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检测检验仪器设备控制程序

检测检验仪器设备控制程序

检测检验仪器设备控制程序
检测检验仪器设备控制程序

检测检验仪器设备控制

程序

文件编码(GHTU-UITID-GGBKT-POIU-WUUI-8968)

一、目的

为保证所有仪器设备均能满足使用要求,满足量值溯源。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可靠,保证检验检测工作正常、有效开展。

二、适用范围

适用于本公司开展检测工作用仪器设备的购置、验收、使用、校准,维护、修理、报废等管理工作。

三、职责

3.1质检中心:负责对检验检测仪器设备的使用、维护、校准,和保养、定期维护和期间核查,使用记录,负责仪器设备的购置申请、仪器检定、维修和申请报废工作。

3.3财务资产部:负责检验检测仪器设备采购,和登记建档。

四、工作程序

4.1仪器设备的购置

4.1.1各部门根据的检测需要,提出合理有效的仪器设备配置方案,汇总给质检中心。

4.1.2质检中心提出仪器设备购置申请,填写《仪器设备购置申请表》,明确仪器设备名称、型号

规格、精度、用途、参考价格等;经技术负责人审核,总经理批准后交综合部汇总。

各申购部门有义务为质检中心提供技术上的支持,采购过程应满足《采购及委外加工控制程序》的要求。

4.2仪器设备的验收

4.2.1所购仪器设备到货后,应在合同规定期内进行验收,无验收期限规定的应在一个月内验收完

毕。

4.2.2仪器设备由质检中心组织验收,验收时应填写《仪器设备验收报告》,收集与验收工作有关

的证明材料(保修卡、售后服务保证等),必要时与供应方签订仪器设备应用技术培训协议。验收工作的有关资料及仪器调试报告汇总,交财务资产部存档。

4.3仪器设备档案管理

4.3.1质检中心负责建立仪器设备档案,内容包括:仪器设备的名称、购置日期、启用日期、使用

状态、制造商名称、标识、系列号、验收报告、检定(校准)证书、维修记录、使用说明书原件、操作规程(复印件交仪器使用者使用)、购置资料(如保修卡、售后服务保证等)、仪器设备报废单、仪器设备使用记录等。

4.3.2设备使用和维护的最新版说明书(包括设备制造商提供的有关手册)要方便相关操作人员取

用。

4.3.3质检中心编制《仪器设备一览表》,并在仪器设备发生变更时予以更新。

4.4仪器设备的唯一性标识由财务资产部按《设备管理控制程勋》对仪器设备进行编号。

4.5检验检测仪器设备的使用

4.5.1仪器设备在投入使用前需要开展检定或校准,设备检定或校准后,应有状态标识.状态标识上应

包括上次校准日期,下次校准日期等信息.

4.5.2仪器设备由质检中心指定专人负责保管,所有仪器设备须授权有两人以上能独立使用。

4.5.3大型仪器设备的使用人员必须经过专业培训,经理论和实际操作考核合格后,才可使用。4.5.4仪器设备使用人员应严格按照操作规程及有关注意事项使用仪器设备,使用时应在测试原始

记录中做好使用记录,真实反映仪器设备使用状态,原始记录每月由给质检中心存档。

4.5.5检测人员在使用中发现检测设备有异常时,应立即停止检测,并上报情况,由设备管理员进行

隔离并做好“暂停使用”标识,组织进行修复,修复后只有经校准或核查合格后方可再次投入使用。

4.5.6仪器设备外单位借用时(原则上不外借),应经质检中心同意,并确认借用方能正确使用,

填写《设备领(借)用登记表》,经公司领导批准后方可借出,并在借出和返还时进行状态验收。

4.6检验检测仪器设备的维修和报废

4.6.1仪器设备责任人应定期进行仪器设备的维护和保养。

4.6.2大型仪器设备出现异常现象,使用人应及时向质检中心报告,无法排除故障时,应提交《仪

器设备维修申请记录表》,并配合安排检修,同时将该仪器设备标识停用状态,维修后应进行检定和校准,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维修情况和维修后验收情况由质检中心记录在《仪器设备维修申请记录表》。

4.6.3仪器设备确实因损坏无法修复、检定达不到要求或其它原因无法使用时,应予以停用并作报

废处理。仪器设备的停用/报废由使用者提出,质检中心鉴定后填写《设备报废单》,经相关技术人员确认并报总经理批准后执行。

4.6.4凡报废的仪器设备,应标上明显的标志(停用标志)并隔离存放,或尽快进行处理。在仪器

设备档案中做好报废仪器注销记录。有关仪器设备的资料由财务资产部归档保存至报废后三年。

4.7设备的校准

a.用于检测的所有设备,其量值溯源应符合检定/校准的要求。

外部检定/校准服务机构应是能出具其资格、测量能力和溯源性证明的法定校准/检定机构。

b.用于期间核查的标准物质或仪器,应是国家有证标准物质或通过计量的仪器。

c.经过外部校准的仪器设备要经过质检中心或设备使用人对校准的结果进行确认合格后并填写校准

结果确认表才能使用。

4.7.2量值溯源和校准计划编制与实施

质检中心按照量值溯源关系,每年初编制年度周期检定/校准计划,质检中心负责人审核批准后实施。

周期检定/校准计划内容包括:

a.检定/校准仪器设备名称、型号和仪器编号;

b.原检定/校准证书编号;

c.设备管理者;

d.定点检定/校准机构名称;

e.最近检定/校准时间,计划检定/校准时间。

4.7.2.3设备管理员在校准时间前5天,将仪器设备的检定/校准计划通知相关负责人做好检定或校准计划实施的准备工作。

4.7.2.4设备管理员负责将仪器设备在检定/校准有效期内送检。

4.7.2.5新购置的仪器设备必须经校准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

4.7.3校准状态的标识

a.张贴校准标识:外部检定/校准合格证。

b.不必检定的仪器设备,经检查其功能正常使用;

c.暂时不用的设备,标识停用状态。

d.检定/校准不合格的;

d.损坏待修或报废的设备。

4.8期间核查:实验仪器设备在两次检定/校准之间,设备管理员按计划组织测试工程师对其进行期间核查,以保持其校准状态的准确可靠,并把核查情况记录在《期间核查记录表》上

