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勃拉姆斯 Op.117 三首间奏曲 Brahms 3 Intermezzo

勃拉姆斯 Op.117 三首间奏曲 Brahms 3 Intermezzo

勃拉姆斯 Op.117 三首间奏曲 Brahms  3 Intermezzo
勃拉姆斯 Op.117 三首间奏曲 Brahms  3 Intermezzo

古典音乐作品体裁的简介

古典音乐作品体裁的简介 交响曲(Symphony) 广义的来说,交响曲是為管弦乐所写的奏鸣曲。这个曲式源自於巴洛克时期,当时对此名称的解释相当於现在的歌剧「序曲」,也就是由快板-慢板-快板形式所组成的三个乐章的器乐曲。古典时期以后一般公认的模式是第一乐章:快板、奏鸣曲式;第二乐章:慢板;第三乐章:小步舞曲或詼谐曲;第四乐章:快板,轮旋曲式。 古典时期的海顿将交响曲带向一个新高峰,莫扎特遵循其榜样又突破,1788年最后三百的交响曲尤其出色。贝多芬史将交响曲在表现情感的能力上提昇至一新局面,九首交响曲不仅扩大了乐团的编制及乐曲的长度,第九号「合唱」交响曲更把人声引进由席勒(Schiller)作词的「快乐颂」大合唱终乐章中。 十九世纪浪漫乐派之后,交响曲更被广泛的创作,但形式上开始有了些微改变,或是改变乐章的数目,或是加入了声乐,此外,受了标题音乐作曲手法的影响,更发展出「标题交响曲」之类型。如贝多芬《第六号田园交响曲》作品68。 交响诗(Symphonic poem) 是一种以标题音乐手法完成的单乐章管弦乐作品,与多乐章的标题交响曲有别,交响诗是李斯特首先在作品中引用,柏辽兹的「幻想交响曲」大有与其影响。交响诗是在音乐中发展诗的理念,用音乐来营造情绪抒发感情,表现诗的意境,气氛和内容。交响诗的题材自由,手法不受限制,作曲家得以自由表达乐念,是在标题音乐中最发达的乐种。浪漫派后期德国音乐家理查.施特劳斯(R. Strauss,1864~1949)在交响诗方面堪称一代宗师,他将交响诗改称為「音诗」。 组曲(Suite) 十八世纪中期之后舞曲组曲不再受到作曲家的重视,主要是因為音乐逐渐平民化,宫廷内的舞曲不再那麼的流行。浪漫乐派以后流行具有描写性质的舞曲,通常是管弦乐曲及器乐曲的作品。大多由很多小曲组合而成,没有一定规则可循,作曲家可自由创作,如圣桑「动物狂欢节」、舒曼「儿时情景」、穆索斯基「展览会之画」。另外有芭蕾舞剧中精彩的管弦管配乐,单独用於演奏会上时的芭蕾组曲,如柴科夫斯基「睡芙人」、「天鹅湖」、「胡桃钳」组曲。 协奏曲(Concerto) 协奏曲起源於16世纪,最初是指有乐器伴奏的声乐曲,以别於当时盛行的无伴奏合唱(A capplla),到巴洛克时代才指附有伴奏的器乐独奏之意。巴洛克时期的协奏曲,大都是大协奏曲(Concerto grosso),这是由小协奏群(Concertino)对著全体乐团(Tutti)同时演奏或是交替出现,音乐间成了一种竞奏的模式。独奏乐器协奏曲到了巴洛克后期才出现,而现在最常听到的协奏曲式在古典时期才臻於完美。巴洛克时期著名的大协奏曲,如巴赫「勃兰登堡协奏曲」,古典时期的协奏曲通常有三个乐章-快板、慢板、快板。

勃拉姆斯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的创作简析及演奏研究

分类号:密级: 单位代码:10028 学号:2111112007 首都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勃拉姆斯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的创 作简析及演奏研究 研究生:刘洋 指导教师:周敏 学科专业:小提琴 学科方向:表演 2014年4月10日

首都师范大学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作品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日期:2014 年 4 月 15 日 首都师范大学学位论文授权使用声明 本人完全了解首都师范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学校有权保留学位论文并向国家主管部门或其指定机构送交论文的电子版 和纸质版。有权将学位论文进行少量复制并允许论文进入学校图书馆被查阅。有权自行或许可他人将学位论文的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有权将学位论文的标题和摘要汇编出版。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适用本规定.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导师签名: 日期: 2014 年 4 月 15 日

中文摘要 《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是勃拉姆斯创作的唯一的一部小提琴协奏曲,蕴含了丰富的小提琴演奏技巧和深刻的音乐内涵。第一章浅谈了作曲家的生平,简述了各个时期的创作情况以及此曲的创作背景。第二章通过对曲式、和声的深入分析,理解作曲家的创作意图,并体会蕴含其中的思想情感。第三章对这部作品所包含的小提琴的部分演奏技巧,如何更好地表现作曲家所要展示的音乐内涵,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分析,希望给予其他演奏者一点值得借鉴的参考和帮助。 关键词:古典浪漫演奏技巧

勃拉姆斯op.117 三首间奏曲演奏分析

3 勃拉姆斯《三首间奏曲》演奏技巧 3.1把握速度与力度 速度与力度是把握一首曲子音乐进行和音乐风格的重要因素。在一首乐曲中,其开端、高潮和尾声的变化除了要依靠旋律的转变来进行划分之外,速度与力度的配合同样也是十分重要的。勃拉姆斯的间奏曲OP.117整体总共分为三个部分,而每一个部分又有着其开端、高潮与结尾的不同构成,因此在速度与力度的设计方面也有着不同的变化。 在速度的设计上,乐谱当中有着相应的速度术语来对整体音乐的速度变化来进行控制。例如在间奏曲OP.117的第一部分当中,开头位置标有Andante moderato,意思为“有节制的行板”,在这一呈示部分中代表了开头的演奏基调,比一般行板要稍快。而在第一部分的25小节,也就是第一部分的中间部分时,其速度变化转变为了Piu Adagio,意味着偏向柔和的慢板,根据这样的速度提示,整体的节奏开始放缓但仍旧在行板的速度范围当中。在OP.117第一部分的结尾处,其速度再次发生了变化,转变为Un poco piu Andante(如图3.1),这样的标注代表了音乐速度要更慢一点。通过乐谱的标记与整体乐曲的情感进行来进行速度的把握,能够更好的帮助划分与理解音乐作品的段落与主题行进。

