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腰椎间盘突出症诊疗规范.

腰椎间盘突出症诊疗规范.

腰椎间盘突出症诊疗规范.
腰椎间盘突出症诊疗规范.

发布部门:康复医学科批准人:高永忠版本号:2.0

1.目的:保证康复医师、治疗师、理疗师、护理人员等按规范程式给予患者合理的治疗与康复。

2.适用范围:康复医学科。

3.定义: 腰椎间盘突出症又称腰椎间盘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症,是由于创伤、劳损、椎间盘变性,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刺激或压迫脊髓或神经根所表现的一种综合征,是常见腰腿痛原因之一。本病好发于20—50岁青壮年,男性和体力劳动者多见。

4. 职责:保证在治疗及康复上达到质和量的标准。

5. 标准:

5.1.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标准:

5.1.1.有腰部外伤、慢性劳损或受寒湿史。大部分患者在发病前有慢性腰痛

史。

5.1.2.常发生于青壮年。

5.1.3.腰痛向臀部及下肢放射,腹压增加(如咳嗽、喷嚏)时疼痛加重。

5.1.4.脊柱侧弯,腰生理弧度消失,病变部位椎旁有压痛,并向下肢放射,

腰活动受限。

5.1.5.下肢受累神经支配区有感觉过敏或迟钝,病程长者可出现肌肉萎缩,

直腿抬高或加强试验阳性,膝、跟腱反射减弱或消失,拇趾背伸力减

弱。偶有二便失控或/和鞍去麻痹。

5.1.

6.X线摄片检查:脊柱侧弯,腰生理前凸消失,相邻边缘有骨赘增生。

5.1.7.CT、MRI检查可显示椎间盘突出的部位及程度。

5.2.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病理分型:

5.2.1. 旁侧型:多数为一侧突出,少数为双侧突出。

5.2.1.1.跟肩型:髓核突出位于神经根的外前方,将神经根压向后内侧,临

床表现为根性放射痛,脊柱多向患侧弯曲,向患侧突起,患侧椎旁

压痛及放射痛。

5.2.1.2.根腋型:髓核突出位于神经根的内前方,将神经根压向后外侧,临

床表现为根性放射痛,脊柱多向健侧弯曲,向健侧突起,健侧椎旁

压痛及放射痛。

5.2.1.3.根前型:髓核突出位于神经根的前方,将神经根压向后侧,临床表

现为严重根性放射痛,脊柱生理前凸消失,前后活动受限,多无侧

弯畸形,椎旁压痛及放射痛明显。

5.2.2. 中央型:髓核从间盘后方中央突出。

5.2.2.1.偏中央型:髓核突出位于椎间盘后方中央偏于一侧,主要压迫神

经根及马尾神经,或两侧均受压,但一侧较重而另一侧较轻。

5.2.2.2.中中央型:髓核突出位于椎间盘后方正中央,一般突出范围较大,

主要表现为广泛瘫痪及鞍区感觉障碍,二便功能障碍,并无神经

根刺激或压迫症状。

发布部门:康复医学科批准人:高永忠版本号:2.0

5.3.康复评定

5.3.1.疼痛评定

可采用疼痛目测类比评分法(VAS)进行评定:在纸上或尺上划一

10cm的直线,按毫米画格,直线左端表示无痛,右端表示极痛。

让病人目测后在直线上用手指指出某点,表示其疼痛程度。

5.3.2.功能障碍评定

5.3.3.关节活动度评定(见表单1.)

5.3.4.徒手肌力评定:

5.3.4.1.检查前准备:

5.3.4.1.1.向受检者说明徒手肌力评定的意义及步骤,取得受检者

配合;

5.3.4.1.2.充分暴露被检查部位,比较两侧肌肉形态的对称性,必

要时测量两侧肢体的围度;

5.3.4.1.3.确定与被检查部位相关的关节被动活动度,以该范围作

为全关节活动范围,用于衡量肌力大小;

5.3.4.1.4.正确选择并摆放受检者体位,将被检查肢体摆放于抗重

力位,有效固定身体近端。

5.3.4.2.检查时:

5.3.4.2.1.向受检者解释并示范检查动作,可通过被动活动引导受

检者完成一次检查动作;

5.3.4.2.2.发出口令嘱受检者收缩肌肉并完成全关节范围活动,观

察受检者的动作,必要时触诊被检查肌肉;

5.3.4.2.3.如果受检者能够完成抗重力位全关节范围活动,可进一

步进行抗阻运动,将阻力施加于肢体远端,嘱受检者用

最大力量抗阻完成动作;

5.3.4.2.4.如果受检者无法完成抗重力位活动,则须将被检查部位

摆放于非抗重力位,并用滑板、滑石粉等方法减少接触

面摩擦,嘱受检者用最大力量收缩肌肉并完成全关节范

围活动。

5.3.4.3.检查后:记录徒手肌力等级、检查日期,并评估受检者表现。

5.4.康复治疗

5.4.1.康复治疗的目的与原则

5.4.1.1.急性期

5.4.1.1.1.休息与制动,防止椎间盘继续突出。

5.4.1.1.2.消除神经根压迫因素,促进椎间盘回纳。

5.4.1.1.3.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促进损伤组织修复。

5.4.1.1.4.消除局部炎症及水肿解除疼痛。

5.4.1.1.5.缓解肌肉痉挛,减轻对椎间盘的压力。

5.4.1.2.缓解期

发布部门:康复医学科批准人:高永忠版本号:2.0

5.4.1.2.1.松解粘连,消除疼痛。

5.4.1.2.2.增强腰背肌肌力与耐力,恢复腰椎稳定性。

5.4.1.2.3.巩固疗效,防止复发。

5.4.2.康复治疗的方法

5.4.2.1.卧硬床:仰卧屈髋膝各90度以减轻腰椎间盘压力。卧床期

间,患者要做些其他的运动,如屈伸四肢、深呼吸等以防

止肌肉的废用性萎缩。下床板运动时要用腰围以支持和制

动,活动量和强度要循序渐进。

5.4.2.2.牵引

5.4.2.2.1.目的:增大椎间隙及椎间孔内径,改善和恢复腰椎骨

关节解剖关系,使后韧带紧张,起到向前推压椎间盘

作用。

5.4.2.2.2.适应症: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CT或MRI检查提示腰

椎间盘膨出而未完全破裂,侧隐窝狭窄程度不超过原

2/3,椎间盘突出挤压椎管未超过原容积1/2或椎管前

后径不小于0.8cm、左右径不小于1.0cm,突出之椎间

盘钙化的位置不位于侧隐窝,无明显骨质疏松或增生

搭桥、滑脱及有严重心脏病患者。

5.4.2.2.3.禁忌症:中央型椎间盘突出有鞍区麻木、二便失禁者;

腰椎间盘突出有明显神经损伤,如下肢肌力减弱、垂

足、拇趾背伸或足跖屈肌力消失;椎间盘突出使椎管

狭窄或并椎管骨性狭窄,椎管前后径小于0.6cm、左

右径小于0.75cm,行走不超过500米者;破裂型椎间

盘突出使侧隐窝完全消失、椎管容积小于原1/2或前

后径小于0.8cm、左右径小于1.0cm,破裂型碎片游离

于椎管造成压迫,外侧型(神经根孔型)椎间盘突出

直接压迫神经根孔,突出之椎间盘于侧隐窝处钙化并

使之狭窄而经保守治疗3周症状无明显改善或1年内

无明显诱因复发者。

5.4.2.2.4.牵引方法:根据牵引力和牵引作用时间分为慢速牵引

和快速牵引。

5.4.2.2.4.1.慢速牵引:根据牵引力作用时间可分为持续牵引

和间歇牵引。

5.4.2.2.4.1.1.患者仰卧位,上身通过肩部固定带固定,腰

椎牵引带捆绑于腰部,下肢伸直位或双膝屈

曲位。

发布部门:康复医学科批准人:高永忠版本号:2.0

5.4.2.2.4.1.2.牵引的初始重量一般不低于自身体重的

60%,可以用体重的60%~80%,如30~40kg

的重量,起效后再逐渐增加,通常每3~5 天

增加2~4kg,增至患者耐受重量。

5.4.2.2.4.1.3.每次牵引20~30 分钟,每日1 次,10~14

次为1 个疗程。

5.4.2.2.4.2.快速牵引:又称多方位牵引、三维多功能牵引。

该牵引力在0~3000N内是一个变量,变量的大小

依据被牵引者腰部肌肉韧带等组织的拮抗力。不

论性别、身体强弱均可达到要求的牵引距离,避

免了牵引过度和牵引不足的现象。

5.4.2.2.4.2.1.患者俯卧于牵引床上,上身和腰臀部分别固

定于胸腹板和腰臀板上,然后将身体上部和

下部的固定绑带收紧,按输入的牵引、屈曲

和左右旋转角度参数调整牵引床。

5.4.2.2.4.2.2.当调整完毕后,操作者站立于患侧,双拇指

叠压于患部棘突或椎旁压痛点上,右脚脚踏

牵引床控制开关,待患者呼气时瞬间踩踏脚

下的控制开关,操作者拇指同时用力下压,

完成一次组合牵引。

5.4.2.2.4.2.3.依据患者的反应,再行1~3 次的重复,即

完成一次牵引过程。

5.4.2.2.4.2.4.牵引后,腰围固定带固定腰臀部。快速牵

引一般1 周重复一次,总次数不超过3 次。

5.4.2.2.5.注意事项

5.4.2.2.5.1.腰椎牵引,除了掌握好适应证与禁忌证外,

还要注意与其他治疗方法相结合,如药物肌

力训练,维持正确姿势等才能维持牵引效果,

取得最佳疗效。

5.4.2.2.5.2.如果牵引一周无效,应停止牵引治疗,重新

评定患者或改换其他的治疗方法。

5.4.2.2.5.3.慢速牵引结束后,松开骨盆带时不宜太快,

以免腹部压力突然降低引起患者不适;松开

骨盆带后,应让患者仰卧休息数分钟后,再

站起来。

5.4.2.2.5.4.快速牵引后患者卧床休息3~5 天,可仰卧也

可侧卧。

5.4.2.2.5.5.快速牵引1 次后1 周若病情无改善,原则不

再行第二次牵引。可再选择其他治疗方法。

5.4.2.2.5.

