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十二五”时期区域经济-社会进一步协调发展总体思路

“十二五”时期区域经济-社会进一步协调发展总体思路

“十二五”时期区域经济-社会进一步协调发展总体思路
“十二五”时期区域经济-社会进一步协调发展总体思路

“十二五”时期区域经济\社会进一步协调发展总体思路

【摘要】在“十一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上,“十二五”时期区域经济、社会的进一步协调发展,应尊重客观经济规律、区域特点和低碳环保的要求,分三个阶段,有步骤、分层次地将“四大板块”和“类型区”中的经济社会资源进行挖掘、整合、调整,以达到总体综合实力的提高。

【关键词】十二五时期协调思路

“十一五”时期,我国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战略的实施既有取得的可喜成就,也有许多失误。在此基础上,遵循尊重区域经济、社会客观发展规律,尊重因地、因时、因重大事件的特殊性,尊重低碳理念的原则,综合“四大板块”和“类型区”的特点,探讨“十二五”时期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总体思路。本文分三阶段进行设计。

一、进一步推进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第一阶段

重点解决:加强和完善“四大板块”之间、“四大板块”与“类型区”之间“线”的建设;加大部分弱势地区对外开放的力度;积极发展相应产业。

1、经济发展

第一,对东部沿海的发达地区、其他“三大板块”中的发达地区及优化开发区,实施双管齐下的战略:一方面,加快高耗能、劳动密集型企业及低端产品的改造,向国内、国际有序扩散,和高精尖类企业、高端产品及生产要素向区域内的聚集;另一方面,以自主创新为主线,重点培育地区主导产业和促进产业集群的形成,实现产业结构的升级与优化。

第二,在加强和完善“四大板块”间交通线、运输线、通讯线、能源线、供排水线、城镇线建设的基础上,重点加强乡村与“四大板块”和相邻城镇间、重点开发区、老工业区、贫困地区、革命老区、少数民族地区、山区、边缘区、问题区等“类型区”与“四大板块”之间“线”的建设。“线”的建设应注重围绕原有“点”(城、镇、商业、工业、文化、机场、港口、贸易、各类服务点)和计划中将要建设的“点”进行,从而进一步加强和形成以“线”串“点”,以“点”拓展“线”的开发格局。

第三,加快中部地区综合交通、运输网络体系、物流集散地及相关配套设施的建设,使其在东、西、南、北的互动互补中进一步发挥承东启西、连南接北的枢纽作用。

第四,加快东北、中部、西部及与发达区域相邻腹地承接产业、产品转移能力的建设。

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四种模式

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四种模式 进入21世纪以来,在改革开放已近30年的中国内地,在长三角、珠三角、浙江以及福建沿海地区,区域经济的活力丝毫不弱于任何小“龙”小“虎”。 温州进入“凯恩斯主义”时代? 曾是中国民营经济发展教科书式范本的“温州模式”正在悄然发生转变。 温州这个令人惊叹的地方,生产出了占全国市场份额10%的服装、20%的鞋、60%的剃须刀、65%的锁具、80%的眼镜、90%的金属外壳打火机和90%的水彩笔。电器、泵、拉链、五金制品、汽摩配件、文教具等产业在国内也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1986年,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教授以“小商品、大市场”6字概括了“温州模式”,称其重要意义在于激活了一个民间自发的、遍及全国的大市场,并直接在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建立起了流通网络。 近年来,温州盛名之下其实难副,“前面的标兵越行越远,后面的追兵咄咄逼人”,传统产业的低技术含量和低附加值,成为影响温州竞争力和成长性的重要因素。 “温州模式”扬名世界的三件“利器”也出现了钝化的迹象:一是温州价廉物美的轻工产品频繁遭遇国际贸易壁垒,出口受阻;二是温州资本难寻出路;三是温州第一代创业者的市场精神在第二代接班人中已难觅踪迹。 温州市政府在经济发展初期的施政理念为温州民营经济的自由发展开辟了道路,但政府的公共服务职能在“无为”的旗帜下受到削弱。 2005年之后的温州经历了政府职能的一次巨大转变,从一向奉行的“无为”到“有为”,从“不管”到“强管”,招商引资成为这个地级市的“一号工程”。温州市委书记王建满表示:“如果没有外来资金的投入,没有先进设备的引进,没有先进智力的引入,温州要实现又快又好发展,难度很大。” 凯恩斯主义的出现标志着西方自由放任经济时代的结束,温州在经过20多年的自由发展之后,是否也进入了某种意义上的“凯恩斯主义”时代呢?一个强势的政府又会将“温州模式”引入怎样一条道路? 苏州模式只长骨头不长肉? “只长骨头不长肉”,对于多年来中国最耀眼的城市经济明星苏州而言,可能是最具争议的一种评价了。 所谓“苏州模式”,实际上是类似于早年日本和韩国“政府主导型”的一种经济发展模式,但又有自己的特色。政府除了提供制度和政策环境外,还通过制定非常明确的发展规划和战略来吸引外资。有外商笑称,“在苏州办事,找厂长、经理没有用,要找局长、找书记”。

