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高中政治必修3易错易混

高中政治必修3易错易混

高中政治必修3易错易混
高中政治必修3易错易混

高中政治必修3易错易混

第一课

1.文化具有阶级性。

分析:文化包括意识形态和非意识形态两部分。意识形态与非意识形态的社会意识形式的本质区别就在于:意识形态是社会经济基础和政治制度的直接反映,是人们的社会价值观念体系,因此具有阶级性。

2.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所决定,意味着文化与经济的发展是同步的。

分析:经济是基础,但文化有其自身的传承性和相对的独立性。

3.每个人所具有的文化素养,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自发形成。

分析:文化素养不是后天自发形成的,而是通过对社会生活的体验,特别是通过参与文化活动、接受知识文化教育而逐步培养出来的。文化素养的形成,离不开生活、实践和教育。4.文化是种物质力量。

分析: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5.文化决定着政治、经济的发展。

分析:文化的社会功能,即文化对经济、政治的反作用,不能与经济、政治的决定作用相提并论,“文化决定论”和“文化无用论”都是片面的。

6.文化是种经济现象,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大。

分析: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但文化本身不属于经济现象。

第二课

1.文化是个人成长的催长剂。

分析:先进的、健康的文化才能成为个人成长的催长剂。

2.文化对人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所以文化自然而然地影响个人发展。

分析: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但人们接受健康向上的文化影响,往往是自觉学习、主动接受文化熏陶的过程。

3.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一经形成,就具有确定的方向性,对人的综合素质和终身发展产生永久不变的影响。

分析:文化对人的影响有潜移默化和深远持久的特点,深远持久不等于永久不变。

4.文化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分析:要注意文化的多元性,优秀文化文化才能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5.社会发展必然带来人的全面发展。

分析:社会发展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必需的客观条件,对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这种作用不是必然的、充分的,实现人的全面发展还需要充分发挥个人的主观能动性。

第三课

1.文化多样性就是文化的多元性。

分析:文化的多样性主要是指人类文化的表现形式丰富多彩,文化的多元性则主要是从文化的来源和性质说的。我们倡导文化的多样性,对文化的多元性则应持辩证分析的态度。2.处理世界文化多样性的原则是: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

分析:对待文化多样性的正确态度: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处理世界文化多样性的原则:遵循各国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

3.大众传媒的发展将会促使旧的传媒的消失。

分析:大众传媒已成为文化传播的的主要手段,但并不意味着旧的传媒的消失。

4.文化传播手段即文化传播的途径。

分析:文化传播手段即文化传播的媒介,大体经历了口语、文字、印刷、电子、网络等;文化传播途径主要有商业贸易、人口迁徙、教育等。

5.文化发展日益呈现全球化趋势,这意味着民族文化多样性的弱化。

分析:文化发展全球化,既有利于世界文化的繁荣,也有利于发展本民族的文化。所以,文化发展日益呈现全球化趋势,并没有弱化民族文化的多样性。对待文化多样性要坚持正确的态度和原则。

6.我们要热情欢迎各国文化在中国传播。

分析:各国既有优秀文化,又有落后文化,要热情欢迎世界各国优秀文化在中国传播。7.我们进行文化交流即主动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分析:既要热情欢迎各国优秀文化在中国传播,又要更加主动地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第四课

1.传统文化就是历史上出现过的文化。

分析:传统文化是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并保留在现实生活中的、具有相对稳定性的文化。2.传统思想,对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产生持久的影响,是传统文化的基本形式之一。分析:传统习俗,对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产生持久的影响,是传统文化的基本形式之一。传统思想对今天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中国的社会发展,具有深刻影响。3.传统文化在世代相传中是一成不变的。

分析: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它在世代相传中保留着基本特征,但具体内涵又能因时而变。

4.发展是继承的必要前提,继承是发展的必然要求。

分析: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

5.文化继承就是对传统文化的发展。

分析:对传统文化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还应该“推陈出新、革故鼎新”,结合新的时代精神,不断赋予传统文化以新的时代内涵,从而使传统文化得到发展。

第五课

1.文化创新来自作者的灵感,文化工作者是文化创造的主体。

分析:文化创新来源于社会实践,不是作者的灵感;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也是文化创造的主体。

2.发展先进文化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

分析: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也是检验文化创新的标准所在。

3.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是继承传统,推陈出新与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分析:这是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是社会实践。

4.文化创新表现为时代精神注入传统文化的努力之中。

分析:文化创新表现为传统文化注入时代精神的努力之中。

5.实现文化创新,就是以世界各国文化为营养。

分析: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是社会实践,基本途径包括继承传统文化和与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借鉴和融合。其中,交流、借鉴中,必须坚持以世界优秀文化为营养,坚持为我所用的原则。

6.“守旧主义”即“封闭主义”,“民族虚无主义”即“历史虚无主义”。

分析:“守旧主义”和“封闭主义”:一味固守本民族的传统文化,拒绝接受新文化和任何外来文化的倾向;“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一味推崇外来文化,根本否定传统文

化的倾向。

第六课

1.应该运用传统民族精神促进社会发展

分析:要辩证看待传统民族精神作用。优秀的传统民族精神我们要继承和发扬,同时要把民族精神和时代特征相结合,不断赋予民族精神新的时代内涵,从而使民族精神不断得到发展。2.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得益于它所特有的包容性。

分析:中华文化源远流长还得益于汉字和史书典籍。

3.中华文化就是中国各民族的文化。

分析:不能这样认为,中华各民族的文化,既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又有各自的民族的特性。4.中华文化一脉相传,指的是没有融入外来文化。

分析:中华文化在发展过程中,不断与外来文化相互借鉴、交流与融合。

5.包容性即包容一切文化。

分析:包容性含义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

6.包容性会使民族文化逐渐丧失其个性。

分析:包容性包括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但兼收并蓄并不是“全盘外化”,而是借鉴其他民族文化中的积极成分,这不仅不会使民族文化丧失个性,还会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和世界文化的发展。

第七课

1.爱社会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分析: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2.拥护祖国统一,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

分析: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拥护祖国统一,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

