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存款准备金率表

存款准备金率表

存款准备金率表
存款准备金率表

1. 存款准备金率表:

存款准备金率表:TQ_RT_DRRATIO

From : 市场风险项目组

注1:1-法定存款准备金 , 2-超额存款准备金

注2:CNY-人民币

注3:1-大型存款类金融机构 , 2-中小型存款类金融机构 , 3-汶川地震重灾区地方法人金融机构 , 4-农村信用社(含农村合作银行)

注4:0-否 , 1-是

第1页

数据示例

select drrtype, cur, applyobject, drrratio, adjustrange

from tq_rt_drratio

where valenddate = '19000101'and isvalid = '1'

ratio : 比,比率,系数

drrtype cur applyobject drrratio adjustrange

--------------------- --------

-----------

1CNY120.0000-0.5000

1CNY218.0000-0.5000

1CNY414.0000-0.5000

1CNY516.0000-2.0000

存款准备金率

From : 百度文库

存款准备金率是金融机构为保证客户提取存款和资金清算需要而准备的在中央银行的存款,中央银行要求存在准备金占其存款总额的比例就是存款准备金率(deposit-reserve ratio)。2011年以来,央行以每月一次的频率,连续四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如此频繁的调升节奏历史罕见。2011年6月14日,央行宣布上调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这也是央行年内第六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2011年12月,央行三年来首次下调存款准备金率,2012年2月,存款准备金率再次下调,专家称预计年内存款准备金率或下调2至4次。

中央银行通过调整存款准备金率,可以影响金融机构的信贷扩张能力,从而间接调控货币供应量。RDR,即RMB deposit-reserve ratio,全称为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

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是金融机构按规定向中央银行交纳的存款准备金占其存款的总额的比率。这一部分是一个风险准备金,是不能够用于发放贷款的。这个比例越高,执行的紧缩政策力越大。存款准备金率变动对商业银行的作用过程如下:

增长:当中央银行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时,商业银行可提供放款及创造信用的能力下降。因为准备金率提高,货币乘数就变少,从而降低了整个商业银行体系创造信用,扩大信用规模的能力,其结果就是社会的银根偏紧,货币供应量减少,利息率提高,投资和社会支出都相应缩减,反之,亦然。打比方说,如果存款准备金率为7%,就意味着金融机构每吸收100万存款,就要向央行缴存7万元的存款准备金,用于发放贷款的资金为93万元,倘若将存款准备金提高到7.5%,那么金融机构的可贷资金将减少到92.5万元。

制度:在存款准备金制度下,金融机构不能将其吸收的存款全部用于发放贷款,必须保留一定的资金即存款准备金,以备客户提款需要,因此存款准备金制度有利于保证金融机构对客户的正常支付。随着金融制度的发展,存款准备金逐步演变为重要的货币政策工具,当中央银行降低存款准备金利

率时,金融机构可以用于贷款的资金增加,社会的贷款总量也相应增加;反之,社会的贷款总量和

货币供应量将相应减少。

发展:中央银行通过调整存款准备金率,可以影响金融机构的信贷扩张能力,从而间接调控货币供

应量。超额存款准备金率是指商业银行超过法定存款准备金而保留的准备金占用活期存款的比率。

从形态上来看,超额准备金可以是现金,也可以是具有高流动性的金融资产,如在中央银行账户上

的准备存款等。2006年以来,中国经济快速增长,但经济运行过程中的矛盾也进一步凸显,投资增长过快的势头不减,而投资增长过快的主要原因之一是货币信贷增长过快。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可以

相应的减缓货币信贷增长,保证国民经济健康协调发展。

相关名词:

存款准备金率水平是指人民银行为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所支付利息所执行的利率水平,2010年年末人民币法定存款准备金利率为1.62,超额存款准备金利率是0.72%。对外汇存款准备金不计付利息。

一般地,存款准备金率上升,会使得利率被迫上升,这是实行紧缩的货币政策的信号,存款准备金

率是针对银行等金融机构的,对最终客户的影响是间接的。利率是针对最终客户的,比如你的存款

的利息,影响是直接的。

中国央行调整政策的时机到了吗?

From : 华尔街日报

中国央行上一次动用该行的重要政策工具来调整国内货币政策已是近两年之前的事情了。然而,周五公布的通货

膨胀数据显示,中国消费价格水平(CPI)仅温和上涨,生产者价格(PPI)则持续下滑。有鉴于此,一些经济学家认为,现在是中国央行再度动用政策工具的时候了。

目前,中国主要存款类金融机构实行20%的法定存款准备金率,这不仅能为金融机构提供流动性缓冲,同时也限

制了它们的放贷规模。若存款准备金率下调,将释放更多可用于放贷的资金,进而可能对经济起到有利的提振作用。

中国央行不愿调整货币政策的部分原因在于,该行不希望向市场发出其将放松货币政策立场的信号。当前,出于

对现有信贷问题的警惕以及对可能引发新一轮放贷热潮的担心,中国央行仍然坚持其维持稳健货币政策的方针。

但一些经济学家指出,中国央行确实需要下调存款准备金率。澳新银行(ANZ Bank)周五在一份报告中写道:现

在是中国央行下调存款准备金率的时候了。澳新银行还称,中国的通货紧缩风险正在上升,实际经济活动依然不

温不火。

野村(Nomura)经济学家张智威也表示,由于中国通胀率下降且房地产市场风险上升,央行放松政策的可能性正

在变大。野村预计,中国央行将在第二季度把存款准备金率下调50个基点。

第3页

北京福盛德经济咨询有限公司( Beijing Fost Economic Consulting Co.)经济学家冯建林说,如果央行不下调

存款准备金率,中国将面临通货紧缩风险。他表示,现在已经有点晚了,他认为没有理由再等了。中国生产者价格指数(PPI)已经连续26个月下滑。

中国的经济增速正在放慢,第一季度同比增速由去年第四季度的7.7%回落至7.4%。一些经济学家认为,中国政府可能无法实现今年全年7.5%左右的经济增长目标。

尽管低通胀通常是好消息,但通货紧缩却不是。令人担心的是需求疲软将压低主要原材料钢材、煤炭和水泥的价格。这将侵蚀相关企业的利润,使得这些企业更加难以偿还债务,进而对中国的金融系统构成威胁。

中国4月份消费者价格指数(CPI)同比上升了1.8%,创18个月来新低,较3月份2.4%的同比升幅有所缩小。4月份PPI同比下降2%,并且没有很快会掉头向上的迹象。

不过中国央行称,物价水平以及经济增长基本稳定。

中国央行在本周早些时候公布的第一季度政策报告中指出,当前内外部环境相对平稳,国内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货币环境相对稳定,工业生产能力较为充足。

虽然中国已经宣布下调部分符合要求的农村银行的存款准备金率,但此举不太可能对银行系统产生大的影响。

同时,并非所有经济学家都认为现在是下调存款准备金率的良机。而且他们也怀疑央行可能并无此类计划。

中国国际金融有限公司(CICC)经济学家彭文生在周四的一份研究报告中表示,只有经济指标出现恶化,才会促使央行全面下调存款准备金率。他补充说,央行承诺稳定总体信贷供应以及改善信贷结构,这意味着决策者们对放松货币政策保持谨慎。