6.腰围固定可增加腰椎的稳定性,牵引后使用

腰围固定,在一定程度上限制腰椎的活动度,

发布部门:康复医学科批准人:高永忠版本号:2.0

有利于病情的好转,但不宜超过20 天,以免

造成腰部废用性肌萎缩,引起腰椎不稳。

5.4.2.2.5.7.恢复期的患者每天可进行正确的腰部肌肉训

练,增加腰部肌力,加强腰椎的稳定性。

5.4.2.3.推拿

5.4.2.3.1.适应症:一般首次发作,病程在3个月以内者,

或症状和体征较轻者,或不能耐受手术者。

5.4.2.3.2.禁忌症:突出物较大,突出物与神经根严重粘

连,椎管严重狭窄、腰椎滑脱、侧隐窝狭窄,

以及脊椎肿瘤或有其他脊椎骨质病变者不宜进

行推拿。

5.4.2.3.3.推拿方法:

5.4.2.3.3.1.放松手法:

腰痛及坐骨神经痛者:

揉腰部,滚臀部、滚大腿后侧,滚小腿后

侧,滚大腿外侧,滚小腿外侧,指拨委中

穴,指揉阳陵泉、拿承山,点按解溪、丘

虚。

腰痛及股神经痛者:

滚腰部,滚大腿内侧面,滚小腿内侧面,

滚大腿前面,指揉血海穴,指揉阴陵泉。

5.4.2.3.3.2.复位手法:

5.4.2.3.3.2.1.侧卧斜扳法:医者立于患侧,患者面

向医者侧卧,头后仰,健侧肢体伸直

在下,患侧屈曲在上;健侧肩伸直外

展90度,患侧前臂屈曲置胁部。医者

以患者头侧肘关节压患者剑峰内侧,

另一肘关节压患者髂后上棘,同时以

该手拇指顶住病变部位相应棘突,双

肘对抗用力,或有弹响,或无弹响,

以指下感知为准,复位完毕。以手轻

抚复位处,缓慢帮助患者卧平,轻摇

患侧下肢并做屈伸运动数次,令患者

平卧10余分钟,结束治疗。

5.4.2.3.3.2.2.坐式旋转复位法:患者骑坐于长凳上,

医者坐于棘突旋转侧,以对着脊柱侧

发布部门:康复医学科批准人:高永忠版本号:2.0

手拇指抵住旋转棘突,另手从患者远

侧腋下绕过扶患者近侧肩,令患者略

弯腰下俯低头,扳肩旋转腰椎,或有

弹响或无弹响,以扶棘突手感觉复位

为度,复位完毕。

5.4.2.3.3.3.注意事项:

5.4.2.3.3.3.1.低枕仰卧硬板床3~4周。

5.4.2.3.3.3.2.起立可用腰围固定。

5.4.2.3.3.3.3.局部注意防寒保暖。

5.4.2.3.3.3.4.慢性期应卧硬板床并行腰背肌功

能锻炼。

5.4.2.3.3.3.5.经正规非手术治疗半年以上无效,

症状严重影响工作生活者,可手术

治疗。

5.4.2.3.3.3.

6.避免长期久坐久立及剧烈运动。

5.4.2.3.3.3.7.避免剧烈咳嗽或喷嚏,保持大便通

畅。

5.4.2.4.药物治疗

药物可以消除炎症、改善症状,常用的药物

有如下几种。

5.4.2.4.1. 非甾体消炎镇痛药(NSAIDs):较常用的

消炎镇痛药,主要机制为抑制前列腺素

的合成和释放。胃肠道反应等副作用明

显。近年来出现的COX2选择性抑制剂的

不良反应相对较小。

5.4.2.4.2. 肌肉松弛剂:松解局部肌肉组织以达到

消炎镇痛的作用。

5.4.2.4.3. 辅助性镇痛药:包括抗抑郁药、抗痉挛

药、抗惊厥药等,这类药物与NSAIDs合

用可以增强镇痛效果。

5.4.2.4.4. 麻醉性镇痛药:多用于缓解急性疼痛,

一般不作为首选。

5.4.2.4.5. 中医中药:许多中药在消炎镇痛方面都

有一定的疗效。

发布部门:康复医学科批准人:高永忠版本号:2.0

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急性期,脊神经根袖

处水肿较为明显,这不仅是引起剧烈疼

痛的主要原因之一,而且也可由此引起

继发性蛛网膜粘连。为了消除局部的反

应性水肿,可静脉滴注类固醇类药物,

服服双氢克尿塞等利尿剂,静脉加压滴

注甘露醇等脱水剂

5.4.2.5. 物理治疗物理治疗的作用有镇痛、消炎、

兴奋神经肌肉和松解粘连等作用。短波、

超短波疗法:在起病的初期,为了改善

患部的血液循环,消除可能产生的渗出、

水肿等炎性反应,减轻因压迫或刺激神

经根而引起的疼痛

5.4.2.

6.注射疗法常用骶裂孔注射阻滞疗法,即将

药液经骶裂孔注射至硬膜外腔,药液在

椎管内上行至患部神经根处,以减轻局

部炎症、粘连。一般多采用皮质类固醇

药液,每周1次,3次为一疗程。适用于

疼痛明显,且一般治疗效果不佳者。

局部区域性封闭:可分浅部和深部封闭:

封闭范围包括腰背筋膜、腰肌起止点及

棘上韧带、棘间韧带。一般要求结合压

痛点及精确的解剖部位进行。

5.4.2.7. 运动训练运动训练的作用有维持患者的

正常脊柱形态,提高腰背肌力量,增强

椎体周围韧带弹性等。

5.4.2.7.1. 急性期 1周以内,以卧床休息为主,可

以适当垫高下肢以减轻脊柱应力。

5.4.2.7.2. 缓解期逐步开始腰腹肌训练,注意避免

腰椎过度屈曲或过伸。每日2~3组,每

组10~15次,每次持续5~10秒。

疼痛缓解后即可开始侧重增加腰背肌功

能的锻炼,均在硬板床上进行。早期循

序渐进的康复训练方法有:

发布部门:康复医学科批准人:高永忠版本号:2.0

5.4.2.7.2.1.直腿抬高法:仰卧位,双手压于臀下,

慢慢抬起双下肢,膝关节可微屈,坚

持10~15秒,然后反复,可有效地防

止神经根粘连;

5.4.2.7.2.2.五点支撑法:平卧,用头、双肘、双

脚五点支撑,将臀部撑起,抬到最高

位;

5.4.2.7.2.3.四点支撑法:用双手、双脚将身体全

部撑起呈拱桥状;

5.4.2.7.2.4三点支撑法:平卧,用头、双脚三点

支撑,将臀背部撑起,臀部尽量抬高

(颈椎病变病人除外);

5.4.2.7.2.5飞燕式法:俯卧,头、双上肢、双下

肢后伸,腹部接触床的面积尽量小,

呈飞燕状。以上锻炼均每日3~4次,

每次15~20下,循序渐进,逐渐增加

次数,痊愈后应坚持半年以上。在病

症没有发作的时候,活动不受限制,

但一定要先热身,多做准备活动,运

动中要正确用腰。在各种健身方式

中,不用负重的游泳最适合腰椎间盘

突出症患者。

5.5. 疗效评价

5.5.1.治愈:腰腿痛消失,直腿抬高70度以上,能恢复原工作,能行走2

公里以上。

5.5.2.好转:腰腿痛减轻,腰部活动功能改善。

5.5.3.未愈:症状、体征无改善。

5.6.预后及防止复发的对策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预后一般较好,很少留有后遗症。不过防止该病的复

发就显得尤为重要了。一般有如下对策:

5.6.1.姿势不可忽视

腰椎间盘突出的原因,多数是由于长期的不合理姿势所导致。最初

的表现只是姿势不正,弯腰驼背,局部的过度受力,时间久了会造

成软组织的慢性损伤,形成腰肌劳损等慢性腰痛,所以也称姿势性

腰痛,而腰椎间盘突出则是在此基础之上进一步积累的结果。

既然姿势性问题是病因,那么无论是腰椎间盘突出的保守治疗,还

发布部门:康复医学科批准人:高永忠版本号:2.0

是手术治疗后的康复,矫正姿势都是不可或缺的,合理的姿势是康

复运动的基础和前提。否则,病因的问题不解决,只能是反复发作,

恶性循环,越来越重。

人的姿势是一个力学整体,重心的作用至关重要。大家可以自我感觉一下:以最挺拔的姿势站立,重心一定是位于脚跟部位;而

弯腰驼背时,重心一定会前移。从足部解剖结构而言,粗大坚实的

足跟是最适合承重的部位,也是人类特有的,进化的标志。这都是

科学界的共识,那么如何让人体重心后移,就是矫正姿势的核心和

原则。

5.6.2.倒走效果较好

腰椎间盘突出康复期的保守治疗方法,目前公认效果较好的是倒走。

其根本,就是作为反向运动,能有效强制人体重心后移,从而矫正姿

势。同时,也就容易解释,为什么高跟鞋会导致和加重腰痛症状,因

为它的作用是强制人体重心前移。

从人体力学角度讲,鞋对于人,就相当于建筑物的地基,地基前倾,重心必然前移,脊柱的弯曲加大,高跟鞋被称为腰椎杀手道理也

就在于此。所以,大夫们都会告诫椎间盘突出患者不宜穿高跟鞋,患

者也都加以注意。

5.6.3.收腹很有必要

收腹可以调节腹部肌肉与腰骶部肌肉的肌力平衡,有利于纠正骶椎低

头的毛病,减低椎间盘后缘的压力。如是腹肌松弛的产妇或大胖子,

最好带腰围固定一段时间,我科从患者接受治疗就主张患者带腰围,

效果很好。

5.6.4.矫正贵在坚持

腰椎间盘突出患者的姿势矫正,除了可行的方法,还需要一定时间的

坚持。为了便于坚持,可以选用鞋底为前高后低的矫形鞋,也叫负跟

鞋。在日常生活中坚持使用,就等于把强制重心后移的姿势矫正,

延伸到日常生活之中,可作为倒走的替代,更安全,更有利于取得更

好的效果。

6.流程()

7.表单

1、下肢关节活动度的评定

关节运动受检体位测角计放置方法正常值

轴心固定臂移动臂

髋屈仰卧或侧卧,对

侧下肢伸直股骨大转子与身体纵

轴平行

与股骨纵

轴平行

0~125°

伸侧卧,被测下肢同上同上同上0~15°

发布部门:康复医学科批准人:高永忠版本号:2.0 在

内收外展仰卧髂前上棘左右髂前

上棘连线

的垂直线

髂前上棘

至髌骨中

心的连线

各0~45°

内旋外旋仰卧,两小腿于

缘外下垂

髌骨下端与地面垂

与胫骨纵

轴平行

各0~45°

膝屈

伸俯卧、侧卧或坐

椅子边缘

膝关节或腓骨

小头

与股骨纵

轴平行

与胫骨纵

轴平行

屈:0~150°

伸:0°

踝背屈

跖屈仰卧,踝处于中

腓骨纵轴线与

足外缘交叉处

与腓骨纵

轴平行

与第五跖

骨纵轴平

背屈:0~

20°

跖屈:0~

45°

内翻外翻俯卧,足位于床

踝后方两踝中

小腿后纵

轴心与足

跟中点连

线

内翻0~35°

外翻0~

25°

2、脊柱活动度的评定

关节运动受检体位测角计放置方法

正常值轴心固定臂移动臂

颈部前屈

坐或立位,

在侧方测量

肩峰

平行前额面

中心线

头顶与耳孔

连线

0~60°后伸同上同上同上同上0~50°左旋

右旋

坐或仰卧,

于头顶测量

头顶后方

头顶中心矢

状面

鼻梁与枕骨

结节的连线

各0~

70°

左侧屈

右侧屈

坐或立位,

于后方测量

第7颈椎棘突

第7颈椎与

第5腰椎棘

头顶中心与

第7颈椎棘突

各0~

50°

发布部门:康复医学科批准人:高永忠版本号:2.0

突的连线的连线

胸腰前屈坐位或立位第5腰椎棘突

通过第5腰

椎棘突的垂

线

第7颈椎与第

5腰椎棘突连

线

0~45°后伸同上同上同上同上0~30°左旋

右旋

坐位,臀部

固定

头顶部中点

双侧髂棘上

缘连线的平

行线

双侧肩峰连

线的平行线

0~40°

左侧屈

右侧屈

坐位或立位第5腰椎棘突

两侧髂嵴连

线中点的垂

线

第7颈椎与第

5腰椎棘突连

线

各0~

50°

8.参考文献:《常用康复治疗技术操作规范(2012年版)》

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中药处方

【中药处方】 处方1 【组成】当归、川椒、续断、防风、木瓜、羌活、红花、白芷、乳香、没药、透骨草、黄柏、茄根各50g 【用法】碾末,加白酒、盐各100g拌匀,分3个袋蒸透,外敷患处,1日1~2小时,20天为1疗程。 【功效】养血活血,通络止痛。 【主治】腰椎间盘突出症。 【疗效】治疗398例,治愈382例,好转12例,无效4例。 【方源】中医药学报,1995;(3):46 处方2 【组成】全蝎10g,蜈蚣3条,乌梢蛇10g,当归、白芍、川芎、威灵仙、制乳香、制没药、川中膝各15g,熟地、伸筋草各30g,甘草6g。 【加减】虚寒者加独活12g,制川乌9g、川羌活9g、细辛6g;肾虚者加杜仲15g、狗脊15g、川断12g。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 【功效】活血通络。 【主治】腰椎间盘突出症。 【方源】河南中医,1994;14(6):24 处方3 【组成】归尾、赤芍、桃仁泥、留行子、五加皮、落得打、延胡索、川牛膝各 9g,红花、乳香、没药、陈皮、川芎各9g。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功效】活血通络止痛。 【主治】腰椎间盘突出症急性期(淤血型)。 【方源】中医骨伤,1993;6(4):11 处方4 【组成】麻黄3g,羌活、独活、秦艽、赤芍、牛膝、陈皮各5g,防风、防己、威灵仙、木瓜、地龙、鸡血藤、川芎各9g,三七末2g。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 【功效】疏风散寒,通络止痛。 【主治】腰椎间盘突出症急性期(风寒型)。 【方源】中医骨伤,1993;6(4):11 答案补充 处方5 【组成】防风、独活、秦艽、赤芍、川芎、陈皮各5g,全当归、威灵仙、五加皮、牛膝、防己、桑寄生、续断、炒杜仲各9g。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 【功效】祛湿通络,养血活血。 【主治】腰椎间盘突出症缓解期。 【方源】中医骨伤,1993;6(4):11 处方6 【组成】熟地、山药、山茱萸、枸杞子、当归、白芍、巴戟天、肉苁蓉、千年健、狗脊、牛膝各9g,川芎、秦艽各5g。

腰椎间盘突出症分级诊疗指南(2015年版)

安徽省腰椎间盘突出症分级诊疗指南 (2015年版)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脊柱外科常见病和多发病,是引起下腰痛和腰腿痛的常见原因。其发病机制是腰椎间盘髓核突出或退变同时纤维环变性破裂髓核脱出压迫和刺激神经根和马尾神经所引起的一种综合征。多数本病患者经正规保守治疗症状可以得到缓解,约有10%~20%的患者最终需要手术治疗。 一、流行病学特点 腰椎间盘突出症多见于20~40岁青壮年,约占患者人数的80%,男性多于女性,这与劳动强度大及外伤有关。90%以上腰椎 间盘突出症发生在L4~L5和L5~S1椎间隙。青少年也可偶发腰椎间盘突出症,多因明显外伤使软骨板破裂所致。老年人腰椎间盘突出症多合并骨质疏松或退变性不稳导致椎间盘脱出、多节段腰椎管狭窄及腰椎畸形,病情较为复杂。 二、临床表现 因腰椎间盘突出部位、程度、病理变化、椎管管径以及个体敏感性等不同,其临床表现有一定差异。 (一)症状:

1.腰痛伴一侧或两侧下肢放射性疼痛; 2.下肢麻木无力; 3.大小便功能障碍(巨大突出或中央型突出); 4.腰椎活动受限,姿势异常。 (二)体征: 1.立位检查:腰椎畸形,生理前凸变小、消失,甚至变为后凸,不同程度侧凸;腰部压痛点,可引发下肢放射痛或麻木感;腰椎活动受限。 2.仰卧位检查:直腿抬高加强试验阳性;下肢受累神经根支配区皮肤感觉、肌力及反射异常。 3.俯卧位检查:腰部压痛点;股神经牵拉试验。 (三)辅助检查: 1.腰椎正侧位X线片:可提供一些间接征象,对腰椎间盘突出症进行大致定位及初步诊断。同时为鉴别诊断腰椎其他疾病提供依据。 2.CT、MRI检查:可清晰显示椎间盘突出的部位、大小、形态和神经根、硬膜囊受压移位情况,是明确腰椎间盘突出诊断最重要的方法。 三、治疗 腰椎间盘突出症发生率较高,但真正需要住院治疗者甚少,一般早期仅卧床休息加服药物均可缓解或治愈。对需进行特殊治疗的一定要明确诊断,影像学检查有突出者并非称之为腰椎间盘

