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第十课 经济重心南移 导学案

第十课 经济重心南移 导学案

第十课 经济重心南移  导学案
第十课 经济重心南移  导学案

第10课《经济重心的南移》导学案

学习目标:

1.列举宋代南方农业、手工业发展和商业繁荣的史实,明确我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最终完成于南宋。思考和总结这一时期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

2.通过教师指导方法,学生合作探究,提高学生材料分析解答的能力。 重难点:

1.重点:南方商业的繁荣

2.难点: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

3.经济重心南移:从 开始,到 最后完成。

三、思考与探究 (一)、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冰裂纹瓷器。(见右图) 材料二:南方地广人稀,人们以稻米、鱼为主食,还采取果实和贝类为食……

刀耕火种,没有积蓄,大多很贫困。” ——《史记》 材料三: “(南朝时)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丝锦布帛之饶,衣覆天下。”

材料四: “(宋朝时)朝廷在故都(开封),实仰东南之财赋,……语曰‘苏湖熟,天下足’。”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图中有别致美感的冰裂纹瓷器产自哪里?后来发展为著名瓷都的又是什么地方?

2、根据材料四,哪两个地方在宋代已成为重要的粮仓?“实仰东南之财赋”说明了什么问题?

3、以上四则材料反映我国古代经济格局出现什么重大变化?

(二)阅读下列材料并思考 材料一:北宋纸币铜版拓片。(见右图)

材料二:“唐都长安的坊和市严格分开,店铺商业时间有统一限制,日出后击鼓三百下才能开门营业,日落前击钲三百下统一关门歇业。南宋临安则是大街小巷店铺林立,早市、夜市‘买卖昼夜不绝’,各种小贩走街串巷叫卖。” 材料三:“市舶之利最厚,若措置得宜,所得动以百万计。” 请回答:

1、 根据材料一,图片中这种货币的名称叫什么?它与金属货币相比有什么优点?它的出现在历史上有什么意义?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回答,唐代的“市”是什么区?作为一个居民,从衣食住行的角度考虑,你愿意居住在唐都长安还是南宋临安呢?说明理由。

3、材料三反映了什么问题?因此,宋代政府专门设立了什么机构来管理?

当堂训练:

1.下列语句中,反映长江流域已成为我国古代经济重心的是()

A.“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B.“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C. “苏湖熟,天下足。”

D.“无徽不成镇。”

2.两宋时,为了提高粮食产量,从下列哪一个国家引进了优良品种占城稻()

A.越南

B.朝鲜

C.印度

D.日本

3.北宋时,丝织品“号为冠天下”指的是什么地方()

A.四川

B.江西

C.江苏

D.浙江

4.有位文物商人向你推销一件冰裂纹瓷器,你推测该文物最早可能出自()

A.唐代刑窑

B.宋代哥窑

C.唐代越窑

D.北宋景德镇

5.下列货币中,哪个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A.交子

B.会子

C.美元

D.英镑

6.从魏晋到南宋,我国经济重心南移最终完成,其主要原因不包括()

A.中原人南迁带来先进的生产技术

B.南方战乱较少

C.南方自然条件比北方优越

D. “苏湖熟,天下足”

7.南宋时,一位阿拉伯商人运载一批货物到泉州,他抵达泉州后应道哪个机构办理手续

A.都护府

B.宣政院

C.市舶司

D.理藩院

8.假设你回到了北宋时期,下列哪些事情是你可能遇到的()

①夜间酒楼、商店营业②在四川用交子买东西

③酒店里的用具有精美瓷器④在饭馆中,看到了一个大汉吃了三大碗米饭

A. 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9.《宋史》记载:“国家根本,仰给东南。”这一现象说明了()

A.国家重点支持东南沿海的开发

B.经济重心转移到南方

C.东南沿海一带农民赋税负担沉重

D.政治中心转移到南方

10、诗句“吴国晚蚕初断叶,占城早稻欲移秧。”最早应该创作于下列哪个朝代()

A.隋朝

B.唐朝

C.宋朝

D.元朝

11、南宋时,居于粮食产量首位的是()

A.玉米

B.甘薯

C.小麦

D.水稻12、有人想研究宋朝最大的商业都市,你应向他推荐()

A.开封和杭州

B.上海和北京

C.南京和杭州

D.西安和北京

13、两宋时期,既是造船中心又是著名大商港的城市有()

①开封②广州③泉州④杭州⑤景德镇

A.①④

B.②③ C .②⑤ D.①③

14、我国经济重心逐渐南移的原因是()

①南方相对安定②南方人口增加③北方民族大融合④政府重视农业生产

A. ①②④

B. ①②③ C . ②③④ D.①③④

15、以下有关纸币的叙述,错误的是()

A.最早出现在南宋时期的四川地区

B.纸币的出现为商业发展提供了便利条件

C.纸币的出现是宋朝商业繁荣的结果

D.“交子”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10课 经济重心的南移单元导学案(无答案) 人教新课标版

中学分组合作当堂达标导学案 原因中原人南迁,带去了先进的,增加了劳动人手。 自然条件较好。 从越南引进优良品种,在南方地区推广。 太湖流域的、,成为重要粮仓。 在宋朝跃居粮食产量的首位。 的种植,由两广、福建推广到长江流域。 的栽培也有很大发展。 丝织品号为“冠天下”。 丝织业 纺织业的丝绸产量高。 棉织业:从兴起的棉织业,南宋时发展到东南沿海地区。 浙江烧制瓷器。 北宋兴起的,后来发展为有名的瓷都。 造船业:宋代造船业居世界,、有发达的造船业。 商业都市最大的是和。 、是闻名世界的大商港。 政府鼓励海外贸易,在重要港口设立,加以管理。 前期,四川地区出现,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经济重心南移:从开始,到最后完成。 合作探究