图3.1 在曲谱的设计中,除了对力度和速度的标记之外还有着对力度的提示。通过对曲谱的解读我们可以看出,这首乐曲的整体力度转变范围在pp至f之间,意味着乐曲整体的力度要控制在“很弱”到“强”当中。这样的力度范围代表了这首乐曲整体的强度并不大,而要在强度跨度并不大的范围当中,寻找到其层次感也是需要进行把握与思考的。在这样的情况下,就要通过曲谱中对于力度变化的引导标记,如dim.(渐弱)和cresc(渐强).来把握其速度的变化与处理。 3.1 根据标记符号做好演奏处理 勃拉姆斯的三首间奏曲OP.117在整体的力度与情感基调变化上并没有非常明显的突然改变,因此在对这首乐曲进行演绎时要充分的理解与掌握其中不同章节、不同部分的演奏节奏。在这种无法借助乐曲的旋律来更好的把握演奏节奏的情况下,根据乐曲的标记符号对演奏的方式进行处理与把握是十分重要的。在具体的演奏过程当中,除了要对乐曲的旋律进行把握与展现,同时也要通过曲谱当中的一些标记变化来对其进行更加到位的把握与塑造。这些标记都是演奏时可以来帮助控制演奏的有效保证。 在钢琴曲当中,装饰音是用于丰富音乐表现力的演奏方式。旋律音的适当加入能够让乐曲的旋律在表演中更加富有技巧性,同时也能够让乐曲更加富有魅力。勃拉姆斯的间奏曲OP.117在音乐的设计上既含有古典主义的严谨与规整性,同时也具有浪漫主义的唯美因素,因此在装饰音的选择与演绎方式上也需要演奏者对其有着更强的理解。装饰音的种类是比较丰富的,其中有琶音、波音、倚音等,而我们在勃拉姆斯间奏曲OP.117中也能够看到这些装饰音的身影。在间奏曲OP.117这部音乐作品当中,我们可以看到很多装饰音的标记,例如第一部分第四小节的倚音记号、第二部分第25小节的琶音记号等(如图3.2)。这些记号

舒曼简介-1

舒曼简介 舒曼,德国作曲家,音乐评论家,曾在莱比锡大学学法律,19岁起师从维克学钢琴,1834年创办《新音乐报》,刊发了大量评论文章,成为当时德国音乐艺术生活中革新与进步艺术倾向的喉舌。1840年与维克之女德国钢琴家克拉拉结婚。1854年精神错乱,后死于精神病院。代表作有钢琴曲《蝴蝶》,《狂欢节》,《童年情景》等,声乐套曲《妇女的爱情和生活》,《诗人之恋》;艺术歌曲《月夜》,《奉献》,《核桃树》等。舒曼继承发展了舒伯特歌曲创作传统,进一步丰富了钢琴伴奏的表现方法,注重选择富有诗意的歌词,故享有诗人音乐家的称号。 舒曼的作品,以钢琴曲和歌曲居多,他的钢琴作品有很强的文学功底,常表达人和事在心中激起的反响,他继舒伯特之后发展了浪漫主义的钢琴音乐风格。他惯以数首艺术歌曲组成套曲,以浪漫主义诗人的诗作为歌词,注重诗的内在意境。作为音乐评论家,他热情推崇巴赫、贝多芬,赞誉肖邦、勃拉姆斯的天才;他的积极评论,对浪漫主义音乐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并将19世纪标题音乐推上了一个新的台阶。他的主要作品有:交响曲6首,序曲,钢琴、大提琴、圆号协奏曲,弦乐、钢琴重奏曲,小提琴、钢琴奏鸣曲,大量钢琴套曲、声乐套曲,歌剧;他的论著有《论音乐与音乐家》等。 童年情景》之梦幻曲钢琴曲,完成于1838年,是舒曼所作十三首《童年情景》中的第七首。《童年情景》是作者于1838年创作的一组音乐小品的总题目,是钢琴艺术史上的一部极为独特的作品。虽然按内容来说是描写儿童生活的,但这部作品不只是为儿童所写,也是为成人所作,表现成年人对童年时光的回忆。作品手法洗炼,形象刻画生动准确,心理描写逼真,欢快动人,饶有情趣,但也流露出一种因为童年逝去而产生的惆怅感。

柴可夫斯基《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

柴可夫斯基《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 水利水电工程基地强化班刘仪影08020703008 乐曲背景: 《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作于1878年。是柴科夫斯基最著名的作品之一,与贝多芬的D大调、门德尔松的e小调、勃拉姆斯的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并称为世界四大小提琴协奏曲。这首乐曲的特色不但充分发挥了主奏小提琴绚烂的近代演奏技巧,展开了色彩丰富的管弦乐,造出了比以往的小提琴协奏曲更新鲜的韵味,而且用他含有俄国民谣的地方色彩,独特的充满哀愁的优美旋律,是格调新颖、独特的作品。 由于这首乐曲是柴科夫斯基受到了拉罗作曲的《西班牙交响曲》的激发而作的,所以我们可以很容易地看出,两者之间有着共通的构想。这部小提琴协奏曲是一部欢快、活泼、充满青春气息的作品,它歌唱青春,歌唱生命,表现了俄罗斯人民的乐观主义精神。这首乐曲当初相当不受世人欢迎,然而历史最终证明这是一首绝无仅有的音乐杰作,在音乐舞台上久演不衰,成为许多著名小提琴家的保留曲目。 全曲共分三个乐章: 第一乐章,中庸的快板,D大调,4/4拍子,奏鸣曲形式。规模宏大的第一乐章表现了生活的乐趣。具有俄罗斯民间音乐的宽广气息和明朗悠扬的诗意。其主部主题具有动人的歌唱性,体现了俄罗斯歌曲宽广动人的气息,仿佛在歌唱青春、生命和大自然。

