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浙江大学-董事会监督有效性研究文献综述

浙江大学-董事会监督有效性研究文献综述

浙江大学-董事会监督有效性研究文献综述
浙江大学-董事会监督有效性研究文献综述

《董事会监督有效性研究》文献综述

单祥英(浙江大学)

摘要:本文对董事会监督有效性方面的相关文献从解释理论、理论模型以及经验研究三个角度进行了综述,其中主要对影响董事会监督有效性的因素及衡量尺度作了详细分析。

关键词:董事会,独立性水平,报酬机制,信息量,监督有效性

一、引言

董事会监督有效性议题关注已有近30年历史,一方面随着董事会研究议题的深化,理论解释力不断加强以及一些有价值的理论模型(Maug, 1997; Hermalin and Weisbach, 1998; Warther, 1998; Adams, 2001, etc)出现给董事会监督职能提供了理论依据,同时通过大量实证性研究,一些经验性规律的得出使现实中董事会改革提高其监督功能提供了经验性依据。然而,董事会监督有效性问题并未得到解决,各国普遍采取提高外部董事在董事会中比例或引进外部董事以增强董事会独立性措施以及提高董事报酬的做法并未解决董事会控制代理问题无效性问题,此议题研究仍然非常迫切。而且董事会各特征与公司绩效关系及对董事会活动影响虽有大量实证研究文献出现,也得出了一些经验性规律,实证研究却存在令人很困惑的问题:对同一论题实证分析得出的结论往往不一致,甚至是大相径庭,无法用相应理论来解释这种现象。可能是不同样本取自不同宏微观环境,因此得出结论的前提假定存在差异。研究董事会如何有效监督的经济理论国外已有20多年的发展历史,而我国对此议题的研究始于20世纪90年代后期,费方域(1996)研究了董事会与董事的职责与功能,孙经纬(1997)运用实证方法研究了董事会结构与公司绩效关系。我国董事会监督有效性研究至今只有7、8年时间,随着去年《上市公司指导意见》要求上市公司引入独立董事制度,讨论重心集中于独立董事引进其意义何在?是否真能提高董事会的监督功能?独立董事引进是否与监事会职能相冲突?所有这些问题归结为一点:引进独立董事这一改革是否提高了董事会监督有效性?董事会监督有效性议题研究与国外20多年历史相比,无论是研究范围还是研究深度都无法与后者相比。所以从研究的前沿性及对重要文献的把握角度来看,本综述对文献回顾将把重点放在西方国家文献的研究上,同时尽量包含国内主要的文献。本综述的内容结构欲安排如下:1、诠释董事会监督职能的理论;2、董事会“替代”模型与“博弈”模型;

3、概述董事会监督有效性的经验研究工作;

4、小结。

二、诠释董事会监督职能的理论

1、代理理论

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提供了经营者(代理人)依照自利原则行使权力的机会,当经营者追求自身的利益而损害股东利益时,则“代理问题”就产生了,而股东自己基于股份分散也很难有效实施监督(免费搭车问题),董事会就是为了减轻经营者与股东利益冲突而引起

的代理问题而存在的重要公司内部治理机制。代理理论认为董事会为股东利益监督经营者是随着他们的激励不同而不同,因此激励是有效监督的重要预示器。董事会实施监督首要的激励是董事会独立性水平或董事会成员与当前CEO或组织的依赖程度 (Weisbach, 1988)。报酬机制也是激励董事会监督经营者的重要方面。通过提高董事证券持有量作为对董事的报酬激励,使董事的利益与股东的利益结合起来,能够有利于股东。

2、制度理论

制度理论强调制度因素如社会规范对董事会构成特征、行为特征的重要影响以及约束董事会行使权力的一种影响。制度理论强调在引导、强制并且授权行为过程中,标准的框架和规章的重要性。尤其,公司被认为是由赋予了社会性行为认知的、标准化的及调节的结构与活动所组成(Scott,1995)。已经表明,社会规范影响董事会关于CEO选择和执行补偿的决定(Zajac & Westphal, 1996)以及董事会向股东如何解释CEO激励计划的采用(Zajac & Westphal, 1995)。制度理论认为董事会组成很大程度上是由组织领域与社会范围内主要的制度化规范所决定。制度理论指出董事会独立性水平不仅由董事会组成、CEO二元性决定,而且是由制度性规范所决定,但社会性规范对董事会决策约束、独立性水平影响究竟有多大,这还未得到检验。

三、外部“替代”模型与内部“博弈”模型

董事会作为内部约束机制履行监督职能,这就引发了两个主题:一是关于董事会与经营者之间博弈行为,董事会能否有效监督经营者需看他们之间的博弈结果。这类模型围绕董事会独立性水平与董事会所掌握的信息量强弱这两条主线分析董事会与经营者(主要是CEO)之间的博弈,如Hermalin and Weisbach(1998),Warther(1998) and Admas(2001)。二是董事会作为内部监督机制与外部监督机制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外部“替代”模型反映董事会监督经营者有效性对接管市场影响以及接管市场积极性对董事会监督行为的影响这两个方面。如果董事会不能有效地对经营者进行控制,接管或债权市场会成为次佳的解决方法,另一方面积极接管市场会对董事会监督行为产生怎样影响?Hirshleifer and Thakor(1998) and Graziano and Luporini (2001)得出不同的结论。前者模型显示积极接管市场即接管可能性很高会促使董事会更严厉监督经营者,从而使董事会监督更有效。而后者模型显示积极接管市场却使董事会监督行为弱化,偏向于同经营者友好。

