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后奕镇李奉先村史

后奕镇李奉先村史

后奕镇李奉先村史
后奕镇李奉先村史

李奉先村简介

一、溯源:李奉先村

据传说,李奉先村始建于明朝永乐年间。

在村落形成以前,因此地近靠浑河(或称无定河),后清康熙皇帝赐名永定河,河水横流,水塘沙滩相连,水草丛生,荒无人烟。明永乐二年(公元404年),朝廷“徙山西民万户实京师”。移民中有名李奉、李先兄弟二人,最先来到此处,见荷塘连片,水中有鱼,便停留在此,搭起高棚落脚捕鱼为生。期初捕鱼不多,拿去邻村叫卖换些米粮度日,后来捕鱼多了,便有人来趸鱼贩卖。渐渐地哥俩有了些积蓄,舍弃高棚,择高处造屋定居。邻村人夙知奉、先兄弟勤劳朴实人缘好。愿将女嫁给他们。奉、先相继成家。两夫妇既耕且渔,生儿育女,其乐融融,俨然成村。邻村人对奉、先住处常以“李奉先”呼之,久之人名便成了村名。

后来,浑河改造北移,李奉先村水域减少,沙滩增多,无鱼可捕,奉先两家便弃渔务农,种地为生。

二、发展:异性迁入。

自李奉先兄弟立村定居以后,虽然奋力开垦荒滩。终因能力所限,河底沙滩无主荒地让然很多。这对当时连年征战造成大量流离失所的农民来说,哪里有土地,哪里就会有生存的希望。李奉先这块宝地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很多人都想

来此落户生活是很自然的事。

李氏家族在此立村至今六百多年,先后陆续迁入李奉先村的有30多个姓氏,其中包括同姓异宗者10户之多。

随着发展,村子逐渐扩大,李氏家族最早居住的地方成了成了东小街。除第七世和第十三世有人迁出以外,李家现有人口200多人。

最早迁入李奉先的是庞各庄的刘玥家。刘家始祖刘秉忠也是也是明永乐二年自山西洪洞大槐树下迁到永清县庞各庄的。刘玥是刘秉忠四世孙。刘玥娶李家女为妻,婚后携家迁来李奉先居住。刘玥去世后,在村北造墓定祖,至今二十八代。据推算,始祖刘玥迁来李奉先超过500年,大约是在明正德年间迁入李奉先的。

随后又有赵家自霸州老堤头迁入李奉先村。自始祖赵锡至今繁衍十八代,推算赵家在李奉先居住逾450年,大约迁入时间在明嘉靖年间。

赵家现有人口320人,原集居于村东北角,现分散于全村居住。

杨家是从文安县滩里村迁来的。自始祖杨禄至今繁衍十三代。据推算,杨家在李奉先村居住330年,大约迁入时间在清康熙年间。

杨家现有人口200余人,在村中心偏东居住。

王家是从武邑县小王庄迁来李奉先,自始祖至今繁衍十

一代。据推算已经270多年,大约时间是在乾隆初年迁入的。

王家现有人口120多人,在村西南角居住。

纪家,自献县纪家庄迁入李奉先村,自始祖纪桂至今繁衍十代。推算已来李奉先居住250年,大约是在乾隆中期迁来的。

纪氏家族现有人口176人,居住在东小街一带。

袁家,由武邑县袁家小店迁入李奉先村,始祖袁天桂,袁天顺兄弟二人,至今繁衍8代,推算来李奉先居住200多年,大体时间是在清嘉庆年间。

刘家现在在村东居住,现有人口70多人。

蔡家,是从永清城内四堡村迁入李奉先村的。自始祖至今已繁衍八代,推算已在李奉先村居住200年。迁入时间应为清嘉庆年间。蔡家现有人口60多人,在村东北角居住。

上述九姓家族,是来李奉先较早、发展较快的家族,合计人口2000多人,占全村总人口的2/3以上。

另外,还有25个姓氏(包括同姓异宗者),其中有郭、陈、靳、郑、刘、张、宋、傅、常、马、何、李、崔、冯、吴、贾、汪等。上述26姓共有人口近千人,占全村人口总数的1/3.

一、现状:县域大村

李奉先村隶属于永清县后奕镇。该村位于永清县城东南14公里,在后奕镇东偏南3公里。新村委会在中心街南头。

(新村委会和党支部照片)

全村幅员面积6.5平方公里。村庄聚落呈正方形,东西南北四边各长750米,村庄占地840多亩。村中有南北街道11条,东西街道7条,街道路面全为柏油、水泥或砖面硬化。

村南有后奕至里澜城公路通过,村东有廊沧高速公路通过,交通便利。

全村共有耕地8500多亩,现大部分耕地栽种果树,为果树专业村。另外还有道路防护林和农作物共405亩,合计8905亩。

全村现有730多户,人口2980多人。房屋847所,其中30户是村民自建的二、三层小楼。

村里人大多数以种植果树为生,一小部分人靠经商办企业或外出打工为经济来源。人均年收入达到1.2万多元。村民生活水平和文化水平逐步提高。

水果之乡发展史

李奉先村位于永定河故道南侧,历史上饱受水患之灾,土地全是淤积沙地,加之每年冬春季节大风肆虐,黄沙弥漫,形成了很多高低不平的缓岗和洼地。茅草丛生,耕种困难,生产条件很差。为了生计,历史以来村民们就有造林种果之习惯。直到解放以前,常见的用林树种主要是杨、柳、榆、槐、椿,果树无非是桑、枣、桃、梨、杏。品种落后,靠天吃饭,收益很低。

据村民回忆,七十多年前,全村共有四块果园,村东北角一块杏树地十五亩,是赵景禄家的。村北一块杏树四十亩,是张宝生家的。闹日本的时候被鬼子砍过,后来又长起来的。村西北角还有一块杏树地,也有四十亩左右,是刘万福家的。村东有一块梨树地大约10多亩,是袁书明家的。这一百多亩果园管理粗放,产量也不很高,但年年有收,是“铁杆庄稼”。每年过秋可以用梨、杏到霸县地里换回玉米、小麦,贴补生活。当时人们生活水平很低,水果成了人们的解馋之物。提起当年谁家的杏好吃,许多老人家至今还有美好的记忆。

解放后的1950年,永清县最早在李奉先征地,先是建林果技师苗圃场,进而补办了国营林场,厂长是王宏饶,孟庆云是林果技师。1953、1954年林场在原李奉先村南水地,赵家坟一代(以为林场征用)栽苹果——百亩,建起了全县第一个苹果园。1960年苹果等开花结果。这个眼前的事实,让李奉先人大受启发,原来我们的沙土地上也能结出大苹果。

当时李奉先村党支部书记是刘明德,县委有何玉凤、刘洪生、刘俊刚、纪栋有。这是一个朴实是干的班子。在征求社员意见后,对村东老辈子留下来的小林场、老桑槐、青蜡地产林进行改造,计划建一个千亩大果园。

1961年,先栽苹果500亩。主要品种有红元帅、国光、

红玉等品种。1962年又阔栽梨树200亩,主要品种为鸭梨、广利、小雪花等。1963年又栽了葡萄30多亩。品种为玫瑰香、龙眼为主。

为了对果园实行专业管理,在建圆的同时,村里建立了青年果树对,队长为赵国旺,技术员是刘有文。1962年,村里派刘友文到河北省昌黎果树研究所学习一年,到64年,果树对也有十多个人增加到三十多人,管理技术也逐步提高。当时,果园和青年果树对属大对直接管理。技术方面在县林业局专业人员和林场的指导帮助下,新栽果树生长发育正常。到1970年,葡萄、梨、苹果相继进入结果期,全村人都非常高兴。

起初几年产量不高的时候,果品主要分给社员食用,苹果按每斤一角。梨八分、葡萄五分钱一斤价,年终分配扣款。每到果品成熟季节孩子们都盼望着大队分水果,份水果时候,全村人都沉浸在甜蜜和欢乐之中。

后来果树进入了结果盛期产量高了,村里决定留一部分分给社员之外,大部分卖给永清、霸县或者胜芳的水果公司,有时还要那一部分到天津、北京的专业关系单位去慰问。

1970年代中后期,全村果林而积=增加到900多亩。。各种果品总产量已经达到三百多亩。平均每斤0.3元,总收入可达九十多万元。已经超过了全村用材林。经济林(腊干、桑枝、杞柳、紫穗槐条等)的林业收入。这九十多万元钱在

当时的年代已经是一个不小的数目了,卖水果的钱成了大队开支的主要来源。果树真的成了李奉先村摇钱树。村里用这些钱改善了生产条件,给12个生产队中的11个对都打了240米深的水井一眼,不仅如此。水果收入的增加还提升了全村社员的公分劳值,和周边相比李奉先的劳之是最高的,个别生产队每个劳值达到了一块钱。

