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蒙德里安的_树_超验的象征

蒙德里安的_树_超验的象征

大 众 文 艺

101

蒙德里安的绘画最让人津津乐道的的便是他的“新造型主义”,人们重视的是他的抽象绘画的表面特质,这也是20世纪中期现代绘画的图景被植根于巴黎的“为艺术而艺术”的理想彻底支配的结果。人们忽视了许多抽象艺术创造的背后真正动机,单纯的审美或“为艺术而艺术”并不是它们的唯一出发点。在法国以外,艺术的进化可以彻底脱离经验世界的描绘而进入到对宗教本质的探求。按照罗森布鲁姆的观点,从弗里德里希到罗思科是有一个北方浪漫主义传统的,这个传统就是无需原先求助于十字架上的受难、复活及耶稣升天等传统主题而能表达精神的、超验的体验。而蒙德里安就是这个北方浪漫主义传统中重要的一环,他的艺术也是一种准宗教意象,一种承继弗里德里希、梵高而来的“为生命而艺术”。在此,主要从他最钟意的主题之一树作为研究对象,从他对于树的一系列画作中来看蒙德里安绘画中超验的精神象征、深刻的准宗教声调。

一、主题承自北方浪漫派

蒙德里安选择树作为载体之一,对于树的切身的同情体验也许不仅仅源自19世纪后期刚刚过去的梵高和荷兰象征主义,而更普遍地源自北方浪漫主义中此类观点的滥觞。1798年,年轻的施莱尔马赫开始向他的“有教养的轻蔑者”讲授崭新的神学,他希望培养一种基督教教义以外的某种个人的虔诚体验,一种面对神之神秘时的主观回应。在教会的繁文缛节之外追寻上帝,这正是北方浪漫主义所要解决的矛盾,即不需要18世纪末期那些备受尊崇的主题而能表达超验的、精神的象征体验。在新教的北方,神圣力量的体验逐渐进入风景领域,作为浪漫主义的第一代艺术家,爱尔兰人爱德蒙?伯克发表了《对崇高与美之观念起源的哲学探究》,这成为重要的审美之源。人们觉察到在自然中合于神性观念的充盈的完满得到提升。于是在随后的数十年中,对自然景观的这些描绘在数目与强度上都大幅度增长。而与施莱尔马赫相应的就是弗里德里希,他是将神圣体验化引入世俗化的关键人物。

弗里德里希将神置于自然之中,为了引发超越的体验而不断寻求新的象征,在这些被赋予超验体验的可视的意象里,树成为浪漫派艺术家所关注的新的对象。这种同情在弗里德里希一如他所刻画风景中的孤树,把树作为独特的类人的造物予以感受,为了最大程度吸引我们的注意力而将其置于画面中心,一个孤独的牧羊人正倚在树干上,画面孤寂幽谧所以更觉人化。此后的浪漫派艺术家无不对树存在一种极端的同情,而且它并没有随19世纪中期浪漫派运动的消亡而终止。从梵高的早期画有树根的作品就明白这种传统的绵延不绝。而蒙德里安一如弗里德里希,他不断地从真实世界中找寻可被转译为隐喻的主题,借以隐喻精神的世界,他对树所做的研究,就像众多19世纪及20世纪的北方艺术家一样,延续并复活了浪漫主义的超验体验。

蒙德里安像前辈北方浪漫派艺术家一样,他企图超越叙述,去创造一种图式的高贵,他不想把风景作为对自然的模仿,也不想使风景画过于风格化。蒙德里安以树为手段得以寻求浸透其生活与艺术的精神目的,在这种合形式与精神为一体的追寻中,树的主题几近宗教终极性。他发现树的神秘生命一如教堂、花卉、大海一样都是通向不可见世界的通道,蒙德里安对这些命题的解释保持了弗里德里希等早期浪漫派艺术家的准宗教声调。在蒙德里安对于树的早期描绘中,有一种无处不在的神秘。在1907年的《夏日夜晚》中,其中惨淡的月光幽谧的气氛让人想起弗里德里希的那些景色,视野中的五棵树有着颤抖的弱势,在月光笼罩的河边有着让人屏息凝神的姿态。而1908年的《奥埃勒附近的树

