能中,将观点设想出来并加以处理以及将关系抽象化的精神能力是指(C) A、技术能力 B、人际能力 C、概念能力 D、决策能力 3、管理同生产力、社会化大生产相联系而表现出的属性是(C) A、政治属性 B、社会属性 C、自然属性 D、文化属性 4、在政策指导矩阵中,处于区域1的经营单位竞争能力较强,市场前景较好,其经营策略为(A) A、优先发展 B、提高竞争力 C、逐步淘汰 D、尽快放弃 5、在政策指导矩阵中,处于区域9的经营单位市场前景暗淡且竞争能力较弱,其经营策略为(D) A、优先发展 B、提高竞争力 C、逐步淘汰 D、尽快放弃 6、所谓授权,是指(C) A、在组织设计时,规定下属管理岗位必要的职责与权限 B、在组织调整时,规定下属管理岗位必要的职责与权限 C、领导者将部分处理问题的权限委派给某些下属 D、委托代理关系 7、俗话说:“一山难容二虎”、“一条船不能有二个船长”。从管理的角度看,对这些话的如下解释,你认为哪一种最恰当? (B)

A、在领导班子中如果有多个固执己见的人物最终会降低管理效率 B、一个组织不能允许有多个直线领导核心 C、一个组织中的能人太多必然会造成内耗增加从而导致效率下降 D、组织中不能允许存在两种以上的观点,否则易造成管理混乱 8、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有两个基本出发点,它们是(B) A、人是有需要的动物,已获得满足的需要不再起激励作用。 B、人是有需要的动物,人的需要是有层次的。 C、人的需要是有层次的,某一层需要得到满足后另一层需要才会出现。 D、人是有需要的动物,满足最主要的需要比满足其他需要更迫切。 9、赫兹伯格的双因素理论认为(B)有助于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 A、提供良好的工作条件 B、工作上的成就感 C、改善员工的生活条件 D、严格的劳动纪律 10、在控制的基本过程中,衡量绩效主要解决的问题是(D) A、衡量什么 B、制定标准 C、如何衡量 D、A和C 11、控制过程中合理的顺序应该是(D) A、制定标准,评价成绩,测量成绩 B、测量成绩,评价成绩,制定标准 C、测量成绩,制定标准,评价成绩 D、制定标准,测量成绩,评价成绩 12、不适合进行事后控制的产品是(B) A.相机B、胶卷C、水泥D、洗发精 13、如果只能选择一种控制方式,你希望采用(A) A、预先控制 B、现场控制 C、事后控制 D、反馈控制

管理学试题周三多试题及答案2

一、名词解释(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3分,共21分) 管理 目标管理 预测 决策 人员配备 激励 控制 二、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 ?管理的性质不包括() A.二重性 B.科学性 C.理论性 D.艺术性 2?人们常说,身体是三分治七分养”,对于这件事() A ?反馈控制比前馈控制更重要 B ?现场控制比反馈控制更重要 C.反馈控制比现场控制更重要 D ?前馈控制比反馈控制更重要 3?打电话请供应商来换一台同目前用坏的机器一样的设备,这是设备的简单替换问题,需 要的管理技能主要是() A.概念技能和技术技能 B.人际技能和技术技能 C.技术技能 D.人际技能和概念技能 4.差别计件工资制是()的内容之一。 A.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 B.法约尔的一般管理理论 C?韦伯的行政管理理论 D ?现代管理理论 5?没有一个固定的信息中心,成员之间总是互相传递信息的是() A .园型沟通 B ? Y型沟通 C.全通道型沟通 D .轮型沟通 6?根据计划的明确性,可以将计划分为() A ?长期计划、中期计划和短期计划 B ?战略性计划和战术性计划 C.具体性计划和指导性计划 D ?程序性计划和非程序性计划 7.()是指企业在计划期内反映有预计现金收支、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的预算。 A .经营预算 B .投资预算 C.财务预算D ?成本预算 &目标的制定要有一定的高度和难度,这体现了目标的() A.差异性B .层次性 C.时间性 D.先进性 9.某企业制造并销售单一成品,固定成本总额为 60万元,产品售价为每件30元,单位变 动成本为10元,该企业的盈亏平衡时的产量为() A.3000 B . 2000 C. 30000 D. 20000 10?按照决策的主体,可以将决策分为() A.长期决策和短期决策 B .个体决策和群体决策 C.程序化和非程序化决策 D .确定型、风险型和不确定型决策