进入1980年代以后,国家实行改革开放,农村推行联产承包责任制。生产队随之解体,青年果树对也解散了。集体的果园分包给个人经营。由于没有经验,在承包过程中也总出现一些合同纠纷,但人们对发展果树致富的信念是坚定的。通过承包果树也确实使一些人达到了实惠。人们看到包果树的挣了钱都有包果树的愿望,为了满足大家的要求以付云河为当时的党支部和村委会研究决定,在村西开出——百亩地,用以建设巨峰葡萄示范园,分包给30户经营,每亩分别三亩左右。葡萄园先期建设由村里投入十二万元的,负责打井、输电、买苗。买干、拉铁丝,统一行距由各承包户负责栽植和管理,并商究承包期10年,前五年不收费用。第六年开始到第十年每年每亩收费200元。承包户对示范园建设信心很足,各个技术环节都认真对地,豪不含糊。从而实现了一年成树,二年见果,三四年就到达正常产量,每亩产量4000斤。当时葡萄价格每斤8毛到一元钱,三亩葡萄每亩可收入一万元。纪永、刘永、赵增田、赵增辉、陈瑞生

都有一份普通,因为管理精心,每季卖葡萄收入都在一万多元。其中??泽因为葡萄挣了钱,几年之内盖了三所房,给三个儿子娶了媳妇,还添置了电视电器,陈瑞生也是又买院子又盖房,还娶了两房儿媳妇。

这一万亩的示范园起了示范作用,看到葡萄的发了财,没弄葡萄的人又后悔又眼红,因为这个时候村里已经没有闲散地可用,有的人开始萌生了在自己的粮田和绿色土地上种葡萄的念头,有的人找到了村干部或“请示”或“商议”希望能得到土地,因为此事关于国家政策,干部也不敢贸然答应,当人们犹豫和纠结的时候有人大胆的在自己的耕地里把葡萄载上了,这样的头一开就一发不可收拾,以葡萄为主迅速占据了大部分耕地,以此历史以来耕地只允许种庄稼的规矩被打破,载果树的一年比一年多,种庄稼的一年比一年少。

到1990年代末,种了多少辈子的小麦没有人种了,种棉花的是少了,种玉米的大大减少、蔬菜、花生、豆类作物,一个坚守了多少年的农耕模式被彻底颠覆了。

随着果树进入结果期以后,产生了高于种庄稼收入不争的事实,人们卖水果有了钱,交农业税,“三提五优”公粮款,不再像过去那么困难了,村干部们深受教育,眼睛亮了,腰杆硬了,思想认识一下子越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这沙地种果树是固地制宜,实事求是,农民富有了,每年除了交粮款外,还多给国家拿了农业物产税就30多万元,这都是给国

家的贡献。上级总让咱“创新思想,改革开放”。人民又打破了耕作模式,找到了靠种果蔬致富的道路,不但没有错反而“改革开放”的成果。

面对形势局面,村支委现于制订了“客观指导,强化服务”指导思想。在坚持水果专业村方向的原则下,村民在绿色地上种什么,在保证高效益的前提下自己决定。村支委工作重点加强服务方面,给全村农民致富传递了便利。

经过几十年的摸索和奋斗,李奉先人民找到了适合在村沙土地缺水源的条件下,发展果蔬致富生存之路,90年代十年间,围绕打造果蔬专业村,村支委主要干了八件事。

1、1990年,村扩大开发一百亩新品种示范园,从辽宁果商进段枝红星,短枝富士,早酥梨、油桃,蟠桃实验种粒。

2、联系,聘请中国果研究所专家定期来村讲课培训。

3、聘请本村技术员杨占瑞,推广性激素杀虫技术,对杨占瑞给予村补贴待遇。

4、聘请原中国果研究所专家冯明祥当技术顾问,冯教授帮助下,成功解决了梨枝落果难题。

5、常到市场调查,搜集销售各类水果,都派出市场信息人员,及时准确的反馈销售信息。

6、培养销售中介员,联系引进新客户,方便果品销售。村派出支委王俊倩负责果品销售的协调和管理,保障市场秩序健康发展。

7、帮助建立农药销售点,并为药商用井、用水、用电提供方便。

8、在每亩造林季节,村免费提供机井,保证种果用水。

到1999年,全村果蔬总面积达到了8167亩占全村总面积的94%以上,果品收入成了村民的主要经济来源。同时,大面积的果树增加了森林覆盖率,净化空气,改善了生态环境。由于果蔬绿化成绩突出,李奉先村被全国绿化委员授予1999年度“全国绿化十佳村”的光荣称号。

进入2000年代后,李奉先的果树专业村已经形成,并进入稳定发展期,2005年统计,全村果树面积8167亩,其中葡萄5000亩,品种以巨峰为主,大部分进入盛果期,平均每亩3000斤,总产可达1500万斤,另外梨树3000亩,均为盛果期,平均每亩产3000斤,总产可达900万斤。另外还有桃、杏、李子等杂果167亩,年产50万斤。全村产水果2450万斤,人均收入可达1.2万元。经过几年的财富累积,李奉先人的生活水平有了较快的提升,盖了房子,盖了二三层小楼,用于生产的农用汽车,三马车,电动三轮车家家都有。近一半的人家买了轿车或面包车。电视早已普及,甚至有的一家好几台,手机电脑普及率很高,甚至连几岁的小孩都会玩电脑和手机。

人们兜里有了钱,生活习惯有了改变。原来一日三餐烧火做饭,现在不少人家都买饭吃,遇事去饭店用餐。为了满

足人们的多种需要,小吃部,副食部,饭店一下子增到20多家。此外还有小卖部、粮油店、美发店、修理部、农资生产部、建材部、移动电话维修部、医务室,的应有尽有,生意还不错。为活跃文化生活,组建广场舞蹈队1个,还有秧歌队两个。人们自由自在享受生活,和城里人没有了多大差别,生活观念思想意识发生改变。李奉先村能有今天的幸福生活,靠的是种果树发了财。

进入2010年代后,李奉先村的果树具备较高水平,产供销模式,产前、产后的经营成熟。用今非昔比来形容比较恰当。

1、过去在果树品种方面,引进的品种多,成功的少淘汰者多。经过多年的比较,抗病抗虫,经济效益较高的巨峰葡萄和梨枝中的早酥、大雪花作为主载品种,对容易上病虫的,品质效益低的都淘汰。

2、过去很多人因为不懂技术不敢种果树,经过20多年的耳濡目染和互相学习,现在很多人懂技术,特别是40岁以上的人,不论男女差不多都和技术触碰,为大面积的果树提供了可靠的保护。

3、过去果树管理所需要农药器械,需要自己去县城或者外地采购,现在村里有几家门店经销商根据季节把农药器械送到村里的门店,农民不用出村就可以买到所需物资,如果谁家不自己动手管理,还可以雇佣专业人员有偿代劳。

4、过去每到果秋,果品都要自己用车运到京津唐山发货,不仅劳累受罪,开销大还不安全。有时卖不好只能甩货受损失。现在果秋一到,有人找上家门,看货定价,取货交钱,快捷便捷,省钱省事,葡萄梨成熟是,村中十分热闹,一天可以走货几十车。

5、过去是人工,又累又慢,现在有了挖沟埋土的专用机械,给葡萄培土的同时,还给春天施肥挖好了沟,大大减轻了劳动强度,提高了工作效率。

6、过去,种葡萄梨的用化肥的多,用有机肥的少,因此果品质不好,现在意识提高了,没人用化肥和催熟剂了,给果树施肥都是鸡粪,羊粪,牛粪等农家肥料,结的果大,皮薄,色好,含糖量高,价卖得好。在外声誉最好,名列前茅。

7、过去运输葡萄的是筐,装车困难又拉的少,看货不直观,售后常有争议,现在改用木箱和塑料箱子,每箱只装果一层,质量好坏一目了然,且运输方便,还减少挤压质量。

8、村民各家都有几亩或者十几亩果树,各生产环节都有忙不过来的时候,需要请人帮忙,过去只是帮忙,帮忙的人还不好意思要钱,现在请人要花钱,男人每天100,妇女每天80元。各取所得,合情合理,也是一种进步。

综上所述,都是果树专业化经营带来的技术,思想观念的变化,无疑这些变化都是积极的向上的。

虽然李奉先村在果树专业的建设上做出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但干部并没有满足于现状。他们把进一步提高果品质作为新的奋斗目标,村里在筹备建立果蔬协会,加大为果农服务的力度,他们还计划发展大棚葡萄和大棚桃,生产错季优质果品打入京津都市,相信不久的将来,他们的目标就会实现。

李奉先刘氏家族小考

据李奉先《刘氏家帐》记载,明朝永乐二年(公元1404年),始祖刘秉忠携家自山西洪洞大槐树下,迁移河北永清东庞各庄,“其莹园”居住,刘秉忠身故后葬东庞各庄南龙塔寺附近,是为刘氏祖茔在此三世至四世,刘璇、刘宗、刘瑾、刘勋、刘瑞弟兄无人携家人迁霸州大宁口村居住刘月一支则移居李奉先空局。刘月故后,在李奉先村北建茔立祖,为李奉先刘氏一脉之始祖也。

自刘月迁入李奉先以后,繁衍生息,人丁兴旺,至今与二十代,现居村内人口850多人,刘氏后人顺应社会,尊长爱幼,有较强的家族观念,每逢佳节刘氏家族都要拜祭祖宗(拜家谱),子孙小辈都要给长辈拜年,还要到祖茔拜祖先。到清明节也要给祖茔填坟,祭祖,思先祖之功德。

