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驻马店通史1

驻马店通史1

青 论

<驻马店通史>是以今河南省驻马店地区行政区划为范围,如
实记述这一地区有史以来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及社会生活的基
本面貌,阐明其历史发展的基本规律和地方特色。本书的出版,对
于我们比较系统全面地了解驻马店地区的历史,具有非常重要的
意义。
一、驻马店地区的位置、人口与名称由来
驻马店地区位于河南省南部的淮北平原。地处东经113‘10’~
115’12’,北纬32。18’~33’35’。东西长191.5公里.南北宽137.5
公里,总面积15083平方公里,占全省总面积的8.9%。东与安徽
省阜阳地区为邻,西和南阳地区交界.南跟信阳地区接壤.北同周
日地区、平顶山市和漯河市相连。京广铁路、京深公路纵贯南北。
洪河、汝河、泌阳河蠢经其阀。1965年7月,由信阳专员公署分设
驻马店专员公署。全区辖驻马店市和汝南、平舆、新蔡、上蔡、西
平、遂平、确山、正阳、泌阳9县。行攻公署驻驻马店市。
1998年底,全区总人口7958409人。除汉族外,全区共有41
个少效民族,人口69233人,分居于全区各县(市)城乡。
驻马店的名称,是有其历史由来的。驻马店市郊练江河一带
发掘的郭接、薛庄等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及出土的文物表明.早在
五六千年前,驻马店已有人类繁衍生息。据清末安增的<重修延禧
明弘治辛酉碑记>、全爱慷的‘重侈东岳庙碑记>、‘汝宁府志>及<确
山县志>等资料所蓑,研朝夭顾元年(1457年),安、张等姓始在此
营造房屋,稍具规模.即沿借东邻苎麻古村名为“苎麻”,隶属确山
下隗保。明朝成化十年(1474年),崇筒王朱见泽就封汝宁。建庄
驻马店通史
苎麻。因交通和政治的需要,不久就在苎麻设置驿站。由于地处
确山、汝阳(今汝南)、遂平县交界处。交通便利,周匿群众纷纷前来
从事交易活动。苎麻驿站日益繁荣。驿马飞驰,驿差穿梭,驻马投
宿苎麻驿站,苎麻便被谐音“驻马”所代替。又因为驿站周圈有不
少供马帮客商投宿的马店,故渐俗称为。驻马店”。1974年lO月,
驻马店市力车厂发掘出明朝一古墓群,其中一墓砖上麴有“明弘治
元年河南汝南府确山县驻马店”字样,弘治元年即1488年。可见,
驻马店的名称由“苎麻”过渡到。驻马店”是在1488年以前完成的。
明清至今,驻马店的归属与管辖范目在不同的历史时期虽屡经变
化,但却都冠以“驻马店”三字,先后出现了驻马店驿站、驻马店镇、
驻马店人民公社、驻马店市和驻马店地区等名称。
二、驻马店地区的地理环境
本区地貌主要有山地、丘陵、岗地、平原等4种类型。
山地包括豫南桐柏

