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创造性科研人才培养中若干问题的思考

创造性科研人才培养中若干问题的思考

创造性科研人才培养中若干问题的思考
创造性科研人才培养中若干问题的思考

创造性科技人才培养中若干问题的思考

纪念“五四”运动82周年前夕,在武汉分院团委联合综合办、人事处、研究生教育基地进行的第一届“十大优秀青年”表彰中,我们欣喜地看到,得奖的20名同志中,有17人已经取得或在读博士、硕士学位,他们无论在学习还是工作中都取得了骄人的成绩,这对我们研究生培养可以说是有力地鼓舞和鞭策。今年4月,中科院院长路甬祥院士在全院人事工作会上专门指出:研究生培养工作,包括中国科技大学和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是创新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强调这不光是一支研究生队伍,也是充满活力的青年研究人员队伍,是一支生力军,在导师的指导帮助下,他们是最富有创造性的群体。这一重要论述不仅为我们今后的工作指明了方向,而且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此,联系多年来研究生培养的工作实际,有几点思考与同仁们切磋。

一、立足科学院优势,实施培养名牌战略

中国科学院是我国建立的第一个全国性科学技术机构,长期以来受到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五十多年来,经过几代人的艰苦奋斗、励精图治,已经发展成为可与世界科技界平等对话的科学研究中心、人才培养中心和高技术产业中心。

这里拥有一支训练有素、善于攻坚的高水平科技队伍,具备精良的仪器设备、明确的研究方向和广泛而频繁的国内外学术交流氛围,承担国际前沿和国家大型、综合型科研项目,取得了以世界瞩目的“两弹一星”、人工合成牛胰岛素、哥德巴赫猜想为代表的众多科学顶尖的、获得了显著经济和社会效益的研究成果。当今在贯彻科教兴国和可持续发展战略中,落实江泽民同志关于“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发展的不竭动力”的指示,中科院又创造性地进行国家知识创新工程试点,并开局良好,现正进入全面推进阶段。可以说,当前科学院依然堪称科技国家队,并不断步入新的辉煌,这对于研究生发展更是难得的机遇。

依托于科学院的科研优势和良好的声誉,就可以吸引最优秀的学生学习,而科学院的声誉和优秀学生又能吸引高水平的科学家来工作,优秀学

生与高水平的导师就会吸引更多的经费支持。这样的良性循环是不同国家、不同类型一流院校共同的特色。因此,我们必须倍加珍惜和爱护科学院经过多年积累和奋斗所创出的声誉和品牌,积极实施研究生培养的名牌战略,以“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为统一的办学实体,充分发挥科学院培养高层次人才的优势,确立以培养博士生为主的教育目标,大力探索教育与科研结合的新机制和新模式,努力提高培养质量,聚八方英才,造创新栋梁。

二、加强导师队伍建设,发挥四个主要作用。

导师肩负教书育人的神圣使命,高质量的指导教师队伍是保证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关键。建设一支基础扎实、知识面广博、思想活跃、既富开拓精神又具严谨学风的导师队伍,是实现研究生教育发展目标的基本条件。教师和学生作为教育主客体的两个方面,在强调学生主体的今天,教师的主导作用丝毫不能忽视。

传道。科学研究是一个求真的过程,探求事物的本来面目,获得真理性认识,首要的是必须牢固树立实事求是的精神。唯实求真、严谨求实应是科研人员的基本道德规范。作为师长应当灌输学生这种思想,强调用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做学问,通过指导学生一丝不苟地做实验、查阅文献、分析数据、归纳推理、撰写论文等,严格地将这种精神渗透到各个环节,并贯彻始终,坚决摒弃虚假、浮夸之风。对学生中出现的问题,应及时、严肃加以纠正,使之逐渐形成严谨的科学学风和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这不仅对科学研究本身至关重要,对学生来讲更会受益终身。

授业。教师自身要不断提高学术水平,掌握国际动态,了解本学科领域的发展水平和发展趋势,要能够把学生引导到学术前沿领域,注意方向的新颖性,并根据学生的素质和特长,为其正确选题,及时适当指点,并在各个关键点上把关,争取在某一处有所突破,形成创新点。创新是科学研究的灵魂,在世界科技迅速发展的今天,谁抓住了创新,谁就掌握了主动权。因此,创造性人才的培养是我们教育工作的核心,作出创新性工作是我们追求的目标。我们必须遵循教育基本规律,在培养过程中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因材施教,通过启发诱导,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导师在指出研究方向后,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勇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锻炼和提高

科学研究能力。

育人。“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人才的成长是一个逐步发展、循序渐进的过程。我们培养的高层次人才,是未来的学术带头人,除科研业务上有较高的水平外,其人文素质和政治素质上有相应的要求。对成功的科学家而言,学术技术水平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道德和人品。许多蜚声中外的杰出学者无不注重“为学”与“为人”的统一,被人们誉为“道德文章,堪称楷模”,他们的人格魅力对青年后学有极大的感召力。然而,立德树人不是一蹴而就的,导师在这方面负有重要责任,要通过自己的一言一行为人师表,潜移默化,让学生从中受到影响,明白精神境界多高,学问就能做到多深的道理,树立对人类、对民族命运的关注和责任意识,形成高尚的人格要素和健康的心理素质。

融情。师生情是人生情感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师生相处的数年里,教师把长期积累的知识、技能、思维方法、科研手段倾囊而授,学生在指导下水平不断提高,“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双方不仅教学相长,更是情感交融。因此,老师要尊重学生的思想和见解,学生更应虚心向老师学习和请教,在前人的积累和创造基础上求得更大发展。同时情感也是维系人才的重要因素。在激烈的人才竞争中,我们不可能提供发达国家同样的优厚物质条件,除了靠爱国主义唤起对事业的责任感、提供必要的条件待遇外,还要靠创造良好的内部环境,以融洽的情感来吸引人,让培养出来的人才能够植根于祖国的土地上,投身于我国的科技事业之中。

三、注重科研能力培养,提高学生创新素质。

研究生培养归根结底是培养一种素质的过程。这种素质概括而言,就是独进行从选题、实验、分析直至完成论文报告这一系列工作的能力,它是研究生教育的精华所在。诺贝尔奖获得者,晶体X射线衍射的先驱布拉格(William Larewance Brogg)有句名言:“科学中要紧的事情与其说是发现新的事实,不如说是寻找出考虑这些事实的新思路。”这一论述,同中国传统说法授人以“鱼”或“渔”的问题如出一辙,就是说,要使我们培养的研究生成为富有创造精神的科学家的后备军,最重要的是培养他们独立从事开拓性研究工作的能力。同时要着力培养研究生气质,一个人尽管有才能,

