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信息的传递》单元教学计划

《信息的传递》单元教学计划

《信息的传递》单元教学计划
《信息的传递》单元教学计划

第九章《信息的传递》单元计划

课程标准的要求:

1、知道光是电磁波,知道电磁波的传播速度。

2、知道波长、频率和波速的关系。

3、了解电磁波在信息传递中的作用。

4、了解电磁波的应用及其对人类社会和社会发展的影响。

全章概述:

人类社会已经迈入了一个信息时代。有形的材料、能源是财富,无形的信息是财富的源泉。在工业化社会里,交通运输是国民经济的大动脉;而在信息化时代,通信是信息时代的生命线。信息是当今社会人们生活、学习、生产的重要元素。了解信息是如何传递的,信息技术的由来,现状和未来发展,是每个生活在信息化社会中的公民适应信息化社会生活的需要。因此,在以素质教育为目的的初中物理教材中,介绍“信息的传递”的内容是必需的,它体现了教材内容的时代性。我们在调查中发现,初中生对通信的知识既有兴趣又有需求,所以我们有必要把信息传递的方式介绍给学生。

课程标准对这章的要求并不高,而涉及通信的知识又往往很难,所以我们采用通俗易懂的方式来展开教材。“信息的传递”一章内容涵盖了人类通信发展的过程和跨度很大的通信技术。教材首先对通信发展进行回顾,以组合图的方式展开,使同学们对通信的历史有个概括性的了解,也对现代通信的快捷和方便有一个感性的认识。

数字通信是一种既现代又古老的通信方式,数字通信在现代通信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章简单地介绍了模拟通信和数字通信,并说明了数字通信的优势。

在我们周围存在着各种频率的电磁波,但由于电磁波看不见摸不着,教材通过演示实验示意性地说明电磁波是如何产生和如何传播的,并给出了电磁波频率、波长和波速的关系。

我们的生活中已经离不开了广播和电视,教材通过方框图的形式简单地介绍了广播和电视的大致工作过程。本章还介绍了微波通信、卫星通信、光纤通信、网络通信,为学生展示了现代通信的发展方向。

课时安排:

1、现代顺风耳——电话

2、电磁波的海洋

3、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

4越来越宽的信息之路

《勾股定理》教材分析

勾股定理教材分析 勾股定理是直角三角形的一条非常重要的性质,也是几何中最重要的定理之一。它揭示了三角形三条边之间的数量关系,主要用于解决直角三角形中的计算问题,是解直角三角形的主要根据之一,同时在实际生活中具有广泛的用途,“数学源于生活,又用与生活”是这章书所体现的主要思想。教材在编写时注意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实际操作,使学生获得较为直观的印象;通过联系比较、探索、归纳,帮助学生理解勾股定理,以利于进行正确的应用。 2、教学目标 <1> 通过对几种常见的勾股定理验证方法,进行分析和欣赏。理解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进一步感悟勾股定理的文化价值。 <2> 通过拼图活动,尝试验证勾股定理,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和创新能力。 <3>让学生经历查询资料、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观察比较、计算推理、动手操作等过程,获得一些研究问题的方法,取得成功和克服困难的经验,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增进他们数学学习的信心。 <4> 掌握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并能运用这两个定理解决实际问题. 重点: <1> 分析和欣赏几种常见的验证勾股定理的方法。 <2>勾股定理和逆定理的探索和应用。 难点: <1> “数形结合”思想方法的理解和应用。 <2> 通过拼图,探求验证勾股定理的新方法。 4、教法和学法: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本课的教法和学法体现如下特点: 1、以学生自我探索、合作交流为主,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运用各种手段激发学生学习欲望和兴趣,组织学生活动,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全过程。 2、切实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讨论、操作、归纳,理解定理,提高学生动手操作能力,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学生自己得到获得新知的成功感受,从而激发学生钻研新知的欲望。

初二物理教学工作计划(完整版)

初二物理教学工作计划 初二物理教学工作计划 第一篇: 初二物理教学工作计划 一、教学目标 初二物理第一学期主要任务有五单元的内容,分别介绍声音、光、物态变化、电路四个方面的内容。教材改革以后,目标重在培养学生对物理的兴趣,启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物理与社会怎息息相关,要使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除了知识的传授,还要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本学期初二物理的教学力争平均分、优良率、及格率和各项排名都有所提高。 二、教材分析 新教材主要是要求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运用,尤其要求学生将知识与社会相联系,因为新教材增添了一个重要的知识点,就是“科学、技术、社会”,目的就是要学生动手动脑学物理,理解物理并应用物理。而新教材不设习题,也说明了新教材对培养学生的新的要求。学生只需理解了所学的物理知识,然后与身边的现象相联系,学会理解和分析身边一些常见的现象。教学过程中关键是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三、班级情况分析 初二班的学生上课纪律良好,但学生的理解能力不够强,学生在课堂上表现不够活跃,回答问题不够积极。 初二

(1)班的学生上课纪律好,且学生比较活跃,对新教材比较能适应,但也欠缺学习的主动性。 总的来讲,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的主动性都有待加强,需要对学生进行思想工作。 四、具体措施 (一)、做好教育常规工作 1、认真钻研教材、教参,认真备课,上好第一堂课,认真批改作业,鼓励学生提问,耐心给学生讲解。认真做好备课、上课、课后总结的工作。 2、积极参加教研活动,吸取物理科有经验教师的教法,多向他们提出问题,尝试找到更好更适应学生的教学方法。 3、加强阅读,多些了解新闻、新科技,在教学过程当中与学生分享,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4、优化课堂教学,严抓纪律,积极开展物理实验,也多些实验演示,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令学生勇于讨论,多思考,多观察,多动手。 (二)、基础知识教学 1、新教材要求学生掌握的基础知识点不多,所以在课堂上对于知识的讲解更着重于将知识用于现象的分析和理解当中。 2、将各知识点归纳、总结和分析,每讲完一章书都进行测试,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教学的内容。 3、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三)、教学实验

