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世界古代史复习提纲

世界古代史复习提纲

世界古代史复习提纲
世界古代史复习提纲

一、名词解释。

1、象形文字:象形文字起源于公元前4000年代末,是由古埃及人创造的,它由表意符号、表音符号

和部首符号组成,其体系过于复杂,不易被一般人掌握和使用,便逐渐被人们遗忘,并最终成为一种死文字,知道1822年法国学者商波良重新释读成功,才为人们所知。

2、楔形文字:公元前3000多年前美索不达米亚的苏美尔人创造的文字,笔划像楔子,古巴比伦人、

亚述人、波斯人都用过,也叫钉头文字或箭头字。因笔画呈契状,颇像钉头或箭头,故称。它是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社会分化进一步加剧的产物,后来巴比伦人、亚述人、赫梯人、波斯人都曾使用过这种文字记录自己的语言,腓尼基文字也含有楔形文字的因素。

3、腓尼基字母:腓尼基字母在公元前1000年出现,有原始迦南字母演化而来,是腓尼基人用以书写

他们腓尼基语的字母,它共有22个字母,是线型符号,只有辅音而无元音,元音要由阅读者根据上下文的意思自己推测出来,现在的希伯来字母、阿拉伯字母、希腊字母、拉丁字母都可以追溯到腓尼基字母。

4、《汉莫拉比法典》:《汉莫拉比法典》是古巴比伦王国第六代国王汉莫拉比颁布的著名法典,法典有

前言、正文和结语三部分组成。前言主要宣扬王权神授,颂扬汉莫拉比的功绩。结语则表示汉莫拉比尊奉神意,保护黎民,意在宣称法典的“公平”与“正义”,正文共282条,内容包括诉讼程序、盗窃、军人分地、租佃、雇佣、商业、高利贷、婚姻、继承、伤害、债务、奴隶等方面,汉莫拉比法典制定了古代奴隶制社会第一部较完整的法典,也是世界历史上第一部完整保存下来的法典。

5、巴比伦之囚:巴比伦之囚指古犹太人被往巴比伦的事件,公元前597---前538年,犹太王国两度被

新巴比伦国王尼布甲尼撒二世征服,大批民众、工匠、祭司和王室成员被掳往巴比伦,公元前538年被波斯国王居鲁士灭巴比伦后,被囚的犹太人才准返回家园,这段历史对犹太教改革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6、卡迭什战役:新王国时期,赫梯在叙利亚与埃及进行的争霸战争。公元前14世纪上半叶,埃及的

埃赫那吞忙于国内改革,无暇顾及叙利亚的领地,赫梯乘机征服埃及在叙利亚的若干土地,也使一些埃及的领地离开埃及依附于赫梯,埃及第19王朝的法老们与赫梯进行了激烈斗争,尤其是拉美西斯二世统治时期,双方在叙利亚的卡迭什城下进行了激烈的会战,使争霸达到了顶峰,史称卡迭什战争。

7、犍陀罗艺术:犍陀罗艺术是由来自于欧洲东南部巴尔干东区的马其顿亚历山大帝(前356—前323)

东征中亚、南亚次大陆是所带来的文化与东方文化融合的结果。以希腊、罗马式装饰手法表现中亚和印度次大陆地区题材,它是佛教艺术的专有名词,由于贵霜帝国第三代君主迦腻色迦提倡佛教,并将希腊雕刻神像的手法用来雕刻佛像,于是犍陀罗艺术产生了,后来越过帕米尔高原流传到我国新疆地区,为我国的绘画、雕刻、建筑、工艺美术带来了希腊罗马风韵。

8、《荷马史诗》:古希腊史诗,相传为古希腊盲诗人荷马所著,它包括《伊里亚特》和《奥德塞》两

部,实际上市特洛伊战争以来数百年间文学的结晶。两诗题材都和特洛伊战争有关。艺术生,荷马史诗内容丰富,风格古朴自然,节奏感很强,对研究迈锡尼文明有极高的历史价值,2000多年来,西方人始终认为它是古代最伟大的史诗。

9、伯罗奔尼撒同盟:古代希腊以斯巴达为首的的伯罗奔尼撒半岛大部分城邦组成的军事同盟。在同盟

内部,斯巴达享有召集全体成员国会议的特权,并在战时任盟军统帅,结盟各邦内政独立,在公元前5世纪上半叶的希波战争中,同盟各邦曾与雅典联合抗击波斯入侵,公元前5世纪70年代以后,伯罗奔尼撒同盟和提洛同盟对抗,对整个希腊历史的发展产生了很大影响,同盟与公元前366年解散,斯巴达霸权亦告终止。

10、提洛同盟:希波战争期间,公元前478年以雅典为首的一些城邦结成的军事同盟,因盟址及

金库曾设在提洛岛,故名。也称第一次雅典海上同盟,同盟初期的宗旨是以集体力量解放遭受波斯奴役的希腊城邦和防御波斯的再次入侵,从公元前5世纪60年代起,雅典逐渐将提洛同盟变为它控制盒剥削盟国的工具,变成事实上的盟主,公元前404年,战败的雅典根据与斯巴达签订的和约,

被迫解散提洛同盟。

11、马拉松战役:马拉松战役是发生在希波战争期间的一次典型战役。公元前490年,波斯皇帝

大流士派其甥阿尔塔弗涅斯率大军直指雅典和曾出兵援助米利都的厄律特里亚,但遭到厄律特里亚的顽强反抗,终因叛徒告密厄律特里亚战败,之后波斯大军便来到马拉松,在马拉松平原上遭到雅典公民军队空前勇猛攻击。波斯士兵被打死的达6400人,希腊方面仅牺牲192人,这次马拉松大捷使希腊人破除了波斯不可战胜的迷信,增强了保卫国家的决心和信心。

12、温泉关战役:马拉松战役中波斯战败后重振旗鼓与公元前480年的春天卷土重来,在进军的

主要道口时温泉关,波斯陆军主力和希腊人进行了首次大战,此关地势险要,但波斯军队找人带路迂回绕行至温泉关后面,希腊守军腹背受敌,难以坚守,李奥尼达命令大部分守军撤离,他和全体斯巴达战士留下死守,请求留下的还有400底比斯人和700特斯皮亚人,竟日战斗他们全部牺牲,温泉关之战为希腊全军树立了榜样,鼓舞了整个民族的战斗意志,为萨拉米湾赢得了宝贵的时间。

13、萨拉米海战:萨拉米海战发生在温泉关战役之后。公元前480年秋,希腊和波斯的海军在萨

拉米湾展开决战,以雅典舰队为主的希腊海军充分利用地形,发挥自己灵活机动的特点重创波斯舰队,薛西斯无心恋战撤回亚洲,陆军也于479年普拉提亚战役被歼,希腊土地内获得了解放,并于公元前449年缔结和约,波斯承认小亚各希腊城邦的独立,并承担义务不再派军舰进入爱琴海。14、苏格拉底:苏格拉底是古典时期雅典著名的哲学家。他认为哲学的任务主要在于探讨与人生

幸福有关的道德伦理问题,提倡知德合一,认为美德基于知识,而两者之获皆赖于教育。喜欢强调人之求知首先要承认自己的无知。从基本思路上看,他属于唯心主义阵营,但其弃谬求新的哲学教育方法却包含一定的辩证法原理,他死守真理,性格倔强,被雅典公民法庭以渎神罪判处死刑。15、亚里士多德:亚里士多德(公元前384—前322年),属于逍遥学派,是柏拉图的学生,以学

识渊博著称。对柏拉图的唯心谬误论进行了批判,认为柏拉图的观念不合事理,观念或理念皆属于人的思维抽象,客观上并无理念世界的存在,但他的唯物论亦不彻底,陷入了二元论。比哲学观点更伟大的是其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许多领域的研究,据说他的一生著作达400甚至1000卷之多,现存亦47部。包括各个方面,长期被西方学术界奉为各学科经典之作。他对奴隶制是极力拥护的,认为奴隶是会说话的工具,完全是主人的私有财产,甚至说主奴的不平等亦真正的平等。

16、《十二铜表法》:《十二铜表法》是罗马最古老的成文法,它制定于公元前5世纪中叶,基本

上保持了习惯法的汇编,制定后刻于十二块铜表上并公布于广场上。它打破了贵族祭司对世俗法律和历法的垄断,对平民起到了一定的保护作用。

17、元首政治:元首政治是开国君主屋大维成为罗马最高统治者后,采用元首称号实行个人军事

独裁,建立的元首制统治形式。屋大维在公元前32年至公元前23年连任执政官,公元前29年屋大维从东方返回罗马,举行盛大的凯旋仪式,并获得“元首”称号。

18、阿维农之囚:1296年,法王腓力四世征收20%的所得税,罗马教皇立即宣布革除腓力四世教

籍,腓力四世则下令逮捕教会使节,烧毁教皇敕令,并派军队到意大利的罗马囚禁了教皇卜尼法八世,卜尼法八世死后,腓力四世操纵一个法国主教当教皇,并将教廷从罗马迁到法国南部小城阿维农,扣押教皇做人质达70年之久,历史上称为阿维农之囚。

19、凡尔登条约:凡尔登条约是加洛林王朝后期路易儿子罗退尔继位后,他的兄弟日耳曼路易和

秃头查理联合起来反对他,843年,三兄弟在凡尔登缔结条约,约定路易占莱茵河右岸地区和巴伐利亚的日耳曼,查理占法兰西,罗退尔居洛林地区,条约奠定了以后德意志、法兰西和意大利三个国家疆域的基础。

20、圣象破坏运动:8世纪初阿拉伯人入侵拜占庭并进攻小亚,小亚总督立奥击退进攻并胁迫皇帝

退位,自行称帝,称立奥三世,由此开始了伊苏里亚王朝的统治时期,自726年起,立奥三世在各军区贵族的支持下,掀起了长达一世纪之久的圣象破坏运动。这场运动名义是反对圣象崇拜,实际则是为了剥夺教会的土地财产,运动中大批教会地产被国家没收,拜占庭的封建关系得以扩展,封建化过程进一步加大。

21、汉萨同盟:德意志北部沿海城市为保护其贸易利益而结成的商业同盟。汉萨一词日耳曼原意

为集团,同盟形成于1356年,中心在吕贝克。从12世纪起,北德意志商人为了同英国、弗兰德进行贸易,曾组织“科隆汉萨”和“汉堡汉萨”。约12世纪中叶---13世纪中叶,德意志莱茵河流域的贸易活跃,对外贸易中心逐渐扩大到波罗的海地区。13世纪80年代,莱茵河地区各商人合作以维护共同利益,并与吕贝克及其他控制波罗的海贸易的北德城市结成同盟,确保贸易安全。

22、丕平献土:丕平在位期间,开始了法兰克王国自克洛维一世之后最大规模的征服运动,在这

一过程中,罗马教皇起了重要作用,他征服了伦巴第人,教皇还给他加冕,为了报答教皇,他把亚平宁中部以罗马为中心的土地献给了教皇,这就是著名的丕平献土。

23、教父哲学:西欧基督教哲学思想。4—5世纪时期,以奥古斯丁、安布罗斯和杰罗姆3位杰出

的神学家为代表的教父哲学形成,它改变了原始基督教在教义方面的混乱状态。在只有通过信仰才能认识到上帝的原则下,教父哲学用新的柏拉图主义哲学来论证基督教教义,从而把神学和哲学结合起来,使之更加理论化、系统化;以“三位一体”的神学观念来为教权至上论提供理论依据,11世纪后被经院哲学取代。