摩根大通(JP Morgan)经济学家诸海滨称,短期政策调整更有可能侧重于汇率政策和维持银行间市场流动性稳定。他表示,如果央行确实调整存款准备金率,其目的也可能是为了抵消外汇流入减少的影响,而不是为了试图抑制通货紧缩。诸海滨认为短期内不太可能调整存款准备金率。

经济学家们在是否需要降低存款准备金率的问题上或许意见分歧,但是他们在一件事情上的看法是一致的,那就是改善与央行之间的信息交流很重要。

中国智库北京安邦咨询公司(Beijing Anbound Information)的研究员刘肖说,市场并不清楚央行想要做什么,这种情况可能产生负面影响。

刘肖称,像这样没有获得良好指引的预期不会让任何人受益,特别是在经济增长放缓的时候。

Liyan Qi

银行间的隔夜业务

From : 资金业务项目/百度问答

作为资金借入方,我行隔夜交易的做法(其他银行应该也一样)是: 人行大额系统关闭之前(大概4-5点左右的样子)借入他行资金,第二天上班大概8-9点左右的时候返还他行借入资金。

因此,不免有疑问:为什么要以这样的方式借入资金?

其实,看下面的百度问答可以理解:

银行拆借是银行间为了调剂准备金而互相拆借资金的行为.因为准备金是保证银行偿债能力的重要条件,所以国家对银行准备金有一个法定的最低额,就是法定准备金.当一家银行不能达到这个法定准备金的时候,就必须想办法进行周转.其中向另一家准备金有赢余的银行借入资金,就是一种.这种业务行为就叫银行拆借,即同业拆借.同业拆借的时期较短,通常就只有一个晚上,第二天就结束。 全国性商业银行信用拆借交易最为活跃。

货币政策不能承受之重

作者: 汪涛(系瑞银证券特约首席经济学家)

金融危机之后,全球各国都依赖货币政策在宏观调控中发挥主要作用,中国也不例外。央行刚刚公布了新一轮定向降准措施,但市场仍在期盼央行全面降准,以放松信贷条件、扭转实体经济下行的局面。但我们认为这样的期待是一个误区——存款准备金率并非信贷扩张唯一的、甚至不是主要的制约因素,而信贷也并非当前实体经济困境的主要症结。不应过分期待全面降准能提高信贷增速或者对实体经济活动产生持续的影响。

随着经济增速下滑,最近市场对于更大程度地放松货币信贷政策的呼声越来越大。虽然最近央行已两次定向降低存款准备金率、为农村和小微企业提供流动性,但市场上许多人仍在期盼央行通过全面降准来更明确、更有力地放松货币政策以遏制经济下滑势头。决策层也已多次要求“金融支持实体经济”,而央行和银监会也纷纷介绍和说明为加强金融支持实体经济所采取的举措与成效。

中国应不应该降准?

应该。中国的存款准备金率高企(平均19.5%,大型国有银行20%),且法定准备金获得的收益率仅1.62%、低于市场利率。这本质上是对银行的赋税,并且会扭曲银行的行为模式,例如促使银行依靠理财产品和同业存款来扩大资金来源、支撑信贷扩张。因此,降低存款准备金率可以降低银行的成本、减少其扭曲行为,进而有可能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

第5页

下调存款准备金率还可以增加银行体系流动性,不过逆回购和再贷款也可以做到这一点。事实上,央行最近几个月已经通过后两种措施放松流动性,因此银行间市场利率降至了2013年5月以来的最低水平,私人部门的边际借贷成本同样有所下降。当然,通过下调存款准备金率可以更“长久”地释放流动性,有助于稳定市场预期、引导银行用这些新增流动性进行更长期限的配置。

降准能否显著放松信贷条件?

不太可能。虽然降准可以释放流动性,但这并非信贷扩张唯一的、甚至不是主要的制约因素。除了存款准备金率之外,银行贷款还面临其他的数量型政策约束,如贷款额度、贷存比及资本充足率等审慎监管指标,以及限制对特定领域放贷的行业信贷政策。即便全面降准,如果信贷额度没有提高、贷存比限制或对特定行业放贷的管控没有放松,那么许多银行仍无法加大信贷投放规模。正是为了逃避上述种种数量管控和监管制约,许多银行积极发展影子银行信贷,将贷款和类贷款隐藏在表外或同业科目中。这些制约也是为何近几个月持续宽松的银行间市场流动性并未传导至实体经济的一个重要原因。

最近几个月,决策层收紧了对信托、同业业务、非标债权等影子银行活动的监管,贷款以外的信贷增速因此放缓。不过,银行间市场流动性宽松、利率保持低位使最近几个月企业债券发行规模扩大。但银行同时也在将一部分影子银行信贷转移到表内,而可能对其他信贷需求产生了挤出效应。我们认为如果决策层希望通过提高信贷增速来抵消影子银行信贷放缓的影响,就应当提高贷款额度、放松存贷比等数量型和审慎监管约束。

货币政策不能承受之重

希望降准能刺激经济增长的想法不仅高估了降准对于推动信贷增长的作用,也高估了货币政策对于拉动实体经济的作用。首先,信贷增长并不是当前制约实体经济增长的关键因素。虽然决策层多次要求“金融加大支持实体经济力度”,但整体杠杆率(信贷占GDP 的比重)的不断迅速上升,表明金融领域已经、且仍在为实体经济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其次,一些企业的融资困难主要是结构性问题。小微企业和私营企业经常遇到融资贵、融资难的问题,但这并不是因为整体信贷条件不够宽松,而是因为其信贷需求往往被国企、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和房地产相关项目挤出——后者要么更容易获得低融资成本的信贷,要么存在预算软约束、对融资成本上升不敏感,要么可以用土地/房产做抵押物、在影子银行市场获得贷款。解决小微企业和私营部门融资难问题需要进行结构性改革,短期而言,定向的信贷放松也可以有所帮助,但全面放松货币信贷政策的效果并不好、反而可能会加剧结构性失衡。

第三,企业部门面临的最大问题并非信贷供给不足,而是缺乏投资意愿或投资渠道。事实上,任何一家企业不论何时何地都希望能更容易地获得低成本的信贷,因此决策层通过向企业询问融资情况来评估当前形势难免会被误导。

对许多企业来说,目前更主要的问题是产能过剩,特别是重工业和建筑相关行业(参见我们近期关于房地产建设过度的报告《地产泡沫之忧——本轮下滑有何不同》)。对这些产能过剩、利润率低下且前景黯淡的企业来说,获得更多更低成本的信贷可以帮助其生存,但不太可能进一步刺激投资,政府也不应鼓励这些行业或企业再加大投资。对其他许多企业来说(特别是私营部门和服务行业),问题的关键在于市场准入门槛,决策层需要加快改革进程以消除这些准入障碍。