4.7.1为维持仪器设备校准状态的置信度,对量值有漂移的设备、新购设备、经常在现场使用的仪

器设备,设备责任人应经常采用标准物质或已知样品进行内部核查校准。

4.8当校准产生一组修正因子时,应确保该设备的所有备份得到正确更新。

4.9测试人员应做好对检测设备的保护工作,定期对设备进行维护保养,以避免其发生致使检测结

果失效的调整。

五、质量记录

6.1仪器设备购置申请表

6.2仪器设备领(借)用登记表

6.3仪器设备维修申请表

6.4仪器设备一览表

6.5仪器设备授权表

6.6设备维护保养记录

6.7仪器设备档案卡

6.8设备报废单

6.9仪器设备验收报告

6.10仪器设备周期检定/校准计划及结果确认表六文件变更记录

实验室仪器设备管理程序

仪器设备管理程序 1.0 目录 1.0 目录 2.0 目的 3.0 适用范围 4.0 职责 5.0 控制程序 5.1 设备的购置 5.2 设备的验收 5.3 设备的存放与使用 5.4 设备的管理 5.5 设备的维护与维修 5.6 仪器设备及标准品的报废 5.7 设备记录及档案管理 6.0 定义 7.0 相关文件 8.0 记录表格 2.0 目的 对设备的使用和维护明确管理要求并严格实施,保障检测结果准确、可靠。 3.0 适用范围 适用于雅培贸易(上海)有限公司研发分公司所有检测设备(包括辅助设备,下同)的管理。4.0 职责 4.1 技术负责人负责本程序的归口管理; 4.2 检测室负责检测设备的采购、更新、报废申请的提出;技术负责人负责申请的技术审核; 质量负责人负责停用、降级、封存申请的批准;主任负责采购和报废申请的批准; 4.3 设备管理员负责检测设备周期检定/校准/维护保养计划的制订与组织实施;检测室负责期 间核查计划的制定;技术负责人负责计划的审核;主任负责计划的批准;

4.4 设备管理员负责检测设备校准计划的实施和证书的确认,负责设备档案及相关记录的保 存;负责设备变更申请的提出,技术负责人负责申请的审核;质量负责人负责申请的批 准。 5.0 控制程序 5.1 设备的购置 5.1.1 检测中心根据自身的试验需要,合理配备开展样品检测(包括样品制备、环境 控制和数据处理与分析)所需的全部设备。保证检测中心的所有重要和关键设 备都是自有设备,拥有设备的所有权和使用权。各检测室提出技术规范的要求 (包括名称、型号、生产单位、不确定度及购置理由),技术负责人组织对拟 购仪器设备的技术指标、性能进行评审、论证,提出评审意见,报主任批准。 5.1.2 获得批准后,由采购联系供应商,索取合同书,检测室确定技术指标、运输、 安装、调试要求、质量验收标准及验收程序等,最后由采购部负责与供应商签 订合同、退货或更换。 5.2 设备的验收 5.2.1 技术负责人组织相关人员对新购置的仪器设备进行开箱验收,必要时通知供货 商参加,按仪器使用说明书或装箱单检查有无缺件或损坏。 5.2.2 根据合同规定,技术负责人组织供货商、技术人员及设备管理员对仪器进行安 装、调试、测试,设备管理员安排进行检定/校准,当确认仪器设备符合规定 的技术条件后,相关人员要做好验收记录。 5.3 设备的存放与使用 5.3.1 分析检测中心所有投用设备均以标签、唯一性编码的标识方式来表明其校准状 态,包括上次校准日期、有效期、指定维护人等信息。检测员必须经过培训, 熟练掌握仪器设备的性能和操作程序,方允许开机操作。严格遵守设备操作规 程或设备使用说明等规定。主要设备由经技术负责人授权的人员操作,设备最 新版本的操作说明书或作业指导书都应使设备操作人员易于取得。 5.3.2 当防护措施需配置设施或有区域隔离、房屋设计等方面的要求,或检测设备的 储存和使用有环境条件要求时,设备负责人要提出配置申请,由技术负责人组 织实施。对易引起误操作或对测量结果可能产生影响的操作过程,技术负责人 要组织编写详细的设备操作规程。 5.3.3 检测中心对关键设备和对检测结果有影响的设备都应制定校准计划,并按时执 行,保障设备有利于实验室试验活动的进行。检测员在开展检测工作前,要先

实验室质量管理

一、科室必须成立质量控制小组并设质量监督员一人,质量监督员必须做好有关质量管理日常工作记录,科主任全面负责质量控制管理工作。 二、质量控制小组由科主任、质量监督员、质量管理员组成,监督实验室整个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进行。 三、由科主任或质量监督员组织质控小组每月召开一次“质量控制监督会”,并作好记录。 四、质量监督员负责执行检验过程的各项指标的质量控制程序和对本科室室内质量控制、室间质量评价进行分析和处理。 五、各专业实验室质量管理员负责本室室内质控是否按照实验室内部质量控制程序文件和作业指导书有关要求进行工作。 六、室内质量控制:对检验科开展的检验项目检验程序进行质量控制,以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一)技术负责人负责批准室内质控规则和检验过程的质量控制程序; (二)各组组长负责制定本组室内质控规则和检验过程的质量控制程序; (三)检测人员负责执行检验过程的质量控制程序和对本岗位室内质控进行分析和处理; (四)质量监督员监督本组内是否按照程序文件和作业指导书有关要求进行。 (五)检验人员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对样本进行验收和不合格样本处理;样本接收人员收到样本后,要及时分发样本至相应专业组,相应专业组及时对样本进行处理,并采取合适的方式进行保存;检测人员对所有的样本进行规范化的编号,防止检测过程中或检测后出现错号;在血液样本分离过程中要正确选择离心速度和时间,尽可能避免样本溶血。样本采集后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检测。 (六)对所用检测方法、校准品、试剂、质控品及仪器等进行选择和评价。 (七)检验人员的资格和经历必须能够满足相应岗位的要求。

(八)检测人员根据检验项目及对质控的要求,选用合适的质控物,与常规样本在相同条件下进行测定,分析质控结果。若失控,则不能发出该分析批次的病人结果。纠正失控状态,重新分析当批次的病人样本。 (九)室内质控结果失控后由具体操作人员分析原因,总结经验,编写室内质控小结、质控报告,以及制定不合格项目处理措施一并交技术负责人签字确认后交文档管理员存档,并在《归档记录控制清单》上记录。 九、室间质量评价:参加省级检验中心组织的临床检验室间质量评价,按照常规临床检验方法与临床样本同时进行。对检验科参加室间质量的全过程,包括室间质评计划的制定、质评项目的确定;质控样本的接收、分发、检测、结果报送、结果回报后质评结果的分析以及不合格项的处理等进行控制,以保证检验结果的可比性和准确性。 (一)检验科主任批准质评计划和质评项目。 (二)技术负责人负责质评计划的制定和质评项目的确定。 (三)各专业组组长负责组织本专业组质评样本的接收、分发、检测、结果报送和质评报告总结。 (四)质量监督员监督本专业组质评过程。 (五)各专业组组长根据本组工作情况,选择参加室间质评的项目;技术负责人根据各组计划,确定本科参加质评的项目,制定质评计划,并报检验科主任批准。 (六)各专业组组长协助检测人员按常规样本完成室间质评项目的检测,填写报告并签名。然后,交技术负责人审核,经科主任签字后送报结果。原始结果由各专业组负责保存。 (七)室间质评结果回报后由组长分析原因,总结经验,编写室间质评小结、质控报告,以及制定不合格项目处理措施一并交技术负责人签字确认后交文档管理员存档,并在《归档记录控制清单》上记录。 (八)质量监督员监督本专业组质评样本的接收、分发、检测、结果报送、质评报告总结、整改等过程。 十、实验室间及实验室内部比对评价:对省级临床检验中心未组织室间质评的项目,应该积极开展实验室室间的比对。建立和实施实验室间及实验室内部比对计划和程序,以确保实验室间及实验室内部应用不同的程序或设备,或在不同地点,或以上各项均不相同时同一项目的检验结果具有可比性。