据《刘氏家帐》记载。历代刘氏族人有建树者不分其人:十一世祖刘天聪为清乾隆年间武生员。

十二世祖刘琢为清嘉庆年间武生员

十三世祖刘景泗为光绪年间武生员

十三世祖刘景东,性急敏、有武功,于光年间被是为御前侍卫,受到赏识,在刘景东的倡导组织下,在李奉先村建“刘氏宗祠”一座,该祠堂占地一亩,两进院落。后为主店。高两丈多,宽六丈余。前殿略小,在前是门楼,三重山均为六白条石台阶。门前两侧有石狮一队。门楼及前后殿为蓝色瓦盖顶,山顶有垂脊兽三个。记录祠内,历代先祖《家谱》悬挂在前殿中,庄严肃穆。

每逢清明节,刘氏家族都要举办“清明会”,届时,霸州大宁口四世祖后裔与李奉先刘月后人共聚“刘氏宗祠”,祭拜祖先,举办宴席共叙情。感恩祖宗。

解放后,祠堂成了村里的公共场所,大殿被当成林校学生的课堂,后来,前殿还被该做戏台,1958年吃食堂时,大殿被当作食堂的粮库,1968年文革时期被拆除。

十四世祖刘泰、刘青二人于清朝光绪年间考取生(秀才)。

十五世族刘胜柏道光年间任北京监狱狱头。

十七世祖刘玉三于1949年土改时期任李奉先村农会主任、村长。

十七世孙刘申翔,五十二岁刘申强五士岁,二人受霸州大宁口族影响和帮助2008年办冲压件场企业资产均唱过五

十万元以上

十八世孙刘书用,62岁初中毕业在本村当教师十六年,后当村电镀厂会计七年,自1999年升任大队会计,曾于四人书记村长管事,任劳任怨,账目清楚,口碑很好。

十八世孙刘俊刚,在1990年至1993年任李奉先村党支部书记,1998年病故。

十八世孙刘洪超,现年25岁在哈尔滨工业大学毕业后,考取了新加波大学,现在专业读研。

十九世孙刘广才,现年61岁,1971年一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家住陕西宝鸡二炮某部厨师长,现已退休。

十九世孙刘永安,现年54岁,1983到2012年期间任后裔镇财政所会计、所长,2012年退居二线后回李奉先村任党支部书记至今,今两年多时间干了不少实事,筹资二十七万元,在中心村南头西边新建党支部村委会办公大院,并在原来的基础上修齐了五条砖道,还争取上级资金二十万元,修通了北至小刘庄,南到武家窑的柏油路。

在推行农村合作医疗方面,为全村2777人每人交参合费50元,参合人每人自己负担20元,使全村参合率到达98%以上,全县名列第一。

从2014年开始李奉先村被省确定为农村外貌提升村,在刘永安的带领下,各项工作都名列前茅。

二十世孙刘侃,现年26岁毕业于湖南工学院硕士学位,

现在首都钢铁公司工作。

二十世孙刘友贤50岁,刘友斌47岁,刘友志45岁,刘风熊49岁,刘志39岁。

二十一世孙刘永顺,上述六人都在霸州大宁口刘氏宗案的影响和帮助下,兴办冲压件厂和塑料颗粒加工厂,企业资产均在50万元以上,成为村中的户。刘申强和刘风熊两家盖了两层小楼。

二十世孙刘友德1955年至1966年任李奉先党支部书记,在任期间在村东掉产林,载果树1000亩同时建立了果树专业队,从此迈开了李奉先像果树专业村的第一步。建万头养猪场受到省委表彰。

二十一世孙刘永禄,2003年至2009年任村党支部书记,在任期间争取上级补助9万元,集资30多万元,打深井一眼,全村铺设自来水管送入户,安装自控水泵使全村群众吃上了自来水。另外还完成了村内街道硬化,方便村民出行,为了表彰刘永禄的工作业绩,村民自发为其立功德碑。

二十二世孙刘忠良,三十岁,毕业于西安解放军通讯学院,获硕士学位,现在沈阳军区某部服役,为少校营长。

二十二世孙女,刘艳丽,毕业于北京理工大学获硕士学位,现任廊坊市师范学院教师。

二十二年世孙,刘鹏飞,28岁,毕业于河北农业大学,获硕士学位,现在廊坊经济开发区国企任职。

二十二世孙,刘忠诚,40岁,毕业于廊坊师范学院获硕士学位,现任廊坊市第八中学教师。

另据统计,自1977年恢复高等院校招生考试以来,刘氏家族先后有40多名子女考入全国各类高等院校学习。除少数人尚在就读外,大部分已经毕业,有的在国家事业单位,有的在工厂、企业工作,有的自谋发展商业企业,有理想,有报复,在各个岗位努力奋斗。

李奉先村刘氏家族刘洪达刘申义刘申祥刘书用提供材料

撰稿人:赵玉学

2014 8 20

赵秀才的故事

李奉先村赵氏家族原为霸州老堤头人,自始祖赵锡携家迁入李奉先村以后,家业渐兴、到第八代孙时,赵家已成村中大户、耕读人家。

第八代孙为土字辈,同辈兄弟共十一人。其中土魁、土

僖、土逵、土诚都是生。何为生?生就是人们常说的秀才。明清科举中在府、、县所办“学”中念书的生员都是秀才。有了秀才的学历,进而可以升为贡生、举人、再生就是进士,到了举人进士这一级一般情况下就可以在朝廷做官。

第九代孙同辈兄弟也是十一人,其中赵臻是生,赵珂也在“义序”中上过学。

第十代孙为云字辈。同辈兄弟共二十二。其中云奇、云鸿、云芳、云章、云亭五人都是生。

赵氏家族八九十三代共丁四十四口人,其间出了十三个生,这在当时的科举时代,又在家乡僻壤之农村,的确是难能可贵的事,但是,在那“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年代,赵家的十个秀才中没有一个进入仕途者,未免让人遗憾和不解,但是这也绝不是说念书除了当官别无他用,赵云亭的发迹就说明了这一点。

赵云亭之父赵珂、祖父赵世诚都是读书人,云亭自幼受祖辈,父辈及兄弟中诸秀才们的刻苦读书气氛的影响,加上自己聪颖好学,成了秀才,他虽然没有做官,但通过刻苦学习,知书明理、能写会算,满腹经纶。加上相貌堂堂,一表人才的气质,还写的一手好字,真是一个难得的人才,这一切“资

本”都为他日后讨生活打下了好的基础。

成年后的赵云亭经人推荐,去天津一家“银钱所”相当于现在的银行供职,不就升为师爷,渐渐的名气大了地位高了,挣了大钱,虽然说不上荣华富贵,但是可以为家人谋福,为祖上争光,有个小故事,赵家后人,至今津津乐道。

一次云亭之族孙国银敢牛车去天津贸易,走了两天到达天津,在一家客栈暂住,至夜发现牛丢了,国银急告店主请求帮助寻找。店主很不耐烦,且不尽力,无奈国银找叔祖赵云亭,说明原委,云亭说:“不着急,我送你一个有我银钱所名号的灯笼回去再找!”国银回到客栈在院内四处挑灯寻牛,店主见状,知国银是有根底之人,急忙出屋劝阻道:“客观放心,请回房安寝,失牛一会便回,果然功夫不大,牛被送回。

还有一会,族孙跟起去津办事,乡下人没见过汽车,在街市行走间,被一辆急驶的马车惊吓,躲闪之中,碰到了街上的瓷器摊,摔碎了几件瓷器,摊主索赔,跟起无钱被抓紧警所关押饿了两天,幸有好心警员问根起天津有无熟人可做担保,根起说:“天津某银钱所赵师爷是我三爷,劳烦您老受累为我转告。”警员捎信给云亭后,即刻派人到警所接人,警所听说那个碰瓷的人是赵师爷的族孙,二话没说就把根起放了,且未提赔款的事。

云亭自幼喜好书法,先随祖父兄弟诸秀才学写打字,后选欧,柳字体临习,十多岁便可可出有模有样的大仿字,受到师长的称赞,云亭好书法更加痴迷,不论寒暑,临时不辍。有人求字,他从来都是有求必应,从不吝惜,他一生写的墨迹或匾牌无可计数。但因年代久远,超过二百年,其间损坏遗失较多,传世者屈指可数,就能见到赵云亭墨迹分析,他擅写楷书,行书或者小楷,书与丁酉年的楷书的条屏,还有出于沽(天津)的行书《赵云亭书墨迹》一册。起真迹的李奉先村退休老师李世昌先生收藏。另有出于嘉庆五年的《赵氏家》前半部分为赵云亭所书,小楷书写,字体秀丽,一丝不苟,极其功底,实物现在赵云亭五世孙赵增刚处珍藏。据村名和族人介绍,云亭墨迹在赵氏族人中或可还有收藏,尚待发现。

另据云亭后人,赵增刚赵增仿说,曾叔祖赵云亭与刘街翰林院交好,曾叔祖在天津供职期间,每逢春节前回家,都要去翰林院拜访,吃酒写春联。

所谓翰林,即指刘靳各庄人,刘源井、刘源俊二人,刘园景为清道光三年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后任陕西粮道,云贵总督等职,为官清廉,政生很好,刘元俊为道光十五年进士,官翰林院编修,后人荆州知府,乡人称兄弟俩为“大翰林”“二翰林”刘靳各庄翰林院官宅即称为翰林院。