1、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南方农业的发展”一段。让学生讨论:我国南方的农业经济是什么时候超过北方的,以及南方农业经济超过北方的原因和表现。 2、指导学生阅读“南方手工业的兴旺”一段。让学生讨论:南方手工业的兴旺表现在哪几个方面,这些方面都有什么杰出的表现。 3、指导学生阅读“南方商业的繁荣”,提问:宋代商业繁荣,不仅打破了坊和市的界限,而且还有晚上交易的夜市。你知道宋代的商业都市有哪些吗?闻名世界的大商港又有哪些?政府又是如何管理对外贸易的? 同金属货币相比,纸币有哪些优点?你知道世界上最早的纸币是什么时候、在什么地方产生的吗?它反映了当时的什么情况? 我们经济中心的南移开始于什么时候,到什么时间完成? 归纳梳理 本节课讲述了宋朝南方经济的发展,具体表现为:(1)农业方面:水稻的推广,棉花的种植和茶树的栽培;(2)手工业方面:棉纺织业的兴起,制瓷业的发展和造船业的发达;(3)商业方面:都市商业的繁荣,海外贸易的兴盛和交子的出现。这些方面从整体上反映出这一历史时刻我国经济重心完成了南移的历史时刻。 达标检测 1、宋代,我国南方经济超过北方的原因有( )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第10课经济重心的南移教案新人教版

经济重心的南移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自唐朝中晚期至五代、宋朝南方经济的发展和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情况。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思考和总结这一时期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提高学生理解分析问题的能力。 [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为:“南方商业的繁荣” 本课的难点,“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 [教法、学法]应用多媒体课件,运用启发式和问题目标教学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 [课时]一课时 [课型]新授课 [教具] 《辽、北宋、西夏形势图》等相关多媒体、图片 [教学过程] 1)复习提问上节内容。 2)导入新课:利用《辽、北宋、西夏形势图》,对这一时期总的形势有一个认识,让学生明确从本课开始,中国古代历史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其特点是民族融合的进一步加强、封建经济的继续发展和经济重心的南移。 3)讲授新课: 一、农业: 1、五代十国时期,南方农业生产逐渐超过北方。 2、两宋时期,水稻在淮河和黄河流域大力推广种植。从越南引入占城稻;北宋时,棉花在两广和福建普遍种植,到南宋后期扩展到长江流域;棉花在两宋逐渐成为重要的经济作物。(讲述南方农业的发展,可从两个方面着手: 一是南方农业发展的原因。这里可从引导学生阅读导入框中有关“钱射潮”的传说入手,逐渐展开对南方农业发展原因的讲解。 二是南方农业发展的状况。强调这一时期南方农业发展水平逐渐超过北方,讲述南方农业发展的具体情况,主要包括农作物品种的改进、以水稻为主的粮食产量的大幅度提高和茶叶、棉花等经济作物种植的推广。) 二、手工业: 1、北宋时,南方的丝织业胜过北方; 2、宋朝的瓷窑有:定窑、钧窑、哥窑。北宋的景德镇是瓷都。 3、北宋时,煤得到大量开采。 4、宋朝,我国是世界上造船水平最先进的国家。广州、泉州、明州造船业发达。 (在讲述农业、手工业发展时,教师可充分利用挂图、多媒体课件等手段,以增加教学的直观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繁荣的商业和城市: 1、北宋有热闹的夜市和早市; 2、“瓦子”是城中的娱乐场所。 3、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了“交子”-----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在讲述南方商业的繁荣时,应讲清两方面的问题:首先是宋代南方商业发展的条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结合这一时期南方农业、手工业发展的情况和前面课本中有关宋代民族关系的

华师大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8课 经济重心的南移 导学案

第8课 经济重心的南移 导学案 一、学习目标、重点、难点 ◆ 学习目标 1、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从唐朝中晚期至五代、宋朝南方经济的发展和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情况,包括农业、手工业、商业等,进而明确我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最终于完成于南宋之时。 2、通过思考和概括唐朝中晚期至宋朝南方经济发展的主要成就。培养学生综合归纳的能力,通过思考和总结束这一时期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提高理解分析问题的能力。 3、使学生认识到我国农业、手工业生产取得了较大的发展,商业和对外贸易达到了空前的水平,居当时世界的领先地位,对外贸易的发展为传播中国古代文明,促进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了贡献,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 重难点 重点:南方商业的繁荣。 难点: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 二、知识概览图 农业:耕田垦辟范围的扩大;占城稻的引进;茶叶成为重要的经济作物 纺织业:两浙的丝织产品已跃居全国首位;海南岛已有较先进的 棉纺织工具 陶瓷制造业:江西景德镇窑逐渐成为瓷业中心 造船技术居于世界前列 纸币的产生:北宋时期的交子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原因:为了躲避北方的战乱,许多中原人南街,促进了南方经济的发展 过程:东汉末年到东晋初期,唐代中叶到五代时期,北宋末年到南 宁初期 完成:南宋时期经济重心的南移已成为定局 三、新课导引 相传在浙江龙泉地区,有章氏兄弟二人擅长烧瓷。人们把他们的瓷窑,分别 称为哥窑和弟窑。有一天,弟弟出于忌妒的心理,趁哥哥刚刚烧好一窑瓷器回屋 休息的时候,将冷水泼进瓷窑。过了些时候,哥哥从窑中取出瓷器,一下就惊呆 了,因为每件瓷器表面都有很多裂纹。没想到,坏事变成了好事,人们觉得这些 裂纹不仅不影响使用,还有一种装饰美,于是这窑瓷器志了比往常更多的钱。其 实,这只是一个有趣的传说。瓷器所以出现冰裂纹,是因为人们通壶控制器物胎体和器物表面釉层的物质成分,经焙烧后冷却,釉层的收缩大于胎体的收缩,釉面因而出现开裂,成为瓷器的一种特殊装饰。冰裂纹以哥窑产品最为著名。 〔思考讨论〕你见过冰裂纹瓷器吗?宋代冰裂纹瓷器是宋代手工业成就的典型代表,宋代手工业还取得了哪些重大成就? 四、教材精华 知识点1 南方农业发展 经济重心的南移 宋代社会经济 发展的表现 手工业 中国经济重心的南移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2单元 第10课《经济重心的南移》教学设计 鲁教版

第10课经济重心的南移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自唐朝中晚期至五代,宋朝南方经济的发展和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情况,包括农业生产的发展,手工业水平的提高和商业的繁荣一级对外贸易发展的主要史实,进而明确我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最终完成于南宋之时。培养学生综合归纳的能力;通过思考和总结这一时期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提高学生理解分析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讲授法、讨论法、自学指导法等综合教学方法完成本课内容的学习。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识,我国的农业、手工业生产取得了较大的发展,商业和对外贸易达到了空前的水平,居当时世界的领先地位,对外贸易的发展为传播中国古代文明,促进世界文明的发展做出了贡献。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难点 1、重点:南方经济的发展 2、难点:南方经济的发展的原因。 教学资源: 多媒体 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破题导入:幻灯片显示: 钱塘江怀古 袁枚 江上钱王旧迹多,我来重唱百年歌 劝王妙选三千弩,不射江潮射汴河。 在五代十国这个动乱时期,为什么吴越能在那时候修筑海塘?江南地区在五代和以后有什么重要的变化呢?带着些问题,我们一起走进我们今天的课堂,一起来学习“经济重心南移”一课。