24开发特定检验检测方法程序(使用特殊及自编方法程序)(20.

开发特定检验检测方法程序 (使用特殊检测方法及自编方法程序 1. 目的 对特殊情况下本检测室需要制定适用于本检测室内部检测的新检测方法时, 对新检测方法制定的流程、方法被采纳的过程进行控制。 2. 范围 适用于无国家或地方标准检测方法、采用的标准方法不能适应现有检测、客户要求采用非标准检测方法等需变更检测方法的情况。 3. 职责 3.1检测人员、技术负责人、质量负责人负责根据标准方法的适用性剔除是否开发检测方法的建议。 3.2技术负责人负责根据开发检测方法的建议制定开发流程与计划 3.3技术负责人会同检测室负责制定详细的检测方法开发流程, 并对检测方法进行试验验证 3.4质量管理办公室负责依据检测方法验证结果会同检测室、技术负责人进行评定,并报最高管理者同意后发布。 3.5最高管理者负责批准开发的检测方法。

4. 工作程序 4.1技术负责人根据检测方法开发的建议制定检测方法开发计划, 计划至少应包含下列内容: a 了解现有检测方法及可参考的文献资料 b 制定检测方法草案 c 通过试验应确定的相关检测方法参数 d 对检测方法不确定度评定方法 e 验证方法有效性、可行性方法 4.2会同检测室对现有各种方法和检测工作需求开展调查研究,对比、筛选后提 出工作方案,初步编写标准草案。草案应包含以下主要内容: a 试用范围 b 参考文献及文件资料 c 检测院里 d 使用仪器 e 所需试剂及纯度 f 样品的采集、运输和保存

g 分析步骤 h 结果计算 i 其他说明 4.3技术负责人会同检测室按照检测方案草案,进一步开展实验研究工作,通过对比方法的各项技术参数和条件进行优化实验,确定具体的技术内容及检出限、测定下限、实验室内精密度和准确度、测定范围等方法特性。在此基础尚修订标准草案等。 4.4最终确定的检测方法草案至少由 5名技术熟练的检测员 (至少包含技术负责人进行检测;应分别进行内标法、外标法、标准物质检验、重现性检验,且单项检验重复次数不少于 10次。不同人员间、各项检验方法检测结果不存在显著性差异的可行度在 95%以上。检测方法草案应至少在 3台不同试验室的同一类型检测仪器上进行实验,三个实验结果不存在显著性差异的可行度在 95%及以上。 4.5技术负责人会同检测室对各实验数据进行汇总、整理分析,对分析方法进行评估, 在此基础上对检测方法草案进行完善。如方法的技术指标未达到预期要求, 标准编制组应通过进一步实验,并组织方法验证。 4.6技术负责人会同检测室对检测方法开发、实验、验证过程进行总结,行程方法验证报告,并组织检验室所有人员、技术负责人、质量负责人、质量管理办公室、内审员、质量监督员组的评定小组对报告进行评定, 并行程检测方法有效性、可行性的最终决议。 4.7由质量负责人、技术负责人共同将拟采用检测方法草案及评定决议报最高管

计量检测仪器设备控制程序

计量检测仪器设备控制程序 (HBQY-CX-07) 1 目的 加强计量检测仪器设备的管理,保证仪器设备的精度和正常使用。 2 适用范围 适用于管理处所有计量检测仪器设备的控制。 3 职责 3.1 养护科负责工程养护活动中使用的计量检测仪器设备的归口管理。 3.2 信息中心负责机电系统管理使用的计量检测仪器设备的归口管理。 3.3 路政支队负责路政管理活动中使用的计量检测仪器设备的归口管理。 3.4 办公室负责环境保护管理活动中使用的计量、检测仪器设备的归口管理。 3.5 安全办公室负责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活动中使用的监测仪器设备的归口管理。 3.6 各单位(收费站、路政大队、养护中心)负责本单位计量检测仪器设备的使用、保管、鉴定、维护工作。 4 工作程序 4.1 计量检测仪器设备主要包括: 4.1.1 工程养护使用的经纬仪、检测工具等; 4.1.2 机电系统管理中使用的计重系统、检测工具等; 4.1.3 路政案件勘查使用的皮尺等。 4.1.4 环境保护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过程中使用的仪器仪表等。 4.2 各科室和单位应配备与监视、测量任务相适应的计量检测仪器设备,以满足监视、测量工作的需要。 4.3 使用 4.3.1 仪器设备操作使用人员应按说明书的要求正确使用。重要仪器设备由专人操作,操作人员需经过培训,熟悉设备操作使用规程。 4.3.2 使用中发现经校准或鉴定的计量检测仪器设备偏离校准状态而不符合要求时,应立即停止使用并予以维修。使用人员要对此设备测量的结果的有效性进行评价并记录,必要时用其他符合要求的设备进行重新测量。

4.3.3 禁止非专业人员操作、调整仪器设备,以防止操作或调整不当造成仪器设备失准或损坏。 4.4 维护和校准 4.4.1 设备使用人员负责计量检测仪器设备的日常维护,当监视、测量设备出现故障或损坏时,应及时报修或更换。 4.4.2 需送外鉴定的计量检测仪器设备,由各科室和单位负责按规定周期送到法定的计量鉴定部门鉴定合格后方可使用,并保存鉴定证书。 4.4.3 无需送外鉴定的计量检测仪器设备应按自校准规程定期自校,并保存自校记录。 4.4.4 新购置的计量检测仪器设备必须经鉴定合格后方可使用。 4.4.5 维修后的计量检测仪器设备须经重新鉴定合格后方可使用。 4.4.6 监视、测量设备应贴标识,标明其校准状态,如“合格”、“禁用”等。 4.5 仪器设备保管 4.5.1 仪器设备应妥善保管,存放仪器设备的库房应有防盗、防潮等安全措施。 4.5.2 仪器设备在搬运、维护和贮存期间应注意防护,防止损坏或失效。 4.5.3 仪器设备不得外借,特殊情况须经有关领导批准。 4.6 用于监视和测量的计算机软件应在初次使用前进行确认,必要时定期进行再确认。 4.7 管理处各有关科室按各自职责对仪器设备管理情况进行检查、监督和指导,对检查发现的问题,由责任人员及时纠正,必要时采取纠正措施。