勾股定理教材分析教案

本章教学时间约需8课时,具体安排如下: 18.1 勾股定理 4 课时 18.2 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3课时 数学活动 小结 1课时 一、教科书内容和课程学习目标 本章知识结构框图: 直角三角形是一种特殊的三角形,它有许多重要的性质,如两个锐角互余,30°的角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本章所研究的勾股定理,也是直角三角形的性质,而且是一条非常重要的性质。 勾股定理是几何中几个最重要的定理之一,它揭示了一个直角三角形三条边之间的数量关系,它可以解决许多直角三角形中的计算问题,是解直角三角形的主要依据之一,在生产生活实际中用途很大。它不仅在数学中,而且在其他自然科学中也被广泛地应用。 目前世界上许多科学家正在试图寻找其他星球的“人”,为此向宇宙发出了许多信号,如地球上人类的语言、音乐、各种图形等。据说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曾建议,发射一种反映勾股定理的图形,如果宇宙人是“文明人”,那么他们一定会识别这种“语言”的。这个事实可以说明勾股定理的重大意义,发现勾股定理,尤其在2000多年前,是非常了不起的成就。 在第一节中,教科书让学生通过观察计算一些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为边长的小正方形的面积与以斜边为边长的正方形的面积的关系,发现两直角边为边长的小正方形的面积的和,等于以斜边为边长的正方形的面积,从而发现勾股定理。 勾股定理的证明方法很多,教科书正文中介绍的是一种面积证法。其中的依据是图形经过割补拼接后,只要没有重叠,没有空隙,面积不会改变。在教科书中,图-3(1)中的图形经过割补拼接后得到图-3(3)中的图形。由此就证明了勾股定理。通过推理证实命题1的正确性后,教科书顺势指出什么是定理。 由勾股定理可知,已知两条直角边的长a,b,就可以求出斜边c的长。由勾股定理可得或,由此可知,已知斜边与一条直角边的长,就可以求出另一条直角边的长。也就是说,在直角三角形中,已知两条边的长,就可以求出第三条边的长。教科书相应安排了三个探究栏目,让学生运用勾股定理解决问题。 在第二节中,教科书让学生画出一些两边的平方和等于第三边的平方的三角形,可以发现画出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从而猜想如果三角形的三边满足两边的平方和等于第三边的平方,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这个猜想可以利用全等三角形证明,得到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给出了判定一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的方法。教科书安排了两个例题,让学生学会运用这种方法。这种方法与前面学过的一些判定方法不同,它通过代数运算“算”出来。实际上利用计算证明几何问题学生已经见过,计算在几何里也是很重要的。从这个意义上讲,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的学习,对开阔学生眼界,进一步体会数学中的各种方法有很大的意义。 几何中有许多互逆的命题,互逆的定理,它们从正反两个方面揭示了图形的特征性质,所以互逆命题和互逆定理是几何中的重要概念。学生已见过一些互逆命题(定理),例如:“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与“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与“对应边相等的三角形是全等三角形”等,都是互逆命题。勾股定理与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八年级数学勾股定理教材分析报告

第十八章勾股定理 18.1 勾股定理(一)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勾股定理的发现过程,掌握勾股定理的内容,会用面积法证明勾股定理。 2.培养在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总结规律的意识和能力。 3.介绍我国古代在勾股定理研究方面所取得的成就,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促其勤奋学习。 二、重点、难点 1.重点:勾股定理的内容及证明。 2.难点:勾股定理的证明。 3.难点的突破方法:几何学的产生,源于人们对土地面积的测量需要。在古埃及,尼罗河每年要泛滥一次;洪水给两岸的田地带来了肥沃的淤积泥土,但也抹掉了田地之间的界限标志。水退了,人们要重新画出田地的界线,就必须再次丈量、计算田地的面积。几何学从一开始就与面积结下了不解之缘,面积很早就成为人们认识几何图形性质与争鸣几何定理的工具。本节课采用拼图的方法,使学生利用面积相等对勾股定理进行证明。其中的依据是图形经过割补拼接后,只要没有重叠,没有空隙,面积不会改变。 三、例题的意图分析 例1(补充)通过对定理的证明,让学生确信定理的正确性;通过拼图,发散学生的思维,锻炼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这个古老的精彩的证法,出自我国古代无名数学家之手。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怀。 例2使学生明确,图形经过割补拼接后,只要没有重叠,没有空隙,面积不会改变。进一步让学生确信勾股定理的正确性。 四、课堂引入 目前世界上许多科学家正在试图寻找其他星球的“人”,为此向宇宙发出了许多信号,如地球上人类的语言、音乐、各种图形等。我国数学家华罗庚曾建议,发射一种反映勾股定理的图形,如果宇宙人是“文明人”,那么他们一定会识别这种语言的。这个事实可以说明勾股定理的重大意义。尤其是在两千年前,是非常了不起的成就。 让学生画一个直角边为3cm和4cm的直角△ABC,用刻度尺量出AB的长。 以上这个事实是我国古代3000多年前有一个叫商高的人发现的,他说:“把一根直尺折成直角,两段连结得一直角三角形,勾广三,股修四,弦隅五。”这句话意思是说一个直角三角形较短直角边(勾)的长是3,长的直角边(股)的长是4,那么斜边(弦)的长是5。 再画一个两直角边为5和12的直角△ABC,用刻度尺量AB的长。 你是否发现32+42与52的关系,52+122和132的关系,即32+42=52,52+122=132,那么就有勾2+股2=弦2。 对于任意的直角三角形也有这个性质吗? 例1(补充)已知:在△ABC中,∠C=90°,∠A、∠B、 ∠C的对边为a、b、c。 求证:a2+b2=c2。 分析:⑴让学生准备多个三角形模型,最好是有颜色的吹塑纸,

