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高二数学不等式教案

高二数学不等式教案

高二数学不等式教案
高二数学不等式教案

第 周第 课时 授课时间:20 年 月 日(星期 )

课题: §3.1不等式与不等关系

第1课时

授课类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具体情景,感受在现实世界和日常生活中存在着大量的不等关系,理解不等式(组)的实际背景,掌握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解决具体问题,学会依据具体问题的实际背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3.情态与价值:通过解决具体问题,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培养严谨的思维习惯。 【教学重点】

用不等式(组)表示实际问题的不等关系,并用不等式(组)研究含有不等关系的问题。理解不等式(组)对于刻画不等关系的意义和价值。 【教学难点】

用不等式(组)正确表示出不等关系。 【教学过程】

1.课题导入

在现实世界和日常生活中,既有相等关系,又存在着大量的不等关系。如两点之间线段最短,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等等。人们还经常用长与短、高与矮、轻与重、胖与瘦、大与小、不超过或不少于等来描述某种客观事物在数量上存在的不等关系。在数学中,我们用不等式来表示不等关系。 下面我们首先来看如何利用不等式来表示不等关系。

2.讲授新课

1)用不等式表示不等关系

引例1:限速40km/h 的路标,指示司机在前方路段行驶时,应使汽车的速度v 不超过40km/h ,写成不等式就是: 40v ≤

引例2:某品牌酸奶的质量检查规定,酸奶中脂肪的含量应不少于2.5%,蛋白质的含量p 应不少于2.3%,写成不等式组就是——用不等式组来表示

2.5%

2.3%

f p ≤??

≥? 问题1:设点A 与平面α的距离为d,B 为平面α上的任意一点,则||d AB ≤。

问题2:某种杂志原以每本2.5元的价格销售,可以售出8万本。据市场调查,若单价每提高0.1元,销售量就可能相应减少2000本。若把提价后杂志的定价设为x 元,怎样用不等式表示销售的总收入仍不低于20万元呢?

解:设杂志社的定价为x 元,则销售的总收入为 2.5

(80.2)0.1

x x --? 万元,那么不等关系“销售的总收入仍不低于20万元”可以表示为不等式

2.5

(80.2)200.1

x x --

?≥ 问题3:某钢铁厂要把长度为4000mm 的钢管截成500mm 和600mm 两种。按照生产的要求,600mm 的数量不能超过500mm 钢管的3倍。怎样写出满足所有上述不等关系的不等式呢?

解:假设截得500 mm 的钢管 x 根,截得600mm 的钢管y 根。根据题意,应有如下的不等关系:

(1)截得两种钢管的总长度不超过4000mm ;

(2)截得600mm 钢管的数量不能超过500mm 钢管数量的3倍; (3)截得两种钢管的数量都不能为负。

要同时满足上述的三个不等关系,可以用下面的不等式组来表示:

5006004000;3;0;0.x y x y x y +≤??≥?

?

≥?

?≥?

3.随堂练习

1、试举几个现实生活中与不等式有关的例子。

2、课本P82的练习1、2

4.课时小结

用不等式(组)表示实际问题的不等关系,并用不等式(组)研究含有不等关系的问题。

5.评价设计

课本P83习题3.1[A 组]第4、5题 【板书设计】

【授后记】

第 周第 课时 授课时间:20 年 月 日(星期 )

第2课时

授课类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掌握不等式的基本性质,会用不等式的性质证明简单的不等式;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解决具体问题,学会依据具体问题的实际背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3.情态与价值:通过讲练结合,培养学生转化的数学思想和逻辑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

掌握不等式的性质和利用不等式的性质证明简单的不等式; 【教学难点】

利用不等式的性质证明简单的不等式。 【教学过程】

1.课题导入

在初中,我们已经学习过不等式的一些基本性质。 请同学们回忆初中不等式的的基本性质。

(1)不等式的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不等号的方向不改变; 即若a b a c b c >?±>±

(2)不等式的两边同时乘以或除以同一个正数,不等号的方向不改变; 即若,0a b c ac bc >>?>

(3)不等式的两边同时乘以或除以同一个负数,不等号的方向改变。 即若,0a b c ac bc >

2.讲授新课

1、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师:同学们能证明以上的不等式的基本性质吗? 证明:

1)∵(a+c)-(b +c)

=a -b >0, ∴a+c >b +c

2)()()0a c b c a b +-+=-> , ∴a c b c +>+.

实际上,我们还有,a b b c a c >>?>,(证明:∵a>b ,b >c ,

∴a-b >0,b -c >0. 根据两个正数的和仍是正数,得

(a -b)+(b -c)>0,

即a -c >0, ∴a>c .

于是,我们就得到了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1),a b b c a c >>?> (2)a b a c b c >?+>+ (3),0a b c ac bc >>?> (4),0a b c ac bc >

思考,利用上述不等式的性质,证明不等式的下列性质: (1),a b c d a c b d >>?+>+; (2)0,0a b c d ac bd >>>>?>;

(3

)0,,1n

n

a b n N n a b >>∈>?>> 证明: 1)∵a>b ,

∴a+c >b +c . ① ∵c>d ,

∴b+c >b +d . ② 由①、②得 a +c >b +d .

2)

bd ac bd bc b d c bc ac c b a >??

??

>?>>>?>>0,0,

3)反证法)假设n n b a ≤, 则:

a b a b

?=这都与b a >矛盾,

∴n n b a >.

[范例讲解]:

例1、已知0,0,a b c >><求证

c c a b

>。 证明:以为0a b >>,所以ab>0,1

0ab >。

于是 11a b ab ab ?>?,即11

b a

>

由c<0 ,得c c

a b

>

3.随堂练习1

1、课本P82的练习3

2、在以下各题的横线处适当的不等号: (1)(3+2)2 6+26;

(2)(3-2)2 (6-1)2; (3

(4)当a >b >0时,log 2

1a log 2

1b

答案:(1)< (2)< (3)< (4)<

[补充例题]

例2、比较(a +3)(a -5)与(a +2)(a -4)的大小。

分析:此题属于两代数式比较大小,实际上是比较它们的值的大小,可以作差,然后展开,合并同类项之后,判断差值正负(注意是指差的符号,至于差的值究竟是多少,在这里无关紧要)。根据实数运算的符号法则来得出两个代数式的大小。比较两个实数大小的问题转化为实数运算符号问题。 解:由题意可知: (a +3)(a -5)-(a +2)(a -4) =(a 2-2a -15)-(a 2-2a -8) =-7<0 ∴(a +3)(a -5)<(a +2)(a -4) 随堂练习2 1、 比较大小:

(1)(x +5)(x +7)与(x +6)2

(2)2

2

56259x x x x ++++与

4.课时小结

本节课学习了不等式的性质,并用不等式的性质证明了一些简单的不等式,还研究了如何比较两个实数(代数式)的大小——作差法,其具体解题步骤可归纳为:

第一步:作差并化简,其目标应是n 个因式之积或完全平方式或常数的形式; 第二步:判断差值与零的大小关系,必要时须进行讨论; 第三步:得出结论

5.评价设计

课本P83习题3.1[A 组]第2、3题;[B 组]第1题 【板书设计】

【授后记】

第 周第 课时 授课时间:20 年 月 日(星期 )

课题: §3.2一元二次不等式及其解法

第1课时

授课类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理解一元二次方程、一元二次不等式与二次函数的关系,掌握图象法解一元二次不等式的方法;培养数形结合的能力,培养分类讨论的思想方法,培养抽象概括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2.过程与方法:经历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一元二次不等式模型的过程和通过函数图象探究一元二次不等式与相应函数、方程的联系,获得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

3.情态与价值:激发学习数学的热情,培养勇于探索的精神,勇于创新精神,同时体会事物之间普遍联系的辩证思想。 【教学重点】

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一元二次不等式模型;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 【教学难点】

理解二次函数、一元二次方程与一元二次不等式解集的关系。 【教学过程】

1.课题导入

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一元二次不等式模型: 教材P84互联网的收费问题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最后得到一元二次不等式模型:2

50x x -< (1)

2.讲授新课

1)一元二次不等式的定义

象2

50x x -<这样,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2的不等式,称为一元二次不等式

2)探究一元二次不等式250x x -<的解集

怎样求不等式(1)的解集呢? 探究:

(1)二次方程的根与二次函数的零点的关系 容易知道:二次方程的有两个实数根:120,5x x ==

二次函数有两个零点:120,5x x ==

于是,我们得到:二次方程的根就是二次函数的零点。 (2)观察图象,获得解集

画出二次函数2

5y x x =-的图象,如图,观察函数图象,可知: 当 x<0,或x>5时,函数图象位于x 轴上方,此时,y>0,即2

50x x ->; 当0

50x x -<;

所以,不等式2

50x x -<的解集是{}|05x x <<,从而解决了本节开始时提出的问题。

3)探究一般的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

任意的一元二次不等式,总可以化为以下两种形式:2

2

0,(0)0,(0)ax bx c a ax bx c a ++>>++<>或 一般地,怎样确定一元二次不等式c bx ax ++2

>0与c bx ax ++2<0的解集呢?