实验室记录控制培训试卷及答案

实验室记录控制培训试卷及答案 记录控制培训试卷 姓名 : 班组: 考核时间: 分数: 一、填空题(每空2分) 1 《检测和实验室能力认可准则》中4.13.2.2中规定:观察结果、数据和计算应在产生的当时予以记录,并能按照特定任务分类标识。 2《实验室记录控制程序》中规定:记录应实时记录,不允许事前预记或事后补记。记录应字迹清楚、端正、内容真实,数据完整。必须有书写人、复核人签名,必要时,要有审核人签名。 《检测和实验室能力认可准则》中4.13.2.3和《实验室记录控制程序》和《实验室记录控3 制程序》中规定:当记录中出现错误时,每一错误应划改,不可涂擦掉,以免字迹模糊或消失,并将正确值写在旁边。对记录的所有改动应有改动人的签名或签名缩写。对电子存储的数据也应采取等同措施,以避免原始数据的丢失或改动。 4《检测和实验室能力认可准则》中4.13.1.3中规定:所有记录应予以安全保护和保密。 5 实验室记录包括:质量记录和技术记录。质量记录包括:内部审核报告和管理评审报告以及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的记录。 6 每项检测的记录应包含充分的信息,以便在在可能是时识别不确定因素,并确保该检测在尽可能接近原条件的情况下能够重复。 二、判断题(每题5分) 1 为保证记录的整洁完整,现场检测记录,可以在检测结束后统一整理后再填写( × ) 2 所有质量记录和技术记录均应归档并保存三年(×) 3 原始记录填写错了,复核人可以修改( × ) 4技术记录是进行检测或校准活动的记录,包括抽样、检测的原始记录、观察记录、人员培训记录、环境条件控制记录 ( ? ) 5 若

试验过程中人手少,未来得及记录。可以在试验结束后补记或追记。(×) 6 实验室无需规定记录的保存期限。( ×) 7 每次检测记录应包含足够的信息以保证能够再现。 ( ? ) 8 对电子存储的记录应该采取有效措施,避免原始信息或数据的丢失或改动 ( ? ) 下面是赠送的办公室6S管理资料,下载了不需要可以编辑删除的, 谢谢选择我们, 祝您工作顺利,生活愉快~ 办公室6S管理制度规定 1、彻底落实办公室个人责任区制度。办公室个人责任区是指个人的桌面、抽屉、电脑、文件架以及个人办公室的地面、桌洞、墙面、天花板、窗台以及相关办公设备和设施。每个人均有责任做好个人责任区的6S工作;落实“个人责任区负责”制度。 2、办公桌桌面除文件、电脑、口杯、电话、文具外,不允许放其他物品;文具必须竖放。办公用品一般的常用品:笔、订书机、即时帖、便条纸、橡皮、计算器,可以集中放在办公桌的一定区域内,电脑线、网线、电话线均需扎起来有序放置;人离开半小时以上应将桌面收拾干净。 3、个人抽屉(柜)管理:每星期整理一次,对三个月内用不到的东西,应从抽屉里清理走,最下面一个抽屉用于存放私人物品;抽屉内物品要分类好。第一层放个人的参考资料(文件夹、辞典、手册、商品目录等)及不常用文具;第二层放文件卷宗(各种信息、草拟的文件材料等);第三层放私人物品。同一方位(方向)按同一位置摆放。以上三层物品均需分类摆放整齐并贴上统一的标签。 4、文件整理:(1)文件不用均要放入文件夹,且要摆放整齐。文件夹太多而无法放下,应将文件夹整齐有序的排放在办公桌上。文件架(柜)要每半个月整理一次,对舍弃的文件、资料,应遵照安全、保密的原则进行销毁。必要文件送档案室

检验方法及方法确认程序

检测方法及方法确认程序 l 目的 为保证检测结果的正确性和有效性,对检测活动中所采用的方法进行有效控制制定程序。 2 范围 适用于检测活动中检测方法的选用,以及检测方法的变更和偏离。 3 职责 3.1 技术负责人的职责 负责授权与客户签立检测合同或协议,批准检测作业指导书等文件,维护本程的有效性。 3.2 检测室负责人的职责 提出本检测部门的执行标准,制定本部门检测活动的检测程序及抽样、检测的职责和活动以及不确定度分析。 3.3 资料管理员的职责 负责对标准、规程及其他技术规范等有效性确认,建立检测标准管理档案。 4 工作程序 4.1 检测方法的选择 4.1.1 为减少检测风险,本检测中心的检测依据首选以下正式颁布的标准。其中优先选用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对新旧标准处于过渡期间并均可采用的,优先选择新版标准。 4.1.1.1 国际标用; 4.1.1.2 国家标准; 4.1.1.3 行业标准或政府发布的技术规范; 4.1.1.4 地方标准; 4.1.1.5 企业标用; 4.1.1.6 知名技术组织或科学书籍与期刊公布的方法: 4.1.1.7 制造商指定的方法; 4.1.1.8 自行制定的非标方法。 4.1.2 当老标准己经过期作废时,以上标准应当保证是现行有效的。为此资料管理员首先应当负责检索和收集、查新最新标准及其他技术规范,并按《文件控制程序》保持检测人员所用标准是最新有效版本;其次是每月向检测部门提供中文核心期刊题录,供检测人员参考。当使用外部企业标准检测时,要防止导致可能发生的所有权侵权问题。 4.1.3 当所用标准存在理解、操作等困难对,技术负责人应组织各个检测室负责人编写检测作业指导书,以保证对标准实施的一致性。检测作业指导书应形成正式的书面文件并应经过编制人、审核人和批准人的书面审批手续和保持该文件的