3.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就必须抵制外来文化的影响。

分析:两者并不矛盾,但要正确对待外来思想文化的影响,既要注意借鉴世界各国人民创造的先进文明成果,汲取世界各民族的长处,又要警惕外来腐朽文化的影响。

4.弘扬民族精神会导致狭隘的民族主义

分析:中国共产党具有开放的心态和博大的胸怀,历来反对狭隘的民族主义,既坚持中华民族的整体利益和民族文化,同时也主张尊重其他民族的利益与文化,学习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成果,同世界上其他民族共同进步和发展。

5.中华民族精神的全部内涵可归纳为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

分析:这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

6.自强不息奠定了中华民族坚不可摧的立业根基。

分析: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勤劳勇敢是中华民族的优良品格,奠定中华民族坚不可摧的立业根基;自强不息逐渐积淀为中华民族的内在气质。

第八课

1.低俗文化的传播是文化市场发展的必然结果。

分析:文化市场和大众传媒的发展对文化生活的影响有“喜”有“忧”。低俗文化的传播是文化市场的自发性和传媒的商业性造成的,这是市场调节自发性的表现,但不是必然结果,需要管理和引导。

2.流行文化代表着主流文化,就是经典文化。

分析:流行文化并不代表着主流文化,经典文化可以是流行的,但流行的并不一定是经典。3.我国人民的共同理想是共产主义理想。

分析:共同理想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理想是最高理想。

4.落后文化就是腐朽文化。

分析:落后文化是指各种带有迷信、愚昧、颓废、庸俗等色彩的文化,常以传统习俗的形式表现出来;腐朽文化是指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的腐朽思想、殖民文化、“法轮功”邪教、淫秽色情文化等。对待落后文化,要通过科学教育,予以改造或剔除;对待腐朽文化,必须坚决抵制,依法取缔。

5.我们所倡导的大众文化即面向大众、反映人民的利益和呼声、为大众所喜闻乐见的文化。分析:应该为人民大众所喜闻乐见的社会主义文化。

6.大众文化即我们倡导的大众文化。

分析:大众文化并不界定文化内容和性质,它只要强调了文化的形式是大众乐于接受的文化。而我们所倡导的大众文化既规定了文化的性质是健康有益的社会主义文化,也规定了文化的内容必须是面向广大人民,反映人民的利益与呼声的文化,其形式是为人民大众所喜闻乐见的文化。

7.人们对文化需求的多样性,要求我们提供多种类型、多种风格的文化。

分析:人民大众真正需要的,都是先进的、健康有益的文化,必须在提倡多样化的过程中弘扬主旋律。

第九课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文化是多元文化,与此相适应,其指导思想也是多元的。

分析:历史地理等因素的影响、人民群众文化需求的特点等,要求我们尊重差异、包容多样,提倡文化多样性。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文化是一种多元文化。但国际范围内的文化霸权主义、世界范围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外来文化和传统文化精华与糟粕并存、文化市场有喜有忧等,需要我们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在这种多样化中,必须保证指导思想的一元化,而决不能搞指导思想的多元化,这个一元指导思想就是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是这种多元文化的主心骨。有了这个主心骨,就能保证我国文化的社会主义性质,保证我国文化始终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坚持马克思主义。

2.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与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一回事。

分析: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必由之路,二者是路程和目标的关系。

3.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是一回事。

分析:文化事业是指以弘扬主旋律为目的的文化活动及其产品,它不以赚钱为目的,文化产业是以赚钱为目的的文化活动及其产品。

4.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以发展教育、科学、文化事业为目标。

分析: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根本任务,也是发展先进文化的根本目标,即培育“四有”公民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以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是培育“四有公民”。

5.社会主义文明建设就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分析:社会主义文明建设包括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

6.精神文明建设规定着文化建设的性质和方向,是文化建设的灵魂。

分析:思想道德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思想道德建设规定着文化建设的性质和方向,是文化建设的灵魂。

第十课

1.“思想道德建设的目标”与“发展先进文化的根本目标”是一回事。

分析:思想道德建设的目标是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也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性工程。发展先进文化的根本目标是培育“四有”公民,也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

2.社会主义思想道德的内容是一成不变的。

分析:社会主义思想道德总要随时代的发展而被赋予新的内涵。

3.精神文明建设规定着文化建设的性质和方向,是文化建设的灵魂。

分析:思想道德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思想道德建设规定着文化建设的性质和方向,是文化建设的灵魂。

4.科学文化修养高的人,思想道德修养也高,反之亦然

分析:二者有着密切联系,但不能成正比。

5.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是以为人民服务为原则的。

分析: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是以集体主义为原则的,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的。

6.学生阶段主要是提高知识文化修养,思想道德建设是以后的事。

分析:加强思想道德修养,能促进知识文化修养,不能将两者割裂开来。

(完整版)高中思想政治易错易混点(全套)