组织讨论:

从上面的例子出发,综合学生的意见,可以归纳出确定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集,关键要考虑以下两点: (1)抛物线=y c bx ax ++2

与x 轴的相关位置的情况,也就是一元二次方程c bx ax ++2

=0的根的情况 (2)抛物线=y c bx ax ++2的开口方向,也就是a 的符号 总结讨论结果:

(l )抛物线 =y c bx ax ++2

(a> 0)与 x 轴的相关位置,分为三种情况,这可以由一元二次方程

c bx ax ++2=0的判别式ac b 42-=?三种取值情况(Δ> 0,Δ=0,Δ<0)来确定.因此,要分二种情况讨论

(2)a<0可以转化为a>0

分Δ>O ,Δ=0,Δ<0三种情况,得到一元二次不等式c bx ax ++2>0与c bx ax ++2

<0的解集 一元二次不等式()0002

2

≠<++>++a c bx ax c bx ax 或的解集:

设相应的一元二次方程()002

≠=++a c bx ax 的两根为2121x x x x ≤且、,ac b 42

-=?,则不等式的解

的各种情况如下表:(让学生独立完成课本第86页的表格)

有两相异实根 有两相等实根

[范例讲解]

例2 (课本第87页)求不等式01442

>+-x x 的解集. 解:因为2

10144,0212===+-=?x x x x 的解是方程. 所以,原不等式的解集是?

?????≠

21x x 例3 (课本第88页)解不等式0322

>-+-x x . 解:整理,得0322

<+-x x .

因为032,02

=+-

<+-x x

的解集是?.

从而,原不等式的解集是?.

3.随堂练习

课本第89的练习1(1)、(3)、(5)、(7)

4.课时小结

解一元二次不等式的步骤:

① 将二次项系数化为“+”:A=c bx ax ++2

>0(或<0)(a>0) ② 计算判别式?,分析不等式的解的情况: ⅰ.?>0时,求根1x <2x ,??

?<<<><>.

002121x x x A x x x A ,则若;或,则若

ⅱ.?=0时,求根1x =2x =0x ,??

?

??=≤∈<≠>.

00000x x A x A x x A ,则若;,则若的一切实数;

,则若φ

ⅲ.?<0时,方程无解,???∈≤∈>.

00φx A R x A ,则若;,则若

③ 写出解集.

5.评价设计

课本第89页习题3.2[A]组第1题

【板书设计】

【授后记】

第 周第 课时 授课时间:20 年 月 日(星期 )

课题: §3.2一元二次不等式及其解法

第2课时

授课类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巩固一元二次方程、一元二次不等式与二次函数的关系;进一步熟练解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

2.过程与方法:培养数形结合的能力,一题多解的能力,培养抽象概括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情态与价值:激发学习数学的热情,培养勇于探索的精神,勇于创新精神,同时体会从不同侧面观察同一事物思想 【教学重点】

熟练掌握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 【教学难点】

理解一元二次不等式与一元二次方程、二次函数的关系 【教学过程】

1.课题导入

1.一元二次方程、一元二次不等式与二次函数的关系 2.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步骤——课本第86页的表格

2.讲授新课

[范例讲解]

例1某种牌号的汽车在水泥路面上的刹车距离s m 和汽车的速度 x km/h 有如下的关系:

2

1120180

s x x =

+ 在一次交通事故中,测得这种车的刹车距离大于39.5m ,那么这辆汽车刹车前的速度是多少?(精确到

0.01km/h )

解:设这辆汽车刹车前的速度至少为x km/h ,根据题意,我们得到2

1139.520180

x x +>

移项整理得:2

971100x x +->

显然 0> ,方程2

971100x x +-=有两个实数根,即

1288.94,79.94x x ≈-≈。所以不等式的解集为{}|88.94,79.94x x x <->或

在这个实际问题中,x>0,所以这辆汽车刹车前的车速至少为79.94km/h.

例4、一个汽车制造厂引进了一条摩托车整车装配流水线,这条流水线生产的摩托车数量x (辆)与创造的价值y (元)之间有如下的关系:

22220y x x =-+

若这家工厂希望在一个星期内利用这条流水线创收6000元以上,那么它在一个星期内大约应该生产多少辆

摩托车?

解:设在一个星期内大约应该生产x 辆摩托车,根据题意,我们得到

222206000x x -+>

移项整理,得

211030000x x -+<

因为1000=> ,所以方程2

11030000x x -+=有两个实数根

1250,60x x ==

由二次函数的图象,得不等式的解为:50

3.随堂练习1

课本第89页练习2 [补充例题]

▲ 应用一(一元二次不等式与一元二次方程的关系)

例:设不等式2

10ax bx ++>的解集为13{|1}x x -<<,求a b ? ▲ 应用二(一元二次不等式与二次函数的关系)

例:设2

2

{|430},{|280}A x x x B x x x a =-+<=-+-≤,且A B ?,求a 的取值范围. 改:设2

280x x a -+-≤对于一切(1,3)x ∈都成立,求a 的范围.

改:若方程2

280x x a -+-=有两个实根12,x x ,且13x ≥,21x ≤,求a 的范围.

随堂练习2

1、已知二次不等式20ax bx c ++<的解集为1132{|}x x x <>或,求关于x 的不等式2

0cx bx a -+>的解

集.

2、若关于m 的不等式2

(21)10mx m x m -++-≥的解集为空集,求m 的取值范围. 改1:解集非空

改2:解集为一切实数

4.课时小结

进一步熟练掌握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

一元二次不等式与一元二次方程以及一元二次函数的关系

5.评价设计

课本第89页的习题3.2[A]组第3、5题 【板书设计】

【授后记】

第 周第 课时 授课时间:20 年 月 日(星期 )

课题: §3.3.1二元一次不等式(组)与平面区域

第1课时

授课类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二元一次不等式的几何意义,会用二元一次不等式组表示平面区域; 2.过程与方法:经历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二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过程,提高数学建模的能力; 3.情态与价值: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体会数学来源与生活,提高数学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

用二元一次不等式(组)表示平面区域; 【教学难点】

【教学过程】

1.课题导入

1.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二元一次不等式(组)的数学模型 课本第91页的“银行信贷资金分配问题”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探究,让学生经历建立线性规划模型的过程。 在获得探究体验的基础上,通过交流形成共识:

2.讲授新课

1.建立二元一次不等式模型 把实际问题 转化 数学问题:

设用于企业贷款的资金为x 元,用于个人贷款的资金为y 元。 (把文字语言 转化 符号语言)

(资金总数为25 000 000元)?25000000x y +≤ (1)

(预计企业贷款创收12%,个人贷款创收10%,共创收30 000元以上)?(12%)x+(10%)y 30000≥ 即

12103000000x y +≥ (2)

(用于企业和个人贷款的资金数额都不能是负值)?0,0x y ≥≥ (3) 将(1)(2)(3)合在一起,得到分配资金应满足的条件:

25000000121030000000,0x y x y x y +≤??

+≥??≥≥?

2.二元一次不等式和二元一次不等式组的定义

(1)二元一次不等式:含有两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1的不等式叫做二元一次不等式。 (2)二元一次不等式组:有几个二元一次不等式组成的不等式组称为二元一次不等式组。

(3)二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集:满足二元一次不等式(组)的x 和y 的取值构成有序实数对(x,y ),所有这样的有序实数对(x,y )构成的集合称为二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集。 (4)二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集与平面直角坐标系内的点之间的关系:

二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集是有序实数对,而点的坐标也是有序实数对,因此,有序实数对就可以看成是平面内点的坐标,进而,二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集就可以看成是直角坐标系内的点构成的集合。 3.探究二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集表示的图形 (1)回忆、思考

回忆:初中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集所表示的图形——数轴上的区间 思考:在直角坐标系内,二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集表示什么图形? (2)探究

从特殊到一般:

先研究具体的二元一次不等式x-y<6的解集所表示的图形。

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内,x-y=6表示一条直线。平面内所有的点被直线分成三类: 第一类:在直线x-y=6上的点;

第二类:在直线x-y=6左上方的区域内的点; 第三类:在直线x-y=6右下方的区域内的点。

设点是直线x-y=6上的点,选取点,使它的坐标满足不等式x-y<6,请同学们完成课本

并思考:

当点A 与点P 有相同的横坐标时,它们的纵坐标有什么关系? 根据此说说,直线x-y=6左上方的坐标与不等式x-y<6有什么关系? 直线x-y=6右下方点的坐标呢?

