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古代文学明清部分复习资料

古代文学明清部分复习资料

古代文学明清部分复习资料
古代文学明清部分复习资料

明代文学所依附的经济背景

1、明代社会

明代建国前后的一个短暂时期,政策比较开明。但在政局趋于稳定后,政策即有变更。严刑峻法,专制独裁,超过历朝历代。文化统治日益严密。由于资本主义的萌芽,加剧了社会两极分化。

2、资本主义因素萌芽

(1)、工商业的发展与城市的繁荣;

(2)、文人士子世俗平民化和商人们的附庸风雅,形成新的读者群;

(3)、文学作品的面貌为之一变:人们的兴趣从“温柔敦厚”的诗教、“蕴藉深长”的意境,转向了平淡无奇却五花八门的世俗人情;

(4)、创作的商品化。

章回小说的文体特征

1、艺术特征:情节连贯,故事完整,意向明朗,头绪避免纷繁,尽量不用倒叙手法,用第三人称叙述。

2、形式特征:散韵结合。其中韵文的安排大致有几个情况:

1)全书开场与收尾有诗或词作结

2)每回开场大都无诗词,但每回结尾多有诗。

3)正文中或插入诗或词。

3、叙事特征:因讲史太长,一部小说遂分为若干章回,每回用单句或偶句作回目,用以概括本回主题。1)大多数章回小说前面有入话。

2)保存讲说的痕迹。

3)在情节关键处戛然而止。

章回小说的渊源

(1)初级阶段:平话。

“评”主要体现在各卷首尾紧要处之开场诗,平话是杂揉历史和传说而成;平话的体制已具后世章回小说的雏形,是供人阅读的书面文学,全书分卷,每卷分细目,已有章回的意思。

(2)中级阶段:累积型小说如《三国》、《水浒》。

题材从俗到雅,思想由浅入深,文学描写从粗略到丰满。

(3)高级阶段:独创型小说如《金瓶梅》

成书方式:完全由作家从生活中选取素材,按照作家的人生观和美学理想对素材进行提炼和编排,文人的独创。

叙事方式:实现了从“讲述”到“呈现”的飞跃。

明初诗歌

高启、刘基、张羽、徐贲,四人均为吴人,人称“吴中四杰”。高启是最有成就的诗人,他的作品抒写时代与个人命运的孤吟,流露出忧郁、苦闷、彷徨、孤独的情绪。刘基的诗作对自己在当时环境中坎坷的生活遭际有所反映。袁凯人称“袁白燕”。有些诗涉及个人身世遭遇,较有真情实感。

刘基其作品中的寓言故事颇有特点,《郁离子》是他的寓言散文集。

台阁体

台阁体指以馆阁名臣杨士奇、杨荣、杨博等为代表的一种文学创作风格。诗文内容大多比较贫乏,多为应制、题赠、酬应而作,题材常是“颂圣德,歌太平”,艺术上追求平正典丽。

茶陵派

成化到弘治年间,文坛有重要影响的是茶陵诗派。茶陵派以李东阳为主,针对台阁体卑冗委琐的风气,李东阳提出诗学汉唐的复古主张。

前七子的代表人物:李梦阳

后七子的代表人物:李攀龙、王世贞

前后七子文学复古的得失与影响

1、重视文学的独立性和对文学本质的新理解。前后七子在复古的旗帜下,为文学寻求了一席独立存在的

地位。在重视文学独立地位的基础上,增强了对文学本质的理解,他们对旧的文学价值观念和创作实践发起了一定的冲击。

2、文学主张与创作实践的距离。前后七子的文学主张与创作实践存在着距离,求真写实的观念并未在他

们的作品中充分体现出来,为数不少而缺乏真情实感的模拟之作影响了他们的创作水准。

3、对后世文坛的影响。前后七子发起的文学复古思潮给后世文坛带来了直接与间接、正面与负面的种种

影响。

唐宋派:

嘉靖年间,文坛有以王慎中、唐顺之、茅坤、归有光为代表的文学复古流派唐宋派。提倡唐宋文风,在当时有着一定的影响。在创作主张上,唐宋派注重文以明道的做法,即使文章贯穿根本六经、直趋“圣贤之道”的内核,明道色彩比较浓厚。他们创作中一些较为成功的作品是一些富有文学意味的篇章。

归有光的散文特点:他的散文长于捕捉日常生活中一些平凡的琐事及普通的人物,状情摹态,细心刻画,寄寓作者真实的生活感受,富有感情色彩。 Eg)《项脊轩志》

李贽:提出“童心说”,认为文章必须真实坦率地表露作者内心的情感和人生的欲望。

公安派:代表作家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性灵说”,提倡独抒性灵,不拘格套。强调真实表现作者个性化思想情感的重要性。公安派以“性灵说”作为文学主张的内核,在创作上注重有感而发、直写胸臆。公安派作家根据生活体验与个人志趣爱好,抒情写景,赋事状物,追求一种清新洒脱、轻逸自如、意趣横生的创作效果。但随意轻巧的风格有时也让一些作品,因过于率直浅俗,破坏了作品的艺术美感。除诗歌之外,公安派的散文创作成就也较高,尤其是游记、传记,多有佳篇。

竟陵派:以钟惺、谭元春为代表。在文学观念上受到公安派的影响,提出重“真诗”,重“性灵”。重视作家个人情性流露,看重向古人学习。追求一种幽深奇僻、孤往独来的文学审美情趣。提倡学古要学古人的精神,以开导今人心窍,积储文学底蕴,客观上对纠正明中期复古派拟古流弊起着一定的积极作用。但他们将创作引上奇僻险怪、孤峭幽寒之路,缩小了文学表现的视野,显示出晚明文学思潮中激进活跃精神的衰落。

竟陵派与公安派:竟陵派一方面继承了公安的派文学主张,另一方面,纠正了公安派一些作品过于率直浅俗,“戏谑嘲笑,间杂俚语”极端,但是竟陵派偏执的将“幽情单绪”、“孤行静寂”这种超世绝俗的境界当做文学的全部内蕴,又将创作引上奇僻险怪、孤峭幽寒的另一个极端。

晚明小品文

在晚明文学发展进程中,小品文的创作占据着一席重要的地位,它代表了晚明散文所具有的时代特色。小品文在晚明时期趋向兴盛。晚明小品文内容题材上的一个显著特点是趋于生活化、个人化,渗透着晚明文人特有的生活情调。晚明小品文创作对后世产生了很大影响,在现代作家文学观念和创作中都有所表现。袁宏道、张岱的作品较好。 Eg《满井游记》(袁宏道)《湖心亭看雪》(张岱)

夏完淳:明末一位杰出的文人,他的诗歌创作成就较高。几社创始人夏允彝之子。代表诗歌有《别云间》。寄寓了诗人强烈的兴亡之感,及立志复国而不甘屈服的坚毅志向。代表文章有《土室馀论》《狱中上母书》《遗夫人书》。

明代四大奇书:《三国志演义》(历史演义)、《水浒传》(英雄传奇)、

《三国演义》成书来源:

1、陈寿的《三国志》及裴松之注为代表的史传文学;

2、魏晋以来民间传说及民间艺人创作的话本、戏曲等说唱文学;

3、作者自己的发挥创造。

《三国演义》作者:“晋平阳侯陈寿史传、后学罗贯中编次”。罗贯中的其他著作:《残唐五代史演义》、《三遂平妖传》,杂剧《赵太祖龙虎风云会》。

《三国演义》版本

1、嘉靖本:《三国志通俗演义》,24卷,240则,每则前有七言单题。为现存最早版本。

2、李评本:《李卓吾先生批评三国志》,简称“李评本”。此本不分卷,将240则合并为120回,目录由单题变双题。有眉批、总批,系叶昼假托,故后人称“伪李评本”。

3、毛本:《三国演义》,清康熙年间毛纶、毛宗岗父子刊本,对“李评本”回目、正文多有修改、增删,正统道德色彩更浓,评点多精辟见解,是三百多年来最流行的版本。

《三国演义》的思想倾向

《三国演义》以儒家政治道德观念为核心,同时也糅合着千百年来广大人民的愿望,鲜明地表现出“拥刘反曹”的思想倾向。其中既有对明君贤相、清平世界的赞美与渴慕,对昏君贼臣、天下大乱的痛恨与厌恶,又有由于最终理想幻灭、道德失落、价值颠倒的惨痛现实所带来的悲怆与迷惘。

(一)明君贤臣理想

1、政治上行“仁政”

2、人格上重“忠义”

3、才能上尚“智勇”

(二)“拥刘反曹”倾向

1、“拥刘反曹”的具体表现:内容上,把刘备写成“仁君”、将曹操写成“奸雄”。结构上,把刘蜀放在首位,而曹魏显居其次。语言上,多称刘备为“皇叔”、“豫州”、“先主”;而对曹操直称其名算客气,多称小名阿瞒,甚至称“贼”、“汉贼”、“国贼”。

2、“拥刘反曹”的思想实质

(1)从官方史学看,“拥刘反曹”表现的是为偏安王朝争正统的封建正统观念。

(2)从民间文艺看,“拥刘反曹”表现的主要是反抗异族、“人心思汉”的民族情绪

(3)从《三国演义》看,“拥刘反曹”既有拥护仁君仁政、反对暴君暴政的人民性,又有不满异族统治、要求“还我大汉”的民族性,还有某些封建正统观念的陈腐糟粕。

(三)道德悲剧意识

用“道德价值”去压制、克服“政治利益”,决定了蜀汉悲剧的不可避免。

刘备悲剧:“仁”辞荆州而备受困扰;“践义”伐吴而造成彝陵惨败。

关羽悲剧:“义”释曹操,认敌为友,贻误战机;傲视东吴,化友为敌,酿成失荆州、走麦城、被擒俘、遭杀戮悲剧。

诸葛亮悲剧:“才”与“德”矛盾而以“德”为先,使事业受阻;“生命”与“奉献”、“天命”与“人事”矛盾而选择后者,“知其不可为而为之”,鞠躬尽瘁,积劳成疾,“出师未捷身先死”。

《三国演义》的人物刻画

“三绝”毛宗岗《读三国志法》:吾以为《三国》有三奇,可称三绝。诸葛孔明一绝也(智绝),关云长一绝也(义绝),曹操亦一绝也(奸绝)。

艺术成就

1、既尊重历史,又不受史实限制的“七三”实虚比例关系,开创了历史演义的体式范例,影响了后代所有的同类小说的创作体式。

2、出色的战争描写——全景军事文学

(1)以斗智为主展开战争描写——战略决策和战术运用、斗智斗勇的结合。把战争写得变化万千,丰富多彩。

(2)全景军事文学

A、描写的是长达百年间的混战局面;战役的全景鸟瞰,战斗场面的特写镜头;

B、有魄力地直接描写了战争的人员构成;

