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反比例教学反思

反比例教学反思

反比例教学反思
反比例教学反思

《反比例》教学反思

福源小学牛广云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认识了正比例的意义和图像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认识反比例关系的意义,理解、掌握成反比例量的变化规律及其特征,能依据反比例的意义判断两种量成不成反比例关系。

本节课我注重下面三方面的教学:

1、注重学生的自学能力及合作意识的培养。

我在教学设计中,为引导学生学会思考问题的有序及方向,在教学新课时,我出示自学提示:

(1)、填空,并说出结果是根据什么填出来的?

(2)、从表格中你发现了哪些量?

(3)、这两种量是如何变化的?

(4)、你发现了什么规律吗?(用算式表示出来。)

(5)、你能用关系式表示吗?,

让学生自己先看书学习,在小组交流,全班反馈。自学提示的出示使学生学有指导,交流有话题。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还可以发挥教师的主作用又可以促进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使其“自奋其力,自致其知。”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既给了学生思维的立足点,又给了学生思维的空间,特别注重培养学生数学阅读能力和对比理解概念的能力。小组交流,合作探究,使学生合作意识得以提高。

2、练习与生活相联系,让学生发现生活中的反比例。

练习设计既要使学生巩固所学基础知识,形成技能技巧,又要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本节课教师编题的练习讲究科学性、有效性,做到每次练习都要有重点、有目的,应体现由浅入深、逐步递进、构造合理的序列,使学生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顺着台阶上。首先是几题与例题相仿的基础题,然后是提高性的变式练习,再到拓展性的练习。拓展性练习与生活相联系,数学知识的获得离不开生活,数学学习更离不开生活。根据儿童的心理需求和教育教学的规律,要想让学生学得轻松,知识掌握得牢固,只有让数学学习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的基础之上,再加之与生活紧密联系,才能让学生真正掌握数学知识。当然允许学生举的反比例例子可以是错误的,通过新课的学习学生也会作自我认识的调整,从而把反比例概念真正纳入自己的认知体系。

3、经历知识的建构过程,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

数学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掌握一定的数学思想方法,并能运用这种思想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能够达成这一目标,那么这样的学习才是有价值的学习,这样的课堂教学也才是有生命力的课堂教学。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引导学生通过大胆猜想、观察计算、科学验证的数学方法得出反比例的意义。这一过程使学生经历了科学家们建构知识体系的过程,无形中使学生掌握了数学思想方法,超出了数学传授知识本身。在这过程中同时赋予个人独自为阵、两人合作、小组交流,即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又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同时关注全体学生数学语言的表达能力的培养。为以后学生在

社会中应具备的个人素质起到引领作用,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

需努力的地方:学生用语言表述判断两个量是否成反比例不甚理想,比葫芦画瓢还可以,一旦换个例子就存在问题,我分析还是对于量与量之间的关系理解存在偏差,在后面的练习中要加大练习量,使学生理解量与量之间的关系。

《平面图形的面积》复习课教学反思

福源小学牛广云

我总体设计思路是梳理和拓展两大块,梳理知识点使学生课下的作业,课上展示梳理情况。拓展部分选择一些具有代表性,又能巩固知识点的习题。感觉成功的地方有:

一、创设情境,感受联系,使零散的知识穿成串。

开课时,动画出示不同的线运动成面,形成了小学阶段所学过的各种平面图形,想一想最初如何得出它们的面积是多少?这样教学设计,不仅让学生体会到点动成面,还能使学生回忆在做解决问题最初的策略便是动手操作通过摆放面积单位,或数方格知道图形的面积。为学生以后在生活解决问题奠定基础。

紧接着让学生汇报交流梳理知识情况,有的学生是知识点的罗列,思路不清晰,有的学生思路清晰,表格,图例安排的井井有条。学生在汇报时,我不仅让学生汇报知识点,还及时追问知识点的推导过程及策略。比如长方形正方形面积公式是如何得来的,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积公式的推导,使学生不断掌握了知识点,同时感受他们之间的联系,转化思想的应用等,把一颗颗知识点似珍珠般穿成链。

二、典型习题、例题的设计,全面中彰显重点

在练习中我设计层层递进而又具有代表性的练习题,使练习针对性强,同时又能起到查漏补缺的功用。

下面是两平行线间的图形,观察4个图形之间的联系与区别,你有什么发现?

2.想一想,填一填

(1)由一个三角形面积是4.8 dm2,能联想到和它等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或长方形的面积是()。

(2)由一个正方形的面积是10 dm2,能联想(),还能联想到()。

这两题题不但让学生复习了公式的应用,还是学生在回忆整理公式的过程中对一些没复习到的细节问题查漏补缺,等底等高的正方形、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相等,是等底等高的三角形面积的2倍,圆的面积正好是正方形中最大的图形的面积。在回答中甚至有学生汇报出,图中圆的面积与正方形的面积比是157:200 ,圆的面积是正方

型面积的78.5%。一道题的设计,引出如此丰富的联想,不正是我们数学课堂应该做的吗?学习数学不仅仅是让学生学会知识,最重要的是学生思维的发展,体现着社会中就是让学生在生活中能用到从数学课堂中感悟到的思想解决问题。

其它题的设计也是如此,转化思想贯穿本节课,在做题中不断地让学生感悟数学思想。

不足之处:应该在不知学生整理知识的时候,先自主整理,在两人或小组整理,这样学生更能相互学习,相互启发,就不会发生有学生总结不出,或简单的知识点罗列。当然学生如能高质量的学会整理知识还需我在不断地指导。

《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反思

福源小学牛广云

解决问题贯穿于整个数学教育之中,旨在为学生提供一个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机会。平时的数学课并没有提出过策略两字,解决问题的策略作为小学阶段最后一节课,我想安排的目的就是让学生来回忆平常解决问题时你用到的方法,为更好的学习以后的知识积累经验。

一、对于策略的理解

我上数学课之前先给大家提问一个语文问题:今天我们学习解决问题的策略,那么什么是策略呢?如果让你换一个词代替策略,你准备用哪个词呢?