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常用的穴位

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常用的穴位 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常用的穴位有:悬枢、命门、腰阳关、腰俞、腰眼、肾俞、气海俞、大肠俞、关元俞、小肠俞、膀胱俞、中膂俞、白环俞、上髂、次髎、中髎、下髎、会阳、胞肓、秩边、承扶、殷门、委阳、委中、承山、昆仑、京骨、环跳、风市、阳陵泉、悬钟穴。下面一一介绍。 (1)悬枢 定位:第一腰椎棘突下。 主治:腰脊强痛、腹痛、泄泻。 操作:向上斜刺0.5~1寸。 (2)命门 定位:第二腰椎棘突下。 主治:腰脊强痛、阳痿、遗精、带下、月经不调、泄泻。 操作:向上斜刺0.5~1寸。 (3)腰阳关 定位:第四腰椎棘突下。 主治:腰骶痛、下肢痿痹、月经不调、遗精、阳痿。 操作:向上斜刺0.5~1寸。 (4)腰俞 定位:当骶管裂孔处。 主治:腰脊强痛、下肢痿痹、月经不调、痔疾、癫痫。 操作:向上斜刺0.5~1寸。 (5)腰眼 定位:第四腰椎棘突下,旁开3~4寸的凹陷中。 主治:腰痛、月经不调、带下。 操作:直刺1~1.5寸。 (6)肾俞 定位:第二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 主治:腰痛、遗尿、遗精、阳痿、月经不调、白带、水肿、耳鸣、耳聋。 操作:直刺0.5~1寸。 (7)气海俞 定位:第三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 主治:腰痛、肠鸣腹胀、痔瘘、痛经。 操作:直刺0.5~1寸。 (8)大肠俞 定位:第四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 主治:腰痛、腹胀、泄泻、便秘。 操作:直刺0.8~1.2寸。 (9)关元俞 定位:第五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

主治:腰痛、遗尿、腹痛、泄泻、小便频数或不利。 操作:直刺0.8--1.2寸。 (10)小肠俞 定位:第一骶椎棘突下,旁开1.5寸。 主治:腰痛、腹痛、泄泻、痢疾、遗尿、尿血、痔疾、遗精、白带。操作:直刺或斜刺0.8~1.2寸。 (11)膀胱俞 定位:第二骶椎棘突下,旁开1.5寸。 主治:腰脊强痛、遗尿、泄泻、便秘、小便不利。 操作:直刺或斜刺0.8~1.2寸。 (12)中膂俞 定位:第三骶椎棘突下,旁开1.5寸。 主治:腰脊强痛、泄泻、疝气。 操作:直刺1~1.5寸。 (13)白环俞 定位:第四骶椎棘突下,旁开1.5寸。 主治:腰骶疼痛、遗尿、遗精、月经不调、白带、疝气。 操作:直刺1~1.5寸。 (14)上髂 定位:第一骶后孔中,约当髂后上棘与督脉韵中点。 主治:腰痛、遗精、阳痿、大小便不利、月经不调。 操作:直刺1~1.5寸。 (15)次髎 定位:第二骶后孔中,约当髂后上棘下与督脉的中点。 主治:腰痛、下肢痿痹、疝气、月经不调、小便不利、带下、遗精。操作:直刺1~1.5寸。 (16)中髎 定位:第三骶后孔中,约当中膂俞与督脉之间。 主治:腰痛、便秘、小便不利、泄泻、月经不调、带下。 操作:直刺1~1.5寸。 (17)下髎 定位:第四骶后孔中,约当白环俞与督脉之间。 主治:腰痛、腹痛、便秘、小便不利、带下。 操作:直刺1--1.5寸。 (18)会阳 定位:尾骨尖旁开0.5寸。 主治:泄泻、便秘、痔疾、阳痿、带下。 操作:直刺1~1.5寸。 (19)胞肓 定位:第二骶椎棘突下旁开3寸。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发表者:苏子新 一、一般体征 1 、步态:症状较明显者行走时姿态不自然,较重者行走时身前倾而臀部以向一侧倾斜的姿态下跛行。 2 、脊柱外形:突出物刺激神经根而引起疼,脊柱为了减轻对神经根的刺激在外观上腰椎生理性前突变浅或侧弯,侧弯可凸向健侧也可凸向患侧,此与突出物与压迫神经根的位置关系有关。 3 、压痛点:多位于有病间隙的棘突旁,此压痛点并向同侧,臀部及沿下肢坐骨神经区放射区,压痛点的多少和程度不一。 4 、腰部活动度: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人在各方面的活动度都会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5 、下肢肌肉萎缩:原因有两方面,一是由于坐骨神经痛使病人行走或站立时就很自然地多用健肢来负重,出现废用性肌肉萎缩,二是神经根受压所致肌肉萎缩。 6 、肌力改变,由于神经支配的肌肉营养障碍出现肌力减低。 7 、感觉减退:可以是主观麻木,也可以是客观麻木,皮肤感觉下降。如针刺皮肤病人亦不觉疼痛等。 8 、反射改变:患侧有膝反射及跟腱反射减弱或消失,膝反射的减弱是于腰4 神经根受侵犯,多为腰 3 4 椎间盘突出所致,跟腱反射减弱或消失是由于骶 1 神经损害所致。 二、各种特殊检查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坐骨神经痛的体征检查: 压痛:腰部压痛,诱发下肢沿坐骨神经走向的放射痛。 Lasegue 征:患者仰卧,患肢屈髋屈膝各90 度,逐渐伸膝,至任何角度发生疼痛为阳性。

直腿抬高试验:患者仰卧,膝伸直位屈髋关节至任何角度产生沿坐骨神经走向疼痛为阳性。 Bragard 征:即加强试验,直腿抬高试验阳性时,保持抬高角度,医生一手托患者小腿,另一手使其足背伸,疼痛加剧为阳性。 坐骨神经张力试验:又称弓弦试验,患者端坐检查台边缘,屈膝90 度,小腿下垂,检查者一手提小腿使膝关节逐渐伸展,有疼痛时稍回屈少许,以另一手指腘窝中央,剧痛为阳性。 仰卧挺腹试验:对于一些关节韧带松驰者,直腿抬高到90 度时,往往仍不受限且无疼痛,此时病人仰卧,作抬臀挺腹的动作,使臀部背部离开床面出现患肢放射痛即为阳性。 股神经体征检查:股神经伸张试验(FNS test ),俯卧位,膝伸直,使髋后伸,患侧股前方疼痛为阳性,常提示L3-4 腰椎间盘突出症。 神经障碍体征: 皮肤感觉:腰神经分布区痛觉及触觉检查。 运动障碍:拇指背伸肌力,踝背伸肌力。 肌肉萎缩:测量下肢周径。 腱反射:膝腱反射,跟腱反射。 三、影像学检查 1 、腰椎平片:腰椎正位片腰椎棘突偏斜,侧弯,当突出位于神经根腋下时侧弯向健侧当突出位于神经根肩上时侧弯凸向患侧。 2 、CT 报告:腰椎间盘突出或膨出、硬膜受压、侧或双侧侧隐窝变窄等。 3 、MRI 报告:腰椎间盘突出或膨出。 4 、髓核造影:了解纤维环及髓核退变程度

腰椎间盘突出症诊疗规范.

发布部门:康复医学科批准人:高永忠版本号:2.0 1.目的:保证康复医师、治疗师、理疗师、护理人员等按规范程式给予患者合理的治疗与康复。 2.适用范围:康复医学科。 3.定义: 腰椎间盘突出症又称腰椎间盘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症,是由于创伤、劳损、椎间盘变性,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刺激或压迫脊髓或神经根所表现的一种综合征,是常见腰腿痛原因之一。本病好发于20—50岁青壮年,男性和体力劳动者多见。 4. 职责:保证在治疗及康复上达到质和量的标准。 5. 标准: 5.1.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标准: 5.1.1.有腰部外伤、慢性劳损或受寒湿史。大部分患者在发病前有慢性腰痛 史。 5.1.2.常发生于青壮年。 5.1.3.腰痛向臀部及下肢放射,腹压增加(如咳嗽、喷嚏)时疼痛加重。 5.1.4.脊柱侧弯,腰生理弧度消失,病变部位椎旁有压痛,并向下肢放射, 腰活动受限。 5.1.5.下肢受累神经支配区有感觉过敏或迟钝,病程长者可出现肌肉萎缩, 直腿抬高或加强试验阳性,膝、跟腱反射减弱或消失,拇趾背伸力减 弱。偶有二便失控或/和鞍去麻痹。 5.1. 6.X线摄片检查:脊柱侧弯,腰生理前凸消失,相邻边缘有骨赘增生。 5.1.7.CT、MRI检查可显示椎间盘突出的部位及程度。 5.2.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病理分型: 5.2.1. 旁侧型:多数为一侧突出,少数为双侧突出。 5.2.1.1.跟肩型:髓核突出位于神经根的外前方,将神经根压向后内侧,临 床表现为根性放射痛,脊柱多向患侧弯曲,向患侧突起,患侧椎旁 压痛及放射痛。 5.2.1.2.根腋型:髓核突出位于神经根的内前方,将神经根压向后外侧,临 床表现为根性放射痛,脊柱多向健侧弯曲,向健侧突起,健侧椎旁 压痛及放射痛。 5.2.1.3.根前型:髓核突出位于神经根的前方,将神经根压向后侧,临床表 现为严重根性放射痛,脊柱生理前凸消失,前后活动受限,多无侧 弯畸形,椎旁压痛及放射痛明显。 5.2.2. 中央型:髓核从间盘后方中央突出。 5.2.2.1.偏中央型:髓核突出位于椎间盘后方中央偏于一侧,主要压迫神 经根及马尾神经,或两侧均受压,但一侧较重而另一侧较轻。 5.2.2.2.中中央型:髓核突出位于椎间盘后方正中央,一般突出范围较大, 主要表现为广泛瘫痪及鞍区感觉障碍,二便功能障碍,并无神经 根刺激或压迫症状。

