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提振消费信心 扩大消费需求

提振消费信心 扩大消费需求

提振消费信心 扩大消费需求
提振消费信心 扩大消费需求

提振消费信心扩大消费需求

一、引言

消费者的信心及其变化,是现代社会经济生活中的一个重要经济指标,它可以用来预报市场的变化。尤其在当前经济危机下,“信心比黄金更重要”。提振消费信心,是扩大消费需求的决定性的因素。由于消费者信心的主观性,国内外一般使用消费者信心指数(Inde x of Consumer Sent im ent,ICS)来表示消费信心。

消费者信心指数的概念和方法是由美国密歇根大学消费者调查中心的乔治·卡通纳(George Kat ona)在20世纪40年代后期提出的。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初期,美国经济学界许多经济学家预测战后经济仍将重复30 年代大萧条时的通货紧缩和失业的老路。但实际情况却完全出乎人们意料。与经济学家的惊恐担心相反,消费者对未来经济发展表现出了极大的信心。突出的表现就是他们将不断增长的收入投入消费,使社会总需求迅速扩大,不仅没有出现萧条,经济生活却面临着很大的通胀压力。由此,经济学界开始关注消费者的经济行为,尤其是消费者的态度和预期与宏观经济的关系。

密歇根大学的调查研究中心(Survey Research Cent er ,SRC) 也是从那时开始将对消费者经济行为的研究集中到了消费者在宏观经济中的作用上面。1946 年,SRC 接受了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的委托进行居民家庭资产负债调查。联邦储备委员会目的是为编制当年的财政平衡表而搜集居民家庭的资产和负债资料。George Kat ona 设计了消费者调查的问卷。Kat ona 长期从事心理学和经济学之间的关系研究。他认为,为了取得消费者的信任和配合,调查问卷不能直接提出“我们非常想知道你的收入和财产的数量是多少。首先请问,你的储蓄账户有多少钱?”这样的问题,而是应该从询问消费者对经济形势、就业、收入、物价的看法入手。无疑, Kat ona 的问卷取得了成功。

尽管当时主要是出于调查技术手段的考虑,但是后来的实践证明,这种侧重于消费者主观判断的调查是一种创新。根据这一调查结果,Kat ona 又进一步提出了计算消费者情绪指数的方法。后来人们又将这种情绪称做“消费者信心(confident)”,故又称消费者信心指数。经过实践的检验和不断发展,消费者情绪(信心) 指数逐渐被社会认可并接受。在美国, ICS 中的预期指数已成为美国商务部领先经济指标合成指数的组成部分,是宏观经济预测模型中的重要变量。在有效的预测国民经济的变化时,消费者信心调查所揭示的信息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二、消费者信心测度的理论基础及研究现状

(一)理论基础

从消费者信心测度出现开始,就不断受到各方面的质疑和挑战,但它最终被社会各届所接受和认可,主要是由于西方经济学消费理论的发展尤其是消费者行为理论研究的不断发展。

1、消费理论中的消费者心理和预期

凯恩斯最早建立了消费函数理论。但是凯恩斯的消费函数理论对经济发展的长期趋势解释并不成功,导致了经济学理论不仅需要研究消费者目前的消费行为,而且需要研究消费者

在整个生命周期各阶段的消费行为及其特点。后来的两位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Friedman 和M odigliani ,在他们的持久收入假说(1957)和生命周期假说(1954) 中都强调了预期在消费者目前消费和储蓄决策时的作用,提出消费行为具有“前向预期性”。

随着大量的实证分析拒绝了消费总量等于人的一生的年金收入量的假设,又有人提出了流动性约束、消费者的短视或拇指法则、收入的不固定等假设。基于这些实证分析和理论,卡通纳补充提出,耐用品支出是消费者预期改变的非常敏感的信号,并且对经济景气循环影

响很大。

2、消费者的有限理性预期理论

在行为预期理论及其测度上,学界有不同观点。在“消费者都是充分理性的”这一占主流地位的假定下,多数经济学家把决策过程抽象为是理性的个体追求主观预期效用最大化的过程。由此得出的结论是:消费者能够驾驭未来的经济环境,预期的测度只是简单的无生气的噪音,完全没有必要。还有的认为,预期是一个由过去和现在收入变化决定的内生变量,既然没有独立的新信息的作用,就可以忽略不计。另有极端的人则认为,即使消费者预期是必要的信息,但是太粗糙,消费者调查得不到精确的预期。

而以Herbert Simon 为代表的一些社会学家,包括Kat ona ,则提出了消费者是“有限理性”的观点,认为消费者行为并不是实际经济结构的被动反应。人的主观期望、个性偏好、选择意向

等都在经济活动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Simon 论证了信息、知识、动机、计算能力等如何决定预期,并提出了假设检验的方法。实证研究也多次肯定了有限理性的假设。

SRC 曾进行过一系列的专门研究,将经济学家对通胀的预测(L ivin gst on 的调查) 与消费者对通胀的预期(SRC 的消费者调查) 进行了比较。结果发现,与见多识广的经济学家相比,消费者的预期做得惊人的出色。在1981~1997 年期间消费者对美国一年以后通胀率预期的中值,不论是简单的正确性检验还是无偏性检验,其精确性都胜过经济学家。这些发现支持了Kat ona 的观点,对预期的这种经验性测度是有益的。

(二)研究现状

1、国外的研究

目前世界上已有30 多个国家和地区在编制和公布自己的消费者信心指数。还有地区性的组织在研究并发布地区范围的消费者信心指数,例如亚太地区影响力很大的万事达卡消费者信心指数,欧盟组织编制的欧盟国家经济信心指数,等等。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指数编制方法有些差异,主要表现在指数构成内容(问卷项目) 、基数(有的基数为50) 、指数如何加权、指数结果的表示方式、调查时间间隔(月度、季度、半年度) 等方面不尽相同。但其指数的方法和意义与Kat ona 的消费者信心指数没有本质区别。

(1) 美国密歇根大学SRC 指数编制

密歇根大学SRC 测度消费者信心至今已坚持了近60 年。其调查问卷包括约50 个问题,内容涉及形势、就业、收入、物价、利率、耐用品购买意愿等。指数根据问卷中的五个问题编制。

具体方法是:

首先,计算各问题相对得分Xi :Xi = Xi乐- Xi悲+ 100

其中, Xi乐—第i 问题持乐观看法的消费者比例;

Xi悲—第i 问题持悲观看法的消费者比例;

Xi—第i 问题的得分(i = 1 ,2 ,3 ,4 ,5)。100为基数。

其次,根据得分值采用算术平均法分别计算得出消费者满意指数、预期指数和信心指数。从计算方法看,该指数是通过持乐观看法与持悲观看法的比例之差反映人们的看法差异,测

定消费者整体上的心态水平。指数取值在0~200 之间。其经济意义是,如果持乐观看法的

比例高于持悲观看法的比例,指数结果将大于100 ,说明在消费者中,多数人对经济发展形

势持积极看法,整体上信心比较强。指数越高,说明持乐观看法的人数比例越高,消费者信心越强;反之,如果持悲观看法的比例大于持乐观看法的比例,指数结果将低于100 ,意味着消费者整体上信心疲弱。

(2) 欧盟的经济信心指数编制

欧盟自1972 年开始进行消费者调查。目前消费者信心指数是公布的经济信心指数ESI

的组成部分。消费者调查内容涉及对未来12 个月里家庭收入、国家经济形势、消费价格、购买大件消费品时机、储蓄时机的估计。参与指数计算的问题一共是4 个。从这4 个问题内容可知,欧盟的消费者信心仅指消费者预期。

在计算方法上,对问题的选项是5 项,即在上述3 个基本选项中间,加上2 项表示不同程度的积极或消极:“非常积极”、“积极”、“中立”、“消极”和“非常消极”,分别用PP、P、E 、M、MM 表示,则每个问题的比例差为:B = ( PP+0.5P)-(0.5M+MM) 。基数取值仍为100 。各成员国的消费者信心指数由四个问题的得分值简单平均计算,汇总的消费者预期则由各成员国的信心指数加权平均得到。

(3) 日本的消费者信心调查和指数编制

日本的消费者调查重点是了解消费者目前的感觉(情绪) 、消费支出计划、拥有的财产状况以及耐用消费品的购买上的变化。构成指数的有5 个问题。对问题的选项采用了 5 项形式,但是对 5 档结果计算比例差时分配如下的点数:积极的回答(改进+1 ,有所改进+0.75);中立的回答(无变化+0.5);消极地回答(轻微恶化+0.25 ,恶化+0) 。指数的基数为50,取值在50~100 之间。

2、国内研究

经过改革开放30年的经济发展,我国的市场格局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已经由卖方市场逐渐转变为买方市场,随着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消费开始由温饱型转变为小康型。消费需求作为最终需求,其增长逐步成为拉动经济稳定增长的中心环节,对消费者心理的研究也越来越为社会所重视。

国家统计局1997年12月开始研究和编制我国消费者信心指数,是我国经济景气指数的有机组成部分,近年来,许多地区开始编制地(市)级消费者信心指数。2003年4月,北京开始发布北京市第一季度消费者信心指数。2007年,上海财经大学上海市消费者信心指

数在2007年第二季度开始试编,并在当年第三季度正式对外发布。长沙一直以来在这个方面进行积极的探索。

3、国内外研究的启示

与美国等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在消费者信心调查的制度建设上明显落后,目前国家统计局公布了1999年以来全国消费者景气指数(包括消费者预期指数、消费者满意指数、消费者信心指数)等,但数据公布的全面性及透明度均无法与发达国家相比。但随着消费对经济增长贡献的逐步提高,通过研究消费者的行为及情绪的反映,预示经济走势和消费取向,以此来判断经济走势就显得尤为必要。因此,借鉴国外消费者调查制度和消费者指数的构建经验,进一步建立和完善适合中国国情的消费者信心调查制度很有必要。

(1) 抽取样本要兼顾调查成本与抽样误差

一是单一抽样方法很难满足我国的实际情况。随机抽样方式简便易行,但误差不易控制,这也是该调查受到质疑的原因之一;密歇根大学采取的电话号码簿分层抽样方法很难覆盖我国幅员广阔的农村地区,并且随着移动电话普及率的提高以及人口流动性的提高,城市中固

定电话的覆盖面也不断下降。因此抽样时,应考虑我国地域、城乡、职业、年龄、学历、就业年限、民族习惯等的分布特征,根据户口、身份证等其它要素进行分层抽样,确保样本的代表性,减小抽样误差。