管理学考试题及答案(周三多版)

一、选择题 1.需要层次理论的代表人物是( A ) A.马斯洛 B.赫兹伯格 C.亚当斯 D.斯金纳 2.佛光广告公司是一家大型广告公司,业务包括广告策划、制作和发行。考虑到一个电视广告设计至少要经过创意、文案、导演、美工、音乐合成、制作等专业的合作才能完成,下列何种组织结构能最好地支撑佛光公司的业务要求?(C) A.直线型B.职能型C.矩阵结构D.事业部制 3.药品销售公司收购制药企业属于(B) A.前向一体化B.后向一体化C.横向一体化D.合资经营 4.通过听取有关专家意见进行预测的方法是(B ) A.回归分析法B.德尔菲法C.关连树法D.先行指导法 5.管理层次少而管理宽度大的组织结构被称为(B ) A.直线型组织结构B.扁平式结构C.职能型组织结构D事业部制组织结构 6.梅奥通过其领导的霍桑试验建立了人际关系学说,该学说属于(A) A.行为管理理论B.古典管理理论C.系统管理理论D.权变管理理论 7.人员的配备工作,属于(B ) A.现场控制B.前馈控制C.反馈控制D.直接控制 8.下列选项中,属于集权制组织特点的是(A ) A.中下层可以有日常的决策权限B.中下层在统一规划下可独立经营C.中下层有一定的财务支配权D、以上都是 9.曹雪芹虽食不果腹,仍然坚持《红楼梦》的创作是出于其(D) A.安全的需求B.社交的需求C.自尊与受人尊敬的需求D.自我实现的需求 10.按照管理方格理论的观点,对工作和人都高度关心的领导行为类型是(D ) A.乡村俱乐部式管理 B.任务式管理 C.中间型管理 D.团队式管理 11.关于冲突观念的现代观点认为( D ) A.冲突有害无益 B.冲突应当避免 C.冲突有利无害 D.冲突保持在适度水平是有益的 12.不同层次领导者所需能力结构是有差异的。对于高层领导者而言,最重要的能力是(C ) A.技术能力 B.交际能力 C.行政管理能力 D.沟通能力 13.按照管理方格理论的观点,对工作和人都高度关心的领导行为类型是( D) A.乡村俱乐部式管理 B.任务式管理 C.中间型管理 D.团队式管理 14.菲德勒的权变领导理论认为,在团体情况极有利和极不利的情况下,效果较好的领导类型是(B ) A.人际关系导向型 B.任务导向型 C.目标达成型 D.任务结构型 15.需要层次理论的代表人物是( A) A.马斯洛 B.赫兹伯格 C.亚当斯 D.斯金纳 16.佛光广告公司是一家大型广告公司,业务包括广告策划、制作和发行。考虑到一个电视广告设计至少要经过创意、文案、导演、美工、音乐合成、制作等专业的合作才能完成,下列何种组织结构能最好地支撑佛光公司的业务要求?(C) A.直线型B.职能型C.矩阵结构D.事业部制 17.药品销售公司收购制药企业属于(B ) A.前向一体化B.后向一体化C.横向一体化D.合资经营 18.通过听取有关专家意见进行预测的方法是(B )

最新《管理学》题库答案(高教版-周三多)