四、经验研究

关于董事会监督有效性议题已有大量经验研究文献出现,并且基本上围绕以下几个主题:(1)董事会独立性水平的构成特征董事会组成与规模特征如何影响董事会监督职能发挥以及公司绩效的?(2)董事会特征如何影响董事会监督行为?(3)什么因素影响董事会独立性水平以及他们如何随着时间推移得到发展?通过大量实证性研究,得出了一些经验性规律,然而对同一论题实证分析得出的结论往往不一致,甚至是大相径庭,无法用相应理论来解释这种现象。目前概括比较全的最近的文献综述见Hermalin and Weisbach(2001)。

1、董事会组成、规模对公司绩效的影响

(1)董事会组成对公司绩效的影响。有许多文献分析了董事会组成与公司绩效之间的关系,实证分析往往以外部董事在董事会中比例或外部董事比例减去内部董事比例来反映董事会独立性水平,但事实上董事会组成只是反映董事会独立性水平的构成特征,并不能完全反映其独立性。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公司制度中引入外部董事制度以及许多国家提高外部董事比例,那么“外部董事增多是否提高公司绩效?”引起广泛思考,许多论文用多种方法来回答这个问题,但得出的结论并不一致。正如Hermalin and Weisbach(2001)所指出的:董事会组成与公司绩效之间关系很有争议性,没有一致的认识结果。分析董事会组成与公司绩效关系的一种途径是检验董事会中外部董事的比例与公司绩效会计衡量(销售额/ 资产;营业收入/ 资产;营业收入/销售额等指标)。另一种途径用托宾q衡量公司绩效,反映无形资产(如治理)的增值。两种途径检验董事会组成与公司绩效关系都没有相关性。

(2)董事会规模对公司绩效的影响。大量实证研究文献得出结论:董事会规模与公司绩效呈负相关关系,如Jensen (1993)、 Lipton and Lorsch (1992) 、Yermack(1996) and Gertner and Kaplan (1996)。

2、董事会行为

(1)董事会各特征对CEO更替与公司绩效之间的影响

a、董事会组成对CEO更替的影响。

b、董事长与CEO兼任与分任的讨论。董事长与CEO是兼任还是分任也是影响董事会独

立性水平的因素之一。其监督有效性比较在实证分析中并不一致。

c、董事会报酬激励对CEO更替及公司绩效的影响。

d、其它因素。

(2)董事会与接管市场

活跃的接管市场可提供不同董事会行为之间的一种比较以及评价不同类型董事的价值。Shivdasani (1993)运用接管市场研究董事会以及在公司治理中所起的作用,董事会通过影响公司经理层与接管进程来影响接管可能性。由董事会支持经营者的公司较少可能成为敌意接管者的目标(意味着更艰巨的斗争)以及较少可能被不为经理层所支持的投标者所获得。(3)毒药丸计划。

Brickley et al (1994) 分析了董事会对采用毒药丸子决定的影响。他发现当董事会拥有大部分独立董事时对这一决策的股票市场反应是积极的。反之,当董事会没有大部分独立董事时,则是消极的。这与具有绝大部分外部董事的公司采用毒药丸子是为了促进股东利益的保护这个观点一致。而内部董事控制的董事会采用这一计划被认为是促进经营者利益的保护。

3、哪些因素影响董事会构成特征?

(1)公司绩效对董事会组成的影响。Hermalin and Weisbach (1988)发现与董事会变化统计相关的三个因素:1.差的绩效会导致内部董事离开而外部董事加入到董事会中的可能

性。2.CEO的连任与董事会的选举过程相互纠缠在一起的。3.当CEO接近离退时,公司趋向增加内部董事,他们是下一届CEO的潜在候选人。CEO改变以后,内部董事倾向离开董事会,假定这些董事失去了CEO候选资格。

(2)其它因素对董事会组成的影响。Gilson (1990)检验了破产对公司董事会的影响,发现财务危机导致更高董事会更替和减少董事会规模。Kaplan and Minton (1994) and Morck and Nakamura (1999)在治理方面对日本公司与银行作用的关系进行研究。

(3)公司特征对董事会特征的影响。Lasfer(2002)通过实证检验了董事会特征与公司价值之间的关系显著性否取决于公司发展机会这个假定。结果表明在低高发展机会的公司董事人数统计上没有差异。然而,董事会组成在这两个组中显著不同。Hutchinson, M.R. (2000) 通过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公司的投资机会与董事会中执行董事的比例高低有强相关性,且董事会组成与公司绩效关系与公司的投资机会相关。Lynall Golden and Hillman(2001)结合公司生命周期阐述董事会特征对公司绩效的影响。

五、总结

董事会监督有效性研究议题无论在理论上还是经验上都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从最早的代理理论,之后的制度理论来解释董事会监督职能,尤其用代理理论来解释董事会特征已得到广泛的认可,但是代理理论来解释董事会的监督职能也存在局限性,它忽略了影响董事会监督有效性的另一重要因素董事会的信息拥有量。关于董事会监督有效性议题研究也建立起了一些具有一定解释力的理论模型。虽然这些理论模型提供了一些见解以及解释力,然而模型基本上把董事会作为一个集合实体。但现实中,董事会由个体组成的。董事会的免费搭车问题以及CEO通过加入其中一组董事中而反对另一组董事都会影响董事会行为,这就导致了理论模型用来解释特定的董事会现象有相当大的困难了。董事会经验研究主要集中于董事会特征与董事会行为、公司绩效关系,并得出了一些经验规律。但董事会经验研究一直受传统的观点所支配:董事会组成与公司绩效之间的关系。然而,这就产生了不明确的结果以及没有多大意义的发现。目前董事会监督有效性研究最令人困惑的是针对同一议题得出的结论却完全相反,而且各有理论与经验上的支持,如:董事会独立性的增强是否提高了董事会的工作效率,是否提高了公司价值?许多实证研究显示董事会的独立性与公司价值相关性很小,那么这几年董事会组成变化外部董事比例提高以及董事会更加独立性的趋势仍在继续这一现象怎么解释?还有董事长职务与CEO究竟是分任还是兼任好? Jensen and Fama(1983)和Brickley et al.(1997)提出了完全对立的观点,前者认为两者相结合缺少公司领导层结构的独立性,从而会降低董事会监督高级经理人员的有效性,所以董事长与CEO应由不同的人担任。而后者认为两者职务的分离所产生的监督董事长的费用、信息共享的费用以及激励费用会抵消CEO与董事长职务分离的领导层结构所产生的监督优势,所以还是兼任好。两种完全对立的观点如何去看待?对同一问题的许多实证研究得出的不同结论又如何解释?