有同学把策略换成方法让大家明白了什么是策略,但是策略和方法还是不一样的。我及时说比如面对一道难题,我们都选择了用方程解决问题的策略,可是两个同学列出来的方程不一样,我们就说他们的方法不一样。刚才我们用一个词来代替另一个词来解决问题,这就是一种策略,我给这种策略起个名字---替换。可见,解决问题的策略在我们的生活中到处可以遇到。今天我们就来复习一下我们已经学过的策略。通过谈话,初步感知“策略”的涵义,知道今天要学什么内容。结合生活唤起学生对“策略”一词的理解,同时也让学生体会“策略”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二、精心选择例题

解决问题的策略很多,书上列举了四个,我选择了“鸡兔同笼”问题,问学生你是用什么策略解决的?不同层次的学生汇报了不同的方法:假设法、画图法、列表法(猜想与尝试)。此题的特殊价值就在这里,他可以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选择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不但体现了数学的基本理念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同时能更好的起到引领作用,很多种策略体现出来。

三、注重学生的思考与语言的一直发展

我设计的练习题每一道题目基本上都是让学生来讲解,真正实现“以生为本”的生命课堂理念。同时让学生提问,给学生机会,让学生学会。

值得思考的问题:复习课如何处理优生与后进生的问题,才能让优生吃得饱,后进生有进步,今天的课堂后进生显然很吃力,优生又

感觉有点浪费时间。

《比例尺》教学反思

福源小学牛广云

对于比例尺,学生可能在地图上都曾见到过,但很少有学生去注意,这部分知识又比较抽象的。教过老教材的我感触最深,本节课新旧教材在编排的过程中差异是非常大的。老教材将本节课融入正反比例应用之中,完全按正、反比例知识的解题方法来解决比例尺问题,要求学生列方程解答,有时一题中要设X、Y两个未知数,使比例尺问题相当的繁锁,而新教材注重了知识的形成过程,实践过程,同时提倡灵活,多样的解决比例尺问题,拓宽了学生的思维。

一、创设情境,体会比例尺的意义

先利用小蚂蚁为什么5秒钟从鹤壁就到了郑州,我们乘坐高铁的

30分钟才能到达,这是怎么回事?这一问题引出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之后让学生动手操作想办法把1米长的线段画到练习本上,实际上是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比例尺表示1米,让学生在自我探究中构建出比例尺的概念,体会比例尺的意义。

第二、利用地图认识线段比例尺与数值比例尺及它们之间的练习让学生课前准备地图,有同学准备的是中国地图,有同学准备的河南地图,有同学准备的时旅游时的各地市地图,我让学生观察中古地图,问学生,中国的地图是随便画出来的吗?为什么?你从哪里找到实际距离与图上距离的关系,也就是比例尺?学生从地图上找到了比例尺,不过是两种不同的形式,我让学生小组合作看看同一幅地图的两种比例尺之间有什么联系?

学生在相互启发,相互交流中体会两种比例尺,并能相互转化。

不足之处:让学生自己动手画1米的线段,浪费了时间。同时在交流线段比例尺和数字比例尺时教师说得太多,给学生的时间有点少了,致使练习环节时间不足。学生进行互化时单位进率老是出错,说明我备学生这块做得不够,应该事先让学生回忆长度之间的单位进率及换算方法。

《小数、分数、百分数和比》复习课教学反思

福源小学牛广云

六年级已进入复习阶段,所有的知识要进行整理,形成知识网络,让学生在头脑中把六年来所学知识融会贯通,学以致用。课堂复习小数、分数、百分数和比,在学生对知识点融会贯通过后,我让学生做巩固与应用47页第四题在图中用阴影表示各个分数或百分数。

四分之三

这样的练习题对于六年级的学生来说,不会有任何问题,可我想怎样才能使学生不认为太简单,而又能起到复习的效果,开拓学生的思维呢?学生展示过结果后,我提出这样的问题:为什么涂9格,你

们有几种不同的想法?

大多数学生想到“把一竖行看做一份,正好4份,涂上3竖行,就是这个图形的四分之三。”

三分之一的学生想到“整个图形是12格,12的四分之三是9格。”

一个学生说:“我有分数的基本性质涂这个图形的四分之三,也就是求这个图形的十二分之几,分子、分母都乘3,可得出图上9格。”

通过这道题我告诉学生学习数学不是让你记住一些知识点,也不是要你学会这个题,而是学会善于把所学知识法融会贯通,开拓自己的思维,学会分析问题的方法,从而在生活中遇到问题时能举一反三,思路开阔。

我常告诉学生,我们的大脑就像一台电脑,一遇问题就要把头脑中储存有关这个问题的知识及时的提取出来,分析辨别,找到解决的办法,还要善于从中提炼最优化的方法,这样学习知识才能转化成能力。

总复习书上的习题安排都是一些基础的、很简单的练习,为了防止烫剩饭,我们老师要积极想方设法在学生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让学生把知识纵横练习,有点带面,激发学生复习的兴趣,把知识向从深处发展。让学生能力最大化发展。

反比例函数优秀教学设计合集

第十七章 反比例函数 17.1.1反比例函数的意义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反比例函数的概念 2.能判断一个给定的函数是否为反比例函数,并会用待定系数法求函数解析式 3.能根据实际问题中的条件确定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体会函数的模型思想 二、重、难点 1.重点: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概念,能根据已知条件写出函数解析式 2.难点: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概念 3.难点的突破方法: (1)在引入反比例函数的概念时,可适当复习一下第11章的正比例函数、一次函数等相关知识,这样以旧带新,相互对比,能加深对反比例函数概念的理解 (2)注意引导学生对反比例函数概念的理解,看形式x k y =,等号左边是函数y ,等号右边是一个分式,自变量x 在分母上,且x 的指数是1,分子是不为0的常数k ;看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由于x 在分母上,故取x ≠0的一切实数;看函数y 的取值范围,因为k ≠0,且x ≠0,所以函数值y 也不可能为0。讲解时可对照正比例函数y =kx (k ≠0),比较二者解析式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3)x k y =(k ≠0)还可以写成1-=kx y (k ≠0)或xy =k (k ≠0)的形式 三、例题的意图分析 教材第46页的思考题是为引入反比例函数的概念而设置的,目的是让学生从实际问题出发,探索其中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通过观察、讨论、归纳,最后得出反比例函数的概念,体会函数的模型思想。 教材第47页的例1是一道用待定系数法求反比例函数解析式的题,此题的目的一是要加深学生对反比例函数概念的理解,掌握求函数解析式的方法;二是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函数所蕴含的“变化与对应”的思想,特别是函数与自变量之间的单值对应关系。 补充例1、例2都是常见的题型,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概念。补充例3是一道综合题,此题是用待定系数法确定由两个函数组合而成的新的函数关系式,有一定难度,但能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课堂引入 1.回忆一下什么是正比例函数、一次函数?它们的一般形式是怎样的? 2.体育课上,老师测试了百米赛跑,那么,时间与平均速度的关系是怎样的? 五、例习题分析 例1.见教材P47 分析:因为y 是x 的反比例函数,所以先设x k y = ,再把x =2和y =6代入上式求出常数k ,即利用了待定系数法确定函数解析式。 例1.(补充)下列等式中,哪些是反比例函数 (1)3x y = (2)x y 2-= (3)xy =21 (4)25+=x y (5)x y 23-=