2020九年级政治全册 第二单元 2.1 第二课时 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

第二课时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优先推进西部大开发,全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 域发展差距。 (1) 域合作,增强自我发展能力。 (2) 造, (3) (4) 1 A.①② C.①④ 【解析】解答表格题要求既从横向上看,又从纵向上看。本题从横向上看,城乡居 【答案】 C 2.珠江三角洲与广东东西两翼、粤北山区的经济差距,已经成为制约广东经济社会协

调发展的“瓶颈”,在省政府扶持和促动下,珠三角企业纷纷到广东东西两翼、粤北山区投资,力求最终实现共赢。对此做法认识正确的是( ) ①可以促进各地同时、同步富裕②有利于缩小地区之间的差距③有利于实现共同富裕④有利于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③④D.①②④ 【解析】此题以地方时政热点材料为载体设题,考查学生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共同富裕的认识与理解。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具体体现。在我国,共同富裕是一个过程,不是同时、同步富裕。四个选项中,“①可以促进各地同时、同步富裕”的表述是与“共同富裕”的含义不相符的,很明显是错误的;其他三个选项分别点明了实施经济帮扶的意义,是正确的。据此分析符合题意的选项是B。 【答案】 B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知识点: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 1.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逐步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城乡共同繁荣。要让广大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共同分享现代化成果。 2.在国家走向现代化的进程中,要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形成以工业促进农业、以城市带动乡村、工业与农业互惠、城市与乡村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 3.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推进区域协调发展,充分发挥各地区优势,各地区协调互补,各展所长,缩小区域发展差距。 一、单项选择题

城乡一体化与区域协调发展一试题

第一部分 ;判断题
1. 下面说法正确吗?长三角区域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也明显 加快,人流、物流、资金流、技术流和信息流在长三角区域已经 正确 能够比较自由地流通。 A. A.正确 B. B.错误 您的答案:A 答案分析: 无 正确答案:A

2. 下面说法正确吗?双带就是指我们江苏这个沿海发展带 的和东陇海发展带,其中东陇海地区是国家层面的重点开发区 域 A. A.正确 B. B.错误 您的答案:A 答案分析: 无 正确答案:A
正确 √
3. 下面说法正确吗?要推进区域的一体化进程,一是要加快 基础设施一体化,第二个就是要加快长三角地区的市场体系的 正确 一体化 A. A.正确 B. B.错误 您的答案:A 答案分析: 无 正确答案:A

4. 下面说法正确吗?主体功能区规划它具有约束性,既要约 正确 束市场主体的开发行为,不用约束政府的行为。 A. A.正确 B. B.错误 您的答案:B 答案分析: 无 正确答案:B

5. 下面说法正确吗?江苏省人口分布和经济布局不协调。区 域间功能服务和生态条件的差距还比较大,就是我们三大区域, 正确 分布还不够均匀,不够协调。 A. A.正确 B. B.错误 您的答案:A 答案分析: 无 正确答案:A


6. 下面说法正确吗?现代农业发展步伐加快,江苏坚持一手 抓粮食高产制度的普及化,提高单产水平,稳定粮的食生产, 正确 一手抓高效农业规模化,大力发展适时农业,促进了农业增效、 农民增收。 A. A.正确 B. B.错误 您的答案:A 答案分析: 无 正确答案:A

7. 下面说法正确吗?农业生产空间是叫两带三区。两带是指 沿江农业带和沿海农业带,三区是指我们的太湖农业区和江淮 正确 农业区、徐北农业区,就是苏北灌溉总渠,徐北农业区。 A. A.正确 B. B.错误 您的答案:A 答案分析: 无 正确答案:A

8. 下面说法正确吗?着力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基地建设,要充 分发挥沿海深水港口、土地、岸线爱心资源比较丰富的独特优 正确 势,集中布局发展大型生化、钢铁、造船、汽车等联合产业, 形成产业发展的规模优势和积聚效应。 A. A.正确 B. B.错误 您的答案:A 答案分析: 无 正确答案:A

9. 下面说法正确吗?具有江苏特色的统筹城乡发展的道路 的思路是以城市化带动农村,以工业化致富农民,以产业化提 升农业,我们努力构建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大力 推进城乡规划、产业布局、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和就业保障这 五个一体化,这是工作思路。 A. A.正确 B. B.错误 您的答案:A 答案分析: 无 正确答案:A
正确 √
10. 下面说法正确吗?继续深化户籍制度的改革,放宽城市 特别是中小城市的落户条件,鼓励和引导农民向城镇就近和异 地转移。 A. A.正确 B. B.错误 您的答案:A 正确答案:A
正确 √

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中)

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中)试卷 只选错的 1、在我国发展水平较低时期,产业结构从大到小排列依次为三产、二产、一产。 正确 错误 2、四大功能区以行政区划为依托,又要打破行政区划的限制,与四大板块的区域政策相结合。 正确 错误 3、城市发展要以城市经济增长速度为中心。 正确 错误 4、民生的最基本问题是“三就一保障”。三就指就业、就学、就医;一保障指必要的社会保障。 正确 错误 5、十七大报告提出的“三个转变”中要求,要把过去主要依靠第一产业拉动,转变为二三产协调拉动。 正确 错误 6、东部地区在发展现代产业服务业时,一方面要体现(),促进社会经济 市场经济规律 以人为本 以产业为中心 高科技含量 7、国土的开发密度和开发水平较高,资源及环境的承载能力却已开始减弱,这样的区域被划定为()。 优化开发区 限制开发区 重点开发区 禁止开发区 8、资源环境承载力较强,经济和人口的聚集条件较好的区域被划定为()。 优化开发区 限制开发区 重点开发区 禁止开发区