2、自主先学、知识梳理: 参照《历史伴你学》P42“知识梳理”预习课本内容,归纳提炼本节课的主要学习内容。 3、教材挖掘、合作探究: 一、农业 教师:首先我们来探究南方农业的发展。请同学们从书中找出南方农业发展的原因。 (学生阅读归纳原因,锻炼学生的阅读和分析能力) 学生:1、从唐朝中期,到五代、宋朝,南方战乱少,许多中原人南迁,带去了先进的技术,增加了南方的劳动力。 2、中原地区的森林长期被砍伐,遭到严重的破坏。所以这一时期南方自然条件优越于北方。 3、统治者的扶植、重视。宋真宗推广从越南引进的优良品种──占城稻。 小结:从同学们的回答中我们可以归纳为三点原因:1、为躲避战祸,北民南迁,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劳动力。2、自然条件优越。3、政府重视、扶持。 教师引导:刚才同学们提到,北方开发较早,中原地区的森林长期被砍伐,遭到了严重的破坏。这给子孙后代带来了严重的影响。今天的黄河水有大量的泥沙,造成了严重的水土流失,就是因为古代北方人民为了开发经济而长期大量砍伐森林,破坏自然环境而造成的结果。今天,我国南方经济飞速发展,为了实现经济发展平衡,党中央实行了西部开发的战略,今天的西部开发我们应该从历史中吸取哪些经验教训? 学生分组讨论。 学生:A、进行经济建设的同时要注意保护环境 B、注意生态环境保护,不能乱砍乱伐 C、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教师:下面来看一下,南方农业发展的表现。 板书:2。南方农业的发展的表现。

历史:第3课《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学案(岳麓版必修2)

第3课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 课程标准要求 古代人口迁移的流向:一是由人口稀少的荒漠草原地区流向人口稠密的黄河中下游地区。二是北人南迁,由人口众多的黄河流域迁向人口稀少的长江中下游地区。三是内地人口流向边疆地区,大多由政府组织军民迁移,从事戍守、开发、屯田等。四是有很多人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到海外谋生、居住,形成华人外流。五是在长期的中外经济文化交流过程中,不少外国人来华经商定居,形成外族内流。今天我国省区间人口迁移的主要方式:一是国家有组织的从东部沿海地区城市调出各种人员支援西部边疆地区的建设。而是东部农村人口移向地广人稀的东北、西北等地,农村人口省区间迁移的主流是自发移动。古今人口迁移的原因分别是什么?你怎样看待今天的民工潮?学习“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明确以下三维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 ●掌握古代中国四大经济区的形成特点。 ●认识中国古代人口迁移的原因、经过和历史影响,并作简要评价。 ●理解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经历的过程,及对江南的开发乃至全国经济的发展产生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 ●概括归纳人口外迁及经济重心南移的历程。 ●从多角度分析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及影响。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人口南迁的思考,明确人口分布及人口增长对经济发展的双重影响。 ●通过经济重心的南移,思考政治稳定与经济发展的辩证关系。 自主学习精要 一、四大经济区的形成: 1.四大经济区的划分: 全国的经济区域的特点:从战国到两汉已呈现出多样性和经济实力发展不平衡的特点。 司马迁根据汉代经济分布的特点,将全国划分为四大经济区:山东、山西、江南、龙门碣石以北。 2、传统的农业区——山东、山西地区: 在四大经济区中,属于黄河流域的山东、山西地区是传统的农业区,长期居于全国经济重心的地位。 原因:地处黄河流域,自然条件优越,开发较早,人烟稠密,因而经济实力强。 3、开发起步相对晚的地区——江南地区 特点:与山东、山西相比,江南经济实力差距较大。 原因:江南物产丰富,但气候炎热潮湿,地势复杂,不利于开发。两汉时,这里大部分地区人口稀少,

经济重心的南移说课稿

《经济重心的南移》说课 一、说教材 本课主要讲述自唐朝晚期至两宋时期南方经济的发展及其对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影响,内涵三方面的教学内容:第一,南方农业的发展,包括南方农业发展的条件、农作物品种的增加和农业产量的提高。第二,南方手工业的兴旺,主要叙述了宋代南方手工业的发展,包括丝织业水平的提高、棉织业的兴起、制瓷业的成就和造船业的发展。第三,南方商业的繁荣,主要叙述了商业都市的发展、海外贸易的进步及其重要地位、古代货币制度的发展。在叙述南方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教材最后点出了其对古代经济重心转移的影响:经济重心南移到南宋时期完成。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自唐朝中晚期至五代、宋朝南方经济的发展和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情况,包括农业生产的发展、手工业水平的提高和商业的繁荣及对外贸易发的主要史实,进而明确我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最终完成于南宋之时。 (2)通过思考和概括唐朝中晚期至宋朝南方经济发展的主要成就,培养学生综合归纳的能力; (3)通过思考、讨论这一时期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提高学生理解分析问题和认识社会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1)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探究兴趣。 (2)让学生在思考中学会自学探究,在解答中掌握知识点,学会理解和分析问题。 (3)通过小组活动,培养学生合作意识与语言表达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我国的农业、手工业生产取得了较大的发展,商业和对外贸易达到了空前的水平,居当时世界的领先地位,对外贸易的发展为传播中国古代文明、促进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了贡献,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历史使命。 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是南方商业的繁荣。 难点是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 五、说教法 本节课主要采用“自主探究”教学法。 六、说学法 1、注重课前预习,自学 2、师友互助,大胆质疑,训练思维 3、小组讨论,展示答案 4、拓展知识,构建结构,提升认知能力和水平 七、教学设计 1、以设置问题的方式导入本课,出示学习目标。 用多媒体手段,司马迁《史记》中关于西汉时期南方经济相当落