正反比例的意义

《正、反比例的意义》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正、反比例的意义,弄淸它们的联系和区别,掌握它们的变化规律. 2?使学生能正确判断正、反比例. 教学重点 正、反比例的联系和区别. 教学难点 能正确判断正、反比例.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判断下而每题中两种量成正比例还是成反比例. 1.单价一定,数量和总价. 2?路程一定,速度和时间. 3-正方形的边长和它的而积. 4?时间一定,工效和工作总量. 二、新授教学 (-)出示课题

教师明确:我们已经初步学习了判断两种量是不是成正比例或反比例的关系,这肖课通过比较弄淸它们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二)教学例7 (课件演示:正反比例的比较)例7?观察下而的两个表,根据表分别填空. 在表1中相关联的量是()和(),()随着()变化,()是一建的.因此,时间和路程成()关系. 表2 在表2中相关联的量是()和(),()随着()变化,( ) 是一定的.因此,时间和速度成()关系. 1.分组讨论、交流. 2.引导学生讨论回答 (1)从表1中,怎样知道速度是一沱的?根据什么判断速度和时间成正比例? (2)从表2中,怎样知适路程是一泄的?根据什么判断速度和时间成反比例? 3.引导学生总结路程、速度、时间三个咼中每两个量之间的关系.

速度X时间=路程 4.练习:判断下而两个量成什么比例. (1)当速度一泄时,路程和时间. (2)当路程一泄时,速度和时间. (3)当时间一泄时,路程和速度. (三)比较正比例和反比例的关系.(继续演示课件:正反比例的比较) 讨论填表:正、反比例异同点 相同点:都有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随着另一种量变化. 不同点:正比例是变化方向相同,一种量扩大或缩小,另一种量也扩大或缩小.相对应的每两个数的比值(商)是一定的.反比例是变化方向相反,一种量扩大(缩小),另一种量反而缩小(扩大).相对应的每两个数的积是一泄的. 三、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你还有什么问题吗? 四、巩固练习 (-)判断单价、数呈:和总价中一种量一泄,另外两种量成什么比例.为什么? 1.单价一定,数量和总价成(). 2.总价一定,单价和数量成( ). 3.数量一定,总价和单价成(). (-)从汽车每次运货吨数、运货的次数和运货的总吨数这三种量中,你能找岀哪几种比

人教版新课标六年级下数学《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教学反思

六年级下数学教学反思-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人教版新课标 本次的上课内容是《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我在通读教材的基础上,理清思路,寻找解决本节难点知识的妥善方法,并制作课件。课讲完后,仔细分析: 一、找准知识衔接点,为新知做好铺垫。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是在学生学习了“比”后进行的。而“比’是上个学期学习的知识。根据我对学生的了解,他们的大多数会把学过的不相关的东西忘到脑后,因此,先设计了一组复习题,不仅让他们复习了比的定义,还对化简比、求比值的概念在脑中闪动一下,并通过求不同比的比值的计算,唤醒他们的记忆,为学习比例的意义打好铺垫。因此学生在根据比例的意义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时,学生掌握的很好。 二、相信学生的预习能力,大胆放手,使难点变为平常。 本学期鼓励学生预习,大多数学生能认真预习,但也会有个别学困生,只为了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仅在书上画一画,留留痕而已。本节概念性的东西较多,学生的理解水平以达到理解:比例的定义、项、内项、外项、内项的积、外项的积等等。因此对此类知识,大胆放手,让学生说,让学生找,这样节省了上课时间,学生的能力也得到提升。 三、练习由易到难,不仅仅为了小测验的满分数量而选取较简单的习题。 每个知识点都紧跟相应的习题,这样可以及时巩固新知,同时能发现学生掌握的情况。在学习了比例的基本性质后,我鼓励学生逆向思维,根据一个乘法等式,写出比例,把那个告知学生有多个比例,这样能推动学生积极思考,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这类题,是书中带花的题,应该选作,而我在这里选用,意在考察学生能否灵活运用新知。同时发现规律:可以把等式左边的两个因数,作为比

例的两个外项(内项),能学出八个比例。最后课堂测验,我出了两个内项互为倒数这个隐含条件,并且使用字母表示的比例式,应该是有较大的难度,也是为了看学生新旧知识的融合情况。课堂测验看出大多数学生填对了结果是 1.还有20个学生填的是其他两个字母的积。设计的实际应用题,学生也能运用反比例分配的方式解决;还有学生能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列出算式;还有的用比例填空的形式解决了这个问题,挺让我惊喜的,学生的思维很灵动。 本节课存在的问题有: 一、没能及时抓好课堂生成。 课前预设没考虑到学生能提出这样的问题,所以当学生提出问题时,自己的大脑处于抑制状态,根本没听清孩子的问题,还让他说了两遍,我也没能领会过来。如果当时让孩子直接解答出自己提出的问题,那会让老师如醍醐灌顶,这样可能会创造出课堂的亮点,更可能树立这个学生的自己心,激发他学习的热情。可悔之晚矣! 二、高估学生的能力,放松了一个知识点的讲解。 对于解比例,我以为:学生在学好了比例的基本性质后,解比例应该如囊中取物。因此只让学生口述了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求比例中的未知项。因此出现了,未知数写在等号的右边,几个学困生不会解比例。如果加上一个板演,哪怕是只要一步:把比例变成方程,那就不会出现类似的问题。 每一次的课,总会有一些优点,同时会存在问题,只有在不断反思中,才能提高自己的教学素养,才能开辟出一片新的绿地。

最新初中北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上册6.1反比例函数导学案

6.1反比例函数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记住反比例函数的概念,会求比例系数,能够列出实际问题中的反比例函数关系.过程与方法 1.从现实情境和已有知识经验出发,讨论两个变量之间的相依关系,加深对函数概念的理解。 2.经历抽象反比例函数概念的进程,领会反比例函数的意义,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概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反比例函数是刻画世界数量关系的一种有效模型,函数与生活息息相关。【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和领会反比例函数的概念 教学难点:领悟反比例函数的概念 【导学过程】 【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问题提出: 电流I、电阻R、电压U之间满足关系式U=IR,当U=220V时, (1)你能用含有R的代数式表示I吗? (2)利用写出的关系式完成下表: 当R越来越大时,I怎样变化?当R越来越小呢? (3)变量I是R的函数吗?为什么? 学生小组合作讨论。 【自主探究】

京沪高铁(全程约为1318km ),全程所用的时间t(h)随速度v(km/h)的变化而变化 (1)完成下表: 随着速度在逐渐增加,所用的时间发生怎样的变化? . (2)你能用含有v 的代数式表示t 吗? (3)速度v 是时间t 的函数吗?为什么? 概念:如果两个变量x,y 之间的关系可以表示成)0(≠=k k x k y 为常数,的形式,那么y 是x 的反比例函数,反比例函数的自变量x 不能为零。 【课堂探究】 做一做 1、个矩形的面积为202cm ,相邻的两条边长分别为xcm 和ycm 。那么变量y 是变量x 的函数吗?为什么? 学生先独立思考,再进行全班交流。 2.某村有耕地346.2公顷,人数数量n 逐年发生变化,那么该村人均占有耕地面积m (公顷/人)是全村人口数n 的函数吗?为什么? 3.y 是x 的反比例函数,下表给出了x 与y 的一些值: (1)写出这个反比例函数的表达式; (2)根据函数表达式完成上表。