但如果没有创造的热情和欲望,也难在科研上有所创新。这里着重谈一下研究生能力培养。

培养研究生对某一领域的综合分析能力。我们培养的是高层次人才,特别是博士生毕业后要成为某一学科领域发展的带头人,在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一定的相关学科知识外,同时具备对本学科前沿领域的研究现状和发展的跟踪与分析能力非常重要。在实践中,通过选定研究课题,让学生阅读最新的文献,写出介绍这一领域的综述性论文,一方面经过研究分析了解本领域的发展态势,熟悉先进的科学思想和方法;另一方面可以激发他们发挥自身的开拓和创新精神,鼓励他们提出新的学术观点和思想,提高研究能力。

培养研究生参加学术活动的能力。杨振宁教授曾说:“在科学研究中,如果没有与别人的合作与交流,只是埋头钻研,视野不开阔,在科学的研究道路上,就难免有局限性,还容易发生偏差。”因此,研究生加强学术交流,既是交流能力的培养,也是科学研究本身的需要。培养途径上,一是可以通过听国内外专家国际前沿领域工作的学术报告,使学生不单扩大知识面,更重要的是从高水平的学术报告中体会他人是如何重视实验,如何分析数据和创造出新概念的,从中汲取营养。二是让研究生尝试自己做学术报告,按照国际会议的标准方式和时限,让学生认真准备,用英语做口头报告,由教师打分、其他学生评判。三是让研究生在读期间参加1-2次国内外(大型)学术会议,提交学术论文,亲身经历大的场面。四是采取联合培养的方式,选送博士生到国外大学和研究机构学习、进修。这样可以扩展眼界,活跃思想,提高研究生进行学术交流尤其是参加国际交流的能力。

培养研究生实验动手能力。自然科学,除纯粹推理以外,是通过严密、精确的实验来揭示自然的规律。只有通过实验,才能获得科学的结论;也只有在实验过程中,才能激发研究者的“灵感”,萌发新的思路。因此,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是进行科研的必备能力,只有通过大量的、细致的实验技术性的工作才能够养成。而具备较强的实验能力、掌握多种实验技能和先进的实验手段,就能在未来的研究工作中有较强的适应和发展能力。

培养研究生论文写作能力。基础研究的成果主要体现在高水平的论文上,研究生的学位论文是一套系统的科学研究训练,从选题到答辩,包括一系列互相衔接的环节。而学位论文的创造性又是论文科学价值的生命线,因此选择意义重大的前沿课题是关键之一,同时这又是导师指导作用的重要体现。当然在论文选题上,博士生与硕士生的区别之一是导师留给国内外博士生更多的自选余地。博士生在自主地调研、思考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开题报告,提出不同的选题方案,与导师商讨确定。同时导师要教给学生创造性思维和科学研究的方法,以及论文写作的规范和技巧。凡是在国内外同行关注的前沿课题的成果,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都有相当高的录用率。对于研究成果被发表的准备步入科学殿堂的青年研究生而言,将是一个莫大的推动,对其今后的成长无疑将起重要的作用。

四、规划学位课程设置,形成系统新颖特色。

多年来,中科院研究生教育和培养上实行教育与科研相结合的模式,在科研活动中强化研究生的独立工作能力和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同时运用科学院所特有的校-所结合的优势,通过多年的实践,总结出了一整套具有特色的两段式培养方式,为国家培养了一大批既有宽厚的理论基础,又具有很强的科研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的高级人才。然而必须看到,蓬勃发展的信息时代对人才的认知结构和素质有着更高的要求,作为培养研究生具有高水平科学研究能力的基础的学位课程设臵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研究生阶段通过学位课程的学习,掌握了宽厚的基础知识和系统的专业知识,才有可能站在学科前沿,作出高水平、创造性的科研成果。硕士生课程包括本学科最主要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实验课程;博士生课程包括进入学科前沿所必须的理论课程,以及反映本学科最近成果和最新进展的内容;选修课包括拓宽和加深专业基础所需的一级学科及相关交叉学科的基础理论。研究生阶段特别是博士生需要具备坚实的专业知识和广博的相关学科知识,需要形成完善的知识结构。研究生的课程应当是讲授、研究和讨论并重,无需规定太死,要跟踪国际前沿学科,不断增加新的选修课程。新的前沿课程也不是教师掌握了再教给学生,而是发挥群体力量和借助于校内外、国内外学者协助,共同学习掌握,探索新知识、新理论

和新方法。可通过开设“学科前沿选讲课”和“专题研讨课”,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讲课,全体教师、研究生共同探讨,从而开阔视野,增长知识,相互启发,形成良好的学习气氛。

研究生课程除教师讲授外,还应特别强调教师指导学生大量阅读专业文献。因为任何一项科学研究都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必须吸收前人研究成果,避免重复和走弯路,力求站在前人肩上更进一步。因此,利用现代手段检索和阅读专业及相关文献十分重要。还可在此基础上组织专题汇报和讨论,并撰写评述性读书报告,使这一过程变成学生养成独立掌握前人知识的能力,即在学习方法上由被动听课到主动从文献中学习知识的过程。

研究生培养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大教育观认为学校、社会和家庭是三个主要因素。我们作为教育实施的主要部门,在全社会大办教育的环境下大有可为,关键在于我们审时度势、把握教育规律、抓住关键难点、力主创新发展。

关于人才培养的几点思考

关于人才培养的几点思考 Z01114186李雷 摘要: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关键是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 的完善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创新人才的培养应从开启启发性的教学模式、摒弃文理不相通的理念以及教学与科研的关系等几个方面着手。 关键词:创新人才人才培养高等院校 2012 年,我国“十二五”规划明确提出了“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要求,建 设创新型国家的关键是创新型人才的培养。针对我国高等院校传统的教学理念和 教学方法忽视了对学生综合能力和创新意识培养的状况,近年来,我国对高等院 校的本科教育、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特别是2005年“钱学 森之问”的提出,引起了中国对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进一步反思,加快了高等 教育改革的步伐。当前,各高等院校已将培养创新型人才列入教育工作的重点, 在人才培养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并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但总体上还没有突破 性的进展。创新型人才是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创新人格的集合体,应具备主动 获取知识的能力和对事物开展创造性思维和设计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创新型人 才应具备坚忍不拔的毅力和开拓进取的精神。然而现有的高等院校教育理念注重 技能服务型人才的培养,忽视了创新能力和独立品格的培养;在教学模式上强调 教学过程中“教”与“学”的独立性,忽视了“教学相长”的启发式教学;在教 学体系和教学内容上强调专业的独立性,忽视了“文理兼顾”的重要性;在教师 队伍建设上强调教师的“教学型”和“科研型”,忽视了教学与科研的内在联系。 1 开启启发性的教学模式 中国高等教育受传统观念的束缚,长期以来,教师都秉承着“传道、授业、 解惑”的责任,这种责任促使教师在心态上无法和学生处于同一层面,导致教师 难以将一些有争议的内容或最新的未成熟的内容搬到课堂上引发学生的讨论,而 只是将一些最为成熟的范式灌输给学生。学生在长期的“权威性”的授课内容下, 逐渐丧失了对内容的怀疑和思考的兴趣,被动地全盘接收,长此以往,形成了教 师单纯的讲授,学生被动地接收的局面,学习的过程变成重复的“模仿——记忆 ——被动接受”的过程。据统计,幼儿园的孩子提问率是最高的,而小学生举手 提问的积极性要比初中生高,初中生的积极性又比高中生高,难道真是随着学历 的提高问题变少了吗?显然不是,理论上讲,接触新知识的面越广将导致问题越 多,其主要原因在于学生在长期的“潜消默化”的学习过程中,逐渐形成了“教

