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4.13现代中国的外交关系(原卷版)

4.13现代中国的外交关系(原卷版)

第13讲现代中国的外交关系

【考纲要求】

1?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背景、内容和影响。

2.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的背景、内容、影响。

3. 日内瓦会议和万隆会议的背景、内容和影响。

4. 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中美建交、中日建交的原因、过程和影响。

5. 改革开放以来的外交方针及成就。

考点一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基础落实】

一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1. 背景

(1) 国际环境: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形成____________ 阵营和资本主义阵营对峙局面。

(2) 国内环境:新中国成立后,新政权的巩固和建设需要有利的国际环境。

2. 内容

(1) “另起炉灶”

①内涵:不承认_______ 建立的一切旧的屈辱的外交关系,要另行建立新的平等外交关系。

②意义:改变了中国半殖民地的地位,在国际交往中独立自主。

(2)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①内涵:先清除帝国主义在华残余势力和一切特权,再考虑与西方国家建交。

②意义:巩固了新中国的独立和主权,为与世界各国建立 _______________ 的外交关系奠定了基础。

(3) “一边倒”

①内涵:中国政府坚定地站在____________ 一边。

②意义:使新中国不致处于____ 地位。

2. 成就:同苏联等17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

二外交政策的成熟及步入世界外交舞台

1.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目的:积极同邻近国家和新兴的国家发展友好关系。

①____ 年12月,周恩来接见_______ 代表团时首次提出。

⑵过程②1954年,周恩来同印度、缅甸总理发表联合声明,成为指导中印、中缅关

系的基本原则。

(3) 内容: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 _______ 。

(4) 意义: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________ 。

2. 步入世界外交舞台

①目的:为了和平解决朝鲜和___________ 问题。

(1)日内瓦会议②成果:达成《关于恢复印度支那和平的日内瓦公约》。

③意义:第一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地位参加的重要国际会议

①背景:亚洲、非洲民族解放运动高涨。

②目的:保卫和平,争取民族独立,发展民族经济。

(2)万隆会议③概况:周恩来提出“ _____________ ”的方针,促使

会议取得圆满成功。

④影响:加强了中国同亚非国家的联系。

【考点深化】

1.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特点

(1) 革命性:新中国成立后,确立了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提出了“另起炉灶”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和“一边倒”等方针,从解决的主要问题看,表现出一种强烈的革命性。

(2) 结盟性:“一边倒”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与苏联等国结盟,是新中国独立自主外交政策的一大特点。

(3) 平等性:在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基础上,提出了三大外交方针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同时也在日内瓦会议、亚非会议等外交实践活动中得以体现。

(4) 过渡性:其形成过程是从革命型外交向国家型外交过渡的过程,如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逐渐摆脱了国家制度和意识形态的束缚,是新中国外交政策成熟的标志。

【典例剖析】

典例1?“中国领导人一直是用革命者的眼光看世界的……他们当时在给国家分类时,标准

实际上是很具革命性的,在他们眼中,除苏联阵营的国家外,其他不是帝国主义国家,就是被帝国主义或反革命势力控制的国家。”在这一思想指导下,新中国实行的外交政策是()

A. “一边倒”

B. “另起炉灶”

C. “不结盟”

D.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概念解读]不结盟政策

从20世纪80年代起,中国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的具体表现为“不结盟”。“不结盟”是指不同任何大国或国家集团结盟,也不支持它们一方反对另一方;对所有国际事务都从中国人

民的根本利益出发,根据事情本身的是非曲直,独立自主地决定自己的态度和政策。

典例2.1950年?1956年,中国出口总额由5.5亿美元上升到16.5亿美元,进口总额由5.8 亿美元上升到15.6亿美元。促成这一变化的原因是()

A. 新中国建立实现民族独立

B.改善了同西方国家的关系

C.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政策

D.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完成

[概念解读]“一边倒”

(1)“一边倒”的外交方针并不是放弃独立自主的原则,不是指依附于苏联,而是指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

(2)新中国成立初期,“一边倒”的外交方针和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并不矛盾,因为它的最终目的是捍卫新中国的独立和主权,并不是盲目地顺从苏联而不维护我国的国家利益。

【真题在线】

1. (2018 ?北京高考?1 9)抗美援朝战争进入对峙阶段后,1951年6月,苏联提议,五大

国(苏联、法国、英国、美国、中华人民共和国)缔结和平公约。新中国政府也表示,如今

国际上任何重大问题,如果没有苏联和新中国参加都无法解决。随后,美国同意和谈。这表明()

A. 抗美援朝极大地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地位

B. 社会主义阵营放弃与西方国家的冷战对峙

C. 上述五大国在联合国中开始发挥决定作用

D. 五大国缔结和约,实现了朝鲜半岛的统一

2. (2017江苏12) . 20世纪50年代的某外交声明称:“两国总理承认,在亚洲及世界各地

存在着不同的社会制度和政治制度。然而,如果接受上述原则并按照这些原则办事……就会

缓和目前存在于世界上的紧张局势。新中国与该声明密切相关的外交事宜是()

A.参加万隆会议.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出席日内瓦会议.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针对训练】

1. (2019 ?四川资阳调研)在某次国际会议召开期间,美国捏造谎言,说中国要“夺取亚非世

界领导权”,对远东地区构成了“尖锐、迫切的威胁”,大力制造他国对中国的恐惧和怀疑。符合此次会议主旨的是()