正反比例的整理与复习

正反比例的整理与复习 六(1)、(2)班科任严雪梅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正、反比例的意义,学会判断两种量是否能成正比例或反比例。 2. 使学生在学会判断正反比例关系的基础上,学会用比例的方法解答有关正反比例应用题。 教学重点:学会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反比例的方法。教学难点:能通过两种量推导出数量关系,从而判断出成正或反比例。 教法学法:讲授法、复习法、练习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 (1)正比例的意义: ①两种()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也就是()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的量,它们的关系叫做()关系。 ②简单归纳起来,成正比例的两种量,必须符合 ()个条件:分别是:()(2)反比例的意义:

两种()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的量,它们的关系叫做 ()关系。 简单归纳起来,成反比例的两种量,必须符合 ()个条件:分别是:()(3)正、反比例意义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比较正比例关系和反比例关系,写出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二、复习正、反比例关系的判断: 1、工作效率一定,工作总量和工作时间 () 2、总价一定,购买练习本的单价和数量 () 3、减数一定,被减数和差 () 4、xy=15, x和y ()

5、3a=b, a和b () 三、小组讨论: 1、在长方形的长、宽、面积三种量中,当什么量一定时,哪一种量和哪一种量成什么比例? 2、在每块方砖面积、方砖块数、铺地面积三种量中,当什么量一定时,哪一种量和哪一种量成什么比例? 四、复习正反比例应用题: 例:一辆汽车用了3小时行驶180千米。照这样的速度,从广州到阳山共行驶了4小时,广州到阳山一共多少千米? ①用以前学过的方法解答;②用比例的方法解答; 五、小结:这节课我们复习了什么内容? 六、作业布置: 实践作业:发掘日常生活中哪些地方应用了正比例和反比例的原理,并记录下来,看谁发掘最多。 【教学反思】 今天我执教的内容是“正反比例的整理与复习”,下面就本课的教学内容以及教学设计思路作如下说明:

小学数学教师每月教学反思.doc

篇一:《小学数学教师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 从教这几年,可谓是有喜有忧,有笑有泪,有花有实,有香有色。在这三年中,我能够认真执行学校教育教学工作计划,转变思想,积极探索,改革教学,在继续推进我校“自主——创新”课堂教学模式的同时,我把新课程标准的新思想、新理念和数学课堂教学的新思路、新设想结合起来,转变思想,积极探索,改革教学,收到很好的效果。同时,也使我深刻地认识到在教育教学工作中要不断的用先进的教学理念指导自己的课堂实践,用科学的教学模式来充实自己的课堂实践,用现代化的教育教学手段来完善和提高自己的课堂实践,这样才能顺应教育教学改革的大潮。 一、第一堂课的无奈 俗话说,一面知底,确实是这样。当我第一次走上讲台时就犯了个大错。对于学生而言,亲切和蔼可爱的老师让他们更容易接受,而这并不该表现在首次见面上,现在的学生都会研究老师,研究你的长相,研究你的穿着,研究你的表情等等等等,总之,孩子们对新老师总是那么神秘。我是一个刚踏上教坛的老师,而我的学生更是刚进入小学的新生,我们这样的组合简直是“遇齐了”!当我走进

教室,六十多双眼睛齐刷刷的盯着我,然后就是孩子的小动作,我并没在意,开始上课了,刚开始教师里很安静,我觉得他们应该是因不熟悉而有点害怕吧,随着我讲课的进行,孩子的注意力开始分散了,小部分孩子跟着我的思路走,其余的孩子都在做自己的事情,我不停的强调纪律,很快一节课结束了,哎,一声叹息,感觉很累,很失败。因为根 据自己读书时的经验,我深刻知道第一节课失败会给以后的教学带来怎样的困难!(反思首次上课必须严厉,向学生提出学习这门课的要求和上课规矩,情愿让学生认为你很凶,也要极力维护第一堂课的教师威严,以便日后能更好的管理学生和班级。) 二、对个别学生的处理 一个班上总有几个让老师特别操心的“孩子”,我的班上也是如此。注意力不集中,爱做小动作,对于这种现象我没有过多的在意,对于他们的严重违纪行为我也只是说几句,总感觉自己没有经验,不知道如何处理恰当,现在的孩子打不得,骂不得,有时候把我气急了也就是小小的惩罚他们几下就算罢了,还怕处理重了影响学生情绪。对于非正式群体就更没办法了,感觉他们基本不在自己的掌控之中,无拘无束似乎已成为他们的一种习惯。而我只是在出现问题的时候批评他们几句,教育几句,希望他们从此改正,但效果却是因人而异,这让我深刻体会到一个词语因材施教。(反思制定严格的课堂规章,可由教师和学生共同完成,共同执行。可通过召开班会,对学生进行事件和情感教育,以增强学生与教师、

数学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比例的基本性质教学反思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教学反思《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一课是节概念教学课,是学习正、反比例意义和用比例知识解应用题的基础。它是在学生对比的意义、性质和比值的意义以及求比值的方法有了较充分认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的。在教学中,我坚持遵循由易到难,步步深化的教学规律,按照创设情境(设问)——学生独立思考——得出结论——教师反馈。同时在练习设计上不仅量并不是很多,而是最关键的是注重方法的引导,让学生在判断和认识比例中不断的深化对比例的意义的理解。说出判断的方法和自我的理解,而并不是机械式的记忆定义和性质。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在教学比例的意义时,先以课本情景图让学生仔细观察,思考:根据上面的信息你能提出哪些关于比的数学问题?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使学生在探索中学习。让学生先通过观察,在众多的比当中找出相等的比,写出等式,从而认识比例的共性,抽象概括出比例的意义。 然后在教学比例的基本性质时,以往的学习是直接让学生计算两个内项积和两个外项积,得出内项积等于两个外项积的结论,采用灌输的方式。但是我们数学知识的学习要让学生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为什么只求它们的乘积而不算其他运算。为了给学生一个完整的认识,我提出在比例内有一个秘密。学生探究知识的欲望一下子被激发了,进而提示学生,秘密就在比例的两个外项与两个内项之间。接着,教师就让学生自己去观察、寻找比例中内项与外项的关系,提出自己的猜想,举例进行检验,与同伴合作交流,自己揭示出比例的基