经济生活》易错易混点 第一单元 生活与消费 1.货币的本质是价值尺度。 2.货币执行价值尺度时需要现实的货币。 3.纸币的基本职能是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 4.国家可以规定纸币的面值和购买力。 (可以规定纸币的面值,不能规定购买力) 5.通货膨胀一定会引起物价上涨,物价上涨一定是通货膨胀引起的。 6.外币的汇率升高,意味着人民币升值。 7.人民币升值有利于商品的出口。 8.供求决定商品的价格。 (前半句正确,后半句错) (意味着外币升值,人民币贬值) 不利于商品的出口,利于商品的进口) (价值决定价格) 价值量不变) 比较大)11.一种商品价格上升,该商品的需求量会增加,其互补品的需求量会减少,其替代品的价格会上升。 (正确表述为: 一种商品价格上升, 该商品的需求量会减少, 其互补品的需求量会减少, 其替代品的需求量会增加。 ) 12.当商品供不应求时,生产者会减少生产。 13.人们的收入差距缩小,总体消费水平会降低。 14.贷款消费就是超前消费。 (扩大生产) (消费水平会提高) (不能等同) 15.恩格尔系数是指食品支出在家庭总收入中的比重,恩格尔系数减少,表明人们生活水平下降。 (正确表述为:恩格尔系数是指食品支出在家庭总支出中的比重,恩格尔系数减少,表明人们生活水平提高。) 16. 从众心理、求异心理、攀比心理这三种消费心理都是不健康的。 (前两种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攀比心理是不健康的) 17. 绿色消费的主旨是可持续性消费。 (主旨是保护消费者健康和节约资源) 第二单元 生产、劳动与经营 1.生产决定消费,消费对生产具有促进作用。 (反作用,可能是促进,也可能是阻碍作用) 2.公有制的主导地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国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二是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 脉,对经济发展起主体作用。 (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国有经济起主导作用) 3.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的重 要组成部分。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4.股份制经济必然是混合所有制经济,混合所有制必然是非公有制。 (前者对,后者错) 5.各种所有制经济在国民经济结构中地位和市场地位都是平等的。 (不平等,公有制经济占主体地位 , 但是在市场竞争中的地位是平等的) 6. 法人代表是经济组织在法律上的人格化。 (将法人代表改成法人) 7. 公司的股东以其全部资产对公司债务负清偿责任。(以认购的股份对公司债务承担责任) 8. 有限责任公司的资本必须划分为等额股份,并以股票形式加以表现。 (股份有限公司) 9. 董事会是公司的监督机构。 (决策机构) 10. 劳动者履行义务,是以劳动者享受权利为前提的。(劳动者享受权利,是以履行义务为前提) 11. 储蓄存款既来自个人,又来自企事业单位及政府机关。 (只来自个人) 12. 在我国,吸收存款最多的金融机构是中国人民银行。 (是商业银行) 13. 股票是一种债务证书,即筹资者给投资者的债务凭证。 (债券) 14. 国债是各级政府为筹集财政资金而发行的一种政府债券,其风险和利率都比较低。 (中央政府发行) 15. 社会保险分为人身保险和财产保险两大类。 (商业保险) 第三单元 收入与分配 1.按劳分配只存在公有制范围之内,公有制经济中只采用按劳分配。 (前者正确,后者错) 2.各种分配方式在我国分配制度中的地位是平等的。 (不平等,按劳分配占主体地位) 3.非劳动收入分配包括按个体劳动者的劳动成果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 (非劳动收入包括按资本要素和按技术分配两种) 4.按劳分配只体现公平,按生产要素 分配只体现效率。 (两者都既体现公平,又体现效率) 5.公平是效率的物质前提,效率是实现公平的保证。 (效率是物质前提,公平是保证) 6. 财政收入越多越好。 (错) 7. 财政收支平衡就是指财政收入与支出相等 一般等价物) 观念的货币) 货币的职能) 9.某一生产者率先提高劳动生产率,其商品的价值量会下降。 10.价格变动对高档耐用品需求量的影响比较小。

高一政治必修一易错易混知识点最新总结

高一政治必修一易错易混知识点最新总结 高一政治必修一易错易混知识点总结1 1.商品质量越好,价格越高。 (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使用价值与价值量没有直接联系) 2.使用价值不同是不同商品之间能够交换的原因。(需要交换的原因) (不同商品之间能够交换的原因是因为都有价值) 3.价值是使用价值的物质承担者,二者是不可分割的。 4.某企业通过技术创新提高社会劳动生产率,使商品价值量减少。(不变) 5.商品价格下降的根本原因是个别劳动生产率提高。 (价值下降,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 6.通货膨胀必须引起物价上涨,物价上涨必然引起通货膨胀。 7.价值规律是市场经济特有的规律。(商品经济) 8.等价交换就是指商品的价格与价值相符合。 (价格与价值不一致也是等价交换的形式) 9.等价交换是指每一次商品交换的价格与价值相一致。(经常不一致) 10.价格由购买力决定。(购买力只能影响价格) 11.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生存资料消费将逐步被享受性消费所取代。 12.国有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公有制经济) 13.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国有经济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 (公有资产,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 14.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15.劳动者的权利和义务是相统一的,不可放弃的。 16.银行存款利率提高,储户的实际收益越多。

(居民的实际收益取决于存款利率和物价涨幅的对比) 17.金融债券具有信用度高、收益高和流通性强等特点。(应该是政府债券) 18.通过购买社会保险,投保人把风险转移给保险人,使自己所承担的风险损失降到最小。(商业保险) 19.在社会主义制度下,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是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不能将分配原则等同于分配制度,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 20.在我国的分配制度中,按劳分配体现了公平,忽略了效率;按生产要素分配体现了效率,忽略了公平。 21.要发挥财政在促进社会事业发展中的作用,关键是要增加税收收入。 (关键是发展经济,调整分配政策,增加财政收入) 22.税收具有固定性,一旦确定就不能改变。 23.纳税人是指税法上规定的最终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或个人。(直接负有) 24.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充分发挥宏观调控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 25.宏观调控最主要的任务和目标是增加就业。 (促进经济增长是宏观调控最主要的任务和目标) 26.经济全球化是主要通过生产的全球化来实现的。(跨国公司来实现的) 27.世界贸易组织的最基本原则是最惠国待遇原则。 (非歧视原则,包括最惠国待遇原则与国民待遇原则) 28.面对开放的世界,在社会主义现代化经济建设过程中,必须把改革开放作为自己发展的根本基点。(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是根本基点) 高一政治必修一知识点 1、商品 ①含义②必须具备的条件: ③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 2、①货币产生②货币的本质--一般等价物(本质)是商品。

