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第2章 遗传的染色体基础

第2章 遗传的染色体基础

第2章  遗传的染色体基础
第2章  遗传的染色体基础

复习题参考答案

1.解释如下名词

染色质:染色体在细胞分裂间期所表现的形态,呈纤细的丝状结构,是脱氧核糖核酸和蛋白质的复合物。

染色体:在细胞分裂时所表现的形态,易被碱性染料染色的丝状或棒状小体,由核酸和蛋白质组成,是生物遗传物质的主要载体,各种生物的染色体有一定数目、形态和大小。

染色单体:染色体通过复制形成,由同一着丝粒连接在一起的两条遗传内容完全一样的子染色体。

姊妹染色单体:从一个染色体复制而成的两个染色单体,在四联体中由一个着丝粒连接在一起。

非姊妹染色单体:四联体中包括任何一个母方染色单体和任何一个父方染色单体的两个染色单体。

着丝点:即着丝粒。染色体的特定部位,细胞分裂时出现的纺锤丝所附着的位置,此部位一般不着色。

主缢痕:在光学显微镜下,着色后的染色体在着丝点处不着色,好象中断成左右两个臂,称这个区域为主缢痕。

次缢痕:在某些染色体的一个或两个臂上常具有另外的缢缩部位,而且染色较淡。

常染色质:在细胞分裂中期凝缩,染色性强,而在末期和间期松散,不易染色的染色体,是染色体上有基因活性的部分。

异染色质:在细胞分裂末期和间期仍然凝缩的染色质团块,染色较深,是染色体上不含大量基因的惰性的部分。

染色体组型:细胞分裂中期,染色体按其主要特性系统地排列并分组编号,包括染色体的大小和形状、着丝点的位置、随体和次缢痕等形态特征。

染色体组型分析:对生物体细胞核内的染色体形态特征所进行的分析。

染色体显带技术:利用特殊的染色方法而使染色体呈现特定横纹的技术,可用来识别染色体。

A染色体:对生物的生命是必要的并具有显著生理和形态效应的正常染色体。

B染色体:在某些植物细胞中,除正常A染色体外的一种体积较小,由异染色质组成的额外染色体。

联会:减数分裂中同源染色体的配对现象。

二价体:联会的一对同源染色体。

二分体:减数分裂末期Ⅰ形成的两个细胞。

二联体:由着丝粒连接在一起的两个染色单体。

四合体:减数分裂的粗线期中二价体所包含的四条染色单体。

四分体:即四分孢子,减数分裂产生的四个单倍体细胞。

生活周期:即个体发育的全过程,指从合子到个体成熟和死亡所经历的一系列发育阶段配子体:世代交替植物的生活史中的单倍体阶段,通过有丝分裂能产生配子。

孢子体:植物无性世代中产生孢子的和具有二倍数染色体的植物体。

配子体世代:即有性世代。植物生活史中进行有性生殖和具单倍数染色体的时期。

孢子体世代:即无性世代。植物生活史中进行无性生殖和具二倍数染色体的时期。

世代交替:生物的无性世代与有性世代交替出现的现象。

2.答:

(1)两者发生的细胞不同:有丝分裂一般为体细胞的分裂;而减数分裂是性母细胞形成配子时的分裂。(2)分裂的次数不同:一次有丝分裂只进行一次细胞分裂;而一次减数分裂包括两次细胞分裂。(3)染色体活动行为不同:有丝分裂无联会,无交叉和互换等现象;中期,同源染色体彼此独立地排列在赤道面上;后期同源染色体不分离,只有姊妹染色单体发生分离。而减数分裂的前期,同源染色体发生联会,出现交叉和互换等现象;中期Ⅰ染色体成对地排列在赤道面上;后期Ⅰ,同源染色体分离。(4)分裂的结果不同:有丝分裂后细胞染色体仍然为2N,其遗传组成与母细胞相同;而一个孢母细胞经减数分裂后产生四个子细胞,染色体由分裂前的2N变为N,实现了染色体数目的减半;分裂后的子细胞之间及子细胞与母细胞之间的遗传组成都存在一定的差异。(5)遗传学意义不同:有丝分裂所形成的子细胞与母细胞在染色体数目和内容上完全一致,从而保证了个体发育过程中遗传物质的连续性和稳定性;而减数分裂的遗传意义在于保证了有性生殖生物在世代传递间染色体数目的稳定性和为有性生殖过程创造变异提供了遗传的物质基础。

3.答:

(1)在成熟的配子中有23种染色体组合。(2)在有丝分裂后形成的子细胞染色体仍然与亲细胞相同,因此只有1种染色体组合。

4.答;

(1)20;(2)20;(3)20;(4)10;(5)10×8;(6)30;(7)10;(8)10

5.答:

(1)46,92;(2)23,0;(3)23,46;(4)23,46;(5)46,92;(6)46,0;(7)23,46;(8)46,92;(9)46,92;(10)92,0。

6.答:

某植物的10个花粉母细胞可以形成40个花粉粒、40个精核、40个管核;10个卵母细胞可以形成10个胚囊、10个卵细胞、20个极核、20个助细胞、30个反足细胞。

7.答:

不对。因为在减数分裂时,来自父本或母本的某一条染色体进入某个配子的概率是1/2,则6个完全来自父本或母本的染色体同时进入一个配子的概率应为(1/2)6 = 1/64。

8.答:

马和驴的杂种染色体数是63。要形成可育配子,必须满足63条染色体中来自驴的31染色体移向一极,而来自马的32条染色体移向另一极。此时,骡产生可育配子的概率为2(1/2)63,显然马驴杂种骡是高度不育的。

9.答:

采用有性繁殖。因为在减数分裂中,同源染色体向两极移动是随机的,非同源染色体表现为独立分配;同源染色体互换打破基因连锁,又增加了配子中的基因重组几率;而在形成配子后,不同的配子组合又是随机的,这些都为植物子代的变异提供了物质基础。