山向西北延伸的余脉和豫西伏牛山向东延
伸的余脉,主要分布于泌阳县及确山、遂平、西平3县的西部。山地
面积为1950平方公里。占全区土地面积的13'‘。泌阳县境内的
白云山为本区最高峰.海拔983米.其他440多座山蜂海拔在300
~900米之闻。其中在遂平县境内有号称。天下第一盆景”的崦蚜
山,在泌阳县境内有巍峨险竣的锅山,在穗山县境内有著名风景
区,道家福地乐山。
平原主要包括汝南、乎舆、上蔡、新蔡、正阳和西平、遂平、确山
3县为i部,面积为1034"/平方公里.占全区总面积的68.6%。其地
势西高东低,徽向东南饭辩,海拔在32~100米之间,地面平均坡
障l/5000~l/8000。新蔡县东部海拔高度仅32米,是全区最低
洼地带。山地和平原之闻分布着面积为2786平方公里的丘陵和
岗地,占全区土地总面积的18.4%。其中丘菠1642平方公里,岗
地1144平方公里。
河流都是淮河和长江的支流,分东西两个流向。向东流者属
绪 论
淮河的支流,向西流者为长江的支流,两者均发源于西部山区的山
谷地带。流域面积大于1000平方公里的河流有5条,大于100平
方公里的有42条。这些河流大致可分为四个水系:
洪、汝河水系:洪、汝河是淮河流域上游北岸的主要支流。汝
河发源于泌阳县境内大寨子山,干流长度为223公里,流经泌阳、
遂平、汝南、平舆、正阳,到新蔡县宋岗乡的班台注入洪河。小洪河
发源于泌阳县与舞钢区交界的五峰山,干漉长度246公里,流经西
平、上蔡、平舆,在新蔡县班台与汝河汇合,汇合后称大洪河。大洪
河向东南沿豫、皖省界,于淮滨、阜南县闯入淮河干流。洪、汝河水
系在本区的流域面积为11436平方公里,约占全区总面积的3/4。
洪、汝河中,下游是历史上的通航要道,对本区经济发展起过重要
作用。
淮河千流:淮河干流曾两次进入本区,确山县东南部有淮河干
流长2.5公里,正阳县南部有淮河干流长40公里,成为与信阳地
区交界河段。其主要支流有间河、清水河、田白河等。
汾泉河水系:主要是上蔡县境内的黑河及汾泉河上游的一些
支流,黑河发源予漯河市东南部,从郾城县坡小庄附近流入上蔡县
境内,经上蔡导扬集乡杨湾村流入周口地区项城县境内,注入汾泉
河。
唐白河水系:属于长江流域汉江水系。在本区主要河流有泌
阳县的泌阳河等,发源于自云山南麓。漉向由东向西,经泌阳县赊
湾出境,在唐河县唐湾注入唐河。
本区的自然资源比较丰富,矿产品种有49种。金属矿产以
铀、铁、铜、金、银、铝、锌为主。非金属矿产主要有煤、石油、化工灰

岩、硅灰石、石英脉岩、水晶、大理石、花岗岩、钾长石、萤石、磷矿、
砖瓦粘土、河沙等。其中化工灰岩储量居全省首位,石英脉岩、含
钾岩石储量居全省第2位.萤石储量居全省第4位。
动植物资源种类繁多,动物主要有鸟类、两栖类和爬行类。家
驻马店通史
畜、家禽类有牛、驴、马、骡、猪、羊、鸭、鹅、鸡、兔等。其中确山黑
猪、泌阳驴、正阳三黄鸡等优良品种,在国内外事有盛誉。野生哺
乳动物类有野猪、野兔、狐狸、狼、豹、松鼠、JIlI猬、黄羊等;野生飞禽
类有野鸡、野鸭、斑鸠、麻雀、喜鹊、布谷鸟、黄鹊等;鱼类有鲢、鳙、
草、鲤、鲫、编、青以及黑鱼、季花、鲒鱼等;水生动物有蚌、虾、蟹、
龟、贝、蚬、田螺等。在宿鸭湖水库中的褶纹冠蚌,约有2000万公
斤,是人工培养珍珠的优良品种,远销南方各省。
全区栽培的植物有1000多个品种。其中农作锈类以小麦、玉
米、豆类、油莱、芝麻面积较大,其他还有水稻、花生、红薯、高粱、谷
子、烟叶等。药用植物共有700多种。林果类共有400多种,尤其
是确山板栗、泌阳瓢梨、野山楂、猕猴桃等林果品种,有较高的经济
价值和发展潜力。
全区修筑有大、中、小型水库。大型水库有宿鸭湖、薄山、板
桥、宋家场4座;中型水库有华山、石门、三山、霍庄、火石山、老河、
下宋、谭山等8座;小垂水库有156座。还有10000多座塘、堰、
坝。总蓄水量近30亿立方米。
本区地处受热带向暖温带气候过渡区.属大陆季风气候。其
主要气候特点是:季风明显,四季分明,温湿适中,雨热同季。年平
均气温为14.6~15摄氏度,年降雨量为860~980毫米。但是在
古代,气温比现在高,也比现在基t湿润得多。根据竺可桢的研
究,大约在3000年前,黄河中、下游地区。大部分时间的年平均气
温高于现在2摄氏度左右,1月份的气温大约比现在高3度~5度
(竺可桢(中国近五千年来气候的初步研究’<考古学报>1972年第
1期)。当时黄河流域的气侯和现在长江流域的气候差不多。这
种气候有利于各种农作物的生长。
本区交通发达。京广铁路干线纵贯西平、遂平、驻马店、确山
3县1市,单程全长115。29公里。地方铁路3条,总长158.8公
里。全区公路四通八达,已形成以驻马店市为中心的外通全国各
鳍 论
地。内连各县、乡、镇的公路交通网络。1998年末,全区公路总里
程3896.7公里,居全省第5位(其中国道京广、京深区境段总长
156公里,居全省第1l位);省道10条,全长743公里,居全省第2
位;通油路乡185个。居全省第14位;通油路村1542个,居全省第
13位。