学生思考、讨论、交流,达成共识: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以二元一次不等式x-y<6的解为坐标的点都在直线x-y=6的左上方;反过来,直线x-y=6左上方的点的坐标都满足不等式x-y<6。

因此,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不等式x-y<6表示直线x-y=6左上方的平面区域;如图。 类似的:二元一次不等式x-y>6表示直线x-y=6右下方的区域;如图。 直线叫做这两个区域的边界 由特殊例子推广到一般情况: (3)结论:

二元一次不等式Ax +By +C >0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表示直线Ax +By +C =0某一侧所有点组成的平面区域.(虚线表示区域不包括边界直线)

4.二元一次不等式表示哪个平面区域的判断方法

由于对在直线Ax +By +C =0同一侧的所有点(y x ,),把它的坐标(y x ,)代入Ax +By +C ,所得到实数的符号都相同,所以只需在此直线的某一侧取一特殊点(x 0,y 0),从Ax 0+By 0+C 的正负即可判断Ax +By +C >0表示直线哪一侧的平面区域.(特殊地,当C ≠0时,常把原点作为此特殊点) 【应用举例】

例1 画出不等式44x y +<表示的平面区域。

解:先画直线44x y +=(画成虚线). 取原点(0,0),代入x +4y -4,∵0+4×0-4=-4<0,

∴原点在44x y +<表示的平面区域内,不等式44x y +<表示的区域如图:

归纳:画二元一次不等式表示的平面区域常采用“直线定界,特殊点定域”的方法。特殊地,当0≠C 时,常把原点作为此特殊点。

变式1、画出不等式1234≤-y x 所表示的平面区域。 变式2、画出不等式1≥x 所表示的平面区域。

例2 用平面区域表示.不等式组312

2y x x y <-+??

的解集。

分析:不等式组表示的平面区域是各个不等式所表示的平面点集的交集,因而是各个不等式所表示的

平面区域的公共部分。

解:不等式312y x <-+表示直线312y x =-+右下方的区域,2x y <表示直线2x y =

右上方的区域,取两区域重叠的部分,如图的阴影部分就表示原不等式组的解集。

归纳:不等式组表示的平面区域是各个不等式所表示的平面点集的交集,因而是各个不等式所表示的平面区域的公共部分。

变式1、画出不等式04)(12(<+-++)y x y x 表示的平面区域。

变式2、由直线02=++y x ,012=++y x 和012=++y x 围成的三角形区域(包括边界)用不等式可表示为 。

3.随堂练习

1、课本第97页的练习1、

2、3

4.课时小结

1.二元一次不等式表示的平面区域.

2.二元一次不等式表示哪个平面区域的判断方法. 3.二元一次不等式组表示的平面区域.

5.评价设计

课本第105页习题3.3[A]组的第1题 【板书设计】

【授后记】

第 周第 课时 授课时间:20 年 月 日(星期 )

课题: §3.3.1二元一次不等式(组)与平面区域

第2课时

授课类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巩固二元一次不等式和二元一次不等式组所表示的平面区域;能根据实际问题中的已知条件,找出约束条件;

2.过程与方法:经历把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的过程,体会集合、化归、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 3.情态与价值:结合教学内容,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用数学”的意识,激励学生创新。 【教学重点】

理解二元一次不等式表示平面区域并能把不等式(组)所表示的平面区域画出来; 【教学难点】

把实际问题抽象化,用二元一次不等式(组)表示平面区域。 【教学过程】

1.课题导入

[复习引入]

二元一次不等式Ax +By +C >0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表示直线Ax +By +C =0某一侧所有点组成的平面区域.(虚线表示区域不包括边界直线)

判断方法:由于对在直线Ax +By +C =0同一侧的所有点(x ,y ),把它的坐标(x ,y )代入Ax +By +C ,所得到实数的符号都相同,所以只需在此直线的某一侧取一特殊点(x 0,y 0),从Ax 0+By 0+C 的正负即可判断Ax +By +C >0表示直线哪一侧的平面区域.(特殊地,当C ≠0时,常把原点作为此特殊点)。 随堂练习1

1、画出不等式2x +y -6<0表示的平面区域.

2、画出不等式组??

?

??≤≥+≥+-3005x y x y x 表示的平面区域。

2.讲授新课

【应用举例】

例3 某人准备投资 1 200万兴办一所完全中学,对教育市场进行调查后,他得到了下面的数据表格(以班

分别用数学关系式和图形表示上述的限制条件。

解:设开设初中班x 个,开设高中班y 个,根据题意,总共招生班数应限制在20-30之间,所以有

2030x y ≤+≤

考虑到所投资金的限制,得到265422231200x y x y ++?+?≤ 即 240x y +≤ 另外,开设的班数不能为负,则0,0x y ≥≥ 把上面的四个不等式合在一起,得到:

203024000x y x y x y ≤+≤??+≤?

?

≥??≥?

用图形表示这个限制条件,得到如图的平面区域(阴影部分)

例4 一个化肥厂生产甲、乙两种混合肥料,生产1车皮甲种肥料的主要原料是磷酸盐18t ;生产1车皮乙种肥料需要的主要原料是磷酸盐1t,硝酸盐15t,现库存磷酸盐10t 、硝酸盐66t ,在此基础上生产两种混合肥料。列出满足生产条件的数学关系式,并画出相应的平面区域。

解:设x,y 分别为计划生产甲乙两种混合肥料的车皮数,于是满足以下条件:

41018156600x y x y x y +≤??+≤?

?

≥??≥?

在直角坐标系中可表示成如图的平面区域(阴影部分)。

[补充例题]

例1、画出下列不等式表示的区域

(1) 0)1)((≤---y x y x ; (2) x y x 2≤≤

分析:(1)转化为等价的不等式组; (2)注意到不等式的传递性,由x x 2≤,得0≥x ,又用y -代y ,不等式仍成立,区域关于x 轴对称。

解:(1)10010≤-≤????≤--≥-y x y x y x 或?

??≥-≤-10

y x y x 矛盾无解,故点),(y x 在一带形区域内(含边界)。

(2) 由x x 2≤,得0≥x ;当0>y 时,有?

??≥-≤-020

y x y x 点),(y x 在一条形区域内(边界);当0≤y ,由

对称性得出。

指出:把非规范形式等价转化为规范不等式组形式便于求解

例2、利用区域求不等式组??

?

??<--<-+>--015530632032y x y x y x 的整数解

分析:不等式组的实数解集为三条直线032:1=--y x l ,0632:2=-+y x l ,01553:3=--y x l 所围成的三角形区域内部(不含边界)。设A l l =?21,B l l =?31,C l l =?32,求得区域内点横坐标范围,取出x 的所有整数值,再代回原不等式组转化为y 的一元不等式组得出相应的y 的整数值。

解:设032:1=--y x l ,0632:2=-+y x l ,01553:3=--y x l ,A l l =?21,B l l =?31,

C l l =?32,∴)43,815(A ,)3,0(-B ,)1912,1975(-C 。于是看出区域内点的横坐标在)1975

,0(内,取x =1,

2,3,当x =1时,代入原不等式组有???

?

?

?

???

-><-<512341y y y ?1512-<<-y ,得y =-2,∴区域内有整点(1,-2)。

同理可求得另外三个整点(2,0),(2,-1),(3,-1)。

指出:求不等式的整数解即求区域内的整点是教学中的难点,它为线性规划中求最优整数解作铺垫。常有

两种处理方法,一种是通过打出网络求整点;另一种是本题解答中所采用的,先确定区域内点的横坐标的范围,确定x 的所有整数值,再代回原不等式组,得出y 的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再确定y 的所有整数值,即先固定x ,再用x 制约y 。

3.随堂练习2

1.(1)1+>x y ; (2).y x >; (3).y x >

2.画出不等式组????

???<≤≥-≥-+5

3006x y y x y x 表示的平面区域

3.课本第97页的练习4

4.课时小结

进一步熟悉用不等式(组)的解集表示的平面区域。

5.评价设计

1、课本第105页习题3.3[B]组的第1、2题

【板书设计】

【授后记】

第 周第 课时 授课时间:20 年 月 日(星期 )

课题: §3.3.2简单的线性规划

第3课时

授课类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二元一次不等式表示平面区域;了解线性规划的意义以及约束条件、目标函数、可行解、可行域、最优解等基本概念;了解线性规划问题的图解法,并能应用它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经历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简单的线性规划问题的过程,提高数学建模能力;

3.情态与价值:培养学生观察、联想以及作图的能力,渗透集合、化归、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提高学生“建模”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用图解法解决简单的线性规划问题 【教学难点】

准确求得线性规划问题的最优解 【教学过程】

1.课题导入

[复习提问]

1、二元一次不等式0>++C By Ax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表示什么图形?

