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应对网络舆情

应对网络舆情

【应对网络舆情】的案例分析题(20分)

给的材料有:上海市长韩正等人积极参与网上舆情浏览;云南宣传部主动邀请网友调查“躲猫猫”事件促进事件解决;上海钓鱼执法的受害者李某某在网上喊冤,推动了事件的解决;网络的人肉搜索、网络暴力也让一部分官员成为受害者等。问题:

1.怎样看待网络舆情(10分)?

2.作为一名领导干部应该怎样应对网络舆情(10分)?

【答题参考】

1、怎样看待网络舆情

优点:

第一,网络舆论给我们带来前所未有的新闻快捷和真实。

第二,网络舆论成为民意表达的一个重要平台。

第三,网络舆论已经形成强大的舆论力量。网络舆论形成的巨大社会舆论力量,对政府决策和管理运作起到很大的影响,这在近两年表现得日益突出。网络使得普通受众拥有了话语权,为公众参与民主决策提供了途径。

缺点:

一是网络虽然有便捷高效的优点,但是由于网络媒介的准入门槛较低,而且缺乏有效的网络监管机制,因此,可能会发生新闻事件报道不实或者报道有偏差。

二是网络舆论不能发展为对他人隐私的暴露和人身攻击。网络具有传播快、传播广的特点,可以对一件事形成巨大的网络舆论压力,但是这种舆论压力不要变成人身攻击和对他人隐私的暴露。现在网络上流行一个词语——“网络暴力”,从这个词面寓意就可以看到其中的内涵。

总之,网络媒介是把双刃剑,有利有弊。但是,新生事物总是有待完善的,总体来说,我们还是应该秉持积极鼓励的态度对待它,对其造成的对现存社会舆论生态的冲击和影响应该抱宽容的态度。

2、作为一名领导干部应该怎样应对网络舆情

一、增强科学应对网络舆情的能力是时代对领导干部的新要求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gong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领导干部要“注重分析网络舆情”。这是党着眼时代特点和社会发展,对网络舆情重要性作出的战略判断和对各级领导干部提出的任务要求。

充分发挥网络监督功能,有利于督促领导干部以身作则,保持为官从政的清正廉洁,确保领导干部掌好权、管好权、用好权。胡锦涛总书记指出,通过互联网来了解民情、汇聚民智,也是一个重要的渠道。这不仅是对网络舆论合法性的充分肯定,更是对网络舆情重要作用的高度认同。因此,各级领导干部要坚持把对网络舆情的分析,作为密切联系群众的重要方式,通过察网情、体民意、听民声,办好顺民意、解民忧、惠民生的实事;要坚持把互联网作为治国理政新平台,切实改变决策理念和执政方式,促进科学决策、民主决策,廉洁从政、文明行政。

二、切实提高领导干部应对网络舆情的核心业务能力

一是要加强网络舆情信息管理系统建设,有效把握网络舆情动向。面对网上的海量信息,仅依靠人工的方法已难以应付,必须要加强互联网舆情信息系统建设,构建灵敏高效的舆情信息网络。通过部署舆情监控系统,及时收集网民意见,形成舆情分析报告,提供决策依据。同时,建立实时舆情信息处理平台,满足经常性互联网舆情信息监管和应急性网络舆情引导需求。

二是要加强网络舆情信息研判和响应,第一时间挤压谣言。社会事件一旦发生,往往立即就会有网民将信息发到网上,引发网友讨论并很快掀起第一轮高潮。这个时候,政府部门沉默的过程就是谣言扩散的过程。因而有关部门可借鉴模糊数学定量统计分析方法,准确评估舆情态势,对复杂舆情快速作出准确判断,抢占第一时间,发布权威信息。

三是主动回应网友,平息网络风波。正确应对网络舆情,就要把回应网友关切,作为基本立足点。对网友关注的焦点问题,要正面作出回应和解释,而不可推诿敷衍。

三、建立完善领导干部应对网络舆情的长效机制

适应网络发展的形势,从根本上掌握话语权,赢得主动权,还需要我们进一步建立完善应对网络舆情的工作机制,促进应对网络舆情的制度化、规范化,不断提高应对网络舆情的科学化水平。

一是建立日常网络舆情应对工作机制,保证舆情应对的常态化、规范化。建立经常性舆情信息汇集、研判制度。可聘请舆情信息员,健全信息收集网络,加强对本单位、本部门舆情信息的收集。在此基础上,判断媒体和公众对事件的态度、对政府的态度等。加强对收集信息的分析、评估,及时建立完善预案,做到有备无患。同时,网络舆情的处置涉及部门多,应建立由信访、宣传、公安、网络等部门多方参加的协调制度,必要时实施联合办公。要加强与重点商业网站、论坛的协调,面对突发性重大舆情时,能够按照统一领导、分工负责,各司其职的原则,迅速处置。