C、着眼于政治写战争,战争的进程始终受政治斗争、外交活动的牵动,不自觉地表现了“战争是政治的继续”这一思想,这正是这部军事文学的厚度所在。

D、举凡三国时代的典章制度、风土人情、轶事秘闻、风情民俗等,都结合战争绘制出来,从而使这部军事文学在文化意义上有了深度。

(3)从史实、从实际出发,写出战争的复杂性,而不把战争简单模式化

(4)叙写战争中,善于将刻画人物与挖掘诗意结合起来,以中和之美跻身于名著。

A、善于写出人物的气质神韵。

B、善于运用造型美来塑造人物。

C、用传奇故事和生动的细节来突现人物的特性。

D、通过特定的情势和氛围烘托人物的精神状态,达到传神的地步。

E、注意英雄勇武气概的前后照应,左右交织,彼此之间相映生辉。

F、对比手法。

3、结构错落有致,章法变通严谨

三国演义叙百年之事,头绪繁多,人事错杂,其叙事章法之妙,组织安排之巧,实属罕见。

4、文不甚深,言不甚俗

三国演义的语言,是浅显的文言,既通俗易懂,又简洁明快。这是作品得以广泛流传、产生巨大影响的重要原因之一。

《水浒传》的作者:施耐庵

《水浒传》的版本繁本、简本。现在一般认为繁本先出。

明末金圣叹又将繁本删削成一个七十回本,保留了最精彩部分,成为最流行的一个本子。(金圣叹腰斩水浒)属繁本系统。

全书结构:珠串式链式结构。结构线索:梁山起义由分散反抗到联合聚义、最后接受招安的全部过程。《水浒传》的基本思想倾向

“忠义”说、“发愤”说、“诲盗”说、“农民起义”说、“投降主义”说、“为市井细民写心”说、“忠奸斗争”说

《水浒传》的思想内容:《水浒传》描写的中心事件,是官逼民反。上自朝廷、下至地方的一批批贪官污吏、恶霸豪绅互相勾结,狼狈为奸,把整个社会弄得暗无天日,民不聊生,老百姓不得不起来造反。着力歌颂了梁山英雄们的“全忠仗义”。接受招安前,他们惩恶除暴、救困扶危;他们在事业最辉煌的时候,争取招安;招安以后,又走上破辽国、征方腊的战场。在作者看来,这些都是梁山英雄们全忠仗义的体现。而梁山英雄最终的悲剧结局,则表现了作者对天下无道的社会现实的极度不平与迷惘。

宋江的人物分析:作为小说中的第一主角,就是忠义的化身。由于他的仗义,他赢得了广泛的拥戴与信任。同时,他又竭力倡导“忠”,即使上了梁山,仍然不忘“归顺朝廷”,最终导致了悲剧结局。宋江的形象,深刻揭示了“忠”与“义”这一对伦理信条之间不可调和的矛盾,揭示了“全忠仗义”并不是拯救现实的良方。

《水浒传》的人物形象与艺术特色

1、《水浒传》成功塑造了一系列英雄人物形象。它善于从人物身份、经历去描写人物性格;善于通过一系列故事情节来塑造人物性格,在类似事件的对比中显示出人物性格的显著不同。体现了中国古代长篇小说在塑造人物时,从类型化写法走向初步个性化写法。

2、在语言风格方面,《水浒传》能娴熟地运用白话来写景、叙事、传神,明快简洁,表现力强。人物语言,也多符合各自身份性格。这标志着我国古代运用白话语体创作小说的成熟,对整个白话文学的发展也具有深远意义。

3、《水浒传》的结构很有特色。前七十回,以聚义梁山为线索将一个个英雄人物串联起来。七十一回之后,就以时间为顺序,写两赢童贯、三败高俅、受招安、征辽国、平方腊,将故事贯串始终。前半部的列记体结构,使一些主要英雄人物的形象得以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

《三国演义》与《水浒》的比较

1、历史演义与英雄传奇。

2、以文运事和因文生事。

3、从特征类型化到个性典型化。

4、辫式结构和链式结构。

5、粗线条的勾勒与精致的细节描写。

6、“文不甚深,言不甚俗”的书面语言。

汤显祖:字义仍,号若士,江西临川人。汤显祖在思想上先后受到罗汝芳、达观、李贽等人的影响,兼备老、庄、儒、佛、心学等多种因素。

“玉茗堂四梦”或“临川四梦”:《紫钗记》、《牡丹亭》、《邯郸记》和《南柯记》

“至情”论:思想核心是反对程朱理学对人性和人的个性的抹杀与摧残。他认为人是有情的,人生也是有情的人生;不仅如此,他还认为世界上的万事万物也都是有情的。他提倡人要有真性情,而反对假道学。他将人自然具有的真情与道学家提倡的“理”对立起来,以情来反对“理”,反对道学家的禁欲主义。至情论就是他创作《牡丹亭》的思想基础

《牡丹亭》的主题是反封建压迫的,不过这种压迫不是一般的政治压迫,而是理学的礼教的压迫,是看不见血污的思想上、精神上的压迫。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1.剧本对女主人公所生活的典型环境作了真实而富于时代特征的艺术描写。

2.剧本准确地、符合生活逻辑地刻画出女主人公杜丽娘的思想性格。

3.杜丽娘和柳梦梅爱情产生和发展的曲折过程及其表现的特殊形式。

《牡丹亭》“以情反理”,表现了对个性自由的追求,反映了一种朦胧的美好的生活理想:一、作品以生动形象表明,男女之情乃是人的本性,是必然要产生的,无论如何封锁、防范、抵御,都不可能杜绝它的萌发。

二、作品以具体的艺术描写强调了至诚的男女之情的巨大力量。它一旦产生,便无法扼杀,不可抑制,能够超越一切。

三、作品以形象的艺术刻划肯定了男女之情的美好和正当性。

四、此外,作品也把爱美之情当作一种人的天然本性,并通过肯定这种爱美本性批判封建理学对美的漠视和毁灭。

《牡丹亭》的艺术特色

大胆而又奇异的想像,就构成了这部浪漫主义戏剧第一个最突出的艺术特色。人物形象各具面貌,刻画得真实细致,特别是发掘出人物内在的精神世界,是《牡丹亭》另一个突出的艺术特色。

根据六支曲解析杜丽娘(附页)

《西游记》的成书

(一)历史上的唐僧取经本事;

(二)向俗讲、民间故事的演变;

(三)《西游记》成书。

《西游记》的主题:

游戏滑稽之作说、双重主题说、两个母题说、明心见性说

《西游记》的多重文化解读

一、从表层结构看,取经之于取经人,乃是一个自我救赎与人格修炼的过程,借由此过程培植人们的自律意识、苦行精神、理性信仰和人格自觉。

二、《西游记》以超人间的形式表现人间诸相,通过“神魔世界”折射“现实世界”的影子。小说以“游戏”的笔墨表达冷峻的思想,在玩世的戏谑中透出愤世情绪。

三、通过对孙悟空与猪八戒形象的塑造来还原被压抑的人性之本来面目,揭示人心的包罗万象,反映了晚明时代思想界对人之本性的重新认识。

《西游记》的艺术成就

1、极幻与极真

袁于令《西游记题词》:“文不幻不文,幻不极不幻。是知天下极幻之事,乃极真之事;极幻之理,乃极真之理。故言真不如言幻,言佛不如言魔。”

2、物性、神性与人性的统一

“物性”:指形象作为某一动植物的精灵,所保持的原有的形貌和习性。

“神性”:这里指动物植物一旦成精变怪,就带有的神奇本领。

“人性”:这里指作者将人的七情六欲赋予神佛妖魔,将其人化。

3、多角度、多色调描绘的形象

《西》已开始打破人物性格单一,好人一切都好、坏人一切都坏的倾向,注意多角度、多色调塑造人物。

4、幽默讽刺与诙谐有趣的风格

1)《西游记》虽不是讽刺小说,却“以戏言寓诸幻笔”(任蛟《西游记叙言》),具嬉笑讽刺、幽默诙谐风格。

2)《西游记》的幽默诙谐有一定的世情情调。胡适说:“正因为《西游记》里种种神话都带有一点诙谐意味,能使人开口一笑,这一笑把那神话‘人化’过了。”(《西游记考证》

5、曲折巧妙的结构

《西游记》共100回,在结构上主要由三大部分组成:

序幕:前7回,大闹天宫

过度:中5回,取经缘起

主体:后88回,西天取经各部分都有其相对独立性,特别是主体部分的取经故事所包括的41个小故事,几乎都可独立成篇。

整部《西游记》可以说是许多短篇小说的连缀与组合,属“短篇加短篇”的线性结构。

5、《西游记》的影响

在《西游记》影响下,明代神魔小说有:由宗教故事演化的《续西游记》、《后西游记》和清代《后西游记》等续书;《西游补》、《天女散花》借续补针砭时事,《西游补》最受称道;《四游记》(杨志和《西游记》、吴元泰《东游记》、余象斗《南游记》和《北游记》);由讲史故事分化的《三遂平妖传》、《封神演义》、《三宝太监西洋记》,《封神演义》最为出色;由民间传说演化的有朱名世《牛郎织女传》、杨尔曾《韩湘子全传》。

“三言”冯梦龙,“二拍”凌濛初

拟话本:明代拟话本也就是明代的白话短篇小说。指明代中后叶文人模拟宋元话本而创作的供案头阅读的短篇白话小说。拟话本之名始见于鲁迅《中国小说史略》,本指宋元间受话本影响而产生的小说,现一般用以称文人模拟宋元话本创作的白话短篇小说。

“三言”包括《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

“二拍”包括《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

“三言二拍”的进步思想倾向

1、反映明代(特别是明中叶后)市民的生活,为研究明代社会提供了丰富生动的史料。历来受到鄙视的工商业者被作为正面人物加以歌颂,表现出许多新的思想意识。

2、描写爱情婚姻问题的作品,表现了反对封建道德、禁欲主义,追求个人幸福和平等爱情的思想,带有人文主义的特点。

3、暴露社会的黑暗腐朽,侧重揭露封建统治阶级的内部斗争和道德的堕落,较少直接正面描写社会阶级斗争。

“三言两拍”的艺术成就

1、拟话本的艺术描写,比宋元话本更加细致、深入。

宋元话本刻画人物,一般是采用粗线条的勾勒方式。拟话本则比较注意刻画人物的个性特征,因而所塑造的人物更加具有形象与典型性。它刻画人物的个性特征,首先是充分展开了细节描写。通过人物具体的言行与详尽的活动过程,深入地表现人物的思想性格。

2、拟话本刻画人物的人性特征,还表现在它充分展开了心理描写。

我国古典小说对人物的思想活动,一般是借助人物的言语,行动来表现。如宋元话本《碾玉观音》而拟话本却是比较详尽地直接描写人物细微复杂的内心活动。

3、拟话本的成功作品,也象宋元话本那样以情节取胜,通过情节的发展来表现人物的思想性格以及人物所处的客观环境。但拟话本的情节更为丰富,安排组织得更为严密,完整。作者不但注意情节的起伏高潮,而且讲究情节的交叉穿插和前后照应,因此作品的篇幅一般都加长了。

世情小说《金瓶梅》

《金瓶梅》的艺术成就与地位:

1、变奇为常,从神到人,“寄意于时俗”。

2、由美到丑,从歌颂到暴露

3、从故事到人物,变单色调、特征化为杂色调、立体化。

4、从线性结构到网状结构。

5、从雅变俗,多用市井语、家常口头语。

6、《金瓶梅》的影响世情小说到清代形成多元化格局。

《金瓶梅》的悲剧意义:不仅在于它接触了当时社会的基本矛盾,反映了当时的时代特征,也在于它客观地表明了晚明涌动着的人性思潮,当还没有找到新的思想武器去冲击传统禁欲主义的时候,人的觉醒往往以人欲放纵的丑陋形式出现,而人欲的放纵和人性的压抑一样,都在毁灭着人的自身价值。