浅谈我国创新型人才培养现状

浅谈我国创新型人才培养现状 2010年11月16日在《求是》杂志上有一篇文章:创新型人才匮乏制约中国国际竞争力。其中谈到,中国科技人力资源总量约为4200万人,但高层次创新人才仅1万人左右,在158个国际一级科学组织及1566个主要二级组织中,中国科学家仅占总数的2.26%;我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核心技术的企业仅占万分之三,具有自主品牌出口不到10%,高新技术产品出口90%来自外资企业。可见,我国正处于一个创新型人才极度匮乏的时期,我国的国际竞争力也将因此受到严重制约。 人类经历了5000多年的农业经济,又经历了大约300年的工业经济,现在正进入一个崭新的经济时代——知识经济时代。在这个新的时代里,科技研究与开发日益成为知识经济的重要基础;信息技术在知识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处于中心地位;第三产业,特别是高新技术产业成为新经济的支柱,而人力资源成为知识经济实现的先决条件。故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在我国具有现实的紧迫性,是我国综合国力得以发展的保证,也是保持我国国际竞争力的筹码。 中国科技管理研究院科技政策与管理研究所执行副所长、研究员张玉臣认为:人才培养,至少有5个环节非常重要。第一是个人天赋,第二是家庭教育,第三是学校教育,第四是社会使用,第五是社会文化。除天赋外,其他四个方面和培养模式密切相关。中国传统的家庭教育往往不注重孩子独立性的培养,使得孩子从小不爱自己去学会解决问题,父母对孩子的想法往往批判多过鼓励。其次是中国的应试教育模式,往往是基于功利,忽视兴趣,学校为了提高升学率,重考试而忽略实践和启发式的教育观念和模式。在人才的应用上,我们现在缺乏人尽其用的应用机制,其根源在于缺乏公平的竞争机制。而对于中国,社会文化主要受根深蒂固的官本位文化的影响,对人才培养产生了严重的负面效应。近年来日益增长的国家公务员报考人数充分表明了大家认为的“万般皆下品,唯有做官好”,而为官者也多不唯实,学术行政化是导致创新型人才培养无法完成的重要原因之一。此外,学术标签化,学术功利化也是我们需要重视的影响人才培养的社会文化背景。 “想别人没想到的东西,说别人没说过的话”,这是钱学森曾对创造性人才的定义。新时代对创新型人才的特征要求包括:可贵的创新品质,坚韧的创新意志,超前的创新思维,敏锐的创新观察,丰富的创新思维,科学的创新实践。要做到这些,结合现今创新型人才匮乏的原因分析,我们要培养创新型人才必须从个人意识、学校教育模式、社会企业人才队伍建设几个方面着手。淡化功用心态,强调人文环境建设,使得“追求科学,崇尚真理”的观念深入人心;构筑有利于创造的知识结构,在基础教育阶段,抛弃为考试而教的积弊,由关注不同科目在升学考试中所占的分值转向关注这些科目的教育价值,在高等教育阶段,增强不同学科间的交叉与汇通,构筑起有利于创造性人才培养的知识基础;企业应当规范奖惩制度,鼓励创新,保证竞争的公平性。 创新型人才培养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我们在长期的实践与探索中不断去改进与完善。

对科研创新的几点思考

对科研创新的几点思考 科研创新对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生存和发展至关重要,要进行科研创新,首先需要明确为什么要进行科研创新、什么是科研创新以及怎样进行科研创新。在这里,我们对科研创新进行了初步探讨,以抛砖引加深对该问题的理解从而更好的指导我们的科研事业。 1.为什么要进行科研创新? 为什么要进行科研创新?可能主要存在两方面问题:1)人与自然的矛盾,这类问题不论何时何地都存在,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主要障碍,没有科研创新,人类在这些问题面前不可能前进一步。2)人与社会的矛盾,这类问题主要涉及人类内部的竞争问题,人类历史无数次证明:不断创新是个人、团体、社会和国家生存和发展重要源泉,没有创新,必然落后挨打。鉴于上述两方面问题,科研创新自然成为严肃的课题,同时,这些问题也指明了科研创新的目的、方向和意义。 2.什么是科研创新? 既然科研创新的目的主要是解决人与自然以及人与社会的矛盾,那么,科研创新就应当是用科学的方法促进解决或更好的解决这些问题,同样,只有促进解决或更好的接解决这些问题的研究才算的上真正的科研创新。 3.怎样进行科研创新? 将科研创新定义为促进解决或更好的解决人与自然以及人与社会矛盾问题,那么科研创新问题就必然成为怎样解决这些问题的问题。不论怎样,要解决问题必然要经过:1)提出需要解决的具体问题,2)设计方案来解决。

首先谈谈怎样提出问题。刚进入科研领域的研究人员常常忽视提出问题这个重要问题。其实怎样提出问题和提出怎样的问题是科学研究首先要重视的问题,因为该问题直接决定了研究的方向、价值和意义。提出好的问题,对于问题的解决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反之,则可能费时费力,甚至无功而返。虽然提出问题并不是一件很难的事情,但是提出解决某个难题需要解决那个具体问题就成为非常艰难的问题。从那里开始搜集资料和系统研究这方面的问题成为一个难题。况且要有所创新,需要研究人员对该问题的研究历史和现状有很深刻的理解和认识,甚至要求其非常熟悉在解决该问题方面的每一步进步是谁做出来的,什么时候做的,当时该研究者怎么想和怎么做的等等。对于初入门的研究人员来说,没有好的方法,要从如此海量和复杂的信息中理出头绪将成为一项非常困难的事情。事实上,人类在认识新事物方面一般总是从少数人开始,这些人在认识清楚之后再将其获得专门的知识传输给大众,进而促进人类在总体上知识的增长。在认识新事物方面走在最前面的一般只是少数优秀的科学家,因此只要能够找到这些着名科学家发表的文献,了解他们的研究思路和研究历史,基本上就能够清楚该领域的研究历史和进展脉络。通过学习这些科学家过去发表的科学文献,学习他们怎样一步步解决这方面的问题,不但会不知不觉学会重要的科研思维方式和研究方法,也会逐渐认识到那些问题重要,那些不重要,以至于最后觉得提出重要的科学问题不再成为难题,而需要做的只是怎样解决这些问题。因此,开始自己的科研创新事业从研究优秀科学家的研究历史开始可能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当然,这并不是要我们盲从他人,只是说从优秀科学家的研究历史出发会快速了解该领域的研究历史和现状,从而快速发现重要科研问题,进而开始自己的研究事业。 深刻了解某研究领域或某个问题的研究历史和现状是发现重要科研问题的基础,也是科研创新的起点,但这并不等于创新,只有促进解决或更好的解决