重庆大足石刻导游词

重庆大足石刻导游词 大足石刻是大足县境内主要表现为摩崖造像的石窟艺术的总称,是中国晚期石窟造像艺术的代表,其中以宝顶山和北山石刻最为著名。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重庆大足石刻导游词范文,欢迎借鉴参考。 重庆大足石刻导游词(一) 游客朋友们: 大家好!我是来自重庆中国国际旅行社的导游员。在我身后的这位呢,就是我们本次行程的司机张师傅。我很荣幸能有机会为大家服务,非常欢迎大家来到重庆游览观光,待会儿,我将带领大家游览素有“石刻之乡”美称的大足石刻。大足石刻距重庆主城约有130公里,行车时间约两个半小时,在这段时间里我先把大足石刻的概况为大家做个简要的介绍。 大足石刻是重庆大足县境内所有摩崖石刻造像艺术的总称,反映了佛教中国化、世俗化、生活化的进程,是集儒道佛三教造像于一体的大型石窟造像群,最初开凿于初唐永徽年间(650年),历经晚唐、五代,盛于两宋,明、清时期亦有所增刻。最终形成了一处规模庞大,集中国石刻艺术之大成的石刻群,堪称中国晚期石窟艺术的代表,与云冈石窟、

龙门石窟和莫高窟齐名,1999年12月1日,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07年被评为国家5A级景区。大足石刻群共有石刻造像70多处,总计5万余尊,铭文10万余字。其中,以北山、宝顶山、南山、石篆山、石门山五处石窟最具特色。 关于大足石刻名称的由来有两种说法,一是大足为传统农业区,气候温和,风调雨顺,收成稳定、人民安居乐业,为大足大丰之地,故得名。还有就是与佛教传说有关,相传释迦牟尼在涅盘前夕曾到过大足,在其讲佛之地留下了一双大脚,故人们叫当地为大足。 北山石刻位于大足县城北面约1公里处,共有摩崖造像5000于尊,由唐末刺史韦君靖开凿于唐景福元年,后由地方官吏、乡绅、僧尼等续建,至南宋绍兴年间(892年-1162年)结束,历时250年。以其雕刻细腻、精美、典雅著称于世,展示了晚唐至宋中国民间佛教信仰及石窟艺术风格的发展、变化,尤以观音造像最为突出,被誉为“中国观音造像陈列馆”。北山石刻以当时流行的佛教艺术为主,体现了佛教的世俗化,其转轮经藏窟被公认为是“中国石窟艺术皇冠上的一颗明珠”。 宝顶山石刻位于大足县城东北约15千米处,由宋代高僧赵智凤于南宋淳熙至淳佑年间(1174年-1252年)主持建造,历时70余年,以圣寿寺为中心,包括大佛湾、小佛湾等13处造像群,共有摩崖造像近万余尊,题材以佛教密宗故事人物为主,整个造像群宛若一处大型的佛教圣地,展现了石刻艺术的精华。宝顶山有千手观音、释迦涅盘像、九龙浴太子等著名景点。

大足石刻(教案新部编本)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 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 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 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 xx市实验学校

大足石刻风景调查 重庆市渝中区望龙门小学李波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了解世界文化遗产——大足石刻,重点了解石刻的现在情况。 2、学习各类调查方式方法,撰写调查计划,并分工调查。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复习信息搜索技术,准确、高效、全面收集相关主题资料。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培养合作学习的意识、技能与方法,增强团队意识。设计一份良好的问卷。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在分解调查内容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以及综合运用网络资源的能力。 2、在问卷设计的过程中,提高学生动手、探究的能力及灵活运用word软件的嫩里。 3、让学生逐步形成一种喜爱质疑、努力求知的心理倾向。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培养学生团结合作、尊重他人、分享成果的良好品格。 2、培养学生鲜明的个性和创新的意识。 3、培养学生科学精神和优良品质。 【教学重点】:准确、高效、全面地收集相关主题资料。

【教学难点】:围绕调查目的分解调查内容,并综合运用相关软件的能力。 【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案例分析法、小组合作探究法。【教学过程】: 一、导入: 1、上课之前,老师先请同学们来观看一段录像片(课件:大足风光片) 2、我们重庆有许多这样漂亮的风景区,大足石刻就是其中之一,大足石刻是古代先民给我们留下的瑰宝,我们如何去了解她,保护她,我们今天将运用我们所学的知识为保护我们的历史文化遗迹做出总结的贡献,同学们愿意吗? 二、新授: (一)网络调查,收集资料 1、撰写调查计划 师:同学们,你们要了解哪些关于大足石刻的信息,请你利用网络知识在互联网上进行搜索,在搜索前请撰写好总结的调查计划。 师: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操作,在小组中学会分工合作,信息共享。 (教学备注:信息搜索以网上搜索引擎的使用为主,对本机、相关联计算机内的资料收集也要重视。) 2、学生进行网络调查。 (教师随机巡视,并在学生有困难的时候及时给予指导。)3、汇报成果

附重庆、大足石刻及丰都鬼城简介

附:重庆、大足石刻及丰都鬼城简介: 大足石刻、丰都鬼城考察(每位代表可二选一)及重庆夜景观光 280元(费用将一并开入会务及资料费中)。 重庆市位于中国西南部, 长江与嘉陵江交汇处,四面 环山,江水回绕,城市傍水 依山,层叠而上,既以江城 著称。地处长江上游,东西 长470千米,南北宽450千 米,总面积8.2万平方千米, 与湖北、湖南、贵州、四川、 陕西等省接壤。 重庆自然景观颇为丰富,是一座大自然的艺术珍藏馆。其北有大巴山,东有巫山,东南有武陵山,南有大娄山,原始景观俊美,山山环绕,美不胜收;境内还有长江、嘉陵江、乌江、涪江等大江、河流横贯而过,水水相连。长江干流自西向东,横穿巫山三个背斜,形成了著名的瞿塘峡、巫峡、西陵峡,即举世闻名的立体画廊长江三峡,壮丽非凡,气贯河山。嘉陵江自西北而来,三折之后而入长江,便又形成了沥鼻峡、温塘峡、观音峡的嘉陵江小三峡,雄奇瑰丽,钟灵毓秀。青山秀水之间更是汇聚了众多的奇峰、幽谷、溶洞、泉瀑等旖旎的自然景观,令重庆之美雄奇于外。 重庆是一座举世闻名 的山城,它最突出的特点是地 形起伏有致,立体感强,其夜 景蔚为壮观。重庆还是一座现 代化的城市(特别是自辖以后 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旅 游资源堪称得天独厚。从夏禹

王“三过其门而不入”的涂山旧痕,到国共两党众多名人名事遗址(如著名的红岩村、渣滓洞、白宫馆位居其中);从大宁河千古悬棺真貌,到“上帝折鞭之处”的合川钓鱼城古迹;从驰名古今的长江三峡,丰都鬼城,到誉满天下的大足石刻,组成了具有重庆特色的“重庆风光”。同时,巴渝古朴独特的民风民俗引人入胜,多姿多彩的地方文艺令人倾倒。重庆还是川菜主要代表地域之一,“吃”与“游”相得益彰,平添旅游者无限雅兴。 大足石刻是摩崖造像石窟艺术的总称。大足石刻群有石刻造像70多处,总计10万多躯,其中以宝顶山和北山摩崖石刻最为著名,其以佛教造像为主,儒、道教造像并陈,是中国晚期石窟造像艺术的典范,规模之宏大,艺术之精湛,内容之丰富,可与敦煌莫高窟、云冈石窟、龙门石窟齐名。 丰都鬼城:"鬼城"丰都古为"巴子别都"。因北宋苏轼题诗“平都天下古名山”而得名。丰都名山系道家72洞天福地之一。名山古刹多达27座;东汉和帝永元二年置县,素以"鬼国京都"、"阴曹地府"闻名于世,是传说中人类亡灵的归宿之地,集儒、佛、道民间文化于一体的民俗文化艺术宝库,被誉为中国"神曲之乡" 人类"灵魂之都"。