《封神演义》

1、《封神演义》是《西游记》之后最著名的神魔小说,约产生于隆庆、万历年间。作者许仲琳。作品所写武王伐纣的故事在民间早已流传,宋元讲史话本有《武王伐纣平话》,但本书多是作者的创造。

2、《封神演义》托古讽今,假借历史事件曲折地反映了社会现实;同时通过神魔斗法的描写,宣扬了宿命论和“三教合一”的思想。作品表现了对封建社会暴政的批判,对仁君仁政的向往和追求,在当时有一定进步意义。人物是封建政治、道德标准的体现,大都是概念化的,语言也嫌呆板拖沓。

神魔小说有:《四游记》、《续西游记》、《三宝太监西洋记通俗演义》

熊大木的《北宋志传》,它把南宋以来流传的杨家将故事定型化了。小说写北宋初年杨业一家世代坚持抗辽的事迹,着力渲染了杨业、杨六郎、穆桂英等的英雄形象,谴责专权误国、破坏抗敌事业的奸臣。忠君思想和封建迷信思想很突出。艺术比较粗糙,文学价值不高。

清代社会状况:

清初指顺治、康熙、雍正统治时期,清中叶指乾隆、嘉庆至鸦片战争以前的时期。

1、清王朝继承和发展了中央集权制度使之更加完备和强化,形成极端专制的封建统治,逐步建立起一个国势强大的统一的封建国家。

2、康熙、雍正时期是经济恢复和发展的时期。乾隆时期,经济文化发展到顶点,明后期出现的资本主义萌芽又有所发展。

3、乾隆中叶以后朝政日益腐败,阶级矛盾日益激化。农民起义和少数民族起义相断爆发,沉重打击了清朝统治者,同时加深了统治阶级的内部矛盾。

清初至清中叶的文化思想状况

1.清代文学思想领域统治严密。清王朝采用各种措施加强思想控制,在大兴文字狱,施行高压的同时,推崇程朱理学,笼络知识分子。

2.民主主义进步思想在斗争中有新的发展。清初进步思想家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等,对封建社会进行了切中时弊的批判。乾嘉学派在文禁森严的情况下,逐渐放弃了顾炎武等清初学者的治学精神,走上为考据而考据的道路。戴震对程朱理学进行了尖锐批判,其思想有明显的初期民主主义的色彩。

清初至清中叶的文学概况

清代文学呈现出一种集大成的景观,各种文体都再度辉煌,取得了很高的成就。清代文学的主要收获在小说和戏曲。

1、小说创作在明代的基础上取得杰出成就,对封建社会作了更深入的剖析,艺术表现形式和手法具有新的特色,出现了《聊斋志异》、《儒林外史》、《红楼梦》等不朽名著。小说评点方面有金圣叹、张竹坡、毛宗冈的评点。

2、戏曲方面出现了《长生殿》、《桃花扇》等传世杰作。乾嘉时期,昆剧渐趋衰落。梆子、皮黄等新的声腔和剧种蓬勃兴起,形成了百花争艳的局面。地方戏的勃兴标志着我国戏剧进入新的时期。

3、清代诗文的整体成就虽然不如唐宋,但超过了元明。清初的诗文反映社会动乱、人民苦难,抒发亡国之痛。故国之思,刚健清新,成绩斐然。作家中有顾炎武、归庄、吴嘉纪、屈大均等遗民诗人,有仕清的钱谦益、吴伟业。清朝的统治日趋巩固以后,诗歌的现实性、战斗性逐渐减弱,复古倾向逐渐抬头。

4、诗歌方面先后出现了神韵派、格调派和肌理派。词的方面有阳羡派、浙西派和常州派。

散文方面有桐城派。这些流派虽然在当时颇有影响,但又普遍缺乏创造精神。清人对前人的诗文作了大量认真的整理,在诗歌散文的理论总结及在小说的评点上,都有卓越建树。

5、讲唱文学繁衍出许多新的品种。讲唱文学繁衍出许多新的品种。主要有弹词、鼓词、子弟书等。弹词主要说唱才子佳人的爱情故事,主要作品有《天雨花》、《雨生缘》等。鼓词多说唱铁马金戈的战争故事,代表作品有《呼家将》等。子弟书是鼓词的一种,故事多由明清小说、戏曲改编而成。苏州派:明末清初集中在苏州地区的一批戏曲作家,思想倾向、艺术风格相近,形成了一个戏剧流派,后人称之为“苏州派”。代表人物是李玉。他们关注并积极地反映现实生活,其剧作密切联系舞台实际,戏剧性强,对昆曲及地方戏的演出有较大影响。苏州派剧作家除李玉外,主要还有朱素臣、朱佐朝、毕万后、叶雉斐、丘园、张大复等。其中,朱素臣成就较高,著有传奇十九种,以《十五贯》影响最大。

李玉:代表作《一捧雪》、《人兽关》、《永团圆》、《占花魁》(合称为“一人永占”)。也有《万里圆》、《清忠谱》等时事剧和《千钟戮》、《牛头山》等充满时代精神的历史剧。其中,《清忠谱》是李玉最优秀的代表作。

李渔的戏剧理论

李渔在戏剧理论方面的著作较有价值。所著《闲情偶寄》中的“词曲部”和“演习部”提出了比较系统的戏剧理论,其特点是注重舞台演出效果;密切联系当时戏剧创作和演出实际,富有针对性。

《长生殿》思想内容

1.借李杨故事,歌颂了真挚的、生死不渝的爱情,表现美好的爱情理想。

2.涉及了当时比较广泛的社会矛盾,对帝王后妃的奢侈享乐生活和朝政的腐败,都作了一定程度的揭露和批判。

3.曲折地表达了作者的民族意识,表现了反对民族压迫和民族投降的思想倾向。

《长生殿》的艺术成就

1、《长生殿》是昆曲高度艺术成就的代表作品。作者既是诗人又通音律,所以《长生殿》曲辞与声律俱佳,文情与声情并茂。曲词清丽流畅,有浓厚的抒情色彩,是一部出色的诗剧;音乐方面也有新的发展突破。

2、《长生殿》在戏曲结构上取得的成就较高,关目布置、场次安排相当出色。如上卷一方面描写李杨爱情的发展,一方面表现社会政治的演变,两条线索并行发展,两类场次互相交替,形成鲜明对照,取得强烈的戏剧效果。

《桃花扇》的思想内容

1、《桃花扇》是以复社文人候方域和秦淮名妓李香君的爱情故事为线索,反映南明弘光王朝兴亡的历史剧。作者的创作意图是探索明亡的经验教训,反映明三百年基业“隳于何人?败于何事?销于何年?歇于何地?”以期“惩创人心,为末世之一救”。

2、《桃花扇》用艺术形象再现了南明王朝覆亡的历史,揭露了南明统治集团的腐化堕落,集中而完整地反映了南明统治集团的内部矛盾(奸佞专权、藩镇内讧),从而提示出南明覆亡的阉党余孽乃是导致亡国的罪魁祸首。

《桃花扇》的艺术成就

1.中心线索的设置

2.情节的埋伏照应

3.人物形象的塑造

文言小说在唐传奇之后,虽代有创作,续有发展,但其光芒为同时白话小说所掩。《聊斋志异》的问世,带来了文言小说的中兴。

《聊斋志异》的思想内容

《聊斋志异》虽以神鬼怪异为主要内容,却同传统的志怪小说有很大的不同,创作目的并不在张扬神道,也不是单纯博人博己愉悦的游戏之作或消闲之作,而是一部充满现实生活血肉的抒发孤愤之作。

1、抨击黑暗政治,揭露封建统治阶级的罪恶。如:《梅女》《席方平》《红玉》《窦氏》

2、歌颂青年男女纯洁真挚的爱情。这类作品在《聊斋志异》中数量最多,成就也最高,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3、揭露讽刺科举考试制度的腐败和弊端。这类作品提出的是现实生活中的一个人才问题。

4、热情歌颂普通人的种种美德和情操。蒲松龄虽然生活在黑暗腐朽的社会中,但他不仅看到生活中的污浊和罪恶,而且看到光明和希望。

5、带讽刺意义的训诫故事。

《聊斋志异》的艺术特色:

1、形式上兼采众体之长

2、大胆奇异的艺术想像。

3、曲折奇峭引人入胜的情节艺术。

4、诗情浓郁的意境创造

5、雅洁明畅的语言艺术

《儒林外史》是一部以知识分子为中心古代讽刺小说,这一题材的长篇小说在小说史上还从未出现过。

《儒林外史》的中心内容:写科举考试,功名富贵,主要写与科举考试有关的儒林人物。以及与此相关或由此派生的其他人物的活动,广泛地揭露出世风的堕落和丑恶黑暗的社会面貌。

1、小说批判的锋芒首先针对科举考试制度,写出了它的不合理、腐败和由此造成的封建士子追求功名利禄的空虚丑恶的灵魂。

2、《儒林外史》对科举制度揭露和批判还在于它生动地表现出功名富贵的思想不仅影响和腐蚀封建士子,而且广泛地影响到社会的各阶层,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形成了一种追名逐利、虚伪欺诈的普遍的社会风气。

3、揭露和批判官场的腐败和政治的黑暗。

4、对封建道德虚伪残酷的揭露。

《儒林外史》的艺术成就

1、《儒林外史》打破了传统通俗小说靠紧张的情节推进的通常模式,按生活的原貌描绘生活,写出生活本身的自然形态。它把目光从奇人奇事转向现实社会普通人的日常生活,展示了一幅幅的社会风俗画。

2、《儒林外史》所写的人物更切近人的真实面貌,通过平凡的生活写出平凡人的真实性格。人物摆脱了类型化,而有丰富的个性。

3、《儒林外史》改变了传统小说中说书人的评述模式,采取了第三人称隐身人的客观观察的叙事方式,让读者直接与生活见面,大大缩短了小说形象与读者之间的距离。

4、《儒林外史》将讽刺艺术发展到新的境界。它的讽刺是真实的,“无一贬词,而情伪毕露”,讽刺是婉曲的而又锋利的。

《红楼梦》的版本大致可分两个系统:

1)脂本系统的抄本。八十回。这些抄本都附有脂砚斋等的评语,故称“脂评本”。现已发现的脂评本达十余种。

2)一百二十回本。最早的是程伟元用活字排印的本子,一般依先后次序分别称为“程甲本”、“程乙本”。此后出现许多版本,但都和程式本相同。

《红楼梦》的思想内容:

《红楼梦》全书是以贵族青年贾宝玉、林黛玉和薛宝钗之间的恋爱婚姻悲剧为中心,描写了贵族之家贾府的日常生活及其内外错综复杂的矛盾,揭露了封建社会末期种种骇人听闻的黑暗和罪恶,对封建社会和封建统治阶级作了全面有力的批判,小说极其生动地展示出这个贵族之家及其所寄生的封建社会已经全面腐朽,不可避免地将要走向衰亡。

《红楼梦》的艺术成就

1.艺术地表现生活的整体性。

《红楼梦》的作者十分注意完整地把握和反映生活。他是在生活的全部丰富性和复杂性的基础上描写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悲剧,并揭示其深广的社会内容的。