高中政治必修三文化生活单选题易混易错知识点小结

【政治必修三文化生活易混易错知识点小结】 第一单元文化与生活 1.文化是人类所特有,纯自然现象不属于文化;后天形成,并非先天;文化离不开物质载体,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通过实践,可以转化为物质力量,不可以直接转化为物质力量。 2.文化有传承性和相对独立性。注意“相对”不可缺少,因为文化虽然由一定的经济所决定,但是二者的发展并不完全同步,有时先于有时落后。 3.文化是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而非决定因素,综合国力竞争的基础是经济力和科技力。 4.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和深远持久的特点,其中潜移默化强调的是在某种特定的文化环境或文化活动中,不知不觉、油然而生,有种润物细无声之感,是影响的过程;而深远持久强调的是时间上的持续,不间断,如乡音难改。 5.文化对人活社会的作用具有双重性。因为文化从性质上讲,有先进和落后之分,相应起到的作用有阻碍和促进之分,所以,不能单纯的说文化促进人的发展或文化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 6.优秀文化因其特有的感染力和感召力,使人深受震撼、力量倍增。 7.优秀文化可以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可以形象的理解为丰富人的头脑;增强精神力量,是给人做事情以动力,常见词语如“鼓舞、激励、力量倍增”等;人的全面发展,表现为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等全面提高,而且不同时期,人的全面发展的要求不同。 8.文化影响人生,而非决定人生。 第二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 9.区分民族节日和文化遗产。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以名录的方式确立。 10.民族文化与世界文化是个性和共性的关系。文化,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并不是仅为一个民族所独享,而是共享。 11.尊重文化多样性,首先要尊重自己民族的文化,并不是承认和保护一切文化,例如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12.注意区分文化传播的途径和手段。重要途径包括:商业贸易、人口迁徙和教育。手段包括:口语、文字、印刷、电子和网络。其中口语是社会生活中最直观、最常见、最丰富的传媒;大众传媒的标志:以印刷媒体的推广。 13.传统文化继承的表现: ①传统习俗的继承:是传统文化的基本形式之一。 ②传统建筑的继承:(建筑被称为凝固的艺术)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 ③传统文艺的继承:(传统文艺被称为民族精神的火炬)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④传统思想的继承:是中华文化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 14.传统文化的特点:相对稳定性和鲜明的民族性。相对稳定性,强调时间方面 的延续,保留基本特征,具体内涵因时而变(注意文化的时代性)。鲜明的民族性,注意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题干当中常出现两岸、港澳台地区、海外华侨等对祖国的强烈认同。 15.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不是全盘继承也不是全盘否定,而是“取其精华、 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16.继承和发展的关系。继承是前提,发展史必然要求;继承和发展是同一过程 的两个方面。没有孰先孰后之说。 17.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①(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社会制度的更替 ②科学技术的进步③思想运动④教育 注意:①是外部因素,②③④是文化自身内部因素。其中决定因素是社会制度的更替。 18.文化发展的实质是文化创新。文化创新的源泉、动力是社会实践,社会实践 的主体是人民群众。常见错误观点:文化创新是文艺工作者的任务,或是文化创新来源于文艺工作者的聪明才智。 19.区分文化创新的渊源和源泉。渊源:本民族的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中的一切 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源泉:唯一,社会实践。 20.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社会实践 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①继承传统,推陈出新。②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注意:其中①是从古今文化角度来看,继承传统,注意传统文化有精华与糟粕之分,各自对待态度截然不同。②是从中外文化角度来看,对待外来文化不是

最新高中政治易错点必修三2020整理总结

最新高中政治易错点必修三2020整理总结 学习中经常取得成功可能会导致更大的学习兴趣,并改善学生作为学习的自我概念。下面给大家带来一些关于高中政治易错点必修三2020整理总结,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中政治易错点必修三2020整理1 我们的中华文化 1、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没有区别。( ×) 点拨:源远流长是从时间上来讲的,要从纵向来理解,强调的是中华文化历史悠久、影响深远;博大精深是从内涵丰富的角度来讲的,要从横向来理解,强调的是中华文化内容丰富、底蕴深厚。 2、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原因在于汉字和史书典籍。( ×) 点拨:汉字和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它所特有的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 3、汉字的发明,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 ×) 点拨:文字的发明,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汉字为书写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4、中华文化呈现各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民族不同,民族文化的色彩就不同。( ×) 点拨:中华民族是多民族的共同体,中华文化呈现各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但这不等于民族文化之间没有共性。中华各民族的文化,既有各自的民族特性,又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各兄弟民族的文化相互

交融、相互促进,各族人民对共同拥有的中华文化有强烈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5、中华文化的包容性就是在交流中全盘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 ×) 点拨:对于其他民族文化,中华民族敞开其博大的胸怀,发扬其“包容性”的特点,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中的积极成分,同时必须坚持文化发展的独立性。 6、中华文化是各民族文化的总和。( ×) 点拨:中华民族是多民族的共同体,中华文化呈现着各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中华各民族的文化,既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又有各自的民族特性。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各兄弟民族的文化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共同熔铸了灿烂的中华文化。中华文化是由各民族文化共同构成的,但不是各民族文化的简单相加。 7、中华文化的力量是激励中国人民几千年来克服艰难险阻、战胜内忧外患、创造幸福生活的决定力量。( ×) 点拨:中华文化的力量深深地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是激励中国人民几千年来克服艰难险阻、战胜内忧外患、创造幸福生活的强大精神力量而非决定力量。 高中政治易错点必修三2020整理2 我们的民族精神 1、中华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绵延数千年的传统文化之中。( ×) 点拨: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在长期共同生活和社会实践基础上形

高中政治必修三知识点 [高中政治必修一易混易错知识点总结]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 高中政治必修三知识点 [高中政治必修一易混易错知识点总结] 期末考试的脚步越走越近,你的政治怎样复习呢?小编提醒大家易错、易混淆点一定要着重学习,不然丢分就真的很惨啦!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高中政治必修一易混易错知识点总结,希望对你有帮助。 高中政治必修一易混易错知识点总结 1、商品的基本属性的易错观点 (1)使用价值是商品特有的属性,是购买者的目的所在。

(注意:使用价值不是商品特有的属性) (2)商品的质量越好,价格越高。 (注意:价格的基础是价值,使用价值与价值量没有直接关系) (3)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一定有价值,有价值的东西必然有使用价值。 (注意: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不一定有价值) (4)使用价值不同是不同商品之间能够交换的原因。 (注意:不同商品能交换的原因是因为都具有价值)

(5)价值是使用价值的物质承担者,二者是不可分割的。 (注意:前一句颠倒了二者的关系,只有在商品中二者才是不可割的) 2、商品价值量的易错观点 (1)社会劳动生产率与商品价值总量成正比 (注意:社会劳动生产率与商品价值总量无关,单位时间内形成的价值总量是一定的) (2)某企业通过技术创新可以提高社会劳动生产率,使商品的价值量减少。

(注意:提高的是个别劳动生产率,商品的价值量不变) (3)商品价格下降的根本原因是个别劳动生产率不断提高。(注意:商品价格下降是由于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4)价值决定价格,商品价值变化,价格也一定变化。 (注意:不一定,价格还受供求关系、宏观调控、货币发行量等因素的影响) 3、货币的易错观点 (1)金银是商品交换长期发展的产物。