第二乐章,短歌,行板,g小调,3/4拍,三段体。其沉思般的抒情,被称为“小抒情曲”。主要旋律真挚动人,略带伤感。仿佛从远处传来一阵悠扬的歌声,使人嗅到了大自然清新的气息。 第三乐章,终曲,活泼的快板,D大调,2/4拍子,回旋奏鸣曲形式。主题令人有俄国风,激烈地敲击之感,是属于俄国民俗舞曲特雷巴克的一种。以很强的节奏,快活地进行,宛如一幅人民欢庆节日的图画。 感受: 提起柴可夫斯基(Jascha·Heifetz),大家最为熟悉的应该是他的《1812 Festival Overture》和《Swan·Lake》、《Sleeping·Beauty》、《Nutcracker》系列的歌剧吧。的确,就主题而言《1812 Festival Overture》积极向上,整首乐曲激情昂扬、振奋人心,从法国入侵前的一片祥和,到入侵后的烽烟四起,再到后来的奋起反击,最后的大获全胜,不得不说,这首交响乐很有影响力、震撼力和历史意义。尤其是开头的炮声,仿佛将我们带到了拿破仑入侵的俄罗斯的战场。但是我最喜欢的还是《Concerto in D》。当然,彼得的《Concerto in D》是我最喜欢的一首小提琴曲目。 一八零六年乐圣柴可夫斯基来到匈牙利,不久他和丹莱莎相爱并订了婚,在这种幸福的背景下,他写了这首《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所以,这首协奏曲感情丰富细腻,如歌般的优美旋律,洋溢着幸福欢乐 的情绪。

摇篮曲勃拉姆斯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勃拉姆斯的这首《摇篮曲》是一首民歌风格的歌曲,作于1868年。它通过强弱拍节奏的起伏,来塑造摇篮摆动的形象。曲调优美抒情,语气安详平缓,细腻地勾画出一幅母亲对孩子亲切祝福的动人画面,也表达了人类最崇高的感情-母爱。这首歌曲虽为3/4拍,但作曲家巧妙地从第三拍起音,把节奏进行了细致的改变,将节拍的舞曲化性格化为内在的韵律,使音乐更富于徐缓的叙事语气,而适于语义。 学情分析: 从歌曲的主题入手,让学生感受到爱中的另一个层次,爱分很多种有:博爱、母爱、情爱等,在这其中感受最普通而又伟大的爱-母爱。让学生从浅显的意识中懂得其中的意义。 教学目标: 1、情感目标:欣赏与“母爱”有关的艺术作品,感悟其中蕴含的情感,引发学生的关注和思考。 2、知识与技能目标:把握摇篮曲的音乐特征,用连贯、流畅、甜美、柔和的声音演唱《摇篮曲》;鼓励学生进行创作表演,培养学生自主创新能力和合作意识,了解摇篮曲的音乐体裁。 教学重点和难点: 1、装饰音(倚音)的唱法 2、引导学生用连贯柔和的声音演唱《摇篮曲》 3、节拍的强弱处理,八度大跳及高音的演唱

二、欣赏与感受1、师弹奏歌曲《世上只有妈妈 好》,学生齐唱。 师:这首歌的名字是什么每当你 听到或唱起这首歌时,你的心情 怎样有什么感受下面请同学来 谈谈自己在唱这首歌的心情和 感受。 师:是的,世上只有妈妈好,只 有妈妈的爱是最伟大的,最无私 的。古今中外许多的艺术家,都 以不同的艺术形式来歌颂伟大 的母爱。刚才我们唱的在这首 《世上只有妈妈好》就是以优美 的旋律来歌颂母爱,下面我们看 看诗人和画家是如何来表现母 爱的。 2、学生欣赏古诗《游子吟》及 图片 师:在我们中国古代,有位诗人, 在他50岁的时候写了一首歌颂 母爱的诗,这首诗脍炙人口,流 传至今,不知你们学过没有有那 位同学能朗诵一下这首诗 学生有感情地朗诵了《游子吟》。 师生共同讨论这首诗的含义和 所要表达的感情。 师:而行千里母担忧,这首诗抒 发了母亲对孩子深深的爱,以及 孩子对母亲浓浓的感激之情,你 们从小到大是母亲含辛茹苦的 把你们带大,同学们想像一下, 你们小时候,躺在摇篮里,母亲 一边哼着摇篮曲,一边哄着你们 睡觉,那是多么温馨甜美,今天 我们就要学一首以母爱为主题 的歌曲《摇篮曲》。 回答问题 学生有感情地朗诵了《游子吟》。 【设计意图:创设情景,让学 生很快进入今天的主题,更 快更好地进入到良好的音乐 氛围中。】 三、新课学习1、师弹琴范唱歌曲《摇篮曲》【设计意图:音乐是情感的艺术,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引导学生感受和体验歌曲的速度、力度和情绪,把握歌曲风格特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摇篮曲》勃拉姆斯教学设计

《摇篮曲》勃拉姆斯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勃拉姆斯的这首《摇篮曲》是一首民歌风格的歌曲,作于1868年。它通过强弱拍节奏的起伏,来塑造摇篮摆动的形象。曲调优美抒情,语气安详平缓,细腻地勾画出一幅母亲对孩子亲切祝福的动人画面,也表达了人类最崇高的感情-母爱。这首歌曲虽为3/4拍,但作曲家巧妙地从第三拍起音,把节奏进行了细致的改变,将节拍的舞曲化性格化为内在的韵律,使音乐更富于徐缓的叙事语气,而适于语义。 学情分析: 从歌曲的主题入手,让学生感受到爱中的另一个层次,爱分很多种有:博爱、母爱、情爱等,在这其中感受最普通而又伟大的爱-母爱。让学生从浅显的意识中懂得其中的意义。 教学目标: 1、情感目标:欣赏与“母爱”有关的艺术作品,感悟其中蕴含的情感,引发学生的关注和思考。 2、知识与技能目标:把握摇篮曲的音乐特征,用连贯、流畅、甜美、柔和的声音演唱《摇篮曲》;鼓励学生进行创作表演,培养学生自主创新能力和合作意识,了解摇篮曲的音乐体裁。 教学重点和难点: 1、装饰音(倚音)的唱法 2、引导学生用连贯柔和的声音演唱《摇篮曲》 3、节拍的强弱处理,八度大跳及高音的演唱