遗传学第三版答案第3章遗传的染色体学说

第三章遗传的染色体学说 1 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区别在哪里?从遗传学的角度来看,这两种分裂各有什么意义?那么,无性生殖会发生分离吗?试加以说明。 解: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区别: (1)有丝分裂是体细胞的分裂方式,而减数分裂一般仅存在于生殖细胞中。(2)有丝分裂DNA复制一次,细胞分裂一次,染色体数由2n-2n,减数分裂DNA 复制一次,细胞分裂两次,染色体数由2n-n。 (3)有丝分裂在S期进行DNA合成,然后经过G2期进入有丝分裂期。减数分裂前DNA合成时间较长,合成后立即进入减数分裂,G2期很短或没有。 (4)有丝分裂时每一条染色体独立活动,减数分裂中染色体会发生配对、联会、交叉、交换等。 (5)有丝分裂进行的时间较短,一般为1-2小时,减数分裂进行时间长, 例如人的雄性配子减数分裂需24小时,雌配子甚至可长达数年。 有丝分裂的遗传学意义: 通过有丝分裂维持了生物个体的正常生长和发育(组织及细胞间遗传组成的一致性);并且保证了物种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单细胞生物及无性繁殖生物个体间及世代间的遗传组成的一致性)。 减数分裂的遗传学意义: (1)通过减数分裂和受精过程中的染色体数目交替(2n-n-2n),保证了物种世代间染色体数目的稳定性。 (2)在减数分裂过程中,由于同源染色体分开,移向两极是随机的(染色体重组) ,加上同源染色体的交换(染色体片断重组) ,大大增加了配子的种类,从而增加了生物的变异,提高了生物的适应性,为生物的发展进化提供了物质基础。 无性生殖不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而是由生物体自身的分裂生殖或其体细胞生长发育形成个体过程一般没有和其他个体或结构发生基因交流,自身也不发生减数分裂,因此在正常情况下不会发生分离,但由于外界环境条件的影响通过无性生殖方式产生的个体也有可能会发生变异。 2 水稻正常的孢子体组织,染色体数目是12对,问下列各组织的染色体数目是

高中生物遗传的染色体学说(学案)

遗传的染色体学说 【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 (1)说出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理论假说和实验证据。 (2)概述孟德尔遗传规律的现代解释。 2.过程与方法 (1)运用有关基因与染色体的知识阐明孟德尔遗传规律的实质。 (2)尝试运用类比推理的方法,解释基因位于染色体上。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认同科学研究需要丰富的想象力,大胆质疑和勤奋实践的精神,以及对科学的热爱。 (2)参与类比推理的过程,提出与萨顿假说相似的观点,体验成功的喜悦。 【学习重点】 1.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理论假说和实验证据。 2.孟德尔遗传规律的现代解释。 【学习难点】 1.运用类比推理的方法,解释基因位于染色体上 2.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实验证据。 【学习方法】 课前导学、质疑讨论、反馈矫正、迁移创新 【典型例题解析】 例1 某生物的基因型为AaBb,已知Aa和Bb两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那么,正常情况下该生物在减数分裂形成精子过程中,基因的走向不可能的是() (A)A与B走向一极,a与b走向另一极 (B)A与b走向一极,a与B走向另一极 (C)A与a走向一极,B与b走向另一极 (D)A或a走向哪一极、B或b走向哪一极都是随机的 解析基因在染色体上,基因和染色体行为存在着明显的平行关系。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过程中,等位基因会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也就是说,基因A和a会分离、基因B和b会分离,因此,正常情况下选项(C)是不可能发生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

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即A或a走向哪一极、B或b走向哪一极都是随机的,因此,AaBb的个体可产生AB、Ab、aB、ab四种类型的配子。答案:(C)。 例2 右图是基因型为RrDd的某种动物一个卵细胞基因组成示意图。请据图分析回 答: (1)该种动物体细胞内含有对同源染色体。 (2)由此图可判断该动物雌性个体最多能形成种类型的卵细胞。 (3)研究基因R和r在形成卵细胞时的传递规律,符合基因的定律中的;研究基因R、r和D、d在形成卵细胞时的传递规律,符合的基因的定律。 解析(1)图中所示的卵细胞的染色体为2条,而卵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是该个体体细胞染色体数目的1/2,因此该种动物细胞内的有2对同源染色体。 (2)从图中可知,R和D位于2条非同源染色体上。也即RrDd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因此,RrDd的个体经过减数分裂可产生RD、Rd、rD、rd四种类型的配子。 (3)R和r是一对等位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基因的传递符合分离定律。Rr和Dd两对等位位于两对染色体上,基因的传递符合自由组合定律。答案:(1)2。(2)4。(3)分离;自由组合。 【课前导学】 A、自主学习 一、萨顿的假说 1.基因在杂交过程中保持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染色体在配子形成和受精过程中,也有 ____________的形态结构。 2.在体细胞中基因____________存在,染色体也是____________存在。在配子中成对的基因只有一个,同样,成对的染色体也只有一条。 3.体细胞中成对的基因一个来自____________方,一个来自____________方。____________ 也是如此。 4.非等位基因在形成配子时____________,非同源染色体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也是自由组合的。 二、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实验证据 1.果蝇中控制白眼的基因(用w表示)位于X染色体上,而____________上没有它的等位基因,若红眼雌果蝇的基因型为X W X W,可产生配子____________,白眼雄果蝇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可产生配子 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雌雄配子受精可得后代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让F1杂交可得F2,其基因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条染色体上有____________个基因;基因在染色体上呈____________排列。

普通遗传学第二章 遗传的染色体基础 自出试题及答案详解第二套9页word

一、名词解释: 1、染色体与染色质 2、常染色质与异染色质 3、核小体 4、同源染色体 5、联会 6、二价体 7、联会复合体 8、交叉端化 9、核型分析 10、染色体周史 11、雄配子体与雌配子体 12、灯刷染色体 13.染色体: 14.姊妹染色单体: 15.同源染色体: 16.超数染色体: 17.无融合生殖: 18.核小体(nucleosome): 19.染色体组型 (karyotype) : 20.联会: 21.联会复合体: 二、填空题: 1、在玉米植株中,5个小孢子母细胞可以产生个配子,5个大孢子母细胞可以产生个配子,5个花粉细胞可以产生个配子,5个胚囊可以产生个配子。 2、在玉米植株中,体细胞里有10对染色体,下列各组织的染色体数是:叶条,根条,胚乳条,胚条,卵细胞条,反足细胞条,花粉管核条。 3、染色体要经过4级螺旋才可以在光学显微镜下看到,染色体4级结构分别是:一级结构为;二级结构为;三级结构为;四级结构。 4、减数分裂前期Ⅰ可以分为5个时期,分别是:,,,,。 5、遗传学上把形态大小相似,遗传功能相同的一对染色体称为。 6、在细胞有丝分裂中,_________期核仁消失,_________期核膜重新形成,________期着 丝粒排在赤道板面上, ______期微管集聚形成纺锤丝,_________期每条染色质的DNA 复制,________期染色单体向两极移动。 7、一粒小麦体细胞里有14条染色体,下列组织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应为:根_____条,茎______条,胚乳______条,胚______条,精子______条,花粉细胞______条,助细胞______条,管核______条。 8、形态和结构相同的一对染色体称为______________。 9、配子一般含有__________数目的染色体,合子含有__________数目的染色体。 10、有丝分裂是细胞分裂___次,染色体复制___ 次,子细胞染色体数目为_____;而减数分裂是细胞分裂________次,染色体复制______次,子细胞染色体数目为________。 11、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______期发生同源染色体的联会配对;______期染色体间发生遗传物质交换;______期发生交叉端化现象,这一过程一直进行到,后期Ⅰ ______染色体分开,而染色单体分离在________期。 12、某一植物二倍体细胞有10条同源染色体,在减数分裂前期Ⅰ可观察到个双价体,此时共有条染色单体,到中期Ⅱ每一细胞可观察到条染色单体。13. 填写染色体数目:水稻的n =(),普通小麦的2n=(),蚕豆的x=()。