本性质,这样学生通过亲身经历的观察比例、归纳猜想、举例验证、交流表达的活动过程,不仅获得了比例的基本性质,更重要的是在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培养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 本节课的学习方式是多样的,有师生交流、同位交流、小组交流。另外,为了培养学生的能力,我采用了自主观察与讨论相结合的教学方式,而且整节课的设计,总体感觉还是比较适合学生的思维发展的,在结构上,我也注重了前后呼应,使整堂课也显得比较紧凑。 但是上完课之后,还有一些自己的思考和遗憾: 1、比例的意义从学生的角度理解起来比较抽象,学生的生活中几乎没有这方面的知识背景,课中教师只创设了一个情境,就总结出了比例的意义,感觉缺乏其它例证的补充,致使概念的建立有些单薄。 2、教师激励性的语言还贫乏。本节课我注重了对学生的评价,尽可能的用多种语言来激励学生,但是有的地方还是做的不太好。评价的如果再及时一些,感情更深些,更能激起她们组的学习兴趣,使他们能更好的参与学习。 3、驾驭课堂掌控课堂的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我觉得通过这一节课我学到了好多,教无定法,学无定法。数学是思维的体操,课堂教学中如何让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充分的锻炼,学生的创造能力得到应有的提高,这就需要教师要有敏锐的洞察力和创造力,既要预设教学过程,更要关注教学过程中的生成资源,抓住亮点,搭建平台,让学生的思维飞扬,让学生的创新灵动。这些都是我今后进一步努力的目标。

《反比例函数》导学案

反比例函数 备课人: 审核人:学习目标:1.理解并掌握反比例函数的概念 2.能判断一个给定的函数是否为反比例函数,并会用待定系数法求 函数解析式 学习重点: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概念,能根据已知条件写出函数解析式; 学习难点: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概念及建模; 知识链接:1、形如)0(≠=k kx y 的函数叫做正比例函数,2,形如 )0k b (≠+=是常数,且、k b kx y 的函数叫做一次函数。当b=0时称为正比例函数 1、一般地,如果两个变量x 、y 之间的关系可以表示成y = (k 为常数, k ≠0)的形式,那么称y 是x 的反比例函数.反比例函数的基本形式还能表示为 2、下列等式中,哪些是反比例函数? (填序号) (1)3x y = (2)x y 2-= (3)xy =21 (4)25+=x y (5)x y 23-= (6)31+=x y (7)y =x -4 3、苹果每千克x 元,花10元钱可买y 千克的苹果,则y 与x 之间的函数关系 式为 4、矩形的面积为4,一条边的长为x ,另一条边的长为y ,则y 与x 的函数解 析式为 5、函数2 1+-=x y 中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是 6、y 是x 的反比例函数,下表给出了x 与y 的一些值: x -2 -1 21- 21 1 3 y 32 2 -1 (1)写出这个反比例函数的表达式;(2)根据函数表达式 完成上表。 三、探究、合作、交流:(根据掌握的知识,认真填写下列内容)

1、已知y 与x 成反比例,且当x =-2时,y =3,则y 与x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是 , 当x =-3时,y = 2、已知y-2与x 成反比例,当x=3时,y=1,则y 与x 间的函数关系式是 。 3、当n 何值时,y =(n 2+2n )21n n x +-是反比例函数?。 4、已知y 与x 成反比例,且当x=2时,y=6,求y 与x 的函数关系式. 5、已知y 与x-1成反比例函数,当x=2时y=1,则这个函数的表达式是( ) A 、1 1-=x y B 、1-=x k y C 、11+=x y D 、11-=x y 6、已知y 与x 2成反比例,并且当x=3时y=4. (1)写出y 与x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2)求x=1.5时y 的值。 7、已知y=y 1+y 2,y 1与X 成正比例,y 2与x 成反比例,且当x=1时,y =0;当x =4时,y =9.求y 与x 的函数关系式 8.若函数28)3(m x m y -+=是反比例函数,求m 。 四、当堂训练 1、写出下列函数关系式,并指出它们各是什么函数 (1)平行四边形面积是24cm 2,它的一边长xm 和这边上的高hcm 之间的关系是 . (2)小明用10元钱与买同一种菜,买这种菜的数量mkg 与单价n 元/kg?之间的关系是 (3)老李家一块地收粮食1 000kg ,这块地的亩数S 与亩产量tkg/亩之间的关系是 2、若y 是x-1的反比例函数,则x 的取值范围是 3、若函数28)3(m x m y -+=是反比例函数,则m 的取值是

小学三年级《年月日》教学反思3篇

小学三年级《年月日》教学反思3篇Reflection on the teaching of the third grade p rimary school

小学三年级《年月日》教学反思3篇 前言:小泰温馨提醒,教学反思指教师对教育教学实践的再认识、再思考,并以此来总结经验教训,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教师会从自己的教育实践中来反观自己的得失,通过教育案例、教育故事、或教育心得等来提高教学反思的质量。本教案根据教学反思设计标准的要求和针对教学对象是小学生群体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整及打印。 本文简要目录如下:【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按住键盘Ctrl键且鼠标单击目录内容即可跳转到对应篇章】 1、篇章1:小学三年级《年月日》教学反思 2、篇章2:三年级年月日教学反思 3、篇章3:三年级年月日教学反思 篇章1:小学三年级《年月日》教学反思 下面是三年级数学《年月日》教学反思范文,欢迎阅读! 教学反思一:三年级数学《年月日》教学反思 1、备课要细致:例如发给学生年历卡,不必四张全发,男、女同学可各发一张,避免有的同学手里卡片太多,而不知道看什么。再如,让学生验证闰年的年份是否都能被四整除时,不要给学生三个年份,毕竟是四位整数除4,很多同学很不情愿进行这么

复杂的计算,所以可以把三个年份,分别分给不同行的同学来验证,一行同学只验证一个年份即可。 2、把课堂上的发言权还给学生:任何情况下都要给学生机 会先发言,教师不要代替学生来说。 3、教师引导要明确:不管教师提出什么问题,应该非常明确。 4、提高教师课堂随机应变能力,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例 如当教师发现一些同学看不明白年历卡时,应果断地将年历卡投影,讲明如何看年历卡,不应草率了事。 1、数学内容生活化 年、月、日是常用的,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时间单位,也 是来自学生自身和现实生活,教学时,我把教学内容纳入现实生 活情境中,将学生置身于一种动态、开放、主动、多元的学习环 境中。上课时,师生先交流此时激动和高兴的心情,再让师生一 起记住这难忘的时刻:20xx年4月2日上午8时31分6秒。师问:这句话里有哪些表示时间单位?师:时、分、秒是我们已经学过的 表示较短的时间单位,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表示较长的时间单位,年、月、日,这样很自然地引出课题。同时,也使学生感到,要学习的知识就在他们身边,接着借助课件演示讲解,年、月、 日的概念,老师再用生活中经历的一些事情,描述一年、一月、