二是设立政府网络新闻发言人,有效引导舆论的走向。确保对外信息发布无懈可击,避免引发新的舆论问题。

二、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

材料大意:某县新引进一工业项目在城郊实施,经济效益好,但污染比较大。县政府集体决定上。在项目建设中,当地群众阻工,一些机关干部也有不同意见。传言该项目建成后水污染会鱼、人死亡。100多名群众集体上访到县政府。你作为刚上任的分管工业副县长被群众围在政府机关内。问题:

1.你怎么处理眼前的上访事件?(15分)

2.对该项目该怎么处理?(25分)

【答题参考】

1、对于群体性事件的处置原则和办法:

(1)亲临现场。地方政府负责人要以身作则,第一时间到达现场,在第一线做工作,“靠前掌控。”

(2)就事论事。不对群体事件作“过度政治化”解读,不轻率地将群体性事件定性为“敌我矛盾”,不将群众的集体行为视为是与政府的对抗行动,且有针对性地解决群众的经济、民生利益诉求。

(3)信息公开。在黄金24小时内公布准确、真实信息;查明多少、知道多少,就公布

多少,以后用滚动方式逐渐增加。一定要准确,自己更不能说谎。

(4)反思、自责。群众聚集事件,首先查找干部自身原因,检查政府工作中缺失,公开坦承失误和不足,争取群众信任,重塑政府形象。

(5)“切割”、问责。上级不为下级“买单”、“背书”,迅速启动问责程序,分清责任,罢免失职、渎职官员。

(6)慎用警力。不与群众发生直接对抗、冲突。在“妥协”和“压制”之间拿捏尺寸,该“柔软”的,“身段要柔软”,该“强硬”的,当然也要“强硬”,如发生了打砸抢烧,就要果断处罚,将肇事者绳之以法。

2、对于这个工业项目的处置:当前,

一是请示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建议坚决关停此项目。

二是妥善做好该企业的职工的安置工作,不因关停此项目而带来新的不稳定因素。

三是给该业主找好新的出路,并对业主新创办企业给予积极支持和税收项目等优惠,把业主的经济所失降到最低。

从长远看,要积极做好本县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官员“问责制”的意义。

【答题参考】

所谓官员问责制,是指对政府及其官员的一切行为和后果都必须而且能够追究责任的制度。其实质是通过各种形式的责任约束,限制和规范政府权力和官员行为,最终达到权为民所用的目的,是现代政府强化和明确责任,改善政府管理的一种有效的制度。

实施官员问责制的重要意义

第一,有利于增强官员责任心。政府官员的权力和责任始终是同一事物的两个面,在接受人民赋予权力的同时,就必须承担应有的责任。但正像孟德斯鸠说的,“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移的一条经验。有权力的人们使用权力一直到遇见界限的地方才休止。”官员问责制“有权必有责,权责对等”的基本原则则很好地彰显了对官员责任心的这一要求,有利于增强官员的责任心。

第二,有利于完善干部能上能下的选拔机制。建立健全官员问责制度,通过对领导干部失职失误行为做出硬性的制度约束,疏通“能下”的渠道,让那些无所作为者下台,才能使那些有所作为、大有作为者上台,最终达到“能者上,庸者下”的目的,形成良好的能上能下、新陈代谢的用人机制。

第三,有利于整肃吏治。官员问责制给中国4000多万名各级干部的仕途平添了风险,使为官变成了一种高风险职业。只有恪尽职守,兢兢业业,如临深渊,如履薄冰,时刻要有两个意识:忧患意识和责任意识;时刻具备三个能力:学习能力、观察能力、协调能力,做好各项本职工作,才能适应新的要求。而且在官员问责制的理念下,实现了用干部、管干部的部门从“权力主体”向“责任主体”转变,谁用的干部谁管理,干部工作失误、失职,用干部和管干部的部门负有连带责任。这就促使干部主管部门使用干部必须坚持德才标准,

选拔任用那些“靠得住、有本事、能干事、干成事”的干部,而且还要加强对干部的日常管理,督促他们掌权为民,从而整肃了吏治,优化了官员队伍。

第四,建立实施行政问责制,有利于转变政府职能,提高依法行政水平,塑造为民责任政府。实施行政问责制,可以从源头上对政府及其行政官员的权力、职责进行必要的约束和规定,防止和阻止其滥用、误用公共权力的失职行为。同时,行政问责制还弥补了国家法律上的空白,不仅对行政官员的“乱作为”要问责,对“不作为”和“无作为”的也要问责,这样,势必能够促进行政官员工作作风的转变,提高责任政府的效率。

第五,建立实施行政问责制,有利于进一步完善国家法律责任制度,加速行政国际化进程。在掌管公共权力的政府官员中有权必有责、违规违法必追究的这一点上国际上是共同的。行政问责制比责任追究制的含义在外延上更为宽泛。责任追究,是一种过错追究;而行政问责,则不仅仅是过错追究,而且还包括非过错追究。因此,行政问责的指向是:乱作为、作为不力、不作为、无作为。也就是说,行政问责它不仅是指有错、犯法要追究,同时也包括能力低下、推诿扯皮等也要追究。实施行政问责制的重大意义,既在于防患于未然,也在于惩前毖后。惩罚、处分只是行政问责的手段,而防患、预防才是行政问责的目的。行政问责制的实施,是我们在当今时代,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最好的制度载体。