讲稿连锁遗传分析与染色体作图

第五章连锁遗传分析 5.1 性染色体与性别决定 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间的遗传关系以及性染色体上基因的遗传 一、性染色体的发现 1性染色体(sex chromosome) 成对染色体中直接与性别决定有关的一个或一对染色体。 成对性染色体往往是异型的:形态、结构、大小、功能上都有所不同。 2常染色体(autosome, A) 同源染色体是同型的。 例:果蝇(Drosophila melangaster, 2n=8)染色体组成与性染色体。 [性染色体与性别决定.swf] 二、性染色体决定性别的几种类型 1 雄杂合型(XY型): 两种性染色体分别为X、Y; 雄性个体的性染色体组成为XY(异配子性别),产生两种类型的配子,分别含X和Y染色体; 雌性个体则为XX(同配子性别),产生一种配子含X染色体。 性比一般是1:1。 2XO型: 与XY型相似,但只有一条性染色体X; 雄性个体只有一条X染色体(XO,不成对),它产生含X染色体和不含性染色体两种类型的配子; 雌性个体性染色体为XX。 如:蝗虫、蟋蟀。 3雌杂合型(ZW型): 两种性染色体分别为Z、W染色体; 雌性个体性染色体组成为ZW(异配子性别),产生两种类型的配子,分别含Z和W染色体; 雄性个体则为ZZ(同配子性别),产生一种配子含Z染色体。 性比一般是1:1。 三、性别决定畸变 1 果蝇性别决定畸变 果蝇的性别决定与Y染色体有无与数目无关,而是由X染色体与常染色体的组成比例决定。其中: X:A=1→雌性X:A=0.5→雄性 X:A大于1的个体将发育成超雌性,小于0.5时发育成超雄性,介于两者则为间性(inter sex);并伴随着生活力、育性下降。

遗传学名词解释

遗传学名词解释 11、性状:生物体或其组成部分所表现的形态、生理或行为特征称为性状(character/trait) 13、相对性状:不同生物个体在单位性状上存在不同的表现,这种同一单位性状的相对差异 称为相对性状 14、显性(dominate)性状:在子一代中出现来的某一亲本的性状。 15、隐性 (recessive)性状:在子一代中未出现来的某一亲本的性状。 17、基因型(genotype):指生物个体基因组合,表示生物个体的遗传组成,又称遗传型; 18、表现型(phenotype):指生物个体的性状表现,简称表型。 19、纯合基因型:具有一对相同基因的基因型称为纯合基因型(homozygous genotype),如 CC和cc;这类生物个体称为纯合体(homozygote)。 ●显性纯合体(dominant homozygote), 如:CC. ●隐性纯合体(recessive homozygote), 如:cc. 21、基因的分离定律:一对等位基因在杂合体中各自保持其独立性,在配子形成时,彼此分 开,随机地进入不同的配子,在一般情况下:F1杂合体的配子分离比 为1:1,F2表型分离比是3:1,F2基因型分离比为1:2:1 22、测交(test cross)法:即把被测验的个体与隐性纯合亲本杂交,根据侧交子代(Ft)的 表现型和比例测知该个体的基因型。 23、独立分配定律:支配两对(或两对以上)不同性状的等位基因,在杂合状态时保持其独 立性。配子形成时,各等位基因彼此独立分离,不同对的基因自由组合。 24、系谱分析法:用图解表明一个家族中某种性状(或遗传疾病)发生的情况,进而判断该 性状(或遗传疾病)的遗传方式。 27、外显率(penetrance):指在特定环境中,某一基因型(常指杂合子)个体显示出预期表型 的频率(以百分比表示)。就是说同样的基因型在一定的环境中有的 个体表达了,而有的个体可能没有表达,这样外显率就小于100% ——不完全外显。外显率为100%——完全外显 28、表现度(expressivity):是指具有相同基因型的个体之间基因表达的变化程度。 29、共显性/并显性:一对等位基因的两个成员在杂合体中都表达的遗传现象。 30、镶嵌显性:由于等位基因的相互作用,双亲的性状在子代同一个体的不同部位表现的镶 嵌图式。 31、隐性致死基因:在杂合时不影响个体的生活力,但在纯合时有致死效应的基因。 32、显性致死基因(dominant lethal gene):在杂合状态下即表现致死作用的致死基因 33、复等位基因:在群体中占据某同源染色体同一座位的两个以上的决定同一性状的基因 34、基因互作:基因在决定同一生物性状表现时,所表现出来的相互作用。 35、互补基因:两对非等位的显性基因同时存在并影响生物的某同一性状时才使之表现该性 状,其中任一基因发生突变都会导致同一突变性状出现,这类基因称为互补基因。 37、叠加效应:不同基因对性状产生相同影响,只要两对等位基因中存在一个显性基因,表 现为一种性状;双隐性个体表现另一种性状;F2产生15:1的性状分离比例。 这类作用相同的非等位基因叫做叠加基因 38、上位效应:影响同一性状的两对非等位基因中的一对基因(显性或隐性)掩盖另一对显 性基因的作用时,所表现的遗传效应称为上位效应,其中的掩盖者称为上位 基因,被掩盖者称为下位基因。 39、显性上位:在上位效应中,起掩盖作用的是一个显性基因,使另一个显性基因的表型被 抑制,孟德尔F2表型比率被修饰为12:3:1