三、驻马店地区在中华文明史中的历史地位
驻马店地区历史悠久,自古为中州腹地。据<尚书·禹贡>记
载,禹分天下为九州,这里属豫州。西周初年。周公在营建东都洛
邑时,派人到各地用土圭测影。经测定,“豫州为九州之中,汝南尤
在豫州之中。”所以,人们就在这里“聚土垒石以标天中。名天中
山”o从此,。天中”作为今驻马店地区的代称而名扬天下。居住在
这方土地上的人们。用自已的智慧和勤劳的双手,筚路蓝缕,披荆
斩棘,不断推动社会的发展和人类的进步,创造了辉煌独特的历史
文化,在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优越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自然资源,使驻马店地区自远古起
就成为黄淮流域的一颗明珠。早在旧石器时代,我们的祖先就开
始生活在这块土地上。在距今约六七千年左右,驻马店地区已进
入了母系氏族公社的发展和繁荣时期。当时人们集体劳动,共同
生活,农业、尚器铡作、农业器具I扫I造等已具有一定水平。传说中
的太吴伏羲在上蔡东30里的蔡岗,用蓍草、龟甲占卜.今有伏羲画
卦亭尚存。这里是龙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之一.盘古开天地的传说
流传至今。到距今约五六千年前,开始进入父系氏族公社阶段,大
量的河南龙山文化遗址是这一时期的历史见证。到河南龙山文化
晚期,氏族社会开始解体,约在四千年前,生活在这一地区的人们
较早进入文明的门槛。历史充分证明,从我国史前文化到文明社
会的发展过程中,包括本区在内的中原文化始终起着中心作用和
导向作用,因而成为华夏文明的核心。先秦时期。本区也同全国一
样,先后建立了一些诸侯国.如柏(今西平)、挚(今平舆)、慎(今正
驻马店通史
阳)、吕(今新蔡)、江(今正阳)、沈(今平舆)、房(今遂平)、蔡(今上
蔡)、道(今确山)、唐(今泌阳)等。这一时期,本区生产力较前发
达。农业、手工业、商业等在全国居于领先地位,特别是青铜制造、
冶铁、纺织、酿酒等都达到较高水平。由于经济的繁荣,促进了本
区文化的发展,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儒、道、法、
兵等学派的创始人和代表人物,有的出生在本区,有的曾游历于
此。孔子周游列国,被厄于陈、蔡,但仍不忘广收门徒,宣传儒家学
说;伏羲、吕尚、任光之道术,实开中国道家之先河;姜太公用兵如
神,堪称兵家鼻祖;韩非弘扬法治而成为先秦法家的集大成者。秦
汉之际,本区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达到熏盛时期,特别是东汉
时期,由于这里人才辈出,出现了“汝半朝”现象。在此后的两千多
年的历史长河中,驻马店