9、资源环境承载力较弱,经济和人口的大规模聚集条件较差的区域被划定为()。优化开发区 限制开发区 重点开发区 禁止开发区 10、国家依法设立的保护区被划定为()。 优化开发区 限制开发区 重点开发区 禁止开发区 11、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突破行政区划界限,形成若干带 遵循商品价值规律 遵循宏观调控原则 遵循市场经济规律 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 12、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 灵魂 基本原则 基本要求 最终目标 13、全面协调可持续是科学发展观的() 灵魂 基本原则 基本要求 最终目标 14、统筹兼顾是科学发展观的() 灵魂 基本原则 基本方法 最终目标 15、我国的政府职能包括: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 强制执行 政府援助 公共服务 财政管理 16、下列各项属于我国禁止开发区的是() 自然保护区

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需要制度创新

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需要制度创新 作者:刘勇文章来源:《中国经济时报》2009.9.9. 点击数:295 更新时间:2009-9-9 10:36:17 ——“十二五”时期制定我国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若干建议 目前,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已经进入了一个以统筹协调、缩小差距为特点的新的发展阶段,迫切需要全面系统地建立一个完善的多层次区域经济区划体系,为我国城镇化、工业化和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提供必要的基础和前提。 “十二五”时期,我国应坚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将城市群作为推进城镇化的主要手段和形式,以新的100万—200万人口城市建设为重点,进一步加速中国特色城镇化步伐,为我国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提供强大的推动力。 区域政策就是一切旨在缩小地区差距的、促进落后地区发展的政策。我国的区域政策体系应当取欧美政策之长处,并根据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特点,建立具有中国特色、规范完善和具有可持续性的区域政策体系。 未来10—20年将是我国工业化和城镇化最为重要的时期,此间我国将基本完成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历史重任。“十二五”时期是完成工业化和城镇化的重要开头,这个五年规划纲要的一些重大决策和布局安排将直接决定未来我国现代化的基本路径和总体格局。转变发展方式、优化产业结构和合理布局城乡区域经济等,都是“十二五”期间需要认真解决的一系列重大问题。这里仅就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提出一些初步的看法和建议。 一、建立完善的区域经济体系 目前,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已经进入了一个以统筹协调、缩小差距为特点的新的发展阶段,迫切需要全面系统地建立一个完善的多层次区域经济区划体系,为我国城镇化、工业化和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提供必要的基础和前提。根据发达国家的经验,中国这样的大国,完善的区域经济区划体系应该由以下四个层次组成。第一个层次——宏观区域经济层次。其目的在于从全国区域经济的整体上揭示一个大国区域经济的基本态势和特点。在自然条件背景下,综合考虑经济发展水平、人口与城镇分布密度以及宏观区域政策的制定等因素,划分若干大区域。

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论文摘要: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不仅是一个重大的经济问题,而且还是一个重大的政治和社会问题。财税政策在我国区域经济建设的不同时期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目前由于我国财税政策方面的缺陷,如分税制、税收优惠、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的不完善,阻碍了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因此要求我们合理选择和创新财税政策,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是各国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特别是经济转型或经济起飞时期都要面临的一个难题。同样,这个难题也困扰着以构建和谐社会为目标的中国。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要“落实区域发展总体战略,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我国“十一五”规划纲要中也明确指出,要根据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发展基础和潜力,按照发挥比较优势、加强薄弱环节、享受均等化基本公共服务的要求,逐步形成主体功能定位清晰、东中西良性互动、公共服务和人民生活水平差距趋向缩小的区域协调发展格局。因此,在目前以及今后一个较长时期,抑制地区经济发展差距扩大趋势,逐步缩小东中西部地区居民之间的社会福利水平差距,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重大任务,也是制定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基本出发点。 一、区域经济协调发展需要财税政策扶持 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要求做到促进国家总体发展目标的实现、逐步缩小地区之间居民生活福利水平的差距、消除地区壁垒、建立全国统一市场、形成合理的分工布局、加强区域经济发展之间的协作。国内外的研究表明,主要可以通过市场和政府这两个途径来协调区域发展。当然,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的协调是基础,而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的协调是补充,它以市场协调为对象,弥补市场失灵。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不仅是由于自然、历史等原因所造成的,同时也是因为市场机制缺陷所引起的,而市场本身并不能有效解决经济发展过程中所带来的区域之间经济的巨大差距,这就必须要由政府采取相关措施,来纠正市场机制所造成的国民经济空间结构的某些缺陷,以达到经济增长和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目标。 作为宏观经济政策调节杠杆之一的财税政策,历来是各国政府作用于经济的重要手段,它不仅起到自动调节和“熨平”经济的作用,而且对经济结构的转变、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财税政策是通过价格传导机制,投资、消费、国际贸易,公共品的供给三个方面来影响经济主体的决策行为,引导资源市场、要素市场、产品市场的重新调整,保持发达地区经济持续稳定地增长,促进落后地区经济的发展,从而实现各地区经济协调发展。 在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过程中,财税政策可以通过以下途径来干预经济:政府直接投资或运用财税政策引导私人资本流向落后地区公共产品领域,为落后地区经济发展提供更多的公共产品,逐步实现这些地区与其他地区之间公共服务水平均等化;利用财政工具对市场需求进行直接启动,如通过政府采购从产品市场上直接启动落后区域的需求,促进整体经济的区域结构性转换;通过调整产业政策,限制某些产业的区域进入或促进某些产业的区域退出;政府利用财政补贴、税收优惠等政策措施来影响私人经济主体的区域决策行为,引导私人经济作出符合财税政策导向的决策,促进要素流向目标区域。 二、现行财税政策与当前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不适应性 从建国初期到改革开放三十年的今天,财税政策在我国区域经济建设的不同时期,发挥着不同且不可替代的作用,但同时,随着时代的发展,经济的腾飞,现行财税政策与当前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也存在着诸多不适应的地方。 1953~1978年,这是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比较“平衡”的时期。那时的“平衡”是一种生产力