新人教版八年物理教材分析

新人教版八年物理教材分析 在基础教育改革的号召下,人民出版社出版了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教科书《物理》。八年级物理分为上下两册,在初中阶段已经推行了将近一年的时间,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但也引发了一些争议。结合实际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对新版的八年级物理教材进行如下分析。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教科书的优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在教材的编排上学科逻辑更加合理 本书的最大特点是对教学内容的安排做了较大的改动。由常见的简单易学的运动、声、热、光等物理现象到力学的基本概念和规律,然后学习抽象概括程度较高的电学和能的基本知识,符合由浅人深、先易后难的认知规律。 如:将“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放在第一节,为以后学到温度计、天平、弹簧测力计等测量仪器的使用打下了相应的基础。机械运动的概念及其研究方法也是后续学习的基础,如先学习“速度”的内容,为后面“声速”“光速”的学习做好铺垫。而光学中的“凸透镜成像规律”是八年级物理上册教学中的难点,新教材将“物态变化”安排在光学前,以延后难点的学习。 将“重力”“弹力”内容提到了“二力平衡”之前,以便学习二力平衡内容时所提及的例子都是学生已经学过的具体内容。在新教材中有“测量摩擦力”的实验,直接放在“二力平衡”后一节,既方便学生理解和计算摩擦力,又巩固二力平衡。 将“功和机械能”放在“简单机械”之前,可以为学生计算使用滑轮、斜面的有用功、总功及机械效率打下基础。 另一方面,现行教材的“章”小,包括的知识点少,两周左右换学一章新内容,初学者既有新鲜感,又容易把握各知识点的关系,形成结构,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增强学习信心。 2.适当删减内容,减轻学生负担 根据课标要求删去“颜料的混合”的内容。将“我们怎样听到声音”的内容删去,因为在生物教材中重点讲解,物理新教材里将该节与其他内容整合后放入“科学世界”中。原教材有一节“看不见的光”,新教材将其删去,部分内容放在“光的色散”一节中。

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上册-勾股定理 教材分析 第1课时

初中-数学-打印版 勾股定理教材分析第1课时 勾股定理把几何图形中直角三角形的形的特征转化成数量关系,为几何图形与数量关系之间搭建桥梁发挥了重要作用.由于直角图形的普遍性,勾股定理在实际应用中及其重要. 教科书安排了对勾股定理的观察、计算、猜想及证明过程,首先简略讲述了毕达哥拉斯从观察地面图案的面积关系发现勾股定理的传说,并让学生也去观察同样的图案,通过研究等腰直角三角形这种特殊直角三角形的面积关系,发现它的三边之间的数量关系,在进一步的探究中,又让学生对一般直角三角形进行计算,计算以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为边长的小正方形的面积和等于以斜边为边长的正方形的面积,进而得到这些直角三角形中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然后,对更一般的结论提出了猜想.并用赵爽证法加以证明,这是一个典型的从特殊到一般的思想方法,这样安排有利于学生认识结论研究的探究过程(观察、想象、计算、猜想、证明),激发学生对结论的探索兴趣和热情,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严密审慎的思考习惯. 历史上对勾股定理的证明的研究很多,得到了很多证明方法.教科书正文中介绍了3世纪三国时期中国数学家赵爽的证明方法.这是一种面积证法,依据是图形在经过适当切割后再另拼接成另个新图形,切割拼接前后图形的各部分的面积之和不变,即利用面积不变的关系和 对图形面积的不同算法得到等量关系.在教科书中,主要是将边长分别为、的两个正方形切割成四个直角三角形和一个小正方形,其中,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分别为、,面积都等于;小正方形的边长为,面积为.这样,由于 从而证明了勾股定理.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勾股定理的探究和证明. 初中-数学-打印版

《勾股定理教材分析》

《勾股定理》教材分析 一、课标要求: 1、体验勾股定理的探索过程,会运用勾股定理解决简单问题; 2、会运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判定直角三角形; 3、通过具体的例子,了解定理的含义,了解逆命题、逆定理的概念,知道原命题成立其逆命题不一定成立。 二、中考要求: 1、已知直角三角形的两边长,会求第三边长。 2、会用勾股定理解决简单问题;会用勾股定理逆定理判定三角形是否为直角三角形。 3、了解定义、命题、定理含义;了解逆命题的概念,会识别两个互逆命题,并知道原命题成立,逆命题不一定成立。 三、 本章结构图: 互逆定理 四、 本章的地位和作用 五、本章课时安排: 本章教学时间约需要7课时,具体安排如下: 18.1 勾股定理 3课时 18.2 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2课时 18.3 小结 2课时

六、本章重要的数学思想和方法 1. 在定理、逆定理探究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由特殊到一般的思想 2.数形结合思想:面积法证明数学问题及由数到形、由形到数 3、整体的方法. 4.分类讨论思想 5.方程思想贯穿始终 6.转化思想:化斜为直,化空间为平面,化曲为直 七、教学内容设计 八、数学思想的贯穿 2、数形结合思想 例1、我国古代数学家赵爽的“勾股圆方图”是由四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与中间的一个小正方形拼成一个大正方形。如果大正方形的面积是13,小正方形的面积是1,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分别为a,b. 那么( a+b)2的值为_____ 例2 如图,高速公路的同侧有A、B两个村庄,他们到高速公路所在直线MN的距离分别为AA1=2km,BB1=4km,A1B1=8km。现要在高速公路上