这并不是说当前环境下货币政策毫无用武之地。适度的货币政策可以稳定信贷增速和市场预期,从而为结构性改革和财政政策发挥作用营造稳定的宏观环境。除了定向放松流动性,政府确实可以降低存款准备金率、从而减少银行体系的扭曲行为,通过下调基准利率(大多数信贷仍以基准利率为定价标准)来降低借贷成本,以及进行逆周期宏观审慎管理(比如提高贷款配额、放宽贷存比限制)。

但归根结底,实体经济当前的困境并非信贷供给不足, 货币和信贷政策已经被充分使用、其边际效力正在递减,政府还在处理上一轮信贷高速扩张的后遗症以及各种深层次的结构性问题。是时候让结构性改革和实体经济转型来承担更大的重任,而减少对货币政策的过度依赖了。

ningdb@https://www.wendangku.net/doc/1f8567370.html, 2014-04-29 整理

第7页

试论我国差别存款准备金率制度

试论我国差别存款准备金率制度 摘要:中国人民银行从2004年4月25日起开始实施的差别存款准备金率制度,直接收缩了商业银行流动性,警示效果明显,使得风险类商业银行经营管理更为审慎,但关键指标未根本改善,制度实施效果有待提高且存在一定制度缺陷。因此,应调整差别存款准备金利率确定方式,实行信息披露制度,加大差别存款准备金上调幅度且分档次执行,扩大实行范围,增强监管政策的协调一致性,以逐步完善我国的差别存款准备金率制度。 关键词:存款准备金制度;差别存款准备金率;信息披露 为了完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促进金融机构稳健运行,防范金融风险,督促金融机构逐步达到资本充足率要求 、降低不良贷款比率,中国人民银行从2004年4月25日开始实施差别存款准备金率制度。但是,从差别存款准备金率制度实施效果情况看,该政策存在缺陷,需进一步加以完善。 一、差别存款准备金率制度简介 (一)背景 2003年以来,金融机构贷款进度较快,部分银行扩张倾向明显。一些 贷款扩张较快的银行,资本充足率及资产质量等指标有所下降。因此,借鉴国际上依据金融机构风险状况区别对待和及时校正措施的做法,中国人民银行从2004年4月25日起对金融机构实行差别存款准备金率制度,有利于抑制资本充足率较低且资产质量较差的金融机构盲目扩张贷款,防止金融宏观调控中出现“一刀切”。 (二)总体思路 差别存款准备金率制度的总体思路是,金融机构适用的存款准备金率与其资本充足率、资产质量状况等指标挂钩。金融机构资本充足率越低、不良贷款比率

越高,适用的存款准备金率就越高;反之,金融机构资本充足率越高、不良贷款比率越低,适用的存款准备金率就越低。 二、差别存款准备金率制度的实施效果 (一)直接收缩了商业银行流动性 制度实施后,资本充足率低于4%的商业银行将向人民银行多缴存款准备金,相应收缩了其贷款总量,一定程度 上限制了风险类金融机构扩张风险资产。因此,差别存款准备金率制度的施行,对维护区域 金融安全和促进金融市场合理有序发展提供了必要的外部约束和强制监管。 (二)警示效果明显 制度实施后,风险类商业银行按照“提高贷款质量、降低不良存量”的思路,积极改善盈利性和风险性状况,经营改革步伐明显加快。一方面,商业银行采取精选优质客户、适当 上浮贷款利率和建立快速审贷机制等手段提高经营效益;另一方面,通过加大法律维权力度、设立专业处置部门、监控风险贷款户收支等渠道盘活不良贷款,制度的警示作用已初步显现。 (三)风险类商业银行经营管理更为审慎 制度实施后,风险类商业银行调整经营思路,加强内部管理,部分盈利性指标、流动性指标和安全性指标出现了积极变化,整体赢利水平和风险防范能力有所增强。 (四)关键指标未根本改善,制度实施效果有待提高 部分商业银行仍然存在资本充足率较低、不良贷款率较高、存贷款比例快速上升、中长期贷款比率和对流动负债依赖性比率明显超标、风险加权资产比率恶化等问题,表明其风险控制能力和资产总体质量仍停留在较低水平,与其业务发展状况极不相符,人民银行差别存款准备金率制度政策效应有待进一步观察。

高一政治教案-高一政治解读存款准备金率 精品

解读存款准备金率 为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定的从紧货币政策要求,央行决定从2007年12月25日起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1个百分点至14.5%,这是央行年内第10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那么,什么是存款准备金率呢?它对经济发展有什么影响呢?现行高中政治教材没有存款准备金率这个概念,但是很有可能遇到学生问这个问题。下面就此问题做一些介绍。 要理解存款准备金率,首先要理解存款准备金。理解存款准备金得从银行的产生说起。 银行起初只是兑换货币,后来增加新业务,替有钱人保管金银,别人把金银存放在他的保险柜,他给人开张收据,并收取一定的保管费。天长日久,有聪明人看出其中门道,虽然每天都有人存,有人取,但他们的保险柜里,总有些金银处于闲置状态,很少有保险柜被提空的情况。于是兑换商玩起“借鸡下蛋”的把戏,别人每存一笔钱,他们只在手中保留一部分,剩下的则悉数贷出去。被兑换商保留在手里的那部分金银,就是后来的存款准备金。 准备金本来是为了保支付的,但它却带来了一个意想不到的“副产品”,就是赋予了商业银行创造货币的职能,并最终成为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重要工具。金融制度演进到今天,原来的“副产品”已经成为“拳头产品”,上升到了主要地位。准备金保支付的作用倒不那么显山露水了,因为随着金融市场的发展,商业银行融通资金的渠道越来越宽,应付客户提款,已经不像早期那样过分依赖准备金了。 假设某商业银行接受了一笔原始存款,金额100元,按照20%的准备金比率,银行留下20元的准备金,把剩下的80元贷给一个木匠,木匠把这笔款支付给木材商,木材商又原封不动把它存在银行里。这样,原来100元的原始存款,现在变成了180元。也就是说,当银行把一部分存款作为准备金的时候,银行创造了货币。借贷程序不会到此为止,银行还会留下20%的准备金,把剩余的64元再贷出去,因此又形成一笔相应的存款……如果这个借贷程序持续不断地进行下去,以至无穷,那么,严格的数学逻辑可以证明,最终将形成500元存款,整整扩张了5倍,正好是20%的倒数。我们把这一倒数称为货币乘数。 在现代金融体系中,中央银行是唯一的货币发行者,如果把所有的商业银行看成一个整体,那么任何一笔从外部注入的货币,归根到底都来自于中央银行。这叫做高能货币。因为这些货币一旦注入到商业银行中,就能够通过不断贷出,创造出更多的货币来。就像它们天生具有很高的能量一样。高能货币到底蕴涵多少“能量”,并不取决于它们自身,而是取决于货币乘数,或者说取决于准备金比率。在上面的例子中,如果准备金比率不是20%,而是10%,那么,那100元的原始存款,最终将扩张为1000元,而不是500元。由于准备金比率具有强烈的放大效应,所以各国中央银行,一般都对准备金规定一个强制的比率,被称为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各商业银行必须遵守的最低比率,任何时候低于这个比率,都得及时补足。这样一来,中央银行一手掌握着高能货币,一手掌握着货币乘数,整个货币供应量,也就基本在它的控制之中了。 核反应堆通常令人生畏,但用几根小小的控制棒,就能随心所欲地控制它的反应速度。这些控制棒,与存款准备金有异曲同工之妙。只不过后者控制是不是反应堆,而是金融体系中的货币扩张速度。金融体系的紊乱,其破坏力会大大超过一座失控的反应堆。 通过上面的介绍,我们可以发现,存款准备金制度是指中央银行依据法律所赋予的权力,要求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按规定的比率在其吸收的存款总额中提取一定的金额缴存中央银行,并借以间接地对社会货币供应量进行控制的制度。存款准备金是指金融机构为保证客户提取存款和资金清算需要而准备在中央银行的存款,中央银行要求的存款准备金占其存款总额的比例就是存款准备金率。 在存款准备金制度下,金融机构不能将其吸收的存款全部用于发放贷款,必须保留一定的资金即存款准备金,以备客户提款的需要,因此存款准备金制度有利于保证金融机构对客户的正常支付。随着金融制度的发展,存款准备金逐步演变为重要的货币政策工具。当中央银行降低存款准备金率时,金融机构可用于贷款的资金增加,社会的贷款总量和货币供应量也相应