(生)老师你好! 二、欣赏与感受1、师弹奏歌曲《世上只有妈妈 好》,学生齐唱。 师:这首歌的名字是什么?每当你 听到或唱起这首歌时,你的心情 怎样?有什么感受?下面请同学来 谈谈自己在唱这首歌的心情和 感受。 师:是的,世上只有妈妈好,只有 妈妈的爱是最伟大的,最无私 的。古今中外许多的艺术家,都 以不同的艺术形式来歌颂伟大 的母爱。刚才我们唱的在这首 《世上只有妈妈好》就是以优美 的旋律来歌颂母爱,下面我们看 看诗人和画家是如何来表现母 爱的。 2、学生欣赏古诗《游子吟》及 图片 师:在我们中国古代,有位诗人, 在他50岁的时候写了一首歌颂 母爱的诗,这首诗脍炙人口,流 传至今,不知你们学过没有?有那 位同学能朗诵一下这首诗? 学生有感情地朗诵了《游子吟》。 师生共同讨论这首诗的含义和 所要表达的感情。 师:而行千里母担忧,这首诗抒发 了母亲对孩子深深的爱,以及孩 子对母亲浓浓的感激之情,你们 从小到大是母亲含辛茹苦的把 你们带大,同学们想像一下,你 们小时候,躺在摇篮里,母亲一 边哼着摇篮曲,一边哄着你们睡 觉,那是多么温馨甜美,今天我 们就要学一首以母爱为主题的 歌曲《摇篮曲》。 回答问题 学生有感情地朗诵了《游子吟》。 【设计意图:创设情景,让学 生很快进入今天的主题,更 快更好地进入到良好的音乐 氛围中。】 三、新课学习1、师弹琴范唱歌曲《摇篮曲》【设计意图:音乐是情感的艺术,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引导学生感受和体验歌曲的速度、力度和情绪,把握歌曲风格特征。

浅析勃拉姆斯狂想曲op79no2创作风格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1f9663118.html, 浅析勃拉姆斯狂想曲op79no2创作风格 作者:杜继超 来源:《大东方》2017年第02期 摘要:约翰尼斯·勃拉姆斯(Johannes Brahms,1833—1897),德国作曲家、钢琴家。在勃拉姆斯的一些作品中,我们能明显的感觉到其中的浪漫主义情怀。本文试图借助勃拉姆斯的创作背景与创作环境,以勃拉姆斯《钢琴狂想曲》(Op.79.No.2)为例,从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的双重角度,进行创作特征与演奏特点的研究。 关键词:勃拉姆斯;钢琴狂想曲;创作风格 一、旋律特征 g小调第二狂想曲介绍威利·冯·贝克拉特(Willyvon Beckerath)给勃拉姆斯画的一张著名的素描中,作曲家津津有味地吸着雪前烟蒂,一边用左手越过右手弹着钢琴,他弹的曲子就是《g小调第二狂想曲》。这个作品是被评论家们认为是“最能体现勃拉姆斯音乐特色,最具有 他自身味道的、被演奏得最多的名曲”。是一首内心感情很多,热情奔放与内向压抑相融合的作品。它充分地体现了勃拉姆斯的矛盾压抑的性格。他的作品风格特征音响饱满、织体繁复,节奏独特。 全曲由四部分组成,呈示部、展开部、再现部和结尾。呈示部将此曲的主要旋律全部呈示出来,由主部A段、副部B段、结束部C段组成,主部A段旋律有三个声部,高声部旋律以四分音符为主旋律,旋律进行由模进和递进式发展,中声部以三连音低柔持续;低声部以左手八度进行,低沉的声音和高声部形成对比,同时也为高声部主题旋律起一种均衡的作用。这种对位的创作手法使得音乐织体丰富,情感表达既热情又含蓄。主部A段有两个主部主题乐 句:a(1-4)小节和al(5-8)小节,al是主部主题旋律a的上方大三度模进,是对主题的一种重复方式。连接部是9-13小节,由小调转入到大调色彩,节奏更为密集,左右手以柱式和弦,八度的跳音形式进行,使音乐热情洋溢,如舞曲般的风格。结束部C段(21-32)小节,以d小调开始。左手的低声部是主要旋律,其八度跳音和八度附点节奏让人感觉紧张和不安,像是一点星星之火正在汇集,等待爆发的时刻。 展开部体现了勃拉姆斯展开性变奏的魅力,可分为A1、C1、A2+C2三部分。展开部一开始就在C小调和f小调上交替着对主部主题进行展开,A1(33-53)小节,其中33-40小节是 对主部主题a的展开性变奏,41-48是对33-40小节的模进,49-53小节同样是根据主部主题a 开展的创作。Cl(54-64)小节是在b小调上对呈示部的C进行的展开发展,最后是A2+C2,再一次对呈示部的主部主题进行展开变奏,终止于g小调的T和弦。 二、结构特征

勃拉姆斯摇篮曲教学设计

勃拉姆斯《摇篮曲》教学设计 深圳市龙岗职业技术学校肖文胜 教学理念 1、声乐是幼儿师范专业必修的专业技能课,是幼儿教师必备的基本功。我们的教学是培养能胜任幼儿园教学活动的合格的教师。 2、以学生为主体,着力培养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大胆渗透新的学习方法和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强化学生知识技能。 教学内容分析: 勃拉姆斯《摇篮曲》是德国作曲家勃拉姆斯的著名代表作品之一,歌曲结构短小,共四个乐向,八度大跳及高音演唱是本曲的难点,应在理解歌曲情感基础上,合理运用气息支持,安排好呼吸来练唱,八度大跳的演唱做到过渡平稳、连贯,练唱全曲时力求声音连贯、流畅、平稳、柔和。 教材分析: 勃拉姆斯《摇篮曲》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幼儿师范学校教科书《唱歌》第一册第六单元。本课是本单元中以母爱为题材的一个作品,通过学习,能帮助学生了解摇篮曲的有关知识,把握摇篮曲的音乐特征,学会用连贯、柔美的声音演唱摇篮曲,从而增强学生的艺术修养和知识技能。 教学对象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对象为中职幼师班一年级二期的学生,学生通过一学期的学习,对歌唱发声技巧有初步的认识和感受,但毕竟学习声乐时间还较短,且由于年龄特征、生活经验等因素,学生对作品的把握、声乐技巧的运用都不够成熟深入,需要教师通过教学进一步引导提高。 学生特点:喜欢下载音乐,较喜欢唱歌,但羞于在众人面前演唱,需多些机会锻炼,以提高展示自我的能力。 教学目标: 1、情感目标:感悟歌曲蕴含的情感,深化音乐体验,激发歌唱情感。 2、知识技能目标:把握摇篮曲的音乐特征,用连贯、流畅、甜美、柔和的声音演唱本曲。