2、怎样画二元一次不等式(组)所表示的平面区域?应注意哪些事项?

3、熟记“直线定界、特殊点定域”方法的内涵。

2.讲授新课

在现实生产、生活中,经常会遇到资源利用、人力调配、生产安排等问题。

1、下面我们就来看有关与生产安排的一个问题:

引例:某工厂有A 、B 两种配件生产甲、乙两种产品,每生产一件甲产品使用4个A 配件耗时1h,每生产一件乙产品使用4个B 配件耗时2h ,该厂每天最多可从配件厂获得16个A 配件和12个B 配件,按每天8h 计算,该厂所有可能的日生产安排是什么? (1)用不等式组表示问题中的限制条件:

设甲、乙两种产品分别生产x 、y 件,又已知条件可得二元一次不等式组:

2841641200

x y x y x y +≤??≤??

≤??≥?≥?? ……………………………………………………………….(1) (2)画出不等式组所表示的平面区域:

如图,图中的阴影部分的整点(坐标为整数的点)就代表所有可能的日生产安排。 (3)提出新问题:

进一步,若生产一件甲产品获利2万元,生产一件乙产品获利3万元,采用哪种生产安排利润最大? (4)尝试解答:

设生产甲产品x 件,乙产品y 件时,工厂获得的利润为z ,则z=2x+3y .这样,上述问题就转化为:

当x,y 满足不等式(1)并且为非负整数时,z 的最大值是多少?

把z=2x+3y 变形为233z y x =-

+,这是斜率为23-,在y 轴上的截距为3

z

的直线。当z 变化时,可以得到一族互相平行的直线,如图,由于这些直线的斜率是确定的,因此只要给定一个点,(例如(1,2)),

就能确定一条直线(2833y x =-+)

,这说明,截距3

z

可以由平面内的一个点的坐标唯一确定。可以看到,直线233z y x =-+与不等式组(1)的区域的交点满足不等式组(1),而且当截距3

z

最大时,z 取得最大值。

因此,问题可以转化为当直线233

z

y x =-+与不等式组(1)确定的平面区域有公共点时,

在区域内找一个点P ,使直线经过点P 时截距3

z

最大。

(5)获得结果:

由上图可以看出,当实现233z y x =-+金国直线x=4与直线x+2y-8=0的交点M (4,2)时,截距3

z 的值最大,最大值为

14

3

,这时2x+3y=14.所以,每天生产甲产品4件,乙产品2件时,工厂可获得最大利润14万元。

2、线性规划的有关概念:

①线性约束条件:在上述问题中,不等式组是一组变量x 、y 的约束条件,这组约束条件都是关于x 、y 的一次不等式,故又称线性约束条件.

②线性目标函数:

关于x 、y 的一次式z =2x +y 是欲达到最大值或最小值所涉及的变量x 、y 的解析式,叫线性目标函数. ③线性规划问题:

一般地,求线性目标函数在线性约束条件下的最大值或最小值的问题,统称为线性规划问题. ④可行解、可行域和最优解:

满足线性约束条件的解(x ,y )叫可行解. 由所有可行解组成的集合叫做可行域.

使目标函数取得最大或最小值的可行解叫线性规划问题的最优解. 3、 变换条件,加深理解

探究:课本第100页的探究活动

(1) 在上述问题中,如果生产一件甲产品获利3万元,每生产一件乙产品获利2万元,有应当如何安排

生产才能获得最大利润?在换几组数据试试。

(2) 有上述过程,你能得出最优解与可行域之间的关系吗?

3.随堂练习

1.请同学们结合课本P 103练习1来掌握图解法解决简单的线性规划问题.

(1)求z =2x +y 的最大值,使式中的x 、y 满足约束条件??

?

??-≥≤+≤.1,1,y y x x y

解:不等式组表示的平面区域如图所示: 当x =0,y =0时,z =2x +y =0 点(0,0)在直线0l :2x +y =0上. 作一组与直线0l 平行的直线

l :2x +y =t ,t ∈R .

可知,在经过不等式组所表示的公共区域内的点且平行于l 的直线中,以经过点A (2,-1)的直线所对应的t 最大.

所以z m ax =2×2-1=3.

(2)求z =3x +5y 的最大值和最小值,使式中的x 、y 满足约束条件

??

?

??≥-+≤≤+.35,

1,1535y x x y y x 解:不等式组所表示的平面区域如图所示: 从图示可知,直线3x +5y =t 在经过不等式组所表示的公共区域内的点时,以经过点(-2,-1)的直线所对应的t 最小,以经过点(

8

17

,89)的直线所对应的t 最大. 所以z m in =3×(-2)+5×(-1)=-11.

z m ax =3×

89+5×8

17=14 4.课时小结

用图解法解决简单的线性规划问题的基本步骤:

(1)寻找线性约束条件,线性目标函数;

(2)由二元一次不等式表示的平面区域做出可行域; (3)在可行域内求目标函数的最优解

5.评价设计

课本第105页习题[A]组的第2题.

【板书设计】

【授后记】

第周第课时授课时间:20 年月日(星期)

课题: §3.3.2简单的线性规划

第4课时

授课类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掌握线性规划问题的图解法,并能应用它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经历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简单的线性规划问题的过程,提高数学建模能力;

3.情态与价值:引发学生学习和使用数学知识的兴趣,发展创新精神,培养实事求是、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科学态度和科学道德。

【教学重点】

利用图解法求得线性规划问题的最优解;

【教学难点】

把实际问题转化成线性规划问题,并给出解答,解决难点的关键是根据实际问题中的已知条件,找出约束条件和目标函数,利用图解法求得最优解。

【教学过程】

1.课题导入

[复习引入]:

1、二元一次不等式Ax+By+C>0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表示直线Ax+By+C=0某一侧所有点组成的平面区域(虚线表示区域不包括边界直线)

2、目标函数, 线性目标函数,线性规划问题,可行解,可行域, 最优解:

2.讲授新课

线性规划在实际中的应用:

线性规划的理论和方法主要在两类问题中得到应用,一是在人力、物力、资金等资源一定的条件下,如何使用它们来完成最多的任务;二是给定一项任务,如何合理安排和规划,能以最少的人力、物力、资金等资源来完成该项任务

下面我们就来看看线性规划在实际中的一些应用:

[范例讲解]

例5 营养学家指出,成人良好的日常饮食应该至少提供0.075kg的碳水化合物,

0.06kg的蛋白质,0.06kg的脂肪,1kg食物A含有0.105kg碳水化合物,

0.07kg蛋白质,0.14kg脂肪,花费28元;而1kg食物B含有0.105kg碳

水化合物,0.14kg蛋白质,0.07kg脂肪,花费21元。为了满足营养专家

指出的日常饮食要求,同时使花费最低,需要同时食用食物A和食物B多

(完整版)高二数学不等式练习题及答案(经典)

不等式练习题 一、选择题 1、若a,b 是任意实数,且a >b,则 ( ) (A )a 2>b 2 (B ) a b <1 (C )lg(a-b)>0 (D )(21)a <(2 1)b 2、下列不等式中成立的是 ( ) (A )lgx+log x 10≥2(x >1) (B )a 1 +a ≥2 (a ≠0) (C ) a 1<b 1 (a >b) (D )a 21+t ≥a t (t >0,a >0,a ≠1) 3、已知a >0,b >0且a +b =1, 则()11 )(1122--b a 的最小值为 ( ) (A )6 (B ) 7 (C ) 8 (D ) 9 4、已给下列不等式(1)x 3+ 3 >2x (x ∈R ); (2) a 5+b 5> a 3b 2+a 2b 3(a ,b ∈R ); (3) a 2+b 2≥2(a -b -1), 其中正确的个数为 ( ) (A ) 0个 (B ) 1个 (C ) 2个 (D ) 3个 5、f (n ) = 12+n -n , ?(n )= n 21 , g (n ) = n 12--n , n ∈N ,则 ( ) (A ) f (n )