外协件的质量控制程序文件 编写

1.0目的: 本标准规定了外协加工产品质量控制的程序。 2.0范围: 适用于本公司所有外协加工零件、产品的质量控制。 3.0职责: 3.1研发部负责外协产品开发、技术支持和保障。 3.2采购部负责按生产计划进行配料并及时反映用料情况,客户信息计划并跟踪计划的执行情况。 3.3生产部负责加工的全过程的产品有效进行,同时督促、反馈生产计划实施情况,对外协承制单位质量保证能力的考察、认定,外协件加工过程质量控制和特殊问题的处理;外协件的验收、并对外协件的技术和质量要求负责等外协项目过程处理。 4.0程序 4.1过程控制 4.1.1计划的来源 外协加工单位在加工过程中必须严格按本所设计图纸和技术要求进行生产,原材料牌号和质量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加工件要严格检验。对特殊工种和典型工艺我所责任工程师与质检人员需进行现场监督 4.1.2计划的制定和传递 外协承制单位在关键件、重要件加工前,拟制加工方案,由质管办会同设计、工艺等有关人员对加工方案进行评审后方能生产。 外协承制单位在关键件、重要件加工过程中必须认真填写"关键件、重要件加工记录卡",并经我所质检人员认可,交本所质管办存档。 外协承制单位在加工过程中出现设计文件更改和器材代用,必须有更改文件并经我所设计人员和课题组负责人签字认可。如有重大改动须经工程指挥部总工艺师批准

外协承制单位在加工过程出现不合格品,其责任由外协承制单位负责,不合格品的管理按QA/PF-DC文件规定执行。 4.2生产计划的落实 4.2.1生产计划的实施过程 4.2.1.1生产部根据计划采购部所发出的相应的生产计划通知单安排排班计划、人员组织、物流安排、场地安排、检查安排等,并制定《生产日报表》反映生产进度。 4.2.1.2物资部依据生产部开出的《领料单》配料和发料,生产部开出的《领料 单》必须以计划采购部的相应的生产计划通知单和《制令单》为依据。 4.2.1.3品质部按照产品标准、检验作业指导书的要求,对产品生产过程进行品质检验和品质验收,对不合格产品填写《品质异常联络单》反馈给相关部门,方便生产计划的顺利实施; 4.2.1.4产品经品质部检验合格后,由生产部负责办理入库手续,填写《缴库单》, 物资部负责产品数量验收、入库,并反馈计划采购部。 4.2.2生产计划的跟进与反馈 4.2.2.1计划采购部开出相应的生产计划通知单和《制令单》经部门负责人批准后,发放至各相关部门,并由计划采购部存档。 4.2.2.2生产领料时如有欠料状况,物资部必须将相应欠料情况以第一时间反馈给计划采购部;如物料不能按时供应,计划采购部需对计划作相应的调整或安排,修改后的生产计划通知单按照原制定程序进行确认和分发、落实。修改后的生产计划通知单与原生产计划通知单以版本号进行区别。 4.2.2.3生产部各车间根据计划安排生产,根据实际的生产情况,填写《生产日报表》,反馈至计划采购部;对异常情况和问题及时提出,由计划采购部和相关人员对问题统一协调,确保生产计划的如期完成。 4.2.2.4如生产计划无法如期完成,生产部通过《工作联络单》,至少在计划出货前一周将信息反馈给计划采购部,由计划采购部将信息反馈给客户部,由客户部与顾客协商处理。

仪器设备的管理程序

1.0目的: 为使仪器设备始终处于受控条件下的完好状态,保证检测结果的有效性,特编制本程序。 2.0范围:所有用于检测、数据处理、环境监测、安全监控和抽样用的仪器、设备(包含测量软件)、量具、器具(包括固定和固定控制之外)的采购、验收、使用与维护保养、修理、降级与报废以及仪器设备的标识和档案管理。 3.0职责 3.1检测部负责人: 3.1.1提出仪器设备的使用要求; 3.1.2组织仪器设备的验收; 3.1.2组织对仪器设备实施维护; 3.1.3组织编写仪器设备操作规程; 3.1.4提出降级报废的处理意见。 3.2检测员应: 3.2.1按照仪器设备的使用、维护要求熟练地操作仪器设备; 3.2.2做好仪器设备使用时的各种记录。 3.3仪器设备管理员应: 3.3.1协助所设备处实施仪器设备的采购; 3.3.2建立仪器设备档案; 3.3.3负责仪器设备的溯源或校准; 3.3.4负责粘贴仪器设备管理标识。 3.4设备部门处应: 3.4.1按照采购计划的要求协助仪器设备的采购; 3.5技术负责人应: 3.5.1批准仪器设备的使用、维护、检查的作业指导书; 3.5.2发现仪器设备存在缺陷时负责组织对可能产生的影响进行追溯。 3.6技术负责人应负责维护本文件的有效性。 4.0程序 4.1仪器设备的配置与采购 4.1.1各检测部负责人应协助技术负责人提出试验室仪器设备的配置要求。配置应当满足承检标准和承检能力的要求。配置要求应当考虑以下因素: (a)测量仪器设备的测量参数范围要求; (b)测量仪器设备的测量参数准确度要求; (c)仪器设备的准确度应与被测参数的允查相适应:

1.计量仪器的检定误差: U ≤(1/3 ~ 1/10)T 2.不能按计量检定规程检定的检测仪器应做复现性试验,试验结果的离散性应满足: 3σ〈 T/3 ( T:含义同上,σ:试验结果的标准差)。 (d)测量仪器设备的测量稳定性要求; (e)测量仪器设备的分辨力(灵敏阈)要求; (f)仪器设备的测量范围与灵敏阈应满足所执行的标准要求: 1.有非线性段的仪器应避免在非线性段使用。 2. i 〈 T/10 ( i :灵敏阈 T:被检参数允查)。 (g)测量仪器设备的自动化要求; (h)测量仪器的量值溯源性要求; (i)测量仪器设备的价格和维护要求; (j)对供货厂商的售后服务与培训要求; (k)其它要求。 4.1.2仪器设备管理员应根据各检测部提出的要求和提供的供货厂商制定出详细的采购计划,采购计划经各检测部负责人确认后,由技术负责人报试验室主任批准。 4.1.3采购仪器设备时应考虑法律和法规对产品的要求。 4.1.4采购的仪器设备应由各检测部负责人组织验收。验收时应事先编写验收细则,验收细则应包含验收的项目、技术指标的详细要求、验收方法和验收后可否投入使用的结论。 4.2仪器设备的使用 4.2.1如验收达到要求后应由仪器设备管理员及时制定检定/校准计划对仪器设备安排检定/校准。检定/校准执行《实现测量可溯源程序》。 4.2.2如经验收或检定/校准达不到使用要求的应由仪器设备管理员商所设备处办理包修、包换、包退。 4.2.3经检定/校准合格后的仪器设备,应由各检测部负责人组织编写仪器设备操作规程和运行文件。操作规程和运行文件应包括: (a)为保证仪器设备安全、有效使用的操作规程(其中应当给出校准产生的修正因子);(b)使用限制条件(如环境温度和湿度等); (c)仪器设备的期间检测方法和记录; (d)仪器设备的验证(如无法溯源时); (e)仪器设备的维护、保养方法和记录; (f)仪器设备的档案; (g)仪器设备的使用记录。 4.2.4对初次添/配置的大型贵重且操作技术复杂的仪器设备,应安排操作人员的培训。培训应执行《员工培训与考核程序》。