二是抽样要控制总样本量,在误差允许范围内使总样本最小。样本过少很难将异常波动去除,造成较大的误差,但样本过大会造成调查费用大幅提高,因此在设计样本时要进行详细论证,兼顾成本与收益。

(2) 采取灵活易行的调查方式

根据经验,作为被动的数据采集方式,邮寄访问难以保证问卷回收率,数据质量也不稳定;

一般派调查员登门造访不受欢迎,这不仅成本较高又费时,而且由于受访者配合度低,使得访问成功率日益下降。相比之下,我国目前城镇、农村居民家庭电话已得到普及,电话访问较前两种调查方式,具有成本低、效率高、时间易控制的特点,但要注意对访问员进行系统、科学的培训,提高询问能力。另外,可以借助某些服务窗口如储蓄网点、商场柜台、市场摊点等,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来完成问卷调查。

(3) 问卷设计要捕捉到被调查对象的实际消费心理

一是问卷设计应建立在深入理解和分析被调查群体的消费心理和消费习惯的基础之上,体现我国国情。虽然一些国外专家研究发现,就业问题对消费支出的解释能力最强,但鉴于我国劳动力市场流动性相对较低的特征,就业方面的问题也不宜涉及过多。二是尽管国外消费者的长期预期对大件消费品的实际消费具有预测能力,但考虑到转型期我国经济社会结构的较大变化,居民对未来很难做出合理预期,或基于长期预期做出消费决策,因此问题的时间跨度不宜过长。三是在问题数量上删繁就简。调查问题设计过多,不但会降低调查对象的配合意愿,调查难度和成本增加,而且也会稀释一些核心问题在指数中所占的比重,从而降低指数的有效性,一般而言, 5~6个问题能充分满足信息量。

(4) 指数合成稳定有效

一是指数计算方法应符合国际惯例,具有国际可比性,便于与其它国家进行比较分析。二是编制方法力求数据平滑。由于指数编制方法不同,密歇根大学指数比大企业联合会更平稳,而消费者信心指数只有出现大的波动才能影响消费支出,消费者信心指数的过度敏感,不仅无

助于预测消费,反而会削弱制度本身的预测能力。

(5) 结果定期快捷发布

一是尽可能扩大数据发布范围,提高调查影响力。二是提高数据透明度,增强数据使用者信心和数据应用深度。三是严格数据发布程序,定期、定时、定渠道发布数据。

(6) 建立健全调查数据定期评估机制

一是初建制度时的评估。国外消费者问卷调查受到关注与其长期的数据积累不无关系,要借鉴国外消费者信心调查制度的各项经验与教训,在制度建立之初,要从调查的有效性、成本收益乃至调查组织的各项技术内容等进行科学、系统的论证、评估,防止在制度长期实施过程中出现大的变动。二是数据初步积累后进行再评估,通过与实际统计数据的印证分析,不断修正调查设计与历史数据。三是数据积累到相当程度后,进行系统、深入的研究,挖掘调查数据的信息价值,提高调查数据的公信力和利用程度。

三、长沙市消费者信心调查研究的背景

根据消费者信心指数的理论和方法,吸取国际上对消费者信心指数的研究成果,同时密切结合长沙市经济社会发展的的具体情况,我们设计和编制了长沙市消费者信心指数编制方案。

(一)编制长沙消费者信心指数的意义和目的

通过调查了解和掌握长沙城镇、农村居民对总体经济、就业、收入、生活质量、消费环境、物价、购房、购车、旅游等状况的判断及未来走势的信心情况;研究和判断长沙市宏观经济状况及发展趋势,增强长沙市社会经济调查工作的预见性、主动性、适时性;为政府制定宏观经济政策提供依据;为社会各界的经济工作提供重要的信息。

(二)构建长沙消费者信心指数的主要内容

核心内容:①经济总体状况及未来趋势;②就业状况及未来趋势;③物价状况及未来趋势;④收入状况及未来趋势;⑤生活水平状况及未来趋势;⑥购买耐用消费品状况及未来趋势。

特征指标:①性别;②年龄;③文化程度;④婚姻状况;⑤就业情况;⑥参加社会保险情况;

⑦收入情况。

(三)构建长沙消费者信心指数指标体系

注:国际研究机构通常以未来六个月为消费者预期的期限,本文暂且以未来一年为消费者预期的期限。

(四)消费者信心指数编制方法

1、总指数

消费者信心指数=(消费者即期指数×W1+消费者预期指数×W2)/100

W 为权数,W1+ W2=100%。其中: W1 =40%, W2=60%。

2、大类指数

消费者即期信心指数:是反映消费者对当前经济运行、就业环境、消费环境、收入水平、生活质量、物价状况等方面的满意程度,以及对住宅、轿车、耐用消费品和外出旅游等消费行为判断的指标。

计算公式:

消费者即期信心指数=(宏观经济环境即期信心指数×W1+收入即期信心指数×W2+生活质量即期信心指数×W3)/100

W 为权数,W1+ W2+W3=100%。其中: W1 =30%, W2=30%,W3 =40%。

消费者预期信心指数:是反映消费者对未来一年内对经济运行、就业环境、消费环境、收入水平、生活质量、物价、股市走势,以及对住宅、轿车和耐用消费品等方面变化走势预期的指标。

计算公式:

消费者预期信心指数=(宏观经济环境预期信心指数×W1+收入预期信心指数×W2+生活质量预期信心指数×W3)/100

W 为权数,W1+ W2+W3=100%。其中: W1 =30%, W2=30%,W3 =40%。

3、中类指数

各小类指数合并成中类指数时暂时采用等权进行。

4、小类指数

某一指标即期(预期)信心指数=[100×①%+50×②%+0×③%-50×④%-100×⑤%]+100

①%、②%……⑤%:分别表示被访者对“当前某地区(省、市、县等)的某一指标的选项回答百分比,100为基数”。

选项回答百分比=(选项回答频数÷该问题的有效样本数)×100%。

(五)长沙消费者信心指数值的经济含义

长沙消费者信心指数值的经济含义:按照国际惯例,指数的取值介于0和200之间,100为消费者信心强弱的临界点,表示消费者信心呈一般状态。指数大于100时,表示消费者信心偏向增强,指数值越接近200,表示消费者信心越强;反之,指数小于100时,表示消费者信心偏弱,越接近0,表示消费者越悲观、信心越弱。

(六)数据采集方法

为了更准确地测度和把握消费者对国家经济形势、社会就业状况、个人预期收入、个人生活质量、国家消费政策、物价走势等情况的主观判断和心理感受,同时考虑数据收集成本和时效,即为了在效率与成本间找到一个平衡点,我们认为在调查方法上应运用抽样调查的方法,在数据收集上应采用问卷式方法。

1、调查方法

由于城镇居民消费者信心指数是建立在对城镇住户消费者进行随机抽样访谈的基础上的。因此,本调查采用直接入户的形式开展调查。具体的抽样方法:

(1)调查城市和县城采用划类选点随机抽样的方法确定。其中:城市:按照地理位置和人口规模将所在省所有城市划分为若干类。在每类中,按各城市就业者年人均工资从高到低排队,依次计算各城市常住人口累计数,按照人口比例概率抽选所需数量的调查城市。县城:将所在省所有县按地理位置和城镇人口收入水平排队,随机等距抽选所需数量的县城。

(2)调查户(样本量)抽选采取多阶段分层随机等距PPS抽样方法抽取样本,调查户样本量为常规城镇住户调查户数。

(3)根据纯随机理论,采用二维随机表,在确定的调查户内抽选被访问居民。

2、调查对象

城市市区和县城镇(区)居民委员会行政管理区域内的住户及农村农民家庭户,包括:①户口在本地的常住非农业户;②户口在本地的常住农业户;③户口在外地,居住在本地区半年以上的非农业户;④户口在外地,居住在本地区半年以上的农业户。调查包括单身户,但不包括集体户中的单身者。本调查以居民户为调查统计单位,对象界定为以上四类居民户年满18-65周岁的居民户户主。

3、调查问卷(附件)

(七)数据处理

采用VFP编写的长沙市消费者信心指数调查数据处理系统进行数据处理。(具体处理方式见附件)

(八)调查周期和数据发布

消费者信心指数的调查、发布工作在一些西方发达国家,目前已实现按月进行,考虑我市的实际情况,可按季度或年度开展此项调查工作并进行数据发布。根据不同的需要,发布的数据可以是单一的消费者信心指数即总指数,或是一整套指数(包括总指数、大类、中类和小类指数),也可以是其中的任何一类指数,还可以发布不同阶层的一整套指数。

四、长沙当前的消费信心状况

面对去年下半年开始席卷全球的经济危机,党和政府沉着应对,提出保增长、扩大内需,改善民生的目标。“信心比黄金和货币更重要”,消费者信心成为战胜当前这场经济危机最重要的武器。为了正确了解我市居民的消费心态,消费信心,消费结构。国家统计局长沙调查队在全市范围内组织开展了消费者信心指数调查。本次调查结果表明:面对经济危机,长沙居民消费者信心偏向增强。

按照国际惯例,消费者信心指数的取值介于0和200之间,100为消费者信心强弱的临界点,表示消费者信心呈一般状态。指数大于100时,表示消费者信心偏向增强,指数值越接近200,表示消费者信心越强;反之,指数小于100时,表示消费者信心偏弱,越接近0,表示消费者越悲观、信心越弱。本次调查长沙消费者信心指数达到109.2。其中城镇消费者信心指数为109.5,农村消费者信心指数为108。城乡居民消费信心偏向增强。

面对当前的国际上发生的经济危机,我市各项经济指标保持了良好的运行态势,到2

月止,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2.4%,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33.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9.6%。长沙居民即期消费信心保持良好,调查结果表明:长沙居民即期消费信心指数为106.8。其中,城镇即期消费信心指数为106.3,农村即期消费信心指数为108.5。

随着政府启动内需的各项政策的制订和落实,长沙消费者对未来半年或一年内的消费信心明显增强。长沙居民预期消费信心指数为110.8,比当前信心指数高4个点。其中城镇居民预期消费信心指数为111.6,农村居民预期消费信心指数为107.6。

下文将分篇论述。

(一)宏观经济好转,居民消费信心偏向增强

这次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给长沙带来了比较大的影响,突出表现在中小企业经营和销售的困难,房地产的销售不畅,下岗就业压力增大等方面。为了应对金融危机,市委市政府采取了一系列举措,长沙经济社会发展仍然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对完成全年确定的12%