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特效方

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特效方 此验方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不用毒药和贵重药,全国各地有卖,而且安全可靠,没有副作用。 二:标本兼治,一到二个疗程(20天一疗程)可达到根治目的。 三:见效快,三到五包见效,一疗程痛止,再服一疗程巩固疗效,如果连服10包痛不止就停服(只有百分之五的病人)。 四:本方适用于各种类型的腰椎间盘突出患者,无论是急性期,还是慢性期,都有效果,而且对病程短,疼痛厉害的病人效果更佳,一般三到五包即可止痛。 现将方子介绍如下:功能与主治:补肾活血、理气止痛。主治腰椎间盘突出症 处方组成:核桃仁210克、黑芝麻210克、杜仲60克、川续断30克、木瓜30克、菟丝子60克、当归60克。除核桃仁、黑芝麻外,余药均晒干,研磨过筛备用。将黑芝麻于碾槽内碾碎,再放入核桃仁一起碾,当用手摸无颗粒时,与经过筛的药面一起倒入盆中,以炼蜜250克分数次加入盆内搅拌,反复揉搓成团块,再取团块7克制成丸子。丸子可放入冰箱内贮存。每日服2次,每次服一丸,黄酒20毫克送下。连服100丸为一疗程。 2:笔者经验方:是在上方基础上加味,经我临床十年反复论证而成.主要功效是:补肾益肝健脾,活血化痰利水,舒筋通络止痛. 汤剂方:川断、狗脊、木瓜、羊藿叶、熟地、骨碎补各12克,杜仲、当归、菟丝子、云苓、泽泻、元胡、鸡血藤各15克,香附两次服用(在煎好的汤药中加少量的白酒效果更好 散剂方:川断、狗脊、木瓜、乌药、威灵仙、羊藿叶、骨碎补、桑寄生、怀牛膝各15克,杜仲、当归、云苓、鹿含草、泽泻、伸筋草、元胡各20克, 鸡血藤、黄芪各30克,香附、半夏、胆星、土鳖虫、僵蚕、地龙、全虫、乳香、没药各10克,田七粉、辽细辛各5克,;共研细粉,每次5克,每日二次.黄酒送服.可单独服,也可与上方汤剂一起服.(汤剂起效快,散剂起效稍慢)。以上药粉也可再加核桃肉、黑芝麻各150克,用炼蜜做成蜜丸,每丸10克,一日三:见效快,三到五包见效,一疗程痛止,再服一疗程巩固疗效,如果连服10包痛不止就停服(只有百分之五的病人)。四:本方适用于各种类型的腰椎间盘突出患者,无论是急性期,还是慢性期,都有效果,而且对病程短,疼痛厉害的病人效果更佳,一般三到五包即可止痛。五:只要单服中药即可,不必牵引或其它治疗,而且服药期间可正常工作和生活。 二次。与其它方子比较,我的经验方有以下几个特点:一:不用毒药和贵重药,每包药只要七元左右(包括药引),全国各地有买,而且安全可靠,没有副作用。二:标本兼治,经一到二个疗程(20天一疗程)可达到根治目的。 、白芥子、半夏各10克,田七粉5克,核桃肉、黑芝麻各30克. 加减法:单纯腰痛加桑寄生15克;伴下肢痛加怀牛膝15克;痛甚加蜈蚣2条;舌苔黄腻加萆薢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发表者:苏子新 一、一般体征 1 、步态:症状较明显者行走时姿态不自然,较重者行走时身前倾而臀部以向一侧倾斜的姿态下跛行。 2 、脊柱外形:突出物刺激神经根而引起疼,脊柱为了减轻对神经根的刺激在外观上腰椎生理性前突变浅或侧弯,侧弯可凸向健侧也可凸向患侧,此和突出物和压迫神经根的位置关系有关。 3 、压痛点:多位于有病间隙的棘突旁,此压痛点并向同侧,臀部及沿下肢坐骨神经区放射区,压痛点的多少和程度不一。 4 、腰部活动度: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人在各方面的活动度都会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5 、下肢肌肉萎缩:原因有两方面,一是由于坐骨神经痛使病人行走或站立时就很自然地多用健肢来负重,出现废用性肌肉萎缩,二是神经根受压所致肌肉萎缩。 6 、肌力改变,由于神经支配的肌肉营养障碍出现肌力减低。 7 、感觉减退:可以是主观麻木,也可以是客观麻木,皮肤感觉下降。如针刺皮肤病人亦不觉疼痛等。 8 、反射改变:患侧有膝反射及跟腱反射减弱或消失,膝反射的减弱是于腰4 神经根受侵犯,多为腰 3 4 椎间盘突出所致,跟腱反射减弱或消失是由于骶 1 神经损害所致。 二、各种特殊检查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坐骨神经痛的体征检查: 压痛:腰部压痛,诱发下肢沿坐骨神经走向的放射痛。 Lasegue 征:患者仰卧,患肢屈髋屈膝各90 度,逐渐伸膝,至任何角度发生疼痛为阳性。 直腿抬高试验:患者仰卧,膝伸直位屈髋关节至任何角度产生沿坐骨神经走向疼痛为阳性。 Bragard 征:即加强试验,直腿抬高试验阳性时,保持抬高角度,医生一手托患者小腿,另一手使其足背伸,疼痛加剧为阳性。 坐骨神经张力试验:又称弓弦试验,患者端坐检查台边缘,屈膝90 度,小腿下垂,检查者一手提小腿使膝关节逐渐伸展,有疼痛时稍回屈少许,以另一手指腘窝中央,剧痛为阳性。 仰卧挺腹试验:对于一些关节韧带松驰者,直腿抬高到90 度时,往往仍不受限且无疼痛,此时病人仰卧,作抬臀挺腹的动作,使臀部背部离开床面出现患肢放射痛即为阳性。 股神经体征检查:股神经伸张试验(FNS test ),俯卧位,膝伸直,使髋后伸,患侧股前方疼痛为阳性,常提示L3-4 腰椎间盘突出症。

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诊疗方案2016

腰椎间盘突出症管理方案 一、中西医病名 中医病名:腰痛 西医病名:腰椎间盘突出症 是因腰椎间盘变性,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压迫或刺激神经根、马尾神经而引起的以腰腿痛为主要表现的一组综合征。 二、诊断 (一)疾病诊断: 参照1994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 1、有腰部外伤、慢性劳损或感受寒湿史。大部分患者在发病前有慢性腰痛史。 2、常发生于青壮年。 3、腰痛向臀部及下肢放射,腹内压增加(如咳嗽、喷嚏)时疼痛加重。 4、病变部位椎旁有压痛,并向下肢放射,腰活动受限。 5、下肢受累神经支配区域有感觉过敏或迟钝,病程长者可出现肌肉萎缩。直腿抬高及加强试验阳性,膝、跟腱反射减弱或消失,拇趾背伸力减弱。 6、影像学检查:X线摄片,脊柱侧凸,腰生理前凸消失,病变椎间隙可能变窄,相邻边缘有骨质增生。CT或MRI检查可显示椎间盘突出的部位及程度。

