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第七章农业资源利用与农业生态环境保护

第七章农业资源利用与农业生态环境保护

第七章农业资源利用与农业生态环境保护
第七章农业资源利用与农业生态环境保护

第七章农业资源利用与农业生态环境保护

一、本章学习目标:

重点掌握:中国主要农业生态失衡问题;保持生态平衡的途径

一般掌握:农业资源的特性及合理利用原则;生态平衡的基本特征;生态平衡失调的标志和原因

识记:农业资源的分类;生态平衡与生态失衡的概念

二、本章主要内容

根据资源的直接来源,农业资源可分为两个基本类型,即自然资源与社会资源。

自然资源:指在一定社会经济技术水平下,能够产生生态效益或经济价值,以提高人类当前或预见未来生存质量的自然物质、能量和信息的总和。

社会资源:指通过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创造出来的有助于农业生产力提高的人工资源。

农业资源按其重复利用程度分类,可分为可更新资源与不可更新资源两类。

恒定性资源:这类资源不论怎样利用,都可以年复一年地比较恒定数量被再(周而复始)利用,能够自然更新。

可更新资源:亦称再生资源,这类资源在合理经营管理条件与适宜的自然环境中可以更新、繁衍被人类继续利用,反之也可衰退、减少甚至灭绝。

不可更新资源:亦称流失性资源,是指不能连续地或周期性地被产生、补充和更新或者其周期相对人类的经济活动来说太长的一类资源。

中国农业自然资源状况

农业自然资源,包括气候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和生物资源等,是农业的基本生产资料和劳动对象。

农业资源的特性及合理利用原则

(一)农业资源的整体性及综合利用

(二)农业资源的相对有限性及其经济利用

(三)资源的可更新性及其合理适度利用

(四)社会资源的不可更新性及有效利用

(五)农业资源的变动性及其科学利用

(六)农业资源的区域性及其因地制宜的利用

生态平衡与生态平衡失调

生态平衡:指在一定时间内,生物与环境、生物与生物之间相互适应所维持着的一种协调状态。它表现为生态系统中生物组成、种群数量、食物链营养结构的协调状态;能量和物质的输入与输出基本相等;物质贮存量恒定;信息传递流通;生物群落与环境之间或各对应力量之间,各自保持一定的状态,达到正负相当、协调吻合。这种状态称为生态平衡。

农业生态系统的相对平衡在很大程度上受人为因素的影响,在生态平衡方面表现出自己的特点:

1.农业生态系统是一个典型的生态经济系统

2.人们可以通过投入而改变平衡的结构

3.维持农业生态系统相对平衡的必要性

生态平衡的基本特征:

1.一定时期内生态系统中物质与能量的输入与输出保持相对平衡

2.生态系统内的物质与能量的流动保持合理的比例与速度

3.生物的种类和数量相对稳定

4.生态系统具有良好的自我调节能力

生态平衡失调:指当生态系统受到外界压力或冲击时,系统的平衡受到影响,如果这种压力或冲击超过了生态系统的忍耐力或阈限值时,系统的确自我调节能力随之降低,以至消失,此时生态平衡受到破坏,生态系统趋向衰退,甚至崩溃,变成了另一种平衡状态——发生系统的逆行演替。

生态平衡失调的主要标志表现在结构和功能上。

1.生态失调结构上的标志

(1)一级结构受损

(2)二级结构变化。

2.功能上的标志

(1)能量流动受阻。

(2)物质循环中断。

生态平衡失调的原因:一是自然原因;二是人为原因。

中国主要农业生态失衡问题

(一)森林结构低龄化,可采资源减少

(二)草地资源退化

(三)耕地锐减

(四)水资源紧缺

(五)土地退化

(六)灾害频繁

(七)农业面源污染

(八)农业温室气体排放

(九)农田土壤污染

保持生态平衡的途径

(一)增加组分成分的多样性

农业生态系统的多样性与稳定性是相互联系的。多样性是指农业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多少,生物种群结构的繁简,食物链的长短,食物网的复杂性程度,能量转化、物质循环的途径多少等。一般说,凡是农业生态系统组成成分多、生物种群结构复杂、食物链长并联结成网,能量转化、物质循环途径多的农业生态结构,其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强、较稳定。稳定性是指生物种群在遇到生态环境较大幅度变化时,由于生物种群的反馈作用,经过一段时间后使之恢复原状的能力。合理的农业结构不应该是单一的粮食作物生产系统,而应该是农林牧副渔多种组分构成的,食物链长并联结成网的,多种物质循环和能量转化渠道的多样性结构,尤其是在自然条件较差的中低产地区,农业生态系统结构多样性更为重要。

(二)不超过生态阈值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是靠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来维持的。而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具有一定限度的,不得超过生态阈值,在界限范围内生态系统通过自我修补进行调节,超过这一界限,调节就不起作用,从而使系统受到改变、伤害以致破坏,这个限度称为阈限值。为了保持农业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在控制和管理生态系统时,应以阈限值为标准,阈限值大小决定于系统的稳定性,系统越成熟,种类组成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对外界压力或冲击力量的抵抗力也越大,即阈限值越高。

(三)巧设食物链结构

在农业生态系统中,通过食物链能把生物和非生物环境有机地联结成一个整体。而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正是沿着食物链这条渠道实现的。食物链渠道的长短、大小和畅通与否是维持生态系统稳定性的重要条件。不同生态系统、食物链长短有所不同,通过设计和建立合理的食物链,可以提高农业生态系统的生产力和经济效益。

(四)生态环境的人为调控

环境影响生物,生物也影响环境。人们在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过程中,不仅要合理利用自然条件,向大自然索取更多的财富造福人类,而且要特别注意环境的发展趋势,做到人为控制生态环境,使生物与其生存环境处于相互协调的平衡之中。从大范围讲,农业生产的发展极不平衡,因此,必须用整体的、综合的、系统的观点去调控环境,才能促进生物的发展,以获得理想的生态效果。人为调控能促使局部地区生态环境发生变化,如为改善局部地区的气候和水土保持,而进行人工经营森林、草地或通过营造防护林、水源林,半干旱地区种草、种灌木林等;在种植业方面为改造中低产田,进行农田基本建设和兴修水利,扩大灌溉面积,合理轮作,增加豆科作物把多灾田变成旱涝保收田。对一个乡或一个村进行农林牧副渔全面安排时,要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为农业的发展创造较佳的生态环境,促进农业生态系统的能量转化,建立良好的物质循环体系,就能提高系统的生产力并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五)增强生态环境意识