大足石刻的简介

大足石刻的简介 大足石刻1999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北敦煌、南大足” 保顶山是佛教圣地之一,有“上朝峨嵋,下朝宝顶”之说。石刻创始人为宋蜀中名僧赵智凤,建于南宋,历时70多年,石刻共13处,造像数以万计,以大佛湾和小佛湾规模最大。宝顶山的石刻,在风格上和北山很不相同。这里的刻像,大都是用一组一组的雕像来连续表达一个或几个不同内容的佛经故事,不仅内容丰富,而且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因此,又有“天府灵山”的著称。北山石刻以佛湾造像最为集中,分南北两区域,南区多为晚唐、五代作品,北区则以两宋作品为主。 卧佛 重庆大足宝顶山的大足卧佛,是半身像。此雕像长31米,后半身隐于山石间,民间有此卧佛“身在大足,手摸巴县,脚踏泸州”的说法,有“佛大不可度量”的意思大足卧佛群像借山石、山势而凿刻。 千手观音 这是我最喜欢的石雕,它是一个非常壮观的雕像,它的"千手"其实是1007只手,尤如孔雀开屏,分别从上、左、右三个方向伸出,每只手都雕得纤美细柔,手里拿着各种法器,而且每只手掌中还有一只眼睛,因此又名“千手千眼观音”。千姿百态,无一雷同。 传说千手观音原来是印度妙庄王的三公主。妙庄王有三个公主,大公主叫妙金,二公主叫妙银,三公主叫妙善。妙善自幼出家修行,父王不让她去,她坚决要去。她所在的庙子住了500个大和尚,妙庄王一把火把这庙子烧了,500和尚都被烧死在里面。她父王作了恶业,身上长了500个大脓疮,什么药都用了也无济于事。医生说非要亲骨肉的一只眼一只手作药,才能医好。大公主不愿意,二公主舍不得。只有修行的三公主妙善,听说要亲生骨肉的一只眼和一只手才能治好父王的病,自己就挖了一只眼,砍了一只手给父王作药。父王服药后,全身脓疮消失,身体康复。妙善的大孝行为感动了释迦牟尼,释迦牟尼就召见妙善公主:“你这大孝子,舍了一只眼、一只手,我就还你一千只眼、一千只手。”这样,妙善公主就成了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为成千上万的善男信女所崇敬。宝顶山的千手千眼观音也就成了历代香火鼎盛,与峨眉齐名的佛教胜地。 转轮经藏窟

大足石刻英语导游词

Hello everybody,may I get your attention please?I’m your local guide from rock carving travel agency. Today I will get you to Dazu rock carving. I’m so glade to do this and I’m always at your service. Ok first let me give a brief introduction of dazu rock carving. Dazu County was located in the southeast of the Chongqing municipality. It was found in first year of Qianyuan(建元) in Tang dynasty (758 a.d.),The name of Dazu Cou nty which suggested that of harvest and abundance has a long history of more than 1240 years. The Dazu Rock Carvings started around 650 during the Tang Dynasty (AD 618-907) and continued through the Ming Dynasty and the Qing Dynasty (1616-1911). Today, it is enjoys equal popularity with Dunhuang frescos壁画 and forms the trilogy(三部曲) with Yungang and Longmen Grottoes . And in 1999,it was listed as world cultural heritage by UNESCO. Go up to mount Omei, and go down to Baoding Shan. The spots of rock carvings at Baoding Shan, Beishan, Nan Shan, Shizhuanshan and Shimenshan have been tourist resorts since ancient times. 14 km away from Dazu County ,stone caring on Mount Baoding were created from 1179 to 1249 in the South Song Dynasty. The person in charge was Zhao Zhifeng,who was born in Xueliang township of Dazu County,several km away from mount Baoding.He became a monk when he was five, and moved to the western part of Sichuan Province to learn Buddhism when he was 16.Then he returned home and had the Buddhism “Daochang”built under his care. He dedicated his following 70 years to this course until he passed away at eh age of 90,when the forest of statues was completed at a preliminary level.The Buddha Bay we are seeing now is the major part of the stone carvings on mount Baoding. Baoding Shan, Which has come to be known as the Mountain of Efficacy{efikes} under Heaven world, receive tens of thousands of visitors and tourists on the 19th of the second month of each Chinese lunar year, the date said to be the birthday of Thousand-Armed Awalokitesvara.

大足石刻介绍

大足石刻 大足石刻是世界文化遗产,世界八大石窟之一,位于重庆市大足区境内,是以佛教题材为主的宗教摩崖石刻,儒、道教造像并陈,是著名的艺术瑰宝、历史宝库和佛教圣地,有“东方艺术明珠”之称。 大足石刻最初开凿于初唐,历经晚唐、五代,盛于两宋,明清时期亦有所增刻,最终形成了一处规模庞大,集中国石刻艺术精华之大成的石刻群。 大足石刻群有75处,5万余尊宗教石刻造像,总计10万多躯,铭文10万余字,其中以宝顶山和北山摩崖石刻最为著名,其以佛教造像为主,是中国晚期石窟造像艺术的典范,与云岗石窟、龙门石窟和莫高窟相齐名,是古代汉族劳动人民卓越才能和艺术创造力的体现。大足石刻的千手观音是国内唯一真正的千手观音,约1006个,被誉为“世界石刻艺术之瑰宝”、“国宝中的国宝”。北山造像依岩而建,龛窟密如蜂房。 宝顶山大佛湾造像长达500米,气势磅礴,雄伟壮观。变相与变文并举,图文并茂;布局构图谨严,教义体系完备,是世界上罕见的有总体构思、历经七十余年建造的一座大型石窟密宗道场。造像既追求形式美,又注重内容的准确表达。 宝顶山大佛所显示的故事内容和宗教、生活哲理对世人能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诱之以福乐,威之以祸苦。它涵盖社会思想博大,令人省度人生,百看不厌。南山、石篆山、石门山摩崖造像精雕细琢,是中国石窟艺术群中不可多得的释、道、儒“三教”造像的珍品。 大足石刻时间跨度从9世纪到13世纪,以其艺术品质极高、题材丰富多变而闻名遐迩,从世俗到宗教,反映了中国这一时期的日常社会生活,证明了这一时期佛教、道教和儒家思想的和谐相处局面,被誉为9世纪末至13世纪中叶石窟艺术陈列馆。 大足石刻规模之宏大,艺术之精湛,内容之丰富,保存之完好,更是世界罕见。毫无疑问,在渝西走廊这条旅游线路上,大足石刻犹如一颗闪闪发亮的珍珠,杰出的艺术价值和悠久的历史文化都让它熠熠生辉。

潼南大佛寺景区简介

潼南大佛寺景区简介 省级风景名胜区潼南大佛寺景区位于重庆市潼南县城西郊,是潼南——大足——合川“石刻金三角”的重要组成部分。 大佛寺依山面江,风景佳绝。寺周里许之地,荟萃有我国第一大室内摩岩饰金大佛“八丈金仙”、我国最早使用全琉璃顶的古建筑“大像阁”、我国古代四大回音建筑之一的“石磴琴声”、我国最大的摩岩书法石刻“顶天佛字”、中外文物专家誉为石刻瑰宝的“千佛岩”和奇妙的天然回音岩“海潮音”,传说神奇的“黄罗帐”、“翠屏秋月”、“仙女洞”及“百仙岩”、“鉴亭”、、“读书台”、“合掌峰”、“滴水岩”、“瑞莲池”、“鹰蛙石”、“关刀石”、“云岩飞霞”十八胜景。 大佛寺旧名“南禅寺”,始建于唐咸通三年(862年),北宋治平年间(1064-1067年)赐额“定明院”。遗存有始于隋,盛于唐,继于宋,续于元,承于明清,晚迄民国,年代一直延续未断,时间长达1400多年之久的儒、释、道三教造像125龛928尊。于岩壁和殿宇木柱、门枋、栿壁之上,还遗留下身居显赫地位之官吏所撰写之碑文以及历代文人学士为记趣揽胜而书刻的题咏87通,造像记31则,字体各异之楹联22副,记录历代水文、重大灾害之题刻7则。其摩岩造像的年代,最早为隋“开皇十一年”,即公元591年,距今已有1420年的历史,比大足石刻早200余年。其摩岩造像之历史为重庆市最早者,亦属我国早期宗教造像地区之一。 尤其是大佛殿内摩岩凿造的弥勒大佛,身高18.43米。佛首凿于唐长庆四年(824年),北宋靖康丙午(1126年)续凿佛身,南宋绍兴壬申(1152年)为大佛装金,粧成“佛如金山,处于琉璃阁中,金碧争光,晃耀天际”,誉称“八丈金仙”。整个大佛像的开凿,共用时330年之久,是我国儒释道三教融合、通力协作的典范,也是我国大佛造像家族中耗时最多的大佛造像。金大佛虽然历经330余年始成,但风格统一,比例匀称,线条圆润,手法娴熟,面目慈祥,庄严肃穆,雕刻精美,栩栩如生,被众多中外文物专家誉为“金佛之冠”。 大佛寺景区文化内涵丰富、历史底蕴厚重,自然风光旖旎,古迹名胜众多,是我国难得的历史文化瑰宝。1956年,公布大佛寺摩岩造像为四川省第一批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9年大佛寺景区被评为中国著名文化旅游景区;2014年被评为国家AAAA级景区。 景区于2008年启动建设,目前核心区已基本建成。规划面积379公顷,将充分利用大佛寺景区丰富的佛家、道家、儒家文化资源和山水资源,挖掘厚重的人文历史资源,自然生态景观资源,整合宗教旅游文化,营建“神圣、形胜、意盛”儒、释、道共融互生的文化氛围,科学保护历史文化遗产,恢复古南禅寺历史风貌,逐步修复十八胜景,完善和优化旅游基础设施,开发利用滨江水域,通过景区、景点的衔接和串联,建成集商务会议、观光旅游、文化体验、休闲养生、互动娱乐、餐饮食宿等多功能一体化的综合景区。