浅论21世纪人才培养的素质要求

浅析二十一世纪人才培养的素质要求 【摘要】21世纪是一个知识创新、科技高速发展的时代。现代高等教育担负着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的历史使命。经济的增长将以高素质的人力资源为依托。本文结合21世纪的新型世界的快速发展状况及当今我国从传统专业教育向实施创新教育的教育观念转变,以及改革专业教学计划、更新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教育创新的实施方面,阐明了21世纪加强素质教育、培养创新人才的迫切需要。 【关键词】人才素质、创新型人才、面向世界、人才培养、 当今的社会主义中国,科技日益发达,21世纪是知识创新的世纪,也是创新教育大展宏图的世纪。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决定了科技创新成为经济增长的关进因素。经济的发展需要科技创新,科技创新需要新型的人才,人才的培养要靠教育。21世纪我国培养的人才应该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有开拓性、创造性、竞争性的适应我国产业结构和科技发展需要的具备较高商业知识、较高实践能力的全面型人才。我们对21世纪的人才素质及我国未来人才资源的开发提出了一些构想。21世纪的人才必须是面向世界的“国际人”。 一、21世纪人才的基本素质构成 《二十一世纪人才说》中指出:具有一定的知识或技能,能够进行创造性劳动,为推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做出积极贡献的劳动者,都是党和国家需要的人才。我们党现在确立的人才观是: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人人都能成才、以人为本。 而未来的21世纪,必然是科技高速发展,生产突飞猛进,国际政治经济竞争激烈,国际间的合作与交往频繁。开放性、合作性、竞争性必将是21世纪的显著特点。在能力方面,有研究者认为,21世纪的人才必须具备的能力:(一)、学习能力和创造能力。 未来的社会是科技的社会、知识的社会、终身学习的社会。作为一个跨世纪的人才,不仅要肯于学习,还必须善于学习,具有学习能力。能及时地高质量地吸取掌握一切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并一致认为,不具有学习能力的人将成为社会的落伍者。21世纪的人才必须具有开拓进取精神,必须具有立足于本职工作基础上的创造思维与创造力。并认为这是21世纪的人才最重要的素质之一。 李开复曾说,21世纪真正有价值的人是能够创新的人。他不是一个只会使用别人的方法做事情的人,他不是那种只会听话做事情的一颗棋子,一个齿轮。因为,在如今的竞争之下,一个公司唯一可以延续的竞争优势就是它的创新。任何东西都可以很容易地被模仿,只有创新很难被模仿。而创新一旦被模仿,你唯一的办法就是继续地创新。所以一批有生命力的能够持续创新的员工是唯一能够带给企业持续竞争力的财富。正如他所说的创新实践者“What matters is not innovation , but useful innovation”。我们虽然要创新,但是不是为了创新而创新,而是为了做有用的事情而创新。我们如果回顾历史,可以看到许多成功的人才,他们有些创新,有些实践,有些左脑发达,有些右脑发达。但是那些真正对世界有重大贡献的人,我想他们不仅是创新者,也是实践者,比如说爱迪生,比尔盖茨,Larry 和Sergey,都是很好的例子。一个真正的创新实践者每一次在创新的时候都忘不

关于企业人才培养的一些思考绝对原创

关于企业人才培养的一些思考绝对原创 集团文件版本号:(M928-T898-M248-WU2669-I2896-DQ586-M1988)

关于企业人才培养的一些思考08年入职以来,一直能够感受到我们企业非常重视人才培养工作,由我自己的经历来看,从“师带徒”、“结对子”活动到全能值班岗位培训计划,从技术讲课研讨到现场模拟演练,从仿真机技术培训到如今形成大规模的职工技能大赛,这一系列的活动都在不断促进我个人的成长,同时更能看到我厂的人才培养机制在不断创新与完善。关于个人的学习成长和企业未来的人才培养和发展规划,我有一些思考想和大家分享一下。 先谈谈个人的学习成长。以前常说“知识改变命运”,每个人的成长和命运的改变是由获取知识的三个维度构成的,数量、速度和深度,如今的互联网早已打破知识获取范围的边界,而信息共享使得每个人获得知识的数量和速度的机会是均等的,那么未来拼什么,拼的是学习和知识的深度,不是花拳绣腿而是内功。所以未来想要获得优势,一方面养成自主终身学习的习惯,另一方面要选择值得学习的知识,三要学会系统性的深度思考。技术不是某个人的专利,“教会徒弟饿死师傅”的观点没有市场,所以没必要故步自封,而应当多加强共享交流,共同进步,尽快把学到的知识灵活运用于复杂多变的市场和企业发展中来。这是我们首先要建立起来的认知观。 再来谈谈企业未来的人才培养。十九大报告指出一方面将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另一方面深化电力体制改革,将逐步打造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电力市场体系。这两方面的改革为我们未来的发展指明了方向,短期来看是挑战,长远来看是机遇,其实我们自己已经提出了符合当前发展形势的美好愿景,那就是成为国际一流的绿色能源创造者和服务供应商。美好的憧憬终将转化成脚踏实地的行动,也就是如何“知行合一”的问题。面对当前的形势,关于知行之间的关节,我有以下几点思考。

服装专业人才培养现状与需求分析[详细]

服装专业人才培养现状与需求分析 为进一步了解服装行业的发展现状、相关企业的用人需求,把握服装专业人才培养的方向,为今后一段时间专业教学的改革提供重要依据,结合服装专业课程改革发展要求,本人于2008年7~8月以及10月在南京参加省示范专业负责人课程改革培训期间,分别对南京、苏州、南通等地的相关企业进行了市场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调研基本情况 (一)调研的目的 1.了解本省纺织服装行业的现状. 2.了解当前服装企业发展和对中等职业学校人才的需求情况以及本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情况. 3.分析现状,研究对策,为我校服装专业的课程设置、教学实践、课程改革等提供依据. (二)调研方法 本次市场调研主要采用与企业负责人、部门一线主管访谈,问卷调查以及实地走访等形式. (三)调研对象 南通及周边地区的代表性企业:南通三友服饰、南通海盟西服、南通天一服饰;江苏亨威实业集团有限公司、南京江苏舜天西服有限公司及江苏舜天服饰有限公司、海尔曼斯西服总厂,艾格、名邦等相关知名企业;凯露琳服装(苏州)有限公司、苏州我和云儿服饰设计有限公司、江苏景盟针织(苏州)有限公司. (四)调研内容 与企业界人士就本大类专业的内涵、能力结构、课程改革、人才成长途径、一线工作人员的素质、规格及现状进行了探讨. 二、调研情况分析 (一)江苏省纺织服装行业现状 调查表明,江苏省是仅次于广东、浙江的全国第三大服装生产基地,是我国服装生产的主产区.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进一步完善,尤其是我国加入WTO后,市场