生态意识是指在处理人类活动与周围自然环境相互关系时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具体说来,就是处理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经济利益和环境效益、开发与保护、生产与生活、资源与环境等关系时应具备的生态观念常识。

环境意识是指人与自然环境所反映的社会思想、理论、情感、意志、知觉等观念形态的总和。在80年代以前人们认为环境意识,仅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这一特定的客观存在反映。其核心是指人类对生态环境及相关问题的认识、判断、态度以及行为取向。同时这种认识、判断、态度和行为取向又能动地作用于客观存在的生态环境。

我国正在面临着有史以来最严峻的生态环境挑战,即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沉重的人口包袱和迫切的发展需求,迫使我们紧急行动起来,在广大干部中普及生态环境意识教育,使经济发展与生态建设同步进行,在不影响经济发展速度的前提下,将恶性循环变为良性循环。

生态环境意识教育包括:(1)经济的高速发展同时,必须普遍提高公众的生态环境意识,以做到生态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协调统一。(2)开辟可持续发展新的经济领域和模式,最重要的是加快科学技术发展,如开发绿色技术(或生态技术)及其在各个生产领域的广泛应用,转变经济发展模式和经济增长方式等。(3)实现宣传战略的转变。在生态环境宣传教育领域,宣传环保方针、政策和环境管理制度、环境科学知识、基础理论,推广防止和治理环境污染和保护生态的技术手段,这是生态环境意识教育的基础工作。

本章小结

农业资源是指在一定的技术、经济和社会条件下,人类农业活动所依赖的自然条件和社会条件构成农业资源。本章介绍了农业资源的分类和中国农业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的现状,阐述了农业资源的特征和利用原则。在此基础上阐述了生态平衡以及生态失衡的表现特征;并介绍了中国农业生态失衡的主要问题;提出了保持农业生态平衡的途径和对策。

三、本章思考题

1.农业资源的特征及其合理性利用原则?

2.保护生态平衡的途径?

3.我国农业资源利用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发展对策?

A1包、农业信息化综合管理系统

A1包、农业信息化综合管理系统 一、供应商资格要求 1、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第二十二条的规定。 2、供应商的资质要求:无 二、技术要求 一.项目概述 1.1.项目背景 为实现农业“十三五”规划目标,山东省农业厅规划在现有信息化基础上,通过资源整合和提升改造,构建山东省农业信息化综合管理平台,提升农业信息化水平,建成山东省农业厅“农业云”的基本框架,最终实现农业生产经营的精准化、数字化、智能化。 1.2.项目目标 整合种植业、经管、畜牧、农机、农村“三资”管理等信息资源和业务数据,建设农业信息资源数据库,实现全省农业数据资源共享共用,构筑集数据共享、业务协同、应用集成、多维度数据分析于一体的农业信息化管理平台,实现各业务信息系统通过平台进行数据共享和交换。 二.建设原则 1.统一标准,统一平台。对农业厅信息资源进行统一梳理,建立农业数据资 源库和接口规范;建立统一平台框架,现有系统和将来新建的系统可以通 过接口实现单点登录、统一用户管理、数据共享等功能。 2.统筹规划,逐步实施。从农业发展和农业工作实际出发,先期完成农业综 合管理平台的整体架构建设、整合及应用建设,后期随着业务的开展和平 台的运行再继续建设其它相关应用系统建设。 3.突出重点,注重实效。重点加强农业数据分析利用、数据关联分析等方面 工作。 三.建设内容 3.1.总体要求 3.1.1.总体框架 山东省农业厅农业信息化综合管理系统依托山东省政务云平台提供的云资源环境,以“一个平台、四个系统、十项标准、十二个农业信息资源数据库”为总体建设框架。 1、一个平台 实现全省农业相关数据在农业信息数据管理服务交换平台上进行数据融合、计算分析

0903农业资源与环境学科基本要求

0903农业资源与环境学科博士、硕士学 位基本要求 第一部分学科概况和发展趋势 “农业资源与环境”学科是自然生态系统和农业经济系统中土壤(地)、养分与肥料、水分和生物质以及气候等自然要素和生产力决定的资源和环境属性对农业生产和管理活动的影响及其运筹控制的科学。本学科以围绕农业和农村生产和生活的土壤、水、养分及肥料和大气等制约农业可持续利用的农业生产资源和影响人类健康和自然变化的农业生态环境为主要研究对象,以现代地球科学、生物和生命科学、分析和监测科学为主要基础科学理论指导,以物质农业系统循环利用、物质大气-植物-土壤-水体物质迁移调控、物质的形态、组分及生态系统功能等理论为学科核心知识体系,实验室现代分析研究、实验室控制试验研究、田间试验研究、长期观测研究为基本途径,农化试验统计、调查分析评价、土壤农化分析为核心技术,遥感测绘与信息技术、土壤改良、肥料设计、养分管理和环境修复控制等工程技术为主要手段,以可持续发展的农业生产、农村环境和农民生计及和健康为主要服务对象的完整的学科体系。 本一级学科目前设有土壤学、植物营养学和农业环境保护3个研究方向。其他研究方向还包括:土地资源学、水土资源保护、资源环境信息技术以及生物质资源等。本一级学科是服务于农业的生物科学、地球科学和化学工程等学科的交叉和融合,具有鲜明的实践性,野外性和微观宏观结合性。本一级学科在基础研究上向生物学方向的分子尺度深化,向

地学方向的微观结构延伸,向应用化学方向的多界面多尺度解析延伸,在应用上向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优化和资源利用的可持续性发展。并日益表现为由微观向宏观、由田块到区域,由个体到土壤-作物-大气连续体的综合和集成研究发展。 20世纪90年代后,因我国经济发展对土地需求的日益增长和人口增长对粮食需求的日益加大,工业发展中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和满足农业高产中养分投入的土地负荷加重,我国农业面临满足生产需求的土壤-地资源供应挑战、满足可持续发展的环境治理挑战,以及应对气候变化的农业脆弱性挑战等,农业资源利用和环境治理成为互为制约的矛盾,提供耕地资源生产力、促进农业环境洁净和保障气候变化下农业安全成为我国农业资源与环境科学必须面对的三难挑战。因此,以耕地生产力培育和提高、农业环境控制和农产品安全生产保障、农业适应和应对气候变化为三大中心任务的农业资源环境一级学科处于研究活跃发展和人才需求快速增长的农业基础科学一级学科,在我国农业科学体系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第二部分博士学位的基本要求 一、获本学科博士学位应掌握的基本知识及结构 本一级学科是培养从事农业资源与环境科学研究、技术发展以及资源环境管理和中高等教育的高级专门人才,围绕农业资源与环境这一宽广的学术领域,本学科的核心服务领域是农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与农业环境的可持续保护,博士学位获得者应掌握的学科核心概念是围绕农业可持续发展保障农业资源利用和农业环境保护的协调统一,其基本知识