存款准备金率表

1. 存款准备金率表: 存款准备金率表:TQ_RT_DRRATIO From : 市场风险项目组 注1:1-法定存款准备金 , 2-超额存款准备金 注2:CNY-人民币 注3:1-大型存款类金融机构 , 2-中小型存款类金融机构 , 3-汶川地震重灾区地方法人金融机构 , 4-农村信用社(含农村合作银行) 注4:0-否 , 1-是 第1页

数据示例 select drrtype, cur, applyobject, drrratio, adjustrange from tq_rt_drratio where valenddate = '19000101'and isvalid = '1' ratio : 比,比率,系数 drrtype cur applyobject drrratio adjustrange --------------------- -------- ----------- 1CNY120.0000-0.5000 1CNY218.0000-0.5000 1CNY414.0000-0.5000 1CNY516.0000-2.0000 存款准备金率 From : 百度文库 存款准备金率是金融机构为保证客户提取存款和资金清算需要而准备的在中央银行的存款,中央银行要求存在准备金占其存款总额的比例就是存款准备金率(deposit-reserve ratio)。2011年以来,央行以每月一次的频率,连续四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如此频繁的调升节奏历史罕见。2011年6月14日,央行宣布上调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这也是央行年内第六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2011年12月,央行三年来首次下调存款准备金率,2012年2月,存款准备金率再次下调,专家称预计年内存款准备金率或下调2至4次。 中央银行通过调整存款准备金率,可以影响金融机构的信贷扩张能力,从而间接调控货币供应量。RDR,即RMB deposit-reserve ratio,全称为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 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是金融机构按规定向中央银行交纳的存款准备金占其存款的总额的比率。这一部分是一个风险准备金,是不能够用于发放贷款的。这个比例越高,执行的紧缩政策力越大。存款准备金率变动对商业银行的作用过程如下: 增长:当中央银行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时,商业银行可提供放款及创造信用的能力下降。因为准备金率提高,货币乘数就变少,从而降低了整个商业银行体系创造信用,扩大信用规模的能力,其结果就是社会的银根偏紧,货币供应量减少,利息率提高,投资和社会支出都相应缩减,反之,亦然。打比方说,如果存款准备金率为7%,就意味着金融机构每吸收100万存款,就要向央行缴存7万元的存款准备金,用于发放贷款的资金为93万元,倘若将存款准备金提高到7.5%,那么金融机构的可贷资金将减少到92.5万元。 制度:在存款准备金制度下,金融机构不能将其吸收的存款全部用于发放贷款,必须保留一定的资金即存款准备金,以备客户提款需要,因此存款准备金制度有利于保证金融机构对客户的正常支付。随着金融制度的发展,存款准备金逐步演变为重要的货币政策工具,当中央银行降低存款准备金利

准备金与存款准备金率

准备金与存款准备金率 一、准备金 1、概念 准备金(reserve)是商业银行库存的现金和按比例存放在中央银行的存款。 2、目的 实行准备金的目的是为了确保商业银行在遇到突然大量提取银行存款时,能有相当充足的清偿能力。自20世纪30年代以后,法定准备金制度还成为国家调节经济的重要手段,是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的信贷规模进行控制的一种制度。中央银行控制的商业银行的准备金的多少和准备率的高低影响着银行的信贷规模1。这个制度规定,商业银行不能将吸收的存款 全部贷放出去,必须按一定的比例,或以存款形式存放在中央银行,或以库存现金形式自己保持。准备金占存款总额的比重,称为准备率。 二、存款准备金率 1、概念 存款准备金,也称为法定存款准备金或存储准备金(Deposit reserve),存款准备金率是指金融机构为保证客户提取存款和资金清算2需要而准备的在中央银行的存款。中央银行 要求的存款准备金占其存款总额的比例就是存款准备金率。中央银行通过调整存款准备金率,可以影响金融机构的信贷扩张能力,从而间接调控货币供应量。RDR,即RMB Deposit-reserve Ratio,全称为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 存款准备金,是限制金融机构信贷扩张和保证客户提取存款和资金清算需要而准备的资金。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是金融机构按规定向中央银行缴纳的存款准备金占其存款的总额的比率。这一部分是一个风险准备金,是不能够用于发放贷款的。这个比例越高,执行的紧缩政策力度越大。 2、存款准备金的影响 存款准备金制度作为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是在中央银行体制下建立起来的。 当中央银行提高法定准备金率时,商业银行可提供放款及创造信用的能力就下降。因为准备金率提高,货币乘数就变小,从而降低了整个商业银行体系创造信用、扩大信用规模的能力,其结果是社会的银根偏紧,货币供应量减少,利息率提高,投资及社会支出都相应缩减。反之,亦然。 打比方说,如果存款准备金率为7%,就意味着金融机构每吸收100万元存款,要向央 行缴存7万元的存款准备金,用于发放贷款的资金为93万元,倘若将存款准备金率提高到7.5%,那么金融机构的可贷资金将减少到92.5万元。 3、分类 存款准备金分为法定准备金和超额准备金两部分。央行在国家法律授权中规定金融机构必须将自己吸收的存款按照一定比率交存央行,这个比率就是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按这个比率交存央行的存款为法定准备金存款。金融机构缴存的法定准备金,一般情况下是不准动用的。而超额准备金,金融机构可以自主动用,其保有金额也由金融机构自主决定。 (1)超额准备金 超额准备金是指商业银行及存款性金融机构在中央银行存款帐户上的实际准备金超过 法定准备金的部分。而金融机构在央行存款超过法定准备金存款的部分为超额准备金存款,超额准备金存款与金融机构自身保有的库存现金,构成超额准备金(习惯上称为备付金)。超额准备金与存款总额的比例是超额准备金率(即备付率)。 (2)法定准备率 法定准备率(statutory reserve)是指以法律规定的商业银行对于存款所必须保持的准