的增长充满信心。

到2月止,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137.85亿元,同比增长12.4%,增速回落8.4个百分点,工业用电量增长15.05%;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63.84亿元,同比增长33.9%,增幅同比提升9.8个百分点,房地产开发投资37.83亿元,增长13.7%,住房销售面积增长1.1%;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256.29亿元,同比增长19.6%;进出品总额(海关口径)同比下降20.3%,其中出口总额下降20.2%,进口总额下降20.4%;利用外资项目(企业)为10个,同比减少4个;完成财政收入62.41亿元,同比增加22.48%;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比年初增加存款410.50亿元,其中城乡居民储蓄余额比年初增加存款166.41亿元,金融机构贷款余额比年初增加436.16亿元。全市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为100.4,居民商品零售价格总指数为99.1,其中城市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为100.1,城市居民商品零售价格指数为

97.8。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4574元,同比增长10.1%,人均消费性支出2525元,增长11.9%。

宏观经济信心指数由消费者对经济整体状况、就业信心和物价水平的信心构成。当前我市良好的宏观经济数据,大大提振了消费者对我市宏观经济发展向好的信心。从消费者信心调查结果分析:消费者对当前宏观经济信心指数为107.3,消费者宏观经济信心偏向增强,未来半年至一年内我市宏观经济信心指数为108.9,消费者对我市经济发展的前景向好充满信心。从构成消费者判断当前宏观经济好坏的三个方面来看,即期经济整体状况指数高达122.7、即期就业信心指数为99.9、即期物价水平信心指数99.4。

可以看出,消费者对当前我市经济整体状况满意度较高,对经济整体状况信心指数达122.7。有45.1%的被访者认为目前我市经济状况很好和较好,只有4.5%的被访者回答较差。

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许多外向型企业需求明显不足,大量外出务工的民工回流,许多大学生也面临相当大的就业压力,即期就业信心指数为99.9,低于100,表示当前消费者就业信心偏向减弱,消费者对当前就业信心不足。

2008年我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比上年同期上升5.2%,物价出了明显涨幅,特别是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的食品类价格涨幅达到14.4%,消费者已经明显感到了物价上涨给生活带来的压力,特别是对中低收入居民家庭影响更加明显。在调查中,有超过15%的消费者表示对当前的物价水平较不满意和很不满意。即期消费信心指数偏向减弱,为99.4。

面对国际经济危机,我们党和政府采取了一系列宏观调控政策来保持经济快速增长,这些政策目前已经取得明显成效,这此政策和措施也成为了消费者对未来信心的重要支撑。在未来半年到一年内消费者预期宏观经济信心指数达108.9,构成消费者判断未来宏观经济好坏的三个方面:预期经济整体状况信心指数为115.3,预期就业状况信心指数107.4,预期物价水平信心指数103.9。

我市消费者对未来宏观经济信心明显高于即期,这表明消费者对当前政府采取的各项提振经济政策充满信心。消费者预期宏观经济信心指数高于即期1.6个点。其中预期经济整体状况信心指数低于即期指数7.4个点。随着国际金融危机的见底,经济形势的好转,消费者对国家在未来半年至一年内出台比现在更加刺激经济的政策可能性较小。预期就业信心指数比即期高7.5个点,随着我市经济的快速发展,消费者对我市未来就业信心明显增强。随着新一轮经济的发展,消费者预期未来物价的上涨的概率将大大增加,认为未来半年至一年内我市物价水平将有所提高或提高很多的消费者33.8%,消费者对预期物价水平的信心指数升至106.3。

(二)长沙市居民收入对消费的影响

根据城镇住户调查指标,可支配收入是指调查户可用于最终消费支出和其他非义务性支出以及储蓄的总和,即居民家庭可以用来自由支配的收入。而消费性支出是指调查户用于满足家庭日常消费需要的全部支出。影响个人消费的因素有很多,如收入水平、商品价格水平、利率水平、消费者偏好、年龄构成、风俗习惯等等。西方经济学理论代表凯恩斯认为:随着收入的增加,消费也会增加。收入直接制约着消费,而收入分配的严重不均,不仅会使社会中产生不安因素,而且会大大影响消费的需求。

收入对消费具有决定性的作用,那么在现实生活中,收入是否是影响消费的主要因素,他们两者之间是不是存在长期的稳定关系。国内一些学者通过统计软件,运用统计方法,已经取得了相关的成果。如张平等进行的天津市城市居民收入与消费支出定量及实证研究,杨兵等进行的天津市居民收入与消费关系的统计分析及对策研究。

那么,长沙市城市居民可支配收入与消费性支出之间是否存在长期稳定的关系?人均可支配收入对消费的影响究竟有多大?收入的增长对消费者信心的影响程度如何?我们在国内学

者研究的基础上,通过统计方法进行分析,根据实际情况,探讨两者之间的关系。

1、收入与消费的关系

按照一般规律,收入与消费高度相关。根据长沙市1980-2007年长沙市月人均可支配收入和月人均消费性支出的统计数据,我市月人均可支配收入和月人均消费性支出的相关系数高达0.99以上,高度相关。

长沙市月人均可支配收入与消费性支出数据表 1

为了使数据更具有可比性,我们以1980年全市消费者价格指数为基期,基期消费者价格指数为100。用各年全市的消费者价格指数除月人均可支配收入,得到实际月人均可支配收入,记为S。用各年全市的消费者价格指数除月人均消费性支出,得到实际月人均消费性支出,记为Z。为了减少时序数列的异方差,我们对S和Z进行取对数处理,记为LNS和LNZ。经过计算,LNS和LNZ的相关系数达到0.991131。高度正相关。

2、因果关系检验

理论上收入与支出高度相关,但两者之间并不一定存在因果关系。为了确定收入是影响支出变动的主要原因,我们对二者进行Grange因果关系检验。

结果如下:

从表中可以看出,原假设“LNS does not Gran ger Cause LNZ”在滞后期为1、2时均被拒绝,表明收入LNS是支出LNZ的Grange原因。

研究相关关系的通常做法是根据现有的样本建立比较合适的回归方程。而在进行传统的回归分析时,要求所用的时间序列必须是平稳的,否则的话会产生“伪回归”的问题。然而,现实中的经济时间序列通常带有非常明显的变化趋势,都是非平稳的。从LNZ和LNS的变化趋势图可以看出,收入和支出均带有非常明显的增长趋势。

这种变化趋势破坏了回归的平稳性假定,为了使回归有意义,可以对其实行平稳化。一般的做法是对水平序列进行差分,然后用差分序列进行回归,但这样通常将丢失水平序列所包含的有用的信息。协整理论提供了一种处理非平稳数据的方法。

3、协整分析

协整指的是尽管就单个时间序列而言是非平稳的,但是两个或两个以上时间序列的线性组合却是平稳的。协整分析涉及的是一组变量,它们各自都是不平稳的,但它们一起漂移。这种变量的共同漂移使得这些变量之间存在长期的线性关系,因而使人们能够研究经济变量间的长期均衡关系。协整的意义就在于它揭示了一种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满足协整的经济变量之间不能相互分离太远,一次冲击只能使它们短时间内偏离均衡位置,在长期中会自动回复到均衡位置。

对于两个具有各自长期波动规律的变量,如果它们之间是协整的,则它们之间存在一个长期的均衡关系。反之,如果这两个变量不是协整的,则它们之间不存在一个长期的均衡关系。

(1) 平稳性检验

为了避免出现“伪回归”的现象,我们首先将利用Dicky&Fuller提出的考虑残差项序列相关的ADF单位根检验法,检验变量的平稳性。然后对非平稳性变量进行处理,使之成为平稳性时间序列。

分别对LNS和LNZ进行ADF检验,结果如下:

注:检验类型(c,t,k)分别表示ADF检验中是否会有常数项、时间项趋势以及滞后阶数。

从表中可以看出,LNZ和LNS的ADF值都大于5%检验水平下的临界值,由此可以得出结论:LNZ和LNS都是非平稳序列。

分别对LNZ和INS的差分序列进行ADF检验,结果如下:

从表中可以看出,INZ和INS的一阶差分ADF值都小于不同检验水平下的三个临界值,由此可以得出结论:INZ和INS均为一阶单整,INZ和INS之间可能存在协整关系。

(2)协整检验

根据变量LNS、LNZ绘制散点图,可以看出,INS和INZ之间存在比较明显的线性关系。

首先用OLS法估计两者之间的回归式:

LNZ=0.220261+0.920684LNX R2=0.987 (1)

可以看出,R和R2 接近于1,这表明模型的模拟效果非常好。F检验的相伴概率为0,这表明变量之间呈高度线形,回归方程高度显著。

一般而言,由于经济变量的滞后性,经济时间序列常常存在自相关性。为此,我们绘制残差(et,et-1)的散点图。从图中可以看出大多数点落在第一三象限内,可以断定残差序列呈现正自相关。模型存在自相关性。

为了不使自相关性影响到模型的可*性,根据相对收入假说,考虑加入适当的滞后项,设定改进模型为:

LNZ t=C0+C1LNS+C2LNSt-1+C3LNZ t-1+u

利用最小二乘法估计参数,得到模型:

LNZ t=0.113418+0.875271LNS-0.536483LNS t-1+0.625106LNZ t-1R2=0.991 (2)

同样可以看出,R2 接近于1,这表明模型的模拟效果非常好。F检验的相伴概率为0,回归方程高度显著。

通过对残差项进行平稳性检验,可以看出,其ADF检验值为-3.040229,小于5%显著水平下的检验值-1.9552。所以残差序列是平稳的。从散点图分布也可以看出,该模型不存在自相关性。

由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LNZ和LNS这两个时间序列虽然都不是平稳的,但他们的组合却是平稳的。这两个时间序列是协整的,他们之间存在长期稳定或均衡的关系。这表明可支配收入和消费之间存在长期关系。模型(2)即是描述这种长期关系的关系式。

(3)建立误差修正模型

DLNZ t=0.737949DLNS t-0.080454 D(LNS t-1)+ 0.339884 D(LNZ t-1) -0.004596 E t-1(3)消费敏感程度模型:DLNZ=0.884420231999DLNS (4)

对以上模型分析得知,本期消费主要受本期收入影响,本期收入对消费的弹性系数为

0.875271;上期收入对本期消费的弹性系数为-0.536483,相比较后得知,消费与收入同向变化。上期消费与本期消费也呈同向变化趋势。

4、长沙市居民收入与消费研究结论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得出结论:

(1)长沙市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和消费性支出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收入对消费的影响巨大。每收入增加10%,将拉动消费增加7.38%。因此,提高居民收入水平,特别是低收入家庭生活水平,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消费对经济的拉动作用。