林》,金灿灿的光球模糊了太阳月亮的区别,重述了北方风景画有神秘倾向的那种含混,只是一束更为抽象的光源将经验的观察提升到更多超验象征的层面。而在其后蒙德里安的关于树的一系列作品,则更是将树尤其是孤树转变为可唤起自然力与神秘的象征。

二、通神学的影响

蒙德里安一如其他在基督教教义以外寻找终极问题答案的浪漫主义艺术家一样,也开始寻找进入精神超验的手段,而促使他这样做的就是通神学运动。通神学在西方影响很大,很多文学艺术都受到这种思想影响,通神学在1875年由俄国神秘主义者赫娜.P.布拉瓦茨基「1831一1891年]在美国创建。通神学以东方佛教、印度教的轮回思想为主体,灵魂在人死后依然存在,人存在的世界只是其中的一个层次,还有超越人的感知心灵世界等。“其宗旨在于不通过物质手段(如实证科学之类),而是通过祖先一代代秘密地遗传下来的智慧,以及每个人的“内在需要”和直觉经验来感悟宇宙中各种已经存在或未存在的带有终极意义的东西。”。对于一般画家来说,他们往往将自然视为一种被动的存在,为了构图与画面的和谐,他们往往对自然进行调整和改编。但对浪漫主义的画家们来说,他们普遍持有泛神论的观点,认为自然在本质上是具有灵性的,这导致了他们以深沉的敬畏之情来对待自然。在他们心目中,即使是极小的一片草叶,也是神所创造的世界的缩影,即一个小的宇宙。弗里德里曾给一朋友看一沼泽风景画时说:“于各处,甚至存在于一粒沙子里。这幅绘画中,我将神蕴含于芦苇叶中。”而蒙德里安更是以一种深刻的敬畏同情心来刻画他的主题。通过罗伯特?威尔士的研究,我们会知道通神学究竟在多大程度上影响了蒙德里安的艺术与思想。

通神学的主旨不仅贯穿蒙德里安的所有作品,而且再次引发了关于浪漫主义那种从物质中寻求精神、从自然中寻求超自然的努力而引发的诸多困境。蒙德里安吸收了浪漫主义另一个同样久远的传统——通过研习自然的小宇宙而去寻求宇宙结构之终极线索的浪漫主义传统。蒙德里安对于树的近乎神秘的详察,超验的交流使得他的画面从物质世界转入精神世界,通神学的冥想轮回在此亦得到了深刻的痕迹。他直觉上偏爱检验自然的个别事实,就像对于花卉的研习一样,将树的神秘如此这般的提纯出来。

在《红树》中,我们一如遭遇弗里德里希的绘画一样与一棵孤树的情感交织在一起,刚健且交叠的枝条劲头十足的向外扩展,如此切近的反映着上帝所赠予的日光的能量,从而使其像梵高或弗里德里希笔下的树木一样是更为情感化而非物质化的知觉传导者。红色效果是几近灼烧的激情,就像在《奥埃勒附近的树林》里那个无法辨认太阳还是月亮的天体一样,又一次提供了神秘能量的根源。一棵树如果给予足够精细和富于激情的注视,也能够承担那种压倒一切的重要性。

一如马克在《德国的野性》里所说:“艺术为一种全新的灵性宗教的圣坛创造象征”,在蒙德里安的世界里,超自然的体验由传统宗教的意象转化为自然本身,画中的孤树承载了一种隐秘的气氛,一种侵入某种无声的领域以及新教徒对身外神秘事物的思考。

三、移情

北方浪漫派艺术家多以“移情”方式对待自己的创作。约翰?罗斯金(J o h n R u s k i n )在其著作《现代绘画》(ModernPainting)将其称为“可怜的谬误”,罗斯金以文学为例,指的是人类对非人类对象,尤其是在风景因素中奇怪感受的归属,但也可以认为他指出了浪漫主义—尤其是北方浪漫主义艺

蒙德里安的《树》:超验的象征

吴瑞萍

(山东艺术学院艺术文化学院 山东 济南 250000)