中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意义

中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意义 内容摘要: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不协调是一个世界性的问题,我国作为一个幅员辽阔的自然环境差异大的国家,自然也不例外。我国历史上就一直存在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问题。本文在描述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协调的基础上,具体的分析了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并提出了解决这一问题的对策,最后,点明中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 关键词中国区域经济发展东部中部西部 正文 纵观我国几十年的经济发展的历史,可以骄傲的说这是一个奇迹,中国的综合国力显著提高,国家整体国际竞争力排名世界前列。中国这条巨龙终于开始腾飞。然而隐藏在这一现象之后的危机也慢慢浮现。相对于东部来说,中西部的经济发展十分缓慢,由于历史的日积月累,改革开放后政策向东部倾斜,计划经济的转轨以及中西部地区自身的问题等,我国东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差距越来越大。如果把中国比喻为一个东方巨人的话,有人形象地称西部地区为“巨人的跛足”,这对我国的经济发展、民族团结、边疆稳定、第三步战略目标实现带来了极为不利的影响。因此,研究中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意义就显得十分必要,对我国经济的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一、中国存在巨大的经济发展不平衡 在新中国建立以后的较长时期,我国经济一直采取“两分法”,即将全国划分为沿海和内地。20世纪80年代,按经济发展水平和地理位置相结合的原则,将我国划分为东部、中部、西部三大经济带。[1] 改革开放以来,东、中、西部地区的经济都有很大的发展,但与此同时,地区间发展不协调更加突出、而且差距越来越大。 1.总体发展水平比较 西部地区国土面积占全国的71%,人口占全国的28%。但是其经济发展与其人口规模及国土面积极不相称; (1)国民生产总值 1998年,东、中、西部地区的国内生产总值之比分别为46211.50亿元、21921.37亿元、14647.38亿元,东中西部的国内生产总值之比为3.15:1.50:1,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东、中、西部分别为10032元、5258元和4123元,其中东部的上海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最高,达25192元,西部的贵州最低,为2301元,前者是后者的11倍。 (2)社会经济结构 1998年,东、中、西部的第一产业之比为1.66:1.3:1,第二产业之比为3.76:1.66:1,第三产业之比为3.55:1.42:1。由此可见,从第三产业角度考虑,东部的先进和西部的落后主要是在第二产业的发展水平上,其次是第三产业的发展水平。 企业所有制结构——以各类所有制企业工业总值占本区域工业总产值的比重来衡量,东部地区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所占的比重为40%,而其他所有制企业(包括集体企业、股份有限公司、外商投资企业、港澳台投资企业)的比重占60%;对于西部地区而言,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所占的比重为74%,其他所有制企业的

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下)试卷90分

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下)试卷90分 1、我国城乡经济社会的融合发展、公有制和非公经济的融合发展是未来经济发展的一个趋势。 正确错误 2、生产要素流动的规律是边际效益率。生产要素流向边际效益低的地方。 正确错误 3、判定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财政是否为公共财政,主要看其收入来源,而不是财政支出结构。 正确错误 4、农业现代化的一般和中国特色结合起来,才是中国特色的农业现代化道路。 正确错误 5、随着改革不断深入,我国多种经济成分不断发展,非公经济越来越少,独资企业越来越多,各种企业的财产组织性日渐增多。 正确错误 6、我国的三大产业:工业、农业、服务业。 正确错误 7、我国东部地区想继续保持经济不断增长,需要大力发展第三产业,还要向质量效益型企业发展。 正确错误 8、建国初期我国重点发展农业,优于服务业,如今世界粮食危机严重,农业仍然是优于服务业发展。 正确错误 9、十七大报告中提出,要把过去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转变为进口协调拉动。 正确错误 10、2006年国务院办公厅下发《关于开展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要求国土资源划分为若干板块实行切合实际的区域政策。 正确错误 11、优化国土开发格局分为三大功能区:优化开发区、重点开发区、限制开发区。 正确错误 12、限制开发区如自然保护区等,有不允许开发的地区。 正确错误 13、国土开发格局的区域划分,以行政区为依托,没有打破行政区划的限制。 正确错误 14、各主体功能区之间,需要西部向东部产业转移。 正确错误