遗传的染色体学说教案

《遗传的染色体学说》的教学设计 张微华生物组 一、教材分析 在《分子与细胞》模块中,学生已经掌握了“核酸是一切生物的遗传物质;细胞核是遗传物质储存、复制的主要场所,是细胞遗传特性和代谢活动的控制中心”,但是对于什么是基因,以及基因与核酸、染色体的关系,却一无所知。而在在《遗传与进化》模块中,学生先学习孟德尔的遗传的两个基本定律和减数分裂的过程,再学习遗传的染色体学说,这样的教学顺序安排体现了科学研究的真实过程,更能使学生体会遗传学的建立是一个不断实验、研究、推理、修正和发展的过程,也能使学生更好地体会科学研究往往是多角度的、多维度的。同时,这种重新演绎当年科学家探究过程的教学安排,利用了“类比推理”方法,是对“假说演绎法”科学方法的进一步培养。 通过本节知识的学习,使学生清楚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真正把抽象的基因具体化,能够从减数分裂的角度理解基因的分离和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把遗传与减数分裂、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真正融合起来同时,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也为后面伴性遗传、基因的表达、基因重组、染色体畸变、生物进化的变异来源、人类遗传病的传递规律等内容的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学情分析 学生在学习本模块内容之前,已经粗略地了解了核酸是生物的遗传物质,清楚了细胞核在生物遗传中的作用,也清楚了基因的分离定

律和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有关内容,同时又学习了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过程,并且高中学生已经具有比较强的分析、推理的抽象思维的能力,为本节课的遗传的染色体学说的学习奠定了知识与能力上的基础。学生在学习前面的知识后,也期待更深入地了解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产生的原因,因而对本节知识的学习有心理上的准备。高中学生也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使本节课孟德尔定律的细胞学基础的教学过程能够顺利得以实施。 但是,本节课的内容比较抽象,学生对类比推理的方法比较难理解,因此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应用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将微观的内容具体化、形象化,从而提高学习效果。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基因与染色体在细胞分裂中的平行行为。 2.知道遗传的染色体学说的内容。 3.能用遗传的染色体学说阐明孟德尔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 (二)能力与方法 1.尝试运用类比推理的方法,解释基因位于染色体上,使学生学会严密的推理思路,训练学生逻辑思维的能力。 2.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实践动手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认同遗传学的建立是一个开拓、继承、修正和发展的过程。 2.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团结合作、尊重科学、乐于探索生命奥

遗传学名词解释

外显子:把基因内部的转译部分即在成熟mRNA中出现的序列叫外显子。 复等位基因:在种群中,同源染色体的相同座位上,可以存在两个以上的等位基因,构成一个等位基因系列,称为复等位基因。 F因子:又叫性因子或致育因子,是一种能自我复制的、微小的、染色体外的环状DNA分子,大约为大肠杆菌全长的2%,F因子在大肠杆菌中又叫F质粒。 母性影响:把子一代的表型受母本基因型控制的现象叫母性影响。 伴性遗传:在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所控制的形状与性别相连锁,这种遗传方式叫伴性遗传。 杂种优势:指两个遗传组成不同的亲本杂交产生的杂种一代在生长势、生活力、繁殖力、抗逆性以及产量和品质等性状上比双亲优越的现象。 F′因子:把带有部分细菌染色体基因的F因子叫F′因子。 隔裂基因:真核类基因的编码顺序由若干非编码区域隔开,使阅读框不连续,这种基因称为隔裂基因,或者说真核类基因的外显子被不能表达的内含子一一隔开,这样的基因称为隔裂基因。 细胞质遗传:在核外遗传中,其中由细胞质成分如质体、线粒体引起的遗传现象叫细胞质遗传。 同源染色体:指形态、结构和功能相似的一对染色体,他们一条来自父本,一条来自母本。 转座因子:指细胞中能改变自身位置的一段DNA序列。 基因工程(遗传工程):狭义的遗传工程专指基因工程,更确切的讲是重组DNA技术,它是指在体外将不同来源的DNA进行剪切和重组,形成镶嵌DNA分子,然后将之导入宿主细胞,使其扩增表达,从而使宿主细胞获得新的遗传特性,形成新的基因产物。 常染色质与异染色质:着色较浅,呈松散状,分布在靠近核的中心部分,是遗传的活性部位。着色较深,呈致密状,分布在靠近核内膜处,是遗传的惰性部位。又分结构异染色质或组成型异染色质和兼性异染色质。前者存在于染色体的着丝点区及核仁组织区,后者在间期时仍处于浓缩状态。 等显性(并显性,共显性):指在F1杂种中,两个亲本的形状都表现出来的现象。 限性遗传与从性遗传:限性遗传是指位于Y染色体(XY型)或W染色体(ZW型)上的基因所控制的遗传性状只限于雄性或雌性上表现的现象。从性遗传指常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的性状在表型上受个体性别影响的现象。 连锁群:存在于一个染色体上的各个基因经常表现相互联系,并同时遗传于后代,这种存在于一个染色体上在遗传上表现一定程度连锁关系的一群基因叫连锁群。 性导:利用F′因子形成部分二倍体叫做性导。 核型和核型分析:通常把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的形态、大小和数目称为核型,通过细胞学观察,取得分散良好的细胞分裂照片,就可测

第2章 遗传的染色体基础

复习题参考答案 1.解释如下名词 染色质:染色体在细胞分裂间期所表现的形态,呈纤细的丝状结构,是脱氧核糖核酸和蛋白质的复合物。 染色体:在细胞分裂时所表现的形态,易被碱性染料染色的丝状或棒状小体,由核酸和蛋白质组成,是生物遗传物质的主要载体,各种生物的染色体有一定数目、形态和大小。 染色单体:染色体通过复制形成,由同一着丝粒连接在一起的两条遗传内容完全一样的子染色体。 姊妹染色单体:从一个染色体复制而成的两个染色单体,在四联体中由一个着丝粒连接在一起。 非姊妹染色单体:四联体中包括任何一个母方染色单体和任何一个父方染色单体的两个染色单体。 着丝点:即着丝粒。染色体的特定部位,细胞分裂时出现的纺锤丝所附着的位置,此部位一般不着色。 主缢痕:在光学显微镜下,着色后的染色体在着丝点处不着色,好象中断成左右两个臂,称这个区域为主缢痕。 次缢痕:在某些染色体的一个或两个臂上常具有另外的缢缩部位,而且染色较淡。 常染色质:在细胞分裂中期凝缩,染色性强,而在末期和间期松散,不易染色的染色体,是染色体上有基因活性的部分。 异染色质:在细胞分裂末期和间期仍然凝缩的染色质团块,染色较深,是染色体上不含大量基因的惰性的部分。 染色体组型:细胞分裂中期,染色体按其主要特性系统地排列并分组编号,包括染色体的大小和形状、着丝点的位置、随体和次缢痕等形态特征。 染色体组型分析:对生物体细胞核内的染色体形态特征所进行的分析。 染色体显带技术:利用特殊的染色方法而使染色体呈现特定横纹的技术,可用来识别染色体。 A染色体:对生物的生命是必要的并具有显著生理和形态效应的正常染色体。 B染色体:在某些植物细胞中,除正常A染色体外的一种体积较小,由异染色质组成的额外染色体。 联会:减数分裂中同源染色体的配对现象。 二价体:联会的一对同源染色体。 二分体:减数分裂末期Ⅰ形成的两个细胞。 二联体:由着丝粒连接在一起的两个染色单体。 四合体:减数分裂的粗线期中二价体所包含的四条染色单体。 四分体:即四分孢子,减数分裂产生的四个单倍体细胞。 生活周期:即个体发育的全过程,指从合子到个体成熟和死亡所经历的一系列发育阶段配子体:世代交替植物的生活史中的单倍体阶段,通过有丝分裂能产生配子。 孢子体:植物无性世代中产生孢子的和具有二倍数染色体的植物体。