24、经院哲学:中世纪西欧基督教哲学思想的总称,因产生于教会学院(经院),故称。主张理性

服从信仰,哲学是“神学的婢女”。经院哲学以《圣经》、教父著作和古代哲学为依据来论证神学,用形式逻辑和繁琐推理方法演绎出空洞的结论。它轻视经验,反对实践,内部唯名论和唯实论之争反映了唯物论和唯心论的斗争。14世纪后趋于衰落。

二、简答题。

1、简述犹太教的基本教义。

(1)、创造主创造并主宰宇宙及一切受造之物;(2)、创造主为独一无二的真神;(3)、创造主无形无体无相;(4)、创造主是最先的,也是最后的;(5)、创造主为唯一应受敬拜之主,此外别无可敬之物;(6)、先知一切传述皆真实无妄;(7)、摩西是先知中最伟大的一位;(8)、律法为神向摩西所传,并无更改;(9)、律法不可易;(10)、创造主予遵守律法者奖赏,对践踏律法者惩罚;(10)、复国救主弥赛亚必将降临,应每日盼望,永不懈怠;(11)、人死后将复活。其中最重要的教义在于只有一位神,即无形并且永恒的上帝。

2、简述马略改革的内容及意义。

主要内容:

(1)、以募兵制代替征兵制。规定凡是自愿且符合条件的罗马公民包括无财产者都可以应募入伍。

解决了困扰罗马多年的因符合服役资格者不足而导致兵源匮乏问题。

(2)、延长服役年限,明确军饷报酬。这样做,使得士兵们在服役期间和退役后的衣食有了着落,确保了士兵们的忠诚,也同时将悬而未决的平民争取土地的斗争和服兵役结合在一起。

(3)改革军团组成,统一武器装备。新的军团由原先的4500人增至6000人,战斗队形则变得更加多样,作战的灵活性和指挥效能得到加强,同时还增加工兵和机械装备。而其他辅助角色,列如弓箭手、抛石手、骑兵等,都由罗马在各地的、不具有罗马公民权的同盟者提供,亦称为辅助部队。

意义:

马略的军事改革结束了罗马的公民兵制度,解决了因小农衰微的兵源枯竭问题,使大量的无产贫民加入军队,既巩固了罗马政权又稳定了罗马社会。但是马略的改革使原有的公民兵变成长期服役的职业军队,遂造成了军人权利膨胀,为军事独裁政治的产生创造了条件。

3、简述印度种姓制度的主要内容及特征。

内容:

印度种姓制度将人分为四个不同的等级:婆罗门、刹帝利、吠舍和首陀罗。婆罗门为第一种姓,主要管宗教祭祀,充任不同层次的祭祀,其中也有一些人参与政治,享有很大的政治权利。刹帝利为第二种姓,他们是掌握军事和政治大权的等级;吠舍是第三种姓,主要从事农业、牧业和商业,其中也有人富起来成为高利贷者,他们可以参加公社的宗教礼仪;最后一个等级为首陀罗,他们地位

最低,他们没有公社成员身份,不能参加宗教礼仪,失去了在政治、法律、宗教等方面的保护,他们从事各种低贱的职业,其中一些人因失去生产资料沦为雇工,更有甚者沦为奴隶。后来随着生产的发展,各种姓又派生出很多等级,除四大种姓外;即“不可触摸着”或“贱民”,他们的社会地位最低,最受歧视,绝大部分为农村贫雇农和城市清洁工、苦力等。

特征:(1)、各种姓之间界限森严,各种姓的政治、经济、法律和宗教地位极不平等;

(2)、职业世袭。各等级的职业都是固定不变的,世代相袭;

(3)、各种姓之间实行严格的内婚制,不同等级的人不能通婚,一个人的社会地位取决于其家庭出身。

(4)、具有排他性。

4、简述佛教的基本教义和阶级实质。

基本教义:

缘起、法印、四谛、八正道、十二因缘、因果业报、三界六道、三十七道品、涅盘,以及自成一体的密宗法义等。

1、所谓缘起论,即阐释宇宙万法皆由因缘所生起之相状及其原由等教理之论说。

2、即作为印证是否合乎佛法的标准。

3、“谛”意思为真理或实在。四谛,又作四圣谛。即:苦谛、集谛、灭谛、道谛。(苦谛是讲道的起点;集谛说明形成苦的原因,并认为形成苦的原因是有“欲爱”;灭谛说明佛教的目的就是要消灭苦,并认为消灭苦的关键在于消除欲望,从而达到绝对宁静的“涅槃”;道谛说明修道的主张和途径,包括“正见”、“正思维”、“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念”、“正定”等“八正道”)

4、即合乎正法的八种悟道成佛的途径,又称八正道。八正道中最根本的一道是正见,即坚定不移地信奉佛教的教义。

5、所谓十二因缘就是这十二个环节一环套一环,顺逆都互相缘生缘灭,故称十二因缘。

6、因果业报佛教认为,众生的行为能引生异时之因果,善之业因必有善之果报,恶之业因必有恶之果报,此称善因善果、恶因恶果,或称善因乐果、恶因苦果。

7、三界六道是佛教业报轮回说的主要内容。

8、三十七道品又作三十七菩提分,指为追求智慧、获得觉悟而进入涅盘境界的三十七种修行方法和途径。

9、涅盘,意译作灭、寂灭、灭度等,是佛教修行的最终目的和最高境界,一般指破除烦恼、无明后所证得的精神境界,这是一种不生不灭、超越生死、永恒安乐的境界。

10、密宗法义在佛教教义中,密宗的教义系统具有其显著的独特性。

阶级实质:佛教能让苦难的被统治者通过精神的放松来解脱苦难。一直作为一种精神鸦片、麻醉和奴役人民的思想,在阶级社会里,菩萨也是统治阶级的菩萨。统治阶级更需要用佛教从物质和精神上维系他们享乐的生活,缓和被统治者的反抗和斗争。

4、简述梭伦改革的历史背景、内容及意义。

历史背景:

(1)、土地兼并和债务奴役严重,以小农和小手工业者为主体的同氏族贵族、奴隶主的矛盾日益尖锐,平民要求废除债务奴隶制,重新分配土地;

(2)、新兴工商业奴隶主阶层的势力得到发展,他们要求改革政治制度,参加政权;

(3)、阶级斗争的激化-----基伦暴动和德拉古立法的影响;

(4)、梭伦个人。他饱学,同情平民,勇立战功,并在公元前594年当选为执政官。

内容:

(1)、颁布《减负令》,同时永远禁止放债时以债务的人身作为担保,因欠债而被卖到国外为奴的人被赎回了,地里的债碑被拔出了,并从此废除了债务奴隶制;

(2)、按财产多少把全体公民划分为四个不同的等级,不同等级的人有不同的权利和义务;(3)、设立四百人会议和陪审法庭;

(4)、鼓励工商业的发展。采取了奖励外邦手工业者移居雅典,提倡公民学习手工业技术,改革币制,限制农产品的出口,鼓励橄榄油出口等措施;

(5)、提高公民大会的权力,实行按死者遗嘱决定财产的继承的方法,等等。

意义:

(1)、改变了雅典奴隶制的发展方向,使雅典逐渐走上剥削一族奴隶为主的雅典型(开而斯型)奴隶制道路;

(2)、确立了雅典经济的发展方向,推动工商业的发展,使雅典走上了农工商并重的经济发展道路;(3)、扫荡了氏族制的残余,调整了自由民内部关系,恢复并稳定了独立的小农经济,提高了工商业奴隶主阶层的政治地位,奠定了雅典奴隶主民主政治的社会基础;

(4)、增强了国力;

(5)、主要局限在于打破氏族血缘关系方面的措施不多,致使血缘氏族部落的组织依然存在,由于氏族组血缘关系没有最终打破,使贵族在管理的选举等政治活动上仍处于操纵地位。

5、简述克里斯提尼改革的历史背景、内容及意义。

历史背景:

(1)、梭伦改革后雅典出现了许多政治派别,主要有平原派、海岸派和山地派,且梭伦改革对氏族制度并没有完全打破;

(2)公元前508年,克里斯提尼担任首轮执政官,以平民合作的态度进行改革。

内容:(1)、设立十个区域性部落取代传统的四个血缘部落;

(2)、设立五百人会议取代四百人会议;

(3)、设立“十将军委员会”,规范公民大会的活动,吸收全体公民参政议政;

(4)、实行“陶片放逐法”作为民主政治的保障。

意义:

克里斯提尼改革在雅典牢固确立了民主制,为雅典民主政治的形成过程写下了最后一个休止符。(1)、以新的行政选区制度打破了部落贵族势力对政权的控制,雅典国家最终形成;

(2)、所有公民都有机会参与国家政治事务,标志着雅典民主政治的建立,彻底肃清了氏族制的残余。

6、论述伯利克里改革的历史背景、内容及意义。

历史背景:

(1)、对民主政治的完善,梭伦改革只是消除了对于参政权力的影响,但贵族特权没有消除而克里斯提尼改革虽然彻底清除了贵族特权,但没有完善;

(2)、伯利克里担任执政官。

内容:

(1)、各级官吏向一切公民开放,并都以抽签方式产生;

(2)、民主政治的主要机构公民大会、五百人会议和民众法庭握有充分的权力。公民大会成为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实行直接民主;

(3)、在公民大会和公民群众获得国家主权的同时,原有的氏族贵族势力铲除殆尽。此时贵族会议之处理与宗教有关事务,并且贵族会议执政官向一切公民开放;

(4)、为担任公职和参加政治活动的公民群众发放工资和补贴。

意义:

(1)、雅典的民主政治在伯利克里改革时达到了鼎盛时代,为近代西方民主政治制度奠定了最初的基础,民主范围创造了空间,使雅典在精神文化领域取得了辉煌成就;

(2)、改革依旧没有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民主,他还停留于少数人的民主。

6、简述伊斯兰教兴起的背景和基本教义

背景::伊斯兰教产生前,阿拉伯半岛动荡不安,伊斯兰教的产生恰是当时半岛上多种矛盾在意识形态方面的反映。首先,阿拉伯人面临着生存危机。波斯和拜占庭帝国长期的战争使希贾兹商路乃至阿拉伯半岛经济都走向衰落,同时沙漠中贫乏的物质生活也使半岛上的居民经常面临死亡的威胁。其次,生存环境的恶化加剧了阿拉伯半岛的社会危机。麦加贵族在商路被阻断的情况下加紧盘剥贫苦民众。社会内部冲突和对抗加剧,同时不同部落之间的战争也日趋频繁。最后,生存的艰难也加剧了阿拉伯半岛的信仰危机,对多神崇拜的信仰开始松动瓦解,而哈尼夫运动和其他一神教信仰给了半岛上的居民重大影响。

基本教义:

1、五信条,即信阿里、信天使、信经典、信先知、信后世。

2、五功,包括念功、礼功、斋功、课功、朝功。

3、经典为《古兰经》。

7、简述中世纪城市兴起的背景和意义

背景:

11 世纪西欧各国城市的兴起,是与当时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紧密相关的,这时候西欧各国生产得到恢复和发展,工农业生产的门类越来越多,技术也日趋复杂;手工业者生产性质和目的也由此发生变化,商品生产的出现和发展促进了城市的兴起。同时农业生产力的提高是城市兴起的前提。西欧各国经过几百年的生产实践,农业生产技术得到改进,通过实行三田制、采用重犁和广泛开垦荒地等措施使产量有所增加,从而为城市兴起创造了条件。

意义:经济上,城市的发展导致商品交换的加强和商品流通范围的扩大,使西欧单一的经济结构趋向多元化。政治上,城市,特别是那些拥有自由与自治权利的城市,成为西欧封建社会中新的政治实体,从而使西欧社会的政治力量格局更加复杂化。文化上,随着城市的繁荣发展,城市文化也应运而生,世俗学校、大学等纷纷建立,从而使西欧中古文化更加丰富多彩和充满生机。

8、简述英法百年战争的原因、经过和影响。

原因:(1)是12纪以来英法两国争夺大陆领土的斗争和矛盾激化的必然结果。(2)弗兰德尔问题。英法都在争夺法国北部的商业区,尤其是毛纺业发达的弗兰德尔地区(3)法国王位继承问题。1328 年,法国卡佩王朝绝嗣,瓦罗亚家族的菲力六世继位。英王爱德华要求以腓力四世外孙的资格继位,王位继承问题最终导致了战争的爆发。1337 年,英王爱德华三世自称法国国王,战争开始。

经过:

第一阶段(1337年—1360 年)是双方对佛兰德斯和基恩的争夺战。结果法国在形势不利的情况下,被迫于1360 年于布勒丁尼签订极为不平等的和约——《布勒丁尼约》,将卢瓦尔河以南至比利牛斯山脉的领土全部割让予英国。

第二阶段(1360年—1400年)是因为法王查理五世欲报仇雪恨,夺回英国所占的地区而发生的。法军在多场战役中均大败英军,至1380年时已将英军迫退至沿海地带。英王为免法国的领地全部丢失,结果与法国签署停战协定,只保有五个港口。

第三阶段(1415年—1429年)是英国乘法国国内的勃艮地派和阿曼雅克派发生内讧而农民和市民亦发生起义之际重启战端。法王查理六世在无法组织有效抵抗的情况下惟有于1420

年5月21 日在特鲁瓦签订几乎等同于承认法国亡国的和约——《特鲁瓦和约》。

第四阶段(1429年—1453年),新法王查理七世和新英王亨利六世为争夺法国王位,再启战端。在1437年法军光复首都巴黎,于1441年收复香槟,又于1450 年解放曼恩和诺曼底,随后又于1453年夺回吉耶讷。最后于1453年10月19 日,波尔多的英军投降,法国收复了除加莱外的全部领土,百年战争至此完全结束。影响:百年战争,不论对英国或法国人民来说都是一场灾难,当时又是黑死病流行的时代,在战争和疫病的双重打击下,英法两国的经济大受创伤,民不聊生。同时战争使法国基本上完成了统一,促进了法兰西民族的融合过程和封建经济的发展。

9、简述胡司战争的原因、经过及影响

原因:捷克丰富的土地资源和矿藏,引来了德国封建主贪婪的目光和野心。12—13世纪,德国人开始向捷克大规模移民,而德国移民上层逐渐成为捷克享有特权的贵族阶级。他们和捷克大封建地主相勾结,共同剥削捷克人民。农民、城市平民,身受民族和阶级的双重压迫,使他们像流亡者一样住在自己的国内。捷克教会的改革家胡司成为人民反抗的领袖,而1415年胡司被“异端”罪名被处以火刑,成为战争爆发的另一个原因。

经过:

1419年7月30日,传教士约翰·哲里夫领导的布拉格市民起义标志着战争的爆发。1420年春,德皇纠集10万大军,亲自指挥第一次十字军征讨,而起义军两派联合对敌,很快的粉碎了敌人的进攻。而随后的1421和1422年又两次打败了教皇和德皇组织的十字军。并在后来的1427年和1431年分别粉碎了敌人的第四次和第五次入侵。但1422年再击退了第三次十字军的进攻后,起义军中的圣杯派打算与敌人妥协,结束战争。1434年,教会和圣杯派勾结反对塔波尔派的战争阴谋爆发,5月,双方激战于里旁。而因为内部有人叛变,塔波尔派全军就义,但残部仍坚守着南方的一些据点,直至1452年。

影响:捷克胡司战争,再整个欧洲历史上是最著名的农民战争之一,无论是在持久性上、斗争规模上,还是在纲领的鲜明性、军队的组织性和斗争的坚韧性上,均为此前欧洲任何农民战争所不及。这次战争给教皇德皇为首的世俗反动势力以沉重打击,保证了捷克国家在一定时期内的政治独立,同时促进了捷克民族语言和民族文化的发展。胡司和塔波尔派的思想对欧洲各国、特别是一个世纪后的德国宗教改革和农民战争有着深远的影响。

10、简述胡司战争的原因、经过及影响。

原因:

(1)、捷克丰富的土地资源和矿藏,引来了德国封建主贪婪的目光和野心。12—13世纪,德国人开始向捷克大规模移民,而德国移民上层逐渐成为捷克享有特权的贵族阶级。他们和捷克大封建地主相勾结,共同剥削捷克人民。农民、城市平民,身受民族和阶级的双重压迫,使他们“像流亡者一样住在自己的国内”。(2)、捷克教会的改革家胡司成为人民反抗的领袖,而1415年胡司被“异端”罪名被处以火刑,成为战争爆发的另一个原因。

经过:

(1)、1419年7月30日,传教士约翰·哲里夫领导的布拉格市民起义标志着战争的爆发。1420年春,德皇纠集10万大军,亲自指挥第一次十字军征讨,而起义军两派联合对敌,很快的粉碎了敌人的进攻。(2)、而随后的1421和1422年又两次打败了教皇和德皇组织的十字军。

(3)、并在后来的1427年和1431年分别粉碎了敌人的第四次和第五次入侵。

(4)、但1422年再击退了第三次十字军的进攻后,起义军中的圣杯派打算与敌人妥协,结束战争。(5)、1434年,教会和圣杯派勾结反对塔波尔派的战争阴谋爆发,5月,双方激战于里旁。而因为内部有人叛变,塔波尔派全军就义,但残部仍坚守着南方的一些据点,直至1452

年。

影响:

捷克胡司战争,再整个欧洲历史上是最著名的农民战争之一,无论是在持久性上、斗争规模上,还是在纲领的鲜明性、军队的组织性和斗争的坚韧性上,均为此前欧洲任何农民战争所不及。这次战争给教皇德皇为首的世俗反动势力以沉重打击,保证了捷克国家在一定时期内的政治独立,同时促进了捷克民族语言和民族文化的发展。胡司和塔波尔派的思想对欧洲各国、特别是一个世纪后的德国宗教改革和农民战争有着深远的影响。

三、论述题

1、论述西罗马帝国灭亡的原因。

答:(1)土壤枯竭论。罗马共和国时代开始,意大利的大部分地区的农业已经衰落,

个行省耕地逐渐沙漠化,农民税收负担加重,农业生产率低,社会生存所依赖的物质条件恶化。

(2)气候变化论。气候变化导致罗马帝国灭亡。西罗马帝国衰亡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公元4、5、6世纪降水量不足而造成的。

(3)种族混杂论。外来的种族和蛮族被同化,与罗马人相互渗透。但罗马人的出生率却逐渐降低,罗马人的血统变的越来越不纯洁,而在这些血统混杂的地方,稳定的精神和道德标准都丢失了,是的罗马帝国处于混乱。

(4)基督教影响论。咋罗马帝国遭到蛮族入侵时,基督教也乘虚而入,使那些不满现实的人希图死后得以进入天堂。这一风气一来,罗马人越来越不注重务实,防务日益空虚,基督教越传越广,帝国也越来越弱而不振,直至灭亡。

(5)蛮族入侵论。大量的蛮族人迁入罗马帝国,而罗马本身因为人口的减少而兵源不足,只能依靠蛮族的雇佣兵来抵御蛮族的入侵,实行以蛮制蛮的政策。而最终,日耳曼雇佣兵首领多克亚废黜了罗马末代皇帝,标志着西罗马帝国灭亡。

(6)经济上,随着对外征服战争的结束,战俘的来源断绝,是的劳动力短缺,奴隶制陷入困境,产生了奴隶制的经济危机使得帝国经济崩溃,从而导致了帝国的灭亡。

(7)铅中毒论。古罗马人冶金技术发达,对使用金属铅的有偏爱。他们把金属铅广泛应用于生活中的各个方面。除此之外,铅还被当作贵重金属大量用以制作各种玩具、铸像、戒指、钱币、化妆品、药品和颜料。各种餐具、厨具或器皿也大量使用铅质材料。而慢性的铅中毒,使得罗马人得生育能力和身体素质降低,这也成为罗马灭亡的一个原因。

2、论述十字军东征的原因、主要经过和影响。

原因

(1)西欧封建主的各个阶层出于各种不同的目的,都希望向外扩张领土,广殖财货。

(2)罗马教廷和西欧教会出于控制东正教和夺回被伊斯兰教徒占据的地盘的目的,也渴望向东方扩张。(3)以意大利商人为首的西欧商人,为了独霸东西方贸易,积极支持十字军的东侵。

(4)西欧的一部分农民,为了摆脱被剥削、被压迫的地位,也卷入了十字军运动。

(5)近东地区当时的历史条件,也为西欧教会和封建主发动侵略战争提供了条件。

主要经过:

第一次东征(1096 年—1099年)分四路进军,攻占耶路撒冷。十字军大肆劫掠,杀戮7 万人,并建立耶路撒冷拉丁王国。

第二次东征(1147年—1149年)为响应耶路撒冷国王求援,企图夺回被土耳其军队收复的埃德萨,遭失败。第三次东征(1189年—1192年)企图夺回被埃及苏丹萨拉丁攻克的耶路撒冷,遭到顽强抵抗未能如愿。第四次东征(1202年—1204年)由教皇英诺森三世发动,攻陷拜占庭帝国,在巴尔干建立拉丁帝国。

第五次(1217年—1221年)

、第六次(1228年—1229年)

、第七次(1248年—1254年)东征都把进攻矛头指向埃及,均告失败。

第八次(1270年)进军突尼斯,也以悲剧告终。历次东侵所占据点不断丧失,1291年,最后据点阿克城失守,标志着十字军东征彻底失败。

历史影响:

(1)给近东和西欧人民均带来不同程度的苦难。

(2)东西方往来频繁,促进西欧商业和手工业的发展。

(3)有利于西欧中央集权的形成。

(4)教皇和教会的影响下降。

(5)对西欧农奴解放的影响。

(6)加强了西欧商人在东西方贸易中的地位。

(7)、东方一些先进技术传入欧洲等。

3、论述大流士改革的原因、内容及意义。

原因:

(1)、公元前522年3月4日波斯国发生了高墨达暴动,出身于阿黑门尼德十足的大流士等7个贵族平定了叛乱,之后,大流士当了国王,帝国此时也成为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

(2)、采用何种形式统治国家;怎样加强和完善国家机器来适应如此庞大的帝国成了刻不容缓的任务;(3)、帝国内部阶级矛盾、民族矛盾极为尖锐,使如何巩固帝国成了重要问题;

(4)帝国内部社会经济状况极为复杂、发展也极不平衡,为了解决这一系列问题不赌不改革。

内容:

(1)将帝国划分为若干行省,设总督(称为萨特拉匹)治理,总督负责行政和税收;

(2)效仿亚述进行军事改革,将全国划分为五大军区,每军区下辖若干省军区,长官由国王任命,总督不管军事,军事长官和行省总督互不隶属,还成立了“敢死队”。

(3)统一帝国铸币制度。帝国中央政府铸造重8.4克的金币“大流克”,行省、自治市分别只能铸银币、铜币;

(4)建立了驿道制度;

(5)开通了埃及法老尼科未曾完成的尼罗河和红海之间的运河,使经济文化往来更加频繁;

(6)在中亚的某些地方修建了水库,促进了农业的发展;

(7)在宗教事务方面奉一神教拜火教(琐罗亚斯德教)为国教(南北朝时传入中国);

意义:

他的这些措施为巩固波斯帝国的统治和扩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原始文明向奴隶制文明演进过程中大流士的大规模扩张使人类交往范围第一次跨越了欧、亚、非三大洲,它庞大的版图包括两河流域、尼罗河和印度河流域三大文明中心,并接近第四个文明中心希腊的边缘。他通过一系列比较成熟的制度,如行省制度、赋税制度、铸币制度和驿道制度等,把这些古文明地区和其他相对落后地区联系在一起,促进了各地区经济文化的交流。但同时也给殖民国家人民带来了灾难,但这并不影响他在人类改革史上的地位和作用。

5、论述埃赫那吞改革的历史背景及内容。

背景:

(1)、埃及新王国时期祭司集团在经济领域中实力增长,政治野心也增长了起来,威胁到了奴隶主的利益和王权,也使法老们对阿蒙祭司和阿蒙神本身的信仰产生了怀疑;

(2)、埃及新王国18王朝时期,埃及的统治者不仅赶走了希克索斯人,还进行了一系列的对外侵略战争,帝国逐渐走上了强盛的顶点。

内容:

(1)重新推出对拉神的崇拜,从而对抗对阿蒙神的崇拜,并提出废除对阿吞神崇拜外的一切神的崇拜;

(2)、将首都由底比斯迁到埃及中部的阿尔马纳;

(3)、自己改名为“埃赫那吞”,使王权神化了;

(4)、提升任用中小阶层奴隶主担任官吏,如一个叫麻伊的涅木虎就担任了高级官吏,使王权得以强化;

(5)、摒弃传统艺术风格,提倡新题材、新风格,倡导将口语方言书面化,真实描写一切真实事物,并写作赞美阿吞功绩。

6、论述希波战争的原因、经过、结果及影响。

原因:

(1)、波斯在小亚、色雷斯和马其顿的扩张,直接逼近希腊,呈锐不可当之势;

(2)、前500年移民城邦米利都的反抗并发动了奥尼亚诸邦的起义,爱琴海地区霸权争夺的激烈;

经过:

(1)、公元前492年,第一批以海陆军组成的问罪之师沿色雷斯南下,但遇到飓风,没有交战就退回亚洲;

(2)、公元前490年,波斯皇帝大流士派其甥阿尔塔弗涅斯率大军坐600艘船渡海西侵,进行了马拉松战役,波斯大败;

(3)、公元前480年春,进行了温泉关战役,希腊战败;

(4)、公元前480年秋,双方在萨拉米湾展开了决战,波斯遭重创;

(5)、公元前479年,波斯人退出希腊本土;

(6)、公元前449年,波斯同意缔结条约,希波战争正式结束。

结果:

一方面是波斯的国势日益衰落,波斯势力被迫退出小亚沿岸和黑海一带,另一方面是希腊,特别是雅典的势力日益增强,希腊各邦击退了波斯西进势力,保卫了国家独立,重新打开了通往黑海的航路,确立了希腊在地中海的霸权,这就为公元前5世纪后半叶希腊奴隶制经济文化的繁荣提供了条件。

影响:

【1】东西方历史文化大融合。它大大加强了东西文化交流,促进东西文化发展,促进科学艺术的进步,打破东西方几乎完全隔绝的局面,从而推动人类社会发展;

【2】西方成为历史中心。希腊取胜,使得西方世界的历史中心由两河流域向地中海地区转移,希腊文明得以保存并发扬光大,成为日后西方文明的基础。

【3】对希腊。胜利确保了诸城邦的独立及安全,使希腊继续称霸地中海数百年。

(1)、对斯巴达:大量战利品的流入和外界的接触,使斯巴达原有的经济和朴素生活失去平衡,矛盾重新出现,并且军事统治地位也受到雅典的挑战。

(2)、对雅典:转移了贵族和平民的矛盾,一方面提高了海军服役中第四等级的政治、经济地位,民主力量得以壮大,一方面削弱了贵族所依赖的陆军的社会作用。

【4】波斯:波斯走向了衰落,最后被马其顿的亚历山大所灭。

7、论述伯罗奔尼撒战争的原因,主要经过及雅典失败的原因。

原因:

希波战争50年后,提洛同盟已经退化,成为雅典保持和加强其在爱琴海的霸权的权力和强制工具,此外,雅典建立了从雅典到比雷埃斯湾的夷垛“长墙”,将雅典与比雷埃及斯海港连在一起,使得这条对雅典来说,如同“生命之路”的地区不受陆上敌人的威胁,斯巴达领导下的伯罗奔尼撒联盟时提洛同盟的对抗者。雅典和斯巴达之间的冲突早在前460年就开始了。触发事件是米加腊退出伯罗奔尼撒同盟投靠雅典。总的来说有以下两点:

(1)、雅典与斯巴达的政体差异和政治矛盾;

(2)、雅典与科林斯的商业竞争和经济矛盾。

经过:

(1)、公元前457年,雅典海上帝国与色萨利和阿哥斯结盟,与伯罗奔尼撒开战;

(2)、公元前431年春,伯罗奔尼撒同盟中的底比斯袭击雅典盟友普拉提亚,从而引发战争;

(3)、公元前431年6月,斯巴达侵入雅典,战争全面爆发;斯巴达陆军进攻阿提卡半岛而雅典海军进攻伯罗奔尼撒半岛,两败俱伤而暂时休战;

(4)、公元前405年羊河之役,雅典海军被全歼,屈膝求和;

(5)、公元前404年双方签订和约,提洛同盟解散,战争结束。

雅典失败的原因:

(1)、鼠疫的影响。大部分居民(包括伯利克里)被夺去了生命,导致兵源不足;

(2)、提罗同盟内部和雅典公民中主战和主和派矛盾激化,使其战斗力大减,还发生了奴隶大逃亡;(3)、民主政体的弊端。少数人滥用职权,能力不足,在军事上做出错误决策,中途召回主帅亚西比德;

(4)、波斯对斯巴达的支持也促进了雅典的失败。

世界古代史知识点知识讲解

世界古代史知识点 一个祖先——非洲的南方古猿就是人类的直系祖先。 1、进化过程: 1)在距今二三百万年前——“猿人”。 2)在距今约25万年前后——早期智人; 3)在距今5万年前后——与现代人接近的晚期智人。 A.亚洲——中国的山顶洞人。 B.非洲——阿尔及利亚的阿尔法卢人。 C.欧洲——法国的克罗马农人。 4)在从猿到人的转变中,劳动起了决定性作用。 2、原始社会的基本组织:氏族。 3、发展阶段:分为母系氏族和父系氏族两个。 4、主要特征: A.母系氏族:由于群婚,人们知其母不知其父,血统以母系计算。氏族 的首领多由年长的妇女担任。 B.父系氏族:一夫一妻家庭出现,血统以父系计算,氏族首领改由男子 担任。 5、氏族的瓦解: 由于私有财产和阶级的产生,氏族开始瓦解,人类由原始社会进入奴隶社会,从野蛮走向文明,国家也随之产生。 一个黑暗时代——教会的统治 1. 教会统治的确立——丕平献土:756年,法兰克国王矮子丕平为报答教皇对他的支持,把用武力夺取的意大利中部一片领土献给教皇,形成了罗马教皇国,史称“丕平献土”。 2. 教会的统治的表现: (1)政治上:罗马教皇被视为上帝在人间的最高代表,有权废立国王,地位至高无上。 (2)经济上:教会是西欧最大的封建主,占有西欧三分之一以上的土地,不但剥削领地上的农民,还要向全体居民征收什一税。

(3)思想文化上:教会是西欧最顽固的封建精神堡垒,垄断教育,宣扬《圣经》是一切知识的顶峰,反对学习基督教神学以外的知识,禁绝希腊罗马古典文化。 3.教会统治的影响 教会的统治,严重影响了西欧社会的进步,历史上把教会统治的时代称为“黑暗时代”。 一兴一衰——西欧城市的兴起和拜占廷帝国的衰落 1、西欧城市的兴起 (1)时间:11世纪 (2)形成过程:随着西欧生产力的提高,手工业逐渐发展起来。逐渐形成了新的工商业城市。 (3) 琅城起义:琅城起义是城市争取自治权,反封建主斗争的典型。 (4)代表城市:意大利——威尼斯、热那亚、佛罗伦萨。法国——巴黎、马赛,英国的伦敦等。 (5) 西欧城市兴起的历史意义:瓦解西欧封建制度和孕育近现代西方文明起着重要作用。 2、拜占廷帝国的衰落 1.原因: (1)封闭保守,故步自封,不吸收先进文明的成果。 (2)皇帝查士丁尼频频用兵,民穷财尽。 (3)内忧外患,领土被蚕食,国家四分五裂。 2.灭亡:1453年,奥斯曼土耳其攻陷君士坦丁堡,灭掉古老帝国。 两个文明发源地: 1、大河文明----人类早期文明的产生与自然地理环境的关系 (1)亚非文明都与大河有关,埃及---尼罗河、西亚----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印度----恒河和印度河、中国----长江与黄河。 (2)原因:这些大河流域土地肥美、灌溉便利、宜于农耕,使这些地区最早出现农业,进而出现国家,出现奴隶制文明。

九年级上册历史世界古代史试题(含答案)