15、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解决好人口、资源与环境的关系。 正确错误 16、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建立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制度,推动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融合。 一体化多元化丰富化同步化 17、十二届三中全会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提出,要实行(),所有权和经营权适当分立。 政企合并政企分开政企对立政企同步发展 18、统筹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需建立城乡统一的公共服务制度。要实现公共服务,建立完善的公共体系,实现()。 基本公共服务特殊化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重点公共服务优先化重点公共服务均等化 19、就业是民生之本,要对()进行就业援助制度。 单亲家庭军属家庭零就业家庭无子女家庭 20、建立和完善公共财政体系是加大公共服务领域投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 核心关键因素前提条件手段 2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以()为主体,各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私有制混合所有制公有制公有制和私有制 22、《企业国有资产法》的出台出台和执行,有利于建立和完善(),有利于提高我们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水平。 国有资产企业财产公共财产公有制财产 23、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按年度单独编制,纳入本级人民政府预算,报()批准。 上级人民代表大会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当地财政部门国家财政部门 24、建立起城乡公共服务的统一制度,要靠完善的公共财政体系;要靠全国形成统一、规范、透明的()。 财政直接支付制度资产异地管理制度财政转移支付制度资本经营预算制度 25、十七届三中全会的“五个统筹”提到农村服务业的发展,要与农民接受服务的能力和()相适应。 消费水平消费喜好消费环境家庭收入 26、十七大报告指出:把过去主要依靠()产业拉动,转变为一二三产协调拉动。 一二三四 27、企业自主创新的良性循环为()。①资金投入②取得技术效果③转化为经济效益④资金再投入 ①→③→②→④①→②→④→③③→②→①→④①→②→③→④ 28、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我国总体上已进入()阶段。 大力兴农先工业后农业一元结构以工促农、以城带乡 29、要建立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的制度,推动城乡经济社会发展融合是在()提出的。

区域协调发展必须落实主体功能区规划

区域协调发展必须落实主体功能区规划内容摘要:区域发展总体战略主要着眼于缩小地区差距~主体功能区规划主要着眼于国土优化开发。我们认为~区域协调发展的核心是空间布局合理化~因此~目前宜将主体功能区规划置于更加重要的位置。以主体功能区战略为主构建区域政策体系~建立区域协调发展机制~将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作为区域协调重要目标~在居民享受基本均等公共服务的基础上~促进整体经济效益的可持续提高~而不是单纯追求各地区经济差距的缩小。 地区之间协调发展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进现代化建设的关键任务。随着一系列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和政策的实施~我国区域经济格局不断改善~但区域间差距仍然巨大~促进区域协调发展~需要长期持续的努力~并应在制度建设上迈出扎实性步伐。 一、区域协调发展的核心是空间布局合理化 理论界关于区域协调发展大体有四种定义~都是从区域关系的相互联系、区域发展的相互促进、区域差距的逐渐缩小、区域利益的共同增进等方面进行刻画~侧重点有所不同~但总体上讲其视角主要集中于缩小区域经济差距和加强区域经济联系上。我们认为区域协调发展应该是:空间布局合理~总体经济社会效益最佳~人民 — , — 享受公共服务水平基本均等,公共服务主要是指义务教育、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社会保障、社会救助、促进就业、减少贫困、防灾减灾、公共安全、公共文化等,。即在居民享受基本均等公共服务的基础上~促进整体经济效益的可持续提高~而不是单纯追求各地区经济差距的缩小。 二、目前区域协调发展的成绩和问题

1、区域经济差距有所缩小~区域协调发展程度明显提高 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90年代后东部地区持续加速发展导致全国地区差距不断拉大。在区域政策和经济周期等多种力量的影响下~进入21世纪后~地区差距扩大的速度逐渐放缓~自2004年起地区差距开始逐步缩小~最近几年地区差距缩小的趋势更加明显~区域协调发展的程度显著提高。以人均GDP计算的差异系数明显体现了这一特点。 以人均GDP计算的差异系数1.1 1 0.9 0.8 0.7 0.6 0.5 0.4 1978 1980 2、区域合作日益紧密~形成了一批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城市群和1982 1984经济圈 1986 近年来~我国区域合作的深度和广度不断扩大~合作内容日趋1988 1990丰富~地区间经济联系不断增强~区域合作关系日益紧密~区域一 1992 体化程度明显加强。在推进区域合作中~城市群和经济圈开始逐步1994 1996— , — 1998