实验室记录控制培训试卷及答案

记录控制培训试卷 姓名:班组:考核时间:分数: 一、填空题(每空2分) 1 《检测和实验室能力认可准则》中4.13.2.2中规定:观察结果、数据和计算应在产生的当时予以记录,并能按照特定任务分类标识。 2《实验室记录控制程序》中规定:记录应实时记录,不允许事前预记或事后补记。 记录应字迹清楚、端正、内容真实,数据完整。必须有书写人、复核人签名,必要时,要有审核人签名。 3 《检测和实验室能力认可准则》中4.13.2.3和《实验室记录控制程序》和《实验室记录控制程序》中规定:当记录中出现错误时,每一错误应划改,不可涂擦掉,以免字迹模糊或消失,并将正确值写在旁边。对记录的所有改动应有改动人的签名或签名缩写。对电子存储的数据也应采取等同措施,以避免原始数据的丢失或改动。 4《检测和实验室能力认可准则》中4.13.1.3中规定:所有记录应予以安全保护和保密。 5 实验室记录包括:质量记录和技术记录。质量记录包括:内部审核报告和管理评审报告以及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的记录。 6 每项检测的记录应包含充分的信息,以便在在可能是时识别不确定因素,并确保该检测在尽可能接近原条件的情况下能够重复。 二、判断题(每题5分) 1 为保证记录的整洁完整,现场检测记录,可以在检测结束后统一整理后再填写(×) 2 所有质量记录和技术记录均应归档并保存三年(×) 3 原始记录填写错了,复核人可以修改(×)4技术记录是进行检测或校准活动的记录,包括抽样、检测的原始记录、观察记录、人员培训记录、环境条件控制记录(√) 5 若试验过程中人手少,未来得及记录。可以在试验结束后补记或追记。(×) 6 实验室无需规定记录的保存期限。 ( ×) 7 每次检测记录应包含足够的信息以保证能够再现。 ( √ ) 8 对电子存储的记录应该采取有效措施,避免原始信息或数据的丢失或改动(√)

检验检测过程和结果监督控制程序

检验检测过程和结果监督控制程序 1目的 通过有计划的质量监控活动,对检验检测过程和结果质量实施监控,及时排除质量环节出现的不符合的因素,以此来验证和评审检验检测活动的有效性和结果的准确性。 2适用范围 适用于本所内部的各项质量监控活动及参加外部的质量监控活动。 3职责 3.1质量负责人负责该程序的运行。 3.2技术负责人负责对作业文本等进行定期评审工作。 3.4检验科、室提出本科室年度质量监控计划,根据批准后的计划参加质量监控活动。 3.5办公室根据各科室提出的年度质量监控计划,制定所年度质量监控计划,并报质量负责人审核、所长批准。办公室负责质量监控计划的实施。 3.6由质量负责人组织考核组,定期不定期进行抽查。 3.7 各检验科室负责本科室能力验证工作的实施。 4工作程序 4.1质量监控计划的编制与审批 每年初,各检验科室根据各科室人员和设备情况,制定科室内部

《年度质量监控计划》,并报办公室。办公室根据检验科室提出的年度质量监控计划编制所《年度质量监控计划》,报所质量负责人审核、所长批准。 4.2内部质量控制 4.2.1在内部通过下述几种方法来验证是否达到规定要求: a)人员比对,比较不同检测人员技术操作水平的差异; b)设备比对,比较同一型号的不同设备的技术指标之间的差异水平; c)盲样检测,检查检测整体能力的水平是否满意; d)留样再测,检查过去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4.2.2根据所内部《年度质量监控计划》的要求,办公室负责制定《质量监控实施方案》,明确具体实施时间、参加人员、样品和设备、检测具体要求、结果评价准则等。实施方案报质量负责人审核、所长批准。 4.2.3按照监控活动实施方案的要求,办公室组织实施,确保按照实施方案进行,如实做好活动记录,活动完成后编制监控活动报告,例如人员比对报告、设备比对报告、留样再测分析报告等,对监控活动的结果进行分析、总结,评价本所保证检测结果的能力。 4.3外部质量控制(实验室间比对和能力验证) 4.3.1本所积极参加上级主管部门组织的实验室比对和能力验证

产品质量控制程序

×××产品质量控制程序 一、目的 通过对质量检验部门基本责权范围的规定,明确质量检验部门负责人及检验员的工作职责范围和工作程序,规范部门管理,严格把好采购、制造过程质量关,确保出厂的每件/台产品都达到合格的要求。 二、适用范围 适用于①质量检验部门工作人员的工作职责管理;②采购进厂的原材料、外购件、配套件、外协件的质量控制;③仓库管理人员在收、发货时质量控制;④定型产品的图纸、明细及工艺的质量控制;⑤产品 在生产加工装配和调试的质量控制;○6产品出厂检验的质量控制;○7安装或指导安装过程的质量控制。 产品的设计、结构优化质量考核另行规定。 贴牌产品的质量纳入采购质量控制。 用户退回改用产品及零件质量的检验程序比照本办法相关条款执行。 三、职责 1、检验员在产品检验过程中必须遵守“三按、四知、五不准”原则,“三按”即:按图纸、按工艺和按质量标准;“四会”即:会识图、会分析废品原因、会使用保养工量夹具、会正确评定产品质量;“五不准”

即:不合格的原料不准投入、不合格的毛坯不准加工、不合格的零件不准装配、不合格的产品(成品)不准出厂、不合格的产品(成品)不准计算产值产量。 2、检验员要熟悉产品的主要性能和特点、技术标准,了解零件加工的工艺流程,重点加强对关键零件的形位公差及部件、组件、整机的装配质量检查,督促加工人员使用工装夹具,全面掌握产品的质量要求和岗位中所使用的技术资料。 3、合理维护、正确使用通用计量器具,以及专用验具、夹具、试验仪器或装置。预防检验器具在检验过程中发生锈蚀、碰伤、形变等现象。 4、为确保检验人员的正常检验工作,检验员原则上不被抽调到供方进行质量检验,或被安排到厂外处理其它业务。如有特殊情况需抽调检验员到厂外处理其它业务,须经质量部经理批准并做好人员调配工作,此时段出现的质量差错应由接替人员负责。 5、上道工序的零件在工序转移前须经检验员检验确认合格后方可转入下道工序的车间,同时提供详细的调度单(包括图号、数量等)。下道工序的车间有权退回无检验合格标识和详细调度单的零件,若接收了不合格或没有调度单的零件,则由接收的车间承担不合格零件的质量责任。 6、检查过程中检验员应按规定填写检验记录等质量证明凭据,做好检验标识。各部门负责人是产品质量的第一责任人,检验员无权对不合格品提出降级意见,均由产生不合格品的车间(部门)提出处置申