备战2019高考数学选择题专题04不等式的证明理

专题04 不等式的证明 知识通关 1.基本不等式 (1)定理1:如果a ,b ∈R ,那么a 2+b 2≥2ab ,当且仅当a =b 时,等号成立. (2)定理2(基本不等式):如果a ,b>0,那么 2 a b ab +≥,当且仅当a=b 时,等号成立. 用语言可以表述为:两个正数的算术平均数不小于(即大于或等于)它们的几何平均数. (3)定理3:如果a ,b ,c 为正数,那么 3 3 a b c abc ++≥a =b =c 时,等号成立. 用语言可以表述为:三个正数的算术平均数不小于(即大于或等于)它们的几何平均数. (4)算术平均—几何平均定理(基本不等式的推广):对于n 个正数a 1,a 2,···,a n ,它们的算术平均数不小于(即大于或等于)它们的几何平均数,即 12123n n n a a a a a a a n ++ +≥??,当且仅当 a 1=a 2=···=a n 时,等号成立. 2.柯西不等式 (1)二维形式的柯西不等式:若a ,b ,c ,d 都是实数,则2 2 2 2 2 ()(+)()a b c d ac bd +≥+,当且仅当 ad=bc 时,等号成立. (2)柯西不等式的向量形式:设α,β是两个向量,则||||||?≥?αβαβ,当且仅当α是零向量或β是零向量或存在实数k 使α=k β时,等号成立. (3)二维形式的三角不等式:设x 1,y 1,x 2,y 2∈R ,22 221212x x y y ++≥211222()()x y x y -+- (4)一般形式的柯西不等式:设1212,, ,,,, ,n n a a a b b b 是实数,则 (22212n a a a ++ +)(222 12n b b b + ++) ≥()2 1122n n a b a b a b +++,当且仅当a i =0或b i =0(i=1,2,···,n )或存在一个数k 使得 a i =k b i (i=1,2,···,n )时,等号成立. 3.不等式证明的方法 (1)比较法 比较法是证明不等式最基本的方法,可分为作差比较法和作商比较法两种.

高二数学基本不等式训练题

高二数学基本不等式训练题 数学基本不等式训练题1.若xy0,则对xy+yx说法正确的是() A.有最大值-2 B.有最小值2 C.无最大值和最小值 D.无法确定 答案:B 2.设x,y满足x+y=40且x,y都是正整数,则xy的最大值是() A.400 B.100 C.40 D.20 答案:A 3.已知x2,则当x=____时,x+4x有最小值____. 答案:2 4 4.已知f(x)=12x+4x. (1)当x0时,求f(x)的最小值; (2)当x0 时,求f(x)的最大值. 解:(1)∵x0,12x,4x0. 12x+4x212x4x=83. 当且仅当12x=4x,即x=3时取最小值83, 当x0时,f(x)的最小值为83. (2)∵x0,-x0. 则-f(x)=12-x+(-4x)212-x-4x=83,

当且仅当12-x=-4x时,即x=-3时取等号. 当x0时,f(x)的最大值为-83. 一、选择题 1.下列各式,能用基本不等式直接求得最值的是() A.x+12x B.x2-1+1x2-1 C.2x+2-x D.x(1-x) 答案:C 2.函数y=3x2+6x2+1的最小值是() A.32-3 B.-3 C.62 D.62-3 解析:选D.y=3(x2+2x2+1)=3(x2+1+2x2+1-1)3(22-1)=62-3. 3.已知m、nR,mn=100,则m2+n2的最小值是() A.200 B.100 C.50 D.20 解析:选A.m2+n22mn=200,当且仅当m=n时等号成立. 4.给出下面四个推导过程: ①∵a,b(0,+),ba+ab2ba ②∵x,y(0,+),lgx+lgy2lgx ③∵aR,a0,4a+a 24a ④∵x,yR,,xy0,xy+yx=-[(-xy)+(-yx)]-2-xy-yx=-2. 其中正确的推导过程为() A.①② B.②③

高中数学解不等式方法+练习题

不等式 要求层次 重难点 一元二次不等式 C 解一元二次不等式 (一) 知识容 1.含有一个未知数,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为2的整式不等式,叫做一元二次不等式. 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集,一元二次方程的根及二次函数图象之间的关系如下表(以0a >为例): 有关含有参数的一元二次不等式问题,若能把不等式转化成二次函数或二次方程,通过根的判别式或数形结合思想,可使问题得到顺利解决.其方法大致有:①用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②参数大于最大值或小于最小值,③变更主元利用函数与方程的思想求解. 判别式 24b ac ?=- 0?> 0?= 0?< 二次函数 2y ax bx c =++ (0)a >的图象 一元二次方程 2 0ax bx c ++= (0)a ≠的根 有两相异实根 12,x x = 242b b ac a -±- 12()x x < 有两相等实根 122b x x a ==- 没有实根 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集 2 0ax bx c ++> (0)a > {1 x x x < 或}2x x > {R x x ∈,且 2b x a ?≠- ?? 实数集R 20ax bx c ++< (0)a > {}1 2x x x x << ? ? 例题精讲 高考要求 板块一:解一元二次不等式 解不等式

(二)主要方法 1.解一元二次不等式通常先将不等式化为20ax bx c ++>或20 (0)ax bx c a ++<>的形式,然后求出对应方程的根(若有根的话),再写出不等式的解:大于0时两根之外,小于0时两根之间; 2.分式不等式主要是转化为等价的一元一次、一元二次或者高次不等式来处理; 3.高次不等式主要利用“序轴标根法”解. (三)典例分析: 1.二次不等式与分式不等式求解 【例1】 不等式 1 12 x x ->+的解集是 . 【变式】 不等式2230x x --+≤的解集为( ) A .{|31}x x x -或≥≤ B .{|13}x x -≤≤ C .{|31}x x -≤≤ D .{|31}x x x -或≤≥ 【变式】 不等式 25 2(1)x x +-≥的解集是( ) A .132? ?-??? ? , B .132??-????, C .(]11132??????U ,, D .(]11132?? -???? U ,, 2.含绝对值的不等式问题 【例2】 已知n *∈N ,则不等式 220.011 n n -<+的解集为( ) A .{}|199n n n *∈N ≥, B .{}|200n n n *∈N ≥, C .{}|201n n n *∈N ≥, D .{}|202n n n *∈N ≥, 【例3】 不等式 1 11 x x +<-的解集为( ) A .{}{}|01|1x x x x <<>U B .{}|01x x << C .{}|10x x -<< D .{}|0x x < 【变式】 关于x 的不等式2121x x a a -+-++≤的解集为空集,则实数a 的取值围是 _. 【例4】 若不等式1 21x a x + -+≥对一切非零实数x 均成立,则实数a 的最大值是_________. 【例5】 若不等式34x b -<的解集中的整数有且仅有123,,,则b 的取值围为 . 3.含参数不等式问题 【例6】 若关于x 的不等式22840x x a --->在14x <<有解,则实数a 的取值围是( ) A .4a <- B .4a >- C .12a >- D .12a <- 【变式】 ⑴已知0a <,则不等式22230x ax a -->的解集为 . ⑵若不等式897x +<和不等式220ax bx +->的解集相同,则a b -=______.

高中数学基本不等式证明

不等式证明基本方法 例1 :求证:221a b a b ab ++≥+- 分析:比较法证明不等式是不等式证明的最基本的方法,常用作差法和作商法,此题用作差法较为简便。 证明:221()a b a b ab ++-+- 2221[()(1)(1)]02 a b a b =-+-+-≥ 评注:1.比较法之一(作差法)步骤:作差——变形——判断与0的关系——结论 2.作差后的变形常用方法有因式分解、配方、通分、有理化等,应注意结合式子的形式,适当选 用。 例2:设c b a >>,求证:b a a c c b ab ca bc 2 22222++<++ 分析:从不等式两边形式看,作差后可进行因式分解。 证明:)(222222b a a c c b ab ca bc ++-++ =)()()(a b ab c a ca b c bc -+-+- =)()]()[()(a b ab c b b a ca b c bc -+-+-+- =))()((a c c b b a --- c b a >>Θ,则,0,0,0<->->-a c c b b a ∴0))()((<---a c c b b a 故原不等式成立 评注:三元因式分解因式,可以排列成一个元的降幂形式: =++-++)(222222b a a c c b ab ca bc )())(()(2a b ab b a b a c a b c -++-+-,这样容易发现规律。 例3 :已知,,a b R +∈求证:11()()2()n n n n a b a b a b ++++≤+ 证明:11()()2()n n n n a b a b a b ++++-+ 11n n n n a b ab a b ++=+-- ()()n n a b a b a b =-+- ()()n n a b b a =--

人教版数学高二B版必修53.2均值不等式

课后训练 1.若-4<x <1,则()22222 x x f x x -+=-( ). A .有最小值1 B .有最大值1 C .有最小值-1 D .有最大值-1 2.已知a >b >0,全集I =R ,2a b M x b x ? +?<. 证明:证法一:∵abc =1,且a ,b ,c 为互不相等的正数, 求下列各式的最值: (1)已知x >y >0,且xy =1,求22 x y x y +-的最小值及此时x ,y 的值; (2)设a ,b ∈R ,且a +b =5,求2a +2b 的最小值. 参考答案 1. 答案:D