高中政治易错易混知识点汇编

经济生活 1.使用价值是商品特有的属性。 2.商品质量越好,价格越高。(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使用价值与价值量没有直接联系)3.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一定有价值,有价值的东西一定有使用价值。 4.使用价值不同是不同商品之间能够交换的原因。(需要交换的原因) (不同商品之间能够交换的原因是因为都有价值) 5.价值是使用价值的物质承担者,二者是不可分割的。 6.社会劳动生产率与商品价值总量成正比。(无关) 7.某企业通过技术创新提高社会劳动生产率,使商品价值量减少。(不变) 8.商品价格下降的根本原因是个别劳动生产率提高。(价值下降,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9.价值决定价格,商品价值变化,价格一定变化。 10.金银是商品交换长期发展的产物。(金银是自然物,货币才是商品交换长期发展的产物)11.货币执行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职能需要的是现实的货币。 12.通货膨胀必须引起物价上涨,物价上涨必然引起通货膨胀。 13.价值规律是市场经济特有的规律。(商品经济) 15.等价交换就是指商品的价格与价值相符合。(价格与价值不一致也是等价交换的形式)16.价值决定供求,供求影响价值。(价值决定价格,供求影响价格) 17.等价交换是指每一次商品交换的价格与价值相一致。(经常不一致) 18.价格由购买力决定。(购买力只能影响价格) 19.生产是消费的目的和动力。(消费是生产的目的和动力) 20.按消费的目的不同,可以分为钱货两清消费、贷款消费和租赁消费。 (按消费的交易方式不同分为钱货两清消费、贷款消费和租赁消费;目的——)

21.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生存资料消费将逐步被享受性消费所取代。 22.有从众心理的人,看到许多人在做同一件事情,便不由自主地加入,仿效和重复人家的行为,所以从众心理不可有。(盲目从众才不可取) 23.国有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公有制经济) 24.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国有经济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公有资产,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 25.非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26.劳动者的权利和义务是相统一的,不可放弃的。 27.银行存款利率提高,储户的实际收益越多。(居民的实际收益取决于存款利率和物价涨幅的对比) 28.金融债券具有信用度高、收益高和流通性强等特点。(应该是政府债券) 29.通过购买社会保险,投保人把风险转移给保险人,使自己所承担的风险损失降到最小。(商业保险) 30.在社会主义制度下,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是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不能将分配原则等同于分配制度) 31.个体劳动者的分配方式属于按劳分配。 32.私营企业中的工人获得工资收入属于按劳动成果分配。(按劳动要素分配) 33.在我国的分配制度中,按劳分配体现了公平,忽略了效率;按生产要素分配体现了效率,忽略了公平。 34.劳动生产率越高,产量越大,效率越高。(劳动生产率与效率是不同概念) 35.要发挥财政在促进社会事业发展中的作用,关键是要增加税收收入。(关键是发展经济,调整分配政策,增加财政收入) 36.税收具有固定性,一旦确定就不能改变。 37.纳税人是指税法上规定的最终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或个人。(直接负有) 38.消费决定生产。 39.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是股份合作制。(股份制) 40.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充分发挥宏观调控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

高中政治易错易混知识点汇编(必修一至四)新人教版

易错易混知识(选择肢) 经济生活 1.使用价值是商品特有的属性。 2.商品质量越好,价格越高。(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使用价值与价值量没有直接联系) 3.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一定有价值,有价值的东西一定有使用价值。 4.使用价值不同是不同商品之间能够交换的原因。(需要交换的原因) (不同商品之间能够交换的原因是因为都有价值) 5.价值是使用价值的物质承担者,二者是不可分割的。 6.社会劳动生产率与商品价值总量成正比。(无关) 7.某企业通过技术创新提高社会劳动生产率,使商品价值量减少。(不变) 8.商品价格下降的根本原因是个别劳动生产率提高。(价值下降,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 9.价值决定价格,商品价值变化,价格一定变化。 10.金银是商品交换长期发展的产物。(金银是自然物,货币才是商品交换长期发展的产物) 11.货币执行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职能需要的是现实的货币。 12.通货膨胀必须引起物价上涨,物价上涨必然引起通货膨胀。 13.价值规律是市场经济特有的规律。(商品经济) 15.等价交换就是指商品的价格与价值相符合。(价格与价值不一致也是等价交换的形式) 16.价值决定供求,供求影响价值。(价值决定价格,供求影响价格) 17.等价交换是指每一次商品交换的价格与价值相一致。(经常不一致) 18.价格由购买力决定。(购买力只能影响价格) 19.生产是消费的目的和动力。(消费是生产的目的和动力) 20.按消费的目的不同,可以分为钱货两清消费、贷款消费和租赁消费。 (按消费的交易方式不同分为钱货两清消费、贷款消费和租赁消费;目的——) 21.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生存资料消费将逐步被享受性消费所取代。 22.有从众心理的人,看到许多人在做同一件事情,便不由自主地加入,仿效和重复人家的行为,所以从众心理不可有。(盲目从众才不可取) 23.国有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公有制经济) 24.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国有经济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公有资产,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 25.非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26.劳动者的权利和义务是相统一的,不可放弃的。 27.银行存款利率提高,储户的实际收益越多。(居民的实际收益取决于存款利率和物价涨幅的对比)28.金融债券具有信用度高、收益高和流通性强等特点。(应该是政府债券) 29.通过购买社会保险,投保人把风险转移给保险人,使自己所承担的风险损失降到最小。(商业保险)30.在社会主义制度下,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是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不能将分配原则等同于分配制度) 31.个体劳动者的分配方式属于按劳分配。 32.私营企业中的工人获得工资收入属于按劳动成果分配。(按劳动要素分配) 33.在我国的分配制度中,按劳分配体现了公平,忽略了效率;按生产要素分配体现了效率,忽略了公平。34.劳动生产率越高,产量越大,效率越高。(劳动生产率与效率是不同概念) 35.要发挥财政在促进社会事业发展中的作用,关键是要增加税收收入。(关键是发展经济,调整分配政策,增加财政收入) 36.税收具有固定性,一旦确定就不能改变。 37.纳税人是指税法上规定的最终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或个人。(直接负有) 38.消费决定生产。 39.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是股份合作制。(股份制) 40.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充分发挥宏观调控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 41.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是宏观调控的根本目标。(宏观调控的根本目标是坚持共同富裕,根本标志——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42.宏观调控最主要的任务和目标是增加就业。(促进经济增长是宏观调控最主要的任务和目标) 43.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应该以经济手段和行政手段为主,发挥宏观调控的功能。(以经济和法律为主)44.必须鼓励一部分地区和个人先富起来,通过先富带动后富,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同步富裕。 45.我们要坚持以工业化带动信息化,以信息化促进工业化的新型工业化道路。(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 46.科学发展观的主旨是坚持以人为本。(主旨在于更好的发展,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 47.经济全球化是主要通过生产的全球化来实现的。(跨国公司来实现的) 48.世界贸易组织的最基本原则是最惠国待遇原则。(非歧视原则,包括最惠国待遇原则与国民待遇原则)49.面对开放的世界,在社会主义现代化经济建设过程中,必须把改革开放作为自己发展的根本基点。(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是根本基点) 政治生活 1.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是公民当家作主。 2、我国国家性质是共产党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P5 3.在我国公民的权力和义务是相统一的。(权利与权力不是一回事) 4、生存权和发展权是公民的基本的民主权利(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生存权和发展权是根本和重要的人权) 5.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作为我国公民的基本政治权利,其主体是全体公民。 6、宗教信仰自由是公民的一项政治自由和权利 7.选举权就是选举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权利。(是选举权力机关代表的权利,即选举人大代表的权利)8.享有权利才是人民当家作主的体现。(人民享有权利和履行义务都是当家作主的体现) 9.公民享有的权利都是一样的。 10.公民先履行义务,后享受权利。(权利和义务作为法律关系是同时产生而相对应存在的) 11.村民委员会是村民民主管理村务的国家机关,基层政权。 12.中国共产党代替国家行使政府职能。 13.政府有管理经济的职能,所以,政府可以直接干预经济活动。(宏观调控,间接引导经济活动)14.合理行政就是合法行政。(P44合理——公平、公正;合法——遵循法定程序) 15.在政府民主决策过程中,坚持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对少数人的意见不予考虑。 (民主决策原则:依照法律程序原则,少数服从多数原则、尊重少数的原则)