初中物理_物态变化(复习课)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物态变化》复习课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通过自主复习温度和温度计的知识,熟练掌握温度计的使用规则并能准确读数。 2.回顾六种物态变化的重点知识,并能利用相关知识解释生产生活中的现象。同时养成节水、节粮的好习惯。 3.通过对熔化、沸腾实验的回顾,进一步理解物态变化规律。 4.通过图像专项训练,提高利用图像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习重点】 1.熟练掌握温度计的使用方法并准确读数。 2.通过复习能灵活运用物态变化知识解释现象。 3.理解巩固熔化、沸腾实验过程及规律并能识别和分析图像信息。 【学习难点】 利用图像信息解决问题 【评价设计】 1.通过问题1、2检测目标1的达成; 2.通过问题3、4、5、6、7、8、9、10、11、和12检测目标2的达成; 3.通过问题13、14、15、16检测目标3的达成。 4.通过问题17、18 检测目标4的达成。 【学习过程】 复习课引入:我们刚学完了《物态变化》,这一章内容难度并不大,但是知识点比较多、比较的琐碎,今天老师和大家一起把这些零散的知识像穿珍珠一样把它们串成一条完美的项链好不好?阅读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设计意图】:让学生清楚本节课的学习任务,用“珍珠”和“项链”分别代表零散的知识点和完整的知识体系的重要性,了解本节复习课的重要意义,激发学生学习斗志。

板块一:温度 (一)基础知识梳理 借助导学案的导读提纲,自主复习有关温度的基础知识,并在小组内交流、质疑、答疑。 教师以提问、追问的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评价。 问题1、使用温度计时你是如何快速准确的分辨出示数是“零上”还是“零下”?横放的温度计你又是怎样辨别的呢? 【设计意图】:通过提问、追问的评价方式,让个别学生把温度计读数技巧教给给全班同学。 问题2、利用复习的温度基础知识,你能轻松过关吗? 学生自主完成“轻松过关(一)”中的两个问题。 (二)轻松过关(一) 1. 下列温度最接近23℃的是() A.健康成年人的体温 B. 我国江南地区冬季最低气温 C.冰水混合物的温度 D. 让人感觉温暖舒适的室温 2.在图中,温度计的读数为:_________ 设计意图:通过设计两道重点习题及时评价学生对第一板块知识的掌握情况。 板块二:物态变化 (一)基础知识梳理 问题3、构建物态变化网络图——本单元的物态变化共有几种,它们都是围绕物质的三态发生的?请按照箭头的方向标注物态变化的名称和吸热放热情况? 学生活动:通过完成网络图,复习六种物态变化及吸放热特点。 【设计意图】通过完成网络图,及时查漏补缺,复习六种物态变化知识。 (二)思考与辨析 引导学生挖掘网络图深处的知识点,以小组的形式讨论3个思考与辨析问题及追问问题。

勾股定理数学活动

第十七章《勾股定理》数学活动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本节课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数学》八年级下册第十七章《勾股定理》中的数学活动,即通过“赵爽弦图”来进一步对勾股定理的证明。教学时数为1课时。勾股定理是直角三角形的重要性质,它把三角形有一个直角的“形”的特点,转化为三边之间的“数”的关系,它是数形结合的典范。是初中数学教学内容重点之一。勾股定理可以解决许多直角三角形中的计算问题,是直角三角形特有的性质,在数学的发展和现实世界中有着广泛的作用.此外,历史上勾股定理的发现反映了人类杰出的智慧,其中蕴涵着丰富的科学与人文价值. 【学情分析】学生在以前学习和掌握了一般三角形的基本性质,现在将进一步学习一种特殊三角形-直角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勾股定理”。以与勾股定理有关的历史知识为背景展开对直角三角形三边关系的讨论,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1、理解并掌握勾股定理的内容及其证明方法,能运用勾股定理 解决实际问题。 2、了解勾股定理的文化背景,体验勾股定理探索过程。 数学思考:在勾股定理的探索过程中,发展合情推理能力,体会数形结合思想。 问题解决:1、通过拼图活动,体验数学思维的严谨性,发展形象思维。 2、在探究活动中,学会与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 和探究过程。 情感态度:1、通过对勾股定理历史的了解,增强学生爱国情操,激发学生 学习兴趣。 2、在探究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和积极探索精神【教学重点】1、掌握勾股定理的内容。2、理解勾股定理的证明 3、运用勾股定理解决具体问题。

【教学难点、关键】利用“拼图”、“数形结合”的方法验证勾股定理. 【教学方法】观察法、小组讨论法、引导练习法、启发式教学及探究式教学法。【教学手段】三角尺、拼图、多媒体投影、课件 【教学过程设计】 学习目标: 1.通过拼图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发展形象思维.在证明勾股定理过程中体会“出入相补”的思想,发展逻辑思维; 2.了解勾股定理历史,感受数学文化. 教师活动 出示教学目标,板书课题:数学活动 学生活动 默读目标,明确任务1分钟 设计意图 利用多媒体,展示学习目标,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坚守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的理念 自学指导: 1. 请同学们认真看课本36页活动1、活动2探究的内容,并用4张全等的直角三角形纸片,拼出了一些与教科书上不同的图案,用自己拼出的图案证明了勾股定理 2. 由此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8分钟后看谁做得又快又好,现在自学比赛开始。教师活动 教师巡视指导自学 学生活动 学生拿出自己准备好的4张全等的直角三角形纸片,把自己的拼图方案展示在桌面上 设计意图