比例的意义教学设计和反思

《比例的意义》 【学习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40页的内容。 【学习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通过计算,能说出比例的意义,能应用比例的意义判断 两个比能否构成比例。 2、通过观察、比较、小组讨论说出比和比例的区别。 3、探索国旗中蕴含的数学知识,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学习重点】:比例的意义,应用比例的意义判断两个比是否能构成比例。 【学习难点】:应用比例的意义判断两个比是否能构成比例。 【学习】 一、创设情境,目标认同 1、请同学们回忆一下上学期我们学过的比的知识,谁能说说什么叫做比? 并举例说明什么是比的前项、后项和比值。 2、我们知道了比的前后项相除所得的商叫做比值,你们会求比值吗?现在我 们来校对课前你们做的题 校对好提问:观察这些比值你有什么发现? (4.5:2.7的比值和10:6的比值相等。) 教师说明:因为这两个比的比值相等,所以这两个比也是相等的,我们把它们用等号连起来。(板书:4.5:2.7=10:6) 二、自主探究,构建新知 出示情景图,说一说各幅图的情景。 师:三幅不同的场景,都有共同的标志——五星红旗,五星红旗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象征;这些国旗有大有小,你知道这些国旗的长和宽是多少吗? 2、多媒体出示国旗的长和宽,并提出问题。 天安门升国旗仪式:长5米,宽10/3米。 校园升旗仪式:长2.4米,宽1.6米。 教室场景:长60厘米,宽40厘米。 师:这些国旗的大小不一,是不是国旗想做多大就做多大呢?这中间是不是隐含着什么共同点呢? 师生交流,得出每面国旗的大小不一,但是它们的长和宽隐含着共同的特点,是什么呢? 3、学生探索,发现问题。 师:每面国旗的大小不一样,但是它的长和宽中却隐含着共同的特点,是什么呢? (1)师:请同学们先看学校操场上和教室里的国旗长与宽的数值,写出比,并求出比值 (2)比较的比值。 2.4:1.6=3/2 60:40=3/2 师:比较一下,你什么发现?

反比例函数导学案

反比例函数之反比例函数的概念(1) 学习目标:1、理解并掌握反比例函数的概念。 2、能判断一个给定的函数是否为反比例函数 3、体会函数的模型思想。 学习重点: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概念,能根据已知条件写出函数解析式 学习过程: 一、探索一 写出下列问题中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看看它们是不是函数关系?它们有什么共同特点? (1)京沪线铁路全程为1463km ,乘坐某次列车所用时间t (单位:h )随该列车平均速度v (单位:km/h )的变化而变化;_________________ (2)某住宅小区要种植一个面积为1000m 2的矩形草坪,草坪的长为y 随宽x 的变化;_________________ (3)已知北京市的总面积为 1.68×104平方千米,人均占有的土地面积S(平 方千米/人)随全市总人口数n (单位:人)的变化而变化。_________________ 它们的共同特征为;都具有_____________的形式,其中_________是常数。 我们把具有这样特征的函数称为反比例函数,你现在可以 归纳一下反比例函数的概念吗? 反比例函数的概念:如果两个变量x,y 之间的关系可以表示成___________的 形式,那么y 是x 的反比例函数,反比例函数的自变量x____为零。 二练习巩固 1、下列哪些等式中的y 是x 的反比例函数() A. y = ?7 x B. y=4x C. y x =3 D. xy=123 E.y =k x F.y=9x -1 2.(1)已知y = m?1x 是反比例函数,求m 的范围 (2) 已知y =2x m?2是反比例函数,求m 的范围 3、已知y 是x 的反比例函数,当x=2时,y=6 (1)写出y 与x 的函数关系式: (2)求当x=4时,y 的值。 4. 已知y 与x-1成反比例函数,当x=2时y=1,则这个函数的表达式 三达标检测

三年级数学《年月日》教学反思

1、数学内容生活化 年、月、日是常用的,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时间单位,也是来自学生自身和现实生活,教学时,我把教学内容纳入现实生活情境中,将学生置身于一种动态、开放、主动、多元的学习环境中。上课时,师生先交流此时激动和高兴的心情,再让师生一起记住这难忘的时刻:2008年4月2日上午8时31分6秒。师问:这句话里有哪些表示时间单位?师:时、分、秒是我们已经学过的表示较短的时间单位,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表示较长的时间单位,年、月、日,这样很自然地引出课题。同时,也使学生感到,要学习的知识就在他们身边,接着借助课件演示讲解,年、月、日的概念,老师再用生活中经历的一些事情,描述一年、一月、一日有多长,使学生初步体会年、月、日的时间概念,接着让学生说出课本中四幅有意义的日子发生在什么时间,这样,再一次将“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这一思想在学生头脑中明朗化。最后让学生在猜迷语的愉悦的气氛中,师生共同进入新课。 2、充分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数学〈〈新课程标准〉〉中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教学活动中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因此,在整个课堂中,我努力创设一个民主、平等、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始终以“导”的姿态,让学生富有兴趣去观察、探索、发现新知。即新知的教学中,我指导学生仔细观察年历,让学生尝试回答问题:一年中有几个月?每个月的天数一样吗?等问题,通过这样教学,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接着在师生共同的游戏中引出二月这一特殊月份,教学时通过设计一张1988—2004年中各年份中二月份的天数,让学生自己观察、探索,发现四年一闰的规律,教师再用课件上的算式说明判断平年、闰年的方法。这样教学很好地体现了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这一教学原则,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判断推理能力。完成创新教学模式中的探究过程。 3、留给学生充分思考问题的时空 在教学中,教师要留给学生自主探索、思考问题的自由空间和时间,这样教学、学生才会放飞思维,张扬个性,但是,在教学中,由于内容比较多,时间安排不够合理,所以后面判断平年和闰年这个环节中讲得比较快,加上没有足够的时间进行练习深化新知,导致有些学生吃而不消,这就是这节课留给我的遗憾。 以后在教学中,我必须认真反思,争取在不断的反思中,走出疑惑,在不断的挫折中,完善自我。