高中政治必修3易错易混

高中政治必修3易错易混 第一课 1.文化具有阶级性。 分析:文化包括意识形态和非意识形态两部分。意识形态与非意识形态的社会意识形式的本质区别就在于:意识形态是社会经济基础和政治制度的直接反映,是人们的社会价值观念体系,因此具有阶级性。 2.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所决定,意味着文化与经济的发展是同步的。 分析:经济是基础,但文化有其自身的传承性和相对的独立性。 3.每个人所具有的文化素养,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自发形成。 分析:文化素养不是后天自发形成的,而是通过对社会生活的体验,特别是通过参与文化活动、接受知识文化教育而逐步培养出来的。文化素养的形成,离不开生活、实践和教育。4.文化是种物质力量。 分析: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5.文化决定着政治、经济的发展。 分析:文化的社会功能,即文化对经济、政治的反作用,不能与经济、政治的决定作用相提并论,“文化决定论”和“文化无用论”都是片面的。 6.文化是种经济现象,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大。 分析: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但文化本身不属于经济现象。 第二课 1.文化是个人成长的催长剂。 分析:先进的、健康的文化才能成为个人成长的催长剂。 2.文化对人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所以文化自然而然地影响个人发展。 分析: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但人们接受健康向上的文化影响,往往是自觉学习、主动接受文化熏陶的过程。 3.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一经形成,就具有确定的方向性,对人的综合素质和终身发展产生永久不变的影响。 分析:文化对人的影响有潜移默化和深远持久的特点,深远持久不等于永久不变。 4.文化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分析:要注意文化的多元性,优秀文化文化才能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5.社会发展必然带来人的全面发展。 分析:社会发展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必需的客观条件,对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这种作用不是必然的、充分的,实现人的全面发展还需要充分发挥个人的主观能动性。 第三课 1.文化多样性就是文化的多元性。 分析:文化的多样性主要是指人类文化的表现形式丰富多彩,文化的多元性则主要是从文化的来源和性质说的。我们倡导文化的多样性,对文化的多元性则应持辩证分析的态度。2.处理世界文化多样性的原则是: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 分析:对待文化多样性的正确态度: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处理世界文化多样性的原则:遵循各国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 3.大众传媒的发展将会促使旧的传媒的消失。

《政治生活》易混易错点最全汇总

《政治生活》易混易错点最全汇总 | 第一单元公民的政治生活 1、我国是人民民主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民主与人民民主专政不一样,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2、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是全体公民当家作主。(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公民与人民不能等同。公民是法律概念,人民是政治概念。人民一定是公民,但公民不一定是人民) 3、民主是全社会的民主。(民主具有阶级性。民主总是统治阶级的民主,对被统治阶级来说,不是民主而是专政) 4、我国人民是国家权力的直接行使者。(我国的政体是人民代表大会制,由人民选举代表组成国家权力机关,代表人民行使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的权力。因此,人民是间接行使国家权力,人民代表才是国家权力的直接行使者) 5、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根本的是坚持人民当家作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根本的是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 6、政治自由权,是公民基本的民主权利。(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公民基本的民主权利) 7、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是指立法平等和守法平等。(法律具有阶级性,不能反映被统治阶级的意志,立法平等的说法错误,守法平等正确。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包括平等享受权利、平等履行义务和平等实用法律三层意思) 8、选举权就是选举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权利。(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公民依法享有选举国家权力机关代表的权利,而不是享有选举和被选举为国家机关代表的权利)9、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作为我国公民的基本政治权利,选举村委会主任也是行使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体现。(选举权特指选举人大代表的权利,被选举权特指被选为人大代表的权利) 10、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可以放弃。(公民的权利可以放弃,但义务不能放弃,只能履行。不能因为放弃了权利而不履行义务,不管放不放弃权利,都应履行义务。)11、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作为我国公民的基本政治权利,其主体是全体公民。(并不是所有公民都有。宪法有规定,要年满18周岁,而且依照法律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除外)