物理教师的教学计划

物理教师的教学计划 物理教师的教学计划 初二物理第一学期主要任务有五单元的内容,分别介绍声音、光、物态变化、电路四个方面的内容。教材改革以后,目标重在培养学生对物理的兴趣,启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物理与社会怎息息相关,要使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除了知识的传授,还要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本学期初二物理的教学力争平均分、优良率、及格率和各项排名都有所提高。 新教材主要是要求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运用,尤其要求学生将知识与社会相联系,因为新教材增添了一个重要的知识点,就是“科学、技术、社会”,目的就是要学生动手动脑学物理,理解物理并应用物理。而新教材不设习题,也说明了新教材对培养学生的新的要求。学生只需理解了所学的物理知识,然后与身边的现象相联系,学会理解和分析身边一些常见的现象。教学过程中关键是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初二(x)班的学生上课纪律良好,但学生的理解能力不够强,学生在课堂上表现不够活跃,回答问题不够积极。

初二(x)班的学生上课纪律好,且学生比较活跃,对新教材比较能适应,但也欠缺学习的主动性。 总的来讲,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的主动性都有待加强,需要对学生进行思想工作。 (一)做好教育常规工作。 1、认真钻研教材、教参,认真备课,上好第一堂课,认真批改作业,鼓励学生提问,耐心给学生讲解。认真做好备课、上课、课后总结的工作。 2、积极参加教研活动,吸取物理科有经验教师的教法,多向他们提出问题,尝试找到更好更适应学生的教学方法。 3、加强阅读,多些了解新闻、新科技,在教学过程当中与学生分享,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4、优化课堂教学,严抓纪律,积极开展物理实验,也多些实验演示,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令学生勇于讨论,多思考,多观察,多动手。

初中数学八年级上册《勾股定理》教材分析

北师大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上册《勾股定理》教材分析 本章主要研究勾股定理与其逆定理,包括它们的发现、证明和应用。首先让学生通过观察得出直角三角形两条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的结论并加以证明,从而得到勾股定理,然后运用勾股定理解决问题。在此基础上,引入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并结合此项内容介绍逆命题、逆定理的概念。 全章分为两节: 18。1勾股定理。本节教科书从毕达哥拉斯观察地面发现勾股定理的传说谈起,让学生通过观察计算一些以直角三角形两条直角边为边长的小正方形的面积与以斜边为边长的正方形的面积的关系,发现两直角边为边长的小正方形的面积的和,等于以斜边为边长的正方形的面积,从而发现勾股定理,这时教科书以命题1的形式呈现了勾股定理。关于勾股定理的证明方法有很多,教科书正文中介绍了我国古人赵爽的证法。通过推理证实命题1的正确性后,教科书顺势指出什么是定理,并明确命题1就是勾股定理。之后,通过三个探究栏目,研究了勾股定理在解决实际问题和解决数学问题(画出长度是无理数的线段等)中的应用,使学生对勾股定理的作用有一定的认识。 18。2勾股定理的逆定理。本节研究勾股定理的逆定理,教科书从古埃及人画直角的方法说起,给出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三边满足a2+b2=c2,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的结论,然后让学生画出一些两边的平方和等于第三边的平方的三角形,探索这些三角形的形状,可以发现画出的三角形都是直角三角形,从而猜想如果三角形的三边满足这种关系,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这样就探索得出了勾股定理的逆定理。此时这个逆定理是以命题2的方式给出的,教科书通过对照命题1和命题2的题设、结论,给出了原命题和逆命题的概念。命题2是否正确,需要证明,教科书利用全等三角形证明了命题2,得到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给出了判定一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的方法,这在数学和实际中有着广泛应用,教科书通过两个例题,让学生学会运用这种方法解决问题。 课标对本章的要求(本章学习目标):

初中物理物态变化练习题

复习练习题(物态变化)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措施中,为了加快蒸发的是 A.酒精灯不用时盖上灯帽 B.将湿衣服展开后晾在向阳、通风处 C.用保鲜袋装蔬菜放入冰箱 D.春季植树时剪除大量枝叶 2.下列对各种气象形成原因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雾是地面的冰块升华而形成的 B. 石头上的霜是水滴放热凝固而形成的 C. 荷叶上的露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放热液化而形成的# D. 雪是雨水汽化而形成的 3.]夏天的早晨花草上常有小露珠,露珠形成对应的物态变化是 A.熔化 B.汽化 C.液化 D.升华 4.在北方的冬季,下列几种常见的物态变化现象中,属于凝华现象的是 A.室外冻冰的衣服会变干 B.房间窗户玻璃的内表面出现冰花 C.正在跑步的人,口中呼出“白气” D.河面上结了一层厚厚的冰 5.夏天,从冰箱里取出瓶装矿泉水时,常会发现瓶的外壁“出汗”,这是因为 ( ) A.水会从瓶内慢慢渗出 B.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 C.瓶外壁的水不断汽化 D.瓶周围的空气不断凝华 11.[2006舟山]小明在研究物质的熔化与凝固现象时.进行了一系列实脸。如图表示的是() A.晶体的熔化过程 B.非晶体的熔化过程 C.晶体的凝固过程 D.非晶体的凝固过程 13.[2006福州]室内温度为200C,此时用浸有少量酒精的棉花裹在温度计的玻璃泡上,随着酒精的迅速蒸发,图5中哪幅图正确反映了温度计读数随时间的变化() 18.[2006黄冈]我国古代有许多艺术性、科学性较高的饮器。有一种杯叫“常满杯”,杯中有用上等白玉做成的圆锥体,放在空气中,不断有水滴产生,使其常满。关于此杯,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杯中的水是水蒸气在白玉上液化形成的 B.杯中的水是空气在白玉上液化形成的 C.白玉是一种比热较小的物质,相同条件下温度变化显著

第十七章《勾股定理》教材分析及教学建议

第十七章《勾股定理》教材分析及教学建议 本章主要内容是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首先让学生通过观察得出直角三角形两条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的结论并加以证明,从而得到勾股定理,然后运用勾股定理解决问题。在此基础上,引入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并结合此项内容介绍逆命题、逆定理的概念。 本章教学时间约需8课时,具体安排如下: 18.1 勾股定理 4 课时 18.2 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3课时 数学活动 小结 1课时一、教科书内容和课程学习目标 本章知识结构框图: 直角三角形是一种特殊的三角形,它有许多重要的性质,如两个锐角互余,30°的角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本章所研究的勾股定理,也是直角三角形的性质,而且是一条非常重要的性质。