高等数学中不等式的证明方法

高等数学中不等式的证明方法 摘要:各种不等式就是各种形式的数量和变量之间的相互比较关系或制约关系,因此, 不等式很自然地成为分析数学与离散数学诸分支学科中极为重要的工具,而且早已成为 专门的研究对象。高等数学中存在大量的不等式证明,本文主要介绍不等式证明的几种 方法,运用四种通法,利用导数研究函数的单调性,极值或最值以及积分中值定理来解 决不等式证明的问题。我们可以通过这些方法解决有关的问题,培养我们的创新精神, 创新思维,使一些较难的题目简单化、方便化。 关键词:高等数学;不等式;极值;单调性;积分中值定理 Abstract: A variety of inequality is the various forms of high-volume and variable comparison between the relationship or constraints. Therefore, Inequality is natural to be a very important tool in Analysis of discrete mathematics and various bran(https://www.wendangku.net/doc/1818494955.html, 毕业论文参考网原创论文)ches of mathematics .It has been a special study.Today there are a large number of inequalities in higher mathematics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following methods about Proof of Inequality ,such as the using of several general methods, researching monotone function by derivative, using extreme or the most value and Integral Mean Value Theorem . We can resolve the problems identified through these methods. It can bring up our innovative spirit and thinking and some difficult topics may be more easy and Convenient , Keyword: Higher Mathematics; Inequality; Extreme value Monotonicity; Integral Mean Value Theorem 文章来自:全刊杂志赏析网(https://www.wendangku.net/doc/1818494955.html,) 原文地址: https://www.wendangku.net/doc/1818494955.html,/article/16be7113-df3a-4524-a9c3-4ba707524e72.htm 【摘要】不等式证明是高等数学学习中的一个重要内容,通过解答考研数学中出现的 不等式试题,对一些常用的不等式证明方法进行总结。 【关键词】不等式;中值定理;泰勒公式;辅助函数;柯西 施瓦茨;凹凸性 在高等数学的学习过程当中,一个重点和难点就是不等式的证明,大多数学生在遇到不 等式证明问题不知到如何下手,实际上在许多不等式问题都存在一题多解,针对不等式的证 明,以考研试题为例,总结了几种证明不等式的方法,即中值定理法、辅助函数法、泰勒公

高中数学基本不等式题型总结

专题 基本不等式 【一】基础知识 基本不等式:)0,0a b a b +≥>> (1)基本不等式成立的条件: ; (2)等号成立的条件:当且仅当 时取等号. 2.几个重要的不等式 (1)()24a b ab +≤(),a b R ∈;(2))+0,0a b a b ≥>>; 【二】例题分析 【模块1】“1”的巧妙替换 【例1】已知0,0x y >>,且34x y +=,则41x y +的最小值为 . 【变式1】已知0,0x y >>,且34x y +=,则4x x y +的最小值为 . 【变式2】(2013年天津)设2,0a b b +=>, 则 1||2||a a b +的最小值为 . 【例2】(2012河西)已知正实数,a b 满足 211a b +=,则2a b +的最小值为 . 【变式】已知正实数,a b 满足 211a b +=,则2a b ab ++的最小值为 .

【例3】已知0,0x y >>,且280x y xy +-=,则x y +的最小值为 . 【例4】已知正数,x y 满足21x y +=,则 8x y xy +的最小值为 . 【例5】已知0,0a b >>,若不等式 212m a b a b +≥+总能成立,则实数m 的最大值为 . 【例6】(2013年天津市第二次六校联考)()1,0by a b +=≠与圆221x y +=相交于,A B 两点,O 为坐标原点,且△AOB 为直角三角形,则 2212a b +的最小值为 .

【例7】(2012年南开二模)若直线()2200,0ax by a b -+=>>始终平分圆222410x y x y ++-+=的周长,则 11a b +的最小值为 . 【例8】设12,e e 分别为具有公共焦点12,F F 的椭圆和双曲线的离心率,P 为两曲线的一个公共点,且满足 120PF PF ?=,则2 2214e e +的最小值为 【例9】已知0,0,lg 2lg 4lg 2x y x y >>+=,则11x y +的最小值是( ) A .6 B .5 C .3+ D . 【例10】已知函数()4141 x x f x -=+,若120,0x x >>,且()()121f x f x +=,则()12f x x +的最小值为 .

人教版数学高二不等式知识点大整合

第三章 不等式 一、不等式的基本性质为: ① ;② ; ③ ;④ ; ⑤ ;⑥ ; ⑦ ;⑧ ; 注意:特值法是判断不等式命题是否成立的一种方法,此法尤其适用于不成立的命题。 二、均值不等式:两个数的算术平均数不小于它们的几何平均数。 若0,>b a ,则ab b a ≥+2 (当且仅当b a =时取等号) 基本变形:①≥+b a ;≥+2)2 (b a ;②2_____________222b a b a ab +≤≤≤+ ③若R b a ∈,,则ab b a 222≥+,222)2(2b a b a +≥+;④_________)2 (_______2≤+≤b a 基本应用:①放缩,变形; ②求函数最值:注意:①一正二定三取等;②积定和小,和定积大。 当p ab =(常数),当且仅当 时, ; 当S b a =+(常数),当且仅当 时, ; 常用的方法为:拆、凑、平方; 如:①函数)21(4294>-- =x x x y 的最小值 。 ②已知5 10<c b a ,则 33 abc c b a ≥++(当且仅当c b a ==时取等号) 基本变形:≥++c b a ;≥++3)3(c b a ; ②若0,,,21>n a a a ,则n n n a a a n a a a 2121≥+++(当且n a a a === 21时取

等号) 三、绝对值不等式: ≤ ≤ ≤ 注意:?+<+||||||b a b a ; ?+=+||||||b a b a ; ?+<-||||||b a b a ;?+=-||||||b a b a ; ?+<-||||||b a b a ;?+=-||||||b a b a ; ?-<-||||||b a b a ;?-=-||||||b a b a ; 四、常用的基本不等式: (1)设R b a ∈,,则0)(,022≥-≥b a a (当且仅当 时取等号) (2)a a ≥||(当且仅当 时取等号);a a -≥||(当且仅当 时取等号) (3)若0,0>>b a ,则2233ab b a b a +≥+; (4)若R c b a ∈,,,则ca bc ab c b a ++≥++222 (5)若R c b a ∈,,,则)(3)()(32222c b a c b a ca bc ab ++≤++≤++ (6)柯西不等式:设R b b a a ∈2121,,,,则))(()(2 221222122211b b a a b a b a ++≤+ 注意:可从向量的角度理解:设),(),,(2121b b b a a a ==,则222)(b a b a ≤? (7)b a ab b a 110,>;?R m b a ,0,,若1a b ,则m a m b a b ++>; 五、证明不等式常用方法: (1)比较法:①作差比较:B A B A ≤?≤-0;②作商比较: B A B B A ≥?>≥)0(1 作差比较的步骤: (1)作差:对要比较大小的两个数(或式)作差。 (2)变形:对差进行因式分解或配方成几个数(或式)的完全平方和。 (3)判断差的符号:结合变形的结果及题设条件判断差的符号。 注意:若两个正数作差比较有困难,可以通过它们的平方差来比较大小。 (2)综合法:由因导果。

6540高二数学解不等式

解不等式 一. 选择题: 1. 使不等式x x 1> 成立的x 取值范围是( ) A. )1(∞, B. )1(--∞, C. )1()01(∞-,, D. )1()1(∞--∞,, 2. 不等式11 <-x ax 的解集为}21|{>a B. 2 1>b a ,,则不等式b x a ->>1的解是( ) A. 01<<-x b 或a x 10<< B. 01<<-x a 或b x 10<< C. b x 1-<或a x 1> D. b x a 11<<- 4. 设命题甲为“04<<-k ”;命题乙为“函数12--=kx kx y 恒为负值”,那么( ) A. 甲是乙的充分而非必要的条件 B. 甲是乙的必要而非充分条件 C. 甲是乙的充要条件 D. 甲既不是乙的充分条件,又不是乙的必要条件 二. 填空: 1. 0)2)(1)(12)(3(≤++--x x x x 的解集是 。 2. 若不等式022>++bx ax 的解为3 121<<-x ,则=a =b 。 3. ≥-+-+x x x x x 872232的解集是 。 4. 0--a ax x 的解集是 。 5. 5|23|1<-