遗传学名词解释(中英对照版)

遗传学名词解释(中英对照版) abortive transduction 流产转导:转导的DNA片段末端掺入到受体的染色体中,在后代中丢失。 acentric chromosome 端着丝粒染色体:染色体的着丝粒在最末端。 Achondroplasia 软骨发育不全:人类的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表型为四肢粗短,鞍鼻,腰椎前凸。 acrocetric chromosome 近端着丝粒染色体:着丝粒位于染色体末端附近。 active site 活性位点:蛋白质结构中具有生物活性的结构域。 adapation 适应:在进化中一些生物的可遗传性状发生改变,使其在一定的环境能更好地生存和繁殖。 adenine 腺嘌呤:在DNA中和胸腺嘧啶配对的碱基。 albino 白化体: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突变。动物或人的皮肤及毛发呈白色,主要因为在黑色素合成过程中,控制合成酪氨酸酶的基因发生突变所致。 allele 等位基因:一个座位上的基因所具有的几种不同形式之一。 allelic frequencies (one frequencies)在群体中存在于所有个体中某一个座位上等位基因的频率。 allelic exclusion 等位排斥:杂合状态的免疫球蛋白基因座位中,只有一个基因因重排而得以表达,其等位基因不再重排而无活性。 allopolyploicly 异源多倍体:多倍体的生物中有一套或多套染色体来源于不同物种。 Ames test 埃姆斯测验法:Bruce Ames 于1970年人用鼠伤寒沙门氏菌(大鼠)肝微粒体法来检测某些物质是否有诱变作用。 amino acids 氨基酸:是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自然界中存在20种不同的氨基酸。 aminoacyl-tRNA 氨基酰- tRNA:tRNA的氨基臂上结合有相应的氨基酸,并将氨基酸运转到核糖体上合成蛋白质。 aminoacyl-tRNA synthetase 氨基酰- tRNA合成酶:催化一个特定的tRNA结合到相应的tRNA分子上。因有20种氨基酸,故有20种氨基酰- tRNA合成酶。 amniocentesis 羊膜穿刺术:产前诊断中一种采羊水的方法。 amorph 无效等位基因:一种突变的形式,突变后的基因不能指令合成有功能的蛋白质。 amphiodiploid 双二倍体:即异源四倍体。 amplification 扩增:许多DNA拷贝的产物来自DNA的一个主要区域。 aneuploid 非整倍体:一种染色体数目的变异体,细胞中增加或减少一条或几条染色体。 annealing 退火:即DNA复性,降低温度使两条DNA单链重新互补结合形成双链的过程。 antibody 抗体:一种免疫蛋白分子,由免疫系统产生,可识别特异抗原并与之结合。 anticodon 反密码子:在tRNA的反密码子环上的三个相连的碱基可和mRNA上的密码子 互补结合。 antigen 抗原:任何一种可刺激机体产生抗体,并能与之特异结合的大分之物质。 AP site AP位点:即脱嘧啶脱嘌呤的位点,由DNA上碱基糖苷链的断裂形成,在修复时可供脱嘧啶嘌呤内切酶识别。 ascospore 子囊孢子:某些真菌产生的有性孢子,位于子囊中,为单倍性,常呈线状排列。 attached X 并联X染色体:一对果蝇的X染色体端端相连,作为一个单位进行遗传。

第三章遗传的染色体学说

第三章遗传的染色体学说 孟德尔的分析之美,是因为从杂交试验得到的资料,可以用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来说明;而且还可根据这两个定律,预测另一些杂交实验的结果。孟德尔的分析都用假设的遗传因子或基因来表示,但没有谈到基因的物质基础或基因在细胞中的位置。尽管孟德尔定律在很多生物中得到证实,但下一个问题显然是:细胞中什么结构可以和基因相对应? 早在1900年以前,生物学家就仔细地记录了细胞分裂时显微镜下可以观察到的一系列变化。他们注意到细胞内的细胞核(nucleus)和细胞质(cytoplasm)的显明区别,也在分裂时看到叫做染色体(chromosomes)的细胞器的出现,并且详细地描述了细胞分裂和受精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 孟德尔定律在1900年重新发现后,Sutton和Boveri就注意到杂交试验中基因的行为跟配子形成和受精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完全平行,因而他们在1903年提出假设,认为孟德尔遗传因子是在染色体上。我们要懂得这个假设,想先说明细胞的一般结构,进而详细地说明细胞分裂中的染色体行为。 第一节细胞 生命的单位是细胞。细胞主要可分细胞质和细胞核,细胞核位于细胞质之中(图3-1)。动植物细胞质周围有细胞膜(cell mem-brane),植物细胞的细胞膜外面还有细胞壁(cell wall)。