(2)长沙市的人均消费性支出还受上期收入和消费的影响,尤其是上期支出的影响。说明我市居民具有一定的消费惯性,容易受以往消费习惯的影响。上期消费增加10%,本期消费将增加6.25%。其影响力相当巨大。如果上期收入增长10%,本期消费将减少5.3%。上期收入的增加意味着本期的收入相对减少,居民对收入的变化较为敏感。

(3)长沙市消费对收入的敏感程度较高。这表明短期的消费刺激政策将对消费带来强有力的促进作用。

(三)我市居民家庭对未来收入信心增强

从前文的分析可知:我市的收入和消费存在长期稳定的关系,本期收入变化1%,将引起消费变化0.737949%;上期收入变化1%,引起本期消费变化-0.080454%。收入的增长对消费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近年来,居民消费需求增长放缓,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居民对未来收入的预期不稳定。随着医疗、教育、住房等市场化改革的推进,加之社会保障制度的不完善,使得居民家庭对未来支出风险的负担加重。随着金融危机的来临,越来越多的人受到失业及收入下降的威胁。由于对未来收入与支出的不可预见,许多居民家庭不得不厉行节约,使居民家庭可用于当前消费的可支配性收入减少。

由于居民家庭对未来收入的不乐观,从而导致消费倾向减弱,居民消费需求的减弱,将影响整个宏观经济的回升。因此,提高居民家庭收入水平,提升居民收入预期是当务之急。

为了了解长沙居民对当前收入的态度和以后收入的预期,国家统计局长沙调查队对当前即期收入信心指数和未来半年到一年的预期收入信心指数调查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表明:全市(包含市区、城镇、农村)收入信心指数为104.74。其中,即期收入信心指数为102.4,预期收入信心指数为106.3。预期收入信心指数高于即期,表明我市居民对未来的收入持乐观态度。

1、三成以上居民户认为目前家庭收入比上一年要好

调查结果表明,有1.4%的居民户认为目前家庭收入比上一年“增加很多”,29.7%的居民户认为家庭收入“有所增加”。43.4%的居民户认为“基本不变”。认为“有所减少”和“减少很多”的居民户分别占调查居民户总数的22.8%和22.4%。

2、1/3的居民户家庭认为未来一年家庭收入将比现在好

调查结果显示,0.7%的居民户家庭认为未来一年家庭收入将比现在“增加很多”,33.4%

的居民家庭认为收入将“有所增加”。认为“基本不变”的占到44.8%,认为“有所减少”和“减少很多”的分别占到调查户居民家庭总数的20.0%和 1.0%。

比较得知,认为我市居民家庭未来收入将持续增加的居民户家庭增加了3.0%。同时,认为我市居民家庭未来收入将持续减少的居民户家庭也减少了4.2%。说明越来越多的市民家庭对未来的收入充满信心,认为未来一年的收入将会持续增加。

3、城镇居民家庭对收入预期较好,农村相对较差

为了比较不同区域的居民家庭对收入的信心指数,我们将所有的调查居民家庭按城镇、

农村进行区分。结果表明,城镇居民家庭对未来收入的预期较好,而农村则相对较差。

可以看出,和城镇居民家庭相比,农村居民家庭对即期和预期的收入信心均比较差。这

和当前的金融危机不无关系。金融危机发生后,部分在沿海城市企业务工的农民工失去工作回家务农,务农所得和务工所得的差距较大,由此农村居民家庭对未来的收入预期较低。

4、大力提升居民家庭收入预期,扩大即期消费

要扩大内需,扩大广大居民的即期消费需求,一般的认为主要是要设法扩大城乡居民的即

期收入。其实,居民收入的增长并不是扩大居民当前消费的唯一决定因素,如果居民预计今后的消费支出将会增大,或者预计今后的收入将会减少或增长很少,那么居民当前的收入增长

就会转变为储蓄。因此, 最根本的办法就是设法降低广大居民对于消费支出的预期和提高广大居民的收入预期,才能促使广大人民群众扩大即期消费。

我市当前的收入信心指数为107.4,表明我市居民家庭当前对收入的预期信心偏向增强。三分之一的居民家庭对收入的持续增加充满信心。但仍然有三分之二的居民家庭认为收入将保持现状甚至下降,居民家庭收入预期亟需大力提升。为此,我们建议:一是提高就业率,建立工资增长机制。调查发现,由于失业导致收入与消费预期的下行比较严重。要提高收入,首先就要提高就业率。让更多的人就业才能让更多的人有收入,才能带动更多的消费。应采取多种措施,帮助想就业者就业,并实现已就业者工资的持续增长。

二是加快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增强居民预期的稳定性。不少居民家庭为了应付将来在子女上学、就业、养老、医疗、住房和提高受教育水平等方面的开支,将现有的收入尽量积蓄起来。居民家庭预期支出的加大,加剧了居民“惜购”心理,不少居民对消费品的购买出现观望状态。由此我们应该加快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步伐,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完善社会统筹和养老保险制度;加大健全农村保障制度的力度。

三是逐步建立城乡低收入者救助制度。针对低收入居民的特殊需要和实际困难,应建立健全与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相配套的,包括医疗救助、教育救助、住房救助等在内的各项特殊需要救助制度。

(四)长沙就业与居民消费

一般而言,失业率上升,居民收入相对减少,从而引起居民消费支出的减少。失业率下降,居民收入相对增加,从而引起居民消费支出的增加。失业率对居民消费支出理论上应产生逆向拉动作用。

通过比较2003-2007年长沙城镇失业率和城市消费性支出的变动情况,可以看出,长沙城镇失业率和居民消费支出之间的变动关系,呈现出此消彼涨的逆向效应。失业率对居民消费支出产生一定的逆向拉动作用。

下文从影响就业的因素及就业对消费的拉动作用进行一系列的探讨。

1、影响就业的根本因素

影响就业的两个根本因素是生产率和消费需求量。当消费需求量一定时候,生产率提升将意味着满足同样的生产将不需要现有的人工数量,就业量将会减少,反之亦然。当生产率一定的时候,消费需求增加,满足需求所需要更多的人工进行生产,就业量将会增加,反之亦然。换言之,生产率对就业呈反向作用,消费需求量对就业呈正向作用。拉动消费需求将促进就业,而提高劳动生产率将减少就业。

2、就业与消费的关系

我国的消费需求和消费结构的现状

我国的消费需求和消费结构的现状 [摘要] 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具有拉动作用, 决定着经济增长速度的快慢和质量的高低。而我国目前的消费需求处于不足状态,这与利率等因素有关,同时消费与投资又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互相影响和促进。 一、中国消费需求的现状 消费需决定一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我国现阶段的消费需求占国生产总值比重偏低且增长缓慢,因此扩消费,把经济增さ闹饕У愦由煊蜃频较研枨罅煊蚴且院罄 梅⒄沟墓丶? 我国消费需求不足的主要表现 1.消费在经济增长中所占比重偏低。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平均消费水平为78%~79%,而我国1996年~2002年各年的年均最终消费率仅为50%多。 2.居民收入增速放缓、城乡差距拉大。 3.体制性障碍导致居民收入与支出预期出现明显反差。原来由政府和国有企业向城镇居民提供的就业、住房、医疗、养老、子女教育等保障,转变为居民自己承担。因此,增加储蓄就成为居民的选择。 4.边际消费倾向呈现下降趋势。有资料表明,我国边际消费倾向自1995年以来呈现出明显的下降趋势,同时导致了投资对经济的拉动作用削弱。 对扩消费的建议:(1)提高居民收入。(2)控制居民收入差距的扩大。(3)积极发展消费信贷。 (4)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提高居民消费倾向。 二、利率对消费的影响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利率是一个有用的宏观经济调控手段,利率下调对于降低企业的利息负担,激发企业的投资热情,增加投资需求,肯定是有积极作用的,同时也会刺激居民的消费热情,减少储蓄。反之,利率上升则会抵制需求的增长。降低利率能从消费和投资两方面扩大需,把经济带入“扩大消费需求——带动投资回升——促进经济增长——消费需求继续扩大”的良性循环,增添启动经济新的拉力。 不能否认,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利率是一个有用的宏观经济调控手段,但是,在我国目前的条件下,利率调整在改变城乡居民的储蓄—消费决策方面的作用却很有限,我们不能寄厚望于 降低利率以刺激消费。但是利率调节作用,在不同的经济背景下,其作用方式、作用力度和传导机制是迥然不同的。在经济过热的情况下,实际利率往往较低,中央银行通过较大幅度提高存款名义利率,对于提高居民储蓄倾向、保持储蓄稳定增长、抑制消费膨胀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而在调节通货紧缩时,调低利率只能是劝导性的,人们储蓄收益减少,并不足以产生强制的作用,还得看其他因素。我国前六次利率大幅度下调,从效果来看,并未对居民消费需求产生预期的刺激作用,只是在一定程度上延缓了居民消费增长幅度加速下滑的势头,减轻了国 有企业的利息负担。相反,降息却可能使人们进一步对前景看淡,越发要把钱存入银行来买一个安全。由此可见,利率杠杆是有缺陷的,应用也是有条件的。 三、投资与消费的关系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投资与消费之间的关系是相互影响、相互推进的互动关系,是以消费引导投资为前提,以投资和消费的良性循环为基础,通过投资和消费的互动来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首先,消费需求增长受到投资需求增长的制约,要以投资需求的相应增长为保证。其次,投资需求的增长受到消费需求增长的制约,只能在消费需求所限定的空间围得到实现。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投资需求的增长最终仍然需要依靠消费需求的增长来实现,其自身不可能成 为经济增长真正和持久的拉动力量。没有消费需求增长的支持,投资需求增长形成的新增生产能力将会大量闲置,不论是投资需求拉动的经济增长还是投资需求增长本身,都不可能持

影响消费者行为的个人因素上

第三章影响消费者行为的个人因素(上 目标:消费者的感知觉和情绪情感(概念、特点 ; 消费者需求的特征和种类; 消费需求对购买行为的影响; 应用:用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分析具体的消费行为; 运用有关动机的理论来激发消费者的购买动机 一 . 消费者的感知和情绪 1. 消费者的感觉: 概念 特性:感受性 适应性 对比性 2. 消费者的知觉: 概念 影响知觉的因素 特性:选择性、理解性、整体性、恒常性 错觉:图形错觉、时间错觉、其他

消费者的知觉过程:展露、注意、理解3. 消费者的社会知觉: 内容:对人的知觉(表情、性格 人际知觉 角色知觉 自我知觉(生理,社会,心理的自我 社会知觉误区:第一印象 晕轮效应 心理定势 刻板印象 期望效应 习惯定向 假定相似性偏见 行动者——观察者偏见 4. 消费者的情绪、情感 情绪和情感的区别和联系 特点:两极性、扩散性