文献参考

1.Baker, M. and P. Gompers (2000) “The Determinants of Board Structure and

Function in Entrepreneurial Firms,”Working Paper, Harvard Business School.

2.Bainbridge S M.“Director Primacy: The Means and Ends of Corporate Governance”,

From: http:// https://www.wendangku.net/doc/1f18183631.html,/abstract=300860;

3.Bainbridge S M. “The Politics of Corporate Governance: Roe’s Strong Managers,

Weak Owners” Harvard Journal of Law & Public Policy 671 (1995) 18;

4.Brickley, J. A, Jeffrey L.Coles, Gregg Jarrell. “Leadership structure:

Separating the CEO and Chairman of the Board”Journal of Corporate Finance 3(1997),189-220;

5.Catherine M. Daily, Charles Schwenk. “Chief Executive Officers, Top Management

Teams, and Boards of Directors: Congruent or Countervailing Forces?”Journal of Management 1996, Vol.22, No2, 185-208;

6.Charu G. Raheja. “The Interaction of insiders and Outsiders in Monitoring:

A Theory of Corporate Boards” October, 2001;

7.Denis, D. and McConnell. “International Corporate Governance”,June,2002;

8.Hans van Ees and Theo Postma, “On the Equilibrium Relationship between Board

Size and Corporate Performance”,2002

9.Ernst Maug. “Boards of directors and capital structure: Alternative forms of

corporate restructuring”Journel of Corporate Finance(1997),113-139;

10.Graziano C and Luporini A. “Board Efficiency and Internal Corporate Control

Mechanism”, Working Paper,2001;

11.Hermalin, B. E. and M. S. Weisbach. “Board of directors as an endogenously

determined institution: A survey of the economic literature.”Working paper ,2000,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at Berkeley.

12.Jarrad Harford.“Takeover bids and target directors’incentives: The impact of

a bid directors’ wealth and board seats”, November 2000;

13.Jeffrey Lawrence, G P Stapledon, “Is Board Composition Important? A Study of

Listed Australian Companies”, September 1999;

14.John, K. and L. W. Senbet. “Corporate governance and board effectiveness.”

Journal of Banking and Finance, 22 (1998), 371-403.

15.M. Ameziane Lasfer. “Board Structure and Agency Costs”Working Paper, 10

January, 2002

16.Morten Huse, “Recent board research: Insights from across Europe on

innovations in practice, teaching and research about boards of directors and corporate governance”, European Academy of Management, May 9-11. 2002

17.Perry, T. (2000) “Incentive Compensation for Outside Directors and CEO

Turnover,” Working paper, Arizona State University.

18.Shivdasani, Anil (1993) “Board Composition, Ownership Structure, and Hostile

Takeovers,”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 16(1/2/3), pp. 167-98.

19.Vafeas, N. “Board structure and the informativeness of earnings” 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Public Policy,19 (2000), 139-160.

20.Warther V A. “Board effectiveness and board dissent: A model of the board’s

relationship to management and shareholders”Journal of Corporate Finance ,

4(1998),53-70;

21.高明华:《公司治理:理论演进与实证分析—兼论中国公司治理改革》,经济科学出版

社2001;

22.李维安:《中国公司治理原则与国际比较》,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1;

23.梁能(主编):《公司治理结构:中国的实践与美国的经验》,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0;

24.谭雪梅:《日本董事会的深层透视》,“财经问题研究”,1999(7),P59-62

25.鹤.光太郎:《转轨中的日本公司治理结构》,“比较制度分析”,2001(4),P32-41

26.费方域:《董事与董事会的职责和功能》,“上海经济研究”,1996.12,P37-40

27.平田光弘:《日本的董事会:法律·经营学的分析》,“南开经济研究”,1995(6),

P47-55

关于规范研究生撰写文献综述格式的说明

(博士、硕士)研究生文献综述 题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专业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研究方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指导教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年月日

封二:“文献综述”撰写的基本要求 1、研究生撰写的“文献综述”封面及尾页必须统一打印成“样张”的格式,并装订成册。 2、“文献综述”的结构一般包括引言、正文、结论和参考文献等部分。引言的基本内容包括毕业(学位)论文研究的主要方向,历史渊源,目前现状,存在问题及展望,阅读了那些中外文刊物;正文是综述主要内容的叙述部分:一般要叙述本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在某阶段的发展历史,已解决的问题和尚存在的问题,对当前的工作现状,今后发展趋势应作重点、详尽而具体的叙述;结论部分一般除研究所得的结论外,还概括指出研究意见,存在的不同意见和待解决的问题等;最后列举全部的参考文献。 3、“文献综述”的尾页必须填有指导教师的评语。 4、“质量评价结果”栏由研究生院组织专家评价后填写。