古代经济一导学案

必修二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第1.2课发达的古代农业和古代手工业的进步 【基础再现】 默写第1课发达的古代农业和第2课古代手工业的进步两课知识结构 【限时训练】 1.(2019山东德州期中)战国时期,李悝在魏国推行“平籴法”,政府在丰年以平价收购农民余粮,在灾年则平价出售储备粮。这一措施 A.有利于小农经济的发展 B.加重了国家的财政负担 C.导致了商品经济的停滞 D.抑制了生产热情的提高 2.(济南市2019一轮)周襄王七年(公元前645年),晋国“作爰田”,把一部分公田赏赐给立了军功的贵族和出身平民的士兵作私田;周定王十三年(公元前594年),鲁国实行“初税亩”,开始向私田征税。这主要说明 A.土地私有制逐步得到认可B.争霸战争是经济改革的根本因素 C.晋鲁率先进行封建化改革D.经济改革是加强王权的主要手段 3.(潍坊市2020高三上学期期末)中唐以后,“总计天下方镇凡四十八道,其河东、镇冀、魏博、范阳、 淄青等十五道,不申户口。”迫使政府“以江淮为国命”“每岁赋入倚办止于江南八道”。这表明A.北方长期战乱不断B.北民南迁进程加快C.南方经济地位提高D.赋税制度发生变化

4.(2020·河南平顶山许昌济源一模·26)唐朝前期的政治人物,大多数是北方人。到唐朝后期,太湖流域进士及第的人数增加了。到北宋时则出现了大批出生于江两、福建、苏南等地的政治人物,并且他们在政治上扮演的角色也愈来愈重要。材料表明 A.经济重心已转移到南方地区 B.程朱理学推动了文化发展 C.南北文化格局发生重要变动 D.中央集权进一步完善 5.(2020·河北唐山高三期末·27)明代开始实行“南北榜”,即南北方的士子,按照其所处的地域进行排名, 分别录取出贡生后,再统一参加殿试。这主要体现了 A.君主专制的日益强化 B.商品经济的发展水平C.儒学教育普及化程度 D.区域经济失衡的影响6. (2020·云南昆明高三摸底·25)表1 目前东汉“牛耕图”画像石出土地点分布情况 据表1可知东汉时期 A.北方牛耕使用比较普遍B.政府推行重农抑商的政策 C.出现结构完备的曲辕犁D.统治者重视开发江南地区 7.(2019·天一大联考高中毕业班阶段性测试三·3)汉代《汜胜之书》记载了适时耕作、因时因土耕作、及时磨压以保墒防旱、积雪保墒、施肥改土、栽培管理、及时收获与选种留种技术、稻田水温的调节等方面的内容。此书记载体现了中国古代农业() A.精耕细作的显著特点B.生产工具比较落后C.耕作技术有明显进步 D.生产资料投入很多 8.(2019·广东六校第一次联考·4)学者温铁军认为:在资源匮乏、总体自然条件不适宜农业生产的情况下, 若没有农民的辛劳和智慧,任凭什么先进的理念和制度设计,恐怕都无法让中国养活占世界20%的庞大人口。其强调的主旨是() A.赞誉中国农民的勤劳勇敢 B.评价中央集权的制度优势 C.剖析人多地少的生产压力 D.肯定传统农业的精耕细作 9. (2020·湖北宜昌高三元月调研·27)明清时期,农业继续发展,棉、麻、桑等作物种植日益广泛,产品 大量流入市场但是清朝人口猛增,经营规模进一步变窄,牛耕普及程度逊于前代,精耕细作越来越偏向“多劳”倾向。这一现象导致()

(完整版)第10课经济重心的南移.docx

经济重心的南移 一、课标要求:列举宋代南方生产发展和商业繁荣的 史实,了解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 二、教材简析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自唐朝 中晚期至五代,宋朝南方经济的发展和中国古代经济 重心南移的情况,包括农业生产的发展,手工业水平 的提高和商业的繁荣一级对外贸易发展的主要史实, 进而明确我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最终完成于南宋之 时。 过程与方法:通过思考这一时期南方经济发展的 主要成就,培养学生综合归纳的能力;通过思考和总 结这一时期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提高学生理解分析能 力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识,我国的农业、手工业生产取得了较大的发展,商业和对 外贸易达到了空前的水平,居当时世界的领先地位,对 外贸易的发展为传播中国古代文明,促进世界文明的发 展做出了贡献。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四、教学重点 难点 重点:南方经济的发展的表现

难点:南方经济的发展的原因 五、教学准备 六、教学方法:讲解法 七、评价方法:讨论法 八、板书设计 九、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问题导入:同学们知道我国现在哪里比较富裕 吗? 得出结果是南方比较富裕。 老师指出现在我国是南方比较富裕发达,但在古代是 不是也这样呢?今天就来学习这个问题,今天学习的 新课就是第 10 课经济重心的南移2、新课学习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什么是经济重心 学生讨论 教师给出结论 -- 经济重心是指经济、技术最发达,对国家提供主要财政支持的地区。 请同学们通览一遍课文,课文是从几方面叙述了 从唐朝中晚期至五代、宋朝南方经济发展的?(使学 生从总体上了解教材的结构,有一个清晰的线索)