【摘 要】蒙德里安的绘画都有着简单而明晰的几何学结构,这种统一的形式让人忽视了他绘画中深刻的精神追求。蒙德里安在靠近完全抽象的过程中,将前期支配其抽象作品的主题——大海、花卉、树木、教堂都消融于精神语言的提纯中。他对于树的审视体验为他提供了一个通向精神世界的工具,将其转化为某些精神渴求的象征。【关键词】蒙德里安 树 超验的象征

文史哲

大 众 文 艺大102

术家对概括的自然和特定的树木的新态度和观点。从19世纪早期的风景画中可以看到艺术家经常将情感迁移到单独的一棵树上,这种移情作用是如此的强烈,以至于毫无生气的风景画的各个组成部分突然间变得有感觉、有感情,几乎就要变成人了。平常的事物在艺术家投注感情之后成为一个新的生命体。艺术家将树木视为个体化、类人化的生物并依照这样的体验来塑造。

一如梵高在谈到《根》时的言语,“它表现了沙土中的树根。我现在试着给予风景与人类同样的情感,他们似乎以同样猛烈而又激情的方式依附于大地,但却被大风拔起”。梵高对树的深切的同情使这个了无生机的生命有了悲怆的情感。同样这些言语也适合与早期蒙德里安对树所做的研究。

在蒙德里安一系列关于树的作品中,无情物质开始向精神性转译,这些树木为“移情”提供了一种富于激情的20世纪的陈述。在《红树》中,在刚健且交叠的枝条中,血样的激情使蒙德里安的树成为如梵高笔下的树木一样的富有人性化的戏剧主人公。而对一棵孤树的生命与情感的深切的同情作为一个重要的主题持续的出现在蒙德里安的画作中,而且越来越趋向于非物质化。在1909-1910年的《蓝树》中,躁狂的树枝,狂放的生命

力,极具韧性的释放着内在的能量,一如蒙德里安对孤卉做的研究一样,让我们从孤树窥见自然之小宇宙的浪漫主义规模,给予它们一种远远超出美学审视的象征意味。

蒙德里安关于树的陈述触到了许多承自北方浪漫派艺术家的重要问题和解决方案,一如弗里德里希的趋于终极性的准宗教意象。蒙德里安对一棵孤树持有的深切的同情作为一个通向不可知世界的手段的重要主题,它在物质与精神、充实与虚空间不断切换区域,在经验世界中达到了超验的精神象征。参考书目

1、《康定斯基》 李惟妙著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4年出版

2、《现代绘画与北方浪漫主义传统》 (美)罗伯特?罗森布鲁姆著 刘云卿译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3年出版

3、《蒙德里安论艺》 徐沛君著 人民美术出版社 2002年出版

作者简介

吴瑞萍(1984- ),女,山东昌乐人,山东艺术学院艺术文化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外国美术史论。

《关雎》非《诗经》中创作年代最早的作品,却居《诗经》之首,原因何在,历来聚讼不已。弄清这一问题至关重要,这不仅仅是一个排序先后的问题。清楚《关雎》之始的原因,对于我们透视周代社会状况,人民生活状态和思想文化发展水平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进而有助于我们站在整个周代历史文化的宏观角度去审视整部《诗经》,走进先民的内心世界,揭示先民的生存智慧和审美情趣,梳理古代精神文化演进的脉络。