勾股定理是几何中几个最重要的定理之一,它揭示了一个直角三角形三条边之间的数量关系,它可以解决许多直角三角形中的计算问题,是解直角三角形的主要依据之一,在生产生活实际中用途很大。它不仅在数学中,而且在其他自然科学中也被广泛地应用。 目前世界上许多科学家正在试图寻找其他星球的“人”,为此向宇宙发出了许多信号,如地球上人类的语言、音乐、各种图形等。据说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曾建议,发射一种反映勾股定理的图形,如果宇宙人是“文明人”,那么他们一定会识别这种“语言”的。这个事实可以说明勾股定理的重大意义,发现勾股定理,尤其在2000多年前,是非常了不起的成就。 在第一节中,教科书让学生通过观察计算一些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为边长的小正方形的面积与以斜边为边长的正方形的面积的关系,发现两直角边为边长的小正方形的面积的和,等于以斜边为边长的正方形的面积,从而发现勾股定理。 勾股定理的证明方法很多,教科书正文中介绍的是一种面积证法。其中的依据是图形经过割补拼接后,只要没有重叠,没有空隙,面积不会改变。在教科书中,图-3(1)中的图形经过割补拼接后得到图-3(3)中的图形。由此就证明了勾股定理。通过推理证实命题1的正确性后,教科书顺势指出什么是定理。 由勾股定理可知,已知两条直角边的长a,b,就可以求出斜边c的长。由勾股定理可得或,由此可知,已知斜边与一条直角边的长,就可以求出另一条直角边的长。也就是说,在直角三角形中,已知两条边的长,就可以求出第三条边的长。教科书相应安排了三个探究栏目,让学生运用勾股定理解决问题。 在第二节中,教科书让学生画出一些两边的平方和等于第三边的平方的三角形,可以发现画出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从而猜想如果三角形的三边满足两边的平方和等于第三边的平方,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这个猜想可以利用全等三角形证明,得到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给出了判定一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的方法。教科书安排了两个例题,让学生学会运用这种方法。这种方法与前面学过的一些判定方法不同,它通过代数运算“算”出来。实际上利用计算证明几何问题学生已经见过,计算在几何里也是很重要的。从

初四物理下学期教学计划

2019--2020初四下学期物理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1、因为疫情特殊时期,本学期计划开展一个月的网课。网课期间,重点辅导好学生,听好网课,指导学生重点难点,答疑解难,布置好课后作业,做好新课学习。 2、复习过程中,以《新课标标准》为指针,立足教材,结合学生实际,研究复习方法,面向全体学生,全面系统地提高学生的物理技能和综合素养。初中物理总复习是整个初中物理教学过程的重要一环,其目的是帮助学生对已学过的零碎的物理知识进行归类、整理、加工,使之规律化、系统化,对知识点、考点、热点进行分析、总结,加强知识间的整合,从而使学生掌握的知识更为扎实,更为系统,更具有实际应用的本领,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在教学过程中穿插绿色教学、环保的意识。从能量的利用对环境的影响等方面对学生进行知识性的渗透。 二、学生情况分析: 学生对中考的认识不够深,还没有形成紧张的学习气氛,没有认识到时间的紧迫性。第一:要提高学生思想认识,使学习形成一种氛围。第二:很多学生的基础知识很薄弱,特别是九年级电学阶段的内容掌握较差,所以打好基础显得尤为重要。第三:学生对知识的应用上也存在很大问题,不能熟练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知识与实践脱节比

较严重。第四:学生的两极分化比较严重,发展很不均衡。第五:环保意识比较薄弱。 三、复习思路: 结合教学内容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复习过程分为三轮进行:第一轮单元复习,时间从3月中旬到5月初,紧紧围绕课本,抓好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第二轮是专题归纳与训练,从六个方面对所有知识常见的考试形式进行进一步的归纳和训练。时间从5月初到5月中旬。第三轮是综合模拟训练,利用中考题型进行演练,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适应中考题型和中考氛围。第四轮最后冲刺,即查漏补缺。 四、教学内容及时间安排: 1、第一轮复习——单元复习。由于时间就非常紧张,因此不可能按照课本一节一节的进行复习,只能按单元进行综合复习。复习时,根据新课程标准要求,引导学生牢牢紧扣每单元的重点和难点,以课堂为主阵地,突出重点精讲,难点也在课堂上逐步消化。同时选择典型例题进行针对性的训练。第一周物体的运动、声现象第二周光现象、透镜及其应用第三周质量和密度、运动和力第四周压强与浮力第五周功和能、简单机械第六周物态变化及内能(渗透内能对环境的影响,及其如何保护环境)。第七周欧姆定律、电功率第八周磁现象、电与磁、信息传递和能源与可持续发展 2、第二轮复习——专题归纳与训练:此阶段的重点