2.结构上的宏伟、完整和严整——书中虽然描写了众多的人物和纷繁的生活场面,但人物的交替、情节的交换、故事的运行却浑然一体。

3.细节描写的丰富和深刻—于细微处见精神。

《红楼梦》的细节描写,精雕细刻,却不露丝毫人工斧凿痕迹,十分真实自然;同时含意丰富、深刻,却出以平常,能于小中见大,细中见深。

4、人物描写的生动性和丰富性——摹一人一人活现纸上。《红楼梦》里的人物没有类型化的缺点,总是个性鲜明,各具面目。同一阶级或同一阶层的人,即使有相同或相似的身份地位,也都表现出不同的性格特色。有时候作品通过一个琐碎的细节,就能非常细致地表现出不同人物性格的细微区别。由于作者处处从生活的整体出发去刻画人物,因而写一个人物,常常起到一种互相关联的映射作用,而不只具有一个方面的意义。

5.准确、洗练、流畅、自然的语言。

语言风格跟整部作品的艺术风格和谐一致,显得朴素自然,明快流畅,含蓄深厚。不论刻画人物,描写环境,叙述故事,作者很少用夸张的语言,华丽的词藻,而是普普通通,平平淡淡,有的犹如家常絮语,却在普通中寓深刻,于平淡中见神奇,使读者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临其境。这正是曹雪芹的语言艺术超过任何一部中国古典小说的地方,是《红楼梦》卓越的艺术创造的一个重要方面。

顾炎武论诗主性情,反对模拟,提倡“文须有益于天下。”他的诗歌多围绕抒发民族感情和爱国思想的主题,反清复明和坚守气节是其诗突出的色调。

黄宗羲论诗称“情者,可以贯金石,动鬼神”,强调诗写现实。注重学问,推崇宋诗。诗歌感情真实,沉著朴素,具有爱国精神和高尚情操。

王夫之认为情是诗歌艺术美的本质所在,诗歌必须以情动人。表现孤愤是其诗的突出内容。

钱谦益诗歌强调时代、遭遇和学问的重要性,建立起“诗有本”的真情论。主张转益多师,兼采唐宋,广收博取,推陈出新,对补救明七子模拟盛唐与公安、竟陵的粗疏草率、幽深孤峭,确立有清一代诗风。所作诗歌叙事抒情,各体兼擅,尤工近体,七言律诗情词怆恻,沉雄苍凉,入杜堂奥,学得神髓。

吴伟业诗歌主题:黍离之痛,痛失名节。以唐为宗,五七言律绝具有声律妍秀、华艳动人的风格特色。最大贡献是七言歌行。

梅村体:吴伟业吸取元、白诗歌的写法,重在叙事,辅以初唐四杰的采藻缤纷,温庭筠、李商隐的风情韵味,融合明代传奇曲折变化的戏剧性,在叙事诗里独具一格。梅村体的题材、格式、语言情调、风格、韵味等具有相对稳定的规范,以故国怆怀和身世荣辱为主,又突出叙事写人,多了情节的变化。代表作《圆圆曲》。

神韵说:是康熙时期诗坛的领袖王士禛提出的,他论诗提倡神韵,推崇唐诗中王孟韦柳“山水清音”一派,追求一种言语之外的意趣和韵味,崇尚清远含蓄的审美境界。他的诗歌内容多为描写山水风景和朋友间的酬赠,一些七言绝句写得委婉含蓄,格调清新,体现了他的所谓“神韵”意趣。神韵说的提出,从文学发展趋向来看,标志着清初现实主义诗风的逐渐削弱和转变。

格调说:由清康乾年间的沈德潜所倡导。“格调”渊于严羽,主张思想感情是形式格调的决定因素。主张创作有益于温柔敦厚“诗教”,有补于世道人心的“中正和平”的作品,故而归之于有法可循、以唐音为准的“格调”。因此其诗论具有维护封建统治的色彩,有一定保守性。而其创作多为歌咏升平、应制唱和之类。但另一方面他也提倡“蕴蓄”、“理趣”、诗的化工境界及重视作品主导作用等具有审美理论价值的有益观点。

肌理说:翁方纲主张“以肌理为准”,要求把思想内容(义理)同组织结构(文理)、学问材料(肌理)统一起来,提倡作诗以学问为根底,以考据入诗,显然是清代提倡经学和乾嘉学派影响下的产物。

性灵说:袁枚继承公安派,主张诗歌表达性灵,抒写真情实感和个性,反对格调派的模拟盛唐和肌理派的卖弄学问。其诗多抒写个人的生活感受和思想情趣,语言明畅,纵横奔放,表现新颖,风格灵巧清新,

表现了一定的革新精神。

阳羡派:阳羡派是清初派,主要活动在顺治年间和康熙前期。此派的创始人是陈维崧,为江苏宜兴人,而宜兴古称阳羡,故世称阳羡派。阳羡词人崇尚苏轼、辛弃疾,词风雄浑粗豪,悲慨健举,尤以陈维崧最为突出。当时在陈的周围还聚集了一批与之风格相近的词人,如曹贞吉、万树、蒋景祁等,相互唱和,一时颇具声势,为清词的中兴作出重要贡献。阳羡词派的余韵还波及后世,清中期的蒋士铨、洪亮吉、黄景仁等都受其影响。

浙西词派:浙西词派是清代代前期最大的词派,影响深广。其创始者朱彝尊及主要作都是浙江人,故称之。该词派其他主要作家还有李良年、李符、沈皞日、沈登岸、龚翔麟。随着清朝统一全国,走向鼎盛,阳羡派悲慨健举、萧骚凄怨之声,渐成难合形势要求的别调异响,以朱彝尊等为代表的浙西词派顺应太平,以醇正高雅的盛世之音,播扬上下,绵亘康、雍、乾三朝。

常州词派:张惠言有感于浙西词派题材内容的狭窄,论词强调比兴寄托,反对无病呻吟和单纯咏物的作风,比较注重思想内容,是常州词派的开创者和代表词人。词风微婉沉郁,有时却又流于隐晦。常州派因其代表人物张惠言是常州人而得名。他编辑的《词选》,对清词体格的变化很有影响。

“清初三大家”侯方域、魏禧、汪琬

桐城派:方苞是桐城派的开山祖,提出著名的“义法”主张。“义”即“言有物”,指文章的中心思想;“法”即“言有序”,指文章的形式技巧。要求文章的内容与形式必须统一是桐城派散文理论的基础。《望溪文集》刘大櫆是桐城派的中坚,着重探讨“神气”、“音节”、“字句”的关系。《海峰诗文集》

姚鼐是桐城派散文理论的集大成者。他提出了“义理、考据、词章”三者合一,把文章分为“神、理、气、味、格、律、声、色”八种要素,又要求将文章的格律声色和神理气味结合起来。他按照这套理论编选的古文选本《古文辞类纂》流传很广。《惜抱轩全集》

古代文学史(二)重点整理精品

【关键字】历史、政治、情况、道路、方法、条件、成就、传统、认识、矛盾、体制、大力、密切、充分、整体、和谐、透明、健康、合作、配合、提升、统一、发展、建设、提出、发现、研究、规律、特点、突出、情绪、理想、思想、力量、成果、地位、精神、要素、基础、环境、体系、制度、特色、标准、结构、主体、秩序、反映、力度、关系、分析、提倡、包容、倡导、形成、丰富、坚持、创新、提高、转变、深化、规范、多方面、规范化 古代文学史(二)复习资料 名词解释: 建安七子:曹丕《典论·论文》称孔融、陈琳、王粲、徐幹、阮瑀、应玚、刘桢为“七子”。 竹林七贤:三国时期曹魏正始年间(240-249),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王戎及阮咸七人,常在当时的山阳县(今河南辉县、修武一带)竹林之下,喝酒、纵歌,肆意酣畅,世谓竹林七贤。 建安风骨:建安文学基本上继承了汉乐府和古诗十九首直抒胸臆、言情务尽的传统,但许多诗中又采用了比兴手法,是诗歌形象鲜明又耐人寻味,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正因为建安文学有这些特点,在整体上呈现出了一种刚健悲凉、清峻通脱的格调,后人称之为建安风骨。正始之音:指魏晋玄谈风气。出现于三国魏正始年间。当时以何晏、王弼为首,以老庄思想糅合儒家经义,谈玄析理,放达不羁;名士风流,盛于雒下。世称正始之音。正始之音是正始时期的诗人,政治理想落潮,普遍出现危机感和幻灭感。 三曹:曹操、曹丕、曹植。曹操古直悲凉,曹丕便娟婉约,曹植文采气骨兼备。 永明体:魏晋以来,中国音韵学有了新的发展,在南朝永明年间,周颙发现汉字有平、上、去、入四种声调,同时对音韵很有研究的学者沈约用四声叠韵的原理来研究诗歌中的音韵配合,指出八种声病必须

中国古代文学史复习资料

中国古代文学史复习资料大全(袁行霈版) 第一编先秦文学第一章上古神话 一.熟读 《精卫填海》、《夸父逐日》、《鲧禹治水》、《黄帝擒蚩尤》、《女娲补天》、《后羿射日》、《共工怒触不周山》。 二.解释: 1、神话 2、神话的历史化 三.填空 1、我国古代保存神话最多的著作就是? 《山海经》。 2、神话的主要内容包括创世神话、始祖神话、洪水神话战争神话、发明创造神话。 3、中国著名的四大神话就是 :女娲补天、共工触山、后羿射日与嫦娥奔月 ,它保存在《淮南子》中。 四.简答 1、神话所蕴涵的民族精神就是什么? 2、神话的主要思维特征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五.论述 根据您所阅读的神话故事说说中国古代神话的主要内容(不少于500字)。 第二章《诗经》 一.背诵与默写篇目:《关雎》、《氓》、《采薇》、《蒹葭》。 二.解释:1、风雅颂 2、赋比兴 3、四家诗 三.填空 1。它收录了我国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约500 年间的 305 篇作品。 2、《诗经》本来只称《诗》 ,或连其诗篇数称“诗三百“,后世儒家尊之为《诗经》。 3、《诗经》就是按风、雅、颂三类编排的,一般都认为它们就是根据音乐的不同来分类的。 4、《诗经》共有等十五“国风”,共篇。 5、《诗经》中的“雅”分与 ,前者有篇,后者有篇,共篇。 6、《诗经》中的“颂”包括颂、颂、颂,它们分别有篇、篇与篇作品,共40篇/ 7、汉代传习《诗经》的有四家,它们的最早传授者分别就是与。现在流传下来的就是 ,这就就是我们现在读到的《诗经》。 8、《诗经》的旧注本,最重要的就是《毛诗正义》与《诗集传》。《毛诗正义》就是西汉毛亨传,东汉笺,唐疏。《诗集传》就是南宋注的。 9、《诗经》的内容可以归纳为6个方面,它们就是与。 10、《诗经》的艺术特色,从、、等三个方面进行了归纳与论述。 11、《诗经》的表现手法,前人总结概括为、、,它们与、、合称为诗之“六义”。朱熹有三句话解释《诗经》的表现手法,其原文就是“” ,“” ,“”。 12、《诗经》中的周民族史诗主要保存在《大雅》里,按其所记述的事件的时间先后,依次为、、、与 5篇。 四.简答 1、《诗经》就是怎样编定成书的?《诗经》中作品的年代与作者情况如何? 2、您同意“孔子删诗”的说法不?为什么? 3、《诗经》主要包括了哪些方面的内容?就是举代表作品进行说明。 4、《诗经》反映周民族发祥、发展的史诗有哪几篇作品?请简述它们的内容。 5、《七月》一就是诗怎样描写奴隶的痛苦生活的?