竞争势头迅猛,由于面临全球化金融危机的影响,服装企业的发展面临了新的机遇和新的挑战.目前,服装企业的生产特点呈现两大趋势:一是从事单一型服装“来样来料加工”;二是从单一型来料加工逐渐向品牌开发转型,依托现有品牌形象,立足国内市场瞄准国际市场.服装企业的两大发展趋势,反映了企业不仅需要大批具有较高专业技能和专业知识的一线技术工人,而且越来越迫切地需求集设计、制版和精通服装CAD和CA米的复合型专业高级技术人才. (二)服装行业人才的现状及人才需求分析 江苏省服装企业有几千家以上,南通的纺织服装企业占据了半壁江山.这些服装企业分两大类.一类为服装外贸公司(外贸加工),较大型的企业有江苏南通三友集团公司、江苏天一服饰有限公司、南通隆都制衣有限公司,较小型企业也有不少;另一类为时装内贸品牌企业(以设计、制作为主),较大型的企业有三明服饰有限公司、摩登服饰有限公司、劲草服饰公司等. 随着近年来中高职、大专本科院校服装专业的学生以及社会短期培训的学生就业人群的激增,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精细,对服装专业人才提出更高方面的要求: (1)具有专业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及相关从业素质; (2)掌握服饰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正确方法,具有较高的绘画技能,专业服装设计能力和综合能力; (3)具有服装,服饰的审美能力.具有独立进行服装艺术设计实践基本能力,具有依据社会需求和行业状况,把握消费市场快速灵活完成设计方案的能力;具有独立进行服装结构的研究和实践的能力;具有进行服装加工工艺的独立操作,进行服装工业生产的工艺流程设计与指导的能力; (4)掌握相应的行业规范、标准和业务管理的基本知识和相应的组织管理能力; (5)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能熟练操作并初步具有在本专业及相关领域中的计算机应用能力; (6)基本掌握一门外语,能比较顺利的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并具有听、说、读、写的初步能力; (7)学习人文社会学科方面的课程,具有较高的艺术、美学修养和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以及心理素质;

关于高校科研组织模式创新的思考

关于高校科研组织模式创新的思考 摘要:在高校中,通过跨学科的教育,实现科研组织模式创新,能够促进各个学科沟通,实现不同学科知识的融合,从而能够使不同的学科相互借鉴,提高创新能力。本文分析高校科研组织模式的创新方法,认为通过建立创新基地、强化科研的管理,创新科研组织的思想观念,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使我国高校的科研进一步发展。 关键词:高校;科研组织模式;创新要素;运行效果 创新高校科研组织模式能够使各个学科结合起来,实现跨学科的研究,使学生学习到更加综合的知识,在一定程度上促进科技的发展。所以,在高校中建立科研组织模式,对科研组织模式进行创新,能够提高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在创新高校科研组织模式的过程中,相关部门应该提供政策、人才和资金的支持,从而使我国高校能够实现快速发展,培养出复合型人才。 一、创新高校科研组织模式的基础 1.创新高校科研组织模式的必要性 高校一般以系为单位,学院管理不同的系,在这种组织模式下,学科之间界限明显,但也阻碍了教师和学生实现跨学科式的发展。在高校中,各个学科相互独立,学校的

研究基地也不同,不同学院甚至是不同学科都明确划分了自己的研究基地,这导致教师和学生不能充分利用研究基地的条件进行研究。高校分成若干学院和若干学科,导致无法集中科研力量,不能整体利用研究条件,而且在研究的过程中,由于各个学科相互独立,缺乏沟通,导致不同学科的研究内容具有重合部分,很难通过集体的力量实现重大的科研突破。所以,在高校内应该实现跨学科的研究,完善高校科研组织模式。 2.创新高校科研组织模式的基础 高校拥有完善的设施和物质基础,而且学术氛围浓厚,科研成果较多,教师和学生在进行进一步研究的过程中,可以在以往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继续深化,这样就节省了研究时间,提高了研究效率。另外,高校具有实验室,为教师和学生进行科研提供了有力的平台。 二、高校科研组织模式的探索分析 1.创新高校科研组织模式的思路 创新高校科研组织模式应以先进的技术为依托,在此基础上,结合高校自身的发展情况,分析创新要素,运用科学技术手段创建高校科研组织平台,从而起到对高校科研组织的管理作用,将科研项目渗透到教学中,运用科研组织平台,实现信息共享。教师和学生能够登录平台为科研项目建言献策,从而使不同专业的学生和教师都参与到科研项目

(完整版)人才培养方案及推进措施

人才培养方案及推进措施 一人才培养目标定位 培养具有扎实专业基础理论与专业知识,具有较强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能够从事符合岗位要求的技术服务等方面工作,适应企业发展需要的技术人才。 二联合招生招工方式 1, 学校按照企业需求,根据自身办学资源,制定招生培训就业计划,并组织实施 2,校企双方共同制定招生培训就业计划, 共同组织招生培训宣传、考试,共同确定录取名单;学生毕业时由企业安置就业,学校做好毕业生就业后的跟踪服务工作。 三教学方案制定课程体系开发教学过程安排标准和制度建设 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是我校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一种有效途径,是深化产学研合作教育的重要载体,是提高人才培养工作水平重要内容。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旨在加强教学的针对性和实用性,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实现人才培养的多样化。校企合作人才培养可以有多种形式,要积极推行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模式,开展订单培养,探索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顶岗实习等有利于增强学生能力的教学模式。我校也进行了这方面的大胆尝试,收获了不是很成熟的经验,主要有以下一个方面: 1、成立校企合作人才培养领导小组。 我校根据专业教学的需求,寻求能实施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的合作单位。 由学校与合作单位相关人员共同参与成立领导小组。 2、成立专业指导委员会 成立专业指导委员会是我校实行校企合作、产学研结合体制的重要内容。 学校要在重要专业方面继续聘请企业、行业的专家、学者任校外专业指导委员,不断扩大校外专业指导委员的队伍。 3、加强为企业对口培养人才的工作 产学结合既是一种教学形式,也是一种教育思想。产学结合作为一种教育思想,它主要反映了高职高专教育要以市场为导向,主动面向市场,服务社会的教育理念。因此,为企业对口培养人才的工作,我们主要从以下两方面开展: (1)我校在专业设置和确定人才培养规格时,要广泛开展社会调研,了解企业、行业 和社会对人才需求的信息以及对人才培养规格的意见,进行专业论证时要广泛邀请校外专业指导委员参加。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提出开设新专业、改造老专业的意见,同时要根据企