【科学决策】

【2010年8月15日安徽省合肥市市县(区)联合公开选拔领导干部试题】

案例分析题:某市为处理垃圾,经调查论证,提出三种处理办法,第一种,投资2000万元,建垃圾处理厂,变废为宝,但工艺难。第二种,传统办法,征农田,集中堆放,第三种,在海边挖坑,用土填埋,再用卫生方法封闭。三种方法各有优劣。

问:

1、你认为哪种方法更合适?

2、决策时应着重考虑哪些因素。

【答题参考】

答:

(1)选择第一种方案。

这是因为它符合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要求。

科学发展观,是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总结我国发展实践,借鉴国外发展经验,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提出来的;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必须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坚持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之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

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相协调,使人民在良好生态环境中生产生活,实现经济社会永续发展。必须坚持统筹兼顾。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统筹中央和地方关系、统筹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必须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从经济角度看,我们不能单纯地追求经济增长,因为单纯经济增长并不代表经济发展的最佳状态。经济增长只体现经济总量在指标数据上的增长,而经济发展是反映一个经济社会总体发展水平的综合性概念,除了看经济总量的指标数据的增长,还包括国民的生活质量以及整个社会经济结构和制度结构的总体进步,比如结构的调整、对环境的影响等。爱德华.艾比曾经说过:“为增长而增长,乃癌细胞生存之道”。所以,经济发展既要有利于社会和谐,也要有助于生态文明,“增长度”、“发展度”、“持续度”、“和谐度”,应该为衡量各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重要尺度。亚当·斯密在《道德情操论》中说: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成果如果不能分流到大众手中,那么它将是不得人心的,甚至是有风险的,因为他必将威胁到社会稳定。因此,我们只有辩证的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社会和谐的关系,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就能使我们国家出现百业兴旺、国泰民安、社会和谐的美好局面。

(2)决策时应着重考虑的因素:

领导决策是领导活动中无时不在、无处不在的重要内容,是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任务。一般由决策者、决策目标、决策备选方案、决策情势和决策后果五个要素构成。毛泽东同志说:“领导干部就是两件事:出主意、用干部”。这个“出主意”指的就是领导决策。可以说,决策是每一位领导的必备素质、决策失误就是“最大的腐败”,就是领导手中所掌握的公共资源的巨大浪费。因此,领导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对我们而言至关重要,它是我党贯彻落实科学发展,顺利推进现代化建设和确保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前提和保障。

1、要实行科学决策必须坚持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法治化。

决策科学化要求决策主体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原则,运用科学的理论、方法和手段进行决策,正确处理决策主体与决策客体的关系,使主观的决策活动符合客观事物的实际,从而解决公共事务和公共问题。决策科学化强调对“科学理论”和“科学方法”的依赖,突出了决策是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的。

决策民主化就其实质而言就是民主政治在公共决策领域中的运用和实现,即“少数服从多数”原则。没有决策民主化,就不可能有决策的科学化,但决策民主化不等于决策科学化。因此,坚持决策的民主化也就要坚持决策法治化。

决策由经验决策向科学决策转变要求必须实现决策科学化与决策民主化二者的有机统一。决策科学化是决策民主化的必须要求和落脚点;决策民主化是决策科学化的前提和基础;决策法治化是决策民主化、科学化的可靠保障。民主化、科学化、法治化是决策过程中一个问题的几个方面,只有同时兼顾,联运运作,才能做出科学理性的决策,真正提高决策水平与有效性。

2、要坚持五个原则:

①客观性原则:即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按客观规律办事。

②预测性原则:即科学预测。

③信息性原则:即信息的准确是科学决策的重要原则。

④系统性原则,因为任何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的复杂系统。

⑤可行性原则。

3、重视决策机制建设

①进行调查研究,建立社情民意反应制度。“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坚持群众呼声是第一信号,群众利益是第一诉求,群众满意是第一标准”。“一政之举,一令之施,合乎其德智力者存,违乎其德智力者废”。

②提高决策透明度,逐步公开重大决策过程。“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

③建立健全决策的民主程序,保证决策层每个成员享有同等的发言权、决定权。严格遵守“集中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的意识和决策制度。民主集中制是无产阶级政党、社会主义国家机关和人民团体的根本组织制度。

④完善决策的议事规则和程序,防止决策的随意性。要实行决策前的论证制、决策中的票决制和决策后的责任制。

⑤建立多层次、多学科的智囊网络,充分发挥专家和研究咨询机构的作用。“不依靠专家的决策者,不是一个有远见的决策者;为专家所左右的决策者,也不是一个精明的有水平的决策者”;处理好“内脑”与“外脑”的关系。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