农业资源与环境专题实践报告

《农业资源与环境专题实践》报告 学院:农学院 专业:农业资源与环境 班级:农资121班 学号:1209010135 学生姓名:申修旭 指导老师:刘元生 2015年9月

目录: 一前言 (3) 二实习目的 (3) 三实习任务 (3) 四实习路线 (4) 五实习内容 1长顺县绿壳鸡蛋产业示范园区 (5) 2遵义红花岗区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 (10) 3遵义县乐山花卉苗木示范园区 (11) 4惠水县七里冲万亩茶园 (14) 5长顺县高钙苹果产业示范园区 (16) 6遵义马家湾批发市场和贵阳花溪石板镇批发市场 (18) 六实习总结 (23)

农业资源与环境专题实践 一前言 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的重点是农业资源的合理利用,农业资源是农业自然资源和农业经济资源的总称,农业资源的合理利用与我国农业生产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有密切的关系。 农业资源包括自然资源和经济资源。自然资源是农业生产可以利用的自然环境要素,如土地资源、水资源、气候资源等。经济资源是指直接或间接对农业生产发挥作用的社会经济因素和社会生产成果,如农业人口和劳动力的数量和质量、农业技术装备、包括交通运输、通讯、文教和卫生等农业基础设施等。各种农业自然资源,都有其自身的特点和运动规律,但它们也有共同点和共同规律。 农业环境是以农作物或农业生产为主体的周围环境各要素的总和。主要包括农田、森林、草原、灌溉水、空气、光、热及施用于农田的肥料(包括化肥)、农药和农业机等。这些农业环境要素共同构成了一个农业环境综合体系,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为人类创造出生产上和生活上必需的大量物质,是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二实习目的 农业资源与环境专题实践是理论联系实际,培养本专业学生动手能力的重要环节和形式,也是反映学生培养质量和影响学生就业的重要因素。通过资源与环境专题实践,将自己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在实践中巩固所学的知识理论,锻炼自己的动手以及沟通能力,工作能力. 三实习任务 1、调查农业园区与农业生产基地的概况,运行模式,种植品种,经济盈利点,了解水土气的协调关系以及推广扩散未来发展方向等基本信息。 2、进行市场调查,了解产地供应关系与商机。

农业资源开发与利用

1.农业资源包括哪些?简述我国农业资源的主要特征。 包括土地资源、气候资源、生物资源、水资源、肥料资源和废弃物资源等自然资源;另外还包括农业劳动力资源、农业资金、技术和信息、农业旅游资源等。 光热资源较丰富,水资源不足 耕地数量少,质量不高,后备资源不足 有林地数量少,宜林地数量较多,质量较好 草地数量多,质量较差 生物资源种类多 资源区域分布不匹配,大部分地区资源组合错位 人口多,农业人口比重大,劳动力剩余状况严重,文化素质低 大部分地区物质技术基础薄弱,装备水平还是以人畜动力和手工操作为主 城市和工业发展水平低,交通运输条件差,对农业生产支持和辐射不够 农村经济体制的发展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但目前与农村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还很不适应,需进一步改革和完善 2.根据你所学的知识谈谈当前我国农业资源与利用存在哪些主要问题。 耕地资源紧张 农业水资源不足 化肥资源短缺 农业资源承受的压力不断增长 农业资源质量不高 农业资源利用率低 农业后备可开发资源潜力有限 农业资源配置不合理 农业环境污染严重 3.气候资源有哪些明显的特征?如何综合利用太阳能。 组成因素的相互制约性和不可代替性; 时间变化的周期性和随机波动性; 空间分布的差异性和不均衡性; 开发利用的有限性和长远潜在性; 气候资源的多宜性和两重性。 太阳能的综合利用 通常根据太阳能的地区分布特点、时间变化规律以及影响太阳能利用的技术措施等,对一定区域范围内的太阳能资源进行分类和区划。 太阳能可以转换成热能、电能和生物化学能,转换过程分别称为光—热转换、光—电转换和光—化学转换。 利用光伏效应原理制成的太阳能电池,可将太阳的光能直接转化成电能加以利用,称为光--电转换,即太阳能光电利用。接收或聚集太阳能使之转换为热能,然后用于生产和生活的一些方面,是光—热转换,即太阳能热利用的基本方式。 利用藻类或叶绿素将太阳能转换为化学能加以储存和利用,称为光—化学能转换 4、我国水资源存在哪些主要问题?在农业上如何合理利用水资源或节水。 我国水资源的问题: ①分布不均、地区水资源总量差异大;

环保部环境信息管理办法

环境信息管理办法(试行) (1998年9月1日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环发[98]264号)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加强对环境信息资源的管理,进一步开发和利用环境信息资源,保障环境信息工作的健康发展,为各级政府决策提供环境信息支持和服务,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各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及其所属企事业单位。 第三条本办法所指环境信息包括:环境质量、自然环境、环境污染源、环境管理业务和政务、环境保护技术以及环境背景信息等。 第四条环境信息管理工作实行统一领导、统筹规划、统一标准、分级管理、资源共享的指导原则。 第五条环境信息管理工作的的主要任务是: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和各级政府对环境保护工作的要求,制定并实施环境信息工作规划;制订并实施环境信息标准和技术规范;组织开发和利用环境信息资源;组织建设环境信息网络,维护环境信息网络的正常运行。 第二章环境信息管理机构 第六条国家环境信息工作实行分级管理,由国家、省(自治区、直辖市)、市、县四级组成。 国家环境信息工作由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实行归口管理,地方各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所辖地区环境信息管理工作。 第七条各级环境信息中心是环境信息的支持单位和网络中心,由同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领导,并接受上级环境信息中心的业务指导。 第八条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组织建设全国环境信息网络,制定国家环境信息化规划,制订国家环境信息标准和技术规范,监督、指导各级环境信息工作。 第九条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信息中心是全国环境信息网络中心,负责实施国家环境信息化规划和工作计划,编制环境信息标准和技术规范,维护全国环境信息网络的正常运行,提供有关的环境信息技术服务,承担其他全国环境信息技术工作。