指导教师的评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指导教师签字: 年月日----------------------------------------------------------------------------------------- 质量评价结果: 负责人: 年月日-----------------------------------------------------------------------------------------

博硕士研究生怎样写文献综述

博硕士研究生怎样写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在硕士、博士论文写作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是论文中的一个重要章节。文献综述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论文的成功与否。 文献综述是文献综合评述的简称,指在全面搜集、阅读大量的有关研究文献的基础上,经过归纳整理、分析鉴别,对所研究的问题(学科、专题)在一定时期内已经取得的研究成果、存在问题以及新的发展趋势等进行系统、全面的叙述和评论。“综”即收集“百家”之言,综合分析整理;“述”即结合作者的观点和实践经验对文献的观点、结论进行叙述和评论。其目的并不是将可能找到的文章列出,而是要在辨别相关资料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论文来综合与评估这些资料。一个成功的文献综述,能够以其系统的分析评价和有根据的趋势预测,为新课题的确立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和论证。 一、文献综述的作用与目的 文献综述要针对某个研究主题,就目前学术界的成果加以探究。文献综述旨在整合此研究主题的特定领域中已经被思考过与研究过的信息,并将此议题上的权威学者所作的努力进行系统地展现、归纳和评述。在决定论文研究题目之前,通常必须关注的几个问题是:研究所属的 领域或者其他领域,对这个间题已经知道多少;已完成的研究有哪些;以往的建议与对策是否成功;有没有建议新的研究方向和议题。简而言之,文献综述是一切合理研究的基础。

大多数研究生并不考虑这些问题,就直接进行文献探讨,将在短时间内找到的现有文献做简略引述或归类,也不作批判。甚至与论文研究的可行性、必要性也无关。 其实回顾的目的就是想看看什么是探索性研究,所以必须主动积极地扩大研究文献的来源。也只有这样,才可能增加研究的假设与变量,以改进研究的设计。 文献综述至少可达到的基本目的有:让读者熟悉现有研究主题领域中有关研究的进展与困境;提供后续研究者的思考:未来研究是否可以找出更有意义与更显著的结果;对各种理论的立场说明,可以提出不同的概念架构;作为新假设提出与研究理念的基础,对某现象和行为进行可能的解释;识别概念间的前提假设,理解并学习他人如何界定与衡量关键概念;改进与批判现有研究的不足,推出另类研究,发掘新的研究方法与途径,验证其他相关研究。 总之,研究文献不仅可帮助确认研究主题,也可找出 对研究的问题的不同见解。发表过的研究报告和学术论文就是重要的问题来源,对论文的回顾会提供宝贵的资料以及研究可行性的范例。 二、文献综述中常见的问题 文献综述可以帮助新研究者在现有知识的基础上不断创新,所以撰写此章节时,要向读者交代论文不同于先前研究之所在。它是一个新的有关此类研究主题方面的重要的学术研究。但是研究生在撰写文献综述过程中易犯以下四种错误:

(MBA硕士论文指导3)撰写文献综述的技巧与方法

撰写文献综述的技巧与方法 张丽华王娟苏源德 摘要:阐述了文献综述的目的与作用,给读者提供了一个如何撰写好文献综述的概念、框架以及步骤,指出了写作文献综述一般常犯的错误,并推荐介绍了文献综述的四个基本步骤:概述(归类)、摘要、批判、建议。 文献综述在硕士、博士论文写作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是论文中的一个重要章节。文献综述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论文的成功与否。 文献综述是文献综合评述的简称,指在全面搜集、阅读大量的有关研究文献的基础上,经过归纳整理、分析鉴别,对所研究的问题(学科、专题)在一定时期内已经取得的研究成果、存在问题以及新的发展趋势等进行系统、全面的叙述和评论。“综”即收集“百家”之言,综合分析整理;“述”即结合作者的观点和实践经验对文献的观点、结论进行叙述和评论。其目的并不是将可能找到的文章列出,而是要在辨别相关资料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论文来综合与评估这些资料。一个成功的文献综述,能够以其系统的分析评价和有根据的趋势预测,为新课题的确立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和论证。 一、文献综述的作用与目的 文献综述要针对某个研究主题,就目前学术界的成果加以探究。文献综述旨在整合此研究主题的特定领域中已经被思考过与研究过的信息,并将此议题上的权威学者所作的努力进行系统地展现、归纳和评述。在决定论文研究题目之前,通常必须关注的几个问题是:研究所属的领域或者其他领域,对这个间题已经知道多少;已完成的研究有哪些;以往的建议与对策是否成功;有没有建议新的研究方向和议题。简而言之,文献综述是一切合理研究的基础。 大多数研究生并不考虑这些问题,就直接进行文献探讨,将在短时间内找到的现有文献做简略引述或归类,也不作批判。甚至与论文研究的可行性、必要性也无关。 其实回顾的目的就是想看看什么是探索性研究,所以必须主动积极地扩大研究文献的来源。也只有这样,才可能增加研究的假设与变量,以改进研究的设计。 文献综述至少可达到的基本目的有:让读者熟悉现有研究主题领域中有关研究的进展与困境;提供后续研究者的思考:未来研究是否可以找出更有意义与更显著的结果;对各种理论的立场说明,可以提出不同的概念架构;作为新假设提出与研究理念的基础,对某现象和行为进行可能的解释;识别概念间的前提假设,理解并学习他人如何界定与衡量关键概念;改进与批判现有研究的不足,推出另类研究,发掘新的研究方法与途径,验证其他相关研究。 总之,研究文献不仅可帮助确认研究主题,也可找出对研究的问题的不同见解。发表过的研究报告和学术论文就是重要的问题来源,对论文的回顾会提供宝贵的资料以及