检验检测机构风险评估和控制程序-2016

风险评估和控制程序 1.目的 为了能够在检测工作中持续进行风险识别、风险评估和实施必要地控制措施。 2.适用范围 适用于本中心检测工作中所涉及的风险评估和风险控制领域。 3.职责 3.1 各岗位人员负责识别在检测工作中可能存在的各类风险以及风险预防和控制措施的实施; 3.2 检测业务办公室主任负责组织识别出风险的分析; 3.3 质量主管负责风险的评估和采取何种预防和控制措施 3.4最高管理者负责批准风险预防和控制的措施; 3.5 各部门负责人负责风险的监控和预防控制措施的跟踪验证。 4.工作程序 4.1风险的识别 4.1.1在整个的检测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风险 4.1.1.1检测前: a)合同评审的风险,例如:检测方法不适用与检测样品 b)样品风险,例如:检测样品信息与检测委托单不符的风险。 c)信息保密风险,例如:在与客户沟通时泄露其它客户检测过程中提供的样品、文件及传递过程中的信息 d)沟通风险,例如:未能将客户的检测需求有效地传递给相关人员风险。 4.1.1.2检测中: a)人员风险,例如:检测人员资质不足; b)仪器设备风险,例如:仪器设备未定期校准或核查; c)试剂耗材风险,例如:使用无证标准物质; d)检测方法风险,例如:未识别样品基质对检测方法带来的干扰; e)安全风险,例如生物安全、化学安全、辐射安全等方面的风险 4.1.1.3检测后: a)样品存储和处理的风险,例如:样品丢失; b)数据结果风险,例如:人为更改或伪造检测结果; c)报告风险,例如:检测报告未审核签字; d)信息安全和保密风险,例如:客户信息、报告和数据信息泄露。 4.1.2各岗位人员都有责任和义务发现和识别整个体系运行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风险,并告知检测业务办公室主任。 4.2风险的分析 4.2.1检测业务办公室主任在接到可能存在的风险情况后,立刻汇同相关部门和人员对识别出来的风险进行分析。 4.2.2分析如果风险发生,可能造成的影响情况: 1)检测数据错误 2)检测报告不准确、不规范 3)危害到检测人员的身心健康 4)影响环境等 4.2.3分析风险可能发生的频次。 4.3风险评估

产品质量控制流程图 (全图)

流程说明: 1.采购员在新增或变更供应商时,须执行《供应商质量审计管理规程》SMP-HR-0403,《变更控制程序》SMP-HR-0415,只有车间试用合格后才能评为合格供应商; 2.采购员在采购原辅料时,须执行《物料采购管理规程》SMP-HR-0309;各部门、车间、科室申报采购计划均执行本规程,采购员填写《物料采购台帐》; 3.原材料验收执行《物料验收管理规程》SMP-HR-0310,不合格原材料按照《不合格品处理程序》SMP-HR-0418执行(包括特采申请和审批),库管及时更新台帐、货位卡,做到帐卡物一致; 4.原材料只有经过QA开具《原材料放行单》后才能入库。入库前固体桶装液体可卸至待检区,槽车液体必须放行后才能卸车; 5.物料保管参照仓库五距要求及市场部仓库管理相关程序执行; 6.车间领料每批须验看《原材料放行单》,底物和部分主要原料还要有质量部的质检报告单; 7.换产品时,不用的零头(余料)须退库。退库程序参照《车间结退料管理规程》SMP-HR-0212; 8.在库物料检查异常时,须反馈给质量部; 9.生产部应制订制程物料内控标准,化验室对制程物料检验出具报告单,工序间交料须达到内控标准,下工序有权拒接不达标的上工序物料; 10.制程物料检验超标时,车间负责人应及时采取纠正措施,并写出纠正预防报告交质量部审核; 11.产成品只有取得检验合格报告单后才能申请入库,只有得到生产部、质量管理部放行审批通过后,仓库才能接收;

12.产品出库时,须质量部和公司领导审批通过才能放行; 13.销售应制订运输管理规程; 14.销售应填写销售台账,并跟踪客户使用情况,及时向质量部反馈客诉。

实验室控制程序

实验室控制程序 1目的 保证产品在研制、生产中进行的校验和试验数据的准确性,保证对测试全过程的严格控制。 2 适用范围 适用于本厂实验室的管理控制。 3 职责 3.1 计量理化部门负责本程序的归口管理。 3.2 送检单位负责填写送原材料理化试验申请单,按照有关标准或规程采取有代表性的试样。 3.2 送检材料、产品复验验收技术条件或标准必须由设计工艺部门组织编制或提供。 4 程序 4.1 本厂实验室方针: 本厂实验室业务范围参见“实验室业务范围一览表” 4.2 实验室人员管理 4.2.1 实验工作人员必须具备高中文化学历以上,对本厂产品特性较为了解,相关工作经历一年以上,能独立操作的人员。 4.2.2 实验室测试/校准人员须按《人员培训控制程序》进行相应的专业培训,经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操作,当实验新的测试程序或新设备操作规程时,须及时组织培训。

4.2.3 按《人员培训控制程序》规定做好人员顶岗计划,确保测试人员休假、生病、变动时有合适人员顶岗,制订培训计划时须注意进行交叉培训。 4.2.4 测试/校准人员应熟悉掌握操作规程,遵守校准规程,试验规程和技术规范,熟练地运用检测手段进行产品的检测和测试设备的校准,做好检测和校准记录,对签发测试报告数据和校准报告数据负责。 4.3 实验室设备管理 4.3.1 测试设备的标识、维护、校准由各专业室负责按《计量检测设备控制程序》规定执行。 4.4 测试控制 4.4.1 由设计工艺部门负责编制各项试验规程,其内容包括实验范围、使用设备、试验流程、试验性能标准等,试验规程的编制管理按《文件和资料控制程序》执行,确保为有效版本,试验规程必须符合顾客要求(包括抽样方法)并采取现行的国际/国家标准,对试验规程的制定或修改须提出报告并附有试验数据,经管理者代表(或总工程师)批准后方可使用。当使用标准外的方法时须经顾客认可。 4.4.2 所有试验规程、操作规程以及所需技术规范等均须在测试现场易于取得,供测试人员使用。 4.4.3 所使用的标准物质,如标准块、标样、标准溶液,其质量(性能)指标应符合检测规程要求,且在有效期内。 4.4.4 送检单位应严格按取样规程取样,所取试样应有代表性、