(二)中医症候诊断 基本症候——血瘀症:腰腿痛如刺,痛有定处,日轻夜重,腰部板硬,俯仰旋转受限,痛处拒按。舌暗紫或有瘀斑,脉弦紧或涩。 兼症: 血瘀兼寒湿症:腰腿冷痛重着,转侧不利,静卧痛不减,受寒及阴雨加重,肢体发凉。舌质淡,苔白或腻,脉沉紧或濡缓。 (三)西医病理分型 1、按突出程度分型:膨出型、突出型、脱出型、游离型。 2、按突出解剖位置分型:中央型、中央旁型、后外侧型、椎间孔型、极外侧型。 三、诊疗方案 1、中药疗法: 血瘀证:基本治法为活血化瘀,通络止痛。汤剂:桃红四物汤加减;中成药:血塞通针400mg(亦可红花针、灯盏花针、川芎嗪针等辩证使用)加5%葡萄糖或0.9%生理盐水200ml,静脉点滴,每日一次。 兼寒湿证:基本治法为散寒除湿,温经通络。汤剂:独活寄生汤加减;中成药:汉桃叶片,1次4粒,温开水送服,1日2次。 2、非药物疗法: 新医正骨——冯氏腰椎定点旋转复位法。 特效针灸——浮针,埋针,电针疗法,肌肉起止点疗法等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标准1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标准1、临床表现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主要症状是下腰痛和坐骨神经 痛,由于腰部是人体活动的枢纽,承受了很大的挤压和扭转应力,故腰部的椎间盘最易发生变性破裂,在轻微的腰扭伤或感受风寒湿外邪等外因的作用下,发生椎间盘突出,约有一半的病人表现为先腰痛后腿痛,约有1/ 3 的病人为腰背痛和腿痛同时发生,其他有少部分病 人则先出现腿痛后出现腰背痛。先有腰背痛的患者,疼痛时间短者数天,长者可达数年。部 位多在下腰背和腰骶部。这类疼痛的感觉部位较深,表现为起病缓慢,且定位不准确的腰背部局限或广泛的钝痛,活动时加重,卧床休息后减轻。约有98%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出 现有腿痛的症状。其疼痛的部位与性质,因椎间盘突出的部位不同而不同。95%的腰椎间盘突出症发生在腰 4、 5 或腰 5 骶 1 椎间盘,这一类患者多主要表现为,一侧或双侧下肢的沿 坐骨神经走行的放射痛,多数病人疼痛沿臀部到大腿后面或外侧及小腿外侧至足跟或足趾, 个别病人疼痛可始于小腿或外踝。疼痛的范围与神经根接触突出的椎间盘多少有关。半数病人可因咳嗽、打喷嚏或腹部用力而导致下肢疼痛加重。病人在早期可有下肢疼痛过敏,病程较久或神经根受压较重者,有下肢麻木或感觉迟钝。对于高位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其症状多表现于下腹部腹股沟区或大腿前内侧疼痛。中央型椎间盘巨大突出患者,可发生大小便异常或失禁、马鞍区麻木,严重者可出现足下垂。有一部分腰椎间盘突出的患者,因其腰部交感神经受刺激而表现出下肢发凉,有的还可出现单侧或双侧下肢水肿。典型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其体征包括腰部肌肉痉挛、保护性的腰椎侧弯、腰椎活动受限(以前屈为主 )、椎旁压痛、直腿抬高受限等。另外,上腰椎间盘突出发病较少,发病多以腰部疼痛和大腿疼痛 明显。腰椎间盘突出部位在椎管中央,患者突然出现会阴部剧烈疼痛,小便功能障碍,性功能障碍或下肢活动无力突然加重,即为马尾神经综合症,应立即就诊,急症手术,但术后效果多不满意。 2 、查体腰部向一侧弯曲,腰椎的生理曲度减小(俗称 " 板腰 ") ,腰部多有明显的压痛点或叩痛点(可伴同一侧下肢放射痛 )。腰部活动受限,多以前屈受限为主,直腿抬高 试验 70°以内为阳性,加强试验阳性,单侧或双侧下肢有皮肤痛、温、触觉减退区,多为 小腿内侧、外侧或足背外侧、第Ⅰ第Ⅱ足趾间、足底,但痛、温、触觉减退区不是呈"袜套 "状分布,单侧或双侧下肢部分肌肉肌力减退,长时间发病有肌萎缩,或足下垂,足拇指下垂。 3、影像学诊断普通X 线平片提示腰椎生理前凸变小,病变椎间隙变窄或前窄后宽(侧位 ),腰椎出现侧弯,两侧椎间隙不等宽,病变侧变窄 (正位 )。腰椎 CT 提示软组织向后突入椎管, 偏一侧多见,挤压神经根,偶有钙化影出现。腰椎MRI 提示病变阶段椎间盘脱水变性,向 后突出压迫硬膜囊、神经根,可基本确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MRI(即磁共振成像 )是近年来在医学临床工作中广为使用的一种特殊影像技术,它对软组织病变的灵敏度较高,如果病人由腰椎间盘突出压迫神经根,则在MRI 上可以较为明显地显露出来,并且由于MRI 可以进行三个方向的摄影,根据其信号的强度,可较好地对椎间盘突出的部位与类型作出诊断。但是 MRI 也有它的不足之处,如果用它对病人的骨组织进行检查,其结果则不如X 光片与 CT 的检查结果好,并且体内有金属异物与假体的患者不能进行该项检查,尤其是用于腰椎间盘突出合并腰椎骨刺形成,或合并骨质破坏、骨折的患者,应该全面进行X 光片、 CT 与 MRI 平片检查。4、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标准1)、腿痛比腰痛严重,典型的根性坐骨神经 痛。 2)、下肢感觉异常,单一神经根在腿或足部痛觉异常(腰5、骶 1或腰 4脊神经根分布区) 3)、下腰脊神经根牵扯体征:①直腿抬高试验小于50°。②直腿抬高加强试验为阳性。③健肢抬高试验阳性。以上三种体征必需有一种为阳性。 4 )、神经学物理检查中肌萎缩、肌无力、感觉异常及反射改变四种有两种为阳性。5)、脊髓造影、腰椎间盘CT平扫或腰核磁共振检查为阳性结果并与受累神经根的临床症状和体征相符合。以上五个标准均为阳性,才能做出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

第一节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定位诊断

腰椎间盘突出症定位诊断的重要性 为了正确治疗,首先必须对腰椎间盘突出症做出准确的定位诊断。在骨伤科,一个正确的诊断包括病变的部位,同时还要明确病变的程度、性质和原因。 定位诊断的重要性,首先表现在对它的病变部位尽快明白其性质,才能有的放矢地对它进行治疗,尤其是牵扯到手法深部的重力动态治疗。如定位诊断不明确,治疗往往就会趋向盲目性而收效甚微,有时失手会造成医源性损伤而出现差错性事故,因此治疗前首先要对病变诊断明确。 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标准,临床上多参照MCJVOCH提供的依据,(详情可登录https://www.wendangku.net/doc/1f11325708.html,):(1)单侧腿痛比腰痛明显,疼痛几乎都沿患侧坐骨神经或股神经分布区放射。(2)患侧坐骨神经或股神经支配区皮肤肌肉麻木酸胀。(3)患侧直腿抬高试验角度减少呈阳性反应,为正常的50%以上。(正常时,双下肢直腿抬高80度以上并无疼痛,若一侧抬高低于40度以下即不能继续抬高,同时有出现下肢放射性疼痛则为阳性),有时健侧肢体抬高时,患侧则表现牵拉性疼痛。(4)①有肌肉萎缩②肌力下降③感觉障碍④腱反射减弱或消失等四个症状的2个。(5)影象学检查(核磁共振MRI、CT或椎管造影)显示椎间盘突出或碘柱盈缺损与临床表现相符。以上5项诊断中有3项以上者,就可确定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症”。 通过综合了解病史和细致体检,不仅能做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而且能基本上作出定位诊断,这主要依据不同的神经根在受突出的椎间盘组织压迫下,产生特有的临床症状和体征。由于95%以上的腰椎间盘发生在腰4—5或腰5—骶1这段椎间隙,直接压迫刺激腰5或骶1神经根,因此患者主要表现在疼痛或麻木沿坐骨神经区分布,另外2%以下腰椎间盘突出发生在腰3—4椎间隙,直接压迫刺激腰4神经根,出现疼痛或麻木沿股神经根分布区放射等症状。 不同部位的腰椎间盘突出,引起的临床症状不同,在检查体征也有所不同,根据这些不同的要点,可做出基本的定位鉴别诊断,常见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有以下几种: 1、腰5—骶1椎间盘突出:髓核突出压迫骶1神经根,出现患侧下肢外踝、足低外和小趾区域过敏性反应或麻木感觉,疼痛沿大腿后外方、小腿三头肌和外踝放射,可见腓肠肌、比目鱼肌、趾屈肌的肌力减退,肌张力试验可见直腿抬高试验阳性反应,神经反射检查可见跟腱反射减弱或消失。 2、腰4—5椎间盘突出:髓核突出压迫腰5神经根,出现患侧下肢小腿前外侧,足背和拇趾过敏性或麻木反应;疼痛沿大腿后方、小腿三头肌、足背放射出现;踝背屈肌、拇长伸肌肌力减退;在肌张力试验中可见直腿抬高呈阳性反应;膝和跟腱的神经反射可正常。 3、腰3—4椎间盘突出:髓核突出压迫腰4神经根,出现患侧大腿和小腿内侧过敏性或麻木反应,疼痛则沿大腿、膝前方放射出现,股四头肌出现肌力减退:在肌张力试验中可