分类:按性质(快乐、愤怒、恐惧、悲哀、喜爱 按发生的强度、速度、持续时间(心境、热情、激情 按情感的社会内容的性质(道德感、理智感、美感 影响消费者情绪、情感变化的主要因素(购物环境、商品、服务的影响 二 . 消费者的需要 1. 概述: 特征:对象性、无限性、层次性、可变性、发展性 类别:按需要的起源,分为天然性需要、社会性需要; 按需要的对象,分为物质需要、精神需要 按需要实现的程度,分为现实需要、潜在需要 2. 消费需要对购买行为的影响: 消费需要决定购买行为 其强度决定购买行为实现的程度 需要水平不同影响消费者的购买行为 3. 需要层次论: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生理—安全—社交—尊重—自我实现 三 . 消费者的动机

税收强制执行措施详解

税收强制执行措施详解 知识,感谢您的关注。 一、税收强制执行措施的适用对象 与税收保全措施只适用于纳税人不同,税收强制执行措施的适用对象既包括纳税人,又包括扣缴义务人、纳税担保人及其他当事人。 (一)从事生产、经营的纳税人、扣缴义务人。 1、从事生产、经营的纳税人。这里有两种情况:一是未按规定期限缴纳税款的(第40条);二是在税务机关依法进行检查时,有逃避纳税义务行为,并有明显的转移、隐匿其应纳税的商品、货物以及其他财产或者应纳税收入的迹象的(第55条)。 2、未按照规定期限解缴税款的从事生产、经营的扣缴义务人(第40条)。 (二)未按照规定期限缴纳所担保税款的纳税担保人(第40条)。 (三)对税务机关的处罚决定逾期不申请行政复议也不向人民法院起诉,又履行的当事人(第88条)。 《税收征管法》既有针对纳税人、扣缴义务人的处罚款,也有对其他单位和个人违反税收法律、行政法规的处罚规定。因此,上述当事人的范围是非常广泛的,而不仅限于纳税人、扣缴义务人。 二、税收强制执行措施的实施范围 税收强制执行措施的实施范围包括应纳税款、滞纳金和罚款。 新《税收征管法》明确了税务机关对应纳税款、滞纳金、罚款都可以实施强制执行措施,但执行的程序和时限有所不同。与税收保全措施不同的是,强制执行措施无论在征收管理阶

段还是在检查阶段实施,都是对已超过纳税期的税款进行追缴,因此,都是税款与滞纳金一同执行。而对罚款的强制追缴必须等复议申请期和起诉期满后才能执行。 三、税收征管过程中可以采取强制执行措施的环节 在征收、管理、检查三个环节,税务机关均可采取税收强制执行措施。在征收、管理环节,可按照新《税收征管法》第40条、68条、第88条第3款的规定采取强制执行措施;在检查环节,可按照第55条的规定采取强制执行措施。 四、税收强制执行措施的实施 根据新《税收征管法》,税务机关可以采取的强制执行措施有两种: 一是书面通知开户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从其存款中扣缴税款、滞纳金或者罚款。 二是扣押、查封、依法拍卖或者变卖其价值相当于应纳税款、滞纳金或者罚款的商品、货物或其他财产,以拍卖或变卖所得抵缴税款、滞纳金或者罚款。 五、税收强制执行措施实施程序 (一)税款、滞纳金的强制执行程序 1、一般程序(第40条) 第一,责令限期缴纳。纳税人、扣缴义务人、纳税担保人在规定的期限未缴纳或解缴税款或提供纳税担保的,主管税务机关应责令其限期缴纳。 第二,县以上税务机关批准。责令限期期满,仍未缴纳的,经县以上税务局(分局)局长审查批准,可执行强制措施。 第三,实施前述两项措施扣缴或抵缴税款、滞纳金。在强制执行措施中,扣押、查封、依法拍卖或者变卖等行为具有连续性,即扣押、查封后,不再给纳税人自动履行纳税义务的时间,税务机关可直接拍卖或者变卖,以其所得抵缴税款。 需要注意的是,税务机关实施扣押、查封时,必须有2人以上在场,并通知被执行人或者他的成年家属到场,否则不能直接采取扣押和查封措施。但被执行人或者成年家属接到通

扩大消费需求的思路与对策

扩大消费需求的思路与 对策 文稿归稿存档编号:[KKUY-KKIO69-OTM243-OLUI129-G00I-FDQS58-

崇信县“十二五”期间扩大消费需求的 思路与对策研究 “投资、消费、出口”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近年来,崇信县经济的增长主要靠投资拉动,消费需求一直处于疲软状态,“十二五”期间要实现加快建设和谐富裕新崇信和全省经济强县目标,就必须着力扩大消费需求,充分发挥流通引导生产、指导消费的功能,促进城乡居民消费扩大和消费结构升级。 一、基本思路 “十二五”扩大消费的基本思路是: 1、继续以扩大汽车、住房消费为重点,促进汽车、住房消费热点不断扩散,切实改善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 2、着力培育和扩大服务性消费,包括旅游、交通通讯、休闲、健身、社区服务等发展型和享受型消费,尤其要重点发展旅游和社区服务,把扩大服务性消费作为“十二五”乃至今后一个时期新的消费增长点,以满足不同层次消费群体和个性化消费需求的需要。 3、适度鼓励投资型消费,把房地产市场、汽车市场和股票市场联动作为扩大投资型消费的重点,发挥财富效应对扩大消费需求的积极作用。 4、培育和扩大农村消费需求,要以新农村建设为契机,在继续普及家用电器、交通通讯、摩托车等一般耐用消费品消费的基础上,把住宅、汽车、电脑等信息产品以及休闲旅游等作为“十二五”扩大农村消费的着力点,促进农村居民消费普遍由生存型逐步向发展型、享受型转变。

5、发展培育新的消费增长点,反对奢侈、浪费型消费,促进和谐消费、绿色消费。围绕提高居民消费能力,改善居民消费预期,改善消费环境,加快改革和制度创新,清除制约消费增长的体制性障碍。 6、加快推进城市化和城乡居民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完善消费政策,尽快形成与经济发展战略转变相适应的消费模式和消费环境,从而实现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 二、对策建议 扩大内需已成为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战略性问题,要从根本上解决投资与消费的扭曲结构,使消费增长进入长期持续的快速上行通道,更需长期的努力,但必须采取措施,下大力气解决。 1、政府管理部门要转变观念,把扩大内需的重点从投资转向投资与消费并重 拉动消费,扩大内需,是近年来每次经济工作会议上政府提出的要求。扩大内需已经到了必须高度重视且非解决不可的地步。我们必需改变在经济发展中“重积累、轻消费”的传统办法,改变百姓“重储蓄、轻消费”的传统观念,把思想和行动集中到中央扩大消费的精神上来。目前社会再生产环节的主要矛盾已由生产转为消费,消费将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引擎,政府的主要精力也应随之转换,从研究生产和供给,逐步向研究消费和需求上转变,重新调整“三驾马车”驱动姿态。着力从体制上和政策上去调整消费结构,启动不同层次的消费需求,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2、实施扩大就业发展战略,稳定收入预期,提高消费信心

税收保全措施与税收强制执行措施的区别讲解学习

税收保全措施与税收强制执行措施的区别 税收保全措施和强制执行措施 ①税收保全措施是指税务机关对可能由于纳税人的行为或某种客观原因,致使以后的税款的征收不能保证或难以保证的案件,采取限制纳税人处理或者转移商品、货物或其他财产的措施。 税收保全措施有两种主要形式:一是书面通知纳税人开户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冻结纳税人相当于应纳税款的存款;二是扣押、查封纳税人的价值相当于应纳税款的商品、货物或其他财产。 税收保全措施的实施应经县以上税务局(分局)局长批准。 个人及其所抚养家属维持生活必须的住房和用品,不在税收保全措施范围之内。 ②税收强制执行措施 强制执行措施的使用范围仅限于未按照规定的期限缴纳或者解缴税款,经责令限期缴纳,逾期仍未缴纳的从事生产经营的纳税人、扣缴义务人、纳税担保人。税收强制执行措施的实施必须坚持告诫在先的原则。 采取税收强制执行措施的程序包括:(1)税款的强制征收;(2)扣押、查封、拍卖或者变卖,以拍卖或者变卖所得抵缴税款。 采取税款强制执行措施时,对纳税人、扣缴义务人、纳税担保人未缴纳的滞纳金必须同时强制执行,但不包括罚款。 对于被执行人必要的生产工具、本人及其所供养家属的生活必须品应当予以保留,不得对其进行扣押、查封、拍卖或者变卖。 首先,强制执行措施与税收保全措施之间只有可能的连续关系,但没有必然的因果连续关系。也就是说,强制执行措施之前不一定有税收保全措施做铺垫,而税收保全措施的结果也不一定就是强制执行。 另外,还要注意比较记忆税收保全措施和税收强制执行措施的关系和异同点:主要相同点: ①批准级次相同,都是县以上税务局(分局)局长批准。 ②个人及其所抚养家属维持生活必须的住房和用品,不在税收保全措施和强制执行措施范围之内。 主要不同点: ①被执行人范围不同。税收保全措施的使用范围只涉及从事生产经营的纳税人;强制执行措施的使用范围除涉及从事生产经营的纳税人之外,还涉及扣缴义务人、纳税担保人。所以从被执行人角度看,强制执行措施比税收保全措施的涉及面要广。 ②执行限度有差异。税收保全措施执行限度应当以应纳税额为限;而采取税收强制执行措施时,对纳税人、扣缴义务人、纳税担保人未缴纳的滞纳金必须同时强制执行,但不包括罚款。这里体现的政策精神是:滞纳金是纳税人未按规定期限履行纳税义务而被课以的新的给付义务,是税款的正常延伸 税收保全和强制执行措施新思考 一、征收环节税收保全措施与检查环节税收保全措施的区别