北师大版历史七下经济发展与重心南移word学案

第12课经济发展与重心南移班级姓名 备课时间:2010年4月8日主备人:吴小红审核:刘锡邦 一、明确学习目标 1、理解宋代中国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 2、列举宋代南方农业、手工业发展和商业繁荣的史实,提高综合概括问题的能力。 3、指导阅读《宋代经济分布图》,提高识图能力。 二、学习重点宋代南方农业、手工业生产的发展和商业繁荣的史实,形成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概念。 三、学习难点如何理解经济重心和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 四、引导自主学习(学生看全文,明白学习几个问题即看标题知含义) 请同学们阅读第一个标题“经济重心南移”下的大小字,解决以下问题(看句段知含义) 1、以来,全国经济重心出现南移的趋势。“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表明已成为全国最重要的粮仓。全国的经济重心从转移到。 请同学们阅读第二个标题“农业和手工业”下的大小字,解决以下问题(看句段知含义) 1、农业的发展:宋代人口数量突破了一亿,劳动力大量增加。农业和得到了很大改进,得到大发展。宋代还从越南引进了优良水稻品种─,水稻逐渐跃居粮食产量首位。 2、手工业的发展:宋代手工业取得了巨大进步,开采量居世界第一,和等金属冶炼在质量和数量上都达到世界最高水平。产量大致相当于18世纪欧洲各国产量的总和。陶瓷制造也发展到一个新阶段,宋代出现瓷都─,中国被誉为。 请同学们阅读第三个标题“商业繁荣和海外贸易兴盛”下的大小字,解决以下问题(看句段知含义) 1、商业的繁荣:宋代各地城市周围和农村交通要道附近出现了大量,逐渐形成,极大地促进了城市商业的繁荣。北宋前期出现了“”,这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南宋时通行“”、“”等纸币。 2、海外贸易兴盛:宋朝政府积极鼓励海外贸易,在一些重要港口开设专门供外商居住的“”,还先后在、等地设置市舶机构管理海外贸易。宋朝的海外贸易东到、,西到和。 五、合作探究 1探究全国经济重心何时从黄河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 我国经济重心逐渐南移的原因是什么? (小组成员相互订正掌握“我国经济重心逐渐南移的原因”。组长检查,并背诵) 材料展示: 材料一(西汉)南方地广人稀,人们以稻米、鱼为主食,还采集果实和贝类为食……刀耕火种,没有积蓄,大多很贫困。──《史记》 材料二(南朝时)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丝棉布帛之饶,衣覆天下。 材料三(宋朝时)朝廷在故都(东京开封)时,实仰东南财赋,而吴中又为东南根抵,语曰:“苏湖熟,天下足。” (1)小组合作探究如下问题:从材料一中可以看出西汉时,南方经济水平怎样?

初一历史第10课经济重心的南移导学案(最新整理)

初一历史第10 课经济重心的南移导学案: 一、明确目标 1、了解自唐朝中晚期到五代、宋朝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 2、概括唐朝中晚期到宋朝南方经济发展的主要成就。 教学重点:南方商业的繁荣。教学难点: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 二、前置自学 1、为提高粮食产量,从引进的优良品种,很快在江南地区推广。太 湖流域的、,成为重要的粮仓,民间流传着“, ”的谚语。 在宋朝跃居粮食产量首位,主要产地在。棉花的种植,由、扩 展到长江流域。 2、宋时,南方丝织业有了很大的发展;丝织品“号为冠天下”;朝廷用的丝绸,有很多来自。宋时棉织业由发展到东南沿海。 3、是中国瓷器史上的辉煌时代。浙江烧制的瓷器给人以别致的美感,北宋兴起的后来发展成著名的瓷都。宋时,地区已成为制瓷业重心。 4、宋代最大的商业都市是和。出现了和。 5、宋朝时,、是世界闻名的大商港。宋朝的海外贸易,近至和 ,远达和。政府在主要港口设立_ ,管理对外贸易。 6 、前期,地区出现的,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宋时,纸币发 展成为与铜钱并行的货币,叫。纸币的产生。 7、从开始的经济中心南移,到最后完成。 三、展示交流 四、合作探究 1、材料一: 朝代南方北方 人口(户) 占全国户口数的比例人口(户)

占全国户口数的比例 西汉2470685 19.8% 9985785 80.2% 唐朝3920415 43.2% 5148529 56.8% 北宋11224760 62.9% 6624296 37.1% 材料二:朝迁在故都(东京开封)时,实仰东南财赋,而吴(江苏)中又为东南根柢。 语曰:“苏湖熟(丰收),天下足。“ (1)上述材料反映了南方经济有哪些发展? (2)上述材料反映了我国古代经济发展出现了什么重大的变化? (3)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是什么? 五、达标拓展 1、宋朝时,优良品种占城稻是从哪里引进的?( )A、日本B、越南C、朝鲜D、阿拉伯 2、如果你回到了北宋东京,可能会遇到下列哪几种情况?()①使用交子买东西② 吃上太湖流域的大米③用上景德镇的瓷器④晚上盖棉被睡觉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④ D、②③④ 3、南宋最大的商业都市是()A、开封B、广州C、临安D、泉州 4、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出现在() A.北宋的四川地区 B.南宋的四川地区 C.北宋的汴梁地区 D.南宋的临安地区 5、北宋兴起的()后来发展为著名的瓷都:A、杭州B、苏州C、景德镇D、明州 6、经济中心南移到何时最后完成()A、唐朝中后期B、北宋C、南宋 D、元朝 7、南宋时期,有一位阿拉伯商人运载一批货物到泉州销售,他抵达泉州后办理有关手续应到 A. 蕃市 B.市舶司 C.蕃学 D.蕃坊

【七下历史第十课经济重心的南移知识点及习题】

【七下历史第十课经济重心的南移知识点及习题】 中原地区自古以来就一直是我国的政治、经济中心,但后来江南的经济却远远超过北方。你知道我国经济重心是什么时候开始南移的吗?接下来小编为你整理了七下历史第十课经济重心的南移知识点及习题,一起来看看吧。 七下历史第十课经济重心的南移知识点 七下历史第十课经济重心的南移习题 一、选择题 1.我国最后完成经济重心南移是在( )。

A.唐朝后期 B.五代 C.北宋 D.南宋 2.下列关于纸币交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②首先出现在北宋时期的四川地区③交子出现后,原先作为货币的铜钱被废除④交子的出现,表明宋代商业发达⑤应合理安排交子的发行量,否则容易导致通货膨胀 A.①② B.①②⑤ C.①②④⑤ D.①②③④⑤ 二、读图题 根据下面两图,结合课文所学内容,说说宋代海外贸易的盛况。

三、简答题 请你根据宋代民间流传的苏湖熟,天下足这句谚语,描述当时南方农业发展的情况。(提示:从土地开垦、耕作技术、作物种类等方面展开) 七下历史第十课经济重心的南移习题答案 一、选择题 1.D 2.C 二、读图题 宋代海外贸易发达,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宋代造船业发达,为海外贸易提供了条件。宋代所造的海船,不仅船体大、装货多,而且结构坚固,抗风暴能力强。船上装有指南针,能准确地辨别航向;海船有多个密封舱,即使其中一两个密封舱发生漏水现象,船只仍能安全航行。 第二,宋代经济繁荣,发达的农业和手工业为海外贸易提供了大量出口商品。宋代的丝织品和瓷器畅销海外。 第三,政府鼓励海外贸易,宋朝是当时世界上从事海外贸易的重要国家。中国商船的踪迹,近至朝鲜、日本,远达阿拉伯半岛和非洲东海岸。南宋的外贸所得,在财政收入中占有重要地位。 第四,两宋时,泉州、广州等地都有许多外国商人居住,政府委派外国商人进行管理。在泉州,有不少外国商人是信仰伊斯兰教的阿拉伯人,政府允许他们在那里修建清真寺和公共墓地。 三、简答题