重庆各区简介

1、万州区: 重庆市万州区地处三峡库区腹心,长江中上游结合部,因“万川毕汇、万商云集”而得名,是长江十大港口之一。全区幅员面积3457平方公里,辖52个镇乡、街道。万州是重庆第二大城市和渝东北中心城市! 万州区是原四川省万县市的所在地,辖3区8县,重庆 直辖后,改名为万州区,原万县市天城区,龙宝区,五 桥区合并成立重庆市万州区,万州区总人口171.7万,在重庆40个区县中人口最多;城市建成区面积53平方 公里,城区人口68万,城市规模除主城以外全市最大; 动态移民26.3万,占三峡库区的五分之一,占重庆库 区的四分之一,在库区区县中移民任务最重。 2、涪陵区:涪陵区是重庆第二大工业城市和第三大城市,涪陵区因乌江古称涪水,巴国先王多葬于此而得名,全区人民正在朝着五个涪陵建设既港城涪陵,工业涪陵,安商涪陵,人文涪陵和宜居涪陵,把涪陵建成国家山水园林城市! 重庆市涪陵区,邑枕长、乌两江,素为乌江流域物资集 散地,有渝东南门户之称,是闻名遐迩的中国“榨菜之 乡”。全区幅员面积2946平方公里,辖1个经济技术开 发区、1个私营经济示范区和44个乡镇、街道办事处,

总人口113万,主城区常住人口53万。是重庆第三大 城市,和第二大工业城市。涪陵区自然条件好,人文资 源丰富。涪陵榨菜、涪陵水牛、涪陵红心萝卜是闻名海 内外的三大特产;程朱理学“点易洞”、水底碑林白鹤梁 是名闻中外的名胜古迹。 涪陵因乌江古称涪水,巴国先王陵墓多葬于此而 得名。2000多年前,巴围存此设郡,秦、汉、晋时设 枳县,自唐以来一直为州所在地。新中国成立后为涪陵 地区,辖10个县,1995年撤地设涪陵市(地级),下辖 两区一市三县,l998年重庆直辖后改设涪陵区。地形 地貌:以低山浅丘为主。 3、渝中区:是重庆市的母城和中心城区。她地处长江和嘉陵江交汇处,幅员面积23.71平方公里,人口逾66万,是著名的“山城”、“江城”、“不夜城”;她拥有3000多年历史,是巴渝文化、抗战文化和红岩精神的发源地。据不完全统计,近年来,全区共荣获各类全国性荣誉称号93个,其中属重庆市唯一的荣誉称号11个。 渝中区是重庆市的政治中心。中共重庆市委、市人大常 委会、市人民政府、市政协委员会和驻军领导机关均驻 在此。渝中区是重庆市的经济强区。2005年,地区生 产总值达到241亿元,商贸销售总额达到580.2亿元,

大足简介

大足县 求助编辑百科名片 大足县位于重庆西部,幅员面积1392平方公里,辖24个街镇乡,50个居委会,242个行政村,2101个村民小组,总人口92.7万人,其中农业人口78.25万人,农村劳动力41.34万人,是驰名中外的“石刻之乡”、“五金之乡”、“鱼米之乡”。 中文名称:大足县 行政区类别:县 地理位置:四川盆地丘陵地 区 面积:1399平方公里 人口:92.7万 气候条件: 气候温和湿润,属亚热带季风气 候 设立大足区 (2011年10月27日重庆市第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七会议通过) 经国务院(国函〔2011〕129号)批准,撤销万盛区和綦江县,设立綦江区,撤销双桥区和大足县,设立大足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和《重庆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讨论决定重大事项的规定》的有关规定,重庆市第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七次会议决定: 一、设立大足区人民代表大会。 二、成立大足区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筹备组,负责有关筹备事宜,主持大足区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选举,召集大足区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筹备组下设代表资格审查委员会,审查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资格,报筹备组公布。 三、大足区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名额为323名,常务委员会组成人员名额为35人。 四、2012年1月20日前,选出大足区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五、双桥区、大足县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分别行使职权到大足区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主席团选举产生为止。双桥区、大足县人民政府、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分别履行职责到新机构成立为止。 特此公告。 重庆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2011年10月27日 编辑本段基本概况 县城全景 大足县 本数据来源于百度地图,最终结果以百度地图数据为准。 大足区位于重庆西部,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国家卫生县城、全国人居范例城市、全国环境综合整治优秀县城、国家级优秀旅游城区、市级山水园林城市。古号“海棠香国”,幅员面积1399平方公里,辖2个街道,22个镇,50个居委会,242个行政村,2101个村民小组,总人口98万人,其中农业人口78.25万人,农村劳动力41.34万人,是驰名中外的“石刻之乡”、“五金之乡”、“鱼米之乡”、“鲤鱼灯舞之乡”。

大足石刻与旅游开发

大足石刻与旅游开发 摘要:大足石刻是重庆市唯一的世界文化遗产旅游胜地,有着很高的文化价值和旅游价值。该文章对大足石刻的旅游资源和目前发展现状进行分析,简单说说大足石刻所存在的旅游开发问题,并提出相关的旅游开发决策。 关键词:大足石刻、旅游资源、开发问题及开发决策 一、大足石刻的简介 大足石刻始建于唐永徽元年(650年),历经五代,盛于两宋,余绪延至明、清,是中国晚期石艺术的代表作品。大足石刻是重庆大足县境内主要表现摩崖造像的石窟艺术的总称。其内容包括了佛、道、儒三教造像,多达75处,雕像5万余尊,铭文10万余字。其中以北山、宝顶山、南山、石篆山、石门山摩崖造像最具特色。它是一座艺术精湛、内容丰富、独树一帜的艺术宝库。北山摩崖造型和宝顶山摩崖造像是国务院1961年公布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石门山、南山、石篆山和北山也相继并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大足石刻是重庆市唯一的世界文化遗产旅游胜地。其历史和艺术价值不在敦煌、云冈、龙门之下。它集中国石窟艺术之大成,把中国石窟艺术推上了一个新的高峰:它是一件伟大的艺术杰作,对中国石窟艺术的创新发展有重要贡献,是石窟艺术生活化的典范,为中国佛教密宗史增添了新的一页,并且生动地反映了中国民间宗教信仰的重大发展变化。正因如此,1999年12月1日大足石刻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二、大足石刻的资源与发展现状 大足石刻主要是以佛教造像为主的宗教艺术,也有道教和儒教造像区域,以及儒、道、释三教始祖合刻于一窟的造像区域。此外,这有历史人物的纪念性雕刻。如唐靖南军使韦君靖及百余节级将校的遗像;存汉礼之制的文宣王的遗像;还有为我国历代劳动人民所热爱和传颂的、春秋战国时代的建筑大师鲁班及其弟子的雕像。大足石刻的最集中分布区,当数宝顶山,其次是北山和石篆山。宝顶山在古代是一个大丛林,距大足县城东北十五公里。这里曾是佛教密宗成都瑜伽派的中心地。 密宗成都瑜伽派的始祖柳本尊,四川乐山人。唐朝末期,正当北方各地佛教密宗的活动几乎绝迹的时候,他却承袭唐金刚顶瑜伽部密教,以苦行修炼创立教统,在成都、汉州、弥牟等地“修诸苦行,转大法轮,其化甚行”。前蜀王王建封他为“唐瑜伽部主总持王”。自此两川地区佛教密宗盛行。赵智凤,南宋名僧,大足县米粮里(今智凤镇)人,幼年出家。他年始十六,便西往汉州、弥牟等地云游三载归来,“传柳本尊法旨,立柳本尊教派”,在宝顶山开宗传教,称为“六代祖师”。他从南宋淳熙六年至淳祐九年间(1179——1249),连续七十余年四方募化,先后主持开凿小佛湾、大佛湾摩崖造像万余尊,创建了我国前所未有的密宗道场。“声势之盛,倾动朝野”。当时南宋朝廷的兵部侍郎杜孝严、太常少卿魏了翁等,曾亲临视察。宝顶山出现十分繁荣的景象,香火之盛与四川峨眉山齐名。俗有“上朝峨眉,下朝宝顶”之说。 宝顶山摩崖造像,除小佛湾、大佛湾外,东有倒塔、龙头山、殊始山、黄桷坡;南有高观音;西有广大山、松林坡、佛祖岩;北有岩湾、龙潭、对面佛等十三处。小佛湾是赵智凤最先开凿的石刻群。这里是用石条砌成的石窟、石壁及梁柱。建造规模宏大。现存佛像千余,视其遗迹,可想象当年的盛况。大佛湾是一深幽的“凹”字形山湾,长约五百余米,距小佛湾一箭之地。摩崖造像分布于东南北三面、四至十四米高的悬崖上,“大小佛像约万余,喜怒皆有生气。凡释典所著无不备列,几乎将一代大教搜罗毕尽”。摩崖石刻以山岩自然形状取