影响消费者消费的因素

影响消费者购买行为的因素有哪些 姓名:何亮班级:2010级汽车一班 学院:工学院学号:20140654110 正文: 人们的消费行为、购买决策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文化、社会、个人和心理等因素的影响。 一、文化因素 (一)文化 文化所包含的潜在元素有:价值观、文字、语言、伦理道德、风俗习惯、宗教仪式、法律及产品和服务等,它们是人类欲望和行为最基本的决定因素,对消费者的行为具有最广泛和最深远的影响。文化不仅影响人们对特定商品的购买,还作用于消费者信息搜集和价值判断,即文化以多种方式作用于个人购买决策。 (二)亚文化 1.民族亚文化。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存在不同的民族,而民族文化在预测消费者购买习惯、消费偏好时是非常重要的参考依据,它就像一个标签,标识出自己和其他人。同一个民族的人拥有相似的思想、认知和相似的消费行为,在不同的民族间则会有较大差异。 2.宗教文化。世界上存在许多不同的宗教,不同的宗教信仰有不同的文化倾向和戒律,从而形成对商品的不同的偏好和禁忌,使分属不同宗教群体的消费者在购买行为和消费习惯上表现出各自的特征。 3.种族亚文化。各个种族都有自己独特的生活习惯和文化传统,他们的购买行为各不相同。 4.区域亚文化。不同的区域具有不同的地理特征、气候特点,赋予了人们不同的体质和性格。这种差异自然会在商品购买过程中表现出不同的消费决策模式。(三)社会阶层 社会阶层是指一个社会中具有相对同质性和持久性的群体,它们是按等级排列的,每一阶层成员具有类似的价值观、兴趣爱好和行为规范。消费者往往会把产品的品牌和服务与特定的社会阶层联系,许多产品是针对特定社会阶层而设计的。工薪阶层的消费者通常从实用的角度评价商品,而中上阶层则更看重产品的风格和时尚。 二.社会因素 (一)参照群体 参照群体对消费者购买行为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1.参照群体为消费者展示出新的行为模式和生活方式。 2.由于消费者有效仿或反对其参照群体的倾向,因而消费者对某些事物的看法和对某些产品的态度也会受到参照群体的影响。 3.参照群体的促使人们的行为趋于一致化,从而影响消费者对某些产品和品牌的选择。 (二)家庭

扩大消费需求促进经济发展

扩大消费需求促进经济发展 (经济形势专家谈) 尹世杰《人民日报》(2009年7月20日07 版)当前,在国际金融危机导致世界经济衰退、我国出口疲弱的情况下,我们不仅要深刻认识消费需求的拉动作用,而且要充分发挥消费需求的导向作用,努力扩大消费需求,从而实现扩内需、保增长、调结构的目标。 市场经济是需求导向型经济,而市场需求中最重要的是消费需求,因为它是最终需求。马克思指出,如果没有消费,生产就没有目的。英国经济学家马歇尔认为,一切需要的最终调节者是消费者的需要。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研究经济发展,必须首先考虑消费需求问题。在当前国际金融危机导致世界经济衰退、我国出口疲弱的情况下,尤其应重视发挥消费需求的作用,努力扩大消费需求,从而实现扩内需、保增长、调结构的目标。 扩大消费需求作用重大 消费需求是拉动社会经济发展的最终力量。扩大消费需求,提高消费水平和质量,能够提高消费力,进而提高生产力,促进消费力与生产力之间形成良性循环,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直接体现社会生产目的。只有扩大消费需求,才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实现社会生产目的,促进人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从而真正体现以人为本。 直接拉动经济增长。只有扩大消费需求,才能提高消费水平和质量,促进消费结构优化升级。消费结构优化升级会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形成新的消费热点和新的经济增长点,从而形成消费需求与经济增长之间的良性循环,促进经济不断发展。

有利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扩大消费需求,对经济发展不仅有拉动作用,而且有导向作用;改善消费需求,不仅能引导消费合理发展,而且能引导投资方向;重视消费需求,不仅能避免盲目投资、无效投资,而且能根据消费需求的新变化,及时发展相应的产业和产品,提高产品科技含量、文化含量,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从而有利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效益和水平。 有利于促进社会和谐。消费需求扩大了,就能使居民消费由以生存消费为主逐步转变为以享受和发展需要为主。这就要求加快发展第三产业,特别是发展文化、教育、科技和生活服务等产业。第三产业大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这些产业发展了,就能吸纳大量劳动力,缓解我国的就业压力。同时,这些产业的发展还有利于提高人的素质,促进社会文明。 当前消费领域存在的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乡居民消费需求不断扩大,消费水平和消费质量逐步提高。但也要看到,消费领域还存在不少问题。这些问题在我国经济受到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的严峻形势下显得更为突出,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投资率偏高,最终消费率偏低。我国最终消费率(总消费在GDP中的比重)2000年为62.3%,2005年为51.8%,2007年为48.8%。最终消费率之低,是世界上少有的。2003年,低收入国家最终消费率为79.7%,中等收入国家为71.7%,高收入国家如美国为86%(2002年),世界平均为79.1%。我国比这些国家要低20—30个百分点。最终消费率偏低,意味着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偏小,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不足。 产业结构不合理,不能适应消费结构升级的要求。例如,我国第三产业发展滞后,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几年来一直在40%左右,而世界平均为67.9%(2003年),其中美国为75.3%、法国为72.8%、英国为72.4%。我国相差20—30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发展滞后,就难以适应消费结构优化升级的要求,就会制约消费需求扩大。 消费环境存在不少问题,消费成本偏高。在生态环境方面,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还较为严重;在市场环境方面,假冒伪劣商品和服务还不时危害消费者;在

税收强制执行决定书

税务局(稽查局) 税收强制执行决定书 (扣缴税收款项适用) 税强扣〔〕号 :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规定,经税务局(分局)局长批准,决定从 年月日起从你(单位)在的存款帐户(帐号:)中扣缴以下款项,缴入国库: 税款(大写):(¥) 滞纳金(大写):(¥) 罚款(大写):(¥) 没收违法所得(大写):(¥) 合计(大写):(¥) 如对本决定不服,可自收到本决定之日起六十日内依法向 申请行政复议,或者自收到本决定之日起三个月内依法向人民法院起诉。 税务机关(签章)

年月日 使用说明 1.本决定书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第三十八条、第四十条、第五十五条、第八十八条,《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实施细则》设置。 2.适用范围: (1)税务机关对从事生产、经营的纳税人已采取税收保全措施,但纳税人逾期未缴纳税款时使用; (2)从事生产、经营的纳税人、扣缴义务人未按规定的期限缴纳或者解缴税款,纳税担保人未按规定的期限缴纳所担保的税款,由税务机关责令限期缴纳,逾期仍未缴纳时使用; (3)税务机关对从事生产、经营的纳税人以前纳税期的纳税情况依法进行税务检查时,发现纳税人有逃避纳税义务行为,并有明显的转移、隐匿其应纳税的商品、货物以及其他财产或者应纳税的收入的迹象时使用; (4)当事人对税务机关的处罚决定逾期不申请行政复议也不向人民法院起诉、又不履行时使用。 3.本决定书抬头填写纳税人、扣缴义务人或者纳税担保人的具体名称。 4.“经税务局(分局)局长批准”横线处填写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规定具有审批权限的税务局(分局)局长所在税务机关的具体名称。 5.“在的存款帐户(帐号:中扣缴以下款项)”横线处填写纳税人、扣缴义务人或者纳税担保人开户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的具体名称。

我国消费需求面临的问题和对策

我国消费需求面临的问题和对策 在标准的宏观经济模型中,一国经济的均衡状态由供给与需求的对应关系所决定,当供给与需求相等时,经济就达到了其相应的均衡态。从需求的角度来看,一个开放经济的增长取决于消费需求、投资需求和出口需求三个因素的共同作用。消费、投资、出口共同决定了经济增长的速度和质量,被称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从一定意义上讲,经济增长和发展的最终日的是要提高居民的社会福利水平和生活质量,消费需求才是最终需求,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也更为持久和相对稳定。因此,从长远的角度看,扩大消费比增加投资和刺激出口对经济发展具有更为重要的意义。 消费需求是形成购买力的有效需求。在产品和劳务有效供给的前提下,消费需求的形成最终取决于以下几个因素的共同作用:可支配收入、消费意愿和预期、消费环境和市场发育程度以及财富存量、居民的年龄结

构、消费习惯、利率等因素。 可支配收入是影响消费需求的决定性因素。居民的可支配收入由持久性收入和暂时性收入两个部分组成。消费者对不同类型的收入变动会做出不同的反应,其中,持久性收入是影响消费的最重要因素。根据持久收入假说,收入稳定的人具有较高的边际消费倾向,而收入相对不稳定的人具有低的边际消费倾向,且明显低于建立在持久收入基础上的平均消费倾向。消费环境及市场发育程度主要包括消费者选择的自由、价格的竞争和放开程度、消费者权益的维护、不确定性和消费性基础设施建设等。这些因素一方面制约着消费者对消费品和消费方式的选择,也是消费过程的信息成本及交易成本的决定因素,从而对消费需求的扩张产生重要的影响。 一、我国消费需求不足的现状及成因 1、消费需求不足的主要表现 消费在经济增长中所占比重偏低,比例失衡。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平均消费水平为78%—79%,美国、英国等发达国家的

中国消费者购买行为特征分析

中国消费者购买行为特征分析 由于互联网商务的出现,消费观念、消费方式和消费者的地位正在发生着重要的变化,互联网迅速的发展促进了消费者主权地位的提高;网络营销系统巨大的信息处理能力,为消费者挑选商品提供了前所未有的选择空间,使消费者的购买行为更加理性化。 (一)网络消费者的行为特征 网络用户是网络营销的主要个体消费者,他们的购买行为决定了网络营销的发展趋势,要做好网络市场营销工作,就必须对网络消费者的群体特征进行分析,以便采取相应的对策。网络消费需求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1、个性化的消费需求 随着21世纪的到来,这个世界变成了一个计算机网络交织的世界,消费品市场变得越来越丰富,消费者进行产品选择的范围全球化、产品的设计多样化,消费者开始制定自己的消费准则,整个市场营销又回到了个性化的基础之上。没有一个消费者的消费心理是一样的,每一个消费者都是一个细小的消费市场,个性化消费成为消费的主流。 2、消费者需求的差异性 不仅仅是消费者的个性消费使网络消费需求呈现出差异性;对于不同的网络消费者因其所处的时代环境不同,也会产生不同的需求,不同的网络消费者,即便在同一需求层次上,他们的需求也会有所不同。因为网络消费者来自世界各地,有不同的国别、民族、信仰和生活习惯,因而会产生明显的需求差异性。 3、消费的主动性增强 在社会化分工日益细化和专业化的趋势下,消费者对消费的风险感随着选择的增多而上升。在许多大额或高档的消费中,消费者往往会主动通过各种可能的渠道获取与商品有关的信息并进行分析和比较。或许这种分析、比较不是很充分和合理,但消费者能从中得到心理的平衡以减轻风险感或减少购买后产生的后悔感,增加对产品的信任程度和心理上的满足感。 4、消费者与厂家、商家的互动意识增强 传统的商业流通渠道由生产者、商业机构和消费者组成,其中商业机构起着重要的作用,生产者不能直接了解市场,消费者也不能直接向生产者表达自己的消费需求。而在网络环境下,消费者能直接参与到生产和流通中来,与生产者直接进行沟通,减少了市场的不确定性。 5、追求方便的消费过程 在网上购物,除了能够完成实际的购物需求以外,消费者在购买商品的同时,还能得到许多信息,并得到在各种传统商店没有的乐趣。今天,人们对现实消费过程出现了两种追求的趋势:一部分工作压力较大、紧张程度高的消费者以方便性购买为目标,他们追求的是时间和劳动成本的尽量节省;而另一部分消费者,是由于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自由支配时间增多,他们希望通过消费来寻找生活的乐趣。今后,这两种相反的消费心理将会在较长的时间内并存。 6、消费者选择商品的理性化 网络营销系统巨大的信息处理能力,为消费者挑选商品提供了前所未有的选择空间,消费者会利用在网上得到的信息对商品进行反复比较,以决定是否购买。对企事业单位的采购人员来说,可利用预先设计好的计算程序,迅速比较进货价格、运输费用、优惠、折扣、时间效率等综合指标,最终选择有利的进货渠道和途径。