精选农业信息管理06章土壤资源信息系统资料1.doc

精选农业信息管理06章土壤资源信息系统 资料1 第一节 气候资源信息系统 一、概述 特点与作用:多要素性、综合性、时空变异性 作用;农业科学研、农业生态研究、为农业生产服务、提供农业资源信息 (二)农业其后信息系统的指标体系:指在一定气候条件和农业技术水平下,表示农业生产对气候条件的要求和反应的气象参数特征值。他是评定地区气候资源,分析农业气象灾害气候规律,进行农业气候区划以及对农业技术措施进行其后评价的依据。 指标分类:光照资源指标、热量资源指标、降水资源指标 (三)建立气候资源信息系统的步骤 1、确定研究的目的 2、准备工作 3、数据库的建立、 4、空间分布模型与分析

5、成果输出 (四)气候资源信息系统的发展现状与存在问题 研究开发应用明显落后,气候资源空间分布模型交重视,应用GIS 技术则较少 二、气候起源信息系统模型 GIS与与气候模型相结合的专业信息系统,气候资源各要素空间变化特征与模型是建立气候资源信息系统的核心。 影响气候空间分布的因素:宏观地理因素,微观地理因素。 三、浙江省龙游县气温空间分布模拟 1、气温推算数学模型 2、数据的搜集与处理 3、TG分布图的生成 4、气温空间分布图的生成 第二节土壤资源信息系统 一、概述 (一)概念:是综合处理和分析土壤资源属性和空间内涵地理数据的一种技术系统。 (二)土壤资源信息系统的发展

1、促使土壤数据向规范化和全球化发展,加强数据交流和共享 2、向实用化和多用途化发展 3、建立为农业生产服务的应用系统 二、应用模型 (一)土壤资源类型的划分方法 1、目的与原则 目的:为土壤资源质量评价和调查制图,以及土壤资源的开发利用分区及规范服务 原则:充分体现分布的自然属性及其利用上的相似性与差异性。 反映出资源的内在结构与特征,并坚持综合分析与主导因素相结合的原则。同时适应不同比例尺的制图要求,采用多级分类制,采用不同级别的地貌类型,土壤类型和土地利用类型,组合成不同级别的土壤资源类型。 2、分类体系及命名 分类体系。不同大小的制图比例尺表示 命名:地貌类型+土壤类型+土地利用类型的符合命名法 3、类型的划分的基本步骤

农业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第四章

云南农业职业技术学院 教案 系:农学园艺系专业班级授课时间

第四章水资源概述 第一节水资源的概念 水是自然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所有生物的结构组成和生命活动的主要物质基础。从全球范围讲,水是连接所有生态系统的纽带,自然生态系统既能控制水的流动又能不断促使水的净化和循环。因此水在自然环境中,对于生物和人类的生存来说具有决定性的意义。 一、水资源的概念: 1、《不列颠百科全书》:水资源是指自然界一切心态(液态、固态和气态)的水。 2、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O)和世界气象组织(WMO)1988年:作为资源的水应当是可供利用或有可能被利用,具有足够数量和可用质量,并可对某地对三会的需求能长期供应的水源。 广义:世界上一切水体都是人类的宝贵财富,都属于水资源的范畴。 狭义:是指在一定时期内能被开发利用的那些水体中逐年可以得到恢复补充的水量。 水资源:地表水 地下水 天然降水 二、地球上的天然水资源: 天然水资源指地球表层的水体,包括海洋、河流、湖泊、沼泽、土壤水、冰川水、浅层地下水、大气水、生物水等。 地球表面70%被水覆盖,而水中97%以上的为海洋咸水,不能为人类直接利用,淡水仅占全球总水量的3%,且淡水中的77.2%是以冰帽和冰川形式存在于极地和高山上,22.4%为地下水和土壤水,河流、湖泊仅占0.36%,人类直接利用的0.3%。 三、水资源特性 1.循环性 2.量的有限性和质的不可替代性 有限性:地球水总量的恒定不变,决定其数量的有限,既不是无限的; 一定历史条件下,可被利用的水资源却是有限的;

3.分布的不均匀性:全球约有三分之一的陆地少雨干旱,而另一些地区在多雨季节易发生洪涝灾害。例如在我国,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水资源占全国的82%以上,耕地占36%,水多地少.长江以北地区,耕地占64%,水资源不足18%,地多水少,共中粮食增产潜力最大的黄淮海流域的耕地占全国的41.8%,而水资源不到5.7%。 4.多用性:利用内容与利用形式的多种多样 四、水资源的功能 1、水具有巨大的溶解能力,使之成为生物体和自然界中各种营养元素和有害物质迁移、供给和积累的最好天然载体。 2、水具有巨大的热容、汽化热和溶解热,使它在相变过程中具有明显的“迟滞效应”和恒定过程,市水从其它物体表面蒸发和蒸腾时,能带走或供给大量的热量,调节生物体和大气的温度,影响土壤的物理性质与作物的种植期和成熟期,防止冻害等。 3.水在岩石中、成土母质中和土壤中冻结和溶解,加速其风化过程,并促进土壤中气体和液体的交换、营养元素的释放,有利于植物根系和土壤微生物的发育生长。 4.水在整个地球上循环运动,不仅使能量传输和热量平衡得以实现,同时市水的自我净化顺利进行。 五、水资源利用的形式和种类 1.农业用水:农业是整个水资源需求中消耗水量最多的部门。 农业用水比例:世界平均70%,中国88.2%,美国48.7%,日本65.1% 2.工业用水:原料用水:1% 冷却用水:50% 空调用水:3% 锅炉用水: 工艺用水:30% 冲洗用水:

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就业方向与就业前景.doc

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就业方向与就业前景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就业方向与就业前景 本页讲述了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毕业后能做什么工作、用人企业招聘需要的要求、就业后的工资待遇、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在哪些城市比较吃香以及同类专业还有哪些专业比较好。 工资待遇 截止到12月24日,65505位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毕业生的平均薪资为4233 元,其中0-2年工资3331元,应届毕业生工资3585元,10年以上工资4585元,3-5年工资4801元,6-7年工资7676元,8-10年工资10251元。 招聘要求 针对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招聘企业给出的工资2000-2999最多,占比50%;3-5年工作经验要求的最多,占比50%;学历要求的最多,占比50%。 就业方向 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学生毕业后可在农业、土地、环保、农资等部门或单位从事农业资源管理及利用、农业环境保护、生态农业、资源遥感与信息技术的教学、科研、管理等工作就业岗位 储备干部、储备干部店长助理、基地管理员等。 城市就业指数 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就业岗位最多的地区是北京。薪酬最