中国历年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变动表

次调整幅 数时间调整前调整后 调整机构与 原因 度 央行按存款 种类规定法 定 存款准备金 1 84 年 率: 企业存款 20% 农村存款 25% 储蓄存款 40% 央行将法定企业存 款20% 农村存存款准备金 2 85 年款 25% 率 储蓄存款 40% 统一调整为1 0% 3 87 年10% 12% 2% 4 88 年 9 月12% 13% 1% 5 98 年 03 月 2 13% 8% -5% 1 日 6 99 年 11 月 2 8% 6% -2% 1 日 7 03 年 09 月 2 6% 7% 1% 1 日 8 04 年 04 月 2 7% 7.5% 0.5% 5 日 9 06 年 07 月 0 7.5% 8% 0.5% 5 日 10 06 年 08 月 1 8% 8.5% 0.5% 5 日

11 06 年 11 月 1 8.5% 9% 0.5% 5 日

1207年01月1 9.5% 0.5 % 9% 5 日 1307年02月2 10% 0.5 % 9.5% 5 日 1407年04月1 10.5% 0.5 % 10% 6 日 1507年05月1 11% 0.5 % 10.5% 5 日 1607年06月0 11.5% 0.5 % 11% 5 日 1707年08月1 12% 0.5 % 11.5% 5 日 1807年09月2 12.5% 0.5 % 12% 5 日 1907年10月2 13% 0.5 % 12.5% 5 日 2007年11月2 13.5% 0.5 % 13% 6 日 2107年12月2 14.5% 1% 13.5% 5 日 2208年01月2 15% 0.5 % 14.5% 5 日 2308年03月2 15.5% 0.5 % 15% 5 日 2408年04月2 16% 0.5 % 15.5% 5 日 2508年05月2 16.5% 0.5 % 16% 0 日

我国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历次调整及原因分析(1)

我国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历次调整及原因分析 【摘要】 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调整是货币政策工具之一,一方面影响基础货币的数量,另一方面通过乘数效应多倍扩张或收缩货币供应量。近年来我国对法定存款准备金率这一政策工具的运用比较频繁。本文结合我国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调整情况,分析了我国历次调整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原因,并给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 存款准备金率通货膨胀压力流动性货币供应量 存款准备金,也称为存储准备金,是指金融机构为保证客户提取存款和资金清算需要而准备的在中央银行的具有强制性的存款。中央银行要求的存款准备金占其存款总额的比例就是存款准备金率,中央银行规定的存款准备金率被称为法定存款准备率。 存款准备金率的大小与否、高低与否都取决于当时的经济环境和经济政策。存款准备金率是一个国家重要的货币政策之一,存款准备金率的调整对金融机构会产生很大影响。[1]准备金率越高,收缩的货币量越大,经济运行可用的资金越小,对经济发展起到负面作用。反之,则扩大资金的可用量,促进经济较快发展。 存款准备金率主要是通过货币乘数和基础货币来影响货币供应量从而发挥作用的。存款准备金率的倒数即为货币乘数,因此存款准备金率的轻微变动就可以极大地影响到货币乘数。[2]而且,从另一方面来说,存款准备金率的调整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中央对经济走势的判断及未来发展的方向。因此,公众和金融机构可以根据具体的政策变动来及时调整自身的支出和投资计划,从而保证政策调整的良好效果,这就是所谓的“宣告效应”。与其他货币政策工具相比,存款准备金率的调整的宣告效应更直接更有效。[4] 一、我国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历次调整情况 1983年9月17日国务院决定中国人民银行专门行使中央银行职能,中国人民银行依法建立了存款准备金制度。1986年1月7日,国务院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管理暂行条例》,对存款准备金制度进一步作了法律规定。此后存款准备金率随着经济金融形势的变化进行多次调整。 截止至2015年4月26日,一共经历了49次调整,见附表1。 (一)上调持平阶段(1985 年—1998 年3 月) 在存款准备金制度实行初期,存款准备金制度作为央行重要的筹资工具,它的主要目的在于为国家的大型基础设施建设提供资金,而不是对市场经济进行调控。1984年存款准备金分为三档:企业存款为20%,城镇储蓄存款为40%,农村存款为25%。而且,当时商业银行准备金还分为两个账户:法定存款准备金存款账户和备付金账户。但是因为过高的存款准备金率严重限制了经济的发展,因此1985年央行将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统一调整为10%以减少过高的存款准备金率带来的不利影响。 1984年《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第一次明确提出:社会主义经济是“在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突破了把计划经济同商品经济对立起来的传统观念。

近二十年存款准备金率调整表

1984年-2015年10月24日中国存款准备金率调整 1984年-2015年10月24日中国存款准备金率调整表 次数调整时间调整前存款准备金率调整后存款准备金率调整幅度:百分点 52 2015年10月24日(大型金融机构)18.00% 17.50% -0.5 (中小金融机构)14.0% 13.50% -0.5 51 2015年9月6日(大型金融机构)18.50% 18% -0.5 (中小金融机构)14.5% 14% -0.5 50 2015年6月28日(中小金融机构)15% 14.5 -0.5 49 2015年4月20日(大型金融机构)19.50% 5.00% -1 (中小金融机构) 15.00% -1 48 2015年2月5日(大型金融机构) 19.50% -0.5 (中小金融机构) 16.00% -0.5 47 2014年6月16日对符合审慎经营要求且“三农”和小微企业贷款达到 一定比例的商业银行下调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 百分点。 -0.5 46 2014年4月25日下调县域农村商业银行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2个百分 点,下调县域农村合作银行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 个百分点。 -0.5 46 2012年7月18日(大型金融机构)20.50% 20.00% -0.5 (中小金融机构)17.00% 16.50% -0.5 45 2012年5月18日(大型金融机构)20.50% 20.00% -0.5 (中小金融机构)17.00% 16.50% -0.5 44 2012年2月24日(大型金融机构)21.00% 20.50% -0.5 (中小金融机构)17.50% 17.00% -0.5 43 2011年12月5日(大型金融机构)21.50% 21.00% -0.5 (中小金融机构)18.00% 17.50% -0.5 42 2011年6月20日(大型金融机构)21.00% 21.50% 0.5 (中小金融机构)17.50% 18.00% 0.5 41 2011年5月18日(大型金融机构)20.50% 21.00% 0.5 (中小金融机构)17.00% 17.50% 0.5 40 2011年4月21日(大型金融机构)20.00% 20.50% 0.5 (中小金融机构)16.50% 17.00% 0.5 39 2011年3月25日(大型金融机构)19.50% 20.00% 0.5 (中小金融机构)16.00% 16.50% 0.5 38 2011年2月24日(大型金融机构)19.00% 19.50% 0.5 (中小金融机构)15.50% 16.00% 0.5 37 2011年1月20日(大型金融机构)18.50% 19.00% 0.5 (中小金融机构)15.00% 15.50% 0.5 36 2010年12月20日(大型金融机构)18.00% 18.50% 0.5 (中小金融机构)14.50% 15.00% 0.5 35 2010年11月29日(大型金融机构)17.50% 18.00% 0.5