大足石刻概况

大足石刻概况 大足石刻是大足县境内主要表现为摩崖造像的石窟艺术的总称。大足县是重庆市所辖郊县,始建于唐乾元元年(758年),以"大丰大足"而得名,是驰名中外的"石刻之乡"、"五金之乡",全国首批甲级开放县,国家确定的长江三峡旅游县的起点,全国生态农业先进县,重庆市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大足县历史悠久,人文景观、旅游资源非常丰富。县境内石刻造像星罗棋布,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的摩崖造像多达75处,雕像5万余身,铭文10万余字。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6处,1999年12月1日在摩洛哥历史文化名城马拉喀什举行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第23届会议上表决通过,将大足石刻中的北山、宝顶山、南山、石篆山、石门山五处摩崖造像,正式列入世界文化遗产,进入《世界遗产名录》的神圣殿堂。大足石刻其规模宏大,刻艺精湛,内容丰富,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具有很高的历史、科学和艺术价值,在我国古代石窟艺术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被国内外誉为神奇的东方艺术明珠,是天才的艺术,是一座独具特色的世界文化遗产的宝库,是一座开发潜力巨大的旅游金矿,是旅游观光的最佳去处。欢迎世界各国的朋友到此旅游观光,领略大足的风情、山光水色,品味大足的地方佳肴。 大足石刻的历史 大足县,建于公元758年(唐乾元元年),隶属昌州。公元885年(唐光启元年),昌州由静南县迁治大足。至公元1279年(南宋末年),大足一直是昌州州治所在县。大足石刻中的"五山"摩崖造像即在这近400年间完成。现存大足石刻作品中,最早的为凿于公元650年(初唐永徽元年)的尖山子摩崖造像,其后200多年间仅新开凿圣水寺摩崖造像一处。这两处初、中唐造像总共不过20龛。直到公元885年昌州迁治大足后,摩崖造像方渐大兴。公元892年(唐景福元年),昌州刺史,充昌、普、渝、合四州都指挥,静南军节度使韦君靖,在县城北龙岗山(今北山)营建"粮贮十年,兵屯数万"的永昌寨的同时,首先在北山凿造佛像。此后,州、县官吏和当地仕绅、平民、僧尼等相继效法,直到公元907~965年间(时为五代十国时期。四川为蜀国,史称前蜀、后蜀)营造佛像不断,形成大足石刻史上第一个造像高潮。公元965~1077年的百余年间(北宋乾德至熙宁年间),摩崖造像停滞,至今全县未发现一龛当时的纪年造像。此时寺院内供养石刻圆雕造像兴起。今有遗迹可寻或有文可征者,县东有大钟寺,县西有石壁寺,县北有延恩寺等多处。至本世纪80年代,仅大钟寺一处,就出土佛教圆雕纪年造像百多件。公元1078~1173年(北宋后期的元丰至南宋初期的绍兴、乾道年间),大足石刻造像掀起第二个高潮。自公元1082年(元丰五年)大庄园主严逊舍地开凿石篆山释、道、儒"三教"造像区起,县境内摩崖造像此起彼伏,先后开凿出佛教、道教和"三教"造像区32处。南山、石门山造像区和北山多宝塔均于此间建成。始凿于公元892年的北山造像区,历时250多年,亦至公元1146年南宋绍兴十六年建成。公元1174~1252年的70余年间南宋淳熙至淳佑年间,时称"六代祖师传密印"的大足僧人赵智凤,承持晚唐川西柳本尊创立的佛教密宗教派,于宝顶山传教。他以弘扬佛法为主旨,清苦七十余年,四方募化凿造佛像近万尊,建成了中国佛教密宗史上唯有的一座大型石窟道场,使大足石刻造像达到鼎盛。其间县境其他处造像基本停滞。四方道俗云集赵智凤座下,石刻高手聚集宝顶山竞技献艺。宝顶山成为中国佛教密宗成都瑜伽派的中心地。自公元892~1252年的360年间(晚唐景福至南宋淳佑年间),大足先后建成佛教、道教和"三教"造像区34处,造像数量占大足石刻总数的80%左右。其中除北山摩崖造像始凿于公元892年晚唐景福元年外,其余均为公元1082~1252年北宋元丰至南宋淳佑的170余年间建成。公元13世纪末叶南宋晚期,因战乱石刻造像中断。至15世纪末明代永乐年间,摩崖造像方渐复苏,一直延及晚清。公元15世纪初至19世纪末(明、清两代)的500年间共有摩崖造像39处,其中虽不乏佳品,但多为小型造像区,造像数量也不足今大足石刻造像总数的20%。公元13世纪末

大足石刻的艺术价值

大足石刻的艺术价值 ——杨德青 大足石刻是我们此次专业考察的重点,我们着重考察了其中的北山石刻和宝顶山石刻。 大足石刻位于重庆市大足县,是大足县境内主要表现为摩崖造像的石窟艺术的总称。大足石刻开凿于唐永徽元年(公元650年),盛于宋代。现存摩崖石刻造像5万余尊,铭文10万余字,遍布100多处。其中比较重要的有北山(包括北塔)、宝顶山、南山、石门、石篆山石刻,是大足石刻中规模最大艺术价值最高的石刻造像代表。 石刻以佛教造像为主,兼有儒、道造像。具有石窟造像的特征,属于石窟艺术的范畴。早期的“庙宇殿堂”式结构,完全是摩崖造像,如大佛湾造像全都裸露在外,与山崖连成一片,给人一种非常直观的感觉。突破了一些宗教的约束,使造像更具人性化。雕刻形式有圆雕、高浮雕、浅浮雕、凸浮雕、阴雕五种,但主要以高浮雕为主,辅以其他形式。不仅有不计其数的各阶层人物形象,以及众多的社会生活场面,而且还配有大量的文字记载,是一幅生动的历史画卷。 北山石刻 北山摩崖造像始刻于唐末,至南宋结束,石刻位于大足县城北2千米的北山上。以大佛湾为中心,遍及其四周的观音坡、营盘坡、佛耳岩、北塔寺共五处。长达500多米。岩高约7米,沿崖造像。从南到北形状若新月,龛窟如蜂房,造像5000余尊。造像细腻精美,技艺娴熟巧妙。除部分碑刻、塔幢和浅小龛窟残毁外,其余均保存完好。 北山摩崖造像近万尊,主要为世俗祈佛出资雕刻。造像题材51种,以佛教密宗为主,约占总数的二分之一以上。其次有三阶教、净土宗等。这些造像题材都是在当时民间极为流行的,是佛教世俗化的产物,异于中国前期石窟。北山造像以雕刻细腻、艺精技绝、精美典雅而著称于世,展示了公元9世纪末至12世纪中页(晚唐、五代、两宋)中国民间佛教信仰及石窟艺术风格的发展、变化。 宝顶山石刻 宝顶山摩崖造像始凿于南宋年间,四周2.5千米内山岩上遍刻佛像,包括以寿寺为中心的大佛湾、小佛湾造像。以大足大佛湾为主体,小佛湾次之,分布在东、南、北三面。巨型雕刻360余幅,以六道轮回、广大宝楼阁、华严三圣像、千手观音像等最为著名。 宝顶石刻由号称“第六代祖师传密印”的赵智凤于公元1174~1252年间(南宋淳熙至淳佑年间),历时70余年,有总体构思组织开凿而成,是一座造像近万尊的大型佛教密宗道场。 大佛湾位于圣寿寺左下一个形似“U”字形的山湾。崖面长约500米,高约8~25米。造像依次刻护法神像、六道轮回图、广大宝楼阁、华严三圣、千手观音、佛传故事、释迦涅磐圣迹图、九龙浴太子、孔雀明王经变相、毗卢洞、父母恩重经变相、雷音图、大方便佛报恩经变相、观无量寿佛经变相、六耗图、地狱变相、柳本尊行化图、十大明王、牧牛图、圆觉洞、柳本尊正觉像等。全部造像图文并茂,无一龛重复。 大足石刻注重雕塑艺术自身的审美规律和形式规律,是洞窟造像向摩崖造像方向发展的佳例。在立体造型的技法上,运用写实与夸张互补的手法,摹难显之状,传难达之情,对不同的人物赋予不同的性格特征,务求传神写心。强调善恶、美丑的强烈对比,表现的内容贴近生活,文字通俗,达意简赅,既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又有着极大的社会教化作用。在选材上,既源于经典,而又不拘泥于经典,具有极大的包容

重庆介绍

1、人民大礼堂、三峡博物馆,看一下重庆的特色建筑物;天气如果争气的话,还可以坐轻轨,见识一下重庆人爬坡上坎的生活,顺道去重庆动物园看下。 2、朝天门码头、重庆规划博物馆、湖广会馆,感觉一下重庆的江,如时间充足,还可顺道去朝天门市场,东西多哦,记得要砍价,包你玩一天不觉得够。 3、南山,美食也多,还可领略下重庆独一无二的山城夜景。 4、就到解放碑,诸多商家:重庆百货、新世纪百货、美美时代百货、大都会广场、太平洋百货、王府井百货、银泰百货、家乐福,够你逛上一天了,一定莫忘了要打望和到好吃街去哦。 5、南滨路上吃饭,边吃边欣赏渝中半岛的风情,心情也轻松。 6、还有就是江北观音桥广场,附近有远东百货、香港城、茂业百货、金源地下不夜城;或者沙坪坝三峡广场(是重庆的文化区、大学城),也是个PLMM多的地方。 这个天气推荐到南山植物园去赏花 或者到洋人街玩 这两个地方都相当的合适情侣玩耍哦。。。 现在坐船只能坐旅游船了,你可以选择坐车,在朝天门汽车站坐重庆到丰都的直达车,票价60多,两个来小时到丰都新县城,对面就是名山风景区,还有可以到雪玉洞景区,我在旅游管委会工作,有需要帮忙的尽管说 除了市区这些,推荐大足石刻、三峡、武隆喀斯特(世界自然遗产) 具有三千年悠久历史的重庆旅游资源丰富,即有集山、水、林、泉、瀑、峡、洞等为一体的壮丽自然景色,又有熔巴渝文化、民族文化、移民文化、三峡文化、陪都文化、都市文化于一炉的浓郁文化景观。全市共有自然、人文景点300余处,其中有世界文化遗产1处,世界自然遗产1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3个,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6个。重庆还是川菜主要代表地域之一,发源自重庆的火锅更是闻名遐耳。雄伟壮阔的长江三峡、璀璨多彩的重庆夜景、秀丽怡人的芙蓉江、火爆刺激的重庆火锅都是重庆重要的旅游资源。 解放碑 解放碑位于民权路、民族路和邹容路交汇处,它是抗战胜利和重庆解放的历史见证。它还是全国唯一的一座纪念中华民族抗日战争胜利的纪念碑。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国民政府迁都重庆。为了动员民众抗日救国,于1941年12月31日在重庆市中区都邮街广场建成了一座碑形建筑,名为"精神堡垒"(意指坚决抗战的精神)。堡垒为四方形炮楼式木结构建筑,共5层,通高7丈7尺(象征"七·七"抗战),为防日机轰炸,外表涂成黑色。