中国古代文学史重点整理

填空: 1.诗经是西周至春秋的诗歌总集。 2.现今所见《诗经》共305篇 3.诗经的流传:(三家诗)汉代鲁人申培所传的《鲁诗》,齐人辕固生所传的《齐诗》和燕人韩婴所传的《韩诗》古文学派毛亨传的《毛诗》,流传至今的为《毛诗》。 4.《毛诗序》说:“故诗有六义焉,一曰风,二曰赋,三曰比,四曰兴,五曰雅,六曰颂。” 5.西周前期的作品最值得重视的是五篇歌咏周族始祖和先公先王的诗:《大雅》的《生民》《公刘》《绵》《皇矣》《大明》。 6.《国语》以记言为主。 7.《孟子》为语录体散文。其文学成分表现在叙事和抒情两个方面。 8.《赋篇》的作者是荀子. 宋玉有《九辩》一篇 9.屈原的作品有:《离骚》《九歌》《天问》《九章》《远游》《卜居》《渔父》。 10.九歌的篇目和祭祀的对象:《东皇太一》(天神)、《云中君》(云神)、《湘君》、《湘夫人》(湘水之神)、《东君》(日神)、《大司命》(掌管寿命的神)、《少司命》(掌握子嗣的神)、《河伯》(河神)、《山鬼》(山中之鬼)、《国殇》(阵亡将士之魂)和《礼魂》(送神总曲)。 11.五四运动以后的研究者常称这些西周以前的诗为周族的史诗. 12.《春秋左氏传》,简称《左传》。它与《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统称“春秋三传” 13.汉代文学领域得到了大规模拓展,最引人注目的是赋。赋分为抒情小赋和体物大赋两类 14.司马相如《上林赋》《子虚赋》班固《两都赋》张衡《二京赋》 15.汉代文学在诗歌上的进展最重要的是五言诗的兴起和叙事诗的产生、发展 16.现存汉代最早的抒情赋是贾谊的《吊屈原赋》 17.汉武帝的《秋风辞》是第一篇中国文学史上抒写人生的本然情绪 18.枚乘《七发》大赋的开始 19.西汉中期的体物大赋作家除了司马相如外,最值得注意的是王褒。他的《洞箫赋》是我国历史上第一篇专写音乐的作品 20.贾谊最著名的是《过秦论》和《论治安策》 21.晁乘的政论文《论贵粟疏》 22.《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上到传说中的黄帝,下至汉武帝时期,共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列传,总共一百三十篇。本纪是全书的大纲。指导思想是黄老思想《史记》的写作目的是“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中国古代文学史笔记整理

先秦文学 上古传说文学 神话基本特性: 1、神话都就是想象的或幻想的。 2、神话就是远古人类对所观察与经历的自然界或社会现象的解释与说明。 3、神话反映了远古人类解释自然并征服自然的愿望。 4、神话只能产生在史前的远古时代。 我国神话系统 (一)创世神话《开天辟地》、《女娲造人》 (二)自然灾害神话精卫填海、夸父逐日、后羿射日 (三)战争神话皇帝大战蚩尤 神话主要特征: 1、无论就是战胜自然力为主的神话,还就是战胜人间罪恶为主的神话,都紧紧围绕着人都生存这个主题。 2、神话中的人物都充满着昂扬的斗志,神异的能力与英雄气概。 3、不论就是哪一类神话都熔铸着浓烈的情感,塑造了鲜明的形象,表现出丰富的想象力。 神话对后世文学发展的影响: 1、神话的艺术规则为为后世文学的发展提示了方向。 2、丰富多彩的神话作品,成为后世文学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题材源泉。 《诗经》 《诗经》的社会人生内涵: 1、婚恋诗 2、抒发多种人生感慨的诗 3、政治讽喻诗 4、史诗及其她

《诗经》的文学成就: 1、抒情与写实的统一 2、赋比兴的表现手法 3、四言诗的典范 4、章法结构(重章复沓)与语言特色(质朴畅达,词汇丰富,双声叠韵连绵词与叠字的大量运用) 先秦散文 我国古代第一部历史文集就是《尚书》,它以记言为主。 《左传》的叙事艺术: 它就是春秋时期最具文学色彩的历史散文,其文学色彩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1、富有文学表现力的剪裁功夫 2、采用全知叙事视角 《左传》的写人艺术: 叙写历史时注重刻画人物,许多人物形象都性格鲜明。 1、以言语,行为表现人物性格特征 2、把人物置于矛盾冲突的环境中营造 《左传》的辞令艺术“ 《国语》,我国第一部国别史。约前1000年到前440年 《战国策》铺排纵姿的文学特色: 1、铺张辩丽,夸饰恣肆的风格 2、把握对方心理,循循善诱,以情理服人 3、引譬设喻,善用寓言

古代文学史复习题简答题及答案修订稿

古代文学史复习题简答 题及答案 集团文件发布号:(9816-UATWW-MWUB-WUNN-INNUL-DQQTY-

二、简答题 1、简述《庄子》“三言”的创作方法。 《寓言》篇自称其创作方法是“寓言十九,重言十七,卮言日出,和以天倪。”《天下》篇说“以卮言为曼衍,以重言为真,以寓言为广。”这就是“庄子三言”。寓言,即虚拟的寄寓于他人他物的言语。重(读音chóng或zhòng)言,有两种解释:一是解释为是重复、增益之言;另一解释为借重之言,即引用长者、尊者和名人的言语,来证明己言,以便被他人接受。这些名人言语,基本都是虚构的。卮(zhī)言,即出于无心,自然流露的语言,这种言语层出无穷,散漫流衍地把道理传播开来,并能穷年无尽,永远流传下来。庄子阐述他的哲学思想、政治观念、人生理想等,不是用抽象的概念表述和理性的分析,而是运用形象思维的方法,把他的思想融入到一个个寓言、神话、虚构的人物故事中,把枯燥的哲学思想讲得趣味盎然,让读者去领悟体会其真谛。 2、《史记》的抒情性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史记》的抒情性主要表现在: (1)在写人叙事中寄托着爱憎好恶的感情。即“寓论断于序事中”(顾炎武《日知录》),在冷静客观的叙述中,渗透着作者的思想感情。(2)通过夹叙夹议的手法,表达作者见解和抒发感情。这一写法以《伯夷列传》、《屈原列传》、《游侠列传》为代表。 (3)创造性地运用了“太史公曰”的论赞体,直接对历史人物、历史事件予以评价,其中有相当一部分具有很强的抒情性。

3、简述苏轼记叙文的特点。 苏轼的记叙文包括传记文、碑传、山水游记、亭台堂阁记等,在苏文中艺术价值最高,最富有独创性。其传记文善于用所写对象日常生活中的素材和细节刻画其个性,以突现奇人异才的高风亮节。他的游记文,往往将叙事、抒情、议论结合得水乳交融,具有深厚的人文精神,表现手法灵活多变,吸收其他体裁的表现方式(如赋体、问答、赞颂之类),从而使体式为之一变。写景记游,融入诗情雅趣,无不脍炙人口。苏轼是继柳宗元之后大量创作山水游记的作家,他的游记不仅记叙、描写、议论并重,而且议论成分占的比重较大,往往凭借议论给文章辟出新的境界。 4、简述“讲史”话本的体式特征。 (一)篇幅较长,分卷分目。一般均有四、五万言,最长的《五代史平话》有十多万字,有的话本因为篇幅较大,所以要分卷分目。 (二)都有“开场诗”和“散场诗”。 (三)采用断代编年的方法叙述历史。讲史话本大多按朝代断限,依据正史中的朝代兴衰的帝王将相的历史活动为主要内容,采取按年目顺序的讲叙方法。 (四)语言多为半文半白,以讲说为主。语言比较质朴粗糙。 5、简述《三国演义》“七实三虚”的艺术构思。 章学诚批评《三国演义》。所谓“七分实事”,是指作品的主要框架、主要人物、主要事件是按照史书记载的真实情况来设计和组织安排的,

(完整版)中国古代文学史2_期末复习重点

1建安风骨:是人们对建安大时期美学风格的概括。如刘勰在文心雕龙中所说:观其时文,雅好慷慨,良由世积乱离,风衰俗怨,并志深而笔长,故梗概而多气也。指作品内在的“雅好慷慨”的品格,和语言表达上简练刚健的方式相结合,而形成的艺术风貌。代表人物“三曹”(曹操、曹丕、曹植)、“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 2建安七子: 指东汉末建安时期曹氏父子之外的七位著名诗人。他们是,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七子”之称,始于曹丕所著《典论·论文》,其中以王粲陈旧最高 3宫体诗: 盛行于南朝梁陈时期的诗体,宫体之称始于梁简文帝萧纲时,作为永明新体诗的“新变”,内容,内容上不独以“止乎衽席之间”“恩极闺房之内”为主。形式上也有“清辞巧制”“雕琢蔓藻”代表人物萧氏父子,庾信等 4初唐四杰:初唐时期诗坛上出现的以“文章齐名天下”的四位杰出诗人,他们是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又称“王杨卢骆”。他们在诗歌创作上,大大扩大了诗歌创作领域与题材,并把诗歌从宫廷引向市井,从京都引向边塞荒漠。在艺术上有博大之象。对唐诗发展有巨大推动作用。他们有着相同的审美追求,起着继往开来的作用。他们的诗文各有特点,王杨擅于五言律诗,卢骆长于七言歌行 5竹林七贤:识见于世说新语。任诞。魏晋之际的文学七个代表作家,常集于竹林之下,故名竹林七贤。以阮籍嵇康文学成就最高,七人分别为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王戎及阮咸。 6大历十才子:十才子最初见于中唐诗人姚合的极玄集。其中包括十才子为李端、卢纶、吉中孚、韩翃、钱起、司空曙、苗发、崔洞(一作峒)、耿湋、夏侯审。其主要创作诗风相像,他们或寄情山水景物或写羁旅之情。 7元和体:是指元、白在元和年间写的次韵相酬的,穷极声韵的长篇排律,以及杯酒光景间感叹自身遭遇的小碎篇章,再加之艳体诗在内统称为元和体。形成诗到元和体是体裁变新的局面。 8象外之象:司空图在《与极浦书》中提出的文论诗主张。诗歌创作具有象外之象。其中第一象是诗歌中具体,鲜明所感可言的形象画面。第二象指形象画面中所蕴含的无穷韵味,是无象之象。 9玄言诗:东晋时期出现的一种诗风,代表人物有孙卓,许洵等。理过其辞,淡乎寡味,平典似道德论 10骈文:齐梁时期,骈文是文章的代表。骈偶平整,声韵谐美,用典繁复,辞藻华美,四六句型是其最基本的文体要素。骈文在两汉时期孕育而出。在齐梁时期确立体势,并进入鼎盛期。 11永明体:南朝齐永明年间,沈约等人发现诗歌韵律,以晋宋以来诗歌中对偶形式相结合出现的新诗体,注重对偶,讲求音律,守护四声八病之说,对篇短小,是我国诗歌由古体向近体的过渡诗体,反映了诗歌创作由较为自由发展到讲求格律的必然趋势,代表人物有沈约,谢朓,王融