高考数学高三模拟考试试卷压轴题专题六十三不等式的证明

高考数学高三模拟考试试卷压轴题专题六十三不等式的证明 【高频考点解读】 1.了解证明不等式的基本方法:比较法、综合法、分析法、放缩法、数学归纳法. 2.了解柯西不等式、排序不等式以及贝努利不等式. 3.能利用均值不等式求一些特定函数的极值. 【重点知识梳理】 一、比较法证明不等式 (1)求差比较法: 知道a>b ?a -b>0,ab 只要证明a -b>0即可,这种方法称为求差比较法. (2)求商比较法: 由a>b>0?a b >1且a>0,b>0,因此当a>0,b>0时,要证明a>b ,只要证明a b >1即可,这种方法称为求商比较法. 二、综合法与分析法 1.综合法 利用某些已经证明过的不等式和不等式的性质,推导出所要证明的不等式,这种方法叫综合法.即“由因导果”的方法. 2.分析法 证明不等式时,有时可以从求证的不等式出发,分析使这个不等式成立的充分条件,把证明不等式转化为判定这些充分条件是否具备的问题,如果能够肯定这些充分条件都已经具备,那么就可以判定原不等式成立,这种方法叫作分析法.即“执果索因”的方法. 3.平均值不等式 定理:如果a ,b ,c 为正数,则a +b +c 3≥3 abc ,当且仅当a =b =c 时,等号成立. 我们称 a + b + c 3 为正数a ,b ,c 的算术平均值,3 abc 为正数a ,b ,c 的几何平均值,定理中的不等式为三个正数的算术—几何平均值不等式,简称为平均值不等式. 4.一般形式的算术—几何平均值不等式 如果a1,a2,…,an 为n 个正数,则a1+a2+…+an n ≥n a1a2…an ,当且仅当a1=a2=…=an 时,等号成立. 【高考考纲突破】

【高中数学】公式总结(均值不等式)

均值不等式归纳总结 1. (1)若R b a ∈,,则ab b a 22 2 ≥+ (2)若R b a ∈,,则2 2 2b a ab +≤ (当且仅当b a =时取“=”) 2. (1)若*,R b a ∈,则ab b a ≥ +2 (2)若*,R b a ∈,则ab b a 2≥+ (当且仅当b a =时取“=”) (3)若* ,R b a ∈,则2 2? ? ? ??+≤b a ab (当且仅当b a =时取“=”) 3.若0x >,则1 2x x +≥ (当且仅当1x =时取“=”) 若0x <,则1 2x x +≤- (当且仅当1x =-时取“=”) 若0x ≠,则1 1122-2x x x x x x +≥+ ≥+≤即或 (当且仅当b a =时取“=”) 4.若0>ab ,则2≥+a b b a (当且仅当 b a =时取“=”) 若0ab ≠,则22-2a b a b a b b a b a b a +≥+≥+≤即或 (当且仅当b a =时取“=”) 5.若R b a ∈,,则2 )2(2 22b a b a +≤ +(当且仅当b a =时取“=”) 『ps.(1)当两个正数的积为定植时,可以求它们的和的最小值,当两个正数的和 为定植时,可以求它们的积的最小值,正所谓“积定和最小,和定积最大”. (2)求最值的条件“一正,二定,三取等” (3)均值定理在求最值、比较大小、求变量的取值范围、证明不等式、解决实际问题方面有广泛的应用』

例1:求下列函数的值域 (1)y =3x 2+ 1 2x 2 (2)y =x +1 x 解:(1)y =3x 2+1 2x 2 ≥2 3x 2· 1 2x 2 = 6 ∴值域为[ 6 ,+∞) (2)当x >0时,y =x +1 x ≥2 x ·1 x =2; 当x <0时, y =x +1x = -(- x -1 x )≤-2 x ·1 x =-2 ∴值域为(-∞,-2]∪[2,+∞) 解题技巧 技巧一:凑项 例 已知5 4 x <,求函数14245 y x x =-+ -的最大值。 解:因450x -<,所以首先要“调整”符号,又1 (42)45 x x -- 不是常数,所以对42x -要进行拆、凑项, 5,5404x x <∴-> ,11425434554y x x x x ??∴=-+=--++ ?--? ?231≤-+= 当且仅当1 5454x x -= -,即1x =时,上式等号成立,故当1x =时,max 1y =。 评注:本题需要调整项的符号,又要配凑项的系数,使其积为定值。

高等数学不等式的证明试题及答案

微积分中不等式的证明方法讨论 不等式的证明题经常出现在考研题中,虽然题目各种各样,但方法无非以下几种: 1.利用函数的单调性证明不等式 若在),(b a 上总有0)(>'x f ,则)(x f 在),(b a 单调增加;若在),(b a 上总有0)(<'x f ,则)(x f 在),(b a 单调减少。 注:考研题的难点是,构造恰当的辅助函数,有时需要两次利用函数的单调性证明不等式,有时需要对),(b a 进行分割,分别在小区间上讨论。 例1:证明:当0a b π<<<时, sin 2cos sin 2cos b b b b a a a a ππ++>++. 【分析】 利用“参数变易法”构造辅助函数,再利用函数的单调性证明. 【详解】 令()sin 2cos sin 2cos ,0f x x x x x a a a a a x b πππ=++---<≤≤<, 则 ()sin cos 2sin cos sin f x x x x x x x x ππ'=+-+=-+,且()0f π'=. 又 ()cos sin cos sin 0f x x x x x x x ''=--=-<,(0,s i n 0x x x π<<>时), 故当0a x b π<≤≤<时,()f x '单调减少,即()()0f x f π''>=,则()f x 单调增加,于是()()0f b f a >=,即 sin 2cos sin 2cos b b b b a a a a ππ++>++. 【评注】 证明数值不等式一般需构造辅助函数,辅助函数一般通过移项,使不等式一端为“0”,另一端即为所作辅助函数()f x ,然后求导验证()f x 的增减性,并求出区间端点的函数值(或极限值)。 例2:设2e b a e <<<, 证明)(4ln ln 2 22a b e a b ->-. 【分析】即证a e a b e b 2 222 4ln 4ln ->- 证明: 设x e x x 224ln )(-=?,则 24ln 2)(e x x x -='?, 2ln 12)(x x x -=''?, 所以当x>e 时,,0)(<''x ? 故)(x ?'单调减少,从而当2 e x e <<时,

高中数学常见的10类基本不等式问题汇总

高中数学常见的 10类基本不等式问题汇总 一、基本不等式的基础形式1.2 2 2a b ab ,其中,a b R ,当且仅当a b 时等号成立。 2.2a b ab ,其中,0,a b ,当且仅当a b 时等号成立。 3.常考不等式: 2 2 2 2112 2a b a b ab a b ,其中,0, a b ,当且仅当a b 时等号成 立。 二、常见问题及其处理办法问题1:基本不等式与最值解题思路: (1)积定和最小:若 ab 是定值,那么当且仅当a b 时,min 2a b ab 。其中,0, a b (2)和定积最大:若 a b 是定值,那么当且仅当a b 时,2 max 2 a b ab ,其中,a b R 。 例题1:若实数,a b 满足2 21a b ,则a b 的最大值是 . 解析:很明显,和为定,根据和定积最大法则可得: 2 2 2 22 22 122 2 4 a b a b a b a b , 当且仅当1a b 时取等号。 变式:函数1 (0,1)x y a a a 的图象恒过定点A , 若点在直线1mx ny 上,则mn 的最大值为______。 解析:由题意可得函数图像恒过定点 1,1A ,将点1,1A 代入直线方程1mx ny 中可得1m n ,明 显,和为定,根据和定积最大法则可得: 2 124 m n mn ,当且仅当 1 2 m n 时取等号。例题2:已知函数2 12 2 x x f x ,则 f x 取最小值时对应的 x 的值为 __________. 解析:很明显,积为定,根据积定和最小法则可得: 2 2 112 22 12 2 x x x x ,当且仅当 2 12 12 x x x 时取等号。 变式:已知2x ,则12 x x 的最小值为。

高中数学不等式经典题型(精)

概念、方法、题型、易误点及应试技巧总结 不等式 一.不等式的性质: 1.同向不等式可以相加;异向不等式可以相减:若,a b c d >>, 则a c b d +>+(若,a b c d ><,则a c b d ->-),但异向不等式不可以相加;同向不等式不可以相减; 2.左右同正不等式:同向的不等式可以相乘,但不能相除;异向不等式可以相除,但不能相乘:若0,0a b c d >>>>,则ac bd >(若0,0a b c d >><<,则a b c d >); 3.左右同正不等式:两边可以同时乘方或开方:若0a b >>,则n n a b >或 > 4.若0ab >,a b >,则11a b <;若0ab <,a b >,则11 a b >。如 (1)对于实数c b a ,,中,给出下列命题: ①22,bc ac b a >>则若; ②b a bc ac >>则若,22; ③22,0b ab a b a >><<则若; ④b a b a 1 1,0<<<则若; ⑤b a a b b a ><<则若,0; ⑥b a b a ><<则若,0; ⑦b c b a c a b a c ->->>>则若,0; ⑧11 ,a b a b >>若,则0,0a b ><。 其中正确的命题是______ (答:②③⑥⑦⑧); (2)已知11x y -≤+≤,13x y ≤-≤,则3x y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 (答:137x y ≤-≤); (3)已知c b a >>,且,0=++c b a 则a c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 (答:12,2? ?-- ?? ?) 二.不等式大小比较的常用方法: 1.作差:作差后通过分解因式、配方等手段判断差的符号得出结果; 2.作商(常用于分数指数幂的代数式); 3.分析法; 4.平方法; 5.分子(或分母)有理化; 6.利用函数的单调性; 7.寻找中间量或放缩法 ; 8.图象法。其中比较法(作差、作商)是最基本的方法。如 (1)设0,10>≠>t a a 且,比较2 1 log log 21+t t a a 和的大小