2014年前历年法定存款准备金率

公布时间生效 日期 大型金融机构中小金融机构 消息公布次 日指数涨跌调整前调整后 调整幅 度 调整前调整后 调整幅 度 上证深成 2014年06月09日2014 年06 月16 日 对符合审慎经营要求且“三农”和小微企业贷款达到一定比例的 商业银行(不含2014年4月25日已下调过准备金率的机构)下调 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下调后的存款准备金率为 20%。此外,为鼓励财务公司、金融租赁公司和汽车金融公司 发挥好提高企业资金运用效率及扩大消费等作用,下调其人民币 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 -- -- 2014年04月22日2014 年04 月25 日 下调县域农村商业银行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2个百分点,下调县 域农村合作银行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调整后县域 农商行、农合行分别执行16%和14%的准备金率,其中一定比例 存款投放当地考核达标的县域农商行、农合行分别执行15%和13% 的准备金率。 -0.31% 0.55% 2012年05月12日2012 年05 月18 日 20.50% 20.00% -0.50% 17.00% 16.50% -0.50% -0.59% -1.16% 2012年02月18日2012 年02 月24 日 21.00% 20.50% -0.50% 17.50% 17.00% -0.50% 0.27% 0.01% 2011年11月30日2011 年12 月05 日 21.50% 21.00% -0.50% 18.00% 17.50% -0.50% 2.29% 2.32% 2011年06月14日2011 年06 月20 日 21.00% 21.50% 0.50% 17.50% 18.00% 0.50% -0.90% -0.99% 2011年05月12日2011 年05 月18 日 20.50% 21.00% 0.50% 17.00% 17.50% 0.50% 0.95% 0.70% 2011年04月17日2011 年04 月21 日 20.00% 20.50% 0.50% 16.50% 17.00% 0.50% 0.22% 0.27% 2011年03月182011 年03 月25 19.50% 20.00% 0.50% 16.00% 16.50% 0.50% 0.08% -0.62%

存款准备金历史调整一览表

视频手机《财经网》 《财经网》文章排行 编辑推荐 热点文章 最新点评 新闻评论IBM 特别呈现 中小企业转型 可持续发展的路径选择

中国存款准备金率6月20日起上调0.5个百分点持续上调存款准备金率紧缩效应显现准备金上缴恐慌转瞬即逝如何看待央行年内连续5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 上调准备金率不过是对冲热钱 28 2008年10月15日 (大型金融机构)17.50% 17.00% -0.5(中小金融机构)16.50%16.00%-0.5272008年09月25日 (大型金融机构)17.50% 17.50%-(中小金融机构)17.50% 16.50%-1262008年06月07日 16.50%17.50%1252008年 05月20日16%16.50%0.50 242008年04月25日15.50%16%0.50232008年03月18日15%15.50%0.50222008年01月25日14.50%15%0.50212007年12月25日13.50%14.50%1202007年11月26日13%13.50%0.50192007年10月25日12.50%13%0.50182007年09月25日12%12.50%0.50172007年08月15日11.50%12%0.50162007年06月05日11%11.50%0.50152007年05月15日10.50%11%0.50142007年04月16日10%10.50%0.50132007年02月25日9.50%10%0.50122007年01月15日9%9.50%0.50112006年11月15日8.50%9%0.50102006年08月15日8%8.50%0.5092006年07月5日7.50%8%0.5082004年04月25日7%7.50%0.5072003年09月21日6%7%161999年11月21日8%6%-251998年03月21日13%8%-541988年09月 12%13%1387年10% 12%22 85年 央行将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统一 调整为10% - - 1 84年 央行按存款种类规定法定存款 准备金率,企业存款20%,农村存款25%,储蓄存款40% -- *注:财务公司准备金率不与小型金融机构一致,调整后准备金率为12%。 【作者:【《财经》综合报道】 】 (责任编辑:吕强) 上一篇: 渤海银行太原分行挪用储户存款放贷下一篇: 中资银行“点心债”供需两旺 更多关于 准备金 的新闻 专题报道 中国多地出现电荒 博鳌亚洲论坛中东起火 油价动荡 日本发生九级特大地震北京打响人口调控战 欺诈的代价 食品添加剂沉疴 社评:核电还应发展 风险必须可控 日本经济有限阵痛 双汇“瘦肉精”风波 打印推荐收藏RSS 单页阅读告诉《财经网》 分享

存款准备金下调的原因及意义

存款准备金下调的原因及意义 中国人民银行发布消息称,从2012年5月18日起,下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这是央行今年以来第二次下调存款准备金率。而从2011年12月5日起,下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这是央行三年来首次下调存款准备金率。而在2009年至2011年12月期间,央行却不断上调存款准备金率。近期我国为什么要下调存款准备率?存款准备金的上调和下调对我们认识当今的经济形势有什么启示? 一、存款准备金的含义和作用。 存款准备金是指金融机构为保证客户提取存款和资金清算需要而准备的在中央银行的存款,中央银行要求的存款准备金占其存款总额的比例就是存款准备金率。当中央银行提高法定准备金率时,商业银行可提供放款及创造信用的能力就下降。因为准备金率提高,货币乘数就变小,从而降低了整个商业银行体系创造信用、扩大信用规模的能力,其结果是社会的银根偏紧,货币供应量减少,利息率提高,投资及社会支出都相应缩减。反之,亦然。比如:如果存款准备金率为7%,就意味着金融机构没吸收100万元存款,要向央行缴存7万元存款准备金。而用于发放贷款的资金为93万元;倘若存款准备金率提高到7.5%,那么金融机构可贷款资金将会减少到92.5万元。 存款准备金作为三大货币政策工具之一,是指中央银行强制要求存款类金融机构按照存款的一定比率保留流动性的政策。存款准备金

最初是为了保持银行资产的流动性,强化银行的清偿能力,此后逐渐演化为中央银行限制信用创造和调控社会货币供应量的政策工具。准备金率的提高或降低,一方面会相对收缩或扩张货币供应量;另一方面会增加或降低金融机构经营的机会成本。总之,调整存款准备金率是一种制度安排、一种防范风险的手段、一种重要的货币政策工具。 二、存款准备金率的调整意义 为什么要调整存款准备金率?因为银行体系可以创造货币,也就是存款创造。由于商业银行都想赚取尽可能多地利润,它们会把法定准备金以上的那部分存款当作超额准备金贷放出去或用于短期债券 投资。正是因为较小比率的准备金来支持银行活期存款的能力,使银行系统可以创造货币。举例,假如法定准备金率为20%,A客户将自己的100万以活期形式存入甲银行,银行系统就会增加100万的准备金。甲银行按法定准备金率保留20万做为准备金存入央行,将剩余的80万全部放贷出去,假定是B客户得到了甲银行的80万支票,接着B又将80万全部存入乙银行,乙银行按20%的准备金率将16万上缴央行,乙银行将剩余的64万再次全部放贷给C客户,C客户拿到乙银行的64万支票后又存入与自己业务相关的丙银行,同样丙银行按20%上缴128万后,用于发放贷款为51.2万元,以此类推,存贷一直进行下去,最后的银行体系总存款额为:100+80+64+51.2+……,贷款总额为:80+64+51.2+……由此可见,银行体系能够创造货币。正是因为货币创造的功能,它可以影响到社会的总贷款量和货币的供给量,而调整存款准备金率最主要的作用就是调节社会总贷款量和货