高的地区是金华。 就业岗位比较多的城市有:北京[42个]、广州[15个]、成都[8个]、上海[7个]、朝阳[7个]、武汉[6个]、南京[5个]、天津[4个]、宁波[4个]、深圳[4个]等。 就业薪酬比较高的城市有:金华[12499元]、包头[8999元]、滨州[6999元]、上海[6351元]、北京[5233元]、厦门[4845元]、深圳[4832元]、杭州[4615元]、广州[4555元]、南京[4511元]、佛山[4506元]等。 同类专业排名 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在专业学科中属于农学类中的森林生产类,其中森林生产类共3个专业,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在森林生产类专业中排名第2,在整个农学大类中排名第12位。 在森林生产类专业中,就业前景比较好的专业有:园林,农业资源与环境,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动物医学,动物科学,水产养殖学,烟草,植物保护,林学等。

农业信息管理06章土壤资源信息系统

第一节气候资源信息系统 一、概述 特点与作用:多要素性、综合性、时空变异性 作用;农业科学研、农业生态研究、为农业生产服务、提供农业资源信息 (二)农业其后信息系统的指标体系:指在一定气候条件和农业技术水平下,表示农业生产对气候条件的要求和反应的气象参数特征值。他是评定地区气候资源,分析农业气象灾害气候规律,进行农业气候区划以及对农业技术措施进行其后评价的依据。 指标分类:光照资源指标、热量资源指标、降水资源指标 (三)建立气候资源信息系统的步骤 1、确定研究的目的 2、准备工作 3、数据库的建立、 4、空间分布模型与分析 5、成果输出 (四)气候资源信息系统的发展现状与存在问题 研究开发应用明显落后,气候资源空间分布模型交重视,应用GIS 技术则较少 二、气候起源信息系统模型 GIS与与气候模型相结合的专业信息系统,气候资源各要素空间变化特征与模型是建立气候资源信息系统的核心。 影响气候空间分布的因素:宏观地理因素,微观地理因素。

三、浙江省龙游县气温空间分布模拟 1、气温推算数学模型 2、数据的搜集与处理 3、TG分布图的生成 4、气温空间分布图的生成 第二节土壤资源信息系统 一、概述 (一)概念:是综合处理和分析土壤资源属性和空间内涵地理数据的一种技术系统。 (二)土壤资源信息系统的发展 1、促使土壤数据向规范化和全球化发展,加强数据交流和共享 2、向实用化和多用途化发展 3、建立为农业生产服务的应用系统 二、应用模型 (一)土壤资源类型的划分方法 1、目的与原则 目的:为土壤资源质量评价和调查制图,以及土壤资源的开发利用分区及规范服务 原则:充分体现分布的自然属性及其利用上的相似性与差异性。 反映出资源的内在结构与特征,并坚持综合分析与主导因素相结

2010研究生复试试题-农业资源与环境概论

《农业资源与环境概论》试题 一、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40分) 1农业资源人们从事农业生产或农业经济活动所利用或可资利用的各种资源。分类农业自然资源和农业社会资源。通常农业资源主要指农业自然资源。即农用的土地资源、气候资源、生物资源、水资源、矿产资源、旅游资源等。 6 资源科学:研究资源的形成、演化、数量、质量特征与时空分布和开发、利用、保育及其与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之间相互发展关系的科学。 2农业环境指影响农业生物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包括农业用地、用水、大气、生物等,是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属中国法定环境范畴。 7 农业环境学:研究人类活动对农业环境质量和农业生态系统的影响规律及其保护和改善的科学 3 生物资源对人类具有实际和潜在用途或价值的遗传资源、生物体或其部分、生物群体或生态系统中任何其它生物组成部分。 8 土壤环境容量一般讲土壤所允许承纳污染物质的最大数量称为土壤环境容量 4 生物富集通过非吞食方式,从周围环境(水,土壤,大气)蓄积某种元素或难降解的物质,使其在机体内浓度超过周围环境中浓度的现象。 9 农业环境保护法:指调整人们在保护、管理和改善农业环境、开发利用农业自然资源以及防治农业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活动中所产生的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5 水体富营养化水库和海湾等封闭性和半封闭性水体中接纳过多的氮磷等营养元素。水体初级 生产力提高,某些特征性藻类(蓝藻、绿藻)异常增殖,使水质恶化的过程。 10 农业环境监测:是运用物理、化学、生物手段获取农业(牧、渔)环境质量信息,并据此提出防治污染、保护农业环境对策的过程。

农业资源信息系统

1.农业环境信息系统是以遥感技术、地理信息技术、全球定位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和模拟模型技术等为支撑而建立的。 2.地理信息系统:在计算机软硬件支持下,应用系统工程和信息科学的理论与方法综合的、动态的获取、存储、管理、分析和描述整个或部分地球表面与地理空间分布有关的数据的空间信息系统。 3.地理信息系统功能:数据输入预处理、数据编辑、数据查询与检索、数据显示与结果输出、数据存储与管理、数据分析、数据更新。 4.数据是信息系统的核心,地理信息系统所用的数据源、数据结构和表示方法,是系统设计开发的基础、是系统的操作对象。 5.农业资源信息数据源是指建立GIS数据库所需要的和所能用的各种类型数据的来源。包括地图、RS数据、其他数据。 地图是地理信息的载体,是地理空间数据的一种表示形式。包括普通地图,专题地图。 普通地图:综合、全面地反映一定制图区域被的自然要素和社会经济现象一般特征的地图。主要内容包括水系、地貌、土质、植被、居民地、交通线、境界线和经济文化等要素,又分为地形图和地理图。 专题地图:突出表示某一种或几种主题要素或现象的地图,它拥有固定的用途对象,侧重某一方面,以内容适应于专题要求为其特色。强调它的“个性”。可分为:自然地图和社会经济地图。6.遥感是在远离被测物体或现象的位置上,使用一定的仪器设备,接收、记录物体或现象反射或发射的电磁波信息,经过对信息的传输、加工处理及分析与解释,对物体及现象的性质及其变化进行探测和识别的理论与技术。 7.遥感特点:①遥:遥远成像,近垂直投影,完整清晰。②快:资料获取、更新快。③真:地物成像连续逼真、制图、精度高。○4广:影像覆盖范围广,不受国界和自然条件限制,可覆盖地球上任何地区。 8.遥感技术系统包括:○1遥感平台(飞机、卫星)○2传感器○3图像接收处理○4分析判读 9.遥感类型:航天遥感,航空遥感,地面遥感 10.常用遥感数据:美国陆地资源卫星遥感资料,美国NOAA气象卫星遥感资料、加拿大雷达卫星和印度遥感卫星数据、法国SPOT卫星遥感资料,中巴资源卫星遥感数据等。 11.其他数据库:全球定位系统数据、统计图像数据、实地调查与测量数据、各类文献,文字报告,法律发规文件等方面的数据。 12.数据主要包括空间位置拓扑关系和属性三个相互联系的方向 ①空间特征:指的是地物和现象的空间位置火现在所处的地理位置,一般以地理坐标数据表示 空间形态主要有点线面 ②属性特征:就是非几何属性,指的是与农业资源实体相联系的属性变量或本质特征,如变量、分类、数量特征和名称 ③时间特征:是指其右空间详细和属性信息的现象或物体都有随时间变化的特征 A自然地理要素的属性数据B社会经济和人文要素的属性数据 13. 空间数据结构:矢量结构和栅格结构 矢量结构中分有拓扑关系结构和无拓扑关系结构 14.拓扑关系:指表示空间实体间的空间相关性,即点线面及实体之间的空间联系 15. 拓扑关系分为两类:①关联关系:即描述点,线,面元素之间的关系,用以表达几何元素间的拓扑数据结构。②描述空间实体之间的位置关系和相关关系。 16.数据结构:之数据的组织形式,可分为抽象数据结构(逻辑结构)和数据储存结构(物理结构) 17.抽象的数据结构:是指人们仅从概念上描绘数据之间的排列和联系,而并不涉及数据和具体程序管理细节。 18.数据存储结构:是为实现某一抽象数据结构而具体设计的数据存储管理方式,是依照任务的不同,