《关雎》在创作时间上未必最早,却得列三百篇之首,首要原因在于夫妇人伦是周人的首重之情。“人之伦类肇自男女夫妇”,[1]“夫婚姻者,万世之始也。”(《礼记?郊特牲》)可见夫妇为人伦之首,五伦之中,感情最深厚者莫过于夫妇之情,朱熹《语类?中庸》中有言曰:“夫妇者,人伦中之至亲且密者。”《关雎》是一首描写“君子”追求“淑女”的诗歌,所歌颂的正是周人所重视的男女、夫妇之情,正是对周代社会重视夫妇之情的艺术实录,将其置于三百篇之首,也正是周人重视夫妇之伦的表现。而且,《关雎》诗中体现的“琴瑟好合”的婚姻观念是周代人民以及后世人民的一种美好的理想和追求。琴是中国一种古老的乐器,传说由神农发明,声音优美。瑟在春秋时已成为一种很流行的乐器。琴瑟的音质均很适合抒情,两者的声音配在一起非常的和谐,因此古代早就有以琴瑟好合代指夫妇好合的观念。《关雎》结尾“琴瑟友之”,“钟鼓乐之”正是白头偕老,和谐美满之婚姻观念的体现,为周代人民树立了一种美好的婚姻理想。《诗》三百篇中有很多诗从正面歌颂了这种琴瑟好合,与子偕老的婚姻观念,如《郑风?女曰鸡鸣》等。而《柏舟》《墙有茨》《氓》《谷风》等诗则通过讽刺从反面强化了这一婚姻观念。

那么,周人为什么如此重视夫妇之情呢?首先,我认为是周代人民与自然作斗争的需要。《韩非子?五蠹》云:“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人民不胜禽兽虫蛇。”[2]可见,周代人民还面临着与自然作斗争的艰巨任务,他们要不断的繁衍生息,才能人丁兴旺,不断的壮大自己,以与野兽,与自然作斗争,战胜自然给人类带来的威胁,以确保种族永久的生存发展下去。对于普通的百姓来说,繁衍后代也是他们人生的重要组成部分甚或是他们全部的人生。

其次我认为这也是统治者施行统治的需要。对于统治者自身来说,要想一统天下,就要从治家开始,一家不治何以治天下!《礼记?大学》云:“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其齐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可见,只有迈出夫妇这一步,在“齐家”之后,才能实现一统天下的理想。同时迈出夫妇这一步,对统治者还有特殊的意义。《礼记?昏义》曰:“昏礼者,将合二姓之好,上以事宗庙,而下以继后世也,故君子重之。”正因为迈出夫妇这一步后,可以“事宗庙”,“继后世”,所以统治者重视它,并以行政命令的方式促成男女的结合,《周礼?媒氏》中记载的“中春之月,令会男女,于是时也,奔者不禁,若无故而不用令者罚之。司男女之无家者而会之”可为明证,这就充分说明统治者对此事的大力提倡与鼓励。

由上述可见,不管是普通的百姓还是居高位的统治者,他们都已意识到人本身在维系个人家庭,国家社会以及人群种族长久发展中所起的作用。众所周知,夏商时期人民尊天敬神,周代文化是在承继夏商两代思想文化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因此,周代人民也不可避免的具有重视天恩,祈求神佑的思想,但周人已意《关雎》为《诗》始原因初探

霍春花

(广西师范大学 广西 桂林 541004)

【摘 要】《关雎》是《诗经》三百篇中为人熟知的诗篇,几乎人人出口成诵,主要因为《关雎》为《诗经》卷首之作。那么,为什么三百多篇诗作,偏偏把《关雎》放在卷首呢?对于这一问题历来聚讼纷纭。我认为《关雎》为《诗》始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其一在于《关雎》是周代人本文化的真实体现。其二,《关雎》是周代礼乐文化的真实记录。其三,《关雎》是周代审美情趣提升的真实写照。据此,我认为,《关雎》得列《诗》首,很有道理。

【关键词】《关雎》 《诗》始 人本文化 礼乐文化 审美情趣

【Abstract 】Guanju is known to everyone ,almost everyone can read it without other people’s help ,because it is the first poem of The Book of Songs which is composed of more than three hundred poems. Why are they put guanju as the first poem of The Book of Songs? There are many different opinions in academic circles .I think there are three reasons.Firstly, guanju is the true appearance of the culture which think that people is the most important of Zhou dynasty.Secondly , guanju is the true

reappearance of civilization of Ritual and Music of Zhou https://www.wendangku.net/doc/1118926014.html,stly, guanju is true portrayal of the promotion of people’s asthetic interest.So it is obviously that guanju is the first poem of The Book of Songs.

【Key words 】guanju the first poem of The Book of Songs the culture of people is the most important the culture of Ritual and Music asthetic interest 文史哲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