关于扩大我市消费需求的几点思考(精)

关于扩大我市消费需求的几点思考 消费需求规模的扩大和结构升级是经济增长的原动力,认清扩大内需的实质,找准促进全市消费需求的切入点,让消费在我市经济增长中唱好“主角”,既是目前我国宏观调控的主要方向,也是保持我市经济健康持续发展的重要突破口 要充分认识到世界经济和金融危机的复杂形势,全面理解和准确把握中央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重民生的政策,要针对当 前扩大消费需求难点,理清思路,积极应对,找准扩大消费、促进消费、创新消费的切入点,切实发挥消费促进经济增长的动力作用 面对当前日趋严峻复杂的国内外经济环境,中央政府果断推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出台了一系列强有力的扩大内需措施,各省、市也相继推出了刺激经济增长的若干举措,力求稳定经济,拉动增长。结合刚刚结束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立的把扩大内需作为保增长的根本途径的重要思路,和国家《十一五规划纲要》所提出的“立足扩大国内需求的推动发展,把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作为基本立足点,促使经济增长由依靠投资和出口拉动向消费与投资,内需与外需协调拉动转变”的规划要点,分析我市近十年的消费需求变动,笔者认为,消费需求规模的扩大和结构升级是经济增长的原动力,认清扩大内需的实质,找准促进全市消费需求的切入点,让消费在我市经济增长中唱好“主角”,既是目前我国宏观调控的主要方向,也是保持我市经济健康持续发展的重要突破口。 内需是我市经济增长的内在动力 拉动现代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中,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是内需的重要组成。扩大内需,就是通过实施积极的财政货币政策启动投资市场,通过信贷等经济杠杆启动消费市场,从而拉动整个经济增长。其中,消费拉动又是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内在动力。从我市1998——— 2007年的投资、出口、消费三大构成数据分析,投资、出口、消费对全市gdp平均贡献率分别为52.4%、9.2%、44.5%。可以说,投资和消费是保持全市经济增长的持续动力,其中投资消费更是占据主导地位,十年间投资消费对gdp平均贡献率高于消费贡献率7.9个百分点,两者贡献率之比为6:4,这表明提升消费需求大有文章可作。 分析国家当前出台的“一揽子”扩大需求政策,既含应时之需、也有长远之计、必要之策。从我市分析,由于全市出口规模较小,出口依存度不高,虽然国家提高出口退税率,并将退税品种扩大到3700余种,出口拉动对全市经济影响仍将微乎其微。相比之下,随着新型工业化的逐渐深入,城市化建设将逐渐加快,投资拉动仍将是全市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但要看到,从经济活动成果的最终使用讲,投资的目的是为带来更多的生产和消费,消费需求才是最终需求,如果投资没有消费引领,那么投资必然具有盲目性。因此,消费因其具有较强的稳定性和较高的抗风险性,将是拉动全市经济增长的真正持久动力。

消费者购买力行为影响因素

中国消费者购买行为影响因素综述 一、个人因素对中国消费者购买行为的影响 (一)消费者的性别因素 在现实生活中,男性消费跟女性消费有存在着很大的差异。现在,女性不仅已成为主导中国日用消费品市场消费观念的主力军,而且正在日益成为中国耐用消费品市场的一支主导消费力量[4]。一般认为,女性消费者不如男性消费者理性,在消费时容易受直观感觉跟他人观念的影响,超过40%的女性对促销商品有购买欲,这个比例超过了男性,而且她们往往存在着一种购买冲动,因此会买很多也许根本用不上的产品。 (二)消费者的年龄因素 不同年龄的消费者对消费的欲望有所不同。年轻的消费者一般有更强的物质性,消费意愿强烈,他们往往具有一种时代感跟自我意识,而且更容易受周围环境的影响,通常带有一种“你有我也要有”的心理,特别是很多年轻人喜欢追求名牌产品,喜欢用此来炫耀自己的身份与地位。而年老的消费者因为消费观念比较成熟,再加上人生阅历相对丰富,使得他们的计划性消费明显要大于冲动性消费,并且,在购买产品时往往更注重商品的实用性跟合理的价格。而且心理年龄相对于生理年龄对于老年消费者的消费行为影响更大[5]。 (三)消费者的受教育水平因素 不同文化程度的消费者在消费行为上也各不相同。受教育程度高的消费者对精神上的需求与健康卫生需求要高于一般物质的需求,例如他们注意力大多会集中在一些文体娱乐用品、高档的食品、保健品、工艺美术用品等商品上。而文化程度较低的消费者则主要集中在物质生活的消费上,例如他们会多购买服装、食品、家电商品等等。而且,高文化程度的消费者较多地追求人体保健的内在质量,如在选衣服时不太追求高档次,但对食品则追求高档次;而较低层次文化消费者则较多地注重外在美观,如对服装追求高档次,而对食品则追求一般档次。 (四)消费者的收入水平因素 消费者的收入水平在很大程度影响着消费者的购买行为。通常情况下,高收入水平的消费者消费能力跟购买欲望都相对要高,而且更容易使用新产品。比起低收入的消费者而言,高收入消费者有能力购买自己感兴趣的新产品,他们的消费比较随心所欲,而低收入消费者在消费过程中则需要考虑较多问题,如购买感兴趣的新产品后是否还能维

2012中国高净值人群消费需求白皮书

《2012中国高净值人群消费需求白皮书》 兴业银行与胡润研究院联合发布 〃 目前中国个人资产在600万元以上的高净值人群达到270万人。 〃 旅游、养生保健、子女教育是最近高净值人群最期待私人银行提供的增值服务。 〃 7成愿意再次参加高级培训课程,人脉对他们最重要。年轻人更需要学历认可。 〃 1/3倾向低碳环保、绿色消费的消费理念。 〃 85%有计划送孩子出国留学,亿万富豪中达到90%。其中66%考虑在中小学阶段就送出去。 〃 平均每周运动2.3次,亿万富豪运动更多,2.7次。 〃 平均每月出差6.9天,亿万富豪更忙,9天。 〃 6成以上有收藏习惯。从2008年开始收藏,亿万富豪从2006年开始。 〃 半数高净值人士有宗教信仰。 〃 赠礼花费占平均年消费的10%,其中8成用在商务场合。手表是最常送给男士的礼物,红酒是亿万富 豪中最常见的礼品。 〃 香港是购买奢侈品的绝对首选,在国内大城市购买的有28%。 〃网络超过电视成为获取购物信息的最主要渠道。 〃 20%对自己的收藏知识完全没信心,亿万富豪没信心的更多,有27%。委托代理的有11%。 〃 李开复的微博最受青睐,接下来是王石、潘石屹、任志强和史玉柱的。 〃 35%饲养宠物。 〃 13%亿万富豪有意购买公务机。 (2012年3月27日,上海)兴业银行与胡润研究院联合发布《2012中国高净值人群消费需求白皮书》(The Chinese Luxury Consumer White Paper 2012, jointly published by the Industrial Bank and Hurun Report)。该白皮书详细描绘了中国宏观经济发展环境和消费升级趋势,测算了中国高净值人群的数量和分布数据,分析了中国高净值人群的消费特征和消费行为,并预测了中国高净值人群消费需求的未来发展趋势。 报告中的“高净值人群”为个人资产在600万元以上的人群,目前中国高净值人群达到270万人,平均年龄为39岁。其中,亿万资产以上的高净值人群数量约6.35万人,平均年龄为41岁。 2011年10月至2012年1月间,兴业银行与胡润研究院面对面地访问了几十位私人银行客户,并对全国29个城市的个人资产在600万元以上的高净值人群进行了问卷调查,共获得878份有效问卷。他们的平均财富达到4900万人民币以上,平均年消费为145万,占平均财富的3%。平均年龄为39岁。 兴业银行零售管理总部副总裁兼私人银行部总经理张长弓表示:“消费是一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内生动力,研究高净值人群消费需求对于扩大内需具有现实意义。兴业银行与胡润百富公司密切合作,尤其是得益于胡润研究院的专业能力,使得本报告较为真实的反应了我国高净值人群消费需求特征和变化趋势,可以让读者有针对性的认识高净值人群的消费需求,并对兴业银行私人银行业务发展具有一定借鉴作用。” 胡润百富创始人兼首席调研员胡润表示:“我们很高兴与中国最具创新活力的兴业银行合作这份很有意义的白皮书。虽然中国富豪的消费能力很大,但现在我感觉他们还在从富豪到新贵族转变的路上。”

最新1-消费需要与消费需求3

1-消费需要与消费需 求3

主题一:消费需要与消费需求 消费需要与消费需求的定义----需要(1) 百度百科名片 需要是有机体感到某种缺乏而力求获得满足的心理倾向,它是有机体自身和外部生活条件的要求在头脑中的反映。 心理学名词 需要:个体对内外环境的客观需求在脑中的反映。它常以一种“缺乏感”体验着,以意向、愿望的形式表现出来,最终导致为推动人进行活动的动机。需要总是指向某种东西、条件或活动的结果等,具有周期性,并随着满足需要的具体内容和方式的改变而不断变化和发展。 就是有机体在内外条件刺激下,对某些事物希望得到满足时的一种心理紧张状态。 经济学名词(西方经济学) 经济学中的需要是指欲望,是指对某种物品的渴望。欲望是现代经济学的动力,所有经济学分支都默认人类是理性人,他们对资源有需要,有欲望,并且这种无限的需要直接推动了经济的不断发展。同样,需要的无限性和资源有限性的矛盾直接促成了经济学的产生。经济学是研究如何配置有限的资源满足人类无限欲望的学科。 消费需要与消费需求的定义----需要(2) 姜彩芬《消费经济学》中 所谓需要是指人体和社会活动中所必要的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他是产生一切消费行为的原动力。 复习----什么是消费 消费是人类通过消费品满足自身欲望的一种经济行为。 消费需要与消费需求的定义----消费需要