细胞质细胞质是粘稠的胶体,周围有细胞膜。细胞膜由内外两分子层构成,其成分是脂质,两层之间嵌有蛋白质。细胞膜把细胞分为内外两侧,它的功能是维持细胞内物质浓度和电化学梯度,调节代谢物质的出入等。细胞质中含有: 中心粒(centrioles)主要见于动物,由27条很短的微管(microtubules)组成;从横切面看,是9个三联微管(9×3=27)盘绕成的环状结构。可能与细胞分裂有关,确切作用还不清楚。 线粒体(mitochondria)是双膜构造,外层是外壁,里面是内壁。内壁向内突出形成很多褶叠,内含有产生能量的酶系,包括三磷酸腺苷(ATP)的合成和还原,碳素化合物的氧化。它的位置往往是在进行吸能过程(endergonic process)的结构附近,如靠近收缩单位。 核糖体(ribosomes)核糖体常存在于由膜组成的网状结构——内质网(endoplasmic reticulum)上。内质网主要分颗粒型和非颗粒型两种,核糖体存在于颗粒型内质网上。它是由大小两个亚单位构成的小颗粒。蛋白质的合成在核糖体上进行。 溶酶体(lysosomes)一种微小颗粒,呈球形或长圆形,也有双层的膜。内含蛋白酶、核酸酶和其它水解酶(hydrolase),但大都是一些原酶(proenzymes),处于失活状态。在高等生物中,当细胞停止执行功能时,这些酶参与细胞的加水降解(hydrolytic de-gradation)。

遗传算法中的染色体基础知识

染色体是细胞核中载有遗传信息(基因)的物质,在显微镜下呈丝状或棒状,主要由脱氧核糖核酸和蛋白质组成,在细胞发生有丝分裂时期容易被碱性染料着色,因此而得名。在无性繁殖物种中,生物体内所有细胞的染色体数目都一样。而在有性繁殖物种中,生物体的体细胞染色体成对分布,称为二倍体。性细胞如精子、卵子等是单倍体,染色体数目只是体细胞的一半。[1]哺乳动物雄性个体细胞的性染色体对为XY;雌性则为XX。鸟类的性染色体与哺乳动物不同:雄性个体的是ZZ,雌性个体为ZW。 DNA[1]是一种长链聚合物,组成单位称为脱氧核苷酸(即A-腺嘌呤G-鸟嘌呤C-胞嘧啶T-胸腺嘧啶),而糖类与磷酸分子借由酯键相连,组成其长链骨架。每个糖分子都与

四种碱基里的其中一种相接,这些碱基沿着DNA长链所排列而成的序列,可组成遗传密码,是蛋白质氨基酸序列合成的依据。读取密码的过程称为转录,是以DNA双链中的一条为模板复制出一段称为RNA的核酸分子。多数RNA带有合成蛋白质的讯息,另有一些本身就拥有特殊功能,例如rRNA、snRNA与siRNA。在细胞内,DNA能组织成染色体结构,整组染色体则统称为基因组。染色体在细胞分裂之前会先行复制,此过程称为DNA复制。对真核生物,如动物、植物及真菌而言,染色体是存放于细胞核内;对于原核生物而言,如细菌,则是存放在细胞质中的类核里。染色体上的染色质蛋白,如组织蛋白,能够将DNA组织并压缩,以帮助DNA与其他蛋白质进行交互作用,进而调节基因的转录。 在脱氧核糖核酸和核糖核酸中,起配对作用的部分是含氮碱基。5种碱基都是杂环化合物,氮原子位于环上或取代氨基上,其中一部分(取代氨基,以及嘌呤环的1位氮、嘧啶环的3位氮)直接参与碱基配对。 碱基置换类型及缺失和插入突变示意图 碱基共有5种:胞嘧啶(缩写作C)、鸟嘌呤(G)、腺嘌呤(A)、胸腺嘧啶(T,DNA 专有)和尿嘧啶(U,RNA专有)。顾名思义,5种碱基中,腺嘌呤和鸟嘌呤属于嘌呤族(缩写作R),它们具有双环结构。胞嘧啶、尿嘧啶、胸腺嘧啶属于嘧啶族(Y),它们的环系是一个六元杂环。RNA中,尿嘧啶取代了胸腺嘧啶的位置。值得注意的是,胸腺嘧啶比尿嘧啶多一个5位甲基,这个甲基增大了遗传的准确性。 碱基通过共价键与核糖或脱氧核糖的1位碳原子相连而形成的化合物叫核苷。核苷再与磷酸结合就形成核苷酸,磷酸基接在五碳糖的5位碳原子上。 DNA(脱氧核糖核酸)的结构出奇的简单。DNA分子由两条很长的糖链结构构成骨架,通过碱基对结合在一起,就像梯子一样。整个分子环绕自身中轴形成一个双螺旋。两条链的空间是一定的,为2nm。 碱基

讲稿连锁遗传分析与染色体作图

讲稿连锁遗传分析与染色 体作图 Ting Bao was revised on January 6, 20021

第五章连锁遗传分析 性染色体与性别决定 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间的遗传关系以及性染色体上基因的遗传 一、性染色体的发现 1性染色体(sex chromosome) 成对染色体中直接与性别决定有关的一个或一对染色体。 成对性染色体往往是异型的:形态、结构、大小、功能上都有所不同。 2常染色体(autosome, A) 同源染色体是同型的。 例:果蝇(Drosophila melangaster, 2n=8)染色体组成与性染色体。 [性染色体与性别决定.swf] 二、性染色体决定性别的几种类型 1 雄杂合型(XY型): 两种性染色体分别为X、Y; 雄性个体的性染色体组成为XY(异配子性别),产生两种类型的配子,分别含X和Y染色体; 雌性个体则为XX(同配子性别),产生一种配子含X染色体。 性比一般是1:1。 2XO型: 与XY型相似,但只有一条性染色体X; 雄性个体只有一条X染色体(XO,不成对),它产生含X染色体和不含性染色体两种类型的配子; 雌性个体性染色体为XX。 如:蝗虫、蟋蟀。 3 雌杂合型(ZW型): 两种性染色体分别为Z、W染色体; 雌性个体性染色体组成为ZW(异配子性别),产生两种类型的配子,分别含Z和W染色体; 雄性个体则为ZZ(同配子性别),产生一种配子含Z染色体。 性比一般是1:1。 三、性别决定畸变 1 果蝇性别决定畸变 果蝇的性别决定与Y染色体有无与数目无关,而是由X染色体与常染色体的组成比例决定。其中: X:A=1→雌性 X:A=→雄性 X:A大于1的个体将发育成超雌性,小于时发育成超雄性,介于两者则为间性(inter sex);并伴随着生活力、育性下降。

普通遗传学 第二章 遗传的染色体基础 自出试题及答案详解第一套

遗传的染色体基础试题 一、名词解释 1、姊妹染色单体: 2、同源染色体: 3、超数染色体: 4、核小体(nucleosome): 5、染色体组型 (karyotype) : 6、联会: 7、联会复合体: 8、双受精: 9、减数分裂: 10、有丝分裂: 二、选择题