古代文学史复习资料参考

古代文学史复习资料 填空题 1、魏晋风流:那种具有魅力和影响力的人格美。特点:颖悟、旷达、真率。文 学于魏晋南北朝进入自觉时代。 2、刘勰《文心雕龙》的出现标志着中国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建立了完整的体系。 3、“永明体”:古体诗向近体诗过渡的一种重要形式。 4、曹操:‘《魏武帝集》,文学成就主要表现在诗歌(“古直悲凉”),均为 乐府诗,继承乐府诗“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创作精神。以乐府古题写时事(五言诗为主),具有强烈的现实主义精神,有“汉末实录”之称,《步出夏门行·观沧海》是我国现存第一首完整的山水诗,其四言诗在《诗经》后四百年爆发的绝响。散文方面被鲁迅称为“改革文章的祖师”。 5、曹丕:诗歌具有“便娟婉约”特点,其《燕歌行》为我国第一首完整的七言 诗,所著《典论·论文》是最为完整的一篇文艺理论专著。提出“诗赋欲丽”“文以气为主”的观点 6、曹植:有“建安之杰”之称,文采气骨兼备,《曹子建集》,代表作:《赠 白马王彪》。 7、建安七子:孔融、陈琳《饮马长城窟行》、王粲、徐幹、阮瑀、应瑒、刘祯 《赠从弟》。王粲被誉为“七子之冠冕”他长于辞赋,《登楼赋》,羁旅之愁与怀才不遇。 8、蔡琰:五言《悲愤诗》、 9、竹林七贤:陈留、阮籍(代表作《咏怀诗》八十二首)、嵇康(论说文作家)、 山涛、刘伶(《思旧赋》),阮咸、向秀、王戎 10、陆机《文赋》,提出“意不称物,文不逮意”创作矛盾;“物感说”的思想; 提出“诗缘情而绮靡,赋体物而浏亮”的观点,成为写诗作赋乃至文学创作的重要纲领。 11、太康诗风,陆机、潘岳为代表,特征:“繁缛” 12、左思:《三都赋》,代表作:《咏史》诗八首;开创了咏史诗借咏史以咏怀 道路,这是左思《咏史》成熟的标志。《娇女诗》中国古代儿童诗歌 13、刘琨:“闻鸡起舞”的典故;代表作:《扶风歌》。郭璞:《游仙诗》 14、王羲之:《兰亭集序》。 15、东晋玄言诗代表人物有孙绰《秋日诗》、许询《农里诗》,诗特点“理过其 辞,淡乎寡味”。 16、陶渊明:号五柳先生,其诗总体艺术特征:“自然”;其田园诗的创立在文 学史上第一次雅的文学样式与俗的生活内容的完美结合。主要作品:田园诗《归园田居》;咏怀诗和咏史诗《饮酒》、《拟古》、《读山海经》;行役诗和赠答诗。散文、赋《五柳先生传》《归去来兮辞》。 17、南朝民歌中的抒情长诗《西洲曲》和北朝民歌中的叙事长诗《木兰诗》,分 别代表着南北朝民歌的最高成就。 18、南朝民歌大部分保存在(宋)郭茂倩的《乐府诗集·清商曲辞》中,主要有 吴歌和西曲两类。北朝民歌主要保存在《乐府诗集·横吹曲辞》的《梁鼓角横吹曲》中。 19、鲍照、颜延之、谢灵运并称“元嘉三大家”。

中国古代文学史重点

一、传统神话对我们民族共同心理的作用与思维特征 (一)、共同心理作用 1、深沉的忧患意识 2、厚生爱民意识 3、先民的反抗精神 (二)、思维特征:象征性、隐喻性 1、以己观物,以己感物 2、具体而形象 3、浓厚的情感体验 二、采诗的目的 “王者所以观风俗、知得失、自考正也。” 三、赋诗言志 “赋诗言志”是春秋外交仪式上的一种特殊表达方式。当时真正的职业性外交专家是行人,在传统上是由史官充任的,并有采集诗歌的职责。行人采集诗歌的目的是用于朝廷或其他正式场合的礼仪中。诗歌为巫史行人的职业性修养,“赋诗言志”正反映了这一文化背景。诗歌可用于仪式和谣占,被认为具有神秘启示性,所以,可以通过赋诗来观察个人的意志或命运。 四、断章取义 只截取《诗经》中的某一篇章的诗句来表带自己的意见,而不顾及所引诗篇的原意,或指不顾全篇文章或谈话的内容,孤立地取其中的一段或一句的意思。指引用与原意不符。后来比喻征引别人的文章,言论时,只取与自己意见相合的部分。 五、流传:四家诗 齐之辕固鲁之申培燕之韩婴赵之毛苌 六、变风变雅 诗经学名词。原出自《诗·大序》:“至于王道衰,礼义废,政教失,国异政,家殊俗,而变风变雅作矣。”盖指《风》、《雅》中周政衰乱时期的作品,以与“正风”、“正雅”相对。“正”、“变”的划分,不是以时间为界,而是以“政教得失”来分的。凡讥刺时政者皆属“变风”、“变雅”。 七、《诗经》的艺术成就 1、强烈的现实主义精神 2、赋比兴三种艺术表现手法 3、复沓的章法和以四言为主的句式 4、丰富、生动、形象的语言

八、春秋笔法 《春秋》语言之凝练含蓄,历来为人叹赏。所谓“一字见义”的语言特点,其叙事之“微显瘅幽,婉而成章”(《史通·叙事》)也主要得力于此。较之《尚书》,《春秋》已明显地由“佶屈聱牙”一变而为简明含蓄,意味着历史散文的发展和进步。“不虚美,不隐恶,以一字寓褒贬”的语言特点,后世誉之为“《春秋》笔法”。 九、《左传》的文学成就 (1)善于写矛盾冲突,文章有不少富于故事性、戏剧性的情节。 (2)《左传》最突出的成就是长于叙事。其叙事虽尚简,但“其言简而要,其事详而博”。 《左传》记事精妙优美,达到了微而显、婉而辩、简而奥的辩证统一。刘熙所指出:“《左氏》叙事,纷者整之,孤者辅之,板者活之,直者婉之,俗者雅之,枯者腴之:剪裁运化之方,斯为大备。”(《艺概·文概》)。 (3)善于写战事。《左传》之写战争,结构完整,情节精采,运笔灵活,并不局限于正面的战斗场面描写,而能着眼于战争的前后左右;重在描述战争的来龙去脉和胜败的内外因素,以历史家的卓越识见,揭示其前因后果、经验教训,因而波澜起伏、跌宕多姿。并且还以简练形象之笔,描写战争中的人物和事件,绘声绘色。 (4)、善于写人。古之史官,有所谓记言、记事之分。其实往往言中见事,事中有言,机械区分很难,而记言记事皆必记人。《左传》虽以年为经,以事为纬,并非自觉描写人物,但毕竟涉及了形形色色的历史人物。 (5)工于记言,尤长于出色的外交辞令。如《烛之武退秦师》、《齐伐楚鉴于召陵》(末段)、《齐晋鞍之战》等。 十、《战国策》的文学成就 1、善于选取典型而生动的故事情节,开始有意识地刻画人物,从而使其中的许多篇章具有颇为浓厚的小说色彩。 2、善于运用比喻和寓言。 3、辩丽横肆的语言艺术。 (1)敷张扬厉,善用铺陈,长于夸张渲染,在散体中包容着大量的骈辞俪句,具有“辩丽姿肆”,纵横驰骋,沉而快,雄而隽;气势充沛,如江河直下;词锋逼人,似高屋建瓴的特点。这也是战国时期一代文风的重要标志之一。

2020自考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考点练习题及答案(4)

2020自考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考点练习题及答案(4) 一、名词解释 1、《洛阳伽蓝记》:北魏杨衒之著,是一部具有文学价值的地理书、史书。主要记载洛阳佛寺情况,同时记录了众多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材料,此外,作者在描写洛阳寺院的庄严盛大时,也处处流露出抚今追昔的感慨以及怀恋沉痛的心情。叙事简明,文笔清新,以散体为主,间以骈偶句式,是一部有特色的散文著作。 2、《水经注》:北魏郦道元著。相传此书是为汉代桑钦所作的记载全国水道的地理书《水经》所作的注。郦道元引书四百多种,加上自己游历各地、跋涉山川的见闻注《水经》,叙述了许多河流两岸的地理古迹、神话传说和风俗习惯,对各地秀丽的山川作了生动的描绘,文笔简洁精美,具有很高的文学性,对后代山水游记文学有很大影响。 二、论述题 1、北朝时期有哪些重要散文著作,作者是谁? 参考答案:郦道元《水经注》,杨衒之《洛阳伽蓝记》,颜之推《颜氏家训》。 2、南朝时期有哪些重要的散文和辞赋的代表作家和重要作品? 参考答案:宋时谢惠连《雪赋》、鲍照《芜城赋》、《登大雷岸与妹书》、谢庄《月赋》等,齐时孔稚圭《北山移文》、梁时丘迟《与陈伯之书》,吴均《与朱元思书》,以及江淹的《别赋》、《恨赋》、《登楼赋》等。 3、试说说《北山移文》艺术特点?

参考答案:一是成功地运用拟人化手法,赋予北山景物以生命,借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二是运用对比手法刻画人物;三是辞藻华美,情韵兼备,句式整齐,自然流畅。 4、简述《哀江南赋序》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征? 参考答案:是庾信《哀江南赋》的序,是一篇独立的骈文,交待创作缘起,即作赋的背景和原因,概括全篇大意。首段叙自己被羁留北国的怅恨和梁朝覆亡的怆痛,次段叙写自己的危苦,末段悲伤国事。层次分明。 本篇在艺术上有显著特征:一是善于运用大量典故表达在一定历史条件下深刻的思想感情,并在征引旧典的基础上创造了不少切合时事的新典;二是成熟地运用骈偶技巧,使文意纡曲转折毫不板滞,创造了四、六对句的格式,而又杂以散行,写得纵横自如。

【自考】《中国古代文学史一》【简答论述】复习资料整理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简答论述整理 1、神话的基本特征: 2、简述我国古代神话神话与传说的区别: 3、试论我国古代神话对后世文学发展的影响。 4、《诗经》分为风、雅、颂三类的依据及其各自的含义是什么? 5、简述《七月》的内容梗概。 6、试述《诗经》最具影响的两类作品——情爱诗和社会政治诗的内容。 7、分析《诗经》史诗重要篇章的艺术特色。(即《大雅》五篇史诗的主要内容) 8、论述《诗经》的主要文学成就。 9、结合具体作品说明赋、比、兴的含义。 10、简述《老子》的文学价值。 11、简述《论语》的文学特色。 12、简述《墨子》的文章特点。 13、简述《荀子》说理文特色。 14、简述《韩非子》说理文的特点极其寓言的特点。 15、试述《左传》的文学特色。 16、试述《战国策》的文学特色。 17、试论《孟子》文章的主要特点。 18、试论《庄子》寓言特色。(即《庄子》的文学特色) 19、简述《九歌》艺术表现的特点。 20、简述《招魂》的艺术特色。 21、试叙楚辞产生的相关要素。