宋代经济的发展导学案

第9课宋代经济的发展 【学习目标】 1.掌握宋代农业、手工业和商业发展的表现;分析宋代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掌握我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完成于南宋之时。 2.通过提炼自然环境开发、新品种的引进与推广、技术提高与区域扩张,商业与市场等关键词,理解这些因素在宋代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3.感知经济重心南移的历史与现实价值,体会合理开发和利用资源是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根本途径。 【学习重点】 宋代南方商业发展的表现 【学习难点】 1.分析宋代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 2.掌握我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完成于南宋之时的史实。 【学习过程】 一、自主预习,夯实基础 1、认真阅读课文,根据下面的表格,对重要的知识点做出标记。 (1)政治: (2)经济: (3)自然: (4)主观:

二、合作探究,引发求知 (一)根据课本、材料与图片,解决下列问题。 材料一据《宋史》载,南宋首都临安是超过百万人口的大城市。到13世纪(南宋后期)西方最大最繁华的城市威尼斯仅有10万人口。《梦粱录》中记载?大抵杭城是行都之处,万物所聚诸行百市,自和宁门杈子外至观桥下,无一家不买卖者。早市、夜市昼夜相接,酒楼、茶馆、瓦子等错落有致?。 (1)根据材料一,分析宋代城市在人口规模、商业活动等方面有哪些新的特点? 材料二宋代海外贸易图P45 (2)宋代对外贸易有何不同? 材料三 北宋纸币铜版拓片南宋纸币“会子”铜版拓片(3)宋代什么代替了金属货币?它的产生具有什么影响?

(二)经济重心的南移 材料一从东晋、南北朝到隋唐宋朝时期的几百年间,北方战乱频繁,人口大量南徙,使南方人口明显大增…… ——李文澜《唐代长江中游水患与生态环境诸问题的历史启示》材料二(南方闽国统治者王审知)重视发展农业生产,采取?轻徭薄赋?政策,鼓励垦荒,兴修水利。 ——《旧五代史》材料三唐宋之际经历了由暖转寒的气候变化。南方气温变幅小,雨量充足,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 ——《纪念科学家竺可桢论文集》请阅读上述材料,小组探讨解决: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提示:可从政治、经济、自然环境等方面进行思考)。 三、学以致用,思想升华 材料一宋朝时,北方中原地区的森林因长期砍伐遭到严重破坏,而南方受到破坏较小,相对完好的森林植被可以发挥调节气候、蓄保水分和抗御灾害的作用。 ——《相关史事》材料二 通过分析材料一、材料二,你得到什么启示? 四、知识整合,形成体系

人教部编版 历史七年级下册 第二单元 第9课《宋代经济的发展》导学案

第9课宋代经济的发展导学案 【学习目标】 1.通过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理解并记住宋代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以及宋朝海外贸易兴盛的原因和表现。 2.通过阅读课本知识找出并记住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开始、完成时间。【学习重难点】 重点:宋代南方经济发展以及宋朝海外贸易兴盛。 难点:宋朝海外贸易兴盛的原因。 【自主学习,快乐起航】 [自主学习一] 一、农业的发展 1.原因: (1)南方较少;(2)北方人口大批南迁,带去先进的。2.表现: (1)从越南引进,成熟早,抗旱力强。 (2)培育出许多优良品种,大大提高了水稻的产量。 (3)宋朝时,产量跃居粮食产量的首位。 (4)长江下游和成为重要粮仓,出现了“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5)南方各地普遍种植。 (6)后期,棉花种植区已向北推进到江淮和川蜀一带。 二、手工业的兴盛 制瓷业河北定窑、河南汝窑等地烧制的瓷器,给人以别致的美感 北宋兴起的江西,后来发展成为著名的瓷都 南宋时,江南地区成为我国的制瓷业中心

三、商业贸易的繁荣 1.商业城市: (1)最大的是和杭州。 (2)出现了早市和。 (3)都市的商贸活动辐射到乡镇,形成了新的商业区,叫作。2.海外贸易: (1)、泉州是闻名世界的大商港。 (2)商船近至朝鲜、日本,远达半岛和非洲东岸。 (3)政府鼓励海外贸易,在主要港口设加以管理。 3.纸币产生: (1)产生:北宋前期,地区出现“”,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2)发展:南宋时,纸币发展成与铜钱并行的货币。 [合作探究] 1.想一想:南方人口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南方农业快速发展的原因? [目标一达成] 1.某历史兴趣小组打算编排一场两宋时期南方经济发展的课本剧,你认为下列情景中与史实不符的是 ( ) A.粮店出售占城稻 B.在城中见到许多阿拉伯人 C.景德镇瓷器在市面上出现 D.买东西不再使用铜钱

第10课经济重心的南移教案

课题:七下第10课经济重心的南移 编写人:建湖县裴刘学校周华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自唐朝中晚期至五代,宋朝南方经济的发展和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情况,包括农业生产的发展,手工业水平的提高和商业的繁荣一级对外贸易发展的主要史实,进而明确我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最终完成于南宋之时。 能力目标:通过思考这一时期南方经济发展的主要成就,培养学生综合归纳的能力;通过思考和总结这一时期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提高学生理解分析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 德育目标: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识,我国的农业、手工业生产取得了较大的发展,商业和对外贸易达到了空前的水平,居当时世界的领先地位,对外贸易的发展为传播中国古代文明,促进世界文明的发展做出了贡献。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难点: 1 南方商业的发展; 2 分析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 课前预习题: 1 “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说明南宋时() A、北方战乱不息,南方相对安定 B、封建统治者对农民的剥削十分沉重 C、江南地区成为当时的全国经济中心 D、苏湖地区成为当时重要的粮仓 2 优良品种占城稻原产于() A、越南 B、日本 C、朝鲜 D、印度 3 棉花种植已扩展到长江以南的广大地区是在() A、隋朝 B、唐朝 C、北宋 D、南宋 教学过程: 三国以前,中国的经济中心大都在北方,从东汉末年开始到西晋后期,大量的北方人迁到江南,江南的经济迅速发展起来了,修建了许多水利工程,开垦了大片荒地,到五代和以后,江南地区有了哪些重要的变化呢?今天,我们就来共同学习第10课,经济重心的南移。板书课题。 一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 1、环境:相对安定 2、劳力:大量增加 3、技术:不断进步 4、自然:条件优越 北方人民南迁。江南开发不是从唐朝开始的。(南朝后期,南宋完成) 二、经济繁荣的表现