反比例的意义(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 概念教学的重要性 学校:永温镇中心小学教师:杨超全 从事多年小学高年级教学,往往对反比例关系教学感到头疼。因为反比例关系是一种重要的数量关系,是六年级数学教学的一个重点,它不仅渗透了初步的函数思想,还为中学数学的反比例函数奠定基础。但由于这部分内容比较抽象、难懂,怎样化解这一教学难点,使学生有效地理解和掌握这一重点内容呢? 一、善用比较思想 比较思想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十分广泛的数学思想方法,比较是把事物的个别属性加以分析,综合而后确定它们之间的同异,从而得出一定规律的数学思想方法。《反比例的意义》一课是继《正比例的意义》一课后学习的内容,两节课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有相似之处,比较适合用比较法。在学习本课的过程中,学生对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关系已有了一定的体会,所以教学时适当放手,利用知识的迁移规律,让学生自己进行探索,给学生提供足够的空间和时间进行思考。所以要抓住这个契机,放手让学生去发现其中规律。学生在观察发现时,脑中会进行若干次的新旧对照,只是这些对照可能缺乏条理性,所以在学生汇报时,我们老师要善于抓住学生比较的结果,帮助学生理清顺序,理解和判断成反比例的意义。 二、联系旧知识,渗透难点 联系旧知,抓住概念与旧知之间的联系,以旧引新,得出新知,在联系中渗透重点难点,为引出概念打下伏笔,减轻学生理解概念的困难程度,使得学生对概念的理解轻松有效。例如本节课《反比例的意义》中重点和难点都是学生理解“成反比例”这个概念,而这个概念的得出要从研究数量关系入手,实质上是对数量之间关系一种新的定义,一种新的内在揭示。对于学生来说,数量关系并不陌生,在以前的应用题学习中是反复强调过的,本节课的教学并不仅仅停留在数量关系上,而是要从一个新的数学角度来加以研究,用一种新的数学思想来加以理解,用一种新的数学语言来加以定义。“成反比例的量”与数量关系是有本质联系的,都是研究两种数量之间的关系,而且是两种数量之间相乘的关系,因此

反比例函数导学案.

八-九年级衔接班数学资料 反比例函数 1.1 反比例函数的意义 【学习目标】 1.会识别相关量之间的反比例关系,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意义,能确定简单的反比例函数 关系式. 2.通过对实际问题的分析、类比、归纳,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并体会函数在实 际问题中的应用. 【自主预习】 1、完成以下问题. 问题:(1)京沪线铁路全长1463 km,某次列车的平均速度v km/h?随此次列车的全程运行时间t h的变化而变化,其关系可用函数式表示为: (2)某住宅小区要种植一个面积为1 000 m2矩形草坪,草坪的长y m随宽x m?的变化而变化,可用函数式表示为 (3) 已知北京市的总面积为1.68×104 km2,人均占有的土地面积S km2/人,随全市总 人口n人的变化而变化,其关系可用函数式表示为. 2、合作探究 分析上述问题中的函数关系式都有y=k x 的形式,其中k为常数,k≠0. 归纳一般地,形如y=k x (k为常数,k?≠0)?的函数称为。 注意(1)在y=k x 中,自变量x是分式 k x 的分母,当x=0时,分式 k x 无意义, 所以x?的取值范围是 (2)反比例函数有3种等价表达式:、、。【课堂探究】 例1. 若函数 2 8 ) 3(m x m y- + =是反比例函数,则m的取值是 例2. 已知y是x的反比例函数,当x=2时,y=6. (1)写出y与x的函数关系式;(2)求当x=4时y的值. 例3. 若反比例函数y=k x 与一次函数y=2x-4的图象都过点A(m,2). (1)求点A坐标.(2)求反比例函数解析式.

【当堂练习】 1.写出下列函数关系式,并指出它们各是什么函数 (1)平行四边形面积是24 cm 2 ,它的一边长x m 和这边上的高h cm 之间的关系是 . (2)小明用10元钱去买同一种菜,买这种菜的数量m kg 与单价n 元/kg?之间的关系是 (3)老李家一块地收粮食1000 kg ,这块地的亩数S 与亩产量t kg/亩之间的关系是 2.若y 是x-1的反比例函数,则x 的取值范围是 3.若y= 1 1n x -是y 关于x 的反比例函数关系式,则n 是 4.把xy=-1化为y= k x 的形式,其中k= 5.指出下列函数关系式中,哪一个成反比例函数关系,并指出k 的值. (1)y=- 3x (2)xy=2 (3)2y x =1 (4)y=121 + (5)y=-3 4x (6)y=21x 6.若y 与x 成反比例,且过点(2,-3) (1)求y 与x 的函数关系式; (2)求y=-3时,求x 的值. 7.已知y 是2x 的反比例函数,当x=1 2 时,y=1. (1)求y 与2x 的函数关系式; (2)当x=-14时,求y 的值;(3)当y=-1 2 时,求x 的值. 【当堂检测】 1.苹果每千克x 元,花10元钱可买y 千克的苹果,则y 与x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为 2.矩形的面积为4,一条边的长为x ,另一条边的长为y ,则y 与x 的函数解析式为 3.已知y 与x 成反比例,且当x =-2时,y =3,则y 与x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是 , 当x =-3时,y = 4.当m = 时,关于x 的函数2 2 )1(-+=m x m y 是反比例函数? 5.已知3 )2(-+=m x m y 是反比例函数,求m 的取值?

《正反比例比较》教学设计新部编版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 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 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 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 xx市实验学校

《正反比例比较》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课本第39页-70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区别正、反比例的异同,并根据正、反比例的意义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否成正比例或反比例。 2.使学生初步体会数量之间相依互变的关系,感受有效表示数量关系及其变化规律的不同数学模型,进一步提升思维水平。 3.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探索数学知识和规律的意识,养成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的习惯,提高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比较正、反比例的异同。 教学难点:正、反比例的判断与运用。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同学,我们学习了正比例和反比例,你主要掌握了哪些知识?

引导学生总结出:正比例的意义,反比例的意义,如何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如何判断两种量是否成反比例。 二、对比练习 1.小组讨论:正、反比例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填写表格。 2. 完成P69第9题。观察下面的两张表格,并回答问题。 (1)购买同一种笔记本的数量和总价如下表。 (2)用同样的钱购买不同笔记本的单价和数量如下表。 每个表中两种量的变化各有什么规律?各成什么比例?如果购买笔记本的数量一定,笔记本的单价和总价成什么比例? 三、综合练习

1. 完成P69第10题。下面的图像表示一幅地图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关系。 学生练习后,小结时,用课件展示画的过程。 2.完成P70第11题。 四名同学都看了《我们爱科学》这本书。 (1)填写每人看完这本书需要的天数。 每天看的页数和需要的天数成什么比例? (2)照这样的速度看了3天,他们各看了多少页,还 剩多少页?把结果填在表中。

小学体育老师每月教学反思

小学体育老师每月教学反思 所谓教学反思,是指教师对教育教学实践的再认识、再思考,并以此来总结经验教训,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教学反思一直以来是教师提高个人业务水平的一种有效手段,教育上有成就的大家一直非常重视之。以下是整理的小学体育老师每月教学反思,希望帮助到您。 小学体育老师每月教学反思篇一 我担任小学一年级体育教学,我觉得游戏比赛在小学体育教材中占有相当的份量,通过游戏教学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竞争、团结合作、热爱集体和遵纪守法等优良品质。而这些优良品质正是一个人健康心态的集中体现。游戏深受学生的喜爱,也为教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良机。例如,在游戏比赛中一些个性较强的学生因不服输而与对方发生争执,甚至“动武”;也有失利组的学生互相埋怨,导致受指责的学生产生怯场心理而退出比赛。这样一来,不仅影响了游戏教学的正常进行,而且还伤了同学之间的和气。这时,我就要抓住这一契机,耐心地教导学生特别是有偏游倾向的学生认识游戏比赛的意义,正确看待比赛的成败,批评有碍团结的不良倾向。同时还要与学生一道分析造成失败的原