农业资源保护

以“互联网+”驱动农业资源环境保护“三驾马车” ——“互联网+”农业资源环境保护专题研究 日期:2017-04-25作者:农业部信息中心办公室王家农来源:农业部信息中心 各位领导、各位同事: 大家下午好! 我是信息中心办公室王家农。2004年进入中心以来主要从事农业信息化项目建设相关工作,此次课题研究给了我从“互联网+”的新视角去接触和认识农业资源环境保护的难得机会。在课题研究中,我得到了部科教司、农业生态与资源环境保护总站专家们的悉心指导,他们的对我的帮助让我非常感谢!下面,我汇报的题目是以“互联网+”驱动农业资源环境保护“三驾马车”。 大家经常提到,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也是我们的衣食之源和生存之本,那么农业自身的基础体现在哪里呢?我觉得,丰富的农业自然资源、良好的农业生态环境就是农业的重要基础。古语说:“万物生于土”。在我们这样一个人口大国、农业大国,没有可供永续利用的农业自然资源和与之相适应的生态环境质量,农业可持续发展将无从谈起。从实际情况来看,当前我国农业面临着地少水缺,耕地质量下降、生产方式粗放,投入品消耗过多等不容忽视的资源环境问题。其实,绿色是农业的本色,也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内在要求,我们应该积极推行绿色生产方式,追求更有质量更有效益更可持续的发展。如今,在信息化快速发展的形势下,互联网得到了

广泛应用,“互联网+”的促进作用也日益凸显,利用“互联网+”的思维和技术,有可能为今后一个时期破解农业资源环境保护难题、助力实现绿色发展提供一条新的路子。 对信息技术感兴趣的同事可能了解,“互联网+”是包括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等信息技术在内的一个综合体,可以使我们能够有效掌握或预测环境资源的使用情况,提升农业环境资源使用效率,助力突破农业环境治理某些技术瓶颈,还可以更精准地面向不同用户提供数据共享和分析服务,进而形成环保管理思路和治理模式上的创新。因此我们觉得,应主动运用“互联网+”思维和技术,以重点应用为切入点,探索推动“互联网+”在农业资源环境保护利用、监测治理和管理服务三大领域的应用,“互联网+”有可能在这三个方向上为农业环保助一臂之力。 一是以“互联网+”驱动农业资源环境保护利用。长期以来,我国农业以过量消耗水土资源和密集投入化肥、农药等换取产出增长,导致耕地数量减少、土壤肥力下降、灌溉水资源短缺等问题日益突出,农业资源和环境两道‘紧箍咒’绷得越来越紧。年初,部里印发了《农业资源与生态环境保护工程规划(2016—2020年)》,对“十三五”时期切实加强农业资源与生态环境保护进行了总体谋划设计。 农业资源环境保护利用应从多方面入手,其中信息化手段不可或缺。从国际上看,日本通过运用“3S”、物联网、变量投入等技术发展精细农业,开发特定精准应用,实现了农业资源环境利用最大化。从国内看,我国初步形成了全国耕地质量监测网。虽然信息技术应用

安徽农业大学农业资源信息系统题

农业资源信息系统试题 名词解释: 1、农业信息系统:是以农业信息科学为基础,把与农业有关的环境资源、社会经济和科技等信息源,通过以遥感技术、地理信息技术、全球定位技术和计算机网络技术等的农业信息技术为支撑,建成一个极其复杂的具有强大功能的高新技术体系。 2、安全与高效:就是既要保证人口众多的粮食安全、资源安全和生态安全,这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同时又要最大限度地开发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力求用尽可能少的资源获取尽可能好的效益,只有这样才能保持生产者的积极性。 3、农业土地潜力评价:是对农业土地固有生产力的评价,从气候、土壤等主要环境因子和自然地理要素相互作用表现出来的综合特征方面,揭示土地的作物生产力的高低和土地的潜在生产力。 4、农业土地适宜性评价:通过对农用土地的自然属性的综合鉴定,将农用土地按质量差异划分成若干相对等级,以阐明在一定科学技术水平下,农用土地在各种利用方式中的质量优劣,对农作物的相对适宜程度。 5、精确农业(Precision Agriculture, Precision farming, Site-specific crop management):用 RS、GIS和GPS等技术找出作物生长环境的空间差异,精细准确地调整各项土壤和作物管理措施(施肥,施药等),最大限度地优化各项农业投入,获取最高产量和最大经济效益,同时保护生态环境和农业资源。 6、土壤资源信息系统(Soil Resource Information System,简称SRIS )是综合处理和分析土壤资源属性和空间内涵的地理数据的一种技术系统。它是以地理信息系统的硬件和软件为基础的。 7、农业信息科学是根据农业科学的特殊性,借助于地球信息科学的技术支撑,从信息科学中分离出来形成的一个新的分支学科。 填空题、判断题 1、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相互协调的焦点是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合理利用。 2、现在的农业信息技术主要由遥感技术、地理信息技术、全球定位技术和计算机网络技术所组成。 3、遥感技术的主要特征:多传感器、高分辨率、多时相性。 4、地理信息技术的主要特征:信息共享化、人工智能化、信息集成化。 5、农业信息系统的分类1.农业环境资源信息系统2.农业灾害信息系统3.农业生产信息系统4.农业管理信息系统5.农产品营销网络信息系统。 6、农业环境资源信息系统(1)土地资源信息分系统(2)土壤资源信息分系统(3)水资源信息分系统(4)肥料资源和施肥信息分系统(5)气候资源信息分系统(6)农业环境评价信息分系统 7、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实质是:全面地合理开发和利用农业资源(包括环境资源和种质资源),防止资源破坏,使农业资源能够永续利用,而又不破坏环境。 8、地理信息系统根据其内容可分为两大基本类型:一是应用型地理信息系统,二是工具型地理信息系统。 9、地理信息系统技术走向:一是技术的综合;二是软件技术的分化。 10、一般的地理信息系统主要有硬件、软件、数据和系统组织管理者四部分组成。 11、农业资源信息系统(ARIS)应由五个基本部分组成:即计算机硬件、计算机软件、数据、应用模型和系统的组织管理者。 12、农业资源信息系统(ARIS)的开发可采用生命周期法,其开发过程分为六个阶段,即可行性研究,系统分析,系统总体方案设计,系统技术方案设计,系统实施,系统评价与维护。 13、ARIS的用户按性质可作如下分类:(1) 政府管理部门(2)大专院校和科研单位(3)农业生产单位(含农户) 14、可行性分析是对建立系统的必要性和实现目标的可能性,从社会因素、技术因素和经济因素三大方面进行分析 15、一般的ARIS应具有四个方面的任务:空间信息管理;空间指标量算;空间分析与综合评价;空间过