硕士研究生文献综述

重庆交通大学 硕士研究生文献综述情况表 姓名 学号10802 年级2008级 专业材料学 研究方向道路工程材料 成绩 (百分制) 导师签名:年月日 重庆交通大学研究生部制 2010 年12月26日

文献综述 沥青路面受交通应力、温度应力等的影响,经过一定年限的使用后,其使用性能会出现衰减,对于行车的安全性、舒适性和经济性,沥青路面应具有足够的结构强度和稳定性,良好的表面特性等性能。因此,现已修筑好的高等级道路路面必须定期进行养护及改造。在路面养护及改造过程中,由于原沥青路面中沥青老化、结构损坏,其功能性使用性能(即平整度、摩擦系数、构造深度、噪声等)与结构性使用性能(疲劳、车辙、低温开裂、水损害与老化)的指标均不合格,需重新恢复。当病害较轻时,可以使用局部修补、微表处或者罩面等处理方式;但当病害较重,路面已经出现严重的结构性破坏时,这几种处理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养护需要,维护处理的方法就要对出现病害的沥青路面部分进行铣刨(刨除的厚度视具体情况而定)后重新铺筑沥青混合料。但刨除旧路面,用新沥青混合料重新铺筑成本太高,且会造成对旧沥青混合料的巨大浪费,同时会造成对环境的污染。因此,如何更有效地利用这些弃物即旧沥青混合料的再生技术就成了当今世界的一大难题。 掺加聚合物SBS 改性剂对基质沥青进行改性可以大幅度提高沥青的路用性能, 同时改性沥青混合料的高低温路用性能指标也比普通沥青混合料的路用性能有很大提高。我国与以上国家相比较,其利用率不足30%,利用废胶粉代替价格昂贵的SBS作为沥青改性剂,可降低修路的成本,使国家基础建设投资大大减少。改性沥青的今后发展趋势是要适应不同沥青路面面层的需要。对于重载交通, 特别是超载的沥青路面来说,要使用高粘度的改性沥青来提高沥青路面的高温抵抗车辙能力。而对于有些钢桥面来讲由于其自身变形大、受温差影响变化大, 至使其需要用高柔性及具有良好的高温稳定性、低温抗裂性的沥青混合料来作为桥面铺装。水泥混凝土桥面则需要密水、层间结合良好、抗车辙的沥青混合料。根据所修筑的道路使用功能的不同,材料的选择需要考虑多方面的问题,因此对于改性沥青种类的选择也就会有特殊的要求,要用一种改性沥青来满足所有的需要是不现实的, 应该根据不同的需要选择不同的改性沥青。 1.再生沥青混合料研究的必要性及意义 截至目前,我国公路总里程已达370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总里程6.5万公里[8],居世界第二位,仅次于美国。在我国现有公路中,20世纪90年代修建的已经陆续进入大、中修阶段。在沥青路面养护、维修和改造过程中产生了大量弃材料,通过再生加以利用是当代公路建设一项具有战略意义的重大举措,但目前我国还没有完全掌握旧沥青混合料的再生技术。沥青路面修护过程中产生大量的旧沥青混合料,将其丢弃则需将征用宝贵的土地资源进行堆放,会对环境产生新的物理和化学污染,而且对于我国这种优质沥青极为匮乏的国家来说是一种资源的极大浪费。同时,我国许多地区集料匮乏,有集料的地方也因开采集料造成森林植被的减少、水土流失,破坏生态环境,还会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

2020年研究生文献综述范文

研究生文献综述范文 博士研究生文献综述怎么写?国外专家来教你(一) 对许多刚入学的博士研究生而言,接收到博士录取通知书时是非常开心的,但这种喜悦无疑非常短暂的,毕竟接踵而来就是导师铺天盖地的任务,这耗时三五年不等甚至时间更长的课题研究基本决定了博士研究生的未来。 在这个过程中,课题研究中一重要问题就是文献课题的调研,博士研究生需要从大量的文献阅读中来确认自己研究的一系列问题,研究是否有创新性,是否立足于领域研究的专注问题,这样的研究内容是否对于领域的研究有推动意义,方案等问题。而这个过程基本就围绕研究过程中的文献综述撰写。本篇就围绕博士研究生的综述撰写进行交流,如何从茫茫的文献海洋中收集到我们切实需要的文献综述?面对这个问题是需要遵循相应的步骤与环节。 1.选题 文献综述的撰写首先要做的就是定一个选题,而这个过程在实际的导师培养过程中会基本两种模式,一是导师已按课题组的研究或基金申请情况确定了博士研究生的课题方向,这样选题基本是一个命题的情况,二是导师持开放态度,需要博士研究生在一个大方向

下自己去确定选题。第二种自由度更高,但两种方式基本的难度都不好说,各有适应的博士研究生群体,不过要想找到与自己相对适应的方式,需在读博前,和自己的导师沟通清楚。二对第二种情况,你需要在尽可能大的范围内选择,毕竟这只是一个研究的开始,如果限定得太过狭隘,容易把自己的研究课题限制住,一旦出现问题,可以调整的空间就变得非常小。但这个范围也应该有一个限制,不能盲目扩大,你至少要知道自己的兴趣或研究方向集中在哪个领域。 2.找到你搜索文献的道路 对研究生们来说,在确定你的研究课题的基本领域后,剩下的就是从Google scholar、Web of Science、百度学术等多家检索引擎上进行检索,而每一个大的领域基本要涵盖数十页,上千上万条的检索结果,如果把这些都通读完,仅仅只是看摘要那也是非常困难,几乎难以完成的事情。坦白说,你不可能将这些问题全部读完,所以你需要选择合适的文献检索方式方便从这么多结果中找到你需要的。 大部分的学术文章发表都是熟悉该领域的研究人员展开的,他们在涉及理论与相应方法时都会预估他们读者群体的情况,所以当你开始去读这些文献的时候,对于初始阅读的几篇文章,可以说需要