21产品实现过程控制程序

产品生产实现过程控制程序 1 目的 对生产过程实施管理控制,确保产品质量符合设计、标准和规范要求,使顾客满意。 2 适用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公司认证范围内的产品生产过程控制。 3 职责 3.1 生产部 是本程序的主管部门,负责对本程序的实施情况进行检查、监督、指导。负责公司产品生产管理的全面协调工作。负责本程序中的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新材料的开发和应用。负责对公司产品质量的监督、检查、指导。负责公司生产车间所用的原材料、半成品、生产设备的管理和使用的监督、检查、指导、协调工作。负责下达年度生产计划、编制生产统计报表,随时了解和掌握生产进度、生产中存在的问题等情况及时向公司领导报告和通报有关部门。 3.2 生产车间 负责执行生产过程管理,并结合生产特点,编制生产工艺设计、作业指导书,并组织实施;负责生产过程管理的具体实施;认真填写生产过程中产品质量和生产安全、环保的监督、检查、指导。 3.3 研究所、物流部、仓储部、质量部 研究所提供产品实现所需的技术支持;物流部负责采购生产原材料等;仓储部负责保管原材料、成品等;质量部负责对生产过程进行监测,并对购进材料,产成品进行检验。 4 工作程序 4.1 生产过程管理流程图(见下页) 4.2 生产准备 4.2.1 研究所组织技术部门及有关业务人员根据合同设计文件进行图纸设计,设计绘制出技术图纸,列出合同工程的材料表。为生产组织设计提供依据。

生产过程管理流程图 4.2.2材料表交物流部、仓储部、质量部、生产车间各一份,仓储部对材料表进行再确认。所有图纸的发放、传递和保存依照《文件控制程序》进行实施。 4.2.3 对一般工程由生产部总监批准实施;对工期紧、技术含量高、生产难度大、被公司列为重难点工程的合同,报分管副总批准后,根据批准意见组织生产。 4.2.4 生产车间要根据工程特点和需要编制作业指导书,配备必需的生产规范、生产工艺图纸等技术性文件和管理办法。 4.2.5 按生产设计要求,执行《设备管理办法》,使生产设备始终保持完好状态。生产工具的使用执行《工具管理规定》。执行《模具管理办法》,保证模具的精度,满足生产需要。 4.2.6 物流部依照《采购控制程序》的规定组织原材料、成品和半成品的采购。 4.2.7 材料检验 4.2.7.1 质量部检验人员应对所有原材料、成品和半成品进行进货检

检测检验仪器设备控制程序

检测检验仪器设备控制 程序 文件编码(GHTU-UITID-GGBKT-POIU-WUUI-8968)

一、目的 为保证所有仪器设备均能满足使用要求,满足量值溯源。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可靠,保证检验检测工作正常、有效开展。 二、适用范围 适用于本公司开展检测工作用仪器设备的购置、验收、使用、校准,维护、修理、报废等管理工作。 三、职责 3.1质检中心:负责对检验检测仪器设备的使用、维护、校准,和保养、定期维护和期间核查,使用记录,负责仪器设备的购置申请、仪器检定、维修和申请报废工作。 3.3财务资产部:负责检验检测仪器设备采购,和登记建档。 四、工作程序 4.1仪器设备的购置 4.1.1各部门根据的检测需要,提出合理有效的仪器设备配置方案,汇总给质检中心。 4.1.2质检中心提出仪器设备购置申请,填写《仪器设备购置申请表》,明确仪器设备名称、型号 规格、精度、用途、参考价格等;经技术负责人审核,总经理批准后交综合部汇总。 各申购部门有义务为质检中心提供技术上的支持,采购过程应满足《采购及委外加工控制程序》的要求。 4.2仪器设备的验收 4.2.1所购仪器设备到货后,应在合同规定期内进行验收,无验收期限规定的应在一个月内验收完 毕。 4.2.2仪器设备由质检中心组织验收,验收时应填写《仪器设备验收报告》,收集与验收工作有关 的证明材料(保修卡、售后服务保证等),必要时与供应方签订仪器设备应用技术培训协议。验收工作的有关资料及仪器调试报告汇总,交财务资产部存档。 4.3仪器设备档案管理 4.3.1质检中心负责建立仪器设备档案,内容包括:仪器设备的名称、购置日期、启用日期、使用 状态、制造商名称、标识、系列号、验收报告、检定(校准)证书、维修记录、使用说明书原件、操作规程(复印件交仪器使用者使用)、购置资料(如保修卡、售后服务保证等)、仪器设备报废单、仪器设备使用记录等。 4.3.2设备使用和维护的最新版说明书(包括设备制造商提供的有关手册)要方便相关操作人员取 用。

例行检验和确认检验控制程序

例行检验和确认检验控制程序

————————————————————————————————作者: ————————————————————————————————日期: ?

质量体系文件 例行检验和确认检验控制程序 ? 发行部门:品质部 文件编号:YXD-QP-05 版本:A0 编制: 审核: 批准: 2010年01月11日发布 2010年02月01日实施

修改次数日期修改内容/原因更改人审核人批准 一、目的: 为了保证本工厂获证产品在生产时有可靠性、安全性及与获证产品的一致性,并为满足客户要求

特制定本程序。 二、定义: 例行检验是在生产线的最终阶段对生产线上的产品进行100%检验,通常检验后,除包装和加贴标 签外,不再进一步加工。确认检验是为验证产品持续符合标准要求进行的抽样检验,确认实验应按 标准的规定进行; 三、适用范围: 本公司生产的所有认证均适用。 四、职责: 4.1 品管部:负责成品功能测试及外观、一致性等检验。 4.2工程部:负责样品机的确认检验。 五、程序内容 5.1.例行检验 5.1.1成品在加工完成后送品质部测试功能、外观、标识检查,并填写《FQC日报表》、《FQ C日报表-功能测试》。 5.1.2以上任一工序检验不通过,该工序检验员及时将其隔离并通知生产部进行返工查至检验OK为止。 5.2 确认检验 5.2.1工程部按“CCC强制性产品认证实施规则”中确认检验项目、时间、频次进行确认检验,并保存确认检验记录。 5.2.2对于本厂无能力确认检验项目,由工程部送国家认可检测机构检验,并保持检验记录。 六、相关文件 《不合格品控制程序》 《关键元器件和材料的检验或验证及定期确认检验控制程序》 七、相关记录 例行检验记录、确认检验记录 八、产品确认检验要求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