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现状分析

姓名:徐元挺学号:200701100130 院系:法学院班级:07级法学3班 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现状分析 摘要:文章探讨了东北区域内部空间结构的优化和升级问题,提出了以沈阳-大连双核心城市组合模式来推动东北区域协调发展的,并就两城市之间的协同分工政策安排进行了阐述。 一、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现状分析 在改革开放早期,国家为了搞活经济,通过实施沿海发展战略,以使珠江三角洲和长江三角洲地区加快对外开放。三十年间东南沿海地区成为中国经济的“隆起”地带。该地区的加速发展确实带动了全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实现了既定的目的。但是这种发展也因为政策性倾斜等方面原因加剧了中国不同地区、不同经济板块之间的经济发展不平衡性,从而也不利于中国经济的长期发展。 中国各地区经济发展的空间不平衡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和中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的不平衡;中国南方经济板块和北方经济板块的不平衡。为了从根本上改变这种现状,国家首先实施了西部大开发和中部崛起战略,实现东中西部地区的互补发展;其次为了振兴北方经济,国家加大对环渤海地区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 中国北方经济区域的发展与布局必须立足于东北亚区域经济板块。要想在东北亚区域经济整合过程中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就必须下大力气整合东北亚中国地区,使之形成统一的协同体。东北亚中国地区包括环渤海地区和中国东北地区,具体来说包括京津冀板块、山东半岛城市群、环渤海辽宁地区和其他东北地区及内蒙古东部地区。从发展现状来看,京津冀板块有北京和天津滨海新区的强力拉动,山东半岛城市群有青岛和济南的带动,这两个地区经济发展现状良好,而另外两个板块却发展缓慢。即东北地区的振兴事关中国北方经济的区域发展大局。 东北地区两个板块,环渤海辽宁地区的核心城市是大连,而另一地区的核心城市则是沈阳。这两个板块无论从行政区划上还是从文化历史传统上都是一脉相承的。但是在具体发展过程中这两个地区,或者说大连和沈阳两个城市的协同发展情况却并不能令人满意。因此,大连和沈阳的组合模式及协同发展有利于环渤海地区各板块间的有效整合,有利于改变中国经济“南重北轻”的格局,还有利于辽宁经济的协调发展。 二、东北区域空间结构分析 对一个区域进行空间结构分析最重要的就是评价该地区城市的竞争力状况,从而能够找到该区域经济增长的动力引擎,实现区域经济的发展。 城市的竞争力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中国社科院倪鹏飞教授认为,城市竞争力系统构成是复杂的,其众多的要素和环境系统以不同的方式存在,又处在不同的维度和层次上,它们共同集成,构成城市综合竞争力,决定城市的价值收益。根据这一思路,倪鹏飞教授编制并出版了2003年《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一书,

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差距分析

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差距分析 (一)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差距的主要表现 1、沿海与内地经济发展的差距 2、东、中、西部经济发展的差距 3、省区之间经济发展的差距 4、南北之间经济发展的差距 5、城乡之间经济发展的差距 (二)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差距的形成原因 1、历史基础 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历史差异,是构成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现实差距的重要 因素之一。 2、区位条件 区位条件是指一个地区与周围各种社会经济事物关系的总和,包括位置关系、地域分工关系、地缘政治关系、地缘经济关系以及交通、信息关系等。区位条件作为经济区域的成长基础,是一种重要的经济资源,它在实现工业化和经济起飞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甚至决定性作用。 3、制度因素 中国的改革,发展了市场经济,也同时造成了富裕的城市和东部地区更加 富裕,贫穷的农村和西部地区更加贫穷,贫富差距进一步扩大。 4、政策倾斜效应 政策的倾斜是中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主要原因。 5、人力资源差异

区域间人力资源差异是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存在差异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有 思想文化因素和教育共同组成的人力资源是区域发展的基础条件。应当看到,中国东、中、西部地区以及城市与农村之间,由于历史和现实的种种原因,思想文化和教育存在着较大差异。 (三)对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差距的评价 1、区域经济发展差距的积极意义 (1)区域经济一定程度的发展差距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动力源泉。 (2)区域经济发展的差距是区际竞争与合作的基础。 (3)区域经济发展的差距给落后地区造成一种压力。 2、区域经济发展差距的消极影响 (1)区域经济发展差距过大,会制约国民经济的总体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2)区域经济发展差距过大,会损害落后地区自我发展的能力,加剧区域经济的矛盾。 (3)区域经济发展差距过大,不利于社会公平和共同富裕的实现。 (4)区域经济发展差距扩大,不利于社会稳定和民族团结。 (四)解决中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政策思路 1、在经济全球化时代背景之下,各地区经济都应融于世界经济体系之中。 2、遵循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规律,继续允许和鼓励有优势的地区发展得更快、更好,以此引领全国经济发展。 3、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努力缓解区域经济差距扩大的趋势。 4、落后地区要加快改革开放的步伐,发挥自身优势,赶超发达地区。所谓落后地区,是指一定地域范围内经济发展水平处于低下层次的地区。它包括以下含义:① 落后地区是一个相对的地域概念。

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上)试卷90分

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上)试卷90分 1、现阶段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一个突出问题是:城乡发展、区域发展不够平衡协调。 正确错误 2、促进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是促进科学发展的核心。 正确错误 3、在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过程中,要抓好基础设施与生态环境建设,其主要依靠的手段是市场调节机制。 正确错误 4、对于东部地区而言,产品结构的调整、产业布局的调整、所有制结构的调整都非常重要。 正确错误 5、在促进中部地区崛起问题中,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需要两方面支持:一个是体制和机制的保证,另一个是资金上的支撑。 正确错误 6、在我国发展水平较低时期,产业结构从大到小排列依次为三产、二产、一产。 正确错误 7、四大功能区以行政区划为依托,又要打破行政区划的限制,与四大板块的区域政策相结合。 正确错误 8、城市发展要以城市经济增长速度为中心。 正确错误 9、民生的最基本问题是“三就一保障”。三就指就业、就学、就医;一保障指必要的社会保障。 正确错误 10、十七大报告提出的“三个转变”中要求,要把过去主要依靠第一产业拉动,转变为二三产协调拉动。 正确错误 11、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遵循市场经济规律,突破行政区划界限,形成若干带动力强、联系紧密的经济圈和经济带。” 正确错误 12、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灵魂。 正确错误 13、全面协调可持续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原则。