综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综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发表时间:2016-03-01T14:24:04.127Z 来源:《中国综合临床》2015年9月供稿作者:许惠兵1田昕2曹蕊萍3 [导读] 1.西安市工人疗养院骨科西安710100;2.陕西省人民医院骨科西安710068;3.西安市工人疗养院骨科西 安710100根据经验,症状缓解后1-3个月逐渐恢复工作生活比较理想.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每种治疗方法,都针对相应病理机制进行 干预, 许惠兵1田昕2曹蕊萍3 1.西安市工人疗养院骨科西安710100;2.陕西省人民医院骨科西安710068;3.西安市工人疗养院骨科西安 710100 【摘要】目的探讨非手术综合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采用牵引、理疗、椎旁注射、骶管封闭、手法、药物、卧床 休息,腰背肌功能训练等多种方法结合治疗144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并采用VAS 和JOA评分评估疗效.结果144例患者经治疗后 腰、腿痛症状均得到了不同程度的缓解.优58例,良74例,可8例,差4例.优良率达90%.结论针对腰椎间盘突出症,非手术综合治疗疗 效良好稳定,值得推广.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症; 非手术综合治疗; JOA评分【Abstract】 Objective:Thispaperexplorestheefficacyofnon-operativecomprehensivetreatmentoflumbarintervertebraldischerniation. Methods:Multiplemethodshavebeencombinedforthetreatmentof144 patientswithlumbarintervertebraldiscprolapse,includingtraction,physiotherapy,paravertebralinjection,sacralcanalblocking,manipulation,pharmaceuticaltreatme EfficacyisevaluatedusingVASandJOAscoring.Results:aftertreatment,144patientsexperiGencedalleviationoftheirbackandlegpainsymptomstodifferentdegrees.Resultsareexcellentfor58cases,goodfor74 cases,passableforeightcasesandpoorforfourcases.90%ofcasesachievedgoodorexcellentresults. Conclusion:forlumbarintervertebraldischerniation,thenon-operativecomprehensivetreatmenthasbeenproventobeefficaGcious 【aKnedythweorredfsor】eisrecommendedtobeadoptedonawidescale.Lumbarintervertebraldischerniation;Non-operativecomprehensivetreatment;JOAscoring 【中图分类号】R274【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1 -5302(2015)09-0865-02 近年来腰椎间盘突出症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其发病机理复杂[1,2],故治疗手段也多种多样.由于大多数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通过保守治 疗可获得良好疗效,非手术治疗方法众多,非手术治疗包括推拿、腰椎牵引、针炙治疗、物理疗法、神经阻滞治疗、运动疗法和药物疗法等. 笔者对我院2013年3月-2014年2月收治的144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非手术疗法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 1临床 资料 1.1诊断标准①腰痛伴单侧或双侧坐骨神经痛;②棘突间隙或棘突旁深压痛,直腿抬高试验及加强试验阳性;③CT或MRI证实腰椎间 盘突出且与临床定位症状和体征相符. 排除腰椎术后,椎间盘脱出游离型,脊柱感染或肿瘤、腰椎滑脱、强直性脊柱炎、马尾神经综合征、糖 尿病患者以及有其它系统疾病不能耐受治疗的. 1.2一般资料144例均为住院病例,男,88例,女56例,年龄18~64岁,平均年龄4 7岁,病史最长8年,最短5天.其中L3/414例,L4/548例,L5/S135例,L3/4合并L4/512例,L4/5合并L5/S120例,L3/4合 并L4/5、L5/S115例. 1.3治疗方法1.3.1骨盆牵引、卧硬板床休息自制牵引床,俯卧位,腰椎前屈15o,牵引力度:200N~500N之间,依病 人体重及耐受度而定,最多不超过体重的90%,可采取间歇牵引法,牵引时间每次15~20分钟,每3~5天一次.牵引后卧硬板床,每次牵引 术后可以平卧位、仰卧位或侧卧位,以能减轻或缓解症状的卧位为最佳卧位. 辅以电脑中频治疗,每天两次.1.3.2腰椎手法可采取坐 位旋转手法、侧板手法、也可以行牵引下按压复位手法等.[3]1.3.3骶管封闭冲击用10ml空针抽取复合液(2%利多卡因3ml,维 生素B6100ml,维生素B12500ml,地塞米松5mg)注射,续以0.9%生理盐水20ml缓慢推入.若病情需要可1-2周后重复一次,不 超过3次.1.3.4椎旁封闭病变椎间隙棘突病侧旁开1.5~2.0cm用2%利多卡因2ml,维生素B1100mg,维生素B1250 0ug,地塞米松1~2mg行椎旁注射,根据病人疼痛情况,7天后可重复一次,注射1~2次.1.3.5药物治疗采用注射与口服相结合⑴ 20%甘露醇250ml静滴,qd;⑵0.9%NS250ml加入七叶皂苷钠10mg静滴,qd;⑶0.9%NS250ml加入丹参注射液10~20 ml静脉输液,qd,3~5天为一疗程;⑷甲钴胺0.5mg肌肉注射,3次/每周;⑸解热镇痛药布洛芬50mg或消炎痛25mg,Tid.1.3.6住 院期间及出院后佩戴腰围4-6周,出院后以休息为主,2周后逐渐加强腰背肌功能训练,可做仰卧位“半桥”或俯卧位“燕式”腰背肌功能训练, 上、下午各一次组,每组重复动作8~12次,逐步增加运动时间和运动量,出院后坚持训练.有条件者可游泳,1次/日,一个月后逐步恢复正常生 活学习. 1.4评价标准治疗前后采用以下方法评估:①视觉评分标准(VAS)评分方法;一条总长10cm水平线,0cm 点代表无痛,10cm 代表最痛.②按照日本矫形外科学会(JOA)表进行评价. 1.5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包进行分析;治疗前后VAS 和JOA评分比较采用t 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结 果随访12~24个月,平均18个月,144例病例按照日本矫形外科学会(JOA)表对治疗前后进行评价,改善率=【(治疗后分值-治疗前分 值)/治疗前分值】×100%,改善率>75%为优;50%~75%为良;30%~50%为可;<30%为差;优58例,良74例,可8例,差4 例,优良率为91.7%.治疗前后VAS 及JOA评分见表-1 表-1治疗前后VAS 和JOA评分 3讨论腰椎间盘突出症是骨科的常见病多发病,严重的影响了患者的工作与生活质量.大多数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通过保守治疗可获 得良好疗效,非手术治疗方法众多. 目前认为,腰椎间盘突出症引起的疼痛要多种机制所致,其中机械压迫神经根是引起腰痛及坐骨神经痛主要 原因;突出的髓核压迫牵张神经根,使椎管内静脉回流受阻,从而加重神经根炎症性水肿,提高对疼痛的敏感性[4].本研究首先采用骨盆牵引,因 牵引能够使腰椎间隙增宽,产生负压并且增加纤维环后部和后纵韧带的张力,改变突出髓核与受压神经根之间的相对关系,从而减轻神经根受 压状况,改善神经根缺血、缺氧,缓解症状. 其次,化学性神经根炎和自身免疫学说也是腰椎间盘突出症引起症状的重要原因.研究认为髓核从纤维环破口溢出,产生化学刺激和自身 免疫反应.神经根及周围软组织的无菌性炎症产生的炎症因子及其仪器的神经根水肿也是腰椎间盘突出症产生主要原因之一,且有40%患者 神经根发生粘连.对于足下垂应该多方位治疗,细致耐心观察病人的肌力变化,及时调整牵引重量、药物应用剂量和时间,如果经7天-10天 系统治疗无改善,应及时考虑手术治疗. 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症状缓解后,脊柱需要维持新的平衡,在一定时间内应限制活动,避免腰部剧烈的前 屈、后伸及旋转动作,避免搬扛重物及剧烈的运动, 至于恢复工作生活时间,目前尚无统一标准,腰背肌功能训练可长期进行,对腰部的酸痛不适 尤为重要, 根据经验,症状缓解后1-3个月逐渐恢复工作生活比较理想.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每种治疗方法,都针对相应病理机制进行干预,所以,综合 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能更大范围切中病理机制,包含了椎管内病变和椎管外病变两方面的因素,以及运动医学力线恢复,使腰椎曲度更加符合 生理状态,无论是物理改变还是化学改变以及分子水平的改变,综合非手术治疗得以兼顾,从而使腰椎间盘突出所造成的损害有效降低,最大程 度的恢复生理功能,疗效确切.综合非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安全可靠,治疗方便,不损伤腰椎结构,易于被患者家属接受,是在高节奏生活中易 于开展的治疗手段. 参考文献[1] 孙正明,凌鸣,常彦海,等.北方五省腰椎间盘突出症危险因素研究[J].南方医科大学学报.2010,30(11):2488 -2491. [2] 孙正明,凌鸣,常彦海.社会心理因素与腰痛关系的研究进展[J].实用骨科杂志.2013,19(4):338-341.

(完整版)腰椎间盘突出症诊疗方案

针灸科诊疗方案 腰椎间盘突出症2018 年度中医诊疗方案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参照1994 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 1 .多有腰部外伤、慢性劳损或寒湿史。大部分患者在发病前多有慢性腰痛史。 2 .常发于青壮年。 3 .腰痛向臀部及下肢放射,腹压增加(如咳嗽、喷嚏)时疼痛加重。 4 .脊柱侧弯,腰椎生理弧度消失,病变部位椎旁有压痛,并向下肢放射,腰活动 受限。 5 .下肢受累神经支配区有感觉过敏或迟钝,病程长者可出现肌肉萎缩。直腿抬高 或加强试验阳性,膝、跟踺反射减弱或消失,拇指背伸力可减弱。 6 .x线摄片检查:脊柱侧弯、腰生理前凸变浅,病变椎间盘可能变窄,相应边缘。 骨赘增生。CT或MRI 检查可显示椎间盘突出的部位及程度。 (二)疾病分期 1 .急性期:腰腿痛剧烈,活动受限明显,不能站立、行走,肌肉痉挛。 2 .缓解期:腰腿疼痛缓解,活动好转,但仍有痹痛,不耐劳。 3 .康复期:腰腿病症状基本消失,但有腰腿乏力,不能长时站立、行走。 (三)证候诊断 1 .血瘀气滞证:近期腰部有外伤史,腰腿痛剧烈,痛有定处,刺痛,腰部僵硬 俯仰活动艰难,痛处拒按,舌质暗紫,或有瘀斑,舌苔薄白或薄黄,脉沉涩或脉弦。 2 .寒湿痹阻证:腰腿部冷痛重着,转侧不利,痛有定处,虽静卧亦不减或反而 重,日轻夜重,遇寒痛增,得热则减,舌质胖淡,苔白腻,脉弦紧、弦缓或沉紧。 3 .肝肾亏虚证:腰腿痛缠绵日久,反复发作,乏力、不耐劳,劳则加重,卧则 轻:包括肝肾阴虚及肝肾阳虚证。阴虚证症见:心烦失眠,口苦咽干,舌红少津,脉细而数。阳虚证症见:四肢不温,形寒辰冷,筋脉拘挛,舌质淡胖,脉沉细无力等症 二、治疗方案 ( 一)手法治疗 1 .松解手法,包括点法、压法、摇法、监法、推法、掌揉法、拍法、弹拨法等放 松肌肉类手法,适用于急性期或者整复手法之前的准备手法。松解类手法要求:均匀、 持久、有力、柔和、深透,要做到“柔中有刚、刚中有柔” 。 2 .整复类手法,包括俯卧拔伸法、斜扳腰椎法、牵引按压法、腰椎旋扳法等适用 于缓解期及康复期。可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及耐受性,以及医师的治疗体会可单项或多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标准