22、试论楚辞的文体特点。 23、试论《离骚》的思想内容。 24、试论《离骚》的主要艺术特色。 25、试论《九辩》的艺术特色极其与《离骚》思想、艺术上的异同。 26、概述《谏逐客书》的主要特点。 27、简述贾谊散文的代表作及其特点。 28、简述晁错散文的代表作及其特点。 29、论述《史记》描写人物的艺术特点 30、简述贾谊骚体赋的创作特点。 31、简述枚乘开创大赋体式的《七发》及其特点。 32、简述《天子游猎赋》所代表的汉大赋的主要特点。 33、论述杨雄大赋的创作特点。 34、论述王褒《洞箫赋》在咏物赋发展中的地位。 35、论述班固《两都赋》。 36、论述张衡在赋史上的作用和地位。 37、试叙汉乐府民歌的思想内容。 38、试叙汉乐府民歌的艺术特色。 39、试叙《古诗十九首》的艺术成就。 40、试叙《古诗十九首》的时代背景及主要内容。 41、简述曹操诗歌思想内容及创作成就。 42、简述曹丕诗歌的特点。 43、简述王粲诗歌艺术特点。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期末复习资料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期末复习资料 第一编:先秦文学 1、神话的分类:1.创世神话2.始祖神话3.洪水神话4.战争神话5.英雄神话6.发明神话 神话的艺术特色:1.深重的忧患意识2.将人神化,重视人的社会性3.体现了先民的抗争精神 2、《诗经》风雅颂:一般认为是所用音乐的不同作分类依据:“风”,指各地不同的音乐;“雅”,是正声,是王朝统治地区的音乐;“颂”是宗庙祭祀用的舞曲。 3、《诗经》赋比兴:赋是《诗经》中运用最多的表现手法。它可以是直接叙事,也可以是直接的刻画描写,还可以是直言其志或直抒胸臆。比,一般说就是比喻。兴与诗歌情思相关时,一般会起到烘托氛围或与诗歌意义发生某种联系的作用,如《关雎》。 4、《诗经》的审美价值 1.淳朴自然的艺术风格。 2.赋、比、兴的表现手法。 3.优美自然的语言和形式:重章叠句的章法结构,以四言为基本句式,但又参差变化,比较灵活,节奏鲜明,音韵谐恰,有天然的音乐美感。词汇丰富、大量的双声叠韵的连绵词和叠字,增加了诗歌的韵律美。 4.反映生活、干预现实政治的创作倾向。 5、《诗经》对后世的影响 1.现实主义精神。 2.赋比兴的艺术手法和诗歌意象的创造。 3.负面影响:开启了庙堂粉饰太平、歌功颂德的文学先河。 6、屈原作品:《九歌》(11篇)、《九章》(9篇)。 7、①楚辞文体的一般特点 以《离骚》、《九歌》等为代表的典型样式。在诗风、体式、语言上均具有某些共同特点: A. 从诗风言,想象丰富,铺排夸饰,是楚辞的共同特征。 B. 从体式言,楚辞较之《诗经》,篇幅极大增长,句式也由四言为主变为长短不拘,参差错落。 C. 就语言说,楚辞多用楚语楚声,多写楚地风物。 ②与楚辞相关的楚文化要素 楚辞与楚文化关系密切,可从以下几方面来看: 1)楚辞的产生,与楚声、楚歌有直接联系。 2)楚辞的产生与楚国民间“巫歌”关系密切。 3)楚辞充满楚地风物的描写,使用着道地的楚地方言,自不待言。 8、《离骚》的思想内容 《离骚》是屈原自叙生平的长篇抒情诗,他的情感和思想都熔铸在其中。 1)“美政”理想和深沉的爱国情感。 屈原洞察诸侯争霸的形势,提出了他的“美政”理想,衷心希望祖国强盛独立。即便遭际不平,祖国的独立和强盛,也始终是屈原最为关心的事。强烈的爱国感情使屈原决定以死殉国。这是《离骚》最令人感佩的主题之一。 2)追求理想九死不悔的坚韧品格和疾恶如仇的批判精神。 对于“美政”理想,屈原九死不悔;对于奸佞群小,他无情抨击。表现屈原对理想的不懈追求和对奸佞小人的批判蔑视,是《离骚》的一个主要内容。这种爱憎鲜明的精神品格,给人留下了难忘的印象。 9、试论《离骚》的主要艺术特色。 一、浓烈的激情和奇幻的想象。《离骚》前半回顾往事,追忆身世、理想和遭遇,基本是写实,但那些比兴手法铺叙夸饰自己的美好品质的诗句,已具有奇异想象的特色;后半写对未来道路的探索,则更是火一样的浓烈激情、忠贞深沉的爱国情感,通过奔腾飘逸、上天入地的想象淋漓尽致地喷发出来。 二、洁纯美、独立不屈的抒情主人公形象。高贵的出身,崇高的理想,峻洁纯美、独立不屈的人格,及其异常浓烈的情感,构成了抒情主人公超凡脱俗的完美想象,具有象征意味,表现了这篇抒情长诗的精神实质。 三、比兴手法的拓展。它把《诗经》片段的比兴发展成为长篇诗歌中比兴的连续使用,还把《诗经》那种喻象、喻体各自独立的单纯比喻合二为一。在《诗经》基础上拓展的寄情于物、托物抒情的表现手法,形成了我国文学中著名的香草美人的托喻手法的传统,影响深远。 四、结构特点。全诗都围绕着,诗人忠贞不渝的故国情感和追求崇高理想九死不悔的精神来谋篇布局的。前半部分回顾历史,实写,后半部分对理想之实现的探索,虚写。 五、形式和语言特色。既采用了民歌形式,也汲取了散文的笔法,成为一种句式长短不拘、韵句散语相间的新的文学表现形式。《离骚》后半表现诗人的思想活动,往往设为主客问答,铺排描写。语言丰富多彩、双声叠韵比比皆是。 10、屈原在文学史上的影响 1.作为爱国志士深受后人景仰(推动了爱国主义文学的形成、发展)。 2.奠定了浪漫主义(想象与夸张)诗歌的传统。 3.创造了骚体文学的样式与技巧(楚辞体:句法参差灵活,结构富于变化,吸收民歌手法,打破四言体的格局) 11、(1)《尚书》是我国第一部历史散文集。 (2)《春秋》:是鲁国的编年史(微言大义) (3)《左传》编年史,作者左丘明。1.民本思想2.赞扬开明政治,揭露残害人民的暴政、暴君以及统治者的败得丑行3.局限性:过分强调礼制,等级观念很深,对旧制度的崩溃表示惋惜 《左传》的文学特色。 一、文学性的剪裁和历史事件的故事情节化。二、刻画人物性格神形毕现,有立体感。三、生动的场面描写和传神的细节描写。四、善于叙写外交辞令,理富文美。 (4)《国语》第一部国别史,以记言为主。 (5)《战国策》铺排纵恣,国别史。一)纵横家的思想:1.崇尚计谋策略。2.重视名位利禄。3.重视审时度势。 二)文学色彩:1.叙写事物,铺张凌厉。2.说理论事,纵横驰骋。3.塑造了许多具有鲜明个性的人物形象。4.叙事记人,情节曲折,富于故事性。5.善用寓言譬喻,而不引《诗经》《尚书》。 (6)《吕氏春秋》文学特征《吕氏春秋》文章一般比较短小,以事实说理,平实畅达,不求华丽。其最大成就,是它创作了近300则丰富多彩的寓言故事。

中国古代文学史二重点大题

中国古代文学史二重点大题 简答题 1、简述欧阳修文章风格方面的特点。P31 2、简述柳永词中的女性形象特点。P54 3、简述柳永对慢词发展的贡献。P55 4、简述苏轼散文的艺术成就。P62

5、简述苏轼诗歌以理趣见长的特点。P67 6、简述黄庭坚的诗歌理论主张。P78 7、简述黄庭坚诗歌的艺术特色。P80 8、简述周邦彦词集大成的艺术特色。P90 9、简述李清照对婉约词风的发展。/李清照词的艺术特色。P99 10、简述诚斋体的艺术特色。P112

11、简述陆游诗的思想内容。P123 12、简述辛弃疾词排遣苦闷的方式。P137 13、简述辛弃疾对词风的开拓。P139 14、简述元杂剧衰落的原因。P193 15、简述关汉卿杂剧的艺术成就。P205

16、简述《西厢记》戏剧矛盾设置的特点。P212 17、简述《梧桐雨》的思想倾向。P216 18、简述马致远杂剧的艺术风格特征。P220 19、简述元杂剧中历史剧前后期的不同思想倾向。P227 20、简述元散曲的艺术表现力。P234

21、简述《琵琶记》戏剧结构的艺术特征。P248 22、宋元话本小说中爱情小说的思想艺术成就。P270 23、简述《三国演义》三虚七实的艺术特点。P17 24、简述《水浒传》的主要思想倾向。P25 25、简述《水浒传》在情结结构上的艺术特征。P33 26、简述宋濂散文艺术成就。P36

27、徐渭《四声猿》的艺术特色。P54 28、简述汤显祖的戏曲思想。P67 29、简述《金瓶梅》在小说发展史上的意义。P89 30、简述归有光散文的艺术特色。P108 31、简述公安派的文学主张及意义。P110

汉语言文学 古代文学史 唐宋复习

古代文学唐宋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 1、上官体:唐高宗后期,介于贞观、龙朔年间,以上官仪为代表的新的诗风。上官体风格绮错婉媚,重视诗的形式技巧,追求诗的声辞之美,上官仪对诗歌体制的创新,主要体现在体物图貌的细腻精巧方面,其诗冲淡了齐宋诗风的浮艳雕琢,缺乏慷慨激情和雄杰之气。 2、山水田园派:盛唐兴起的一个诗歌流派,在陶渊明以来的田园诗和谢灵运以来的山水诗的基础上,偏重于写山水风光和田园生活,大多表现自然之美和闲适心情,偶尔反映农家现实生活。所作以五言为主,风格多清淡恬静,具有较高的艺术技巧和审美价值。代表诗人有储光羲,裴迪,丘为等,而以王维,孟浩然为首,故后世又称王孟诗派。 3、边塞诗派:盛唐兴起的一个诗歌流派,其诗长于七言,特别是七言歌行,善于描写边塞风光和战争生活,表现征人思妇的思想感情,大多具有爱国感情和进取精神,显示浓厚的生活气息,风格多慷慨悲壮。代表诗人有,王昌龄,王之涣,王翰,崔颢等,而以高适,岑参为首,故后世又称高岑诗派。 4、新乐府:即“新题乐府”,相对古乐府而言,指的是一种用新题写时事的乐府诗,不再以入乐于否作标准,新乐府诗创始于杜甫,为元结,顾况等继承,又得到白居易,元稹的大力提倡。 5、新乐府运动:中唐时期,由白居易,元稹等倡导的,以创作新题乐府诗为中心的诗歌运动,是中唐革新思想在诗坛的反映。李绅对新乐府运动有很大的推动作用,张籍,王建也创作了不少新乐府诗。 6、古文运动:广义上是一场以复兴儒学为号召的政治革新运动,狭义上是指中唐