初中数学_第十七章勾股定理复习(1)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教学设计 学生课前复习勾股定理17.1的内容,做过课本上基础题目之后,又上了这一节复习课,是拓展延伸课,不只是会利用勾股定理求直角 三角形三边。重点是应用勾股定理解决实际问题,所以我设计的题目 大都是贴近生活的实例,如测旗杆的高度,求秋千的长。让学生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激发学生的学习数学的兴趣。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为五部分:复习导入-典例分析-综合运用-归纳提 升-达标检测。 一、复习导入: 学生在课前复习的情况下,教师为强化基础知识,提问勾股定理 的内容是什么?学生很快答出,老师接着提问若∠A=90°?若∠ B=90°? 学生很快答出:若∠A=90°,那么2 2a 2 +;若∠B=90°,那 b= c 么2 2 2b a= +。这样设计的意图是,提醒学生不要形成一种思维定势, c 认为勾股定理就是2 2c 2 +,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由此归纳得出 b a= 要想应用勾股定理,前提条件是什么?引导学生注意:首先是Rt△, 其次是哪一个角是直角?勾股定理是初中数学的一个很重要的定理,它在现实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今天我们进一步复习勾股定理。由 此导入第二部分-典例分析(一)及针对练习(一)。 典例一:(一次运用勾股定理) (1)、在Rt△ABC中∴∠C=90°.,a=5,b=12,则c= ______ (2)在Rt△ABC中∴∠C=90°. ∠A=30°,c=10. 则a= __b=

针对练习: (1)如图,已知一根长8m的竹竿在离地3m处断裂,竹竿顶部抵着地面,此时顶部距底部有 (2)在Rt△ABC中∴∠C=90 °. ∠A=45 °,c=10. 则a= ______;b= 。 归纳: 学生齐读学习目标,设计意图是让学生明白今天这一节课的目的是干什么?,达到什么程度? 设计的题目是针对性特强,分两类:一般直角三角形和特殊直角三角形。特殊直角三角形,特殊在什么地方?提醒学生得出:特殊在角上。多少度?生回答30°、45°、60°。遇到30°的直角三角形怎么办?45°的呢?通过回答,回忆原来学过的知识,达到温故而知新的目的。 二、典例分析—综合运用—归纳提升 我设计了典例分析(一)、(二)、(三)及针对练习(一)、(二)、(三),通过每一个典例,想归纳得出数学方法、规律、渗透数学思想。 学生做典例(一)及针对练习(一),要求先看幻灯片上的学法指导(一),强调自学五明确:自学的内容、时间、方法、纪律、检查方式,这样设计的目的是为培养学生良好的自学习惯,避免盲目性。学生做完后组内交流,老师强调交流中应该干什么?不要只满足于得

河北版四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计划

2010-2011学年度第二学期 四年级科学教学计划 Xx小学 xxx 一、学期教学目标 总体目标: 本学期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本册书中所学的知识,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给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维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目标: 1、引导学生懂得如何科学观测和描述天气变化。 2、学习物质的状态及变化,探究水的三态变化,包括蒸发及雨的形成,从中初步体验自然现象的变化规律。 3、让学生学会区分生物与非生物,说出生物和非生物的主要区别,从而找出生命的主要特征。 4、引导学生学习物质的变化,包括一些可逆的和不可逆变化过程 5、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农业与技术的关系。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实物进行教学,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归纳能力。 2、学会一些基本的实验操作。例如:化冰实验,蒸发、沸腾、凝结等的实验等。 3、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本册知识的学习,让学生受到热爱祖国、热爱大自然的教育;分析天气变化对人类生活的影响以及人类生活对天气变化的影响,受到爱护花草树木、爱护小动物、保护环境等思想品德教育;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勇于实践和创新的精神,增强保护环境的意识和社会责任感,陶冶爱美的情操。 二、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本学期我担任四年级的科学课,本年级共有学生41人。 其中男生27人,女生14人,他们大多数年龄在11--12岁之间,他们身心健康,活泼可爱,接受知识的能力强,。由于科学接近生活,大多数同学对科学很感兴趣,他们的学习积极性高。因此,在教学中,结合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抓住学生新奇、爱动的特点,创设多种观察实验的情景,多给学生实验的机会,使他们在学习中感受到生活的甜美,在实验中发展智力和提高观察思维能力。 班内的优秀学生上课能认真听讲,作业能及时完成,能大胆积极的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这些同学学习方法得当,模仿能力强,思维敏捷,反应迅速,表演能力强,成绩突出。 中程生同学好动,欠细心,但能认真刻苦学习,成绩良好。 后进生:有部分同学大脑比较灵活,但缺乏吃苦精神,他们有好玩的思想,上课不认真听讲,学习不刻苦,学习成绩较差。如:刘倩倩等。 针对以上情况,在本学期的教学中,要注重学习兴趣的培养,注意因材施教,搞好优生优培和困难生的辅导和转化工作,形成比、学、赶、帮、超的浓厚的学习氛围,大面提高教学成绩和教育教学质量。 三、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共有25课,分为六个单元。 第一单元,“天气”单元是本册书的起始单元。本单元以学生熟悉的天气现象为研究对象,通过感受和描述天气变化,设计制作观测天气的仪器,实地观测天气,获得观测天气的有关数据,并模拟天气预报发布天气信息,收集资料、分析天气变化对人类生活的影响以及人类生活对天气变化的影响等活动,引导

初中数学八年级上册《勾股定理》教材分析

北师大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上册《勾股定理》教材分析本章主要研究勾股定理与其逆定理,包括它们的发现、证明和应用。首先让学生通过观察得出直角三角形两条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的结论并加以证明,从而得到勾股定理,然后运用勾股定理解决问题。在此基础上,引入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并结合此项内容介绍逆命题、逆定理的概念。 全章分为两节: 18。1勾股定理。本节教科书从毕达哥拉斯观察地面发现勾股定理的传说谈起,让学生通过观察计算一些以直角三角形两条直角边为边长的小正方形的面积与以斜边为边长的正方形的面积的关系,发现两直角边为边长的小正方形的面积的和,等于以斜边为边长的正方形的面积,从而发现勾股定理,这时教科书以命题1的形式呈现了勾股定理。关于勾股定理的证明方法有很多,教科书正文中介绍了我国古人赵爽的证法。通过推理证实命题1的正确性后,教科书顺势指出什么是定理,并明确命题1就是勾股定理。之后,通过三个探究栏目,研究了勾股定理在解决实际问题和解决数学问题(画出长度是无理数的线段等)中的应用,使学生对勾股定理的作用有一定的认识。 18。2勾股定理的逆定理。本节研究勾股定理的逆定理,教科书从古埃及人画直角的方法说起,给出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三边满足a2+b2=c2,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的结论,然后让学生画出一些两边的平方和等于第三边的平方的三角形,探索这些三角形的形状,可以发现画出的三角形都是直角三角形,从而猜想如果三角形的