硕士研究生应该如何撰写文献综述

第七章硕士研究生文献综述的撰写 7.1 文献综述的概念及作用 一、文献综述的概念 文献综述是对某一学科、专业或专题的大量文献进行整理筛选、分析研究和综合提炼而成的一种学术论文,是高度浓缩的文献产品。根据其涉及的内容范围不同,综述可分为综合性综述和专题性综述两种类型。所谓综合性综述是以一个学科或专业为对象,而专题性综述则是以一个论题为对象的。 文献综述反映当前某一领域中某分支学科或重要专题的历史现状、最新进展、学术见解和建议,它往往能反映出有关问题的新动态、新趋势、新水平、新原理和新技术等等。文献综述是针对某一研究领域分析和描述前人已经做了哪些工作,进展到何程度,要求对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动态、前沿性问题做出较详细的综述,并提供参考文献。作者一般不在其中发表个人见解和建议,也不做任何评论,只是客观概括地反映事实。 二、文献综述的作用 文献综述在于高度浓缩了几十篇甚至上百篇散乱无序的同类文献之成果与存在问题或争论焦点,对其进行了归纳整理,使之达到了条理化和系统化的程度。它不仅为科研工作者完成科研工作的前期劳动节省了用于查阅分折文献的大量宝贵时间,而且还非常有助于科研人员借鉴他人成果、把握主攻方向以及领导者进行科学决策。 三、学写文献综述的意义 1、通过搜集文献资料过程,可进一步熟悉科学文献的查找方法和资料的积累方法;在查找的过程中同时也扩大了知识面; 2、查找文献资料、写文献综述是科研选题及进行科研的第一步,因此学习文献综述的撰写也是为今后科研活动打基础的过程; 3、通过综述的写作过程,能提高归纳、分析、综合能力,有利于独立工作能力和科研能力的提高; 4、文献综述选题范围广,题目可大可小,可难可易。对于毕业设计的课题综述,则要结合课题的性质进行书写。 文献综述与“读书报告”、“文献复习”、“研究进展”等有相似的地方,它们都是从某一方面的专题研究论文或报告中归纳出来的。但是,文献综述既不象“读书报告”、“文献复习”那样,单纯把一级文献客观地归纳报告,也不象“研究进展”那样只讲科学进程,其特点是“综”,“综”是要求对文献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归纳整理,使材料更精练明确、更有逻辑层次;“述”就是要求对

研究生文献综述模板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软件学院 文献综述 论文名称:国康医院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姓名:胡鹏 学号:GS0721896 专业: IT项目管理与产业信息化 学院指导教师:田志学 企业指导教师:王喜太 企业导师单位:国家康复辅具研究中心 论文起止时间:2009.4-2010.2 2010年3月

内容要求 【摘要】通过阅读大量文献资料,对信息、信息资源、信息化与知识经济的基本概念;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医院管理信息系统的组成与结构原理以及系统规划与企业流程再造、结构化系统开发方法及其应用方面都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关键词:档案管理信息技术医院系统开发 一、阅读文献概述 1、《管理信息系统》本书是根据作者多年参加信息化建设与教育工作的经验,比较系统与全面地论述了管理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结构、系统建设方法及其应用。主要内容有:信息、信息资源、信息化与知识经济的基本概念;信息技术基础知识、管理信息系统的组成与结构原理;系统规划与企业流程再造、结构化系统开发方法及其应用;原型法、面向对象方法与计算机辅助软件工程的基础知识。另外书中还介绍了企业资源计划(ERP)、供应链管理、电子商务以及会计信息系统等应用系统和两个系统开发实例。 2、《档案管理学基础》是中国人民大学信息资源管理学院编写的一部有着广泛社会影响的档案学专业教材,自出版以来一直深受广大读者的好评。本版主要修订的内容涉及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对档案价值理论的丰富与发展。本书提出了档案的"现行效用和历史效用"理论。这种理论的提出,将为我们更好地开发档案信息资源提供比较充分的理论依据。第二,对文件中心和档案寄存中心等档案管理机构的职责与任务的说明。第三,对文档一体化管理思想和文档全程管理思想的运用。第四,对档案整理改革思想的吸收及评价。第五,对档案鉴定方法中"弹性方法"的重新界定。第六,对档案宏观鉴定与微观鉴定理论的阐述。第七,对档案分等级管理和异地安全保管的理论阐述。第八,对政府信息公开条件下我国档案开放理论的重新认识。第九,对会计档案管理理论的深入研究。第十,对电子文件管理理论和方法的系统阐述。 本书自1996年5月出版第二版以来,深受广大读者青睐,为了更好地为广大读者服务,从2004年开始着他们着手对本书的一些章节的内容进行了重新修订。在力求保持原有知识体系稳定的前提下,吸收国内外的一些比较成熟的最新

硕士研究生文献综述

长沙理工大学 硕士研究生论文文献综述论文名称沥青混合料车辙实验与粘弹性分析 姓名: 学号: 学位级别:工学硕士 学科专业:道路与铁道工程 研究方向:路基路面工程 指导教师:邵腊庚(教授) 所属单位:长沙理工大学