九年级历史试题古代部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非洲最古老的文明产生于() A.古代中国 B.古代埃及 C.古代印度 D.古代希腊 2.金字塔是古代埃及国王的() A.宫殿 B.陵墓 C.行宫 D.祭祀殿堂 3.从西北方向侵入古代印度,征服当地居民的是() A.雅利安人 B.波斯人 C.埃及人 D.希伯拉人 4.汉谟拉比法典维护的是() A.自由人的利益 B.地主阶级的利益 C.奴隶和平民的利益 D.奴隶主阶级的利益 5.公元前18世纪,国王汉谟拉比统一了() A.古代埃及 B.古代希腊 C.古代印度 D.两河流域 6.最早建立伊斯兰教政教合一的国家是在。() A.麦加 B.巴格达 C.伊斯坦布尔 D.麦地那 7.在世界范围内最早进入封建社会的是() A.中国 B.罗马 C.日本 D.朝鲜 8.伊斯兰教信仰的神是() A.佛 B.耶稣 C.宇宙 D.真主“安拉” 9.被称为宗教圣地的是() A.巴勒斯坦地区 B.小亚细亚地区 C.耶路撒冷 D.麦加城 10.发明楔形文字的是两河流域的() A.阿卡德人 B.希伯来人 C.腓尼基人 D.苏美尔人 二、归纳列举题(共15分) 11.根据提示写出对应的人物。(4分)

(1)统一两河流域的古巴比伦国王—— (2)佛教的创始人—— (3)基督教的创始人—— (4)伊斯兰教的创始人—— 12.根据下列提示写出相对应的内容(7分) (1)拥有金字塔的国度—— (2)世界上现存古代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 (3)古代印度的等级制度—— (4)古埃及人创造的文字—— (5)两河流域的苏美尔人创造的文字—— (6)基督教的诞生地点—— (7)创立了伊斯兰教的城市—— 13.列举世界四大古代文明区域的名称。(4分) 三、材料分析题(共35分) 1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法典条文共282条,刻在一块巨大石柱上。法典宣扬“君权神授”。它还规定:奴隶可以买卖,可用来抵债;如果奴隶主胆敢对主人说:“你不是我的主人”,他的耳朵就要被割掉;、、、、、、、奴隶可以被任意杀死,凶手只需赔偿奴隶主的财产损失,无需偿命;等等 材料二见下图 请回答: (1)材料一所说的法典指的是什么法典?此法典是由哪个国家谁制定的?(3分)

2021年中考历史总复习世界古代史必考重点知识梳理汇编(精品)

第四单元步入近代 第10课资本主义的曙光(14世纪-16世纪文艺复兴,16世纪后新航路开辟) 1.文艺复兴(文化) ①背景:a 14世纪前后意大利出现手工工厂,资本主义关系产生 b 不满教会对人们的精神控制 c 新兴的资产阶级要求摆脱封建束缚,自由的发展资本主义 ②指导思想:人文主义(要求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提倡发扬人的个性,追求现实生活中的幸福) ③含义:新兴资产阶级通过弘扬古代希腊、罗马文化的方式,反对教会宣扬的陈腐说教,发起了一场崭新的、促使人们思想解放的文化运动(文艺复兴) ④实质:资本主义的思想解放文化运动 ⑤时间与范围:14世纪于意大利,15世纪到16世纪发展到欧洲其他地方 ⑥代表人物:a 但丁,诗人《神曲》,表明自己对天主教会的厌恶 b 达芬奇,意大利,艺术家《最后的晚餐》《蒙娜丽莎》充分体现人文主义c 莎士比亚,文学家《罗密欧与朱丽叶》《哈姆雷特》批判封建道德理论和社会陋习

⑦意义:推动了欧洲文化思想领域的繁荣,为欧洲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生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础 2.新航路开辟(市场) ①背景:a 《马可?菠罗行纪》,欧广为流传,激起欧洲人对东方的憧憬和向往b 15世纪,追求财富的欧洲人梦想去东方发财 ②航海家:a 哥伦布1492年发现“新大陆”,横渡大西洋,西班牙支持,称那里的人为印地安人 b 几乎于哥伦布同时,麦哲伦船队完成了环球航行,证明了地原学说,西班牙支持 c 1487年-1488年,迪亚士发现非洲好望角,葡萄牙支持 d 达伽马找到了通向东方的新航路,葡萄牙支持 ③意义:a 欧洲到亚非美等地的交通往来日益密切b 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 c 欧洲大西洋沿岸工商业繁荣起来 b 促进了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第11课英国资产阶级革命(1640年-1689年) 1.英国资产阶级革命(1640-1688) ①背景:a 新航路开辟后,欧洲主要商道和贸易中心从地中海区域转移到了大西洋沿岸,资产阶级与新贵族(保留贵族头衔,从事资本主义性质活动人)要求发展资本主义 b 英国国王宣扬“君权神授”推行封建专制。查理一世有增无减,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利益受损,革命爆发 ②起止时间:1640年(查理一世召开议会)到1688年(宫廷政变) ③主要任务:推翻封建专制,发展资本主义

2020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知识点总结 世界古代史

2020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知识点总结 世界古代史 政治方面 古希腊与古罗马 (一)雅典民主政治:包含:(1)梭伦改革(2)克里斯提尼改革(3)伯利克里改革 基本特点:人民主权,轮番而至;古希腊城邦的主要特征:小国寡民,各邦长期独立自治 体现:(1)公民大会:最高权力机关,审议并决定一切国家大事 (2)五百人议事会:公民大会的附属机构,负责公民大会的提案,主持;监督大会决议落实 (3)民众法庭:日常司法机关,终审高级公职人员任职资格;审判等司法职能 积极评价:雅典民主制度为人类提供了一种集体管理的新形势,创造出法治基础上的选举制,任期制, 比例代表制等民主运作方式,为后世民主政治发展提供宝贵经验。 局限:雅典的民主制度不是现代意义上的民主,只是成年男性公民的民主 (二)罗马法 1.内容:(1)开端:十二铜表法:a.内容:内容庞杂,包括民法、刑法、诉讼法,基本上是过去未成文法 的汇编,明确维护私有财产权和贵族的既得利益。 (2)完备:《查士丁尼民法大全》:《查士丁尼法典》《查士丁尼法学总论》《查士丁尼学说汇纂》《查士丁尼新敕》 2.评价:以《十二铜表法》为开端,《查士丁尼民法大全》为总结的罗马法,在维系罗马帝国的统治中起重要作用。现代资本主义法制的发展与罗马法的复兴是密不可分的,自19世纪以来,欧洲大多数国家均以罗马法为基础来制定本国的法律制度。 思想方面

人文精神起源——古希腊哲学 1.智者学派:(1)背景:商品经济的发展和民主政治的高度繁荣 前5世纪(2)代表人物:普罗塔格拉 (3)主张:把关注的重点从认识自然转移到认识社会上来,提倡怀疑精神,反对封建迷信, 强调人的价值作用。“人是万物的尺度” 2.苏格拉底:(1)主张:哲学:认识人自己 强调知识的作用,认为知识即美德,认为人只有具有知识才能达到善 (2)意义:开创了古希腊哲学的新方向,是希腊哲学真正成为一门认识人的学问 他推崇知识和自由探索的理性精神对后世西方哲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中考历史实战题库】世界古代史专题测试题

【中考历史· 实战题库】世界古代史专题测试题 1.古代世界的文明成果中被视为王权象征和灵魂安息之所的建筑是() A.长城 B.桑奇佛塔 C.金字塔 D.帕特农神庙 2.世界现存的古代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中关于公平、正义曾有过这样的表述 正义于世,灭除不法邪恶之人,使强不凌弱。”这部法典是() A.《汉谟拉比法典》 B.《罗马法》 C.《拿破仑法典》 D.美国(1787年宪法 3.下列关于种姓制度的说法错误的是() A.出现于古代印度 B.其实质是等级制 C.种姓制度出现于古代,对后来印度社会的发展没有什么影响 D.它是雅利安人进人印度后实行的制度 4.印度种姓制度中,农民、牧民、手工业者、商人属于() A.婆罗门 B.刹帝利 C.吠含 D.首陀罗 5.大河流域是孕育人类文明的摇篮。下列选项搭配正确的是() A.两河流域一一古巴比伦一《汉谟拉比法典》 B.印度河、恒河一一古埃及一一金字塔 C.尼罗河一一古印度甲骨文 D.黄河、长江一一中国一一种姓制度 6.古巴比伦国王汉漠拉比在位时曾制定了一部成文法典,其主要目的是() A.保障公民利益 B.发展社会经济 C.维护奴隶主利益 D.健全民主法制 7.以下对古代文明古国的叙述中,错误的一项是() A.古代埃及是尼罗河流域孕育的古代人类文明 B.古巴比伦国王颁布了《汉漠拉比法典》 C.古代印度人创造了从0到9十个数字的计数方法 D.之所以被称为文明古国是因为这些国家人口众多、疆域辽阔 8.西方文明的发祥地是() A.古巴比伦 B.古印度 C.古希腊 D.阿拉伯帝国 9.“它是城邦公民内部的民主,只有成年男性公民オ真正享受权利,而妇孺、外邦 人、奴隶被排除在外。它既是伟大文明的催化剂,又是社会不公的暴力机器。” 文中的“它”指的是 A.雅典的民主政治 B.拜占庭的查士丁尼法典 C.斯巴达的贵族政治 D.巴比伦的《汉谟拉比法典》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上册世界古代史复习提纲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上册世界古代史复习提纲 第一课古代埃及 一、古埃及文明——发源于非洲的尼罗河流域,产生于公元前3500年,经过了古王 国时代、中王国时代、新王国时代,新王国时代的图特摩斯三世统治时期,埃及强盛;公元前525年,埃及被波斯灭;国王称“法老”。 二、古埃及文明成就——天文:太阳历;文字:象形文字;建筑:金字塔;医学:木 乃伊 ①象形文字是世界上最早的文字之一; ②金字塔,古埃及文明的象征,反映了古埃及社会经济发展的较高水平,是古埃及 人智慧的结晶;金字塔小反映王权衰落. 第二课古代两河流域 一、古巴比伦王国首都巴格达,公元前3500年产生国家,发源于幼发拉底和底格里斯 河; 公元前18世纪汉谟拉比统一;最强盛; 二、《汉谟拉比法典》①地位:是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②有三 个等级有公民权的自由民,没有公民权自由民和奴隶;③是人 类宝贵文化遗产,人类社会法制传统源远流长;④商品经济活 跃;⑤维护奴隶主贵族利益; 第三课古代印度 一、古印度发源于印度河流域,早期文明遗址哈拉帕和摩亨佐达罗;公元前1500年雅 利安人侵入印度,在这一时期确立了种姓制度;孔雀王朝是印度文明鼎盛时期,这一时期创立了佛教。