《经济重心的南移》导学案

《经济重心的南移》导学案 【学习目标】 1.理解宋代南方地区农业发展的原因。 2.列举宋代南方农业发展、手工业兴盛的史实。 3.掌握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开始、完成的时间。 4.认识宋代的生产发展达到了空前的水平,居当时世界领先地。 【自主学习】 1.两宋时期,______成为最重要的粮食作物,原产北方的_______、_______和_______在南方大量种植。_______和_______成为重要的经济作物。 2.两宋时期,制瓷业得到发展,并出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名窑。 3.两宋时,_______经济总量超过_______,成为中国的经济重心。 【合作探究】 1.阅读教材第一目结合以下材料,探究南方农业发展的原因。 材料一唐后期,安史之乱与藩镇割据混战使关中地区经济受到严重破坏。五代之际,黄河流域政权更迭,战乱不已。其后,北方历经靖康之难、宋金对峙、蒙古灭金,战乱不休。 材料二吴越王弘募民能垦荒田者,勿收其税,由是境内无弃田。……国人皆悦。 材料三宋代时南北气温普遍变冷,南方相对适宜农作物生长。加之在长期的经济发展过程中,北方环境遭到严重破坏,而南方受到的破坏较小,南方农业发展较快。

2.请仔细观察这幅《耕获图》,想一想,图中的农民都进行了哪些劳作? 3.思考:南方农业发展的表现?。 4.思考:南方手工业发展的表现? 5.思考:南方商业的繁荣的表现? 6.两宋时期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有那些? 【当堂达标】

1.从五代起,南方的农业超过北方的最主要原因是() A.南方战祸少,许多中原人流落到江南,增加了那里的劳动力 B.从越南引进的占城稻得到推广 C.南方重视兴修水利 D.麦田面积扩大 2.北宋时,出产的瓷器质地细腻,色泽莹润,后来发展为瓷都的是()A.定窑 B.钧窑 C.景德镇 D.哥窑

第8课经济重心南移导学案

第8课经济重心的南移 班级:姓名:命题人:李焕 【学习目标】 1、知道两宋时期,经济发展在农业、手工业、商业上的表现。 2、理解掌握经济重心的南移的原因及经过。 3、认识两宋时期农业、手工业生产取得了较大的发展,商业和对外贸易达到了空前的水平,居当时世界的领先地位,对外贸易的发展为传播中国古代文明,促进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课前预习】 请同学们通读课文,初步了解学习两宋时期经济发展的表现及经济重心南移的大致情况。 【课前检测】 1、两宋时期农业的发展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2、经济重心的南移经历了哪几个历史阶段? 【课内探究】 一、阅读P42—45,完成有关两宋时期农业、手工业和商业发展情况的表格 的填写。 1、我国古代人们的衣料经历了怎样的变化过程? 2、福建泉州的南宋海船,有13个密封的船舱,想想看,这种船有什么优点?

3、你知道为什么两宋的海外贸易那么发达的原因吗?宋代闻名世界的大商港又有哪些?政府又是如何管理对外贸易的? 二、 联系初一上册有关内容,阅读课本P46,你能否概述中国经济重心南移 的经过? 【自主学习】 【合作探究】 1、你能不能总结一下经济重心的南移原因共有那些? 2、通过学习经济重心的南移,请同学们思考对我们国家新时期的建设有哪些启示? 【巩固提升】 1.同金属货币相比,纸币有哪些优点?你知道世界上最早的纸币是什么时候、在什么地方产生的吗?它反映了当时的什么情况?

2.我们经济中心的南移开始于什么时候,到什么时间完成? 【课堂达标】 (同学们,大显身手的时刻到了,要细心哦!) 一、选择题: 1、据报道:从古沉船“南澳1号”中打捞出的瓷器,很多都是出自于“瓷都”,请问我国哪个地方被称为“瓷都”?() A.河北曲阳B.河南汝州C.江西景德镇D.河南开封 2、有人想研究宋朝最大的商业都市,你应向他推荐() A.开封和杭州 B.上海和北京 C.南京和杭州 D.西安和北京 3、南宋时,有一位阿拉伯人运载一批货物到泉州销售,他抵达泉州后应到哪个机构办理手续() A.蕃市 B.市舶司 C.蕃学 D.蕃坊 4、两宋时期,既是造船中心又是著名大商港的城市有() ①开封②广州③泉州④杭州⑤景德镇 A.①④ B.②③ C .②⑤ D.①③ 5、我国经济重心逐渐南移的原因是() ①南方相对安定②南方人口增加③北方民族大融合④政府重视农业生产 A.①②④ B.①②③ C .②③④ D.①③④ 6、以下有关纸币的叙述,错误的是() A.最早出现在南宋时期的四川地区 B.纸币的出现为商业发展提供了便利条件 C.纸币的出现是宋朝商业繁荣的结果 D.“交子”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7、如果你回到了北宋,可能会遇到下列哪几种情况?() ①使用交子买东西②吃上太湖流域的大米③盖棉被睡觉④用上景德镇的瓷器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④ D.②③④ 8、谚语“苏湖熟,天下足”反映的现象最可能出现在() A.西汉时期 B.三国时期 C.南宋时期 D.隋朝时期 二、材料题 材料一:(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庄稼成熟),则数郡忘饥. ——《宋书》材料二:"苏湖熟,天下足!"(意思是太湖流域已成为全国最重要的粮仓) ——出自宋朝谚语请回答: (1)当时江南地区种植水稻的优良品种是什么?是从哪个国家引进的? (2)除了材料二中反映的农业方面外,宋朝的经济发展还在哪些方面体现出来?各举一例说明。