1.染色体存在于植物细胞的()。 A、内质网中 B、细胞核中 C、核糖体中 D、叶绿体中 2.蚕豆正常体细胞内有6 对染色体, 其胚乳中染色体数目为( )。 A、3 B、6 C、12 D、18 3.水稻体细胞2n=24条染色体,有丝分裂结果,子细胞染色体数为()。 A、6条 B、12条 C、24条 D、48条 4、人类染色体组型是指() A、对人类染色体进行分组、排列和配对 B、代表了生物的种属特征 C、人的一个体细胞中全部染色体的数目、大小和形态特征 D、人们对染色体的形态特征的分析依据是着丝粒的位置进行 5、在有丝分裂中, 染色体收缩得最为粗短的时期是 ( )。 A、间期 B、早期 C、中期 D、后期 6、减数分裂染色体的减半过程发生于(): A、后期Ⅱ B、末期Ⅰ C、后期Ⅰ D、前期Ⅱ 7、一种植物的染色体数目是2n=10。在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每个 细胞含有多少条染色单体(): A、10 B、5 C、20 D、40 8、某一种植物2n=10,在中期I,每个细胞含有多少条染色单体( ): A、10 B、5 C、20 D、40

9、一个大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后形成四个大孢子,最后形成() A、四个雌配子 B、两个雌配子 C、一个雌配子 D、三个雌配子 10、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等位基因片断产生交换和重组一般发生在() A、细线期 B、偶线期 C、粗线期 D、双线期 E、终变期 11、同源染色体存在于() A、精子 B、次级卵母细胞 C、极体 D、口腔上皮细胞 12、10个小孢子母细胞和10个花粉细胞能产生的配子数为() A、40,10 B、80,20 C、80,80 D、40,40 13、下列关于染色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主要由DNA和蛋白质组成B.在细胞分裂时以染色体状态存在 C.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D.染色质和染色体是两种不同的物质 14、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减半发生在() A.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B.减数第一次分裂结束时 C.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D.减数第二次分裂结束时

第三章遗传的染色体学说

第三章遗传的染色体学说 1、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区别在哪里?从遗传学角度来看,这两种分裂各有什么意义?那么,无性生殖会发生分离吗?试加说明。 答: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区别列于下表: 有丝分裂减数分裂 发生在所有正在生长着的组织中从合子阶段开始,继续到个体的整个生活周期无联会,无交叉和互换使姊妹染色体分离的均等分裂每个周期产生两个子细胞,产物的遗传成分相同子细胞的染色体数与母细胞相同只发生在有性繁殖组织中高等生物限于成熟个体;许多藻类和真菌发生在合子阶段有联会,可以有交叉和互换后期I是同源染色体分离的减数分裂;后期II是姊妹染色单体分离的均等分裂产生四个细胞产物(配子或孢子)产物的遗传成分不同,是父本和母本染色体的不同组合为母细胞的一半 有丝分裂的遗传意义: 首先:核内每个染色体,准确地复制分裂为二,为形成的两个子细胞在遗传组成上与母细胞完全一样提供了基础。其次,复制的各对染色体有规则而均匀地分配到两个子细胞的核中从而使两个子细胞与母细胞具有同样质量和数量的染色体。 减数分裂的遗传学意义 首先,减数分裂后形成的四个子细胞,发育为雌性细胞或雄性细胞,各具有半数的染色体(n)雌雄性细胞受精结合为合子,受精卵(合子),又恢复为全数的染色体2n。保证了亲代与子代间染色体数目的恒定性,为后代的正常发育和性状遗传提供了物质基础,保证了物种相对的稳定性。 其次,各对染色体中的两个成员在后期I分向两极是随机的,即一对染色体的分离与任何另一对染体的分离不发生关联,各个非同源染色体之间均可能自由组合在一个子细胞里,n对染色体,就可能有2n种自由组合方式。 例如,水稻n=12,其非同源染色体分离时的可能组合数为212 = 4096。各个子细胞之间在染色体组成上将可能出现多种多样的组合。 此外,同源染色体的非妹妹染色单体之间还可能出现各种方式的交换,这就更增加了这种差异的复杂性。为生物的变异提供了重要的物质基础。 2、水稻的正常的孢子体组织,染色体数目是12对,问下列各组织的染色体数目是多少? (1)胚乳;(2)花粉管的管核;(3)胚囊;(4)叶;(5)根端;(6)种子的胚;(7)颖片; 答;(1)36;(2)12;(3)12*8;(4)24;(5)24;(6)24;(7)24; 3、用基因型Aabb的玉米花粉给基因型AaBb的玉米雌花授粉,你预期下一代胚乳的基因型是什么类型,比例如何? 答: 雌配子极核雄配子 Ab AB AABB AAABBb AAaBBb

连锁遗传分析与染色体作图

第四章连锁遗传分析与染色体作图 第一节连锁与交换 本章主要内容: I. 连锁交换定律:连锁交换定律的发现及内容, II. 基因定位与染色体作图:交换率的计算,连锁作图,三点测交方法进行连锁作图,真菌的四分子分析方法,着丝粒作图,基因转变与重组机理,转座子的分类及转座机理 III. 人类基因组和染色体作图 本章要点: 连锁与交换,链孢霉的顺序四分子分析,重组机理,转座,人类连锁分析本章授课内容: 问题: 基因在染色体上如何排列? 同一条染色体上的基因之间在遗传时如何相互作用? 一、连锁交换定律 (一)连锁交换定律的发现 相引与相斥 1906 ,贝特逊(Bateson, W.)和庞尼特(Punnet, R.C)利用香豌豆(Lathyrus doratus)为材料提出相引(coupling)及相斥(repulsion) Bateson-Punnet 香豌豆杂交试验,例1: P: 紫花长花粉×红花圆花粉 ↓ F1: 紫花长花粉 ↓ 表型观察数(O) 期望比例期望值(E) F2: 紫长 4831 9 3910.5

紫圆 390 3 1303.5 红长 393 3 1303.5 红圆 1338 1 434.5 总计 6952 χ2 = ∑(Oi-Ei)2/Ei=3371.58 df=4-1=3, 差异极显著,结果不符合自由组合定律, F2代中性状的亲组合类型远远多于重组类型。 例2: P: 紫花圆花粉×红花长花粉 ↓ F1: 紫花长花粉 ↓ 表型观察数(O) 期望比例期望值(E) F2: 紫长 226 9 235.8 紫圆 95 3 78.5 红长 97 3 78.5 红圆 1 1 26.2 总计 419 χ2 = ∑(Oi-Ei)2/Ei=32.4 ,df=4-1=3, 差异极显著,结果不符合自由组合定律。 Batson等: 互引相(coupling phase) 前一种亲本组合 互斥相(repulsion phase) 后一种亲本组合1912年,摩尔根:连锁交换定律:凡是伴性遗传的基因,相互之间总是连锁的。 (二)、连锁与交换 连锁(linkage): 1、摩尔根的试验: P: 灰体长翅(BBVV) ×黑体残翅(bbvv) ↓