三边满足这种关系,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这样就探索得出了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此时这个逆定理是以命题2的方式给出的,教科书通过对照命题1和命题2的题设、结论,给出了原命题和逆命题的概念。命题2是否正确,需要证明,教科书利用全等三角形证明了命题2,得到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给出了判定一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的方法,这在数学和实际中有着广泛应用,教科书通过两个例题,让学生学会运用这种方法解决问题。 课标对本章的要求(本章学习目标): 1、体验勾股定理的探索过程,会运用勾股定理解决简单问题; 2、会运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判定直角三角形; 3、通过具体的例子,了解定理的含义,了解逆命题、逆定理的概念,知道原命题成立其逆命题不一定成立。 直角三角形是一种特殊的三角形,它有许多重要的性质,如两个锐角互余,30°的角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本章所研究的勾股定理,也是直角三角形的性质,而且是一条非常重要的性质,它是几何中几个最重要的定理之一,揭示了一个直角三角形三条边之间的数量关系,它可以解决许多直角三角形中的计算问题,是解直角三角形的主要依据之一,在生产生活实际中用途很大。它不仅在数学中,而且在其他自然科学中也被广泛地应用。 课时分配:本章教学时间约需8课时,具体安排如下(仅供参考):

初中物理_物态变化与温度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物态变化与温度》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冰、水、水蒸气是水的三种状态; 2.知道物态变化是物质由一种形态转化为另一种形态的过程; 3.通过对物态变化的认识,了解自然界的雨、雪、雾、霜等自然现象; 4.理解温度的概念; 5.会用温度计测量温度。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视频和实验认识水的三态及物态变化与温度有关; 2.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温度计的原理及结构; 3.通过分组实验活动,使学生掌握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教学活动,了解水的三种状态及其相互转化,欣赏大自然中水的物态变化的鬼斧神工。 2.通过亲身经历温度计的制作过程,了解连续缺点替代法在古代发明创造中的应用,体会古人的聪明智 慧,激发同学们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 1.认识水的物态变化; 2.温度的概念及温度计的制造原理; 2.正确使用温度计测量温度并能读出各种温度计的示数。 【教学难点】 1.温度计原理:液体的热胀冷缩; 2.温度计的正确使用。 【基本思路及教学流程】 本课以教科版教材为依据,制定教学流程如下:通过ppt图片认识自然界中水的三态引入新课→观察制造云和雨的实验→亲身体验物体的冷热引入温度概念→通过自制温度计了解温度计的原理→练习温度计读数→亲身体验温度计的改进过程了解温度计的结构→练习使用温度计。 【教学过程设计】 (一)引入新课 情景设置:在杯子里装上水。 提出问题:(1)它是什么状态? (2)寒冷的冬天晚上把它放到室外,会怎样? (3)夏天,把它倒在脸盆里放在太阳底下,由会怎样? 学生思考、讨论并回答。 (二)新课教学 1.认识水的物态变化 (1)播放自然界中水的各种存在形式,让学生思考、讨论分别是水的哪种状态。 总结:水蒸气是看不见的!雾和“白气”不是水蒸气,是液态小水滴。 (2)演示:“制造云和雨”实验。 学生:仔细观察在加热过程中烧杯中的现象和小盘底部出现的现象。 教师介绍云的组成:云是由小液滴和小冰晶组成的,其形状千姿百态。 (3)物态变化。

初二物理组教学计划.doc

初二物理组教学计划 制定好教学计划是很重要的。以下是由我收集整理的,欢迎阅读! (一): 一、教材分析及课程标准 第一章声现象 1.通过实验探究,初步认识声产生和传播的条件。 2.了解乐音的特性。 3.了解现代技术中与声音有关的应用。 4.知道防治噪声的途径。 第二章光现象 1.通过实验,探究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传播的特点。 2.探究并了解光的反射和折射的规律。 3.通过实验,探究平面镜成像与物的关系。 4.认识凹面镜的会聚作用和凸面镜的发散作用。 5.通过观察和实验,知道白光是色光组成的,比较色光混合与颜料混合的不同现象。 第三章透镜及其应用 1.通过实验,认识凸透镜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的发散作用。 2.探究并知道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3.了解凸透镜成像的应用。 第四章物态变化

1.能区别固、液和气三种物态。能描述这三种物态的基本特征 2.能说出生活中常见的温度植。了解液体温度计的工作原理。会测量温度。尝试对环境温度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 3.探究物态变化过程。尝试将生活和自然界中的一些现象与物质的熔点和沸点联系起来。 4.能用水的三态变化解释自然界中的一些水循环现象,有节约用水的意识。 第五章电流和电路 1.从能量的角度认识电源和用电器的作用。 2.会读、会画简单的电路图;了解串、并联电路的特点;能连接简单的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能说出生活、生产中采用简单串联或并联电路的实例。 3.知道电流,会使用电流表,知道串、并联电路中电流的规律。 4. 了解家庭电路和安全用电知识,有安全用电的意识。 二、本学期教学的主要目标 [知识与技能] 能理解和掌握本学期各章知识,并能用所学知识解释有关的物理现象,解决相关的简单问题 [过程与方法] 重视物理实验,让学生经历物理知识的探究过程,进一步领悟科学研究的方法,并是学生能运用所学的研究方法探究一些简单的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进对科学的感情,受到科学精神的陶冶,培养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