3、自主创新目标:鼓励学生进行即兴创编与表演,培养学生自主创新的习惯与能力,为学生将来胜任幼儿音乐教学活动奠定良好基础。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感受音乐情感,用连贯、柔和的声音来演唱歌曲。 教学难点:八度大跳及高音的演唱 教学策略: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结合学生实际,采用以下方法实施教学: (一)感受体验法 运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让学生在感受音乐、体验音乐基础上,把握歌曲内涵,激发学生情感。 (二)示范法 通过教师声乐示范,让学生在聆听过程中,开动脑筋,审听声音效果,使学生更直接地领会教师提出的要求。 (三)设问引导法 教师设问,巧妙引导,让学生带着问题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巧设铺垫法 歌唱发声的心理障碍是声乐学习的“拦路虎”,运用心理教学法精心设置铺垫,把歌曲中八度大跳和演唱高音的难点分解到发声练习、歌曲视谱及练唱歌曲中解决,让学生在循序渐进中自然渡过难关,避免学生产生恐惧演唱高音的心理,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歌唱状态。 (五)教师暗授学法,让学生充分发挥主体作用,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如:学生课前收集资料、下载摇篮曲音乐、自主创编表演等。在练唱歌曲时,学生主要采用审听模唱法、对比演唱法、形象记忆法、情绪记忆法等。 教学准备:要求学生收集有关摇篮曲的资料(如摇篮曲的来历、风格特点、音乐等),并准备以小组的形式汇报。 教师准备相关资料,制作音乐课件。 教学用具:音乐课件、多媒体、钢琴等。 教学课时:二课时,课间休息十分钟,每节课40分钟,小组集体课。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听音乐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有感

听柴可夫斯基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有感 我是个很爱音乐的人,这其中尤其是对古典音乐的热忱表现的更加强烈,虽然我不能像专业学习音乐的人一样,对于一首音乐可以如庖丁解牛一样,清楚明确地划分出它的节奏,曲调,和声,以及力度,速度,调式,曲式,织体,音色等,但我却可以独自沉浸在属于我自己的音乐世界,就像一个盲人虽然不能通过眼睛来感受这个缤纷世界的中太阳一天中早红中黄晚红的变化,但他却可以通过自己那面朝太阳的脸颊来感受它的光与热。音乐给了我很多,当我心情愉快时,一首明快的音乐就如同一个朋友,她会安静地分享我的快乐;当我悲伤难过时,一首带有淡淡忧伤的音乐犹如一杯浓香的酒,来抚慰我的伤口,聆听我的述说,浇灭我的悲伤。 这个学期很高兴能选修上丁老师的西洋音乐欣赏这门课,时间飞逝,转瞬间七周的课程已经拉下帷幕,而期间老师对于西洋音乐的解析与诠释使我受益匪浅,让我对西洋音乐的了解从贝多芬、莫扎特的狭小世界里走了出来,我开始慢慢了解到其他的音乐家,如亨德尔,海顿,舒伯特,帕克尼尼,李斯特等,而其中对于柴可夫斯基的介绍尤使我印象深刻。 课堂上对于柴可夫斯基的介绍,让我了解到他是俄罗斯历史上最伟大的作曲家,俄罗斯民族音乐与西欧古典音乐的集大成者。他的音乐基调建立在民歌和民间舞蹈的基础上,所以乐曲中呈现出浓烈的生活气息和民间特色,他惯于采用起伏的相对主题,利用音乐形象来表现生活中各种心理和感情状态的发展和演变过程。那首D大调小提琴

协奏曲的聆听让我仿佛置身于大师的身旁,他的高大形象一下子在我的脑海变得可感起来,我仿佛能感受到他建立在真实的生活和深刻的思想基础上的强烈的民族意识和民主精神,他不仅是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结合的典范,而且是一位擅长以音乐描绘心理活动的大师,他在通过他的音乐在探索着人生的奥秘。 对于小提琴协奏曲我也听过很多,但其中能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除了《梁祝》外,恐怕就只有这首与贝多芬、勃拉姆斯的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以及门德尔松e小调小提琴协奏曲并称为世界四大小提琴协奏曲的协奏曲了,如今端坐在书桌前,当晚聆听的旋律还回旋在脑海,如同余音绕梁三日不绝。索性,我打开音乐播放器来重温那美妙的旋律。 管弦乐的轻轻奏鸣慢慢在我的耳际响起,仿佛清晨小树林中轻拂树叶而过的微风,从遥远的尽头而来慢慢拂过我的面庞,温柔而又舒适。一会儿,优雅的小提琴独奏穿过层层的树叶,漂浮在静静的湖面上,如同微风过境,湖面上泛起阵阵的涟漪,湖面升起了淡淡的水雾,其中携带着浓郁的俄罗斯民族的热情和温馨,此刻的我感受了粼粼的甘甜和温暖,不由感叹生活的如此斑斓多娇。小提琴如痴如醉的在歌唱,如早春布谷鸟儿婉转的鸣唱,期间管弦乐队天衣无缝的默契,那份水乳交融的美,我不由得激情满怀,放开了心中的歌喉,闭上眼睛跟随旋律一起起伏,让音乐的氛围将我团团包围。 下一个阶段乐曲进入欢快的主题,元素更加多元,小提琴与其他乐器完美结合,气势趋于雄浑。乐曲中尽显的是自然之声的铿锵有力、

四年级下册音乐教案-第6课 摇篮曲 勃拉姆斯曲 人音版

摇篮曲勃拉姆斯曲 一.教学目标 学科性目标:了解摇篮曲的音乐体裁,在欣赏活动中感受摇篮曲安静,优美,的音乐特征. 教育性目标::通过欣赏<摇篮曲>,感悟音乐中蕴含的情感,引发学生关注和思考世界上最伟大的母爱. 创新性目标:艺术源于生活,生活还能创造艺术,让学生通过感受创造与表现音乐. 二.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了解摇篮曲的体裁及音乐特点,能够模唱主题旋律,音乐基础好的同学可以加歌词有感情表演唱. 教学难点:了解二段体曲式结构,能够用丰富的表情夸张地动作再现音乐. 三.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新歌导入 1.师生问好 Wu——| Wu——| Wu——| 同学们,大家好! 2.教师过渡语:首先老师想邀请大家跟我跳一支舞蹈好不好? 律动《摇篮曲》 评价语:棒极了,请坐! 3.设问:谁来说一说什么心情? 4.过渡语:刚才的这段音乐让我们感觉到轻柔,甜美,宁静,温馨,幸福,是不是这样?同学们用语言表达了自己的情绪,那你们想不想知道这首乐曲叫什么名字啊?(想)3.通过乐曲的体验引出课题 引出课题: 它的名字叫做,一起来念一下:《摇篮曲》活动2【讲授】乐曲欣赏 1.讲解摇篮曲的相关知识。设问:猜一猜吧,它为什么叫摇篮曲?引导学习并总结:它叫摇篮曲因为它的曲调优美抒情,速度稍慢,能够抚慰小宝宝焦躁的情绪,还能带小宝宝走进最温柔的梦乡。所以它叫摇篮曲。 2.过渡语:其实摇篮曲最早啊,源自妈妈哄婴儿入睡而唱的歌曲,后来慢慢形成了摇篮曲这种独立的音乐体裁。 3.好啦,现在老师演奏三种乐器的声音,请同学们认真听一听,然后告诉老师你们觉得更喜欢用哪种乐器来演奏夜晚中的摇篮曲?(出示图片,口琴,小号,钢片琴) 4.引导学生表演:有看过钢片琴演奏的同学吗?请你摆一个演奏钢片琴的姿势?谁来做一个?(123开始,好极了,咱们大家一起来做一下)