高中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易错易混知识点汇总分析

《生活与哲学》易错易混知识点汇总分析第一单元 1.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提醒:哲学是关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学说(问),只有马克思哲学才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2. 哲学来源于人们形成的世界观。(提醒:哲学来源于实践,源于人们在实践中对世界的追问和思考。) 3.哲学是科学之科学。(提醒:哲学有科学与非科学之分。) 4.哲学是具体科学的基础。(提醒: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5.哲学与具体科学是整体与部分、多数与少数的关系。(提醒:哲学与具体科学是共性与个性、普遍性与特殊性关系。) 6.哲学的基本问题是划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依据。(提醒: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一方面思维和存在何者为世界本源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依据。哲学基本问题还为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提供依据。) 7.哲学的基本问题就是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问题。(提醒:二者不能等同。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或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而不是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问题。) 8. 追求物质利益就是唯物主义,崇尚精神生活就是唯心主义。(提醒:应弄清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各自的根本观点,不可把哲学中的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庸俗化。) 9.哲学仅指世界观,不包括方法论(提醒:哲学是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 10.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后,就出现了唯物论和唯心论的对立。(提醒:马哲产生前就存在了。) 11.任何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精神上的精华。(提醒:只有真正的哲学才是自己时代精神上的精华。) 12.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哲学的“两个对子”。(提醒: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哲学的两大基本派别,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是哲学史上“两个对子”。) 13.承认物质决定意识就是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提醒:承认物质决定意识是唯物主义,但辩证唯物主义包括以下两方面的内容:既承认是物质决定意识,又认为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第二单元 14. 自然界是客观存在的,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是主观的。(提醒: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一个客观的物质体系,人的思维和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反映。) 15. 征服、改造自然是处理人和自然关系的前提。(提醒:承认自然的客观性是正确处理人和自然关系的前提,要尊重自然,改造自然,做到人和自然和谐相处。) 16. 世界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可知性。(提醒:世界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 17. 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提醒: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 18. 运动是有无条件的、永恒的和相对的;静止是有条件的、暂时的和绝对的。(提醒: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 19.静止就是绝对不动。(提醒: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动中有静,静中有动,世界就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20. 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总是统一的。(提醒:应该把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统一起来,但二者并不总是统一的。) 21.规律是永恒不变的、无条件的。(提醒:当客观物质发生变化时,规律也会发生变化;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是有条件的,要在运动中把握规律。) 22.发挥主观能动性是尊重客观规律的前提和基础。(提醒:颠倒了二者的关系。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和基础。发挥主观能动性不能突破客观规律和客观条件的制约)23.发挥主观能动性可以认识和改造规律。(提醒:人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但不能改造、创造规律。) 24. 意识是大脑的机能。(提醒: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25. 正确的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错误的意识、神话、传说是人为臆造出来的。(提

高中政治必修一《经济生活》易错易混知识点总结

高中政治必修一《经济生活》易错易混知识排查 第一课神奇的货币 1、货币与商品是同时产生的。() 2、黄金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3、商品生产者生产商品的目的是获得商品的价值,因此商品的使用价值对商品生产者无实际意义。() 4、国家有权规定纸币的面值,有权决定纸币的发行量,也有权规定纸币的实际购买力。() 5、物价上涨就是通货膨胀。() 6、使用银行信用卡既非常方便又十分安全。() 7、外汇就是外国的货币。() 8、人民币升值,有利于出口,不利于进口。() 9、人民币与美元、日元、澳大利亚元等主权国家货币直接兑换、结算,有利于提高(或稳定)人民币汇率。() 点拨:人民币与美元、日元、澳大利亚元等主权国家货币直接兑换、结算,有利于降低企业金融交易成本;有利于降低企业汇率波动的风险,促进对外贸易的持续健康发展;有利于促进人民币在国际市场上自由流通,加快人民币国际化进程,提高人民币国际地位。但人民币与主权国家货币直接兑换,与人民币汇率变动无直接关系。 第二课多变的价格 1、“按质论价、优质优价”是市场经济的基本要求,因此,商品的价格是由其使用价值决定的。() 2、“物以稀为贵”,因此,商品的价格是由供求关系决定的。() 3、价值决定价格,商品价值变化,价格也一定变化。() 4、价值决定价格和市场形成价格是矛盾的。() 5、等价交换是指每次交换商品的价格都与价值相一致。() 6、个别劳动生产率提高,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会减少。()

7、商品价格上涨,消费需求一定会减少。() 8、水价提高,会使居民用水量大幅减少。() 9、一种商品价格降低,该商品的互补品需求量减少,该商品的替代品需求量增加。() 10、价格变动对生产的影响,与价值规律的调节作用无关。() 第三课多彩的消费 1、提高居民消费水平的根本途径是增加居民收入。() 2、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生存资料消费将逐步被发展资料、 3、恩格尔系数越高,居民生活水平越高。() 4、恩格尔系数降低,家庭消费中用于食品方面的支出减少。() 5、物价越低消费水平越高,收入越高消费水平越高。() 6、从众心理引发的消费,有利于推动新工艺和新产品的出现。() 7、从众心理、求异心理、攀比心理都是不健康的消费心理。() 8、提倡勤俭节约、艰苦奋斗会限制人们的消费需求,不利于经济发展。() 9、绿色消费的主旨是可持续性消费。() 第四课生产与经济制度 1、社会保障决定消费的质量和水平。() 2、生产决定消费,生产是消费的最终目的和动力。() 3、消费是生产的动力,因此,消费方式决定生产方式。() 4、消费引导生产健康发展。() 5、非公有制经济和公有制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平等。() 6、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我国生产力发展的主要力量。() 7、非公有制经济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主体。() 8、非公有制经济在经济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9、股份合作制属于混合所有制。()

高中政治必修三易错点总结三

1、生产和消费的关系 (1)生产决定消费——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A、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 B、生产决定消费的方式 C、生产决定消费的质量和水平 D、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 (2)消费对生产有反作用 A、消费的实现是生产行为的完成标志 B、消费所形成的新的需要,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起着导向作用 C、一个新的消费热点的出现,往往能带动一个产业的出现和成长 D、消费为生产创造出新的劳动力,提高劳动力的质量,提高劳动的积极性。 E、消费是物质资料生产总过程的最终目的和动力 2、为什么要大力发展生产力 (1)我国现状:我国目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的主要矛盾是落后的社会生产同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之间的矛盾。 (2)意义: ①这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②才能为巩固社会主义制度建立起雄厚的物质技术基础。 ③才能摆脱经济文化落后状态,缩小历史遗留下来的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赶上以至超过发达国家,充分显示社会主义的优越性。