国家环境信息与统计能力建设项目

国家环境信息与统计能力建设项目 项目专报 第2012-1期(总第14期) 部项目管理办公室 2012年2月2日 周建副部长和万本太总工程师分别到部信息中心调研 2012年1月10日,环境保护部副部长周建到环境保护部信息中心调研,现场察看了国家环境信息与统计能力建设项目建设情况和部分系统的演示,听取了部信息中心的工作汇报,并与中层以上干部进行了座谈。 周建说,一年来,同志们在人手少、任务重、压力大、要求高的情况下,通力合作,全面推进信息能力项目,取得了重要的进展和明显的成效,基本实现“两个一举”,即一举补齐中国环境信息化的“短板”,建立起部、省、市、县四级网络;一举带动全国各地环境信息化的队伍建设。2012年一期项目争取圆满收官。

周建在观看信息能力项目国家平台与省市联网数据传输系统的演示后指出,必须将全国的大气、水、固废、污水处理厂、垃圾处理厂等等所有的环保数据全部接入进来,并进行分析应用,实现对决策和管理业务的系统支撑。 周建强调,环境信息化要按照国务院35号文件要求,不断加强,体制要顺、机制要活、架构上要扩、数据要集、队伍要强、资金要足。继续加强环境信息化典型宣传,按照“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平台、统一数据、统一管理”的要求,借助推进物联网、云计算等工作,推进“环境信息资源中心”实体建设。把环境信息化与企业信息化、社会信息化彼此融合起来、相互作用起来,通过信息化把环保系统的工作和社会上相关工作统筹起来,提升环境保护工作的统筹力,推动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文化建设的科学决策,充分调动和发挥公众参与环境保护公共事业的积极性。 2012年1月18日,环境保护部总工程师万本太到部信息中心调研,听取了部信息中心的工作汇报,观看了国家环境信息与统计能力建设项目部分系统的现场演示,深入了解环境信息化建设情况、运行情况和存在问题,对部信息中心“六个一”的工作思路和既已取得的成绩给予了充分的肯定。他指出,下一步,部信息中心应立足已有成果的应用,积极推动环境信息资源共享服务,着力解决突出问题,消除制约因素,进一步完善信息共享体系,为环境保护综合决策提供强有力的服务。

农业资源信息系统复习资料

农业资源信息系统复习资料 1、信息:是信息源所发生的各种信号和消息经过传递被人们所感知、接收、认识和理解的内容的统称。 2、信息技术:是指获取、处理、传递、存储、使用信息的技术,是能够扩展人们的信息功能的技术。 3、信息处理技术:就是应用计算机硬件、软件及数字传输网,对信息进行文字、图形、特征识别,信息与交换码之间的转换,信息的整理、加工、生成,以及利用数据库、知识库实现信息存储和积累的技术。 4、已形成的综合应用开发技术:数据库技术、人工智能、专家系统、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计算机辅助决策系统、自动控制技术、多媒体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 5、现代信息技术:是指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的发展,围绕着信息的产生、收集、存储、处理、检索和传递,形成的一个全新的、用以开发和利用信息资源的高技术群。 6、数字地球:可以理解为对真实地球及其相关现象统一的数字化重现和认识,是以地球为对象,以地理坐标为依据,以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和大规模存贮技术为基础,以宽带网络为纽带,由海量地球信息组成的多分辨率、多尺度、多时空、并能用多维空间描述的虚拟地球。(一个以地球坐标为依据的、具有多分辨率的海量数据和多维显示的地球虚拟系统。) 7、智慧地球:基于信息基础架构与高度整合的基础设施的完美结合,能够以一种更智慧的方法通过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来改变政府、公司和人们相互交互的方式,以便提高交互的明确性、效率、灵活性和响应速度,使得政府、企业和市民可以做出更明智的决策。(把感应器嵌入和装备到电网、铁路、桥梁、隧道、公路、建筑、供水系统、大坝、油气管道等各种物体中,并且被普遍连接,形成所谓“物联网”,然后将“物联网”与现有的互联网整合起来,实现人类社会与物理系统的整合。)简要概括。 8、数字地球与智慧地球的区别与联系: 9、物联网:是指通过射频识别、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连接起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物联网就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有两层含义:核心和基础仍然是互联网,是在互联网基础上的延伸和扩展的网络;其用户端延伸和扩展到了任何物品与物品之间,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 10、农业信息技术:是指利用信息技术对农业生产、经营管理、战略决策过程中的自然、经济和社会信息进行采集、存贮、传递、处理和分析,为农业研究者、生产者、经营者和管理者提供资料查询、技术咨询、辅助决策和自动调控等多项服务的技术的总称。 11、数字农业:即农业信息化,是指运用数字地球技术实现农业要素(生物要素、环境要素、技术要素、社会经济要素等)和农业过程(生产、管理、储运、流通等)的数字化、网络化、自动化以及智能化,形成数字驱动的农业生产管理体系。 12、数字农业关键技术:GIS、RS、GPS、元数据管理技术、遥感图像的快速处理技术、计算机宽带网络技术、虚拟现实技术、快速自动分析检测技术、全自动化农业机械电子监控技术、作物生产管理专家决策系统、农情监测及信息采集处理技术设备、智能化农业机械装备技术等。 13、地理信息系统(GIS):是在计算机硬、软件环境的支持下,对空间数据进行采集、存取、编辑、处理、分析和显示的计算机应用系统。 14、GIS的功能:数据输入、预处理;数据编辑;数据存储与管理;数据查询与检索;数据分析;数据显示与结果输出;数据更新。 15、GIS数据:是GIS的管理内容和操作对象。指以地球表面空间位置为参照,描述自然、