高三生物复习——遗传的染色体学说

高三生物复习——遗传的染色体学说 知识梳理 1.基因行为与染色体行为关系的类比分析 基因的行为和减数分裂过程中的染色体行为有着平行的关系 由上述平行关系得出的结论:细胞核内的染色体可能是基因载体,即遗传的染色体学说。2.孟德尔定律的细胞学解释 (1)细胞内的基因都在染色体上(×) (2)基因的行为与染色体的行为总是呈现平行关系(×) (3)染色体与生物的遗传相关,是生物的遗传物质(×)

(4)子代中控制某一性状的基因必有一个来自母方,另一个来自父方(×) (5)人类的初级精母细胞和精细胞中都含Y染色体(×) (6)性染色体上的基因都随性染色体传递(√) (7)含X染色体的配子是雌配子,含Y染色体的配子是雄配子(×) (8)女性的某一条X染色体来自父方的概率是1/2,男性的X染色体来自母亲的概率是1 (√) 命题点一基因行为与染色体行为的平行关系 1.下列叙述中,不能说明“核基因和染色体行为存在平行关系”的是() A.基因发生突变而染色体没有发生变化 B.非等位基因随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而组合 C.二倍体生物形成配子时基因和染色体数目均减半 D.Aa杂合子发生染色体缺失后,可表现出a基因的性状 答案A 解析非同源染色体和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均表现自由组合,二倍体生物的配子中染色体和基因数目均减半都说明了基因和染色体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平行关系;Aa杂合子发生染色体缺失后,可表现出a基因的性状,说明染色体缺失后导致了A基因的缺失,也能说明基因和染色体行为存在平行关系。 2.萨顿假说认为“基因是由染色体携带着从亲代传递给子代的”,则相关推测不正确的是() A.体细胞中基因和染色体是成对存在的 B.体细胞中成对的基因一个来自父方,另一个来自母方,同源染色体也是如此 C.不同物种的细胞中基因数量和染色体数量的比值是一定的 D.减数分裂时,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无法自由组合 答案C 解析体细胞中基因和染色体是成对存在的,A正确;体细胞中成对的基因一个来自父方,另一个来自母方,同源染色体也是如此,B正确;不同物种的染色体数目一般不同,一条染色体上有多个基因,并且基因数目不一,因此不同物种的细胞中基因数量和染色体数量的比值是不定的,C错误;减数分裂时,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无法自由组合,D正确。命题点二孟德尔定律的细胞学解释

大学遗传学第三章遗传的染色体学说

1? ? 不对,各有 ? ?完全来自父亲或者母亲。 第三章 1. 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区别在哪里?从遗传学角度来看,这两种分裂各有什么意 义?无性生殖会发生性状分离吗?试加以说明。 答案: 参阅第三章第二节。 2. 水稻正常的孢子体组织中染色体数目是12 对,问下列各组织的染色体数目是多少? (1)胚乳;(2)花粉管的管核;(3)胚囊;(4)叶;(5)根端;(6)种子的胚;(7)颖片。 答案: (1)3n=36条;(2)n=12条;(3)n=12条;(4)2n=24条;(5)2n=24条;(6)2n=24 条;(7)2n=24条。 3. 用基因型Aabb的玉米花粉给基因型AaBb的玉米雌花授粉,你预期下一代胚乳的基 因型是什么类型,比例如何? 答案: AAABBb∶AAaBBb∶Aaabbb∶aaabbb∶AAAbbb∶AAabbb∶AaaBBb∶aaaBBb = 1∶1∶ 1∶1∶1∶1∶1∶1。 4. 某生物有两对同源染色体,一对染色体是中间着丝粒,另一对是端部着丝粒,以模 式图方式画出: (1)减数分裂Ⅰ的中期图; (2)减数分裂Ⅱ的中期图。 答案: 5. 蚕豆的体细胞有12 条染色体,也就是6 对同源染色体(6 个来自父本,6 个来自母 本)。一个学生说,在减数分裂时,只有1/4 的配子的 6 条染色体完全来自父本或母本,你 认为他的回答对吗? 答案: 6 ? 2 ? 6. 在玉米中: (1)5 个小孢子母细胞能产生多少配子? (2)5 个大孢子母细胞能产生多少配子? (3)5 个花粉细胞能产生多少配子? 6

(4)5 个胚囊能产生多少配子? 答案: (1)20 (2)5 (3)5 (4)5 7. 马的二倍体染色体数目是64,驴的二倍体染色体数目是62,请回答: (1)马和驴的杂种的体细胞染色体数是多少? (2)如果马和驴杂种在减数分裂时染色体很少配对或没有配对,是否能说明马-驴杂 种是可育还是不育? 答案: (1)32I+31I (2)由于染色体不配对,不能形成正常的配子,所以不育。 8. 在玉米中,与糊粉层着色有关的基因很多,其中三对是A-a,I-i和Pr-pr。要糊粉层着色,除其他有关基因必须存在外,还必须有A基因存在,而且不能有I基因存在。如有Pr存在,糊粉层紫色。如果基因型是prpr,糊粉层是红色。假使在一个隔离的玉米试验区中,基因型AaprprII的种子种在偶数行,基因型aaPrprii的种子种在奇数行。植株长起来时,允许天然授粉,问在偶数行生长的植株上的果穗的糊粉层颜色怎样?在奇数行上又怎样?(提示:糊粉层是胚乳的一部分,所以是3n。) 答案: 自交当然无色。 杂交: (1)偶数行 ♀ ♂aPri apri aprI AprI aaPrprIi AaPrprIi aaprprIi AaprprIi 由于都有I基 因存在,无色 (2)奇数行 ♀ ♂ AprI aprI aPri apri AaPrprIi AaprprIi aaPrprIi aaprprIi 由于都有I基 因存在,无色 虽然♀配子有两个核(极核)与精核结合,但因显性是完全的,而且两个极核的遗传组成是相同的,所以为了简便起见,只写一个就可以了。 9. 兔的卵没有受精,经过刺激,发育成兔。在这种孤雌生殖的兔中,其中某些兔的有些基因是杂合的。你怎样解释?(提示:极体受精。) 答案: 可能是第一极体参与受精,与卵细胞结合。例如: 7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