正确错误 14、统筹兼顾是科学发展观的最终目标。 正确错误 15、我国的政府职能包括: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 正确错误 16、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要继续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总体战略概括如下:深入推进()大开发;全面振兴()等老工业基地;大力促进()崛起;积极支持()率先发展。 西部地区;东北地区;中部地区;东部地区 东北地区;西部地区;中部地区;东部地区 西部地区;东北地区;中部地区;中部地区 东北地区;西部地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 17、进入新世纪以后,党中央正式根据邓小平同志( )的思想,提出和实施了西部大开发战略,这是党中央在进入新世纪以后对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以及整个国家发展战略的一个重大决策。 两个方针两个大局改革开放发展生产力 18、西部地区要根据自身资源、市场及各方面情况,大力发展具有( )的产业与产品。 区域特色绿色无污染高产性民族特色 19、邓小平同志提出“三步走”战略,设想在第三步(本世纪中叶)时,我国能够达到或赶上( )的水平。 发达国家中等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资本主义国家 20、作为老工业基地,( )对我国实行工业化、实现现代化建设发挥了巨大作用,具有重要地位。 东南地区西部地区东北地区中部地区 21、随着知识经济的快速发展,东北地区在体制和机制上受计划经济的影响较深,( )的调整越来越重要。 产业结构经济结构文化结构商业结构 22、党的十六大以后,我国国有资产管理体制进行了重大改革,改革( )是不断地建立并完善国有资产出资人制度。 目标方式策略核心 23、十七大报告提出,加快从()到()的转变。 经济发展方式;经济增长方式收入增长方式;收入发展方式

申论热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战略

申论热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战略 2011国家公考《申论》热点总论。 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战略之主体功能区 理论指导——《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 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 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和主体功能区战略,构筑区域经济优势互补、主体功能定位清晰、国土空间高效利用、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区域发展格局,逐步实现不同区域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坚持走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科学制定城镇化发展规划,促进城镇化健康发展。 (18)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坚持把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放在区域发展总体战略优先位置,给予特殊政策支持,发挥资源优势和生态安全屏障作用,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大力发展科技教育,支持特色优势产业发展。加大支持西藏、新疆和其他民族地区发展力度,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全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发挥产业和科技基础较强的优势,完善现代产业体系,促进资源枯竭地区转型发展。大力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发挥承东启西的区位优势,改善投资环境,壮大优势产业,发展现代产业体系,强化交通运输枢纽地位。积极支持东部地区率先发展,发挥对全国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在更高层次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和自主创新中走在全国前列。加强和完善跨区域合作机制,消除市场壁垒,促进要素流动,引导产业有序转移。实行地区互助政策,开展多种形式对口支援。加大对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扶持力度。更好发挥经济特区、上海浦东新区、天津滨海新区在改革开放中先行先试的重要作用。加快沿边地区开发开放,加强国际通道、边境城市和口岸建设,深入实施兴边富民行动。

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对策研究

北方民族大学 学年论文 论文题目 学院名称:经济学院 学生姓名:吴优 专业:经济学 学号:20100828 指导教师姓名:任志军 论文提交时间:2013年9月1日

摘要 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是市场经济发展的产物,是为了弥补市场缺陷而产生的政府对经济发展的宏观调节行为。因此,严格地说,我国的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是改革开放后才正式形成的,并越来越显示出特殊的重要性。党的十六大提出统筹区域发展,标志着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从我国经济全局进入全面实施阶段。因此,研究、完善和实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战略布局成为我国区域政策体系中最重要的、最紧迫的任务之一。本文研究得出的主要结论是:对中国这样一个幅员辽阔、多民族融合且基础较差、发展又极不平衡的发展中国家来说,促进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只要方法得当,措施得力,实现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是有可 能的。 ABSTRACT The reg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strategy is the product of the development of market economy, is in order to make up for market defect of the government's macro adjustment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Therefore, strictly speaking, China's reg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strategy is formally formed after the reform and opening to the outside world, and increasingly shows the importance of the special. The party's 16th national congress put forward as a whole the area development, indicates that regional economic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our country from entered the stage of full implementation of the global economy in our country. Therefore, the study, improve and implement the strategy of regional economy coordination development layout and become the most important thing in our regional policy system, one of the most urgent task. This paper studies the main conclusion is: the China such a large, multinational fusion and poor foundation, and the uneven development of developing countries, to promot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regional economy, have very important sense, as long as the right way, the correct steps, to realize the harmonious development of regional economy is entirely possible . 关键词: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对策 key words: regional economy;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countermeasures