用微积分理论证明不等式的方法

用微积分理论证明不等式的方法 高等数学中所涉及到的不等式,大致可分为两种:函数不等式(含变量)和数值不等式(不含变量).对于前者,一般可直接或稍加变形构造一函数,从而可通过研究所构造函数的性质,进而证明不等式;对于后者,我们也可根据数值不等式的特点,巧妙的构造辅助函数,从而将数值不等式问题转化为函数的问题,研究方法正好与前者相似. 微积分是高等数学中的重要内容,以它为工具能较好的研究函数的形态,有些常规方法难于证明的不等式,若能根据不等式的结构特征,巧妙的构造函数,将不等式问题转化为函数的问题,利用微积分理论研究函数的性质,应用函数的性质证明不等式. 一、用导数定义证明不等式法 1.证明方法根据-导数定义 导数定义:设函数)(x f y =在点。0x 的某个邻域内有定义,若极限 x y x x x x x x f x f ??→?→=--lim lim 0) ()(0 存在,则称函数)(x f 在0x 可导,称这极限为函数)(x f y =在点0 x 的导数,记作)(0x f y '=. 2.证明方法: (1)找出0x ,使得)(0x f y '=恰为结论中不等式的一边;(2)利用导数的定义并结合已知条件去研究. 3.例 例1:设函数nx a x a x a x f n sin 2sin sin )(21+++= ,其中n a a a ,,21都为实数, n 为正整数,已知对于一切实数x ,有x x f sin )(≤,试证:1221≤+++n na a a . 证 明 : 因 nx na x a x a x f n cos 2cos 2cos )(21+++=' .则 n na a a f +++=' 212)0(. 得:x x f x x f x f x f f x x x ) ()(lim 0)0()()0(lim lim 00 →→→==--= '.由于x x f sin )(≤. 所以1sin )0(lim =≤ '→x x f x .即1221≤+++n na a a . 4.适用范围 用导数定义证明不等式,此方法得适用范围不广,我们应仔细观察问题中的条件与结论之间的关系.有些不等式符合导数的定义,因此可利用导数的定义将其形式转化,以达到化繁为简的目的. 二.用可导函数的单调性证明不等式法

(完整)高中数学不等式习题及详细答案

第三章 不等式 一、选择题 1.已知x ≥2 5 ,则f (x )=4-25+4-2x x x 有( ). A .最大值45 B .最小值4 5 C .最大值1 D .最小值1 2.若x >0,y >0,则221+)(y x +221 +)(x y 的最小值是( ). A .3 B . 2 7 C .4 D . 2 9 3.设a >0,b >0 则下列不等式中不成立的是( ). A .a +b + ab 1≥22 B .(a +b )( a 1+b 1 )≥4 C 22 ≥a +b D . b a ab +2≥ab 4.已知奇函数f (x )在(0,+∞)上是增函数,且f (1)=0,则不等式x x f x f ) ()(--<0 的解集为( ). A .(-1,0)∪(1,+∞) B .(-∞,-1)∪(0,1) C .(-∞,-1)∪(1,+∞) D .(-1,0)∪(0,1) 5.当0<x <2 π时,函数f (x )=x x x 2sin sin 8+2cos +12的最小值为( ). A .2 B .32 C .4 D .34 6.若实数a ,b 满足a +b =2,则3a +3b 的最小值是( ). A .18 B .6 C .23 D .243 7.若不等式组?? ? ??4≤ 34 ≥ 30 ≥ y x y x x ++,所表示的平面区域被直线y =k x +34分为面积相等的两部分,则k 的值是( ). A . 7 3 B . 37 C . 43 D . 34 8.直线x +2y +3=0上的点P 在x -y =1的上方,且P 到直线2x +y -6=0的距离为

人教新课标版数学高二-人教B版必修5练习 3.2 均值不等式(一)

§3.2 均值不等式(一) 一、基础过关 1.已知a >0,b >0,则1a +1b +2ab 的最小值是 ( ) A .2 B .2 2 C .4 D .5 2.若a ,b ∈R ,且ab >0,则下列不等式中,恒成立的是 ( ) A .a 2+b 2>2ab B .a +b ≥2ab C.1a +1b >2 ab D.b a +a b ≥2 3.已知m =a +1 a -2 (a >2),n =????1 2x 2-2 (x <0),则m 、n 之间的大小关系是( ) A .m >n B .m 2 5.已知a ,b ∈(0,+∞),则下列不等式中不成立的是 ( ) A .a +b +1ab ≥2 2 B .(a +b )????1a +1 b ≥4 C.a 2+b 2 ab ≥2ab D.2ab a + b >ab 6.若a <1,则a +1 a -1有最______(填“大”或“小”)值,为________. 7.若lg x +lg y =1,则2x +5 y 的最小值为________. 8.设a 、b 、c 都是正数,求证:bc a +ca b +ab c ≥a +b +c . 二、能力提升 9.设x ,y ∈R ,a >1,b >1,若a x =b y =3,a +b =23,则1x +1 y 的最大值为( ) A .2 B.32 C .1 D.1 2 10.若对任意x >0,x x 2+3x +1≤a 恒成立,则a 的取值范围为________. 11.已知x >y >0,xy =1,求证:x 2+y 2 x -y ≥2 2. 12.已知a ,b ,c 为不等正实数,且abc =1. 求证:a +b +c <1a +1b +1 c .

(完整版)高考数学-基本不等式(知识点归纳)

高中数学基本不等式的巧用 一.基本不等式 1.(1)若R b a ∈,,则ab b a 22 2 ≥+ (2)若R b a ∈,,则2 2 2b a ab +≤(当且仅当b a =时取“=”) 2. (1)若*,R b a ∈,则ab b a ≥+2 (2)若* ,R b a ∈,则ab b a 2≥+(当且仅当b a =时取“=” ) (3)若* ,R b a ∈,则2 2?? ? ??+≤b a ab (当且仅当b a =时取“=”) 3.若0x >,则12x x + ≥ (当且仅当1x =时取 “=”);若0x <,则1 2x x +≤- (当且仅当1x =-时取“=”) 若0x ≠,则11122-2x x x x x x +≥+≥+≤即或 (当且仅当b a =时取“=”) 3.若0>ab ,则2≥+a b b a (当且仅当b a =时取“=”) 若0ab ≠,则 22-2a b a b a b b a b a b a +≥+≥+≤即或 (当且仅当b a =时取“=” ) 4.若R b a ∈,,则2 )2( 2 22b a b a +≤ +(当且仅当b a =时取“=”) 注:(1)当两个正数的积为定植时,可以求它们的和的最小值,当两个正数的和为定植时,可以求它们的 积的最小值,正所谓“积定和最小,和定积最大”. (2)求最值的条件“一正,二定,三取等” (3)均值定理在求最值、比较大小、求变量的取值范围、证明不等式、解决实际问题方面有广泛的应用. 应用一:求最值 例1:求下列函数的值域 (1)y =3x 2 +12x 2 (2)y =x +1x 解:(1)y =3x 2 +12x 2 ≥2 3x 2 ·12x 2 = 6 ∴值域为[ 6 ,+∞) (2)当x >0时,y =x +1 x ≥2 x ·1 x =2; 当x <0时, y =x +1x = -(- x -1 x )≤-2 x ·1 x =-2 ∴值域为(-∞,-2]∪[2,+∞) 解题技巧: 技巧一:凑项 例1:已知5 4x < ,求函数14245 y x x =-+-的最大值。 解:因450x -<,所以首先要“调整”符号,又1 (42)45 x x --g 不是常数,所以对42x -要进行拆、凑项, 5,5404x x <∴->Q ,11425434554y x x x x ??∴=-+=--++ ?--? ?231≤-+= 当且仅当1 5454x x -= -,即1x =时,上式等号成立,故当1x =时,max 1y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