一、前言 为了提高沥青混合料的高温稳定性,从粘弹性的角度深入分析温度、荷载、作用时间对路面车辙的影响,研究永久变形的机理,对减少路面车辙有深远的意义。 车辙是沥青混凝土路面特有的一种破坏形式,表现为沿行车轨迹产生纵向的带状凹槽,严重时车辙的两侧会有隆起变形。它主要是由于沥青混合料级配设计不合理、稳定性差或由于基层及面层施工时压密度不够,使轮迹带处的面层和基层材料在行车荷载反复作用下出现固结变形和侧向剪切而产生的一种永久变形。另外,高温、重载、低速和过大的交通量也是产生车辙的主要原因。目前国外对沥青路面的粘弹性研究主要是基层、路基永久变形的预估、理论法、经验法、力学—经验法,有限元法等。国内主要对车辙的预估,包括徐世法的“四单元五参数”模型、许志鸿的解析法模型、李一鸣的东南模型、张登良的西安公路大学模型等。 二、正文 早在1962年美国AASHO试验路研究期间,对车辙路段进行了研究,Hofstra提出的报告认为产生车辙的主要原因是剪切应力,由此结果推荐使用高强度的路面材料[1]。他认为沥青路面的变形在路表面最大,越往下越小,这一方面说明了下部抵抗塑性流动变形的能力强,同时也是因为荷载的扩散作用,下部的剪应力较小。在1962年的第一届CSDAP(国际沥青路面结构设计会议)上,壳牌石油公司提出了世界上第一个同时考虑疲劳和车辙的沥青路面结构设计方法,该方法通过限制路基顶面的垂直压应变来控制车辙[2]。1965年Dorman发展了限制路基应变的标准,使用了弹性或粘弹性的层状体系来预测路面结构的永久变形[3]。1971年Monismith对Dorman的粘弹性的层状体系方法进行了进一步研究[4]。 1972年,在第三届沥青路面结构设计国际会议上,各国的研究人员提出了一些预测柔性路面的方法,这些方法利用路面材料的基本性能,以不同的方式计算荷载和环境条件对车辙量的影响,其中Barkdale和Romain两人提出了层应变法(Layer strain methodology)[5]。这种方法的优点是考虑了沥青路面面层的变形。1982年第五届沥青路面结构设计国际会议以后,主要研究面层的车辙问题。1987年在第六次CSDAP上,有研究人员把动力蠕变试验与层应变分析结合起来预测足尺试验路面的车辙;车轮荷载和轮胎压力对沥青路面车辙量的影响;Eisenmann和Hilmer在足尺路面中采用各种轮荷载、充气压力和轮荷布置进行试验,得到了统计回归模型。1990年Krugler将车辙问题主要分为

【优质】博硕士研究生怎样写文献综述-范文模板 (3页)

【优质】博硕士研究生怎样写文献综述-范文模板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予以删除! ==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随意编辑修改! == 博硕士研究生怎样写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在硕士、博士论文写作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是论文中的一个重要章节。文献综述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论文的成功与否。 文献综述是文献综合评述的简称,指在全面搜集、阅读大量的有关研究文献的基础上,经过归纳整理、分析鉴别,对所研究的问题(学科、专题)在一定时期内已经取得的研究成果、存在问题以及新的发展趋势等进行系统、全面的叙述和评论。“综”即收集“百家”之言,综合分析整理;“述”即结合作者的观点和实践经验对文献的观点、结论进行叙述和评论。其目的并不是将可能找到的文章列出,而是要在辨别相关资料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论文来综合与评估这些资料。一个成功的文献综述,能够以其系统的分析评价和有根据的趋势预测,为新课题的确立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和论证。 一、文献综述的作用与目的 文献综述要针对某个研究主题,就目前学术界的成果加以探究。文献综述旨在整合此研究主题的特定领域中已经被思考过与研究过的信息,并将此议题上的权威学者所作的努力进行系统地展现、归纳和评述。在决定论文研究题目之前,通常必须关注的几个问题是:研究所属的 领域或者其他领域,对这个间题已经知道多少;已完成的研究有哪些;以往的建议与对策是否成功;有没有建议新的研究方向和议题。简而言之,文献综述是一切合理研究的基础。 大多数研究生并不考虑这些问题,就直接进行文献探讨,将在短时间内找到的现有文献做简略引述或归类,也不作批判。甚至与论文研究的可行性、必要性也无关。 其实回顾的目的就是想看看什么是探索性研究,所以必须主动积极地扩大研究文献的来源。也只有这样,才可能增加研究的假设与变量,以改进研究的设计。 文献综述至少可达到的基本目的有:让读者熟悉现有研究主题领域中有关研究的进展与困境;提供后续研究者的思考:未来研究是否可以找出更有意义与更显著的结果;对各种理论的立场说明,可以提出不同的概念架构;作为新假设提出与研究理念的基础,对某现象和行为进行可能的解释;识别概

硕士开题报告和文献综述模板

硕士学位论文 开题报告 选题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导师___________ 研究方向___________ 二级学科___________ 一级学科___________ 学院___________ 年月日

填表说明 1.只有学籍状态为注册或悬置的研究生才允许开题。但学籍状态为悬置的研究生只有在完成注册手续之后,开题报告及其评审结果才能被认可。 2.硕士学位论文开题报告封面及一至八项必须用计算机输入、打印。 3.开题报告为A4大小,于左侧装订成册。硕士研究生应逐项认真填写,各栏空格不够时请自行加页。 4.开题报告经指导教师审阅通过后,由硕士研究生在学科组或更大范围内宣读,并接受专家组质疑、评议。专家组由三名以上高级职称专家组成。开题报告应由硕士生导师为主体组成的评审小组评审。评审合格后,装订,学院归档留存备查。 5.硕士研究生应在选题前阅读相关领域的中外文资料,并写出不少于4000字的文献综述报告,引用参考文献的篇数不得低于本学科专业培养方案的规定。文献综述报告应反映国际和国内本领域的研究历史、现状和发展趋势。文献综述报告是开题报告的必要附件,开题报告通过后,由学院留存。 6.“参考文献”著录按照GB7714-87文参考文献著录规则执行。书写顺序为:序号〃作者〃论文名或著作名〃杂志或会议名〃卷号、期号或会议地点〃出版社〃页号〃年。

