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翻译的归化异化与汉语的发展

翻译的归化异化与汉语的发展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1c18542090.html,

翻译的归化\异化与汉语的发展

作者:杨秋红

来源:《文教资料》2011年第02期

摘要:翻译的归化和异化是翻译的两个互相对立的翻译策略,它们有着更加深层的文化原因。本文试图探讨归化翻译和异化翻译的对立及其如何影响目的语文化的,同时从翻译史的角度考察翻译对汉语发展所起的作用。

关键词:翻译归化异化汉语发展

归化(domestication)和异化(foreignization)历来是翻译家争论的热点。坚持归化者强

调异域文本的语言不符合目的语读者的阅读经验、期待视野、审美心理、文化背景及行文特点,主张对异域文本的评议及文化差异进行压抑,常常将翻译抹杀,使之纳入目的语文化的主导价值之中,变得易于辨认,因而看上去就像没有经过翻译似的。如在将外语译成汉语时,出现了滥用汉语“四字成语”和“古雅词语”的现象,又有人将外国的“上帝”变成了中国的“菩萨”,将外国人的名字变成了中国人才有的名字等。

而反对归化者大有人在,俄国近代翻译理论家茹科夫斯基在翻译实践中就主张放弃早期“文化翻译”的方法,即在修改原文的时间、地点甚至将外国人名为俄国人名以适应“俄国读者的品味”的做法。前苏联翻译理论家莫洛佐夫也曾认为坚持“归化”译法会“斩断所译作品的民族根子”,“表面上这种倾向有时只表现在个别细节上,但这些细节综合起来就会完全改变原作的特色”。坚持异化者认为读者有权力了解原作原貌及其异国风情,主张用“移植法”将带有异域特征的语言文化及其表达方式移植过来,以展现异域文化,同时也构建本土文化,丰富和发展目的语的语言。如“一石两鸟”、“人间的普罗米修斯”、“取笑于我”、“打骂于他”、“潘多拉的盒子”的说法,逐步在汉语中生根发芽,为汉语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由此可见,归化与异化是翻译的两种相互对立的主要策略。鲁迅先生就曾在《且介亭杂文二集·题末定草》中写道:“动笔之前,就得解决一个问题:竭力使它归化,还是尽量保存洋气呢?它必须有异国情调,其实世界上也不会有完全归化的译文,倘有,就是貌合神离,从严辨别起来,也算不得翻译。凡是翻译,它必须兼顾两面,一当然力求其易解,一则保存着原作的丰姿。”由此可见,完全归化和完全异化都是不可取的,也是不可能的。

翻译的归化与异化实际上有其更加深层的文化原因。作为多元体系派(Polysystem theory)的翻译理论家,佐哈尔(Itama Even-Zohar)在研究翻译文学作品的社会功能时指出,翻译文学作品不仅引进新的思想而且还提供新的形式和模仿的样板。如果翻译文学在一个民族的文化中处于次要地位,译者就常常牺牲原作的形式,竭力使译文与接受文化的现行标准一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