最新-加强军队人才培养的几点思考 精品

加强军队人才培养的几点思考 加强军队人才培养的几点思考***在**大报告中指出:“建设一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高素质干部队伍,是我们的事业不断取得成功的关键。 ”当前部队建设正处在新的发展阶段,知识军事初见端倪,高新技术突飞猛进,人才竞争更趋激烈,如何加快军队人才培养的步伐,为“打得赢”、“不变质”提供可靠的组织保证,这是摆在我们面前一个现实而紧迫的课题。 一、迎接新军事革命挑战,保证“打得赢”、“不变质”,就要抢占人才制高点,切实把人才建设作为战略性任务。 拥有人才是成就事业的资本。 ****电子集团是一个技术高度密集的现代化企业,仅有1900多名员工,但却拥有博士生**名,研究生***名,本科生***名。 强大的人才群体,顶尖的技术优势,使企业步入跃升式发展的轨道,很快跻身全国同行业前列。 蜚声国内外的海尔集团,所以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靠的也是强大的人才支撑。 事实证明,市场的竞争就是人才的竞争,人才是企业发展的命根子,拥有人才,就掌握了发展的主动权。 加快军队质量建设步伐,争取在未来战争中的优势,必须抢抢占军事人才的制高点。 一是更新领导观念,牢固确立人才为本的思想。 近御年来,江主席多次强调指出,没有一大批高素质人才,就无法掌握新的武器装备,无法创造和运用新的战法,也就不可能赢得未来战争的胜利。 我们要站在这样的高度来认识人才的重要性,自觉强化埋没人才是过错,发现人才是牟力;浪费人才是失职,任用人才是水平;忽视人才是平庸,培养人才是政绩观念,切实把人才作这兴军之本,把人才建设作迷不为取胜之道。 二是科学定位人才标准,把两个历史性课题作为检验尺度。 要赶超知识军事发展的步伐,永立军事革命的潮头,就必须确立与“打得赢”、“不变质”相适应的人才观,用全新的视角来审视定位人才。 要坚持政治标准第一的原则,把思想政治素质作为人才的核心和灵魂来看待,

中国职业技能培训与技能人才培养现状浅析

中国职业技能培训与技能人才培养现状浅析 摘要近年来我国对技能人才需求量越来越大,但目前在技能人才总量、结构和素质上还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一些领域技能人才严重短缺。哈尔滨市以老工业基地着称,但在重“学历”轻“技能”思想影响下,也面临“技工荒” 。因此以就业为导向,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工作,从而加快技能人才培养步伐是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 关键词职业教育技能培训人才培养中图分类号: C964.2 文献标识码:A 1 技能人才发展面临的形势 有利条件:一是从政策形势上看,国家越来越重视技能人才的培养。二是从经济形势上看,随着社会化大生产向高科技方向的迅速发展,企业由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变,企业需求量的增加为培养技能人才提供了广阔的舞台。三是从我市的具体情况看,我市实施跨越发展战略,经济将继续保持适度快速增长,今后五年将是建设半岛制造业基地、推进全市四大主导产业发展的重要时期,临港工业、葡萄及葡萄酒、机械加工、旅游服务等专业技术工人的需求量将大量增加。 不利条件:一是技能人才的培养还没有形成全社会的

系统工程。二是部分企业负责人认识不足,培训投入不够。三是仍有部分职工主要是新生劳动力,择业观念好高骛远,只想当“白领” ,不想当“蓝领”和“灰领”,不愿学技术。 2 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第一,职校规模小、专业设置杂,师资力量和专业建设达不到专业需要。 第二,由国家兴办的学校体制活力不够、资金投入不足,导致教学设备陈旧、落后,优秀的人才进不来,而老师和设备的落后又必然导致培养的学生更陈旧、落后。 第三,国家对民营学校的扶持不够,而民营学校自身经济能力又十分有限,因此明显表现出教学设备不足、教学课时数不足、教学能力不足的问题,从而导致其所培养的学生专业知识不完备、技能水平不高。 第四,近年来,外资企业经营活跃、用工量大,绝大部分学校抱着一种只注重数量、不注重质量的“短期”、“初放”的办学思想,“职业技能学校”实际就办成了“打工学校”;学校培养人才的主要功能基本丧失,而变相成了“人力中介所” 。 第五,目前中国的国有企业基本上没有对外新招员工,其技术工人基本上是“自给自足” 。第六,国家近几 年在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但“职教”仍属于“弱势群 体”;其次,上职校的学生要么是学习成绩不好的、要

关于科研创新的几点思考(doc 6页)

关于科研创新的几点思考(doc 6页)

对科研创新的几点思考 科研创新对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生存和发展至关重要,要进行科研创新,首先需要明确为什么要进行科研创新、什么是科研创新以及怎样进行科研创新。在这里,我们对科研创新进行了初步探讨,以抛砖引加深对该问题的理解从而更好的指导我们的科研事业。 1.为什么要进行科研创新? 为什么要进行科研创新?可能主要存在两方面问题:1)人与自然的矛盾,这类问题不论何时何地都存在,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主要障碍,没有科研创新,人类在这些问题面前不可能前进一步。2)人与社会的矛盾,这类问题主要涉及人类内部的竞争问题,人类历史无数次证明:不断创新是个人、团体、社会和国家生存和发展重要源泉,没有创新,必然落后挨打。鉴于上述两方面问题,科研创新自然成为严肃的课题,同时,这些问题也指明了科研创新的目的、方向和意义。 2.什么是科研创新? 既然科研创新的目的主要是解决人与自然以及人与社会的矛盾,那么,科研创新就应当是用科学的方法促进解决或更好的解决这些问题,同样,只有促进解决或更好的接解决这些问题的研究才算的上真正的科研创新。 3.怎样进行科研创新?

将科研创新定义为促进解决或更好的解决人与自然以及人与社会矛盾问题,那么科研创新问题就必然成为怎样解决这些问题的问题。不论怎样,要解决问题必然要经过:1)提出需要解决的具体问题,2)设计方案来解决。 首先谈谈怎样提出问题。刚进入科研领域的研究人员常常忽视提出问题这个重要问题。其实怎样提出问题和提出怎样的问题是科学研究首先要重视的问题,因为该问题直接决定了研究的方向、价值和意义。提出好的问题,对于问题的解决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反之,则可能费时费力,甚至无功而返。虽然提出问题并不是一件很难的事情,但是提出解决某个难题需要解决那个具体问题就成为非常艰难的问题。从那里开始搜集资料和系统研究这方面的问题成为一个难题。况且要有所创新,需要研究人员对该问题的研究历史和现状有很深刻的理解和认识,甚至要求其非常熟悉在解决该问题方面的每一步进步是谁做出来的,什么时候做的,当时该研究者怎么想和怎么做的等等。对于初入门的研究人员来说,没有好的方法,要从如此海量和复杂的信息中理出头绪将成为一项非常困难的事情。事实上,人类在认识新事物方面一般总是从少数人开始,这些人在认识清楚之后再将其获得专门的知识传输给大众,进而促进人类在总体上知识的增长。在认识新事物方面走在最前面的一般只是少数优秀的科学家,因此只要能够找到这些著名科学家发表的文献,了解他们的研究思路和研究历史,基本上就能够清楚该领域的研究历史和进展脉络。