④不断增强综合国力,提高我国在国际上的地位。 3、怎样大力发展生产力 (1)一定要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 (2)加快生产力发展必须全面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包括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体素质 (3)要大力发展生产力,必须加快科学技术的发展,大力推动科技进步和创新 (4)为了发展生产力,必须通过改革,调整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不相适应的部分,调整上上层建筑中与经济基础不相适应的部分。 4、改革是强国之路 ①内容:A调整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不相适应的部分B调整上层建筑中与经济基础不相适应的部分 ②性质:是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③完善社会主义的各项基本制度,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充满生机和活力。 5、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6、公有制为主体: (1)生产资料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经济特征,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高中思想政治易错易混点(全套)

《经济生活》易错易混点 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 1.货币的本质是价值尺度。(一般等价物) 2.货币执行价值尺度时需要现实的货币。(观念的货币) 3.纸币的基本职能是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货币的职能) 4.国家可以规定纸币的面值和购买力。(可以规定纸币的面值,不能规定购买力) 5.通货膨胀一定会引起物价上涨,物价上涨一定是通货膨胀引起的。 (前半句正确,后半句错) 6.外币的汇率升高,意味着人民币升值。(意味着外币升值,人民币贬值) 7.人民币升值有利于商品的出口。(不利于商品的出口,利于商品的进口) 8.供求决定商品的价格。(价值决定价格) 9.某一生产者率先提高劳动生产率,其商品的价值量会下降。(价值量不变) 10.价格变动对高档耐用品需求量的影响比较小。(比较大) 11.一种商品价格上升,该商品的需求量会增加,其互补品的需求量会减少,其替代品的价格会上升。 (正确表述为:一种商品价格上升,该商品的需求量会减少,其互补品的需求量会减少,其替代品的需求量会增加。)12.当商品供不应求时,生产者会减少生产。(扩大生产) 13.人们的收入差距缩小,总体消费水平会降低。(消费水平会提高) 14.贷款消费就是超前消费。(不能等同) 15.恩格尔系数是指食品支出在家庭总收入中的比重,恩格尔系数减少,表明人们生活水平下降。 (正确表述为:恩格尔系数是指食品支出在家庭总支出中的比重,恩格尔系数减少,表明人们生活水平提高。)16.从众心理、求异心理、攀比心理这三种消费心理都是不健康的。 (前两种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攀比心理是不健康的) 17.绿色消费的主旨是可持续性消费。(主旨是保护消费者健康和节约资源) 第二单元生产、劳动与经营 1.生产决定消费,消费对生产具有促进作用。(反作用,可能是促进,也可能是阻碍作用) 2.公有制的主导地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国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二是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体作用。 (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国有经济起主导作用) 3.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4.股份制经济必然是混合所有制经济,混合所有制必然是非公有制。(前者对,后者错) 5.各种所有制经济在国民经济结构中地位和市场地位都是平等的。 (不平等,公有制经济占主体地位,但是在市场竞争中的地位是平等的) 6.法人代表是经济组织在法律上的人格化。(将法人代表改成法人) 7.公司的股东以其全部资产对公司债务负清偿责任。(以认购的股份对公司债务承担责任) 8.有限责任公司的资本必须划分为等额股份,并以股票形式加以表现。(股份) 9.董事会是公司的监督机构。(决策机构) 10.劳动者履行义务,是以劳动者享受权利为前提的。(劳动者享受权利,是以履行义务为前提) 11.储蓄存款既来自个人,又来自企事业单位及政府机关。(只来自个人) 12.在我国,吸收存款最多的金融机构是中国人民银行。(是商业银行) 13.股票是一种债务证书,即筹资者给投资者的债务凭证。(债券) 14.国债是各级政府为筹集财政资金而发行的一种政府债券,其风险和利率都比较低。 (中央政府发行) 15.社会保险分为人身保险和财产保险两大类。(商业保险) 第三单元收入与分配 1.按劳分配只存在公有制围之,公有制经济中只采用按劳分配。(前者正确,后者错) 2.各种分配方式在我国分配制度中的地位是平等的。(不平等,按劳分配占主体地位)

2020年高考政治必修三《文化生活》88个易错易误知识点归纳总结

2020年高考政治必修三《文化生活》88个易错易误知识点归纳总结 1.人们的精神产品源自物质载体。 纠错:人们的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而不是源自物质载体,因为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故错误。 2.文化促进了社会向前发展。 纠错:文化的性质不同,其作用也不同。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促进社会和个人的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会阻碍社会和个人的发展,故错误。 3.文化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发展的基础。 纠错: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发展的基础,不能将文化的反作用看作基础性的、决定性的,故错误。 4.每个人所具有的文化素养,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自发形成的。纠错:文化素养不是天生的,也不是后天自发形成的,而是通过对社会生活的体验,特别是通过参与文化活动、接受文化知识教育而逐步培养出来的,故错误。 5.文化是经济的派生物。 纠错:经济发展是文化发展的基础,但这并不意味着文化的发展始终与经济的发展完全同步,文化有其自身的传承性、相对独立性,不能简单地认为文化是经济、政治的派生物和附属品。 6.文化发展是经济发展的基础。 纠错:经济发展是文化发展的基础。 7.一定的文化决定一定的经济、政治。 纠错: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 8.文化是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

纠错:文化是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但不是决定性因素。 9.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各式各样的文化现象。 纠错: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特定的文化环境,来自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10.对于文化环境的影响人是无能为力的。 纠错:人们接受健康向上的文化影响,往往是自觉学习、主动接受文化熏陶的过程。 11.文化支配人们的交往行为。 纠错:文化只能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而不能支配人们的交往行为。12.文化对人肯定不会有深远持久的影响。 纠错: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深远持久的特点。虽然不能说任何一种文化现象都会对人产生深远持久的影响,但也不能因此否定文化对人具有深远持久的影响。 13.积极参加文化活动,是培养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径。 纠错:积极参加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不断丰富自身的精神世界,是培养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径。 14.文化能够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纠错:优秀文化能够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15.文化决定人的价值取向。 纠错:文化具有影响人和塑造人生的功能,不具有决定人生的功能。16.优秀文化为人的健康成长提供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对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起决定作用。 纠错:优秀文化为人的健康成长提供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对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不能起决定作用。 17.民族服饰是民族文化的集中表达。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