地区一直在全国政治、经济、文化发展中,
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那么,驻马店地区在中华文明史发展中具有如此重要的地位。
她同别处相比,又有什么历史特点呢?我们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
方面:
第一,驻马店地区之所以长期在中华文明发展史上占居着重
要的地位,同自身所处的地理位置有着密切的关系。如前所述,本
区位于黄淮流域,正处。九州腹地”、。天下之中”。这样优越的地理
位置、交通条件及其战略地位,使本区在古代很长的历史时期内,
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方面走在全国历史发展的前列,但是。
正是这种特殊的地理位置,使本区又成为历代王朝更迭的“兵家必
争之地”,一次又一次地在这里上演“逐鹿中原”的历史活尉,所谓
“得中原者得天下”,即在于此。中国历史上许多著名的战争和农
民起义,都发生在这里或和驻马店地区有关。这虽然给我们留下
了无效的历史故事,丰富了本区古代历史内容,但也给本区经济、
文化生活带来极大的刨伤。因此,自魏晋南北朝以后。本区由鼎盛
走向衰落。特别是唐宋以后,本区战争不断,天灾人祸时有发生,
绪 论
社会生产受到严重破坏,全国经济重心南移,驻马店地区从此走向
衰落,直到今天。仍然是全国经济欠发达的地区之一。
第二,由于驻马店地区地处“天下之中”,加之战争频繁,王朝
更替,民族迁徙,这里成为民族交融汇合的熔炉。春秋战国及秦汉
时期,生活在这方土地和邻近地区的华夏族与来到中原地区的戎
狄蛮夷逐渐杂居通婚融合,形成了汉民族。本区是中原与长江流
域交汇处,也是文化交汇点,是中原文化和长江文化相互融汇的结
晶。正是这种文化的交流融合,促进了各民族的交融。如魏晋南
北朝隋唐时期,北方的匈奴、鲜卑、羯、氐、羌等少数民族再度进入
中原,与居住在这里的汉民族杂居,又一次实现了民族融合,完成
了少数民族封建化的过程。在这期间,由于战乱和自然灾害频繁。
居住在这里的汉民族也有大量人口迁徙他乡,如西晋末年的“永嘉
南渡”,北宋末年皇室贵族南迁临安等,他们从中原带去了先进的
生产技术和科学文化,促进了移居区域经济文化的发展。同样,移
居中原的少数民族在民族融合过程中,也参与了本区的经济开发。
正是在这种艰难曲折的历史发展中,实现了民族融合。各民族和
睦相处·共同刨造了中华民族光辉灿烂的文化,推动了社会历史的
前进.为人类文明史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第三,驻马店地区物华天宝,地灵人杰,人文荟萃。在中国历
史长河中,

有许多著名的致治家、思想家、军事家、科学家、文学家
活跃在这片土地上,ltlTT深深的历史足迹。如李斯、召信臣、许
靖、狄人杰、朱胜非等豉治家;孔子、韩非子、范缜、穆修、张沐、谢良
佐等思想家;姜予牙、邓艾、李恕、卢幢等军事家;许扬、杨大均、赵
毅等科学家;桓宽、干宝、许慎、应场、应璩、陈耀文、祖咏、颜真卿、
董展、程元章、孙廷树、商鸿熙等文学艺术家……这些奢名的历史
人物载于史籍者多达上千人(其中有的并非生于本区,但长期在本
区生活),蜚声古今中外。他们对丰富人类科学文化知识,推动社
会历史的进步和中华民族的发展所做的杰出贡献,将彪炳史册,名
驻马店通史
垂千古。
第四,驻马店人民有着光荣的革命斗争传统,本区留下了众多
的革命纪念地。近代以来,随着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
会。本区的社会历史发展也发生了重大变化,经济发展缓慢,自然
灾害频繁,阶级矛盾尖锐。陈大喜领导的捻军起义以及本区人民
的反洋教斗争,给腐朽的清王朝及西方列强以沉重打击。中国共
产党成立后,在党的领导下,驻马店人民为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和
国民党的反动统治,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先后在这里建立了鄂
豫皖苏区和豫皖苏、豫鄂边等革命根据地,涌现出了杨靖宇等一大
批革命英雄人物,本区的竹沟成为河南乃至中原抗战的指挥中心
和战略重心。至今,中共中央中原局旧址、杨靖宇故居等仍保存完
好。革命先烈的光辉业绩,是我们对青少年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
极好教材。
第五,独具特色的‘‘天中文化”
驻马店地区古称。夭中”,在春秋晚期至战国初期就已形成了
“天中文化”。所谓“天中文化”.是指以汝南为中心,以中原文化为
主流,兼容楚文化等周边多种文化内涵,相互融汇而形成的一种区
域文化。“天中文化”和其它文化相比,有着自己的特征。首先是
“天中文化”源远漉长。早在六七千年前.传说中的伏羲氏在上蔡
画卦,为“天中文化”的发靖。后来,这里又成为龙的故乡、道教的
发源地,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其次,由于地处天下之中。“天
中文化”具有南北兼容性。。天中文化”由于处于北系文化和南系
文化即黄河文化与长江文化交流融I亡的中心.具有明显的兼容性。
这里既有南海寺、北泉寺、悟粳塔等佛教建筑;也有伏羲面卦亭、瞳
蚜山中的“老君花园”等道教古迹;更有天中书院、漆雕柯、三公祠
等儒家文化传播之地。这里还是“鬼之董狐”干宝和无神论者范缜
的故乡,可见其文化的多元性。当然,