世界名曲百首简介

1 1812序曲: 柴可夫斯基(俄1840-1893)纪念1812年击败拿破仑入侵 2 E调前奏曲(巴哈):巴赫(德1685-1750),教堂和宫廷管风琴师,据说无师自通 3 F调旋律(鲁宾斯坦):俄1829-1894,钢琴家,作曲家 4 G弦之歌(巴哈):巴赫(德1685-1750),充满诗意的旋律,又名“G弦之歌” 5 三套车:俄,1901年左右,马车夫苦难的生活,白雪,伏尔加河,年轻车夫 6 二泉映月:华彦钧(阿丙,1893-1950),盲艺人的辛酸;无锡惠山脚下“天下第二泉”,夜阑人静,泉清月冷 7 五月花开:俄罗斯 8 兰色多瑙河舞曲:小约翰.施特劳斯(奥1825-1899),“圆舞曲之王”,“奥地利第二国歌”,维也纳音乐会保留曲目 9 军队进行曲(舒伯特):(奥1799-1828),崇拜贝多芬,葬在其墓旁;士兵行进雄姿,人们街头欢迎 10 匈牙利舞曲第五号(勃拉姆斯):德1833-1897,与巴赫、贝多芬并称“三B";借用了吉普赛音乐旋律。 11 十面埋伏:中国古典十大名曲,202年楚汉垓下决战 12 卡门:歌剧《卡门》前奏曲,乔治.比才(法1838-1875) 13 友谊地久天长:《魂断蓝桥》插曲 14 吉他奏鸣曲(威尔第):意1813-1901 15 命运交响曲(贝多芬):德1770-1827,称为“乐圣” 16 啤酒桶波尔卡:杰拉马(捷1902-1988),波尔卡舞曲,管弦乐作品,1939年在纽约演出,后成为“世纪名曲” 17 四季(威尔第):维瓦尔第(意1678-1741),18世纪小提琴协奏曲 18 土耳其进行曲(莫扎特):奥1756-1791,22岁做,东方风格 19 圣母颂:古诺(法1818-1893),高雅圣洁,中世纪教堂中一般 20 夏夜午后之梦序曲(门德尔松):德1809-1847,钢琴神童,17岁完成,诗人,画家 21 夏天里最后一朵玫瑰:德《英俊少年》插曲,原本爱尔兰歌谣,演唱者荷兰歌手海因切 22 天鹅(圣桑):法1835-1921,李斯特好友 23 天鹅湖:柴科夫斯基(俄1840-1893),舞剧第一幕结束时,庆祝王子成年礼,华丽明朗,热情奔放,夜空出现一群天鹅。 24 威廉退尔序曲(罗西尼):意(1792-1868),作曲家,歌剧《威尔.退尔》,反映十三世纪瑞士农民反抗奥地利暴政 25 威风堂堂进行曲:埃尔加(英1857-1934),作曲家,几乎与国歌一样神圣,华丽而威风凛凛的主题 26 寒鸦戏水:潮州音乐十大套曲之一,表现寒鸦(欧鸟)水中悠闲自得,互相追逐嬉戏的情景,古筝 27 小夜曲(舒伯特):奥1797-1828,浪漫主义音乐代表人物,作曲家,逝世前数月完成,优美动听 28 小夜曲(萧邦):波1810-1849,作曲家,钢琴家,“钢琴诗人” 29 小步舞曲(比才):法1838-1875,作曲家,歌剧《卡门》作者,长笛独奏 30 少女的祈祷:巴达捷芙斯卡,波1838-1873,女钢琴家,表现了一个纯洁少女的美好心愿 31 布蓝登堡舞曲:巴赫(德1685-1750)

勃拉姆斯

勃拉姆斯A: Albumblatt Op80 Op53 Ave Maria, Op.12 B: Op75 Op10 Op13 C: Op122 Op113 Op38 Op99 WOo7 Op115 Op120 no1 Op120 no2 Op114 Op102

D: Op20 Op28 Op61 Op66 WOo35 WOo34 WOo32 WOO33 Woo20 Op45 E: 51首练习曲Woo6 AHh17 F: Op116 F-A-E奏鸣曲 Op109 Fran?aise WOo8 G: Woo4

Gavotte von Christ. W. Gluck Op30 Op89 WOO24 H: 21 Hungarian Dances WOO1(交响版)21 Hungarian Dances WOO1(钢琴版)Op40 I: Op117 K: Op119 Op118 Op76 Woo16 L: Lieder, Op.46 Lieder, Op.96 Lieder, Op.41 Lieder, Op.47 Lieder, Op.49 Lieder, Op.94 Lieder, Op.105 Lieder, Op.106 Lieder, Op.107 Lieder, Op.93a Lieder, Op.85 Lieder, Op.86 Lieder, Op.97 Lieder, Op.48 Lieder, Op.62 Lieder, Op.49

Lieder, Op.95 Lieder, Op.59 Lieder, Op.58 Lieder, Op.57 Lieder, Op.52 Lieder, Op.32 Lieder, Op.63 Lieder, Op.14 Lieder, Op.44 M: Motets, Op.29 Motets, Op.74 Motets, Op.110 op22 WOo25 Woo18 Woo21 N: Op82 Op65 O: O wie sanft!, WoO 26 P: Poems, Op.19 第一钢琴协奏曲 第二钢琴协奏曲 Piano Quartet No.1, Op.25 Piano Quartet No.2, Op.26 Piano Quartet No.3, Op.60 Piano Quartet op34 钢琴奏鸣曲op1 no1 钢琴奏鸣曲op2 no2 钢琴奏鸣曲op5 no3 Op8 no1 Op87 no2 Op101 no3 Woo9 WOO10 Op27 Q:

摇篮曲的简介

摇篮曲的简介 摇篮曲,原是母亲抚慰小儿入睡的歌曲,通常都很简短,旋律轻柔甜美,伴奏的节奏型则带摇篮的动荡感。下面给大家带来摇篮曲的相关知识,欢迎阅读! 摇篮曲的歌词 睡吧睡吧我亲爱的宝贝 妈妈的双手轻轻摇着你 摇篮摇你快快安睡 夜已安静被里多温暖 (music) 睡吧睡吧我亲爱的宝贝 爸爸的手臂永远保护你 世上一切幸福愿望 一切温暖全都属于你 (music) 睡吧睡吧我亲爱的宝贝 妈妈爱你妈妈喜欢你 一束百合一束玫瑰 等你睡醒妈妈都给你

摇篮曲的分类 《摇篮曲》常用于小提琴独奏,原是一首通俗歌曲,作于1868年。相传作者为祝贺法柏夫人次子的出生,作了这首平易可亲、感情真挚的摇篮曲送给她。 法柏夫人是维也纳著名的歌唱家,1859年勃拉姆斯在汉堡时,曾听过她演唱的一首鲍曼的圆舞曲,当时勃拉姆斯深深地被她优美的歌声所感动,后来就利用那首圆舞曲的曲调,加以切分音的变化,作为这首《摇篮曲》的伴奏,仿佛是母亲在轻拍着宝宝入睡。 原曲的歌词为“安睡安睡,乖乖在这里睡,小床满插玫瑰,香风吹入萝里,蚊蝇寂无声,宝宝睡得甜蜜,愿你舒舒服服睡到太阳升起。”那恬静、优美的旋律本身就是一首抒情诗。 后人曾将这首歌曲改编为轻音乐,在世界上广为流传,就像一首民谣那样深入人心。 摇篮曲的代表作 伴奏中往往模仿摇篮摆动的律动。由于摇篮曲和船歌的节奏很接近,又都具有抒情歌唱性的旋律和安静气氛,有许多共同的特征,所以德国作曲家理查;施特劳斯在他的《家庭交响曲》的摇篮曲中,采用了门德尔松的《船歌》旋律。《家庭交响曲》是写作曲家家庭生活中的一天的。摇篮曲是其中的一段。在这段音乐中有两个旋律:一个是代表孩子的旋律,也就是孩子主题。由古双簧管、大管和加了弱音器的中提琴奏出。古双簧管所吹的音比双簧管低一个小三度,是一种A调的双簧管。另一个是摇篮曲的旋律,它是描写母亲的歌来的。由

圣桑小提琴协奏曲音乐风格

圣桑作曲家生平与时代背景 2.1 作曲家生平 1835年出生于法国的圣桑,有一个不幸的童年,他的父亲很早就离开人世。圣桑两岁时跟他的姨母学琴,是一位音乐神童,而且可以说是空前绝后。他两岁半就开始接触钢琴。三岁生日刚过,他就写出了第一首钢琴小品;7岁的时候,他就已经从老师那里学会了谱写音乐, 10岁的盛生已经举办了一场官方音乐会。此时他可以不看音乐谱就能背奏贝多芬32首钢琴奏鸣曲中的任意一首; 圣桑的天赋不局限于音乐,他对每件事都感兴趣,积极自学,并且有着非凡的记忆力,只要他听过和读过,他就能把它记住。他3岁时就已经知道写作知识,7岁时就能读懂拉丁语。1842年,圣桑开始和卡米尔·玛丽·斯塔马蒂一起弹钢琴。10岁时,在他首次公开演出后,就能够演奏贝多芬的32首钢琴奏鸣曲,这使他在欧洲和美国闻名。16岁时,他创作了人生第一部交响曲。圣桑于巴黎音乐学院学习作曲和管风琴等方面知识,并且获得了许多奖项。1840年,圣桑进入巴黎音乐学院,并进修管风琴及师随Jacques Halévy学习作曲。圣桑获得了许多奖项,但未能在1852年和1864年赢得著名的罗马大奖赛。圣桑的天赋和名望使他成为著名钢琴家李斯特的朋友。 1848年,圣桑进入巴黎音乐学院,并进修管风琴并师从阿莱维学习作曲。当圣桑在16岁时完成他的第一部交响乐时,第二部交响乐被宣布为E大调的第一部交响曲。交响诗歌类型和歌剧《参孙与大利拉》的最初创作,给人们一种持久的怀旧感,他被称赞法国音乐的发展做出了贡献。他也是一位天才的钢琴家和管风琴家,还是评论、诗歌、散文和戏剧的作者。他的协奏曲和交响乐,以第三交响乐演出最多。圣桑1857年在巴黎出任马德莱娜教堂管风琴师达20年之久。这一时期,1861~1865年他在尼德梅耶学院任钢琴教授。1871年他协助建立了全国音乐学会。同年上演他的第一首交响诗《奥姆法尔的纺车》,它与《死之舞》一样是他四首这类作品中最经常演出的。但《参孙与大利拉》在巴黎禁演,后来1877年经李斯特倡议在魏玛演出1890年终于在巴黎埃当剧院上演,此后成为最流行的歌剧。1878年后,他在欧洲、美国、南美、近东和远东进行广泛的旅