.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标准1、临床表现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主要症状是下腰痛和坐骨神经痛,由于腰部是人体活动的枢纽,承受了很大的挤压和扭转应力,故腰部的椎间盘最易发生变性破裂,在轻微的腰扭伤或感受风寒湿外邪等外因的作用下,发生椎间盘突出,约有一半的病人表现为先腰痛后腿痛,约有1/3的病人为腰背痛和腿痛同时发生,其他有少部分病人则先出现腿痛后出现腰背痛。先有腰背痛的患者,疼痛时间短者数天,长者可达数年。部位多在下腰背和腰骶部。这类疼痛的感觉部位较深,表现为起病缓慢,且定位不准确的腰背部局限或广泛的钝痛,活动时加重,卧床休息后减轻。约有98%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出现有腿痛的症状。其疼痛的部位与性质,因椎间盘突出的部位不同而不同。95%的腰椎间盘突出症发生在腰4、5或腰5骶1椎间盘,这一类患者多主要表现为,一侧或双侧下肢的沿坐骨神经走行的放射痛,多数病人疼痛沿臀部到大腿后面或外侧及小腿外侧至足跟或足趾,个别病人疼痛可始于小腿或外踝。疼痛的范围与神经根接触突出的椎间盘多少有关。半数病人可因咳嗽、打喷嚏或腹部用力而导致下肢疼痛加重。病人在早期可有下肢疼痛过敏,病程较久或神经根受压较重者,有下肢麻木或感觉迟钝。对于高位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其症状多表现于下腹部腹股沟区或大腿前内侧疼痛。中央型椎间盘巨大突出患者,可发生大小便异常或失禁、马鞍区麻木,严重者可出现足下垂。有一部分腰椎间盘突出的患者,因其腰部交感神经受刺激而表现出下肢发凉,有的还可出现单侧或双侧下肢水肿。典型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其体征包括腰部肌肉痉挛、保护性的腰椎侧弯、腰椎活动受限(以前屈为主)、椎旁压痛、直腿抬高受限等。另外,上腰椎间盘突出发病较少,发病多以腰部疼痛和大腿疼痛明显。腰椎间盘突出部位在椎管中央,患者突然出现会阴部剧烈疼痛,小便功能障碍,性功能障碍或下肢活动无力突然加重,即为马尾神经综合症,应立即就诊,急症手术,但术后效果多不满意。2、查体腰部向一侧弯曲,腰椎的生理曲度减小(俗称"板腰"),腰部多有明显的压痛点或叩痛点(可伴同一侧下肢放射痛)。腰部活动受限,多以前屈受限为主,直腿抬高试验70°以内为阳性,加强试验阳性,单侧或双侧下肢有皮肤痛、温、触觉减退区,多为小腿内侧、外侧或足背外侧、第Ⅰ第Ⅱ足趾间、足底,但痛、温、触觉减退区不是呈"袜套"状分布,单侧或双侧下肢部分肌肉肌力减退,长时间发病有肌萎缩,或足下垂,足拇指下垂。3、影像学诊断普通X线平片提示腰椎生理前凸变小,病变椎间隙变窄或前窄后宽(侧位),腰椎出现侧弯,两侧椎间隙不等宽,病变侧变窄(正位)。腰椎CT提示软组织向后突入椎管,偏一侧多见,挤压神经根,偶有钙化影出现。腰椎MRI提示病变阶段椎间盘脱水变性,向后突出压迫硬膜囊、神经根,可基本确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MRI(即磁共振成像)是近年来在医学临床工作中广为使用的一种特殊影像技术,它对软组织病变的灵敏度较高,如果病人由腰椎间盘突出压迫神经根,则在MRI上可以较为明显地显露出来,并且由于MRI可以进行三个方向的摄影,根据其信号的强度,可较好地对椎间盘突出的部位与类型作出诊断。但是MRI也有它的不足之处,如果用它对病人的骨组织进行检查,其结果则不如X光片与CT的检查结果好,并且体内有金属异物与假体的患者不能进行该项检查,尤其是用于腰椎间盘突出合并腰椎骨刺形成,或合并骨质破坏、骨折的患者,应该全面进行X光片、CT与MRI平片检查。4、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标准1)、腿痛比腰痛严重,典型的根性坐骨神经痛。2)、下肢感觉异常,单一神经根在腿或足部痛觉异常(腰5、骶1或腰4脊神经根分布区)3)、下腰脊神经根牵扯体征:①直腿抬高试验小于50°。②直腿抬高加强试验为阳性。③健肢抬高试验阳性。以上三种体征必需有一种为阳性。4)、神经学物理检查中肌萎缩、肌无力、感觉异常及反射改变四种有两种为阳性。5)、脊髓造影、腰椎间盘CT平扫或腰核磁共振检查为阳性结果并与受累神经根的临床症状和体征相符合。以上五个标准均为阳性,才能做出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 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诊疗指南

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诊疗指南 【概述】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指腰椎间盘退行性改变、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压迫神经根或马尾神经所产生的临床症候群。 【临床表现】 1.腰痛和一侧下肢放射痛是该病的主要症状。腰痛常发生于腿痛之前,也可两者同时发生;大多有外伤史,也可无明确诱因。疼痛具有以下特点: 放射痛沿坐骨神经传导,直达小腿外侧、足背或足趾。如为L3、L4间隙突出,因L4神经根受压迫,产生向大腿前方的放射痛。 一切使脑脊液压力增高的动作,如咳嗽、喷嚏和排便等,都可加重腰痛和放射痛。 活动时疼痛加剧,休息后减轻。卧床体位:多数患者采用侧卧位,并屈曲患肢;个别严重病例在各种体位均疼痛,

只能屈髋屈膝跪在床上以缓解症状。合并腰椎管狭窄者,常有间歇性跛行。 2.脊柱侧凸畸形主要弯曲在下腰部,前屈时更为明显。侧凸的方向取决于突出髓核与神经根的关系:如突出位于神经根的前方,躯干一般向患侧弯。例如,髓核突出位于神经根内前方,脊柱向患侧弯曲,如向健侧的弯曲则疼痛加剧。 3.脊柱活动受限髓核突出,压迫神经根,使腰肌呈保护性紧张,可发生于单侧或双侧。由于腰肌紧张,腰椎生理性前凸消失。脊柱前屈后伸活动受限制,前屈或后伸时可出现向一侧下肢的放射痛。侧弯受限往往只有一侧,据此可与腰椎结核或肿瘤鉴别。 4.腰部压痛伴放射痛椎间盘突出部位的患侧棘突旁有局限的压痛点,并伴有向小腿或足部的放射痛,此点对诊断有重要意义。 5.直腿抬高试验阳性由于个人体质的差异,该试验阳性无统一的度数标准,应注意两侧对比。患侧抬腿受限,

并感到向小腿或足的放射痛即为阳性。有时抬高健肢而患侧腿发生麻痛,系因患侧神经受牵拉引起。此点对诊断有较大价值。 6.神经系统检查 L4、L5突出(L4神经根受压)时,可有膝反射减退或消失,小腿内侧感觉减退;L4、L5突出(L5神经根受压)时,小腿前外侧足背感觉减退,伸躅及第2趾肌力常有减退;L5、S1间突出(S1神经根受压)时,小腿外后及足外侧感觉减退,第3、4、5趾肌力减退,跟腱反射减退或消失。神经压迫症状严重者患肢可有肌肉萎缩。如突出较大,或为中央型突出,或纤维环破裂髓核碎片突出至椎管者,可出现较广泛的神经根或马尾神经损害症状,患侧麻木区常较广泛,可包括髓核突出平面以下患侧臀部、股外侧、小腿及足部。中央型突出往往两下肢均有神经损伤症状,但一侧较重;应注意检查鞍区感觉,常有一侧减退,有时两侧减退,常有小便失控、湿裤尿床、大便秘结、性功能障碍,甚至两下肢部分或大部分瘫痪。 【辅助检查】需拍腰骶椎的正、侧位片,必要时加拍左、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