中国人民银行历年基准利率及准备金率调整一览表

中国人民银行历年基准利率及准备金率调整一览表 发布日期:2008-9-7 10:38:42 来源:互联网编辑:admin 历年存贷款利率调整表 发布日期:2008-3-28 19:51:08 来源:互联网编辑:admin 为贯彻落实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保证银行体系流动性充分供应,促进货币信贷稳定增长,发挥货币政策在支持经济增长中的积极作用,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下调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和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 从2008年11月27日起,下调金融机构一年期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各1.08个百分点(新浪财经注:此为1997年10月23日降息1.80个百分点以来最大降息幅度),其他期限档次存贷款基准利率作相应调整。同时,下调中央银行再贷款、再贴现等利率。 从2008年12月5日起,下调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邮政储蓄银行等大型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1个百分点,下调中小型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2个百分点。同时,继续对汶川地震灾区和农村金融机构执行优惠的存款准备金率。(完)

单位:年利率% 调整时间活期1年2年3年5年贷1年1年存贷息差 1990-4-15 2.88 10.08 10.98 11.88 13.68 1990-8-21 2.16 8.64 9.36 10.08 11.52 1991-4-21 1.8 7.56 7.92 8.28 9 8.46 0.9 1993-5-15 2.16 9.18 9.9 10.8 12.06 9.36 0.18 1993-7-11 3.15 10.98 11.7 12.24 13.86 10.98 0 1996-5-1 2.97 9.18 9.9 10.8 12.06 10.98 1.8 1996-8-23 1.98 7.47 7.92 8.28 9 10.08 2.61 1997-10-23 1.71 5.67 5.94 6.21 6.66 7.65 1.98

浅析存款准备金率上调的影响和意义

浅析存款准备金率上调的影响和意义 【摘要】中国人民银行在2007年一年内连续10次上调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普通存款类金融机构的存款准备金率达到14.5%,创20余年历史新高。上述动作的指向何在,有说是针对股市,有说是针对房地产,有说是针对国际热钱……笔者就此作一分析。 【关键词】存款储备金率;上调;影响 一、存款准备金率上调的原因 存款准备金,就是中央银行(中国人民银行)根据法律的规定,要求各商业银行按一定的比例将吸收的存款存入在人民银行开设的准备金账户,对商业银行利用存款发放贷款的行为进行控制。商业银行缴存准备金的比例,就是准备金率。 历史回顾: ·1985年:为克服法定存款准备金率过高带来的不利影响,统一为10%。 ·1987年:为紧缩银根,抑制通货膨胀,从10%上调为12%。 ·1988年:为紧缩银根,抑制通货膨胀,进一步上调为13%。 ·1998年3月21日:对存款准备金制度进行了改革,从13%下调到8%。 ·1999年11月21日:由8%下调到6%。 ·2003年9月21日:由6%调高至7%。 ·2004年4月25日:实行差别存款准备金率制度,将资本充足率低于一定水平的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提高0.5个百分点,执行7.5%的存款准备金率,其他金融机构仍执行现行存款准备金率。 对于为什么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央行明确表示,意在“加强流动性管理,抑制货币信贷总量过快增长”。从国家统计局的数据看,中国经济增长及投资贷款增长速度均高于调控目标,宏观政策面临紧缩压力。初步核算,2006年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91443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0.9%,增速比去年同期快0.9个百分点。上半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42371亿元,同比增长29.8%,增速比去年同期加快4.4个百分点。4月、5月、6月中国CPI同比增长情况分别是1.2%、1.4%、1.5%,工业品出厂价格的上涨幅度是1.9%、2.4%、3.5%,原材料、燃料、动力

改革开放以来存款准备金率变化研究

财经管理 现代商贸工业2018年第22期104一一 作者简介:胡悦(1996-) ,女,汉族,安徽安庆人,广西师范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财务管理与旅游管理.改革开放以来存款准备金率变化研究 胡一悦 (广西师范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广西桂林541004 )摘一要:自改革开放制定存款准备金率政策以来,我国频繁调节存款准备金率这一货币政策工具以达到调控 宏观经济的作用.中央银行通过调整存款准备金率,从而使得商业银行上缴的存款准备金进行相应的变化,进而达到有效控制货币供应量的目的.通过对存款准备金率制度在我国的历次调整进行阐述,以及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基于此,根据不断变化的宏观经济条件下提出相应的完善机制. 关键词:存款准备金率;中央银行;完善机制 中图分类号:F 23一一一一一文献标识码:A一一一一一一d o i :10.19311/j .c n k i .1672G3198.2018.22.0481一存款准备金率的理论基础 存款准备金,是为了确保客户取款和资金清算的 需要以及控制商业银行货币供应量而准备的资金.而商业银行按规定向中央银行上缴的存款准备金在其存款总额中所占的比率称为存款准备金率. 存款准备金是风险准备金,不能够用于发放贷款的,中央银行通过调整存款准备金率来影响金融机构的信贷扩张能力,对社会的贷款总量和货币供应量都有影响.存款准备金率越高,则商业银行上存的存款准备金就越多,而用于贷款的货币供应量就会减少;反之,存款准备金率越低,则商业银行上存的存款准备金就越少,可用于贷款的资金增加,能有效的控制货币供应量. 2一我国存款准备金率的历次调整 1984年, 我国在决定独立行使央行职能的同时,还建立了存款准备金率制度,根据不同的存款种类规定不同的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即企业存款为20%,农村存款为25%,储蓄存款为40%.由于法定存款准备金率过高,导致银行的资金严重不足,最后中央银行又以再贷款的形式将资金返还给银行. 由于法定存款准备金率过高给银行带来不利影响,于是在1985年央行将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统一调整为10%.1987年和1988年我国在进行全面经济体制改革,为了支持重要产业和项目,央行两次上调了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为了满足其资金需求,中国人民银行还通过适当集中资金这种方法,使银根紧缩,抑制了通货膨胀.1987年将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从10%增加到 12%,1988年9月进一步增加到13%, 然后保持这一存款准备金率一直到1998年3月21日都不变. 在2004年4月25日,我国建立了差别存款准备金率制度,并且又一次上调了法定存款准备金率.2006年和2007年频繁上调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由7 5%上调到14 5%.2008年受金融危机的影响,九次调整存款准备金率,2008年6月7日将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提高到17 5%,但在9月25日,开始对存款准备金率进行下调,放松银根,央行宣布像我国四大银行等这些大型金融机构,保持17 5%的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不变,其他中小型金融机构则在17 5%的基础上下调1个百分点为16 5%.到10月15日, 又将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下调0 5个百分点,紧接着又下调了几次,直到12月 25日, 大型金融机构的法定存款准备金率降为15 5%, 中小金融机构的法定存款准备金率降为13 5%.这是进入2000年以来, 我国为抑制经济过热连续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后的首次下调,促进了经济的稳定发展. 到2010年我国经济已经逐渐好转,但房价上涨二通货膨胀等问题相继出现,为了应对这些问题,在2010年1月18日到2011年6月20日12次上调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到21 5%,达到历史最高.为稳定经济,2011年12月5日又将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下调0 5个百分点.2012年2月24日和5月18日连续两次下调0 5个百分点. 在新常态的背景下,从2015年2月5日起,普遍下调存款准备金率0 5个百分点,使得货币信贷平稳适度增长,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营造适宜的金融环境.从1984年到2016年3月,存款准备金率共调整51次,如此频繁的调整,对我国经济的发展至关重要,由此可见,存款准备金率的作用不容小觑. 3一影响我国存款准备金率的主要因素 3.1一政策的时滞性 货币政策的时滞性是影响存款准备金率的重要因素,理论上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为:货币政策工具到操作目标到中介目标再到最终目标.一般的,将货币政策的制定到最终目标的实现这一时段称为货币政策的时滞.以紧缩性政策为例:经济过热,导致央行上调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使得商业银行可提供的贷款额下降.国内经济过热,银行资金的流动性过强,央行意识到要采取一种措施来调整现状,即是一种认识的时滞;从央行认识要采取措施进行调整后,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所需要的时间是货币政策的内部时滞;上调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社会的贷款总量和货币供应量减少,对宏观经济活动产生影响,达到最终目标,该阶段所花费的时间即外部时滞.虽然市场经济快速发展,但并不完善,信息的传递并不充分,从而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有效性削弱.3.2一存款准备金率制度自身缺陷 (1 )计提方法缺陷.一般地,有两种方法来计算应计提存款准备金的存款额,第一种计提存款准备金的