音乐名人简介

理查德·施特劳斯 理查德·施特劳斯(Richard Strauss 1864-1949) 是近代德国杰出的作曲家及指挥家。他于1864年生于慕尼黑,其父是宫廷乐队的圆号手,五岁开始作曲,十岁前就写了《节日进行曲》和《木管小夜曲》。后入慕尼黑大学学习,中途辍学,去曼宁根乐队担任著名指挥家比罗的副指挥,后任正指挥。在乐队里,他受第二小提琴手、音乐哲学家里特的影响,要求“以李斯特、柏辽兹及瓦格纳的作品为榜样来表达音乐”。从此,专注于交响诗的写作,作有《唐璜》、《堂·吉诃德》、《死与变形》、《英雄生涯》以及《家庭交响曲》等九部交响诗及其他管弦乐曲。1900年后专心于歌剧创作,写了《莎乐美》、《埃列克特拉》、《玫瑰骑士》等十四部歌剧。他的创作以色彩艳丽、形象生动、手法新颖而著称。他还是世界上最卓越的歌剧和交响乐指挥之一,先后担任过慕尼黑歌剧院、柏林爱乐乐团、柏林皇家歌剧院、维也纳歌剧院等著名音乐团体的指挥,并且是瓦格纳作品的权威注释者。 理查德·施特劳斯是他那个时代最伟大的音乐家之一。虽然他的一生长达85年,但他最重要的作品都是在50岁以前写的。 像早期的许多伟大的音乐家一样,年少的理查德是一个神童。理查德·施特劳斯在4岁时就开始学习弹钢琴,6岁时曾写过一支波尔卡舞曲,8岁时开始学小提琴。当他进中学时,上的是作曲和乐器学的特别课,即交响乐中乐器的运用。十六岁时,理查德为一出古老的希腊戏剧写了一个合唱曲,又写了一个节日序曲,使他的老师和同班同学很惊奇。当一个著名的指挥演出理查德的第一交响曲,使他在音乐界扬名时,他才18岁。 起初,理查德只关心较老的古典音乐形式,只把海顿、莫扎特、贝多芬和勃拉姆斯作为自己的模范。后来他同一个仿效浪漫派音乐的音乐家交上了朋友,通过他,理查德开始懂得和热爱李斯特,他运用音乐家们从来也没敢使用的方法,利用一些音乐主题和一个巨大的管弦乐团的所有乐器写了一些浪漫派音乐和音诗。除了作为一个作曲家之外,理查德·施特劳斯还是一个大指挥家。从22岁起,到26岁止,他领导了慕尼黑宫廷剧院的管弦乐队,然后,他又被委任为魏玛的指挥。在这个被巴赫、歌德、李斯特的灵魂所萦绕着的古老市镇里,理查德创作了他那些伟大的交响诗。他象李斯特曾做过的那样,在音乐中表达了各种思想和诗。然后理查德更进一步,甚至于用交响诗把故事变成音乐。

贝多芬 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赏析

《贝多芬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赏析》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 这部作品是贝多芬专为当时维也纳剧院的第一小提琴手克莱门特创作。并由克莱门特于1806年12月23日在维也纳首演。本曲作于1806年,是贝多芬唯一的小提琴协奏曲作品,自古以来被誉为小提琴协奏曲之王。这首乐曲旋律柔美、格调高雅、规模宏大,颇具王者风范。然而,本曲在被誉为小提琴协奏曲之王前,也经过很长一段时间的考验。本曲初演以后,几乎没有人再对它回顾,本曲的华彩乐段,并不像钢琴协奏曲那样由贝多芬亲自谱写,而是 留给各式各样的演奏者谱曲,其中较常采用的有约阿西姆、奥尔和克莱斯勒等的手笔。当年 贝多芬作曲时,正值他与他的学生,匈牙利的伯爵小姐勃伦斯威克产生了深深的爱情,并在 她家的庄园度过了快乐的夏天。他一生中这"最明朗的日子的香味"便渗透在贝多芬这部唯一 的小提琴协奏曲中。 这首协奏曲,特别是它的第一和第二乐章,具有田园诗般的性质,它描绘了贝多芬对大 自然的热爱,和大自然所具有的振奋人类情操的能力。为了这个目的,贝多芬使用了几乎是 音阶这样的原材料:正是由于小提琴家对这些乐句所具有的纯朴美的热爱,也就是通过均匀 的水平的运弓动作和富于表情的左手的手指动作,演奏出连贯的旋律,并赋予他们以巨大的 神秘性和人类的热情。 演奏这首协奏曲的基本要求是在古典主义的框架中容纳进浪漫主义的精神,也就是表达 出贝多芬的神秘性而又不破坏它的古典主义的“形象”。这是靠把乐句结束前的一两个音符 用几乎使人察觉不出的“伸展”一下来做到的,也就是说在按原速继续演奏下去之前,手指 的动作稍稍犹豫一下,而又不破坏乐句节奏的框架。

勃拉姆斯钢琴小品套曲op.116的演奏分析

勃拉姆斯钢琴小品套曲op.116的演奏分析 约翰内斯?勃拉姆斯(Johannes Brahms,1833-1897)是十九世纪德国著名钢琴家、指挥家、作曲家,欧洲音乐文化在十九世纪的杰出代表。本文将以钢琴小品op.116为例对勃拉姆斯的音乐风格和演奏要领进行分析,以揭示他的钢琴小品所具有的特征,为全面了解勃拉姆斯音乐风格作点补充。 作品116第一首 乐曲以一段有力的3/8拍“急板”(Presto energico)开始。很快出现的一些三比二节奏的八度和弦模进,节奏坚定,使整个乐句充满号召性的力量,虽然热情饱满,但应严格控制好节奏,否则会破坏乐句在强力度、快节奏下的音乐呈示的感觉。(第21小节)需要很自然地进入转调扩展段落,此时的力度由f变为p,音色相应地发生改变,不再像前段刚毅的呈示,情绪不宜太张扬,应突现内在的力量。低声部及中声部的半音进行,给人一种紧张向前的推动感,使音乐得以发展。 (第37小节)单三中部(谱例1),此时音乐进一步发展,出现了一个更重要的乐思。此时的重音移回到每小节的第二个八分音符上。演奏时,既要从宏观上把握好p-ff的力度布局,做好长句子、大线条的推动,又要在微观上注意弹

好每个乐节的橄榄型句型。注意控制好节奏,sf不能有太多弹性节奏,处理好每个乐节的语气,旋律线条保持清晰。低音声部由近及远的和声烘托用手腕带动着向前推进,保持连贯均匀。弹奏最后高点ff处的和弦时,应结合大臂的运用,让手指站稳,快速而准确地击键,达到闪亮、饱满的效果。 (第67小节)仍然运用第一主题材料,左、右手交替共同呈示和弦的发展,通过跳音和小连音的交替使用增加了紧张感和对比性。演奏时,应抓住关键的节奏点,慎用踏板。 (第83小节)第一主题以#C小调出现在框架和弦pp 中。单音加厚为八度,音量虽小,但紧张感并未消退,而是进入三声中部继续发展。此时的情绪并未完全释放,慎用力度和激情,避免把整首曲子弹成一阵阵痉挛。 三声中部里采用了第一部分材料和单三中部材料,之间的衔接处给人似乎要终止的假象,这是勃拉姆斯惯用的手法,在本曲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不能弹成像终止式那样,衔接要自然。演奏时,注意运用臂、腕的带动使句子连贯,气息均匀顺畅,加强对乐曲结构上的把握。 (第176小节)复三再现段,注意力度的安排,在第185小节之前控制好节奏、力度,把推动留到最后。从第183小节开始渐强,音值组合也由三音一组变为两音一组,到最后一音一组,并伴随着渐快(String.),增强了前进的动力,为高潮的来临积聚着力量。演奏八度和弦时,需指尖抠紧,快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