A. 确立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 寻求新型的区域合作模式

C. 探索亚非人民的联合自强

D.为港澳回归寻求国际支持

2.1955年12月,泰国经济文化代表团秘密访华。这期间,中泰两国签订了《中泰贸易会谈

纪要》。1956年6月,马来西亚宣布取消“不准向中国输出橡胶”的禁令。1956年8月,新加坡工商贸易考察团访华,达成了一些贸易协定。出现这些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 我国推行“一边倒”外交方针

B?万隆会议改善了我国对外关系

C. 各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存在差异

D. 当时我国的经济实力比较雄厚

3. ( 2019 -四川泸州模拟)对人民日报上相关词汇使用频率进行计量分析,“一边倒”在

1949年的使用频率是最高的,到了1951和1952年开始下降,到60年代,降到个位数,甚

至为零。1950至1952年,“帝国主义”一词呈下降趋势。“独立自主”和“和平共处”使

用频率从1953到1956年出现迅速增长趋势。这说明()

A. 中苏关系开始恶化,中国放弃“一边倒”政策

B?中美关系逐渐缓和,中国开拓外交新局面

C. 不结盟运动兴起,中国积极融入第三世界

D. 中国从革命外交向民族外交转变

4.1961年2月8日,毛泽东接见法国参议员密特朗时说,中法之间存在一堵墙,但是“’只要在互不干涉内政的原则下’是可以拆掉的”。这说明当时中国外交()

A. 开始对外谋求“求同存异”

B. 有意打破中法间意识形态的束缚

C. 旨在摆脱苏联外交的影响

D. 致力于打破美国对华的外交封锁

考点二20世纪70年代以来的外交关系

【基础落实】

一外交僵局的突破

1. 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①在美国阻挠下,联合国合法席位一直被台湾非法占据。

(1)背景②20世纪70年代,中国的________ 日益提高。

③广大发展中国家要求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⑵经过:1971年,第—届联大恢复新中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

(3)意义:是中国外交的重大胜利,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2?中美关系正常化

①20世纪70年代初,世界局势发生重大变化。

(1)背景②改善中美关系成为两国的______________ 。

①1971年7月,基辛格访华,为尼克松访华做准备。

②1972年2月,尼克松访华,中美签署《联合公报》,中美关系开

⑵经过始走向正常化。

③______ 年,中美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3?中日关系正常化

(1) 背景:中美关系的改善。

(2) 经过:1972年,日本首相___________ 访华,签署建立外交关系的联合声明。

①打破了长期以来的外交僵局,促进了我国外交事业的发展。

⑶意义②促使更多国家和地区与中国建交,在国际上出现了一个同的热潮。

二全方位外交

1. 背景

(1) 国内: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全党全国的工作重点转移到 ______ 上来,进入________ 新时期。

(2) 国际: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世界格局由美苏两极向多极

化发展。

2. 目标:反对 ___________ ,维护世界和平。

3. 成就

(1) 开展以________ 为中心的多边外交。

(2) 积极参与亚太经合组织等地区性国际组织的外交活动。

(3) 积极发展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

(4) 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的改革和建设,推动构建________________ 。

4. 特点: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全面推进,形成____________ 、多层次、立体化的外交布局。

【考点深化】

1.新中国成立后中美关系的阶段特征

(1)新中国建立后到20世纪60年代末:对抗。

①中美在意识形态和国家利益上存在矛盾和冲突。

②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推行全球霸权,在中国“扶蒋反共”。

③新中国成立后,美国采取经济封锁、外交孤立、军事威胁,企图扼杀新政权。

⑵20世纪70年代到80年代:走向缓和,最终正常化。

①从美国方面看:孤立中国政策的失败;在美苏争霸中处于守势;深陷越南战争的泥潭;经济发展缓慢,被西欧和日本赶上。

②从中国方面看:国际地位的提高;牵制和对付苏联的威胁;实现和平解决台湾问题,解决

中美之间的长期争端。

(3) 20世纪90年代以来:时而紧张、时而缓和。

①中美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利害冲突,矛盾、斗争乃至对抗在所难免。矛盾主要表现在:统一与反统一、强大与反强大、西化与反西化、争霸与反争霸,台湾问题历来是中美关系的核心

问题。

②中美之间也存在着共同的利益:经济上相互需要,政治上互有所求。为了各自的利益,双

方可作出妥协,中美都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对世界和平与发展都负有重大责任。

2. 新时期中国外交的特点

(1) 始终坚持独立自主的原则:从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决定自己的立场和政策,不屈服于任何外来压力,不同任何国家结盟。

(2) 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国与国之间应通过协商和平解决纠纷和争端,不应诉诸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胁,不能以任何借口干涉他国内政。

(3) 实行无敌国外交:中国愿意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同所有国家建立和发展友好

合作关系,主张国与国之间应超越社会制度与意识形态的差异,相互尊重,求同存异,扩大互利合作。

(4) 实行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政策,愿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同世界各国各地区广泛开展贸易往来、经济技术合作和科技文化交流,促进共同繁荣。

(5) 积极参与多边外交活动,是维护世界和平与地区稳定的重要力量。

【典例剖析】

典例1.基辛格在《论中国》中说:“一年之内,中美外交从不可调和的冲突状态进入了总

统使节去北京为总统访华筹备的阶段,其间双方避开了20年来的敌对宣传,聚焦于最重

大的战略目标,即开展地缘政治对话,重塑冷战时期的国际秩序”。这里“最重大的战略目标”具体是指()

A. 维护亚太地区平衡

B. 遏制日本和西欧崛起

C. 共同应对苏联威胁

D. 联合推进多极化趋势

[概念解读]地缘政治

是政治地理学说中的一种理论。它主要是根据地理要素和政治格局的地域形式,分析和预测世界或地区范围的战略形势和有关国家的政治行为。它把地理因素视为影响甚至决定国家政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