人才培养总结

人才培养总结 后备人才培养工作总结 实施“千名后备干部培养工程”是路局、路局党委贯彻落实全路工作会议精神的重要举措,目的是为全局各系统培养和储备后备干部队伍。我很荣幸成为路局“千名后备干部”中的一员,现已入大学培训一个月之余,下面将自己在思想认识、学习生活状况简要汇报如下 青年人才培养工作总结 几年来,我们始终坚持以育人为宗旨,以培养造就一代跨世纪合格青工队伍为目标,透过实施《青年人才培养规划》,开展“跨世纪青年素质工程”活动,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青年人才,为两个礼貌建设做出了用心的贡献。 一、用心争取党政领导的支持,为青年人才培养工作优化外部环境 青年是企业的主体,是企业发展的基础,提高广大青年的综合素质,培养一支优秀的青年人才队伍,既是发展的客观要求,又是青年成才的自身需要。几年来,我们从企业发展的战略高度出发,十分重视青年人才的培养工作,专门成立了由党委书记亲自挂帅的青少年工作领导小组和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制定了《青年人才培养规划》,五年的培养目标是

一、2xxx年人才工作总结 20xx年,我市人才工作认真贯彻落实上级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规划,加强指导,加大人才引进、盘活、培养和使用的力度,着力开发人才资源,提升各类人才的潜力素质,全面促进各级人才为经济建设服务,努力创造人才智力“柔性”流动体制,实现人才资源优化配置,建设一支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人才队伍,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带给坚强的智力支持和人才保证。 加强领导,切实做好人才工作的统筹规划和宏观指导 1、抓组织领导,为实施人才强市战略带给组织保证。加大协调力度,充分发挥市委组织部门牵头抓总作用。按照党管人才以及管宏观、管政策、管协调、管服务的要求,充分发挥党的思想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和密切联系群众的优势,不断完善政策,创新机制,改善方法,整合资源,真正做到牵头不单干、抓总不包揽,用心调动各单位、各部门的主观能动性,切实提高市委组织部牵头抓总工作水平。加强与人才工作相关部门及各类人才的联系。全面畅通人才工作网络,努力构成资源共享、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为抓好全县人才工作带给组织保障。制定下发《xx市2009年人才工作要点》,将2009年人才工作任务进行分解,明确了主要任务,切实抓好人才工作各项任务的落实打下基础。

科研创新的几点思考

对科研创新的几点考虑 科研创新对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生存和进展至关重要,要进行科研创新,首先需要明确什么缘故要进行科研创新、什么是科研创新以及如何样进行科研创新。在那个地点,我们对科研创新进行了初步探讨,以抛砖引加深对该问题的理解从而更好的指导我们的科研事业。 1.什么缘故要进行科研创新? 什么缘故要进行科研创新?可能要紧存在两方面问题:1)人与自然的矛盾,这类问题不论何时何地都存在,是人类生存和进展的要紧障碍,没有科研创新,人类在这些问题面前不可能前进一步。2)人与社会的矛盾,这类问题要紧涉及人类内部的竞争问题,人类历史许多次证明:不断创新是个人、团体、社会和国家生存和进展重要源泉,没有创新,必定落后挨打。鉴于上述两方面问题,科研创新自然成为严肃的课题,同时,这些问题也指明了科研创新的目的、方向和意义。 2.什么是科研创新?

既然科研创新的目的要紧是解决人与自然以及人与社会的矛盾,那么,科研创新就应当是用科学的方法促进解决或更好的解决这些问题,同样,只有促进解决或更好的接解决这些问题的研究才算的上真正的科研创新。 3.如何样进行科研创新? 将科研创新定义为促进解决或更好的解决人与自然以及人与社会矛盾问题,那么科研创新问题就必定成为如何样解决这些问题的问题。不论如何样,要解决问题必定要通过:1)提出需要解决的具体问题,2)设计方案来解决。 首先谈谈如何样提出问题。刚进入科研领域的研究人员常常忽视提出问题那个重要问题。事实上如何样提出问题和提出如何样的问题是科学研究首先要重视的问题,因为该问题直接决定了研究的方向、价值和意义。提出好的问题,关于问题的解决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反之,则可能费时费劲,甚至无功而返。尽管提出问题并不是一件专门难的情况,然而提出解决某个难题需要解决那个具体问题就成为特不困难的问题。从那儿开始搜集资料和系统研究这方面的问题成为一个难题。况且要有所创新,需要研究人员对该问题的研究历史和现状有专门深刻的理解和认识,甚至要求其特不熟悉在解决该问题方面的每一步进步是谁

人才培养计划10篇汇总版

《人才培养计划》 人才培养计划(一): 公司人才培养计划 一、背景 根据新一年的工作需要,公司共招收了12名08级新员工,组成了一个充满活力的新团体。但是,由于刚进入公司不久,及员工的性格和潜力等方面的差异,大家的优势并没有到达最大化发挥,工作潜力没有充分展现出来,用心性也有所欠缺。 因此,计划开展公司人才培养计划,透过一系列的机制,充分调动员工的用心性和展现员工的才能,实现公司人力资源的优势互补和有效利用,进一步增强公司的凝聚力,提高整个公司的工作效率和质量。 二、目的 1.透过鼓励机制,调动员工的用心性,使其全身心投入公司的工作; 2.透过合理的工作安排,充分发挥员工的才能,到达人力资源利用的最优化; 3.透过合作机制,让员工在与本部门员工或其他部门员工相互交流的过程中取长补短,进一步提升自我; 三、实施方案 1.引入竞争机制。每月评出公司标兵及优秀小组长一名,并颁发纪念品。 2.在全面发展员工各方面潜力的基础上,根据员工本身的优势,重点培养某一方面的才能,如物资管理方面,组织潜力方面,及创新方面的人才。 3.加强团队精神。不定期的部门餐会,户外活动(体育运动),部门小联谊及与其他部门的联谊等,进一步增强员工的团队精神。 4.员工参与制。多让员工参与到一些条例或者重要事项的商讨过程中,充分思考员工的意见,让其更好地关心本部门及整个协会的发展。 人才培养计划(二): 企业人才培养实施方案 根据《江苏省技工院校校企合作培养高技能人才工作实施意见》和《江苏省百校千企紧缺型高技能人才培养工程实施方案》,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根据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透过实施常州市十校百企紧缺型高技能人才培养工程(以下简称十校百企工程),推进院校和企业全方位、深层次、多形式合作,建立政

对我国物流人才培养的几点思考

对我国物流人才培养的几点思考/h1 -- -- 本站首页 免费课件 免费试题 整册教案 教育资讯 计划总结 英语角 幼儿教育 文书写作 海量教案 免费论文

网站地图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语文科数学科英语科政治科物理科化学科地理科历史科生物科中考备战高考备战高考试题中考试题教学论文作文园地

教学论文 经济论文 理工论文 管理论文 法律论文 行政论文 艺术论文 医学论文 文史论文 农科论文 英语论文 课程改革 教育法规 教育管理 家长频道 您现在的位置:3edu教育网免费论文管理论文人力资源论文正文3edu教育网,百万资源,完全免费,无需注册,天天更新!