因,找出制胜的有利因素。还有一个例子就是,我们学校举行一个篮球比赛,就因为争一个球,二个学生就准备打架了,我马上跟他们两个人说:友谊第一,比赛第二;不然就请先离场休息。最终使学生化“沮丧”为“振奋”,以积极的心态参赛。 在室内可以做的动作练习有“起立”、“坐下”、“稍息”、“立正”,这些动作本可以在室外练习,在室内练习的目的是室内相对于室外便于组织,在学生还没有在室外的时候已经规范了学生的行为,在学生长时间听讲之后,活动一下,可以起到调节学生学习疲劳的作用。通过动作练习所进行的行为规范练习这在第一节课的时候是必要的,因为体育课毕竟是教学活动,相对开放的课堂,更需要规范学生的行为。另外,结合动作练习,给学生讲明哨音的意义,长音表示什么,短音表示什么,长短音结合表示什么,也可以用哨音指挥学生的动作。简单动作练习和哨音意义的讲解,将会为将要开始的室外课做好准备,因为学生已经懂得了最基本的要求和行为方法。 小学体育老师每月教学反思篇二 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教师要认清6岁孩子所具有的天性。有些小学一年级体育教学存在模式古板、成人化色彩浓,或教学直奔主题,不能引起一年级孩子的兴趣等问题。用游戏引导,贯穿教学可避免以上缺陷,较好的完成小学一年级教学。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比例的意义教学反思

比例意义教学反思 比例这部知识是在学习了比的知识上进行教学的,属于概念教学,为以后解比例,讲解正、反比例做准备的。学好这部分知识,不仅可以初步接触对应函数的思想,而且可以用来解决日常生活中一些具体的问题。 比例是在比的基础上讲解的,组成比例的两个比比值相等,由于比的知识是上学期学的,这么长的时间,学生的知识肯定有了一定的遗忘,所以在教学前,先带领学生回顾比的知识。什么叫比?关于比,我们学过哪些知识?什么是比值?怎样求比值?怎样化简比等等。唤醒孩子的旧知,既复习了以前的知识,又为本节课的学习提供了很好的帮助。 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为了体现教师主导,学生主体,训练主线的指导思想,主要让学生在情境中产生问题“观察——计算——比较——概括——应用”的学习过程中掌握知识。为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有效学习。本课力求做到以下几点: 1.情境中激趣 一上课,就为学生提供四个实际情境图,并提出问题: (1)在哪些地方见到我们国家的国旗? (2)你们知道国旗的尺寸吗? 出示挂图,叙述每面国旗,分别出现在什么地方?并读出长和宽。比较四面国旗不同点和相同点?(大小不同,形状相同)分别列出每面国旗长与宽的比和求比值。最后观察比较。(比值相等)分析这些比的比值,看发现了什么?在学生充分感知的基础上,揭示比例的意义。在此同时还要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理解比值相等时组成比例的核心,在判断两个比能不能组成比例时,关键看这两个比的比值是否相等。为强化理解在这时我安排了两种形式的练习:首先是判断。其次是组比例。最后通过小组讨论比与比例的联系与区别,并揭示数学知识不是孤立的,而它们之间都存在着密切的联系。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分析、思考、概括出了较为简洁的数学概念,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参与课堂的主动性被充分调动。 创设这个情境有五方面的考虑:一是使学生通过现实情境体会比例的应用;二是“四面国旗的大小不同,但因为是按照一定的比制作的,它们的长与宽的比值是相等”,由此引入比例意义的教学;三是依据四面国旗长与宽可以组成多个比例式,为比例意义的教学提供较多的资源;四是为以后学习图形的放大与缩小做铺垫;五是有助于在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注重了“数学化”和“生活化”的结合,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分析、思考、概括出了较为简洁的数学概念,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参与课堂的主动性被充分调动。 2.变“教教材”为“用教材——拓宽教材” 教材是提供给学生学习内容的一个文本,我根据学生和自己的情况,大胆对教材进行了再思考、再开发和再创造,用活、用实教材。这节课中在四面国旗的尺寸中找比组成比例,学生比较容易找到国旗长与宽的比,两两可以组成比例。同样国旗宽与长的比,两两也可以组成比例。另外每两面国旗的长之比与它们的宽之比也可以组成比例,课题中通过“你还能找出其它的比吗?”的提问,鼓励学生打开思路,充分发挥合作学习的作用,调动学习的主动性,从不同角度去寻找,以加深对比例意义的认识。在练习中要根据给出的4个数据,组比例,隐含着相似三角形对应边成比例的性质。学生通过迁移比较,小组合作交流,多方验

1.2 反比例函数图象和性质(1)教学案(含答案)

1.2反比例函数图象和性质(1) 我预学 1. 一次函数y =x +2的图象是 ,你是怎样画出它的图象的? 2. 作一个函数的图象一般有哪几个步骤? 3. 阅读教材中的本节内容后回答: 已知y 是x 的反比例函数,下表给出了x 与y 的一些值: (1)写出这函数关系式; (2)根据函数的关系式填写上表; (3)根据以上给出的点,将它在所给直角坐标系中找出对应的点位置,并试图将用光滑的线连起来,看看会有哪些图形特征? 我求助:预习后,你或许有些疑问,请写在下面的空白处: 我梳理 个性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一定有很多感想和收获,请写在下面的空白处:

我达标 1.反例函数 x y 2 =的图象是,当x < 0时,图象在第象限. 2.已知反比例函数的图象 x k y=过点P(1,3),则该反比例函数图象位于( ) A.第一、二象限B.第一、三象限C.第二、四象限D.第三、四象限3.已知反比例函数1 k y x - =(k为常数,1 k≠). (Ⅰ)若点2 A(1) ,在这个函数的图象上,求k的值; (Ⅱ)若13 k=,试判断点34 B() ,,25 C() ,是否在这个函数的图象上,并说明理由 4.已知反比例函数 1m y x - =的图象如图,则m的取值范围是. 5.如图,正方形A B O C的边长为2,反比例函数 x k y=过点A,则k的值是()A.2B.2 -C.4D.4 - 6.如图, 1 l是反比例函数 k y x =在第一象限内的图象,且过点 2 (21) A l ,,与 1 l关于x轴对称, 那么图象 2 l的函数解析式为(0 x>).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