《管理学》题库答案(高教版周三多).txt19“明”可理解成两个月亮坐在天空,相互关怀,相互照亮,缺一不可,那源源不断的光芒是连接彼此的纽带和桥梁!人间的长旅充满了多少凄冷孤苦,没有朋友的人是生活的黑暗中的人,没有朋友的人是真正的孤儿。 《管理学》题库答案(高教版周三多) 第一章管理活动与管理理论 名词:1.管理:管理是社会组织中,为了实现预期的目标,以人为中心进行的协调活动 2.概念技能三个:指把观点设想出来并加以处理以及将关系抽象化的精神能力。 填空: 1.管理的职能有: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创新 2.管理者的角色有:人际角色,信息角色,决策角色 3.管理者的技能有;技术技能,人际技能,概念技能 4.科学管理理论着重研究的核心是:要求管理人员和工人双方在精神上和思想上来一个彻底的变革。 5.泰罗、吉尔布雷斯夫妇以及甘特的贡献有: 泰罗:泰罗的改革形成了管理理论的基本组成部分。1903年,泰罗开始把自己的实践经验和研究结果上升到理论高度,著书立说。他的代表作是1911年的《科学管理原理》。 吉布雷斯夫妇:两人以进行“动作研究”而著称。他们的动作研究比泰罗的研究更为细致和广泛。他们的研究成果表现在1911年出版的《动作研究》。 简述:1.简述管理属性的实践意义 2.简述亚当·斯密的劳动分工观点 劳动分工可以使使工人重复完成单项操作,从而提高劳动熟练程度,提高劳动效率;劳动分工可以减少由于变换工作而损失的时间;劳动分工可以使劳动简化,使劳动者的注意力集中在一种特定的对象上,有利于创造新工具和改进设备。他的一个重要论点是:经济现象是基于具有利己主义目的的人们的活动所产生的。 3.简述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的主要内容 科学管理的根本目的是谋求最高工作效率;达到最高工作效率的重要手段,是运用科学的管理方法代替旧的经验管理;实施科学管理的核心问题,是要求管理人员和工人双方在精神上和思想上来一个彻底的变革。 4.简述法约尔对科学管理理论的贡献 法约尔的贡献是在管理的范畴,管理的组织理论,管理的原则方面提出了崭新的观点,为以后管理理论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5.简述韦伯的管理理论

周三多《管理学》试题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20分) 1、管理 2、组织文化 3、滚动计划 4、领导 5、前馈控制 二、单向选择(每小题1分,共15分) 1、以下哪一点是属于“权变管理理论”的最大特点?( c ) A 重视人的因素 B 力求决策中减少个人艺术成份 C 根据不同的具体条件,采取相应的组织结构、领导方式等 D 通过提高工人的“士气”,从而达到提高效率的目的。 2、管理层次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b ) A 职能分工的需要 B 管理宽度的限制 C 权责明确的需要 D 部门划分的需要 3、利克特的管理模式认为,极有成就的领导者采用的管理方法是( d ) A 利用—命令式 B 温和—命令式 C 商议式 D 集体参与 4、科学管理的中心问题是(b ) A 制定工作标准 B 提高效率 C 科学培训工人 D 提高收入 5、需要层次论认为,人的最低层需要是(a ) A生理需要 B安全需要 C尊重需要 D社交需要 6、职能型组织结构形式的优点是实现了(b ) A管理现代化 B管理专业化 C统一指挥 D统一领导 7、组织理论上把管理层次多而管理幅度小的结构称之为(a ) A塔式结构 B扁平结构 C事业部结构

D矩形结构 8、根据大卫·麦克利兰关于人的自我实现的需要理论,如果一个人希望控制向上和向下的信息渠道以便对他人施加影响,那就表明他是一个( c ) A成就需要强的人 B社会交往需要强的人 C权力需要强的人 D激励需要强的人 9、在现代管理学中,管理人员对当前的实际工作是否符合计划而进行测定并促使组织目标实现的过程,被称为( d ) A领导 B组织 C创新 D控制 10、面对未能可能呈现的多种状态,决策者虽无法事先确定究竟呈现何种状态,但可判断各种状态出现的概率。( b ) A确定型决策法 B风险型决策法 C非确定型决策法 D追踪决策法 11、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强调了(c ) A人际关系的重要性 B决策的重要性 C劳动分工的重要性 D计划的重要性 12、马克斯·韦伯在管理学上的主要贡献是提出了(a ) A理想的行政组织体系理论 B人际关系学说 C X-Y理论 D管理方格论 13、高层管理者所作的决策多属于(b ) A程序化决策 B非程序化决策 C业务决策 D管理决策 14、在工业企业中划分有生产部门、销售部门、财务部门等,这种划分部门的方法叫做(a ) A职能部门化 B产品部门化 C市场部门化 D工艺过程部门化 15、根据期望理论,对被激励对象产生最大激励力量的情况是(c ) A期望值低,效价也低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