差别存款准备金率在边远少数民族地区运用可行性

一、货币政策运行背景(一)差别存款准备金率的运用及现状。人民银行于2004年4月25日开始实行差别存款准备金率制度,对抑制资本充足率较低且资产质量较差的金融机构盲目扩张贷款,防止金融宏观调控中出现“一刀切”发挥了重要作用。2007年至今,人民银行总行频繁调整存款准备金率,从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到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存款准备金率的调整频率和幅度是历史少见的。但随着国际经济金融形势的变化,为保证国内经济平稳健康发展,仅以2011年1~7月份为例,央行连续六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大中型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达到了21.5%的高位。中小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达到18.00%。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莫旗A类社农村信用社存款准备金率达到了14.5%,较2010年以来累计上调了3个百分点。最近一次存款准备金率的调整发生在2012年5月18日,调整后,中国大型金融机构和中小金融机构分别执行20%和16.5%的存款准备金率。工行等几家大型金融机构的存款准备金率与农村信用社的存款准备金率差额达到6.5个百分点。(二)现阶段货币政策工具的运用。由于现阶段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加速,为了实现经济增长和合理控制通货膨胀目标,传统的货币政策工具如利率政策、汇率政策、存款准备金政策已经不能频繁使用,而且利率、汇率政策对进出口影响巨大,因此更多的是考虑从结构上、从量上的动态微调。目前总行频繁使用的货币政策工具是公开市场操作,地市中心支行能运用的货币政策工具则仅限于再贷款工具。但在目前流动性充足且金融市场日趋完善的 背景下,转贴现、资金拆借日益频繁,金融机构资金来源渠道广泛。 二、存款准备金政策的局限性(一)政策影响不一致。存款准备金政策对各类银行和各地区银行的影响不一致。由于超额准备金并不是平均分布在各家银行,而且银行的规模大小有差别,地区经济发展程度不同,银行类别各异。存款准备金率“一刀切”式的变动对各家银行的影响就不一致,有的银行往往陷入严重资金周转不灵的困难之中。以莫旗为例,该旗农村信用社准备金增加、备付金减少,例如,自2010年12月20至6月20日共7次调升存款准备金率3.5个百分点,莫旗农村信用社平均每次新增存款准备金11180万元,存款准备金累计净增加78264万元,余额达到12758万元,期间备付金余额净减少14379万元。截至2011年6月末,全旗农村信用社存贷差为-22867万元,剔除支农再贷款因素,存贷比为93.94%;剔除存款准备金和备付金外,可用资金不足5亿元,可用信贷资金总量净减少了近4亿元,占2011年上半年全旗农村信用社各项存款净增 加额165%。 (二)政策缺乏灵活性。由于存款准备金政策对商业银行的超额准备金、货币乘数及社会的货币供应量均有较强烈的影响,对经济和社会大众的心理预期等都会产生显著影响,因而存款准备金率有固定化倾向,基本属于被动调整,不到万不得已不使用,影响了存款准备金率政策的灵活性,造成流动性相对趋紧,管理难度进一步加大。例如,2010年12月20日至 差别存款准备金率在 边远少数民族地区运用的可行性探析 鲁萍孙中华 (中国人民银行呼伦贝尔市中心支行海拉尔021008) (中国人民银行莫旗支行尼尔基162850) 75总第392 期内蒙古金融研究 2013.02

我国存款准备金率及利率历史数据

我国存款准备金率及利率历史数据法定存款准备金--金融机构为保证客户提取存款和资金清算需要,而须放在中央银行的存款,提高准备金率意味着金融机构可用来放贷的资金减少;降低存款准备金利率意味着商业银行可以获得的利息收入降低. 超额准备金存款--金融机构存放在央行、超出法定准备金的部分,主要用于支付清算、头寸调拨或作为资产运用的备用资金. 表1.存款准备金比率历次调整一览: 时间调整内容 1987年10% 上调为12% 1988年12% 上调到13% 1998-03-21 13% 下调到8% 1999-11-21 8% 下调到6% 2003-09-21 6% 提高到7% 2004-04-25 7% 提高到7.5% 2006-07-05 7.5% 提高到8.0% 2006-08-15 8.0% 提高到8.5% 2006-11-15 8.5% 提高到9% 2007-01-15 9% 提高到9.5%

2007-02-25 9.5% 提高到10% 2007-04-16 10% 提高到10.5% 2007-05-15 10.5% 提高到11% 2007-06-05 11% 提高到11.5% 2007-08-15 11.5% 提高到12% 2007-09-25 12% 提高到12.5% 2007-10-25 12.5% 提高到13% 2007-11-26 13% 提高到13.5% 2007-12-25 13.5% 提高到14.5% 2008-01-25 14.5% 提高到15% 2008-03-25 15% 提高到15.5% 2008-04-25 15.5% 提高到16% 2008-05-20 16% 提高到16.5% 2008-06-15 16.5% 提高到17% (一次提高1% ,分两步实施) 2008-06-25 17% 提高到17.5% (一次提高1% ,分两步实施) 2008-09-25 *17.5% 下调至16.5% (部分金融机构下调) 2008-10-15 16.5% 下调至16.0% 17.5% 下调至17.0% (工行等六家银行) 2008-12-05 16.0% 下调至14.0% 17.0% 下调至16.0% (工行等六家银行) 2008-12-25 14.0% 下调至13.5% 16.0% 下调至15.5% (工行等六家银行)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