贞观年间以韩愈柳宗元为领袖的一场以倡导古文,谋求政治核心的文学革新运动,争取文体挣脱骈文的桎梏,旨在谋求文体文风文学语言等方面实行变革的散文革新,它带来了散文创作的大繁荣,造成了中国古典散文发展的又一个高峰,扭转了六朝至唐初骈文统治文坛的局面,在散文的思想和艺术发展上取得了重大成就。 7、唐传奇:唐代文人短篇小说的统称,指在前代志怪小说和史传文学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文言小说,传奇作者更注重作品的审美价值,注重小说愉悦性情的作用,形成作章好奇有意为小说的特点情节完整,生动曲折,注重刻画人物性格,反映更加复杂的社会内容,标志着我国文言小说发展到了成熟阶段。“传奇”一词始于元缜的《莺莺传》。 8、花间词派:西蜀词派,以韦庄为首。最推崇晚唐诗人温庭筠。花间词得名于后蜀赵崇祚编的《花间集》,最早的文人词总集,收录唐五代词人、温庭筠、韦庄等十八家词 500 首,花间词大多反映的是“花间尊前”的娱宾遣兴之作,在内容上转向闺阁情怀及内心世界,风格上轻柔艳丽,崇尚雕饰,追求婉媚,形成了缛彩轻艳的花间词风。 9、西昆体:是以《西昆西州唱集》而得名,宋初形成的一种新的诗风,代表作家有杨亿刘筠钱惟演等。其写诗的目的是历览遗编,研味前作,揖其芳润,发于希慕。更迭唱和,互相切靡。西昆集中的诗雕润密丽,音调铿锵。效仿李商隐诗的诗风,对仗工整,用事深密,文字华美,呈现出整饬、典丽的艺术特征。同时由于专门模仿而徒得其华丽的外表而缺乏内在的气韵,缺乏创新,没有自成一家的气概。 10、江西诗派:出现在南宋后期,得名于吕本中《江西诗社宗派图》,这些作家

00539中国古代文学史二自考知识点汇总

00539中国古代文学史二-目录 第五编宋代文学 第一章北宋初期文学 1.柳开、穆修是宋代古文运动的先驱 2.宋初诗歌的白体、昆体、晚唐体 3.“白体” 4.王禹偁的诗文创作及其对宋初文风变革的贡献 5.《西昆酬唱集》 6.杨亿的生平 7.杨亿、钱惟演、刘筠最能代表西昆体风格 8.西昆体 9.晚唐体 10.西昆体诗歌的一般特色 11.林逋诗歌的特点 12.晏殊的生平 13.《珠玉词》 14.晏殊词的创作特色及其在词史上的地位 第二章欧阳修与北宋诗文革新 15.欧阳修的生平 16.欧阳修在诗文革新运动中的领袖地位 17.《秋声赋》的艺术特点 18.欧阳修散文的艺术特点 19.欧阳修诗歌的艺术特点及其开拓性 20.欧阳修词的艺术特点 21.欧阳修的文学成就和贡献 22.梅尧臣的生平 23.苏舜钦的生平 24.梅尧臣、苏舜钦是开创宋诗风格的重要作家 25.梅尧臣诗歌的主要内容和艺术特点26.苏舜钦诗歌的风格特征 27.王安石的生平 28.王安石词《桂枝香》[金陵怀古] 对词境的开拓 29.王令诗歌的特点 30.王安石散文的特点 31.王安石诗歌的创作成就 32.王安石的文学创作成就 33.“三苏” 34.曾巩散文的艺术风格 35.苏洵散文的特点 36.苏辙散文的特点 第三章苏轼的文学成就 37.苏轼的生平 38.苏轼议论文的写作特点 39.苏轼记叙文的艺术特点 40.苏轼散文的总体特色 41.“东坡体” 42.苏轼诗歌的题材类别 43.苏轼诗歌分前、后期 44.苏轼诗歌的主要内容 45.苏轼诗歌的艺术特色 46.苏词的超旷高远襟怀 47.苏轼的“以诗为词”对词体革新 的贡献 48.苏词对题材的拓展及其意义 49.苏词的创作风格 50.苏轼对词体发展的贡献 第四章黄庭坚与江西诗派 51.黄庭坚的生平 52.“山谷体” 53.黄庭坚诗歌的题材内容 54.黄庭坚的诗歌创作主张及其艺术 特色 55.黄庭坚词作的艺术特点 56.江西诗派的“一祖三宗” 57.“后山体” 58.“简斋体” 59.陈与义诗分前、后期 60.陈师道“后山体”的艺术特征 61.陈与义前期诗歌的艺术特点 62.陈与义后期诗歌的艺术风格 63.“简斋体”的艺术独特性 第五章柳永与北宋词坛 64.北宋词分为三个发展时期及各期 代表词人 65.柳永的生平 66.柳永词的题材内容及其对词境的 开拓 67.柳永对词体的开拓 68.柳永词的艺术特点 69.柳永对宋词发展的贡献 70.秦观的生平 71.晏几道的生平 72.贺铸的生平 73.秦观词作的艺术特点及其在宋词 发展中的作用和地位 74.晏几道词作的艺术特点 75.贺铸词作的艺术特点 76.周邦彦的生平 77.周邦彦词的集大成 78.周邦彦词作的艺术成就 79.“易安体” 80.“樵歌体” 81.李清照的生平 82.朱敦儒的生平 83.李清照词分前、后期 84.李清照词论的主要内容 85.李清照词作的艺术特色 86.朱敦儒词作的艺术特点 第六章辛弃疾与辛派词人 87.辛弃疾的生平 88.“稼轩体” 89.辛词题材内容的主体及其多样性 90.辛词的艺术成就及其词史地位 91.张元幹的生平 92.张孝祥的生平 93.陈亮的生平 94.张元幹词的特点 95.张孝祥词的特点 96.陈亮词的特点 97.刘过词的特点 第七章陆游与南宋中期诗文 98.“中兴四大诗人” 99.陆游的生平 100.陆游散文的特点 101.陆游诗歌创作的三个时期及各期 的主要特点 102.陆游诗歌对江西诗派的扬弃 103.陆游词作的特色 104.陆游诗歌的艺术成就及其多样风 格 105.“诚斋体” 106.杨万里的生平 107.范成大的生平 108.杨万里的“活法”诗 109.“诚斋体”的艺术特色 110.范成大田园诗的艺术特点 111.朱熹的生平 112.朱熹诗歌的特点 113.朱熹散文的特点 114.南宋中叶散文之两派 115.南宋各体散文的一般特征 116.南宋“小品文”概况 第八章姜夔与南宋清雅词派

中国古代文学史知识点整理

古代文学史(唐~清整理) 一·<唐> 诗歌诗词:诗 初唐(618~713): 两大诗派1、以上官仪和杜审言、宋之问等宫廷文人为代表。他们总结了齐梁以来在诗歌声调、韵调、对仗方面积累的经验,明确了古近体的界限,对律诗的定型及繁荣发展做出贡献。 2、以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陈子昂为代表。他们的入主诗坛,标志着中下层文人打破了宫廷文人的一统天下。批判六朝文学,主张言志抒怀,咏叹人生。诗风:绮丽婉转,不脱六朝;刚建清新,启迪盛唐。 两大乐府诗名篇:刘希寿《代悲白头翁》、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盛唐(713~765): 两大诗派1、王、孟山水田园诗(清丽的疏淡的笔墨,描绘题咏山水田园。抒情寄趣,多用五言古体和律体) 2、高、岑边塞军旅诗 3、其他特色诗歌(王翰、王昌龄、李颀、崔颢、祖咏等其他个性特色诗歌) ▲两大诗人:1、李白(以澎湃雄放的气势、奇特瑰丽的想象、清新自然的语言、飘逸不群的风格,抒写拯物济世的怀抱,揭露社会政治的黑暗,反应民生的苦难,藐视权贵,反抗礼教,成为反映盛唐时代精神风貌的一面镜子) 2、杜甫(忧国伤时,谴责战乱,哀恤民瘼,善于把时代的灾难、民生的涂炭和个人的不幸结合起来,用典型事例反映现实,形成“沉郁顿挫”的风情) 中唐(766~859): 与盛唐相比的变化:其一,内容上现实主义倾向有所加强,题材有所拓宽,如揭露商贾渔利,反映南国风情,描写男女爱情,总结历史教训的题材增多。其二,形式上流派众多,风格各异。其三,表现手法更加丰富,如以文为诗,以议论为传,以律调入歌行,用传奇的手法叙事写人等。 两大诗派1、元白新乐府运动及轻俗平易诗风(元稹,白居易,张籍,王建等主张发挥诗歌的美刺作用,干预现实。以俗为美,反映了市民阶层的审美心理,成为当时影响最大的流派) 2、韩(愈)、孟(郊)、李贺等奇崛险怪诗风 3、其他特色诗歌:大历诗风(大历十才子;刘长卿、韦应物等)刘禹锡、柳宗元 晚唐(860~907):唐代诗歌衰微时期 两大诗人(小李杜):1、杜牧(评记史诗,针砭时政的怀古咏史诗,《泊秦淮》)2、李商隐(深于寄托,巧于比兴;用典精工巧妙;语言精炼,注意锤炼实词,选择虚词,运用叠词) 两大倾向:1:重艺术的司空图、韩偓、韦庄等2:多讽喻的皮日休、聂夷中、杜荀鹤等。

《中国古代文学史》复习资料

一、填空、选择 1、乐府:汉代一种音乐机构的名称。它的主要职责是收集民歌、制曲、演唱等。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人们把汉乐府机关所保存的诗歌也称"乐府”,所以乐府就成了一种带有音乐性的诗体的名称。 2、神话的出处:劳动起源说、宗教起源说。 3、关于《诗经》的常识:(1)诗经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收集了从西周初期至春秋中叶大约500年间的诗歌305篇。先秦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2)《诗经》按照音乐性质的不同来划分,分为风、雅、颂三类。风:即音乐曲调;雅:指朝廷正乐;按音乐的不同又分为《大雅》31篇,《小雅》74篇。颂:是宗庙祭祀的乐歌和史诗。(3)“赋,比,兴”手法的表现手法。赋,即铺陈直叙;兴,即触物兴词,也就是借助其他事物为所咏之内容作铺垫;比,即比喻之意。 4、现存最早的七言诗是:曹丕的《燕歌行》 5、第一个精细刻画山水景物的诗人是:谢灵运 6、《春秋》是鲁国的编年史。 7、《冯谖客孟尝君》出自《战国策》 8、枚乘的《七发》是汉大赋形成的标志之作。 9、宋人郭茂倩的《乐府诗集》将乐府诗按音乐的不同分为12类。 10、贾谊政论文的代表作是《过秦论》 11、《史记》有70列传 12、乐府的扩充和发展是在汉武帝时期

13、《白马篇》的作者是曹植 14、称《古诗十九首》“,一字千金,惊心动魄”的是钟嵘 15、写“东临碣石,以观沧海“的是曹操 16、《蒹葭》选自《诗经·国风·秦风》,名句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蒹葭》是一首情景相生的爱情诗,诗歌通过对实际情景的描写和对想象、幻想的描述,淋漓尽致地表达了主人公对恋人的强烈爱慕之情。 二、名词解释 1、神话:神话是上古先民通过幻想以一种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对自然现象和社会生活所作的形象描述和解释,用虚幻的想象表现了先民们征服自然、战胜自然的强烈愿望和乐观主义、英雄主义精神,是人类早期不自觉的积极浪漫主义艺术创作。它是原始文学的一种重要样式,是后世文学艺术的重要土壤和武库。 2、“楚辞”:“楚辞”的名称,始见于《史记?酷吏列传》。其本义是指楚地的言辞,后来逐渐固定为两种含义:一是诗歌的体裁,一是诗歌总集的名称。从诗歌体裁来说,它是战国后期以屈原为代表的诗人,在楚国民歌基础上开创的一种新诗体。从总集名称来说,它是西汉刘向在前人基础上辑录的一部“楚辞”体的诗歌总集,收入战国楚人屈原、宋玉的作品以及汉代贾谊、淮南小山、庄忌、东方朔、王褒、刘向诸人的仿骚作品。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