对我国物流人才培养的几点思考 摘要:本文针对我国现代物流人才匮乏的现实,在对物流人才培养的意义和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就如何建立科学合理的物流人才培养体系提出了三点建议:明确物流人才的知识结构及素质要求;提高物流人才学历教育的质量;做好物流人才非学历培训教育。关键词:物流人才培养建议Abstract: Considering the current scarcity of modern logistics talents, analyzing the significance and present situation of the training of talented logistics personnel,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as to how to establish a scientific system for training such people. According to the paper, we should specify the knowledge structure and quality requirement for logistics personnel, improve the quality of highly-trained logistics talents, and develop the non-degree education for logistics personnel as well. Key words: logistics talents; training; suggestions 一、物流人才培养的意义随着信息技术和管理水平的提高,现代物流业的竞争已从低端的价格竞争转向高端物流和信息流的能力竞争。因此,市场急需大批的现代物流人才:从需求领域看,主要集中在企业、规划和咨询部门、科研和教学机构等三大领域;从需求层次分析,主要有物流操作人员、物流实际管理人员和高级物流管理人才等三个层次。然而由于长期受到“重生产、轻流通”传统思想的束缚,我国物流水平不仅低下,而且物流教育严重滞后于物流业发展和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造成现代物流人才的严重匮乏。因此,实施物流人才培养工程,造就一大批善于运用现代信息手段、精通物流业务、懂得物流运作规律的专门人才,对于解决我国物流人才短缺,缩短与发达国家物流业发展差距意义重大。二、我国物流人才培养的形状在我国传统观念中,生产的重要性远远大于流通。因此,长期以来物流领域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物流从业人员整体素质较低。在学历教育方面,许多高校开办物

2012人才队伍现状分析及人才培养设想

人才队伍结构情况及发展设想 2011年6月21日,XX公司正式成立。通过资产资源整合、项目整合及人员整合,目前下属企业共有职工500多人,两公司本部的管理层员工约75名,中层及以上干部32名。现将公司人才队伍结构情况、存在问题、我们所作的人才工作、以及下阶段人才队伍建设的设想介绍如下: 一、目前公司人才结构概况。 岁人员年龄相对集中,此年龄层的很多骨干已经成为公司各条线的中坚力量;26-35岁人员也较多,也将成为公司今后人才发展的后备力量。从学历结构及职称结构来看,大专以上学历的约占70%;具有中高级以上职称的45名;约占管理人员总数的60%;中共党员43名,约占管理人员总数的57.3%。

,其中本科学历约占半数,中级以上职称干部约占81.3%。 二、公司人才结构特点及存在的问题。 从以上分析数据整体来看,公司管理层员工学历、年龄结构基本符合干部人才建设的需要,后备干部队伍基本实现梯次配备、有序递进的人才培养要求,基本能够满足公司当前的生产经营需要。但与公司今后的发展需要看,员工队伍、干部队伍的人才培养工作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1、在领导班子队伍建设方面,公司领导班子5名成员,其中4名 年龄集中在47、48年龄段,还未形成合理的年龄梯队; 2、在中层干部队伍建设方面,年轻干部比例相对偏低,复合型、高级型人才数量偏少; 3、在后备人才队伍建设和青年骨干人才培养方面,由于公司刚刚成立,人员整合调配,总体还缺乏年轻干部培养的前瞻性和系统性,在青年干部的使用上,一定程度地满足于用好现有干部,没有从长远发展的角度去培养或建立一支形成“老中青三结合”梯度的干部队伍,造成干部培养源头不足、优秀人力资源相对紧缺的状况。 三、公司成立前后,在人才培养、干部队伍建设方面所做的工作。 1、公司的人才工作 ①公司以创建学习型班子为契机,不断加强公司领导班子队伍建设。去年,公司先后以“新形势下的党建问题”、“学习党的十七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加强领导班子团结”、“贷款新政对公司融资产生的影响”等主题,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中心组学习,使得班子成员得以适应不断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并以领导班子民主集中制为原则,促进领导班子更加团结、高效,形成决策合力。 ②公司注重对企业中层干部的锻炼培养,2010年,先后送选干部参加区中青年干部培训、“两部一校”专题学习报告会、“转方式、调结构”经济专题培训班等专业培训,选拔后备干部在区相关职能部门挂职锻炼,并在企业一线管理队伍上独当一面,进一步提升了企业中层干部的综合业务及岗位实践能力,去年公司还首次以“公推直选”方式选拔了3名中青年干部为机关党支部成员,为青年人才提供了展示自我、实现价值的重要平台。党总支通过在基层党支部中设立党支部书记助理制,不断探索、尝试培养年轻党务干部的新方法。 ③公司先后吸收和引进企业紧缺人才。为进一步健全规章制度、加强对各归口企业的系统管理,逐渐改善人才队伍结构、扎实推进人才成长通道建设,公司

科研创新心得体会

浅谈科研创新 摘要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富强发达的不竭动力。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是时代的呼唤和国家发展的要求。本文主要分析一下当前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的不足之处, 提出相应对策略, 即完善研究生教育创新机制是培养研究生科研能力的根本; 课程创新与探究性教学是培养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的基础; 良好的科研资源环境和学术环境是培养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的保障;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和多样化培养模式是培养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的关键。 关键词科研;创新;研究生 一、科研创新的定义 科研方法是科研能力的核心竞争力,学习科研方法是专业技术人员提高自身科学素养、提高自身适应能力、不断应对挑战、实现自我价值的需要。培训和提高科研方法,是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国家创新工程和提高国际科技竞争力的重要举措[1]。 那么什么是科研创新呢,可以说科研本身就是一个创新的活动,它是一个创新的整个体系,它包括理论的创新,技术的创新,还有制度的创新。那么这是在科研创新的内容上讲。另外从它的形式上讲,还有科研方法的创新,那么我们根据创新的内容,不同侧

重点,我们的科研论文也分成几个层面,有着重体现理论创新成果的,那么我们称为是学术论文,着重体现技术创新成果的,我们也称为科技论文,还有体现一些制度创新的,那么我们也可以升华成是一些管理制度。在科技论文的基础上来,可以还涉及到各种各级应用,那么这些科研创新,又可以体现为像专利啊,商标啊,还有专有的设计啊等等,那么这些都是我们科研创新的主要内容和载体[2]。 研究生科研能力即研究生在各科学领域进行旨在探究真理的普遍理智创造活动所需的能力。简言之,指研究生顺利完成科研活动任务所需的能力精神和创新思维, 并能综合运用知识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不仅表现为一种智力特征, 更是一种综合素质, 不可能作为一种孤立的、单一的能力来培养, 也不是一蹴而就的, 需要渗透在整个教育培养环节, 通过一系列有针对性地培养和实践。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对于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 提高高等教育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当前科研创新能力不足的原因 1.1 研究生选拔和淘汰机制的局限性 我们在研究生招生考试中是以考知识为主而不是考能力,主要是通过严格的统一考试初选, 然后进行复试后录取。而统考成绩起了决定性作用, 主要是针对基础理论和知识的考查,很少有反映知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