第10课经济重心的南移教材分析重点宋代南方经济发展在农业

第10课经济重心的南移 教材分析 重点:宋代南方经济发展在农业、手工业、商业方面的表现,尤其以商业方面为重中之重。 难点:南方经济逐渐超过北方的原因; 市舶司、交子等历史术语的解释。 教材内容分析: 本课主要讲述自唐朝晚期至两宋时期南方经济的发展及其对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影响,从四个方面展开教学内容。第一,南方经济逐渐超过北方的原因。第二,南方农业的发展,包括南方农业发展的条件、农作物品种的增加和农业产量的提高。第三,南方手工业的兴旺,主要叙述了宋代南方手工业的发展,包括丝织业水平的提高、棉织业的兴起、制瓷业的成就和造船业的发展。第四,南方商业的繁荣,主要叙述了商业都市的发展、海外贸易的进步及其重要地位、古代货币制度的发展。在叙述南方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教材最后点出了其对古代经济重心转移的影响:经济重心南移到南宋时期完成。 本课导言从“宋代的政治、军事势力较弱(引导学生回忆相关史实),但社会经济却发展到了较高的程度”入手,概述古代中国经济重心从北方转移到了南方。 第一目“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 教学过程中除利用教材中提供的知识外,还应结合前面教学中的相关知识进行全面分析,以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去分析: ①政治因素。这里既涉及民族融合的内容,也有反映民族政权并立与民族矛盾的一面,都对“经济重心的南移”有影响。自唐末以来,北方战乱频繁,而南方相对安定,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较为稳定的社会环境。两宋时期,中原人民反对北方少数民族贵族掠夺的斗争阻止了北方少数民族贵族的南下,使南方免遭战祸。 ②经济因素。自唐朝晚期以来,大量中原地区人口南迁,既带来了先进的技术和生产经验,也增加了南方的劳动力,为南方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条件。 ③自然因素。宋代气候条件变化,使南方更适宜农业发展。同时,由于北方经济开发较早,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破坏较为严重,而南方经过三国时期以来的经济开发,为经济发展打下一定基础,自然环境保持较好,从而为南方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自然条件。同时,统治者重视经济的发展,采取一些有利于经济发展的政

第10课经济重心南移

第10课经济重心南移 1、学情分析 由于针对的是初一的学生,该年龄段的孩子对经济事件发生的原因及表现的整体把握性并不强,容易感到枯燥乏味,可以通过大量直观的图片使学生了解到两宋时期南方农业、手工业、商业的发展。并通过生动的语言和材料,使学生通过思考和总结出这一时期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调动学生的思维活动与对教学的参与,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加深对课文知识的理解和认识。 2、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使学生了解唐中晚期至五代、两宋时期南方在农业、手工业、商业等方面取得的主要成就,明确我国经济重心的南移最终完成于南宋。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概括南方经济发展的主要成就,引导学生学会综合归纳。 (2)通过思考、讨论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让学生尝试分析问题和认识社会现象。 (3)通过描绘南宋商业和城市的繁荣景象,使学生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得到提高。 (4)通过思考、归纳、讨论、想象、描述、课外收集资料,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动脑、动口、动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使学生认识到我国在农业、手工业生产上取得很大的发展,劳动人民创造了大量的物质财富,从而促进了商业和城市的发展。 (2)空前发达的对外贸易为传播我国古代文明,促进世界文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3)强调历史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发展,懂得学以致用。 3、教材分析 本课主要讲述自唐朝晚期至两宋时期南方经济的发展以及对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影响,从三个方面展开教学内容。第一,南方农业的发展,包括南方农业发展的条件、农作物品种的增加和农产品产量的提高。第二、南方手工业的兴旺,主要从丝织业、制瓷业和造船业三个方面来讲述。第三、南方商业的繁荣,主要叙述了商业都市的繁荣、海外贸易的进步及其重要地位、古代货币制度的发展。在叙述南方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教材最后点出了其对古代经济重心转移的影响:经济重心南移到南宋时期完成。 “南方商业的繁荣”是本课的重点。应讲清几个问题:第一,南方商业繁荣的条件。 自唐朝晚期开始,南方农业、手工业取得重大发展,为商业的繁荣奠定了基础,从北宋开始,我国古代商业空前繁荣,为南方商业的发展创造了有利的社会环境。南宋时期,宋朝的统治中心南移,因此朝廷重视商业特别是对外贸易发展以增加财政收入,促进商业繁荣。第二,南方商业繁荣的表现:①南方商业都市的发展。以杭州的商业活动为典型。②海外贸易的发展。教材主要叙述了宋代中国海外贸易在世界上的地位,以广州和泉州为代表的商港,海外贸易的范围及在经济中的重要地位。③货币制度的变化,主要叙述了纸币出现的原因、发展状况、世界地位及对商业活动产生的影响。 本课的难点是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教学过程中可利用教材中的知识并结合前面所学的知识进行全面分析,以培养学生综合分析的能力。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去分析:第一,经济因素。第二、自然因素。第三、政治因素。第四、统治者重视经济的发展,采取一些有利于经济发展的政策。 4、教学方法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二单元第10课经济重心的南移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

第10课经济重心的南移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从唐朝中晚期至五代、宋朝南方经济的发展和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情况,包括农业、手工业、商业等,进而明确我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最终于完成于南宋之时。 2、通过思考和概括唐朝中晚期至宋朝南方经济发展的主要成就。培养学生综合归纳的能力,通过思考和总结束这一时期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提高理解分析问题的能力。 3、使学生认识到我国农业、手工业生产取得了较大的发展,商业和对外贸易达到了空前的水平,居当时世界的领先地位,对外贸易的发展为传播中国古代文明,促进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了贡献,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本课主要讲述自唐朝晚期至两宋时期南方经济的发展及其对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影响,包括三方面内容。一、南方农业的发展;二、南方手工业的兴旺;三、南方商业的繁荣。这是本课的重点。南方经济的发展的原因是本课的难点。 二、教学方法: 小组讨论、图片展示、课堂情景剧表演。 三、课前准备: 收集有关资料、编排临安城商业繁荣的情景剧、挂图。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三国以前,中国的经济中心大都在北方,从东汉末年开始到西晋后期,大量的北方人迁到江南,江南的经济迅速发展起来了,修建了许多水利工程,开垦了大片荒地,到五代和以后,江南地区有了哪些重要的变化呢?今天,我们就来共同学习第10课,经济重心的南移。板书课题。 二、授课 师:讲古代的经济,主要是三大方面,即农业、手工业和商业。这节课我们就从这三个方面共同研究探讨从五代至两宋时期南方经济的发展情况。 板书一、南方农业的发展 师发资料《宋代从越南引进优良品种占城稻》《苏湖熟,天下足》、《水稻在南宋跃居粮食产量首位》《棉花的种植,由两广、福建扩展到长江流域》《茶树的栽培也有很大的发展》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