二、种姓制度:①奴隶等级制度;②四个等级:婆罗门-祭祀;刹帝利—行政军事; 吠舍—农业商业畜牧业;首陀罗—被征服居民;为前三等级服务;③ 世袭,不通婚,低等级不能从事高等级职业; 三、佛教:时间:公元前六世纪,创始人:乔达摩悉达多,尊称为释迦牟尼; 教义:众生平等;忍耐顺从;传播:公元前1世纪,通过中亚、新疆传到中国(西汉); 基督教:时间:1世纪,地点罗马帝国统治下的巴勒斯坦;犹太人; 教义:忍受苦难,死后升入天堂;《圣经》 发展壮大:4世纪,罗马皇帝定为国教,向外传播;8世纪,法兰 克王国国王查理发展基督教,征收“什一税”,王权与教权结合; 基督教发展壮大; 伊斯兰教:时间:7世纪,创始人:默罕默德在阿拉伯半岛;最初在麦加传教,622年在麦地那建政教合一的宗教社团穆斯林公社。阿拉伯国家雏形诞生;630 年阿拉伯半岛统一; 教义:独尊安拉;《古兰经》; 第四课希腊城邦和压力山大帝国 一、雅典民主政治形成的条件: ①自然环境:海洋文明,希腊半岛,②航海业贸易发达;③城邦体制,小国寡民; 二、最早的文明:克里特文明和迈锡尼文明;最大的城邦斯巴达;文化最兴盛的城邦:雅典 三、城邦居民为公民和非公民,成年男性公民有政治权利;非公民有外邦人和奴隶。 公民和非公民是统治者和被统治者的关系; 四、雅典民主政治的高峰—伯里克利统治时期,公元前5世纪中后期; 措施:①扩大公民权利,公职人员从全体公民中抽签产生;② 10个主席团轮流执政;③公民大会是最高权力机构④为保证贫穷公民参政议政,建立津贴制度;

九年级上册历史世界古代史习题含答案完整版

九年级上册历史世界古代史习题含答案 集团标准化办公室:[VV986T-J682P28-JP266L8-68PNN]

九年级历史试题古代部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非洲最古老的文明产生于() A.古代中国 B.古代埃及 C.古代印度 D.古代希腊 2.金字塔是古代埃及国王的() A.宫殿 B.陵墓 C.行宫 D.祭祀殿堂 3.从西北方向侵入古代印度,征服当地居民的是() A.雅利安人 B.波斯人 C.埃及人 D.希伯拉人 4.汉谟拉比法典维护的是() A.自由人的利益 B.地主阶级的利益 C.奴隶和平民的利益 D.奴隶主阶级的利益 5.公元前18世纪,国王汉谟拉比统一了() A.古代埃及 B.古代希腊 C.古代印度 D.两河流域 6.最早建立伊斯兰教政教合一的国家是在。() A.麦加 B.巴格达 C.伊斯坦布尔 D.麦地那 7.在世界范围内最早进入封建社会的是() A.中国 B.罗马 C.日本 D.朝鲜 8.伊斯兰教信仰的神是() A.佛 B.耶稣 C.宇宙 D.真主“安拉” 9.被称为宗教圣地的是() A.巴勒斯坦地区 B.小亚细亚地区 C.耶路撒冷 D.麦加城 10.发明楔形文字的是两河流域的() A.阿卡德人 B.希伯来人 C.腓尼基人 D.苏美尔人 二、归纳列举题(共15分) 11.根据提示写出对应的人物。(4分) (1)统一两河流域的古巴比伦国王—— (2)佛教的创始人—— (3)基督教的创始人—— (4)伊斯兰教的创始人—— 12.根据下列提示写出相对应的内容(7分) (1)拥有金字塔的国度—— (2)世界上现存古代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

高中历史人教版高考世界古代史知识点总结【实用】

▲古代世界政治与经济 1、上古人类文明中,埃及的法老是最大的奴隶主;古巴比伦的汉谟拉比法典较全面地 反映了对奴隶主阶级统治的维护及古代社会的面貌。 2、古印度的种姓制度是森严的等级制度。 3、雅典的伯里克利改革,使奴隶主政治达到古代世界的高峰。 4、罗马共和国的盛与衰,正是罗马奴隶制发展状况的真实表现。 5、中古亚欧文明中,日本大化改新标志着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过渡。 6、基督教会是欧洲最大的封建主,正成为封建制度的精神支柱。 世界古代政治特点 国别特征 埃及(1)实行奴隶主专制统治;(2)国王(法老)驱使人民修筑金字塔。 巴比伦(1)中央集权的奴隶制国家; (2)汉谟拉比法典是现存世界古代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印度(1)实行等级制度,加强奴隶主统治; (2)公元前6世纪,产生佛教,后被阿育王定位国教 希腊 斯 巴达 奴隶主贵族专政的奴隶制国家 雅 典 奴隶制共和国,伯里克利改革期间,奴隶主民主政治达到古代世界的高峰 罗马 前 期 奴隶主贵族专政的奴隶制共和国 后 期 奴隶制的军事帝国 阿拉伯穆罕默德和哈里发利用伊斯兰教统一阿拉伯;8世纪中期至10世纪,阿拉伯帝国形成、发展,地跨欧亚非三洲,传播伊斯兰教 朝鲜公园前后,建立奴隶制国家;14世纪末,发展为封建朝鲜王朝 日本公元前后,建立奴隶制国家;7世纪,孝德天皇的“大化改新” 使日本向封建社会过渡;12世纪末,进入幕府统治时期 土耳其13世纪末,建立封建军事国家,以伊斯兰教为国教,首领素丹进行政教合一的统治;16世纪,成为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 法兰克王国5世纪末建立,是第一个接受基督教的日耳曼人国家;9世纪初查理大帝时,王国全盛,帝国形成;843年,帝国被瓜分为法兰西、德 意志、意大利三国;15世纪,法兰西王国成为中央集权国家。 英吉利王国9世纪早期,不列颠小王国形成统一的英吉利王国,采用国王→ 大、中贵族→骑士→农奴、自由农民和城镇平民的封建等级制度统治 世界古代经济发展特征 国别特征

2020年九年级历史上册 世界古代史复习提纲 新人教版

《世界历史》上册2-8课复习提纲 一、知道古代埃及的金字塔、古巴比伦的《汉谟拉比法典》和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了解人类早期文明产生的自然地理环境。 1、与古埃及有关的:金字塔是古代埃及文明的象征,也是权利的象征 2、与古巴比伦王国有关的:《汉漠拉比法典》是世界上现存的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 3、与古印度有关的:印度的等级制度:雅利安人严格等级制度,史称“种姓制度”,分为四个等级: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 第一等级婆罗门:祭司贵族,掌握神权 第二等级刹帝利:国王、武士、官吏,把持国家军事和行政大权 第三等级吠舍:农民、牧民、手工业者、商人,向国家纳税,向神庙上供,供养第一、二等级。 第四等级首陀罗:被征服的土著居民、贫困破产失去土地的人,几乎没有权利,受奴隶主阶级的剥削和奴役,干最低贱的职业。 4、亚非四大奴隶制文明古国发源地:埃及(尼罗河流域)巴比伦(两河流域)印度(印度河流域)中国(黄河、长江流域) 二、了解伯利克里时代雅典民主政治的基本状况,古希腊是西方文明的发源地。 1、雅典的民主政治:雅典是古希腊重要的城邦之一,公元前5世纪后半期,伯利克里当政期间,雅典达到全盛,经济繁荣,文化昌盛,奴隶主民主政治发展到古代世界的高峰。(扩大公民权利鼓励学术研究,发展文艺,重视教育) 2、西方文明之源:源于古希腊,爱琴文明是希腊文明的开始。 三、讲述布匿战争的故事,了解罗马共和国的兴衰。 1、罗马的兴起:古罗马国家是由位于意大利台伯河畔的罗马城发展而来。公元前509年,罗马建立奴隶制共和国。 2、布匿战争:罗马为争夺地中海霸权,与地中海西部强国迦太基进行了三次战争,史称布匿战争,罗马最终取得胜利。公元前2世纪末,罗马成为地中海霸主,繁荣强盛。 3、共和国的兴衰:公元前1世纪,罗马发生严重的社会危机,前49年凯撒夺权,前27年屋大维建立罗马帝国,罗马共和国被罗马帝国取代。 四、了解大化改新的基本内容,讲述穆罕默德的主要活动。 1、大化改新:

2021年高三历史总复习世界古代史专题复习资料(精品)

世界史?古代部分 【阶段特征】西方文明的源头,为人类政治文明与精神文明留下了宝贵的遗 (1)经济:古希腊、罗马奴隶制经济迅速发展,尤其是工商业高度发达,形成了灿烂的海洋文明。 (2)政治:雅典民主政治的建立经历了漫长的过程,所建立的民主原则与民主经验成为近现代西方政治思想和制度的渊源。古罗马逐步建立起系统的法律体系和和法律原则,对其统治起到有力的维系作用,对欧美法律的发展以及民主进程影响深远。公民有较高参政意识。(3)思想:古希腊出现了最早的人文主义思想,以人为本的精神,是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渊源。 一、民主政治的摇篮——古代希腊 一、希腊政治形成的自然条件 1、地理位置:地扼亚、非、欧三洲要冲。有利于吸取亚非文明。 2、三面环海:海岸曲折、港湾众多。影响:有利于海外贸易,海外

殖民活动等。 3、气候:地中海式气候。经济作物发达。(葡萄、橄榄) 4、地形:多山,平原少。经济上:不利于农耕,商品经济发达。政治上:城邦林立。 二、希腊政治形态——城邦 1、城邦的含义:即城市国家,以一个城市为中心,包括周围一些村落。 2、城邦的特征:小国寡民,独立自治,政治民主。商品经济发达。思想文化异常繁荣。 3、城邦的影响: (1)激发了公民的积极性,为古希腊的民主政治奠定了社会环境。(2)成为联系各城邦关系的纽带。(联系包括:相同的语言文字、风俗习惯、共同的遵守和信仰阿波罗神庙的神谕、共同参加奥林匹亚竞技会等) (3)创造出异常繁荣的思想文化。 三、城邦政治的核心力量——公民 1、条件:祖籍本邦、拥有一定财产、自备武器作战、成年男性。 2、权利及义务:(1)权利:有权参与城邦的公共事务、城邦行政与司法事务等。 (2)义务:保卫城邦、建设家园等。 3、公民的基本要求: (1)重视公民的参政素质的培养。书写、修辞、演讲、音乐和体育

大学历史专业世界古代史的练习情况总结复习资料

世界古代史的复习(一) 世界上古史的范围 世界上古史的范围,就时间而论,始于人类的产生(大约300多万年前),终于西罗马帝国的灭亡(公元476年),中间以公元前四千年代后期最早的奴隶制国家(古代埃及和两河流域的奴隶制国家)的产生为原始社会和奴隶社会的分界点。 ?就地域而言,原始社会史运用世界各地的典型资料,综合说明原始社会的发展规律;奴隶社会史则主要叙述埃及、西亚、印度、希腊、罗马等古代文明中心地区的历史。 大河文明 埃及巴比伦印度中国尼罗河流域两河流域印度河恒河流域黄河长江流域 地理特征:濒临大河流域 经济特征: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 组织特征:相对封闭的村社 政治特征: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 一、古代两河流域: 1、地理位置:西亚,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流域 2、地理特点和文明特征: 1)两河定期泛滥带来充沛的水源-----灌溉农业发达 2)地势平坦容易受到外族入侵----王国更替频繁, 民族融合趋势加强 3、文明成就:苏美尔人作为两河流域的文明奠基人 创造了灿烂的文化; 1)文字:楔形文字 2)文学艺术:《吉尔伽美什》 3)法律:《汉莫拉比法典》 二、古代埃及: 1、地理位置:东北非,尼罗河流域 2、地理特点和文明特征: 1)尼罗河定期泛滥带来充沛水源----适宜农业发展 2)狭长河谷地带----提供相对安定发展环境,有利于保持统一 3、政治制度:法老神权专制统治 4、文明成就: 1)建筑:金字塔、狮身人面像(法老专制特征、来时信仰产物) 2)文字:象形文字(文字特点:与具体事务形态相像;书写复杂难懂,随古埃及国家的衰亡而逐渐消亡) 三、古代印度:

1、地理位置:南亚,印度河流域和恒河流域 2、种姓制度: 1)形成:雅利安人对印度居民的征服,用种姓区分征服者和被征服者。雅利安人的征服对印度历史的发展起了重大转折,同时对雅利安人社会自身也产生了反作用。使得雅利安人生产方式从游牧转变为农业,雅利安人内部的氏族社会解体,引发内部出现等级划分,从而在社会上形成四个种姓。 2)影响:种姓制度造成印度社会阶层隔离,阻碍社会流动,引起各阶层不满。 3)佛教产生:公元前6世纪,列国纷争,社会剧变,刹帝利和吠舍地位上升。佛教创立。乔达摩悉大多主张“众生平等”;公元前3世纪,佛教向外传播,成为世界性宗教。 四、美洲印第安文明: 1、玛雅文明:发端于公元前2500年,有美洲的希腊之称,地理范围在中美洲。在农业上取得了很大成就,如:培育了玉米、马铃薯、西红柿、可可、烟草等。 2、阿兹特克文化:发端于12—15世纪,位于墨西哥,主要成就是建立了阿兹特克帝国 3、印加:发端于15—16世纪,从南美安第斯高原兴起,扩展成为以秘鲁为中心的辽阔帝国 五、古代黑非洲: 1、地理特征及其影响:被撒哈拉沙漠与海洋相隔,导致黑非洲与其他文明区域较少联系,发展缓慢。但在东北部非洲与埃及、西亚联系比较密切,形成了较高程度的文明。 2、东北非: 1)麦罗埃文明:公元前590年—公园4世纪,受埃及文明影响较大。有发达的冶铁业,黄金开采量大,陶器比较著名。 2)阿克苏文明:公元前后兴起,主要特征为:地处地中海与印度洋水路交通要冲,与各种文明交融,贸易发达。 3、南部黑非洲:大津巴布韦:公元 4、5世纪—--14、15世纪,以一组古代巨石建筑群遗址而著称。 六、古代希腊城邦制度 1、自然地理环境对希腊文明的影响 ?爱琴文明: 希腊文明是西方文明的摇篮。“蓝色的海洋文明”的特点是经济上以商品经济为主,政治上拥有议会体制。 ?克里特文明、迈锡尼文明 2、希腊文明的产生得益于特殊的地理环境: ?①多山、多港、多岛,地少人多的地理环境促成了希腊小国寡民。 ?②海外贸易兴盛,殖民及其他经济、文化交往活动,形成宽松自由的社会环境,较早接受平等互利观念,有助于古希腊民主政治的建立。 ?③殖民扩张促进希腊各地商品生产和海外贸易发展,开阔了希腊人的眼界,从东方文明吸收先进文明成果 3、古希腊城邦及公民 1)古希腊城邦 ?含义:希腊的一种国家状态,一般以一个城市为中心,包括周边的若干村落?特征:小国寡民、独立自治 ?实质:公民联合起来,保护自身利益、压迫奴隶和外邦人的一种国家组织

江苏省徐州市邳州市九年级世界古代史、近代史综合材料题附答案

九年级世界古代史、近代史综合材料题 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公民大会由年满20岁的全权公民组成,大约每10天在雅典卫城召开一次会议。在会上,公民都可以登台演讲,对事关国家的议案发表自己的意见。 材料二:元老院由300名元老组成。元老或是贵族显要,或是退职高官。元老院拥有军事领导权、外交权、财政权和宗教监督权,实际上是国家最高的行政和监督机构。执政官有两人,是共和国的首脑和军事统帅,由选举产生,权力均等,任期一年。 请回答: (1)材料一和材料二中的公民大会和元老院分别是哪两个国家的什么样的机构? (2)这两个国家的统治存在着哪些异同? (3)材料一的民主存在着哪些局限性? 2、阅读下列材料: 法典规定,奴隶可以被任意杀死,凶手只要赔偿奴隶主的财产损失,无须偿命。 (1)上述材料和图片(右图)反映的是世界古代史上哪个国家的哪部法典? (2)该法典在世界历史上的重要地位或价值是什么? (3)从法典内容看,它实质上维护的是谁的利益 3、改革是历史进步的根本动力。在日本历史上有两次成功的改革——大化改新和明治维新。请回答: (1)日本大化改新时在位的天皇是谁? (2)这次改革对日本产生了什么影响? (3)日本改革成功很大程度上在于它对中国哪个朝代的封建制度的学习?这对中国今天的发展或对你的学习有什么启示? 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随着封建社会的衰落和资本主义的萌芽,世界在发生巨变。在神学笼罩的黑暗中,思想文化的巨人向愚昧和无知发起了挑战;在惊涛骇浪的大海上,勇敢地探险者找到了沟通世界的新航路,腐朽的封建城堡在风雨中动摇,资本主义新时代即将到来。 ——川教版《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 材料二如果可以把1492年看着全球化的开始,那么大致可以看出全球化经历了这样几个阶段:首先是葡萄牙和西班牙开创了现代全球化;然后是大英帝国、荷兰、法国、比利时等欧洲国家开始大规模向全球殖民…… ——摘编自白海军著《2049,相信中国》

世界古代史知识点

世界古代史知识点 一个祖先—-非洲得南方古猿就就是人类得直系祖先。 1、进化过程: 1)在距今二三百万年前——“猿人"。 2)在距今约25万年前后-—早期智人; 3)在距今5万年前后--与现代人接近得晚期智人。 A.亚洲——中国得山顶洞人、 B.非洲-—阿尔及利亚得阿尔法卢人。 C.欧洲—-法国得克罗马农人。 4)在从猿到人得转变中,劳动起了决定性作用。2、原始社会得基本组织:氏族。 3、发展阶段:分为母系氏族与父系氏族两个。 4、主要特征: A.母系氏族:由于群婚,人们知其母不知其父,血统 以母系计算、氏族得首领多由年长得妇女担任。 B.父系氏族:一夫一妻家庭出现,血统以父系计算, 氏族首领改由男子担任。 5、氏族得瓦解: 由于私有财产与阶级得产生,氏族开始瓦解,人 类由原始社会进入奴隶社会,从野蛮走向文明,国家 也随之产生。 一个黑暗时代——教会得统治 1、教会统治得确立—-丕平献土:756年,法兰克国王矮子丕平为报答教皇对她得支持,把用武力夺取得意大利中部一片领土献给教皇,形成了罗马教皇国,史称“丕平献土”。 2。教会得统治得表现:

(1)政治上:罗马教皇被视为上帝在人间得最高代表,有权废立国王,地位至高无上、 (2)经济上:教会就是西欧最大得封建主,占有西欧三分之一以上得土地,不但剥削领地上得农民,还 要向全体居民征收什一税。 (3)思想文化上:教会就是西欧最顽固得封建精神堡垒,垄断教育,宣扬《圣经》就是一切知识得顶峰,反对学习基督教神学以外得知识,禁绝希腊罗马古典文化。 3、教会统治得影响 教会得统治,严重影响了西欧社会得进步,历史上把教会统治得时代称为“黑暗时代”。 一兴一衰——西欧城市得兴起与拜占廷帝国得衰落1、西欧城市得兴起 (1)时间:11世纪 (2)形成过程:随着西欧生产力得提高,手工业逐渐发展起来、逐渐形成了新得工商业城市。 (3) 琅城起义:琅城起义就是城市争取自治权,反封建主斗争得典型、 (4)代表城市:意大利——威尼斯、热那亚、佛罗伦萨。法国—-巴黎、马赛,英国得伦敦等。 (5) 西欧城市兴起得历史意义:瓦解西欧封建制度 与孕育近现代西方文明起着重要作用。 2、拜占廷帝国得衰落 1、原因: (1)封闭保守,故步自封,不吸收先进文明得成果。 (2)皇帝查士丁尼频频用兵,民穷财尽。 (3)内忧外患,领土被蚕食,国家四分五裂、

世界古代史专题训练分析

世界古代史专题训练 一、选择题 1.下列古代文明成果中,较为全面地保存了两河流域社会发展状况的是( ) A.金字塔 B.《汉谟拉比法典》 C.种姓制度 D.奴隶主民主政治 2.有学者指出:“埃及人是在岩石上砍凿出他们的艺术的。”以下史实可以证明这一结论的是( ) A.建造金字塔和狮身人面像 B.发明楔形文字 C.建造巴黎圣母院 D.建造麦加清真寺 3.在一部反映印度古代社会生活的电影中,符合印度种姓制度的史实是( ) A.刹帝利命令婆罗门率兵出征 B.婆罗门在主持祭祀活动 C.首陀罗在自家的农田里劳动 D.吠舍在法庭上审判犯人 4.伯利克里时期,基本实现了公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民主政治达到了顶峰。雅典事实上的最高决策机构是( ) A.公民大会 B.陪审法庭 C.五百人会议 D.陶片方式 5.罗马共和国建立于公元前509年,这一时间大致位于以下年代标尺中的( ) 6.大化改新是大和民族发展史上的一次重要事件,下列历史知

识概述准确的是( ) ①苏我氏父子专权,统治出现危机②中大兄皇子依靠西乡隆盛等人,效仿中国隋唐制度进行改革③废除贵族对土地和部民的私有制,改革国家管理;依照唐朝的均田制和租庸调制,颁行“班田收授法”和租庸调制④实行中央集权⑤使日本由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 A.①③④⑤ B.①②③④ C.①②③⑤ D.②③④⑤ 7.宗教是对社会现实虚幻的反映,也是一种信仰和文化。下列宗教,对维系阿拉伯民族的团结和促进阿拉伯国家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的是( ) A.佛教 B.基督教 C.道教 D.伊斯兰教 8.对右侧西欧封建等级制度示意图中各阶层之间关系的表述,正确的是( ) A.小封建主通过服劳役和耕种的方式向帝王效忠 B.大小封建主都是帝王的直接附庸 C.大小封建主之间构成领主与附庸的关系 D.各阶层之间没有严格的等级限制 9.某历史活动课场景:同学们激烈讨论,畅所欲言,内容涉及“采邑分封制”、“丕平献土”、“城市自治”。这堂课正在探究的