从历史的发展过程来看,“天
中文化”在兼容中并未失去自己的主导倾向.在这各种学说当中,
绪 论
其主流仍然是儒家文化,人们的思维方式、道德规范、思想追求以
及民间习俗等,儒学仍占居着统治地位。第三,“天中文化”是一种
早熟的文化。从本质上来说,“天中文化”是建立在农业文明的基
础上的,由于本区开发较早,经济以农业为主,工商业不发达;长期
的封建统治造成人幻封建意识根深柢固,思想守旧,缺乏创新意识
和开拓精神,所以,。天中文化”存在着严重的先天不足。本区在创
造了短暂的辉煌之后.伴随着工业文明的日渐兴起,传统的农业文
明便逐渐走向衰落。这种状况直到今天仍然未能从根本上扭转。
因此,振兴驻马店,实现“天中文化”的全面复兴,成为摆在当代驻
马店人面前的一项光荣而艰巨的任务。
第一章原始社会时期的驻马店地区
第一章原始社会时期的驻马店地区
第一节原始人群与母系氏族公社
我们伟大的祖国历史悠久,是世界著名的文明发达的古国之
一,也是人类起源和发展的摇篮之一。
大约170万年前,神州大地上开始有了人,从而揭开了中国历
史的篇章。中国古代史是指从中国最早的原始先民起至清朝中叶
第一次鸦片战争以前的历史。它包括三个历史时代:原始社会、奴
隶社会和封建社会。驻马店地区的古代史也是大体沿袭中国古代
史的顺序来叙述的。
原始社会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社会形态,它大体经历了三
个发展阶段:一是原始人群,是原始社会的起始阶段(约170万年
前~10万年前)。大致相当于旧石器时代的早期和中期。二是母
系氏族公社时期,是原始社会的发展和繁荣阶段(约10万年前~
6000.年前),大致相当于旧石器时代的晚期、新石器时代的早期和
中期。三是父系氏族公社时期,是原始社会的解体阶段(约6000
年前~4000多年前)大致相当于新石器时代的晚期。就人体特征
而言,称旧石器对代早期的人类为猿人,称旧石器时代中期的人类
为古人(早期智人).称旧石器时代晚期的人类为新人(晚期智人),
称新石器时代的人类为现代人。
驻马店地区的原始社会史始于旧石器时代的确山县的打石山
遗址,到大约公元前2l世纪夏王朝建立。原始社会经历的时间非
驻马店通史
常漫长,社会发展十分缓慢。由于生产力水平低下,还没有出现剥
削制度,人们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共同生产,共同消费。驻
马店地区的原始社会也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1)原始人群,是原
始社会的起始阶段;(2)母系氏族公社,是原始社会的发展和繁荣
阶段

;(3)父系氏族公社,是原始社会的解体阶段。父系氏族公社
后期,由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出现了私有制,产生了阶级,国家应
运而生,原始社会就此瓦解。
一、原始人群与母系氏族公社的形成
1.旧石器时代人类活动痕迹与文化遗址
大约在旧石器时代,宇宙洪荒;野兽出没,在今确山县城西北
的打石山,更是草木繁盛,流水淙淙。气候宜人。就在这里,驻马店
地区最早的祖先诞生了。从此,揭开了驻马店地区古代史的序幕。
打石山遗址位于今确出县城西北9公里处的徐老庄西。东距
京广铁路7公里。该遗址三面环山。东面是广阔的平原,平原上有
皂角河流过。打石山孤立于群山之中。呈椭圆状,石灰岩石质。裂
痕纵横,巨石交错,形成一部分天然渝定,是远古人类比较理想的
栖息之所。遗址洞穴内商兽骨、牙齿纯石、木炭灰烬、红烧土和打
磨石器等遗物。该遗址属于旧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存。
1953年,在新蔡县东祖师庙。发掘出有人工砍砸痕迹的第四
纪晚期的鹿角化石,证明远在相娄子旧石器时代的原始先民就劳
动、生息在洪、汝河下游这片平原沃土上。1991年,在确山县刘店
乡后胥山,发现有人类用火遗址。经考古人员鉴定,这两处遗址的
鉴定年代正是旧石器时代的原始人群生息繁衍的时期。
新人的体质形态比古人进步,其原始性已经消失,和现代人类
基本相同。由于劳动使双手更加灵巧,直立行走使肢骨变薄,髓腔
扩大,头盖骨变薄,脑容量为1300~1500毫升,在现代人脑量的变
异范围之内。眉骨低平,脸平扁,颧骨突出。阔鼻,嘴部后缩,有了
下颏,牙齿变小,门齿呈铲形。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