尹世杰《消费经济学》一书中认为 消费需要是人类为了实现自己的生存、发展和享受而产生的一种获得各种消费资料及服务的内在欲望和意愿。 实现消费需求拉动经济增长的理想化修正-《金融教育研究》2008年 消费需要,是指消费者通过物品和劳务使自身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得到满足的需要。 MBA智库 消费需要是指消费者为了实现自己生存、享受和发展的要求所产生的获得各种消费资料(包括服务)的欲望和意愿。 姜彩芬《消费经济学》中 只给出了需要的定义,并没有给出消费需要的定义。并没有给出这两者定义的明确区分。所有前人研究的定义中并没有对需要和消费需要的定义进行严格的区分。 从语义学上说,需要可以通过消费活动满足的部分被认为是消费需要。 消费需要与消费需求的定义---举例区分需要(need)与需求(demand) 我的需要(need) 我的需求(demand) 百度区分 在经济学中,必须区分需要不等于需求,这是两个不同的概念。需求是指既有愿望,又有支付能力的需要。如果没有支付能力,则不能将需要称为需求。 需求是对应供给而言的,供需关系是研究市场经济的核心工具。 需要是经济发展的原动力,经济就是为满足需要形成的一种资源配置方式,并且,迄今为止这种资源配置方式为最有效率的配置方式。 尹世杰《消费经济学》区分

国内消费需求状况及建议

从需求的角度来看,一个开放经济的增长取决于消费需求、投资需求和出口需求三个因素的共同作用。消费、投资、出口共同决定了经济增长的速度和质量,被称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从一定意义上讲,经济增长和发展的最终目的是要提高居民的社会福利水平和生活质量,消费需求才是最终需求,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也更为永远和相对安定。因此,从长远的角度看,扩大消费比增加投资和刺激出口对经济 发展具有更为严重的意义。 党的十六大报告详尽提出了要“逐步提高消费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这一新的决策,是针对以往消费比重低所做出的巨大调整。扩张消费,把经济增长的主要支点从生产领域转移到消费需求领域,是以后拉动经济发展的关键。这既是过去长期实践经验的总结,也是中国经济继续保持较高速度增长的迫切需要,具有十分严重的意义。 一、我国消费需求不够的主要表现 1、消费在经济增长中所占比重偏低,比例平衡。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平衡消费水平为78%~79%,美国、英国等发达国家的总消费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更高达80%以上。而在我国,1996—2002年各年的年均最终消费率仅为50%多,大大低于世界平衡水平。尽管我国自1998年以来一直实行扩大内需的积极宏观经济政策,也取得了积极的效果,但这种效果主要是靠投资拉动。相对而言,消费“启而未动”,消费和投资的不协调非常突出。消费需求的不够,也使得投资的高增长缺乏持续的基础,成为资金使用效率低下的严重原因之一。消费不够的另一个严重表现是消费品供给结构和需求结构的平衡,部分产品的相对过剩和供给不够并存。 2、居民收入增速放缓、城乡差距拉大。1992—1997年,我国城镇居民年平衡每人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20.0%,同期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达 25.4%。而自1997年起,城乡收入增速下降,差距也逐年拉大。城镇居民在1997—2002年5年间的年均每人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下降为7.8%,而同期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仅为3.1%。2003年前三季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347元,同比增长9.5%,扣除物价因素,实际增长9%,城镇居民人均消费

消费需求主要变化趋势浅析(一)

消费需求主要变化趋势浅析(一) 内容摘要:消费是生活的手段之一,消费需求受到个人生活需要和生活追求及其满足程度,社会、经济、文化以及消费环境与条件等因素影响。随着这些因素的变化,顾客消费需求呈现出广泛化与高度化、情感化与感性化、个性化与多样化以及复合与关联化等的变化趋势。 关键词:消费需求,变化趋势,需求生态体系 消费需求是为满足生活需要,对具体产品具有购买能力的欲望。分析、研究消费需求是企业制定市场经营战略与策略的前提,也是市场营销理论研究的基础之一。把握消费需求变化趋势,可以为企业创造战略优势;挖掘潜在需求,开辟新的市场;应消费趋势而动有助于提高企业形象。同时,也是企业经营管理创新的重要源泉之一。笔者试图通过对影响消费需求变化的主要因素分析,探讨顾客消费需求的主要变化趋势。 一、影响消费需求的主要因素及其变化特点 消费是顾客满足生活需要,生存及提高生活质量的基本手段。消费需求取决于消费欲望和购买能力。购买能力主要决定于顾客的经济状况,消费欲望则主要由自身需要、价值观和生活价值追求及其满足状况等来决定。而这些因素又受到社会物质、文化等环境与条件的影响。 (一)整体经济水平提高与个人经济心理预期的复杂化 经济状况决定人们的购买能力,也影响其消费欲望。现实经济收入水平是决定购买能力的直接因素之一。同时,也影响着顾客消费的选择及其结构。另外,经济预期也对人们消费欲望和消费选择有着重要影响。在社会整体经济状况不断改善的同时,随着市场经济发展的不断深入,影响个人经济预期因素的复杂化,其个体差异性不断提高。经济状况的变化和经济预期的个性化,是使消费需求及其结构多样化、复杂化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 (二)生活环境及条件的变化 1.社会、经济的发展,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人们摆脱基本生活条件的约束,生活追求领域、范围逐步扩大,层次不断提高。 2.科学技术及企业经营水平的提高,不断刺激着新的消费欲望的产生。首先,开发、满足社会需求手段、能力不断增强,新产品的不断涌现,产品生命周期逐步缩短,现实消费需求不断被满足,刺激着人们新的消费追求;其次,企业唤起顾客潜在需求为现实需求的能力与水 平的提高,也是促进消费需求变化的重要因素之一。 3.满足需求手段的丰富,也使得生活需求越来越复杂化。满足某种生活需要由过去注重对某一产品或服务的单项消费效用的追求,向追求生活质量的复合性、系统性需求转变,使生活需求的复合化、复杂化程度逐渐提高。此外,由于商品的“泛滥”,顾客消费决策的时间、精 力成本增加,也使人们对产品(或服务)非功能性需求的程度提高。 4.工作、学习、生活压力增大与缓释心理压力的环境、条件的变化。由于追求更高的生活质量和社会地位,激烈的社会竞争,不断加快的生活节奏等,升学、养育子女、赡养老人以及工作等心理压力增大,对身心调节的需要增强的同时,直接、自然缓解压力的环境与条件又受到种种限制。如,住房的社会化、核家庭化、竞争等引起的邻里、家庭成员及同事之间关系的变化等,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内容或环境、条件受到一定影响,以及社会和个人对行为文明要求程度的提高,又制约着人们用更直接、更“淋漓尽致”的方式表达某些意见或发泄情绪等。人们往往需要通过消费活动或直接以消费的方式,有意或无意地缓释压力或发泄某种情绪。在消费活动中对满足某些心理需要的追求程度增加。环境污染、能源等资源问题日益突出,消费中对安全、环保以及节约资源的意识不断提高。 (三)社会文化、价值观的多样化 1.各种形式的经济、文化活动交流,交通、信息与通信手段的发达,促进各种文化的交融和

中国消费者购买行为特征分析培训讲学

中国消费者购买行为 特征分析

中国消费者购买行为特征分析 由于互联网商务的出现,消费观念、消费方式和消费者的地位正在发生着重要的变化,互联网迅速的发展促进了消费者主权地位的提高;网络营销系统巨大的信息处理能力,为消费者挑选商品提供了前所未有的选择空间,使消费者的购买行为更加理性化。 (一)网络消费者的行为特征 网络用户是网络营销的主要个体消费者,他们的购买行为决定了网络营销的发展趋势,要做好网络市场营销工作,就必须对网络消费者的群体特征进行分析,以便采取相应的对策。网络消费需求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1、个性化的消费需求 随着21世纪的到来,这个世界变成了一个计算机网络交织的世界,消费品市场变得越来越丰富,消费者进行产品选择的范围全球化、产品的设计多样化,消费者开始制定自己的消费准则,整个市场营销又回到了个性化的基础之上。没有一个消费者的消费心理是一样的,每一个消费者都是一个细小的消费市场,个性化消费成为消费的主流。 2、消费者需求的差异性 不仅仅是消费者的个性消费使网络消费需求呈现出差异性;对于不同的网络消费者因其所处的时代环境不同,也会产生不同的需求,不同的网络消费者,即便在同一需求层次上,他们的需求也会有所不同。因为网络消费者来自世界各地,有不同的国别、民族、信仰和生活习惯,因而会产生明显的需求差异性。

3、消费的主动性增强 在社会化分工日益细化和专业化的趋势下,消费者对消费的风险感随着选择的增多而上升。在许多大额或高档的消费中,消费者往往会主动通过各种可能的渠道获取与商品有关的信息并进行分析和比较。或许这种分析、比较不是很充分和合理,但消费者能从中得到心理的平衡以减轻风险感或减少购买后产生的后悔感,增加对产品的信任程度和心理上的满足感。 4、消费者与厂家、商家的互动意识增强 传统的商业流通渠道由生产者、商业机构和消费者组成,其中商业机构起着重要的作用,生产者不能直接了解市场,消费者也不能直接向生产者表达自己的消费需求。而在网络环境下,消费者能直接参与到生产和流通中来,与生产者直接进行沟通,减少了市场的不确定性。 5、追求方便的消费过程 在网上购物,除了能够完成实际的购物需求以外,消费者在购买商品的同时,还能得到许多信息,并得到在各种传统商店没有的乐趣。今天,人们对现实消费过程出现了两种追求的趋势:一部分工作压力较大、紧张程度高的消费者以方便性购买为目标,他们追求的是时间和劳动成本的尽量节省;而另一部分消费者,是由于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自由支配时间增多,他们希望通过消费来寻找生活的乐趣。今后,这两种相反的消费心理将会在较长的时间内并存。 6、消费者选择商品的理性化 网络营销系统巨大的信息处理能力,为消费者挑选商品提供了前所未有的选择空间,消费者会利用在网上得到的信息对商品进行反复比较,以决定是否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