中国区域经济发展

中国区域经济发展 (农经081 ) 摘要:“统筹区域发展”,是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要求之一。当前,我国正在为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而奋斗,在此发展进程中,全国各地都有自己的区域发展特色。怎样正视我国东南西北地区的差距和发展潜力,是统筹区域发展的前提之一。 关键词:中国区域经济发展 1. 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概述 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是实现经济和社会目标的需要。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相应的是:启动经济高速发展的车轮,实行非均衡发展战略;进一步加速经济发展,实行全局较均衡但局部不均衡的发展战略;保持协调发展、实现共同富裕,实行协调发展战略。 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是走向共同富裕的需要。社会主义生产的目的是为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需要,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精髓就是从“先富到后富再到共同富裕”。邓小平指出:“我们提倡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是为了激励和带动其他地区也富裕起来,并且先富起来的地区帮助落后的地区更好的发展。”在视察南方讲话中,小平同志又一次强调了这个问题,他说:“走社会主义道路,就是要逐步实现共同富裕。”同时,他又指出:“如果富的愈来愈富,穷的愈来愈穷,两极分化就会产生,而社会主义制度就应该而且能够避免两极分化。” 区域经济发展的战略,其实质是顺应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允许而不是限制一部分地区先发展起来:而其最终目的则是实现共同富裕。中央对东部沿海地区与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战略关系高度重视,明确提出了加快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战略方针,并进一步提出,“促进地区经济合理发展和协调发展。东部地区要充分利用有利条件,在推进改革开放中实现更高水平的发展,有条件的地区要率先实现现代化。中西部地区要加快改革开放和开发,发挥资源优势,发展优势企业”,要“从多方面努力,逐步缩小地区发展差距”。在“坚持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战略方针的指导下,党中央下决心加快中西部地区的发展步伐。这将使我国地区经济结构发生重要变化,与此相适应,将逐步形成地区经济协调发展的新格局,并为最终实现全国的共同富裕奠定基础。 2. 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国情 2.1 我国是个大国,经济区域众多,条件千差万别,因而区域经济发展的水平和状况有差异。

国土规划、区域规划、城市规划——论三者关系及其协调发展

国土规划、区域规划、城市规划——论三者关系及其协调发展 随着我国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纵深发展,规划作为政府干预市场的重要手段,越来越得到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我国的规划事业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大好发展时机。因此,我国各种、各级规划主管部门都在付出努力,积极推动规划工作的开展和试点工作。国土资源部在2001年开始了新一轮的国土规划试点;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以下简称国家发改委)于2003年开始了区域规划的试点工作;建设部在城市规划领域也不断进行着新的探索,为了增强城市规划的可操作性,2003年开展了以大城市为主的近期建设规划的编制。尤其是面对我国日益迫切的区域协调发展问题,国土资源部、国家发改委、建设部可以说是“三面出击”,形成了国土规划、区域规划、城镇体系规划等对“区域”的“围攻态势”,突出反映出目前我国空间规划编制与管理的无序状态。从某种角度说,大家都来关心规划,探索如何做好规划,推动规划工作的开展,是促进规划事业发展和走向兴盛的有利条件。但是,空间规划要成为政府的执行决策,要走法制化道路,要得到有效实施,就必须摆脱编制无序和管理混乱的局面。因此,从理论方法到管理实践,如何理顺国土规划、区域规划、城市规划三者之间的关系,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空间规划协调发展的一个关键问题。 1理论与经验借鉴:三者的联系与区别 1.1 国土规划、区域规划是从城市规划发展而来的 国内外规划发展历程表明是先有城市规划,后有区域规划和国土规划,国土规划、区域规划是在城市规划的基础上逐渐发展而来的,而且城市规划与区域规划及国土规划的联系非常密切,不是能够截然分割和彼此独立的。例如,1933年制定的《雅典宪章》指出:“每个城市应该制定一个与国家规划、区域规划相一致的城市规划方案。” 区域规划在西方国家出现于1920-1930年代,主要目的是要从大的空间范围协调解决城市以及区域发展中的一些问题,如城市就业问题、区域均衡发展问题等。与此同时,在城市规划中,也日益强调城市与周围地区的整体性或不可分割,如著名的“大伦敦规划”、“巴黎区域指导性规划”都突出体现了这一点。我国近年来的城市规划实践,也是越来越重视区域分析工作,注重从区域范围把握一个城市的发展。1990年代开始的城镇体系规划,就是应我国城市规划对区域背景分析的客观要求而产生的,所以说“城镇体系规划实质上就是区域规划”(仇保兴,2004)。国土规划的概念源自日本,而日本的国

2020考研政治核心考点城乡区域协调发展

2020考研政治核心考点:城乡区域协调发展 积极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是2020年实现的小康是全面覆盖的小康的重点,因此考生在进行2020考研政治复习时也要重点复习相关知识点。文都考研政治名师通过梳理和总结积极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优化现代化经济体系的空间布局的内涵和具体措施,为2020考研政治复习中的考研学子提供帮助。 一、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内涵 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并不是单纯指的城市和乡村的协调发展,同时还涵盖了东中西三大区域之间的互相促进、优势互补、共同发展。 我国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不利于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就是要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逐步缩小城乡差距、缩小区域发展差距,促进城乡共同繁荣,推动区域协调发展。 二、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措施 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措施,首先要实施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坚持协调发展理念,以优化区域发展格局、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人民生活水平大体相当为目标。具体措施如下: 1.地域协调发展 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和长江经济带发展,同时协调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推进西部大开发,加快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推动中部地区崛起,支持东部地区率先推动高质量发展,推进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 首先,要破除资源分配、市场竞争、政策扶植方面的不平衡;其次,要加强区域之间的合作,充分发挥各地的比较优势和潜力,针对各地的发展瓶颈对症下药。 2.城乡协调发展

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让广大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共同分享现代化成果;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逐步实现城乡一体化。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免收农业税、实施免费的义务教育、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社会养老保险制度。 这就是文都考研政治名师对《毛中特》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相关知识点的梳理和总结,希望2020考研学子能够考上理想院校。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