大足石刻艺术博物馆

大足石刻艺术博物馆 大足石刻是重庆市大足县境内主要表现为摩崖造像的石窟艺术的总称。大足县是重庆市所辖郊县,始建于唐乾元元年(758年),以“大丰大足”而得名,是驰名中外的“石刻之乡”、“五金之乡”,全国首批甲级开放县,国家确定的长江三峡旅游县的起点,全国生态农业先进县,重庆市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大足县历史悠久,人文景观、旅游资源非常丰富。县境内石刻造像星罗棋布,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的摩崖造像多达75处,雕像5万余身,铭文10万余字。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6处,1999年12月1日在摩洛哥历史文化名城马拉喀什举行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第23届会议上表决通过,将大足石刻中的北山、宝顶山、南山、石篆山、石门山五处摩崖造像,正式列入世界文化遗产,进入《世界遗产名录》的神圣殿堂。大足石刻其规模宏大,刻艺精湛,内容丰富,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具有很高的历史、科学和艺术价值,在我国古代石窟艺术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被国内外誉为神奇的东方艺术明珠,是天才的艺术,是一座独具特色的世界文化遗产的宝库,是一座开发潜力巨大的旅游金矿,是旅游观光的最佳去处。欢迎世界各国的朋友到此旅游观光,领略大足的风情、山光水色,品味大足的地方佳肴。属于:地区古代石窟遗址博物馆。馆址:四川大足县龙岗镇。成立:1952年11月,大足县石刻保管所;1953年更名为大足县文物保管所;1984年在此基础上成立博物馆。藏品主要是密布全县的摩崖石刻,时间起于初唐,经五代、两宋、明至清,共有龛窟1030个,造像五万余身,唐宋碑刻10通,唐宋造像记和题记134则,明代碑刻及造像20则,清代碑刻32块。开设了圣寿寺石刻艺术展室,展出各时期圆雕石刻110余件。编辑出版了《大足石刻》、《大足石窟》、《大足石刻总目》等图书书籍。协助摄制了《大足石刻》电影、电视片。现任馆长黎方银。 大足县始建于唐乾元元年(公元758年),以“大丰大足”之意而得名,是驰名中外的“石刻之乡”、“五金之乡”。境内山川毓秀,自然景观,人文景观众多。大足石刻是长江三峡旅游热线的起点、重庆市迄今唯一的世界遗产地。大足县是全国首批甲级旅游开放县、中国优秀旅游城市、重庆市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大足的人文景观主要有:大足石刻:以北山、宝顶、南山、石门山、石篆山等“五山”石窟为代表,“五山”石窟各具特色,北山石窟被誉为“中国观音造像的陈列馆”,宝顶山石窟是全国绝无仅有的统一构思布局的大型石窟,南山石窟是全国道教造像的精品,石门山石窟为佛道并容的造像区,石篆山石窟则为全国罕见的“三教合一”造像区。北山石窟,位于县城以北1.5公里的北山上,由北山公路可达景区。宝顶山石窟,位于县城东北15公里的宝顶山,由大宝公路可达景区。南山石窟,位于县城南1.5公里的南山上,由南山公路可达景区。石门山石窟,位于县城东20公里的石马镇,由大铜公路可达景区。石篆山石窟,位于县城东南30公里三驱镇,由大荣公路可达景区。马跑天主教堂:位于县城东15公里石马镇,由大铜路可达景点。马跑天主教堂是19世纪末法国传教士主持修道,县有欧洲近现代建筑风格的宗教建筑,19世纪80年代后辟为对外开放的宗教场所。大足的自然景观主要有:龙水湖:位于县城南15公里的龙水湖,由大邮公路可达景区。龙水湖不仅湖光,还建有舒适的温泉场所。玉龙山森林公园:与龙水湖山水相依,是集山、水、石、庙、洞为一体的旅游度假区。大足不仅以石刻艺术驰名中外,也是全国著名的“五金之乡”。五金产品历史悠久,畅销国内外,是西南地区最大的五金生产和贸易集散地。大足民间的石雕工艺品、加工考究的冬菜、风味独特的邮亭鲫鱼等,是享誉一方的地方名土特色。大足现有各类宾馆饭店、餐馆旅社70余家、餐位2万余个、床位6000余张;其中达到三星级旅游饭店标准的2家、准二星级3家。有风格各异的“农家乐”60多家;其中荷花山庄、枇杷山庄等为重庆市“星级农家乐”,全县旅游年接待能力150万人次以上。2005年全县接待旅游者120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5.4亿元。 大足县位于重庆市西北部,东距重庆80公里,西离成都269公里。境内交通便捷,成渝铁路、成渝公路、成渝高速公路穿南境而过,连接主要景区的公路均实现了高等级化,

大足石刻英文导游词

大足石刻英文导游词 Dazu County, located in the southeast of Sichuan province, is 271 kilometres away from Chengdu and 163 kilometres away from Chongqing. Dazu here means harvest and abundance (Dafeng, Dazu). The work of Dazu Rock Carvings began in the first year of Yonghui in the Tang Dynasty (650A.D.), and continued until the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Now, it enjoys equal popularity with theYungang and Longmen Grottoes. The general term of Dazu Rock Carvings refers to all the cliffside carvings in Dazu County, which includes the carvings in Beishan (including Beita), Baodingshan, Nanshan,Shizhuanshan and Shimenshan. Baoding Grotto, 15 kilometres northeast of the county, is the largest and best preserved one and is a key cultural relic site under state protection. There are more than 50,000 Buddhist, Taoist and Confucian rock carvings and 100,000 characters of inscriptions dotted around Dazu. The carvings not only include the statues of Buddha and Bodhisattva but also include that of monarchs, ministers, military officers,

大足石刻

世界文化遗产大足石刻 姓名:陈小丽 学号:24 专业:旅游管理 班级:1206

大足石刻 大足石刻是中国石窟艺术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与云岗石窟、龙门石窟鼎足而立,齐名敦煌莫高窟,是中国晚期石窟艺术的优秀代表。1999年12月1日,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作为文化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一、简介 大足石刻,是重庆市大足区境内主要表现为摩崖造像的石窟艺术的总称,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的摩崖造像多达75处,雕像5万余身,铭文10万余字。是唐末、宋初时期的宗教摩崖石刻,以佛教题材为主,以北山摩崖造像和宝顶山摩崖造像为著,是中国著名的古代石刻艺术。位于重庆市大足区,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重庆市唯一的世界文化遗产。因地处中国内地山区,过去交通不便,幸免了历代战争的浩劫和人为破坏,具有很高的文物、雕刻和旅游价值,尤以北山摩崖石刻和宝顶山摩崖石刻最集中。造像最初开凿于公元892年,历经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代至南宋1162年完成,历时250多年。现存雕刻造像四千六百多尊,是中国晚期石窟艺术中的代表。 二、历史沿革 大足石刻现存作品中,最早的为凿于公元650年的尖山子摩崖造像,其后200多年间仅新开凿圣水寺摩崖造像一处。直到公元885年昌州迁治大足后,摩崖造像方渐大兴。公元892年昌州刺史,充昌、普、渝、合四州都指挥,静南军节度使韦君靖,在大足城北龙岗山营建"粮贮十年,兵屯数万"的永昌寨的同时,首先在北山凿造佛像。此后,州、县官吏和当地仕绅、平民、僧尼等相继效法,直到公元907~965年间,营造佛像不断,形成大足石刻史上第一个造像高潮。公元1078~1173年,大足石刻造像掀起第二个高潮。大庄园主严逊舍地开凿石篆山释、道、儒"三教"造像区起,大足境内摩崖造像此起彼伏,先后开凿出佛教、道教和"三教"造像区32处。南山、石门山造像区和北山多宝塔均于此间建成。公元1174~1252年的70余年间,时称"六代祖师传密印"的大足僧人赵智凤,承持晚唐川西柳本尊创立的佛教密宗教派,于宝顶山传教。他以弘扬佛法为主旨,四方募化凿造佛像近万尊,建成了中国佛教密宗史上唯有的一座大型石窟道场,使大足石刻造像达到鼎盛,成为中国佛教密宗成都瑜伽派的中心地。至此,大足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