一简表

二选题依据

三研究内容 四研究方案

五研究工作进度安排 六预期研究成果 七本课题创新之处

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与研究方法

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与研究方法 硕士论文开题报告主要是给指导委员会阐明你的硕士论文将要写 什么以及为什么要写和如何写的问题。这里有几个方面: 第一,你要写什么 这个重点要进行已有文献综述,把有关的题目方面的已经有的国内外研究认真介绍一下(先客观介绍情况,要如实陈述别人的观点),然后进 行评述(后主观议论,加以评估,说已有研究有什么不足),说现在有 了这些研究,但还有很多问题值得研究。其中要包括你选题将要探讨的 问题。由于目前研究不足,所以你要研究。所以,你的硕士论文要写什 么是根据文献综述得出来的,而不是你想写什么就写什么。如果不做综述,很可能你的选题早被别人做得很深了。第二,为什么要写这个 这个主要是说明你这个选题的意义。可以说在理论上,你发现别人有什 么不足和研究空白,所以你去做,就有理论价值了。那么你要说清楚你 从文献综述中选出来的这个题目在整个相关研究领域占什么地位。这就是理论价值。 然后你还可以从实际价值去谈。就是这个题目可能对现实有什么意义, 可能在实际中派什么用场等等。 第三,如何写 在开题报告里你还应当说清楚你选了这个题目之后如何去解决这个问题。就是有了问题,你准备怎么去找答案。要说一下你大致的思路,同

时,重点阐述你要用什么方法去研究。如文献分析法、访谈法、问卷法、定量研究、实验研究、理论分析、模型检验等等。 在上述三个方面中间,文献综述是重点。没有文献综述,你就无法 找到自己的题目,也不知道这个题目别人已经做得怎么样了,所以你要 认真进行综述。当然,综述的目的还是引出你自己的话题,所以不能忘 记评述哟。 复式结构 实际上,我们在撰写论文时,并不一定要拘泥于伞式结构一种模式。应 根据论文内容的内在逻辑联系,构思有关阐析、推理及反驳等论证的实 质部分如何穿插安排、展开,才能全面、准确、简明地说明问题,可以 灵活运用“复合型结构”。其模式如图 2-7 、图 2-8 和图 2-9 所示。学术论文正文的写作,多采用伞式结构,以伞式结构作为论文的主 框架,其具体形式常见为图2-10 所示。 学术论文常采用标题和序号,因为通过它们可以鲜明地突出论文的 主要内容,使结构脉络清晰,且富有一种整洁有序、循序渐进的节奏美感。 标题和序号可分为若干个层次,编号系统常采用: 一、?? (标题) 二、?? (小标题) 1.??(次级小标题) (1)??(阐述事实小项)

硕士学位论文文献综述怎么写

硕士学位论文文献综述怎么写? 一、什么是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是研究者在其提前阅读过某一主题的文献后,经过理解、整理、融会贯通,综合分析和评价而组成的一种不同于研究论文的文体。 二、学写综述,有以下好处: ①通过搜集文献资料过程,可进一步熟悉科学文献的查找方法和资料的积累方法;在查找的过程中同时也扩大了知识面; ②查找文献资料、写文献综述是科研选题及进行科研的第一步,因此学习文献综述的撰写也是为今后科研活动打基础的过程; ③通过综述的写作过程,能提高归纳、分析、综合能力,有利于独

立工作能力和科研能力的提高; ④文献综述选题范围广,题目可大可小,可难可易。对于毕业设计的课题综述,则要结合课题的性质进行书写。 文献综述与“读书报告”、“文献复习”、“研究进展”等有相似的地方,它们都是从某一方面的专题研究论文或报告中归纳出来的。但是,文献综述既不象“读书报告”、“文献复习”那样,单纯把一级文献客观地归纳报告,也不象“研究进展”那样只讲科学进程,其特点是“综”,“综”是要求对文献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归纳整理,使材料更精练明确、更有逻辑层次;“述”就是要求对综合整理后的文献进行比较专门的、全面的、深入的、系统的论述。总之,文献综述是作者对某一方面问题的历史背景、前人工作、争论焦点、研究现状和发展前景等内容进行评论的科学性论文。

三、写文献综述一般经过以下几个阶段:即选题,搜集阅读文献资料、拟定提纲(包括归纳、整理、分析)和成文。 撰写文献综述通常出于某种需要,如为某学术会议的专题、从事某项科研、为某方面积累文献资料等等,所以,文献综述的选题,作者一般是明确的,不象科研课题选题那么困难。文献综述选题范围广,题目可大可小,大到一个领域、一个学科,小到一种算法、一个方法、一个理论,可根据自己的需要而定。 选定题目后,则要围绕题目进行搜集与文题有关的文献。关于搜集文献的有关方法,可以如看专著、年鉴法、浏览法、滚雪球法、检索法等等,在此不述。搜集文献要求越全越好,因而最常用的方法是用检索法。搜集好与文题有关的参考文献后,就要对这些参考文献进行阅读、归纳、整理,如何从这些文献中选出具有代表性、科学性和可靠性大的单篇研究文献十分重要,从某种意义上讲,所阅读和选择的文献的质量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