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个人简历模板原创

……………………….…………………………………………………………………………………姓名:杜宗飞专业: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 院校:浙江大学学历:本科……………………….…………………………………………………………………………………手机:×××E – mail:×××地址:浙江大学

自荐信 尊敬的领导: 您好!今天我怀着对人生事业的追求,怀着激动的心情向您毛遂自荐,希望您在百忙之中给予我片刻的关注。 我是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的2014届毕业生。大学四年的熏陶,让我形成了严谨求学的态度、稳重踏实的作风;同时激烈的竞争让我敢于不断挑战自己,形成了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生活理想。 在大学四年里,我积极参加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学科相关的竞赛,并获得过多次奖项。在各占学科竞赛中我养成了求真务实、努力拼搏的精神,并在实践中,加强自己的创新能力和实际操作动手能力。 在大学就读期间,刻苦进取,兢兢业业,每个学期成绩能名列前茅。特别是在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必修课都力求达到90分以上。在平时,自学一些关于本专业相关知识,并在实践中锻炼自己。在工作上,我担任农业资源与环境01班班级班长、学习委员、协会部长等职务,从中锻炼自己的社会工作能力。 我的座右铭是“我相信执着不一定能感动上苍,但坚持一定能创出奇迹”!求学的艰辛磨砺出我坚韧的品质,不断的努力造就我扎实的知识,传统的熏陶塑造我朴实的作风,青春的朝气赋予我满怀的激情。手捧菲薄求职之书,心怀自信诚挚之念,期待贵单位给我一个机会,我会倍加珍惜。 下页是我的个人履历表,期待面谈。希望贵单位能够接纳我,让我有机会成为你们大家庭当中的一员,我将尽我最大的努力为贵单位发挥应有的水平与才能。 此致 敬礼! 自荐人:××× 2014年11月12日 唯图设计因为专业,所 以精美。为您的求职锦上添花,Word 版欢迎 下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环境保护标准

发酵行业(酵母)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 (征求意见稿)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发布

目录 前言................................................................................................................................................ I 1 适用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术语和定义 (1) 4 评价指标体系 (2) 5 评价方法 (8) 6 指标解释与数据来源 (9)

前言 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指导和推动酵母企业依法实施清洁生产,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和避免污染物的产生,保护和改善环境,制定酵母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以下简称“指标体系”)。 本指标体系依据综合评价所得分值将清洁生产等级划分为三级,Ⅰ级为国际清洁生产领先水平;Ⅱ级为国内清洁生产先进水平;Ⅲ级为国内清洁生产一般水平。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发展,本评价指标体系将适时修订。 本指标体系起草单位: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中国生物发酵产业协会、安琪酵母股份有限公司、山东圣琪生物有限公司。 本指标体系由国家发展改革委、生态环境部会同工业和信息化部共同联合提出。 本指标体系由国家发展改革委、生态环境部会同工业和信息化部共同负责解释。

1 适用范围 本指标体系规定了以糖蜜或淀粉水解糖为主要原料,采用通风发酵培养、分离、过滤等工序生产的酵母行业清洁生产的一般要求。本指标体系将清洁生产指标分为六类,即生产工艺及装备指标、资源能源消耗指标、资源综合利用指标、污染物产生指标、产品特征指标和清洁生产管理指标。 本指标体系适用于酵母生产企业的清洁生产审核、清洁生产潜力与机会的判断以及清洁生产绩效评定和清洁生产绩效公告,也适用于环境影响评价、排污许可、环保领跑者等管理制度。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2589 综合能耗计算通则 GB 11914 水质化学需氧量的测定重铬酸盐法 GB 18597 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 GB 18599 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 GB 25462 酵母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 GB/T 1716 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通则 GB/T 24001 环境管理体系要求及使用指南 GB/T 32099 酵母产品分类导则 HJ 535 水质氨氮的测定纳氏试剂分光光度法 CJ/T 51-2004 城市污水水质检验方法标准 《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编制通则》(试行稿)(国家发展改革委、环境保护部、工业和信息化部2013年第33号公告)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指标体系。 3.1 清洁生产 指不断采取改进设计、使用清洁的能源和原料、采用先进的工艺技术与设备、改善管理、综合利用等措施,从源头削减污染,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或者避免生产、服务和产品使用过程中污染物的产生和排放,以减轻或者消除对人类健康和环境的危害。 3.2 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 由相互联系、相对独立、互相补充的系列清洁生产水平评价指标所组成的,用于评价清洁生产水平的指标集合。 3.3 生产工艺及装备指标 酵母产品生产中采用的生产工艺和装备的种类、生产规模等方面的指标,影响到酵母清

农业资源与境况专业学什么 附学习科目和课程.doc

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学什么附学习科目和 课程 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学什么附学习科目和课程 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介绍农业资源与环境是自然界中能满足农业生产需要的各种要素的总称,是农业生产存在和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此专业也由此而产生。 农业资源与环境学习课程土壤学、植物营养学、土地资源学、资源遥感与信息技术、农业环境学、农业气象学、生态学、水土保持学。 农业资源与环境培养目标与要求本专业培养具备农业资源与环境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在农业、土地、环保、农资等部门或单位从事农业资源管理及利用、农业环境保护、生态农业、资源遥感与信息技术的教学、科研、管理等工作的高级科学技术人才。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农业资源的管理及利用、农业环境保护、农产品检测及食品质量管理、农业生态、资源信息技术等方

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农业资源调查与规划、土壤肥力和植物营养与施肥技术、环境监测与评价、生态效益分析、气象观测、计算机技术等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农业资源高效和可持续利用、对农业资源和环境进行信息化管理等方面的基本能力。 农业资源与环境必备能力1.具备扎实的数学、物理、化学等基本理论知识; 2.掌握农业资源与环境科学的基本理论; 3.掌握农业资源的管理与利用、农业环境保护、土壤改良、生态农业建设等方面的基本知识; 4.掌握农业资源调查、环境质量评价、化学及现代仪器分析、农产品质量检测方法、植物营养的研究方法、科学施肥与科学灌溉、农业再生资源综合利用、土地规划与制图、资源信息管理等方面的方法与技术; 5.具备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意识和基本知识,了解资源与环境的科学前沿及发展趋势; 6.熟悉资源管理与利用、环境保护的有关方针、政策和法规。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