2020高考历史复习专题之世界古代史

世界古代史 政治方面 古希腊与古罗马 (一)雅典民主政治:包含:(1)梭伦改革(2)克里斯提尼改革(3)伯利克里改革 基本特点:人民主权,轮番而至;古希腊城邦的主要特征:小国寡民,各邦长期独立自治 体现:(1)公民大会:最高权力机关,审议并决定一切国家大事 (2)五百人议事会:公民大会的附属机构,负责公民大会的提案,主持;监督大会决议落实 (3)民众法庭:日常司法机关,终审高级公职人员任职资格;审判等司法职能 积极评价:雅典民主制度为人类提供了一种集体管理的新形势,创造出法治基础上的选举制,任期制, 比例代表制等民主运作方式,为后世民主政治发展提供宝贵经验。 局限:雅典的民主制度不是现代意义上的民主,只是成年男性公民的民主 (二)罗马法 1.内容:(1)开端:十二铜表法:a.内容:内容庞杂,包括民法、刑法、诉讼法,基本上是过去未成文法 的汇编,明确维护私有财产权和贵族的既得利益。 (2)完备:《查士丁尼民法大全》:《查士丁尼法典》《查士丁尼法学总论》《查士丁尼学说汇纂》《查士丁尼新敕》 2.评价:以《十二铜表法》为开端,《查士丁尼民法大全》为总结的罗马法,在维系罗马帝国的统治中起重要作用。现代资本主义法制的发展与罗马法的复兴是密不可分的,自19世纪以来,欧洲大多数国家均以罗马法为基础来制定本国的法律制度。 思想方面 人文精神起源——古希腊哲学 1.智者学派:(1)背景:商品经济的发展和民主政治的高度繁荣 前5世纪(2)代表人物:普罗塔格拉

(3)主张:把关注的重点从认识自然转移到认识社会上来,提倡怀疑精神,反对封建迷信, 强调人的价值作用。“人是万物的尺度” 2.苏格拉底:(1)主张:哲学:认识人自己 强调知识的作用,认为知识即美德,认为人只有具有知识才能达到善 (2)意义:开创了古希腊哲学的新方向,是希腊哲学真正成为一门认识人的学问 他推崇知识和自由探索的理性精神对后世西方哲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九年级世界古代史练习题

九年级世界古代史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 小明学完了“人类的形成”这一主题内容后对远古人类的生活状况作了一些记录,请你指出他的记录中不恰当的一项 A.人类是由猿进化而来的 B.父系氏族是人类最早出现的社会组织 C.晚期智人已经是现代意义上的人类 D.世界上的人类分为三大主要人种 2. 在原始母系氏族社会时期,女性在社会中享有很高的地位,掌握着氏族的领导权。下列关于当时社会特征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人们只知其母,不知其父 B.亲戚关系以母系计算 C.男人天生的体力优势在劳动中显现出来 D.妇女在采集和家务劳动中举足轻重 3. 男子在氏族社会中逐渐占据主导地位的根本原因是 A.手工业的进步 B.农业和畜牧业的发展 C.部落间的产品交换和以交换为目的的商品生产出现 D.生产力的发展 4. 右图中的建筑被誉为“世界七大奇迹”之一。下列关于这种建筑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是古代埃及人修建的 B.修建在两河流域 C.是古埃及国王的陵墓 D.是国王权力的象征 5. 一位游客在法国卢浮宫博物馆参观时听到讲解员指着一件文物说“石柱上的法典是现存的古代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据此,你认为这位游客提到的历史文物应该出现在历史上的 A.两河流域 B.黄河流域 C.印度河流域 D.尼罗河流域 6. 如果你是古印度的一名官员,你应该属于哪一等级 A.婆罗门 B.刹帝利 C.吠舍 D.首陀罗 7. “如今有个趋势,人们怀念它的民主制度,并将其视为所有现代民主制度的源头”(英国历史学家约翰·索利语)这里的它是指 A.雅典 B.斯巴达 C.罗马帝国 D.西罗马帝国 8. 如果你是生活在伯利克里时期的成年男性公民,下列活动你可以参加的是①担任政府公职②参加公民大会决定内政、外交、和平、战争等问题③参加陪审法庭④担任雅典执政官⑤必须服兵役,住在军营里不准回家

世界古代史知识点

世界古代史知识点 一个祖先—-非洲的南方古猿就是人类的直系祖先。 1、进化过程: 1)在距今二三百万年前—-“猿人”。 2)在距今约25万年前后——早期智人; 3)在距今5万年前后——与现代人接近的晚期智 人。 A.亚洲——中国的山顶洞人。 B.非洲—-阿尔及利亚的阿尔法卢人。 C.欧洲——法国的克罗马农人。 4)在从猿到人的转变中,劳动起了决定性作用。 2、原始社会的基本组织:氏族。 3、发展阶段:分为母系氏族和父系氏族两个. 4、主要特征: A.母系氏族:由于群婚,人们知其母不知其父,血 统以母系计算。氏族的首领多由年长的妇女担 任。 B.父系氏族:一夫一妻家庭出现,血统以父系计算, 氏族首领改由男子担任。 5、氏族的瓦解: 由于私有财产和阶级的产生,氏族开始瓦解,人类由原始社会进入奴隶社会,从野蛮走向文明,国家也随之产生。 一个黑暗时代——教会的统治 1。教会统治的确立—-丕平献土:756年,法兰克国王矮子丕平为报答教皇对他的支持,把用武力夺取的意大利中部一片领土献给教皇,形成了罗马教皇国,史称“丕平献土”。 2。教会的统治的表现:

(1)政治上:罗马教皇被视为上帝在人间的最高代表,有权废立国王,地位至高无上。 (2)经济上:教会是西欧最大的封建主,占有西欧三分之一以上的土地,不但剥削领地上的农民,还要向全体居民征收什一税。 (3)思想文化上:教会是西欧最顽固的封建精神堡垒,垄断教育,宣扬《圣经》是一切知识的顶峰,反对学习基督教神学以外的知识,禁绝希腊罗马古典文化。 3。教会统治的影响 教会的统治,严重影响了西欧社会的进步,历史上把教会统治的时代称为“黑暗时代”。 一兴一衰——西欧城市的兴起和拜占廷帝国的衰落1、西欧城市的兴起 (1)时间:11世纪 (2)形成过程:随着西欧生产力的提高,手工业逐渐发展起来.逐渐形成了新的工商业城市。 (3)琅城起义:琅城起义是城市争取自治权,反封建主斗争的典型. (4)代表城市:意大利——威尼斯、热那亚、佛罗伦萨。法国-—巴黎、马赛,英国的伦敦等. (5) 西欧城市兴起的历史意义:瓦解西欧封建制度和孕育近现代西方文明起着重要作用. 2、拜占廷帝国的衰落 1。原因: (1)封闭保守,故步自封,不吸收先进文明的成果. (2)皇帝查士丁尼频频用兵,民穷财尽。 (3)内忧外患,领土被蚕食,国家四分五裂。

2016高考专题梳理世界古代史阶段特征

2016高考专题梳理世界古代史阶段特征 一、古希腊罗马文明时代(公元前8世纪——公元5世纪) 1.古希腊文明公元前8世纪起,伴随着奴隶制城邦的形成和发展,希腊工商业发展起来,推动了以雅典城邦为典型的民主政治的兴起,并走向了繁荣;同时,古希腊的文化取得了辉煌成就,其中人文主义思想对近代西方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1)梭伦改革——为民主制奠定基础(将国家引上民主轨道)背景:雅典贵族与平民矛盾尖锐,工商业奴隶主阶层的崛起。时间:公元前594年开始措施:①颁布“解负令”。下令取消一切债务,禁止以土地和人身做抵押②鼓励发展农工商业。为民主政治奠定了经济基础,有利于平民阶级的稳定,为雅典民主的形成打下了牢固的阶级基础。③按财产的多少划分四个等级。财产越多,等级越高,享受的权利越多,打击了贵族对官职的垄断,使工商业奴隶主分享了政治权力④改革国家权力机构:恢复公民大会作为国家的最高权力机关,新设立“四百人议事会”和公民法庭改革的特点:“公平”、“中庸”影响:使雅典走上了民主化轨道(2)克里斯提尼改革——最终确立民主制措施:①用10个地域部落取代原来的4个血缘部落②成立十将军委员会③设立五百人会议④实行陶片放逐法:这是一种以民主方式反对民主

敌人的有效方法。影响:使雅典最终确立起民主政治。(3)伯里克利改革——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措施:①扩大一般公民的权利,取消高级官员的财产资格限制,扩大公民的参政范围。②鼓励公民参政,发放“公职津贴”和“观剧津贴”(4)雅典民主制的内容1.基本特点:人民主权、轮番而治、法律至上2.雅典民主制特征的体现公民大会、五百人会议和陪审法庭是雅典民主制特征的充分体现①公民大会:最高权力机关,负责审议并决定一切国家大事;所有合法的公民均有参与权、知情权、发言权、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最重要的程序是就某项事务展开辩论。②五百人会议:公民大会的附属机构,负责为大会准备提案;两次公民大会闭会期间,它是最高权力的代表,负责监督行政官员落实大会决议。③陪审法庭:最高法院兼司法、监察机关。最大限度保持公正,避免行贿舞弊现象的发生。(5)雅典民主的进步性与局限性进步性:①在古代君主专制盛行的情况下,雅典民主开世界民主的先河,为后世提供了值得参照的政治体制。创造出法治基础上的差额选举制、任期制、议会制、比例代表制等民主运作方式。实行轮番而治,这一伟大的创举为后世民主政治的发展积累了宝贵的经验。②公职人员由多数人选举产生,处于群众监督下,减少了以权谋私的可能性。③雅典民主政治充分发挥人的聪明才智,对经济文化的繁荣和国家的强盛起了积极作用。局限性:①雅典民主不是现代意义上的

2020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专题10 世界古代史—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及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

专题十整合训练 1、有学者认为,古希腊民主政治是在特定的自然环境基础上、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是人类所创造的政治文明形态中的一种。这里的“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是指( ) A.地处欧、亚、非三大洲要冲 B.拥有众多的天然良港 C.城邦林立且小国寡民 D.发达的资本主义经济 2、公元前5世纪,雅典公民获得更多表达自己想法的机会,公民的成功“依赖于在大型公共集会上谈话、论辩与说服的能力”。据此可知,在当时雅典( ) A.公民必须能言善辩 B.参政议政十分活跃 C.民主政治出现危机 D.内乱引发思想纷争 3、公元前406年,雅典取得阿基纽西海战胜利,但也造成了数千士兵因船破沉没溺水身亡。在随后的公民大会上,指挥这次战役的6位将军被指控救援不力,在没有听取6位将军个人申辩的情况下,就将他们判处死刑。这反映了当时雅典( ) A.公民大会掌握城邦司法权 B.公民大会的决定具有至上权威 C.被告人没有法庭申辩权利 D.军队与公民大会之间存在冲突 4、古代罗马的法学家发明了这样一条定则,即“奴隶不是人”,并把它载入《法学阶梯》之中。法学家盖乌斯和乌尔比安则更加明确地指出,奴隶即畜类,是“另一种家畜”。这主要反映出古代罗马法( ) A.保护私有制的本质特征 B.缺乏“人人平等”的理念 C.仅保护奴隶主阶层特权 D.公法和私法都有较快发展 5、商品经济有所发展之后,罗马人口剧增,出现了“高楼大厦”,而意大利半岛又经常发生大风,因此在阳台上、屋檐下堆置、悬挂物件往往造成人畜伤亡和财产的毁损。所以大法官规定只要有人在房屋堆置或悬挂物件,即使尚未造成伤害,市民也都有权告发,法官可以判处房屋的 居住者向告发者支付一万银币的罚金。对材料理解最准确的是( ) A.罗马公民法已发展为万民法 B.罗马法重视经济安全 C.社会发展促进罗马法的完善 D.罗马法保护私有财产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